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0542A - 连接模块 - Google Patents

连接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0542A
CN109390542A CN201810892468.4A CN201810892468A CN109390542A CN 109390542 A CN109390542 A CN 109390542A CN 201810892468 A CN201810892468 A CN 201810892468A CN 109390542 A CN109390542 A CN 109390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connection
fixed
connection bus
bus
guar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24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0542B (zh
Inventor
福岛直树
中山治
宫崎克司
木村成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90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0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0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0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 H01R25/165Connecting locations formed by surface moun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1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 H01R13/6215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using one or more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4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head of scre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供外部连接部件用螺栓固定的外部连接母线与蓄电元件组的输出电极端子的连接信赖性的连接模块。连接模块具备:母线保持模块,其包括绝缘保护件;以及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其配置于母线保持模块的上方。绝缘保护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与蓄电元件或者被设置于其他部件的被固定部结合而对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进行固定。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包括供外部连接部件用螺栓固定的第1外部连接母线和第2外部连接母线以及与固定部卡合的卡合部。固定部具有固定强化部,固定强化部根据卡合部的卡合而移位从而将该固定部与被固定部之间的缝隙填埋。

Description

连接模块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模块,详细地,涉及一种具备了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连结模块,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对外部连接母线进行保持,外部连接母线与用于向蓄电元件组的外部输出电力的一对输出电极端子连接。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与蓄电元件组的输出电极端子连接的外部连接母线,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母线。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外部连接母线19B,在构成为一对输出电极端子设为蓄电元件组的两端的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的电池模块(蓄电模块)M1中,外部连接母线19B与两端的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在此,各个外部连接母线19B与将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的母线19一起被树脂保护件20保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7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蓄电元件组的多个蓄电元件的排列与上述专利文献1相同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呈厚度薄的长方体形状的蓄电元件在厚度方向上排列的情况下,有时从蓄电元件组经由外部连接母线向外部设备的电力供给在蓄电元件组的同一端侧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与一对输出电极端子的一方连接的外部连接母线配设到蓄电元件组的另一端为止,配设距离长。也就是说,需要设置长条状的外部连接母线和对该长条状的外部连接母线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在各个外部连接母线用螺栓紧固有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等外部连接部件,外部连接部件用于将外部连接母线与蓄电元件组的电力所供给的外部设备连接。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吸收制品偏差,在与外部连接母线的将保持部件卡止的卡止部件之间设置有预定的缝隙(间隙)。在该情况下,在外部连接部件用螺栓固定于与另一方的输出电极端子连接的外部连接母线时,上述缝隙成为在保持部件发生摇晃(移位)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因为上述缝隙而容易产生伴随螺栓的旋转的转矩负荷,已产生的转矩负荷经由保持部件而施加到外部连接母线与输出电极端子的连接部。这样的转矩负荷有可能影响到外部连接母线与蓄电元件组的输出电极端子的连接信赖性。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维持用螺栓固定于外部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母线与蓄电元件组的输出电极端子的连接信赖性的连接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模块,其安装于由多个具有正极的电极端子以及负极的电极端子的蓄电元件构成的蓄电元件组,所述蓄电元件组包括输出一方的极性的电力的第1输出电极端子和输出另一方的极性的电力的第2输出电极端子,其中,所述连接模块具备:母线保持模块,其包括多个母线和绝缘保护件,所述多个母线将相邻的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正极的电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的电极端子连接,所述绝缘保护件对所述多个母线进行保持;以及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其配置于所述母线保持模块的上方,所述绝缘保护件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与设置于所述蓄电元件的被固定部或者设置于被固定到所述蓄电元件的其他部件的被固定部结合从而对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进行固定,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包括:第1外部连接母线,其一端与所述第1输出电极端子电连接,并且在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外部连接部件;第2外部连接母线,其一端与所述第2输出电极端子电连接,并且在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外部连接部件;以及卡合部,其与所述固定部卡合,所述固定部具有固定强化部,该固定强化部根据所述卡合部的卡合而移位,从而将该固定部与所述被固定部之间的缝隙填埋。
