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2673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2673A
CN109152673A CN201680085503.0A CN201680085503A CN109152673A CN 109152673 A CN109152673 A CN 109152673A CN 201680085503 A CN201680085503 A CN 201680085503A CN 109152673 A CN109152673 A CN 109152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protrusion
width direction
skin
absorbent commo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55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2673B (zh
Inventor
深山拓也
坂口智
宇田匡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52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2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007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 A61F13/512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vertical shape of the apertures, e.g. three dimensional apertures, e.g. macro-apertures
    • A61F13/512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vertical shape of the apertures, e.g. three dimensional apertures, e.g. macro-apertures and comprising secondary apertures, e.g. macro-apert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microaper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 A61F13/512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nar distribution of the apertures, e.g. in a predefined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203Properties of the article, e.g. stiffness or absorbenc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 A61F2013/5127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mension of aper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次性尿布(10)的顶片具有凸部(51)和凹部(52)。凸部和凹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顶片具有至少配置于后腰身区域的第1区域(R1)和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的第2区域(R2)。第1凸部(511)的高度比第2凸部(512)的高度高。在第1凹部设有将第1凹部内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截断的宽度凸部(57)。第1凸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比第2凸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长。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尿和粪便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吸收穿着者的尿和粪便的吸收性物品中,提供一种根据吸收尿的区域和吸收粪便的区域而使顶片的结构不同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与穿着者相接触的皮肤接触片。在皮肤接触片的后腰身区域的部位形成有使粪便穿过的粪便穿过用开口部,在皮肤接触片的前腰身区域的部位形成有多个排泄液流入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900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的粪便穿过用开口部贯通皮肤接触片。穿过了粪便穿过用开口部的粪便收纳于设于粪便穿过用开口部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空间。收纳于该空间的粪便有时在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时再次附着于穿着者的肌肤,漏到空间的外侧。
另外,前腰身区域的排泄液流入孔在平面方向上间断地配置,难以使体液在平面方向上扩散。由此,有可能无法迅速地吸收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迅速地吸收尿并且持续保持临时收纳的粪便从而能够恰当地吸收性质不同的尿和粪便的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一次性尿布10)具有:前腰身区域(前腰身区域20)、后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30)及位于所述前腰身区域与所述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下裆区域25);从所述前腰身区域朝向所述后腰身区域的前后方向(前后方向L)和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W);吸收体(吸收体40),其跨过所述下裆区域,向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至少任一者延伸;以及顶片(顶片50),其位于比所述吸收体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与穿着者相接触,所述顶片具有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凸部(凸部51)和设于所述凸部之间的凹部(凹部52),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该吸收性物品的要旨在于,所述顶片具有至少配置于所述后腰身区域的第1区域(第1区域R1)和至少配置于所述下裆区域的第2区域(第2区域R2),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第1凸部511)的高度比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凸部(第2凸部512)的高度高,在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凹部设有将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凹部内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截断的截断部(宽度凸部57),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节距比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节距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俯视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顶片的局部放大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顶片的第1区域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顶片的第2区域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排泄物排出到顶片上时的排泄物的移动形态的图。图7的(a)表示第1区域处的移动形态,图7的(b)表示第2区域处的移动形态。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制造顶片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赋形装置的第1圆盘辊的外周面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赋形装置的第1针辊的外周面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1赋形装置的第1圆盘辊与第1针辊的啮合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赋形装置的第2圆盘辊的外周面的俯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赋形装置的第2针辊的外周面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第2赋形装置的第2圆盘辊与第2针辊的啮合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至少能够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
前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和位于所述前腰身区域与所述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
自所述前腰身区域朝向所述后腰身区域的前后方向和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吸收体,其跨过所述下裆区域,向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至少任一者延伸;以及
顶片,其位于比所述吸收体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与穿着者相接触,
所述顶片具有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凸部和设于所述凸部之间的凹部,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其中,
所述顶片具有至少配置于所述后腰身区域的第1区域和至少配置于所述下裆区域的第2区域,
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的高度比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凸部的高度高,
在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凹部设有将所述凹部内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截断的截断部,
