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6121A - 乳杆菌、使用其制备色素的方法、乳杆菌培养物与包括其的色素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乳杆菌、使用其制备色素的方法、乳杆菌培养物与包括其的色素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6121A
CN109136121A CN201710542733.1A CN201710542733A CN109136121A CN 109136121 A CN109136121 A CN 109136121A CN 201710542733 A CN201710542733 A CN 201710542733A CN 109136121 A CN109136121 A CN 109136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culture
pigment
method described
cultur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27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6121B (zh
Inventor
余立文
陈彦霖
陈凯萍
蔡孟贞
吴明德
王钟凰
许思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Publication of CN109136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6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6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6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225Lactobacillus
    • C12R2001/24Lactobacillus brev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or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12P3/00 - C12P39/00,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 C12P1/0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or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12P3/00 - C12P39/00,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by using bacter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225Lactobacillus
    • C12R2001/245Lactobacillus casei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备色素的方法,包括将短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培养于含栀子萃取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产生培养液,以制备黄色色素、绿色色素、蓝色色素或其组合。通过此方法,可生产多种颜色的天然色素,且能够不经纯化、分离步骤而直接添加于食品中。

Description

乳杆菌、使用其制备色素的方法、乳杆菌培养物与包括其的色 素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色素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乳杆菌制备天然色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不断地传出食品添加物可能造成人体健康危害。其中,经常出现在食品中的“色素”,虽然使食品看来较为可口,但若不当使用却可能造成伤害。许多研究显示食用合成色素具有高风险,例如英国食品标准局委托南安普敦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食用黄色4号(tartrazine)、食用黄色5号(sunset yellow)、食用红色6号(ponceau4R)、食用红色40号(allura red)及酸性红(carmoisine)等常用于饮料的合成色素,可能刺激青少年产生过动倾向。因此,消费者对食用合成色素的安全性产生疑虑,逐渐减少选择添加合成色素的产品,而越来越多的食品制造商亦顺应此趋势,选择使用天然着色食材或天然色素为产品增添色彩,所以着色食材或天然色素的使用量节节上升。
虽然天然色素有上述优点,但天然色素的应用仍因下列原因而受到限制:
(1)现有生产天然栀子蓝色素以溶剂提取法为主,其中使用有机溶剂,其溶剂毒性及安全性对于消费者而言仍有疑虑。
(2)现有天然色素稳定性较差,且蓝色色素的选择较少。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制备色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将一般公认为安全的(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的乳杆菌与天然的栀子萃取物共同发酵制得天然色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其于2017年4月11日寄存于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编号为BCRC910772;且进一步于2017年4月11日寄存于德国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Deutsche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GmbH;DSMZ),寄存编号为DSM 3247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其于2017年4月11日寄存于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编号为BCRC 910773;且进一步于2017年4月11日寄存于德国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寄存编号为DSM 32478。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制备色素的方法,包括将前述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或前述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培养于含栀子萃取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产生培养液,以制备黄色色素、绿色色素、蓝色色素或其组合。
优选地,培养基的pH值可为3~8。
