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2681A - 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2681A
CN109232681A CN201811326158.2A CN201811326158A CN109232681A CN 109232681 A CN109232681 A CN 109232681A CN 201811326158 A CN201811326158 A CN 201811326158A CN 109232681 A CN109232681 A CN 109232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bascoside
sweet osmanthus
extract
separation method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61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立新
褚姝含
贺杰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mus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mus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mus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mus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3261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26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2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2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07H15/18Acyclic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carb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C07H1/0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C07H1/0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from natural produ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 G01N24/08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by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桂花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采用超声提取,多次萃取后,对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并利用IR、1H‑NMR、13C‑NMR、HMBC、HMQC等波谱法及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鉴定,确定为毛蕊花苷,本发明从桂花中首次分离得到毛蕊花苷,且含量丰富,为桂花的主要化学成分,本发明的分离鉴定方法为毛蕊花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并且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桂花奠定了物质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系木犀科(Oleaceae)木犀属(Osmanthus)植物。又名木犀、九里香,是我国的名贵花木,既是著名的香料植物,也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兼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桂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北等省。桂花的根、茎、叶、花均有药用价值,桂花的主治功效有: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腹痛、寒疝腹痛等。至今为止,前人对木犀属植物已做过不少研究,关于桂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多集中在挥发油、色素类化合物上。关于桂花非挥发性成分方面,国内外学者鲜有研究。谭文界等对桂花非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出并鉴定了一个化合物:齐墩果酸,为抗肝炎病毒有效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木犀科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苷和以对羟基苯乙醇酯或苷的形式存在的苯乙醇衍生物。据报道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具有消炎、抑菌、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活性的作用。但是现有对桂花中有效物质的提取方法中都是对苯乙醇总苷的提取,提取物同时包括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等,无法单独对桂花中的毛蕊花苷进行分离提取。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从桂花中提取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毛蕊花苷的方法以及对毛蕊花苷的鉴定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鉴定方法,本发明通过超声-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步骤对桂花的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一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毛蕊花苷,本发明首次将毛蕊花苷从桂花中单独分离得到,含量丰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桂花粉碎,用有机溶剂浸泡0.5-2h,在30-70℃下超声提取1-3次,每次10-50min,将每次的提取液进行合并,将合并后的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粗提物;
(2)将粗提物加水分散,弃去水不溶物,室温下,以石油醚为萃取剂萃取3次,然后取经过石油醚萃取后的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对得到的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后,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
(3)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拌样后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
(4)将洗脱液重结晶,得到浅黄色无定型粉末化合物,即毛蕊花苷提取物。
在上述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石油醚用于除色,乙酸乙酯用于萃取毛蕊花苷,其中石油醚还可以为乙醚、活性炭等,乙酸乙酯还可以为甲酸乙酯。