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节距比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节距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迅速地吸收尿并且持续保持临时收纳的粪便,从而能够恰当地吸收性质不同的尿和粪便。第2区域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含有排出尿的区域。第1区域至少配置于后腰身区域,含有排出粪便的区域。第1区域的凸部及凹部的形状与第2区域的凸部及凹部的形状不同,因此使用者能够掌握配置于下裆区域的顶片的吸收性能与配置于后腰身区域的顶片的吸收性能的不同,能够获得能恰当地吸收尿和粪便这两者这样的安心感。
当粪便排出到第1区域上时,粪便收纳于凸部之间的凹部。此时,第1区域的凸部的高度比第2区域的凸部的高度高,因此能够将由夹着粪便的凸部形成的壁形成得相对较高。由夹着粪便的凸部形成的壁较高,因此利用壁夹着临时收纳于凹部内的粪便,易于保持该粪便。其结果,在穿着者的肌肤接触到收纳于凹部内的粪便的表面时,能够将粪便持续保持在凹部内,防止粪便从凹部出来而再次附着于穿着者。
另外,第1区域的凸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比第2区域的凸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长,因此第1区域的凸部之间的空间变宽广,能够使粪便的收纳空间形成得宽广。由此,排出到顶片上的粪便收纳于凹部内,不容易在凸部上残留。能够抑制粪便持续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情况,提高穿戴感。另外,能够在第1区域的凹部内保持很多粪便,凹部内的粪便的自重增加。对于具有纤维的顶片,通过使粪便的自重增加,粪便内所含有的水分易于经由纤维之间的间隙向吸收体渗透。由此,能够使粪便内的水分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抑制含有较多水分的软便持续附着于肌肤。
在第1区域的凹部内设有将凹部内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截断的截断部,因此能够抑制收纳于凹部内的粪便沿前后方向扩散。在第2区域,能够利用凸部和凹部使尿沿前后方向扩散,能够迅速地将尿转移至吸收体并吸收。另外,通过在第1区域持续保持粪便,能够抑制体液、粪便附着于穿着者的肌肤,提高穿戴感。利用顶片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能够恰当地吸收性质不同的尿和粪便。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凹部自所述第1区域的前端缘连续配置到所述顶片的前端缘。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第2区域的凹部连续地形成,因此能够使体液从第1区域的前端缘扩散到顶片的前端缘,能够以较大的面积迅速地将尿向吸收体转移。由此,能够更迅速地吸收尿。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所述凸部具有自所述凸部的外侧缘向所述肌肤相对面侧延伸的凸壁部,
所述凹部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底部,
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凸壁部和与所述凸壁部相邻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凹底部所成的角度比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凸壁部和与所述凸壁部相邻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凹底部所成的角度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第1区域的凸壁部的立起角度比第2区域的凸壁部的立起角度大,第1区域的凸壁部成为比较陡的倾斜。因此,在第1区域夹着收纳于凹部内的排泄物而保持该粪便,能够抑制临时收纳的排泄物从凹部脱离的情况。
第2区域的凸壁部的立起角度比第1区域的凸壁部的立起角度小,第2区域的凸壁部成为比较平缓的倾斜。第2区域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与后腰身区域相比较而言,下裆区域紧贴于穿着者的肌肤。第2区域的凸壁部为平缓的倾斜,从而即使在第2区域所位于的下裆区域紧贴于肌肤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凸部向肌肤的触碰柔和。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所述顶片具有纤维,
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吸收体之间形成有空间,
在所述凸壁部的纤维中,沿着所述顶片的厚度方向取向的纤维比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取向的纤维多。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凸部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有空间,因此凸部相对于肌肤的触碰变柔和,穿着者能够获得蓬松的触感。另外,凸壁部的纤维含有许多沿厚度方向取向的纤维,因此易于利用凸壁部沿厚度方向引导体液。由此,即使在将凸部的高度构成得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凸壁部内的体液向吸收体侧迅速地引导,能够抑制体液残留于凸壁部内。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配置于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靠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的位置的一对立体褶裥,
所述各立体褶裥具有立起部,该立起部能够向穿着者侧立起,并且具有沿前后方向伸缩的弹性构件,
所述凸部和所述立起部跨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地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凸部跨第1区域和第2区域地配置,因此在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分界未形成由于凸部的间断产生的刚度差。因此,在立起部立起(立起)的区域,难以形成基于由该凸部的间断产生的刚度差的弯曲基点,能够维持立体褶裥的立起性。另外,能够以覆盖收纳于凹部的粪便的宽度方向侧方的方式设置基于立体褶裥的防漏壁,能够防止粪便附着于穿着者的腿围。另外,通过沿着凸部沿前后方向引导尿,能够跨第1区域和第2区域地使尿扩散,能够更迅速地使尿向吸收体转移。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凹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底部以及向比所述凹底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突出的中间部,
所述中间部的顶部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的顶部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的凹部设有中间部,因此在第1区域的凸部以倒伏的方式变形时,第1区域的凸部勾挂于中间部,能够抑制第1区域的凹部整体完全被第1区域的凸部覆盖的情况。另外,中间部的顶部位于比凸部的顶部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中间部的高度较低,因此在中间部和凸部以倒伏的方式变形了时,难以利用中间部和凸部完全覆盖凹部。由此,在粪便被排出时易于维持容易将粪便引导到凹部内的状态。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所述顶片具有纤维,
所述凹部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底部以及向比所述凹底部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凹陷的槽部,
所述槽部具有自所述凹底部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延伸的槽壁部和位于比所述槽壁部靠所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的槽底部,
在所述第1区域,所述槽壁部的纤维的密度比所述槽底部的纤维的密度低。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槽壁部的纤维的密度较低,因此能够将收纳于第1区域的凹部内的粪便等排泄物所含有的水分经由纤维之间的空隙向吸收体引导。另外,在第1区域,槽底部的纤维的密度相对较高,因此槽壁部的纤维能够紧密地与收纳于第1区域的凹部内的粪便相接触,利用槽壁部和槽底部包围粪便,易于持续保持粪便。由此,能够防止粪便从第1区域的凹部出来而再次附着于穿着者的情况。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配置于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靠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的位置的一对立体褶裥,
所述各立体褶裥具有:
立起部,其能够向穿着者侧立起,并且具有沿前后方向伸缩的弹性构件;以及
第1固定部,其位于比所述立起部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成为所述立起部的立起的基点,
所述第1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一对第1固定部之间。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后腰身区域的第1固定部之间的顶片的刚度变高,易于确保立起部的高度。由此,能够防止后腰身区域的粪便的侧漏。另外,立起部易于立起,因此防止顶片被立体褶裥覆盖,能够将排出的粪便向第1区域的凹部内引导。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所述立体褶裥具有第2固定部,该第2固定部位于比所述立起部靠前后方向的两外侧的位置,并且成为所述立起部的立起的基点,
所述第1区域的后端缘位于比由于所述立起部的所述弹性构件而形成的收缩区域靠后方的位置。
立起部的第2固定部侧靠近立起基点,因此与立起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相比较,难以确保立起高度。另外,比收缩区域靠后方的区域不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收缩,因此难以确保立起部的立起高度。第1区域配置于比该收缩区域靠后方的位置,因此后腰身区域的第2固定部侧的顶片的刚度变高,易于确保立起部的高度。由此,能够防止后腰身区域的粪便的侧漏。另外,立起部易于立起,因此防止顶片被立体褶裥覆盖,能够将排出的粪便向第1区域的凹部内引导。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在所述后腰身区域具备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一对粘扣带,
各粘扣带具有固着于所述前腰身区域的固着部,
所述一对所述固着部之间的区域与所述第1区域分开分离。
一对固着部之间的区域是在固着部固着于前腰身区域的穿戴状态下紧贴身体的区域。一对固着部之间的区域和第1区域分离,因此易于实现收纳于第1区域的凹部内的粪便与穿着者的肌肤分开的状态。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配置于所述后腰身区域且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腰部伸缩部,
所述第1区域与配置有所述腰部伸缩部的区域分开。
配置有腰部伸缩部的区域是在穿戴状态下紧贴身体的区域。第1区域和配置有腰部伸缩部的区域分开,因此易于实现收纳于第1区域的凹部内的粪便与穿着者的肌肤分开的状态。
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