优选地,连续收取培养液以依序制备黄色色素、绿色色素或蓝色色素。
优选地,当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大于或等于10时,收取培养液以制备黄色色素。
优选地,当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大于1及小于10时,收取培养液以制备绿色色素。
优选地,当所述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小于或等于1时,收取培养液以制备蓝色色素。
优选地,所述培养基可进一步包括0.1~5wt%的碳源及0.1~3wt%的氮源,以该培养基的重量为基础。
优选地,碳源可包括蔗糖、葡萄糖、乳糖、果糖或其组合。
优选地,氮源可包括蛋白胨、大豆蛋白胨、酵母萃取物、麦芽精或其组合。
优选地,可于25~37℃培养短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
优选地,可在非厌氧环境中培养短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
优选地,栀子萃取物可为栀子果实的水萃物。
优选地,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从培养短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后的培养基中去除短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可通过离心或过滤去除短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
优选地,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浓缩及干燥培养短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后的培养基。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一种乳杆菌培养物,可由前述的方法制得。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一种色素组合物,其可包含前述的乳杆菌培养物,并且可选地包含载剂。
总的来说,本发明至少提供下列优点:
(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利用GRAS微生物及天然的栀子萃取物进行发酵,相对没有食品安全方面的疑虑,食用安全性高。
(2)利用单一株微生物及栀子萃取物,即可在同一批次的培养液中分别生产至少黄色、绿色及蓝色三种天然色素,可因此减少培养槽的数量。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所生产的天然色素可不经纯化、分离步骤而直接添加于食物中,亦可用于生产多种不同色彩的乳杆菌相关产品,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参照以下的具体说明与优选实施例以及附图,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与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菌株编号361、697、190、944、011及331乳杆菌培养于筛选平板的平板颜色变化情况。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菌株编号361及697乳杆菌潜力菌株分别培养于筛选平板3或6天的平板颜色变化情况。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菌株编号361乳杆菌培养1、3或6天所产生的发酵液颜色变化情况。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菌株编号361乳杆菌培养不同时间而制备的黄色、绿色及蓝色干燥乳杆菌培养物。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为了解释本发明,提供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能彻底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然而,显而易见的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可以在没有所述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了简化附图,公知的结构和流程将以示意性的方式显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各个具体实例的细节说明如下。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会经以下各个具体实例中的详细说明及权利要求而清楚呈现。
无须进一步的阐述,应相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前述说明即可利用本发明至最广的程度。因此,可以理解以下的说明仅仅用于示例性的说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其余的公开内容。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此使用的全部技术和科学名词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了解的意义相同。
此处所使用的冠词“一”是指该冠词所形容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即至少一个)的名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天然色素的方法,包括将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培养于含栀子萃取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以形成培养液;及根据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收取培养液。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短乳杆菌于2017年4月11日寄存于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编号为BCRC 910772且于2017年4月11日寄存于德国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GmbH;DSMZ),寄存编号为DSM 3247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干酪乳杆菌于2017年4月11日寄存于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编号为BCRC 910773且于2017年4月11日寄存于德国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寄存编号为DSM 3247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栀子萃取物可为栀子果实的水萃物。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栀子萃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将栀子果实去壳后,取100克的栀子果实加入300mL的纯水萃取两次后,接着将水萃液进行浓缩及干燥,制成橙黄色膏状的水溶性栀子萃取物,而所述萃取物即可作为乳杆菌的培养基的组分之一。在一个实施例中,浓缩、干燥的方法可包括冷冻干燥法、减压蒸馏法或透析法等从水萃液中除去部分溶剂(例如水)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可萃取栀子色素的方法,不以此为限。
