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222B - 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222B
TWI789222B TW111103377A TW111103377A TWI789222B TW I789222 B TWI789222 B TW I789222B TW 111103377 A TW111103377 A TW 111103377A TW 111103377 A TW111103377 A TW 111103377A TW I789222 B TWI789222 B TW I7892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ear ring
impact tool
casing
l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0208A (zh
Inventor
鄧正宜
郭東欽
Original Assignee
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3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922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222B/zh
Priority to US18/097,318 priority patent/US20230234201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330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020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4Handles; Handle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21Housing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Workshop Equipment, Work Benches, Supports, Or Storag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是在衝擊工具本體的後端部形成一連結部,該連結部的頂底兩面各具有一凸耳,該連結部的後端面具有一後環體,該後環體的頂底兩側各延伸一穿置部,設有一殼體以其前端部的左右兩半罩合於兩凸耳及該後環體,以固定件分別穿過各凸耳及該殼體形成的臂殼以及各穿置部及該殼體的後環殼,於該後環殼連接一具有扳機的握把;由於該衝擊工具本體以連結部供該握把裝置可拆卸地組裝結合,且兩者可區分為獨立的構造,使不同型式的握把裝置能選擇性地組裝於該衝擊工具本體,藉此靈活地生產不同型式的衝擊工具,降低生產製造的成本。

Description

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本發明涉及一種衝擊工具的構造;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現有的衝擊工具,例如衝擊電鑽或衝擊螺絲起子,是握把直接連接在本體後端的裝置,於握把前設有扳機。當按下扳機時能啟動本體內的馬達,使馬達透過減速機構帶動前端的衝擊機構,以衝擊機構前端的輸出頭連接套筒或以轉接頭結合鑽頭。
上述現有的衝擊工具雖然能用於螺鎖固定件或鑽孔,但由於握把與本體是一體的構造,因此槍型的衝擊工具設置為短尺寸的構造或較長尺寸的構造時,就需要分別以兩套不同的模具以及料件才能生產製造,不能共用的設計使得製造生產的成本較高,需要準備的材料也較多。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衝擊工具,藉由衝擊工具的本體與握把之間可拆的組裝構造,使不同型式的握把能安裝於同樣的衝擊工具本體,能靈活地生產不同型式的衝擊工具,降低生產製造的成本。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包括一衝擊工具本體以及一握把裝置。該衝擊工具本體具有一外殼,於該外殼內由前向後依序連結一衝擊機構、一減速器及一馬達,該衝擊機構前端連結一輸出頭,該輸出頭向前穿出該外殼,該外殼的後端部形成一連結部,該連結部的頂面中間及底面中間各具有一上凸耳及一下凸耳,該上凸耳具有一上貫穿孔,該下凸耳具有一下貫穿孔,於該連結部的後端面具有一後環體,該後環體頂側的中間及底側的中間各向上及向下延伸一穿置部,該兩穿置部各具有一後貫穿孔。
