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61C - 圆型编带机 - Google Patents
圆型编带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161C CN1094161C CN961231440A CN96123144A CN1094161C CN 1094161 C CN1094161 C CN 1094161C CN 961231440 A CN961231440 A CN 961231440A CN 96123144 A CN96123144 A CN 96123144A CN 1094161 C CN1094161 C CN 109416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bbin
- conductor rope
- circular
- bar
- cr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470 Circ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1224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3 run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11/00—Devices for guiding, feeding, handling, or treating the threads in embroidering machines; Machine needles; Operating or control mechanisms therefor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C—BRAIDING OR MANUFACTURE OF LACE, INCLUDING BOBBIN-NET OR CARBONISED LACE; BRAIDING MACHINES; BRAID; LACE
- D04C3/00—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 D04C3/40—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for making tubular braids by circulating strand supplies around braiding centre at equal distances
- D04C3/42—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for making tubular braids by circulating strand supplies around braiding centre at equal distances with means for forming sheds by controlling guides for individual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圆型编带机,它带有在一圆形路径上(1)按相反的方向作圆周运动的两组筒子(31,38),该筒子带有用来在一编织点(35)进行编织的绳子(32,37)。导绳件(48)用于以一种特有的编带方式(例如“2上-2下”)来交叉绳(32,37),该导绳件可前后移动地安装于大致为直线型的或者微微地弯曲的导槽(78)上,与旋转轴线(1)间形成一锐角,并且杆(73)连结于导绳件(48)上并处于齿轮机构(51)的控制之下,每一齿轮机构带有一曲柄(69)并被设计成椭圆齿轮(63,67)。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型编带机。
众所周知的编带机主要有两种类型。过去主要采用的一种类型是筒子架在线或绳的编织或交叉所需的交叉通道内自身实现其运动(maypole原理)。然而,现在主要采用的另一种类型是两组筒子在相对方向上实现圆形运动,仅一组绳在另一组绳的筒子上面和下面交替通过(高速编带原理)。本发明仅涉及第二种类型的圆型编带机。
有各种用于绳的往返运动的系统。
最多数量的已知圆型编带机通过摆杆操纵,这些摆杆被枢轴地固定在一端并且在前端具有导绳件,借助于曲柄,编心轮或控制凸轮方式使其往返运动(例如,DE-PS2743893,EP0441604A1)。然后导绳件完成大致正弦曲线运动。在正循环的筒子组的高速转动下这就导致了摆杆的往返类似抖动的摆动,这在反向点处引起高弯曲应力以及摆杆的过度摆动,并且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存在着问题(例如高磨损)。此外,正弦曲线运动的过程其结果是由于正弦曲线在交叉区内运行比较平坦,如果进行高排列例如“2上-2下”,“3上-3下”(编带结构)或其它类型代替简单的“1上-1下”(编带结构)的话,绕该机的圆周安装的筒子的数量不得不比较少或筒子之间的距离不得不比较大。如果借助于连接到一曲柄臂上的一驱动连杆,与理论的正弦曲线运动相比,在交叉区域内使摆杆的摆动加速而在反向区域内延迟其摆动(DE3937 334A1),则确实能部分避免所述缺点。然而与此相关的抖动效应以及结构上的问题由此只能减少到较小的程度。
