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7665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7665B
TWI827665B TW108132285A TW108132285A TWI827665B TW I827665 B TWI827665 B TW I827665B TW 108132285 A TW108132285 A TW 108132285A TW 108132285 A TW108132285 A TW 108132285A TW I827665 B TWI827665 B TW I8276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electrode
area
layer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8383A (zh
Inventor
羅志洙
金光民
金起旭
金陽完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8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8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7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76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顯示裝置包含輸入感測器,輸入感測器具有設置在感測區域的感測電極及訊號線。訊號線中的每一個連接到感測電極的對應電極且被設置在線路區域中。訊號線中的一個訊號線包含:具有固定寬度的第一部分;設置在感測區域的角落區域之外、從第一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第一部分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的第二部分;從第二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第二部分的方向上逐漸變化的寬度的第三部分;以及從第三部分延伸且具有固定寬度的第四部分。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關於一種顯示裝置,更具體地,是關於一種包含輸入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正在開發用於像是電視、行動電話、桌上型電腦、導航裝置及遊戲機(consoles)的多媒體設備的各種顯示設備。這樣的顯示裝置包含作為輸入單元的鍵盤或滑鼠,且還可包含作為輸入單元的觸控感測器。
在背景技術章節中揭露的以上訊息僅用於理解本發明概念的背景,且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構成先前技術的訊息。
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輸入感測器的顯示裝置,在輸入感測器中的訊號線具有減小的電阻偏差(resistance deviation)。
本發明概念的額外特徵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且部分將從描述中顯而易見,或者可藉由實踐本發明概念得知。
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及設置在顯示面板上方且包含感測區域及線路區域的輸入感測器。輸入感測器包含設置在感測區域中的第一電極組、設置在感測區域中且交叉於 (crossing)第一電極組的第二電極組、以及設置在線路區域中且電連接到第一電極組的第一訊號線組。第一訊號線組中的每一個訊號線包含:具有固定寬度的第一部分;設置在感測區域的角落區域之外(outside),從第一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away from)第一部分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的第二部分;從第二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第二部分的方向上逐漸變化(varying)的寬度的第三部分;以及從第三部分延伸且具有固定寬度的第四部分。
第一電極組可包含排列在第一方向上,遠離在線路區域的一側定義的焊墊區域,且在與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1電極至第i電極(其中,i是2或是大於2的自然數)。第一訊號線組的訊號線可包含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其中,k是等於或小於i/2的自然數的最大自然數)。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可依序連接至第1電極至第i電極的奇數電極或偶數電極。
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的第一部分可具有從第1訊號線朝向第k訊號線增大的寬度。
當(as)第1訊號線的第三部分相鄰於第1訊號線的第四部分,第1訊號線的第三部分可具有逐漸增大的寬度。
當第k訊號線的第三部分相鄰於第k訊號線的第四部分,第k訊號線的第三部分可具有逐漸減小的寬度。
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的第四部分可具有相同的寬度。
輸入感測器可進一步包含連接電極,連接電極將第1訊號線的第四部分連接到第1電極至第i電極的對應電極。
連接電極及第1訊號線可以其間有一絕緣層地被設置,且絕緣層可被設置在第1訊號線及對應電極之下。第1訊號線的第四部分與對應電極中的每一個可透過(through)穿過(pass through)絕緣層的連接接觸孔連接到連接電極。
虛擬圖樣可設置在平面上的對應電極與第1訊號線的第四部分之間。虛擬圖樣可與對應電極及第1訊號線的第四部分中的每一個間隔開(spaced apart),且虛擬圖樣可重疊於連接電極。
第1訊號線的第四部分可直接連接到第1電極至第i電極的對應電極。
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中的每一個可進一步包含焊墊部分,焊墊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從第一部分延伸以部分重疊於焊墊區域。
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的焊墊部分可具有相同的寬度。
第2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中的每一個可進一步包含:從第四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第四部分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的第五部分;以及從第五部分延伸且具有固定寬度的第六部分。
第2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的第六部分可具有相同的寬度。
在其中設置有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的第四部分的線路區域的區域(area)的寬度,與在其中設置有第2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的第六部分的線路區域的區域的寬度可實質上相同。
第六部分可具有大於第四部分的寬度。
第k訊號線可進一步包含從第四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且延伸部分可包含彼此區分(distinguished)的複數個部分。在其中設置有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的第四部分的線路區域的區域的寬度,與在其中有延伸部分的複數個部分的一部分的線路區域的區域的寬度可實質上相同。延伸部分的複數個部分的所述部分係最遠離第k訊號線中的第四部分。
第二部分設置在感測區域的角落區域之外。
第二部分可具有拐折形狀或在延伸方向改變處(at)的至少一個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
本發明概念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及設置在顯示面板上方且包含感測區域及線路區域的輸入感測器。輸入感測器包含設置在感測區域中的感測電極及訊號線,且訊號線中的每一個連接到感測電極的對應電極,且訊號線設置在線路區域中。訊號線中的一個訊號線包含:具有固定寬度的第一部分;設置在感測區域的角落區域之外,從第一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第一部分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的第二部分;從第二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第二部分的方向上逐漸變化的寬度的第三部分;以及從第三部分延伸且具有固定寬度的第四部分。
應當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及下面的詳細描述都是例示性及解釋性的,且旨在提供對所請發明的進一步解釋。
10、IOL1:第一無機層
1-10~1-k6:部分
20、IOL2:第二無機層
30、OL:有機層
AA、BB、BB1、BB2、BB3、BB4、BB5、CC、EE、IS-NA4、IS-NA6、IS-NA16:區域
AE:第一電極
BFL:緩衝層
BL、WP-BS:基底層
BP:反曲點
BP:第三連接部
BP-S:第四連接部
CE:第二電極
CH1:第一通孔
CH2:第二通孔
CH3:第三通孔
CH4:第四通孔
CH5:第五通孔
CNE:連接電極
CNT-I:接觸孔
CP1:第一連接部
CP2:第二連接部
CPL:覆蓋層
CSL:控制訊號線
DD:顯示裝置
DD-DA:影像區域
DD-IS:顯示表面
DD-NDA:邊框區域
DE1:第一輸入電極
DE2:第二輸入電極
DL:資料線
DM:顯示模組
DP:顯示面板
DP-CL:電路元件層
DP-DA:顯示區域
DP-NDA:非顯示區域
DP-OLED:顯示元件層
DP-PA、IS-PA1、IS-PA2、IS-PA3:焊墊區域
DP-PD:訊號焊墊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DR3:第三方向
ECL:電子控制層
EG1:第一電極組
EG2:第二電極組
EML:發光層
ES:封裝層
FP1:第一浮置圖樣
FP1-10:中央部分
FP1-10:中央部分
FP1-20、FP1-30:延伸部分
FP2:第二浮置圖樣
GDC:驅動電路
GE1:第一控制電極
GE2:第二控制電極
GL:掃描線
GP:預定間隙
GRP:虛擬圖樣
GSL:虛擬訊號線
HA:孔洞區域
HCL:電洞控制層
IE1-1~IE1-10、IE2-1~IE2-8:電極
IE2-8:第二感測電極
IM:影像
IS-CL1:第一導電層
IS-CL2:第二導電層
IS-DA:感測區域
IS-IL1:第一絕緣層
IS-IL2:第二絕緣層
IS-IL3:第三絕緣層
ISL:輸入感測層
IS-NDA:線路區域
ISP:輸入感測面板
NPXA:非發光區域
NTA:內凹區域
OCA:光學透明黏合劑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
OP、OP-B、OP-G、OP-MB、OP-MG、OP-MR、OP-R:開口
OSP1:第一半導體圖樣
OSP2:第二半導體圖樣
PDL:像素定義層
PL:電源線
PX:像素
PXA:發光區域
RPL:抗反射層
RPP:抗反射面板
SE1:第一輸出電極
SE2:第二輸出電極
SG1:第一訊號線組
SG1-10~SG1-k0:焊墊部分
SG1-11~SG1-k1:第一部分
SG1-12~SG1-k2:第二部分
SG1-13~SG1-k3:第三部分
SG1-14~SG1-k4:第四部分
SG1-1736:最後部分
SG1-25~SG1-k5:第五部分
SG1-26~SG1-k6:第六部分
SG1-716~SG1-1716:第十六部分
SG2:第二訊號線組
SG3:第三訊號線組