所述截断部在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凹部向比沿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底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突出,在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之间沿着所述宽度方向配置,
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的顶部位于比所述截断部的顶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截断部,因此能够利用该截断部抑制被收纳于凹部内的粪便沿前后方向扩散。
另外,第1区域的凸部的顶部位于比截断部的顶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因此凹部内的排泄物易于沿前后方向扩散,难以沿宽度方向扩散。由此,能够防止粪便的侧漏。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10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不限定于一次性尿布,还包括穿戴于内衣或尿布的吸收垫。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类似的部分标注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注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的比例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可能还包含尺寸关系、比率互不相同的部分。
(1)一次性尿布的整体概略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展开俯视图。图1所示的展开俯视图是使立体褶裥和腰部伸缩部等伸缩部分伸长至构成一次性尿布的顶片50、侧片70等不形成褶皱的状态为止的伸长状态的图。
一次性尿布10具有前腰身区域20、下裆区域25以及后腰身区域30。前腰身区域20是与穿着者的前腰身部(腹部)相接触的部分。另外,后腰身区域30是与穿着者的后腰身部(背部)相接触的部分。下裆区域25位于前腰身区域20与后腰身区域30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前腰身区域20朝向后腰身区域30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L,将与前后方向L正交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W,将向穿着者的肌肤相对面侧T1和非肌肤相对面侧T2延伸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T。
一次性尿布10具有吸收体40。吸收体40跨过下裆区域25且向前腰身区域20和后腰身区域30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0跨前腰身区域20、下裆区域25以及后腰身区域30地配置。吸收体40具有吸收芯40a和芯包层40b。
在吸收体40的下裆区域25形成有从吸收芯40a的外侧缘(宽度方向的外侧端)朝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的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1。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1分别配置于吸收芯40a的两外侧缘,在前后方向L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吸收芯40a的后腰身区域30形成有从吸收芯40a的后端缘朝向前方延伸的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随着朝向前侧去而变短。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1和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是与周围的吸收芯相比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较低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1和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是缺口。
在吸收体40的肌肤相对面侧具备透液性的顶片50。顶片50构成一次性尿布10的肌肤接触面,与穿着者相接触。顶片50跨前腰身区域20、下裆区域25以及后腰身区域30地配置。顶片50具有纤维,具体而言,能够由无纺布形成。关于顶片50,将在后述详细说明。
在吸收体4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设有不透液性的底片(未图示)。在底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设有外装片(未图示)。
在一次性尿布10的比宽度方向的中心靠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的位置配置有一对立体褶裥80。立体褶裥80是能够向穿着者侧立起的立起性的褶裥。立体褶裥80由侧片70和作为弹性构件的侧弹性构件71形成。
在侧片70的内侧缘侧配置有沿前后方向伸缩的侧弹性构件71。一对立体褶裥80以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为对称轴呈大致轴对称。各立体褶裥80具有:立起部83,其具有沿前后方向伸缩的侧弹性构件71,能够向穿着者侧立起;第1固定部81,其位于比立起部83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成为立起部83的立起(立起)的基点;以及第2固定部82,其位于比立起部83靠前后方向L的两外侧的位置,并且成为立起部83的立起的基点。立起部83的前端缘与配置于前腰身区域的第2固定部82的后端缘相一致,立起部83的后端缘与配置于后腰身区域的第1固定部81的前端缘相一致。
侧片70覆盖顶片的外侧缘。侧片70在第1固定部81和第2固定部82处接合于顶片50上。立起部83在前后方向L上设于第2固定部82之间,不与顶片50接合,因此能够自顶片50立起。立起部83在侧弹性构件收缩的状态下向穿着者侧立起。立起部83在穿着一次性尿布的状态下向穿着者侧立起。立起部83具有以能够收缩的方式配置有侧弹性构件71的收缩区域S1。收缩区域S1是在使一次性尿布伸长了的伸长状态下将侧弹性构件71以伸长状态接合的区域。收缩区域S1是在立起部83中除了未配置侧弹性构件71的区域,除了接合有非伸长状态的侧弹性构件71的区域,并且除了侧弹性构件71未与侧片70接合的区域的概念。立体褶裥80在吸收体40的外侧缘形成向肌肤相对面侧立起的壁,从而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在一次性尿布10的外侧缘形成有配置于穿着者的腿围的腿围开口部13。在一次性尿布10设有配置于比腿围开口部13靠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且能够在前后方向L上伸缩的一对腿部伸缩部75。腿部伸缩部75分别配置于比左右的腿围开口部13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粘扣带90是一对,在后腰身区域30向比侧片70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伸出。粘扣带90具有固着于前腰身区域20的目标部95的固着部91。固着部91例如是设有卡合钩的部分。粘扣带90通过固着于前腰身区域20的目标部95,从而将一次性尿布10保持于穿着者的身体。粘扣带90安装于侧片70。
目标部95设于前腰身区域20的外装片的非肌肤相对侧的面。目标部95以供粘扣带90的卡合钩勾挂的方式构成,并作为由钩和环组成的卡定系统的环发挥功能。
一次性尿布10具有能够沿宽度方向伸缩的腰部伸缩部85。腰部伸缩部85配置于后腰身区域30。腰部伸缩部85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一对粘扣带90之间,在粘扣带90之间沿宽度方向收缩。腰部伸缩部85以与吸收体的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本实施方式的腰部伸缩部85配置于与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的后端缘重叠的区域,配置于与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的前端缘不重叠的区域。
(2)顶片的结构
接下来,详细说明顶片50的结构。图2是顶片的放大俯视图。顶片50具有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凸部51和相对于凸部51向非肌肤相对面侧T2凹陷的凹部52。另外,在图1所示的俯视图中,以省略凸部51和凹部52的方式进行表示。凸部51向一次性尿布10的肌肤相对面侧突出,凹部52是相对于凸部的顶部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空间。凸部51和凹部52沿前后方向L延伸,在宽度方向W上交替配置。凸部51和凹部52形成于顶片50的整个表面。另外,凸部51和凹部52也可以仅形成于顶片50的局部。凸部51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凸壁部59。凸壁部59从凸部51的顶部延伸至凹部52的凹底部5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前后方向延伸”是至少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范围的结构即可,也包括以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角度小于45度的方式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并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结构。另外,“沿宽度方向延伸”是至少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范围的结构即可,也包括以相对于宽度方向的角度小于45度的方式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结构。
凹部52是在宽度方向上被凸部夹着的空间。更详细而言,凹部是由在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的凸壁部、凹底部以及槽部围成的空间。凹部的非肌肤相对侧的面是槽部的槽底部,凹部的肌肤相对侧的面是将在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的凸壁部的顶部彼此相连而成的假想面。在图3和图5中,对凹部的区域标注斜线进行表示。
凹部52具有在包含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的平面方向上延伸的凹底部53和相对于凹底部53向非肌肤相对面侧T2凹陷的槽部54。槽部54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槽部54在凹部52内沿前后方向L非连续地设置,在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槽部54具有:槽壁部55,其自凹底部53向非肌肤相对面侧T2延伸;槽底部56,其位于比槽壁部55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沿平面方向延伸;作为截断部的宽度凸部57;以及中间部58。槽壁部55具有:第1槽面55A,其位于槽部54的外侧缘,并且沿前后方向L延伸;以及第2槽面55B,其位于槽部54的前后方向L上的端缘,并且沿宽度方向W延伸。在第1槽面55A形成有贯通该面的孔部55C。孔部55C位于比槽壁部55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靠槽底部56侧的位置。
