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8110A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8110A
CN106998110A CN201610990526.8A CN201610990526A CN106998110A CN 106998110 A CN106998110 A CN 106998110A CN 201610990526 A CN201610990526 A CN 201610990526A CN 106998110 A CN106998110 A CN 106998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wire
coil
terminal
si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905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8110B (zh
Inventor
长滨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98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8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1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02K7/145Hand-held machine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8Cells or batteries combined with indicating means for external visual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e.g. by change of colour or of light densit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H02P6/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 H02P6/1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and for generating spe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Brushless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能够使定子紧凑化,在收装无刷电机时,能够节省空间,由此维持壳体的紧凑化,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处理效率。冲击钻(1)具有:无刷电机(13),其具有定子(30)和转子(31),该定子(30)被线圈(35)卷绕,且具有与线圈(35)熔合的熔合端子(51A~51C),该转子(31)相对于定子(30)可旋转;导线(84、84…),其用于对线圈(35)供电;和导线侧端子(77A~77C),其与导线(84、84…)连接,熔合端子(51A~51C)和导线侧端子(77A~77C)在定子(30)的周向的规定位置(连接板(44))通过螺钉(96)连接。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无刷电机作为驱动源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冲击钻等电动工具中,已知一种使用无刷电机作为驱动源的电动工具。如专利文献1所示,无刷电机具有将多个线圈绕树脂制的绝缘体(绝缘部件)卷绕的定子和具有旋转轴的转子,在定子上固定搭载有旋转检测元件的传感器电路基板,该旋转检测元件检测设置于转子的永久磁铁的位置,并将旋转检测信号输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54391号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无刷电机中,线圈的末端和供给电源的导线使用设置在绝缘体上的多个(若是三相的三角形接线,则为3个)熔合端子等通过焊接等而连接。因此,末端处理部分在径向上变大而妨碍紧凑化,由此导致电动工具的壳体大型化。另外,当进行定子的制造时,由于需要对线圈的末端和导线进行焊接等,因此,当将定子向壳体安装时,导线造成妨碍而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且,在进行修理等时,需要将通过导线而与定子连接的控制器一起拆下,从而耗时耗力,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中,能够实现定子的紧凑化,而能以较小的空间收装无刷电机,由此,能够维持壳体的紧凑化,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处理效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无刷电机,其包含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被线圈卷绕,且具有连接线圈的线圈侧端子,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可旋转;导线,其用于对线圈供电;和导线侧端子,其与导线连接,线圈侧端子和导线侧端子在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由螺钉连接。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导线侧端子在螺钉的连接位置可暂时固定于线圈侧端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具有:无刷电机,其包含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被线圈卷绕,且具有将线圈熔合的熔合端子,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可旋转;导线,其用于对线圈供电;和导线侧端子,其与导线连接,熔合端子沿着所述定子的周向延伸设置,且在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与导线侧端子连接。