SGL、SGL1-1~SGL1-k:訊號線
SM:密封膠
SP1、SP2:感測部
T1、T2:電晶體
TFE:薄膜封裝層
TFL:上絕緣層
W0、W1、W2、W3、W4、W5、W6、W17:寬度
WL:窗口層
WP:窗口面板
WP-BZ:遮光圖樣
I-I’、II-II’、III-III’:線段
被包含以提供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且併入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之附圖繪示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並與描述一同用於解釋本發明概念。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透視圖。
第2A圖、第2B圖、第2C圖及第2D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第3A圖及第3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截面圖。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平面圖。
第5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放大截面圖。
第5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上絕緣層的放大截面圖。
第6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截面圖。
第6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第6C圖及第6D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局部截面圖。
第6E圖是第6B圖的區域AA的放大平面圖。
第7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第7B圖是第7A圖的區域BB的放大平面圖。
第7C圖是繪示第7B圖的訊號線的焊墊部分的放大平面圖。
第7C圖、第7D圖、第7E圖、第7F圖及第7G圖是繪示第7B圖的訊號線的區域BB1至區域BB5的放大平面圖。
第7H圖是第7A圖的區域CC的放大平面圖。
第7I圖是第7A圖的區域EE的放大平面圖。
第7J圖是繪示藉由將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線路的電阻分佈(resistance distribution of the line),與根據比較例的輸入感測層的線路的電阻分佈進行比較而獲得的結果的曲線圖。
第8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局部平面圖。
第9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局部平面圖。
第9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局部平面圖。
第10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第10B圖是第10A圖的局部區域的放大平面圖。
第10C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第11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透視圖。
第11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第12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透視圖。
第12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的平面圖。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於解釋的目的,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發明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透徹理解。如本文所用,「實施例(embodiments)」是採用本文所揭露的一個或多個發明概念的裝置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或具有一個或多個等效布置的情況下實踐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在其他實例中,以方塊圖形式示出習知的結構及裝置,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各種例示性實施例。進一步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可以不同,但是不需要排他。舉例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情況下,可以在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使用或實現例示性實施例的特定形狀、配置(configurations)及特性。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繪示的例示性實施例被理解為提供其可以在實踐中實施本發明概念的某些方式的細節變化的例示性特徵。因此,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可將各種實施例的特徵、組件、模組、層、膜、面板、區(region)及/或態樣等(在下文中單獨或統稱為「元件(elements)」)進行組合、分離、互換及/或重新布置,而不脫離本發明概念。
通常提供在附圖中交叉影線(cross-hatching)及/或陰影的使用,以闡明相鄰元件之間的邊界。如此,除非另有說明,無論是否存在交叉影線或陰影,都不能傳達或表明對元件的特定材料、材料特性、尺寸、比例、所繪示元件之間的共同點及/或任何其他特性、屬性、特性等的偏好或要求。進一步地,在附圖中,為了清楚及/或描述性目的,可誇大元件的尺寸及相對尺寸。當例示性實施例可以被不同地實現時,可與所描述的順序不同地執行特定製程順序。 舉例而言,兩個被連續描述的製程可實質上同時執行、或以與所描述的順序相反的順序執行。同樣地,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
當像是層的元件被稱為「在...上(on)」、「連接到(connected to)」或「耦合到(coupled to)」另一元件或層時,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層上、連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層,或可存在中間元件或層。然而,當元件或層被稱為「直接在...上(directly on)」、「直接連接到(directly connected to)」或「直接耦合到(directly coupled to)」另一元件或層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或層。為此,術語「連接」可指具有或不具有中間元件的物理、電性及/或流體連接。進一步地,D1軸、D2軸及D3軸不限於直角坐標系的像是x軸、y軸及z軸的三個軸,且可以在更廣泛的意義上進行解釋。舉例而言,D1軸、D2軸及D3軸可彼此垂直,或者可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為了本揭露的目的,「X、Y及Z中的至少一個(at least one of X,Y,and Z)」及「選自由X、Y及Z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at least one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X,Y,and Z)」可被解釋為僅X、僅Y、僅Z,或X、Y及Z中的兩個或多個的任意組合,像是XYZ、XYY、YZ及ZZ。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term)「及/或(and/or)」包含相關聯的所列項目的一個或多個之任何及所有組合。
雖然本文可使用術語「第一(firs)」、「第二(second)」等來描述各種類型的元件,但這些元件不應受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用於將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區分開。因此,在不脫離本揭露的教示的情況下,下文討論的第一元件可被稱為第二元件。
像是「之下(beneath)」、「下方(below)」、「下方(under)」、「下方(lower)」、「上方(above)」、「上方(upper)」、「上方(over)」、「較高(higher)」、「側邊(side)」(例如,在「側壁(sidewall)」中)及其類似術語的空間相對術語在本文中可用於描述性目的,從而如附圖中所繪示之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之 間的關係。除了在附圖中描繪的方位以外,空間相對術語旨在涵蓋的設備在使用、操作及/或製造中的不同方位。舉例而言,如果附圖中的設備被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下方(below)」或「之下(beneath)」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上方(above)」。因此,例示性術語「在...下方(below)」可包含上方及下方兩個方位。更進一步地,設備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以其他定向),且因此,本文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被相應地解釋。
本文中使用的術語(terminology)是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圖是限制性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一(a)」、「一(an)」及「該(the)」也旨在包含複數形式。此外,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術語「包含(comprises)」、「包含(comprising)」、「包含(includes)」、及/或「包含(including)」指定存在所述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還要注意的是,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實質上(substantially)」、「大約(about)」以及其他類似術語被用作近似術語而不是程度(degree)術語,且因此被用於解釋可被所屬技術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認知的在測量中的固有偏差、計算及/或經提供的值。