顶片50具有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在图1中,对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标注不同的斜线来进行表示。第1区域R1至少配置于后腰身区域30。由此,主要是粪便排出到第1区域R1上。当粪便排出到第1区域R1上时,粪便收纳于凸部51之间的凹部52。第2区域R2至少在比第1区域R1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下裆区域25。由此,主要是尿排出到第2区域R2上。当尿排出到第1区域R1上时,尿利用凸部51之间的凹部52沿前后方向L扩散,并且被引导到吸收体40。第2区域R2至少配置于第1区域R1的前方即可,但本实施方式的第2区域R2配置于顶片50的除第1区域R1之外的整个区域,第1区域R1在俯视时被第2区域R2包围。
第1区域R1中的顶片50的形状与第2区域R2中的顶片50的形状不同。图3和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区域R1的顶片50的图。图4和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区域R2的顶片50的图。第1区域R1中的凸部及凹部的形状与第2区域R2中的凸部及凹部的形状不同,因此使用者能够掌握配置于下裆区域25的顶片50的吸收性能与配置于后腰身区域30的顶片50的吸收性能的不同,能够获得能恰当地吸收尿和粪便这两者这样的安心感。
凸部51具有作为第1区域R1的凸部的第1凸部511和作为第2区域R2的凸部的第2凸部512。凹部52具有作为第1区域R1的凹部的第1凹部521和作为第2区域R2的凹部的第2凹部522。凹底部53具有作为第1区域R1的凹底部的第1凹底部531和作为第2区域R2的凹底部的第2凹底部532。凹部52具有槽部54。槽部54具有作为第1区域R1的槽部的第1槽部541和作为第2区域R2的槽部的第2槽部542。槽壁部55具有作为第1区域R1的槽壁部的第1槽壁部551和作为第2区域R2的槽壁部的第2槽壁部552。槽底部56具有作为第1区域R1的槽底部的第1槽底部561和作为第2区域R2的槽底部的第2槽底部562。
在第1区域R1的顶片50形成有第1凸部511、第1凹部521、中间部58以及宽度凸部57。在第1区域R1,第1凸部511沿前后方向L连续地设置,在宽度方向W上以预先确定的间隔设有多列。多列第1凸部511与相邻的第1凸部511平行地配置。第1凹部521在宽度方向W上设于第1凸部511之间。第1凸部511和第1凹部521在前后方向上平行,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第1凹部521具有作为凹底部53的第1凹底部531、作为槽部54的第1槽部541、作为槽壁部55的第1槽壁部551以及作为槽底部56的第1槽底部561。
在宽度方向上,在第1凸部511之间设有宽度凸部57。宽度凸部57构成截断第1凹部内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的截断部。宽度凸部57沿宽度方向W配置,宽度凸部的外侧缘抵接于凸壁部。宽度凸部57的顶部(肌肤相对面侧T1的顶点部分)位于比第1凸部511的顶部(肌肤相对面侧的顶点部分)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宽度凸部57向比第1凹底部531靠肌肤相对面侧T1的位置突出。宽度凸部57设于各第1凹部521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将各第1凹部521内的空间的至少局部在前后方向L上截断。更详细而言,第1凹部521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区域(比宽度凸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区域)在前后方向上未被截断,在前后方向上相连。另一方面,第1凹部521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区域(配置有宽度凸部的区域)在前后方向上被截断,在前后方向上非连续。宽度凸部57在前后方向L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由此,第1凹部521的至少局部在前后方向L上非连续。当粪便排出到第1区域R1上时,粪便收纳于第1凸部511之间的第1凹部521内。利用第1凹部521在前后方向L上非连续的部分,能够抑制收纳于第1凹部521内的粪便沿前后方向L扩散。另外,第1凸部511的顶部位于比宽度凸部57的顶部靠肌肤相对面侧T1的位置,因此第1凹部521内的排泄物易于沿前后方向L扩散,难以沿宽度方向W扩散。由此,能够防止粪便的侧漏。
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1凸部511之间的第1凹部521内配置有中间部58。中间部58沿着前后方向设置。中间部58向比第1凹底部531靠肌肤相对面侧T1的位置突出。中间部58的顶部位于比第1凸部511的顶部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中间部58配置于第1凸部511之间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在中间部58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分别配置有第1凹底部531。中间部58在前后方向L上配置于宽度凸部之间。在由在宽度方向W上相邻的一对第1凸部和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一对宽度凸部57围成的区域,中间部58位于该区域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在前后方向L上分开地配置。在沿前后方向分开的中间部58之间设有第1凹底部531和第1槽部541。
在设有中间部58的位置处的沿着宽度方向W剖切而得到的截面(图3所示的截面),按第1凸部511、第1凹部521、第1凸部511的顺序,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相邻地设于顶片50,按第1凹底部531、第1槽部541、第1凹底部531、中间部58、第1凹底部531、第1槽部541、第1凹底部531的顺序,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相邻地设于第1凹部521内。另外,在前后方向上的位于中间部58之间的位置处的沿着宽度方向W剖切而得到的截面,按第1凸部511、第1凹部521、第1凸部511的顺序,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相邻地设于顶片50,按第1凹底部531、第1槽部541、第1凹底部531的顺序,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相邻地设于第1凹部521内。
通过在宽度方向上的位于第1凸部511之间的位置设有中间部58,从而在第1凸部511以倒伏的方式变形了时,第1凸部511勾挂于中间部58,能够抑制第1凹部521整体完全被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凸部511覆盖的情况。另外,中间部58的顶部位于比第1凸部511的顶部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中间部58的高度较低,因此在中间部58和第1凸部511以倒伏的方式变形了时,第1凹部521不易被中间部58和第1凸部511完全覆盖。由此,在排出粪便时易于维持容易将粪便引导到第1凹部内的状态。
第1槽壁部551的纤维的密度比第1槽底部561的纤维的密度低。第1槽壁部551的纤维的密度相对较低,因此能够将收纳于第1凹部521内的粪便等排泄物所含有的水分经由纤维之间的空隙向吸收体40引导。另外,第1槽底部561的纤维的密度相对较高,因此能够持续与收纳于第1凹部521内的粪便接触,利用第1槽壁部551和第1槽底部561包围粪便,易于持续保持粪便。由此,收纳于第1凹部521内的粪便难以向第1凹部外流出,能够防止粪便再次附着于穿着者。
另外,纤维的密度较高的部分和较低的部分能够利用接下来的方法进行判断。将片材的对象部分(例如,1mm×1mm的尺寸)利用数字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等放大到约100倍左右,通过对比存在于单位面积内的片材表面的纤维的根数,能够判断纤维密度。优选的是,在第1区域内分别对30个部位进行确认并根据根数比较的倾向,将具有纤维根数较多的倾向的对象部位设为具有高纤维密度的区域。
在第2区域R2的顶片50形成有第2凸部512和第2凹部522。在第2区域R2的顶片50未形成宽度凸部和中间部。第2凸部512沿前后方向L连续地设置,在宽度方向W上以预先确定的间隔设有多列。多列第2凸部512与相邻的第2凸部512平行地配置。第2凹部522在宽度方向W上设于第2凸部512之间。第2凹部52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第1凹部521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第2凹部522既可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前后方向上连续,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非连续。第2凹部52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第1凹部521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排出到第2区域的尿易于沿前后方向扩散。由此,能够在第2区域以较大的面积引入尿,将尿迅速地吸收。
第2凹部522具有作为凹底部53的第2凹底部532、作为槽部54的第2槽部542、作为槽壁部55的第2槽壁部552以及作为槽底部56的第2槽底部562。第2槽壁部552的纤维的密度比第2槽底部562的纤维的密度低。第2槽壁部552的纤维的密度相对较低,因此能够将收纳于第2凹部522内的尿等水分经由纤维之间的空隙向吸收体40引导。
在顶片50设有多个凹部和凸部,因此在顶片50与吸收体40之间形成有空间。空间在顶片50的凸部51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延伸,在顶片50的凹部的非肌肤相对侧沿前后方向连续地或者非连续地延伸。像这样,通过在顶片50与吸收体40之间形成有空间,从而能够将被顶片50引入的体液向该空间引入,能够迅速地利用吸收体吸收排泄物,能够抑制体液残留于顶片上。
第1区域R1中的顶片的高度(从第1槽底部561到第1凸部511的顶部的长度)R1H比第2区域R2中的顶片的高度(从第2槽底部562到第2凸部512的顶部的长度)R2H高。第1区域R1中的顶片的高度相对较高,从而能够在配置有第1区域的区域拉开穿着者的肌肤与吸收体之间的距离,抑制被吸收体吸收的体液向肌肤侧返回,易于将穿着者的肌肤保持为干燥的状态。另外,第1凸部511的高度(从第1凹底部531到第1凸部511的顶部的长度)511H比第2凸部512的高度(从第2凹底部532到第2凸部512的顶部的长度)512H高。排出到第1区域R1上的粪便收纳于第1凸部511之间的第1凹部521。此时,第1凸部511的高度511H比第2凸部512的高度512H高,因此能够将第1凸部511的壁形成得相对较高。夹着粪便的壁较高,因此易于利用第1凸部511保持临时收纳于第1凹部521内的粪便。其结果,在穿着者的肌肤接触到收纳于第1凹部521内的粪便的表面时,能够将粪便持续保持在第1凹部521内,防止粪便从第1凹部521出来而再次附着于穿着者的情况。
第2凸部512的高度512H比第1凸部511的高度511H低,因此能够提高第2区域R2的肌肤触感。下裆区域25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接触。与后腰身区域30相比较而言,下裆区域25紧贴于穿着者的肌肤。与下裆区域25接触的第2区域R2的第2凸部512的高度512H得到抑制,因此,即使在第2区域R2所位于的下裆区域与肌肤紧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2凸部512向肌肤的触碰柔和。肌肤触感提高,穿着者的穿戴感提高。从提高这样的穿戴感的观点出发,第2区域R2的面积比第1区域R1的面积大为佳。通过将肌肤触感适宜的第2区域R2的面积设得较大,能够进一步提高穿戴感。
