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60741A - 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0741A
CN109360741A CN201811093425.6A CN201811093425A CN109360741A CN 109360741 A CN109360741 A CN 109360741A CN 201811093425 A CN201811093425 A CN 201811093425A CN 109360741 A CN109360741 A CN 109360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wall construction
coo
electrode material
dimensional sl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934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唐宁
李超
殷少坤
王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0934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07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0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07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6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46Metal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1G11/86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1:2~4摩尔比加入甲醇溶剂中,持续搅拌形成澄清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00℃~180℃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将反应产物依次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温度为300~400℃;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352F/g,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20A/g仍能够有256F/g,在10A/g条件下循环5000圈仍能够达到初始容量的92.9%。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 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颖的用于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的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氧化钴(CoO)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在内的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短缺,能源危机成为人们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因此,开发可代替传统能源的新型清洁能源以及发展可持续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焦点问题,同时,人们对供电设备以及储能器件的研究也变得更加广泛,以提供可以与新型能源相匹配的能源储存装置。
电化学储能是一种广受关注的能量储存方式,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可以储存的化学能。超级电容器和锂二次电池是当今电化学储能的两种主要方式,超级电容器因为其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速率和长循环寿命的特点被认为是具有超高发展前景的储能装置,特别是在比能量和功率方面,超级电容器也展现出优良的性能,因此其在仪表仪器开关、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选择方面,超级电容器应选择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和理论比电容的材料,过渡金属化合物、导电聚合物都被广泛研究,而钴基材料(如钴氧化物和钴氢氧化物)在以往的研究中体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活性和较高的比电容,在超级电容器方面是十分具有研究潜力的材料,如Co(OH)2、Co3O4和CoS等,都受到了较多关注。然而,钴基材料和电解质之间的电荷传输受到离子扩散的限制,提高钴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建开放性的、有效的离子传输结构。因此,开发钴基材料并且通过构建立体的空间结构,增强其电子传输速率以及提高离子扩散速率,是提供具有优秀的电化学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有效策略。本发明构建了由多孔的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氧化钴,其立体的开放结构提高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多孔的二维片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在材料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有效位点,这种由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氧化钴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性能和较好的循环保持率,是良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通过合成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并将这种材料制备成超级电容器电极。此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可以扩展规模实现大量制备,易于工业化生产。合成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能够达到较高的比容量且循环性能优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我们首次合成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作为电极材料,通过SEM,TEM表征能够发现水热合成的前驱体经过热处理之后获得的CoO是一种具备筛状多孔,多层聚集的纳米墙结构材料,其厚度为30-50nm(属于微米级尺度),其原料组分及摩尔比为Co(NO3)2·6H2O:2-甲基咪唑=1:2~4。
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1:2~4摩尔比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00℃~180℃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将所得的反应产物依次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前驱体;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300~400℃;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优选步骤1)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40。
优选步骤1)反应液装入反应釜在烘箱中反应时间为6~18小时。
优选步骤1)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8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优选步骤2)升温热处理升温速率为1-5℃/min。
优选步骤2)热处理时间为1-3小时。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片层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8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混合溶剂热法合成无筛状孔洞的CoO前驱体,然后在氮气中高温热处理,最终得到由筛状孔洞的CoO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这是首次通过混合溶剂热方法合成出形貌均一,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通过三电极体系对CoO电极材料进行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在恒流充放电条件下进行循环性能测试。合成出的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结构稳定性好、导电性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通过合成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并将这种材料制备成超级电容器电极。此方法简单易行,并且能够大量制备,合成出的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能够达到较高的比容量且循环性能优异。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能够发现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352F/g,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20A/g仍能够有256F/g,并且其具有良好的的循环寿命,在10A/g条件下循环5000圈仍能够达到初始容量的92.9%。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前驱体烘干后的扫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扫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扫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扫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透射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XRD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测试恒流充放电图。
图8为实施例1中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上述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图1为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前驱体烘干后的扫描图,可知前驱体具有由无孔的片层堆叠而成的二维纳米墙结构。
图2、图3、图4为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扫描图,可知具有由无孔的片层堆叠而成的二维纳米墙结构的前驱体经过热处理之后,片层出现孔洞,且孔洞分布较为均匀,呈现出筛状多孔的片层堆叠而成的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图5为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透射图,可知所得到的CoO电极材料具有多孔、多片层堆叠的微观结构。
图6为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XRD图,可知将水热反应得到的前驱体经过热处理之后得到的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电极材料为CoO。
图7为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测试恒流充放电图。可知所制备的CoO电极材料以6M的KOH为电解液,以Hg/HgO为参比电极,在电压区间0~0.5V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在电流密度为1A/g时,其容量可达到352F/g。
图8为制备出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循环性能图,可知所制备的CoO电极材料以6M的KOH为电解液,以Hg/HgO为参比电极,在电流密度为5A/g,电压区间0~0.5V进行循环性能测试,经过5000圈循环测试之后其容量保持率可达到92.5%。
