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8554A - 铰链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铰链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8554A
CN109218554A CN201810698648.9A CN201810698648A CN109218554A CN 109218554 A CN109218554 A CN 109218554A CN 201810698648 A CN201810698648 A CN 201810698648A CN 109218554 A CN109218554 A CN 109218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endular body
bearing part
hinge means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86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8554B (zh
Inventor
田口和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18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8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8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8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2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two parallel pins and one arm
    • E05D3/122Gear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1028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 E05D11/105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the maintaining means acting perpendicularly to the pivot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9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or conso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rotating or til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铰链装置具备:支承部件;摆动体,该摆动体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所述摆动体构成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一方;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摆动体的摆动而旋转;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构成为向所述第二齿轮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以及啮合解除部,该啮合解除部构成为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解除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

Description

铰链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任意角度保持摆动体的铰链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摆动体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铰链装置,具备:支承部件;以及摆动体,该摆动体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支承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该铰链装置构成为相对于支承部件能够以任意角度保持摆动体的所谓的自由停止铰链。
作为这样的铰链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具备:第一齿轮部,该第一齿轮部设置于摆动体;第二齿轮部,该第二齿轮部设置于支承部件,与第一齿轮部啮合,且随着摆动体的摆动而旋转,通过向第二齿轮部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来以任意角度保持摆动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7205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铰链装置构成为通过向第二齿轮部施加的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来以规定角度保持摆动体,因此,在使摆动体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时,承受起因于施加在第二齿轮部的摩擦阻力的反作用力,摆动体可能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稍微返回。
特别是,在构成为在摆动体处于第一位置时形成于支承部件的收纳部收纳摆动体的铰链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在位移到第一位置的摆动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返回的情况下,由于成为摆动体从收纳部伸出的状态,因此美观性变差。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使摆动体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时,摆动体不向第二位置侧返回,能够将摆动体收容在第一位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铰链装置具备:支承部件;摆动体,该摆动体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所述摆动体构成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一方;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摆动体的摆动而旋转;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构成为向所述第二齿轮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以及啮合解除部,该啮合解除部构成为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解除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铰链装置具备:支承部件;摆动体,该摆动体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所述摆动体构成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一方;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摆动体的摆动而旋转;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构成为向所述第二齿轮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以及摩擦施加解除部,该摩擦施加解除部构成为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解除所述摩擦部件对于所述第二齿轮的摩擦施加状态。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框体;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被收纳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图像形成部构成为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板,该板配置于所述框体的规定面;以及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构成为将所述板保持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安装于所述框体的所述规定面;摆动体,该摆动体保持所述板,所述摆动体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所述摆动体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一方;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摆动体的摆动而旋转;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构成为向所述第二齿轮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以及啮合解除部,该啮合解除部构成为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解除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摆动体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能够抑制摆动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返回,而能够将摆动体收纳在第一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铰链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前侧观察铰链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斜后侧观察铰链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二位置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表示支承于支承部件的第二齿轮部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支承于支承部件的第二齿轮部的俯视剖视图。