第1凸部511和第2凸部512在前后方向L上相连。即,凸部51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地配置。利用这样的结构,尿等体液被沿着凸部在前后方向上引导,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地扩散。由此,能够更迅速地将尿等体液吸收。
第1凹部512和第2凹部522在前后方向L上相连。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第1凹部51内的空间和第2凹部522内的空间连通。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使排泄物平顺地扩散。例如,即使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位置偏移、粪便排出到第2区域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粪便向第1区域引导,利用第1区域收纳并吸收粪便。
立体褶裥80的立起部83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地配置。凸部51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地配置,因此难以在立起部83立起的区域形成由于凸部的间断引起的刚度差。难以形成基于该刚度差的弯曲基点,易于维持立体褶裥的立起性。在收纳于第1凹部521的粪便的宽度方向外侧设置基于立体褶裥80的防漏壁,能够防止粪便附着于穿着者的腿围。
第1区域R1的中间部58和第2凸部512在前后方向L上相连。中间部58和第2凸部512的沿着宽度方向的截面呈相同形状,并且为相同高度。中间部58是在后述的顶片50的制造工序中未进行第2赋形加工的部分,是利用第1赋形加工形成第2凸部、维持该第2凸部的形状的部分。通过中间部58和第2凸部512相连,也能够获得尿在前后方向上的扩散效果和提高立体褶裥的立起性的效果。
第1区域R1中的第1凸壁部591和与第1凸壁部591相邻的第1凹底部531所成的角度α(参照图3)比第2区域R2中的第2凸壁部592和与第2凸壁部592相邻的第2凹底部532所成的角度β(参照图4)大。第1凸壁部591的立起角度α比第2凸壁部592的立起角度β大,第1凸壁部591成为比较陡的倾斜。因此,易于利用第1凸部511保持收纳于第1凹部521内的排泄物,能够抑制临时收纳的排泄物从第1凹部521脱离的情况。
第2凸壁部592的立起角度α比第1凸壁部591的立起角度β小,第2凸壁部592成为比较平缓的倾斜。第2区域R2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25。与后腰身区域30相比较而言,下裆区域25紧贴于穿着者的肌肤。通过将第2区域R2的凸壁部设为平缓的倾斜,从而即使在第2区域R2所位于的下裆区域紧贴于肌肤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2凸部512向肌肤的触碰柔和。
另外,凸壁部的立起角度能够利用接下来的方法进行测量。使用冷喷涂等,从吸收性物品取出测量对象的片材,将测量部位的凸部及其周边沿宽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利用锐利的刀具(例如,切割器的替换刀片)以凸起尽量不被压扁的方式进行切断。以在切断了的片材上不产生褶皱的方式将顶片放置于水平面,在该状态下,利用显微镜将切断面放大到20倍并拍摄截面。对拍摄到的截面测量凸壁部的肌肤相对面侧表面(除去起毛了的纤维的表面)相对于水平面的立起角度。
在第1凸壁部591的纤维和第2凸壁部592的纤维中,沿着顶片的厚度方向取向的纤维比沿着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取向的纤维多。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凸部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有空间,因此凸部相对于肌肤的触碰变柔和,穿着者能够获得蓬松的触感。另外,凸壁部的纤维含有许多沿厚度方向取向的纤维,因此易于利用凸壁部沿厚度方向引导体液。由此,即使在将凸部的高度构成得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凸壁部内的体液向吸收体侧迅速地引导,能够抑制体液残留于凸壁部内。
另外,凸部壁的纤维取向沿厚度方向取向是指,在片材上形成有凸部和凹部的状态下,纤维相对于厚度方向(从片材的肌肤面侧朝向非肌肤面侧的方向)在+45度~-45度的范围内取向。另外,纤维取向的测量使用株式会社基恩士制的数字显微镜VHX-100进行,利用以下的测量方法进行。(1)以能够观察凸壁部表面的方式将样品安置于观察台上,(2)将透镜对焦于样品的除不规则地突出到近前的纤维之外的最靠近前的纤维,(3)在PC画面上生成样品的3D图像。接下来,(4)将3D图像转换为2D图像,(5)在画面上划出在测量范围内将凸壁部的厚度方向适当等分的多条平行线。(6)在划出平行线而细分出的各单元,测量朝向各个方向的纤维根数,然后,(7)相对于设定范围内的所有纤维的根数,计算朝向厚度方向的纤维取向的纤维根数的比例和朝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纤维取向的纤维根数的比例,从而能够进行测量·计算。
第2凹部522从第1区域R1的前端缘连续配置到顶片50的前端缘。第2凹部522连续地形成,因此能够使体液从第1区域R1的前端缘平顺地扩散到顶片的前端缘,能够以较大的面积迅速地将尿向吸收体转移。
第1凸部511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511P比第2凸部512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512P长。凸部51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是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各凸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第1凸部511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511P比第2凸部512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512P长,因此第1凸部511之间的空间变宽广,能够使收纳粪便的空间形成得宽广。由此,排出到顶片50上的粪便收纳于第1凹部521内,难以在第1凸部511上残留。能够抑制粪便持续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情况,提高穿戴感。另外,能够在第1区域的凹部内保持很多粪便,凹部内的粪便的自重增加。对于具有纤维的顶片,通过使粪便的自重增加,粪便内所含有的水分易于经由纤维之间的间隙向吸收体渗透。由此,能够使粪便内的水分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抑制含有较多水分的软便持续附着于肌肤的情况。
第1凸部511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511P能够设为比2mm长,且为5mm以下。第2凸部512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512P能够设为0.5mm以上,2mm以下。利用这样的结构,主要吸收尿的第2区域能够形成光滑的触感,主要吸收粪便的第1区域能够形成使吸收可靠那样的具有厚度的触感。在一次性尿布的一张顶片中,通过设置触感不同的部分,穿着者能够感知相对于肌肤柔和的功能和可靠地吸收粪便的功能。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排泄物排出到顶片上时的排泄物的移动形态的图。图7的(a)表示第1区域R1处的移动形态,图7的(b)表示第2区域R2处的移动形态。当粪便X排出到第1区域R1上时,粪便X收纳于第1凸部511之间的第1凹部521。粪便X被第1凸部511夹着,留在第1凹部521内。第1凹部被宽度凸部在前后方向上截断,因此收纳于第1凹部内的粪便难以沿前后方向扩散。另外,含有较多水分的软便经由形成于第1凹部521的第1槽壁部551的孔部55C和第1凹底部531向位于顶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吸收体转移(图7的(a)的箭头X1)。另外,粪便所含有的水分、尿等体液经由孔部55C向吸收体转移,同时经由纤维的密度相对较低的第1槽壁部551等穿过顶片而向吸收体转移(图7的(a)的箭头X2)。
另一方面,当尿Y排出到第2区域R2上时,尿Y经由第2凸部512之间的第2凹部522在前后方向L上扩散(图7的(b)的箭头Y1)。尿引导到在前后方向上间断地配置的第2槽部542内,经由第2槽壁部552和孔部55C穿过顶片,向吸收体转移(图7的(b)的箭头Y2)。像这样,在第2区域R2使尿扩散,迅速地使尿向吸收体转移,并且,在第1区域R1,使软便和体液向吸收体转移,并且持续保持固体的粪便,从而能够抑制体液、软便附着于穿着者的肌肤,提高穿戴感。利用顶片的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能够恰当地吸收性质不同的尿和粪便。
第1区域R1的前端缘R1F位于比一次性尿布10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位于比吸收芯40a的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1靠后方的位置。在穿着时,在一次性尿布10形成有将位于前方的一对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1相连的弯曲基点和将位于后方的一对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1相连的弯曲基点。该两个弯曲基点之间的部位与穿着者的下裆相对地配置。第1区域R1位于比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1靠后方的位置,以抵接于臀部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将粪便平顺地收纳于第1区域R1的凹部。
第1区域R1的后端缘R1R位于比吸收芯40a的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靠前方的位置。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设于吸收芯40a的后端缘。在穿着时,腰部伸缩部85收缩,从而使位于比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吸收芯彼此间以靠近的方式变形,吸收芯40a的后端缘形成覆盖穿着者的臀部这样的杯形状。吸收芯40a的后端缘向穿着者侧立起,因此能够抑制粪便流到比吸收芯40a的后端缘靠后方的位置。另外,第1区域R1配置于比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靠下裆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粪便可靠地留在第1区域,促进第1区域对排泄物的保持和吸收,防止粪便自后背的泄漏。另外,第1区域R1位于比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靠前方的位置,即使在吸收芯40a以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2为基点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相对较平坦的状态。由此,能够维持易于将粪便向第1区域的凹部内引导的状态。
