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2443B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2443B
CN103862443B CN201310447122.0A CN201310447122A CN103862443B CN 103862443 B CN103862443 B CN 103862443B CN 201310447122 A CN201310447122 A CN 201310447122A CN 103862443 B CN103862443 B CN 1038624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wire
lead
stator
electric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71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2443A (zh
Inventor
熊谷龙之助
杉本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62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2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2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2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ushless Motor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1)包括:定子(32)、具有能够相对于定子(32)旋转的转子(30)的无刷马达(10)、由上述无刷马达(10)驱动的输出部(主轴(14)、锤件(16)、铁砧(18));在定子(32)上固定电路基板(60),在电路基板(60)上设置配线连接部(91),电路基板(60)的外形小于定子(32)的外形。由此提供能够以足够的强度将无刷马达用电路基板等固定在无刷马达的定子上的电动工具。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无刷马达为驱动源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搭载有DC无刷马达的冲击钻广为人知。
在该冲击钻中,在DC无刷马达的定子的后端部,固定有安装有用于检测DC无刷马达的转子的磁极的位置的磁传感器的传感器基板。
在传感器基板上连接有用于连接线圈的动力线(引线)。动力线与传感器基板下部的柔性舌状部连接,该舌状部从圆盘状的传感器基板主体凸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981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冲击钻中,由于舌状部凸出的传感器基板以传感器基板主体抵接到DC无刷马达的定子的后端部的状态被固定,因此,定子从舌状部露出,传感器基板的外形大于定子的外形。从而,传感器基板(特别是舌状部)无法牢固地固定,传感器基板存在无法充分保证对于未预期的引线的剧烈移动等的强度的情况,在发生异常情况时,会有传感器一侧的引线或舌状部被破损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的用于无刷马达等的基板整体能够以足够的强度固定在无刷马达的定子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案1的电动工具包括:具有定子和可相对于上述定子旋转的转子的无刷马达、以及由上述无刷马达驱动的输出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定子上固定电路基板,在上述电路基板上设置配线连接部,上述电路基板的外形小于上述定子的外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案2的电动工具包括:马达箱、向上述马达箱的位置下方延伸的手柄箱、配置在上述马达箱前方的齿轮箱、配置在上述马达箱的内部且具有定子和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定子旋转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转子的无刷马达、配置在上述齿轮箱内部且传递上述转子的旋转的齿轮、以及用于传递上述齿轮的旋转且从齿轮箱凸出的输出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定子上固定电路基板,在上述电路基板上设置配线连接部,上述电路基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上述定子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本发明方案3上述的电动工具是在上述方案1或2的基础上,上述电路基板上配置有6个开关元件。
本发明方案4上述的电动工具是在上述方案1至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绝缘部件和线圈,在上述定子铁芯上隔着上述绝缘部件缠绕有线圈,上述电路基板通过螺钉固定在上述绝缘部件上。
本发明方案5上述的电动工具是在上述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电路基板配置在绝缘部件的后方,上述配线连接部设有引线,上述引线从上述电路基板的后面延伸。
本发明方案6上述的电动工具是在上述方案5的基础上,上述引线通过上述电路基板的外周部(包括下方)。
本发明方案7上述的电动工具是在上述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电路基板配置在绝缘部件的后方,上述配线连接部设有引线,上述引线从上述电路基板的前面延伸。
本发明方案8上述的电动工具是在上述方案7的基础上,在上述电路基板与上述绝缘部件之间设置间隙,使得上述引线通过上述间隙。
