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3850A - 透镜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透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3850A
CN109073850A CN201780025325.7A CN201780025325A CN109073850A CN 109073850 A CN109073850 A CN 109073850A CN 201780025325 A CN201780025325 A CN 201780025325A CN 109073850 A CN109073850 A CN 109073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surface
rounded portions
lens
lens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53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3850B (zh
Inventor
吉田大树
益居健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73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3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8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具有:透镜,其具备沿着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圆形部和第二圆形部;树脂制的镜筒,其形成为筒状,且具备第一内周面和第二内周面,所述第一内周面嵌合有所述第一圆形部,所述第二内周面在从所述第一圆形部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的嵌合部沿着光轴方向离开的位置嵌合有所述第二圆形部,且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抵接所述第二圆形部。

Description

透镜单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许第4847020号公报及日本特许第540616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透镜单元,其将塑料(树脂)制的多个透镜压入到具有多边形的内周面的塑料(树脂)制的镜筒内。另外,在日本特开2011-00257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9-216774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在具备从光轴方向观察为圆形的内周面的镜筒中嵌合有透镜,透镜沿着光轴方向在多处与镜筒抵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若像日本特许第4847020号公报及日本特许第5406165号公报那样镜筒的内周面为多边形,则透镜与镜筒的接触部分变小,虽然组装容易,但透镜容易向光轴方向偏斜。另一方面,若像日本特开2011-00257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9-216774号公报那样使透镜沿着光轴方向在多处与镜筒抵接,则虽然能够抑制透镜的偏斜,但透镜的插入阻力大,组装性下降。
本申请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在镜筒由树脂形成的结构中,能够在确保组装性的同时抑制透镜的偏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具有:透镜,其具备沿着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圆形部和第二圆形部;树脂制的镜筒,其形成为筒状,且具备第一内周面和第二内周面,第一内周面嵌合有第一圆形部,第二内周面在从第一圆形部与第一内周面的嵌合部沿着光轴方向离开的位置嵌合有第二圆形部,且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抵接第二圆形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透镜的第一圆形部嵌合于镜筒的第一内周面。另外,透镜的第二圆形部在从第一圆形部与第一内周面的嵌合部沿着光轴方向离开的位置嵌合于镜筒的第二内周面。由此,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在从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镜筒的径向)观察时,透镜在多处与镜筒的内周面抵接,与在从镜筒的径向观察时透镜仅在一处与镜筒的内周面抵接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透镜的偏斜。
另外,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二圆形部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与第二内周面抵接,容易确保透镜的位置精度,所以通过用该第二内周面进行透镜的定位,无需加长第一圆形部及第二圆形部各自的嵌合长度。其结果,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能够抑制在透镜的组装时透镜难以进入镜筒的情况,能够确保组装性。
本申请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二内周面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第二内周面中的与第二圆形部的抵接部是形成多边形的各边的平面。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通过将第二内周面设为多边形,第二圆形部与第二内周面的抵接部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成为点接触。由此,第二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与将第二圆形部在整个一周用曲面承接的面接触的构造相比,组装时的阻力减小,能够在维持组装性的同时加长嵌合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多边形”是将多边形的各边用角或圆弧连结的构造也都包含在内的概念,不限定于形成各边的面为平面的构造。
本申请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二内周面形成有将相邻的平面连接的曲面。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由于相邻的平面用曲面连接,所以能够抑制像平面用角部连结的构造那样作用于第二内周面的应力集中于角部。即,第三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能够使作用于第二内周面的应力分散。
本申请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在所述第二内周面中的与所述第二圆形部的抵接部分,形成有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向所述镜筒的径向外侧凹陷而与所述第二圆形部面接触的弯曲面。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通过用弯曲面承接第二圆形部,与用点承接第二圆形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加大与第二内周面的接触面积。其结果,第四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能够抑制因透镜侧外径变形而产生的光轴错位所造成的光学特性不良。
本申请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三方式或第四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一圆形部与第一内周面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抵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与第一圆形部和第一内周面在周向的整个区域抵接的构造相比,容易确保透镜的位置精度。
本申请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五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一内周面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通过将第一内周面设为多边形,第一圆形部与第一内周面的抵接部成为点接触。由此,第六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与第一圆形部由曲面承接的面接触的构造相比,组装时的阻力减小,能够在维持组装性的同时加长嵌合长度。
本申请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六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一内周面构成为包括形成多边形的各边的平面和将相邻的平面连结的圆弧状的连结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能够抑制像相邻的平面用角部连结的构造那样作用于第一内周面的应力集中于角部。即,第七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能够使作用于第一内周面的应力分散。