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在定子的端部螺纹固定有用于检测转子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电路基板,熔合端子通过固定传感器电路基板的螺钉与传感器电路基板一起被固定。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在传感器电路基板上形成有用于回避与熔合端子的干涉的退让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具有:无刷电机,其包含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被多个线圈卷绕,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可旋转;和多条导线,其用于分别对多个线圈供电,多条导线被单元化,且在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与多个线圈连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包含有第1电动工具和第2电动工具,所述第1电动工具具有:第1无刷电机,其具有第1定子和第1转子,所述第1定子被第1线圈卷绕,且具有与第1线圈连接的第1线圈侧端子,所述第1转子相对于所述第1定子可旋转;第1导线,其用于对第1线圈供电;和第1导线侧端子,其与第1导线连接,第1线圈侧端子和第1导线侧端子在第1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通过螺钉连接,
第2电动工具具有:第2无刷电机,其具有第2定子和第2转子,所述第2定子被第2线圈卷绕,且具有与第2线圈连接的第2线圈侧端子,所述第2转子相对于所述第2定子可旋转;第2导线,其用于对第2线圈供电;和第2导线侧端子,其与第2导线连接,第2线圈侧端子和第2导线侧端子在第2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由螺钉连接,第1导线的引出方向和第2导线的引出方向彼此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无刷电机的末端处理部分形成在定子的一处,因此定子在径向上不会变大,而且,能够利用空置空间将配线集中到一处。因此,在收装无刷电机时,能够节省空间,由此维持电机壳体的紧凑化。另外,由于能够将末端处理作业集中在定子规定位置进行,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钻的侧视图。
图2是将后罩和右侧的一半壳体拆下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主体部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前绝缘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前绝缘部件的主视图。
图7中,图(A)是将传感器电路基板拆下的定子的主视图,图(B)是将端子单元拆下的定子的主视图。
图8中,图(A)是表示沿图7的A-A线剖切的截面图,图(B)是表示沿图7的B-B线剖切的截面图。
图9是定子的立体图。
图10中,图(A)是定子的主体图,图(B)是沿C-C线剖切的截面图。
图11是将后罩和右侧的一半壳体拆下的状态下的驱动钻(driver drill)的主体部的侧视图。
图12中,图(A)是定子的侧视图,图(B)是端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13中,图(A)是端子单元的主视图,图(B)是仰视图,图(C)是侧视图。
图14是使导线的引出方向相反的端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15中,图(A)是端子单元的主视图,图(B)是仰视图,图(C)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电动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钻的侧视图,图2是将后罩和右侧的一半壳体拆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主体部的放大纵剖面图。
冲击钻1具有以中心轴为前后方向的主体部2和从该主体部2向下方伸出的把手部3,在设置于把手部3的下端的电池安装部4上安装有成为电源的电池组5。在把手部3的上部收装有使扳机7向前方突出的开关6,在电池安装部4上设置有与电池组5电连接的端子台8和具有搭载有微型计算机等的控制电路基板10的控制器9,并且,在电池安装部4上还设置有开关面板11,该开关面板11具有对转速进行变更操作的按钮和电池剩余电量显示部。附图标记12为挂绳。
在主体部2内从后方向前方以无刷电机13、锤外壳14的顺序收装。在锤外壳14的内部设置有: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5,其对无刷电机13的旋转轴100的旋转实施减速;主轴16,其通过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5减速旋转;冲击机构17,其对主轴16的旋转附加冲击动作;和砧座18,其成为最终输出轴,砧座18从主体部2的前端向前方伸出。在砧座18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拆装刀头的套筒19,在套筒19的后方且于锤外壳14的前部,分别外装有树脂制的罩20和橡胶制的减震器21。
在主体部2的后半部具有筒状的电机壳体22,该电机壳体22收装无刷电机13,且与把手部3成为一体,该电机壳体22与把手部3通过多个螺钉23、23…将左右一对半个壳体HR、HL组装而形成。电机壳体22的后端通过在侧面形成有排气口25、25…的帽状的后罩24罩住。在后罩24的前方且电机壳体22的侧面形成有吸气口26、26…。附图标记27表示设置于开关6和锤外壳14之间的电机正反转切换杆,附图标记28表示设置在该电机正反转切换杆27的前方,并且照射砧座18的前方的LED。
无刷马达13为具有定子30和转子31的内转子型。首先,如图4所示,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2;前绝缘部件33与后绝缘部件34,其分别设置在定子铁芯32的前后;多个(此处,为U相、V相、W相的各相各一对而共计6个)线圈35、35…,其绕前绝缘部件33与后绝缘部件34卷绕在定子铁芯32上;和传感器电路基板36,其安装于前绝缘部件33。
