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2822A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02822A CN109202822A CN201810569438.XA CN201810569438A CN109202822A CN 109202822 A CN109202822 A CN 109202822A CN 201810569438 A CN201810569438 A CN 201810569438A CN 109202822 A CN109202822 A CN 1092028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unit
- insulator
- base plate
- sensor base
- wi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6—Mode changers; Mechanisms connected thereto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6—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02K7/145—Hand-held machine to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84—Mode-chang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91—Electrically-powered tool components
- B25D2250/095—Electric mo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21—Housing 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41—Magnetic parts used in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45—Electro-magnetic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21—Sens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55—Switches
- B25D2250/265—Trigger mechanism in handl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故障时或对其进行检修时等所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减少的电动工具。作为电动工具一例的锤钻具有:绝缘体(122),其保持有多个绕组(112);端子单元(114),其与多个绕组(112)电气连接,并被安装于绝缘体(122);转子,其可相对于绝缘体(122)旋转;和传感器基板(116),其检测转子的旋转,并被安装于端子单元(114),传感器基板(116)在端子单元(114)安装于绝缘体(122)的状态下,能够从端子单元(114)拆下。据此,电机故障时或对其进行检修时等所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减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锤钻(hammer drill)为首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56953号(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一种使用无刷电机(Brush-less motor)的锤钻。
该锤钻的无刷电机17具有:传感器电路板(传感器基板)24,其搭载有检测设置在转子(rotor)19上的永久磁铁63的位置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的旋转检测元件;环状的短路部件25,其具有6个短路片53,6个短路片53将依次卷绕在作为层叠钢板的定子铁芯(statorcore)20上的6个绕组23进行三角形接线(delta connection)。
定子铁芯20具有被卷绕绕组23的6个齿部(tooth)26,并被前绝缘体21和后绝缘体22夹持,所述前绝缘体21一体成型有嵌合在齿部26间的6个嵌合部29,所述后绝缘体22同样一体成型有6个嵌合部39。在前绝缘体21的前侧以隔着传感器基板24的状态安装有短路部件25。在前绝缘体21上安装有与绕组23间的绕组线23a电气连接的6个熔接端子(fusingterminal)42,各熔接端子42被焊接于短路部件25的对应的短路片53上。短路片53在3个钣金部件52A~52C上各配置2个,在各钣金部件52A~52C上各焊接有一根电源线57。各电源线57到达电池组(battery pack)5的安装部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56953号
发明内容
在上述锤钻中,短路部件25隔着传感器基板24安装在前绝缘体21上,各熔接端子42被焊接于短路片53。因此,除非除去焊料否则无法拆下传感器基板24,难以进行传感器基板24的修理、更换或检修。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故障时或对其进行检修时等所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减少的电动工具。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的组装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工具。
另外,在上述锤钻中,各熔接端子42被安装于前绝缘体21,因此,各熔接端子42的配置存在极限,难以应对绕组23的个数的增加等。
另外,电源线57被焊接于短路部件25的钣金部件52A~52C,因此即使无刷电机17和安装部4中的任一方发生故障或者需要检修,除非切断所有的电源线57,否则需要将所有的上述部件一并取出来进行修理、更换或者检修,比较花费工夫和成本。
因此,第一组关联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也能够简单地应对复杂的绕组的接线结构的电机的电动工具。
另外,该关联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故障时或对其进行检修时等所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减少的电动工具。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的组装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工具。
并且,在上述锤钻中,作为层叠钢板的定子铁芯20被与其分体的前绝缘体21和后绝缘体22夹持。在这样的结构中,为了确保绝缘距离,需要使前绝缘体21的各嵌合部29和后绝缘体22的对应的嵌合部39重叠,重叠部分的厚度变为嵌合部29、39的合计以上的厚度,用于安装绕组23的空间相应地变小,输出也相应地变小。
另外,组装者需要在确保重叠部分的状态下将前绝缘体21的各嵌合部29与后绝缘体22的对应的嵌合部39装入定子铁芯20的对应的齿部26之间。因此,与定子铁芯20、前绝缘体21和后绝缘体22有关的组装性存在提高的余地。
并且,在前绝缘体21的前侧设置有传感器基板24的承接部、短路部件25的安装部,其结果,上述部件的强度存在提高的余地。
因此,第2组关联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即使确保绝缘距离,输出也较大的电机的电动工具。
另外,该关联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组装性优异的电机的电动工具。
并且,该关联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度优异的电机的电动工具。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体,其保持有多个绕组;端子单元,其与多个所述绕组电气连接,并被安装于所述绝缘体;转子,其可相对于所述绝缘体旋转;和传感器基板,其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并被安装于所述端子单元;所述传感器基板在所述端子单元安装于所述绝缘体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端子单元拆下。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体,其保持有多个绕组;端子单元,其与多个所述绕组电气连接,并被安装于所述绝缘体;转子,其可相对于所述绝缘体旋转;和传感器基板,其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并被安装于所述端子单元和所述绝缘体中的至少一方,在安装所述端子单元之后,安装所述传感器基板。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基板通过树脂制的基板按压部件来安装。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单元具有将所述传感器基板向安装位置引导的引导部。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单元呈具有内孔的环状,所述传感器基板被配置于所述端子单元的所述内孔的内侧。