第1区域R1的俯视时的四角呈曲线状。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来说,通常,配置有后腰身区域30的臀部侧比配置有前腰身区域20的腹侧鼓起。第1区域R1的四角为曲线状,因此在后腰身区域30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曲线配置时,第1区域R1的四角易于与身体亲和,能够提高穿戴感。另外,位于第1区域的四角的第1凸部在前后方向上与第2凸部相连。由此,在后腰身区域30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曲线配置时,第1区域R1的四角易于与身体亲和,能够提高穿戴感。
第1区域R1的后端缘R1R位于比立起部83的收缩区域S1靠后方的位置。立起部83的第2固定部82侧靠近立起基点,因此与立起部83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相比较,难以确保立起高度。另外,比收缩区域S1靠后方的区域不在侧弹性构件71的作用下收缩,因此难以确保立起部83的立起高度。第1区域R1配置于比该收缩区域S1靠后方的位置,因此后腰身区域30的第2固定部82侧的顶片50的刚度变高。位于比立起部83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的顶片50的刚度变高,从而使立起部83易于立起,易于确保立起部83的高度。由此,能够防止后腰身区域30的粪便的侧漏。另外,立起部83易于立起,因此顶片50难以被立体褶裥80覆盖,易于将排出的粪便向第1凹部521内引导。
第1区域R1的后端缘R1R位于比一对固着部91之间的区域靠前方的位置。一对固着部91之间的区域是将粘扣带90的左右的固着部91相连的区域。一对固着部91之间的区域与第1区域R1分开。一对固着部91之间的区域是在固着部91固着于前腰身区域20的穿戴状态下紧贴身体的区域。一对固着部91之间的区域和第1区域R1分开,因此易于实现收纳于第1区域R1的凹部内的粪便与穿着者的肌肤分开的状态。
第1区域R1的后端缘位于比腰部伸缩部85靠前方的位置。第1区域R1与配置有腰部伸缩部85的区域分开。配置有腰部伸缩部85的区域是在穿戴状态下紧贴身体的区域。第1区域R1和配置有腰部伸缩部85的区域分开,因此易于实现收纳于第1区域R1的凹部内的粪便与穿着者的肌肤分开的状态。
第1区域R1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一对第1固定部81之间。第1区域R1的外侧缘位于比第1固定部81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后腰身区域30的第1固定部81之间的顶片50的刚度变高,易于确保立起部的高度。由此,能够防止后腰身区域的粪便的侧漏。另外,立起部83易于立起,因此顶片难以被立体褶裥80覆盖,易于将排出的粪便向凹部内引导。
(3)顶片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接下来,基于图8~图14,说明构成顶片的无纺布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制造构成顶片的无纺布的制造装置100的一个例子的图。该制造装置100包括:放卷装置105,加工对象的无纺布N呈卷状卷绕于该放卷装置105,该放卷装置105将该无纺布N朝向输送方向MD放卷;预热装置106,其对自放卷装置105供给来的无纺布N赋予预热;以及赋形装置,其使赋予了预热的无纺布N延伸而进行用于形成凸部和凹部(包括槽部)的赋形加工。赋形装置包括第1赋形装置101和第2赋形装置102。在使用制造装置100实施无纺布N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对自放卷装置105放卷的无纺布N施加预热的预热工序、使经过了预热工序的无纺布N延伸而进行赋形加工的第1赋形工序以及使经过了第1赋形工序的无纺布N延伸而进行赋形加工的第2赋形工序。
预热装置106配置于放卷装置105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对自放卷装置105供给来的无纺布N赋予预热。预热装置106具备上下成对的加热辊106a、106b,能够在将输送来的无纺布N卷绕于旋转着的下方的加热辊106b而进行加热之后,交接到旋转着的上方的加热辊106a,利用该加热辊106a再次加热无纺布N。预热工序使从放卷装置105放卷并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来的无纺布N依次与预热装置106的加热辊106a、106b的外周面接触,从而加热无纺布N而施加预热。
第1赋形装置101配置于预热装置106的输送方向MD下游侧。第1赋形装置101在与顶片50的整个宽度方向相对应的区域形成第2凸部512和第2凹部522。第1赋形装置101具有上侧的第1圆盘辊101a和下侧的第1针辊101b。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圆盘辊101a的外周面的俯视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针辊101b的外周面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第1赋形装置的第1圆盘辊与第1针辊的啮合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第1圆盘辊101a具备沿辊宽度方向W1以恒定的间隔配置的突棱101c和设于相邻的突棱101c之间的多列凹槽101d。突棱101c和凹槽101d沿辊宽度方向W1交替设置,在辊周向C1上连续地设置。另一方面,第1针辊101b在外周面具备以与第1圆盘辊101a的凹槽101d啮合的方式设置的多个针101e。如图11所示,这些针101e在辊宽度方向W1上以不与第1圆盘辊101a的突棱101c接触的方式以恒定的间隔配置,并且,在辊周向C1上沿着外周面以恒定的间隔大致直线地配置。另外,如图9所示,多个针101e呈交错状配置于第1针辊101b的外周面。
第1赋形工序使经过预热工序而输送来的无纺布N在第1赋形装置101中穿过上下成对的辊101a、101b之间,使无纺布在第1圆盘辊101a的突棱101c和凹槽101d与第1针辊101b的针101e之间延伸而进行赋形。此时,第1圆盘辊101a将突棱101c与无纺布N接触的部分向第1针辊101b的方向压入,由此,赋形出第2凸部512。
第1针辊101b的沿周向排成一列的多个针101e将与该针101e的顶端部分接触的无纺布N向第1圆盘辊101a的同一凹槽101d内压入。此时,无纺布N中的以与针101e非接触的状态牵拉到凹槽101d内的部分成为第2凹部522。另外,无纺布中的与针101e的顶端部分接触的部分被强力地压入到凹槽101d内而被赋形。与针101e的顶端部分接触的部分成为第2槽部542。在第2槽部542形成有沿第2凸部512和第2凹部522延伸设置的方向延伸的第1槽面55A和沿辊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槽面55B及第2槽底部562。对于第2槽底部562来说,在形成时,在第1圆盘辊101a和第1针辊101b咬入无纺布N的状态下,针101e的顶端部分将无纺布N的抵接部分压入到凹槽101d内,因此实质上纤维密度比其他的部分的纤维密度高。
而且,在无纺布N中,对于与针101e的顶端部分的宽度方向(辊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接触的部分,再加上突棱101c将无纺布N向第1针辊101b的方向压入时产生的张力,针101e拨开形成第1槽面55A的热塑性树脂纤维,或使纤维断裂。由此,在第2槽部542形成孔部55C。此处,孔部55C沿着与无纺布N的输送方向MD一致的方向且是第2凸部512和第2凹部522延伸设置的方向形成于第1槽面55A。
第2赋形装置102配置于第1赋形装置10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第2赋形装置102在与第1区域R1相对应的区域形成第1凸部511、第1凹部521、中间部58以及宽度凸部57。第2赋形装置102具有上侧的第2圆盘辊102a和下侧的第2针辊102b。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圆盘辊102a的外周面的俯视图,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针辊102b的外周面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第2赋形装置的第2圆盘辊与第2针辊的啮合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第2圆盘辊102a具备沿辊宽度方向W1以恒定的间隔配置的突棱102c和设于相邻的突棱102c之间的多列凹槽102d。突棱102c和凹槽102d沿辊宽度方向W1交替设置,在辊周向C1上连续地设置。另一方面,第2针辊102b在外周面具备以与第2圆盘辊102a的凹槽102d啮合的方式设置的多个针102e。针102e未设于第2针辊102b的整个外周面,仅设于与第1区域R1相对应的区域。第2赋形装置102仅对与第1区域R1相对应的区域进行赋形加工,不对其他的区域进行赋形加工。由此,在其他的区域仅形成基于第1赋形装置101的赋形加工。
如图14所示,第2针辊的针102e在辊宽度方向上以与第2圆盘辊102a的突棱102c不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且沿着辊宽度方向以恒定的间隔大致直线状地配置。针102e在辊周向C1上沿着外周面以恒定的间隔大致直线状地配置。针102e在俯视时呈矩形。在针102e设有突出部102f和凹入部102g。突出部102f是向第2圆盘辊侧突出的部分,设于与第1槽部541对应的区域。凹入部102g是比突出部102f向外周面侧凹陷的部分,设于与中间部58和第1凹底部531相对应的区域。
第2赋形工序使经过第1赋形工序而输送来的无纺布N在第2赋形装置102中穿过上下成对的辊102a、102b之间,使无纺布在啮合的第2圆盘辊102a的突棱102c和凹槽102d与第2针辊102b的针102e之间延伸而进行赋形。此时,第2圆盘辊102a将突棱102c与无纺布N接触的部分向第2针辊102b的方向压入,由此,赋形出第1凸部511。
第2圆盘辊102a的突棱102c的高度比第1圆盘辊的突棱101c的高度高。由此,第1凸部511的高度511H比第2凸部512的高度512H高。另外,第2圆盘辊102a的突棱102c的辊宽度方向W1上的节距比第1圆盘辊101a的突棱101c的辊宽度方向W1上的节距长。更详细而言,第2圆盘辊102a的突棱102c的辊宽度方向W1上的节距是第1圆盘辊101a的突棱101c的辊宽度方向上的节距的2倍。由此,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2凸部中的一个第2凸部512对第1凸部511赋形。另一个第2凸部512维持第2凸部512的状态而构成第1区域R1中的中间部58,或者对第1槽部541赋形。
凹入部102g或者突出部102f在辊宽度方向W1上位于突棱102c之间的中心。在通过针102e的辊宽度方向W1的中心且沿着辊周向C1的截面中,在针102e的辊周向C1的中心配置有突出部102f,在相对于该突出部102f的辊周向C1的两外侧配置有凹入部102g。在辊宽度方向上的突棱102c之间的中心(针102e的辊宽度方向的中心)利用第1赋形装置形成有第2凸部512。在辊宽度方向上位于突棱102c之间的中心的凹入部102g不对无纺布赋形。由此,与位于突棱102c之间的中心的凹入部102g相对应的部分维持为第2凸部512的状态。维持为第2凸部512的状态的部分构成第1区域R1的中间部58。另一方面,位于突棱102c之间的中心的突出部102f赋形第1槽部541。
第2针辊102b的沿辊周向C1和辊宽度方向W1呈列状排列的多个针102e将与该针102e的顶端部分接触的无纺布N向第2圆盘辊102a的同一凹槽102d内压入。此时,无纺布N中的以与针102e非接触的状态牵拉到凹槽102d内的部分沿辊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成为宽度凸部57。另外,与针102e的俯视时位于四角的突出部102f接触的部分被强力地压入到凹槽102d内而被赋形。与针102e的突出部102f接触的部分被赋形为第1槽部541。在第1槽部541形成有沿第1凸部511和第1凹部521延伸设置的方向延伸的第1槽面55A、沿辊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槽面55B及第1槽底部561。对于第1槽底部561来说,在形成时,在第2圆盘辊102a和第2针辊102b咬入无纺布N的状态下,针102e的顶端部分将无纺布N的抵接部分压入到凹槽102d内,因此实质上纤维密度比其他的部分的纤维密度高。再加上在突出部102fc将无纺布N压入时产生的张力,针102e拨开形成第1槽面55A热塑性树脂纤维,或者使纤维断裂。由此,在第2槽部542形成孔部55C。此处,形成孔部55C是在沿着无纺布N的输送方向MD的方向即辊102a、102b的旋转方向上,且是在第2凸部512和第2凹部522延伸设置的方向上,形成于第1槽面55A。