定子铁芯32由多个钢板层叠形成,在其内周朝向轴芯侧突出设置有6个T字状的定子齿37、37…,在各定子齿37、37之间形成有6个插槽38、38…。
前绝缘部件33具有:树脂制的环形部39,其外径与定子铁芯32的直径大致相同;6个主视观察时呈T字状的绝缘肋40、40…,其在该环形部39的内周侧沿半径方向形成,并且位于各定子齿37的前表面上。在前绝缘部件33的背表面形成有6个嵌合肋41、41…,该嵌合肋41、41…横跨在周向上邻接的绝缘肋40、40的内缘和环形部39的内缘,与各插槽38嵌合。
另外,如图5所示,在环形部39的前表面上突出设置有3个螺纹凸台42、42…和传感器电路基板36的定位销43、43,其中,3个螺纹凸台42、42…用于将传感器电路基板36螺纹固定,并且以位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的形态沿周向等间隔设置,定位销43、43位于上侧的螺纹凸台42的两侧。在环形部39的下部,朝向径向外侧,连接板44被向下方突出设置,在连接板44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竖立的一对分隔肋45、45,该一对分隔肋45、45在左右方向上将连接板44分隔为3个连接片46A、46B、46C。在各连接片46A~46C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通孔,并且分别在其前侧埋设有螺母47,在左右两侧的连接片46A、46C上,分别于螺母47的上侧突出设置有定位突起48。在两侧的连接片46A、46C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槽49。在环形部39的左右侧面上形成有位于电机壳体22内的、定位用的凹部50、50。
此外,在环形部39设置有成为线圈侧端子的3个熔合端子51A、51B、51C,该3个熔合端子51A、51B、51C用于将成为电源线的导线连接于各相的线圈35。其中,熔合端子51A、51C由熔合导线的熔合部52和延伸设置部53构成,延伸设置部53构成为,从该熔合部52沿着环形部39呈圆弧状延伸,其顶端侧向外侧弯曲且位于连接片46A、46C的前表面。熔合部52以从环形部39的前表面竖立设置的姿态形成,在其外侧,夹持片54从后端向前方翻折而形成,在其周向的两侧形成有支承片55、56。在环形部39分别竖立设置有:保持突起57,其在主视观察时呈日文片假名コ字状,用于支承熔合部52的支承片55;和夹持突起58、58,其为内外2个,在相反侧用于夹持支承片56。
并且,延伸设置部53从支承片56呈直角连续设置,且以与环形部39的前表面平行的横向姿态形成,在螺纹凸台42的位置形成有跨越螺纹凸台42的前表面的凸部59。附图标记60为设置于凸部59的通孔。
在位于连接片46A、46C的前表面的延伸设置部53的顶端形成与螺母47对应的透孔61和与定位突起48对应的方形孔62,在延伸设置部53的顶端,形成有在连接片46A、46C的顶端侧环绕到连接片46A、46C的里侧表面的下爪63,在延伸设置部53的侧缘侧,形成有在槽49的位置环绕到连接片46A、46C的里侧表面的横爪64。
另一方面,中央的熔合端子51B由熔合导线的一端侧的熔合部65和从该熔合部65沿着连接片46B的前表面延伸的延伸设置部66构成。熔合部65在外侧将夹持片67从后端向前方翻折而形成,并通过一对保持部68、68被支承为竖立姿态,该一对保持部68、68形成于分隔肋45、45中的环形部39内周侧的端部。在延伸设置部66分别形成有与螺母47对应的透孔69和环绕到连接片46B里侧表面的下爪70。
因此,左右熔合端子51A、51C从环形部39的前方,将熔合部52的支承片55、56插入保持突起57和夹持突起58、58之间,并将延伸设置部53的凸部59嵌合于螺纹凸台42,且使方形孔62嵌合于定位突起48,以此在环形部39的前表面定位。在该状态下,使下爪63和横爪64分别卡合于连接片46A、46C的里面侧。这样,如图6所示,熔合端子51A、51C在熔合部52从环形部39竖立设置,延伸设置部53以从环形部39的下部向下突出的状态被支承。在该状态下,通孔60与螺纹凸台42的螺纹孔同轴设置,透孔61与螺母47同轴设置。此外,在下侧的2个螺纹凸台42、42的内侧(环形部39内周侧),突出设置有限制熔合端子51A、51C的凸部59向内侧移动的限制突起42a、42a。
另一方面,中央的熔合端子51B在将熔合部65的两端插入分隔肋45、45的保持部68、68、并使延伸设置部66抵接于连接片46B的前表面的定位状态下,使下爪70卡止于连接片46B的里面侧。这样,熔合端子51B以熔合部65从环形部39竖立设置、延伸设置部66从环形部39的下部向下突出的状态被支承。在该状态下,透孔69与螺母47同轴设置。
后绝缘部件34也具有:树脂制的环形部71,其外径形成为与定子铁芯32大致相同的直径;和6个绝缘肋72、72…,其在该环形部71的内周侧沿半径方向形成,并位于定子铁芯32的各定子齿37的后表面。在后绝缘部件34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嵌合肋73、73…,该嵌合肋73、73…横跨在周向上邻接的绝缘肋72、72的内缘和环形部71的内缘,并且向前方突出而嵌合于各插槽38。
线圈35、35…在对角线上各卷绕一对U相、V相、W相,连接邻接的相之间的连接线L1、L1…被布线于前绝缘部件33侧,并且在各熔合端子51A~51C的熔合部52、65的外侧被夹持片54、67夹持。在分隔肋45、45上分别形成有容许向熔合部65配置连接线L1的缺口45a,在环形部39上沿周向竖立设置有多个前引导肋74、74…,该前引导肋74、74…引导连接线L1的布线。另外,连接各相的一对线圈35、35之间的连接线L2、L2…被布线于后绝缘部件34侧。在环形部71上沿周向竖立设置有后引导肋75、75,该引导肋75、75引导连接线L2的布线。
另外,向各熔合端子51A~51C供电的导线通过端子单元76来连接。如图4和图7、8所示,该端子单元76构成为,将与各熔合端子51A、51B、51C相对应的带板状的3个导线侧端子77A、77B、77C以规定的间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各导线侧端子77A~77C由向上方延伸且在端部形成透孔79的顶端部78、从顶端部78向后方呈直角弯折的中间部80、和从中间部80向下方呈直角弯折的基端部81构成,导线侧端子77A~77C的各中间部80由树脂部82一体成形。在树脂部82上形成有承接片83,在该承接片83与顶端部78之间可夹持含有熔合端子51A~51C的延伸设置部53、66的、连接板44,在各基端部81上分别焊接(或者点焊)有从控制电路基板10的三相电桥电路来布线的3根导线84、84…。