在此參照截面圖及/或爆炸圖(exploded illustration)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所述截面圖及/或爆炸圖是理想化的例示性實施例及/或中間結構的示意圖。如此,舉例而言,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公差導致的圖示形狀的變化是可預期的。因此,本文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須要被解釋為限於區的特定繪示的形狀,而是包含由例如製造引起的形狀偏差。以這種方式,附圖中繪示的區本質上(in nature)可以是示意性的,且這些區的形狀可以不反映裝置的區域的實際形狀,因此,不一定旨在限制。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使用的所有術語(包含技術術語及科學術語)具有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之具有通常知識者理解的一般理解的相同含義。除非在此明確定義,像是那些在常用字典中定義的術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相關領域中它們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且不應以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意義來解釋。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的透視圖。參考第1圖,顯示裝置DD可透過顯示表面DD-IS顯示影像IM。顯示表面DD-IS平行於由第一方向軸DR1及第二方向軸DR2定義的表面。顯示表面DD-IS的法線方向,亦即顯示裝置DD的厚度方向被指為第三方向軸DR3。
以下將描述中的每一個構件或單元的前表面(front surface)(或頂表面(top surface))及後表面(rear surface)(或底表面(bottom surface))由第三方向軸DR3來區分。然而,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繪示的第一至第三方向軸DR1、DR2及DR3可僅是示例。在下文中,第一至第三方向可以分別是由第一至第三方向軸DR1、DR2及DR3所指的方向,且分別由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
雖然在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繪示了具有平面的(planar)顯示表面的顯示裝置DD,但是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顯示裝置DD可包含彎曲的顯示表面或立體顯示表面(solid display surface)。立體顯示表面可包含指示不同方向的複數個顯示區域。舉例而言,立體顯示表面可包含多邊形柱型(polygonal column-type)顯示表面。
根據當前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可以是剛性顯示裝置DD。然而,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舉例而言,顯示裝置DD可以是可撓顯示裝置DD。可撓顯示裝置DD可包含其部分區域可彎曲(bendable)的可折疊(foldable)顯示裝置或綁帶式顯示裝置(banding type display device)。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例示性地繪示了能夠應用於行動終端的顯示裝置DD。雖然未示出,但是安裝在主機板上的電子模組、照相機模組、電源模組及其類似物與顯示裝置DD可以一起設置在支架/外殼上,以構成行動終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顯示裝置DD可應用於像是電視機及監視器的大型電子裝置以及像是平板PC、用於車輛的導航單元、遊戲機及智慧手錶的中小型電子裝置。
如第1圖所繪示,顯示表面DD-IS包含在其中顯示影像IM的影像區域DD-DA、以及與影像區域DD-DA相鄰的邊框區域DD-NDA。邊框區域DD-NDA可以是在其中不顯示影像的區域。第1圖繪示了作為影像IM的示例的圖標。
如第1圖所繪示,影像區域DD-DA可具有實質上為矩形的形狀。「實質上為矩形的形狀」不僅包含從數學意義上來說的矩形形狀,還包含在其中的頂點(vertex)區域(或角落(corner)區域)中未定義頂點而是定義曲線邊界的矩形形狀。
邊框區域DD-NDA可圍繞影像區域DD-DA。然而,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影像區域DD-DA及邊框區域DD-NDA的形狀可相對地設計。
第2A圖至第2D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的截面圖。第2A圖至第2D圖繪示了由第二方向軸DR2與第三方向軸DR3定義的橫截面圖。簡單的繪示第2A圖至第2D圖以說明構成顯示裝置DD的功能構件的層疊關係。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anti-reflector)及窗口(window)。顯示面板、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及窗口中的至少一部分可透過連續製程形成,且至少一部分可透過黏合構件彼此耦合。第2A圖至第2D圖繪示了作為黏合構件的示例的光學透明黏合劑(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在下文中,黏合構件可包含一般的黏合 劑(adhesive)或黏合劑(adhesive agent)。在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抗反射器及窗口可被替換為不同的組件或被省略。
在第2A圖至第2D圖中,相對於其他組件,透過連續製程形成的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及窗口的對應組件可表示為「層」。另外,可將透過黏著構件與其他組件耦合的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及窗口的組件表示為「面板」。「面板」可包含提供基底表面的基底層,舉例而言,合成膜、複合材料膜、玻璃基板及其類似物,但是在「層」中可省略基底層。也就是說,表示為「層」的單元可設置在由另一單元提供的基底表面上。
在此,輸入感測器、抗反射器及窗口可被稱為輸入感測面板ISP、抗反射面板RPP及窗口面板WP、或者被稱為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層RPL及窗口層WL。
如第2A圖所繪示,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面板RPP及窗口面板WP。輸入感測層ISL可直接設置在顯示面板DP上。在本說明書中,「組件B直接設置在組件A上」可表示在組件A與組件B之間不設置單獨的黏合層/黏合構件。在形成組件A之後,可透過連續製程在組件A提供的基底表面上形成組件B。
顯示面板DP及直接設置在顯示面板DP上的輸入感測層ISL可被定義為顯示模組DM。光學透明黏合劑OCA設置在顯示模組DM與抗反射面板RPP之間以及抗反射面板RPP與窗口面板WP之間。
顯示面板DP產生影像,且輸入感測層ISL取得外部輸入的坐標訊息(舉例而言,觸摸事件)。雖然沒有單獨示出,但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DM可進一步包含設置在顯示面板DP的底表面上的保護構件。保護構件及顯示面板DP可透過黏合構件彼此耦合。下文將描述的第2B圖至第2D圖的顯示裝置DD也可進一步包含保護構件。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P可以是發光型顯示面板,但是不限於此。舉例而言,顯示面板DP可以是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及量子點發光顯示面板。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發光層可包含有機發光材料。量子點發光顯示面板的發光層可包含量子點、量子棒(quantum rod)、及其類似物。在下文中,將描述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作為顯示面板DP的示例。
抗反射面板RPP減小了從窗口面板WP的上側入射的外部光的反射率(reflectance)。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抗反射面板RPP可包含延遲器(retarder)及偏光器(polarizer)。延遲器可以是膜型或液晶塗佈型的延遲器,且可包含λ/2延遲器及/或λ/4延遲器。偏光器也可以是膜型或液晶塗布型偏光器。膜類型可包含伸長型(elongation-type)合成樹脂,且液晶塗布類型可包含以預定排列布置的液晶。延遲器及偏光器中的每一個可進一步包含保護膜。延遲片及偏振片本身或保護膜可被定義為抗反射面板RPP的基底層。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抗反射面板RPP可包含濾色器(color filters)。濾色器可具有預定的布置。可考慮從顯示面板DP中提供的像素發射的光的顏色來設置濾色器。抗反射面板RPP可進一步包含相鄰於濾色器的黑矩陣。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抗反射面板RPP可包含破壞性干涉結構。舉例而言,破壞性干涉結構可包含設置在彼此不同的層上的第一反射層及第二反射層。分別從第一反射層及第二反射層反射的第一反射光及第二反射光可破壞性干涉,因此,可降低外部光的反射率。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窗口面板WP包含基底層WP-BS及遮光圖樣WP-BZ。基底層WP-BS可包含玻璃基板及/或合成膜。基底層WP-BS不限於單層。基底層WP-BS可包含兩個或大於兩個的膜,兩個或大於兩個的膜透過黏合構件彼此耦合。
遮光圖樣WP-BZ部分重疊於基底層WP-BS。遮光圖樣WP-BZ可設置在基底層WP-BS的後表面上。遮光圖樣WP-BZ可實質上定義顯示裝置DD的邊框區域DD-NDA。未在其中設置有遮光圖樣WP-BZ的區域可定義為顯示裝置DD的影像區域DD-DA。當限於窗口面板WP時,在其中設置有遮光圖樣WP-BZ的區域可定義為窗口面板WP的遮光區域,且在其中未設置有遮光圖樣WP-BZ的區域可定義為窗口面板WP的透光區域。
遮光圖樣WP-BZ可具有多層結構。多層結構可包含彩色顏色層(colored color layer)及黑色遮光層(black light blocking layer)。彩色顏色層及黑色遮光層可透過沉積、印刷及塗布製程來形成。雖然未示出,但是窗口面板WP可進一步包含設置在基底層WP-BS的整個表面上的功能塗層。功能塗層可包含防指紋層、抗反射層、硬塗層及其類似物。在下文中,參考第2B圖至第2D圖,窗口面板WP及窗口層WL將被簡單地繪示,而不將基底層WP-BS及遮光圖樣WP-BZ彼此區分開。
如第2C圖所繪示,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面板ISP、抗反射面板RPP及窗口面板WP。如第2B圖所示,輸入感測面板ISP及抗反射面板RPP的層疊順序可改變。
如第2D圖所繪示,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層RPL及窗口層WL。當與第2A圖的顯示裝置DD比較時,光學透明黏合劑OCA可被省略,且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層RPL及窗口層WL可透過連續製程形成在由顯示面板DP提供的底表面上。輸入感測層ISL及抗反射層RPL的層疊順序可改變。
第3A圖及第3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P的截面圖。
如第3A圖所繪示,顯示面板DP可包含基底層BL、設置在基底層BL上的電路元件層DP-CL、顯示元件層DP-OLED以及上絕緣層TFL。對應於第1圖的影像區域DD-DA及邊框區域DD-NDA的顯示區域DP-DA及非顯示區域DP-NDA可被定義。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對應於區域的區域(an area corresponding to an area)是指這些區域彼此重疊且具有相同的表面積/形狀,但是不限於此。
基底層BL可包含至少一個塑膠膜。基底層BL可包含塑膠基板、玻璃基板、金屬基板及有機/無機複合基板。
電路元件層DP-CL包含至少一個絕緣層及電路元件。絕緣層包含至少一個無機膜及至少一個有機膜。電路元件包含訊號線、像素的驅動電路及其類似物,其之後將被詳細描述。
顯示元件層DP-OLED可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元件層DP-OLED可進一步包含像是像素定義層的有機膜。
上絕緣層TFL可包含複數個薄膜。薄膜的一部分可被設置以提高光學效率,且薄膜的所述部分可被設置以保護有機發光二極體。之後將詳細描述上絕緣層TFL。