本发明方案9上述的电动工具是在上述方案1至7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引线具有:用于向上述线圈供电的电源引线、用于从上述电路基板进行输出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以及用于向上述电路基板进行输入的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上述电源引线、上述旋转检测信号引线以及上述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固定在上述电路基板的下部。
根据本发明方案1上述的电动工具,由于电路基板的外形小于定子的外形,因此,能够产生将用于无刷马达等的电路基板整体以足够的强度固定在无刷马达的定子上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方案2上述的电动工具,由于在无刷马达的定子上固定电路基板,电路基板上设置配线连接部,电路基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定子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产生将用于无刷马达等的电路基板整体以足够的强度固定于无刷马达的定子上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方案3上述的电动工具,由于电路基板具有6个开关元件,因此,除了上述效果外,还能产生通过电路基板的牢固的固定来保护多个开关元件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方案4上述的电动工具,由于在定子铁芯上隔着绝缘部件缠绕有线圈,并将电路基板用螺钉固定在上述绝缘部件上,因此,除了上述效果外,还能产生进一步牢固地固定电路基板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发明方案5上述的电动工具,由于将电路基板配置在绝缘部件的后方,配线连接部上设有引线,且从电路基板的后面引出引线,因此,除了上述效果外,还能带来容易进行不相互干扰的配线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方案6上述的电动工具,由于使得引线从电路基板的外周部(包括下方)通过,因此,除了上述效果外,还能实现在障碍较少的状态下适当配置引线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方案7上述的电动工具,由于将电路基板配置在绝缘部件的后方,在配线连接部设有引线,并从电路基板的前面引出引线,因此,除了上述效果外,还能带来使无刷马达或电路基板的后侧少占空间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方案8上述的电动工具,由于在电路基板与绝缘部件之间设置间隙,且使引线通过该间隙,因此,除了上述效果外,还能产生无需夹入引线来适当配置引线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方案9上述的电动工具,由于将电源引线、旋转检测信号引线以及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固定在电路基板的下部,因此,除了上述效果外,还能产生可对下方配置有控制基板的电动工具进行适当配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钻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冲击钻的中央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无刷马达的后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无刷马达的后视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无刷马达的部分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钻的中央纵向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无刷马达的后视图。
图8是图7所示无刷马达的下放侧视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击钻的中央纵向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无刷马达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无刷马达的前方侧视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击钻的中央纵向剖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无刷马达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无刷马达的下放侧视立体图是示出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旋转打击工具)的一例的冲击钻1的右侧视图。图2是冲击钻1的中央纵向剖视图(螺钉3、3...以及无刷马达10表示侧面而不是剖面)。图3是无刷马达10的后视图,图4是无刷马达10的后方侧视立体图。
冲击钻1具有形成其外围的箱体2。图1中右侧为前方。箱体2能够左右拆分为两半,其左右的各部分通过多个螺钉3、3...相互结合。
冲击钻1具有将中心轴作为前后方向的筒状主体部4和从主体部4的下部凸出而形成的把手部6(手柄部)。
把手部6是用于使用者把持的部分,把手部6的基端部设置有能够由使用者使用手指进行扣板的扳机式的开关杆8。
并且,开关杆8的后方设置有依次切换无刷马达10的旋转方向的正反转开关9。
冲击钻1的主体部4中,从后侧依次在同轴上设置有无刷马达10、包含行星齿轮机构12(不包括以下描述的内齿轮94)的主轴14、作为弹性体的线圈状的弹簧15、锤件16以及铁砧18。
无刷马达10是冲击钻1的驱动源,其旋转通过行星齿轮机构12减速后,传递到主轴14。然后,主轴14的扭矩通过锤件16等转换为旋转打击力,一边受到适当设置在主轴14和锤件16之间的弹簧15的缓冲,一边传递到铁砧18。铁砧18是受到旋转打击力而在轴周围旋转的输出轴。
主轴14、锤件16以及铁砧18构成由无刷马达驱动的输出部。
主体部4的箱体2包括:容纳无刷马达10的马达箱20、和配置在马达箱20的前方用于容纳锤件16的锤箱22。