石油醚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萃取脱色,用于去除溶剂型的显色有机物色素,如胡萝卜素、甜菜红和辣椒红等,不能用于脱除水溶性的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分散染料和直接染料等人工合成偶氮色素。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利用的是相似相溶原理,物质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即可用乙酸乙酯萃取。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1)中桂花粉碎过50-100目筛,优选过50目筛,过50-100目筛后的桂花分离得到的毛蕊花苷含量及纯度最高。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1)中桂花的质量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按照1:5-1:25的比例添加,优选1:10。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1)中有机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40-90%,优选为80%。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1)中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甲醇、乙醇。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1)中超声波的频率为28-80khz,优选80khz;超声功率为300-900w,优选800w,在此超声条件下,最有利于有效物质毛蕊花苷的提取,并且桂花分离得到的毛蕊花苷含量及纯度最高。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在60℃下进行超声提取,每次30min。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1)中减压浓缩过程采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温度设置为60-90℃。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2)中粗提物与水的体积比为1:3-1:5。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2)中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后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均为1:3-1:5。
以上粗提物与水的体积比,以及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的限定可以保证桂花中的有效物质萃取完全,并且保证分离得到的毛蕊花苷纯度达到最好。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3)中硅胶柱层析使用的是200-300目硅胶,硅胶目数限定为此值能够更好的分离毛蕊花苷,若硅胶目数过小毛蕊花苷分离不完全,纯度低并且杂质多,若硅胶目数过大则分离效果不佳,并且若硅胶粒径太大,柱压高,分析时间久。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中,步骤(3)中氯仿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0:0-3:1,优选为3:1,毛蕊花苷的纯度可达9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鉴定方法,采用波谱法鉴定桂花中的毛蕊花苷提取物。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鉴定方法中,波谱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其中红外光谱分析(IR):取1mg样品,与KBr粉末混合均匀,压片,在400-4000cm-1范围内进行红红外光谱分析。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称取30mg的干燥样品,溶于0.5ml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转移至核磁管中,测试其核磁共振谱,适用核磁共振仪在70℃对样品的1H-NMR、13C-NMR、HMBC、HMQC进行检测。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首次使毛蕊花苷独立于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从植物中提取出来,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另外本发明分离提取得到的毛蕊花苷含量丰富,作为桂花的主要化学成分,不仅为毛蕊花苷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还为毛蕊花苷的有效利用,以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桂花等木犀科植物奠定了物质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桂花的提取流程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提取物在KBr中的红外光谱;
图3附图为本发明提取物在DMSO中的1H-NMR光谱;
图4附图为本发明提取物在DMSO中的13C-NMR光谱;
图5附图为本发明提取物在DMSO中的HMBC光谱;
图6附图为毛蕊花苷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提取工艺的研究
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毛蕊花苷标准品2mg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再精密吸取1ml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0.02mg/ml的溶液。
1.2高效液相条件
色谱柱:ODSC18柱(250mm×4.6mm,5μm);
流动相:乙腈-冰醋酸溶液(1∶3.5)(0.45μm微孔滤膜滤过,用前超声脱气);
检测波长:310nm;
柱温:25℃;
流速:1.0ml/min。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得毛蕊花苷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色谱图。
1.3料液比的优化
(1)取预处理后的5份桂花样品10g,分别加入料液比为1:5、1:10、1:15、1:20、1:25的80%的乙醇溶液,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800W,超声时间:30min,超声次数:3次,合并提取液,将合并后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
(2)将粗提物加水分散,弃去水不溶物,室温下,以石油醚为萃取剂萃取3次,然后取经过石油醚萃取后的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对得到的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后,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
(3)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拌样后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
(4)将洗脱液重结晶,得到浅黄色无定型粉末化合物,即毛蕊花苷提取物;
(5)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按照前述1.2高效液相条件测定方法测定提取物中毛蕊花苷的含量,测得的结果参见表1:
表1
料液比 1:5 1:10 1:15 1:20 1:25
含量/% 85.5 90.7 84.2 82.6 80.9
如表1可得:毛蕊花苷的含量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所以最佳料液比为1:10。
1.4提取液浓度的优化
