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1595A - 输送机单元 - Google Patents

输送机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1595A
CN109311595A CN201680086816.8A CN201680086816A CN109311595A CN 109311595 A CN109311595 A CN 109311595A CN 201680086816 A CN201680086816 A CN 201680086816A CN 109311595 A CN109311595 A CN 109311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veyer
downstream side
side roller
convey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68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1595B (zh
Inventor
横山进二
冈野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ata Corp
Misum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rata Corp
Misum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ata Corp, Misumi Corp filed Critical Hir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1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1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3/00Driving gear for endless conveyors; Belt- or chain-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65G23/22Arrangements or mountings of driving mo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于设置环境的适应性较好、并且构造简单而维护等的处置性较好的输送机单元。一种输送机单元,是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具备由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单元,上述输送机单元是具备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滑轮、架设在这些滑轮上的上述输送带、和具备向该输送带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的致动器单元;上述致动器单元具备将致动器的输送驱动力向上述输送带传递的输入滑轮;上述输送带是架设在上述上游侧滑轮、下游侧滑轮及输入滑轮上的驱动用的输送带。

Description

输送机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机单元,特别涉及处置性良好的输送机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具备架设在多个从动滑轮上的带的输送机的驱动构造,例如有将马达的旋转力不经由中间滑轮而向上述从动滑轮传递的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构造中,马达的旋转力经由架设在马达的驱动滑轮和输送机的从动滑轮上的驱动带被传递给输送机的从动滑轮(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图3)。
此外,有具备设置在宽幅的框架的两端上的2组辊对、架设在各组辊之间的2条带、和设置在框架的中央下方的驱动单元的带输送机(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图2)。在该输送机中,两带被环架到驱动单元的驱动辊上,被成对的卡紧辊从两侧推压。
此外,有具备2个导轨、各导轨的两端的两端辊、架设在两端辊上的2条输送带、驱动各输送带这2个驱动辊、和向两驱动辊传递马达的旋转的轴杆的输送机装置(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167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8992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584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上述驱动构造中,在输送机的从动滑轮上架设着输送机内侧的驱动带和外侧的从动带的2个带(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因而,例如在更换配置在内侧的驱动带的作业中,需要拆卸驱动带的外侧的从动带等复杂的作业。
此外,为了设置上述带输送机,需要在输送路(框架)的下侧确保能够配置驱动单元C的空间。因而,有如果在输送路的下侧没有空间则不能设置的制约。
此外,上述的输送机装置也具备跨越向各输送带传递驱动力的两驱动辊而延伸的轴杆(参照专利文献3的图1、图2)。因而,有在两输送带之间需要确保空间的情况下不能使用的制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于设置环境的适应性较好、并且构造简单而维护等的处置性较好的输送机单元。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申请的发明是一种输送机单元,是具备由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单元,上述输送机单元是具备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滑轮、架设在这些滑轮上的上述输送带、和具备向该输送带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的致动器单元的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上述致动器单元具备将上述致动器的输送驱动力向上述输送带传递的输入滑轮;上述输送带是架设在上述上游侧滑轮、上述下游侧滑轮及上述输入滑轮上的驱动用输送带(第1输送带)。
根据该发明,上述输送带是架设在上述上游侧滑轮、上述下游侧滑轮及上述输入滑轮上的驱动用输送带(第1输送带),上述输送带兼作为驱动用的带,所以不像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输送机那样在带的更换时需要拆卸其他带,带的更换等的维护容易。
有关本申请的另一发明是一种输送机,是具备多列由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具备: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具备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1下游侧滑轮、架设在这些滑轮上的第1输送带、装在该第1输送带上的输入滑轮、和经由该输入滑轮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以及从动用的输送机单元,由具备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2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下游侧滑轮、和架设在上述第2上游侧滑轮及上述第2下游侧滑轮上的第2输送带的输送带单元构成;还具备在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与上述第2下游侧滑轮之间传递滑轮的旋转力的传动轴。
