CN109426395A - 输入感测单元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入感测单元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26395A CN109426395A CN201810993454.1A CN201810993454A CN109426395A CN 109426395 A CN109426395 A CN 109426395A CN 201810993454 A CN201810993454 A CN 201810993454A CN 109426395 A CN109426395 A CN 1094263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metal pattern
- signal wire
- layer
- sens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02F1/13629—Multilayer wiring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设计成可以防止由于外来物质而引起的故障的输入感测单元以及具有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输入感测单元包括感测电极以及多个信号线,多个信号线联接到感测电极并且彼此间隔开,其中,多个信号线包括分离的金属图案,金属图案在一方向上布置并彼此间隔开,所述一方向与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另一方向相交,以及其中,多个信号线中的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相对于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另一方向与和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重叠。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9月1日提交的第10-2017-011208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为了所有的目的,所述韩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就如在本文中被全面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总体涉及输入感测单元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最近的显示设备为了具有信息输入功能以及图像显示功能的目的而被开发。显示设备的信息输入功能可通常以配置成接收用户的触摸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形式实现。
输入感测单元可附接到显示面板的实现图像显示功能的一个表面,或者可与显示面板整体提供。用户可观看显示面板上显示的图像,并且按压或触摸输入感测单元以输入信息。
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技术,并且因此,其可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具有改善可靠性的输入感测单元和具有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本发明构思的附加的特征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并且通过描述,附加的特征将部分地显而易见,或可通过本发明构思的实践学习附加的特征。
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输入感测单元,该输入感测单元包括感测电极以及联接到感测电极并且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的多个信号线。多个信号线中的一个信号线可包括分离的金属图案,分离的金属图案在一方向上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所述一方向与信号线布置并且彼此间隔开的方向相交。多个信号线中的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中的每个可相对于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与和所述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重叠。
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可在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上不与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可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重叠。
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可在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上与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部分地重叠,并且可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重叠。
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在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上与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部分地重叠,并且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重叠,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的与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的一部分可小于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的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重叠的一部分。
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的长度可等于或大于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的长度。
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的长度可小于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的长度。
金属图案中的每个可具有圆形端部。
输入感测单元还可包括绝缘部。信号线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线和第二线,第一线和第二线设置成彼此重叠,且绝缘部插置在第一线与第二线之间。
第二线可包括具有集成结构的导电线并且通过形成在绝缘部中的、位于第二线与第一线的金属图案重叠的位置处的接触孔电联接到第一线。
第二线可包括彼此间隔开的金属图案。第二线的金属图案中的每个可与第一线的相应的间隔开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通过绝缘部的位于第二线的金属图案与第一线的金属图案重叠的位置处的接触孔电联接到第一线。
第二线的金属图案可比形成在第一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长。
接触孔可形成为与金属图案的端部相邻。
第二线可设置在第一线上。第二线的金属图案的厚度可大于第一线的金属图案的厚度。
信号线中的较长一个的宽度可大于信号线中的较短一个的宽度。
输入感测单元还可包括弯曲部,弯曲部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预定曲率。设置在弯曲部中的信号线中的每个可仅由金属图案形成或仅由间隔部形成,使得在弯曲部中仅设置信号线中的每个的金属图案和间隔部中的一个。
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可包括网格图案。
感测电极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感测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可包括布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第一传感器以及将第一传感器彼此联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感测电极可包括布置在第二方向上的多个第二传感器以及将第二传感器彼此联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设置在相同的层上或不同的层上。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一个可与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相同的层上。
本发明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显示区周围的非显示区,输入感测单元设置在显示面板上。输入感测单元可包括感测电极以及联接到感测电极并且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的多个信号线。多个信号线中的一个信号线可包括分离的金属图案,分离的金属图案在一方向上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所述一方向与信号线布置并且彼此间隔开的方向相交。多个信号线中的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中的每个可相对于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与和所述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重叠。
显示面板可包括基底层、设置在基底层上的发光元件以及覆盖发光元件并且由一个或多个层形成的封装层。
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可在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上不与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可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重叠。
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可在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上与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部分地重叠,并且可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重叠。
当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在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上与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重叠时,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的与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的一部分可小于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的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重叠的一部分。
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的长度可大于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的长度。
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的长度可等于或小于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的长度。
金属图案中的每个可具有圆形端部。
显示设备还可包括绝缘部。信号线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线和第二线,第一线和第二线设置成彼此重叠,且绝缘部插置在第一线与第二线之间。
第二线可包括具有集成结构的导电线并且通过形成在绝缘部中的、位于第二线与第一线的金属图案重叠的位置处的接触孔电联接到第一线。
第二线可包括彼此间隔开的金属图案。第二线的金属图案中的每个可与第一线的相应的间隔开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通过绝缘部的位于第二线的金属图案与第一线的金属图案重叠的位置处的接触孔电联接到第一线。
第二线的金属图案可比形成在第一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长。
接触孔可形成为与金属图案的端部相邻。
第二线可设置在第一线上。第二线的金属图案的厚度可大于第一线的金属图案的厚度。
信号线中的较长一个的宽度可大于信号线中的较短一个的宽度。
显示设备还可包括弯曲部,弯曲部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预定曲率。设置在弯曲部中的信号线中的每个可仅由金属图案形成或仅由间隔部形成,使得在弯曲部中仅设置信号线中的每个的金属图案和间隔部中的一个。
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可包括网格图案。
感测电极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感测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可包括布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第一传感器以及将第一传感器彼此联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感测电极可包括布置在第二方向上的多个第二传感器以及将第二传感器彼此联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设置在相同的层上或不同的层上。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一个可与第一传感器一起设置在相同的层上。
本发明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输入感测单元,其设置在显示面板上,输入感测单元包括感测电极、联接到感测电极的信号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上以与显示面板重叠的绝缘部。信号线可包括至少两个线部,两个线部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线和第二线,其中,绝缘部插置在第一线与第二线之间,第一线和第二线通过绝缘部的接触孔彼此电联接。线部中的每个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彼此相邻的线部可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线部中的每个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定向的金属图案以及适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将相邻金属图案彼此间隔开的间隔部。金属图案中的每个可与在第二方向上和包括金属图案的线部相邻的线部的间隔部至少部分地重叠。
将理解,以上概述性描述以及以下详细描述两者均为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构思。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放大剖视图。