該握把裝置具有一上臂殼、一下臂殼以及一後環殼,該後環殼連接於該上臂殼與該下臂殼之間;該上臂殼、該下臂殼以及該後環殼的左右兩半區分為左右對合的一左殼體及一右殼體,該後環殼連接一握把,於該握把設有一電連接控制該馬達的扳機元件;該上臂殼罩蓋於該連結部的頂側及該上凸耳,該上臂殼內具有兩上固定筒,該兩上固定筒抵觸於該上凸耳的左右兩側;該下臂殼罩蓋於該連結部的底側及該下凸耳,該下臂殼內具有兩下固定筒,該兩下固定筒抵觸於該下凸耳的左右兩側;該後環殼容納該後環體及兩穿置部,該後環殼內具有兩對後固定筒,各對後固定筒抵觸於各該穿置部的左右兩側;於該兩上固定筒及該上貫穿孔之間、該兩下固定筒及該下貫穿孔之間,以及各對後固定筒及各後貫穿孔之間分別穿置結合一固定件。
本發明之效果在於,該握把裝置的前端部可拆卸地組裝在該衝擊工具本體的連結部,且組裝的方式是將握把裝置前端部的左右兩半對合於連結部的上凸耳、下凸耳及兩穿置部,以上凸耳、下凸耳及兩穿置部為結合固定的支撐點,配合上臂殼及下臂殼抵靠於連結部表面的方式,使握把裝置能牢靠地組裝結合於該衝擊工具本體的連結部。
由於該衝擊工具本體及握把裝置為可分別獨立生產的裝置,因此不同型式的握把裝置可組裝於相同構造的衝擊工具本體,成為不同型式的衝擊工具,因此在製造生產時能共用衝擊工具本體,可節省料件及模具的數量,依需求組裝為不同的衝擊工具而可靈活地生產製造,降低生產的成本。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看圖1至圖5所示,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100,包括一衝擊工具本體10以及一可拆換地與該衝擊工具本體10結合的握把裝置20。該握把裝置20分為槍型及免彎腰型,藉由選擇性地將槍型或免彎腰的握把裝置20安裝於該衝擊工具本體10的後端,可組成槍型或免彎腰型的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100;以下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握把裝置20為槍型。
該衝擊工具本體10具有一外殼12,於該外殼12內由前向後依序連結一衝擊機構14、一減速器15及一馬達16,該衝擊機構14前端連結一輸出頭141,該輸出頭141向前穿出該外殼12,該外殼12的後端部形成一連結部13,該連結部13的頂面與底面分別為弧形面,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該連結部13的頂面與底面亦可分別為平面。
該連結部13的頂面中間及底面中間各具有一上凸耳131及一下凸耳132,該上凸耳131具有一上貫穿孔1311,該下凸耳132具有一下貫穿孔1321,前述的上貫穿孔1311及下貫穿孔1321分別是橫向延伸的貫穿孔。該連結部13的後端面是垂直面並且於中間具有一向後凸出的後環體133,該後環體133的中心與該衝擊工具本體10的軸心同心,該後環體133頂側的中間及底側的中間各向上及向下延伸一穿置部134,該兩穿置部134各具有一後貫穿孔1341,各後貫穿孔1341是橫向延伸的貫穿孔。
該握把裝置20包括左右對合的一左殼體A1及一右殼體A2,該左殼體A1及該右殼體A2合併後形成的殼體A具有一上臂殼22、一下臂殼24以及一後環殼26。該上臂殼22、該下臂殼24以及該後環殼26的左右兩半區分為該左殼體A1的部分及該右殼體A2的部分。該後環殼26連接於該上臂殼22的後端與該下臂殼24的後端之間,該後環殼26向後連接一握把28,於該握把28設有一電連接控制該馬達16的扳機元件281,按下該扳機元件281可令該馬達16驅動該減速器15及該衝擊機構14,帶動前端的輸出頭141旋轉作用。
該上臂殼22為下方具有開口的殼體並罩蓋於該連結部13的頂側及該上凸耳131,該上臂殼22內具有兩上固定筒221,該兩上固定筒221分別設於該左殼體A1內及該右殼體A2內,該兩上固定筒221抵觸於該上凸耳131的左右兩側;該下臂殼24為上方具有開口的殼體並罩蓋於該連結部13的底側及該下凸耳132,該下臂殼24內具有兩下固定筒241,該兩下固定筒241分別設於該左殼體A1內及該右殼體A2內,該兩下固定筒241抵觸於該下凸耳132的左右兩側。
該後環殼26是前方具有開口的殼體且內部用以容納該後環體133及兩穿置部134,該後環殼26內具有兩對後固定筒261,各對後固定筒261分別設於該左殼體A1內及該左殼體A1內,各對後固定筒261抵觸於各該穿置部134的左右兩側。於該兩上固定筒221及該上貫穿孔1311之間、該兩下固定筒241及該下貫穿孔1321之間,以及各對後固定筒261及各後貫穿孔1341之間分別穿置結合一固定件B,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各該固定件B是螺栓螺帽組。
本發明上述第一較佳實施,是將槍型的握把裝置20組合於該衝擊工具本體10的連結部13,成為槍型的衝擊工具。當槍型的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100使用時,如圖1、圖2所示,是以手握持該握把28,再以該衝擊工具本體10前端的輸出頭141結合套筒,以輸出頭141驅動套筒螺鎖位於近處的螺帽等固定件。