乳杆菌菌株筛选
首先,筛选可以在含栀子萃取物的培养基平板上产生不同颜色菌落的菌株。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如表1所示的菌株编号361、697、190、944、011及331的6株乳杆菌菌株,用接种环接种至含有MRS培养基及0.5wt%栀子萃取物的筛选平板(如表2所示),于37℃下静置培养3天,并每天观察菌落颜色变化。请参照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菌株编号361、697、190、944、011及331的乳杆菌培养于筛选平板的平板颜色变化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培养菌株编号361与697的两株菌株的筛选平板明显变蓝,表示这两株菌株具有产生蓝色色素的潜力。
表1筛选菌株代号及其学名
菌株编号 学名
361 Lactobacillus brevis
697 Lactobacillus casei
190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944 Lactobacillus pentosus
011 Lactobacillus kefiri
331 Bacillus nealsonii
表2MRS筛选平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前述菌株编号361及697的两株乳杆菌菌株,用接种环接种至筛选平板,于37℃下静置培养,其中第1~3天于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而第4~6天则置于厌氧罐培养,并每天观察菌落颜色变化。请参照图2,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菌株编号361及697的乳杆菌潜力菌株分别培养于筛选平板3或6天的平板颜色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接种有菌株编号361及697两株乳杆菌的筛选平板于培养第3天时皆明显变蓝。而培养至第6天时,接种菌株编号361的筛选平板的蓝色明显比接种菌株编号697的筛选平板更深,这就表示在所筛选的乳杆菌菌株中,两株菌皆可用于生产蓝色色素,但菌株编号361的菌株蓝色色素的产量比菌株编号697的菌株更佳。
彩色乳杆菌株的培养条件
在以下实施例中,进一步探讨各培养因子对乳杆菌的色彩变化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设计如表3所示。其中,以蔗糖、葡萄糖、乳糖、果糖或其组合作为碳源;及以蛋白胨、大豆蛋白胨、酵母萃取物、麦芽精或其组合作为氮源,培养乳杆菌。详细地说,将菌株编号361的乳杆菌从储存于-80℃的甘油保存管中解冻后,在MRS筛选平板培养基上厌氧培养两天,接着移植至另一个MRS筛选平板培养基再厌氧培养两天。进一步,用10mL无菌水清洗菌体,并将菌液的浓度稀释为OD600约3.0左右,作为液态培养的种菌。在12组试验组的培养基中皆添加1wt%栀子萃取物(以培养基质的重量为基础),并以1%的种菌接种量接种前述种菌。种菌接种后置于如表3所示的不同温度及非厌氧/厌氧环境下静置培养,并在培养7天后,将发酵样品以10000rpm的转速离心,取上清液用分光亮度计检测OD400及OD590吸光值,并且观察OD400/OD590比值与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如表3所示,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大于或等于10以上时,发酵液颜色呈现为黄色;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大于1及小于10之间时,发酵液颜色呈现为绿色;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小于或等于1时,发酵液颜色则呈现为蓝色。也就是说,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可以根据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颜色的乳杆菌培养液,无需添加不同底物或菌株。在本实施例中,经统计分析,菌株编号361的乳杆菌于温度为30℃,在非厌氧环境下静置发酵,并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萃取物、大豆蛋白胨及麦芽精为氮源,较容易产生蓝色乳杆菌培养液。
表3多因子筛选设计(Plackett-Burman Design)实验条件设计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探讨培养基的起始酸碱值对乳杆菌培养液色彩变化的影响。其中,培养基的起始pH值可为3、4、5、6、7或8。
相似地,将菌株编号361的乳杆菌从储存于-80℃的甘油保存管解冻后,在MRS筛选平板培养基上厌氧培养两天,接着移植至另一个MRS筛选平板培养基再厌氧培养两天。进一步,用10mL无菌水清洗菌体,并将菌液的浓度稀释为OD600约3.0左右,作为液态培养的种菌。在本实施例中,培养基的组成为:蔗糖1wt%、大豆蛋白胨3wt%、酵母萃取物1wt%及栀子萃取物1wt%,(基于培养基的重量)。接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前述培养基的起始pH值分别调整为4、5、6、7及8。在各不同pH值培养基的实验组分别以1%的种菌接种量接种前述种菌,并且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30℃的非厌氧环境下静置培养。在培养4天后,将经发酵的培养液以10000rpm的转速离心,取上清液用分光亮度计检测OD400及OD590值,并且观察OD400/OD590比值与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菌株编号361的乳杆菌于不同起始pH值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4天后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与颜色变化的关系如表4表所示。当培养基的起始pH为4,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大于或等于10时显示为黄色培养液;当培养基的起始pH为7或8,OD400/OD590比值大于1及小于10时显示为绿色培养液;当培养基的起始pH为5或6,OD400/OD590比值小于或等于1时则显示为蓝色培养液。这就表示,通过调控培养基的起始pH值,可以控制乳杆菌的发酵而获得不同颜色的乳杆菌培养液。