图6A、图6B、图6C和图6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薄膜封装层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区域FF的放大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区域FF1的放大的平面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3A、图13B和图13C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区域FF1的各个层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输入感测单元的信号线的平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输入感测单元的信号线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图16中示出的区域FF2的放大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的目的,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或实现方式的全面理解。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实施方式”或“实现方式”是采用本文中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发明构思的设备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的可互换的词。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利用一个或多个等效布置进行实践。在其它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设备以避免使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必要地含糊不清。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为不同的,但是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体形状、配置和特性可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或实施。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被理解为提供可在实践中实现本发明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变化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在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以其它方式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组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和/或方面等(在下文中,独特地或共同地称为“元件”)。
附图中的交叉影线和/或阴影的使用通常设置成阐明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因此,除非进行指定,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或不存在两者均不表达或表示对特定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元件之间的共性和/或元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倾向或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的目的,可夸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方式时,可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特定的处理顺序。例如,可基本上在相同的时间处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过程或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过程。此外,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当诸如层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地连接到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可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为此,术语“连接”可指在具有或不具有中间元件的情况下的物理连接、电连接和/或流体连接。此外,DR1轴线、DR2轴线和DR3轴线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线(诸如,x轴、y轴和z轴),并且可以以更宽泛的意义进行说明。例如,DR1轴线、DR2轴线和DR3轴线可彼此垂直,或可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的方向。为了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从包含X、Y和Z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可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X、Y和Z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诸如,例如,XYZ、XYY、YZ和ZZ)。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以描述各种类型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由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因此,在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能够被称为第二元件。
为了说明的目的,诸如“在…下面”、“在…下方”、“在…之下”、“下部”、“在…上方”、“上部”、“在…之上”、“高出”、“侧部”(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使用,并且从而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多个元件)的关系。除附图中描绘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装置在使用中、操作中和/或制造中的不同的定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随之被定向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定向。此外,装置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定向),并且因此,相应地解释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是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an)”和“该(the)”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含”、“包含有”、“包括”和/或“包括有”表示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注意,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基本上”、“约”以及其它类似的术语作为近似的术语而不是作为程度的术语使用,并且因此用于说明将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值中的固有偏差。
在本文中,参考作为理想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截面图和/或分解图来描述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照此,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的原因,将预期发生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本文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必须被解释为限于区域的特定的示出形状,而是将包括例如由制造引起的形状的偏差。以此方式,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不反映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因此不必须旨在限制。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的立体图。参考图1,显示设备DD可在显示表面DD-IS上显示图像IM。显示表面DD-IS可与由第一方向轴线DR1和第二方向轴线DR2限定的平面平行。显示表面DD-IS的法线方向(即,显示设备DD的厚度方向)可由第三方向轴线DR3表示。
可基于第三方向轴线DR3限定将在本说明书下文描述的元件或单元中的每个的前表面(或上表面)和后表面(或下表面)。然而,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第一方向轴线DR1、第二方向轴线DR2和第三方向轴线DR3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由第一方向轴线DR1、第二方向轴线DR2和第三方向轴线DR3表示的方向是相对概念且可被改变。在下文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是分别由第一方向轴线DR1、第二方向轴线DR2和第三方向轴线DR3表示的方向,并且将分别由与第一方向轴线DR1、第二方向轴线DR2和第三方向轴线DR3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中示出的显示设备DD可包括平坦的显示表面。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并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可包括各种显示表面中的一种,例如,弯曲显示表面或三维显示表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设备DD具有三维显示表面的情况下,例如,三维显示表面可包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定向的多个显示区。三维显示表面可以以多边形柱形状的显示表面的形式实现。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可为柔性显示设备。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并且显示设备DD可为刚性显示设备。
图1中示出的显示设备DD可例如应用于蜂窝电话终端。虽然未示出,但是图1的显示设备DD可通过将安装在主板上的电子模块、相机模块、电源模块等与显示设备DD一起设置在托架/壳体等中/上来形成蜂窝电话。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可不仅应用于诸如电视机、监视器和电子显示板的大型电子设备,而且还可应用于诸如平板PC、车辆导航装置、游戏机和智能手表的小型电子设备和中型电子设备。
如图1中所示,显示设备DD的显示表面DD-IS可包括其上显示有图像IM的显示区DD-DA以及形成为与显示区DD-DA相邻的非显示区DD-NDA。非显示区DD-NDA是其上不显示图像的区。非显示区DD-NDA可设置在显示区DD-DA的外部。
显示设备DD的显示表面DD-IS可为矩形的。在此情况下,非显示区DD-NDA可围绕矩形显示区DD-DA的四个边。本公开不限于此。只要显示设备DD的显示表面DD-IS可以显示图像IM,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的显示表面DD-IS就可具有各种形状,例如,诸如三角形形状或五边形形状的多边形形状、或圆形形状。显示区DD-DA以及非显示区DD-NDA可设计成具有彼此对应的形状。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的剖视图。图2是沿着由第二方向轴线DR2和第三方向轴线DR3限定的平面截取的显示设备DD的剖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形成显示设备DD的功能面板和/或功能单元的堆叠关系的示意图。
参考图2,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可包括显示面板、输入感测单元、防反射单元和窗单元。显示面板、输入感测单元、防反射单元和窗单元中的至少一些组件可通过连续过程形成,或至少一些组件可通过粘合构件彼此联接。粘合构件可包括典型粘合剂或临时粘合剂。例如,图2中示出的粘合构件可为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单元可在显示设备DD的显示表面DD-IS上感测使用外部介质(诸如,手或笔)的触摸或输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用其它组件代替防反射单元和窗单元,或可省略防反射单元和窗单元。
在图2中,在输入感测单元、防反射单元和窗单元中,与另一组件通过连续过程形成的组件可表述为“层”。在输入感测单元、防反射单元和窗单元中,通过粘合构件联接到另一组件的组件可表述为“面板”。虽然“面板”可包括用于提供基底表面的基底层(例如,合成树脂膜、复合材料膜或玻璃衬底),但是“层”可不设置有单独的基底层。换句话说,表述为“层”的单元可设置在由其它单元提供的基底表面上。
根据是否存在基底层,输入感测单元、防反射单元和窗单元可被称为输入感测面板ISP、防反射面板RPP和窗面板WP,或者被称为输入感测层ISL、防反射层RPL和窗层WL。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可包括显示面板DP、输入感测层ISL、防反射面板RPP和窗面板WP。
作为输入感测单元的输入感测层ISL可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在本说明书中,词语“组件B直接设置在组件A上”意味着在组件A与组件B之间不存在单独的粘合层/粘合构件。在已经形成组件A之后,组件B可通过连续过程形成在由组件A提供的基底表面上。因此,在没有单独的粘合层/粘合构件的情况下,图2的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感测层ISL可以以显示面板DP的一个表面作为输入感测层ISL的基底表面通过连续过程来形成。
显示面板DP和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感测层ISL的组合可限定为显示模块DM。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可分别设置在显示模块DM与防反射面板RPP之间以及防反射面板RPP与窗面板WP之间。换句话说,一个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可设置在显示模块DM与防反射面板RPP之间,使得防反射面板RPP粘附于显示模块DM。另一个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可设置在防反射面板RPP与窗面板WP之间,使得防反射面板RPP和窗面板WP彼此粘附。
与玻璃类似,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可透射97%或更多的光。因此,与使用典型双面胶带的情况的透明度相比,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可提高显示表面DD-IS的透明度。
输入感测层ISL可获取显示设备DD的显示表面DD-IS上的外部输入(例如,触摸事件)的坐标信息。输入感测层ISL可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中或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
虽然未示出,但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DM还可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DP的下表面上的保护构件。保护构件和显示面板DP可通过粘合构件彼此联接。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DP不限于特定面板,并且例如,显示面板DP可为发光显示面板。具体地,例如,显示面板DP可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射层可包括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射层可包括量子点和量子棒。在下文中,显示面板DP将作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来进行说明。
防反射面板RPP可减小从窗面板WP的上表面入射的外部光的反射率。入射到显示设备DD中的外部光可通过显示设备DD的内部组件(具体地,通过显示面板DP中的薄膜晶体管(TFT)或电极)反射,并且然后从显示设备DD出射。由于外部光的这种反射,可降低户外可见性,并且可劣化反射颜色特性。防反射面板RPP可用于防止入射到显示设备DD中的外部光被显示设备DD的内部组件反射并且然后从显示设备DD出射。
与液晶显示(LCD)面板相比,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易受外部光的反射的影响。在LCD面板的情况下,反射的外部光被液晶层阻挡。然而,因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是自发射面板并且不具有单独的液晶层,所以它在结构上易受外部光的反射的影响。因此,为了降低外部光的反射率,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设置防反射面板RPP。然而,与LCD显示面板相比,防反射面板RPP不足以防止外部光的反射。因此,由于反射颜色特性的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难以实现真正的黑色表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黑色矩阵以防止外部光的反射。黑色矩阵可设置在输入感测单元或防反射面板中。
照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仅可包括防反射面板,而且还可包括黑色矩阵,从而更可靠地防止外部光的反射,从而提高反射颜色特性并促进真正的黑色表现。