根据该构成,在被保持于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第1以及第2外部连接母线的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外部连接部件的构成中,被设置于绝缘保护件的固定部具有固定强化部,固定强化部根据被设置于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卡合部的卡合而移位,从而将该固定部与被固定部之间的缝隙填埋。因此,即使在外部连接部件用螺栓固定于第1以及第2外部连接母线的另一端时产生转矩负荷的情况下,也通过因转矩负荷产生的旋转力抑制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因固定部与被固定部之间的缝隙而移动。由此,抑制转矩负荷经由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而施加到第1外部连接母线以及第2外部连接母线。其结果,能够维持与外部连接部件用螺栓固定的外部连接母线和蓄电元件组的输出电极端子的连接信赖性。
另外,在此术语“固定强化部的移位”包括固定强化部的变形以及固定强化部的移动。另外,术语“电连接”包括外部连接母线和输出电极端子直接连接以及外部连接母线和输出电极端子经由辅助母线等导电部部件间接连接。
在上述连接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卡合部由突出部构成,该突出部从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底部朝下方突出,所述固定部包括主体部和供所述突出部嵌合的嵌合部,所述固定强化部由突起片构成,该突起片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朝上方突起且形成有所述嵌合部。
根据该本构成,能够用简单的构成实现用于对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与该固定部卡合的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卡合部以及固定部的固定强化部。
另外,在上述连接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嵌合部由嵌合槽构成,该嵌合槽形成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突起片之间,所述突出部具有与所述嵌合槽嵌合的板状的形状,所述突起片具有薄板状的形状,并且以在侧视时使所述嵌合槽的槽宽度朝向上方扩大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构成,能够用简单的构成实现固定部的嵌合部以及突起片。
另外,在上述连接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包括:第1保护件部,其对所述第1外部连接母线的所述一端进行保持;以及第2保护件部,其在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对所述第1外部连接母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保持,并且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对所述第2外部连接母线进行保持,所述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第2保护件部。
根据该构成,在外部连接部件用螺栓固定于被第2保护件部保持的第2外部连接母线的另一端的构成中,第2保护件部的卡合部卡合于母线保持模块的固定部。因此,即使在外部连接部件用螺栓固定于第2外部连接母线的另一端时产生转矩负荷的情况下,因转矩负荷而产生的旋转力抑制第2保护件部移动。由此,抑制转矩负荷经由第2保护件部施加到第1外部连接母线以及第2外部连接母线。
另外,在上述连接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包括中间保护件部,该中间保护件部对所述第1外部连接母线进行保持,所述第1保护件部、所述第2保护件部以及中间保护件部为独立部件,通过所述第1保护件部以及所述第2保护件部被所述中间保护件部结合,从而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被一体化。
根据该构成,第1保护件部、第2保护件部以及中间保护件部由独立的部件构成。因此,不必设计变更第1保护件部和第2保护件部,而是仅仅设计变更中间保护件部的长度就能对应蓄电元件数量不同的蓄电元件组。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模块,能够维持与外部连接部件用螺栓固定的外部连接母线和蓄电元件组的输出电极端子的连接信赖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连接模块的蓄电模块的俯视图。
图2是蓄电模块的侧视图。
图3是蓄电元件组的俯视图。
图4是蓄电元件组的侧视图。
图5是母线保持模块的俯视图。
图6是母线保持模块的侧视图。
图7是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俯视图。
图8是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用螺栓固定于蓄电模块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用螺栓固定于蓄电模块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图2以及图10的侧视图的一部分包括剖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图1以及图3中的用箭头X示出的方向设为左侧,将图1的用箭头Y示出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图2的用箭头Z示出的方向设为上方而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多个相同部件,有时对一个部件标以符号,而对其他部件则省略符号。
本实施方式公开的蓄电模块100例如被搭载于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未图示),并且作为用于驱动车辆的动力源而使用。
1.蓄电模块的构成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0大体地由蓄电元件组60(参照图3)以及连接模块1构成,蓄电元件组60通过将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个)蓄电元件61排列而构成,连接模块1被安装于蓄电元件组60上。以下,对蓄电元件组60简单地进行说明。
1-1.蓄电元件组以及蓄电元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61例如为二次电池。如图3所示,多个蓄电元件61排列成一列而构成蓄电元件组60。
各个蓄电元件61呈外形扁平的长方体状,如图3所示具有相对于与相邻的蓄电元件61对置的面垂直的电极配置面62。在电极配置面62,在长边方向的靠两个端部的位置配置有一对电极端子63。电极端子63中的一方为正极端子63A,另一方为负极端子63B。各个电极端子63为金属制,并且从电极配置面62突出成方筒状(参照图4)。在各个电极端子63形成有螺栓孔64,螺栓82(参照图1)与螺栓孔64结合。