传感器电路基板36通过在具有比前绝缘部件33的环形部39的内径小一圈的外径,并在其中心形成有通孔86的圆板部85的外周,呈放射状突出设置3个螺纹固定片87、87…和2个定位片89、89而成,该3个螺纹固定片87、87…与3个螺纹凸台42相对应,并且在顶端具有透孔88,该2个定位片89、89与2个定位销43相对应,并且在顶端具有透孔90。在下侧的2个螺纹固定片87、87之间向下突出设置有位于连接板44的前方的连接片91,连接片91的端部设置有6根信号线94、94…的连接部93,该6根信号线94、94…与设置于圆板部85的里侧表面的旋转检测元件92、92…(图10(B))电连接。在连接片91上,在通孔86和连接部93之间,形成有作为退让部的四边形的退避孔95,该退避孔95用于避开熔合端子51B的熔合部65和保持部68之间的干涉。此处的连接片91形成在左侧相对于中央的退避孔95较宽的偏心位置,因此,通向穿过连接片91的连接部93的电路配线被分配到退避孔95的两侧,并且在间隔较窄的右侧配置为2根,在间隔较宽的左侧配置4根。
因此,该定子30中,在定子铁芯32的前后使前绝缘部件33和后绝缘部件34相位一致,而分别将嵌合肋41、73嵌合于插槽38内而组装,在将螺母47分别埋设于连接片46A~46C的前绝缘部件33上,组装熔合端子51A~51C。接着,将三相线圈35、35…如上述那样以连接线L1穿过前绝缘部件33的各熔合部52、65和夹持片54、67之间的方式架设,连接线L2以穿过后绝缘部件34的后引导肋75的外侧的方式绕回而分别卷绕在各定子齿37上,并且在各熔合部52、65将连接线L1熔合。
此外,如图7(B)所示,将焊接(或者点焊)导线84的端子单元76以从连接板44的突出方向外侧夹持于导线侧端子77A~77C的各顶端部78和承接片83之间的方式组装。于是,成为导线侧端子77A~77C的各顶端部78夹持分隔肋45、45而位于相对应的熔合端子51A~51C的前表面,各透孔79位于透孔61、69的前表面的暂时固定状态。在该暂时固定状态下,当将各螺钉96、96…分别穿过各顶端部78的透孔79和熔合端子51A~51C的透孔61、69而与螺母47螺紧时,如图7(A)和图8所示,各导线84的各导线侧端子77A~77C同时与对应的熔合端子51A~51C电连接,并且与各相间的连接线L1电连接,由此完成三角形接线。
最后,传感器电路基板36通过将各定位销43分别穿过各定位片89的透孔90并定位,在各螺纹凸台42的前表面设置各螺纹固定片87的透孔88(下侧的2个螺纹凸台42、42隔着熔合端子51A、51C的凸部59设置),并分别通过螺钉97、97…来固定。这样,如图9和图10(A)所示,得到在端子单元76的前侧,传感器电路基板36被螺纹固定的定子30。在该状态下,如图10(B)所示,熔合端子51A、51C使其凸部59被夹持于螺纹固定片87和螺纹凸台42,并通过螺钉97被一起固定于传感器电路基板36。
如图3所示,转子31具有:旋转轴100,其位于轴心位置;筒状的转子铁芯101,其配置在旋转轴100的周围;永久磁铁102,其配置于转子铁芯101的外侧,呈筒状并在周向上交互改变极性;和多个传感器用永久磁铁103,其位于上述旋转轴100、转子铁芯101和永久磁铁102的前侧,呈放射状配置。在旋转轴100的前端安装有小齿轮104,在其后方组装有轴承105,在旋转轴100的后端安装有离心风扇106,在其后方组装有轴承107。轴承107被保持于后罩24,该后罩24插接于电机壳体22的后部。
另一方面,旋转轴100的前端在无刷电机13的前方贯穿保持于电机壳体22的轴承保持架108而向前方伸出,轴承105被保持于轴承保持架108。
轴承保持架108为金属制的圆盘状,通过将形成于电机壳体22的内表面的卡止肋109卡止于其中央形成的缩径部,来在限制该轴承保持架108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被电机壳体22保持。在轴承保持架108的前表面周缘上向前方突出设置有在外周形成外螺纹部的环形壁110,锤外壳14的后端被螺纹紧固于该环形壁110,而锤外壳14的后部被罩住。锤外壳14是前半部呈锥形的金属制的筒状体,在其前端形成前筒部111,并与电机壳体22的内表面卡止而防止其转动。
此外,在轴承保持架108的前部通过轴承11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主轴16的后端。该主轴16在后部具有中空的圆盘状的载架部113,使旋转轴100的小齿轮104从后表面向在轴心形成的有底孔114内伸出。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5包括具有内齿的内齿轮115、和具有与内齿轮115啮合的外齿的3个行星齿轮116、116…。内齿轮115在前部外周侧具有大径部117,该大径部117与锤壳14的内周面卡合而防止转动,并且,在环形壁110和设置于锤外壳14的内周的阶梯部118之间限制其沿轴向的移动。附图标记119为O型圈,该O型圈119在环形壁110的内侧介于内齿轮115的后端和轴承保持架108的前表面之间,通过该O型圈119将内齿轮115和轴承保持架108之间密封,并且,能够缓和来自内齿轮115的、对轴承保持架108的冲击。
行星齿轮116通过销120被支承于载架部113内,且该行星齿轮116可旋转,并且与旋转轴100的小齿轮104啮合。
冲击机构17包括:外装于主轴16的锤头121、和将该锤头121向前方施力的线圈弹簧122。锤头121在其前表面具有一对的爪(未图示),并且通过跨越在其内表面形成的外侧凸轮槽和在主轴16的表面形成的内侧凸轮槽而嵌合的球123、123接合于主轴16。另外,在锤头12的后表面形成有环形状的槽124,线圈弹簧122的前端插入该槽124。线圈弹簧122的后端与载架部113的前表面抵接。
砧座18通过保持于锤外壳14的前筒部111的轴承1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其后端形成有与锤头121的爪在旋转方向上卡合的一对臂126、126。在臂126的前方且前筒部111的后表面内周侧,突出设置有环形状的突条127,在该突条127的外侧嵌合有承接臂126的树脂制的垫片128。
另外,在砧座18的后表面轴心形成有嵌合孔129,主轴16的前端以同轴的方式插入该嵌合孔129。在主轴16上沿半径方向形成有第1连通孔130、130,该第1连通孔130、130使有底孔114与锤头121的内周面连通,在轴心上形成有第2连通孔131,该第2连通孔131使有底孔114与嵌合孔129连通,由此可将有底孔114内的润滑脂向锤头121的内周面和嵌合孔129内供给。