如第3B圖所繪示,顯示面板DP可包含基底層BL、設置在基底層BL上的電路元件層DP-CL、顯示元件層DP-OLED、封裝層ES以及將基底層BL耦合到封裝層ES的密封膠(sealant)SM。封裝層ES可以以預定間隙GP與顯示元件層DP-OLED間隔開。基底層BL及封裝層ES中的每一個可包含塑膠基板、玻璃基板、金屬基板及有機/無機複合基板。密封膠SM可包含有機黏合構件或玻璃料(frit)。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P的平面圖。第5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P的放大截面圖。第 5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上絕緣層TFL的放大截面圖。第5A圖的顯示面板DP是基於第3A圖的顯示面板DP所繪示。
如第4圖所繪示,顯示面板DP可包含驅動電路GDC、複數個訊號線SGL(下文中,稱為「訊號線」)、複數個訊號焊墊(pad)DP-PD(下文中,稱為「訊號焊墊」)、以及複數個像素PX(下文中,稱為「像素」)。
顯示區域DP-DA可被定義為在其中設置像素PX的區域。像素PX中的每一個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及連接到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像素驅動電路。第3A圖及第3B圖的電路元件層DP-CL可包含驅動電路GDC、訊號線SGL、訊號焊墊DP-PD及像素驅動電路(未示出)。
驅動電路GDC可包含掃描驅動電路。掃描驅動電路產生複數個掃描訊號(下文中,稱為「掃描訊號」),以依序輸出掃描訊號到將在之後被詳細描述的複數個掃描線GL(下文中,稱為「掃描線」)。掃描驅動電路可進一步輸出其他控制訊號到像素PX中的每一個的驅動電路。
掃描驅動電路可包含透過與像素PX的驅動電路相同的製程所製造的複數個薄膜電晶體,例如低溫多晶矽(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LTPS)製程或低溫多晶矽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TPO)製程。
訊號線SGL可包含掃描線GL、資料線DL、電源線PL及控制訊號線CSL。掃描線GL分別連接到像素PX中的對應像素,且資料線DL分別連接到像素PX中的對應像素PX。電源線PL連接到像素PX。控制訊號線CSL可提供控制訊號到掃描驅動電路。
訊號線SGL重疊於顯示區域DP-DA及非顯示區域DP-NDA。訊號線SGL可包含焊墊部分(part)及線路部分。線路部分重疊於顯示區域DP-DA及非顯示區域DP-NDA。焊墊部分設置在線路部份的一端上。焊墊部分設置在非顯示 區域DP-NDA中,以重疊於訊號焊墊DP-PD中的對應訊號焊墊。在其中設置有訊號焊墊DP-PD的非顯示區域DP-NDA中的區域可定義為焊墊區域DP-PA。焊墊區域DP-PA可連接到電路板(未示出)。
實質上,連接到像素PX的線路部分可組成大部分的訊號線SGL。線路部分連接到像素PX的電晶體T1及電晶體T2(參見第5A圖)。線路部分可具有單/多層結構。線路部分可以是單個主體或包含兩個或大於兩個部分。兩個或大於兩個部分可設置在彼此不同的層上,且透過穿過設置在兩個部分之間的絕緣層的接觸孔彼此連接。
第5A圖繪示了對應於電晶體T1及電晶體T2以及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顯示面板DP的局部截面圖。設置在基底層BL上的電路元件層DP-CL包含至少一個絕緣層及電路元件。電路元件包含像素PX的訊號線及驅動電路。透過藉由塗布或沉積形成絕緣層、半導體層及導電層的製程以及透過藉由光蝕刻製程圖樣化絕緣層、半導體層及導電層的製程,來形成電路元件層DP-CL。
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電路元件層DP-CL可包含緩衝層BFL、係為無機層的第一無機層10及第二無機層20、以及有機層30。緩衝層BFL可包含複數個層疊的無機層。第5A圖繪示組成開關電晶體T1及驅動電晶體T2的第一半導體圖樣OSP1、第二半導體圖樣OSP2,第一控制電極GE1、第二控制電極GE2、第一輸入電極DE1、第一輸出電極SE1、第二輸入電極DE2及第二輸出電極SE2之間的排列關係的示例。例示性地繪示了第一通孔CH1至第四通孔CH4。
顯示元件層DP-OLED可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元件層DP-OLED包含像素定義層PDL。舉例而言,像素定義層PDL可以是有機層。
第一電極AE設置在有機層30上。第一電極AE透過穿過有機層30的第五通孔CH5連接到第二輸出電極SE2。開口OP定義在像素定義層PDL中。像 素定義層PDL的開口OP暴露第一電極AE的至少一部分。像素定義層PDL的開口OP在本文中被稱為「發光開口(light emitting opening)」,以與其他開口區分開。
如第5A圖所繪示,顯示區域DP-DA可包含發光區域PXA及相鄰於發光區域PXA的非發光區域NPXA。非發光區域NPXA可圍繞發光區域PXA。在當前例示性實施例中,發光區域PXA可被定義為對應於由發光開口OP所暴露的第一電極AE的區域的一部分。
電洞控制層HCL可共同設置在發光區域PXA及非發光區域NPXA中。電洞控制層HCL可包含電洞傳輸層,且可進一步包含電洞注入層。發光層EML設置在電洞控制層HCL上。發光層EML可設置在對應於發光開口OP的區域上。亦即,發光層EML可被形成為與像素PX中的每一個分離。而且,發光層EML可包含有機材料及/或無機材料。發光層EML可產生具有預定顏色的光。
電子控制層ECL設置在發光層EML上。電子控制層ECL可包含電子傳輸層,且可進一步包含電子注入層。電洞控制層HCL及電子控制層ECL可以共同形成在複數個像素PX上(over),或可藉由使用開口遮罩(openmask)為了複數個像素PX離散地形成(discretely formed)電洞控制層HCL及電子控制層ECL。第二電極CE設置在電子控制層ECL上。第二電極CE被設置為一體,且共同設置在複數個像素PX上。
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繪示,上絕緣層TFL設置在第二電極CE上。上絕緣層TFL可包含複數個薄膜。根據本例示性實施例,上絕緣層TFL可包含覆蓋層CPL及薄膜封裝層TFE。薄膜封裝層TFE可包含第一無機層IOL1、有機層OL及第二無機層IOL2。
覆蓋層CPL設置在第二電極CE上以與第二電極CE接觸。覆蓋層CPL可包含有機材料。第一無機層IOL1設置在覆蓋層CPL上以與覆蓋層CPL接 觸。有機層OL設置在第一無機層IOL1上以與第一無機層IOL1接觸。第二無機層IOL2可設置在有機層OL上以與有機層OL接觸。
覆蓋層CPL可保護第二電極CE不受後續製程的影響,舉例而言,濺鍍製程,且提高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發光效率。覆蓋層CPL可具有大於第一無機層IOL1的折射指數(refractive index)。
第一無機層IOL1及第二無機層IOL2可保護顯示元件層DP-OLED不受氧氣/溼氣的影響,且有機層OL可保護顯示元件層DP-OLED不受像是灰塵顆粒的異物的影響。第一無機層IOL1及第二無機層IOL2中的每一個可以是氧化矽(silicon oxide)層、氮化矽(silicon nitride)層及氧氮化矽(silicon oxynitride)層中的一個。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第一無機層IOL1及第二無機層IOL2中的每一個可包含氧化鈦(titanium oxide)層、氧化鋁(aluminum oxide)層及其類似物。有機層OL可包含丙烯酸類(acrylic-based)有機層,但不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舉例而言,LiF層的無機層可進一步被設置在覆蓋層CPL與第一無機層IOL1之間。LiF層可提高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發光效率。
第6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截面圖。第6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平面圖。第6C圖及第6D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局部截面圖。第6E圖是第6B圖的區域AA的放大平面圖。
如第6A圖所繪示,輸入感測層ISL可包含第一絕緣層IS-IL1、第一導電層IS-CL1、第二絕緣層IS-IL2、第二導電層IS-CL2及第三絕緣層IS-IL3。第一絕緣層IS-IL1可直接設置在上絕緣層TFL上。在本發明概念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IS-IL1可被省略。
第一導電層IS-CL1及第二導電層IS-CL2中的每一個在第三方向軸DR3上,可具有單層結構、或在其中堆疊複數個層的多層結構。具有多層結構的導電層可包含透明導電層及金屬層中的至少兩個(at least two of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s and the metal layers)。具有多層結構的導電層可包含金屬層,金屬層包含彼此不同的金屬。透明導電層可包含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氧化鋅(ZnO)、銦錫鋅氧化物(ITZO)、PEDOT、金屬奈米線及石墨烯。金屬層可由鉬、銀、鈦、銅、鋁及其合金形成。舉例而言,第一導電層IS-CL1及第二導電層IS-CL2中的每一個可具有三層金屬結構,舉例而言,鈦/鋁/鈦的三層結構。
第一導電層IS-CL1及第二導電層IS-CL2中的每一個可包含複數個導電圖樣。在下文中,將描述在其中第一導電層IS-CL1包含第一導電圖樣且第二導電層IS-CL2包含第二導電圖樣的示例。第一導電圖樣及第二導電圖樣中的每一個可包含感測電極及連接到感測電極的訊號線。
第一絕緣層IS-IL1及第二絕緣層IS-IL2中的每一個可包含無機材料或有機材料。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IS-IL1及第二絕緣層IS-IL2中的每一個可以是包含無機材料的無機層。無機層可包含氧化物、氧化鈦、氧化矽、氮氧化矽(silicon oxide nitride)、氧化鋯(zirconium oxide)或氧化鉿(hafnium oxide)中的至少一個。第三絕緣層IS-IL3可包含有機材料。有機層可包含丙烯酸類樹脂、甲基丙烯酸類樹脂(methacrylic-based resin)、聚異戊二烯類樹脂(polyisoprene-based resin)、乙烯類樹脂(vinyl-based resin)、環氧類樹脂(epoxy-based resin)、聚氨酯類樹脂(urethane-based resin)、纖維素類樹脂(cellulose-based resin)、矽氧烷類樹脂(siloxane-based resin)、聚醯亞胺類樹脂(polyimide-based resin)、聚醯胺類樹脂(polyamide-based resin)或苝類樹脂(perylene-based resin)中的至少一個。
如第6B圖所繪示,輸入感測層ISL可包含對應於顯示面板DP的顯示區域DP-DA及非顯示區域DP-NDA的感測區域IS-DA及線路區域IS-NDA。感測區域IS-DA可定義為在其中設置有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的區域,其將在之後描述。
輸入感測層ISL可包含第一電極組EG1、第二電極組EG2、電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對應電極的第一訊號線組SG1、電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另一個電極的第二訊號線組SG2、以及電連接到第二電極組EG2的第三訊號線組SG3。第一訊號線組SG1、第二訊號線組SG2及第三訊號線組SG3設置在線路區域IS-NDA中。