(1)取预处理后的5份桂花样品10g,分别加入料液比为1:10的50%、60%、70%、80%、90%的乙醇溶液,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800W,超声时间:30min,超声次数:3次,合并提取液,将合并后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
对粗提物的分离即毛蕊花苷含量的测定参见1.3的步骤(2)-步骤(5)。
测得的结果参见表2:
表2
浓度/% 50 60 70 80 90
含量/% 87.5 89.3 91.6 92.1 89.4
如表2可得:毛蕊花苷的含量随着提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料液比浓度大于80%时,含量有所下降,所以最佳乙醇浓度为80%。
1.5超声功率的优化
取预处理后的5份桂花样品10g,分别加入料液比为1:10的80%的乙醇溶液,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30min,超声次数:3次,超声功率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w,合并提取液,将合并后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
对粗提物的分离即毛蕊花苷含量的测定参见1.3的步骤(2)-步骤(5)。
测得的结果参见表3:
表3
功率/w 200 400 600 800 1000
含量/% 73.7 86.4 90.9 93.6 91.3
如表3可得:毛蕊花苷的含量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其大于800w时,含量有所降低,多以最佳超声功率为800w。
1.6超声处理温度的优化
取预处理后的5份桂花样品10g,分别加入料液比为1:10的80%的乙醇溶液,超声时间:30min,超声次数:3次,超声功率:800w,超声温度分别为30、40、50、60、70℃,合并提取液,将合并后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
对粗提物的分离即毛蕊花苷含量的测定参见1.3的步骤(2)-步骤(5)。
测得的结果参见表4:
表4
温度/℃ 30 40 50 60 70
含量/% 84.7 89.3 92.9 94.2 93.6
如表4可得:毛蕊花苷的含量在其温度大于60℃时,含量逐渐降低,所以最佳提取温度为60℃。
1.7超声时间的优化
取预处理后的5份桂花样品10g,分别加入料液比为1:10的80%的乙醇溶液,超声次数:3次,超声功率:800w,超声温度分别为60℃,超声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min/次,合并提取液,将合并后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
对粗提物的分离即毛蕊花苷含量的测定参见1.3的步骤(2)-步骤(5)。
测得的结果参见表5:
表5
时间/min 10 20 30 40 50
含量/% 87.3 92.7 94.6 92.2 90.6
如表5可得:毛蕊花苷的含量在30min时含量最高,大于30min时,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
2、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含量及分离得到的毛蕊花苷纯度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桂花粉碎后取500g,加入80%乙醇5L,浸泡0.5-2h,在温度为30-70℃下超声提取1-3次,每次10-5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粗提物,加入粗提物3-5倍量的水分散,用石油醚萃取3次,取水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后得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拌样后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200~300目),用氯仿:甲醇=3:1的溶剂梯度洗脱;将洗脱液重结晶,得到浅黄色无定型粉末化合物,即毛蕊花苷提取物GH-C。
对得到的毛蕊花苷提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毛蕊花苷的含量为95.5%,纯度为93.6%,
实施例2
桂花粉碎后取500g,加入80%乙醇2.5L,浸泡0.5-2h,在温度为30-70℃下超声提取1-3次,每次10-5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粗提物,加入粗提物3-5倍量的水分散,用石油醚萃取3次,取水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后得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拌样后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200~300目),用氯仿:甲醇=50:1的溶剂梯度洗脱;将洗脱液重结晶,得到浅黄色无定型粉末化合物,即毛蕊花苷提取物GH-C。
对得到的毛蕊花苷提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毛蕊花苷的含量为92.8%,纯度为91%。
实施例3
桂花粉碎后取500g,加入80%乙醇12.5L,浸泡0.5-2h,在温度为30-70℃下超声提取1-3次,每次10-5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粗提物,加入粗提物3-5倍量的水分散,用石油醚萃取3次,取水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后得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拌样后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200~300目),用氯仿溶剂梯度洗脱;将洗脱液重结晶,得到浅黄色无定型粉末化合物,即毛蕊花苷提取物GH-C。
对得到的毛蕊花苷提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毛蕊花苷的含量为92.1%,纯度为90.2%,
3、对萃取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如下:
1.理化性质
得到的化合物为浅黄色无定型粉末,熔点为231~232℃,易溶于甲醇和水,不溶氯仿,在紫外光波长为365nm下有蓝色荧光,遇FeCl3-[Fe(CN)6](1:1)试剂显蓝色,说明本发明得到的化合物为酚性物质,Molish反应呈阳性。
2.波谱分析
IR(KBr)cm-1:3383cm-1的宽峰表示有多羟基(OH)吸收峰的存在,1698cm-1的峰说明可能含有α,β-不饱和酰基存在,1604cm-1、1519cm-1和1445cm-1处为双键和苯环C=C骨架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1H-NMR(600MHz,DMSO)δppm低场区有多个活泼氢信号,δ7.46,6.19(J=15.6Hz)为反式烯氢信号,δ7.02,6.98,6.76(J=1.8,8.4Hz)为苯环上ABX系统偶合,δ6.75,6.62,6.49(J=1.8,7.8Hz)为另一个苯环上ABX系统偶合,δ2-6之间有多组多重峰信号为糖上质子信号,其中δ5.02可能为葡萄糖端基质子信号,高场区存在一个甲基质子信号。
归纳这三个结构,有两个苯环,且都为ABX系统,反式烯烃,脂羰基,还可能有邻二酚羟基或邻羟基脂,两个糖,很可能为鼠李糖和葡萄糖。
13C-NMRδppm谱中表明该化合物共有29个碳信号,125.6,114.8,145.1,148.5,115.8,121.4,145.6,113.7,165.8(羰基碳)九个碳信号为咖啡酰基碳信号,并依次分别归属为C-1′C-2′,C-3′,C-4′,C-5′,C-6′,C-7′,C-8′,C-9′;129.2,116.4,145.1,143.6,115.5,119.6,35.1,71.7为3,4-二羟基苯乙醇基碳信号八个碳信号,并依次分别归属为C-1,C-2,C-3,C-4,C-5,C-6,C-7,C-8;102-18.3为糖的12个碳信号。102.4,74.6,79.1,68.8,74.6,60.8为葡萄糖的6个碳信号,101.3,70.5,70.4,70.6,69.2,18.3为鼠李糖的6个碳信号。
