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8183U -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8183U
CN210558183U CN201920595388.2U CN201920595388U CN210558183U CN 210558183 U CN210558183 U CN 210558183U CN 201920595388 U CN201920595388 U CN 201920595388U CN 210558183 U CN210558183 U CN 210558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conveyor
assembly
pole pie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953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在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reat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reat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reat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reat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953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8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8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81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叉皮带结构,包括工作台,以及至少两组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输送装置;每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组首尾对接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首尾对接处存在对接缝隙;其一所述输送装置上第一输送组件的输送末端设置于相邻所述输送装置上第二输送组件的输送前端的一侧,使相邻两所述输送装置上的所述缝隙相互错开设置;窄极片输送到其一所述输送装置上的缝隙时,相邻所述输送装置上的输送组件会支撑窄极片跨过该缝隙,使窄极片不会卡进所述缝隙内,实现窄极片平稳和准确地输送。

Description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背景技术
参照图7,现使用的皮带接力传送极片时,一般是使用两组皮带装置6直接对接进行接力传送,而两组皮带直接对接的连接处是避免不了会出现缝隙3。当极片4宽度较窄时,传送到两皮带连接处的缝隙处,极片4容易卡在两皮带之间的缝隙内,导致极片无法顺利传送。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交叉皮带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叉皮带结构,其使窄极片不会卡进首尾对接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的对接缝隙内,实现窄极片平稳和准确地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叉皮带结构,包括工作台,以及至少两组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输送装置;每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组首尾对接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首尾对接处存在对接缝隙;其一所述输送装置上第一输送组件的输送末端设置于相邻所述输送装置上第二输送组件的输送前端的一侧,使相邻两所述所述输送装置上的所述缝隙相互错开设置;窄极片输送到其一所述输送装置上的缝隙时,相邻所述输送装置上的输送组件会支撑窄极片跨过该缝隙,使窄极片不会卡进所述缝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传动轴,两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传动带,闭合绕设在两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结构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设置为两组,为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第一输送组件输送末端的传动轴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第二输送组件输送前端的传动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设置为三组,依次排列为第三输送机构、第四输送机构和第五输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输送机构上第一输送组件输送末端的传动轴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和所述第五输送机构上第二输送组件输送前端的传动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输送机构上第一输送组件输送末端的传动轴与所述第三输送机构上第二输送组件输送前端的传动轴相连,所述第四输送机构上第二输送组件输送前端的传动轴与所述第五输送机构上第一输送组件输送末端的传动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作台,以及至少两组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输送装置;每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组首尾对接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首尾对接处存在对接缝隙;其一所述输送装置上第一输送组件的输送末端设置于相邻所述输送装置上第二输送组件的输送前端的一侧,使相邻两所述输送装置上的所述缝隙相互错开设置;窄极片输送到其一所述输送装置上的缝隙时,相邻所述输送装置上的输送组件会支撑窄极片跨过该缝隙,使窄极片不会发生倾斜而卡进所述缝隙内,实现窄极片沿输送装置平稳和准确地持续输送。还有,对于材质软的宽极片或材质软的窄极片,所述交叉皮带结构也能实现其平稳和准确地持续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交叉皮带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交叉皮带结构第一实施例极片移动第一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交叉皮带结构第一实施例极片移动第二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交叉皮带结构第一实施例极片移动第三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交叉皮带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交叉皮带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窄极片在现有技术的皮带装置中输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软材质极片在现有技术的皮带装置中输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输送装置1,第一输送机构11,第二输送机构12,第三输送机构13、第四输送机构14,第五输送机构15,第一输送组件2a,第二输送组件2b,传动轴 21,传动带22,轴承座23,缝隙3,窄极片4,工作台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交叉皮带结构,包括工作台5,通常,该工作台5为常见的支撑台,主要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工作台5设置有至少两组并排设置的输送装置1,且所述输送装置1均为同向输送。每组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两组首尾对接的第一输送组件2a和第二输送组件2b,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a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b的首尾对接处存在对接缝隙3。其一所述输送装置1上第一输送组件2a 的输送末端设置于相邻所述输送装置1上第二输送组件2b的输送前端的一侧,使相邻两所述输送装置1上的所述缝隙3相互错开设置。参照图1-图4,窄极片4输送到其一所述输送装置1上的缝隙3时,相邻所述输送装置1上的输送组件会支撑窄极片4跨过该缝隙3,使窄极片不会发生倾斜而卡进所述缝隙内,实现窄极片沿输送装置平稳和准确地持续输送。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a包括:传动轴21,两传动轴21 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5上;传动带22,闭合绕设在两所述传动轴21上。具体地,其一所述输送装置1上的所述缝隙3离相邻所述输送装置1上的所述缝隙3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传动轴21的直径,优选的,该距离数值范围在所述传动轴21直径数值的一倍至两倍之间。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b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 2a结构一致。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传动轴21的两端通过轴承座23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5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a上的其一传动轴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 2b上的其一传动轴21可分别减速电机(图未示出)的驱动轴连接,或者可通过传动组件(图未示出)与减速电机连接,通过减速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 2a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b同向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可以为传动链与链轮传动、传动带与带轮、或者是齿轮与齿轮的传动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对其不进行一一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输送装置1设置为两组,为第一输送机构11和第二输送机构12。