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9503A - 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9503A
CN109329503A CN201811503876.2A CN201811503876A CN109329503A CN 109329503 A CN109329503 A CN 109329503A CN 201811503876 A CN201811503876 A CN 201811503876A CN 109329503 A CN109329503 A CN 109329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sorghum
balm
cream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38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29503B (zh
Inventor
刘光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anwei Xiangdao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anwei Xiangdao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anwei Xiangdao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anwei Xiangdao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038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29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29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9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29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9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Cosmetics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冷凝香制作工艺技术领域,能够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的基础上,有效解决自然材料浸提香韵还原、增香以及留香时间短的问题。该茶香膏的配方主要以天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茶香膏将茶与香有效融合,在使传统香文化商业落地的基础上,可积极拓传统茶叶行业的新领域。

Description

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凝香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文化是文化之翘楚,渗透于其他文化之中。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围绕各种香品制作、加工、调配与利用而逐渐形成的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民族美学、价值观念的一系列方法、习惯与制度,是汉民族世俗文化绚丽多彩的一部分。中国香文化的生产制作工艺分属于两大流派,一支为目前流行的熏燃香制作工艺,一支为冷凝香制作工艺,以古法香膏最具代表。
中国香文化中的冷凝香一派,发端于道教丹鼎派的炼丹术,《抱朴子内篇·金丹》云:“以金液为威喜巨胜之法,取金液及水银一味合煮之,三十日,出,以黄土瓯盛,以六一泥封,置猛火炊之,六十时,皆化为丹,服如小豆大便仙。”此道家草药炼制方法为技术雏形,被后世看作香膏制作之源头。同时代《茶经》以冲服为目的的茶膏出现:“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目前,随着国内香文化和茶文化的兴起,如何在承道家草药炼制技艺的基础上,将古法香膏、茶膏加以融合制备出茶香膏产品,使其在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的基础上,可有效解决自然材料浸提香韵还原、增香将是本领域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在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的基础上,有效解决自然材料浸提香韵还原、增香以及留香时间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香膏,其配方主要以天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
作为优选,所述茶香膏的配方中还配伍有香材、草药、鲜花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绿茶香膏,其配方主要以天然绿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
作为优选,所述绿茶香膏的配方中还配伍有香材、草药、鲜花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茶香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古法烧锅酿造高粱酒,并将高粱酒的度数提高到90度以上;
步骤二:按香方配比各材料后,利用高粱酒进行一次浸提,浸提8-12天;
步骤三:取出一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进行二次浸提,浸取6-8天;
步骤四:取出二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进行三次浸提,浸取6-8天,得到饱和液;
步骤五:将饱和液充分沉淀,控水并去除杂质;
步骤六:将去除杂质后的饱和液按一定比例与植物油混合;
步骤七:将混合后的体系隔水于50-60℃熬炼,将饱和液中的高粱酒挥发完全,并将芳香类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
步骤八:将所得香脂充分沉淀,并去除杂质;
步骤九:将蜂蜡以1/5-1/4比例加入到去除杂质后的香脂中,于50-60℃下低温融合,初步得到香膏;
步骤十:将初步得到的香膏放入香窖,置低温处醇化后,得到茶香膏。