防反射面板RPP可包括相位延迟器和偏光器。相位延迟器可为膜类型延迟器或液晶涂覆延迟器,并且包括λ/2相位延迟器和/或λ/4相位延迟器。偏光器也可为膜类型偏光器或液晶涂覆偏光器。膜类型延迟器或偏光器可包括延伸合成树脂膜,并且液晶涂覆延迟器或偏光器可包括以预定布置形成的液晶。相位延迟器和偏光器中的每个还可包括保护膜。相位延迟器和偏光器自身或保护膜可限定为防反射面板RPP的基底层。
防反射面板RPP可包括滤色器。滤色器具有预定布置。可考虑显示面板DP中所包括的像素的发射颜色来确定滤色器的布置。防反射面板RPP还可包括与滤色器相邻的黑色矩阵。
防反射面板RPP可包括相消干涉结构。例如,相消干涉结构可包括设置在各自不同的层上的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分别由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反射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彼此相消干涉,由此可减小外部光的反射率。
窗面板WP可包括基底膜WP-BS和遮光图案WP-BZ。基底膜WP-BS可包括玻璃衬底和/或合成树脂膜。基底膜WP-BS不限于单层结构。基底膜WP-BS可包括通过粘合构件彼此联接的两个或更多个膜。
遮光图案WP-BZ可与基底膜WP-BS部分地重叠。遮光图案WP-BZ可设置在基底膜WP-BS的后表面上并且限定显示设备DD的边框区(即,非显示区DD-NDA(参考图1))。
遮光图案WP-BZ可为着色的有机层。例如,遮光图案WP-BZ可通过涂布法形成。
虽然未示出,但是窗面板WP还可包括设置在基底膜WP-BS的前表面上的功能涂布层。功能涂布层可包括防指纹层、防反射层、硬质涂布层等。
参考图2,输入感测单元可与显示面板DP的整个部分重叠。在修改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单元可仅与显示区DD-DA的一部分重叠,或仅与非显示区DD-NDA重叠。
输入感测单元可为配置成感测用户的触摸的触摸感测面板、或配置成感测用户的手指的指纹信息的指纹感测面板。将在下文进行说明的感测电极的间距和宽度可根据输入感测单元的使用目的而改变。触摸感测面板的感测电极可具有从几毫米(mm)至几十毫米(mm)的范围内的宽度。指纹感测面板的感测电极可具有从几十微米(μm)至几百微米(μm)的范围内的宽度。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DP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DP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DP的放大剖视图。将在下文进行说明的显示面板DP可应用于参考图2描述的显示设备DD。
如图3中所示,显示面板DP可包括基底层BL、设置在基底层BL上的电路元件层DP-CL、显示元件层DP-OLED和薄膜封装层TFE。虽然未示出,但是显示面板DP还可包括诸如防反射层和折射率调整层的功能层。
基底层BL可包括合成树脂膜。合成树脂层可形成在当制造显示面板DP时使用的工作面板上。此后,可在合成树脂层上形成导电层、绝缘层等。如果移除工作面板,则合成树脂层对应于基底层BL。合成树脂层可为聚酰亚胺基树脂层,并且合成树脂层的材料不限于特定材料。基底层BL可包括玻璃衬底、金属衬底、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衬底等。
电路元件层DP-CL可包括至少一个绝缘层和电路元件。在下文中,电路元件层DP-CL中所包括的绝缘层将被称为中间绝缘层。中间绝缘层可包括至少一个中间无机层和至少一个中间有机层30(参考图5)。例如,中间无机层可包括缓冲层BFL(参考图5)、第一中间无机层10(参考图5)和第二中间无机层20(参考图5)。电路元件可包括信号线、像素驱动电路等。电路元件层DP-CL可通过以下过程形成:通过涂布操作、沉积操作等形成绝缘层、半导体层和导电层的过程以及通过光刻操作图案化绝缘层、半导体层和导电层的过程。
显示元件层DP-OLED可包括发光元件。显示元件层DP-OLED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层DP-OLED还可包括诸如像素限定层的有机层。
薄膜封装层TFE可封装显示元件层DP-OLED。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至少一个绝缘层。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层(在下文中,称为封装无机层)。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至少一个有机层(在下文中,称为封装有机层)和至少一个封装无机层。
封装无机层可保护显示元件层DP-OLED免受水/氧气的影响。封装有机层可保护显示元件层DP-OLED免受诸如灰尘颗粒的外来物质的影响。封装无机层可包括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氧化铝层。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并且封装无机层可由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层DP-OLED免受水/氧气的影响的无机材料形成。封装有机层可包括丙烯酸有机层,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封装有机层可由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层DP-OLED免受诸如灰尘颗粒的外来物质的影响的有机材料形成。
如上所述,输入感测单元ISU可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具体地,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上。根据输入感测单元ISU中的感测电极的结构,可在感测电极与显示面板DP中的显示元件层DP-OLED的电极之间形成基底电容。根据基底电容的值,可确定输入感测单元ISU的运行速度。换句话说,可确定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灵敏度。如果基底电容的值增加,则感测电极的驱动电极的充电时间增加,由此,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灵敏度相对地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基底电容的值减小,则驱动电极的充电时间减少,由此,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灵敏度相对地增加。
薄膜封装层TFE可比由玻璃制成的封装层薄十倍或更多倍。因此,形成在薄膜封装层TFE上的感测电极与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下的显示元件层DP-OLED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可小于形成在玻璃封装层上的感测电极与设置在玻璃封装层下的显示元件层DP-OLED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因此,与形成在具有玻璃封装层的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基底电容相比,形成在具有薄膜封装层TFE的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基底电容可增加。感测电极的充电时间以基底电容所增加的程度而延迟,由此,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灵敏度可能劣化。
在具有薄膜封装层TFE的显示设备DD中,解决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充电时间延迟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充电时间可与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电阻和电容成比例。如上所述,形成在薄膜封装层TFE上的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具有由薄膜封装层TFE的相对小的厚度而造成的高电容。因此,可减小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电阻,由此,可解决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充电时间延迟的问题。在本文中,将稍后描述减小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电阻的方法。
如图4的平面图中所示,显示面板DP可包括显示区DP-DA和非显示区DP-NDA。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DP-NDA可沿着显示区DP-DA的周界限定。显示面板DP的显示区DP-DA和非显示区DP-NDA可分别与图1和图2中示出的显示设备DD的显示区DD-DA和非显示区DD-NDA对应。
显示面板DP可包括驱动电路GDC、多个信号线SGL(在下文中,被称为信号线SGL)、多个信号焊盘DP-PD(在下文中,被称为信号焊盘DP-PD)以及多个像素PX(在下文中,被称为像素PX)。像素PX可设置在显示区DP-DA中。像素PX中的每个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联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驱动电路。驱动电路GDC、信号线SGL、信号焊盘DP-PD和像素驱动电路可包括在图3中示出的电路元件层DP-CL中。
驱动电路GDC可包括扫描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可产生多个扫描信号,并且将扫描信号顺序地输出至将在本文中稍后说明的多个扫描线GL。扫描驱动电路还可将控制信号输出至驱动电路。
扫描驱动电路可包括通过与每个像素PX的驱动电路的工艺相同的工艺(例如,通过低温多晶硅(LTPS)工艺或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工艺)形成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信号线SGL可包括扫描线GL、数据线DL、电源线PL和控制信号线CSL。扫描线GL可联接到像素PX中的相应的一个,并且数据线DL可联接到像素PX中的相应的一个。电源线PL可联接到像素PX。控制信号线CSL可将控制信号提供至扫描驱动电路。
信号线SGL可与显示区DP-DA和非显示区DP-NDA重叠。信号线SGL中的每个可包括焊盘部和线部。线部可与显示区DP-DA和非显示区DP-NDA重叠。焊盘部可联接到线部的端部。焊盘部可设置在非显示区DP-NDA中并且与信号焊盘DP-PD中的相应的一个重叠。在本文中,将稍后作出关于此的详细描述。非显示区DP-NDA的其中设置有信号焊盘DP-PD的区可被限定为焊盘区NDA-PD。
大体上,联接到相应像素PX的线部可形成信号线SGL中的大部分。线部可联接到相应像素PX中的每个的晶体管T1和T2(参考图5)。线部可由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形成。线部可由单个主体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主体形成。两个或更多个主体可设置在不同的层上并且通过穿过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主体之间的绝缘层的接触孔彼此联接。
显示面板DP还可包括设置在焊盘区NDA-PD上的虚拟焊盘IS-DPD。虚拟焊盘IS-DPD可通过与信号线SGL的工艺相同的工艺形成,并且因此可设置在与信号线SGL的层相同的层上。虚拟焊盘IS-DPD可选择性地设置在如图2中所示的包括输入感测层ISL的显示设备DD中,并且可在具有输入感测单元ISU的显示设备DD中省略虚拟焊盘IS-DPD。
虚拟焊盘IS-DPD可与信号线的设置在图2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层ISL上的焊盘部重叠。虚拟焊盘IS-DPD可为浮动电极。虚拟焊盘IS-DPD可与显示面板DP的信号线SGL电绝缘。在本文中,将稍后作出关于此的详细描述。
在图4中,附加的印刷电路板PCB示出成电联接到显示面板DP。印刷电路板PCB可为刚性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PCB可直接联接到显示面板DP,或可通过另一印刷电路板联接到显示面板DP。
配置成控制显示面板DP的操作的时序控制电路TC可设置在印刷电路板PCB上。此外,配置成控制输入感测单元ISU或输入感测层ISL的输入感测电路IS-C可设置在印刷电路板PCB上。时序控制电路TC和输入感测电路IS-C中的每个可以以集成芯片的形式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时序控制电路TC和输入感测电路IS-C可以以单个集成芯片的形式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印刷电路板PCB可包括电联接到显示面板DP的电路板焊盘PCB-P。虽然未示出,但是印刷电路板PCB还可包括将电路板焊盘PCB-P与时序控制电路TC和/或输入感测电路IS-C联接的信号线。
如图5中所示,第一半导体OSP1和第二半导体OSP2可设置在缓冲层BFL上,并且第一中间无机层10可设置在第一半导体OSP1和第二半导体OSP2上。第一栅极电极GE1和第二栅极电极GE2可设置在第一中间无机层10上,并且第二中间无机层20可设置在第一栅极电极GE1和第二栅极电极GE2上。
设置为用于覆盖第一输入电极DE1、第二输入电极DE2、第一输出电极SE1和第二输出电极SE2的中间有机层30可设置在第二中间无机层20上。中间有机层30可提供平坦表面。
显示元件层DP-OLED可设置在中间有机层30上。显示元件层DP-OLED可包括像素限定层PDL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像素限定层PDL可包括有机材料。第一电极AE可设置在中间有机层30上。第一电极AE可通过穿过中间有机层30的第五通孔CH5联接到第二输出电极SE2。开口OP可形成在像素限定层PDL中。像素限定层PDL的开口OP可暴露第一电极AE的至少一部分。在修改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省略像素限定层PDL。
像素PX可设置在显示区DP-DA中。显示区DP-DA可包括发射区PXA以及设置成与发射区PXA相邻的非发射区NPXA。非发射区NPXA可围绕发射区PXA。发射区PXA可限定成与第一电极AE的通过开口OP暴露的部分对应。非发射区NPXA可限定成与像素限定层PDL对应。
发射区PXA可与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中的至少一个重叠。可增加开口OP的宽度。还可增加将在本文中稍后进行描述的第一电极AE和发射层EML的宽度。
空穴控制层HCL可共同设置在发射区PXA和非发射区NPXA中。虽然未示出,但是诸如空穴控制层HCL的公共层可共同形成在像素PX(参考图4)中。
发射层EML可设置在空穴控制层HCL上。发射层EML可设置在与开口OP对应的区中。换句话说,发射层EML可分离地形成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发射层EML可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发射层EML可产生预定颜色的光。
虽然已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图案化的发射层EML,但是可为像素PX共同设置发射层EML。在这里,发射层EML可产生白色光。此外,发射层EML可具有称为串联结构(tandem structure)的多层结构。
电子控制层ECL可设置在发射层EML上。虽然未示出,但是电子控制层ECL可共同形成在像素PX(参考图4)中。第二电极CE可设置在电子控制层ECL上。第二电极CE可共同设置在像素PX中。
薄膜封装层TFE可设置在第二电极CE上。薄膜封装层TFE可共同设置在像素PX中。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薄膜封装层TFE可直接覆盖第二电极CE。在薄膜封装层TFE与第二电极CE之间还可设置有适用于覆盖第二电极CE的封盖层(未示出)。薄膜封装层TFE可直接覆盖封盖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还可包括适用于控制由发射层EML产生的光的共振距离的共振结构(未示出)。共振结构可设置在第一电极AE与第二电极CE之间。共振结构的厚度可根据由发射层EML产生的光的波长来确定。
图6A至图6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薄膜封装层TFE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参考图3描述的薄膜封装层TFE的说明也可应用于以下描述。
如图6A中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n个(在这里,n为2或更大的自然数)封装无机层IOL1至IOLn,封装无机层IOL1至IOLn包括与第二电极CE(参考图5)接触的第一封装无机层IOL1。
此外,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n-1个封装有机层OL1至OLn-1。n-1个封装有机层OL1至OLn-1可与n个封装无机层IOL1至IOLn交替。n-1个封装有机层OL1至OLn-1中的每个的平均厚度可大于n个封装无机层IOL1至IOLn中的每个的平均厚度。
n个封装无机层IOL1至IOLn中的每个可具有由一种材料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包括由不同种材料形成的多层的多层结构。n-1个封装有机层OL1至OLn-1可通过沉积有机单体而形成。例如,有机单体可包括丙烯酸单体,但是并不因此受限。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顺序地堆叠在第二电极CE上的氮氧化硅层、有机单体层和氮化硅层。另一无机层可设置在氮化硅层上。氮化硅层可具有在不同的条件下沉积的多个层(例如,两个层)。