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輸入感測層ISL可以是以互電容(mutual cap)的方式感測外部輸入的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中的一個可接收檢測訊號(detection signal),且另一個可輸出在第一電極組EG1與第二電極組EG2之間的電容變化作為感測訊號。
第一電極組EG1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或電極)。第一電極組EG1包含第1電極至第i電極(1th to i-th electrodes)(其中i為2或大於2的自然數)。作為示例,繪示了包含十個電極IE1-1至IE1-10的第一電極組EG1。第1電極IE1-1至第10電極IE1-10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第1電極IE1-1至第10電極IE1-10在第一方向DR1上沿著遠離焊墊區域IS-PA1、IS-PA2及IS-PA3的方向排列。
第二電極組EG2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或電極)。第二電極組EG2包含第1電極至第j電極(其中,j為2或大於2的自然數)。作為示例,繪示了包含八個電極IE2-1至IE2-8的第二電極組EG2。第1電極IE2-1至第8電極IE2-8交叉於第1電極IE1-1至第10電極IE1-10。第1電極IE2-1至第8電極IE2-8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
第一訊號線組SG1包含複數個第一訊號線(或訊號線)。第一訊號線組SG1包含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其中,k為等於或小於i/2的自然數中的最大自然數)。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訊號線組SG1包含五個訊號線。
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可依序連接到第1電極至第i電極(其中,i是2或大於2的自然數)的奇數電極或偶數電極。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訊號線組SG1的五個訊號線分別連接到十個電極IE1-1至IE1-10的偶數電極。第一訊號線組SG1的五個訊號線分別連接到偶數電極的右端。
第二訊號線組SG2包含複數個第二訊號線(或訊號線)。第二訊號線組SG2包含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其中,k為等於或小於i/2的自然數中的最大自然數)。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訊號線組SG2包含五個訊號線。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訊號線組SG2的五個訊號線分別連接到十個電極IE1-1至IE1-10的奇數電極。第二訊號線組SG2的五個訊號線分別連接到奇數電極的左端。
第三訊號線組SG3分別連接到第二電極組EG2的第1電極至第j電極。作為示例,繪示了分別連接到第1電極IE2-1到第8電極IE2-8的下端(lower end)的第三訊號線組SG3的第1訊號線至第8訊號線。
第一訊號線組SG1的一部分訊號線可設置在第一焊墊區域IS-PA1中,第二訊號線組SG2的一部分訊號線可設置在第二焊墊區域IS-PA2中,且第三訊號線組SG3的一部分訊號線設置在第三焊墊區域IS-PA3中。
第一電極組EG1中的每一個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部(part)SP1及複數個第一連接部CP1。第一感測部SP1排列在第二方向DR2上。第一連接部CP1中的每一個連接第一感測部SP1中的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測部SP1。
第二電極組EG2中的每一個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測部SP2及複數個第二連接部CP2。第二感測部SP2排列在第一方向DR1上。第二連接部CP2 中的每一個連接第二感測部SP2中的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感測部SP2。
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的電極彼此絕緣(insulated)。第6B圖繪示在其中第一連接部CP1與第二連接部CP2彼此交叉的示例。複數個第一感測部SP1、複數個第一連接部CP1、複數個第二感測部SP2、及複數個第二連接部CP2的部分可藉由圖樣化第6A圖的第一導電層IS-CL1來形成,且其他部分可藉由圖樣化第6A圖的第二導電層IS-CL2來形成。
如第6C圖所繪示,複數個第一連接部CP1可由第一導電層IS-CL1形成,且複數個第一感測部SP1、複數個第二感測部SP2、及複數個第二連接部CP2可由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第一感測部SP1及第一連接部CP1可透過穿過第二絕緣層IS-IL2的接觸孔CNT-I彼此連接。
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雖然複數個第一連接部CP1及複數個第二連接部CP2彼此交叉,但是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連接部CP1中的每一個可變形為「∧」形彎曲線路及/或「∨」形彎曲線路,使得第一連接部CP1不重疊於第二連接部CP2。具有「∧」形彎曲線路及/或具有「∨」形彎曲線路的第一連接部CP1可在平面上重疊於第二感測部SP2。
第一訊號線組SG1、第二訊號線組SG2及第三訊號線組SG3可由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參見第6A圖)。由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的第一訊號線組SG1的兩個訊號線SG1-4及SG1-5被繪示在第6D圖中。
複數個第一感測部SP1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部SP2可具有網格(mesh)形狀。第6E圖繪示具有網格形狀的第一感測部SP1的示例。
三種類型的開口OP-MG、OP-MR及OP-MB被定義在第一感測部SP1中。三種類型的開口OP-MG、OP-MR及OP-MB可對應於像素定義層PDL的三種類型的發光開口OP-G、OP-R及OP-B(參見第5A圖)。三種類型的發光開口 OP-G、OP-R及OP-B可用與第5A圖的發光開口OP相同的方式定義。雖然未示出,但是類似於參考第5A圖描述的發光開口OP及發光區域PXA,可設有(set)對應於三種類型的發光開口OP-G、OP-R及OP-B的三種類型的發光區域。
三種類型的發光開口OP-G、OP-R及OP-B可根據其之表面積進行分類。第一類型開口OP-G、第二類型開口OP-R及第三類型開口OP-B中的每一個的表面積與對應像素的發光表面積成比例(proportional)。
參考第4圖描述的複數個像素PX可包含產生綠光的綠色像素、產生紅光的紅色像素及產生藍光的藍色像素。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類型開口OP-G、第二類型開口OP-R及第三類型開口OP-B可分別對應於綠色像素,紅色像素及藍色像素。
三種類型的開口OP-MG、OP-MR及OP-MB可包含分別對應於第一類型開口OP-G、第二類型開口OP-R、以及第三類型開口OP-B的第一開口OP-MG、第二開口OP-MR、以及第三開口OP-MB。
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雖然第一開口OP-MG、第二開口OP-MR、以及第三開口OP-MB一對一地對應於第一類型開口OP-G、第二類型開口OP-R、以及第三類型開口OP-B,但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開口OP-MG、OP-MR及OP-MB中的每一個可對應於兩個或大於兩個開口OP-G、OP-R及OP-B。
第7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平面圖。第7B圖是第7A圖的區域BB的放大平面圖。第7C圖是繪示第7B圖的訊號線的焊墊部分的放大平面圖。第7C圖至第7G圖是繪示第7B圖的訊號線的區域BB1至第五部分的放大平面圖。第7H圖是第7A圖的區域CC的放大平面圖。第7I圖是第7A圖的區域EE的放大平面圖。第7J圖是繪示藉由將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輸入感測器)的線路的電阻分佈,與根據比較例的輸入感測器的線路的電阻分佈進行比較所獲得的結果的曲線圖。
第7A圖示意性地繪示了感測區域IS-DA與線路區域IS-NDA之間的關係。示意性地繪示了設置在線路區域IS-NDA中的第一訊號線組SG1。參考第7A圖,感測區域IS-DA可具有實質上矩形的形狀。感測區域IS-DA可包含由角落區域定義的曲線邊界。
第7B圖繪示包含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一訊號線組SG1。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中的每一個可包含彼此區分的複數個部分。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k可以是數字17。
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可具有彼此不同的長度。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可包含彼此不同的複數個部分。第1訊號線SG1-1包含彼此區分的五個部分1-10至1-14。第k訊號線SG1-k包含彼此區分的七個部分1-k0至1-k6。第7B圖僅繪示了第k訊號線SG1-k的一部分,亦即,七個部分1-k0至1-k6。
如第7B圖及第7C圖所繪示,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中的每一個可包含焊墊部分SG1-10至SG1-k0。在第7C圖中,k為數字17。焊墊部分SG1-10至SG1-k0中的每一個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且部分地重疊於焊墊區域IS-PA1(參見第7A圖)。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焊墊部分SG1-10至SG1-k0從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部分SG1-11至SG1-k1延伸。
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焊墊部分SG1-10至SG1-k0可具有相同的寬度W0(或線寬(line width))。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焊墊部分SG1-10至SG1-k0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具有彼此不同的長度。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可具有從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逐漸增大的長度。在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焊墊部分SG1-10至SG1-k0可以不滿足上述條件。
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中的每一個可包含至少第一至第四部分。對應於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部分可滿足以下條件。
如第7B圖及第7D圖所繪示,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一部分SG1-11至SG1-k1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在第7D圖中,k為數字17。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一部分SG1-11至SG1-k1可具有固定寬度W1。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一部分SG1-11至SG1-k1可具有從第1訊號線SG1-1到第k訊號線SG1-k逐漸增大的寬度。