表4不同起始pH值的培养基培养后,OD400与OD590的比值与颜色变化的关系
pH 4 5 6 7 8
OD<sub>400</sub> 3.39 4.64 2.68 5.13 1.61
OD<sub>590</sub> 0.01 5.37 5.13 2.74 1.17
比值 338.50 0.86 0.52 1.87 1.38
颜色 绿 绿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探讨培养基的组成与乳杆菌发酵时间对乳杆菌培养液的色彩变化的影响。
简言之,将菌株编号361的乳杆菌从储存于-80℃的甘油保存管解冻后,于MRS筛选平板培养基上厌氧培养两天,接着移植至另一个MRS筛选平板培养基再厌氧培养两天。进一步,用10mL无菌水清洗菌体,并将菌液的浓度稀释为OD600约3.0左右,作为液态培养的种菌。
在本实施例中,如表5所示,调整8组试验培养基的碳源与氮源的组成比例。其中,各试验组中皆添加1wt%栀子萃取物(基于培养基的重量),并且培养基的起始pH值皆调整至6。以1%的种菌接种量接种前述种菌,并且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30℃的非厌氧环境下静置培养。在培养所述种菌3及6天后,将经发酵的培养液以10000rpm的转速离心,取上清液用分光亮度计检测OD400及OD590值,并且观察OD400/OD590比值与颜色变化的关系。结果如表5所示,当乳杆菌培养液培养至第3天时,第1、2、4及6组的培养基发酵产生的乳杆菌培养液呈现绿色,而第3、5、7及8组的培养基发酵产生的乳杆菌培养液呈黄色。然而,当乳杆菌培养液培养至第6天时,8组乳杆菌培养液皆呈蓝色。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乳杆菌的培养基组成份比例,可影响乳杆菌的代谢能力,加速转化栀子萃取物变成绿色或蓝色。
表5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时间对培养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探讨培养基的组成与乳杆菌发酵时间对乳杆菌培养液的色彩变化的影响。
简言之,将菌株编号361的乳杆菌从储存于-80℃的甘油保存管解冻后,于MRS筛选平板培养基上厌氧培养两天,接着移植至另一个MRS筛选平板培养基再厌氧培养两天。进一步,用10mL无菌水清洗菌体,并将菌液的浓度稀释为OD600约3.0左右,作为液态培养的种菌。
在本实施例中,培养基的组成为:蔗糖5wt%、大豆蛋白胨1wt%、酵母萃取物3wt%及栀子萃取物1wt%(基于培养基的重量)。接着,将培养基的起始pH值皆调整至6。分别以1%的种菌接种量接种前述种菌,并且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30℃的非厌氧环境下静置培养1、3及6天后,观察其色素变化的情况。
请参见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菌株编号361的乳杆菌分别培养1、3或6天所产生的发酵液颜色变化情况。如图3及表6所示,培养第1天OD400/OD590比值大于或等于10时发酵液呈现黄色,培养第3天OD400/OD590比值大于1及小于10时发酵液呈现绿色,培养第6天OD400/OD590其比值小于或等于1时发酵液呈现蓝色。因此,以同一菌株及同一培养基培养乳杆菌,亦可以在不同的培养时间收取不同颜色的乳杆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可根据需求来安排收取培养液的次数及每次的收取量。例如,可一次收取所有培养液,亦可分2次或3次收取培养液,应不以此为限。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通过乳杆菌对栀子萃取物的代谢作用,使发酵液逐渐由黄色变绿色,再进一步变成蓝色。而在前段所述组成及pH值的培养基培养下,可在同一批次或同一培养液中连续收取不同颜色的色素,例如在培养1天时收取培养液以制备黄色色素,在培养3天时收取培养液以制备绿色色素,以及在培养6天时收取培养液以制备蓝色色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视培养基的组成及起始pH值或者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而调整培养液收取的时间,应不以此为限。
表6乳杆菌培养不同时间所产生的色素用分光亮度计测得的OD400/OD590比值
培养天数 1 3 6
发酵液颜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OD<sub>400</sub>/OD<sub>590</sub>比值 26.09 4.21 0.7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将乳杆菌的培养液直接制成不同颜色的乳杆菌粉,例如黄色、绿色或蓝色乳杆菌粉。
简言之,首先将菌株编号361的乳杆菌从储存于-80℃的甘油保存管解冻后,于MRS筛选平板培养基上厌氧培养两天,接着移植至另一个MRS筛选平板培养基再厌氧培养两天。进一步,用10mL无菌水清洗菌体,并将菌液的浓度稀释为OD600约3.0左右,作为液态培养的种菌。
在本实施例中,培养基的组成为:蔗糖5wt%、大豆蛋白胨1wt%、酵母萃取物3wt%及栀子萃取物1wt%,(基于培养基的重量),并且将培养基的起始pH值皆调整至6。接着,分别以1%的种菌接种量接种前述种菌,并且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30℃的非厌氧环境下静置培养。分别培养1、3及6天后,在不同颜色乳杆菌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wt%糊精(基于培养液的重量)。接着,将所述添加了糊精的培养液进行冷冻干燥后,将其研磨后分别制成黄色、绿色及蓝色乳杆菌粉,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培养液干燥的方法以冷冻干燥法为例,亦可使用包括减压蒸馏法或透析法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能够除去部分溶剂(例如水)的任何方法,不以此为限。
将前述不同颜色的乳杆菌粉分别溶于100倍的纯水后,离心取上清液并用分光亮度计分别检测OD400及OD590,以观察OD400/OD590比值,其结果如表7所示。由此可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备色素的方法确实可以利用单纯的培养基,而通过对乳杆菌培养条件的调控制备出不同颜色的色素及色素组合物。
表7黄色、绿色及蓝色乳杆菌粉分别溶于水后,以分光亮度计测得的OD400/OD590
比值
颜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OD<sub>400</sub>/OD<sub>590</sub>比值 10.70 1.77 0.87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不同颜色的乳杆菌培养物,其由前述的方法制得。所述颜色包括黄色、绿色或蓝色。
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色素组合物,其包含前述乳杆菌培养物,并且可选地包含载剂。所述组合物可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医药品或食品等领域中。