根据该另一发明,由于经由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及上述传动轴驱动上述从动用的输送机单元的上述第2下游侧滑轮,所以在从动侧的输送机单元的下侧不需要空间。由此,与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输送机的从动侧的输送机单元相比,能够有效地利用输送路的下侧的空间。
有关本申请的另一发明是一种输送机,是具备多列由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滑轮、和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滑轮;多个上述输送带单元中的第一列的上述输送带单元,是还具备第1输送带、向该第1输送带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和连结在该致动器上、向上述第1输送带传递输送驱动力的输入滑轮的驱动用的输送带单元,其余列的上述输送带单元是从动用的输送带单元;第一列的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第1上述上游侧滑轮、第1上述下游侧滑轮及架设在上述输入滑轮上的上述第1输送带;其余列的从动用的上述输送带单元分别具备架设在第2上述上游侧滑轮及第2上述下游侧滑轮上、长度比上述第1输送带短的第2输送带;还具备在第1上述下游侧滑轮与其余列的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的第2上述下游侧滑轮之间传递滑轮的旋转力的传动轴。
根据该发明(再另一发明),与上述另一发明同样,能够有效地利用从动用的输送带单元的输送路的下侧的空间。
此外,有关该发明(再另一发明)的输送机也可以是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的附近设置有驱动用的上述输送带单元的上述致动器及上述输入滑轮的头驱动输送机。并且,该输送机也可以是在上述第1上游侧滑轮与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的中间部设置有驱动用的上述输送带单元的上述致动器及上述输入滑轮的中间驱动输送机。
进而,有关该发明(再另一发明)的输送机的上述输送带单元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保持上述上游侧滑轮的第1滑轮支架、和保持上述下游侧滑轮的第2滑轮支架;上述第1滑轮支架及上述第2滑轮支架的至少一方具备沿着上述输送机输送方向的长孔;上述上游侧滑轮及上述下游侧滑轮的至少一方沿着上述长孔滑动自如,在长孔中的希望的位置处被固定在上述滑轮支架上。
此外,例如有关该发明(再另一发明)的输送机的上述第1输送带及上述第2输送带是同步带;上述上游侧滑轮、上述下游侧滑轮及上述输入滑轮是同步滑轮。
此外,有关上述发明(再另一发明)的输送机也可以是,上述驱动用输送带单元具备支承上述第1上游侧滑轮及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的支承部件;在该支承部件的两端部上,支承着上述第1上游侧滑轮和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在该支承部件上,能够安装在将上述致动器向上述驱动用输送带单元固定时使用的板部件;该板部件能够安装到板安装位置,所述板安装位置配置在上述支承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或中间部的位置;作为该下游侧的板安装位置,设置有面向上述支承部件的一个侧面的一侧板安装位置、和面向另一个侧面的另一侧板安装位置;上述板部件具备当被安装到上述一侧板安装位置时与上述一个侧面接触的第1侧面、当被安装到上述另一侧板安装位置时与上述另一个侧面接触的第2侧面、能够插通上述传动轴的第2轴孔、和固定在该板部件上的上述致动器的上述驱动所轴插通的第1轴孔;上述第2轴孔形成在当将上述板部件安装到上述板安装位置上时配置在上述传动轴的旋转轴上的位置;上述板部件具备形成在上述第1侧面上的第1致动器安装部、和形成在第2侧面侧的第2致动器安装部;上述第1致动器安装部是将上述板部件向上述另一侧板安装位置安装的情况下的上述致动器的固定位置;上述第2致动器安装部是将上述板部件向上述一侧板位置安装的情况下的上述致动器的固定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板部件能够安装到上述支承部件的第1侧面或第2侧面上,所以能够根据设置输送机的环境决定将上述致动器固定的朝向。
并且,上述板部件还能够安装到比上述板安装位置距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更近的其他的板安装位置。
有关本申请的下个发明是一种致动器支架,是保持向输送机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的输送机用的致动器支架,上述致动器支架是板部件;上述板部件在其下侧中央部具备上述致动器的驱动轴所插通的第1轴孔;在其中间两侧部,架设着输送机的被循环驱动部件,具备安装向该被循环驱动部件赋予张紧的张紧滑轮的第1安装孔及第2安装孔;在其上侧一端部,具备配置下游侧滑轮的第3安装孔,所述下游侧滑轮设置在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根据有关本申请的下个发明,上述板部件能够在上述第1安装孔及上述第2安装孔中安装张紧滑轮,能够在上述第3安装孔中配置上述下游侧滑轮。因此,当配置在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时配置上述下游侧滑轮,当配置在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的中间部时不配置下游侧滑轮,只要安装张紧滑轮就可以。此外,由于在将该板部件配置在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时配置下游侧滑轮,所以可以将位于下游侧的张紧滑轮省略。
这里,上述第1轴孔设置在上述板部件的下侧中央部,但只要是板部件的下侧,不需要是中心位置,只要设置在包括中心位置的附近位置就可以。
该致动器支架的上述板部件还在其上侧一端部的至少一个面上、至少在包括上述第3安装孔的区域中具备凹陷部也可以。
有关本申请的再下个发明,是一种头驱动输送机,是具备通过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下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致动器,供给输送驱动力;输入滑轮,连结在该致动器上,将输送驱动力向第一列的上述输送带传递;以及上述输送带,架设在上述上游侧滑轮、上述下游侧滑轮及上述输入滑轮上;在该输送带单元的上述下游侧滑轮的附近,设置有技术方案10或11所述的致动器支架;在该致动器支架的上述第1轴孔中设置有上述致动器及上述输入滑轮;在上述第1安装孔中设置有上述张紧滑轮;在上述第3安装孔中设置有上述下游侧滑轮。
有关本申请的再下个发明,是一种中间驱动输送机,是具备通过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下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致动器,供给输送驱动力;输入滑轮,连结在该致动器上,将输送驱动力向第一列的上述输送带传递;以及上述输送带,架设在上述上游侧滑轮、上述下游侧滑轮及上述输入滑轮上;在该输送带单元的上述上游侧滑轮与上述下游侧滑轮的中间部,设置有技术方案10或11所述的致动器支架;在该致动器支架的上述第1轴孔中设置有上述致动器及上述输入滑轮;在上述第1安装孔及上述第2安装孔中分别设置有上述张紧滑轮。