在上述结构的冲击钻1中,无刷电机13的定子30通过在电机壳体22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周向上的承接肋132、132(图2、3)和与前绝缘部件33的凹部50卡合的未图示的卡合突起,以与主体部2同轴且使连接板44向下的姿态,与转子31一起组装在电机壳体22内。因此,经由端子单元76而连接于连接板44的导线84在开关6的后方,以向下的方式配线且穿过把手部3内而连接于控制电路基板10。在此,由于导线84和传感器电路基板36一起被螺纹固定,因此,在向电机壳体22组装时,可同时进行螺纹固定操作,只要对线圈35进行熔合,则不需要事先对导线进行焊接等作业。
此外,进行线圈35的通电转换的转换元件被搭载于控制电路基板10,从控制电路基板10向下连接到传感器电路基板36的连接部93的信号线94也从连接部93穿过开关6的后方卷绕在把手部3内。
在该冲击钻1中,在按压扳机7而接通开关6时,通过导线84向无刷电机13供电,使旋转轴100旋转。即,控制器9的控制电路基板10获得由传感器电路基板36的旋转检测元件92输出的、表示转子31的传感器用永久磁铁103的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而获得转子31的旋转状态,并且根据所获得的旋转状态来控制各转换元件的接通/关闭(ON/OFF),通过使电流依次流向定子30的各线圈35,使转子31与旋转轴100一起旋转。
于是,与小齿轮104啮合的行星齿轮116在内齿轮115内作公转运动,并通过载架部113使主轴16减速旋转。因此,锤头121也旋转,并通过与爪接合的臂126使砧座18旋转,从而可进行刀头的螺纹紧固。当进行螺纹紧固而砧座18的扭矩被提高时,锤头121一边使球123沿主轴16的内侧凸轮槽转动一边克服线圈弹簧122的施力而后退,当爪离开臂126时,通过线圈弹簧122的施力和内侧凸轮槽的引导,锤头121一边前进一边转动,而使爪再次与臂126卡合,由此使砧座18产生旋转冲击力(撞击)。通过重复上述操作而能够进一步螺紧。
并且,在随着旋转轴100的旋转而离心风扇106旋转时,从前侧的吸气口26吸入的空气通过无刷电机13而将其冷却后,被从后侧的排气口25排出。在通过该无刷电机13时,从吸气口26进入的空气通过传感器电路基板36的圆板部85的外侧和内侧的通孔86内,到达定子30内,然后通过定子30和转子31之间,以及线圈35、35之间的插槽38而到达离心风扇106,因此,也能够将线圈35冷却。
如此,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冲击钻1中,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将作为线圈侧端子的熔合端子51A~51C和导线侧端子77A~77C在定子30的周向上的规定位置(连接板44)由螺钉96连接。
据此,末端处理部分在定子30的一处,因此,不会使定子30在径向上变大,而且,能够利用空置区域(dead space)集中一处配线。因此,在收装无刷电机13时,能够节省空间,由此能够维持电机壳体22的紧凑化。另外,由于能够将末端处理作业集中在定子30的连接板44进行,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处理效率。尤其是,通过螺纹紧固来固定端子单元76,因此,在将其向电机壳体22组装时,进行螺纹固定作业即可,在制造定子30时不需要对端子单元76进行螺纹固定,因此,导线84不会构成妨碍,在进行修理等时,将端子单元76拆下即可简单地将无刷电机13与控制器9侧分开。
另外,在此,由于导线侧端子77A~77C可由端子单元76在螺钉96的连接位置暂时固定于熔合端子51A~51C,因此,能够简单进行导线侧端子77A~77C的定位和螺纹固定作业。
此外,在端子彼此的螺纹固定所涉及的发明中,不一定需要将导线集中的端子单元,只要能够在定子的规定位置进行螺纹固定,也可以对每条导线定位于熔合端子而进行螺纹固定。螺纹固定的位置也不局限于定子的下部,也可以为上部或侧部。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冲击钻1中,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将熔合端子51A、51C沿着定子30的周向延伸设置,在定子30的周向的规定位置(连接板44)与导线侧端子77A~77C连接。
据此,即使熔合部52、52在周向上分离,由于末端处理部分集中在定子30的一处,因此定子30在径向上不会变大,而且,能够利用空置空间将配线集中到一处。因此,在收装无刷电机13时,能够节省空间,由此维持电机壳体22的紧凑性。另外,由于将末端处理作业集中在定子30的连接板44处进行,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处理效率。
尤其是,在此,由于在定子30的端部螺纹固定有用于检测转子31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电路基板36,通过固定传感器电路基板36的螺钉97将熔合端子51A、51C与传感器电路基板36一起固定,因此,形成与传感器电路基板36的螺纹固定一起,熔合端子51A、51C被固定的合理的结构,能够简化组装作业和缩短作业时间。
另外,由于在传感器电路基板36上设置有用于避开与熔合端子51B的干涉的退避孔95,因此,能够在熔合端子51A~51C的设置侧安装传感器电路基板36而不会产生干涉,还能够抑制轴向上的尺寸。
此外,在将熔合端子延伸设置的发明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延伸设置有不包含中央的左右2个熔合端子,但也可以根据连接位置的不同,延伸设置左侧和中央的熔合端子,或者延伸设置右侧和中央的熔合端子,还可以延伸设置全部的熔合端子。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冲击钻1中,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将多个导线84、84…在端子单元76单元化,并在定子30的周向的规定位置(连接板44)与多个线圈35、35…连接。
据此,由于末端处理部分形成在定子30的一处,因此定子30在径向上不会变大,而且,能够利用空置空间将配线集中到一处。因此,在收装无刷电机13时,能够节省空间,由此维持电机壳体22的紧凑化。另外,由于能够将末端处理作业集中在定子30的连接板44处进行,因此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处理效率。尤其是,由于能够通过端子单元76进行一次多个导线84的电连接,因此,末端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和作业更高效。