图7的(a)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相比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的位置且第一齿轮部与第二齿轮部的齿轮之间的啮合被解除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7的(b)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8的(a)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二位置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8的(b)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相比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的位置且第一齿轮部与第二齿轮部的齿轮之间的啮合被解除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8的(c)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二位置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后面剖视图,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二位置的铰链装置的后面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11的(a)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相比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的位置且凸轮部件与第二齿轮部的齿轮抵接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11的(b)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相比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的位置,且第二齿轮部的齿轮由凸轮部件按压而第一齿轮部与第二齿轮部的齿轮之间的啮合被解除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11的(c)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12是从斜前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12的(a)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二位置的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12的(b)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后面剖视图,图13的(a)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二位置的铰链装置的后面剖视图,图13的(b)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后面剖视图。
图14是从斜前侧观察第五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14的(a)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二位置的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14的(b)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图15的(a)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二位置的铰链装置的局部俯视剖视图,图15的(b)是表示摆动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铰链装置的局部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用添加的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结构]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具备本发明的铰链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以图像形成装置1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为基准。来确定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框体2、收纳片材的片材盒3以及在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
框体2是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收纳片材盒3和图像形成部5。
在框体2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排纸托盘2a,该排纸托盘2a排出通过图像形成部5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在框体2的上表面的左侧的前部设置有铰链装置6。
在框体2的下部配置有片材盒3,在片材盒3的上方配置有图像形成部5。图像形成部5的图像形成方式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例如能够采用激光打印方式、喷墨打印方式。
在铰链装置6保持有板9。板9具有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状态、功能等的显示部91和操作部92,操作部92具有进行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键等。显示部91也能够由具备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输入操作功能的触摸面板等构成。
[铰链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2~图6所示,铰链装置6具备支承部件20、摆动体60、第一齿轮部61以及第二齿轮部70。
支承部件20安装于框体2的上表面。摆动体60能够以转动轴线60a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部件20。第一齿轮部61设置于摆动体60,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线60a为中心与摆动体60一体地转动。第二齿轮部70支承于支承部件20,构成为能够与第一齿轮部61啮合。转动轴线60a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一齿轮部61是第一齿轮的一例。
支承部件20具有上表面开放而能够收纳摆动体60的收纳部21和支承第二齿轮部70的支承槽部22。
摆动体60构成为通过以转动轴线60a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能够在第一位置(在图4中由两点划线所记载的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在图4中由实线所记载的位置),其中,第一位置是摆动体60接近支承部件20而成为被收纳于收纳部21的状态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与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支承部件20的位置。
铰链装置6构成为,摆动体6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时能够无级地调整相对于支承部件20的倾动角度且以任意角度保持摆动体60。摆动体60在处于第一位置时成为被收纳于收纳部21的状态。
在处于第一位置的摆动体60的上表面保持有板9。摆动体60保持板9,从而板9通过铰链装置6而保持于图像形成装置1。在摆动体60处于第一位置时,保持于摆动体60的板9处于与框体2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
第二齿轮部70具备齿轮71、齿轮轴部72以及按压弹簧73。齿轮71具有与第一齿轮部61啮合的齿部71a和支承于支承部件20的轴承部71b。齿轮轴部72支承于支承部件20的支承槽部22,并且将齿轮71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线70a为中心旋转。按压弹簧73对齿轮71向旋转轴线70a方向的一侧、即在实施方式中左侧施力。按压弹簧73由压缩弹簧构成。旋转轴线70a是第二齿轮部70的轴线的一例。齿轮71是第二齿轮的一例。旋转轴线70a方向是旋转轴线70a所延伸的方向。
第二齿轮部70以齿轮71的旋转轴线70a与转动轴线60a平行的姿势支承于支承部件20的支承槽部22。
在齿轮71中,轴承部71b配置于相对于齿部71a向旋转轴线70a方向偏移的位置、即配置于齿部71a的右侧。
在齿轮71形成有沿旋转轴线70a方向贯通的支承孔71c,齿轮轴部72能够旋转地嵌插于支承孔71c。
齿轮轴部72在旋转轴线70a方向上向齿轮71两侧延伸。在齿轮轴部72中,向齿轮71的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左侧延伸的部分构成为大径部72a,该大径部72a与嵌插有齿轮71的部分相比形成为大径。
在齿轮轴部72中,在向齿轮71的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另一侧、即在实施方式中向右侧延伸的部分嵌装有按压弹簧73。在齿轮轴部72的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右侧的端部经由轴承75螺装有螺纹部件74。
按压弹簧73以压缩状态配置于轴承75与齿轮71之间,对齿轮71向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左侧施力。
在支承部件20的支承槽部22形成有从支承槽部22的内周面向第二齿轮部70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支承突起22a、22b、22c。
支承突起22a将齿轮71的轴承部71b支承为能够转动,支承突起22b支承齿轮轴部72的大径部72a,支承突起22c支承轴承75。
由此,第二齿轮部70通过支承槽部22被支承为齿轮71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20旋转。
第一齿轮部61具有与齿轮71的齿部71a啮合的齿部61a和未形成有齿的缺齿部61b。
缺齿部61b配置于在摆动体60处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二齿轮相对的位置,在摆动体6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部61和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不啮合。即,第一齿轮部61的旋转力不会被传递给齿轮71。
第一齿轮部61的齿部61a配置于在摆动体60位于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的位置时与齿轮71的歯部71a啮合的位置。
第一齿轮部61和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由平齿齿轮构成。
在齿轮71与齿轮轴部72的大径部72a之间安装有摩擦部件76,齿轮71的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左端面和摩擦部件76抵接。摩擦部件76是相对于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的部件,由摩擦系数高的部件构成。
齿轮71通过配置于齿轮71的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另一端侧的按压弹簧73被向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左侧施力,齿轮71通过按压弹簧73的作用力被向摩擦部件76按压。
摩擦部件76由例如薄膜法合成纸构成。
合成纸一般以合成树脂为主原料制造,并残留有其特征并且具有以木材纸浆为主原料的纸所具有的各种性质、例如白度、不透明性等外观和广泛的印刷/加工性能的制品。
