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4076A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4076A
CN109204076A CN201810690447.4A CN201810690447A CN109204076A CN 109204076 A CN109204076 A CN 109204076A CN 201810690447 A CN201810690447 A CN 201810690447A CN 109204076 A CN109204076 A CN 109204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ing beam
pair
vehicle seat
rotation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04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4076B (zh
Inventor
村林贤司
西川慎哉
中川茂
北岛启郎
北岛启一郎
木村功太郎
松枝和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294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9904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294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7691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654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0753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04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4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rota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具备座椅移动机构,座椅移动机构具备由左侧的联杆和右侧的联杆构成的左右一对联杆、和使所述左右一对联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左侧卡合部,其在从左侧的联杆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与该左侧的联杆卡合;右侧卡合部,其在从右侧的联杆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与该右侧的联杆卡合;圆弧运动机构,其使左侧卡合部和右侧卡合部围绕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进行圆弧运动。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0-71824中记载有与此相关的车辆用座椅装置。日本特开2000-71824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中的座椅移动机构具备左右一对联杆和一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左右一对联杆同时转动相等的角度。驱动装置具备与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连结的工作连结轴,且该工作连结轴被穿插在设置于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固定框架的左侧和右侧的左右轴承中。此外,驱动装置具备使工作连结轴围绕轴心进行旋转的电机以及齿轮机构。由此,通过电机旋转,从而经由齿轮机构而使工作连结轴围绕轴心进行旋转,由此使左右一对联杆同时转动相等的角度。
发明内容
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驱动装置为,在工作连结轴被穿插在设置于固定框架上的左右轴承中的状态下与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连结的结构。因此,需要确保固定框架的左右轴承与工作连结轴的同轴度。因此,需要采用能够与电机以及齿轮机构一起对工作连结轴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或者提高部件的精度等对策,从而提高了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提高驱动装置和左右一对联杆的定位精度的条件下,使左右一对联杆良好地进行转动从而降低成本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具备座椅移动机构,所述座椅移动机构具备由左侧的联杆和右侧的联杆构成的左右一对联杆、和使所述左右一对联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左侧卡合部,其在从所述左侧的联杆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与所述左侧的联杆卡合;右侧卡合部,其在从所述右侧的联杆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与所述右侧的联杆卡合;圆弧运动机构,其使所述左侧卡合部和所述右侧卡合部围绕所述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进行圆弧运动。
根据上述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装置,驱动装置具备:左侧卡合部,其在从左侧的联杆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在联杆转动方向上与该左侧的联杆卡合;右侧卡合部,其在从右侧的联杆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在联杆转动方向上与该右侧的联杆卡合。此外,驱动装置的圆弧运动机构以使所述左侧卡合部和所述右侧卡合部围绕所述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进行圆弧运动的方式被构成。因此,通过驱动装置的圆弧运动机构进行动作,从而左侧卡合部和右侧卡合部在联杆旋转方向上对左右一对联杆进行按压,进而使左右一对联杆围绕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此时,即使假设驱动装置的左侧卡合部和左侧的联杆的卡合位置、与驱动装置的右侧卡合部和右侧的联杆的卡合位置在联杆转动半径方向上发生了偏离,也能够使左右一对联杆良好地围绕转动中心进行转动。即,即使不提高驱动装置和左右一对联杆的定位精度,也能够使左右一对联杆良好地进行转动。