在辊周向上与四角的突出部之间的凹入部(各针的位于辊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凹入部)接触的部分被赋形为第1凹底部531。另外,在辊宽度方向上与四角的突出部之间的凹入部(各针的位于辊周向的外侧的凹入部)接触的部分未被赋形,以第2凸部的状态残留,构成中间部。利用这样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顶片50。
如上述那样,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该公开能够明确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被根据上述的说明来看恰当的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特定技术特征所限定。
另外,立体褶裥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立体褶裥的立起部以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立起的方式构成。变形例的立体褶裥的立起部也可以以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立起的方式构成。变形例的立体褶裥能够通过将侧片70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折回,将该折回的部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固定于侧片等而形成。在该变形例的立体褶裥中,该折回的部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位于收缩区域的前后方向的外侧,构成第2固定部。
另外,2016年5月1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第2016-96718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通过将尿迅速地吸收并且持续保持临时收纳的粪便从而能够恰当地吸收性质不同的尿和粪便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10:一次性尿布
20:前腰身区域
25:下裆区域
30:后腰身区域
40:吸收体
41: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
42:第2低单位面积重量部
50:顶片
51:凸部
511:第1凸部
512:第2凸部
52:凹部
521:第1凹部
522:第2凹部
53:凹底部
54:槽部
55:槽壁部
56:槽底部
57:宽度凸部
58:中间部
59:凸壁部
70:侧片
77:辅助片
80:立体褶裥
81:第1固定部
82:第2固定部
83:立起部
85:腰部伸缩部
90:粘扣带
91:固着部
L:前后方向
R1:第1区域
R2:第2区域
S1:收缩区域
T:厚度方向
T1:肌肤相对面侧
T2:非肌肤相对面侧
W:宽度方向

Claims (12)

1.一种吸收性物品,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
前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和位于所述前腰身区域与所述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
自所述前腰身区域朝向所述后腰身区域的前后方向和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吸收体,其跨过所述下裆区域,向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至少任一者延伸;以及
顶片,其位于比所述吸收体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与穿着者相接触,
所述顶片具有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凸部和设于所述凸部之间的凹部,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其中,
所述顶片具有至少配置于所述后腰身区域的第1区域和至少配置于所述下裆区域的第2区域,
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的高度比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凸部的高度高,
在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凹部设有将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凹部内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截断的截断部,
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节距比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节距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凹部自所述第1区域的前端缘连续配置到所述顶片的前端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凸部具有自所述凸部的外侧缘向所述肌肤相对面侧延伸的凸壁部,
所述凹部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底部,
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凸壁部和与所述凸壁部相邻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凹底部所成的角度比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凸壁部和与所述凸壁部相邻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凹底部所成的角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顶片具有纤维,
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吸收体之间形成有空间,
在所述凸壁部的纤维中,沿着所述顶片的厚度方向取向的纤维比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取向的纤维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配置于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靠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的位置的一对立体褶裥,
所述各立体褶裥具有立起部,该立起部能够向穿着者侧立起,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伸缩的弹性构件,
所述凸部和所述立起部跨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凹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底部以及向比所述凹底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突出的中间部,
所述中间部的顶部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的顶部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顶片具有纤维,
所述凹部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底部以及向比所述凹底部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凹陷的槽部,
所述槽部具有自所述凹底部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延伸的槽壁部和位于比所述槽壁部靠所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的槽底部,
在所述第1区域,所述槽壁部的纤维的密度比所述槽底部的纤维的密度低。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配置于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靠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的位置的一对立体褶裥,
所述各立体褶裥具有:
立起部,其能够向穿着者侧立起,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伸缩的弹性构件;以及
第1固定部,其位于比所述立起部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成为所述立起部的立起的基点,
所述第1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一对第1固定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立体褶裥具有第2固定部,该第2固定部位于比所述立起部靠前后方向的两外侧的位置,并且成为所述立起部的立起的基点,
所述第1区域的后端缘位于比由于所述立起部的所述弹性构件而形成的收缩区域靠后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所述后腰身区域具备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一对粘扣带,
各粘扣带具有固着于所述前腰身区域的固着部,
所述一对所述固着部之间的区域与所述第1区域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配置于所述后腰身区域且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腰部伸缩部,
所述第1区域与配置有所述腰部伸缩部的区域分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截断部在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凹部向比沿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底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突出,在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之间沿着所述宽度方向配置,
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凸部的顶部位于比所述截断部的顶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
CN201680085503.0A 2016-05-13 2016-05-25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09152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6718 2016-05-13
JP2016096718A JP6087462B1 (ja) 2016-05-13 2016-05-13 吸収性物品
PCT/JP2016/065517 WO2017195384A1 (ja) 2016-05-13 2016-05-25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673A true CN109152673A (zh) 2019-01-04