在上述头驱动输送机及上述中间驱动输送机中,优选的是,上述第1轴孔形成为能够插通上述输入滑轮的大小。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将上述输入滑轮安装在上述致动器上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致动器支架安装及拆卸,所以致动器的维护及带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有关上述发明(再另一发明)的输送机也可以是,上述第一列的输送带单元的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配置在比上述输入滑轮更靠带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各输送带单元的下游侧滑轮配置在同一个旋转轴上;上述传动轴配置在全部的输送带的环状的轨道的内侧的位置;安装着上述输入滑轮的上述驱动轴被配置在第1输送带的环状的轨道的内侧的位置、并且上述第2输送带的环状的轨道的外侧的位置;如果从上述输入滑轮向上述第1输送带输入输送驱动力而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旋转,则上述其余的输送带单元的下游侧滑轮与其连动地旋转,全部的输送带同步地向带移动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驱动上述第1输送带而使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旋转,能够与其连动而使上述其余的输送带单元的下游侧滑轮旋转。由此,不需要在其余的输送带单元中配置上述驱动轴,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其余的输送带单元的下方的空间。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输送机单元由于能够变更各构成要素的配置,所以能够选择适合于输送机单元的设置目的地的环境的配置,在能够设置到多种多样的环境中这一点上较好。此外,由于构造简单,所以维护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输送机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马达支架(致动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另一形态的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输送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第4实施方式的输送机中使用的输送带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输送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第5实施方式的输送机中使用的输送带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输送机的另一形态的输送机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a、1b、1c…输送机(输送机单元),
2a、2b…多列的输送机(输送机单元),
3…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从动用的输送带单元),
10…输送带单元,11…输送带(被循环驱动部件),
12…带单元的主体(支承部件),
12a…主体的一个侧面(图1的主体12的背侧面),12b…主体的另一个侧面侧,
13…上游侧滑轮,14…下游侧滑轮,
23…上游侧滑轮支架,23a…安装孔,23b…长孔,
24…下游侧滑轮支架,24a…安装孔,31…中间安装部,
32…上游侧安装部,33…下游侧安装部,31a,32a,33a…安装孔,
40…致动器单元,41…马达(致动器),41a…驱动轴,
42…输入滑轮,43、44…张紧滑轮,
50…马达支架(板部件、致动器支架),
50a…马达支架的一个侧面(第1侧面),
50b…马达支架的另一个侧面50b(第2侧面,图2的马达支架背面),
51…第1轴孔,51a…一个侧面侧的马达安装部(第1致动器安装部),51b…另一个侧面侧的马达安装部(第2致动器安装部),
52…第1安装孔,53…第2安装孔,54…第3安装孔,
56…凹陷部,56a…凹陷部的底面,57…第4安装孔,58…固定件,
61…第2输送带(从动带),62…第2主体(第2主体,支承部件),
62a…一个侧面,63…第2上游侧滑轮,64…第2下游侧滑轮,65…传动轴,66…连结部件,
73…第2上游侧滑轮支架,73a…安装孔,73b…长孔,74…第2下游侧滑轮支架,81…第2上游侧安装部,82…第2下游侧安装部,
D…带移动方向,T…输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输送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及图2所示,驱动用的输送机(输送机单元)1a具备:输送带单元10,具备将工件输送的输送带(被循环驱动部件)11;以及致动器单元40,具备向输送带11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41。输送带11具备当输送工件时载置工件的作为表侧的面的载置面、和作为与载置面相反的背侧的面的卡合面。卡合面是交替地设置有在与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凹凸部的带有槽的面。
输送带单元10具备带单元的主体12、配置在主体12的两端上的两端滑轮13、14、可旋转地支承两端滑轮13、14的滑轮支架23、24、和架设在两端滑轮13、14上的输送带11。并且,主体12具备能够拆装自如地安装致动器单元40的中间安装部31,并且在主体12的两端部具备能够安装滑轮支架23、24的上游侧安装部32及下游侧安装部33。各安装部31、32、33分别具备2个安装孔31a、32a、33a。
两端滑轮13、14的一方是位于输送机1a的输送方向T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滑轮13,另一方是位于输送方向T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滑轮14。上游侧滑轮13及下游侧滑轮14在其周面上具备与输送带11的卡合面卡合的齿部,在其两端面上具备对输送带11的行进进行导引的突边部。在齿部上,遍及周向整周设置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凹凸部。突边部的突边高度只要是能够稳定地导引输送带11的行进的高度就可以。
上游侧滑轮支架23具备用于向主体12安装的安装孔23a(与安装孔32a连通的安装孔),安装在主体12的上游侧安装部32上。同样,下游侧滑轮支架24具备用于向主体12安装的安装孔(未图示:与安装孔33a连通的孔。与图6中的下游侧滑轮支架74的安装孔74a同样),安装在主体12的下游侧安装部33上。另外,在图1中在被椭圆形的虚线包围的区域中表示的图,是说明从箭头B方向观察的上游侧滑轮支架23的形状的说明图。此外,下游侧滑轮支架24由于是与上游侧滑轮支架23同样的构造,所以省略了详细说明。
此外,上游侧滑轮支架23具备在输送方向T上延伸的长孔23b。上游侧滑轮13以能够沿着长孔23b滑动的状态设置在上游侧滑轮支架23上,在长孔23b的范围内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处固定。因而,通过调整上游侧滑轮13的位置,能够容易地拆装输送带11并调整对安装的输送带11赋予的张紧。
另外,上游侧滑轮13的固定构造由于是周知的构造,所以这里省略说明。此外,也可以是上游侧滑轮13及下游侧滑轮14这两者能够滑动及固定的构造,也可以是仅下游侧滑轮14能够滑动及固定的构造。
致动器单元40具备:马达(致动器)41,供给使输送带11行进的输送驱动力;马达支架(致动器支架)50,拆装自如地安装马达41;输入滑轮42,安装在马达41的驱动轴41a上;张紧滑轮43、44,对架设在输入滑轮42上的输送带11赋予张紧;以及罩45,将这些滑轮42、43、44覆盖。
马达41是经由输入滑轮42使输送带11驱动的马达,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面(俯视输送机1a时能看到的带表面)上的输送带11被向输送方向T移动,由此,输送物被向输送方向T输送。
输入滑轮42是将马达41的旋转(输送驱动力)向输送带11传递的,装在输送带11上。即,也架设在输入滑轮42上的输送带11是驱动用输送带(第1输送带)。另外,张紧滑轮43、44是对架设在各滑轮上的输送带11赋予张紧的部件。输入滑轮42的结构为与上游侧滑轮13及下游侧滑轮14同样的结构。
第2张紧滑轮43设置在从下游侧滑轮14朝向第2张紧滑轮43及输入滑轮42移动的输送带11的移动方向与输送面平行的位置,第1张紧滑轮44设置在从输入滑轮42朝向第1张紧滑轮44及上游侧滑轮13移动的输送带11的移动方向与输送面平行的位置。通过将滑轮13、14、42、43、44这样配置,马达支架50中的张紧滑轮43、44及输入滑轮42的上下方向的布局(高度)变得紧凑,进而输送机1a成为更小型。