马达箱20后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吸气口34,34...,其前方(的上下)开设有排气口35、35...。
锤箱22的前部为相对于后部直径缩小的筒状,其通过后部的一部分伸进马达箱20的前部内而被安装。
并且,在马达箱20与锤箱22的内侧,以夹在其中的形式安装有盘状的齿轮箱24(被锤箱22保持的状态)。齿轮箱24的中央开设有孔,且该孔的相邻部分为相对于外部凹陷的形状,其凹部配置为向后凹陷且其凹部的底面沿着上下方向设置。
在齿轮箱24的外侧且为马达箱20的前侧套设具有与马达箱20连接的外形的筒状盖36,在其前侧套设有筒状的橡胶盖37。图2中省略了盖36以及橡胶盖37。
另外,把手6的箱体2为手柄箱26。手柄箱26与马达箱20的下部一体成型,从马达箱20向下方延伸。
在手柄箱26的下部设置有电池安装部21。在电池安装部21内配置有电池连接端子27和控制基板28,在电池安装部21上安装有电池29。在电池安装部21的两侧部设置间隙23。图2中省略了电池29。
电池29的前面具有滑块25。滑块25能够上下滑动且受到向上方的力,位于上方时,卡合固定于电池安装部21上,向下方挪动就会分离卡合固定状态,从而能够与电池安装部21进行卡合或分离。
在电池安装部21的上部中央右前侧,开设有用于安装挂钩的安装孔38(在此为螺钉孔)。
并且,在电池安装部21的前侧上方,设置有显示各种开关状态等的开关显示部33。在此,开关显示部33由液晶显示器构成。
无刷马达10具有作为旋转件的转子30和作为固定件的定子32。
转子30包括旋转轴40、轴支撑旋转轴40的前部的前轴承42、轴支撑旋转轴40的后端部的后轴承44、以及在旋转轴40的中央部与旋转轴40呈一体地设置的磁铁46。并且,在前轴承42的后侧,与旋转轴40呈一体地设置有用于排尘和排热的风扇48。并且,在旋转轴40的前端部固定有小齿轮49。
前轴承42设置于齿轮箱24的后部中央,后轴承44设置于马达箱20的后端部内侧中央。
定子32包括:将前后方向作为轴方向的筒状的定子箱50、配置在定子箱50的前侧的圆盘状的前绝缘部件52、配置在定子箱50的后侧以及定子箱50内的圆盘状的后绝缘部件54、配置在定子箱50内且齿数较少的齿轮状的定子铁芯55、在定子箱50内隔着后绝缘部件54分别缠绕在定子铁芯55的齿部的多个(在此为6个)线圈56、56...。
并且,在后绝缘部件54的后面,分别以向辐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多个凹部58、58...,该凹部相对于其它后面部分向前方凹陷。并且,在除了后绝缘部件54的各凹部58的后面的周边,设置有多个向后方凸出的小突起59、59...。
并且,在后绝缘部件54的后侧,设置有圆盘状的电路基板60。
电路基板60的直径比定子32(的定子箱50或后绝缘部件54)的直径略小。从而,电路基板60的外形小于定子32的外形。并且,电路基板6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定子3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电路基板60配置为除后绝缘部件54的各凹部58的后面与电路基板60的略微平坦的前面的对应部分接触,通过各凹部58在后绝缘部件54与电路基板60之间形成间隙61。
通过风扇48从吸气孔34导入箱体2的外部气体能够通过各间隙61流入无刷马达10。
并且,电路基板60的周边具有多个小孔62、62...和小切口64。小孔62、62...和小切口64配置为与小突起59、59...的配置相对应,各小突起59嵌入小孔62、62...以及小切口64中的任意一个内。
并且,电路基板60的周边(下部左右)具有多个切口66、66...,通过在这些切口分别拧进螺钉68,由此将电路基板固定在后绝缘部件54上。
并且,电路基板60具有多个(在此为6个)开关元件70、70...和多个(在此为3个)旋转检测元件72、72...。
开关元件70、70...呈环状地配置在六边形的各个顶点上,旋转检测元件72、72...相互等间距地配置在电路基板60的上部。
并且,在定子32的后绝缘部件54的后面,形成有对应于线圈56、56...的线圈连接部73、73...,电路基板60与各线圈56分别通过各线圈连接部73电连接。
图5示出了冲击钻1的驱动电路74,该驱动电路74包括开关元件70、70...和旋转检测元件72、72...。
驱动电路74具有电源电路部76、包括开关元件70、70...的三相电桥电路部78以及控制开关元件70、70...等的控制电路部80。
电源电路部76是主要配置在控制基板28上的部分,是抑制从电池29经由电池连接端子27所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变动的部分,该电源电路部76具有:电源引线82、82...和与电源引线82、82...并列连接的平滑电源用电容84。
并且,在电源引线82、82...上,安装有具有开关杆8的开关86。在各电源引线82中,将位于开关86与电路基板60之间的引线作为电源引线82a,将位于开关86与端子27之间的引线作为电源引线82b(参见图2)。
三相电桥电路部78以与平滑电源用电容并列的状态连接到电源引线82、82...上,具有各从开关元件70、70之间引出的3根输出线,该各输出线与无刷马达10的定子32上的对应线圈56连接。作为各开关元件70的例子,可列举场效应晶体管(FET)。
控制电路80是主要配置在控制基板28上的部分,通过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88...与各旋转检测元件72、72...连接,以使得能够接收各旋转检测元件72发出的信号。各旋转检测元件72分别检测出转子30的磁极的位置,并将其作为旋转信号进行信号发送,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是从电路基板60向控制基板28进行输出的引线。控制电路部80通过掌握和综合从各旋转检测元件72发出的显示转子30的磁极的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能够获得转子30的旋转状态(自标准位置的旋转角度)。