薄膜法合成纸是向合成树脂添加填充材料和添加剂并混合,由挤压机溶融混炼之后,从模具缝隙挤压成膜而获得的合成纸。本实施方式的薄膜法合成纸是由二轴延伸薄膜方式获得的合成纸,该二轴延伸薄膜方式是一旦使从模具缝隙挤压出的比较薄的溶融树脂冷却之后,加热直到再次软化温度而沿纵向和横向延伸而成膜化的方式。在此,纵向是成膜时的合成纸的输送方向,横向是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薄膜法合成纸是在延伸时在薄膜内部生成有微细的空孔(微孔)的合成纸。
作为薄膜法合成纸,能够使用由通过二轴延伸薄膜方式获得的基材和层叠于基材的两面的仅沿横向延伸的表层构成的合成纸。
在这样地构成的合成纸中,沿纵向和横向延伸配向的基材主要承担强度、刚性等机械特性这方面,仅沿横向延伸配向的表层成为纸状层。即,在表层中,光因在延伸工序中生成的微孔而漫反射,获得高的白色度、高的不透明度以及高的摩擦力。另外,在基材和表层因多个微孔而施加有适度的柔软性。
作为由这样的基材和表层构成的薄膜法合成纸,能够采用例如“Yupo(注册商标)”(Yupo Corporation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摩擦部件76,采用能够通过形成于表面的微孔来发挥高的摩擦力的薄膜法合成纸,因此能够通过摩擦部件76对于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施加大的摩擦阻力。另外,由于薄膜法合成纸由树脂部件构成,因此,与作为摩擦部件76采用包含木材纸浆的合成纸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摩擦部件76具有高的耐久性。
在按压弹簧73与齿轮71之间安装有由摩擦系数比摩擦部件76低的材料构成的树脂部件77。即,按压弹簧73经由树脂部件77与齿轮71抵接,按压弹簧73的齿轮71侧端部与树脂部件77接触。
树脂部件77由摩擦系数比摩擦部件76低的材料构成,因此在树脂部件77与摩擦部件76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变低,在齿轮71旋转时,按压弹簧73随着齿轮71旋转的情况被抑制。因此,不会导致异音的产生、和摆动体60的操作感的变差。
树脂部件77例如由滑动性高的尼龙树脂构成。作为滑动性高的尼龙树脂,能够采用例如“Polyslider(注册商标)”(Asahi Polyslider制)。
此外,齿轮71由例如POM树脂(聚甲醛树脂)构成。树脂部件77由摩擦系数比POM树脂低的树脂部件构成,摩擦部件76由摩擦系数比POM树脂高的树脂部件构成。
在这样地构成的铰链装置6中,在使摆动体60以转动轴线60a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时,第一齿轮部61以转动轴线60a为中心与摆动体60一体地转动,并且与第一齿轮部61啮合的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旋转。即,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以与第一齿轮部61啮合的状态通过摆动体60摆动而旋转。
在该情况下,齿轮71与摩擦部件76抵接,从摩擦部件76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来自摩擦部件76的摩擦阻力向与齿轮71啮合的第一齿轮部61传递。由此,在停止对于摆动体60的摆动操作时,摆动体60以因传递的摩擦阻力而摆动操作停止时的摆动角度停止。
但是,在铰链装置6中,构成为,在摆动体6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部61与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
即,在摆动体60从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图4)向第一位置侧转动的情况下,如图7的(a)所示,在摆动体60位移到第一位置之前第一齿轮部61的齿部61a与齿轮7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在摆动体60位移到第一位置时,图7的(b)所示,成为第一齿轮部61的缺齿部61b与齿轮71相对,第一齿轮部61的齿部61a和齿轮71不啮合的状态。
因此,在使处于第二位置的摆动体60向第一位置侧转动的情况下,在摆动体60位移到刚要位移到图7的(a)所示的第一位置之前的位置时,第一齿轮部61的齿部61a与齿轮7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来自摩擦部件76的摩擦阻力不向第一齿轮部61传递。在上述的刚要位移到第一位置之前的位置,摆动体60相对于水平例如为2°。在摆动体60相对于水平例如为5°以上时,第一齿轮部61的缺歯部62与齿轮71啮合,即,摩擦部件76对第一齿轮部61施加摩擦阻力。
摆动体60能够以转动轴线60a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20,因此,在来自摩擦部件76的摩擦阻力不向第一齿轮部61传递时,通过自重位移到第一位置。
在该情况下,来自摩擦部件76的摩擦阻力不向位移到第一位置的摆动体60传递,因此不产生起因于该摩擦阻力的朝向第二位置侧的反作用力,摆动体60收纳于第一位置。
即,在铰链装置6中,第一齿轮部61的缺齿部61b构成为在摆动体60处于第一位置时将第一齿轮部61与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之间的啮合解除的啮合解除部。并且,在摆动体6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部61与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之间的啮合通过所述啮合解除部来解除,因此在使摆动体6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能够抑制摆动体60因施加于齿轮71的摩擦阻力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返回,能够将摆动体60收纳于第一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构成啮合解除部的缺齿部61b形成于第一齿轮部61,但是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在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形成缺齿部从而构成啮合解除部。
但是,在第一齿轮部61形成缺齿部61b的情况下,与在伴随着摆动体60摆动而旋转的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形成缺齿部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第一齿轮部61与齿轮7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的相位的设计。
另外,摆动体60构成为在处于第一位置成为水平姿势,因此,与在第一齿轮部61与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时,例如摆动体60构成为处于第一位置时成为垂直姿势的情况相比,容易通过自重收纳于第一位置。
另外,齿轮71通过按压弹簧73被向对于摩擦部件76的按压力增高侧施力,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有效地从摩擦部件76向齿轮71施加。由此,能够从摩擦部件76对齿轮71施加大的摩擦阻力,在第一齿轮部61和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啮合时,能够以任意角度稳定地保持摆动体60。
另外,在例如由斜齿齿轮构成第一齿轮部61的情况下,在摆动体60摆动而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通过第一齿轮部61旋转时,在齿轮71施加有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力,施加于齿轮71的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力产生偏差,因此,使摆动体60摆动时的操作感每次操作不恒定。
相对于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由平齿齿轮构成第一齿轮部61时,在齿轮71通过第一齿轮部61旋转时,旋转轴线70a方向的力不施加于齿轮71,因此能够使得摆动体60摆动时的操作感恒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齿轮部61与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直接啮合,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第一齿轮部61和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经由中间齿轮间接地啮合。在该情况下,也可构成为,使与第一齿轮部61的缺齿部61b相当的缺齿部形成于中间齿轮,在摆动体60处于第一位置时形成于中间齿轮的缺齿部与齿轮71相对。
[铰链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铰链装置6也能够如下那样地构成。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6中,将第一齿轮部61设置于支承部件120,并且将第二齿轮部70设置于摆动体160,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6不同。
支承部件120安装于框体2的上表面,摆动体160能够以转动轴线160a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120。摆动体160构成为,以转动轴线160a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在第一位置(图8的(c)所示的位置)与第二位置(图8的(a)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其中,第一位置是与支承部件120接近而成为收容于收纳部121的状态的位置,第二位置是远离支承部件120的位置。
支承部件120具有上表面开放而能够收纳摆动体160的收纳部121和支承第一齿轮部61的支承部122。
第一齿轮部61相对于支承部件120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固定。即,第一齿轮部61设置为相对于支承部件120不旋转。
摆动体160具有支承第二齿轮部70的支承部163,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通过支承部163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线70a中心旋转。
在摆动体16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与第一齿轮部61啮合。
并且,在处于第二位置的摆动体160向第一位置侧摆动时,与第一齿轮部61啮合的齿轮71以转动轴线160a为中心公转,并且以旋转轴线70a中心旋转。即,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以与第一齿轮部61啮合的状态通过摆动体160摆动而旋转。
如本实施方式,在支承部件120设置第一齿轮部61,在摆动体160设置第二齿轮部70的情况下,来自摩擦部件76的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施加于齿轮71,也能够使摆动体160以任意摆动角度停止。