为了避免这种抖动效应,已知的是将导绳件设置在恒定转动的曲柄滑杆的一端,因此控制曲柄滑杆的循环运动以致导绳沿螺线形外摆线的路径运动(DE4009494A1),其结果是为了也能这样进行“2上-2下”的编带结构,其有导绳件的曲柄滑杆在交叉操作中具有最大的角速度,但是运动非常慢或者在两个交叉之间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然而,在这一解决方案中在交叉区中的曲线过程部分也是比较平坦,因此筒子间距不得不较大并且不能足以经济地进行“2上-2下”搭接以及高值搭接(laps)。除此之外,还具有尤其当处理粘性材料的绳时各个绳加捻或捻在一起的危险。
为此,服从于同一申请人的在先中国专利申请No.95109121.2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此类型的圆型编带机,其基本描述如下:即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移动导绳件的零件的抖动而仍能实现筒子间相对较小的距离,并且可方便以及经济地完成“3上-3下”的编带方式甚至更高的方式。
通过一圆型编带机可达到上述目的,这种圆型编带机的特征在于:设置的导绳件可在导向轨道(导槽)内往复运动,这些导向轨道的径向大致设置成相对于转动轴线成锐角,并且杆大致设置在导向轨道的延伸方向,并以连杆的方式使其一端铰接于导绳件上,而其另一端则铰接到相应的旋转曲柄杆上(参见同一申请人的中国专利申请No.95109121.2)。这种编带机的优点在于:导绳件基本上在直线型而非圆型轨道上运动,如果导绳件被固定到能摆动的杆上,则就会沿圆型轨道运动。结果是,借助于以连杆方式的曲柄机构的作用,驱动导绳件的杆可大致在其纵向前后运动而非摆动,由此大大避免了往复抖动运动。此外,同一申请人的中国专利申请No.95109121.2所述的曲柄杆最好是由驱动装置驱动,该驱动装置能产生此种叠加的正弦曲线运动,即与理论上的正弦旋转运动相比,这种形式的曲柄杆的角速度在相应于导槽区域的反转点较小,而在反转点之间的区域则较大。
与此不同,服从于本申请的目的是:为扩大上述原理的应用范围,提出了用于导绳件的驱动机构的进一步的设计。
按照本发明上述目的可以通过这种圆型编带机来实现,具有一旋转轴线并且包括:设置在与旋转轴线共轴的一圆形路径上的一组内、外筒子,每组筒子带有一绳子;用于使筒子组绕圆形轨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驱动装置;用于在一筒子组之一与编织点之间的一点处至少导向筒子组之一的绳子并且用于使内、外筒子的绳子相交叉的导绳件;所述的导绳件安装成可以沿引导路径往复运动,所述的引导路径具有相对的反转点从而使得在导绳件的往复运动期间导绳件到编织点的距离大致保持恒定;用于使所述的导绳件沿所述的引导路径往复运动的装置,所述的往复运动装置与驱动装置同步地工作,并且所述的往复运动装置包括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的导绳件和所述的驱动装置相连的杆;至少一个可旋转的曲柄和所述的杆相连并且一个齿轮机构和所述的曲柄相连以转动所述的曲柄,从而使得即与曲柄恒定的角速度相比,曲柄的角速度在对应于导绳件的反转点处较低,而在导绳件的反转点之间的区域角速度较高,其中该齿轮机构采用椭圆型的齿轮。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以示例的方式给出的实施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同一申请人的中国专利申请No95109121.2的圆型编带机的局部断开的正视图;
图2是大约沿图1中的线II-II通过圆型编带机的上半部并放大的垂直剖面图;
图3、4分别表示导绳件在不同位置时,相应于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圆型编带机的垂直剖面;
图5以放大的方式表示通过用于驱动导绳件的椭圆齿轮的类似于图3和图4的垂直剖面;
图6表示沿图5的VI-VI线方向通过齿轮的水平剖面;
图7示意性地表示图5与图6所述的齿轮机构的两个椭圆齿轮的不同位置;而
图8是根据图3-7的圆型编带机操作时其导绳件运动的轨迹简图。
图1和图2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同一申请人的中国专利申请No.95109121.2所述的带有水平设置的转动轴线1(图2)的圆型编带机。一转动支承件3(图2)固定在一底架2上并且一毂5借助于轴承装置4安装在其上,并可绕转动轴线1转动。该毂5载有一环形的,大致为圆形的并垂直设置的转子6。许多轴承装置7以距转动轴线1恒定的径向距离装配在转子6上并且以等角间距绕该转动轴线分布,许多轴8并行于转动轴线1被转动地安装在这些轴承装置中。小齿轮9以及齿轮10一个在一个之后轴向地安装在这些轴8的前端。每个小齿轮9与一静止齿11相啮合,该静止齿轮11设置在转子6的前面并与转动轴线1共轴。当转动转子6时,小齿轮9象一行星齿轮一样在用作一太阳齿轮的齿轮11上作转动。
转子6还有同样大致为环形和圆形的支承件12,另外,该支承件12借助于轴承装置14在里面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子支承件3上并借助于径向位于轴8的外部并平行于该轴8的销13在齿轮10的前面固定在转子6上。该支承件12借助于另一轴承装置15支承在轴8的前端,在转子6和支承件12之间内中间小齿轮17借助于轴承装置16可转动地安装在销13上并与齿轮10相啮合。正如图1特别示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有带有小齿轮9和齿轮10的12个轴8,绕转动轴线1设置,而两个中间小齿轮17与每个齿轮10相连,而其一些销13位于与转动轴线1共轴线的一圆上。