第1组关联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定子,其保持有多个绕组;转子,其可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和端子单元,其具有与多个所述绕组电气连接的多个熔接端子。
在第1组关联发明中,也可以具有与所述端子单元连接的电源线。
另外,第1组关联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体,其被所述定子铁芯保持;多个绕组,其被所述绝缘体保持;端子单元,其与多个所述绕组电气连接,并与所述定子铁芯卡合;和转子,其可相对于所述定子铁芯旋转。
在第1组关联发明中,所述端子单元也可以被螺钉紧固于所述绝缘体。
并且,第1组关联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体,其被所述定子铁芯保持;多个绕组,其被所述绝缘体保持;端子单元,其与多个所述绕组电气连接;转子,其可相对于所述定子铁芯旋转;和电源线,其用于向多个所述绕组供给电力,所述电源线以自如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端子单元连接。
在第1组关联发明中,所述电源线也可以被螺钉紧固于所述端子单元。
在第1组关联发明中,也可以为:所述电源线为多条,并分别具有端子板,所述电源线通过所述端子板而连接于所述端子单元,所述端子单元上的所述电源线的连接部具有分隔多个所述端子板的分隔壁。
在第1组关联发明中,所述端子单元也可以卡合于所述定子铁芯。
在第1组关联发明中,还可以具有:传感器基板,其具有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的旋转检测元件,并被安装于所述端子单元和所述绝缘体中的至少一方;和信号线,其与所述传感器基板连接,传递所述旋转检测信号,所述信号线上的与所述传感器基板邻接的部分的方向和所述电源线上的与所述端子单元邻接的部分的方向相同。
第2组关联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体,其与所述定子铁芯一体成型;多个绕组,其被所述绝缘体保持;和转子,其可相对于所述定子铁芯旋转。
在第2组关联发明中,也可以为:所述定子铁芯具有保持所述绕组的多个齿部,所述绝缘体具有覆盖多个所述齿部的顶端部以外的部分的齿部覆盖部。
在第2组关联发明中,所述绝缘体也可以连续地配置。
另外,第2组关联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齿部;转子,其可相对于所述定子铁芯旋转;绝缘体,其具有覆盖多个所述齿部的齿部覆盖部和对应于多个所述齿部覆盖部中的任一个的突端部,并被所述定子铁芯保持;多个绕组,其被分别卷绕在多个所述齿部覆盖部上;和绕组连接导线,其将多个所述绕组中的至少任意2个绕组电气连接,所述齿部覆盖部的一个表面和对应于该齿部覆盖部的所述突端部在所述周向上彼此错开,所述绕组连接导线被挂在所述突端部上,而被向所述齿部覆盖部的所述表面导入。
在第2组关联发明中,所述绝缘体也可以与所述定子铁芯一体成型。
在第2组关联发明中,所述突端部也可以包括相对于所述绝缘体上的其他部分突出的突出体的端边部。
在第2组关联发明中,所述突端部也可以包括相对于所述绝缘体上的其他部分凹进的凹进部的端边部。
在第2组关联发明中,所述齿部覆盖部也可以具有挂住所述绕组连接导线的槽。
在第2组关联发明中,多个所述绕组中的至少任一个绕组和所述绕组连接导线也可以由连续的导线形成。
在第2组关联发明中,也可以为:还具有端子单元,所述端子单元具有与多个所述绕组电气连接的多个熔接端子,所述绝缘体具有熔接端子装入部,所述熔接端子进入该熔接端子装入部中,所述熔接端子装入部和所述突端部相互连接。
本发明的主要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故障时或对其进行检修等时所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减少的电动工具。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主要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的组装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工具。
第1组关联发明的主要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也能够简单地应对复杂的绕组的接线结构的电机的电动工具。
另外,该关联发明的另一主要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故障时或对其进行检修时等所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减少的电动工具。
另外,该关联发明的另一主要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的组装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工具。
第2组关联发明的主要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即使确保绝缘距离,输出也较大的电机的电动工具。
另外,该关联发明的另一主要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组装性优异的电机的电动工具。
并且,该关联发明的另一主要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度优异的电机的电动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锤钻中的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的仰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9中的(a)是图3的定子上的齿部和熔接端子装入部附近的后视图,图9中的(b)是图3的定子上的齿部和熔接端子装入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0是图3的定子上的绕组的电路图。
图11是图3的定子上的端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12中的(a)是图10的仰视图,图12中的(b)是图10的右视图,图12中的(c)是图10的后视图。
图13是图10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锤钻(电动工具);10:电机;12:定子;14:转子;32:控制器;92:永久磁铁;110:定子铁芯组件;112:绕组;114:端子单元;116:传感器基板;118:基板按压部件;120:定子铁芯;122:绝缘体;130:齿部;131:外槽(被卡合部);132:齿部覆盖部;135:槽;140:熔接端子装入部;144:第2突出体;145:延设部;146:突端部;147:凹进部;149a:架设线部(绕组连接导线);149b:转弯部(绕组连接导线);149c:斜行导入部(绕组连接导线);162:分隔壁;170:销部(卡合部);172:螺纹柱部(引导部);174:突起部(引导部);176:肋部(引导部);180:熔接端子;187:(电源线的)定子侧连接部;188、200、228:螺钉;190:电源线侧连接部;196:端子板;198:电源线;F:(齿部覆盖部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地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前后上下左右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规定的,有时根据作业的状况和移动部件的状态等发生变化。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方式和变形例。
图1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工具(打击工具)一例的锤钻1的中央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前部放大图。
锤钻1具有:外壳2,其作为保持各种部件的框架;动力部4,其被配置于外壳2的中央部,产生动力;中间部5,其被配置在动力部4的上方,用于转换或传递动力部4的动力;输出部6,其被配置在中间部5的前方(横向长的图1的右侧),将经过中间部5被适当地转换之后的动力部4的动力输出。
输出部6包括:工具保持架(tool holder)8,其呈筒状,前端部成为能够安装顶端工具的顶端工具保持部7;撞栓(impact bolt)9,其被配置在工具保持架8的内侧,对顶端工具施加打击。
动力部4包括电机10。
电机10是无刷电机,具有:筒状的定子12,其轴向为上下方向;转子14,其被配置在定子12的内部,且能够相对于定子12旋转,所述电机10是内转子型电机。转子14具有被配置于其轴心的上下方向的电机轴16。在电机轴16的上端部形成有小齿轮18。
外壳2包括保持电机10的电机外壳20。
在电机外壳20的后部连接有把手外壳22,所述把手外壳22由对开的左部和右部合并而形成。把手外壳22形成为环形(loop shape),主要是环上的上下方向的后部被作业人员握持。在把手外壳22的后部保持有电容器23和开关24。开关24具有向前方突出并能够向后方按下的柱塞(plunger)26。开关24按照柱塞26有无被按压和按压量来切换,柱塞26与从把手外壳22的后部向前方突出的扳机28连结。
在电机外壳20和把手外壳22的下侧配置有下部外壳30。外壳2包括下部外壳30。
在下部外壳30内立设有“[”字形或“]”字形的肋部31、31,上述肋部31保持着控制器32。控制器32搭载有用于控制电机10等的微电脑(省略图示)、开关元件(省略图示)。