另外,在铰链装置106中,例如在使处于第二位置的摆动体160向第一位置侧摆动的情况下,如图8的(b)所示,在摆动体160位移到第一位置之前第一齿轮部61的齿部61a与齿轮71的齿部71a之间的啮合被解除,如图8的(c)所示,在摆动体60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部61的缺齿部61b与齿轮71相对,第一齿轮部61与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在该情况下,如图8的(b)所示,在第一齿轮部61与齿轮7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之后,摆动体160如图8的(c)所示地通过自重而转动到第一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齿轮部61和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直接啮合,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第一齿轮部61和第二齿轮部70的齿轮71经由中间齿轮间接地啮合。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构成为,将与第一齿轮部61的缺齿部61b相当的缺齿部形成于中间齿轮,在摆动体60处于第一位置时形成于中间齿轮的缺齿部与齿轮71相对。
[铰链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
铰链装置6也可以如下那样地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206主要构成为第二齿轮部270能够向转动轴线260a和旋转轴线270a接近远离的方向位移,啮合解除部具有接近弹簧224和凸轮部件262,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6不同。
如图9、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206中,在摆动体260设置有第一齿轮部261,在支承部件220设置有第二齿轮部270。第一齿轮部261是第一齿轮的一例。
支承部件220安装于框体2的上表面,摆动体260能够以转动轴线260a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220。
摆动体260构成为,以转动轴线260a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在接近支承部件220的第一位置(图11的(c)所示的位置)和与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支承部件220的第二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第一齿轮部261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线260a中心与摆动体260一体地转动。转动轴线260a是第一齿轮部261的轴线的一例。第二齿轮部270支承于支承部件220的支承槽部222。
第二齿轮部270具备齿轮271、齿轮轴部272、按压弹簧273。齿轮271具有与第一齿轮部261啮合的齿部271a和抵接部271b。齿轮轴部272支承于支承部件220的支承槽部222,并且将齿轮271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线270a为中心旋转。按压弹簧273对齿轮271向旋转轴线270a方向的左侧施力。旋转轴线270a是第二齿轮部270的轴线的一例。按压弹簧273由压缩弹簧构成。齿轮271是第二齿轮的一例。
第二齿轮部270以齿轮271的旋转轴线270a与转动轴线260a平行的姿势支承于支承部件220。
在齿轮271中,抵接部271b配置于相对于齿部271a向旋转轴线270a方向偏移的位置、即齿部271a的右侧。
在齿轮271形成有沿旋转轴线270a方向贯通的支承孔271c,齿轮轴部272能够旋转地嵌插于支承孔271c。
齿轮轴部272在旋转轴线270a方向上向齿轮271的两侧延伸。在齿轮轴部272中,相比齿轮271向旋转轴线270a方向的左侧延伸的部分构成为大径部272a,该大径部272a与嵌插有齿轮271的部分相比形成为大径。
在齿轮轴部272中,在向齿轮271旋转轴线270a方向的右侧延伸的部分嵌装有按压弹簧273。在齿轮轴部272的旋转轴线270a方向的右侧的端部安装有轴承275。
按压弹簧273以压缩状态安装于轴承275与齿轮271之间,对齿轮271向旋转轴线270a方向的左侧施力。
齿轮轴部272具有从大径部272a向旋转轴线270a方向的左侧突出的支承轴278、和从轴承275向旋转轴线270a方向的右侧突出的支承轴278。
支承部件220具有配置于齿轮轴部272的旋转轴线270a方向的两侧的导向孔223,支承轴278分别能够滑动地嵌装于导向孔223。在导向孔223分别嵌装有支承轴278,从而第二齿轮部270能够向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接近远离的方向移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220。
两侧的导向孔223内分别设置有对支承轴278向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接近的方向施力的接近弹簧224。支承轴278通过接近弹簧224分别被施力,从而第二齿轮部270被向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接近的方向施力。
在齿轮271与齿轮轴部272的大径部272a之间安装有摩擦部件276,齿轮271的旋转轴线270a方向的左侧端面与摩擦部件276抵接。
在按压弹簧273与齿轮271之间安装有由摩擦系数比摩擦部件276低的材料构成的树脂部件277。由此,在齿轮271旋转时,按压弹簧273随着齿轮271旋转的情况被抑制。因此,不会导致异音的产生、和摆动体260的操作感的变差。
设置于摆动体260的第一齿轮部261具有与齿轮271的齿部271a啮合的齿部261a。
摆动体260具有凸轮部件262。凸轮部件262在摆动体26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时与设置于支承部件220的第二齿轮部270的抵接部271b抵接,将第二齿轮部270向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远离的方向按压。
第一齿轮部261和第二齿轮部270的齿轮271由平齿齿轮构成。
在这样地构成的铰链装置206中,如图9所示,在摆动体26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齿轮部270通过接近弹簧224被向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接近的方向施力,第一齿轮部261和第二齿轮部270的齿轮271啮合。在摆动体260处于第二位置时,摆动体260的凸轮部件262远离第二齿轮部270的抵接部271b。
如图11的(a)所示,在使处于第二位置的摆动体260向第一位置侧摆动时,凸轮部件262以转动轴线260a为中心与摆动体260一体地转动,进而与第二齿轮部270的抵接部271b抵接。
在使摆动体260从图11的(a)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第一位置侧摆动时,凸轮部件262克服接近弹簧224的作用力,将抵接部271b向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远离的方向按压。
如图11的(b)所示,在凸轮部件262按压抵接部271b而使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远离时,第一齿轮部261与齿轮27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
在第一齿轮部261与齿轮271之间的啮合被解除时,来自摩擦部件276的摩擦阻力不向第一齿轮部261传递,如图11的(c)所示,摆动体260通过自重位移到第一位置。
在该情况下,来自摩擦部件276的摩擦阻力不向位移到第一位置的摆动体260传递,因此不产生起因于该摩擦阻力的朝向第二位置侧的反作用力,摆动体260收容于第一位置。
这样一来,在铰链装置206中,解除第一齿轮部261与第二齿轮部270的齿轮271之间的啮合的啮合解除部具有:接近弹簧224,该接近弹簧224对能够向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接近远离的方向位移的第二齿轮部270向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接近的方向施力;以及凸轮部件262,该凸轮部件262在摆动体26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时与第二齿轮部270的抵接部271b抵接,并且将第二齿轮部270向旋转轴线270a和转动轴线260a远离的方向按压。
并且,在摆动体26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部261与第二齿轮部270的齿轮271之间的啮合通过所述啮合解除部来解除,因此,在使摆动体26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能够抑制摆动体260因施加于齿轮271的摩擦阻力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返回,能够将摆动体260收纳于第一位置。
另外,在摆动体260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能够精度良好地解除第一齿轮部261和第二齿轮部270的齿轮271的啮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第一齿轮部261设置于摆动体260并且将第二齿轮部270设置于支承部件220的情况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啮合解除部的结构在如铰链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将第一齿轮部261设置于支承部件220并且将第二齿轮部270设置于摆动体260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齿轮部261和第二齿轮部270的齿轮271直接啮合,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第一齿轮部261和第二齿轮部270的齿轮271经由中间齿轮间接地啮合。
[铰链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
铰链装置6也能够如下那样地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306主要构成为第二齿轮部370能够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位移,啮合解除部具有位移弹簧373和第一按压部件362,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6不同。
如图12、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306中,在摆动体360设置有第一齿轮部361,在支承部件320设置有第二齿轮部370。支承部件320安装于框体2的上表面,摆动体360能够以转动轴线360a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320。第一齿轮部361是第一齿轮的一例。
摆动体360构成为,以转动轴线360a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在接近支承部件320的第一位置(图12的(b)、图13的(b)所示的位置)和与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支承部件320的第二位置(图12的(a)、图13的(a)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第一齿轮部361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线360a为中心与摆动体360一体地转动。第二齿轮部370支承于支承部件320的支承槽部322。
第二齿轮部370具备齿轮371、齿轮轴部372、位移弹簧373。位移弹簧373又由压缩弹簧构成。齿轮371具有与第一齿轮部361啮合的齿部371a和不形成有齿部371a而不与第一齿轮部361啮合的筒部371b。齿轮371是第二齿轮的一例。