根据本发明得到的色素组合物可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详知的技术,而制造成适合于不经肠道地、局部地或口服地使用的剂型。
优选地,所述色素组合物能够制成适于口服(oral administration)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溶液(solution)、悬浮液(suspension)、乳剂(emulsion)、粉末(powder)、锭剂(tablet)、丸剂(pill)、糖浆(syrup)、口含锭(lozenge)、片剂(troche)、口香糖(chewinggum)、胶囊(capsule)、浓浆(slurry)以及类似物。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载剂”可指投药时不会在投予的个体内造成过敏性反应或其它副作用的载剂。在本申请案中,载剂可包含一种或多种选自于下列的试剂:溶剂(solvent)、乳化剂(emulsifier)、悬浮剂(suspending agent)、分解剂(decomposer)、黏结剂(binding agent)、赋形剂(excipient)、安定剂(stabilizing agent)、螯合剂(chelating agent)、稀释剂(diluent)、胶凝剂(gelling agent)、防腐剂(preservative)、润滑剂(lubricant)或其类似的物。
于是,所述乳杆菌培养物或包含其的色素组合物,可以作为食品添加物(foodadditive),在原料制备时经公知文法添加,或配制成供人类与非人类动物摄食的食品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食品产品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奶粉(milk powder)、饮料(beverages)、甜点(confectionery)、糖果(candies)、发酵食品(fermented foods)、动物饲料(animal feeds)、健康食品(health foods)、膳食补充品(dietary supplements)、果冻(jellys)、婴儿配方(infant formulas)、色拉酱(dressings)、蛋黄酱(mayonnaise)、涂酱(spreads)、鲜奶油(creams)、酱料(sauces)、布丁(puddings)、冰淇淋(ice-cream)、烘培产品(bakery products)、蕃茄酱(ketchup)、芥末(mustard)、保鲜剂(antistalingagent)、生物制剂(biocontrol agnet,BCA)或拮抗酵母菌(antagonisitic yeast)等。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利用GRAS微生物及天然的栀子萃取物进行发酵,无食品安全方面的疑虑,食用安全性高。并且,将单纯乳杆菌与含栀子萃取物的培养基共同培养,即通过调控培养时间及培养条件便可生产至少黄色、绿色及蓝色三种天然色素。而该天然色素可不经纯化、分离步骤而能够直接添加于食物中,亦可用于生产多种颜色的乳杆菌相关产品,例如黄色、蓝色或绿色酸奶或优格等,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增加食用的乐趣。
以上所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中。

Claims (19)

1.一种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其寄存于德国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寄存编号为DSM 32477。
2.一种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其寄存于德国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寄存编号为DSM 32478。
3.一种制备色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培养于含栀子萃取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产生培养液,以制备黄色色素、绿色色素、蓝色色素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3~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续收取所述培养液以依序制备所述黄色色素、所述绿色色素或所述蓝色色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大于或等于10时,收取所述培养液以制备所述黄色色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大于1及小于10时,收取所述培养液以制备所述绿色色素。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培养液的OD400/OD590比值小于或等于1时,收取所述培养液以制备所述蓝色色素。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进一步包括0.1~5wt%的碳源及0.1~3wt%的氮源,以所述培养基的重量为基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包括蔗糖、葡萄糖、乳糖、果糖或其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源包括蛋白胨、大豆蛋白胨、酵母萃取物、麦芽精或其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25~37℃培养所述短乳杆菌或所述干酪乳杆菌。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非厌氧环境中培养所述短乳杆菌或所述干酪乳杆菌。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栀子萃取物为栀子果实的水萃物。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培养所述短乳杆菌或所述干酪乳杆菌后的所述培养基中去除所述短乳杆菌或所述干酪乳杆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离心或过滤去除所述短乳杆菌或所述干酪乳杆菌。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浓缩及干燥培养所述短乳杆菌或所述干酪乳杆菌后的所述培养基。
18.一种乳杆菌培养物,所述乳杆菌培养物由根据权利要求3-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
19.一种色素组合物,所述色素组合物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乳杆菌培养物,并且可选地包含载剂。
CN201710542733.1A 2017-06-15 2017-07-05 乳杆菌、使用其制备色素的方法、乳杆菌培养物与包括其的色素组合物 Active CN1091361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9981 2017-06-15