另外,在控制器32的下方且下部外壳30的下表面,设置有具有前后两个端子台34、34的蓄电池安装部36。电池组37通过从右侧沿左右方向滑动而被安装于各端子台34。
在下部外壳30的前部且控制器32的前方,设置有使用LED来照射输出部6前方的灯38。
在下部外壳30前后,以相对于其他部分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覆盖所安装的电池组37、37前后的保护板部39、39。
控制器32通过导线(省略图示)与电机10、电容器23、各端子台34及灯38电气连接。
中间部5具有动力传递机构42、打击机构44和成为这些机构的外部轮廓的输出外壳46,所述输出外壳46由对开的左部和右部组合而成。外壳2包括输出外壳46。
动力传递机构42是将电机轴16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输出部6的工具保持架8的机构,包括上下方向的中间轴50和被一体安装于其中央部的齿轮52。
中间轴50通过上轴承54和下轴承56,以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齿轮52与小齿轮18的前部啮合。
在中间轴50的上端部形成有锥形齿58。
锥形齿58与连接在工具保持架8的后端部的锥齿轮59啮合。
打击机构44是将电机轴16的旋转输出转换为前后方向的往复输出,并传递该往复输出来对输出部6(撞栓9)施加打击的机构。
其中,将电机轴16的旋转输出转换为前后方向的往复输出的机构包括上下方向的曲轴60、被一体安装于曲轴60的下部并与小齿轮18的后部啮合的齿轮62、连杆(connectingrod)64和活塞66。
曲轴60通过上轴承68和下轴承70,以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曲轴60的上端部,以相对于其他部分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相对于曲轴60的中心轴偏心的曲柄销(crankpin)72。活塞66通过连杆64连接在曲柄销72上。活塞66是圆柱状的部件,其外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与轴向为前后方向的、圆筒状的气缸74的内表面接触。活塞66能够在气缸74内沿前后方向移动。气缸74的前部被配置在工具保持架8内。
另外,作为将前后方向的往复输出传递给撞栓9的机构,在气缸74内的活塞66前方隔着空气腔80而配置有作为打击件的撞锤(striker)82。
撞锤82是圆柱状的部件,其外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与气缸74的内表面接触。撞锤82能够在气缸74内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空气腔80是被撞锤82的后表面、活塞66的前表面和气缸74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包围的空间,将活塞66的往复动作通过空气的压力变动传递给撞锤82。
气缸74的前端部具有前壁,所述前壁在中央具有孔并向上下左右展开。
在工具保持架8内的、气缸74的前方隔着作为弹性体的环84而配置有承接环(receiving ring)86。
在撞锤82的前方配置有撞栓9。撞栓9具有圆柱状的后部和比该后部粗的圆柱状的前部,被插入于顶端工具保持部7的顶端工具的后端部推压撞栓9的前端部,使撞栓9后退到撞栓9的前部和后部的分界部分与承接环86接触的位置时,撞栓9的后部的后半部分穿过气缸74的前壁上的孔而位于工具保持架8和气缸74的内侧,后部的前半部分位于工具保持架8和环84的内侧,前部位于工具保持架8的内侧。
撞锤82通过前后移动来反复碰撞被安装于顶端工具保持部7的顶端工具的后端部,通过撞栓9打击顶端工具。
在工具保持架8的外侧的、输出外壳46的前侧设置有用于对顶端工具进行拆装操作的、圆筒状的操作套筒(operating sleeve)88。
并且,电机10的转子14具有:圆筒状的转子铁芯90,其在电机轴16的中央部以与电机轴16同心的状态一体安装;板状的永久磁铁92,其被分别配置于在转子铁芯90的周缘部上在同心圆上排列的多个(8个)上下方向上的通孔内。
转子铁芯90是多片电磁钢板层叠的层叠体,在各永久磁铁92与电机轴16之间具有多个(4个)减重部94,所述减重部94作为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呈四分之一圆筒面状扩展的空间部。
各永久磁铁92整体被配置为正八边形筒状,在周向上彼此稍微分离。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永久磁铁92之间且各通孔的两端形成有突出空间(省略图示),该突出空间越过永久磁铁92的端部而向周向外侧突出。该突出空间与永久磁铁92所通过的通孔主体空间连接,是通孔的一部分。
并且,在转子铁芯90的上侧配置有直径与转子铁芯90相同的圆盘状的上套筒96,在转子铁芯90的下侧配置有下套筒98,该下套筒98以其外周比各永久磁铁92在径向上靠内侧的位置的状态来配置。
涵盖上套筒96的上下两侧、下套筒98的下侧、和连接上套筒96与下套筒98的电机轴16的外周面部配置有树脂100。转子14通过树脂100被一体化。树脂100通过上套筒96与电机轴16之间、转子铁芯90与电机轴16之间、以及下套筒98与电机轴16之间。
另外,电机轴16通过上轴承102和下轴承104,以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上轴承102被配置在小齿轮18的下侧,且被输出外壳46保持。
下轴承104位于电机轴16的下端部周围,被配置在下套筒98的下侧,且被电机外壳20保持。
除此之外,在电机轴16的上部且在上轴承102与上套筒96之间,以与电机轴16垂直相交的状态一体安装有圆盘状的离心式风扇106。
在离心式风扇106与下套筒98之间配置有覆盖离心式风扇106的下侧的盘状的导流板(baffle plate)108。导流板108被电机外壳20保持。
另一方面,还如图3~图8所示,电机10的定子12具有定子铁芯组件110、多个(12个)绕组112、端子单元114、传感器基板116和基板按压部件118。
定子铁芯组件110具有定子铁芯120和绝缘体122,所述绝缘体122被配置在定子铁芯120的上下两侧和内侧,且被保持于定子铁芯120。
定子铁芯120是多片环状的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在内周部具有多个(12个)齿部130,多个齿部130分别比其他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
各齿部130的径向内侧的顶端面呈向内侧膨出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各齿部130呈具有两侧膨出部130a并且具有中央凹部130b的形状,其中,两侧膨出部130a以随着从顶端面的周向的两端部开始靠向中央部近前而逐渐位于更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膨出,中央凹部130b在各齿部130的中央部以沿径向观察时没有到达连接该两端部的假想的圆弧的程度向径向外侧较浅地凹进。根据这样的各齿部130的顶端面的形状,由于开关元件的切换而在绕组112中产生的磁场中的磁极的变化被调整得平滑,转子14的旋转更稳定。
相邻的齿部130之间成为配置绕组112的空间(槽)。
在定子铁芯120外周的圆筒面部形成有多个(3个)上下方向的外槽131。各外槽13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绝缘体122为树脂制,且为环状的电绝缘部件,具有:齿部覆盖部132,其被配置在各齿部130的外侧;和圆筒部133,其连接齿部覆盖部132,并且呈环状向下方伸出。
还如图9所示,各齿部覆盖部132覆盖对应的齿部130的顶端部以外的部分,在齿部130的顶端部的邻接部具有壁部134,所述壁部134比其他部分向上下和周向两侧展开。另外,在各齿部覆盖部132上的、覆盖齿部130的根基部的部分的上下两侧,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槽135,该槽135的宽度相当于绕组112的一根绕组线的粗细程度。
在绝缘体122的后部且圆筒部133的外侧,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连接部保护件(connection guard)136。连接部保护件136的中央部被配置在后方的2个齿部130之间,连接部保护件136的左右端部被配置于比该2个齿部130的左右端部靠内侧的位置。
另外,在圆筒部133的下部,形成有具有上下方向的螺纹孔的多个(5个)螺纹柱部(带内螺纹的螺纹柱:screw boss section)138。各螺纹柱部138连同连接部保护件136一起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它们之间配置有合计6个熔接端子装入部140中的任一个,各熔接端子装入部140彼此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1个齿部130位于连接部保护件136、螺纹柱部138和熔接端子装入部140之间的内侧。
还如图9所示,各熔接端子装入部140具有沿周向排列的一对截面呈U字形的第1突出体142和第2突出体144。
从下方来观察,第2突出体144被配置在比第1突出体142靠顺时针旋转的正方向侧的位置。
第1突出体142和第2突出体144相对于圆筒部133的其他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径向的内外侧两个部位向下方突出。在上述内外侧两个部位的突出部中,内侧的突出部比外侧的突出部向下方突出得高,内侧的突出部与外侧的突出部之间的部分与圆筒部133的下表面相连。另外,第1突出体142与第2突出体144之间的部分比圆筒部133的下表面向上方凹进。并且,第2突出体144上的内侧的突出部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延设部145。延设部145具有从下方观察时位于顺时针旋转方向侧的、作为上下方向的端边部的突端部146。各突端部146是熔接端子装入部140的一部分,与熔接端子装入部140的其他部分连结。