在上述方式中,驱动装置可以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状部件。在所述轴状部件的第一端部上,可以设置有与所述左侧的联杆卡合的所述左侧卡合部。在所述轴状部件的第二端部上,可以设置有与所述右侧的联杆卡合的所述右侧卡合部。
在上述方式中,驱动装置的圆弧运动机构可以具有:圆板部,其以与所述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同轴的方式被设置;驱动源,其使所述圆板部围绕轴心进行转动。在所述圆板部的圆周方向上的一个位置处,可以设置有对所述轴状部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
根据上述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装置,通过利用驱动源而使圆板部围绕轴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被支承于支承部上的轴状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围绕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进行圆弧运动。
在上述方式中,座椅移动机构也可以具备:左右一对可转动的前侧联杆;左右一对可转动的后侧联杆;左右一对支承联杆,其对所述前侧联杆和后侧联杆的转动自由端侧进行连接。
根据上述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装置,通过驱动装置使左右一对后侧联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座椅主体升降滑动。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左右一对联杆可以为所述后侧联杆。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左侧卡合部可以与左侧的所述后侧联杆卡合。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右侧卡合部可以与右侧的所述后侧联杆卡合。
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左右一对联杆上,可以形成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可以从所述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的附近位置起,沿着穿过所述转动中心的假想直线而在与所述左右一对联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被形成在所述左右一对联杆上的卡合槽、所述轴状部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轴状部件的第二端部可以相卡合。
根据上述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即使轴状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在左右一对联杆的卡合槽和所述卡合槽内的任意一个位置上卡合,轴状部件也能够在联杆转动方向上对左右一对联杆进行按压。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后侧联杆的宽度尺寸可以被设定为大于所述前侧联杆的宽度尺寸。
根据上述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装置,能够使从驱动装置的轴状部件上承受联杆旋转方向的按压力的左右一对后侧联杆的强度大于前侧联杆的强度。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还可以具备支承台。左右一对的所述前侧联杆可以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连结在所述支承台的左右两侧。左右一对的所述后侧联杆可以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连结在所述支承台的左右两侧。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支承台可以被构成为,能够在与车辆的上下方向正交的面上旋转。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前侧联杆和所述支承台的连结位置可以位于,与所述后侧联杆和所述支承台的连结位置相比较低的位置处。所述前侧联杆的长度尺寸可以被设定为大于所述后侧联杆的长度尺寸的值。
根据上述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当使后侧联杆向前方转动而使座椅主体向前方移动时,能够使所述座椅主体前倾。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提高驱动装置和左右一对联杆的定位精度的条件下,使左右一对联杆良好地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技术与工业意义将被描绘至如下的附图中以供参考,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要素,并且其中:
图1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中座椅主体位于朝向车辆前方的落座位置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2为在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中座椅主体位于车门开口部的上下车位置的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3为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整体侧视图。
图4为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动作侧视图。
图5为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动作侧视图。
图6为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四节联杆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四节联杆机构中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四节联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四节联杆机构的动作侧视图。