齿轮轴部372支承于支承部件320的支承槽部322,将齿轮371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线370a为中心旋转。位移弹簧373对齿轮371向齿轮371的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施力。旋转轴线370a是第二齿轮部370的轴线的一例。
此外,位移弹簧373配置于齿轮371的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端侧,也具有对齿轮371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施力的按压弹簧的功能。
第二齿轮部370以齿轮371的旋转轴线370a与转动轴线360a平行的姿势支承于支承部件320。
在齿轮371中,筒部371b配置于相对于齿部371a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偏移的位置、即齿部371a的右侧。
在齿轮371形成有沿旋转轴线370a方向贯通的支承孔371c,齿轮轴部372能够旋转并且能够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滑动地嵌插于支承孔371c。即,齿轮371通过齿轮轴部372支承为能够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移动。
齿轮轴部372在旋转轴线370a方向上向齿轮371的两侧延伸。在齿轮轴部372中,向齿轮371的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延伸的部分的端部构成大径部372a,该大径部372a形成为比形成有齿轮371的部分大径。
在齿轮轴部372中,在向齿轮371的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延伸的部分嵌装有位移弹簧373。在齿轮轴部372的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的端部经由轴承375螺装有螺纹部件374。
位移弹簧373以压缩状态安装于轴承375与齿轮371之间,对齿轮371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施加。
滑动部件379a、379b能够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移动地嵌装于与齿轮轴部372的齿轮371相比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延伸的部分的齿轮371与大径部372a之间。滑动部件379a与滑动部件379b相比配置于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
在支承部件320的支承槽部322形成有从支承槽部322的内周面向第二齿轮部370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支承突起322b、322c。
支承突起322b支承齿轮轴部372的大径部372a,支承突起322c支承轴承375。由此,第二齿轮部370以齿轮371相对于支承部件320能够旋转的方式通过支承槽部322支承。
在齿轮371与滑动部件379a之间安装有摩擦部件376,齿轮371的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端面与摩擦部件376抵接。由此,从摩擦部件376对齿轮371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
在位移弹簧373与齿轮371之间安装有由摩擦系数比摩擦部件376低的材料构成的树脂部件377。由此,在齿轮371旋转时,位移弹簧373随着齿轮371旋转的情况被抑制。因此,不会导致异音的产生、和摆动体360的操作感的变差。
设置于摆动体360的第一齿轮部361具有与齿轮371的齿部371a啮合的齿部361a。
摆动体360具有第一按压部件362。第一按压部件362克服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而将第二齿轮部370的齿轮371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按压。第一按压部件362与第一齿轮部361相比位于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
第一按压部件362伴随着摆动体360的摆动与摆动体360一体地转动,如图12的(b)、图13的(b)所示,在摆动体360处于第一位置时,远离滑动部件379a、379b,不按压齿轮371。
在摆动体360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一按压部件362不按压齿轮371的状态下,齿轮371通过位移弹簧373被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施力,向不与第一齿轮部361啮合的啮合解除位置位移。
在该情况下,滑动部件379a和滑动部件379b通过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被按压而在旋转轴线370a方向彼此接触,齿轮371的筒部371b与第一齿轮部361相对。
另一方面,如图12的(a)、图13的(a)所示,在摆动体36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按压部件362克服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将齿轮371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按压。在摆动体36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时,第一按压部件362侵入滑动部件379a与滑动部件379b之间,侵入的第一按压部件362将滑动部件379a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按压,从而进行第一按压部件362对齿轮371的按压。
在摆动体360处于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的位置,且齿轮371被向第一按压部件362的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按压的状态下,齿轮371向第一齿轮部361和齿轮371啮合的啮合位置位移。
在该情况下,第一按压部件362侵入滑动部件379a与滑动部件379b之间,从而滑动部件379a和滑动部件379b在旋转轴线370a方向远离。另外,齿轮371的齿部371a和第一齿轮部361相对,齿轮371和第一齿轮部361啮合。
此外,第一齿轮部361和第二齿轮部370的齿轮371由平齿齿轮构成。
在这样地构成的铰链装置306中,在摆动体36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齿轮371处于啮合位置,与第一齿轮部361啮合,施加于齿轮371的来自摩擦部件376的摩擦阻力向第一齿轮部361传递。
在使处于第二位置的摆动体360向第一位置侧转动时,第一按压部件362向远离滑动部件379a、379b的方向与摆动体360一体地转动,摆动体360移动到接近第一位置的位置时,第一按压部件362从滑动部件379a与滑动部件379b之间拔出。
在第一按压部件362从滑动部件379a与滑动部件379b之间拔出时,齿轮371通过位移弹簧373被施力而向啮合解除位置位移。在齿轮371向啮合解除位置位移时,齿轮371与第一齿轮部361的啮合被解除,来自摩擦部件376的摩擦阻力不向第一齿轮部361传递,摆动体360通过自重位移到第一位置。
在该情况下,来自摩擦部件376的摩擦力不向位移到第一位置的摆动体360传递,因此,不产生起因于该摩擦阻力的朝向第二位置侧的反作用力,摆动体360收纳于第一位置。
这样一来,在铰链装置306中,解除第一齿轮部361与第二齿轮部370的齿轮371之间的啮合的啮合解除部具有:位移弹簧373,该位移弹簧373对第二齿轮部370的齿轮371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施力;第一按压部件362,该第一按压部件362设置于摆动体360,克服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将齿轮371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按压。
并且,第二齿轮部370的齿轮371构成为,基于摆动体360的摆动而位移到啮合位置和啮合解除位置。齿轮371构成为,在摆动体360处于第一位置时,不被第一按压部件362按压而通过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位于啮合解除位置,在摆动体36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时,由第一按压部件362按压克服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向啮合位置位移。
因此,在摆动体36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部361与第二齿轮部370的齿轮371之间的啮合通过所述啮合解除部来解除,在使摆动体36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能够抑制摆动体360因施加于齿轮371的摩擦阻力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返回,能够将摆动体360收纳于第一位置。
另外,在摆动体360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能够精度良好地解除第一齿轮部361与第二齿轮部370的齿轮371的啮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齿轮371在不被第一按压部件362按压而通过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位移时位于啮合解除位置,齿轮371在由第一按压部件362按压而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位移时位于啮合位置,但是,也能够构成为齿轮371的位移位置与啮合位置及啮合解除位置的关系相反。
即,也能够构成为,齿轮371在不被第一按压部件362按压而通过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左侧位移时位于啮合位置,齿轮371在由第一按压部件362按压而向旋转轴线370a方向的右侧位移时位于啮合解除位置。
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构成为,在摆动体360处于第一位置时,齿轮371由第一按压部件362按压并克服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而向啮合解除位置位移,在摆动体36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时,齿轮371不被第一按压部件362按压而通过位移弹簧373的作用力向啮合位置位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第一齿轮部361设置于摆动体360并且将第二齿轮部370设置于支承部件320的情况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啮合解除部的结构在如铰链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地,将第一齿轮部361设置于支承部件320并且将第二齿轮部370设置于摆动体360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齿轮部361和第二齿轮部370的齿轮371直接啮合,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第一齿轮部361和第二齿轮部370的齿轮371经由中间齿轮间接地啮合。