作为优选,在步骤一之后、步骤二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摘新鲜材料;
步骤B:将新鲜材料杀青控水;
步骤C:将杀青控水后的新鲜材料按香方配比后,待用。
作为优选,步骤二中,在一次浸提时,加入的材料与高粱酒的质量比为1:1;步骤三中,在二次浸提时,加入的材料与高粱酒的质量比为1:2;步骤四中,在三次浸提时,加入的材料与高粱酒的质量比为1:3。
作为优选,步骤六中,饱和液与植物油以质量比10:1-12:1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植物油为椰子油或荷荷巴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基于中国香文化冷凝香制作技艺的深度挖掘和复现,融合现代自然科技,成功实现了传统技艺的复活,通过将茶与香有效融合,为中国传统技艺商业落地另辟蹊径;
2、将茶叶资源尤其是无法制茶的大叶子、老叶子进行充分利用,充分发掘茶叶明目、消炎、祛火的功效,草药的加入使原来只是增香、润肤的香膏具备了养生功效,开发了茶叶除饮用之外的润肤、增香、养生功能,为传统茶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3、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茶香膏以及绿茶香膏有效解决了自然材料浸提香韵还原、增香、留香时间及生产标准化问题,通过将茶与香有效融合,使得单一的香氛更多元化,扩大受众面,使商品化成为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香膏,其配方主要以天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茶香膏基于中国香文化冷凝香制作技艺的深度挖掘和复现,通过将茶与香有效融合,不仅可使单一的香氛多元化,扩大受众面,而且还可将茶叶资源尤其是无法制茶的大叶子、老叶子进行充分利用,充分发掘茶叶明目、消炎、祛火的功效,有效开发了茶叶除饮用之外的润肤、增香、养生功能,积极拓展了传统茶叶行业的新领域,为传统茶行业发展注入活力。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天然茶叶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茶香膏的配方中还配伍有香材、草药、鲜花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香材可选自沉香、檀香、乳香、安息、降真、柏香、龙涎中的任意一种,草药可选自决明子、薄荷、艾草、桑叶、车前子、枸杞、当归、人参、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鲜花可选自茉莉、玫瑰、菊花、丁香、忍冬、桂花、月季、蔷薇中的任意一种。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香材、草药、鲜花的种类选择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合理替换使用的其它种类,其中,香材、草药、鲜花加入的目的在于使原来只是增香、润肤的香膏具备了养生功效,从而为传统茶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绿茶香膏,其配方主要以天然绿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绿茶没有经过发酵处理,可最大程度保留茶叶里面的营养成分。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绿茶香膏的配方中还配伍有香材、草药、鲜花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茶香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古法烧锅酿造高粱酒,并将高粱酒的度数提高到90度以上;
相比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精油为挥发性芳香油类物质,成分比较单一,一旦接触空气很快挥发,留香时间短,本步骤中采用古法烧锅酿造高粱酒浸取,其主要是利用酒精可溶解植物中芳香油、芳香蜡、芳香胶类物质,使得所提取得到的芳香物质构成丰富,芳香蜡、芳香胶类物质挥发性弱,留香时间明显较长。
步骤二:按香方配比各材料后,利用高粱酒进行一次浸提,浸提8-12天;
步骤三:取出一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进行二次浸提,浸取6-8天;
步骤四:取出二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进行三次浸提,浸取6-8天,得到饱和液;
步骤二至四为浸提过程,材料与高粱酒的比例根据原料鲜/干有不同,以鲜叶/花原料为例,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一次浸提时,加入的材料与高粱酒的质量比可为1:1;在二次浸提时,加入的材料与高粱酒的质量比可为1:2;在三次浸提时,加入的材料与高粱酒的质量比可为1:3。
步骤五:将饱和液充分沉淀,控水并去除杂质;
步骤六:将去除杂质后的饱和液按一定比例与植物油混合;
步骤七:将混合后的体系隔水于50-60℃熬炼,将饱和液中的高粱酒挥发完全,并将芳香类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
步骤六至七为渗油、熬炼(油熬)过程,其原理在于将植物油等自然压榨油添加到高粱酒浸取液中,低温使酒精挥发,这一过程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根据实际经验,温度控制在50-60℃为适宜,这主要是在于过低酒精挥发慢,过高则油开始熟化,芳香物质易遭到破坏,两者分层难以融合,而芳香物质从高粱酒中转移到植物油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植物油与高粱浸取液的比例,有效控制芳香物质的浓度及留香时间。
茶香膏的留香时间根据原料的配伍及浸取液与植物油的比例,从六小时到十二小时不等。因为用材为自然材料,未加防腐成分,常温保质期为一年,冰箱冷藏为三年。在制作过程中,参数的改变对品质影响极大,若缩短时间,浸取液未完全成为饱和液,里面含有芳香物质不够,油熬成膏后,留香时间损失1/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步骤六中,饱和液与植物油以质量比10:1-12:1混合。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植物油为椰子油或荷荷巴油。
步骤八:将所得香脂充分沉淀,并去除杂质;