糖的种类及连接方式是通过分析HMQC,HMBC来完成的。
HMBC谱δppm,与δH5.47(1H,d,br.s)相关的碳有79.1,70.5与鼠李糖甲基信号如1.05(1H,d,J=6.1Hz)相关的碳有:70.6,69.2,化学位移为70.6的碳与和69.2直接相连的质子有远程相关,至此可说明101.3,70.4,70.6,69.2,18.3为鼠李糖碳信号,其中101.3在HMQC谱中与端基质子如5.47(1H,d,br.s)相关,证明其为鼠李糖端基碳。
其中化学位移为70.5的碳还与和化学位移为74.6直接相连的质子有远程相关,说明化学位移为70.5的碳为另一个糖上与鼠李糖相连的碳,102.4,74.6,79.1,68.8,74.6,60.86个碳信号,为有3,6位取代的葡萄糖。
HMBC谱中化学位移为7.54(1H,d,J=15.8Hz,H-7')的质子与化学位移为,114.8,121.4(C-2',6')的碳的相关以及6.28(1H,d,J=15.8Hz,H-8')与化学位移为125.6(C-1')的碳之间的相关证明反式双键连接在(C-1')上,化学位移为165.8(C-9')的碳与H-7'之间的相关说明C-9'(羰基)连接在C-8'上;化学位移为145.1和148.5的碳与H-2'、5'、6'之间有远程相关,所以将它们归属为C-3'和C-4',且分别与羟基直接相连,至此形成了咖啡酸片段。
根据HMBC谱中化学位移为2.76(2H,m,H-7)的质子与化学位移为114.8,121.4(C-2,6)的碳的相关以及化学位移为3.70(1H,q,H-8)的质子与化学位移为125.6(C-1)的碳之间的相关说明-CH2-CH2一结构片段连接在C-1上,化学位移为148.5的碳与H-2,H-5相关,化学位移为146.7碳与H-6相关,将它们归属为C-3,4,且分别与羟基直接相连,至此形成3,4-二羟基苯乙醇基。
在HMBC谱中可清楚的看到C-9'和H-6〞的相关信号,提示咖啡酸片段与葡萄糖的6位,即C-6〞位相连,且葡萄糖C-6〞(δC60.8)的δ值向低场位移也证明了以上连接方式的正确性;葡萄糖的3位即C-3〞也向低场位移了约6个单位,说明此处有取代基,C-3〞H-1”'-和C-1”'/H-3〞之间的远程相关说明鼠李糖连在葡萄糖的3位上;3,4-二羟基苯乙醇基与葡萄糖端基碳相连是基于HMBC谱中H-1'/C-8和H-8/C-1'之间存在远程相关而得以证实。
HMQC谱δppm化学位移为2.68(2H,t)的质子信号与与化学位移为35.1亚甲基相关,3.94-3.97(1H,m,overlap)和3.70(1H,q)两个质子与71.7的亚甲基相关。糖的2个端基质子信号[5.47(1H,br.s)];4.31-4.35(2H}overlap)]分别与2个端基碳信号(101.3和102.4)相关,两个重叠的端基质子信号在1H-NMR(DMSO)谱中可分开,分别出现在4.24(1H,d,J=6.9Hz)和4.27(1H,d,J=7.8Hz),进一步水解并由高效薄层板与标准品对照得知上述两个糖为葡萄糖和鼠李糖。
根据以上理化性质以及波谱学分析,确认化合物GH-C为毛蕊花苷(C29H36O15),结构式如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桂花粉碎,用有机溶剂浸泡0.5-2h,在30-70℃下超声提取1-3次,每次10-50min,将每次的提取液进行合并,将合并后的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粗提物;
(2)将粗提物加水分散,弃去水不溶物,室温下,以石油醚为萃取剂萃取3次,然后取经过石油醚萃取后的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对得到的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后,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
(3)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拌样后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
(4)将洗脱液重结晶,得到浅黄色无定型粉末化合物,即毛蕊花苷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桂花粉碎过50-100目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桂花的质量/mg与有机溶剂的体积/ml按照1:5-1:25的比例添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超声波的频率为28-80khz,超声功率为300-900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粗提物与水的体积比为1:3-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后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均为1:3-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硅胶柱层析使用的是200-300目硅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氯仿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0:0-3:1。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桂花中毛蕊花苷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波谱法鉴定桂花中的毛蕊花苷提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波谱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其中,红外光谱分析为:取1mg的干燥样品,与KBr粉末混合均匀,压片,在400-4000cm-1范围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称取30mg的干燥样品,溶于0.5ml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转移至核磁管中,测试其核磁共振谱,适用核磁共振仪在70℃对样品的1H-NMR、13C-NMR、HMBC、HMQC进行检测。
CN201811326158.2A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Pending CN1092326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6158.2A CN109232681A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6158.2A CN109232681A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2681A true CN109232681A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7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6158.2A Pending CN109232681A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26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7218A (zh) * 2019-11-14 2020-02-14 科丽思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桂花提取物的提取工艺
CN113024619A (zh) * 2021-03-12 2021-06-25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一种岩桂蒸馏后叶渣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抗肿瘤用途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1613A (zh) * 1999-10-12 2001-04-18 兰州大学 一种毛蕊花甙的提取方法