第2突出体144上的包括延设部145、突端部146的内侧的突出部在从圆筒部133向下方突出的各种部分中,向下方突出得最高,该内侧的突出部的顶端成为绝缘体122的最下部。
在圆筒部133上的、各延设部145的突端部146的外侧形成有凹进部147,该凹进部147的大小为绕组112的一根绕组线的截面直径左右。突端部146的根基部(上部)与凹进部147的逆时针旋转方向侧的端边部是共通的。第1突出体142与第2突出体144之间的部分和凹进部147的底部(上边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同程度的位置。
各延设部145的突端部146相对于对应的(最近的)齿部覆盖部132上的、从下方观察时位于逆时针旋转方向侧的表面F,在周向上被配置在顺时针旋转方向侧。
另外,在第1突出体142上的内侧的突出部的根基,形成有相对于其周围向下方凹进的凹进部148。通过配置这样的凹进部148,防止第1突出体142上的内侧的突出部的根基在成型时膨出的事态。另外,通过配置凹进部147,同样地防止突端部146的根基的膨出。
定子铁芯组件110通过定子铁芯120和绝缘体122一体成型而形成。
一体成型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一体成型的方法是通过在将定子铁芯120插入模具的状态下注入树脂来一体成型的嵌件注塑成型(insert molding)。
绝缘体122从定子铁芯120上侧,经由除了齿部130顶端面以外的内侧(各齿部覆盖部132和圆筒部133)直到定子铁芯120下侧(具有连接部保护件136、螺纹柱部138和熔接端子装入部140的圆筒部133的伸出的下部)无缝隙地连续配置。
在定子铁芯组件110的齿部覆盖部132上,通过卷绕绕组线来形成各绕组112。
如图10所示,12个绕组112以4个为1组,通过合计3组绕组112进行三角形接线(三相)。在各组中,分别串联连接的2个绕组112和2个绕组112被并联连接(两两串联后再并联)。
这样的12个绕组112分别由连续的2根导线形成。
即,第1导线从卷绕开始部位ST1开始,经过熔接端子装入部140的第1突出体142和第2突出体144,被分别卷绕在2个齿部覆盖部132上,经过下一熔接端子装入部140,被分别卷绕在2个齿部覆盖部132上,进一步经过下一熔接端子装入部140,并经过最初的熔接端子装入部140到达卷绕结束部位GL1。
另外,第2导线与第1导线同样地从卷绕开始部位ST2开始卷绕到卷绕结束部位GL2。但是,第2导线通过第1导线没有通过的熔接端子装入部140、齿部覆盖部132。
尤其是如图9所示,与在各熔接端子装入部140上从第1突出体142架设到第2突出体144的导线部分(架设线部149a)连接的导线部分进入凹进部147,挂在突端部146而弯曲为U字形转弯状(U-turn shape)(转弯部149b),进一步被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地导入对应的齿部覆盖部132上的从下方观察时位于逆时针旋转方向侧的表面F(斜行导入部149c)。斜行导入部149c上的上端部挂在齿部覆盖部132的下方的槽135的端部,与齿部覆盖部132上的最初的第一圈的、从下向上的部分149d连接。齿部覆盖部132上的最初的第一圈导线中,成为周向的上边的部分和下边的部分被引导入槽135。导线的第二圈以后仿照第一圈或以前卷绕的圈。通过这样卷绕到规定圈的导线被配置在圆筒部133与齿部覆盖部132的壁部134之间而成为绕组112。
第2突出体144的突端部146向下方突出得高,因此,在形成转弯部149b时,易于挂住导线又难以将其取下,能防止转弯部149b离开突端部146而产生松弛的事态。另外,通过设置凹进部147,相应地突端部146变得更高,另外导线进入凹进部147,因此在形成转弯部149b时易于挂住导线又难以将其取下而能防止松弛。
另外,在图9中,架设线部149a以前的导线部分和部分149d以后的导线部分被省略,在图9以外的图中,从架设线部149a到斜行导入部149c的导线部分(绕组112以外的部分)被省略。从架设线部149a到斜行导入部149c的导线部分成为将2个绕组112彼此电气连接的绕组连接导线。
在图11~图13中也示出的端子单元114具有:绝缘性树脂制的端子单元主体150,其为具有内孔的环状;和分别为导电性金属制的第1钣金部件152a、第2钣金部件152b、第3钣金部件152c这3个钣金部件。
端子单元主体150在后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连接部底座160。连接部底座160形成为,具有隔着上下延伸的2个分隔壁162而左右排列的3个杯形部164。在各杯形部164中装入圆筒状的螺纹柱166。
另外,在端子单元主体150的周缘,形成有具有上下方向的螺纹孔的多个(5个)螺纹孔部168。各螺纹孔部168相对于其他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螺纹柱部138同样地配置。
并且,在前方的螺纹孔部168的邻接部位、左后方的螺纹孔部168的邻接部位、和右后方的螺纹孔部168的邻接部位,分别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并进一步向上方突出的销部170。销部170从下方观察时位于正三角形的各顶点,与定子铁芯120的外槽131对应配置。
再者,在端子单元主体150上的前方的螺纹孔部168的径向内侧、左后方的螺纹孔部168的径向内侧、和右后方的螺纹孔部168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具有向后方敞开的螺纹孔的螺纹柱部172。各螺纹柱部172相对于端子单元主体150的其他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
除此之外,在端子单元主体150上的左前方的螺纹孔部168的径向内侧和右前方的螺纹孔部168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具有朝向下方的突起的突起部174。各突起部174相对于端子单元主体150的其他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
另外,在端子单元主体150的内表面部且前方的螺纹孔部168与右前方的螺纹孔部168之间,肋部176向径向内侧突出。
并且,在端子单元主体150的内表面部且右前方的螺纹孔部168的邻接部位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进的避让部178。
再者,在端子单元主体150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分别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呈U字状突出的突起部179。
第1钣金部件152a是半圆弧状,是从下方观察呈C字状的部件。
在第1钣金部件152a的前端部和后端缘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熔接端子180。各熔接端子180在折回部的顶端,具有在初始状态(熔接前的状态)下相对于该折回部向上方敞开的顶端部。另外,在图3~图8、图11~图13中,熔接端子180以初始状态图示。
另外,在第1钣金部件152a的后端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且具有连接孔的连接片182。
并且,在第1钣金部件152a的右前部,突出片184向径向外侧突出,另外,向径向外侧形成有呈“[”字状迂回的迂回部186。
一方面,第2钣金部件152b是从下方观察时呈U字状的部件,与第1钣金部件152a同样,具有左、右端部的熔接端子180、后部的连接片182和左后方、右后方的突出片184。
另一方面,第3钣金部件152c是从下方观察时呈倒C字状的部件,同样,具有前端部与后端缘的熔接端子180、后部的连接片182和左前方、左后方的突出片184。
第3钣金部件152c的前方的熔接端子180被配置在比第1钣金部件152a的前方的熔接端子180靠右方的位置,第3钣金部件152c和第1钣金部件152a在从下方观察的情况下以非接触状态局部重叠。
另外,第2钣金部件152b的右部和第1钣金部件152a的下部也同样地重叠,第2钣金部件152b的左部和第3钣金部件152c的下部也同样地重叠。
端子单元114由端子单元主体150以及第1钣金部件152a、第2钣金部件152b和第3钣金部件152c通过与定子铁芯组件110同样地一体成型而形成。
第1钣金部件152a、第2钣金部件152b和第3钣金部件152c在相互不接触的状态下,在作为上述钣金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上下方向上排列,并被配置为同心圆弧状。
在一体成型时,通过使突起部179和对应的突出片184适配,来进行端子单元主体150与第1钣金部件152a、第2钣金部件152b及第3钣金部件152c的定位。突出片184的一部分不被突起部179覆盖而露出。但是,第3钣金部件152c的左侧的突出片184与销部170适配而不露出。
另外,端子单元主体150的避让部178和第1钣金部件152a的迂回部186相匹配。
第1钣金部件152a、第2钣金部件152b与第3钣金部件152c的各熔接端子180和各连接片182从端子单元主体150伸出。各连接片182被分隔壁162分隔,并覆盖对应的螺纹柱166。连接部底座160、各螺纹柱166和各连接片182组合而形成定子侧连接部187。
通过使各螺纹孔部168与对应的螺纹柱部138适配,并且将螺钉188拧入其中,端子单元114被安装在绝缘体122的下侧。
此时,端子单元114的各销部170的顶端部170a进入定子铁芯120的对应的外槽131,由此端子单元114被可靠地定位在定子铁芯组件110上。