然后,控制电路部80根据获得的转子30的旋转状态(根据接收的各旋转检测信号的状态)向各开关元件70、70...输出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是控制三相电桥电路部78的各开关元件70、70...的开/关的信号。这些驱动信号通过位于控制基板28与电路基板60之间的多个开关元件驱动引线90、90...(图5中综合使用一个白色箭头表示)从控制电路部80传递到各开关元件70、70...上,也即各开关元件驱动引线90是用于向电路基板输入这些驱动信号的引线。通过相应于这些驱动信号的开和关,能够向定子32的各线圈56依次通过电流,执行转子30的旋转。
电源引线82、82...(电源引线82a、82a)、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88...、以及开关元件驱动引线90、90...在配置于圆盘状的电路基板60的下部的配线连接部91,以从电路基板60的后面引出的状态分别与电路基板60连接。
另外,以通过回流焊方式等抑制从表面(电路基板60后面)突出的量的方式来组装(表面组装,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电路基板60的各种元件或引线。
回流焊方式是包括以下工序的方式:对电路基板60印刷设定图案的焊料(或使用点胶机在零件搭载位置涂布粘结剂);使用贴片机配置各种元件和引线;用回流焊炉加热熔融焊料,固定各种元件和引线。从而,无需在电路基板60上开设用于组装元件等的贯穿孔,无需在电路基板60上贯穿元件等的焊脚并在相反侧分别进行焊接。
并且,开关86与控制基板28之间设置PWM信号用柔性基板93。
另外,在齿轮箱24的凹部的内侧,设置支撑主轴14的后端部14a的主轴轴承92。
主轴14在其后部且在后端部14a的前侧具有中空的圆盘状部14b。圆盘状部14b相对于主轴14的其它部分向外侧(上下左右)突出,直径比其它部分大。
在主轴14的圆盘状部14b内,配置行星齿轮机构12的一部分。
行星齿轮机构12包括:具有内齿的内齿轮94、具有与内齿轮94啮合的外齿的多个行星齿轮96、96...、作为各行星齿轮96的轴的各个销98。
内齿轮94以不能旋转的状态安装在齿轮箱24的前部与锤箱22的后端边缘重合的部位的内侧。
各行星齿轮44的大部分以及各个销46配置在主轴14的圆盘状部14b内。
在主轴14的圆盘状部14b的前面,设置有多个(个数与销46的数量相同)与各销46的前端部对应的前销孔。并且,在圆盘状部14b的后面,设置有多个与各销46的后端部对应的后销孔。并且,各销46以前端部插入前销孔且后端部插入后销孔的状态设置在圆盘状部14b内。各销46通过介于圆盘状部14b的前侧与弹簧15后端之间的垫圈100的推压而不能向锤件16侧移动。
各行星齿轮96以能够在对应的销46的周围旋转的状态围绕销46而设置。各行星齿轮96配置为外齿的一部分从圆盘状部14b向外突出。
在主轴14的内部,在圆盘状部14b的前后设置自后面向前方的锭子孔14c。在锭子孔14c内伸入有无刷马达10的旋转轴30的前端部,旋转轴30的前端部的小齿轮49具有与所有行星齿轮96均可啮合的轮齿。
锤件16具有从后面向前方凹陷成筒状的凹部16a,凹部16a中伸入有弹簧15的前部。多个小球101、101...设置于凹部16a的底部(前端部)和弹簧15的前端部之间。
另外,在锤件16与主轴14的前部之间,设置有在打击时将锤件16主要导向前后方向的球102、102。
并且,锤件16前侧的铁砧18的后端部具有向辐射方向分别延伸的延设部18a、18a。
在延设部18a、18a的前侧,设置有铁砧轴承104,该铁砧轴承104以可使铁砧18在轴周围自由旋转但不能在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铁砧18。铁砧轴承104安装在锤箱22的前端部内壁。在铁砧轴承104的前侧,设置由环状的弹性体形成的油封106。
另外,在铁砧18的后部中央处,设置从后面向前方的后孔18b,主轴14得前端部以能够传递旋转打击力的状态伸入后孔18b。
另外,在铁砧18的前部,设置未图示的接受钻头的卡盘部18c。
在卡盘部18c的中央部,上下设置有对应于钻头的小凹部的卡盘球108、108。
并且,卡盘部18c的外侧套有筒状的套筒110,在卡盘部18c的前部外面与套筒110的前部内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间隙中设有垫圈112。垫圈112被以抵接到其前面下部的状态埋设于卡盘部18c的前端部外面的紧固圈114卡合而固定。
另外,在主体部4的前部下侧(开关杆8的上侧),设置照明用的LED116以及其镜罩118。
下面对上述冲击钻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当使用者把持把手部6(手柄箱26)并扣开关杆8时,电池29向无刷马达10(驱动电路74)进行供电,转子30在控制基板28和电路基板60的控制下旋转。
转子30的扭矩通过在内齿轮94内一边自转一边移动的行星齿轮96、96...被减速后,通过销98、98...传到主轴14上。
主轴14使铁砧18旋转且在铁砧18受到设定阈值以上的转矩时引导锤件16前后摇动(打击)。打击时,锤件16(或主轴14)受到弹簧15的缓冲作用。
以上上述的冲击钻1包括:具有定子32和能够相对于定子32旋转的转子30的无刷马达10、通过无刷马达10驱动的输出部(主轴14、锤件16、铁砧18),在定子32上固定电路基板60,在电路基板60上设置配线连接部91,电路基板60的外形小于定子32的外形。从而,能够以足够的强度牢固地将电路基板60固定在定子32上,保护电路基板60和配线连接部91的配线。
并且,冲击钻1具有:马达箱20、从马达箱20向下方延伸的手柄箱26、配置在手柄箱26的前方的齿轮箱24、配置在马达箱26的内部且具有定子32和能够相对于定子32旋转并向前方延伸的旋转轴40的转子30的无刷马达10、配置在齿轮箱24的内部且传递转子30的旋转的齿轮(内齿轮94、各行星齿轮96)、传递该齿轮的旋转且从齿轮箱突出的铁砧18。在定子32上固定电路基板60,在电路基板60上设置配线连接部91,电路基板6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定子3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够以足够的强度将电路基板60固定在定子32上,能够保护电路基板60和配线连接部91的配线。
进一步地,由于电路基板60上配置有6个开关元件70、70...,因此成为能够保护电路基板60上的多个开关元件70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
进而,定子32具有定子铁芯55、后绝缘部件54、线圈56、56...,在定子铁芯55上隔着后绝缘部件54缠绕有线圈56、56...,电路基板60通过螺钉68、68...固定在后绝缘部件54上。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电路基板60等。