如图6B中所示,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顺序堆叠的第一封装无机层IOL1、第一封装有机层OL1、第二封装无机层IOL2、第二封装有机层OL2和第三封装无机层IOL3。
第一封装无机层IOL1可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子层S1可为氟化锂层。第二子层S2可为氧化铝层。第一封装有机层OL1可为第一有机单体层。第二封装无机层IOL2可为第一氮化硅层。第二封装有机层OL2可为第二有机单体层。第三封装无机层IOL3可为第二氮化硅层。
如图6C中所示,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顺序堆叠的第一封装无机层IOL10、第一封装有机层OL1和第二封装无机层IOL20。第一封装无机层IOL10和第二封装无机层IOL20中的每个可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子层S10可为氟化锂层。第二子层S20可为氧化硅层。第二封装无机层IOL20可包括在不同的沉积条件下沉积的第一子层S100和第二子层S200。第一子层S100可在低功率条件下沉积。第二子层S200可在高功率条件下沉积。第一子层S100和第二子层S200中的每个可为氮化硅层。
如图6D中所示,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顺序堆叠的多个封装无机层。薄膜封装层TFE可包括第一封装无机层IOL1、第二封装无机层IOL2和第三封装无机层IOL3。封装无机层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可包括例如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氧化铝层。例如,第一封装无机层IOL1和第三封装无机层IOL3可包括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氧化铝层。
封装无机层IOL1、IOL2、IOL3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可为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层。HMDSO层可吸收应力。第二封装无机层IOL2可为HMDSO层。第二封装无机层IOL2可吸收第一封装无机层IOL1和第三封装无机层IOL3的应力。因此,可增加薄膜封装层TFE的柔性。
如果薄膜封装层TFE仅包括封装无机层,则可简化形成薄膜封装层TFE的工艺,因为薄膜封装层TFE可通过连续沉积工艺在一个腔室中形成。如果薄膜封装层TFE包括封装有机层和封装无机层,则可需要在腔室之间至少一次转移薄膜封装层TFE的操作。如果封装无机层中的一个是HMDSO层,则薄膜封装层TFE可具有柔性。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的剖视图。图7是显示设备DD的示意图以示出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堆叠结构。图7中未示出可设置在输入感测单元ISU上的防反射单元和窗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性目的,将说明参考图2描述的具有“层”结构的输入感测单元ISU。与具有“面板”结构的输入感测单元ISU不同,具有“层”结构的输入感测单元ISU可直接设置在由显示面板DP提供的基底表面上,从而可省略单独的基底层。因此,可减小显示模块DM的厚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底表面可为薄膜封装层TFE的上表面。
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具有多层结构,而不管它具有“面板”结构还是“层”结构。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包括感测电极、联接到感测电极的信号线以及至少一个绝缘层。例如,输入感测单元ISU可通过电容感测方法感测外部输入。根据本发明构思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操作方法不限于特定方法。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单元ISU可通过电磁感应方法或压力感测方法感测外部输入。
参考图7,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包括第一导电层IS-CL1、第一绝缘层IS-IL1、第二导电层IS-CL2和第二绝缘层IS-IL2。第一导电层IS-CL1和第二导电层IS-CL2中的每个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其中多个层沿着第三方向轴线DR3堆叠的多层结构。
具有单层结构的导电层可包括金属层或透明导电层。金属层可包括钼、银、钛、铜、铝以及它们的合金。透明导电层可包括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或氧化铟锡锌(ITZO)的透明导电氧化物。此外,透明导电层可包括诸如PEDOT的导电聚合物、金属纳米线、石墨烯等。
具有多层结构的导电层可包括多个金属层。多个金属层可形成具有钛/铝/钛层结构的三层结构。具有多层结构的导电层可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层和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
第一导电层IS-CL1和第二导电层IS-CL2中的每个可包括多个图案。在下文中,将对其中第一导电层IS-CL1包括第一导电图案且第二导电层IS-CL2包括第二导电图案的情况作出描述。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中的每个可包括感测电极和信号线。
可考虑感测灵敏度来确定感测电极的堆叠结构和材料。RC延迟可影响感测灵敏度。鉴于此,因为金属层的电阻小于透明导电层的电阻,所以与其中每个都包括透明导电层的感测电极的时间常数(即,RC值)相比,其中每个都包括金属层的感测电极的时间常数(即,RC值)减小。在输入感测单元ISU中,RC值意味着限定在感测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充电时间。在其中每个都包括金属层的感测电极的情况下,感测灵敏度可提高,因为电容的充电时间可小于其中每个都包括透明导电层的感测电极的电容的充电时间。另一方面,其中每个都包括透明导电层的感测电极可为对用户不可见的,并且由于它们具有增加的输入表面面积而具有相对高的电容。如将在下文描述的,其中每个都包括金属层的感测电极可具有网状结构以防止它们对用户可见。
薄膜封装层TFE的厚度可调节成防止输入感测单元ISU受到由显示元件层DP-OLED的组件产生的噪声影响。第一绝缘层IS-IL1和第二绝缘层IS-IL2中的每个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第一绝缘层IS-IL1和第二绝缘层IS-IL2中的每个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复合材料。
第一绝缘层IS-IL1和第二绝缘层IS-IL2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无机层。无机层可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绝缘层IS-IL1和第二绝缘层IS-IL2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有机层。有机层可包括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基树脂、环氧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基树脂、纤维素基树脂、硅氧烷基树脂、聚酰亚胺基树脂、聚酰胺基树脂和二萘嵌苯基树脂。
虽然未在图7中示出,但是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包括光吸收图案。光吸收图案可具有发射区通过其暴露的开口,并且光吸收图案可设置成与非发射区重叠。光吸收图案可防止入射到显示设备DD中的外部光的反射。
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具有与显示面板DP对应的基底。换句话说,该基底可为面向显示面板DP的表面。显示面板DP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可分别与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基底的感测区和非感测区对应。显示面板DP的发射区和非发射区可分别与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基底的透光区和非透光区对应。发射区和非发射区可分别与透光区和非透光区一起使用。
在第一绝缘层IS-IL1与第二绝缘层IS-IL2之间可设置有光路径改变单元(未示出)。光路径改变单元可形成在第一绝缘层IS-IL1与第二绝缘层IS-IL2之间的界面上并且朝向显示元件层DP-OLED突出或在与显示元件层DP-OLED相对的方向上突出出显示设备DD。例如,光路径改变单元可具有面向显示元件层DP-OLED的凹透镜或凸透镜的形式。光路径改变单元可改变朝向光路径改变单元的光的路径以聚集光或漫射光,从而增加显示设备DD的前表面的亮度或改善显示设备DD的前表面的白色角度依赖性(WAD)。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区域FF的放大的平面图,并且图10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区域FF1的放大的平面图。在下文中,将省略与参考图1至图7描述的显示设备DD的配置相同的配置的详细描述。电路元件层DP-CL被示意性地示出。
参考图8,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包括感测区SA和外围区PA,其中,感测区SA配置成感测用户的输入(例如,触摸和/或触摸的压力),外围区PA设置在感测区SA的至少一侧上。
感测区SA可与显示面板DP的显示区DP-DA对应,并且具有与显示区DP-DA的表面面积基本上相等、或比显示区DP-DA的表面面积大的表面面积。外围区PA可设置成与感测区SA相邻。外围区PA可与显示面板DP的非显示区DP-NDA对应,并且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
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包括设置在感测区SA中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以及设置在外围区PA中的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
在每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第一传感器SP1可布置在第二方向轴线DR2上。在每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第二传感器SP2可布置在第一方向轴线DR1上。第一连接器CP1中的每个可将对应的相邻第一传感器SP1彼此联接。第二连接器CP2中的每个可将对应的相邻第二传感器SP2彼此联接。第一传感器SP1和第二传感器SP2可设置在相同的层或不同的层上,并且第一连接器CP1和第二连接器CP2中的一个可与第一传感器SP1设置在相同的层上。
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中的每个可具有网格图案。网格图案可包括网格线,该网格线为形成至少一个网格孔IS-OPR、IS-OPG、IS-OPB的金属线。
由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中的每个均具有网格图案,因此可减小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中的每个与显示面板DP(参考图7)的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
此外,如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可不与发射区PXA-R、PXA-G和PXA-B重叠,从而使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对用户不可见。
具有网格图案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中的每个可包括银、铝、铜、铬、镍、钛等,但是本发明构思不受此限制。
在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由能够使用低温工艺的金属形成的情况下,即使当输入感测单元ISU在制造显示面板DP的过程之后通过连续过程形成,也可防止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参考图5)受到损坏。具体地,当制造柔性显示设备时,代替玻璃封装层的薄膜封装层TFE可用作封盖层。薄膜封装层TFE比玻璃封装层更薄。因此,如果输入感测单元的感测电极通过连续过程形成在薄膜封装层TFE上,则显示面板DP的显示元件层DP-OLED可能由于当形成感测电极时产生的热量而损坏。在感测电极由能够使用低温工艺的金属形成的情况下,即使当输入感测单元在封装过程之后通过连续过程形成时,也可最小化对显示元件层DP-OLED造成的损坏。
在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以网格图案直接形成在显示面板DP上的情况下,可提高显示设备DD的柔性。
虽然图8中示出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中所包括的第一传感器SP1和第二传感器SP2各自具有菱形形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传感器SP1和第二传感器SP2可具有其它多边形形状。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中的每个可具有其中传感器和连接器彼此没有区别的形状(例如,棒形状)。
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可联接到相应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的一侧端部。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联接到相应的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的两个端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也可联接到相应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的两个端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仅联接到相应的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的一侧端部。
如图8中所示,与包括仅联接到相应的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的一侧端部的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感测灵敏度相比,包括联接到相应的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的两个端部的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感测灵敏度可提高。因为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比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长,所以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上的检测信号(或传输信号)的电压降程度可能增加,由此感测灵敏度可能降低。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检测信号(或传输信号)通过联接到相应的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的两个端部的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提供,因此可防止检测信号(或传输信号)的电压降,由此可防止感测灵敏度降低。
如图8中所示,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可设置在左侧上,并且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设置在右侧上。然而,可颠倒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的位置。例如,与图8中示出的位置不同,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可设置在右侧上,并且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设置在左侧上。
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每个可包括线部SL-L和焊盘部SL-P。焊盘部SL-P可布置在焊盘区NDA-PD中。焊盘部SL-P可与图4中示出的虚拟焊盘IS-DPD重叠。线部SL-L可包括将在本文中稍后描述的、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处彼此重叠的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
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包括信号焊盘DP-PD。信号焊盘DP-PD可布置在焊盘区NDA-PD中。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用可单独制造并联接到其它组件的印刷电路板代替。
