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2341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2341A
TW202032341A TW108132831A TW108132831A TW202032341A TW 202032341 A TW202032341 A TW 202032341A TW 108132831 A TW108132831 A TW 108132831A TW 108132831 A TW108132831 A TW 108132831A TW 202032341 A TW202032341 A TW 2020323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area
emission
regions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2895B (zh
Inventor
金起旭
金光民
金陽完
羅志洙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2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2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89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被劃分為交替設置的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的輸入感測器,且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具有相同面積。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包含介於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與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之間的交叉區域的對應交叉區域。設置於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感測電極的開口具有第一佈置,且設置於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感測電極的開口具有不同於第一佈置的第二佈置。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通常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更具體地,關於一種包含輸入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用於像是電視、行動電話、桌上型電腦、導航裝置、及遊戲機(console)的多媒體設備中的各種顯示設備正在被開發。此些顯示裝置包含作為輸入單元的鍵盤或滑鼠。同時,此些顯示裝置包含作為輸入單元的觸控感測器。
揭露於先前技術部分的上述資訊僅用於對本發明概念的背景的理解,且因此,其可包含不構成先前技術的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建構的(constructed)裝置能夠提供包含具有經改良的感測靈敏度(sensing sensitivity)的輸入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概念的其他特徵將於下述描述中被闡明,且藉由描述,部分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藉由實踐本發明概念而習得。
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包含複數個發射區域且在其中設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的顯示面板、以及設置在顯示面板之上,且包含感測區域以及線路區域的輸入感測器。輸入感測器包含設置在感測區域上的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且在其中定義有對應於發射區域的複數個開口;設置在感測區域上以交叉於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的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且其中定義有對應於複數個發射區域的複數個開口;設置在線路區域上,且連接到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的訊號線。感測區域的至少一部份被劃分為交替設置的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且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具有相同的表面積。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包含在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之間的交叉區域中的對應交叉區域。定義在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內的開口具有第一佈置,且定義在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內的開口具有不同於第一佈置的第二佈置。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發射區域可包含:具有第一表面積(surface area)的第一發射區域;具有不同於第一表面積的第二表面積的第二發射區域;以及具有不同於第一表面積以及第二表面積中的每一個的第三表面積的第三發射區域。第一發射區域、第二發射區域以及第三發射區域提供彼此不同的光的顏色。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具有第一佈置的複數個開口以及具有第二佈置的複數個開口可包含對應於第一發射區域的第一開口、對應於第二發射區域的第二開口、以及對應於第三發射區域的第三開口。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發射區域中的設置在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發射區域可被定義為第一發射區域組,且複數個發射區域中的設置在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發射區域可被定義為第二發射區域組。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發射區域組以及第二發射區域組中的每一個可包含以n x n矩陣佈置的格單元(cell units),其中n是10或是大於10的自然數。在例示性實施例中,格單元可包含第一格單元以及第二格單元。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格單元中的每一個可包含在對角線方向上設置的第一發射區域以及第三發射區域。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格單元中的每一個可包含在對角線方向上佈置的第二發射區域以及第三發射區域。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發射區域組的第一格單元以及第二格單元可具有第一佈置,且第二發射區域組的第一格單元以及第二格單元可具有不同於第一佈置的第二佈置。在例示性實施例中,n可為奇數。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格單元中的每一個的第三發射區域可為第一類型發射區域,且第二格單元中的每一個的第三發射區域可為第二類型發射區域,且第一類型發射區域以及第二類型發射區域可在平面上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第一發射區域、第二發射區域以及第三發射區域提供彼此不同的光的顏色。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由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對應於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第一感測電極與第二感測電極的斷開點所定義的第一邊界圖樣可不同於由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對應於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第一感測電極與第二感測電極的斷開點所定義第二邊界圖樣。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輸入感測器可進一步包含與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絕緣的虛擬圖樣。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可佈置在p x q的矩陣中,其中p以及q中的每一個可為5或是大於5的自然數。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虛擬圖樣可被設置在由佈置在p x q矩陣中的感測區域的(k , j)感測區域、(k+1 , j)感測區域、(k , j+1)感測區域以及(k+1 , j+1)感測區域所定義的區域的中心,其中k可為q或是小於q的自然數,且j可為q或是小於q的自然數。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至少一部分的感測區域被定義為內部感測區域,且感測區域可進一步包含設置在內部感測區域之外的外部感測區域。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外部感測區域可包含相鄰於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的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以及相鄰於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的第四感測區域。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複數個開口可具有不同於第一佈置以及第二佈置的第三佈置,且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複數個開口可具有不同於第一佈置以及第二佈置的第四佈置。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可具有不同於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表面積。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至少一部分的感測區域可被定義為第一內部感測區域,且感測區域可進一步包含設置以相鄰於第一內部感測區域的第二內部感測區域。在例示性實施例中, 第二內部感測區域可包含相鄰於第一感測區域的第三感測區域、以及相鄰於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的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且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與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與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可具有相同的表面積。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每一個可包含定義複數個開口的網格線。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開口可包含具有第一表面積的第一開口、具有不同於第一表面積的第二表面積的第二開口、以及具有不同於第一表面積以及第二表面積的第三表面積的第三開口。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設置在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網格線可具有第一形狀,設置在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網格線可具有與第一形狀不同的第二形狀,設置在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網格線可具有與第一形狀以及第二形狀不同的第三形狀,且設置在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網格線具有與第一形狀、第二形狀以及第三形狀不同的第四形狀。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可佈置在第一方向上且沿著交叉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中的每一個可包含佈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感測部、以及設置在第一感測部中的相鄰感測部之間的第一連接部。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每一個可包含佈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感測部、以及設置在第二感測部中的相鄰感測部之間的第二連接部。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以及第二連接部中的一個可被設置在與第一感測部以及第二感測部不同的層上,另一個被設置在與第一感測部以及第二感測部相同的層上。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輸入感測器可進一步包含:在平面上設置在第一感測部之內且與第一感測部分開的第一浮置(floating)圖樣;以及在平面上設置在第二感測部之內且與第二感測部分開的第二浮置圖樣。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輸入感測器可進一步包含使第一浮置圖樣彼此連接的第三連接部。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浮置圖樣中的至少一可包含:中央部分;以及在第二方向上設置在中央部分的兩側上的延伸部分。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延伸部分中的每一個可被連接至第三連接部中的對應第三連接部。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可包含:第一連接部的對應第一連接部;在第二方向上設置在第一感測部的對應第一連接部的一側上的第一感測部的一半,且在第二方向上設置在對應第一連接部的另一側上的第一感測部的一半;第二連接部的對應第二連接部;以及在第一方向上設置在對應第二連接部的一側上的第二感測部的一半,且在第一方向上設置在對應第二連接部的另一側上的第二感測部的一半。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訊號線可包含:透過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的偶數電極中的每一個的一端電連接的第一訊號線;透過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的奇數電極中的每一個的另一端電連接的第二訊號線;以及電連接至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的第三訊號線。