步骤九:将蜂蜡以1/5-1/4比例加入到去除杂质后的香脂中,于50-60℃下低温融合,初步得到香膏;
本步骤中蜂蜡以1/5-1/4比例加入到香脂中,若低于1/5,则凝固的硬度不够,夏天温度高于25℃时就会融化,反之则会太硬,冬天温度低于10℃时就会硬化,难以使用。同时,在融合时的温度控制也尤为重要,否则会出现融合不完全、不能得到预期香膏的现象。
步骤十:将初步得到的香膏放入香窖,置低温处醇化后,得到茶香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之后、步骤二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摘新鲜材料;
步骤B:将新鲜材料杀青控水;
步骤C:将杀青控水后的新鲜材料按香方配比后,待用。
本实施例中列出了完整的茶香膏制备工艺,创造性地复现了中国香文化中的冷凝香香膏工艺,有效解决了自然材料浸提香韵还原、增香、留香时间短及生产标准化问题。
为了更清楚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步骤一:采用古法烧锅酿造高粱酒,并将高粱酒的度数提高到90度以上;
步骤二:采摘新鲜绿茶大叶、老叶;
步骤三:将新鲜绿茶大叶、老叶杀青控水;
步骤四:将杀青控水后的新鲜绿茶大叶、老叶按香方配比后,待用;
步骤五: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1的比例对按香方配比的材料进行一次浸提,浸提8天;
步骤六:取出一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2的比例进行二次浸提,浸取8天;
步骤七:取出二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3的比例进行三次浸提,浸取8天,得到饱和液;
步骤八:将饱和液充分沉淀,控水并去除杂质;
步骤九:将去除杂质后的饱和液按10:1比例与椰子油混合;
步骤十:将混合后的体系隔水于50℃熬炼,将饱和液中的高粱酒挥发完全,并将芳香类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
步骤十一:将所得香脂充分沉淀,并去除杂质;
步骤十二:将蜂蜡以1/5比例加入到去除杂质后的香脂中,50℃低温融合,初步得到香膏;
步骤十三:将初步得到的香膏放入香窖,置低温处醇化后,得到茶香膏。
实施例2绿茶明目膏及其制备方法
步骤一:采用古法烧锅酿造高粱酒,并将高粱酒的度数提高到90度以上;
步骤二:采摘新鲜绿茶大叶、老叶;
步骤三:将新鲜绿茶大叶、老叶杀青控水;
步骤四:将杀青控水后的新鲜绿茶大叶、老叶、菊花、薄荷、枸杞、当归、忍冬花、决明子按香方配比后,待用;
步骤五: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1的比例对按香方配比的材料进行一次浸提,浸提10天;
步骤六:取出一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2的比例进行二次浸提,浸取7天;
步骤七:取出二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3的比例进行三次浸提,浸取7天,得到饱和液;
步骤八:将饱和液充分沉淀,控水并去除杂质;
步骤九:将去除杂质后的饱和液按10:1比例与椰子油混合;
步骤十:将混合后的体系隔水于55℃熬炼,将饱和液中的高粱酒挥发完全,并将芳香类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
步骤十一:将所得香脂充分沉淀,并去除杂质;
步骤十二:将蜂蜡以1/4比例加入到去除杂质后的香脂中,55℃低温融合,初步得到香膏;
步骤十三:将初步得到的香膏放入香窖,置低温处醇化后,得到绿茶明目膏。
实施例3绿茶茉莉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步骤一:采用古法烧锅酿造高粱酒,并将高粱酒的度数提高到90度以上;
步骤二:采摘新鲜绿茶大叶、老叶和茉莉鲜花;
步骤三:将新鲜绿茶大叶、老叶和茉莉鲜花杀青控水;
步骤四:将杀青控水后的新鲜绿茶大叶、老叶和茉莉鲜花按香方配比后,待用;
步骤五: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1的比例对按香方配比的材料进行一次浸提,浸提12天;
步骤六:取出一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2的比例进行二次浸提,浸取6天;
步骤七:取出二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3的比例进行三次浸提,浸取6天,得到饱和液;
步骤八:将饱和液充分沉淀,控水并去除杂质;
步骤九:将去除杂质后的饱和液按12:1比例与椰子油混合;
步骤十:将混合后的体系隔水于55℃熬炼,将饱和液中的高粱酒挥发完全,并将芳香类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
步骤十一:将所得香脂充分沉淀,并去除杂质;
步骤十二:将蜂蜡以1/5比例加入到去除杂质后的香脂中,58℃低温融合,初步得到香膏;
步骤十三:将初步得到的香膏放入香窖,置低温处醇化后,得到绿茶茉莉香膏。
实施例4绿茶菊花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步骤一:采用古法烧锅酿造高粱酒,并将高粱酒的度数提高到90度以上;
步骤二:采摘新鲜绿茶大叶、老叶和菊花鲜花;
步骤三:将新鲜绿茶大叶、老叶和菊花鲜花杀青控水;
步骤四:将杀青控水后的新鲜绿茶大叶、老叶和菊花鲜花按香方配比后,待用;
步骤五: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1的比例对按香方配比的材料进行一次浸提,浸提10天;
步骤六:取出一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2的比例进行二次浸提,浸取8天;
步骤七:取出二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以质量比1:3的比例进行三次浸提,浸取6天,得到饱和液;
步骤八:将饱和液充分沉淀,控水并去除杂质;
步骤九:将去除杂质后的饱和液按12:1比例与椰子油混合;
步骤十:将混合后的体系隔水于60℃熬炼,将饱和液中的高粱酒挥发完全,并将芳香类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
步骤十一:将所得香脂充分沉淀,并去除杂质;
步骤十二:将蜂蜡以1/4比例加入到去除杂质后的香脂中,60℃低温融合,初步得到香膏;
步骤十三:将初步得到的香膏放入香窖,置低温处醇化后,得到绿茶菊花香膏。

Claims (9)

1.一种茶香膏,其特征在于,其配方主要以天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香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香膏的配方中还配伍有香材、草药、鲜花中的至少一种。