均匀间隔的部分18固定在支承件12的外圆周上并且形成有例如成沟状的滚动轨道,并径向向外开口,即,图2中向上开口。相应的部分20借助于间隔的支承托架21固定在转子6上,滚子轨道,例如也成沟状形成在其中,并径向向内开口,即图2中向下开口。此外,部分20轴向地设置在部分18的前面并比部分18离转动轴线1具有更大的径向间距。
部分18,20的滚子轨道分别用来容纳滚子23和24,滚子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承销25和26上,其轴线平行于转动轴线1的轴。这些销25、26固定到筒架27上,筒架象部分18、20那样绕转动轴线1以均匀间隔分布。另外,带有内齿29的环形部分28(图1)固定在销25上,并与中间小齿轮17相啮合。在中间小齿轮17的圆周方向上设有的环形部分28具有这样的长度,即,每个环形部分28在相对于转子6作转动期间总是与至少一个中间小齿轮17相啮合,与其瞬间位置无关,而在各个环形部分28之间必然存在径向自由空间或缝隙。滚子23,24相应地被如比装配在筒子架27上以致于在相对于转子6作转动期间每个筒子架27在每个部分18、20中由至少两个滚子23,24总是被积极地导向,而与其瞬间位置无关,同时,在各个筒子架之间必然存在着缝隙或径向自由空间。部分18,20以及齿29的滚子轨道位于与转动轴线1共轴线的圆上。
筒子架27带有第一组前或内筒子31,线或绳32从每个筒子上绕过由一张力调节器33控制的滚子34被导向到编织点35,在该编织点处被编织的材料36随着其沿转动轴线1的方向(图2中箭头V)的输送而被纺织成带。
另外的线或绳37自第2组后或外筒子38喂入,外筒子由支座39固定在托架21上,而且线绳也绕过由张力调节器40所控制的滚子41被喂到编织点35处。根据图1的实例分别有12个前和后筒子31和38。
通过安装在底架2上的驱动电机42实现圆型编带机的驱动,该电机42经齿轮43驱动一驱动小齿轮44,而小齿轮44与固定在毂5上的一齿轮45相啮合。
接通驱动电机42,结果毂5和转子6,支承件12,部分18和20以及后筒子38按一选定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转动。小齿轮9在齿轮11的圆周上滚动,所以这些部件以及10顺时针转动,反向时逆时针驱动这些中间小齿轮。通过适合地设定各种齿轮或小齿轮的尺寸,以这样的高速度实现中间小齿轮17的转动,以致于与其啮合的齿轮29,筒子架27以及筒子31在部分18,20的滚子轨道中以逆时方向(图1中箭头S)并以与转子6相同的角速度但相反向地运动。
为了把交叉绳32,37,按编带的特有方式绕在被编织的材料料36上,一组筒子的绳在另一组的筒子之间必须往返地作周期性地运动。通常,后筒子38的绳停在前筒子3之间运动通过,为此至少在交叉运动期间不仅在前筒子31之间而且也在支承筒子的部分之间必须留有适当尺寸的缝隙或自由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在部分18,20和筒子架27之间以及也在托架21之间或转子6以及也能在支承件12内设有这些缝隙或自由空间。
这种类型的圆型编带机通常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因此不必作更详细地解释。作为预防措施起见,参见本文开始引证的公开物,其内容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后筒子38的绳37在前筒子31之间周期地运动通过。为此,来自每个筒子38的绳37首先绕过一偏转滚子47,进而通过一导绳件48例如一导眼而被喂到编织点35处,根据图2导绳件48在一弯曲的导向轨道49上被引导,在弯曲的导向轨道上与在一线性导向轨道上是等效的,该导绳件48通过由一驱动单元51驱动的一相应杆50作往复运动。一弯曲的导向轨道49能使从导绳件48到编结点35的距离在运动的整个路径上基本上保持恒定。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后筒子38的绳37通过前筒子31周期性地运动。为此,每个筒子38的绳37首先绕过一偏转滚子47,并且从该处通过一导绳件48,例如一吊耳而连到编织点35处。与图2相应地,导绳件48被连到大致为直线型的导槽49内,并分别通过大致纵向延伸的杆50而前后移动,而杆50则由齿轮装置51驱动。
如图2所示,每一导槽49设置成与转动轴线1相隔一径向距离,并且最好是大致处于相同的共用平面内,其轴线的延长线与转动轴线1最好形成一锐角。因此所有导绳件48的导槽49的轴线与旋转轴线1基本上位于一旋转圆锥上并以轴线1为回转轴。如果从编织点35至导槽的每端的距离基本上相同,则即使导槽49为直线型的,编织点35到导绳件48沿导槽49的所有位置的距离仅略有不同。
然而,根据一最优形式的实施例,导槽49在随旋转轴线1形成的平面上是微微弯曲的,即沿着一圆形路径,其半径相应于离编织点35的距离。这种方式中,可以在整个运动路径使编织点35到导绳件48的距离完全保持恒定。
同样重要的是位于相连的导绳件48的两个反转点处的每根杆50(即当导绳件48到达导槽49的端部时)基本上设置在导槽49的延伸方向。杆50的完全退缩位置示于图2中。在这种方式中,杆50承受拉伸或压缩应力,但不承受弯曲应力, 因此即使在高操作速度下也几乎不会发生过度摆动或振动,而在已知的圆型编织技术中因为具有抖动影响,所以就不可避免上述的过度摆动或振动。最好是,杆50以这种方式运动,即在导绳件48的每一位置,杆50与导槽49或其相应的切线方向间总是形成一明显地偏离90°的锐角,也就是说即使在中间位置时,杆50也只承受轻微的弯曲应力。因此,与一连杆类似,杆50完成基本上在其纵轴方向的平移运动。在该过程中,杆之远离导绳件48的那一端任何时候也不会发生不平稳的前后运动,而是按照图2,通过曲柄杆52在环路53上进行受到导向的圆周运动(箭头W),这就意味着,即使处于高的操作速度下,也可大大避免使整个导绳系统遭受机械应力。无需沿圆形路径移动导绳件48就可取得所有这些优点,并且因而也不会使各个绳捻在一起。