在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發光元件中的每一個包含第一電極、與第一電極分開的第二電極、以及設置在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發光層;且發光層包含量子點以及量子棒(quantum rod)中的至少一。
在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以及設置在顯示面板之上的輸入感測器。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輸入感測器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交叉於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的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每一個包含網格線,所述網格線定義具有第一表面積的第一開口、具有不同於第一表面積的第二表面積的第二開口、以及具有不同於第一表面積與第二表面積的第三表面積的第三開口。在其上設置有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劃分為交替地設置的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且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具有相同的面積。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包含在介於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與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之間的交叉區域的對應交叉區域。設置在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網格線具有第一形狀,且設置在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網格線具有不同於第一形狀的第二形狀。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可包含對應於第一開口的第一發射區域、對應於第二開口的第二發射區域、以及對應於第三開口的第三發射區域。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發射區域、第二發射區域以及第三發射區域被佈置以定義複數個發射區域列(row)。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對應於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第1(1-st)發射區域列的第1發射區域可為第一發射區域中之一,且對應於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第1發射區域列的第1發射區域可為第二發射區域中之一。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由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對應於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第一感測電極的網格線與第二感測電極的網格線的斷開點定義的第一邊界圖樣可不同於由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對應於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第一感測電極的網格線與第二感測電極的網格線的斷開點定義的第二邊界圖樣。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包含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或量子點發光顯示面板。
其應被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與下述詳細描述為例示性及解釋性的,且旨在提供所請發明的進一步解釋。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於解釋的目的,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發明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或實施的透徹理解。如本文所用,「實施例(embodiments)」或「實施(implementations)」是採用本文所揭露的一個或多個發明概念的裝置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的可互換詞(interchangeable words)。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或具有一個或多個等效佈置的情況下實踐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在其他實例中,以方塊圖形式示出習知的結構及裝置,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各種例示性實施例。進一步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可以不同,但是不需要排他。舉例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情況下,可以在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使用或實施例示性實施例的特定形狀、配置(configurations)及特性。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繪示的例示性實施例被理解為提供其可以在實踐中實施本發明概念的某些方式的細節變化的例示性特徵。因此,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可將各種實施例的特徵、組件、模組、層、膜、面板、區(region)及/或態樣等(在下文中單獨或統稱為「元件(elements)」)進行組合、分離、互換及/或重新佈置,而不脫離本發明概念。
通常提供在附圖中的交叉影線(cross-hatching)及/或陰影的使用,以闡明相鄰元件之間的邊界。如此,除非指定,無論是否存在交叉影線或陰影,都不能傳達或表明對元件的特定材料、材料特性、尺寸、比例、所繪示的元件之間的共同點及/或任何其他特性、屬性、性質等的偏好或要求。進一步地,在附圖中,為了清楚及/或描述性目的,可誇大元件的尺寸及相對尺寸。當例示性實施例可以被不同地實施時,可以與所描述的順序不同地執行特定製程順序。舉例而言,兩個被連續描述的製程可實質上同時執行、或以與所描述的順序相反的順序執行。同樣地,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
當像是層的元件被稱為「在...上(on)」、「連接到(connected to)」或「耦合到(coupled to)」另一元件或層時,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層上、連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層,或者可存在中間元件或層。然而,當元件或層被稱為「直接在...上(directly on)」、「直接連接到(directly connected to)」或「直接耦合到(directly coupled to)」另一元件或層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或層。為此,術語「連接」可指具有或不具有中間元件的物理、電性及/或流體連接。進一步地,D1軸、D2軸及D3軸不限於直角坐標系的像是x軸、y軸及z軸的三個軸,且可以在更廣泛的意義上進行解釋。舉例而言,D1軸、D2軸及D3軸可彼此垂直,或者可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為了本揭露的目的,「X、Y及Z中的至少一個(at least one of X, Y, and Z)」及「選自由X、Y及Z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at least one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X, Y, and Z)」可被解釋為僅X、僅Y、僅Z,或X、Y及Z中的兩個或多個的任意組合,像是XYZ、XYY、YZ及ZZ。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term)「及/或(and/or)」包含相關聯的所列項目的一個或多個之任何及所有組合。
雖然本文可使用術語「第一(first)」、「第二(second)」等來描述各種類型的元件,但這些元件不應受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用於將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區分開。因此,在不脫離本揭露的教示的情況下,下文討論的第一元件可被稱為第二元件。
像是「之下(beneath)」、「下方(below)」、「下方(under)」、「下方(lower)」、「上方(above)」、「上方(upper)」、「上方(over)」、「較高(higher)」、「側邊(side)」(例如,在「側壁(sidewall)」中)及其類似術語的空間相對術語在本文中可用於描述性目的,從而如附圖中所繪示之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之間的關係。除了在附圖中描繪的方位以外,空間相對術語旨在涵蓋的設備在使用、操作及/或製造中的不同方位。舉例而言,如果附圖中的設備被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下方(below)」或「之下(beneath)」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上方(above)」。因此,例示性術語「在...下方(below)」可包含上方及下方兩個方位。更進一步地,設備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以其他方向定向),且因此,本文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被相應地解釋。
本文中使用的術語(terminology)是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圖是限制性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一(a)」、「一(an)」及「該(the)」也旨在包含複數形式。此外,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術語「包含(comprises)」、「包含(comprising)」、「包含(includes)」、及/或「包含(including)」指定所述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還要注意的是,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實質上(substantially)」、「大約(about)」以及其他類似術語被用作近似術語而不是程度(degree)術語,且因此被用於認定可被所屬技術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認知的在經測量、經計算及/或經提供的數值中的固有偏差。
參照截面圖及/或爆炸圖(exploded illustration) 在本文中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所述截面圖及/或爆炸圖是理想化的例示性實施例及/或中間結構的示意圖。如此,舉例而言,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公差導致的圖式的形狀變化是可預期的。因此,本文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應無需被解釋為限於區的特定繪示的形狀,而是包含由例如製造引起的形狀偏差。以這種方式,附圖中繪示的區本質上(in nature)可以是示意性的,且這些區的形狀可以不反映裝置區的實際形狀,因此,不一定旨在限制。