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1上第一输送组件2a输送末端的传动轴21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12上第二输送组件2b输送前端的传动轴21相连。窄极片4输送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1上的缝隙3时,所述第二输送机构12上的第一输送组件2a支撑所述窄极片4跨过该缝隙3;相同地,窄极片4输送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12上的缝隙3时,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1上的第二输送组件2b所述窄极片4跨过该缝隙3,使窄极片4在两组皮带上平稳地接力传送。该结构简单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输送装置1设置为三组,依次排列为第三输送机构13、第四输送机构14和第五输送机构15。所述第四输送机构14上第一输送组件2a输送末端的传动轴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输送机构13和所述第五输送机构15上第二输送组件2b输送前端的传动轴21相连。该结构使窄极片更加平稳地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述输送装置1设置为三组,依次排列为第三输送机构13、第四输送机构14和第五输送机构15。所述第四输送机构14上第一输送组件2a输送末端的传动轴21与所述第三输送机构13 上第二输送组件2b输送前端的传动轴21相连,所述第四输送机构14上第二输送组件2b输送前端的传动轴21与所述第五输送机构15上第一输送组件2a输送末端的传动轴21。该结构使窄极片更加平稳地输送。
上述实施方式均可以实现窄极片沿输送装置平稳和准确地持续输送。在实际生产制造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窄极片型号或者大小选择合适的交叉皮带结构,来满足生产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交叉皮带结构,不仅适用于窄极片沿输送装置平稳和准确地持续输送,还适用于宽极片41但是材质较软的极片的平稳输送。参照图8,详细说明如下,宽极片41材质较软或者窄极片材质较软的情况下,其沿皮带装置6输送的过程中,宽极片41的极片一端42输送到缝隙3时,极片一端42会缺少支撑,由于宽极片41材质软,该极片一端42会向缝隙3内发生轻微弯曲变形,而轻微弯曲变形就可能会使极片一端42卡在所述缝隙3内或者与缝隙3卡一下而跨过该缝隙3出现不流畅输送情况,即使极片发生偏移,又影响极片输送的平稳性和流畅性。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图1、图5和图6所述的交叉皮带结构,均能解决材质软的宽极片41或材质软的窄极片在现有皮带装置6中输送而出现卡在缝隙3内或者卡顿不流畅输送的情况,实现材质软的宽极片41 或材质软的窄极片沿输送装置1平稳和准确地持续输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交叉皮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5),以及至少两组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台(5)上的输送装置(1);每组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两组首尾对接的第一输送组件(2a)和第二输送组件(2b),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a)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b)的首尾对接处存在对接缝隙(3);其一所述输送装置(1)上第一输送组件(2a)的输送末端设置于相邻所述输送装置(1)上第二输送组件(2b)的输送前端的一侧,使相邻两所述输送装置(1)上的所述缝隙(3)相互错开设置;窄极片(4)输送到其一所述输送装置(1)上的缝隙(3)时,相邻所述输送装置(1)上的输送组件会支撑窄极片(4)跨过该缝隙(3),使窄极片(4)不会卡进所述缝隙(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皮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a)包括:传动轴(21),两传动轴(21)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5)上;传动带(22),闭合绕设在两所述传动轴(21)上;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b)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a)结构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皮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1)的两端通过轴承座(23)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5)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交叉皮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设置为两组,为第一输送机构(11)和第二输送机构(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皮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1)上第一输送组件(2a)输送末端的传动轴(21)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12)上第二输送组件(2b)输送前端的传动轴(21)相连。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交叉皮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设置为三组,依次排列为第三输送机构(13)、第四输送机构(14)和第五输送机构(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叉皮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输送机构(14)上第一输送组件(2a)输送末端的传动轴(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输送机构(13)和所述第五输送机构(15)上第二输送组件(2b)输送前端的传动轴(21)相连。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叉皮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输送机构(14)上第一输送组件(2a)输送末端的传动轴(21)与所述第三输送机构(13)上第二输送组件(2b)输送前端的传动轴(21)相连,所述第四输送机构(14)上第二输送组件(2b)输送前端的传动轴(21)与所述第五输送机构(15)上第一输送组件(2a)输送末端的传动轴(21)。
CN201920595388.2U 2019-04-27 2019-04-27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58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5388.2U CN210558183U (zh) 2019-04-27 2019-04-27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5388.2U CN210558183U (zh) 2019-04-27 2019-04-27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8183U true CN210558183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5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9538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58183U (zh) 2019-04-27 2019-04-27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81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0539A (zh) * 2019-04-27 2019-07-23 东莞市佳的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0539A (zh) * 2019-04-27 2019-07-23 东莞市佳的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58183U (zh) 一种交叉皮带结构
BRPI0415125A (pt) aparelho para classificar produtos
DE60330289D1 (de) Trennvorrichtung
CN210236230U (zh) 一种可拆装式传送轨道滑块
CN111268464A (zh) 极片驱动装置及裁切系统
CN110862226B (zh) 玻璃掰分机构及玻璃掰分装置
CN211225299U (zh) 一种fpc软板中心定位机
CN219009151U (zh) 一种摆轮设备及物流分拣输送系统
CN217076080U (zh) 一种手机触摸屏批量传输除尘装置
CN218538087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金属制品加工用输送带
CN215849892U (zh) 一种瓦楞纸板输送转向机构
CN211520622U (zh) 一种弯道输送线
CN215591811U (zh) 一种分段式传送装置
CN211168796U (zh) 滚轮传送模组以及滚轮传送装置
CN209988509U (zh) 分拣机
CN210794542U (zh) 滚轮传送模组以及滚轮传送装置
CN205802240U (zh) 一种多包输送箱带护栏调整机构
CN217075765U (zh) 一种摆动式传送装置
CN219057451U (zh) 一种转弯输送机以及食品生产线
CN212100834U (zh)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CN210012288U (zh) 缓存输送装置
CN214398490U (zh) 一种钢管输送装置
US20140231220A1 (en) Sorting apparatus for sorting piece goods
CN211971131U (zh) 极片驱动装置及裁切系统
CN216735970U (zh) 一种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