在各个蓄电元件61的电极配置面62上,在一对电极端子63的附近设置有卡止槽66,卡止槽66与后述的第1保护件部10的卡止片15以及第2保护件部20的卡止片25A、25B卡合。卡止槽66具有矩形的开口,并且从电极配置面62凹陷成凹状(参照图2以及图3)。卡止槽66具有将各个卡止片15、25A,25B卡止的卡止部66A(参照图2)。通过各个卡止片15、25A、25B被卡止部66A卡止,从而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被组装到蓄电元件组60的上部。
另外,在位于图3的右端的蓄电元件61的电极配置面62上,在一对卡止槽66的附近,更详细为,如图3所示一对卡止槽66的与电极端子63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固定槽67,后述的绝缘保护件71A的固定部75被插入到一对固定槽67。固定槽67具有矩形的开口,并且从电极配置面62凹陷成凹状(参照图2以及图3)。通过绝缘保护件71A的固定部75插入到固定槽67并被固定槽67固定,从而绝缘保护件71A、换句话说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被固定于蓄电元件组60的上部。
多个蓄电元件61以在相邻的2个蓄电元件61中不同极性的电极端子63相互相邻(也就是说,1个蓄电元件61的正极端子63A和与其相邻的其他蓄电元件61的负极端子63B相互相邻)的方式排列。并且,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左端的蓄电元件61的负极端子63B设为负极输出端子OUTN,右端的蓄电元件61的正极端子63A设为正极输出端子OUTP。
2.连接模块
如图1所示,连接模块1包括母线保持模块70和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并且被安装于蓄电元件组60的上部(参照图2)。
2-1.母线保持模块的构成
母线保持模块70是在蓄电元件组60中被组装到由各个蓄电元件61的电极配置面62构成的面上的部件。如图5所示,母线保持模块70具备2个绝缘保护件(71A、71B)、多个母线80、电压检测端子(未图示)以及检测电线(未图示)等,多个母线80被各个绝缘保护件(71A、71B)保持,并且将邻接的蓄电元件61的正极端子63A和负极端子63B连接,电压检测端子与母线80重叠地配置并电连接,检测电线与电压检测端子连接。以下,在不需要区别绝缘保护件(71A、71B)的情况下,记载为绝缘保护件71。
母线80通过对金属板冲裁加工而形成,并且如图5所示,是四角被切削成扁平的长方形状的整体呈大致长方形的板状部件。在母线80形成有两个连接孔81,连接孔81用于使螺栓82(参照图1)与蓄电元件61的螺栓孔64结合。作为母线80的材质,例如可以列举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SUS)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绝缘保护件71沿多个蓄电元件61的排列方向排列。各个绝缘保护件7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另外,绝缘保护件71的数量不限定为2个。只要绝缘保护件71的数量、换句话说绝缘保护件71的分割数量根据蓄电元件组60的大小、也就是说蓄电元件61的数量适当地决定即可。
如图5所示,各个绝缘保护件71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母线保持部72以及开口部74等,母线保持部72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并且收纳并保持母线80,开口部74用于使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各个卡止片15、25A、25B与蓄电元件61的卡止槽66卡合。多个母线保持部72与各个蓄电元件61的电极端子63对应地分开设置于绝缘保护件71的与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箭头X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开设置的母线保持部72被连结部77连结。
母线保持部72具有方筒状的收纳壁73,收纳壁73将母线80保持于其内侧并保持为与相邻的母线80绝缘的状态,该收纳壁73作为邻接的电极端子63的保护壁发挥作用。另外,在绝缘保护件71设置有用于与相邻的绝缘保护件71连结的卡合部78以及卡合接受部79。
另外,如图6所示,在一方的绝缘保护件71A的位于连结部77的两侧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固定部75。各个固定部75与被形成于蓄电元件61的固定槽67结合而固定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因此,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对固定部75形成于绝缘保护件71A上的与被形成于右端的蓄电元件61的一对固定槽67(参照图3)对应的位置。如图5以及图6所示,固定部75包括主体部75A、固定强化部75B、嵌合部(嵌合槽)75C以及开口部75D。另外,固定部75的形状以及构成不限定于此。
固定强化部75B根据后述的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卡合部(突出部)26的卡合而变形,从而将该固定部75与固定槽67之间的缝隙68填埋(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固定强化部由突起片75B构成,突起片75B从主体部75A的底部朝上方突起而形成嵌合部75C。突起片75B由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通过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突出部26卡合到嵌合部75C而弹性变形。另外,固定强化部的构成不限定为突起片75B。总之,固定强化部根据卡合部(突出部)26的卡合而移位,由此将固定部75与被固定部(固定槽)67之间的缝隙68填埋的构成即可。在此,术语“移位”包括变形、变动以及移动。因此,固定强化部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根据卡合部(突出部)26的卡合而移动,由此将缝隙68填埋。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设为被形成于主体部75A与突起片75B之间的嵌合槽75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片75B具有薄板状的形状,并且以在侧视时使嵌合槽75C的槽宽度朝向上方(箭头Z方向)扩大的方式形成(参照图6)。另外,突起片75B的形状不限定为在图6中示出的形状。另外,嵌合部的构成也不限定为嵌合槽75C。也就是说,固定部75的形状以及构成不限定为在图6中示出的形状及构成。
如图2所示,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突出部26经由开口部75D而嵌合到嵌合部(嵌合槽)75C。此时,突起片75B以按压固定槽67的壁的方式变形,并将固定部75与固定槽67之间的缝隙68填埋。由此,固定部75与固定槽67的结合被强化,甚至绝缘保护件71A与蓄电元件61的结合被强化。此时,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与绝缘保护件71A的结合也被强化。
2-2.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构成
如图7所示,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具备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以及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另外,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具备分别形成的第1保护件部10、第2保护件部20以及中间保护件部30。第1保护件部10以及第2保护件部20被中间保护件部30连结而被一体化。