此外,在端子单元所涉及的发明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与定子连接的电源线向放射方向引出,但也可根据端子单元的形状变更而改变引出方向。图11是表示其变更例的驱动钻140的说明图。在此,对与上述的冲击钻1相同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在主体部2中,在无刷电机13的前方设置有具有减速和变速机构、离合器机构等的齿轮组件141,在其前方设置有用于切换螺丝刀模式和钻孔模式的模式切换环142、和在螺丝刀模式中用于进行扭矩调整的扭矩调整环143。在从齿轮组件141向前方伸出的未图示的主轴的顶端设置有钻卡144。
无刷电机13的定子30和转子31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在此使用的端子单元76A中,如图12、13所示,导线侧端子77A~77C形成为基端部81不从中间部80弯折的L字状,基端部81从中间部80延长并向后方伸出。另外,在树脂部82的下表面,保护板98与中间部80呈直角状向下且与之一体成形,在保护板98上形成有与各导线侧端子77A~77C对应的透孔99、99…。
各导线84从保护板98的前方穿过透孔99,在其后方焊接(或者点焊)在基端部81的下表面上,据此,各导线84从端子单元76A向前方引出。
与此相反,在将导线84从端子单元76A向后方引出时,如图14、15所示,可不贯穿保护板98而将各导线84从后方直接焊接(或者点焊)于基板部81的下表面(也可是上表面)。
在该变形例的驱动钻140中,由于末端处理部分形成在定子30的一处,因此定子30在径向上不会变大,而且,能够利用空置空间将配线集中到一处。因此,在收装无刷电机13时,能够节省空间,由此维持电机壳体22的紧凑化。另外,由于将末端处理作业集中在定子30的连接板44处进行,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处理效率。尤其是,能够由于通过端子单元76进行一次多个导线84的电连接,因此,末端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和作业更高效。而且,由于导线84的引出方向也可以选择前后的任一方向,因此,可根据在壳体内的空间和内部的配线状况变更引出方向,也能够获得通用性。
但是,在上述变形例和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端子单元和连接板的连接结构不局限于将日文片假名コ字状的端子单元外嵌于连接板的结构,也可以与之相反,为将日文片假名コ字状的连接板外嵌于端子单元的结构,也可将端子单元和连接板的一方作为筒状的连接器,将另一方插入的结构。因此,在端子单元所涉及的发明中不限定于螺纹固定。另外,也可通过将线圈侧端子和导线侧端子的一方设置为雌型形状,另一方为雄型形状而通过插入或夹持而电连接。
此外,根据上述记载,能够把握一种电动工具的组所涉及的发明,其包含有第1电动工具(冲击钻1)和第2电动工具(驱动钻140),该第1电动工具具有:第1无刷电机13,其具有第1定子30和第1转子31,所述第1定子30被第1线圈35卷绕,且具有与第1线圈35连接的第1线圈侧端子(熔合端子51A~51C),所述第1转子31相对于第1定子30可旋转;第1导线84,其用于对第1线圈35供电;和第1导线侧端子77A~77C,其与第1导线84连接,第1线圈侧端子(熔合端子51A~51C)和第1导线侧端子77A~77C在第1定子30的周向的规定位置通过螺钉96连接,
该第2电动工具具有:第2无刷电机13,其具有第2定子30和第2转子31,所述第2定子30被第2线圈35卷绕,且具有与第2线圈35连接的第2线圈侧端子(熔合端子51A~51C),所述第2转子31相对于第2定子30可旋转;第2导线84,其用于对第2线圈35供电;和第2导线侧端子77A~77C,其与第2导线84连接,第2线圈侧端子(熔合端子51A~51C)和第2导线侧端子77A~77C在第2定子30的周向的规定位置由螺钉96连接,
并且冲击钻1侧的导线84的引出方向和驱动钻140侧的导线84的引出方向相互不同。
根据该发明,在各电动工具中,能够将无刷电机13的定子30和导线84通过螺钉96简单连接或分开,因此,在壳体内的导线84的引出方向不同的电动工具之间能够共用无刷电机13。因此,不需要根据每种电动工具而分别改变导线的引出方向来制造无刷电机和与其定子连接的导线之间的单元,由此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在各发明中,传感器电路基板可前后相反设置,与导线的连接也可在定子的后侧或侧方进行。当然,作为电动工具,并不局限于冲击钻和驱动钻,锤钻或研磨机等其他的工具也可适用于各发明。这些在电动工具的组所涉及的发明中也同样,电动工具除了为2种以外,还可以是3种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1冲击钻;2主体部;3把手部;5电池组;9控制器;10控制电路基板;13无刷电机;14锤外壳;15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6主轴;17冲击机构;18砧座;22电机壳体;30定子;31转子;32定子铁芯;33前绝缘部件;34后绝缘部件;35线圈;36传感器电路基板;39、71环形部;42螺纹凸台;44连接板;45分隔肋;46A~46C连接片;51A~51C熔合端子;52、65熔合部;53、66延伸设置部;54、67夹持片;59凸部;76、76A端子单元;77A~77C导线侧端子;78顶端部;80中间部;81基端部;82树脂部;84导线;94信号线;100旋转轴;121锤头;140驱动钻。

Claims (7)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无刷电机,其包含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被线圈卷绕,且具有连接所述线圈的线圈侧端子,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可旋转;
导线,其用于对所述线圈供电;
和导线侧端子,其与所述导线连接,
所述线圈侧端子和所述导线侧端子在所述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由螺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侧端子在所述螺钉的连接位置可暂时固定于所述线圈侧端子。