作為本領域的慣例,在附圖中根據功能區塊(functional block)、單元及/或模組描述並示出一些例示性實施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的是,此些區塊(block)、單元及/或模組藉由電子(或光學)電路物理上地實施,像是可使用半導體類(semiconductor-based)的製造技術或其他製造技術來形成的邏輯電路(logic circuits)、離散組件(discrete components)、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s)、硬佈線電路(hard-wired circuits)、儲存元件(memory elements)、佈線連接(wiring connections)及其類似物。在藉由微處理器或其他類似硬體實現的區塊、單元及/或模組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軟體(例如,微碼(microcode))對其進行編程(programmed)與控制,以執行本文討論的各種功能,並且可以可選地藉由韌體及/或軟體來驅動。其亦能夠預期的是,每個區塊、單元及/或模組可藉由專用硬體來實施,或者由執行一些功能的專用硬體與執行其他功能的處理器(例如,一個或多個經編程的微處理器與相關電路)的組合來實施。而且,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範疇的情況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的每個區塊、單元及/或模組可以在物理上被分成(separated into)兩個或更多個相互作用且離散的區塊、單元及/或模組。此外,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範疇的情況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的區塊、單元及/或模組可被物理上地組合成更複雜的區框、單元及/或模塊。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使用的所有術語(包含技術術語及科學術語)具有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之具有通常知識者理解的一般理解的相同含義。除非在此明確定義,像是那些在常用字典中定義的術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在相關領域的內容中的它們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且不應以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意義來解釋。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的透視圖。參考第1圖,顯示裝置DD可透過顯示表面DD-IS顯示影像IM。顯示表面DD-IS平行於由第一方向軸DR1及第二方向軸DR2定義的表面。顯示表面DD-IS的法線方向,亦即顯示裝置DD的厚度方向被指為第三方向軸DR3。
以下將描述中的每一個構件或單元的前表面(front surface)(或頂表面(top surface))及後表面(rear surface)(或底表面(bottom surface))由第三方向軸DR3來區分。然而,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繪示的第一至第三方向軸可僅是示例。在下文中,第一至第三方向可以分別是由第一至第三方向軸DR1、DR2及DR3所指的方向,且分別由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
雖然在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繪示了具有平面的(planar)顯示表面的顯示裝置DD,但是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顯示裝置DD可包含彎曲的顯示表面或立體顯示表面(solid display surface)。立體顯示表面可包含指示不同方向的複數個顯示區域。舉例而言,立體顯示表面可包含多邊形柱型(polygonal column-type)顯示表面。
根據當前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可以是剛性顯示裝置。然而,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根據本發明概念的顯示裝置DD可以是可撓顯示裝置DD。可撓顯示裝置DD可包含其部分區域可彎曲(bendable)的可折疊(foldable)顯示裝置或綁帶式顯示裝置(banding type display device)。
根據此實施例,例示性地繪示了能夠應用於行動終端的顯示裝置DD。雖然未示出,但是安裝在主機板上的電子模組、照相機模組、電源模組及其類似物與顯示裝置DD可以一起設置在支架/外殼上,以構成行動終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可應用於像是電視機及監視器的大型電子裝置以及像是平板PC、用於車輛的導航單元、遊戲機及智慧手錶的中小型電子裝置。
如第1圖所繪示,顯示表面DD-IS包含在其中顯示影像IM的影像區域DD-DA、以及與影像區域DD-DA相鄰的邊框區域DD-NDA。邊框區域DD-NDA可以是在其上不顯示影像的區域。第1圖繪示了作為影像IM的示例的圖標。
如第1圖所繪示,影像區域DD-DA可具有實質上為矩形的形狀。「實質上為矩形的形狀」不僅包含從數學意義上來說的矩形形狀,還包含在其中的頂點(vertex)區域(或角落(corner)區域)中未定義頂點而是定義曲線邊界的矩形形狀。
邊框區域DD-NDA可圍繞影像區域DD-DA。然而,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影像區域DD-DA及邊框區域DD-NDA的形狀可相對地設計。
第2A圖至第2D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第2A圖至第2D圖繪示了由第二方向軸DR2與第三方向軸DR3定義的橫截面圖。簡單的繪示第2A圖至第2D圖以說明構成顯示裝置DD的功能構件的層疊關係。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anti-reflector)及窗口(window)。顯示面板、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及窗口中的至少一部分可透過連續製程形成,且至少一部分可透過黏合構件彼此耦合。第2A圖至第2D圖繪示了作為黏合構件的示例的光學透明黏合劑(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在下文中,黏合構件可包含一般的黏合劑(adhesive)或黏接劑(adhesive agent)。在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抗反射器及窗口可被替換為不同的組件或被省略。
在第2A圖至第2D圖中,相對於其他組件,透過連續製程形成的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及窗口的對應組件可表示為「層」。另外,可將透過黏著構件與其他組件耦合的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及窗口的組件表示為「面板」。「面板」可包含提供基底表面的基底層,舉例而言,合成膜、複合材料膜、玻璃基板及其類似物,但是在「層」中可省略基底層。也就是說,表示為「層」的單元可設置在由另一單元提供的基底表面上。
在此,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及窗口可被稱為輸入感測面板ISP、抗反射面板RPP及窗口面板WP、或者被稱為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層RPL及窗口層WL。
如第2A圖所繪示,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面板RPP及窗口面板WP。輸入感測層ISL可直接設置在顯示面板DP上。在本說明書中,「組件B直接設置在組件A上」可表示在組件A與組件B之間不設置單獨的黏合層/黏合構件。在形成組件A之後,可透過連續製程在組件A提供的基底表面上形成組件B。
顯示面板DP及直接設置在顯示面板DP上的輸入感測層ISL可被定義為顯示模組DM。光學透明黏合劑OCA設置在顯示模組DM與抗反射面板RPP之間以及抗反射面板RPP與窗口面板WP之間。
顯示面板DP產生影像,且輸入感測層ISL取得外部輸入的坐標訊息(舉例而言,觸摸事件)。雖然沒有單獨示出,但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DM可進一步包含設置在顯示面板DP的底表面上的保護構件。保護構件及顯示面板DP可透過黏合構件彼此耦合。下文將描述的第2B圖至第2D圖的顯示裝置DD也可進一步包含保護構件。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P可以是發光型顯示面板,但是不限於此。舉例而言,顯示面板DP可以是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或量子點發光顯示面板。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發光層可包含有機發光材料。量子點發光顯示面板的發光層可包含量子點、量子棒(quantum rod)、及其類似物。在下文中,將描述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作為顯示面板DP的示例。
抗反射面板RPP減小了從窗口面板WP的上側入射的外部光的反射率(reflectance)。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抗反射面板RPP可包含延遲器(retarder)及偏光器(polarizer)。延遲器可以是膜型或液晶塗佈型的延遲器,且可包含λ/2延遲器及/或λ/4延遲器。偏光器也可以是膜型或液晶塗布型偏光器。膜類型可包含伸長型(elongation-type)合成樹脂,且液晶塗布類型可包含以預定佈置佈置的液晶。延遲器及偏光器中的每一個可進一步包含保護膜。延遲片及偏振片本身或保護膜可被定義為抗反射面板RPP的基底層。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抗反射面板RPP可包含濾色器(color filters)。濾色器可具有預定的佈置。可考慮從顯示面板DP中提供的像素發射的光的顏色來設置濾色器。抗反射面板RPP可進一步包含相鄰於濾色器的黑矩陣。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抗反射面板RPP可包含破壞性干涉結構。舉例而言,破壞性干涉結構包含設置在彼此不同的層上的第一反射層及第二反射層。分別從第一反射層及第二反射層反射的第一反射光及第二反射光可破壞性干涉,因此,可降低外部光的反射率。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窗口面板WP包含基底層WP-BS及遮光圖樣WP-BZ。基底層WP-BS可包含玻璃基板及/或合成膜。基底層WP-BS不限於單層。基底層WP-BS可包含兩個或大於兩個的膜,兩個或大於兩個的膜透過黏合構件彼此耦合。
遮光圖樣WP-BZ部分重疊於基底層WP-BS。遮光圖樣WP-BZ可設置在基底層WP-BS的後表面上。遮光圖樣WP-BZ可實質上定義顯示裝置DD的邊框區域DD-NDA。未在其上設置有遮光圖樣WP-BZ的區域可定義為顯示裝置DD的影像區域DD-DA。當限於窗口面板WP時,在其上設置有遮光圖樣WP-BZ的區域可定義為窗口面板WP的遮光區域,且在其中未設置有遮光圖樣WP-BZ的區域可定義為窗口面板WP的透光區域。
遮光圖樣WP-BZ可具有多層結構。多層結構可包含彩色顏色層(colored color layer)及黑色遮光層(black light blacking layer)。彩色顏色層及黑色遮光層可透過沉積、印刷及塗布製程來形成。雖然未示出,但是窗口面板WP可進一步包含設置在基底層WP-BS的整個表面上的功能塗層。功能塗層可包含防指紋層、抗反射層、硬塗層及其類似物。在下文中,參考第2B圖至第2D圖,窗口面板WP及窗口層WL將被簡單地繪示,而不將基底層WP-BS及遮光圖樣WP-BZ彼此區分開。
如第2B以及第2C圖所繪示,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面板ISP、抗反射面板RPP及窗口面板WP。輸入感測面板ISP及抗反射面板RPP的層疊順序可改變。
如第2D圖所繪示,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層RPL及窗口層WL。當與第2A圖的顯示裝置DD比較時,光學透明黏合劑OCA可被省略,且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層RPL及窗口層WL可透過連續製程形成在提供在顯示面板DP上的底表面上。輸入感測層ISL及抗反射層RPL的層疊順序可改變。
第3A圖及第3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P的截面圖。
如第3A圖所繪示,顯示面板DP可包含基底層BL、設置在基底層BL上的電路元件層DP-CL、顯示元件層DP-OLED以及上絕緣層TFL。對應於第1圖的影像區域DD-DA及邊框區域DD-NDA的顯示區域DP-DA及非顯示區域DP-NDA可被定義。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對應於區域的區域(an area corresponding to an area)可以指這些區域彼此重疊且具有相同的表面積/形狀,但是不限於此。
基底層BL可包含至少一個塑膠膜。基底層BL可包含塑膠基板、玻璃基板、金屬基板及有機/無機複合基板。
電路元件層DP-CL包含至少一個絕緣層及電路元件。絕緣層包含至少一個無機膜及至少一個有機膜。電路元件包含訊號線、像素的驅動電路及其類似物。這之後將被詳細描述。
顯示元件層DP-OLED可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元件層DP-OLED可進一步包含像是像素定義層的有機膜。
上絕緣層TFL可包含複數個薄膜。薄膜的一部分可被設置以提高光學效率,且薄膜的所述部分可被設置以保護有機發光二極體。之後將詳細描述上絕緣層TFL。
如第3B圖所繪示,顯示面板DP可包含基底層BL、設置在基底層BL上的電路元件層DP-CL、顯示元件層DP-OLED、封裝層ES以及將電路元件層DP-CL或基底層BL耦合到封裝層ES的密封膠(sealant)SM。封裝層ES可以以預定間隙GP與顯示元件層DP-OLED間隔開。封裝層ES包含基板。基底層BL及封裝層ES中的每一個可包含塑膠基板、玻璃基板、金屬基板及有機/無機複合基板。密封膠SM可包含有機黏合構件或玻璃料(frit)。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P的平面圖。第5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P的放大截面圖。第5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上絕緣層TFL的放大截面圖。第5A圖的顯示面板DP是基於第3A圖的顯示面板DP所繪示。
如第4圖所繪示,顯示面板DP可包含驅動電路GDC、複數個訊號線SGL(下文中,稱為「訊號線」)、複數個訊號焊墊(pad)DP-PD(下文中,稱為「訊號焊墊」)、以及複數個像素PX(下文中,稱為「像素」)。
顯示區域DP-DA可被定義為在其上設置像素PX的區域。像素PX中的每一個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及連接到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像素驅動電路。第3A圖及第3B圖的電路元件層DP-CL可包含驅動電路GDC、訊號線SGL、訊號焊墊DP-PD及像素驅動電路。
驅動電路GDC可包含掃描驅動電路。掃描驅動電路產生複數個掃描訊號(下文中,稱為「掃描訊號」),以依序輸出掃描訊號到將在之後被詳細描述的複數個掃描線GL(下文中,稱為「掃描線」)。掃描驅動電路可進一步輸出其他控制訊號到像素PX中的每一個的驅動電路。