并且,电路基板60配置在后绝缘部件54的后方,在配线连接部91上固定有引线,引线从电路基板60的后面延伸。从而,能够避开旋转轴40的前端部所朝向的无刷马达10的前侧来配置电路基板60,进而,可以在成为无刷马达10的相反一侧的后方进行配线,能够容易地对无刷马达10进行无干扰的配线。
并且,引线(各电源引线82、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各开关元件驱动引线90)通过电路基板60的外周部(下方)。因此,在电路基板60上,即使没有现有技术中的舌状部,也能够在干扰少的状态下对引线进行适当配置。
并且,电路基板60配置在后绝缘部件54的后方,在配线连接部91上设有引线(各电源引线82、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各开关元件驱动引线90),这些引线从电路基板60的后面延伸。从而,包括配线连接部91内侧在内,能够使电路基板60与后绝缘部件54紧密地接触,能够以更高的强度固定电路基板60。
进一步地,引线包括用于给线圈56、56...供电的电源引线82、82、用于从电路基板60输出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88...、用于向电路基板60进行输入的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90、90...,电源引线82、82、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88...、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90、90...固定在电路基板60的下部。从而,能够将各种引线汇集在电路基板60的下部,易于在以足够的强度固定的电路基板60上进行配线。
并且,无刷马达10的风扇48和风扇48以外的部分之间没有配置电路基板60,电路基板60配置在风扇48的相反侧,因此,能够有效地对无刷马达10的内部进行放热。
并且,由于具有引线配置在无刷马达10外周的内侧且为后方的结构,因此,与配置在无刷马达10外周的外侧且为后方的结构相比较,具有不易受到震动的影响的结构特点。因此,能够避免由于震动等引线断线的情况发生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钻201的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的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的图。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钻201,除了电路基板260以及各种引线的配置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路基板260除了配线连接部291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路基板60相同。
配线连接部291设置在电路基板260的前面的下部。另外,开关元件70、70...和旋转检测元件72、72...配置在电路基板260的后面。
配线连接部291中的电源引线82、82、用于从电路基板260进行输出的电路检测信号引线88、88...、用于向电路基板260进行输入的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90、9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抑制了从电路基板260突出的量(适当的配线所需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状态连接。
在配线连接部291的前方,设有无刷马达10的后绝缘部件54下侧的凹部58(后绝缘部件54和电路基板260的间隙61),各电源引线82、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各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90通过该间隙60向控制基板28和开关86的方向(下方)延伸。
并且,外部气体能够通过各间隙61流入无刷马达10。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钻201中,也具有将电路基板60固定在定子32上;在电路基板260上设置配线连接部291;以及电路基板260的外形小于定子32的外形的结构,因此,能够将电路基板260以足够的强度固定在定子32上,能够保护电路基板260和配线连接部291的配线。
特别是,电路基板260配置在后绝缘部件54的后方,在配线连接部291上固定有引线(各电源引线82、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各开关元件驱动引线90),这些引线从电路基板260的前面延伸,从而,即使在无刷马达10的后方的空间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引线的配置,另外,能够缩短冲击钻201的主体部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使得冲击钻201易于使用。
进一步地,在电路基板260与后绝缘部件54之间设置间隙61,使得这些引线通过间隙61,从而,即使在电路基板260的前侧设置配线连接部291后,将电路基板260安装在定子32的后侧,也能够不夹入引线地进行适当配置。