本發明受益於該握把裝置20能以左右兩半的前端部(包含上臂殼22、該下臂殼24及後環殼26)對合螺鎖於該連結部13的構造,將該握把裝置20的前端部可拆卸地組裝在該衝擊工具本體10的連結部13,並以上凸耳131、下凸耳132及後環體133頂底兩側的兩穿置部134作為該握把裝置20與該衝擊工具本體10螺鎖結合時的支撐點,使兩者能牢靠地結合。由於不同型式的握把裝置20可共用同一種衝擊工具本體10的構造組裝為槍型或免彎腰型等不同的衝擊工具。如此,當握把28的型式改變時,僅變更握把裝置20後半部與握把28相關的構造即可,不需要重新設計前段的衝擊工具本體10,因此在製造生產時能節省料件及模具的數量,隨需求改變握把裝置20的型式靈活地組裝於衝擊工具本體10,降低生產的成本。
以下進一步說明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其他構造。請參看圖2、圖3及圖6至圖7C所示,該上凸耳131連接於該連結部13頂面中間的後端,該下凸耳132連接於該連結部13底面的中間,並且該下凸耳132的前後位置較該上凸耳131的前後位置靠前。該上貫穿孔1311兩端的周緣各形成一上凹部1312,該兩上固定筒221的內端分別嵌入各上凹部1312定位。該下貫穿孔1321兩端的周緣各形成一下凹部1322,該兩下固定筒241的內端分別嵌入各下凹部1322定位。如此,使該些固定件B分別穿過該左殼體A1及該右殼體A2,將該握把裝置20的上臂殼22及下臂殼24螺鎖結合於該上凸耳131以及該下凸耳132的左右兩側時能更加穩固。
該上臂殼22的底緣以及該下臂殼24的頂緣分別抵靠於該連結部13連結部的頂面以及底面,該後環殼26左右兩側的輪廓形狀與該後環體133及兩穿置部134左右兩側的輪廓形狀相同,如此使得該後環體133與兩穿置部134的左右兩側接鄰於該後環殼26左右兩側的內壁面,該後環殼26具有一後板部262,該後板部262位於該後環體133的正後方,該後板部262貼靠於該後環體133以及兩穿置部134的後面定位,增加該握把裝置20與該連結部13接觸的部位並藉此提升兩者結合構造的穩固程度。
該後環殼26的頂側與底側分別向後延伸一連接殼21,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握把28是豎直的殼體,該握把28的頂部及底部分別連接於該兩連接殼21的後端,該扳機元件281穿置於該握把28前面的頂側,上述的上臂殼22、下臂殼24、後環殼26、兩連接殼21以及該握把28連接為該殼體A,該殼體A的左右兩半區分為左殼體A1以及右殼體A2,其中上臂殼22、下臂殼24、後環殼26、兩連接殼21以及該握把28的左半部形成該左殼體A1;上臂殼22、下臂殼24、後環殼26、兩連接殼21以及該握把28的右半部形成該右殼體A2。為使該左殼體A1及該右殼體A2左右對合為該殼體A後,該殼體A的後半部分固定不鬆動,設有數個固定件B穿過該握把28頂部、中間及底部的左右兩側,將該左殼體A1及該右殼體A2的後半部緊密地螺鎖結合。
於該上臂殼22、該後環殼26的底側及下方的連接殼21內共同形成一控制電路容室23,該控制電路容室23內設置一控制主板231,該馬達16及該扳機元件281分別與該控制主板231電連接,使該扳機元件281受按壓時能透過該控制主板231控制該馬達16啟動,於下方的連接殼21的頂面具有一面板口25,於該面板口25嵌設一狀態顯示面板251,該狀態顯示面板251與該控制主板231電連接,用以顯示電力、扭力等狀態的數值。
本發明的握把裝置20除了是槍型的以外,亦可為免彎腰型的握把裝置20。請參看圖8至圖10所示的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其中的衝擊工具本體10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衝擊工具本體10的構造相同,該握把裝置20前端部與該衝擊工具本體10可拆卸地連接的構造亦相同。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主要的差異在於,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握把裝置20的握把28是具有延伸桿的型式,且該握把28與該殼體A不是一體的構造。
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握把裝置20同樣包括左右對合的一左殼體A1及一右殼體A2,該左殼體A1及該右殼體A2合併後形成的殼體A具有一上臂殼22、一下臂殼24以及一後環殼26,該後環殼26連接於該上臂殼22的後端與該下臂殼24的後端之間,於該後環殼26內的頂側以及底側各設有一限位板263,該後環殼26向後延伸一束套殼27,該束套殼27內形成一沿前後方向延伸的束套槽271。該上臂殼22、該下臂殼24、該後環殼26及該束套殼27的左半部形成該左殼體A1,該上臂殼22、該下臂殼24、該後環殼26及該束套殼27的右半部形成該右殼體A2。