[铰链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
铰链装置6也能够如下那样地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406代替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啮合解除部,具有在摆动体460处于第一位置时解除摩擦部件476对于第二齿轮部470的齿轮471的摩擦施加状态的摩擦施加解除部。
如图14、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406中,在摆动体460设置有第一齿轮部461,在支承部件420设置有第二齿轮部470。支承部件420安装于框体2的上表面,摆动体460能够以转动轴线460a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420。第一齿轮部461是第一齿轮的一例。
摆动体460构成为,以转动轴线460a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在接近支承部件420的第一位置(图14的(b)所示的位置)和与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支承部件420的第二位置(图14的(a)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第一齿轮部461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线460a为中心与摆动体460一体地转动。第二齿轮部470支承于支承部件420的支承槽部422。
第二齿轮部470具备齿轮471、齿轮轴部472、按压弹簧473。齿轮471具有与第一齿轮部461啮合的齿部471a和轴承部471b。齿轮轴部472支承于支承部件420的支承槽部422,并且将齿轮471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线470a为中心旋转。按压弹簧473对齿轮471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左侧施力。旋转轴线470a是第二齿轮部470的轴线的一例。按压弹簧473由压缩弹簧构成。齿轮471是第二齿轮的一例。
第二齿轮部470以齿轮471的旋转轴线470a与转动轴线460a平行的姿势支承于支承部件420。
在齿轮471中,轴承部471b配置于相对于齿部471a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偏移的位置、即齿部471a的右侧。
在齿轮471形成有沿旋转轴线470a方向贯通的支承孔471c,齿轮轴部472能够旋转地嵌插于支承孔471c。
齿轮轴部472在旋转轴线470a方向上向齿轮471的两侧延伸。在齿轮轴部472中,向齿轮471的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左侧延伸的部分的端部构成大径部472a,该大径部472a与嵌插有齿轮471的部分相比形成为大径。
在齿轮轴部472中,在向齿轮471的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右侧延伸的部分嵌装有按压弹簧473。在齿轮轴部472的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右侧的端部经由轴承475螺装有螺纹部件474。
滑动部件479a、479b能够向旋转轴线470a移动地嵌装于齿轮轴部472的齿轮471的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右侧延伸的部分的弹簧473与齿轮471之间。滑动部件479a与滑动部件479b相比配置于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右侧。
按压弹簧473以压缩状态安装于轴承475与滑动部件479a之间,对齿轮471和滑动部件479a、479b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左侧施力。
在支承部件440的支承槽部442形成有从支承槽部442的内周面向第二齿轮部470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支承突起422a、422b、422c。
支承突起422a将齿轮471的轴承部471b支承为能够转动,支承突起422b支承齿轮轴部472的大径部472a,支承突起422c支承轴承475。
由此,第二齿轮部470以齿轮471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420旋转的方式通过支承槽部422支承。
在齿轮471与大径部472a之间安装有摩擦部件476,齿轮471的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左侧端面与摩擦部件476抵接。由此,从摩擦部件476对齿轮471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
在滑动部件479b与齿轮471之间安装有由摩擦系数比摩擦部件476低的材料构成的树脂部件477。由此,在齿轮471旋转时,滑动部件479a、479b和按压弹簧473随着齿轮471旋转的情况被抑制。因此,不会导致异音的产生、和摆动体460的操作感的变差。
设置于摆动体460的第一齿轮部461具有与齿轮471的齿部471a啮合的齿部461a。此外,第一齿轮部461和第二齿轮部470的齿轮471由平齿齿轮构成。
摆动体460具有将按压弹簧473向压缩方向按压的第二按压部件462。在该情况下,第二按压部件462对按压弹簧473的压缩方向是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右侧。第二按压部件462与第一齿轮部461相比配置于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右侧。
第二按压部件462伴随着摆动体460的摆动而与摆动体460一体地转动,如图14的(b)、图15的(b)所示,在摆动体460处于第一位置时,远离滑动部件479a、479b,不按压按压弹簧473。
在摆动体460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按压部件462不按压按压弹簧473的状态下,按压弹簧473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伸长而从压缩状态释放。从压缩状态释放的按压弹簧473成为自然长度,成为不产生作用力的状态。
这样一来,在按压弹簧473不产生作用力的状态下,滑动部件479a、479b和齿轮471不被按压弹簧473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按压。因此,在摆动体460处于第一位置时,成为来自摩擦部件476的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不施加于齿轮471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4的(a)、图14的(a)所示,在摆动体46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按压部件462侵入滑动部件479a与滑动部件479b之间,将滑动部件479a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右侧按压。在第二按压部件462按压滑动部件479a时,按压弹簧由第二按压部件462向压缩方向按压而压缩。在压缩的按压弹簧473产生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作用力。
并且,齿轮471通过产生的按压弹簧473的作用力经由侵入到滑动部件479a、479b、和滑动部件479a、479b之间的第二按压部件462被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左侧按压。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从摩擦部件476施加于通过按压弹簧473的作用力被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左侧按压的齿轮471。
在摆动体46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时,第二按压部件462侵入滑动部件479a与滑动部件479b之间,侵入的第二按压部件462将滑动部件479a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右侧按压,从而进行第二按压部件462对按压弹簧473的朝向压缩方向的按压。
在这样地构成的铰链装置406中,在摆动体460处于第二位置时,按压弹簧473被向压缩方向压缩,齿轮471成为通过压缩的按压弹簧473的作用力被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左侧按压的状态。在齿轮471被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的左侧按压的状态下,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从摩擦部件476向齿轮471施加,施加于齿轮471的摩擦阻力向第一齿轮部461传递。
在使处于第二位置的摆动体460向第一位置侧转动时,第二按压部件462向远离滑动部件479a、479b的方向与摆动体460一体地转动,在摆动体460位移到接近第一位置的位置时,第二按压部件462从滑动部件479a与滑动部件479b之间拔出。
在第二按压部件462从滑动部件479a与滑动部件479b之间拔出时,按压弹簧473伸长而从压缩状态释放,成为不产生作用力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成为齿轮471不被按压弹簧473向旋转轴线470a方向按压而不从摩擦部件476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的状态,因此,来自摩擦部件476的摩擦阻力不向第一齿轮部461传递,摆动体460通过自重位移至第一位置。
在该情况下,来自摩擦部件476的摩擦阻力不向位移到第一位置的摆动体460传递,因此,不产生起因于该摩擦阻力的朝向第二位置侧的反作用力,摆动体460收纳于第一位置。
这样一来,在铰链装置406中,在摆动体460处于第一位置时解除摩擦部件476对于第二齿轮部470的齿轮471的摩擦施加状态的摩擦施加解除部具有第二按压部件462,该第二按压部件将设置于摆动体460的按压弹簧473向压缩方向按压,摆动体460设置有第一齿轮部461。
并且,第二按压部件462构成为,在摆动体46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时,通过对按压弹簧473向压缩方向按压并压缩从而使按压弹簧473产生作用力,在摆动体460处于第一位置时,使压缩弹簧473远离按压弹簧473从压缩状态释放。
因此,在摆动体460处于第一位置时,按压弹簧473通过摩擦施加解除部从压缩状态释放,从而,在使摆动体46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能够抑制摆动体460因施加于齿轮471的摩擦阻力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返回,能够将摆动体460收纳于第一位置。
另外,在摆动体460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能够精度良好地解除第一齿轮部461与第二齿轮部470的齿轮471的啮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第一齿轮部461设置于摆动体460并且将第二齿轮部470设置于支承部件420的情况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摩擦施加解除部的结构在如铰链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将第一齿轮部461设置于支承部件420并且将第二齿轮部470设置于摆动体460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齿轮部461和第二齿轮部470的齿轮471直接啮合,但是,也能够构成为第一齿轮部461和第二齿轮部470的齿轮471经由中间齿轮间接地啮合。