图9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区域FF的放大的视图。参考图9,第一传感器SP1可与非发射区NPXA重叠,而不与发射区PXA-R、PXA-G和PXA-B重叠。发射区PXA-R、PXA-G和PXA-B中的每个可以以与图5中示出的发射区PXA的方式相同的方式限定。
第一传感器SP1的网格线(金属线)可限定多个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在下文中,被称为“网格孔”)。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可一对一地与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对应。换句话说,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可通过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暴露。
每个网格线的宽度可小于像素限定层PDL的与非发射区NPXA对应的宽度。
照此,网格线可形成在非发射区NPXA上并且不进入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因此,从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发射的光可最小程度地被网格线阻挡,并且可防止网格线对用户可见。
网格线中的每个可形成具有钛/铝/钛层结构的三层结构。
根据由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生的光的颜色,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可分类成多个组。图9示出了其中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分类成三个组的示例。
根据由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生的光的颜色,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可具有不同的表面面积。每个发射区PXA-R、PXA-G、PXA-B的表面面积可根据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种类来确定。
网格孔IS-OPR、IS-OPG、IS-OPB可分类成具有不同表面面积的多个组。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可分类成与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对应的三个组。
虽然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一对一地与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对应,但是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中的每个可与两个或更多个发射区PXA-R、PXA-G或PXA-B对应。在此情况下,形成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的网格线还可与形成在非发射区NPXA上的光吸收图案对应。
虽然已经示出了其中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具有各种表面面积的示例,但是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换句话说,发射区PXA-R、PXA-G和PXA-B可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也可具有相同的尺寸。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中的每个的平面形状可不受限制,并且其可具有菱形形状或其它多边形形状。网格孔IS-OPR、IS-OPG和IS-OPB中的每个的平面形状可为具有圆角的多边形形状。
图10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区域FF1的放大的平面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10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13A至图13C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区域FF1的各个层的平面图。具体地,图13A是示出设置在图8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区域FF1中的第一线MTL1的平面图。图13B是示出作为绝缘部的第一绝缘层IS-IL1的平面图。图13C是示出第二线MTL2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设置在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外围区PA中的多个信号线的平面图。
参考图8以及图10至图13,多个信号线(即,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设置在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外围区PA中并且联接到设置在感测区SA中的感测电极(即,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
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在与它们延伸的第一方向DR1相交的第二方向DR2上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第一方向可为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每个延伸预定长度的纵向方向(DR1或DR2)。第二方向可为与纵向方向(DR1或DR2)相交的方向以及布置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的布置方向(DR2或DR1)。
如图8中所示,在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每个在方向DR1上延伸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在与方向DR1相交的方向DR2上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如果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每个在方向DR2上延伸,则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在与方向DR2相交的方向DR1上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
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每个可由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形成。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可堆叠且第一绝缘层IS-IL1插置在第一线MTL1与第二线MTL2之间,并且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可设置成彼此重叠。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可通过形成在第一绝缘层IS-IL1中的接触孔IS-CH彼此电联接。
第一线MTL1可包括在图7的第一导电层IS-CL1中,并且第二线MTL2可包括在图7的第二导电层IS-CL2中。绝缘部可包括在图7的第一绝缘层IS-IL1中。
第一线MTL1可通过连续过程形成在显示面板DP的薄膜封装层TFE上。在第一绝缘层IS-IL1已经设置成覆盖第一线MTL1之后,第二线MTL2可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S-IL1上。
第二线MTL2可设置在第一线MTL1上以与第一线MTL1重叠。例如,第二线MTL2的宽度wm2可等于或大于第一线MTL1的宽度wm1。因为第二线MTL2的宽度大于第一线MTL1的宽度,所以可防止由于未对准而引起的莫尔纹(Moire)现象。
具体地,如果设置在第一线MTL1上的第二线MTL2的宽度wm2小于第一线MTL1的宽度wm1,则光由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反射,从而使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两者都可见。此外,如果第二线MTL2与第一线MTL1未对准,则可能引起莫尔纹现象。
另一方面,在设置在第一线MTL1上的第二线MTL2的宽度wm2等于或大于第一线MTL1的宽度wm1的情况下,在平面图中,第二线MTL2覆盖第一线MTL1,从而防止第一线MTL1对用户可见。此外,可设置与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之间的宽度差对应的对准裕度,使得由于未对准而造成的莫尔纹现象的发生可被减轻。
例如,第一线MTL1可由彼此分离的多个金属图案MP1形成。换句话说,第一线MTL1可由分离的金属图案MP1形成,分离的金属图案MP1在其纵向方向上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金属图案MP1的纵向方向可为信号线延伸的方向。
参考图8、图10以及图13A至图13C,在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或/和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在方向DR1上延伸的情况下,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可布置在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或/和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延伸的方向DR1上。
第一线MTL1可包括金属图案MP1和间隔部SS1。间隔部SS1可表示在每个信号线的第一线MTL1中设置的相邻金属图案MP1之间的间隔。换句话说,间隔部SS1可形成在布置在第一线MTL1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金属图案MP1之间。因此,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或/和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中的每个的第一线MTL1可通过在纵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金属图案MP1和间隔部SS1来设置。
每个金属图案MP1的长度l1可小于作为形成在金属图案MP1之间的间隔的间隔部SS1的长度l2。换句话说,间隔部SS1的长度l2可大于金属图案MP1的长度l1。金属图案MP1的宽度可与间隔部SS1的宽度相同。
相对于信号线SL1-1至SL1-5(或SL2-1至SL2-4)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信号线SL1-1至SL1-5(或SL2-1至SL2-4)中的一个的每个金属图案可不与和所述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其它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可与相邻信号线的相应的间隔部重叠。
参考图13A,在彼此相邻的第一线MTL1-1、MTL1-2中,相对于第二方向DR2,第一线MTL1-1的金属图案MP1-1可与第一线MTL1-2的间隔部SS1-2重叠,并且可不与第一线MTL1-2的金属图案MP1-2重叠。
同样地,第一线MTL1-2的金属图案MP1-2可不与第一线MTL1-1和另一第一线MTL1-3的相应的金属图案MP1-1和MP1-3重叠,并且可与第一线MTL1-1和MTL1-3的相应的间隔部SS1-1和SS1-3重叠。
将参考图13A作出更详细的描述。第一线MTL1-1、MTL1-2、MTL1-3和MTL1-4可布置在从外围区PA朝向感测区SA定向的第二方向DR2上。第一线MTL1-1、MTL1-2、MTL1-3和MTL1-4中的第一线MTL1-1的金属图案MP1-1可相对于第二方向DR2与设置成和第一线MTL1-1相邻的另一第一线MTL1-2的间隔部SS1-2重叠,并且可相对于第二方向DR2不与第一线MTL1-2的金属图案MP1-2重叠。
此外,第一线MTL1-2的金属图案MP1-2可相对于第二方向DR2与设置在第一线MTL1-2的相对侧上的第一线MTL1-1和MTL1-3的相应的间隔部SS1-1和SS1-3重叠,并且可相对于第二方向DR2不与第一线MTL1-1和MTL1-3的金属图案MP1-1和MP1-3重叠。
换句话说,在第一方向DR1上,间隔部SS1-2可设置在金属图案MP1-2的相对侧上。在第二方向DR2上,其它第一线MTL1-1和MTL1-3的间隔部SS1-1和SS1-3可设置在金属图案MP1-2的相对侧上。因此,金属图案MP1-2可由间隔部SS1-1、SS1-2和SS1-3围绕。
照此,金属图案MP1-2可在第一方向DR1上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处以及在第二方向DR2上的左侧和右侧处与间隔部SS1-1、SS1-2和SS1-3相邻,而不与其它金属图案相邻。
相对于与纵向方向DR1相交的第二方向DR2,第一线MTL1-2的金属图案MP1-2的至少一部分可与第一线MTL1-4的金属图案MP1-4重叠,其中,第一线MTL1-4设置成与和第一线MTL1-2相邻的第一线MTL1-3相邻。
相对于布置方向DR2,第一线MTL1-1的金属图案MP1-1可与和第一线MTL1-1相邻的另一第一线MTL1-2的间隔部SS1-2重叠。第一线MTL1-2的间隔部SS1-2可与设置成相邻于第一线MTL1-2的一侧的另一第一线MTL1-3的金属图案MP1-3重叠。第一线MTL1-3的金属图案MP1-3可与设置成相邻于第一线MTL1-3的一侧的另一第一线MTL1-4的间隔部SS1-4重叠。
更一般地,在其中n个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布置的情况下,第k信号线的第一线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可相对于第二方向与第k-1信号线的第一线的间隔部和第k+1信号线的第一线的间隔部两者重叠,其中,第k-1信号线设置成与第k信号线的第一侧相邻,第k+1信号线设置成与第k信号线的第二侧相邻。
此外,第k信号线的第一线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可相对于布置方向与第k信号线的第一侧处的第k-2信号线的第一线的金属图案以及第k信号线的第二侧处的第k+2信号线的第一线的金属图案两者至少部分地重叠。
第k信号线中的第一线的金属图案可设置在与第k+2信号线中的第一线的金属图案间隔的距离大于第k+1信号线中的第一线的间隔部的宽度wm1的位置处。相对于第二方向DR2,第k信号线中的第一线的金属图案与第k+2信号线中的第一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距离可等于相邻信号线之间的距离md的两倍与第一线的间隔部的宽度wm1的总和。
照此,信号线的第一线MTL1由金属图案MP1和间隔部SS1形成,并且金属图案MP1与相邻第一线的间隔部重叠,而不与相邻第一线的金属图案重叠。因此,可降低可由外来物质引起的缺陷布线问题的风险。换句话说,相对于布置方向(第二方向)的彼此最接近的相邻金属图案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第一线之间的距离md的两倍与第一线的间隔部的宽度wm1的总和。因为相邻金属图案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第一线之间的距离md,所以可防止由外来物质引起的信号线之间的短路,该外来物质大于相邻第一线之间的距离md并且小于相邻第一线之间的距离md的两倍与第一线的间隔部的宽度wm1的总和。
在没有边框的显示器中,不仅每个信号线的宽度变得很小,而且相邻信号线之间的距离也变得很小。由于每个信号线的宽度的减小和相邻信号线之间的距离的减小,可能增加由外来物质引起的在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的概率。
具体地,具有各种尺寸的外来物质(例如,金属颗粒)可存在于形成信号线的腔室中。在外来物质中,比相邻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大的外来物质可位于形成有信号线的位置处,从而引起信号线之间的短路故障。具体地,由于每个信号线的宽度和相邻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减小,能够引起短路故障的外来物质的尺寸的范围增加,从而可进一步增加由外来物质引起的短路故障率。
在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信号线中的第一线可由金属图案和间隔部形成,并且另一信号线的间隔部可设置在金属图案与最接近的又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之间。因此,金属图案之间的距离可大于相邻信号线之间的距离,由此,可显著地减小由外来物质引起的信号线的短路故障率。
金属图案可具有圆形端部。由于金属图案中的一个端部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可减弱所述一个端部上的电场集中。因此,可减少由于电场集中而引起的介电击穿。