該上臂殼22為下方具有開口的殼體並罩蓋於該連結部13的頂側及該上凸耳131,該上臂殼22內具有兩上固定筒221,該兩上固定筒221分別設於該左殼體A1內及該右殼體A2內,該兩上固定筒221嵌入兩上凹部1312而抵觸於該上凸耳131的左右兩側;該下臂殼24為上方具有開口的殼體並罩蓋於該連結部13的底側及該下凸耳132,該下臂殼24內具有兩下固定筒241,該兩下固定筒241分別設於該左殼體A1內及該右殼體A2內,該兩下固定筒241嵌入該兩下凹部1322而抵觸於該下凸耳132的左右兩側。
該後環殼26是前方具有開口的殼體,該後環殼26左右兩側的輪廓形狀與該後環體133及兩穿置部134左右兩側的輪廓形狀相同,且內部用以容納該後環體133及兩穿置部134,該後環殼26內具有兩對後固定筒261,各對後固定筒261分別設於該左殼體A1內及該左殼體A1內,且各對後固定筒261抵觸於各該穿置部134的左右兩側。該兩限位板263分別貼靠於上方的穿置部134的頂面以及下方的穿置部134的底面定位,於該束套殼27內的頂側及底側具有數對組裝固定筒272,各對組裝固定筒272分別設於該左殼體A1內及該左殼體A1內。
於該下臂殼24、該後環殼26的底側及該束套殼27的底側內共同形成一控制電路容室23,該控制電路容室23內設置一控制主板231,該衝擊工具本體10的馬達16與該控制主板231電連接。於該兩上固定筒221及該上貫穿孔1311之間、該兩下固定筒241及該下貫穿孔1321之間、各對後固定筒261及各後貫穿孔1341之間,以及各對組裝固定筒272之間分別穿置結合一固定件B,藉此將該左殼體A1及該右殼體A2緊密結合而連結於該衝擊工具本體10的連結部13。該握把28的前端延伸一延伸桿282,該延伸桿282的前端部形成一非圓形的嵌部283,該嵌部283嵌設於該束套殼27的束套槽271內固定,於該握把28穿置一扳機元件281,該扳機元件281與該控制主板231電連接,藉此可控制該衝擊工具本體10的馬達16啟動與否。
請參看圖8所示,當將免彎腰型的握把裝置20組合於該衝擊工具本體10的連結部13時,即成為免彎腰的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100。透過延長的延伸桿282連接該握把28,讓使用者手持該握把28操作該衝擊工具本體10,以該衝擊工具本體10螺鎖位於低處的固定件例如鐵軌的螺帽時,能以站立的姿勢操作該衝擊工具本體10,無需彎腰因此可節省腰力且能避免腰部受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本發明] 100: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10:衝擊工具本體 12:外殼 13:連結部 131:上凸耳 1311:上貫穿孔 1312:上凹部 132:下凸耳 1321:下貫穿孔 1322:下凹部 133:後環體 134:穿置部 1341:後貫穿孔 14:衝擊機構 141:輸出頭 15:減速器 16:馬達 20:握把裝置 21:連接殼 22:上臂殼 221:上固定筒 23:控制電路容室 231:控制主板 24:下臂殼 241:下固定筒 25:面板口 251:狀態顯示面板 26:後環殼 261:後固定筒 262:後板部 263:限位板 27:束套殼 271:束套槽 272:組裝固定筒 28:握把 281:扳機元件 282:延伸桿 283:嵌部 A:殼體 A1:左殼體 A2:右殼體 B:固定件
圖1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左殼體爆炸之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握把裝置爆炸之分解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 圖5為圖4之5-5方向之剖視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7A為圖6之7A-7A方向之剖視圖。 圖7B為圖6之7B-7B方向之剖視圖。 圖7C為圖6之7C-7C方向之剖視圖。 圖8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左殼體爆炸之分解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握把裝置爆炸之分解圖。
100: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10:衝擊工具本體
12:外殼
13:連結部
20:握把裝置
21:連接殼
22:上臂殼
24:下臂殼
26:後環殼
28:握把
281:扳機元件
A1:左殼體
A2:右殼體

Claims (10)