此外,在上游侧滑轮13、下游侧滑轮14、第1张紧滑轮44及第2张紧滑轮43的各滑轮主体与旋转轴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轴承。
马达支架50是保持驱动用的马达41的,被可拆装地安装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上(参照图1)。
如图2所示,马达支架50是板状的部件,具备形成在其下侧中央部的第1轴孔51、形成在中间两侧部的第1安装孔52及第2安装孔53、形成在上侧一端部的第3安装孔54、形成在上侧一端部的凹陷部56、和形成在上侧另一端部的第4安装孔57。
另外,如图1所示,在输送带单元10的输送面为水平的情况下,马达支架50的上端部被固定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上。所以,这里基于固定在输送面被朝向水平的输送带单元10上的状态的马达支架50,说明马达支架50的各构造的上下方向的配置。
第1轴孔51是设置在马达支架50上的马达41的驱动轴所插通的孔,在马达支架50设置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上的状态下,形成在比主体12靠下侧的位置。在马达支架50的两侧面中的第1轴孔51的周围设置有马达安装部51a。在图1中,马达41被固定在马达支架50的另一个侧面50b(第2侧面)侧的马达安装部(第2致动器安装部)51a上。另外,第1轴孔51的大小(直径)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能够插通输入滑轮42的大小。
第1安装孔52及第2安装孔53是用于张紧滑轮43、44的安装的贯通孔,在马达支架50设置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上的状态下,形成在比主体12靠下侧、比第1轴孔51靠上侧的位置。
第3安装孔54是能够用于下游侧滑轮14的安装的贯通孔。
下游侧滑轮14如果更详细地说明,则能够拆装自如地安装到第3安装孔54中。关于安装构造,由于使用周知的构造,所以这里省略了图示及说明。
凹陷部56形成在包括第3安装孔54的区域中,形成在马达支架50的两侧面。即,第3安装孔54的两方的开口端形成在凹陷部56的阶差面56a。以容纳在该凹陷部56中的方式安装后述的固定件58。固定件58被用螺栓(例如盖螺栓)等相对于马达支架50安装。
第4安装孔57是马达支架50向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的安装时所用的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3个中的2个第4安装孔(贯通孔)57将马达支架50固定到主体12的中间安装部31上。即,主体12的中间安装部31的安装孔31a是与插通在第4安装孔57中的螺栓(盖螺栓、安装工具)螺合的螺孔。同样,主体12的上游侧安装部32及下游侧安装部33的安装孔32a、33a也是与中间安装部31相同形状的螺孔。因而,马达支架50不仅能够安装到中间安装部31上,也能够安装到下游侧安装部33上。并且,根据该说明可以理解,安装在下游侧安装部33上的下游侧滑轮支架24的安装孔是与马达支架50的第4安装孔57相同的形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支架50被安装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的上游侧滑轮13与下游侧滑轮14之间的中间部的安装位置31(一侧支架安装位置的一个)上。如果更详细地说明,则马达支架50以使其一个侧面(第1侧面)50a与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的一个侧面12a(图1中的主体12的里侧的面)接触的状态安装。
在此情况下,马达41被固定在马达支架50的另一个侧面侧(第2侧面)50b上。马达41的驱动轴41a被插通到第1轴孔51中,其前端向马达支架50的一个侧面侧50a突出,在其前端部设置有驱动轴41a的输入滑轮42。此外,在将马达支架50设置在主体12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使用第1安装孔52及第2安装孔53,将张紧滑轮43、44安装到主体12上。此时,将两张紧滑轮43、44与输入滑轮42同样地配置到马达支架50的一个侧面侧50a。
输入滑轮42及张紧滑轮43、44都配置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的下方,能够将架设在上游侧滑轮13及下游侧滑轮14上的输送带11架设到输入滑轮42及张紧滑轮43、44上(参照图1)。
如果使这样的结构的输送机(中间驱动输送机)1a的马达41动作,则输送带11被驱动,输送物在输送面上被输送。
另外,作为输送带11及滑轮13、14、42、43、44,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带及滑轮,但在输送速度的稳定性较好、能够在输送重量较重的输送物时防止带的打滑这一点上,优选的是同步带及同步滑轮。对于这一点,关于在后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输送带及滑轮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a中,作为被循环驱动部件而举输送带(同步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代替同步带而使用链的链式输送机。在链式输送机的情况下,代替作为各滑轮13、14、42、43、44的同步滑轮而使用链轮。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输送机单元)、具体而言在上游侧滑轮13和下游侧滑轮14的中间部设置有马达41及输入滑轮42的输送机(中间驱动输送机)能够不将马达41及输入滑轮42拆下、而仅通过将滑轮13、14的张紧放松来拆卸输送带11,维护等的处置性很好。
第2实施方式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输送机除了图1所示的形态以外,例如可以实现图3所示的形态。
所以,这里将图3所示的输送机(输送机单元)1b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b中,与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不同,致动器单元40被安装在比作为图1中的安装位置的中间安装位置更靠第1下游侧滑轮14附近的下游侧安装部(一侧支架安装位置的一个)33上。
当将马达支架50安装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的下游侧安装部33上时,马达支架50的第3安装孔54(参照图2)位于比主体12的下游侧端部更靠下游侧。即,通过在主体12的下游侧安装部33上经由第4安装孔57安装马达支架50,不是如输送机1a那样第1下游侧滑轮支架24成为安装部,而是第3安装孔54成为下游侧滑轮14的安装部。下游侧滑轮14如图3所示,以被配置在马达支架50的与主体12接触的一个侧面50a(参照图2)的一侧的状态设置。
在马达支架50的另一个侧面侧50b的凹陷部54中,安装有用来将下游侧滑轮14的旋转轴向马达支架50固定的固定件58(参照图1)。由此,能够将下游侧滑轮14的旋转轴相对于马达支架50稳定地固定,进而,能够使下游侧滑轮14相对于该旋转轴稳定地旋转。此外,通过凹陷部54,在将固定件58安装在马达支架50上时,能够防止马达支架50的厚度增加,进而能够防止输送机宽度变大。
此外,安装在第1安装孔52中的第1张紧滑轮44也与下游侧滑轮14同样,被配置在马达支架50的一个侧面50a的一侧。另外,也可以是使用第2安装孔53安装第2张紧滑轮43的构造,但在为更简单的结构这一点上,更优选的是仅使用第1张紧滑轮44的结构。
输送带11被架设在这样设置的下游侧滑轮14、输入滑轮42、第1张紧滑轮44及上游侧滑轮13上。
其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并且,如果使输送机(头驱动输送机)1b的马达41动作,则输送带11被驱动,输送物被沿着输送面输送。