图10为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四节联杆机构的动作侧视图。
图11为表示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收纳止动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1来进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说明。如图1等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为,被使用于轿车C的副驾驶席等的座椅装置。在此,图中所示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对应于具备车辆用座椅装置10的轿车C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此外,图中的座椅前后、座椅左右对应于车辆用座椅装置10的座椅主体12的前后左右。
<关于车辆用座椅装置10的概要>
如图1、图2等所示,车辆用座椅装置10由座椅主体12和座椅移动装置200构成,其中,所述座椅移动装置200使该座椅主体12在车厢内的落座位置和车门开口部D的上下车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座椅主体12具备座椅坐垫14和座椅靠背16,并且在所述座椅坐垫14和座椅靠背16的连结位置上设置有对座椅靠背16的倾斜角度(斜躺角度)进行调节的倾角调节器18。如图3~图5所示,座椅移动装置200具备:被设置在车辆地板F上的前后滑动机构20、被设置在该前后滑动机构20的前后滑动基座21上的旋转机构30、被设置在该旋转机构30的旋转台35上的四节联杆机构40。而且,通过四节联杆机构40的支承联杆45等而从下方对座椅主体12进行支承。
<关于前后滑动机构20>
前后滑动机构20为,在车厢内使座椅主体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机构。如图3等所示,前后滑动机构20具备在车辆地板F的固定基座23上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固定侧轨道22、和沿着左右一对固定侧轨道22而进行滑动的左右的滑动体22s。而且,左右的滑动体22s被固定在前后滑动基座21的下表面上。此外,在固定基座23与前后滑动基座21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前后滑动基座21相对于固定基座23而进行前后滑动的驱动部(省略图示)。
<关于旋转机构30>
旋转机构30为,使座椅主体12在朝向车辆前方的落座位置与朝向车门开口部D侧的横向位置之间水平旋转大约100°的机构。如图3等所示,旋转机构30具备:被固定在前后滑动基座21上的内轮31、相对于内轮31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外轮33、被固定在外轮33上的旋转台35。而且,在前后滑动基座21上,设置有相对于内轮31而使外轮33进行旋转的驱动部(省略图示)。即,旋转机构30被构成为,使位于旋转台35上的收纳位置的座椅主体12在朝向车辆前方的落座位置与朝向车门开口部D侧的横向位置之间进行水平旋转。
<关于四节联杆机构40>
四节联杆机构40为,使座椅主体12在收纳位置(所述横向位置)与车门开口部D的上下车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且分别被设置在旋转台35的宽度方向两侧(座椅左侧和右侧)。如图3~图5所示,四节联杆机构40被构成为,在使座椅主体12向座椅前方向移动的同时下降,而且使座椅主体12慢慢地前倾。如图6所示,在旋转台35上,在宽度方向两侧(座椅左右)处设置有座椅前侧较低而座椅后侧较高的山形的侧壁部35w,且左右的侧壁部35w构成了四节联杆机构40的固定联杆。
而且,前侧联杆44的一端部44d以可转动的状态被连结在旋转台35中的左右的侧壁部35w的座椅前端部35f上。此外,后侧联杆43的一端部43d以可转动的状态被连结在左右的侧壁部35w的后部位置的顶部35t上。后侧联杆43的一端部43d也是后侧联杆43的转动中心43d。即,前侧联杆44和旋转台35的侧壁部35w的连结位置位于,与后侧联杆43和旋转台35的侧壁部35w的连结位置相比较低的位置处。而且,前侧联杆44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后侧联杆43的长度尺寸,且在两联杆43、44立起的状态下,前侧联杆44和后侧联杆43的转动自由端侧(另一端部)成为大致相等的高度。即,所述旋转台35为本发明的“支承台”的一个示例。
如图6、图8所示,前侧联杆44的另一端部44u(转动自由端侧)以可转动的状态被连结在支承联杆45的中央部45c上,后侧联杆43的另一端部43u(转动自由端侧)以可转动的状态被连结在所述支承联杆45的后端部45b上。而且,如图8所示,在前侧联杆44相对于旋转台35而呈直角立起的状态下,后侧联杆43在相对于旋转台35而向后方倾斜的状态下立起,从而使支承联杆45被保持为水平。如图6所示,左右的支承联杆45的后端部通过后梁部46而被连结在一起,由此形成了U字形的台架。而且,通过被形成为U字形的左右的支承联杆45和后梁部46,从而从下方支承着座椅主体12。
<关于四节联杆机构40的驱动装置50>
在旋转台35上,设置有使左右一对四节联杆机构40的后侧联杆43同时转动的一台驱动装置50。如图7所示,驱动装置50具备以在旋转台35上横贯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驱动轴51。而且,所述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分别在联杆转动方向上与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卡合槽43m卡合。驱动轴51通过加强托架52而被加强。加强托架52由加强板52b和连结板52c构成,其中,所述加强板52b以与驱动轴51平行的方式被设置,所述连结板52c在长度方向上通过多个位置而将加强板52b和驱动轴51连结在一起。
此外,驱动装置50具备由圆板部54、电机55以及齿轮机构56构成的驱动源,所述圆板部54以与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一端部43d(转动中心43d)同轴的方式被配置,所述电机55使该圆板部54围绕轴心进行转动。即,圆板部的轴心和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转动中心43d位于同一轴线上。在圆板部54上,在圆周方向上的一个位置处形成有U字形的切口54c,驱动轴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从径向嵌合在该切口54c中。由此,当驱动装置50的驱动源的电机55进行旋转时,经由齿轮机构56而使圆板部54围绕轴心进行转动,从而被保持为水平的驱动轴51以圆板部54的轴心为中心而进行圆弧运动。即,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围绕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转动中心43d而进行圆弧运动。以此方式,圆板部54的切口54c为本发明中的圆板部的“支承部”的一个示例。