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与蓄电元件组60的用于将电力输出到外部的一对输出电极端子(OUTP、OUTN)中的负极输出端子OUTN连接(参照图1)。
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形成沿多个蓄电元件61的排列方向(图7的箭头X方向)延伸的薄板且长条状的形状。详细地,如图7所示,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包括:第1电极连接部40A,其与蓄电元件组60的负极输出端子OUTN连接;第1外部连接部40B,其与从蓄电元件组60供给电力的外部设备连接;以及中间部40C,其位于第1电极连接部40A与第1外部连接部40B之间。如图7所示,中间部40C具有从第1电极连接部40A向第1外部连接部40B延伸的形状。
在第1电极连接部40A形成有贯通孔41,贯通孔41用于将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连接于负极输出端子OUTN。另外,在第1外部连接部40B以向铅垂方向折弯的方式形成有第1连接端子部42,第1连接端子部42将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连接于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外部连接部件”的一个例子)92。在第1连接端子部42形成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92连接的贯通孔42A(参照图8)。
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具有沿多个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箭头X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其一端即第1电极连接部40A与负极输出端子OUTN(第1输出电极端子)连接,其另一端即第1外部连接部40B(详细为第1外部连接部40B的第1连接端子部42)用螺栓固定于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92(参照图9)。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为“第1外部连接母线”的一个例子。
如图7所示,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包括第2电极连接部50A以及第2外部连接部50B,第2电极连接部50A与蓄电元件组60的正极输出端子OUTP连接,第2外部连接部50B与从蓄电元件组60供给电力的外部设备连接。在第2电极连接部50A形成有贯通孔51,贯通孔51用于将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连接于正极输出端子OUTP。
另外,如图8所示,在第2外部连接部50B以向铅垂方向折弯的方式形成有第2连接端子部52,第2连接端子部52用于将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连接于外部设备。在第2连接端子部52形成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91连接的贯通孔52A(参照图8)。
也就是说,第2外部连接母线50的一端、即第2电极连接部50A与正极输出端子OUTP(第2输出电极端子)连接,另一端、即第2外部连接部50B详细为第2外部连接部50B的第2连接端子部52用螺栓固定于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91(参照图9)。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为“第2外部连接母线”的一个例子。
另外,不限于此,相反地,也可以将“第1外部连接母线”设为正极外部连接母线,将“第2外部连接母线”设为负极外部连接母线。也就是说,根据蓄电元件组60的蓄电元件61的配置,也可以将第1外部连接母线40设为正极外部连接母线,将第2外部连接母线50设为负极外部连接母线。
第1保护件部1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并且如图7所示,包括母线保持部11、第1卡止部12、延设部14以及卡止片15等。
母线保持部11绝缘保持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一端、即第1电极连接部40A。详细地,对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中间部40C的一部分也进行保持。
如图7所示,第1卡止部12以与中间保护件部30的宽度对应的方式设置一对,并且经由中间保护件部30而对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进行卡止。
延设部14从母线保持部11向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中间部40C的宽度方向、换句话说沿与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设,并且在其前端部形成有卡止片15。卡止片15通过与被形成于上述的蓄电元件61的卡止槽66(参照图2)卡合,从而使第1保护件部10、换句话说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与蓄电元件组60结合。
第2保护件部20与第1保护件部10同样地由合成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并且图7所示,包括第1母线保持部21、第2卡止部22、第2母线保持部23、延设部24、2个卡止片25A、25B以及2个突出部(26A、26B)等。如图7所示,第2保护件部20相对于第1保护件部10隔着预定的间隔配置。
第1母线保持部21绝缘保持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另一个端部、即第1外部连接部40B。详细地,利用后述的中间保护件部30还对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中间部40C的一部分进行保持。
如图7所示,第2卡止部22以与中间保护件部30的宽度对应的方式设置一对,并且利用中间保护件部30对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进行卡止。
第2母线保持部23对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进行保持。延设部24从第1母线保持部21向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中间部40C的宽度方向(图7的箭头Y方向)延设,在其两个端部形成有卡止片25A、25B。另外,各个卡止片25A、25B的位置不限定为图7所示的位置。各个卡止片25A、25B通过与被形成于上述的蓄电元件61的卡止槽66(参照图2)卡合,从而使第2保护件部20、换句话说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与蓄电元件组60结合。
如此,第2保护件部20相对于第1保护件部10分开地配置,并且在与多个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图7的箭头X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的一个端部保持负极外部连接母线(第1外部连接母线)40的另一端,在该垂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保持正极外部连接母线(第2外部连接母线)50。