如果是如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b那样、在下游侧滑轮14的附近设置有马达41及输入滑轮42的结构,则能够将输入滑轮42的驱动力经由输送带11直接向下游侧滑轮14传递,马达41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变少,能够效率良好地使下游侧滑轮14旋转。此外,不需要第2张紧滑轮43,实现了构造的简洁化。
本发明的输送机1b在使用与中间驱动输送机1a(参照图1)相同的构成要素的同时,能够以更少的构成要素构成致动器单元40被设置在输送机单元1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头驱动输送机1b(参照图3)。只要能够将致动器单元40的安装位置变更,就能够通过适当选择致动器单元40的位置,与幅度更宽的设置条件对应。即,本发明的输送机在对于设置环境的适应性方面较好。
第3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输送机(输送机单元)除了图3所示的形态以外,还能够实现图4所示的形态。
所以,这里将图4所示的输送机(头驱动输送机)1c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2实施方式共通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
图4所示的输送机1c与实施方式2(参照图3)不同,致动器单元40被设置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的另一个侧面侧12b。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下游安装部33上的马达支架50以使其另一个侧面(第2侧面)50b接触在主体12的另一个侧面12b上的状态安装(另一侧支架安装位置的之一)。
在此情况下,马达41被固定在马达支架50的一个侧面侧50a的安装部(第1致动器安装部)51a上,且被配置在一个侧面侧50a。马达41的驱动轴41a(参照图1)被插通在第1轴孔51(参照图2)中,向马达支架50的另一个侧面侧50b突出,连接在突出的驱动轴41a的前端上的输入滑轮42被配置在马达支架50的另一个侧面侧50b。此外,使用第1安装孔52安装的第1张紧滑轮44也与输入滑轮42同样,被配置在另一个侧面侧50b。
输入滑轮42及第1张紧滑轮44都被配置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的下方,能够将架设在上游侧滑轮13及下游侧滑轮14上的输送带11架设到输入滑轮42及第1张紧滑轮44上(参照图3)。并且,如果使马达41动作,则输送带11被驱动,输送物沿着输送面被输送。
进而,也可以是将马达支架如图5所示那样安装到主体12的另一侧侧面12b的中间安装位置31(另一侧支架安装位置的一个)上的输送机单元(中间驱动输送机)1d。
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a、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b及第3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c、1d中使用的马达支架50在马达支架50的两侧面的哪一侧都能够设置马达50,在马达支架50的两侧面的哪一侧也都能够设置张紧滑轮43、44。在具备这样的安装构造的马达支架50中,在将马达支架50设置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的一个侧面侧12a的情况下,使马达支架50的一个侧面50a接触在主体12的一个侧面12a上(参照图1),在将马达支架50设置在主体12的另一个侧面侧12b的情况下,使马达支架50的另一个侧面50b接触在主体12的另一个侧面12b上(参照图3)。因而,假如在将马达支架50的配置从主体12的一侧变更为另一侧(将马达41的配置从主体12的一侧变更为另一侧)的情况下,不使马达支架50的侧面的朝向反转,仅通过将马达支架50的与主体12的接触面从一个侧面50a改变为另一个侧面50b,就能够进行配置变更。
此外,如果这样能够将安装致动器单元40的安装侧变更,则通过适当选择致动器单元40的安装侧,作为输送机的设置条件能够对应于范围更宽的设置条件。即,本发明的输送机对于设置环境的适应性较好。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具备多列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2a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2a由第1列的输送带单元1a(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和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3(从动用的输送机单元)构成。
第1列的输送带单元1a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a相同的结构。
所以,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a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但是,关于第1列的输送带单元1a及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3这两者具备的同样的结构,根据需要而对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1a的结构的名称赋予“第1”,对从动用的输送机单元3的结构的名称赋予“第2”。
如图6所示,从动用的输送机单元3具备第2主体(第2主体)62、配置在第2主体62的两端上的两端滑轮63、64、将两端的滑轮63、64可旋转地支承的滑轮支架73、74、和架设在两端滑轮63、64上的第2输送带(从动带)61。如图7所示,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1a与从动用的输送机单元3经由传动轴65及连结部件66连结。
第2主体62在其两端部具备能够安装滑轮支架73、74的第2上游侧安装部81及第2下游侧安装部82。各安装部81、82分别具备2个安装孔(参照图6的第1主体12的上游侧安装部32的安装孔32a及下游侧安装部33的安装孔33a)。
两端滑轮63、64的一方是位于输送机单元2a的输送方向T的上游侧的第2上游侧滑轮63,另一方是位于输送方向T的下游侧的第2下游侧滑轮64。
第2上游侧滑轮支架73具备用于向第2主体62安装的安装孔73a、和与长孔23b同样的长孔73b,被安装在第2主体62的第2上游侧安装部81上。同样,第2下游侧滑轮支架74具备用于向第2主体62安装的安装孔74a,被安装在第2主体62的第2下游侧安装部82上。
另外,第2上游侧滑轮63及第2上游侧滑轮支架73和第2下游侧滑轮64及第2下游侧滑轮支架74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a的情况相比安装面不同,但构造是同样的。即,除了是与第1上游侧滑轮13及第1上游侧滑轮支架23、第1下游侧滑轮14及第1下游侧滑轮支架24面对称的配置以外均是同样的。此外,只要第2上游侧滑轮63及第2下游侧滑轮64的至少一方能够滑动及固定即可,这一点也是同样的。所以,这里关于结构的说明有时进行省略。
传动轴65是沿着与输送面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将第2下游侧滑轮64的旋转轴与第1下游侧滑轮14的旋转轴一体地连结。第1下游侧滑轮14的旋转经由传动轴65被传递给第2下游侧滑轮64,使两下游侧滑轮14、64同步地旋转。另外,传动轴65与第1下游侧滑轮14及第2下游侧滑轮64的连结部的结构是周知的结构,这里省略图示及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单元2a中,第一列的输送带单元1a的第1下游侧滑轮14被配置在比输入滑轮42更靠带移动方向D的上游侧。此外,两输送带单元1a、3的下游侧滑轮14、64被配置在同一个旋转轴上,传动轴65被配置在两输送带11、61的环状轨道的内侧的位置。进而,安装着输入滑轮42的驱动轴41a被配置在第1输送带11的环状的轨道的内侧的位置、并且上述第2输送带62的环状的轨道的外侧的位置。由此,如果从输入滑轮42向第1输送带11输入了输送驱动力而第1下游侧滑轮14旋转,则与其连动,使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3的第2下游侧滑轮64旋转,使全部的输送带11、61同步地向带移动方向T移动。