另外,从设置在马达箱20的后部的吸气口34,34...流入的外部气体不受引线的干扰而流入无刷马达10,因此,使得无刷马达10冷却效果良好。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击钻301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10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4的图。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击钻301,除了无刷马达310和电路基板360以及各种引线的配置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但是,对于马达箱20而言,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气口34、34...(参见图1)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为排气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排气口35、35...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为吸气口。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无刷马达310,以转子30的前后与第一实施方式保持一致,使定子332替换成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子32的前后相对称的方式形成。并且,风扇48配置在定子332的后侧且为后轴承44的前侧。
特别是,定子332前部的前绝缘部件352呈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绝缘部件54的前后对称的形状,在前绝缘部件352的前面形成有向后方凹陷的凹部358、358...。
并且,定子332后部的后绝缘部件354呈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绝缘部件52的前后对称的形状。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路基板360除了前后对调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60相同。
各开关元件70和各旋转检测元件72组装在电路基板360的前侧。
配线连接部391设置在电路基板260的前面的下部。
并且,电路基板360通过螺钉68、68等安装在定子332前部的前绝缘部件352的前面。
在前绝缘部件352上设置有凹部358、358...,因此,前绝缘部件352前面与电路基板360后面之间产生间隙361、361...。
外部气体能够通过各间隙361流入无刷马达10。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击钻301中,也是在定子332上固定电路基板360,在电路基板360上设置配线连接部391,电路基板360的外形小于定子332的外形,因此,能够将电路基板360以足够的强度牢固地固定在定子332上,保护电路基板360和配线连接部391上的配线。
特别是,电路基板360配置在定子332的前方,因此能够将配线向箱体2内的中央靠拢,省去无刷马达310的下方或后方的空间,实现了冲击钻301(的主体部4的后部)的小型化。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击钻401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13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图14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4的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击钻401除了电路基板360以及各种引线的配置外,其它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其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60除了配线连接部491以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360相同。
配线连接部491设置在电路基板260的后面的下部。另外,开关元件70、70...和旋转检测元件72、72...配置在电路基板260的前面。
在配线连接部491的前方配置无刷马达310的前绝缘部件352下部的凹部358(前绝缘部件352与电路基板460的间隙361),各电源引线82、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以及各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90通过该间隙361向控制基板28和开关86的方向(下方)延伸。
另外,外部气体能够通过各间隙361流入无刷马达10。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击钻401中,也将电路基板460固定在定子332上;在电路基板460上设置配线连接部491;以及电路基板460的外形小于定子332的外形。因此,能够将电路基板460以足够的强度固定在定子332上,保护电路基板460和配线连接部491的配线。
特别是,电路基板460配置在定子332的前方,因此,能够将配线向箱体2内的中央靠拢,省去无刷马达310的下方和后方空间,可实现冲击钻301(的主体部4的后部)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在电路基板460与前绝缘部件352之间设置间隙361,引线(各电源引线82、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88、各开关元件驱动引线90)通过间隙361,因此,即使在电路基板460的前侧设置配线连接部491,并在定子32的前侧安装电路基板460,也能够不夹入引线地对其进行适当配置。
并且,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较,由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60和引线的配置无需弯曲引线,因此,引线不易断线。
并且,电路基板60设置在开关86的上方。从而,能够易于配置从电路基板60到开关86的引线(电源引线86a、86a)且易于进行其连接。
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适当进行如下变形。
将配线连接部设置在电路基板的下端边缘以外的部分(例如左端边缘、右端边缘、或上端边缘)。可将三种引线中的一种或两种从其余的引线分出,连接到电路基板的其它部分。或,将各种引线分别连接到其它位置。将配线配置在以电路基板的侧面为首的下方以外的,例如上方、右方、左方等的外周。