3.一种绿茶香膏,其特征在于,其配方主要以天然绿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茶香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香膏的配方中还配伍有香材、草药、鲜花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香膏或3或4所述的绿茶香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古法烧锅酿造高粱酒,并将高粱酒的度数提高到90度以上;
步骤二:按香方配比各材料后,利用高粱酒进行一次浸提,浸提8-12天;
步骤三:取出一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进行二次浸提,浸取6-8天;
步骤四:取出二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进行三次浸提,浸取6-8天,得到饱和液;
步骤五:将饱和液充分沉淀,控水并去除杂质;
步骤六:将去除杂质后的饱和液按一定比例与植物油混合;
步骤七:将混合后的体系隔水于50-60℃熬炼,将饱和液中的高粱酒挥发完全,并将芳香类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
步骤八:将所得香脂充分沉淀,并去除杂质;
步骤九:将蜂蜡以1/5-1/4比例加入到去除杂质后的香脂中,于50-60℃下低温融合,初步得到香膏;
步骤十:将初步得到的香膏放入香窖,置低温处醇化后,得到茶香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之后、步骤二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摘新鲜材料;
步骤B:将新鲜材料杀青控水;
步骤C:将杀青控水后的新鲜材料按香方配比后,待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一次浸提时,加入的材料与高粱酒的质量比为1:1;步骤三中,在二次浸提时,加入的材料与高粱酒的质量比为1:2;步骤四中,在三次浸提时,加入的材料与高粱酒的质量比为1: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饱和液与植物油以质量比10:1-12:1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为椰子油或荷荷巴油。
CN201811503876.2A 2018-12-10 2018-12-10 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329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3876.2A CN109329503B (zh) 2018-12-10 2018-12-10 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3876.2A CN109329503B (zh) 2018-12-10 2018-12-10 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9503A true CN109329503A (zh) 2019-02-15
CN109329503B CN109329503B (zh) 2021-09-24

Family

ID=6530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3876.2A Active CN109329503B (zh) 2018-12-10 2018-12-10 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295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0666A (zh) * 2020-06-22 2021-01-08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康复医学研究所) 中药冷香丸及其制作工艺与所得香囊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14A (zh) * 1990-09-08 1991-02-27 湖北省建始县白肋烟复烤厂 从烟草花蕾提取香膏的工艺
CN1636021A (zh) * 1998-10-25 2005-07-06 Yamega公司 固化油的制备及用途
CN101342018A (zh) * 2008-07-29 2009-01-14 红云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绿茶醇提浸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9209047A (ja) * 2008-02-29 2009-09-17 Toyo Shinyaku Co Ltd 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CN103122276A (zh) * 2013-03-07 2013-05-29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天然植物花果香膏及制备方法
CN104857545A (zh) * 2014-02-24 2015-08-26 唐瑜燕 一种养生保健用香及其制作工艺
CN104940110A (zh) * 2015-06-30 2015-09-30 福建春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含野茶油的唇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37801A (zh) * 2016-08-27 2016-11-23 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精油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4683A (zh) * 2016-07-29 2016-12-07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组合物及含有该组合物的电子烟烟液
CN107586616A (zh) * 2017-11-01 2018-01-1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草用茶香香精