CN109152673B CN109152673B (zh) 2020-06-23

Family

ID=58186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503.0A Active CN109152673B (zh) 2016-05-13 2016-05-25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0946B2 (zh)
JP (1) JP6087462B1 (zh)
CN (1) CN109152673B (zh)
EA (1) EA033129B1 (zh)
WO (1) WO20171953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859A (zh) * 2016-10-24 2019-06-0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8992B2 (ja) * 2015-08-17 2017-07-0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794340B2 (ja) * 2017-12-28 2020-12-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794341B2 (ja) * 2017-12-28 2020-12-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585751B2 (ja) * 2018-02-26 2019-10-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低体重児用おむつ
JP7424874B2 (ja) * 2020-03-13 2024-01-3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JP7079807B2 (ja) 2020-03-31 2022-06-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249970B2 (ja) 2020-03-31 2023-03-3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5012A (zh) * 1998-05-08 1999-11-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尿布
JP2009136349A (ja) * 2007-12-03 2009-06-25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203724323U (zh) * 2011-06-23 2014-07-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203841923U (zh) * 2014-03-26 2014-09-24 厦门延江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开孔结构的立体无纺布
CN104334138A (zh) * 2012-04-02 2015-02-0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4684518A (zh) * 2012-09-30 2015-06-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及吸收性物品
CN104822349A (zh) * 2012-10-03 2015-08-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5431117A (zh) * 2013-07-26 2016-03-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0566Y2 (ja) * 1992-01-20 1998-09-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処理用品の透液性表面シート
JP2000271170A (ja) * 1999-03-25 2000-10-03 Uni Charm Corp 表面構造体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JP3748743B2 (ja) * 1999-10-04 2006-02-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38847B2 (ja) * 2000-02-02 2005-04-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875008B2 (ja) * 2000-09-01 2007-01-3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表面に繊維層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US7812213B2 (en) * 2003-12-29 2010-10-12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with through-slits surrounded by binding areas
AU2004326230A1 (en) * 2004-12-29 2006-07-06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improved properties of handling low-viscosity fecal materials
US7518032B2 (en) * 2006-11-14 2009-04-14 Tredegar Film Products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apertured film for transmitting dynamically-deposited and statically-retained fluids
JP4990070B2 (ja) 2007-08-29 2012-08-01 王子ネピア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084434B2 (ja) * 2007-10-10 2012-11-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01091A (ja) * 2007-10-25 2009-05-14 Kao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944743B2 (ja) * 2007-11-26 2012-06-06 花王株式会社 複合シート
JP5498562B2 (ja) * 2011-12-21 2014-05-21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9480609B2 (en) * 2012-10-31 2016-11-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5012A (zh) * 1998-05-08 1999-11-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尿布
JP2009136349A (ja) * 2007-12-03 2009-06-25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203724323U (zh) * 2011-06-23 2014-07-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4334138A (zh) * 2012-04-02 2015-02-0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4684518A (zh) * 2012-09-30 2015-06-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及吸收性物品
CN104822349A (zh) * 2012-10-03 2015-08-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5431117A (zh) * 2013-07-26 2016-03-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203841923U (zh) * 2014-03-26 2014-09-24 厦门延江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开孔结构的立体无纺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859A (zh) * 2016-10-24 2019-06-0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673B (zh) 2020-06-23
US20190240085A1 (en) 2019-08-08
WO2017195384A1 (ja) 2017-11-16
EA201892612A1 (ru) 2019-04-30
US10470946B2 (en) 2019-11-12
JP6087462B1 (ja) 2017-03-01
JP2017202213A (ja) 2017-11-16
EA033129B1 (ru)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2673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7268253A (ja) 展開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12042972A1 (ja) 不織布及び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BR112017000890B1 (pt) Fralda descartável tipo calça
AU2018310177A1 (en) Absorbent article
KR20120010263A (ko) 흡수성 물품
KR20170132848A (ko) 흡수성 물품
JP6155131B2 (ja) 液体吸収パッドおよび股下部を有する衣類
KR20060006094A (ko) 팬츠형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JP639982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5029542A5 (zh)
JP684288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40213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936652B2 (ja) 吸収性物品
KR102537750B1 (ko) 흡수성 물품
TWI715588B (zh) 吸收性物品的個包裝體
JP5958306B2 (ja) 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2092476A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17119049A (ja) 吸収性物品
JP607221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22341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02421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4171581A (ja) 吸収性物品
JP631714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8079035A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