TW106119981A TWI676684B (zh) 2017-06-15 2017-06-15 乳酸桿菌、使用其製備色素之方法、乳酸桿菌培養物與包括其之色素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6121A true CN109136121A (zh) 2019-01-04
CN109136121B CN109136121B (zh) 2022-03-25

Family

ID=64803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2733.1A Active CN109136121B (zh) 2017-06-15 2017-07-05 乳杆菌、使用其制备色素的方法、乳杆菌培养物与包括其的色素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6121B (zh)
TW (1) TWI6766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6117A (zh) * 2020-04-23 2021-10-26 百岳特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提升栀子苷含量的制备方法及调控基因表达量的用途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01803U (ko) * 1998-06-30 2000-01-25 전주범 세탁기의 펄세이터
KR20080094459A (ko) * 2007-04-20 2008-10-23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항산화 활성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03025338A (zh) * 2010-05-21 2013-04-03 株式会社明治 用于改善皮肤状态的组合物
CN103436585A (zh) * 2013-09-03 2013-12-11 广州元大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发酵乳杆菌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04232497A (zh) * 2013-06-19 2014-12-24 上海泓宝绿色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菌种复合改善水质的em菌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5636A (zh) * 2014-11-27 2015-07-01 安徽农业大学 栀子蓝色素的制备方法
CN104789431A (zh) * 2015-04-30 2015-07-22 合肥不老传奇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栀子黄色素的红枣醋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078A (zh) * 2014-08-22 2016-04-20 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 新颖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及其用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及治疗痛风的代谢产物
CN105494637A (zh) * 2015-12-29 2016-04-20 重庆大学 一种天然三基色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61331A (zh) * 2016-06-02 2016-08-17 湖北工业大学 一株高效转化栀子蓝色素、栀子红色素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06432399A (zh) * 2016-09-27 2017-02-22 南京工业大学 水栀子综合提取方法
CN106715703A (zh) * 2014-09-17 2017-05-24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生产栀子蓝色素的方法
US20200375910A1 (en) * 2017-07-11 2020-12-03 Qualicaps Co., Ltd. Enteric hard caps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357A (ja) * 1982-07-26 1984-02-02 Tokiwa Shokubutsu Kagaku Kenkyusho:Kk クチナシ色素転換物の製造方法
KR102108486B1 (ko) * 2018-06-28 2020-05-13 농업회사법인 주식회사 생생초 금강송 발효식초 및 유산균 발효액을 함유하는 음료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제조방법으로 제조된 음료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01803U (ko) * 1998-06-30 2000-01-25 전주범 세탁기의 펄세이터
KR20080094459A (ko) * 2007-04-20 2008-10-23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항산화 활성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03025338A (zh) * 2010-05-21 2013-04-03 株式会社明治 用于改善皮肤状态的组合物
CN104232497A (zh) * 2013-06-19 2014-12-24 上海泓宝绿色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菌种复合改善水质的em菌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6585A (zh) * 2013-09-03 2013-12-11 广州元大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发酵乳杆菌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05497078A (zh) * 2014-08-22 2016-04-20 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 新颖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及其用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及治疗痛风的代谢产物
CN106715703A (zh) * 2014-09-17 2017-05-24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生产栀子蓝色素的方法
CN104745636A (zh) * 2014-11-27 2015-07-01 安徽农业大学 栀子蓝色素的制备方法