如图7、图8所示,驱动装置50的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与另一端侧51r所卡合的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卡合槽43m被形成为U字形的切口状,以使驱动轴51从后侧联杆43的联杆旋转半径方向被嵌入。而且,卡合槽43m以在后侧联杆43的转动中心43d的附近处沿着穿过该转动中心43d的直线而在与后侧联杆43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形成,且与所述转动中心43d相反一侧被开放。即,卡合槽43m以在后侧联杆43的联杆旋转半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形成。因此,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以能够在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中的卡合槽43m的深度方向、即联杆旋转半径方向上进行位移的状态在联杆转动方向上与各自的卡合槽43m卡合。
因此,即使假设驱动轴51的轴线不与连结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转动中心43d的假想直线平行,即,即使驱动轴51稍许倾斜,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也能够在联杆转动方向上与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卡合槽43m卡合。而且,当驱动装置50的电机55进行旋转而使圆板部54围绕轴心转动时,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向联杆转动方向对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进行按压,从而使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围绕转动中心43d进行转动。因此,即使不提高驱动装置50以及驱动轴51和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定位精度,也能够使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良好地转动。
在此,后侧联杆43的宽度尺寸在考虑了卡合槽43m的深度尺寸的条件下被设定为前侧联杆44的宽度尺寸的大约2倍左右。即,所述驱动轴51为本发明的“轴状部件”的一个示例,所述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中的“左侧卡合部”和“右侧卡合部”的一个示例。此外,所述圆板部54、电机55以及齿轮机构56为本发明的“圆弧运动机构”的一个示例。
当驱动装置50的圆板部54从图8所示的状态起向左转动时,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围绕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旋转中心43d而向左转动方向进行圆弧运动。由此,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向左转动方向对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进行按压,从而使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围绕转动中心43d而向左转动。由此,如图9所示,四节联杆机构40的前侧联杆44和后侧联杆43慢慢地向前方倒伏,从而支承联杆45以及座椅主体12在向座椅前方向移动的同时下降,进而慢慢地前倾。而且,如图10所示,在四节联杆机构40的前侧联杆44和后侧联杆43倒伏至几乎与支承联杆45成为一条直线的位置的阶段下,驱动装置50停止,从而停止四节联杆机构40的向左转动。
此外,当驱动装置50的圆板部54从图10所示的状态起向右转动时,驱动轴51围绕圆板部54的轴心而向右转动方向进行圆弧运动,从而使后侧联杆43围绕转动中心43d而向右转动。由此,如图9所示,四节联杆机构40的前侧联杆44和后侧联杆43慢慢地立起,从而支承联杆45以及座椅主体12在向座椅后方向移动的同时上升。进一步,座椅主体12从前倾的状态慢慢地恢复至水平状态。然后,如图8所示,在座椅主体12恢复至水平的横向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驱动装置50的加强托架52的承受部B与旋转台35的后壁部35s的止动件S抵接,从而使四节联杆机构40的右转动停止。此外,在座椅主体12恢复至水平的横向位置(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座椅锁止装置(省略图示)进行动作,从而使座椅主体12被锁止于旋转台35上。
<关于车辆用座椅装置10的动作>
接下来,对车辆用座椅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使位于车厢内的落座位置(参照图1)的座椅主体12移动至车门开口部D的上下车位置(参照图2)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此,在座椅主体12位于车厢内的状态下,座椅主体12位于旋转台35的收纳位置上,且所述座椅锁止装置被保持为锁止状态。此外,如图11所示,驱动装置50的加强托架52的承受部B与旋转台35的后壁部35s的止动件S抵接。由此,如图3所示,在四节联杆机构40中,在前侧联杆44相对于旋转台35而呈直角地立起的状态下,后侧联杆43在相对于旋转台35而向后方倾斜的状态下立起,从而支承联杆45以及座椅主体12被保持为水平。
在该状态下,如图1所示,当轿车C的车门(省略图示)被打开且下车开关(省略图示)被实施操作时,首先,前后滑动机构20进行动作而使旋转台35以及座椅主体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至旋转位置。接下来,旋转机构30进行动作而使旋转台35水平旋转,并使座椅主体12从朝向车辆前方的落座位置旋转至朝向车门开口部D侧的横向位置(参照图3)。然后,在该状态下,解除所述座椅锁止装置的锁止状态。
接下来,驱动四节联杆机构40的驱动装置50被驱动,从而使驱动轴51向图3中的左转动方向进行圆弧运动,进而使后侧联杆43围绕转动中心43d而向左转动。由此,如图4、图5所示,四节联杆机构40的前侧联杆44和后侧联杆43慢慢地向前方倒伏,从而支承联杆45以及座椅主体12在向座椅前方移动的同时下降,进而慢慢地前倾。然后,伴随着座椅主体12的前倾,倾角调节器18进行动作而使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椅坐垫14而向后方倾斜。以此方式,如图5所示,当四节联杆机构40的前侧联杆44和后侧联杆43倒伏至几乎与支承联杆45成为一条直线的位置时,驱动装置50停止,使座椅主体12被保持在上下车位置上。