实施例2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4(1.1656g:1.3136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3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0(1.8224g:72.89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4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0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5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8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6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18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7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3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8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1℃/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9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1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10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3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11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8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12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8224g:27.336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8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实施例13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摩尔比1:2(1.1656g:0.6568g)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0(1.8224g:54.672g),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20℃反应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升温速率为5℃/min,热处理时间为2小时;得到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换,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利用上述实例方法制备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并且将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成的电极在6mol/L的KOH中进行测试,电压区间为0~0.5V,经过测试,在1A g-1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352F g-1的质量比容量,当电流密度增大20倍时,即20A g-1,仍有72.7%的保持率,展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利用上述实例方法制备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并且将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制备成的电极在6mol/L的KOH中进行充放电测试,5000圈充放电后,仍然有92.9%的保持率,展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Claims (8)

1.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其特征是CoO是一种具备筛状多孔,多层聚集的纳米墙结构材料,其厚度为30-50nm。
2.权利要求1的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室温下,在搅拌条件下,将Co(NO3)2·6H2O,2-甲基咪唑按照1:2~4摩尔比加入到甲醇溶剂中,持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100℃~180℃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将所得的反应产物依次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前驱体;
(2)将前驱体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升温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300~400℃;得到具有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
(3)将步骤(2)中的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用擀片法制作成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反应液装入反应釜在烘箱中反应时间为6~18小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反应产物用离心机分离并用乙醇离心清洗3到4遍,放入60℃~80℃的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少于12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升温热处理升温速率为1-5℃/min。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热处理时间为1-3小时。
8.利用具有多孔二维纳米墙结构的CoO片层电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PTFE按照质量比8:1:1搅拌均匀,用赶片法擀成圆片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将制备好的工作电极放入60℃~80℃烘箱中干燥不少于12小时。
CN201811093425.6A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3607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3425.6A CN109360741A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3425.6A CN109360741A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0741A true CN109360741A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51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93425.6A Pending CN109360741A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具有多孔二维片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墙结构的CoO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074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6969A (zh) * 2019-04-17 2019-08-16 天津大学 一种片层堆叠的花球结构的二硒化钼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23093A (ko) * 2008-08-21 2010-03-04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수퍼커패시터용 전극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수퍼커패시터
CN104752062A (zh) * 2015-04-09 2015-07-01 大连理工大学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9338A (zh) * 2017-07-17 2017-11-17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十二面体结构的氧化钴/碳复合中空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在锂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CN107381658A (zh) * 2017-07-12 2017-11-24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超薄多孔二维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片阵列材料的拓扑制备方法
CN108144620A (zh) * 2017-12-05 2018-06-12 西北工业大学 泡沫镍负载复合纳米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8390014A (zh) * 2018-01-08 2018-08-10 华南师范大学 泡沫镍负载不同形貌一氧化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23093A (ko) * 2008-08-21 2010-03-04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수퍼커패시터용 전극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수퍼커패시터
CN104752062A (zh) * 2015-04-09 2015-07-01 大连理工大学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1658A (zh) * 2017-07-12 2017-11-24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超薄多孔二维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片阵列材料的拓扑制备方法
CN107359338A (zh) * 2017-07-17 2017-11-17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十二面体结构的氧化钴/碳复合中空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在锂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CN108144620A (zh) * 2017-12-05 2018-06-12 西北工业大学 泡沫镍负载复合纳米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8390014A (zh) * 2018-01-08 2018-08-10 华南师范大学 泡沫镍负载不同形貌一氧化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FAN YAO,ET AL.: "CoO nanosheets derived from electrodeposited cobalt metal towards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 《ELECTROCHIMICA ACTA》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6969A (zh) * 2019-04-17 2019-08-16 天津大学 一种片层堆叠的花球结构的二硒化钼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10136969B (zh) * 2019-04-17 2021-03-16 天津大学 一种片层堆叠的花球结构的二硒化钼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2155B (zh) 一种基于MOFs的双金属氧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87171A (zh) 一种水热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碱式碳酸镍钴的方法
CN106057480B (zh)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三维多孔硒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0639B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NiTe2的制备方法
CN105931857B (zh) 具有多孔结构的钴酸镧亚微米球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9243838B (zh)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98397B (zh)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NiSe-Ni3Se2三维松叶状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59379B (zh) 基于ZIF-67衍生的Co2P@Ni2P/CC蜂窝状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10304612A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二硒化铁纳米片
CN110136975A (zh) 一种无定形四硫代钼酸钴/硒化镍纳米片阵列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288547A (zh) 氮磷硫三元共掺杂有序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58435A (zh) 一种镍基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1248A (zh) 一种以泡沫镍为基底的Se掺杂ZnO‑SnO2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67298A (zh) 一类石墨烯-蛋白质衍生碳超级电容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10889A (zh) 一种多级结构氢氧化钴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9325B (zh) 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LaNiO3亚米级微球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5957723A (zh) 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硒化钴超级电容器材料的方法
CN106783200B (zh) 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铜钴硫微球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470987B (zh) 一种Al掺杂MnO2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宽电压窗口柔性超电器件的构筑
CN108597899B (zh)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NiSe2-Ni2O3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4893A (zh) 一种纳米花瓣状Ni(OH)2的制备方法
CN110491684A (zh) 针状花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36969A (zh) 一种片层堆叠的花球结构的二硒化钼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7316749B (zh) Co3O4@CoWO4纳米线阵列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666144A (zh) 一种三维花状氢氧化钴-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