掃描驅動單元可包含透過與像素PX的驅動電路相同的製程所製造的複數個薄膜電晶體,例如低溫多晶矽(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LTPS)製程或低溫多晶矽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TPO)製程。
訊號線SGL包含掃描線GL、資料線DL、電源線PL及控制訊號線CSL。掃描線GL分別連接到像素PX中的對應像素,且資料線DL分別連接到像素PX中的對應像素PX。電源線PL連接到像素PX。控制訊號線CSL可提供控制訊號到掃描驅動電路。
訊號線SGL重疊於顯示區域DP-DA及非顯示區域DP-NDA。訊號線SGL可包含焊墊部分(part)及線路部分。線路部分重疊於顯示區域DP-DA及非顯示區域DP-NDA。焊墊部分設置在線路部份的一端上。焊墊部分設置在非顯示區域DP-NDA上,以重疊於訊號焊墊DP-PD中的對應訊號焊墊。在其中設置有訊號焊墊DP-PD的非顯示區域DP-NDA中的區域可定義為焊墊區域DP-PA。焊墊區域DP-PA可連接到電路板(未示出)。
實質上,連接到像素PX的線路部分可組成大部分的訊號線SGL。線路部分連接到像素PX的電晶體T1及電晶體T2(參照第5A圖)。線路部分可具有單/多層結構。線路部分可以是單個主體或包含兩個或大於兩個部分。兩個或大於兩個部分可設置在彼此不同的層上,且透過穿過設置在兩個部分之間的絕緣層的接觸孔彼此連接。
第5A圖繪示了對應於電晶體T1及電晶體T2以及發光二極體OLED的顯示面板DP的局部截面圖。設置在基底層BL上的電路元件層DP-CL包含至少一個絕緣層及電路元件。電路元件包含像素的訊號線及驅動電路。透過藉由塗布或沉積形成絕緣、半導體層及導電層的製程以及透過藉由光蝕刻製程圖樣化絕緣、半導體層及導電層的製程,來形成電路元件層DP-CL。
在本實施例中,電路元件層DP-CL可包含緩衝層BFL、係為無機層的第一無機層10及第二無機層20、以及有機層30。緩衝層BFL可包含複數個層疊的無機層。第5A圖繪示組成開關電晶體T1及驅動電晶體T2的第一半導體圖樣OSP1、第二半導體圖樣OSP2,第一控制電極GE1、第二控制電極GE2、第一輸入電極DE1、第一輸出電極SE1、第二輸入電極DE2及第二輸出電極SE2之間的佈置關係的示例。例示性地繪示了第一通孔CH1至第四通孔CH4。
顯示元件層DP-OLED可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元件層DP-OLED包含像素定義層PDL。舉例而言,像素定義層PDL可以是有機層。
第一電極AE設置在有機層30上。第一電極AE透過穿過有機層30的第五通孔CH5連接到第二輸出電極SE2。開口OP定義在像素定義層PDL中。像素定義層PDL的開口OP暴露第一電極AE的至少一部分。像素定義層PDL的開口OP被稱為「發光開口(light emitting opening)」,以與其他開口區分開。
如第5A圖所繪示,顯示區域DP-DA可包含發射區域PXA及相鄰於發射區域PXA的非發射區域NPXA。非發射區域NPXA可圍繞發射區域PXA。在當前實施例中,發射區域PXA可被定義為對應於由發光開口OP所暴露的第一電極AE的區域的一部分。
電洞控制層HCL可共同設置在發射區域PXA及非發射區域NPXA上。電洞控制層HCL可包含電洞傳輸層,且可進一步包含電洞注入層。發光層EML設置在電洞控制層HCL上。發光層EML可設置在對應於發光開口OP的區域上。亦即,發光層EML可被形成為與像素PX中的每一個分離。而且,發光層EML可包含有機材料及/或無機材料。發光層EML可產生具有預定顏色的光。
電子控制層ECL設置在發光層EML上。電子控制層ECL可包含電子傳輸層,且可進一步包含電子注入層。電洞控制層HCL及電子控制層ECL可藉由使用開口遮罩(open mask)以共同形成在複數個像素上(over) 。第二電極CE設置在電子控制層ECL上。第二電極CE被設置為一體,且共同設置在複數個像素上。
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繪示,上絕緣層TFL設置在第二電極CE上。上絕緣層TFL可包含複數個薄膜。根據本實施例,上絕緣層TFL可包含覆蓋層CPL及薄膜封裝層TFE。薄膜封裝層TFE可包含第一無機層IOL1、有機層OL及第二無機層IOL2。
覆蓋層CPL設置在第二電極CE上以接觸第二電極CE。覆蓋層CPL可包含有機材料。第一無機層IOL1設置在覆蓋層CPL上以接觸覆蓋層CPL。有機層OL設置在第一無機層IOL1上以接觸第一無機層IOL1。第二無機層IOL2可設置在有機層OL上以接觸有機層OL。
覆蓋層CPL可保護第二電極CE不受後續製程的影響,舉例而言,濺鍍製程,且提高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發光效率。覆蓋層CPL可具有大於第一無機層IOL1的折射指數(refractive index)。
第一無機層IOL1及第二無機層IOL2可保護顯示元件層DP-OLED不受氧氣/溼氣的影響,且有機層可保護顯示元件層DP-OLED不受像是灰塵顆粒的異物的影響。第一無機層IOL1及第二無機層IOL2中的每一個可以是氧化矽(silicon oxide)層、氮化矽(silicon nitride)層、氧氮化矽(silicon oxynitride)層及氧化矽(silicon oxide)層中的一個。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第一無機層IOL1及第二無機層IOL2中的每一個可包含氧化鈦(titanium oxide)層、氧化鋁(aluminum oxide)層及其類似物。有機層OL可包含丙烯酸類(acrylic-based)有機層,但不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舉例而言,LiF層的無機層可進一步被設置在覆蓋層CPL與第一無機層IOL1之間。LiF層可提高發光二極體OLED的發光效率。
第6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截面圖。第6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平面圖。第6C圖及第6D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局部截面圖。第6E圖是第6B圖的區域AA的放大平面圖。第6F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稍後將描述的輸入感測層ISL可等效於輸入感測面板ISP(參照第2B圖)。
如第6A圖所繪示,輸入感測層ISL可包含第一絕緣層IS-IL1、第一導電層IS-CL1、第二絕緣層IS-IL2、第二導電層IS-CL2及第三絕緣層IS-IL3。第一絕緣層IS-IL1可直接設置在上絕緣層TFL上。在本發明概念的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IS-IL1可被省略。在第6A圖中,顯示面板DP是示意性地繪示。
第一導電層IS-CL1及第二導電層IS-CL2中的每一個在第三方向軸DR3上,可具有單層結構、或在其中堆疊複數個層的多層結構。具有多層結構的導電層可包含透明導電層及金屬層中的至少兩個(at least two of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s and the metal layers)。具有多層結構的導電層可包含金屬層,金屬層包含彼此不同的金屬。透明導電層可包含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氧化鋅(ZnO)、或銦錫鋅氧化物(ITZO)、PEDOT、金屬奈米線及石墨烯。金屬層可由鉬、銀、鈦、銅、鋁及其合金形成。舉例而言,第一導電層IS-CL1及第二導電層IS-CL2中的每一個可具有三層金屬結構,舉例而言,鈦/鋁/鈦的三層結構。
第一導電層IS-CL1及第二導電層IS-CL2中的每一個可包含複數個導電圖樣。在下文中,將描述在其中第一導電層IS-CL1包含第一導電圖樣且第二導電層IS-CL2包含第二導電圖樣的示例。第一導電圖樣及第二導電圖樣中的每一個可包含感測電極及連接到感測電極的訊號線。
第一絕緣層IS-IL1及第二絕緣層IS-IL2中的每一個可包含無機材料或有機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IS-IL1及第二絕緣層IS-IL2中的每一個可以是包含無機材料的無機層。無機層可包含氧化物、氧化鈦、氧化矽、氮氧化矽(silicon oxide nitride)、氧化鋯(zirconium oxide)或氧化鉿(hafnium oxide)中的至少一個。第三絕緣層IS-IL3可包含有機材料。有機層可包含丙烯酸類樹脂、甲基丙烯酸類樹脂(methacrylic-based resin)、聚異戊二烯類樹脂(polyisoprene-based resin)、乙烯類樹脂(vinyl-based resin)、環氧類樹脂(epoxy-based resin)、聚氨酯類樹脂(urethane-based resin)、纖維素類樹脂(cellulose-based resin)、矽氧烷類樹脂(siloxane-based resin)、聚醯亞胺類樹脂(polyimide-based resin)、聚醯胺類樹脂(polyamide-based resin)或苝類樹脂(perylene-based resin)中的至少一個。
如第6B圖所繪示,輸入感測層ISL可包含對應於顯示面板DP的顯示區域DP-DA及非顯示區域DP-NDA的感測區域IS-DA及線路區域IS-NDA。感測區域IS-DA可定義為在其上有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的區域,其將在之後描述。
輸入感測層ISL可包含第一電極組EG1、第二電極組EG2、電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對應電極的第一訊號線組SG1、電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另一個電極的第二訊號線組SG2、以及電連接到第二電極組EG2的第三訊號線組SG3。第一訊號線組SG1、第二訊號線組SG2及第三訊號線組SG3設置在線路區域IS-NDA上。
在本實施例中,輸入感測層ISL可以是以互感電容(mutual cap)的方式感測外部輸入的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中的一個可接收檢測訊號(detection signal),且另一個可輸出在第一電極組EG1與第二電極組EG2之間的電容變化作為輸出訊號。
第一電極組EG1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第一電極組EG1包含第1電極至第i電極(1-st to i-th electrodes)(其中i為2或大於2的自然數)。作為示例,繪示了包含十個電極IE1-1至IE1-10的第一電極組EG1。第1電極IE1-1至第10電極IE1-10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第1電極IE1-1至第10電極IE1-10在第一方向DR1上沿著遠離焊墊區域IS-PA1、IS-PA2及IS-PA3的方向佈置。
第二電極組EG2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第二電極組EG2包含第1電極至第j電極(其中,j為2或大於2的自然數)。作為示例,繪示了包含八個電極IE2-1至IE2-8的第二電極組EG2。第l電極IE2-1至第8電極IE2-8交叉於第1電極IE1-1至第10電極IE1-10。第l電極IE2-1至第8電極IE2-8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
第一訊號線組SG1包含第一訊號線。第一訊號線組SG1包含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其中,k為等於或小於i/2的自然數中的最大自然數)。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訊號線組SG1包含五個第一訊號線。
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可依序連接到第1電極至第i電極(其中,i是2或大於2的自然數)的奇數電極或偶數電極。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五個第一訊號線分別連接到十個電極IE1-1至IE1-10的偶數電極。在第6B圖中,五個第一訊號線分別連接到偶數電極的右端。
第二訊號線組SG2包含第二訊號線。第二訊號線組SG2包含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其中,k為等於或小於i/2的自然數中的最大自然數)。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訊號線組SG2包含五個第二訊號線。在本實施例中,五個第二訊號線分別連接到十個電極IE1-1至IE1-10的奇數電極。五個第二訊號線分別連接到奇數電極的左端。也就是說,當第一訊號線連接置對應電極中的一個,第二訊號線可連接至對應電極的另一側。
第三訊號線組SG3包含第三訊號線。第三訊號線分別連接到第二電極組EG2的第1電極至第j電極。作為示例,繪示了分別連接到第l電極IE2-1到第8電極IE2-8的下端(lower end)的八個第三訊號線。
訊號線的一部分可設置在第一焊墊區域IS-PA1上,訊號線的一部分可設置在第二焊墊區域IS-PA2上,且訊號線的一部分設置在第三焊墊區域IS-PA3上。
第一電極組EG1中的每一個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部(part)SP1及複數個連接部CP1。第一感測部SP1佈置在第二方向DR2上。連接部CP1中的每一個連接第一感測部SP1的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測部SP1。
第二電極組EG2中的每一個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測部SP2及複數個第二連接部CP2。第二感測部SP2佈置在第一方向DR1上。第二連接部CP2中的每一個連接第二感測部SP2的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感測部SP2。
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的電極彼此絕緣(insulated)。第6B圖繪示在其中第一連接部CP1與第二連接部CP2彼此交叉的示例。複數個第一感測部SP1、複數個第一連接部CP1、複數個第二感測部SP2、及複數個第二連接部CP2的部分可藉由圖樣化第6A圖的第一導電層IS-CL1來形成,且其他部分可藉由圖樣化第6A圖的第二導電層IS-CL2來形成。
參考第6B圖,感測區域IS-DA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可被劃分為交替設置地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S1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S2。根據本實施例,整個感測區域IS-DA被劃分為第一感測區域S1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S2,但不限於此。