另外,第2保护件部20包括一对突出部(“卡合部”的一个例子)26A、26B,一对突出部26A、26B与上述的绝缘保护件71A的一对固定部75卡合,详细地,与固定部75的嵌合槽75C嵌合(参照图2)。另外,以下,在不需要区别各个突出部26A、26B的的情况下,记载为突出部26。详细地,一对突出部26具有板状的形状,并且如图8所示,从第2保护件部20(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底部朝下方突出。
中间保护件部30由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中间保护件部30在第1保护件部10与第2保护件部20之间对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中间部40C进行保持。此时,以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被中间保护件部30的端部30A覆盖的方式对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进行保持。中间保护件部30的一端被第1卡止部12保持于第1保护件部10,中间保护件部30的另一端被第2卡止部22保持于第2保护件部20。
如此,第1保护件部10、第2保护件部20以及中间保护件部30分别由独立的部件构成。因此,不必设计变更第1保护件部10与第2保护件部20,而是仅仅设计变更中间保护件部30的长度就可以对应蓄电元件数量不同的蓄电元件组。另外,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保护件部的构成不限定于此。例如各个保护件部(10、20、30)也可以不分开,而是构成被一体化的一个保护件部。
3.蓄电模块的组装方法
在将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0组装时,首先使用卡合部78以及卡合接受部79将2个绝缘保护件(71A、71B)相互连结。接着,将母线80收纳于各个绝缘保护件71的母线保持部72内。
这样,已组装的母线保持模块70载置于蓄电元件组60的电极配置面62。此时,将绝缘保护件71A的一对固定部75嵌入到被形成于右端的蓄电元件61的电极配置面62上的一对固定槽67。接着,使螺栓82经由母线80的连接孔81而与蓄电元件61的螺栓孔64结合。由此,相邻的蓄电元件61的正极端子63A和负极端子63B被连接,并且母线保持模块70被安装到蓄电元件组60。
接着,将处于安装了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以及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的状态的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从母线保持模块70的上方安装到蓄电元件组60。此时,使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各个卡止片15、25A、25B经由母线保持模块70的开口部74而与蓄电元件61的卡止槽66卡合。此时,将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第2保护件部20的一对突出部26经由被形成于绝缘保护件71A的固定部75的开口部75D而嵌合到固定部75的嵌合槽75C。由此,第2保护件部20与绝缘保护件71A卡合。
也就是说,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与母线保持模块70卡合,并且被固定到蓄电元件组60。此时,突起片75B以按压固定槽67的壁的方式变形,从而将固定部75与固定槽67之间的缝隙68填埋(参照图10)。也就是说,通过为了吸收制品偏差而设置的缝隙68,从而使固定部75容易插入到固定槽67,并且通过缝隙68被突出部26以及突起片75B封堵,从而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相对于蓄电元件组60的固定被强化。另外,在将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安装于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之前,中间保护件部30被安装到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中间部40C。
另外,使螺栓82经由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贯通孔41而与蓄电元件组60的负极输出端子OUTN的螺栓孔64结合,并且使螺栓82经由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的贯通孔51而与蓄电元件组60的正极输出端子OUTP的螺栓孔64结合。由此,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从母线保持模块70的上方安装于蓄电元件组60。如此,完成如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100。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该蓄电模块100中,进一步在第1连接端子部42借由螺栓95固定有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92,在第2连接端子部52借由螺栓95固定有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91(参照图10)。此时,因为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相对于蓄电元件组60的固定被强化,所以抑制在用螺栓固定时的转矩影响到长条状的第1外部连接母线40的第1电极连接部40A以及第2外部连接母线50的第2电极连接部50A。
4.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被第2保护件部20保持的第1以及第2外部连接母线40、50的另一端用螺栓固定有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外部连接部件)91、92的构成中,被设置于绝缘保护件71A的固定部75具有突起片(固定强化部)75B。突起片75B根据被设置于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详细为被设置于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第2保护件部20的一对突出部(卡合部)26的卡合而变形,从而将固定部75与固定槽(被固定部)67之间的缝隙68填埋。由此,第2保护件部20经由绝缘保护件71A被固定到蓄电元件61。
因此,即使在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91、92用螺栓固定于第1以及第2外部连接母线40、50的另一端时产生转矩负荷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因为转矩负荷而产生的旋转力从而使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因固定部75与固定槽67之间的缝隙68而移动。尤其,抑制在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的宽度方向(图10的箭头Y方向)上移动(摇晃)。由此,抑制转矩负荷经由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施加到长条状的第1外部连接母线40的第1电极连接部40A以及第2外部连接母线50的第2电极连接部50A。由此,能够维持用螺栓固定于外部连接部件的第1外部连接母线40与负极输出端子(输出电极端子)OUTN(63B)的连接以及第2外部连接母线50与正极输出端子(输出电极端子)OUTP(63A)的连接的信赖性。