在使位于车门开口部D的上下车位置的座椅主体12移动至车厢内的落座位置的情况下,对乘车开关(省略图示)进行操作。由此,驱动装置50的驱动轴51从图5的状态起向图5中的右转动方向进行圆弧运动,从而使后侧联杆43围绕转动中心43d而向右转动。由此,如图4等所示,四节联杆机构40的前侧联杆44和后侧联杆43慢慢地立起,从而使支承联杆45以及座椅主体12在向座椅后方移动的同时上升,进而使座椅主体12从前倾的状态起慢慢地恢复至水平。然后,伴随着座椅主体12被恢复至水平,倾角调节器18进行动作而使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椅坐垫14而慢慢地立起。
然后,如图3所示,在座椅主体12被恢复至水平的横向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驱动装置50的加强托架52的承受部B与旋转台35的后壁部35s的止动件S抵接,从而使四节联杆机构40的右转动停止。此外,通过座椅锁止装置(省略图示)进行动作,从而使座椅主体12被锁止于旋转台35上。接下来,通过旋转机构30以及前后滑动机构20进行动作,从而使座椅主体12恢复至落座位置。以此方式,所述四节联杆机构40以及驱动装置50为本发明的“座椅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
<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装置10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装置10,驱动装置50的驱动轴51(轴状部件)的一端侧51f(左侧卡合部)在从左边的后侧联杆43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在联杆转动方向上与该左边的后侧联杆43卡合。此外,驱动轴51的另一端侧51r(右侧卡合部)在从右边的后侧联杆43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在联杆转动方向上与该右边的后侧联杆43卡合。而且,由驱动装置50的圆板部54、电机55以及齿轮机构56构成的圆弧运动机构被构成为,使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围绕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转动中心进行圆弧运动。因此,通过驱动装置50的圆板部54进行转动,从而使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被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按压在联杆旋转方向上,从而围绕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此时,即使假设驱动轴51的轴心不与连结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转动中心的假想直线平行,即,即使驱动轴51稍许倾斜,也能够使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围绕转动中心进行转动。
因此,即使不提高驱动装置50以及驱动轴51和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定位精度,也能够使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良好地转动。此外,即使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在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卡合槽34m和所述卡合槽34m内的任一位置上卡合,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也能够将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按压在联杆转动方向上。
<改变例>
另外,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施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例如,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卡合槽34m形成为在联杆旋转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切口状的示例,但也有能够形成为长孔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的示例,即,通过使驱动轴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圆板部54的U字形的切口54c嵌合,并使所述圆板部54围绕轴心进行转动,从而使驱动轴51的一端侧51f和另一端侧51r进行圆弧运动的示例。但是,也能够代替设置圆板部54,而通过在直线状的驱动轴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设置臂部并使驱动轴围绕轴心进行转动,从而使所述左右一对臂部的顶端部进行圆弧运动。由此,通过将所述左右一对臂部的顶端部分别设为左侧卡合部、右侧卡合部并使其在联杆旋转方向上与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的卡合槽34m卡合,从而能够使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转动。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驱动装置50而使左右一对后侧联杆43转动的示例,但是也可以为使左右一对前侧联杆44进行转动的结构。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具备座椅移动机构,
所述座椅移动机构具备由左侧的联杆和右侧的联杆构成的左右一对联杆、和使所述左右一对联杆转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具有:
左侧卡合部,其在从所述左侧的联杆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与所述左侧的联杆卡合;
右侧卡合部,其在从所述右侧的联杆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与所述右侧的联杆卡合;
圆弧运动机构,其使所述左侧卡合部和所述右侧卡合部围绕所述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进行圆弧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状部件,