如图13B中所示,在其中每个均由金属图案MP1和间隔部SS1形成的第一线MTL1已经在第二方向DR2上形成并布置之后,可形成绝缘部以覆盖第一线MTL1。绝缘部可包括在图7的第一绝缘层IS-IL1中。
绝缘部可具有接触孔IS-CH。堆叠的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可通过接触孔IS-CH彼此电联接,其中,绝缘部插置在第一线MTL1与第二线MTL2之间。接触孔IS-CH可形成在与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的相应的相对端部相邻的位置处。
参考图11、图12、图13A和图13C,第二线MTL2可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S-IL1上以与第一线MTL1重叠。第二线MTL2可为具有集成结构的导电线。第二线MTL2可通过形成在第一绝缘层IS-IL1中的与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对应的位置处的接触孔IS-CH电联接到第一线MTL1。
第二线MTL2的宽度可等于或大于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的宽度wm1。当输入感测单元ISU在平面图中示出时,第二线MTL2覆盖第一线MTL1,使得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可为不可见的。
第二线MTL2的厚度mt2可等于或大于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的厚度mt1。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可由多个金属层形成。在形成金属图案MP1的金属具有不同的蚀刻速率的情况下,具有相对低蚀刻速率的金属层可具有比具有相对高蚀刻速率的金属层的侧表面更突出的侧表面。具有低蚀刻速率的金属层的突出部分可在覆盖第一线MTL1的绝缘部中形成开口。由于绝缘部中的开口,可导致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的短路。
在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的厚度mt1可小于第二线MTL2的厚度mt2。在此情况下,与其中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的厚度mt1与第二线MTL2的厚度mt2相同的情况相比,可增加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上的绝缘部的厚度。因此,可减小由于绝缘部中形成的开口引起的发生在第一线MTL1与第二线MTL2之间的短路的概率。
虽然未示出,但是如果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和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具有不同的长度,则相对长的信号线的宽度可大于相对短的信号线的宽度。
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设置在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外围区PA中,并且在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第一方向DR1上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4朝向焊盘区NDA-PD延伸。
具体地,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的宽度可彼此不同。例如,与感测区SA最接近的第2-4信号线SL2-4的宽度可相对小,并且距感测区SA最远的第2-1信号线SL2-1的宽度可相对大。换句话说,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每个越接近感测区SA,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每个的宽度可越小。
由于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具有不同的宽度,因此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的相应电阻可为均匀的。具体地,第2-1信号线SL2-1可设置在外围区PA中的距感测区SA最远的最外部分中,并且可联接到设置在距焊盘部SL-P最远的列中的第二感测电极IE2-1。另一方面,第2-4信号线SL2-4可设置在外围区PA中的距感测区SA最近的最内部分处,并且可联接到设置在与焊盘部SL-P最接近的列中的第二感测电极IE2-4。因此,第2-1信号线SL2-1的长度可大于第2-4信号线SL2-4的长度。
通常,线的电阻可与线的长度成正比。在其中第2-1信号线SL2-1和第2-4信号线SL2-4具有相同的宽度的情况下,相对长的第2-1信号线SL2-1的电阻可大于相对短的第2-4信号线SL2-4的电阻。第2-1信号线SL2-1与第2-4信号线SL2-4之间的电阻差可使施加到第2-1信号线SL2-1和第2-4信号线SL2-4中的每个的感测输入信号失真。因此,可能向感测区SA的整个区域不均匀地提供感测输入信号,由此可能降低输入感测单元ISU的触摸识别率。
为了防止本问题,在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或/和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可设计成具有不同的宽度,使得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或/和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可具有相等的电阻,从而提高触摸识别率。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信号线SL2-1至SL2-4的平面图。
参考图14,相对于其中信号线SL2-1至SL2-4布置并彼此间隔的第二方向DR2,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一个的金属图案可与和所述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部分重叠并且与相邻信号线的相应的间隔部重叠。间隔部SS1-1、SS1-2可表示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
在相对于其中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的第二方向DR2,信号线中的一个的金属图案与和所述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以及相邻信号线的相应的间隔部部分地重叠的情况下,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与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的长度可小于所述一个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重叠的长度。
参考图14,相对于布置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或/和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的第二方向DR2,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或/和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5)中的一个的第一线MTL1-1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MP1-1可与在第二方向DR2上与所述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另一信号线的第一线MTL1-2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MP1-2部分地重叠,并且还可与相邻信号线的间隔部SS1-2部分地重叠。
一个信号线的第一线MTL1-1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MP1-1与相邻信号线的第一线MTL1-2中所包括的间隔部SS1-2重叠的长度可大于金属图案MP1-1与相邻信号线的第一线MTL1-2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MP1-2重叠的长度。
具体地,相对于第二方向DR2,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第二信号线SL2-1的第一线MTL1-1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MP1-1可与和第二信号线SL2-1相邻的第二信号线SL2-2的第一线MTL1-2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MP1-2的一个端部部分地重叠,并且还可与第二信号线SL2-2的第一线MTL1-2中所包括的间隔部SS1-2重叠。
第二信号线SL2-1的第一线MTL1-1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MP1-1与和第二信号线SL2-1相邻的第二信号线SL2-2的第一线MTL1-2中所包括的间隔部SS1-2重叠的部分OL1可在长度上大于第二信号线SL2-1的第一线MTL1-1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MP1-1与和第二信号线SL2-1相邻的第二信号线SL2-2的第一线MTL1-2中所包括的金属图案MP1-2重叠的部分OL2。
每个金属图案MP1-1、MP1-2的长度l1可大于形成在金属图案MP1-1与金属图案MP1-2之间的间隔部SS1的长度l2。换句话说,间隔部SS1的长度l2可小于金属图案MP1的长度l1。
金属图案MP1的宽度可与间隔部SS1的宽度相同。
照此,信号线的第一线MTL1由金属图案MP1和间隔部SS1形成,并且金属图案MP1与相邻第一线的金属图案部分地重叠,并且还与相邻第一线的间隔部重叠。因此,可降低可由外来物质引起的缺陷布线问题的风险。具体地,相对于布置方向的彼此最接近的金属图案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第一线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与第一线的间隔部的宽度的总和,并且因此大于相邻第一线之间的距离。因此,可防止由外来物质引起的信号线之间的短路,该外来物质大于相邻第一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相邻第一线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与第一线的间隔部的宽度的总和。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信号线的剖视图。
图15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信号线与图10或图14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信号线的不同之处可在于,输入感测单元ISU的信号线中的每个第二线MTL2包括金属图案MP2和间隔部SS2。具体地,图15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信号线与图10或图14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信号线的相同之处在于,每个信号线由第一线MTL1和第二线MTL2形成,并且第一线MTL1由金属图案和间隔部形成。然而,与其中第二线由集成金属线形成的、在图10或图14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信号线不同,图15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信号线中的每个第二线MTL2可由金属图案MP2和间隔部SS2形成。
第二线MTL2可由彼此间隔开的分离的金属图案MP2形成。换句话说,第二线MTL2可包括金属图案MP2和间隔部SS2。
当输入感测单元ISU在平面图中示出时,第二线MTL2中的每个金属图案MP2可与第一线MTL1的彼此间隔开的相应金属图案MP1重叠。金属图案MP2的与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重叠的部分可通过第一绝缘层IS-IL1的接触孔IS-CH电联接到第一线MTL1。
第二线MTL2中的每个金属图案MP2的长度a2可大于间隔部SS1(即,第一线MTL1的金属图案MP1之间的间隔)的长度a1。第二线MTL2的金属图案MP2可设置在第一线MTL1的相应间隔部SS1上,并且可通过形成在第一绝缘层IS-IL1中的与两个金属图案MP1的相应的相关端部对应的位置处的接触孔IS-CH电联接到设置在第一线MTL1中的、其中插置有间隔部SS1的两个对应的金属图案MP1。
在形成信号线的腔室中,第一线MTL1比第二线MTL2更早地形成。由于在形成第一线MTL1之前已经存在于腔室中的外来物质和当形成第一线MTL1时产生的外来物质两者,由外来物质而引起的第一线MTL1的故障率可高于第二线MTL2的故障率。虽然第二线MTL2中短路故障的发生频率比第一线MTL1中短路故障的发生频率低,但是也可能在第二线MTL2中造成由外来物质引起的短路故障。
在图15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线MTL1类似,每个第二线MTL2也包括金属图案MP2和间隔部SS2。另一信号线的间隔部SS2可设置在第二线MTL2的金属图案MP2与最近的又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MP2之间。因此,相邻金属图案之间的距离可大于相邻信号线之间的距离,由此可显著地减小由外来物质引起的短路故障率。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并且图17是图16中示出的区域FF2的放大平面图。
参考图16,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DD可包括第一非弯曲区NBA1、第二非弯曲区NBA2、第三非弯曲区NBA3、第四非弯曲区NBA4、第一弯曲区BA1、第二弯曲区BA2和第三弯曲区BA3。第一非弯曲区NBA1、第二非弯曲区NBA2、第三非弯曲区NBA3、第四非弯曲区NBA4、第一弯曲区BA1、第二弯曲区BA2和第三弯曲区BA3可基于显示面板DP(参考图2)进行设置。
显示面板DP可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DR1具有多种宽度的区。第一弯曲区BA1和第二非弯曲区NBA2可具有比第一非弯曲区NBA1的宽度小的宽度。由于第一弯曲区BA1具有相对小的宽度,因此可便于弯曲。
在图16中,宽度逐渐减小的边界区可包括在第一非弯曲区NBA1中。在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省略宽度逐渐减小的边界区。
第二非弯曲区NBA2可包括焊盘区NDA-PD(参考图4)。如图16中所示,当显示设备DD处于弯曲状态中时,第二非弯曲区NBA2可面向第一非弯曲区NBA1并且与第一非弯曲区NBA1间隔开。
第一非弯曲区NBA1的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背离的两个边缘区可从第一非弯曲区NBA1的中央区弯曲,从而分别限定第二弯曲区BA2和第三弯曲区BA3。第二弯曲区BA2和第三弯曲区BA3中的每个可具有预定曲率。
第三非弯曲区NBA3和第四非弯曲区NBA4可分别限定在第三弯曲区BA3和第二弯曲区BA2的外边缘上。
图2中示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防反射面板RPP和窗面板WP可与第一非弯曲区NBA1、第二弯曲区BA2、第三弯曲区BA3、第三非弯曲区NBA3和第四非弯曲区NBA4重叠。
在其中输入感测单元ISU与显示设备DD的第一非弯曲区NBA1、第二弯曲区BA2、第三弯曲区BA3、第三非弯曲区NBA3和第四非弯曲区NBA4重叠的情况下,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弯曲区BA2和第三弯曲区BA3上并且具有沿着第二弯曲区BA2和第三弯曲区BA3的预定曲率的弯曲部。
设置在弯曲部上的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每个的金属图案可与在信号线布置在弯曲部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上设置在弯曲部上的与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该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可不与形成在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重叠。在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单元ISU中的设置在弯曲部上的信号线中的每个可仅由金属图案形成而不包括间隔部。
参考图17,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可在与第三非弯曲区NBA3对应的位置处、在输入感测单元ISU上的方向DR1上延伸。对于在与第三非弯曲区NBA3对应的区上的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第一线MTL1-1至MTL1-4可分别由金属图案MP1-1至MP1-4和间隔部SS1-1至SS1-4形成。
在与第三弯曲区BA3(或第二弯曲区BA2)对应的位置处,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中的每个可仅包括间隔部和金属图案中的一个。例如,在第三弯曲区BA3(或第二弯曲区BA2)中,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的第一线MTL1-2和MTL1-4可分别仅由金属图案MP1-2和MP1-4形成而不包括间隔部SS1-2和SS1-4,并且第一线MTL1-1和MTL1-3可分别仅由间隔部SS1-1和SS1-3形成而不包括金属图案MP1-1和MP1-3。