另外,初始状态的各熔接端子180进入对应的熔接端子装入部140上的第1突出体142和第2突出体144之间,包围连接绕组112的架设线部149a。然后,在各熔接端子180闭合而架设线部149a被夹持的状态下,通过通电等进行加热,于是架设线部149a和与其对应的熔接端子180通过热铆接而被焊接在一起(熔接),形成后述的电源线198、控制器32至电池组37以外的绕组112的电路。
并且,第2突出体144上的内侧的突出部(绝缘体122的最下部)不从所安装的端子单元114的下表面伸出。
再者,定子侧连接部187被配置在绝缘体122的连接部保护件136的上方。
在端子单元114的定子侧连接部187,以自如拆装的方式连接有电源线侧连接部190。
电源线侧连接部190具有:连接部底座192,其向上下左右展开;钳部194,其从连接部底座192的前部开始,在侧视观察时呈Γ字形(直角边形)突出;3片端子板196,其以与钳部194的上面部平行的状态从钳部194的下部竖起,开设有孔的顶端部露出;3根电源线198的端部,其连接于对应的端子板196。
各端子板196和与其对应的电源线198被连接部底座192的前部和钳部194的后部夹持,在从该被夹持的部分向上方突出的部分,通过将电源线198的覆盖层除去而形成的芯线露出部和端子板196的端部接合,据此各端子板196和与其对应的电源线198在连接部保护件136的后方彼此连接。各电源线198向下方延伸而到达控制器32。即,各电源线198上的与端子单元114邻接的部分的方向为下方。
在各端子板196与定子侧连接部187的对应的连接片182接触的状态下,将螺钉200拧入端子板196的孔和连接片182的连接孔,据此,电源线侧连接部190与定子侧连接部187连接。各螺钉200也拧入对应的螺纹柱166。分隔壁162进入左右排列的端子板196之间。钳部194和各端子板196覆盖端子单元114上的连接部底座160的各杯形部164的上侧与后侧、和各连接片182的下侧。
通过这样的连接,形成包括电源线198、控制器32等的绕组112的电路。
另外,通过将各螺钉200拧下,能够将电源线侧连接部190和各电源线198以可重新连接的方式从端子单元114的定子侧连接部187拆下。
传感器基板116是环状或轮状的基板,具有被收容在端子单元主体150的内孔的径向内侧的外径。
传感器基板116搭载有多个(3个)旋转检测元件(省略图示),该旋转检测元件检测转子14的永久磁铁92的位置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
传感器基板116具有分别从外周部朝向径向内侧的、3个凹口210和1个肋部承接部212。凹口210以与端子单元主体150的螺纹柱部172对应的方式来配置,肋部承接部212以与端子单元主体150的肋部176对应的方式来配置。
另外,传感器基板116在前部的左右两侧具有销孔214。各销孔214以与端子单元主体150的突起部174的突起对应的方式来配置。
并且,传感器基板116的后边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在其内侧通过连接器(省略图示)连接有传输旋转检测元件的旋转检测信号的多条信号线(省略图示)。如果解除连接器上的连接,则信号线以可重新连接的方式脱离传感器基板116。
通过将端子单元114的螺纹柱部172的螺纹孔周围的筒状部分装入各凹口210,将端子单元114的肋部176装入肋部承接部212,于是,传感器基板116在定位之后配置于端子单元114的内孔的径向内侧。
对应的突起部174的突起进入传感器基板116的各销孔214,据此,传感器基板116也被定位在端子单元114上。
端子单元114的螺纹柱部172、肋部176和突起部174分别成为将传感器基板116向其安装位置引导的引导部。
基板按压部件118为环状且是树脂制的绝缘部件。
基板按压部件118具有:螺纹孔部220,其与传感器基板116的各凹口210同样地配置,并具有螺纹孔;肋部承接部222,其与肋部承接部212同样地形成;销孔224,其与各销孔214同样地配置;和桥部226,其在基板按压部件118的后部以比其他部分向下方和前方浮起的方式形成。
基板按压部件118的外周部和螺纹孔部220的外周部、以及桥部226的左右两边部相对于基板按压部件118的其他部分呈圆筒状或板状向后方突出,加强或形成基板按压部件118、螺纹孔部220、桥部226。
通过将端子单元114的肋部176装入肋部承接部222,另外将对应的突起部174的突起装入各销孔224,于是,基板按压部件118在定位之后配置于端子单元114的径向内侧且传感器基板116的下侧。
在这样配置的状态下,将螺钉228拧入各螺纹孔部220的螺纹孔和端子单元114的螺纹柱部172的螺纹孔,据此,基板按压部件118被安装于端子单元114。基板按压部件118通过这样安装而将传感器基板116夹在基板按压部件118与端子单元114之间并按住传感器基板116,使传感器基板116以无法相对于端子单元114移动的方式安装。另外,如果通过拧下螺钉228来拆下基板按压部件118,则即使在熔接端子180熔接后定子铁芯组件110与端子单元114难以分离,也能够将传感器基板116以可重新设置的方式拆下。传感器基板116、基板按压部件118的拆装能够通过在设置于端子单元主体150的避让部178操作与端子单元114非接触的各部分来简单地进行。
桥部226离开传感器基板116的下表面、端子单元主体150的内周面,以可拆装的方式被连接于传感器基板116的信号线通过桥部226被向下方引导而朝向控制器32。即,信号线上的与传感器基板116邻接的部分的方向为下方。
接着,对上述锤钻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当作业人员对扳机28进行压入操作时,柱塞26被按下,开关24变为接通状态,接通信号被传递给控制器32。
接收到接通信号的控制器32通过微电脑,从信号线获得传感器基板116的旋转检测信号,并获得无刷电机10的转子14的旋转状态,并且按照获取到的旋转状态来控制各开关元件的接通和断开(ON/OFF),使励磁电流依次流过定子12的UVW各相的绕组112,据此,来使转子14旋转。开关24将与柱塞26的压入量对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32,控制器32以使转子14变为与该压入量对应(例如,压入量越大转子14越快)的旋转速度的方式进行控制。
通过转子14的旋转,电机轴16进行旋转,电机轴16的旋转通过齿轮52减速后传递给中间轴50。并且,中间轴50的锥形齿58通过锥齿轮59减速之后使工具保持架8绕自身的前后方向的中心轴旋转,对被安装于工具保持架8的顶端工具保持部7的顶端工具赋予旋转力。锤钻1通过作为产生该旋转力的机构的动力传递机构42等,进行通过旋转力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的动作(钻动作)。
另一方面,电机轴16的旋转通过齿轮62减速后传递给曲轴60。
曲轴60的曲柄销72通过连杆64使活塞66在气缸74内前后往复移动。通过活塞66的往复移动,空气腔80内的空气作为弹性体来发挥作用,通过该作用,撞锤82前后往复移动。撞锤82通过该往复移动而连续碰撞撞栓9,其冲击力传递给被安装于工具保持架8的顶端工具保持部7的顶端工具,产生朝向前后方向的打击力。锤钻1通过作为产生该打击力的机构的打击机构44等进行打击被加工件的动作(锤击动作)。
另外,当离心式风扇106伴随着电机轴16的旋转而旋转时,从形成于外壳2的吸气口(省略图示)吸入空气,空气通过定子12的外侧和内侧(与转子14之间),被从电机外壳20上的形成于离心式风扇106侧方部分的排气口(省略图示)排出,由此无刷电机10被冷却。
此时,通过定子12的内侧的空气通过定子铁芯组件110、端子单元114、传感器基板116、基板按压部件118各自的内侧,定子铁芯组件110上的各绕组112通过经过槽及其周围的空气被有效地冷却。
接着,对上述锤钻1能够发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锤钻1具有:定子12,其保持有多个绕组112;转子14,其能够相对于定子12旋转;和端子单元114,其具有与多个绕组112电气连接的多个熔接端子180。因此,与设置于绝缘体122的情况相比较,各熔接端子180的配置的自由度高,易于应对绕组112的个数的增加、两两串联之后再并联的三角形接线这样的比较复杂的电路结构等。
并且,锤钻1具有与端子单元114连接的电源线198。因此,电源线198易于连接,组装性优异。
另外,锤钻1具有定子铁芯120、被定子铁芯120保持的绝缘体122、被绝缘体122保持的多个绕组112、与多个绕组112电气连接并与定子铁芯120卡合的端子单元114、和可相对于定子铁芯120旋转的转子14。因此,与绕组112有关的电气连接结构的自由度高,易于应对绕组112的个数的增加等。另外,通过端子单元114卡合于牢固的定子铁芯120,端子单元114相对于定子铁芯120的位置的精度提高,在端子单元114上搭载有传感器基板116的情况下,传感器基板116(旋转检测元件)相对于转子14(永久磁铁92)的位置的精度得到提高。
并且,端子单元114通过螺钉188被螺钉紧固于绝缘体122。因此,能够简单地安装端子单元114。
除此之外,锤钻1具有定子铁芯120、被定子铁芯120保持的绝缘体122、被绝缘体122保持的多个绕组112、与多个绕组112电气连接的端子单元114、可相对于定子铁芯120旋转的转子14、和用于向多个绕组112供给电力的电源线198,电源线198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与端子单元114连接。因此,与绕组112有关的电气连接的自由度高,易于应对绕组112的个数的增加等。另外,通过将电源线198从端子单元114拆下,在电机10和控制器32中的任一方发生故障或需要检修的情况下,能够将其单独地拆下,修理、更换、检修的工夫和成本降低。
另外,电源线198通过螺钉200被螺钉紧固于端子单元114,因此,能简单地实现与电源线198有关的自如拆装的连接。
并且,电源线198存在3根,并分别具有端子板196,并且电源线198通过端子板196而连接于端子单元114,端子单元114上的电源线198的定子侧连接部187具有将3片端子板196隔开的2个分隔壁162。因此,电源线198被简单、合适且自如拆装地连接于定子侧连接部187。