导槽49最好包括位于导轨上的一滑块,该滑块携带有设计成一吊耳或类似件的导绳件48,并与杆50的一端铰接。齿轮机构可设计成不同方式但最好采用这种形式,即与理论上的正弦曲线运动的情况相比,导绳件48的速度在导槽49的端部较低,而在其中部则较高。根据同一申请人的在先中国专利申请No.95109121.2,齿轮机构51或者设计成偏心的,或者设计成可互换齿轮形的。另一方面,按照本发明,齿轮机构51被设计成椭圆型的,以下将结合图3-7对其作更详细的描述。在图3和图4中,相同零部件采用与图1和2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已经说明过的零部件无需再描述。此外,在图3和图4中只再次示出了对那些为理解本发明所必需的零部件。
根据图3-6,每套齿轮装置51包括一齿轮箱壳体57,其以螺钉连接于转子6上,并且还容纳有一驱动小齿轮58,如图3和4所示,该小齿轮58采用锥形齿轮的形式,并被固定在轴8远离支承件12的相应的端部。该驱动小齿轮58驱动一锥形齿盘59(图5)。该齿盘59固定于轴60上,而轴60则通过轴承61、62可转动地支承于齿轮箱壳体内,并且其上也携带有固定于其上的一椭圆齿轮63。平行于轴60,一第二轴64通过轴承65、66可转动地支承于齿轮箱壳体57内。一第二椭圆齿轮67固定于该轴上并设置在齿轮箱壳体57内。例如设置有渐开线齿并且其中心线与轴60、64共轴的两个椭圆齿轮63、67相互啮合,其中椭圆齿轮63为驱动齿轮,而椭圆齿轮67为从动齿轮。
在轴64伸出齿轮箱壳体57的一端固定有一圆盘68,它也可被设置在椭圆齿轮67的凹口内并且在离轴的轴线一定距离处携带有一偏心螺栓69,该螺栓与轴的轴线平行并伸出到圆盘68及齿轮箱壳体57之外。该偏心螺栓69随着椭圆齿轮67作圆周运动,与圆盘68一起构成一曲柄,该曲柄的半径对应于偏心螺栓轴线到轴64的轴线间的距离。
如图3和4所具体描述的,不同于图1和2中的导绳件48不能沿一刚性导槽49移动,而被固定到一纵向延伸的支撑件70上,该支承件可作为整体移动并且导绳件例如被设计成穿过支撑件70突出的一吊耳。为简化,图3和4所示的支撑件70为一杆或尖角刀状型的元件,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并带有三个角,导绳件48设置在离其它两个角相对较远的那个角处。此外,支撑件70的一预设中央平面处于图3和4的投影面内,该平面还包括有旋转轴线1,即支撑件70具有一对于其它元件相关的运动,该位置大致对应于图2中导槽49的位置。
根据图3和4,支撑件70的其它两个角被设置成铰接点71和72,其铰接轴线垂直于投影面并且成垂直于旋转轴线1。杆73的一端铰接于铰接点71上,而其另一端则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承块75的铰接点74上。支承块75随一组筒子旋转(此处为外侧筒子38)并为此紧密地连接于例如毂5上。在支承块75的第二铰接点76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杆77的一端,而该杆77的另一端则与支撑件70的铰接点72相铰接,铰接点74、76的枢轴平行于铰接点71、72的枢轴。四个铰接点71、72、74及76设置成类似平行四边形状,如图3和4所示,并且与支撑件70、支承块75以及杆73、77一起形成一4杆机构,从而摇摆导绳件48。
图3表示导绳件48处于其一极限位置,对应于图2中导槽的右端,而图4则表示导绳件处于其另一极限位置,对应于图2中导槽49的左端。由此可清楚地看出,导绳件48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沿虚线所示的路径78运动,该路径78具有与图2中导槽49基本上一致的路线。然而不同于图2的是,路径78不是一固定安装的导槽,而是一三维的弯曲段,当借助于4杆机构推压支撑件70时,导绳件48可在该三维弯曲段上移动,移离如图3所示位置,或者移入图4所示位置,或者是在其它的圆形路径上移动。4杆机构可确保支撑件70和导绳件48不会在路径78上横向移动以及在图3和4所示的投影面上横向移动。而且,可以理解与图2类似,路径78也可近似于直线形地伸展并与旋转轴线1成锐角,而且其中心最好位于绳子32的向后侧延伸线上,从而使在导绳件48移动过程中到编织点之距离的变化尽可能地小。因此,相对于由导绳件48所实际进行的移动来说,没有什么差别。
由图3和4还可清楚地看出,支撑件70在导绳件48的两个极限位置之间基本上仅在其纵向进行平移运动。这样就避免了抖动运动的发生。
偏心螺栓69(图6)(同时也由图3和4简单地示出),用于驱动4杆机构71、72、74、76。为此,偏心螺栓69通过这种方式安装:即通过一轴承81连接在连杆82的一端,而在连杆另一端则通过一轴承83和一枢销84枢接于杆73上,可由图3、4和6中看出。为此,在杆73的带有铰接点74的端部,具有由一三角形延伸部位所图示的一阔宽部,从而使枢销84的轴线也可位于两个铰接点71,74之间的一预想连接直线之外。这里可以理解连杆82与杆73、77可在平行的平面内移动,并且偏心螺栓69的轴线以及枢销84的轴线与铰接点71,72,74及76的枢轴平行地设置。此外,如图5所示,这些铰接点最好是采用对应于元件83、84的轴承与枢销来实现。