此外,在上述实施的方式中,对将铰链装置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铰链装置不限定于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只要是具备铰链装置的结构,则也可以应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等。

Claims (18)

1.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部件;
摆动体,该摆动体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所述摆动体构成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一方;
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摆动体的摆动而旋转;
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构成为向所述第二齿轮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以及
啮合解除部,该啮合解除部构成为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解除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啮合解除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啮合解除部是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对的缺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具有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齿轮部,
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摆动体,绕所述摆动体的转动轴线旋转,
具有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第二齿轮部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且在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轴线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向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转动轴线接近远离的方向位移,
所述啮合解除部具有:
第一接近弹簧、第二接近弹簧,所述第一接近弹簧、所述第二接近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对所述第二齿轮部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转动轴线接近的方向施力;以及
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设置于所述摆动体,在所述摆动体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位移时,将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二齿轮向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转动轴线远离的方向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具有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齿轮部,
所述第二齿轮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部的转动轴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在啮合位置与啮合解除位置之间向所述第二齿轮部的所述转动轴线方向位移,其中,所述啮合位置是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位置,所述啮合解除位置是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啮合被解除的位置,
所述啮合解除部具有:
位移弹簧,该位移弹簧配置于所述第二齿轮部的所述第二端侧,对所述第二齿轮部向从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施力;以及
第一按压部件,该第一按压部件设置于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的所述支承部件或所述摆动体,克服所述位移弹簧的作用力而将所述第二齿轮向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按压,
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齿轮不被所述第一按压部件按压而通过所述位移弹簧的作用力位于所述啮合解除位置,在所述摆动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侧摆动时,所述第二齿轮由所述第一按压部件按压并克服所述位移弹簧的作用力而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
或者,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齿轮由所述第一按压部件按压并克服所述位移弹簧的作用力而位于所述啮合解除位置,在所述摆动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侧摆动时,所述第二齿轮不被所述第一按压部件按压而通过所述位移弹簧的作用力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按压弹簧,
所述第二齿轮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轴线配置于所述摩擦部件与所述按压弹簧之间,
所述按压弹簧对所述第二齿轮向所述摩擦部件侧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树脂部件,该树脂部件配置于所述按压弹簧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由摩擦系数比所述摩擦部件低的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由平齿齿轮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部件由薄膜法合成纸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体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呈水平姿势。
10.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部件;
摆动体,该摆动体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所述摆动体构成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一方;
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摆动体的摆动而旋转;
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构成为向所述第二齿轮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以及
摩擦施加解除部,该摩擦施加解除部构成为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解除所述摩擦部件对于所述第二齿轮的摩擦施加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第二齿轮的轴线方向上对所述第二齿轮向所述摩擦部件侧施力的按压弹簧,
所述摩擦施加解除部具有第二按压部件,该第二按压部件设置于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的所述支承部件或所述摆动体,将所述按压弹簧向压缩方向按压,
在所述摆动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侧摆动时,所述第二按压部件将所述按压弹簧向所述压缩方向按压而使所述按压弹簧压缩,从而使所述按压弹簧产生作用力,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按压部件远离所述按压弹簧而使所述按压弹簧从压缩状态释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树脂部件,该树脂部件配置于所述按压弹簧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由摩擦系数比所述摩擦部件低的材料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由平齿齿轮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部件由薄膜法合成纸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体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呈水平姿势。
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
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被收纳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图像形成部构成为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板,该板配置于所述框体的规定面;以及
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构成为将所述板保持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铰链装置具备:
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安装于所述框体的所述规定面;
摆动体,该摆动体保持所述板,所述摆动体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所述摆动体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远离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一方;
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摆动体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摆动体的摆动而旋转;
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构成为向所述第二齿轮施加旋转方向的摩擦阻力;以及
啮合解除部,该啮合解除部构成为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解除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排纸托盘,该排纸托盘形成于所述框体的所述规定面,排出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有图像的片材,