更具体地,伴随在用螺栓固定时的螺栓95的旋转而产生的转矩负荷(参照图10),从而旋转力作用于第2保护件部20的第1母线保持部21以及第2母线保持部23。因此,在没有设置固定部75以及突出部(卡合部)26的情况下,还可以想到因该旋转力而使第1母线保持部21以及第2母线保持部23在图10的箭头Y方向上产生摇晃(在箭头Y方向上的移位)。当第2保护件部20在箭头Y方向上移位时,伴随与此箭头Y方向的力施加到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以及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并且,该力施加到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与正极输出端子OUTP(63A)的第2电极连接部50A以及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与负极输出端子OUTN(63B)的第1电极连接部40A。此时,因为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的长度比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的长度短,所以施加到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的第2电极连接部50A的力较大。由此,尤其有可能影响到第2电极连接部50A的信赖性。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一对固定部75以及一对突出部26而使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相对于蓄电元件组60的固定被强化。因此,通过抑制第1母线保持部21以及第2母线保持部23的移动,从而抑制如下情况:因用螺栓固定而产生的力施加到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与负极输出端子OUTN的第1电极连接部40A以及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与正极输出端子OUTP(63A)的第2电极连接部50A。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为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被包含于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与绝缘保护件71A的固定部75结合的被固定部由被设置于蓄电元件61的固定槽67构成的例子但不限于此。被固定部也可以设置于被固定到所述蓄电元件的其他部件、例如固定设置于蓄电元件组60上的电池盖等。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包括第1保护件部10、第2保护件部20以及中间保护件部30,卡合部(突出部)26设置于第2保护件部20的2处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突出部26还可以设置于第1保护件部10的延设部14,与此对应地还在绝缘保护件71B设置固定部75。或者,可以在第1保护件部10以及第2保护件部20分别设置一个突出部26,还可以在第2保护件部20的3处设置突出部26。
另外,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也可以不是经由中间保护件部30而分开的第1以及第2保护件部(10、20),而是由被一体化的一个保护件部构成。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将相当于中间保护件部30的部分包含于第1或者第2保护件部,由第1保护件部10和第2保护件部20构成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此外,也可以将第2保护件部分割为两个,而使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2包含共计4个保护件部。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母线80相对于蓄电元件61的电极端子63的连接、负极外部连接母线40相对于负极输出端子OUTN(63B)的连接、以及正极外部连接母线50相对于正极输出端子OUTP(63A)的连接通过使用了螺栓82的螺栓固定而进行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各个连接例如也可以由例如激光焊接进行。在该情况下,可以省略各个螺栓固定用贯通孔。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维持长条状的外部连接母线与蓄电元件组的输出电极端子的连接信赖性。
另外,各个外部连接母线与各个输出端子的连接不限定为直接连接,也可以使用辅助母线等导电部件间接连接。总之,只要各个外部连接母线与各个输出端子电连接即可。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负极外部连接母线(第1外部连接母线)40为长条状的形状,并且形成为沿多个蓄电元件61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形状的例子,但不限于此。负极外部连接母线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沿与多个蓄电元件61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模块
2…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
10…第1保护件部
20…第2保护件部
26…突出部(卡合部)
30…中间保护件部
40…负极外部连接母线(第1外部连接母线)
50…正极外部连接母线(第2外部连接母线)
60…蓄电元件组
61…蓄电元件
63…电极端子
63A…正极端子
63B…负极端子
67…固定槽(被固定部)
68…缝隙
70…母线保持模块
71、71A、71B…绝缘保护件
75…固定部
75A…固定部的主体部
75B…突起片(固定强化部)
75C…嵌合槽(嵌合部)
91、92…外部设备连接用母线(外部连接部件)
OUTN…负极输出端子(第1输出电极端子)
OUTP…正极输出端子(第2输出电极端子)

Claims (5)

1.一种连接模块,其安装于由多个具有正极的电极端子以及负极的电极端子的蓄电元件构成的蓄电元件组,所述蓄电元件组包括输出一方的极性的电力的第1输出电极端子和输出另一方的极性的电力的第2输出电极端子,其中,所述连接模块具备:
母线保持模块,其包括多个母线和绝缘保护件,所述多个母线将相邻的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正极的电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的电极端子连接,所述绝缘保护件对所述多个母线进行保持;以及
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其配置于所述母线保持模块的上方,
所述绝缘保护件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与设置于所述蓄电元件的被固定部或者设置于被固定到所述蓄电元件的其他部件的被固定部结合,从而对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进行固定,
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包括:
第1外部连接母线,其一端与所述第1输出电极端子电连接,并且在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外部连接部件;
第2外部连接母线,其一端与所述第2输出电极端子电连接,并且在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外部连接部件;以及
卡合部,其与所述固定部卡合,
所述固定部具有固定强化部,该固定强化部根据所述卡合部的卡合而移位,从而将该固定部与所述被固定部之间的缝隙填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卡合部由突出部构成,该突出部从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的底部朝下方突出,
所述固定部包括主体部和供所述突出部嵌合的嵌合部,