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S1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S2具有相同的表面積。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S1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S2中的每一個包含在第一電極組EG1的電極IE1-1到IE1-10與第二電極組EG2的電極IE2-1到IE2-8之間的對應交叉區域。交叉區域是設置在相鄰於第一連接部CP1以及第二連接部CP2的區域。
如第6C圖所繪示,複數個第一連接部CP1可由第一導電層IS-CL1形成,且複數個第一感測部SP1、複數個第二感測部SP2、及複數個第二連接部CP2可由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第一感測部SP1及第一連接部CP1可透過穿過第二絕緣層IS-IL2的接觸孔CNT-I彼此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在與第一感測部SP1以及第二感測部SP2的層不同的層上的第一連接部CP1可被定義為橋接圖樣(bridge pattern)。
在本實施例中,雖然複數個第一連接部CP1及複數個第二連接部CP2彼此交叉,但是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連接部CP1中的每一個可變形為「∧」形彎曲線路及/或「∨」形彎曲線路,使得第一連接部CP1不重疊於第二連接部CP2。具有「∧」形彎曲線路及/或具有「∨」形彎曲線路的第一連接部CP1可在平面上重疊於第二感測部SP2。
第一訊號線組SG1、第二訊號線組SG2及第三訊號線組SG3可由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參照第6A圖)。由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的第一訊號線組SG1的兩個訊號線SG1-4及SG1-5被繪示在第6D圖中。雖然未單獨示出,第一訊號線組SG1、第二訊號線組SG2及第三訊號線組SG3可進一步包含由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的線路部分(參照第6A圖)。由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的線路部分與由第一導電層IS-CL1形成的線路部分可透過穿過第二絕緣層IS-IL2的接觸孔彼此連接。
第6E圖繪示顯示面板DP的第一發射區域PXA-R、第二發射區域PXA-B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之間的佈置關係(參照第6A圖)。顯示面板DP的第一發射區域PXA-R、第二發射區域PXA-B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可等效地定義為參考第5A圖描述的發射區域PXA。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射區域PXA-R、第二發射區域PXA-B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可具有彼此不同的表面積。第一發射區域PXA-R可具有第一表面積,第二發射區域PXA-B可具有第二表面積,且第三發射區域PXA-G可具有第三表面積。第三發射區域PXA-G可包含彼此不同的兩種類型的發射區域。第一類型的第三發射區域PXA-G及第二類型的第三發射區域PXA-G在平面上可具有相同的表面積,但具有不同的形狀。第一類型的第三發射區域PXA-G可具有第二類型的第三發射區域PXA-G在平面上旋轉大約90度的角度後的形狀。第一類型的第三發射區域PXA-G及第二類型的第三發射區域PXA-G可在第二方向DR2上交替地設置。
在第6E圖中,第一電極組EG1的電極IE1-1至IE1-10及第二電極組EG2的電極IE2-1至IE2-8可具有網格(mesh)形狀。第6E圖繪示了第6B圖的第一感測部SP1的區域AA的放大圖。
第一感測部SP1包含網格線ML,網格線ML定義具有第一表面積的第一開口OP-MR、具有不同於第一表面積的第二表面積的第二開口OP-MB及具有不同於第一表面積及第二表面積的第三表面積的第三開口OP-MG。第一開口OP-MR、第二開口OP-MB及第三開口OP-MG的表面積之間的比較關係可對應於第一發射區域PXA-R、第二發射區域PXA-B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的表面積之間的比較關係,但不限於相同的比率(ratio)。
第三開口OP-MG可包含彼此不同的兩種類型的開口。第一類型的第三開口OP-MG及第二類型的第三開口OP-MG在平面上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
參考第4圖描述的複數個像素PX可包含產生紅光的紅色像素、產生藍光的藍色像素、及產生綠光的綠色像素。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射區域PXA-R、第二發射區域PXA-B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可分別對應於紅色像素、藍色像素及綠色像素。
再次參考第6E圖,第一發射區域PXA-R、第二發射區域PXA-B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可定義三種類型的發射區域列PL1、PL2及PL3。第一類型發射區域列PL1及第二類型發射區域列PL2中的每一個可包含交替設置的第一發射區域PXA-R及第二發射區域PXA-B。第一發射區域PXA-R及第二發射區域PXA-B中的一個設置在第一類型發射區域列PL1的一列上,且第一發射區域PXA-R及第二發射區域PXA-B中的另一個上設置在第二類型的發射區域列PL2的一列上。
在第6E圖中,第一類型發射區域列PL1及第二類型發射區域列PL2沿行方向(column direction)及第一方向DRl交替設置。第三類型發射區域列PL3設置在第一類型發射區域列PL1及第二類型發射區域列PL2之間。第三類型發射區域列PL3可僅包含第三發射區域PXA-G。
參考第6F圖,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中,第一電極組EG1相對於參考第6B圖中描述的輸入感測層ISL的連接關係、以及訊號線組相對於第二電極組EG2的連接關係彼此不同。
第一電極組EG1的感測電極IE1-1至IE1-10的右端連接到第一訊號線組SG10的訊號線。第二電極組EG2的感測電極IE2-1至IE2-8的下端連接到第三訊號線組SG30的訊號線。第二感測電極IE2-1至IE2-8的上端連接到第三訊號線組SG30的訊號線。
第7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IS的平面圖。第7B圖是第7A圖的第一感測區域S1的放大平面圖。第7C圖是繪示第7B圖的第一感測區域的角落區域S1-C1至S1-C4的放大平面圖。第7D圖是繪示第7B圖的第一感測區域S1的交叉區域S1-CA的放大平面圖。第7E圖是第7A圖的第二感測區域S2的放大平面圖。第7F圖是繪示第7B圖的第二感測區域S2的角落區域的放大平面圖。第7G圖是繪示第7B圖的第二感測區域S2的交叉區域的放大平面圖。第7H圖是繪示藉由比較第一感測區域的第一邊界圖樣與第二感測區域的第二邊界圖樣所獲得的結果的圖。第7I圖是第7A圖的區域BB的放大平面圖。在下文中,關於與參照第6A圖至第6F圖所述的構件相同的詳細描述將被省略。
參考第7A圖,感測區域IS-DA可被劃分為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S1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S2。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S1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S2可藉由虛擬線彼此區分。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S1可以是其被應用相同規則(以下稱為第一規則)的區域,且可以是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的區域之上(on which)的一部分。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S2可以是其被應用相同規則(以下稱為第二規則)的區域,且可以是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的區域之上的一部分,其中第二規則不同於第一規則。
交替設置的第一感測區域S1及第二感測區域S2可佈置為p x q的矩陣。在此,p及q中的每一個為5或大於5的自然數。
第一規則將參考第7B圖至第7D圖被描述。如第7B圖所繪示,第一感測區域S1包含第一連接部CP1,第一感測部SP1中的一半(half)在第二方向DR2上設置在第一連接部CP1的一側上,且第一感測部SP1中的另一半在第二方向DR2上設置在第一連接部CP1的另一側上。第一感測區域S1包含第二連接部CP2,第二感測部SP2中的一半在第一方向DR1上設置在第二連接部CP2的一側上,且第二感測部SP2中的另一半在第一方向DR1上設置在第二連接部CP2的另一側上。在本實施例中,其上設置有兩個連接部CP2的第一感測區域S1被繪示作為示例。第二連接部CP2可設置在不同於第一感測部SP1、第一連接部CP1及第二感測部SP2的那些層上,且可由例如第一導電層IS-CL1形成(參照第6A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部CP2可被定義為橋接圖樣(bridge pattern)。
參考第7C圖,複數個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設置在第一感測區域S1上。設置在複數個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的第一感測區域S1上的發射區域被定義為第一發射區域組。
第一發射區域組的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包含佈置為n x n矩陣的格單元CU1及CU2,其中n是10或大於10的自然數。n可以是奇數。
第1列1stL、第n列n-thL、第2列2ndL、第1行1stC、第2行2ndC、及第n行n-thC為示意性繪示。格單元包含第一格單元CU1及第二格單元CU2。
第一格單元CU1中的每一個包含佈置在對角線方向DR4(或第四方向)上的第一發射區域PXA-R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第二格單元CU2中的每一個包含佈置在對角線方向DR4上的第二發射區域PXA-B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
第一發射區域組的第一格單元CU1及第二格單元CU2具有第一佈置。在佈置為n×n矩陣的每一列中,第一格單元CU1及第二格單元CU2被交替地佈置。當奇數列的第1格單元是第一格單元CU1時,偶數列的第1格單元可以是第二格單元CU2。
如第7C圖所繪示,第一發射區域組的第1列的第1格單元可以是第一格單元CU1,且第1列的第n格單元可以是第一格單元CU1。第一發射區域組的最後一列的第1格單元可以是第一格單元CU1,且第n列n-thL的第n格單元可以是第一格單元CU1。如第7C圖所繪示,對應於第一感測區域S1的第1發射區域列的第1發射區域可以是第一發射區域PXA-R。
第一發射區域組的第一格單元CU1及第二格單元CU2具有第一佈置的這件事情可相同於設置在第一感測區域S1中的第一開口OP-MR、第二開口OP-MB及第三開口OP-MG具有第一佈置的這件事情。這樣做是因為第一開口OP-MR、第二開口OP-MB及第三開口OP-MG一對一地對應(one-to-one correspond)於第一發射區域PXA-R、第二發射區域PXA-B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
參考第7D圖,兩個第二連接部CP2連接彼此間隔開的兩個第二感測部SP2。第一連接區域CNT-A1至第四連接區域CNT-A4設置在兩個第二連接部CP2與兩個第二感測部SP2之間。
接觸孔CNT-1可被定義在第一連接區域CNT-A1至第四連接區域CNT-A4的每一個中。第一連接區域CNT-A1及第二連接區域CNT-A2可藉由使用作為中心的第二發射區域PXA-B來被設置,且第三連接區域CNT-A3及第四連接區域CNT-A4可藉由使用作為中心的第一發射區域PXA-R來被設置。
第二連接部CP2交叉於第一感測部SP1的網格線。第二連接部CP2可在交叉區域內被第一感測部SP1的網格線替換。除了交叉點之外,第二連接部CP2的網格線及第一感測部SP1的網格線可彼此不重疊。第二連接部CP2的網格線及第一感測部SP1的網格線可定義被第一開口OP-MR、第二開口OP-MB及第三開口OP-MG替換的開口。
第二規則將參考第7E圖至第7G圖被描述。第7E圖的第二感測區域具有相似於第7B圖的第一感測區域S1的結構。參考第7F圖,設置在複數個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中的第二感測區域S2上的發射區域可被定義為第二發射區域組。
第二發射區域組的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包含佈置為n x n矩陣的第一格單元CU1及第二格單元CU2。第二發射區域組的第一格單元CU1及第二格單元CU2具有不同於參考第7C圖描述的第一佈置的第二佈置。
第二佈置與第7C圖的第一佈置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格單元CU1及第二格單元CU2被互換位置。當奇數列的第1格單元是第二格單元CU2時,偶數列的第1格單元可以是第一格單元CU1。
如第7F圖所繪示,第二發射區域組的第1列1stL的第1格單元可以是第二格單元CU2,且第1列1stL的第n格單元可以是第二格單元CU2。第二發射區域組的第n列n-thL的第1格單元可以是第二格單元CU2,且第n列n-thL的第n格單元可以是第二格單元CU2。如第7F圖所繪示,對應於第二感測區域S2的第1發射區域列的第1發射區域可以不是第一發射區域PXA-R,但可以是第二發射區域PXA-B。
第二發射區域組的第一格單元CU1及第二格單元CU2具有第二佈置的這件事情可與在設置在第二感測區域S2中的第一開口OP-MR、第二開口OP-MB以及第三開口OP-MG具有第二佈置的這件事情為相同意義。
參考第7G圖,兩個第二連接部CP2將兩個第二感測部SP2的一半彼此連接。第二感測區域S2的交叉區域可具有相似於第一感測區域S1的交叉區域的結構。
參考第7G圖,第一連接區域CNT-A1至第四連接區域CNT-A4設置在兩個第二連接部CP2與兩個第二感測部SP2之間。第一連接區域CNT-A1及第二連接區域CNT-A2可藉由使用作為中心的第一發射區域PXA-R來被設置,且第三連接區域CNT-A3及第四連接區域CNT-A4可藉由使用作為中心的第二發射區域PXA-B來被設置。