在所述轴状部件的第一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左侧的联杆卡合的所述左侧卡合部,
在所述轴状部件的第二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右侧的联杆卡合的所述右侧卡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的圆弧运动机构具有:
圆板部,其以与所述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同轴的方式被设置;
驱动源,其使所述圆板部围绕轴心进行转动,
在所述圆板部的圆周方向上的一个位置处,设置有对所述轴状部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移动机构具备:
左右一对可转动的前侧联杆;
左右一对可转动的后侧联杆;
左右一对支承联杆,其对所述前侧联杆和后侧联杆的转动自由端侧进行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一对联杆为所述后侧联杆,
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左侧卡合部与左侧的所述后侧联杆卡合,
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右侧卡合部与右侧的所述后侧联杆卡合。
6.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一对联杆上形成有卡合槽,
所述卡合槽从所述左右一对联杆的转动中心的附近位置起,沿着穿过所述转动中心的假想直线而在与所述左右一对联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被形成在所述左右一对联杆上的卡合槽、所述轴状部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轴状部件的第二端部相卡合。
7.如权利要求4或者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联杆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大于所述前侧联杆的宽度尺寸。
8.如权利要求4或者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还具备支承台,
左右一对的所述前侧联杆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连结在所述支承台的左右两侧,
左右一对的所述后侧联杆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连结在所述支承台的左右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台被构成为,能够在与车辆的上下方向正交的面上旋转。
10.如权利要求8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联杆和所述支承台的连结位置位于,与所述后侧联杆和所述支承台的连结位置相比较低的位置处,
所述前侧联杆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大于所述后侧联杆的长度尺寸的值。
CN201810690447.4A 2017-06-30 2018-06-28 车辆用座椅装置 Active CN1092040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9492A JP6899045B2 (ja) 2017-06-30 2017-06-30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17-129491 2017-06-30
JP2017-129492 2017-06-30
JP2017129491A JP6876919B2 (ja) 2017-06-30 2017-06-30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17-165476 2017-08-30
JP2017165476A JP6807539B2 (ja) 2017-08-30 2017-08-30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4076A true CN109204076A (zh) 2019-01-15
CN109204076B CN109204076B (zh) 2021-04-13

Family

ID=6498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0447.4A Active CN109204076B (zh) 2017-06-30 2018-06-28 车辆用座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040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5293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格拉默公司 具有旋转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4367A (ja) * 1994-05-11 1995-11-2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0318496A (ja) * 1999-05-14 2000-11-21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回転座席
JP2002254969A (ja) * 2001-02-28 2002-09-11 Autech Japan Inc 車両用回転シート
US6502799B2 (en) * 2000-03-22 2003-01-07 Franck Lepaule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 height-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 control device for such a seat
JP2006142896A (ja) * 2004-11-17 2006-06-08 Kanto Auto Works Ltd 自動車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
DE102005050128A1 (de) * 2005-09-08 2007-03-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Kraftfahrzeug