3.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无刷电机,其包含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被线圈卷绕,且具有将所述线圈熔合的熔合端子,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可旋转;
导线,其用于对所述线圈供电;
和导线侧端子,其与所述导线连接,
所述熔合端子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延伸设置,且在所述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与所述导线侧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的端部螺纹固定有用于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电路基板,所述熔合端子通过固定所述传感器电路基板的螺钉与所述传感器电路基板一起被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电路基板上形成有用于回避与所述熔合端子的干涉的退让部。
6.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无刷电机,其包含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被多个线圈卷绕,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可旋转;
和多条导线,其用于分别对所述多个线圈供电,
所述多条导线被单元化,且在所述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与所述多个线圈连接。
7.一种电动工具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第1电动工具和第2电动工具,
所述第1电动工具具有:第1无刷电机,其具有第1定子和第1转子,所述第1定子被第1线圈卷绕,且具有与所述第1线圈连接的第1线圈侧端子,所述第1转子相对于所述第1定子可旋转;
第1导线,其用于对所述第1线圈供电;
和第1导线侧端子,其与所述第1导线连接,
所述第1线圈侧端子和所述第1导线侧端子在所述第1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由螺钉连接,
所述第2电动工具具有:第2无刷电机,其具有第2定子和第2转子,所述第2定子被第2线圈卷绕,且具有与所述第2线圈连接的第2线圈侧端子,所述第2转子相对于所述第2定子可旋转;
第2导线,其用于对所述第2线圈供电;
和第2导线侧端子,其与所述第2导线连接,
所述第2线圈侧端子和所述第2导线侧端子在所述第2定子的周向的规定位置由螺钉连接,
所述第1导线的引出方向和所述第2导线的引出方向彼此不同。
CN201610990526.8A 2016-01-26 2016-11-10 电动工具 Active CN1069981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2683 2016-01-26
JP2016012683A JP6596343B2 (ja) 2016-01-26 2016-01-26 電動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8110A true CN106998110A (zh) 2017-08-01
CN106998110B CN106998110B (zh) 2021-07-13

Family

ID=5789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0526.8A Active CN106998110B (zh) 2016-01-26 2016-11-10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8500B2 (zh)
EP (1) EP3200324B1 (zh)
JP (1) JP6596343B2 (zh)
CN (1) CN1069981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0328B (zh) 2016-03-30 2019-12-03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无刷马达
WO2018148651A1 (en) * 2017-02-13 2018-08-1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for power tools
JP7243199B2 (ja) * 2018-02-16 2023-03-2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7139208B2 (ja) * 2018-09-28 2022-09-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作業機
US11502572B2 (en) * 2018-10-09 2022-11-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JP7210261B2 (ja) * 2018-12-14 2023-01-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作業機及び電動作業機用モータにおける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7229807B2 (ja) * 2019-02-21 2023-02-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KR102265512B1 (ko) * 2019-09-23 2021-06-16 스마트전자 주식회사 회로 보호 장치
US20210187707A1 (en) * 2019-12-19 2021-06-24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JP2021151117A (ja) * 2020-03-19 2021-09-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作業機
CN213999286U (zh) * 2020-04-11 2021-08-20 东莞市力宸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冲击扳手的冲击接触面形状