所述椭圆齿轮的操作大致如下
由转子6的旋转及同步启动驱动小齿轮78(图6),结果使两个椭圆齿轮63、67按图3和4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在此过程中,偏心螺栓69在沿从动椭圆齿轮67的中心轴线的圆周路径上以不同的角速度运转。例如,假设偏心螺栓69由图3所示位置通过椭圆齿轮顺时针方向转动180°而偏移到图4所示位置,则杆73经连杆82绕铰接点74摆动,并且由此使得杆77绕铰接点76进到4杆机构71、72、74及76的一位置,这可由图4看出。与此同时,由图4可看出导绳件48进入端部位置的位移是由支撑件70引致的。随着椭圆齿轮再次顺时针方向转动180°,则又会到达图3所示的位置。
在此,起码可通过铰接点71、72、73、74和76间互相间距离的对应尺寸、枢销84的相对位置、椭圆齿轮63与67的大小及曲柄半径、以及通过对编织点35与铰接点74、76间距离的适当选择就可确定导绳件48要求的运动路径。此外,与通过示例的方式以及根据图1和2对实施例的描述类似,导绳件48的前后运动会导致绳子37趋于可任意地位于绳下或绳上,并且以这种方式生产所需的编织物。
图7表示在驱动椭圆齿轮63的恒定角速度情况下以动椭圆齿轮67的角速度变化的情况。此处假定椭圆齿轮63以其长轴转动,从线86处开始,一共转动6步,每步15°,并且是逆时针方向,而椭圆67也以其长轴转动,从线87处开始,顺时针方向转动对应于角度1-6的相关的步。由此可看出,角度1大于15°并且是对应于15°的那一步的最大的旋转角度,而对应于另外的15°的各步的旋转角度2-6逐渐变小,并且尤其是角度6小于15°。
如果从到达90°(线88)之后的位置开始,椭圆齿轮63逆时针方向再转动90°,并且因此而使椭圆齿轮67顺时针方向转过线86,则对应于角度6…1的椭圆齿轮的角速度将逐步降低。通过适当地布置椭圆齿轮63和67、适当地选择例如偏心螺栓69或连杆82(图3、4)在导绳件48的反转点的位置、以及通过对杆73上由枢销84代表的铰接点位置的选择,以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导绳件48的运动速率在路径78的中段相对较大,而在咯径的端部则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反转点处。通过这种方式,同时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杆73、77的抖动状运动。
图8简单地示出了随着转子6在箭头方向的转动导绳件48(图3、4)的一路径,而根据图1,前后筒子31或38的运动则由箭头r与s表示。由于每一编带机最好具有12个筒子31与38,因此每个筒子间相隔30°。导绳件48的总行程由II表示。由图8可清楚地看出行程H的最大部位发生在两个筒子31之间,例如在大约10°与25°(筒子XII与I)之间或者在大约40°与55°(筒子I与II)之间。结果,由图8可见,至少在“2上-2下”的方式中,可以采用相对较大的筒子31、38,即具有较大的固有直径的筒子,而不会发生因交织的绳子以一不希望的方式相互编绕或者与机器的零部件相接触而不当地影响编织过程的危险。通过选择所述的参数,可使导绳件48的运动适于各种个案(具体)的情形并可相对理论上的正弦曲线运动而作出修改。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示例的方式所描述和给出的实施例,而可以按若干方式变化。该装置用于个案椭圆齿轮机构尤其是确信无疑的。此外,通过以图示之外的其它装置来影响导绳件的前后运动也是可能的。结合图1和2所述的圆型编带机也仅代表一个实施例,并且是以示例的方式给出,这是因为所述的齿轮机构,只要对其总体结构作出相应的修改,就可按其原则而应用于所有圆形编带机上,甚至是应用于这种带有垂直轴线,并设置有前后移动的导绳件的编带机上,以生产所需的交织织物。
Claims (9)
1.一种具有一旋转轴线(1)的圆型编带机,它包括:设置在与旋转轴线(1)共轴的一圆形路径上的一组内、外筒子(31,38),每组筒子带有一绳子(32,37);用于使筒子组绕圆形轨迹向相反的方向(r,s)运动的驱动装置(9-11,17,29,42-45);用于在一筒子组之一与编织点(35)之间的一点处至少导向筒子组之一(38)的绳子(37)并且用于使内、外筒子(31,38)的绳子(32,37)相交叉的导绳件(48);所述的导绳件(48)安装成可以沿引导路径往复运动,所述的引导路径(78)具有相对的反转点从而使得在导绳件(48)的往复运动期间导绳件(48)到编织点(35)的距离大致保持恒定;用于使所述的导绳件(48)沿所述的引导路径(78)往复运动的装置,所述的往复运动装置与驱动装置同步地工作,并且所述的往复运动装置包括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的导绳件(48)和所述的驱动装置相连的杆(73,77);至少一个可旋转的曲柄(68,69)和所述的杆(73,77)相连并且一个齿轮机构(63,67)和所述的曲柄相连以转动所述的曲柄,从而使得即与曲柄(68,69)恒定的角速度相比,曲柄(68,69)的角速度在对应于导绳件(48)的反转点处较低,而在导绳件的反转点之间的区域角速度较高,其特征是该齿轮机构采用椭圆型的齿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型编带机,其特征在于齿轮机构具有一驱动椭圆齿轮(63)和一带有一轴线的从动椭圆齿轮(67),并且曲柄半径是由一与所述轴线平行并偏心地设置的一偏心螺栓(69)