如第7C圖及第7F圖所繪示,在其中的同一列中彼此相鄰的第一發射區域組及第二發射區域組具有彼此不同的發射佈置的原因,是因為第一發射區域組及第二發射區域組分別具有奇數列與偶數列。另外,這樣做是因為參考第6E圖描述的第一類型發射列PL1、第二類型發射列PL2及第三類型發射列PL3的佈置被重複。
在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雖然第一發射區域組及第二發射區域組不具有奇數列及偶數列,但是參考第6E圖描述的第一發射區域PXA-R、第二發射區域PXA-B及第三發射區域PXA-G之間的佈置關係可被改變以獲得相同的結果。
參考第7C圖及第7F圖,第一感測部SP1及第二感測部SP2之間的邊界可藉由網格線的斷開點被定義。第7C圖的第一感測部SP1及第二感測部SP2的斷開點可定義第7H圖的第一邊界圖樣BP1。第7F圖的第一感測部SP1及第二感測部SP2的斷開點可定義第7H圖的第二邊界圖樣BP2。第一邊界圖樣BP1及第二邊界圖樣BP2可以最短距離將斷開點彼此連接。
第一邊界圖樣BP1及第二邊界圖樣BP2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如上所述,開口OP-MR、OP-MB及OP-MG或第一感測區域S1的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可具有第一佈置,且開口OP-MR、OP-MB及OP-MG或第二感測區域S2的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可具有第二佈置。
此外,由於上述原因,第一感測區域S1的網格線具有第一形狀,且第二感測區域S2的網格線具有不同於第一形狀的第二形狀。由於開口OP-MR、OP-MB及OP-MG藉由網格線ML被定義,因此網格線ML可能需要被變形(deformed)以改變開口OP-MR、OP-MB及OP-MG的佈置。
如第7I圖所繪示,輸入感測器IS可進一步包含與第一電極組EG1的電極IE1-1至IE1-10及第二電極組EG2的電極IE2-1至IE2-8絕緣的虛擬圖樣DDP。虛擬圖樣DDP可以是與感測電極間隔開的浮置圖樣。虛擬圖樣DDP可設置在相同於第一感測部SP1及第二感測部SP2的層上。在本實施例中,虛擬圖樣DDP可由第二導電層CL2形成。
虛擬圖樣DDP可設置在藉由參考第7A圖描述的佈置為p x q矩陣的感測區域的(k , j)感測區域、(k+1 , j)感測區域、(k , j+1)感測區域及(k+1 , j+1)感測區域所定義的區域的中心。其中,k是p或小於p的自然數,j是q或小於q的自然數。虛擬圖樣DDP可設置在彼此相鄰的四個感測區域的邊界上,以減小設置在不同列及不同行中的電極之間的寄生電容。
第8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的平面圖。第8B圖是第8A圖的區域CC的放大平面圖。第8C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IS的平面圖。在下文中,關於與參照第6A圖至第7J圖所述的構件相同的詳細描述將被省略。
如第8A圖及第8B圖所示,感測區域IS-DA可包含內部感測區域IS-DA1及設置在內部感測區域IS-DA1之外的外部感測區域IS-DA2。內部感測區域IS-DA1可被劃分為如第6A圖至第7I圖所述的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S1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S2。
外部感測區域IS-DA2可進一步包數組感測區域。外部感測區域可進一步包含第三感測區域S3及第四感測區域S4。第三感測區域S3及第四感測區域S4可具有相同表面積,且可具有不同於第一感測區域S1的表面積。如同此實施例,第三感測區域S3及第四感測區域S4中的每一個可具有小於第一感測區域S1的表面積。
第三感測區域S3可被設置以相鄰於第一感測區域S1,且第四感測區域S4可被設置以相鄰於第二感測區域S2。第三感測區域S3可被連續設置於第一感測區域S1之外。第四感測區域S4可被連續設置於第二感測區域S2之外。
設置在複數個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中的第三感測區域S3上的發射區域(參照第6E圖)可被定義為第三發射區域組。設置在複數個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中的第四感測區域S4上的發射區域可被定義為第四發射區域組。
定義在第三感測區域S3內的開口OP-MR、OP-MB及OP-MG可具有不同於參照第6A圖至第7I圖所述的第一佈置及第二佈置的第三佈置。由於第三感測區域S3具有小於第一感測區域S1及第二感測區域S2中的每一個的表面積,第三感測區域S3可包含較少數量的開口OP-MR、OP-MB及OP-MG(參照第6E圖)。
定義在第四感測區域S4內的開口OP-MR、OP-MB及OP-MG(參照第6E圖)可具有不同於參照第6A圖至第7I圖所述的第一佈置及第二佈置的第四佈置。
第四佈置不同於第三佈置。其將參照第7C圖、第7F圖及第8B圖而被描述。如第7C圖所述,由於第一發射區域組的第1列1stL的第1格單元(1-st cell unit)係為第一格單元(first cell unit)CU1,第三發射區域組的第1列(row)的第n格單元(n-th cell unit)係為第二格單元(second cell unit)CU2。如第7F圖所述,由於第二發射區域組的第1列1stL的第1格單元係為第二格單元CU1,第四發射區域組的第n格單元(n-th cell unit)係為第一格單元CU1。如上所述,設置在第三發射區域組及第四發射區域組的對應位置處的格單元彼此不同。設置在對應位置處的格單元彼此不同的這件事情與定義在對應位置的開口OP-MR、OP-MB及OP-MG彼此不同的這件事情具有相同的含意(same meaning)。
外部感測區域IS-DA2可進一步包含第五感測區域S5、第六感測區域S6、及第七感測區域S7。在第五感測區域S5及第六感測區域S6中,開口OP-MR、OP-MB及OP-MG具有與第一佈置及第二佈置不同的佈置,如同第三感測區域S3及第四感測區域S4。第五感測區域S5及第六感測區域S6可被設置在第一感測區域S1及第二感測區域S2之下。第七感測區域S7可具有小於其他感測區域S1至S6中的每一個的表面積。
如第8C圖所繪,感測區域 IS-DA可包含第一內部感測區域IS-DA10及第二感測區域IS-DA20。第一內部感測區域IS-DA10可被劃分為如參照第6A圖至第7I圖所述的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S1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S2。
第二感測區域IS-DA20可被劃分為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S3及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S4。第三感測區域S3及第四感測區域S4具有與第一感測區域S1及第二感測區域S2相同的表面積。
第三感測區域S3可被設置以相鄰於第一感測區域S1,且第四感測區域S4可被設置以相鄰於第二感測區域S2。設置於複數個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的第三感測區域S3上的發射區域(參照第6E圖)可被定義為第三發射區域組。設置於複數個發射區域PXA-R、PXA-B及PXA-G的第四感測區域S4上的發射區域可被定義為第四發射區域組。
定義在第三感測區域S3中的開口OP-MR、OP-MB及OP-MG可具有與參照第6A圖至第7I圖所述的第一佈置相同的佈置。然而,第三感測區域S3的邊界圖樣(在下文中,稱為第三邊界圖樣)可具有與第7H圖的第一邊界圖樣BP1及第二邊界圖樣BP2中的每一個不同的形狀。也就是說,第三感測區域S3的網格線(mesh line)可具有與第一形狀及第二形狀中的每一個不同的第三形狀。
定義在第四感測區域S4中的開口OP-MR、OP-MB及OP-MG可具有與參照第6A圖至第7I圖所述的第二佈置相同的佈置。然而,第四感測區域S4的邊界圖樣(在下文中,稱為第四邊界圖樣)可具有與第7H圖的第一邊界圖樣BP1及第二邊界圖樣BP2中的每一個不同的形狀。也就是說,第四感測區域S4的網格線可具有與第一形狀及第二形狀中的每一個不同的第四形狀。
在此實施例中,定義在第三感測區域S3中的每一個的開口OP-MR、OP-MB及OP-MG可具有與定義在第四感測區域S4中的每一個的開口OP-MR、OP-MB及OP-MG不同的佈置。因此,第三形狀可與第四形狀不同。
第9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IS的平面圖。第9B圖是第9A圖的部分區域的放大平面圖。第9C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例示性實施例的交叉區域的放大平面圖。第9D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的平面圖。在下文中,關於與參照第6A圖至第8C圖所述的構件相同的詳細描述將被省略。
如第9A圖所示,輸入感測器IS可進一步包含設置在第一感測部SP1之內的第一浮置圖樣FP1以及設置在第二感測部SP2之內的第二浮置圖樣FP2。第一浮置圖樣FP1以及第二浮置圖樣FP2可減少輸入感測器 IS及顯示面板之間的寄生電容(parasitic capacitance)(例如,參照第6A圖)。
輸入感測器IS可進一步包含連接第一浮置圖樣FP1的浮置連接部BP(在下文中,稱為第三連接部)。第三連接部BP可從第6A圖的第一導電層IS-CL1形成。第三連接部BP可重疊於第二感測部SP2。
如第9A圖所示,輸入感測器 IS可進一步包含虛擬訊號線GSL。虛擬訊號線GSL可接收預定的偏壓(bias voltage),舉例而言,接地電壓。虛擬訊號線GSL可被連接至第一浮置圖樣FP1。虛擬訊號線GSL可接收用於感測在感測區域IS-DA上的噪音的電訊號。
虛擬訊號線 GSL可從第6A圖的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如第9B圖所示,訊號線連接部 BP-S(在下文中,稱為第四連接部)可被設置在虛擬訊號線GSL與第一訊號線組SG1及第二訊號線組SG2之間的交叉區域上。
第9B圖繪示第一感測電極IE1-2至IE1-5的一部份及最右邊的第二感測電極 IE2-8。虛擬訊號線GSL可直接連接至設置在奇數的第一感測電極IE1-3及IE1-5之內的第一浮置圖樣FP1。偶數的第一感測電極IE1-2及IE1-4可透過第四連接部BP-S連接至對應訊號線SG1-1及SG1-2。第四連接部BP-S可從第6A圖的第一導電層 IS-CL1形成。
如第9B圖所示,至少一第一浮置圖樣FP1可包含中心部FP1-10及設置在在第二方向DR2上的中心部FP1-10的兩(both)側的延伸部FP1-20及FP1-30。延伸部FP1-20及FP1-30中的每一個可連接到對應的第三連接部BP。被設置在第二方向DR2上的第一浮置圖樣FP1的兩(both)端的第一浮置圖樣 FP1可具有不同於其他第一浮置圖樣FP1的形狀。設置在端部(end)的第一浮置圖樣 FP1可包含中心部及只有一個設置在中心部的一側的延伸部。
第9C圖係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交叉區域S1-CA的放大平面圖。第9C圖繪示對應於第7D圖的區。不像第8A圖及第9B圖,第9C圖繪示包含兩個第三連接部BP的交叉區域。
兩個第三連接部BP可被設置在兩個第二連接部CP2之外。四個連接區域CNT-A1、CNT-A2、CNT-A3及CNT-A4可被設置在兩個第三連接部BP及兩個第一浮置圖樣FP1之間。四個連接孔CNT-I可被分別定義在四個連接區域內。
如第9D圖所示,虛擬訊號線 GSL可被提供為複數個。與第一電極組 EG1的電極相同數量的虛擬訊號線 GSL可被設置。虛擬訊號線 GSL中的每一個可被連接至設置在對應的第一感測電極之內的第一浮置圖樣 FP1。
第10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DM的透視圖。第10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平面圖。第11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DM的透視圖。第11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平面圖。在第10A圖至第11B圖中,「層型(layer-type)」輸入感測器被示為實例。
如第10A圖所示,顯示模組DM具有在平面上向內凹入的切口區域 NTA切口區域 NTA可在顯示面板 DP及輸入感測層ISL的每一個中被定義。在此,切口區域 NTA不需要相同。切口區域 NTA可被定義在第二方向DR2的中心區。然而,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定義在中心部分的切口區域NTA。
如第10B圖所示,藉由切口區域NTA,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 可改變形狀(deformed in shape)。第一訊號線組SG1及第二訊號線組SG2的設置及佈置可與第6B圖的輸入感測層ISL 的那些實質上相同。
如第10B圖所示,因為切口區域 NTA被形成,第10個電極 IE1-10可被劃分為兩個部分。兩個部分可藉由虛擬連接線DSL彼此連接。第二電極組EG2的第4電極IE2-4至第6電極 IE2-6中的每一個可具有小於其他電極的每一個的長度。
其被劃分成兩個部分之感測區域IS-DA的除了對應於第10電極IE1-10的區域NTA-A的剩餘感測區域 IS-DA可被劃分成第一感測區域S1及第二感測區域S2。對應於第10電極IE1-10的區域NTA-A可被劃分成第一感測區域S1及第二感測區域S2、或者被劃分成不同於第一感測區域S1及第二感測區域S2的感測區域。
如第11A圖所示,顯示模組DM具有朝平面內凹(recessed inward)的電洞區域HA。顯示面板DP及輸入感測層ISL中的每一個的部分可被移除,以定義電洞區域HA。顯示面板DP及輸入感測層ISL的電洞區域HA不需要相同。電洞區域HA可具有用於光學訊號的移動路徑。複數個電洞區域HA可被定義於顯示模組 DM內。
顯示面板DP的電洞區域HA可藉由移除對應於複數個發射區域PXA-R、PXA-G及PXA-B的區域來形成(參考第6C圖)。輸入感測層ISL的電洞區域HA可為移除感測部SP1及SP2的區域。
如第11B圖所示,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的形狀可藉由電洞區域HA改變形狀(deformed in shape)。第一訊號線組SG1及第二訊號線組SG2的設置及佈置可實質上與第6B圖的輸入感測層ISL的那些相同。
輸入感測層ISL的電洞區域HA可被設置在介於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之間的交叉(crossing)區域。在此,虛擬連接線(未圖示)可設置以環繞輸入感測層ISL的電洞區域HA。舉例而言,虛擬連接線可以繞過(bypass)電洞區域HA,以彼此連接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