如果每个信号线在弯曲部中包括金属图案和间隔部两者,则在弯曲过程期间可能由弯曲部中的间隔部与金属图案之间的边界产生裂缝。
照此,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信号线中的每个在与弯曲部对应的位置处可仅由金属图案形成或仅由间隔部形成,由此可防止在弯曲过程期间产生裂缝。
对于在第三弯曲区BA3外的区上的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4,第一线MTL1-1至MTL1-4可分别包括金属图案MP1-1至MP1-4和间隔部SS1-1至SS1-4两者。
本发明构思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输入感测单元以及具有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虽然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根据本说明书,其它实施方式和修改将为明显可见的。因此,本发明构思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限于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如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各种明显修改和等效布置的更宽泛范围。
Claims (36)
1.输入感测单元,包括:
感测电极;以及
多个信号线,联接到所述感测电极并且彼此间隔开,
其中,所述多个信号线包括分离的金属图案,所述金属图案在一方向上布置并彼此间隔开,所述一方向与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另一方向相交,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信号线中的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相对于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所述另一方向与和所述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在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所述另一方向上不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间隔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在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所述另一方向上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部分地重叠,并且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间隔部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当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在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所述另一方向上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部分地重叠并且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间隔部重叠时,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的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重叠的一部分小于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的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间隔部重叠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金属图案之间的所述间隔部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的长度小于所述金属图案之间的所述间隔部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具有圆形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还包括绝缘部,
其中,所述信号线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线和第二线,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设置成彼此重叠,且所述绝缘部插置在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二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线包括具有集成结构的导电线并且通过形成在所述绝缘部中的、位于所述第二线与所述第一线的金属图案重叠的位置处的接触孔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线包括彼此间隔开的金属图案;以及
所述第二线的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与所述第一线的相应的间隔开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通过所述绝缘部的位于所述第二线的所述金属图案与所述第一线的所述金属图案重叠的位置处的接触孔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线的所述金属图案比形成在所述第一线的所述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接触孔形成为与所述金属图案的端部相邻。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线上;以及
所述第二线的金属图案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线的金属图案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信号线中的较长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信号线中的较短一个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还包括:
弯曲部,在所述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预定曲率,
其中,设置在所述弯曲部中的所述信号线中的每个仅由金属图案形成或仅由间隔部形成,使得在所述弯曲部中仅设置所述信号线中的每个的所述金属图案和所述间隔部中的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包括网格图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
所述感测电极包括:
第一感测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二感测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第一传感器和将所述第一传感器彼此联接的第一连接器;
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多个第二传感器和将所述第二传感器彼此联接的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相同的层或不同的层上;以及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相同的层上。
18.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非显示区;以及
输入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其中:
所述输入感测单元包括:
感测电极;以及
多个信号线,联接到所述感测电极并且彼此间隔开;
所述多个信号线包括分离的金属图案,所述金属图案在一方向上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所述一方向与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另一方向相交;以及
所述多个信号线中的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相对于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所述另一方向与和所述一个信号线相邻的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重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层;
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以及
封装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在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所述另一方向上不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间隔部重叠。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在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所述另一方向上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部分地重叠,并且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间隔部重叠。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当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在所述信号线布置并彼此间隔开的所述另一方向上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金属图案部分地重叠并且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间隔部重叠时,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的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重叠的一部分小于所述一个信号线的所述金属图案的与相邻的所述另一信号线的所述间隔部重叠的一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的长度大于所述金属图案之间的所述间隔部的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金属图案之间的所述间隔部的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具有圆形端部。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绝缘部,
其中,所述信号线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线和第二线,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彼此重叠,且所述绝缘部插置在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二线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线包括具有集成结构的导电线并且通过形成在所述绝缘部中的、位于所述第二线与所述第一线的金属图案重叠的位置处的接触孔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线。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线包括彼此间隔开的金属图案;以及
所述第二线的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与所述第一线的相应的间隔开的金属图案重叠并且通过所述绝缘部的位于所述第二线的所述金属图案与所述第一线的所述金属图案重叠的位置处的接触孔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线。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线的所述金属图案比形成在所述第一线的所述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隔部长。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接触孔形成为与所述金属图案的端部相邻。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线上;以及
所述第二线的金属图案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线的金属图案的厚度。
3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信号线中的较长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信号线中的较短一个的宽度。
3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弯曲部,在所述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预定曲率,
其中,设置在所述弯曲部中的所述信号线中的每个仅由金属图案形成或仅由间隔部形成,使得在所述弯曲部中仅设置所述信号线中的每个的所述金属图案和所述间隔部中的一个。
3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包括网格图案。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包括:
第一感测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二感测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其中: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第一传感器和将所述第一传感器彼此联接的第一连接器;
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多个第二传感器和将所述第二传感器彼此联接的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相同的层或不同的层上;以及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相同的层上。
36.输入感测单元,设置在显示面板上,所述输入感测单元包括:
感测电极;
信号线,联接到所述感测电极;以及
绝缘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与所述显示面板重叠,
其中:
所述信号线包括至少两个线部,所述线部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线和第二线,且所述绝缘部插置在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二线之间,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通过所述绝缘部的接触孔彼此电联接;
所述线部中的每个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彼此相邻的所述线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布置并彼此间隔开;
所述线部中的每个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定向的金属图案和适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相邻的所述金属图案彼此间隔开的间隔部;以及
所述金属图案中的每个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和包括所述金属图案的所述线部相邻的线部的间隔部至少部分地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112085 | 2017-09-01 | ||
KR1020170112085A KR102377527B1 (ko) | 2017-09-01 | 2017-09-01 | 입력감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26395A true CN109426395A (zh) | 2019-03-05 |
CN109426395B CN109426395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65514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93454.1A Active CN109426395B (zh) | 2017-09-01 | 2018-08-29 | 输入感测单元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81729B2 (zh) |