形成,该偏心螺栓(69)随从动椭圆齿轮(67)作圆周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编带机,其特征在于曲柄(68,69)通过一铰链与铰接到杆(73)上的连杆相连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型编带机,其特征在于杆(73)为一铰链杆,其一端与导绳件(48)相连,而在其另一端则可转动地安装在可随一组筒子转动的部件上,并且在中段与曲柄机构(68,69)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型编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73)通过连杆(82)与曲柄机构(68,69)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型编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件(48)安装于一纵向延伸的支撑件上,该支撑件通过一铰链与杆相连结,并且设置有一第二铰链杆(77),其一端与支撑件(70)相连,而其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可随一组筒子转动的部件上。
7.如权利要求4-6之任一所述的圆型编带机,其特征在于:一组筒子(38)安装在一转子(6)上,并且两杆(73,77)中每一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一支承块(75)内,而支承块(75)则固定地连接于转子(6)的一毂(5)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型编带机,其特征在于:两根杆(73,77)构成一类似于一平行四边形的四杆机构(71,72,74,76)。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型编带机,其特征在于两根杆(73,77)相对设置并且以这种方式与支撑件(70)相连结:即支撑件(70)基本上是在导绳件(48)前后移动的伸延方向被驱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9547930A DE19547930B4 (de) | 1994-06-30 | 1995-12-22 | Rundflechtmaschine |
DE19547930.0 | 1995-12-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495A CN1159495A (zh) | 1997-09-17 |
CN1094161C true CN1094161C (zh) | 2002-11-13 |
Family
ID=778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2314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161C (zh) | 1995-12-22 | 1996-12-20 | 圆型编带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787784A (zh) |
JP (1) | JPH09176944A (zh) |
KR (1) | KR100450066B1 (zh) |
CN (1) | CN1094161C (zh) |
GB (1) | GB2308389B (zh) |
IT (1) | IT1289350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912M (zh) * | 1960-10-12 | 1961-11-06 | ||
DE19853869A1 (de) * | 1998-11-23 | 2000-05-25 |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 Vorrichtung zur Strangführung und damit ausgerüstete Rundflechtmaschine |
JP2003527496A (ja) * | 2000-01-27 | 2003-09-16 | エメリヒ ヴォルフガング | 編組機の糸レバー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編組機 |
US8261648B1 (en) | 2011-10-17 | 2012-09-11 | Sequent Medical Inc. | Braiding mechanism and methods of use |
US8826791B2 (en) | 2011-10-17 | 2014-09-09 | Sequent Medical, Inc. | Braiding mechanism and methods of use |
DE102012025302A1 (de) * | 2012-12-28 | 2014-07-03 | Maschinenfabrik Niehoff Gmbh & Co. Kg | Rotationsflechtmaschine |
WO2015049701A1 (en) * | 2013-10-03 | 2015-04-09 | Hampidjan Hf. | Manufact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reduced cost rope for pelagic trawls |