EP1736167A2 (en) * 2005-06-20 2006-12-27 I.R.B. Istituto Di Ricerche Biotecnologiche S.r.l. Extracts obtained from cell line cultures from plants belonging to the Oleaceae family (e.g. Syringa vulgari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CN101863932A (zh) * 2010-03-23 2010-10-20 南京泽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毛蕊花苷的工艺
CN102283854A (zh) * 2011-06-23 2011-12-21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种麦角甾苷的应用
CN104231011A (zh) * 2014-09-12 2014-12-24 苏州禾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毛蕊花糖苷的制备方法
CN104297402A (zh) * 2014-07-22 2015-01-21 吉林大学 车前子中腺嘌呤核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CN107880084A (zh) * 2017-11-02 2018-04-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 从凌霄属植物花中提取制备高纯度毛蕊花糖苷的方法
CN108440615A (zh) * 2018-02-26 2018-08-24 湖北科技学院 桂花中麦角甾苷的提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1613A (zh) * 1999-10-12 2001-04-18 兰州大学 一种毛蕊花甙的提取方法
EP1736167A2 (en) * 2005-06-20 2006-12-27 I.R.B. Istituto Di Ricerche Biotecnologiche S.r.l. Extracts obtained from cell line cultures from plants belonging to the Oleaceae family (e.g. Syringa vulgari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CN101863932A (zh) * 2010-03-23 2010-10-20 南京泽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毛蕊花苷的工艺
CN102283854A (zh) * 2011-06-23 2011-12-21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种麦角甾苷的应用
CN104297402A (zh) * 2014-07-22 2015-01-21 吉林大学 车前子中腺嘌呤核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CN104231011A (zh) * 2014-09-12 2014-12-24 苏州禾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毛蕊花糖苷的制备方法
CN107880084A (zh) * 2017-11-02 2018-04-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 从凌霄属植物花中提取制备高纯度毛蕊花糖苷的方法
CN108440615A (zh) * 2018-02-26 2018-08-24 湖北科技学院 桂花中麦角甾苷的提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立新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含量"", 《中国当代医药》 *
李医明 主编: "《中药化学 第2版》", 31 August 2018,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振宇,王印政 主编: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31 January 2005,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7218A (zh) * 2019-11-14 2020-02-14 科丽思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桂花提取物的提取工艺
CN113024619A (zh) * 2021-03-12 2021-06-25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一种岩桂蒸馏后叶渣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抗肿瘤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4621B (zh) 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64119A (zh) 从青钱柳叶中制备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总三萜的方法及应用
CN106674311B (zh) 一种苯并呋喃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42398B (zh) 二氢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232681A (zh) 一种桂花中毛蕊花苷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CN108191931A (zh) 新疆芍药中的三种新化合物及其保健和医药用途
CN109096232B (zh) 一种联苄基二聚体类化合物及其从金钗石斛中提取分离的方法与应用
CN105646621A (zh) 漾濞核桃青皮中一种异黄酮苷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炎用途
CN108690041A (zh) 一种梣酮、白鲜碱以及黄柏酮的制备方法
CN101912436A (zh) 苜蓿皂苷的超声波提取方法
CN107383129B (zh) 一种香豆素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11355B (zh) 老鹰茶中一类骨架黄烷醇及其分离制备方法
CN109942385A (zh) 芭蕉根中三个新化合物及提取分离方法
CN113666894B (zh) 一种从老鹰茶中提取分离呋喃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8840888A (zh) 罗汉果叶新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用途
CN105669790B (zh) 一种联苄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
CN102603833B (zh) 透骨草中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提取分离工艺
CN104072551B (zh) 一种二聚环烯醚萜苷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53641B (zh) 一种二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分离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28289B (zh) 一种酰基化黄酮四糖苷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07698637B (zh) 一种白檀果化合物高速逆流色谱制备方法
CN112194690B (zh) 钩毛茜草中3个化合物及提取分离方法
CN104292081B (zh) 一种从植物山药中提取山药素的方法
CN105085498B (zh) 从广金钱草中提取分离异牡荆素的方法和系统
CN109824739A (zh) 一种从密蒙花中快速分离制备高纯度毛蕊花糖苷和蒙花苷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