CN107898747A (zh) * 2017-12-27 2018-04-13 大连民族大学 一种具有滋养保湿功效的天然山油茶护唇膏
CN108785131A (zh) * 2017-04-27 2018-11-13 陈兴月 一种淡香型香膏的制备方法
CN108822961A (zh) * 2018-06-01 2018-11-16 柴龙国 一种香料制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14A (zh) * 1990-09-08 1991-02-27 湖北省建始县白肋烟复烤厂 从烟草花蕾提取香膏的工艺
CN1636021A (zh) * 1998-10-25 2005-07-06 Yamega公司 固化油的制备及用途
JP2009209047A (ja) * 2008-02-29 2009-09-17 Toyo Shinyaku Co Ltd 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CN101342018A (zh) * 2008-07-29 2009-01-14 红云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绿茶醇提浸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22276A (zh) * 2013-03-07 2013-05-29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天然植物花果香膏及制备方法
CN104857545A (zh) * 2014-02-24 2015-08-26 唐瑜燕 一种养生保健用香及其制作工艺
CN104940110A (zh) * 2015-06-30 2015-09-30 福建春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含野茶油的唇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4683A (zh) * 2016-07-29 2016-12-07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组合物及含有该组合物的电子烟烟液
CN106137801A (zh) * 2016-08-27 2016-11-23 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精油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5131A (zh) * 2017-04-27 2018-11-13 陈兴月 一种淡香型香膏的制备方法
CN107586616A (zh) * 2017-11-01 2018-01-1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草用茶香香精
CN107898747A (zh) * 2017-12-27 2018-04-13 大连民族大学 一种具有滋养保湿功效的天然山油茶护唇膏
CN108822961A (zh) * 2018-06-01 2018-11-16 柴龙国 一种香料制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0666A (zh) * 2020-06-22 2021-01-08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康复医学研究所) 中药冷香丸及其制作工艺与所得香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9503B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0251B (zh) 一种草本茶烟的制作方法
CN102224857B (zh) 香辣卤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3737B (zh) 一种护肝润肺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0420B (zh) 一种玫瑰花果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5335A (zh) 一种花茶的制备方法
CN103340255A (zh) 一种茶饮
CN103690753A (zh) 药酒制备过程中药材处理方法、保健药酒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03749788A (zh) 一种玫瑰花香体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6115A (zh) 一种以铁观音茶初制物提取物制备的电子烟烟液
CN106490674A (zh) 一种清新口气的电子烟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0712A (zh) 一种花生壳总黄酮粗提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CN103525554B (zh) 玫瑰花香气物质提取前的生态养花方法
CN104106675A (zh) 一种挂花香熏制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3070A (zh) 一种功能六堡茶的制备方法
CN109329503A (zh) 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4219A (zh) 一种黄精保健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06281714A (zh) 一种特色金花茶烟用香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726559B (zh) 一种由普洱茶茶熟茶、晒青荷叶、晒青干姜混合的泡腾饮品
CN107494831A (zh) 一种富含白及花的功能性茶产品
CN102994344A (zh) 一种人参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9021A (zh) 一种龙葵果果醋方糖果冻
CN106172994A (zh) 一种荷花茶的生产方法
CN105941665A (zh) 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香油
CN104068147A (zh) 一种香樟木调配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6260A (zh) 一种降血压玉米须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