BR112016020562A2 (pt) | 2016-01-27 | 2018-01-23 | Karg Corp | máquina rotativa de trançar com mecanismo de braço atuador |
CN109069160B (zh) | 2016-03-17 | 2022-05-17 | S·珍耶那曼 | 封堵解剖结构 |
AT521026B1 (de) * | 2018-08-16 | 2019-10-15 | Khu Peter |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geflochtenen Ummantelung |
CN110976717A (zh) * | 2019-12-03 | 2020-04-10 | 尹锡枝 | 一种钢丝编织机的编织总成及采用该编织总成的钢丝编织机 |
CN111893637A (zh) * | 2020-09-15 | 2020-11-06 | 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绳缆编织机的拨盘传动装置 |
CN113668138A (zh) * | 2021-08-31 | 2021-11-19 | 东莞市冠博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编织纹路结构为一压一的编织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29278A (en) * | 1987-05-04 | 1988-03-08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Vertical rotary braider |
US5099744A (en) * | 1990-02-07 | 1992-03-31 | Karg Limited | Braiding mach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4711A (en) * | 1903-09-10 | 1906-03-13 | Henry W Larsson | Braiding-machine. |
US1260063A (en) * | 1915-02-16 | 1918-03-19 | Ferdinand Rosskothen | Braiding-machine. |
GB166158A (en) * | 1917-03-26 | 1921-07-11 | Guido Horn | Improvements in braiding machines |
US1456656A (en) * | 1921-01-31 | 1923-05-29 | Tober Carl | Braiding machine |
US1458474A (en) * | 1922-04-26 | 1923-06-12 | John H Fones | Wrench |
US1615587A (en) * | 1926-02-20 | 1927-01-25 | Watson Stillman Co | Braiding machine |
US2238798A (en) * | 1937-03-10 | 1941-04-15 | Kurt Lenk |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ibbed tubes |
US4034642A (en) * | 1976-09-27 | 1977-07-12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Braiding machine |
US4034643A (en) * | 1976-11-01 | 1977-07-12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Bobbin drive mechanism for a rotary braider |
US4130046A (en) * | 1978-02-15 | 1978-12-19 | Vincent Sokol | Braiding machine with continuous tension filament control |
US4372191A (en) * | 1982-03-12 | 1983-02-08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 | Rotary braiding machine |
GB2139313A (en) * | 1983-05-04 | 1984-11-07 | Davall Moulded Gears | Toothed gearwheels and displacement rollers |
DD287171A7 (de) * | 1988-12-30 | 1991-02-21 | Veb Werk Schnellflechter,De | Strangfuehrungsvorrichtung fuer flechtmaschinen |
DD301296A7 (de) * | 1989-12-05 | 1992-11-19 | Werk Schnellflechter Veb | Strangführung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Flechtmaschinen |