再者,端子单元114具有向定子铁芯120侧突出的销部170,定子铁芯120具有作为与销部170卡合的被卡合部的外槽131,端子单元114在销部170卡合于定子铁芯120的外槽131。因此,与仅被树脂制的绝缘体122保持的情况相比较,端子单元114还卡合于金属制的定子铁芯120,由此防止端子单元114由于绝缘体122的弯曲而发生细微的移动或发生姿态变化的事态。因此,端子单元114相对于定子铁芯120的位置的精度得到提高,在端子单元114上搭载有传感器基板116的情况下,传感器基板116(旋转检测元件)相对于转子14(永久磁铁92)的位置的精度得到提高。
另外,锤钻1具有:传感器基板116,其具有检测转子14的旋转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的旋转检测元件,并被安装于端子单元114;和信号线,其连接于传感器基板116,并传递旋转检测信号,信号线上的与传感器基板116邻接的部分的方向和电源线198上的与端子单元114邻接的部分的方向均为下方。因此,易于进行信号线和电源线198的布线。
另一方面,锤钻1具有:绝缘体122,其保持有多个绕组112;端子单元114,其与多个绕组112电气连接,并被安装于绝缘体122;转子14,其可相对于绝缘体122旋转;和传感器基板116,其检测转子14的旋转,并被安装于端子单元114,传感器基板116在端子单元114被安装于绝缘体122的状态下,能够从端子单元114拆下。因此,即使不拆下端子单元114也能够将传感器基板116拆下,易于进行传感器基板116的修理、更换或检修,电机10发生故障时或对其进行检修时等所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减少。
另外,锤钻1具有:绝缘体122,其保持有多个绕组112;端子单元114,其与多个绕组112电气连接,并被安装于绝缘体122;转子14,其可相对于绝缘体122旋转;传感器基板116,其检测转子14的旋转,并被安装于端子单元114,在安装端子单元114之后,安装传感器基板116。因此,即使不将端子单元114拆下也能够拆下传感器基板116,易于进行传感器基板116的修理、更换或检修,电机10发生故障时或对其进行检修时等所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减少。
并且,传感器基板116通过作为绝缘材料的树脂制的基板按压部件118来安装。因此,传感器基板116在不会影响电气动作的状态下被可靠地安装。另外,通过拆下螺钉228、基板按压部件118来拆下传感器基板116。
再者,端子单元114具有将传感器基板116向安装位置引导的引导部(螺纹柱部172、肋部176、突起部174)。因此,传感器基板116被可靠地安装于所期望的安装位置,旋转检测元件相对于永久磁铁92的位置的精度变得良好,转子14的旋转被高精度地检测。转子14的旋转控制变得更可靠,转子14的旋转更稳定。
除此之外,端子单元114呈具有内孔的环状,传感器基板116被配置于端子单元114的内孔的内侧。因此,在作为电机轴16的轴向的上下方向上,端子单元114与传感器基板116的重叠使得整体尺寸相应缩短,电机10变得更紧凑。
另一方面,锤钻1具有:定子铁芯120;绝缘体122,其与定子铁芯120一体成型;多个绕组112,其被绝缘体122保持;和转子14,其可相对于定子铁芯120旋转。因此,不需要如前绝缘体和后绝缘体为分体的情况下那样为了确保绝缘距离而设置重叠部分,能够增大绕组112来增大输出,或者在保持输出的状态下使其紧凑。另外,通过一体成型,得到绝缘体122被固定于定子铁芯120的状态的定子铁芯组件110,电机10的组装性良好。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这种形成本身,绝缘体122的强度得到提高,在将端子单元114的螺纹柱部138、熔接端子装入部140等安装部、承接部设置于绝缘体122的情况下,该安装部、承接部的强度得到提高。
另外,定子铁芯120具有保持绕组112的多个齿部130,绝缘体122具有覆盖多个齿部130的顶端部以外的部分的齿部覆盖部132。因此,用于保持绕组112的各齿部130由一体成型的齿部覆盖部132覆盖,一边确保输出一边变得紧凑,由此组装性、强度良好。
并且,绝缘体122被连续地配置。因此,绝缘体122被紧凑地配置于定子铁芯120,并连续地进入定子铁芯120的内侧、上下两侧,据此绝缘体122被牢固地安装于定子铁芯120,绝缘体122上的各种安装部和承接部也变得牢固。
除此之外,锤钻1具有:定子铁芯120,其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齿部130;转子14,其可相对于定子铁芯120旋转;绝缘体122,其具有覆盖多个齿部的齿部覆盖部132和与多个齿部覆盖部132中的任一个对应的突端部146,并被定子铁芯120保持;多个绕组112,其被分别卷绕于多个齿部覆盖部132;和绕组连接导线(架设线部149a、转弯部149b、斜行导入部149c),其将多个绕组112中的2个绕组电气连接,齿部覆盖部132的一个表面F和对应于该齿部覆盖部132的突端部146在周向上彼此错开,绕组连接导线(转弯部149b)被挂在突端部146上,并被向齿部覆盖部132的表面F导入。因此,从突端部146朝向表面F的导线被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地导入(斜行导入部149c),与被沿上下方向导入的情况不同,导线被挂在表面F上,而易于被适宜地固定于表面F。若被向齿部覆盖部132导入的导线被正确地固定,则能合适地形成齿部覆盖部132上的导线的第一圈,第二圈以后仿照以前的绕组线来适宜地形成,由此适宜地形成作为被卷绕在齿部覆盖部132上的绕组线的绕组112。
另外,绝缘体122与定子铁芯120一体成型,因此,突端部146更牢固地形成,能防止在形成转弯部149b时,由于导线的按压导致突端部146弯曲而导线错位的事态。
并且,突端部146包括相对于绝缘体122上的其他部分突出的熔接端子装入部140的第2突出体144的延设部145的端边部,另外,突端部146包括相对于绝缘体122上的其他部分凹进的凹进部147的端边部。因此,突端部146简单且有效地形成。
另外,齿部覆盖部132具有挂住绕组连接导线(斜行导入部149c的端部)的槽135。因此,斜行导入部149c被更可靠地导入到齿部覆盖部132的合适的位置。
并且,各一半的绕组112和绕组连接导线通过连续的导线形成。因此,提供一种电气接合部变少,结构简单且电气特性优良的绕组112的电路。
再者,具有端子单元114,该端子单元114具有与多个绕组112电气连接的多个熔接端子180,绝缘体122具有熔接端子装入部140,熔接端子180进入该熔接端子装入部140中,熔接端子装入部140和突端部146彼此连接。因此,用于准确导入导线的突端部146和包围熔接端子180的熔接端子装入部140紧凑且容易地形成为共通的部分。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适当地实施以下那样的变更。
电机也可以使用带电刷的电机等其他种类的电机。另外,也可以代替DC(充电式)的电机,而为AC(交流式)的电机。
外壳可以是使电机外壳、输出外壳、把手外壳和下部外壳中的至少任意两个外壳一体化,或者将这些外壳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外壳进一步进行分割等,其结构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多条电源线也可以不被汇集在共通的电源线侧连接部的连接部底座、钳部,而分别自由拆装。另外,电源线的自由拆装的连接也可以为代替螺钉紧固而采用爪(连接突起部)和爪承接部(被连接部)的方式等,或者在螺钉紧固的同时采用爪(连接突起部)和爪承接部(被连接部)的方式等。
传感器基板也可以不被安装于端子单元,而被安装于绝缘体。另外,传感器基板也可以被安装于端子单元和绝缘体的双方。
绝缘体也可以被分割。
引导部可以是螺纹柱部、肋部、突起部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也可以增加其他种类的部件。
也可以省略用于挂住与绕组有关的导线的、第2突出体的延设部的突端部和凹进部中的任意一方。在第2突出体的延设部的突端部被省略而仅有凹进部的情况下,从形成凹进部的底部的部分的两侧立起的两部分中的一方成为挂住导线的突端部。
与绕组有关的导线也可以卷绕在与上述方式相反的方向,用于挂住该导线的突端部、凹进部也可以在周向上被配置在与上述方式相反一侧(第1突出体侧)。
与电源线、绕组有关的导线、信号线、其他的导线中的至少任一方也可以为,例如使绕组连接导线为不同于绕组的导线并彼此电气连接等,将多条短线电气连接。
各种部件、部分的个数、配置和设置的有无、材质和结构、形式等也可以适宜地变更,例如,绝缘体为纸质,或者中间轴、齿轮的数量的增减,或者代替蓄电池安装部而设置电源线来作为商用电源驱动,或者钻动作所涉及的机构和锤击动作所涉及的机构的一方被省略,或者绕组、熔接端子、电源线的数量的增减,或者引导绕组的导线的槽以环绕齿部覆盖部的根基的方式来设置,或者该槽变更更少或更短,或者各种螺钉、螺纹孔等的数量的增减,或者端子单元的突起部、孔的数量的增减,或者端子单元相对于定子铁芯的卡合部(销部)、被卡合部(外槽)的数量的增减,或者上述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卡合为肋部向一对突起间的插入,或者其他卡合部、连接部、螺钉紧固部、保持部、安装部被变更为其他结构或形式等。
并且,本发明还可以被适用于其他形式的锤钻、其他的电动工具等。例如,被适用于高输出的制品,被适用于大型的链锯、割草机、大型的鼓风机、大型的研磨机。
Claims (5)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绝缘体,其保持有多个绕组;
端子单元,其与多个所述绕组电气连接,并被安装于所述绝缘体;
转子,其可相对于所述绝缘体旋转;和
传感器基板,其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并被安装于所述端子单元;