除了相鄰於感測區域IS-DA之中的電洞區域HA的區域HA-A,大部分的感測區域IS-DA可被劃分(divided)為第一感測區域S1及第二感測區域S2。相鄰於電洞區域HA的感測區域的部分(portion)可被劃分為與第一感測區域S1及第二感測區域S2不同的感測區域。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由於感測電極被完全地設置在感測區域,輸入感測可靠性可被改善。
兩種感測區域可被提供,以改善在輸入感測器的設計中的自由程度(degree of freedom)。雖然,設置在兩種感測區域上的網格線(mesh lines)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感測偏差(deviation)可被最小化。
雖然本文已經描述了某些例示性實施例,但是從該描述中其他實施例及修改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些實施例,而是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較廣範圍以及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顯而易見的各種明顯的修改及等效佈置。
10,IOL1:第一無機層 1stC:第1行 1stL:第1列 20、IOL2:第二無機層 2ndC:第2行 2ndL:第2列 30,OL:有機層 AA,BB,CC,HA-A,NTA-A:區域 AE:第一電極 BFL:緩衝層 BL,WP-BS:基底層 BP:第三連接部 BP1:第一邊界圖樣 BP2:第二邊界圖樣 BP-S:第四連接部 CE:第二電極 CH1:第一通孔 CH4:第四通孔 CH5:第五通孔 CL2,IS-CL2:第二導電層 CNT-A1:第一連接區域 CNT-A2:第二連接區域 CNT-A3:第三連接區域 CNT-A4:第四連接區域 CNT-I:連接孔 CP1,CP2:連接部 CPL:覆蓋層 CSL:控制訊號線 CU1:第一格單元 CU2:第二格單元 DD:顯示裝置 DD-DA:影像區域 DD-IS:顯示表面 DD-NDA:邊框區域 DDP:虛擬圖樣 DE1:第一輸入電極 DE2:第二輸入電極 DL:資料線 DM:顯示模組 DP:顯示面板 DP-CL:電路元件層 DP-DA:顯示區域 DP-NDA:非顯示區域 DP-OLED:顯示元件層 DP-PA,IS-PA1,IS-PA2,IS-PA3:焊墊區域 DP-PD:訊號焊墊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DR3:第三方向 DR4:對角線方向 ECL:電子控制層 EG1:第一電極組 EG2:第二電極組 EML:發光層 ES:封裝層 FP1:第一浮置圖樣 FP1-10:中心部 FP1-20,FP1-30:延伸部 GDC:驅動電路 GE1:第一控制電極 GE2:第二控制電極 GL:掃描線 GSL:虛擬訊號線 HA:電洞區域 HCL:電洞控制層 IE1-1~IE1-10,IE2-1~IE2-8:電極 IM:影像 IS:輸入感測器 IS-CL1:第一導電層 IS-DA:感測區域 IS-DA1:內部感測區域 IS-DA10:第一內部感測區域 IS-DA2:外部感測區域 IS-DA20,S2:第二感測區域 IS-IL1:第一絕緣層 IS-IL2:第二絕緣層 IS-IL3:第三絕緣層 ISL:輸入感測層 IS-NDA:線路區域 ISP:感測面板 ML:網格線 NPXA:非發射區域 NTA:切口區域 n-thC:第n行 n-thL:第n列 OCA:光學透明黏合劑 OLED:發光二極體 OP,OP-MB,OP-MG,OP-MR:開口 OSP1:第一半導體圖樣 OSP2:第二半導體圖樣 PDL:像素定義層 PL:電源線 PL1,PL2,PL3:發射區域列 PX:像素 PXA,PXA-B,PXA-G,PXA-R:發射區域 RPL:抗反射層 RPP:抗反射面板 S1:第一感測區域 S1-C1,S1-C2,S1-C3,S1-C4:角落區域 S1-CA:交叉區域 S3:第三感測區域 S4:第四感測區域 S5:第五感測區域 S6:第六感測區域 S7:第七感測區域 SE1:第一輸出電極 SE2:第二輸出電極 SG1,SG10:第一訊號線組 SG2:第二訊號線組 SG3,SG30:第三訊號線組 SGL,SG1-1,SG1-2,SG1-3,SG1-4,SG1-5:訊號線 SM:密封膠 SP1:第一感測部 SP2:第二感測部 T1,T2:電晶體 TFE:薄膜封裝層 TFL:上絕緣層 WL:窗口層 WP:窗口面板 WP-BZ:遮光圖樣
所包含之附圖是提供本發明作進一步的理解且一併構成此說明書與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說明的一部分,並且一同用於解釋本發明概念。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透視圖。 第2A圖、第2B圖、第2C圖及第2D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第3A圖及第3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截面圖。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平面圖。 第5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放大截面圖。 第5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上絕緣層的放大截面圖。 第6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截面圖。 第6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第6C圖及第6D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局部截面圖。 第6E圖是第6B圖的區域AA的放大平面圖。 第6F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第7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的平面圖。 第7B圖是第7A圖的第一感測區域的放大平面圖。 第7C圖是繪示第7B圖的第一感測區域的角落區域的放大平面圖。 第7D圖是繪示第7B圖的第一感測區域的交叉區域的放大平面圖。 第7E圖是第7A圖的第二感測區域的放大平面圖。 第7F圖是繪示第7B圖的第二感測區域的角落區域的放大平面圖。 第7G圖是繪示第7B圖的第二感測區域的交叉區域的放大平面圖。 第7H圖是繪示藉由比較第一感測區域的第一邊界圖樣與第二感測區域的第二邊界圖樣所獲得的結果的圖。 第7I圖是第7A圖的區域BB的放大平面圖。 第8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的平面圖。 第8B圖是第8A圖的區域CC的放大平面圖。 第8C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的平面圖。 第9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的平面圖。 第9B圖是第9A圖的部分區域的放大平面圖。 第9C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例示性實施例的交叉區域的放大平面圖。 第9D圖係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器的平面圖。 第10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透視圖。 第10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第11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透視圖。 第11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BB:區域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IS:輸入感測器
IS-DA:感測區域
IS-NDA:線路區域
S1:第一感測區域
S2:第二感測區域

Claims (22)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 一顯示面板,包含複數個發射區域,在該複數個發射區域中設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以及 一輸入感測器,設置在該顯示面板之上,且包含一感測區域以及一線路區域; 其中該輸入感測器包含: 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設置在該感測區域上,且在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中定義有對應於該複數個發射區域的複數個開口; 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設置在該感測區域上以交叉於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且在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定義有對應於該複數個發射區域的複數個開口;以及 複數個訊號線,設置在該線路區域上,且連接到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 其中該感測區域的至少一部份被劃分為交替設置的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 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具有相同的表面積, 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包含在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之間的一交叉區域中的一對應交叉區域, 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複數個開口具有一第一佈置;以及 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複數個開口具有不同於該第一佈置的一第二佈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發射區域包含: 一第一發射區域,具有一第一表面積(surface area); 一第二發射區域,具有不同於該第一表面積的一第二表面積;以及 一第三發射區域,具有不同於該第一表面積以及該第二表面積中的每一個的一第三表面積, 其中該第一發射區域、該第二發射區域以及該第三發射區域提供彼此不同的光的顏色。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具有該第一佈置的複數個開口以及具有該第二佈置的複數個開口,包含對應於該第一發射區域的一第一開口、對應於該第二發射區域的一第二開口、以及對應於該第三發射區域的一第三開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發射區域的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發射區域被定義為一第一發射區域組,且該複數個發射區域的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發射區域被定義為一第二發射區域組, 該第一發射區域組以及該第二發射區域組中的每一個包含以n x n矩陣佈置的複數個格單元(cell units),其中n是10或是大於10的自然數, 該複數個格單元包含複數個第一格單元以及複數個第二格單元, 該複數個第一格單元中的每一個包含在對角線方向上設置的該第一發射區域以及該第三發射區域, 該複數個第二格單元中的每一個包含在對角線方向上佈置的該第二發射區域以及該第三發射區域,以及 該第一發射區域組的該複數個第一格單元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格單元具有一第一佈置,且該第二發射區域組的該複數個第一格單元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格單元具有不同於該第一佈置的一第二佈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n為奇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格單元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三發射區域是一第一類型發射區域,且該複數個第二格單元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三發射區域是一第二類型發射區域,以及 該第一類型發射區域以及該第二類型發射區域在平面上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由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對應於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感測電極與該第二感測電極的斷開點所定義的一第一邊界圖樣不同於由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對應於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感測電極與該第二感測電極的斷開點所定義一第二邊界圖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輸入感測器進一步包含與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絕緣的一虛擬圖樣, 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佈置在p x q的矩陣中,其中p以及q中的每一個為5或是大於5的自然數,以及 該虛擬圖樣設置在由佈置在該p x q矩陣中的感測區域的(k , j)感測區域、(k+1 , j)感測區域、(k , j+1)感測區域以及(k+1 , j+1)感測區域所定義的區域的中心,其中k為q或是小於q的自然數,且j為q或小於q的自然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被劃分為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的該感測區域的該至少一部分被定義為一內部感測區域,且該感測區域進一步包含設置在該內部感測區域之外的一外部感測區域, 該外部感測區域包含相鄰於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的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以及相鄰於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的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以及 