CN104789431A (zh) * 2015-04-30 2015-07-22 合肥不老传奇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栀子黄色素的红枣醋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4637A (zh) * 2015-12-29 2016-04-20 重庆大学 一种天然三基色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61331A (zh) * 2016-06-02 2016-08-17 湖北工业大学 一株高效转化栀子蓝色素、栀子红色素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06432399A (zh) * 2016-09-27 2017-02-22 南京工业大学 水栀子综合提取方法
US20200375910A1 (en) * 2017-07-11 2020-12-03 Qualicaps Co., Ltd. Enteric hard capsule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EE-EUN PARK等: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Soluble Intermediates of Blue Pigments Transformed from Geniposide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J. AGRIC. FOOD CHEM》 *
傅向阳等: "杆菌发酵栀子黄废液产栀子蓝色素的摇瓶发酵优化 ", 《中国食品添加剂》 *
吴志梅等: "栀子蓝色素的发酵及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生物技术》 *
唐伯辰等: "共固定化酶催化栀子苷水解制备栀子蓝色素 ", 《食品科技》 *
景艳艳等: "栀子黄色素的精制及栀子蓝色素的转化 ", 《化学与生物工程》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6117A (zh) * 2020-04-23 2021-10-26 百岳特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提升栀子苷含量的制备方法及调控基因表达量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6684B (zh) 2019-11-11
CN109136121B (zh) 2022-03-25
TW201905202A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1556B1 (ko) 유산균의 균체외 다당 및 그 용도
CN108118003A (zh) 黑酵母菌、生产β-葡聚糖的培养基与方法、以及黑酵母菌培养物与组合物
CN102770528A (zh) 新型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制作方法
JP6994797B1 (ja) 酪酸菌の増殖方法及び食品添加物又は飼料添加物の製造方法
JP5505298B2 (ja) Helicobacter pyloriの生育阻害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30681A1 (ja) ウロリチン類の製造方法
CN103005382B (zh) 降胆固醇菌粉,含有该菌粉的降胆固醇复合调味酱及其应用
JP2020061977A (ja) ストレプトコッカス・サリバリウスに属する新規乳酸菌およびその利用
Hossain et al. Potentials of two lactobacilli in probiotic fruit juic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biochemical and organoleptic stability during refrigerated storage
CN109136121A (zh) 乳杆菌、使用其制备色素的方法、乳杆菌培养物与包括其的色素组合物
KR102616843B1 (ko) 류코노스톡 메센테로이데스 PBio03 균주 및 이를 이용한 김치의 제조방법
KR20120064791A (ko) 콩의 유효성분을 함유하는 식초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그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식초
JP6635479B1 (ja) エンテロコッカス・フェシウムに属する新規乳酸菌およびその利用
KR100455832B1 (ko) 김치에서 분리한 내산성 및 내담즙산성이 우수한 신규락토바실러스 플랜타륨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제품
KR101380920B1 (ko) 천년초 열매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발효 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60030754A (ko) 유용미생물을 이용한 발효 커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Barber et al.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fermented fluted pumpkin seeds (Telferia occidental is)
KR100362965B1 (ko) 자색고구마를 첨가한 요구르트의 제조방법
CN112725384B (zh) 利用双歧杆菌特别是a12发酵制备醛类香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KR101800174B1 (ko) 내산성을 갖는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랜타럼 lrcc5308 균주, 상기 균주의 내산 안정성 향상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상기 균주가 함유된 과채음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3693218A (zh) 含高含量β-葡聚糖的红薯发酵物及含此物质的增强免疫力的食品组合物
KR101924392B1 (ko) 요구르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에 의하여 얻어진 요구르트
de Carvalho et al. Production of pigments
KR102563597B1 (ko) 마이크로바이옴을 이용한 발효 음료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7444368B1 (ja) チューリップの花から分離したラクチプランチバチルス・プランタルムに属する新規乳酸菌及びその利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