在第7B圖中,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一部分SG1-11至SG1-k1的一端,或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一部分SG1-11至SG1-k1與第二部分SG1-12至SG1-k2的之間的邊界點,在第一方向DR1上對準(aligned),但是不限於此。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一部分SG1-11至SG1-k1的一端,或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一部分SG1-11至SG1-k1與第二部分SG1-12至SG1-k2之間的邊界點,在與第一方向DR1及第二方向DR2交叉的方向上對準。
如第7B圖及第7E圖所繪示,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二部分SG1-12至SG1-k2具有在遠離第一部分SG1-11至SG1-k1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W2。在第7E圖中,k為數字17。
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二部分SG1-12至SG1-k2的一部分可具有彎曲的形狀、或在延伸方向改變處的至少一個反曲點BP。參考第7E圖,基於反曲點BP,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中的每一個的延伸方向可在相對於第二方向DR2更加傾斜的方向上改變。
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二部分SG1-12至SG1-k2設置在感測區域IS-DA的角落區域之外。
相對於角落區域,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可被劃分(divided into)為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部分及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部分。第二部分SG1-12至SG1-k2可以是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部分及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部分的拐折區域(inflection areas)。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三部分SG1-13至SG1-k3及第四部分SG1-14至SG1-k4也可設置在角落區域之外,且對應於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拐折區域。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二部分SG1-12至SG1-k2、第三部分SG1-13至SG1-k3及第四部分SG1-14至SG1-k4可圍繞感測區域IS-DA的曲線邊界的外側而設置,而具有與曲線邊界對應的形狀。
如第7B圖及第7F圖所繪示,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三部分SG1-13至SG1-k3具有在遠離第二部分SG1-12至SG1-k2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W3。在第7F圖中,k為數字17。
如第7B圖及第7G圖所繪示,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四部分SG1-14至SG1-k4的每一個具有固定寬度W4。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四部分SG1-14至SG1-k4可具有相同的寬度W4。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第四部分SG1-14至SG1-k4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
參考第7B圖及第7F圖,第三部分SG1-13至SG1-k3可對應於用於將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從第二部分SG1-12至SG1-k2的寬度W2轉換(converting)至第四部分SG1-14至SG1-k4的寬度W4的拐折部分。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1訊號線SG1-1至第7訊號線SG1-7的第三部分SG1-13至SG1-73可具有在靠近第四部分SG1-14至的SG1-74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W3,且第8訊號線SG1-8至第17訊號線SG1-17的第三部分SG1-83至SG1-173可具有在接近第四部分SG1-84至SG1-174的方向上逐漸減小的寬度W3。訊號線的一部分的第三部分 SG1-13至SG1-73可具有線性增大的寬度W3,且訊號線的其他部分的第三部分SG1-83至SG1-173可具有線性減少的寬度W3。
如第7B圖及第7G圖所繪示,第1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及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可透過連接電極CNE彼此連接。雖然未單獨示出,但是其他訊號線SG1-2至SG1-17的最後部分(last portions)也可透過連接電極CNE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對應電極。
如第7B圖及第7G圖所繪示,連接電極CNE設置在第1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及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上。連接電極CNE形成在圖樣化製程後。連接電極CNE可包含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氧化鋅(ZnO)、銦錫鋅氧化物(ITZO)、PEDOT、金屬奈米線及石墨烯。
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2訊號線SG1-2至第k訊號線SG1-k可包含從第四部分SG1-24至SG1-k4延伸的第五部分SG1-25至SG1-k5、以及從第五部分SG1-25至SG1-k5延伸的第六部分SG1-26至SG1-k6。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k為數字17。
參考第7B圖及第7G圖,第五部分SG1-25至SG1-175可對應於用於將第2訊號線SG1-2至第17訊號線SG1-17從第四部分SG1-24至SG1-174的寬度W4轉換到第六部分SG1-26至SG1-176的寬度W6的拐折部分。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2訊號線SG1-2至第17訊號線SG1-17的第五部分SG1-25至SG1-175可具有在遠離第四部分SG1-24至SG1-174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W5。
在第二方向DR2上,在其中設置有第四部分SG1-14至SG1-174的區域IS-NA4的寬度,與在其中設置有第六部分SG1-26至SG1-176的區域IS-NA6的寬度可實質上相同。第六部分SG1-26至SG1-176可具有相同的寬度。第六部分SG1-26至SG1-176可具有固定寬度W6。第六部分SG1-26至SG1-176的寬度W6可 大於第四部分SG1-14至SG1-174的寬度W4。較少數量的訊號線排列在同一區域中,且因此,訊號線的寬度可以增大。
參考第7A圖、第7G圖及第7H圖,設置在同一區域中的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的數量可隨著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而逐漸減少。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k可以為數字17。
如第7H圖所繪示,第7訊號線SG1-7至第17訊號線SG1-17的第十六部分SG1-716至SG1-1716設置在相鄰於第一電極組EG1的第14電極IE1-14的區域中。第7訊號線SG1-7透過連接電極CNE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第14電極IE1-14。
在其中設置有第7訊號線SG1-7至第17訊號線SG1-17的第十六部分SG1-716至SG1-1716的區域IS-NA16的寬度,與在其中設置有第7G圖中的第四部分SG1-14至SG1-174的區域IS-NA4的寬度,在第二方向DR2上可實質上相同。
第7I圖繪示了第k訊號線SG1-k的最後部分,其最遠離第k訊號線SG1-k的複數個部分中的第四部分SG1-k4。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k可以為數字17。
根據本例示性實施例,第17訊號線SG1-17的最後部分SG1-1736被設置以對應於作為第一電極組EG1的最後電極的第34電極IE1-34。第17訊號線SG1-17透過連接電極CNE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第34電極IE1-34。在其中設置有第17訊號線SG1-17的最後部分SG1-1736的區域IS-NA36的寬度,與在其中設置有第7G圖中的第四部分SG1-14至SG1-174的區域IS-NA4的寬度,在第二方向DR2上可實質上相同。
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第k條訊號線SG1-k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 x k)電極。第k訊號線SG1-k包含複數個部分。在此,第(4+2(k-1))部分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對應電極。
參考第7J圖,第一曲線圖GH1及第二曲線圖GH2表示第一訊號線組SG1的訊號線的電阻值(resistance value)。第一曲線圖GH1表示根據在其中的線寬度是均勻的比較例的訊號線的電阻變化。
第二曲線圖GH2表示如參考第7A圖至第7I圖所述的包含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的訊號線的電阻值。根據本例示性實施例,當與比較例相比時,具有最大電阻(maximum resistance)的訊號線可減小電阻值。另外,可減小低順序(lower order)訊號線的電阻值與高順序(high order)訊號線的電阻值之間的偏差(deviation)。由於減小了第一訊號線組SG1的訊號線的電阻值之間的偏差,所以可提高感測的靈敏度。當感測訊號被傳送到輸入感測器(輸入感測層)的感測電路時,由於訊號線的電阻值相對於感測訊號之間的偏差引起的噪音可被最小化。
雖然未單獨示出,但是第二訊號線組SG2(參見第6B圖)可包含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第二訊號線組SG2的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可電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奇數電極。第二訊號線組SG2的訊號線的至少一部分可包含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如同(like)第一訊號線組SG1的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第二訊號線組SG2的第2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可包含第一部分至第六部分。