所述传感器基板在所述端子单元安装于所述绝缘体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端子单元拆下。
2.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绝缘体,其保持有多个绕组;
端子单元,其与多个所述绕组电气连接,并被安装于所述绝缘体;
转子,其可相对于所述绝缘体旋转;和
传感器基板,其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并被安装于所述端子单元和所述绝缘体中的至少一方,
在安装所述端子单元之后,安装所述传感器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基板通过树脂制的基板按压部件来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单元具有将所述传感器基板向安装位置引导的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单元呈具有内孔的环状,
所述传感器基板被配置于所述端子单元的所述内孔的内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30586A JP7025851B2 (ja) | 2017-07-03 | 2017-07-03 | 電動工具及び電動工具の修理方法 |
JP2017-130586 | 2017-07-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02822A true CN109202822A (zh) | 2019-01-15 |
CN109202822B CN109202822B (zh) | 2022-10-18 |
Family
ID=64661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69438.XA Active CN109202822B (zh) | 2017-07-03 | 2018-06-05 | 电动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49405B2 (zh) |
JP (1) | JP7025851B2 (zh) |
CN (1) | CN109202822B (zh) |
DE (1) | DE10201811577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65439A (zh) * | 2019-03-05 | 2020-09-15 | 日本电产增成机器装置(浙江)有限公司 | 马达测试用组件 |
CN112060016A (zh) * | 2019-06-11 | 2020-12-11 | 株式会社牧田 | 冲击工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70328B (zh) | 2016-03-30 | 2019-12-03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用于电动工具的无刷马达 |
US10875168B2 (en) * | 2016-10-07 | 2020-12-29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
JP7139208B2 (ja) * | 2018-09-28 | 2022-09-20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作業機 |
US10916987B2 (en) * | 2018-10-29 | 2021-02-09 |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 Stator, associated electric mo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
JP7210261B2 (ja) * | 2018-12-14 | 2023-01-23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作業機及び電動作業機用モータにおける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WO2020158939A1 (ja) | 2019-02-01 | 2020-08-06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クリーナおよび車両用クリーナユニット |
CN110190695B (zh) * | 2019-05-14 | 2020-06-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装配结构、定子组件、塑封电机及空调器 |
CN218006069U (zh) * | 2019-11-08 | 2022-12-09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电池供电的独立马达单元 |
EP4008477A1 (de) * | 2020-12-04 | 2022-06-08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luftkühlung und verfahren zur kühlung von komponenten einer werkzeugmaschine |
JP2022164039A (ja) * | 2021-04-15 | 2022-10-2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作業機器及び電動作業機器の製造方法 |
JP2023006092A (ja) * | 2021-06-30 | 2023-01-1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作業機 |
TWI789222B (zh) * | 2022-01-26 | 2023-01-01 | 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09666A (ja) * | 2004-10-08 | 2006-04-20 | Nippon Densan Corp | モータ |
US20090026859A1 (en) * | 2007-07-24 | 2009-01-29 | Kinoshita Nobuo | Inner-rotor-type brushless motor having built-in bus bar |
CN102480186A (zh) * | 2010-11-22 | 2012-05-30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电动机 |
CN103545965A (zh) * | 2010-01-12 | 2014-01-29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电机和电机的制造方法 |
WO2014080675A1 (ja) * | 2012-11-21 | 2014-05-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動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
US20150069864A1 (en) * | 2013-09-11 | 2015-03-12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
US20160226350A1 (en) * | 2013-09-20 | 2016-08-04 |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 Polyphase electric motor equipped with a device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angular position and/or the speed of rotation of a rotor of the said mo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26078B2 (en) * | 2001-04-16 | 2015-09-08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Stride adjustment mechanism |
GB2390488B (en) * | 2002-02-04 | 2006-11-08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 | Electrical devices including a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
DE202004010956U1 (de) * | 2004-07-13 | 2005-11-24 | Minebea Co., Ltd., Kitasaku | Einrichtung zur Isolation von Statornuten |
US7166948B2 (en) * | 2004-09-15 | 2007-01-23 | Peterse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sipating a portion of the commutation derived collapsing field energy in a multi-phase unipolar electric motor |
US7663274B2 (en) * | 2004-09-21 | 2010-02-16 | Nidec Corporation | Motor |