所述固定强化部由突起片构成,该突起片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朝上方突起且形成有所述嵌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嵌合部由嵌合槽构成,该嵌合槽形成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突起片之间,
所述突出部具有与所述嵌合槽嵌合的板状的形状,
所述突起片具有薄板状的形状,并且以在侧视时使所述嵌合槽的槽宽度朝向上方扩大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包括:
第1保护件部,其对所述第1外部连接母线的所述一端进行保持;以及
第2保护件部,其在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对所述第1外部连接母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保持,并且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对所述第2外部连接母线进行保持,
所述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第2保护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包括中间保护件部,该中间保护件部对所述第1外部连接母线进行保持,
所述第1保护件部、所述第2保护件部以及中间保护件部为独立部件,
通过所述第1保护件部以及所述第2保护件部被所述中间保护件部结合,从而所述外部连接母线保持部被一体化。
CN201810892468.4A 2017-08-09 2018-08-07 连接模块 Active CN109390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4127A JP6299917B1 (ja) 2017-08-09 2017-08-09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2017-154127 2017-08-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0542A true CN109390542A (zh) 2019-02-26
CN109390542B CN109390542B (zh) 2021-06-29

Family

ID=6175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2468.4A Active CN109390542B (zh) 2017-08-09 2018-08-07 连接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389072B2 (zh)
JP (1) JP6299917B1 (zh)
CN (1) CN109390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0721B1 (ja) * 2017-06-12 2018-07-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部接続バスバー保持モジュール、接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299917B1 (ja) 2017-08-09 2018-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414361B1 (ja) * 2018-03-30 2018-10-3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572991B1 (ja) * 2018-04-27 2019-09-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078450B2 (ja) * 2018-04-27 2022-05-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力取出ユニット
JP6439892B1 (ja) * 2018-05-21 2018-12-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EP4106095A1 (en) * 2020-02-14 2022-1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module
JP2021145398A (ja) * 2020-03-10 2021-09-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収容構造及び高電圧用接続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1715B1 (en) * 1998-03-12 2001-07-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Battery attach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computers
CN107004817A (zh) * 2014-11-25 2017-08-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CN107004820A (zh) * 2014-12-18 2017-08-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配线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3302B2 (ja) * 2009-09-07 2015-1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バスバ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電源装置
WO2012090340A1 (en) * 2010-12-28 2012-07-05 Yazaki Corporation Busba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5418522B2 (ja) 2011-03-07 2014-02-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668555B2 (ja) 2011-03-18 2015-02-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41230B2 (ja) * 2011-06-09 2015-07-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585846B2 (ja) 2011-07-05 2014-09-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862077B2 (ja) 2011-07-05 2016-02-1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757180B2 (ja) 2011-07-11 2015-07-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のカバー、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20448B2 (ja) 2011-07-11 2015-05-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810697B2 (ja) 2011-07-19 2015-11-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834769B2 (ja) * 2011-10-26 2015-12-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454626B2 (ja) * 2012-06-26 2014-03-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749701B2 (ja) * 2012-11-07 2015-07-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5910487B2 (ja) 2012-12-25 2016-04-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用モジュール