US20220247270A1 (en) 2021-02-02 2022-08-04 Black & Decker Inc. High-power motor for a body-grip power too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422A (zh) * 2004-02-12 2005-08-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机
CN101108630A (zh) * 2006-07-21 2008-01-2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动转向装置
CN201393093Y (zh) * 2009-04-11 2010-01-2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
US20100033044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tor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CN101958600A (zh) * 2009-06-18 2011-01-2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具有导线连接结构的电机及其导线连接方法
CN104426274A (zh) * 2013-09-11 2015-03-1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10388B1 (de) * 2004-11-10 2014-04-23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Elektromotor
JP4783012B2 (ja) * 2004-12-28 2011-09-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71673B2 (ja) 2006-08-23 2012-02-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US10056806B2 (en) * 2010-06-14 2018-08-21 Black & Decker Inc. Stator assembly for a brushless motor in a power too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422A (zh) * 2004-02-12 2005-08-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机
CN101108630A (zh) * 2006-07-21 2008-01-2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动转向装置
US20100033044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tor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CN201393093Y (zh) * 2009-04-11 2010-01-2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
CN101958600A (zh) * 2009-06-18 2011-01-2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具有导线连接结构的电机及其导线连接方法
CN104426274A (zh) * 2013-09-11 2015-03-1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08500B2 (en) 2020-03-31
EP3200324B1 (en) 2021-04-21
JP6596343B2 (ja) 2019-10-23
US20170214292A1 (en) 2017-07-27
CN106998110B (zh) 2021-07-13
EP3200324A1 (en) 2017-08-02
JP2017135807A (ja)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8110A (zh) 电动工具
US11211846B2 (en) Power tool
US20240128834A1 (en) Power tool
US10298098B2 (en) Power tool
CN104339324B (zh) 冲击工具
EP2288007B1 (en) Power tool
CN108462350A (zh) 电动工具
US20150364972A1 (en) Angle tool and electric tool
JP2008259259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CN110382167A (zh) 工具保持装置及电动工具、冲击工具
CN109202822A (zh) 电动工具
CN107666195B (zh) 电动工具用电机中的绕组的形成方法和电动工具
CN110810017B (zh) 电动作业机
JP6968581B2 (ja) 電動工具
JP2016214042A (ja) 電動工具
JP6803364B2 (ja) 電動工具
JP7210261B2 (ja) 電動作業機及び電動作業機用モータにおける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797608B2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CN110447396A (zh) 电动作业机
CN208867076U (zh) 冲击工具
US20230188020A1 (en)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outer-rotor motor assembly
CN2440282Y (zh) 内藏驱动及控制电路的马达
JP2019017131A (ja) 電動工具
JP2019201472A (ja) 電動工具
JP2022185821A (ja) 電動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