JP4662200B2 (ja) * | 2004-09-29 | 2011-03-30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およびブスバー |
DE102004050374B4 (de) * | 2004-10-15 | 2010-11-11 | Minebea Co., Ltd. | Elektrische Maschine, insbesondere Gleichstrommotor |
JP4941007B2 (ja) * | 2007-03-01 | 2012-05-30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FR2923951B1 (fr) * | 2007-11-19 | 2009-11-27 | Sonceboz Automotive Sa | Ensemble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pour moteur sans balai. |
JP5522504B2 (ja) * | 2008-09-29 | 2014-06-18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電動工具 |
EP2580847B1 (en) * | 2010-06-14 | 2021-11-17 | Black & Decker Inc. | Rotor assembly for brushless motor for a power tool |
KR101264569B1 (ko) * | 2012-04-03 | 2013-05-14 | 뉴모텍(주) | 새로운 결합 구조를 갖는 홀센서 커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모터 |
US9450471B2 (en) * | 2012-05-24 | 2016-09-20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Brushless DC motor power tool with combined PCB design |
JP2015033293A (ja) * | 2013-08-06 | 2015-02-16 |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 |
-
2017
- 2017-07-03 JP JP2017130586A patent/JP70258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14 US US15/978,467 patent/US1074940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6-05 CN CN201810569438.XA patent/CN109202822B/zh active Active
- 2018-06-29 DE DE102018115778.9A patent/DE102018115778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09666A (ja) * | 2004-10-08 | 2006-04-20 | Nippon Densan Corp | モータ |
US20090026859A1 (en) * | 2007-07-24 | 2009-01-29 | Kinoshita Nobuo | Inner-rotor-type brushless motor having built-in bus bar |
CN103545965A (zh) * | 2010-01-12 | 2014-01-29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电机和电机的制造方法 |
CN102480186A (zh) * | 2010-11-22 | 2012-05-30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电动机 |
WO2014080675A1 (ja) * | 2012-11-21 | 2014-05-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動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
US20150069864A1 (en) * | 2013-09-11 | 2015-03-12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
CN104426274A (zh) * | 2013-09-11 | 2015-03-18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 |
US20160226350A1 (en) * | 2013-09-20 | 2016-08-04 |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 Polyphase electric motor equipped with a device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angular position and/or the speed of rotation of a rotor of the said motor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65439A (zh) * | 2019-03-05 | 2020-09-15 | 日本电产增成机器装置(浙江)有限公司 | 马达测试用组件 |
CN111665439B (zh) * | 2019-03-05 | 2022-11-22 | 日本电产增成机器装置(浙江)有限公司 | 马达测试用组件 |
CN112060016A (zh) * | 2019-06-11 | 2020-12-11 | 株式会社牧田 | 冲击工具 |
US11845169B2 (en) | 2019-06-11 | 2023-12-19 | Makita Corporation | Impact tool |
CN112060016B (zh) * | 2019-06-11 | 2024-05-07 | 株式会社牧田 | 冲击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8115778A1 (de) | 2019-01-03 |
JP2019017130A (ja) | 2019-01-31 |
CN109202822B (zh) | 2022-10-18 |
US20190006909A1 (en) | 2019-01-03 |
US10749405B2 (en) | 2020-08-18 |
JP7025851B2 (ja) | 2022-0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02822A (zh) | 电动工具 | |
CN109217505A (zh) | 电动工具 | |
CN110098685B (zh) |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结构组件 | |
EP3054566A2 (en) | Power tool | |
US8120218B2 (en) | Stator,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 |
CN103862443B (zh) | 电动工具 | |
CN106998110A (zh) | 电动工具 | |
WO2012105234A2 (en) | Disk motor and electric-powered working machine | |
CN107615628A (zh) | 无刷罐形电机 | |
US7339294B2 (en) | Vehicular starting and charging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JP2007049859A (ja) | 洗濯機用モータ及び該モータを具えた洗濯機 | |
JP2014050258A (ja) | 回転電機 | |
JP6968581B2 (ja) | 電動工具 | |
CN110447396A (zh) | 电动作业机 | |
US20130076176A1 (en) | Stator terminal block for a multi-phase electric machine | |
JP2019017131A (ja) | 電動工具 | |
KR20150045608A (ko) | 교류발전기용 고정자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 |
JP2009153361A (ja) | モーターのコイルモジュール | |
JP5937458B2 (ja) | ステータ、ステータを用いたアウターロータ型回転電機、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
US20240186845A1 (en) | Electric motor | |
WO2018051773A1 (ja) | モータ | |
JP2019115176A (ja) | 回転電機 | |
JP4706470B2 (ja) | ステータコア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 |
CN110661366A (zh) | 电动工具 | |
JP2019193424A (ja) | 信号端子付回転電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