JP6108177B2 (ja) 2014-04-11 2017-04-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274051B2 (ja) 2014-09-01 2018-02-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330633B2 (ja) 2014-11-21 2018-05-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380043B2 (ja) 2014-11-21 2018-08-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315278B2 (ja) * 2014-12-25 2018-04-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590212B2 (ja) * 2015-07-17 2019-10-1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344362B2 (ja) * 2015-10-23 2018-06-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512147B2 (ja) 2016-03-25 2019-05-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部接続バスバー保持構造
JP6332428B2 (ja) 2016-03-25 2018-05-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部接続バスバー保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接続モジュール
JP2017188386A (ja) 2016-04-08 2017-10-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的接続構造
JP6557634B2 (ja) 2016-04-27 2019-08-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780288B2 (ja) 2016-05-09 2020-11-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699464B2 (ja) 2016-09-05 2020-05-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299917B1 (ja) 2017-08-09 2018-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299918B1 (ja) 2017-08-17 2018-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465196B1 (ja) 2017-12-11 2019-02-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477858B1 (ja) 2017-12-28 2019-03-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2019121467A (ja) 2017-12-28 2019-07-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付き電線、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1715B1 (en) * 1998-03-12 2001-07-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Battery attach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computers
CN107004817A (zh) * 2014-11-25 2017-08-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CN107004820A (zh) * 2014-12-18 2017-08-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配线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56094A1 (en) 2019-11-21
US10553999B2 (en) 2020-02-04
JP2019033024A (ja) 2019-02-28
US10389072B2 (en) 2019-08-20
JP6299917B1 (ja) 2018-03-28
US20190052035A1 (en) 2019-02-14
CN109390542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0542A (zh) 连接模块
JP7045568B2 (ja) センシング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US10637021B2 (en) Wiring module, detec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tection terminal
JP7047218B2 (ja) 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08780861A (zh) 电源装置
WO2011108511A1 (ja)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CN109792028A (zh) 连接模块
CN108140799B (zh) 蓄电模块和电池连接模块
CN109075300A (zh) 外部连接母线保持结构
CN116780071A (zh) 结合电池模块、结合电池组及端板
US8816538B2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7836051A (zh) 布线模块
CN109950435B (zh) 蓄电模块以及连接模块
CN105870366A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08475757A (zh) 布线模块
KR102331726B1 (ko) 배터리 모듈
US20220013874A1 (en) Battery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09075307A (zh) 连接模块
US10637032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108475754A (zh) 布线模块
KR101275487B1 (ko) 끼움식 케이스로 구성되는 단위 전지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모듈
JP2013080620A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EP4016711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CN110048070A (zh) 连接模块用罩和连接模块
US20200075916A1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