如果更具体地说明,则图8所示的第2输送带61被架设在第2上游侧滑轮63及第2下游侧滑轮64(都未图示)上,长度比输送带单元1a(未图示)的第1输送带11短。换言之,如果将相对于经过输送面的中心线的铅直面面对称的基准面(以下,称作面对称的基准面)作为中心,则第1输送带11和第2输送带61是非对称的。
如上述那样,第2下游侧滑轮64被用传动轴65连结在第1下游侧滑轮14上,如果第1下游侧滑轮14旋转则同步地旋转。因而,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3不需要使第2输送带61驱动的致动器单元。如果没有致动器单元,则输送机成为小型,能够容易地设置到各种各样的地方。此外,上述的使用传动轴65的旋转力的传递机构由于构造简单,所以组装及维护等的处置性较好。
连结部件66是沿着与输送面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部件,夹在第1主体12的一个侧面12a与第2主体62的一个侧面62a之间而设置。通过连结部件66,将第1列的输送带单元1a和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3一体地固定。另外,连结部件66的两端处的与第1主体12及第2主体62的连结部的结构是使用螺钉等安装件的周知的结构,这里省略图示及说明。
根据以上,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单元2a如果以面对称的基准面为中心,则在第1输送带11及第2输送带61的带长度及致动器单元40的有无方面可以说是非对称的输送机。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对具备多列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2b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2b由第1列的输送带单元1b(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和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3(从动用的输送机单元)构成。
第1列的输送输送机单元1b是与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b相同的结构。
因此,对于与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机1b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此外,第2列的输送输送机单元3是与第4实施方式的第2列的输送输送机单元3相同的结构。
所以,这里对第5实施方式的输送机2b的特征性结构进行说明,关于与第2实施方式或第4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省略说明。但是,关于第1列的输送带单元1b及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3这两者具备的同样的结构,根据需要而对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1a的结构的名称赋予“第1”,对从动用的输送机2a的结构的名称赋予“第2”。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列的输送带单元1b中,致动器单元40被安装在输送带单元10的主体12的一侧的侧面12a的下游侧安装部33上。
此时,马达支架50及马达41被配置在主体12的一个侧面12a侧。并且,使用设置在下游侧安装部33上的马达支架50的第3安装孔54,将下游侧滑轮14安装在马达支架50上。即,使第3安装孔54及下游侧滑轮14的位置为传动轴65的配置位置。因而,传动轴65将第3安装孔54贯通而连结在第1下游侧滑轮14上。图11所示的第2输送带61被架设在第2上游侧滑轮63及第2下游侧滑轮64(都未图示)上,长度比输送带单元1b(未图示)的第1输送带11短。换言之,如果以面对称的基准面为中心,则第1输送带11和第2输送带61是非对称的。
在马达支架50的第3安装孔54内设置有未图示的轴承,在马达支架50的一个侧面侧50a及另一个侧面侧50b的凹陷部54中分别安装固定件58、58。并且,插通到该轴承中而设置有传动轴65。通过该固定件58、58,防止了轴承从马达支架50的跃出,能够使传动轴65稳定地旋转。
在从马达支架50的第3安装孔54突出的传动轴65的端部上,设置第1下游侧滑轮14。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下游侧滑轮14的滑轮主体与传动轴65之间没有设置轴承,将滑轮主体与传动轴65直接连结。由此,如果马达41的旋转驱动力从输入滑轮42经由第1输送带11被传递到第1下游侧滑轮14,则不会发生“打滑”而经由传动轴65被传递给第2下游侧滑轮64。
其以外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机或第4实施方式的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是同样的,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2b即使在将致动器单元40安装在主体12的下游侧端部上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3连结到第一列的输送带单元1b上。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2b通过使用马达支架50,即使在将致动器单元40安装在作为主体12的下游侧端部、主体12的一个侧面12a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2列的输送带单元3连结到第一列的输送带单元1b上。
根据以上,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单元2b如果以面对称的基准面为中心,则可以说在第1输送带11及第2输送带61的带长度及致动器单元40的有无方面是非对称的输送机。
如果使用上述的马达支架50,则能够将致动器单元40设置到主体12的各种各样的位置。由于致动器单元40的安装位置能够变更为各种各样的位置,所以能够使用1种致动器单元40来对应于图1、图3~图6及图9所示那样的输送机。即,能够仅由致动器单元、输送带、上游侧滑轮、下游侧滑轮、主体及传动轴这样的最小限度的构成要素构成多种多样的输送机。此外,输送机的结构受输送工件及输送机的设置条件影响,能够容易地且以较少的零件库存(便宜地)构成输送机。这样,本发明的输送机对于设置环境的适应性较好。此外,能够使用最小限度的零件数以简单的构造实现这样的结构,组装及维护时的处置性很好。
此外,构成输送机的多列的输送带单元的数量并不限于2列,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是在1个驱动用的输送带单元1b上经由传动轴65及连结部件66连结2个以上的从动用的输送带单元3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有关本发明的输送机作为将零件等输送物输送的装置在产业上具有实用性。

Claims (16)

1.一种输送机单元,具备由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机单元是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具备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滑轮、架设在这些滑轮上的上述输送带、和具备向该输送带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的致动器单元,
上述致动器单元具备将上述致动器的输送驱动力向上述输送带传递的输入滑轮,
上述输送带是架设在上述上游侧滑轮、上述下游侧滑轮及上述输入滑轮上的第1输送带。
2.一种输送机,具备多列由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