JPH079598A (ja) * | 1993-06-23 | 1995-01-13 | Murata Mach Ltd | 管状体連続成型システム |
DE4422893B4 (de) * | 1994-06-30 | 2005-08-25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 Rundflechtmaschine |
-
1996
- 1996-12-18 IT IT96MI002644A patent/IT1289350B1/i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6-12-20 CN CN961231440A patent/CN10941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20 US US08/771,806 patent/US5787784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20 KR KR1019960068988A patent/KR10045006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12-23 GB GB9626718A patent/GB2308389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24 JP JP8344312A patent/JPH09176944A/ja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29278A (en) * | 1987-05-04 | 1988-03-08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Vertical rotary braider |
US5099744A (en) * | 1990-02-07 | 1992-03-31 | Karg Limited | Braiding machin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H09176944A (ja) | 1997-07-08 |
IT1289350B1 (it) | 1998-10-02 |
ITMI962644A1 (it) | 1998-06-18 |
GB2308389A (en) | 1997-06-25 |
ITMI962644A0 (it) | 1996-12-18 |
GB2308389B (en) | 2000-03-01 |
GB9626718D0 (en) | 1997-02-12 |
CN1159495A (zh) | 1997-09-17 |
US5787784A (en) | 1998-08-04 |
KR100450066B1 (ko) | 2004-11-26 |
KR970043463A (ko) | 1997-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161C (zh) | 圆型编带机 | |
US4034642A (en) | Braiding machine | |
CN1061719C (zh) | 圆型编带机 | |
CN100441405C (zh) | 用于将条带铺设在一旋转表面上的装置 | |
CN101792953B (zh) | 高速经编机织针针床摆动机构 | |
US4013028A (en) | Imparting oscillating motion | |
CN101798725B (zh) | 经编机织针针床摆动机构 | |
CN1023782C (zh) | 丝条的横动方法和装置 | |
CN1294063C (zh) | 用于在筒子上聚集精纺纱的导纱装置 | |
CN1163229A (zh) | 卷线机 | |
CN1082018C (zh) | 用以卷绕运行中的纱线的络纱机以及卷绕方法 | |
CN210558566U (zh) | 一种用于石墨绳编绳机的收卷装置 | |
CN1804163B (zh) | 纱线往复摆动装置的单向传动机构 | |
CN1399020A (zh) | 自由端纺纱装置 | |
CN1298602C (zh) | 把纱线缠绕在被带动旋转的支架上的装置 | |
CN1741948A (zh) | 用于热塑纤维的具有多个释放路径的络筒机 | |
CN1435521A (zh) | 编结机 | |
US4726097A (en) | Apparatus for coiling sliver or roving in a spinning can | |
CN2236365Y (zh) | 偏心轴整体近似直线或直线激振的惯性振动机构 | |
JPH11181647A (ja) | 耳組装置 | |
CN116988218A (zh) | 一种钩编机的自动送线装置 | |
CA1074598A (en) | Braiding machine | |
CN87107764A (zh) | 走锭精纺机纺锤支架驱动机构 | |
CN116145292A (zh) | 一种枕套面料加工倍捻机及其加工工艺 | |
SU1754609A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раскладки нит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