第二訊號線組SG2的第k訊號線SG2-k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k)-1)電極。第k訊號線SG2-k包含複數個部分。在此,第(4+2(k-1))部分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對應電極。第k訊號線SG2-k可進一步包含焊墊部分。
第8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局部平面圖。第9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局部平面圖。第9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局部平面圖。在下文中,關於參考第1圖至第7J圖中所描述的相同構件的詳細描述將被省略。
第8圖及第9A圖是對應於第7G圖的平面圖。在第8圖及第9A圖中作為示例,繪示了第一訊號線組SG1的第1訊號線SG1-1與第一電極組EG1的對應電極之間的連接關係。而且,這可等效地應用於第一訊號線組SG1的其他訊號線與對應電極之間的連接關係。
如第8圖所繪示,第一訊號線組SG1的訊號線可直接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對應電極。第1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直接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透過與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相同的製程形成第1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第1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及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可由第6A圖的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
如第9A圖所繪示,第1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被設置為在第二方向DR2上與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間隔開。連接電極CNE將第1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連接到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
如第9B圖所繪示,連接電極CNE設置在與第1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及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不同的層上。第二絕緣層IS-IL2覆蓋連接電極CNE。連接電極CNE可由第一導電層IS-CL1形成(參見第6A圖)。第一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及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可透過穿過第二絕緣層IS-IL2的接觸孔CNT-I分別連接到連接電極CNE。
如第9B圖所繪示,虛擬圖樣GRP可設置在第1訊號線SG1-1的第四部分SG1-14與第一電極組EG1的第2電極IE1-2之間。虛擬圖樣GRP可由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虛擬圖樣GRP可以在平面上重疊且交叉於連接電極CNE。
虛擬圖樣GRP可接收偏壓(bias voltage),舉例而言,接地電壓。虛擬圖樣GRP可以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組SG1的第1訊號線SG1-1至第k訊號線SG1-k與第一電極組EG1的對應電極之間的訊號線。虛擬圖樣GRP可延伸以被設 置在第二訊號線組SG2的第1訊號線至第k訊號線與第一電極組EG1的對應電極之間。實質上地,虛擬圖樣GRP可以是沿著感測區域IS-DA延伸的訊號線。
第10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平面圖。第10B圖是第10A圖的局部區域的放大平面圖。第10C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平面圖。在下文中,關於參考第1圖至第9B圖中所描述的相同構件知詳細描述將被省略。
如第10A圖所繪示,輸入感測層ISL可進一步包含設置在第一感測部SP1之內的第一浮置圖樣(floating patterns)FP1及設置在第二感測部SP2之內的第二浮置圖樣FP2。第一浮置圖樣FP1及第二浮置圖樣FP2可減少輸入感測層ISL及顯示面板DP之間的寄生電容(parasitic cap)(例如,參見第6A圖)。
輸入感測層ISL可進一步包含連接第一浮置圖樣FP1的浮置連接部BP(下文中,稱為第三連接部)。第三連接部BP可由第6A圖的第一導電層IS-CL1形成。第三連接部BP可重疊於第二感測部SP2。
如第10A圖所繪示,輸入感測層ISL(輸入感測器)可進一步包含虛擬訊號線GSL。虛擬訊號線GSL可接收預定的偏壓,舉例而言,接地電壓。虛擬訊號線GSL可連接到第一浮置圖樣FP1。虛擬訊號線GSL可接收用於在感測區域IS-DA中感測噪音的電訊號。第9B圖的虛擬圖樣GRP可以是虛擬訊號線GSL的一部分。
虛擬訊號線GSL可由第6A圖的第二導電層IS-CL2形成。訊號線連接部BP-S(下文中,稱為第四連接部)可被設置在虛擬訊號線GSL與第一訊號線組SG1及第二訊號線組SG2之間的交叉區域中。
第10B圖繪示了第一感測電極(電極)IE1-2至IE1-5及最右邊的第二感測電極(電極)IE2-8的一部分的放大圖。虛擬訊號線GSL可直接連接到設置在奇數的第一感測電極IE1-3及IE1-5之內的第一浮置圖樣FP1。偶數的第一感測電極 IE1-2及IE1-4可透過第四連接部BP-S連接到對應的訊號線SG1-1及SG1-2。第四連接部BP-S可由第6A圖的第一導電層IS-CL1形成。
如第10B圖所繪示,第一浮置圖樣FP1中的至少一個可包含中央部FP1-10以及在第二方向DR2上設置在中央部FP1-10的兩側上的延伸部FP1-20及FP1-30。延伸部FP1-20及FP1-30中的每一個連接到對應的第三連接部BP。在第二方向DR2上,設置在第一浮置圖樣FP1的兩端上的第一浮置圖樣FP1可具有與其他第一浮置圖樣FP1不同的形狀。設置在端部上的第一浮置圖樣FP1可包含中央部及設置在中央部的一側上的僅一個延伸部。
如第10C圖所繪示,虛擬訊號線GSL可被提供為複數個。虛擬訊號線GSL可被設置為與第一電極組EG1的電極相同的數量。虛擬訊號線GSL中的每一個可連接到設置在對應的第一感測電極之內的第一浮置圖樣FP1。
第11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DM的透視圖。第11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平面圖。第12A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模組DM的透視圖。第12B圖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層ISL的平面圖。在第11A圖至第12B圖中,繪示了「層」型輸入感測器作為示例。
如第11A圖所繪示,顯示模組DM具有在平面上向內凹陷的內凹(notching)區域NTA。內凹區域NTA可定義在顯示面板DP及輸入感測層ISL中的每一個。在此,內凹區域NTA不需要相同。內凹區域NTA可定義在第二方向DR2上的中央區域中。然而,本發明概念不限於定義在中央部分中的內凹區域NTA。
如第11B圖所繪示,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可藉由內凹區域NTA而變形。第一訊號線組SG1及第二訊號線組SG2的設置及排列可與第6B圖的輸入感測層ISL實質上相同。
如第11B圖所繪示,由於形成了內凹區域NTA,因此第10電極IE1-10可被劃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可藉由虛擬連接線DSL彼此連接。第二電極組EG2的第4電極IE2-4至第6電極IE2-6中的每一個可具有小於其他電極中的每一個的長度。
如第12A圖所繪示,顯示模組DM具有在平面上向內凹陷的孔洞區域HA。顯示面板DP及輸入感測層ISL中的每一個的一部分可被移除以定義孔洞區域HA。顯示面板DP的孔洞區域HA及輸入感測層ISL不需要相同。孔洞區域HA可以為用於光訊號的移動路徑。複數個孔洞區域HA可定義在顯示模組DM中。
顯示面板DP的孔洞區域HA可藉由移除對應於複數個發光區域PXA(參見第5A圖)的顯示面板DP的部分來定義,或者透過非沉積(non-deposition)來定義。輸入感測層ISL的孔洞區域HA可以是藉由移除感測部SP1及SP2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區域,或者是在其中不形成感測部SP1及SP2的區域。
如第12B圖所繪示,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可藉由孔洞區域HA在形狀上變形。第一訊號線組SG1及第二訊號線組SG2的設置及排列可與第6B圖的輸入感測層ISL實質上相同。
輸入感測層ISL的孔洞區域HA可設置在第一電極組EG1及第二電極組EG2之間的交叉區域中。在此,虛擬連接線(未繪示)可設置在輸入感測層ISL的孔洞區域HA周圍。舉例而言,虛擬連接線可繞過(bypass)孔洞區域HA,以將第一電極組EG1中的電極彼此連接,且將第二電極組EG2中的電極彼此連接。
根據本發明概念,具有輸入感測器的最大電阻的訊號線的電阻值可以被減小。訊號線的電阻偏差可以被減小。
雖然本文已經描述了某些例示性實施例,但是從該描述中其他實施例及修改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些實施例,而是所附 申請專利範圍的較廣範圍以及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顯而易見的各種明顯的修改及等效布置。
BB、CC、EE:區域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IS-DA:顯示區域
IS-NDA:感測區域
IS-PA1:線路區域
ISL:輸入感測層