  1. 一種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包括: 一衝擊工具本體,具有一外殼,於該外殼內由前向後依序連結一衝擊機構、一減速器及一馬達,該衝擊機構前端連結一輸出頭,該輸出頭向前穿出該外殼,該外殼的後端部形成一連結部,該連結部的頂面中間及底面中間各具有一上凸耳及一下凸耳,該上凸耳具有一上貫穿孔,該下凸耳具有一下貫穿孔,於該連結部的後端面具有一後環體,該後環體頂側的中間及底側的中間各向上及向下延伸一穿置部,該兩穿置部各具有一後貫穿孔;以及 一握把裝置,具有一上臂殼、一下臂殼以及一後環殼,該後環殼連接於該上臂殼與該下臂殼之間;該上臂殼、該下臂殼以及該後環殼的左右兩半區分為左右對合的一左殼體及一右殼體,該後環殼連接一握把,於該握把設有一電連接控制該馬達的扳機元件;該上臂殼罩蓋於該連結部的頂側及該上凸耳,該上臂殼內具有兩上固定筒,該兩上固定筒抵觸於該上凸耳的左右兩側;該下臂殼罩蓋於該連結部的底側及該下凸耳,該下臂殼內具有兩下固定筒,該兩下固定筒抵觸於該下凸耳的左右兩側;該後環殼容納該後環體及兩穿置部,該後環殼內具有兩對後固定筒,各對後固定筒抵觸於各該穿置部的左右兩側;於該兩上固定筒及該上貫穿孔之間、該兩下固定筒及該下貫穿孔之間,以及各對後固定筒及各後貫穿孔之間分別穿置結合一固定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其中該上貫穿孔兩端的周緣各形成一上凹部,該兩上固定筒的內端分別嵌入各上凹部定位;該下貫穿孔兩端的周緣各形成一下凹部,該兩下固定筒的內端分別嵌入各凹部定位。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其中該連結部的頂面是弧形面,該連結部的底面是弧形面,該連結部的後端面是垂直面;該上凸耳連接於該連結部頂面中間的後端,該下凸耳連接於該連結部底面中間較該上凸耳靠前的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其中該上臂殼的底緣抵靠於該連結部的頂面,該下臂殼的頂面抵靠於該連結部的頂面;該後環殼左右兩側的輪廓形狀與該後環體及兩穿置部左右兩側的輪廓形狀相同。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其中該後環殼具有一後板部,該後板部位於該後環體的正後方,該後板部貼靠於該後環體以及兩穿置部的後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其中該後環殼的頂側與底側分別向後延伸一連接殼,該握把是豎直的殼體並且連接於該兩連接殼的後端,該扳機元件穿置於該握把前面的頂側;兩連接殼、該握把、該後環殼、該上臂殼及該下臂殼連接為左右兩半區分為該左殼體以及該右殼體的殼體;該上臂殼、該下臂殼、該後環殼、兩連接殼及該握把的左半部形成該左殼體,左側的該上固定筒、該下固定筒及該後固定筒設於該左殼體內;該上臂殼、該下臂殼、該後環殼、兩連接殼及該握把的右半部形成該右殼體,右側的該上固定筒、該下固定筒及該後固定筒設於該右殼體內。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其中於該下臂殼、該後環殼的底側及下方的該連接殼內共同形成一控制電路容室,該控制電路容室內設置一控制主板,該馬達及該扳機元件分別與該控制主板電連接;下方的該連接殼的頂面具有一面板口,於該面板口嵌設一狀態顯示面板,該狀態顯示面板與該控制主板電連接。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其中該後環殼內的頂側以及底側各設有一限位板,兩限位板分別貼靠於上方的該穿置部的頂面以及下方的該穿置部的底面定位。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其中由該後環殼向後延伸一束套殼,該束套殼內形成一沿前後方向延伸的束套槽;該束套殼、該後環殼、該上臂殼及該下臂殼連接為左右兩半區分為該左殼體以及該右殼體的殼體;該上臂殼、該下臂殼、該後環殼及該束套殼的右半部形成該右殼體,右側的該上固定筒、該下固定筒及該後固定筒設於該右殼體內;該上臂殼、該下臂殼、該後環殼及該束套殼的左半部形成該左殼體,左側的該上固定筒、該下固定筒及該後固定筒設於該左殼體內;該握把的前端延伸一延伸桿,該延伸桿的前端部形成一非圓形的嵌部,該嵌部嵌設於該束套槽固定。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其中該下臂殼、該後環殼的底側及該束套殼的底側內共同形成一控制電路容室,該控制電路容室內設置一控制主板,該馬達及該扳機元件分別與該控制主板電連接。
TW111103377A 2022-01-26 2022-01-26 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TWI789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3377A TWI789222B (zh) 2022-01-26 2022-01-26 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US18/097,318 US20230234201A1 (en) 2022-01-26 2023-01-16 Impact tool having exchangeable handle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3377A TWI789222B (zh) 2022-01-26 2022-01-26 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9222B true TWI789222B (zh) 2023-01-01