所述框体的所述规定面是上表面,
在所述框体的所述上表面,所述板配置于所述排纸托盘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摆动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板与所述框体的所述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CN201810698648.9A 2017-06-29 2018-06-29 铰链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9218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7806 2017-06-29
JP2017127806A JP6977336B2 (ja) 2017-06-29 2017-06-29 ヒンジ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8554A true CN109218554A (zh) 2019-01-15
CN109218554B CN109218554B (zh) 2022-05-13

Family

ID=6473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8648.9A Active CN109218554B (zh) 2017-06-29 2018-06-29 铰链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4098B2 (zh)
JP (1) JP6977336B2 (zh)
CN (1) CN1092185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0535A (zh) * 2019-07-18 2021-01-1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模块部件的姿态调节装置
CN112445095A (zh) * 2019-08-30 2021-03-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7177B2 (ja) * 2020-03-16 2024-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215980414U (zh) * 2021-07-08 2022-03-08 威海富康电子有限公司 阻力铰链
WO2024009807A1 (ja) * 2022-07-07 2024-01-11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8021U (ja) * 1992-12-25 1994-06-28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チルトヒンジ
US6060536A (en) * 1995-01-05 2000-05-09 Nsk-Warner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wet friction material and wet frictional material
JP2002303316A (ja) * 2001-02-05 2002-10-18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携帯式電子機器
JP2005023951A (ja) * 2003-06-30 2005-01-27 Staf Corp フリーストップヒンジ装置
CN101038460A (zh) * 2006-03-15 2007-09-19 佳能株式会社 开闭机构、成像设备以及齿轮机构
CN101400281A (zh) * 2006-03-10 2009-04-01 Ntn株式会社 座席的斜靠装置
CN101805589A (zh) * 2010-02-09 2010-08-1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高性能环保纸基摩擦材料原纸及摩擦片的制作方法
CN102305255A (zh) * 2010-12-17 2012-01-04 重庆意华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纸基摩擦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56096A (zh) * 2012-12-07 2014-06-11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高功率纳米摩擦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7684A (zh) * 2016-08-30 2017-01-11 湖南金码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动售货机出货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1179A (ja) 2002-06-20 2004-01-22 Canon Inc 操作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42354B1 (ko) 2003-10-13 2006-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장치가 개선된 전자기기
JP4837533B2 (ja) 2006-11-29 2011-12-1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フリーストップヒンジ
JP2010256570A (ja) 2009-04-23 2010-11-11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44991A (ja) 2015-08-28 2017-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8021U (ja) * 1992-12-25 1994-06-28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チルトヒンジ
US6060536A (en) * 1995-01-05 2000-05-09 Nsk-Warner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wet friction material and wet frictional material
JP2002303316A (ja) * 2001-02-05 2002-10-18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携帯式電子機器
JP2005023951A (ja) * 2003-06-30 2005-01-27 Staf Corp フリーストップヒンジ装置
CN101400281A (zh) * 2006-03-10 2009-04-01 Ntn株式会社 座席的斜靠装置
CN101038460A (zh) * 2006-03-15 2007-09-19 佳能株式会社 开闭机构、成像设备以及齿轮机构
CN101805589A (zh) * 2010-02-09 2010-08-1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高性能环保纸基摩擦材料原纸及摩擦片的制作方法
CN102305255A (zh) * 2010-12-17 2012-01-04 重庆意华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纸基摩擦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56096A (zh) * 2012-12-07 2014-06-11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高功率纳米摩擦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7684A (zh) * 2016-08-30 2017-01-11 湖南金码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动售货机出货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0535A (zh) * 2019-07-18 2021-01-1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模块部件的姿态调节装置
CN112240535B (zh) * 2019-07-18 2023-04-28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模块部件的姿态调节装置
CN112445095A (zh) * 2019-08-30 2021-03-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11787656B2 (en) 2019-08-30 2023-10-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2445095B (zh) * 2019-08-30 2023-11-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03222A1 (en) 2019-01-03
US10794098B2 (en) 2020-10-06
CN109218554B (zh) 2022-05-13
JP2019011799A (ja) 2019-01-24
JP6977336B2 (ja) 202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8554A (zh) 铰链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15585B (zh) 电动工具齿轮组及其转矩过载离合器
US518967A (en) Exercising-machine
JP4528764B2 (ja) ひげ剃り器
TWI303752B (en)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EP1386778A3 (de) Drehbeweglicher Körper mit Entrastelement
JP2008267596A (ja) 偏心歯車機構とこれによる回転力の伝達方法
WO2009041480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ATE395009T1 (de) Spender für viskoses dentalmaterial
JP2015190076A (ja) 布接着装置
JP2006161995A (ja) 物品の傾動安定支持装置
KR100309718B1 (ko) 동력전달장치
JP6621901B1 (ja) 定範囲伝達装置
JP2008268627A5 (zh)
US714694A (en) Adjustable wall-bracket.
EP3319749A1 (fr) Système vibratoire à plateau oscillant
CN109230718A (zh) 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175824B (zh) 角度调节机构及其超声成像系统和台车
CN108006054A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c形挂钩
US1029271A (en) Ratchet-wrench.
CN211691308U (zh) 一种手动滚涂机的推杆位移机构
JP5108080B2 (ja) チューブポンプ
US20200016670A1 (en) Plastic tube cutter
CN210470825U (zh) 一种压面厚度调节机构
US1153310A (en) Tapping-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