該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複數個開口具有不同於該第一佈置以及該第二佈置的一第三佈置,且該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複數個開口具有不同於該第一佈置以及該第二佈置的一第四佈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具有不同於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表面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被劃分為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的該感測區域的該至少一部分被定義為一第一內部感測區域,且該感測區域進一步包含設置以相鄰於該第一內部感測區域的一第二內部感測區域, 該第二內部感測區域包含相鄰於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的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以及相鄰於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的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且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與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與該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具有相同的表面積, 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每一個包含定義複數個開口的一網格線, 該複數個開口包含具有一第一表面積的一第一開口、具有不同於該第一表面積的一第二表面積的一第二開口、以及具有不同於該第一表面積以及該第二表面積的一第三表面積的一第三開口,以及 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該網格線具有一第一形狀,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該網格線具有與該第一形狀不同的一第二形狀,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三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該網格線具有與該第一形狀以及該第二形狀不同的一第三形狀,且設置在該複數個第四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該網格線具有與該第一形狀、該第二形狀以及該第三形狀不同的一第四形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佈置在一第一方向上,且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中的每一個沿著交叉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 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中的每一個包含佈置在該第二方向上的複數個第一感測部、以及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中的相鄰感測部之間的複數個第一連接部, 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每一個包含佈置在該第一方向上的複數個第二感測部、以及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中的相鄰感測部之間的複數個第二連接部,以及 該複數個第一連接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連接部中的其中一個係設置在與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不同的層上,且該複數個第一連接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連接部中的另一個係設置在與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相同的層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輸入感測器進一步包含: 複數個第一浮置圖樣,在平面上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之內且與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開;以及 複數個第二浮置圖樣,在平面上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之內且與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輸入感測器進一步包含將該複數個第一浮置圖樣彼此連接的複數個第三連接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浮置圖樣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包含: 一中央部分;以及 複數個延伸部分,在該第二方向上設置在該中央部分的兩側上, 其中該複數個延伸部分中的每一個連接至該複數個第三連接部中的一對應第三連接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包含: 該複數個第一連接部的一對應第一連接部; 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的一半在該第二方向上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的該對應第一連接部的一側,且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的另一半在該第二方向上設置在該對應第一連接部的另一側; 該複數個第二連接部的一對應第二連接部; 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的一半在該第一方向上設置在該對應第二連接部的一側,且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的另一半在該第一方向上設置在該對應第二連接部的另一側。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訊號線包含: 複數個第一訊號線,透過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的各偶數電極中的一端電性連接; 複數個第二訊號線,透過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的各奇數電極中的另一端電性連接;以及 複數個第三訊號線,電連接至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發光元件中的每一個包含一第一電極、與該第一電極分開的一第二電極、以及設置在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的一發光層;以及 其中,該發光層包含量子點以及量子棒中的至少一。
  19.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 一顯示面板;以及 一輸入感測器,設置在該顯示面板之上, 其中該輸入感測器包含: 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 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交叉於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 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每一個包含一網格線,該網格線定義具有一第一表面積的一第一開口、具有不同於該第一表面積的一第二表面積的一第二開口、以及具有不同於該第一表面積與該第二表面積的一第三表面積的一第三開口, 在其上設置有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劃分為交替地設置的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且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具有相同的面積, 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包含在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之間的複數個交叉區域的一對應交叉區域,以及 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該網格線具有一第一形狀,且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上的該網格線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形狀的一第二形狀。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含對應於各該第一開口的複數個第一發射區域、對應於各該第二開口的複數個第二發射區域、以及對應於各該第三開口的複數個第三發射區域, 該複數個第一發射區域、該複數個第二發射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三發射區域被佈置以定義複數個發射區域列(row), 對應於各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的一第1發射區域列的一第1發射區域是該複數個第一發射區域中之一,以及 對應於各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的一第1發射區域列的一第1發射區域是該複數個第二發射區域中之一。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由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對應於該複數個第一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感測電極的該網格線與該第二感測電極的該網格線的斷開點定義的一第一邊界圖樣不同於由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中的對應於該複數個第二感測區域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感測電極的該網格線與該第二感測電極的該網格線的斷開點定義的一第二邊界圖樣。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含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或量子點發光顯示面板。
TW108132831A 2018-09-12 2019-09-11 顯示裝置 TWI832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80109297 2018-09-12
KR10-2018-0109297 2018-09-12
KR10-2018-0129168 2018-10-26
KR1020180129168A KR20200031002A (ko) 2018-09-12 2018-10-26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2341A true TW202032341A (zh) 2020-09-01
TWI832895B TWI832895B (zh) 2024-02-21

Family

ID=69998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831A TWI832895B (zh) 2018-09-12 2019-09-11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031002A (zh)
TW (1) TWI8328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9825B2 (ja) * 2014-07-30 2017-09-20 Smk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とその入力操作位置検出方法
US10474295B2 (en) * 2016-11-10 2019-11-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ensor and auxiliary sensor parts
KR20180067772A (ko) * 2016-12-12 2018-06-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2895B (zh) 2024-02-21
KR20200031002A (ko) 2020-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658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1155043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949047B2 (en) Display devices
US11690270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229508A1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10326005A1 (en) Display device
TWI827665B (zh) 顯示裝置
US20220109028A1 (en) Display device
TWI832895B (zh) 顯示裝置
TWI828751B (zh)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TW202024883A (zh) 顯示裝置
CN114256300A (zh) 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