TW202330208A TW202330208A (zh) 2023-08-01

Family

ID=8667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377A TWI789222B (zh) 2022-01-26 2022-01-26 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4201A1 (zh)
TW (1) TWI78922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84860B1 (en) * 2008-06-26 2013-06-1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ousing
TWM478585U (zh) * 2014-01-16 2014-05-21 Basso Ind Corp 風路機構
US20190006909A1 (en) * 2017-07-03 2019-01-03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CN109421026A (zh) * 2017-08-29 2019-03-05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84860B1 (en) * 2008-06-26 2013-06-1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ousing
TWM478585U (zh) * 2014-01-16 2014-05-21 Basso Ind Corp 風路機構
US20190006909A1 (en) * 2017-07-03 2019-01-03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CN109421026A (zh) * 2017-08-29 2019-03-05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34201A1 (en) 2023-07-27
TW202330208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71382B2 (en) Microphone with a rotatable protective sleeve
US20130020106A1 (en) Power tool
CN210844180U (zh) 一种手持式无刷电机筋膜枪
TWI789222B (zh) 具有握把互換結構的衝擊工具
JP2022180337A (ja) 空気圧縮機装置
US20080309172A1 (en) Module electric tool
CN116551633A (zh) 具有握把互换结构的冲击工具
JP7361157B2 (ja) 空圧機のモータ結合位置決め装置
CN209999070U (zh) 电动螺丝批
TWI710497B (zh) 自行車操控組件
US11165209B2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for a conductive plate of a handheld power tool
CN210872918U (zh) 一种有刷电机的手持式筋膜枪
CN220574965U (zh) 送丝装置
TW201722631A (zh) 傳動式開口扳手
CN215315884U (zh) 用于电动工具上的拆卸式装配结构及电动工具
CN216577578U (zh) 高性能气动万向套筒
CN217072188U (zh) 一种z字形套筒扳手
CN211422990U (zh) 一种风扇摇头齿轮箱
JP3163118U (ja) 交換式先端工具部材
CN21490852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牙科光固化机
CN218658900U (zh) 辅助手柄
CN215129936U (zh) 接骨板折弯器
CN220162314U (zh) 一种便于更换套筒的套筒扳手
CN220659321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钻头的快接头
CN213884177U (zh) 一种筋膜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