电路基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定子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且电路基板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定子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电路基板也不会从电路基板的上下方向露出,因此能够牢固地将电路基板固定在定子上。
在定子上通过挂钩和其卡合部的卡合固定电路基板。省略定子或电路基板上的孔或小切口和小突起。并且,对螺钉或挂钩或小突起的数量进行增减。
定子与电路基板之间的间隙可通过在电路基板侧设置凹部来形成,也可通过在双方设置凹部来形成,也可通过至少在一侧设置凸部来形成。
各种引线的配置可以变形为各种形式,例如可以将两根电源引线进行左右分割配置(一根配置在右方,另一个配置在左方)。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等,可使得各种引线通过配置在侧面或上方的间隙。
可增减箱体的分隔的数量、各种元件/线圈或行星齿轮的设置数量、引线的种类的数量或设置数量、或磁铁的磁极数量,或变更开关杆的开关形式,或变形各种元件的种类等,适当变形各种部件的数量和配置、材质、大小、形式、种类等。
并且,除了冲击钻以外,本发明还适用于其它旋转打击工具、或其它打击工具,或其它电动工具。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01、301、401冲击钻(电动工具)
10、310无刷马达
14锭子
16锤件
18铁砧
20马达箱
22锤箱
24齿轮箱
26手柄箱
30转子
32、332定子
40旋转轴
52、352前绝缘部件(绝缘部件)
54、354后绝缘部件(绝缘部件)
56线圈
60、260、360、460电路基板
61、361间隙
68螺钉
70开关元件
82电源引线(引线)
88旋转检测信号引线(引线)
90开关元件驱动引线(引线)
91、291、391、491配线连接部
94内齿轮
96行星齿轮

Claims (8)

1.一种电动工具,具有:
马达箱;
向所述马达箱的位置下方延伸的手柄箱;
配置在所述马达箱前方的齿轮箱;
配置在所述马达箱的内部且具有定子和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转子的无刷马达;
配置在所述齿轮箱内部且传递所述转子的旋转的齿轮;以及
传递到所述齿轮的旋转,并从所述齿轮箱凸出的输出轴;
其中:
在所述定子上固定电路基板,
在所述电路基板上设置配线连接部,
所述电路基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定子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上配置有6个开关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绝缘部件和线圈,
在所述定子铁芯上隔着所述绝缘部件缠绕有线圈,
所述电路基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绝缘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配置在绝缘部件的后方,
在所述配线连接部固定有引线,
所述引线从所述电路基板的后面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通过所述电路基板中的包含该电路基板的下方在内的外周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配置在绝缘部件的后方,
在所述配线连接部固定有引线,
所述引线从所述电路基板的前面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绝缘部件之间设置间隙,
所述引线通过所述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具有:用于向所述线圈供电的电源引线、用于从所述电路基板进行输出的旋转检测信号引线、以及用于向所述电路基板进行输入的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
所述电源引线、所述旋转检测信号引线以及所述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引线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下部。
CN201310447122.0A 2012-12-10 2013-09-25 电动工具 Active CN103862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9589A JP6016602B2 (ja) 2012-12-10 2012-12-10 電動工具
JP2012-269589 2012-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2443A CN103862443A (zh) 2014-06-18
CN103862443B true CN103862443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901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7122.0A Active CN103862443B (zh) 2012-12-10 2013-09-25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16602B2 (zh)
CN (1) CN1038624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721A (zh) * 2014-05-30 2016-02-03 浙江绿动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冲击钻