SG1:第一訊號線組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輸入感測器,係設置在該顯示面板上方且包含一感測區域及一線路區域;其中:該輸入感測器包含:一第一電極組,設置在該感測區域中;一第二電極組,設置在該感測區域中且交叉於該第一電極組;以及一第一訊號線組,設置在該線路區域中且電連接到該第一電極組;以及該第一訊號線組的複數個訊號線中的每一個包含:一第一部分,具有固定寬度;一第二部分,從該第一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該第一部分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一第三部分,從該第二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該第二部分的方向上逐漸變化的寬度;以及一第四部分,從該第三部分延伸且具有固定寬度,其中,該感測區域包含一曲線邊界,且該第一訊號線組的複數個訊號線中的該第二部分、該第三部分及該第四部分係圍繞 該曲線邊界的一側而設置,而具有與該曲線邊界對應的形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組包含一第1電極至一第i電極(其中i是2或是大於2的自然數),該第1電極至該第i電極排列在一第一方向上遠離在該線路區域的一側定義的一焊墊區域,且在交叉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延伸;該第一訊號線組的該複數個訊號線包含一第1訊號線至一第k訊號線(其中k是等於或小於i/2的自然數的最大自然數);以及該第1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依序連接到該第1電極至該第i電極的偶數電極或奇數電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1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一部分具有從該第1訊號線朝向該第k訊號線增大的寬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1訊號線的該第三部分相鄰於該第1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該第1訊號線的該第三部分具有逐漸增大的寬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三部分相鄰於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三部分具有逐漸減小的寬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1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具有相同的寬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輸入感測器進一步包含一連接電極,該連接電極將該第1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連接到該第1電極至該第i電極的一對應電極。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電極與該第1訊號線以其間有一絕緣層地被設置;該絕緣層設置在該第1訊號線及該對應電極下方;以及該第1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與該對應電極中的每一個透過穿過該絕緣層的一連接接觸孔連接到該連接電極。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輸入感測器進一步包含一虛擬圖樣,該虛擬圖樣設置在平面上的該對應電極與該第1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之間;該虛擬圖樣與該對應電極及該第1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中的每一個間隔開;以及該虛擬圖樣重疊於該連接電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1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直接連接到該第1電極至該第i電極的一對應電極。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1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中的每一個進一步包含一焊墊部分,該焊墊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該第一部分延伸以部分重疊於該焊墊區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1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的該焊墊部分具有相同的寬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2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中的每一個進一步包含:一第五部分,從該第四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第四部分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以及一第六部分,從該第五部分延伸且具有固定寬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2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六部分具有相同的寬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其中設置有該第1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的該線路區域的區域的寬度,與在其中設置有該第2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六部分的該線路區域的區域的寬度實質上相同。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六部分具有大於該第四部分的寬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k訊號線進一步包含從該第四部分延伸的一延伸部分;該延伸部分包含彼此區分的複數個部分;在其中設置有該第1訊號線至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的該線路區域的區域的寬度,與在其中設置有該延伸部分的該複數個部分的一部分的該線路區域的區域的寬度實質上相同;以及該延伸部分的該複數個部分的該部分係最遠離該第k訊號線的該第四部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設 置在該感測區域的一角落區域之外。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具有拐折形狀或在延伸方向改變處的至少一個反曲點。
  20.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輸入感測器,設置在該顯示面板上方且包含一感測區域及一線路區域,其中:該輸入感測器包含:一感測電極,設置在該感測區域中;以及複數個訊號線,該複數個訊號線中的每一個連接到該感測電極的一對應電極,且該複數個訊號線設置在該線路區域中;以及該複數個訊號線中的一個訊號線包含:一第一部分,具有固定寬度;一第二部分,設置在該感測區域的一角落區域之外,從該第一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該第一部分的方向上逐漸增大的寬度;一第三部分,從該第二部分延伸且具有在遠離該第二部分的方向上逐漸變化的寬度;以及一第四部分,從該第三部分延伸且具有固定寬度, 其中,該感測區域包含一曲線邊界,且該個訊號線的該第二部分、該第三部分及該第四部分係圍繞該曲線邊界的一側而設置,而具有與該曲線邊界對應的形狀。
TW108132285A 2018-09-12 2019-09-06 顯示裝置 TWI827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09295 2018-09-12
KR20180109295 2018-09-12
KR1020180129159A KR20200031001A (ko) 2018-09-12 2018-10-26 표시장치
KR10-2018-0129159 2018-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383A TW202018383A (zh) 2020-05-16
TWI827665B true TWI827665B (zh) 2024-01-01

Family

ID=69998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285A TWI827665B (zh) 2018-09-12 2019-09-06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031001A (zh)
TW (1) TWI8276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52323A (ko) 2021-10-12 2023-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7530A (ja) * 2004-08-03 2006-02-1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1124890A (en) * 2009-10-16 2011-07-16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610777A (zh) * 2014-09-09 2016-03-16 優尼 畫素顯示器公司 表框電路
US20160334910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lanar Device, Touch Scree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712500A (zh) * 2015-09-30 2017-04-0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整合型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7530A (ja) * 2004-08-03 2006-02-1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1124890A (en) * 2009-10-16 2011-07-16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610777A (zh) * 2014-09-09 2016-03-16 優尼 畫素顯示器公司 表框電路
US20160334910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lanar Device, Touch Scree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712500A (zh) * 2015-09-30 2017-04-0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整合型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383A (zh) 2020-05-16
KR20200031001A (ko) 2020-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5866B2 (en) Display devices
US1195702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550437B2 (en) Display device
EP3709140B1 (en) Display device
US11133355B2 (en) Input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081731A (zh) 显示装置
US12001624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80221B2 (en) Input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10326005A1 (en) Display device
TWI827665B (zh) 顯示裝置
TWI832895B (zh) 顯示裝置
TWI828751B (zh)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US20240231549A1 (en) Input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110144A (ko) 표시장치
TW202024883A (zh) 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