CN101130344A (zh) * 2006-08-24 2008-02-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1234611A (zh) * 2007-01-31 2008-08-06 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机动车座椅的带有具有两个侧部件的座椅托架的座椅框架
CN102205804A (zh) * 2010-03-31 2011-10-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调节设备
CN102529763A (zh) * 2010-12-29 2012-07-04 株式会社塔捷斯 车辆用座椅
CN104379399A (zh) * 2012-07-10 2015-02-25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2016020167A (ja) * 2014-07-15 2016-02-04 株式会社今仙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アジャスター装置
CN205553961U (zh) * 2016-03-18 2016-09-07 东莞市达成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旋转升降座椅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4367A (ja) * 1994-05-11 1995-11-2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0318496A (ja) * 1999-05-14 2000-11-21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回転座席
US6502799B2 (en) * 2000-03-22 2003-01-07 Franck Lepaule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 height-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 control device for such a seat
JP2002254969A (ja) * 2001-02-28 2002-09-11 Autech Japan Inc 車両用回転シート
JP2006142896A (ja) * 2004-11-17 2006-06-08 Kanto Auto Works Ltd 自動車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
DE102005050128A1 (de) * 2005-09-08 2007-03-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Kraftfahrzeug
CN101130344A (zh) * 2006-08-24 2008-02-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1234611A (zh) * 2007-01-31 2008-08-06 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机动车座椅的带有具有两个侧部件的座椅托架的座椅框架
CN102205804A (zh) * 2010-03-31 2011-10-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调节设备
CN102529763A (zh) * 2010-12-29 2012-07-04 株式会社塔捷斯 车辆用座椅
CN104379399A (zh) * 2012-07-10 2015-02-25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2016020167A (ja) * 2014-07-15 2016-02-04 株式会社今仙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アジャスター装置
CN205553961U (zh) * 2016-03-18 2016-09-07 东莞市达成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旋转升降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5293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格拉默公司 具有旋转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4076B (zh)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3094A (zh) 可横向偏移的车辆座椅
CN103298584A (zh) 程序控制的机床
US11370137B2 (en) Carriage for pipe machining
JP2002307270A (ja) 竪型両頭平面研削盤
CN109204076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EP2260913B1 (en) Amusement apparatus
CN107650607A (zh) 轴悬置结构
CN109890556B (zh) 用于弓形工件的摩擦搅拌焊接的弓形悬臂
JP2007522028A (ja) 折り畳み背もたれおよび折り畳み可能なシートベースを備える特に自動車用の車輌シートおよびシートの調整方法
JP2009173133A (ja)
KR102676972B1 (ko) 차량 바디를 틸팅할 수 있는 이동대차장치
JP2019089453A (ja) シート回転装置
JPH0332942A (ja) 車両シート、特に自動車シートの回転継手
CN109421553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6817871B2 (ja) 橋形クレーンの移動システム
CN107685820B (zh) 倒摆车辆
JPS62173343A (ja) 自動車用シ−トの回転装置
CN215148870U (zh) 沙发翻转机构
CN107009941B (zh) 用于车辆甲板的倾斜装置
CN213292473U (zh) 平衡装置和可移动机器人
JP680753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12051687A (ja) 高所作業車
CN112158276A (zh) 平衡装置和可移动机器人
CN109204079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211893445U (zh) 一种爬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