驱动用的输送机单元,具备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1下游侧滑轮、架设在这些滑轮上的第1输送带、装在该第1输送带上的输入滑轮、和经由该输入滑轮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及
从动用的输送机单元,由输送带单元构成,该输送带单元具备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2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下游侧滑轮、和架设在上述第2上游侧滑轮及上述第2下游侧滑轮上的第2输送带;
还具备在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与上述第2下游侧滑轮之间传递滑轮的旋转力的传动轴。
3.一种输送机,具备多列由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滑轮、和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滑轮,
多个上述输送带单元中的第一列的上述输送带单元,是驱动用的输送带单元,还具备第1输送带、向该第1输送带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和连结在该致动器上并向上述第1输送带传递输送驱动力的输入滑轮,其余列的上述输送带单元是从动用的输送带单元,
第一列的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第1上述上游侧滑轮、第1上述下游侧滑轮及架设在上述输入滑轮上的上述第1输送带,
其余列的从动用的上述输送带单元分别具备架设在第2上述上游侧滑轮及第2上述下游侧滑轮上、长度比上述第1输送带短的第2输送带,
还具备在第1上述下游侧滑轮与其余列的上述输送带单元所具备的第2上述下游侧滑轮之间传递滑轮的旋转力的传动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是在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的附近设置有驱动用的上述输送带单元的上述致动器及上述输入滑轮的头驱动输送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是在上述第1上游侧滑轮与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的中间部设置有驱动用的上述输送带单元的上述致动器及上述输入滑轮的中间驱动输送机。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保持上述上游侧滑轮的第1滑轮支架、和保持上述下游侧滑轮的第2滑轮支架,
上述第1滑轮支架及上述第2滑轮支架的至少一方具备沿着上述输送机输送方向的长孔,
上述上游侧滑轮及上述下游侧滑轮的至少一方沿着上述长孔滑动自如,并在长孔中的希望的位置处被固定在上述滑轮支架上。
7.如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输送带及上述第2输送带是同步带,
上述上游侧滑轮、上述下游侧滑轮及上述输入滑轮是同步滑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用输送带单元具备支承上述第1上游侧滑轮及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的支承部件,
在该支承部件的两端部上,支承着上述第1上游侧滑轮和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
在该支承部件上,能够安装在将上述致动器向上述驱动用输送带单元固定时使用的板部件,
该板部件能够安装到板安装位置,所述板安装位置被配置在上述支承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或中间部的位置,
作为该下游侧的板安装位置,设置有面向上述支承部件的一个侧面的一侧板安装位置、和面向另一个侧面的另一侧板安装位置,
上述板部件具备当被安装到上述一侧板安装位置时与上述一个侧面接触的第1侧面、当被安装到上述另一侧板安装位置时与上述另一个侧面接触的第2侧面、能够插通上述传动轴的第2轴孔、和固定在该板部件上的上述致动器的上述驱动轴所插通的第1轴孔,
上述第2轴孔形成在当将上述板部件安装到上述板安装位置上时配置在上述传动轴的旋转轴上的位置,
上述板部件具备形成在上述第1侧面上的第1致动器安装部、和形成在第2侧面侧的第2致动器安装部,
上述第1致动器安装部是将上述板部件向上述另一侧板安装位置安装的情况下的上述致动器的固定位置,
上述第2致动器安装部是将上述板部件向上述一侧板位置安装的情况下的上述致动器的固定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部件还能够安装到比上述板安装位置距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近的其他的板安装位置。
10.一种致动器支架,是保持向输送机供给输送驱动力的致动器的输送机用的致动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致动器支架是板部件,
上述板部件在其下侧中央部具备上述致动器的驱动轴所插通的第1轴孔,
上述板部件在其中间两侧部架设着输送机的被循环驱动部件,并具备安装向该被循环驱动部件赋予张紧的张紧滑轮的第1安装孔及第2安装孔,
上述板部件在其上侧一端部具备配置下游侧滑轮的第3安装孔,所述下游侧滑轮设置在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致动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部件还在其上侧一端部的至少一个面上、至少在包括上述第3安装孔的区域具备凹陷部。
12.一种头驱动输送机,是具备通过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
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下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致动器,供给输送驱动力;
输入滑轮,连结在该致动器上,将输送驱动力向第一列的上述输送带传递;以及
上述输送带,架设在上述上游侧滑轮、上述下游侧滑轮及上述输入滑轮上,
在该输送带单元的上述下游侧滑轮的附近,设置有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致动器支架,
在该致动器支架的上述第1轴孔中设置有上述致动器及上述输入滑轮,
在上述第1安装孔中设置有上述张紧滑轮,
在上述第3安装孔中设置有上述下游侧滑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驱动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轴孔形成为能够插通上述输入滑轮的大小。
14.一种中间驱动输送机,是具备通过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输送带单元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带单元具备:
上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下游侧滑轮,位于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致动器,供给输送驱动力;
输入滑轮,连结在该致动器上,将输送驱动力向第一列的上述输送带传递;以及
上述输送带,架设在上述上游侧滑轮、上述下游侧滑轮及上述输入滑轮上,
在该输送带单元的上述上游侧滑轮与上述下游侧滑轮的中间部,设置有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致动器支架,
在该致动器支架的上述第1轴孔中设置有上述致动器及上述输入滑轮,
在上述第1安装孔及上述第2安装孔中分别设置有上述张紧滑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间驱动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轴孔形成为能够插通上述输入滑轮的大小。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列的输送带单元的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配置在比上述输入滑轮更靠带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各输送带单元的下游侧滑轮配置在同一个旋转轴上,