JP6408870B2 (ja) * 2014-11-05 2018-10-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N110912341B (zh) 2016-03-30 2022-03-18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无刷马达
DE102016205937A1 (de) * 2016-04-08 2017-10-12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schaltbaren Getriebe
JP6668951B2 (ja) * 2016-05-30 2020-03-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EP3479967B1 (en) * 2016-06-30 2022-01-26 Koki Holdings Co., Ltd. Electrically powered tool
CN215221994U (zh) 2017-02-13 2021-12-17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马达组件
JP6847763B2 (ja) * 2017-05-18 2021-03-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6972690B2 (ja) * 2017-06-16 2021-11-24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WO2019208106A1 (ja) * 2018-04-27 2019-10-31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2021142590A (ja) * 2020-03-10 2021-09-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05036T2 (de) * 1999-09-01 2004-01-22 Ramarathnam, Ramachandran Elektrohandwerkzeug
JP4981345B2 (ja) * 2006-04-18 2012-07-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2008017635A (ja) * 2006-07-06 2008-01-24 Fujitsu General Ltd 電動機
CN201252461Y (zh) * 2008-07-14 2009-06-03 许晓华 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结构
JP5522504B2 (ja) * 2008-09-29 2014-06-1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4879249B2 (ja) * 2008-11-19 2012-0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EP2355310B1 (en) * 2008-12-11 2018-08-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otor and electric device using same
JP2010214520A (ja) * 2009-03-16 2010-09-30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DE102009001808A1 (de) * 2009-03-24 2010-09-30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otor
JP5370751B2 (ja) * 2009-06-23 2013-12-1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2011167024A (ja) * 2010-02-15 2011-08-25 Minebea Co Ltd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1885157B (zh) * 2010-06-23 2013-01-09 张岳恩 全自动钻石磨抛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13664A (ja) 2014-06-26
CN103862443A (zh) 2014-06-18
JP6016602B2 (ja)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2443B (zh) 电动工具
US11211846B2 (en) Power tool
JP6018010B2 (ja) アングル工具
US10193422B2 (en) Power tool
US9391491B2 (en) Power tool
US20220048176A1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CN103894650B (zh) 冲击工具
JP4981345B2 (ja) 電動工具
CN105313064A (zh) 电动工具及转动冲击工具
EP3200324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EP2913158B1 (en) Electrical power tool
WO2016067997A1 (ja) 動力作業機
EP2202877A2 (en) Electric power tools
CN104227076A (zh) 电动旋转工具以及冲击工具
CN108462350A (zh) 电动工具
CN104339324A (zh) 冲击工具
CN102528720A (zh) 设有电路板的电动工具
CN102825584A (zh) 电动工具
JP2016215373A (ja) アングル工具
JP2013000863A (ja) 電動工具
JP5727064B2 (ja) 電動工具
CN206795748U (zh) 电动工具
EP2682234B1 (en) Electrically powered tool
JP2019000959A (ja) 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