KR (1) | KR102377527B1 (zh) |
CN (1) | CN10942639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7404A (zh) * | 2019-04-29 | 2020-10-30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输入感测电路 |
CN111913605A (zh) * | 2019-05-10 | 2020-11-10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输入传感器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
CN112015293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输入感测单元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
CN112987956A (zh) * | 2019-12-17 | 2021-06-1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15793883A (zh) * | 2021-03-31 | 2023-03-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341411B1 (ko) * | 2017-03-31 | 2021-12-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그의 구동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
CN110858087B (zh) * | 2018-08-23 | 2023-04-2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式显示装置 |
CN109671354A (zh) * | 2018-12-05 | 2019-04-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弯折区走线结构及其显示装置 |
KR102555412B1 (ko) * | 2018-12-14 | 2023-07-1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발광 소자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20200115807A (ko) * | 2019-03-26 | 2020-10-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2657174B1 (ko) * | 2019-04-08 | 2024-04-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2709147B1 (ko) * | 2019-05-24 | 2024-09-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2701049B1 (ko) | 2019-07-08 | 2024-09-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
CN110389686B (zh) * | 2019-07-25 | 2023-09-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器件、显示装置以及触控器件的制备方法 |
KR20210059833A (ko) | 2019-11-15 | 2021-05-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EP4105769A4 (en) * | 2020-02-12 | 2023-03-29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TOUCH CONTROL DISPLAY SUBSTRATE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
CN113296624B (zh) * | 2020-02-21 | 2022-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KR20210142036A (ko) | 2020-05-14 | 2021-11-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KR20210147149A (ko) | 2020-05-27 | 2021-12-0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CN111665987B (zh) * | 2020-06-08 | 2023-10-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KR20220052390A (ko) | 2020-10-20 | 2022-04-2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20075010A (ko) | 2020-11-26 | 2022-06-0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20094989A (ko) | 2020-12-29 | 2022-07-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미지 센서 |
EP4239458A4 (en) * | 2021-02-09 | 2024-02-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GITALIZED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DIGITALIZED BOARD |
WO2022205088A1 (zh) | 2021-03-31 | 2022-10-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显示装置 |
CN113363304B (zh) * | 2021-06-03 | 2022-09-1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KR20230029061A (ko) * | 2021-08-23 | 2023-03-0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20230070108A (ko) * | 2021-11-12 | 2023-05-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US20230351934A1 (en) | 2022-04-28 | 2023-11-02 | E Ink Holdings Inc. | Narrow border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80063553A (ko) * | 2007-01-02 | 2008-07-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표시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JP2008233417A (ja) * | 2007-03-19 | 2008-10-02 |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マトリクスアレイ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平面表示装置 |
JP2010108172A (ja) * | 2008-10-29 | 2010-05-13 | Kyocera Corp |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
US20100149116A1 (en) * | 2008-12-11 | 2010-06-17 | Tun-Chun Yang | Touch devic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
CN103677399A (zh) * | 2012-09-11 | 2014-03-26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传感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其的感测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77133B (en) * | 2005-09-05 | 2007-03-21 | Au Optronics Corp | Fan-out wire structure |
US8008665B2 (en) * | 2007-01-02 | 2011-08-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an-out,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
US8717332B2 (en) * | 2008-07-31 | 2014-05-06 | Gunze Limited |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
US9836167B2 (en) * | 2009-08-03 | 2017-12-05 | Atmel Corporation | Electrode layout for touch screens |
KR101888423B1 (ko) * | 2011-06-10 | 2018-08-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평판 표시장치 |
KR101981531B1 (ko) * | 2012-10-19 | 2019-05-2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KR102044900B1 (ko) * | 2013-03-07 | 2019-11-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CN103474435A (zh) * | 2013-09-17 | 2013-12-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KR20150080825A (ko) * | 2014-01-02 | 2015-07-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20150146066A (ko) * | 2014-06-20 | 2015-12-31 | 미래나노텍(주) | 영상 표시 장치 |
KR102264888B1 (ko) * | 2014-08-13 | 2021-06-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
US9927939B2 (en) | 2014-08-13 | 2018-03-2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US9490312B2 (en) | 2014-12-22 | 2016-11-08 | L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ilm |
KR102339300B1 (ko) * | 2015-04-06 | 2021-12-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표시장치 |
CN104808858B (zh) * | 2015-05-08 | 2018-07-1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CN105204692B (zh) | 2015-10-28 | 2018-01-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显示驱动方法 |
-
2017
- 2017-09-01 KR KR1020170112085A patent/KR10237752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05-13 US US15/978,181 patent/US104817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8-29 CN CN201810993454.1A patent/CN1094263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80063553A (ko) * | 2007-01-02 | 2008-07-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표시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JP2008233417A (ja) * | 2007-03-19 | 2008-10-02 |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マトリクスアレイ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平面表示装置 |
JP2010108172A (ja) * | 2008-10-29 | 2010-05-13 | Kyocera Corp |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
US20100149116A1 (en) * | 2008-12-11 | 2010-06-17 | Tun-Chun Yang | Touch devic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
CN103677399A (zh) * | 2012-09-11 | 2014-03-26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传感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其的感测显示面板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7404A (zh) * | 2019-04-29 | 2020-10-30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输入感测电路 |
CN111857404B (zh) * | 2019-04-29 | 2024-05-10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输入感测电路 |
CN111913605A (zh) * | 2019-05-10 | 2020-11-10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输入传感器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
CN112015293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输入感测单元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
CN112015293B (zh) * | 2019-05-30 | 2024-04-02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输入感测单元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
CN112987956A (zh) * | 2019-12-17 | 2021-06-1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15793883A (zh) * | 2021-03-31 | 2023-03-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90025798A (ko) | 2019-03-12 |
KR102377527B1 (ko) | 2022-03-24 |
CN109426395B (zh) | 2023-09-05 |
US20190074328A1 (en) | 2019-03-07 |
US10481729B2 (en) | 2019-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26395A (zh) | 输入感测单元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 |
CN110379830B (zh) | 显示装置 | |
US1165673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084031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1158684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1957026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205075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1635866B2 (en) | Display devices | |
US1169027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TWI827665B (zh) | 顯示裝置 | |
TW202032341A (zh) | 顯示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