上述传动轴配置在全部的输送带的环状的轨道的内侧的位置,
安装有上述输入滑轮的上述驱动轴被配置在第1输送带的环状的轨道的内侧的位置、并且上述第2输送带的环状的轨道的外侧的位置,
如果从上述输入滑轮向上述第1输送带输入输送驱动力而上述第1下游侧滑轮旋转,则上述其余的输送带单元的下游侧滑轮与其连动而旋转,全部的输送带同步地向带移动方向移动。
CN201680086816.8A 2016-06-14 2016-06-14 输送机单元 Active CN109311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02876 WO2017216825A1 (ja) 2016-06-14 2016-06-14 コンベア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1595A true CN109311595A (zh) 2019-02-05
CN109311595B CN109311595B (zh) 2021-09-07

Family

ID=6066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6816.8A Active CN109311595B (zh) 2016-06-14 2016-06-14 输送机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83857B2 (zh)
CN (1) CN109311595B (zh)
WO (1) WO2017216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6039B2 (ja) * 2018-01-10 2022-08-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ベルトコンベア
JP7342347B2 (ja) * 2018-06-25 2023-09-12 大同特殊鋼株式会社 コンベヤ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5781U (zh) * 1974-06-10 1975-12-24
JPH0558428A (ja) * 1991-08-28 1993-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列ベルトコンベア装置
JP2008024472A (ja) * 2006-07-24 2008-02-07 Daifuku Co Ltd チェーンコンベヤ装置
CN203845339U (zh) * 2014-05-20 2014-09-24 滁州市中诺设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平移皮带机
CN104555241A (zh) * 2014-12-02 2015-04-29 爱彼思(苏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带传送装置及其在外观检测装置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9119B2 (ja) * 1994-11-14 1998-10-08 ニチデン機械株式会社 ワーク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H0948513A (ja) * 1995-08-08 1997-02-18 Daifuku Co Ltd コンベヤ
JP2003077979A (ja) * 2001-09-06 2003-03-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搬送装置および半導体ウエハの搬送方法
JP5883608B2 (ja) * 2011-10-07 2016-03-15 株式会社日満車輌製作所 モジュラープラスチックベルトコンベアの駆動装置
CN102785898A (zh) * 2012-06-11 2012-11-21 卓越(苏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传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5781U (zh) * 1974-06-10 1975-12-24
JPH0558428A (ja) * 1991-08-28 1993-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列ベルトコンベア装置
JP2008024472A (ja) * 2006-07-24 2008-02-07 Daifuku Co Ltd チェーンコンベヤ装置
CN203845339U (zh) * 2014-05-20 2014-09-24 滁州市中诺设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平移皮带机
CN104555241A (zh) * 2014-12-02 2015-04-29 爱彼思(苏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带传送装置及其在外观检测装置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83857B2 (ja) 2020-11-11
WO2017216825A1 (ja) 2017-12-21
CN109311595B (zh) 2021-09-07
JPWO2017216825A1 (ja)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12568A (en) Adjustable conveyor
TR200504815A2 (tr) Yırtmaç dikiş makinesi
CN109311595A (zh) 输送机单元
JP5032242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
JP5442907B2 (ja) エネルギー供給用循環式無端リンクコンベア
US2202882A (en) Conveyer
CN105980274B (zh) 带式传送机装置用的驱动装置
JP2009057172A (ja) 昇降装置
JP3983661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の張力付与装置
GB2079235A (en) Article Transfer System
CN210558183U (zh)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CA2817873C (en) Roller conveyor comprising a bearing element with shoulders
KR20160022050A (ko) 벨트 컨베이어 케로셀
JP5672635B2 (ja) ローラコンベヤ
US4694953A (en) Drive for double gripper chain conveyor
RU2004124074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ачи фильтров в машину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фильтров
US866337A (en) Conveying apparatus.
JP6039035B1 (ja) 遊技媒体搬送装置
KR20050005624A (ko) 컨베이어의 텐션웨이트 안내장치
JP2007197149A (ja) 拡張ベルトコンベヤ
JP2005289585A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
JP2005320119A (ja) 搬送路切換装置
CN217075765U (zh) 一种摆动式传送装置
JP4957307B2 (ja) コンベヤ設備
KR20240010924A (ko) 다열 벨트 컨베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