本申请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一方式~第七方式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一内周面位于比第二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与第一内周面和第二内周面在径向上形成在相同位置的构造相比,用于成形镜筒的模具的机械加工变得容易。即,若第一内周面与第二内周面存在直径差,则能够分别独立地对模具中的与第一内周面对应的部位和与第二内周面对应的部位进行面加工。另外,在第二内周面位于比第一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拔出形成该部分的模具部件(芯销)时,出现底切而产生脱模阻力,从而有时无法拔出模具部件。因而,根据第八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若第一内周面位于比第二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则能够抑制模具部件无法拔出的情况。
本申请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八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一圆形部的光轴方向的长度比第二圆形部的光轴方向的长度短。
根据本申请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通过缩短直径大于第二圆形部的第一圆形部的光轴方向的长度,容易将透镜组装于镜筒。
本申请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六方式或第七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一内周面位于比第二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第一内周面的各边的平面和形成第二内周面的各边的平面在周向上形成在相同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由于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第一内周面的各边的平面和形成第二内周面的各边的平面在周向上形成在相同位置,所以第一圆形部与第一内周面的抵接部和第二圆形部与第二内周面的抵接部在周向上一致。由此,第十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相比于第一圆形部与第一内周面的抵接部和第二圆形部与第二内周面的抵接部在周向上不同的构造,能够有效地抑制透镜的偏斜。
本申请的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一方式~第九方式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一内周面及第二内周面的至少一方具备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第一圆形部及第二圆形部中的与倾斜面嵌合一侧的圆形部与倾斜面对应地倾斜。
根据本申请的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在将透镜压入镜筒而嵌合时,倾斜面成为透镜的引导件,所以与第一内周面及第二内周面的两方沿着光轴方向形成的情况相比,容易将透镜在固定位置嵌合。
本申请的第十二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可以是,在第一方式~第十一方式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透镜单元为车载用或监视用的透镜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第十二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在监视用相机或车载用相机等那样的有可能暴露于高温而难以维持成像性能的环境下使用的透镜单元中,也能够减少性能劣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方式,可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在镜筒由树脂形成的结构中,能够在确保组装性的同时抑制透镜的偏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例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主要部分的从径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2是将沿图1的2-2线切断的切断面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3是将沿图1的3-3线切断的切断面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例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一变形例的镜筒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例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二变形例的与图1对应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例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三变形例的与图1对应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例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四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例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五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所涉及的例示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附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而适当省略说明。另外,各图中适当示出的S表示光轴,将沿着光轴S的方向记为光轴方向。
如图1所示,本例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10构成为包括树脂制或玻璃制的透镜12和收容透镜12的树脂制的镜筒18。需要说明的是,在镜筒18中还收容透镜12之外的多个透镜而构成光学系统。另外,在图1中,图中上侧为物体侧,图中下侧为像侧。
(透镜的结构)
透镜12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形,具备沿着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圆形部14和第二圆形部16。另外,本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透镜12作为一例外径形成为15mm以下。第一圆形部14位于透镜12的物体侧,具备具有光学面的第一透镜部14A和构成第一透镜部14A的外周部的第一周缘部14B。另外,第一圆形部14的物体侧的面以向物体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另一方面,第二圆形部16位于透镜12的像侧且与第一圆形部14形成为一体,具备具有光学面的第二透镜部16A和构成第二透镜部16A的外周部的第二周缘部16B。另外,第二圆形部16的像侧的面以向像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在此,第一圆形部14形成为直径大于第二圆形部16。因此,第一圆形部14的第一周缘部14B位于比第二圆形部16的第二周缘部16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另外,第一圆形部14的光轴方向的长度比第二圆形部16的光轴方向的长度短。再有,第一圆形部14的第一周缘部14B及第二圆形部16的第二周缘部16B分别嵌合于镜筒18的内周面。
(镜筒的结构)
镜筒18形成为光轴方向的两端部开口的大致圆筒状,且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另外,在镜筒18的像侧的端部设有按压部(未图示),在该按压部形成有具有光学光圈的功能的透孔。再有,在镜筒18的物体侧的端部形成有被热铆接的铆接部(未图示),通过该铆接部抑制光学系统的部件从镜筒18脱离。
在此,镜筒18作为一例可以由含有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的聚苯硫醚构成。通过将镜筒18设为含有玻璃纤维等的纤维强化塑料制,机械强度变高。作为使用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从由聚酰胺、聚缩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间规聚苯乙烯、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烯烃及各自的改性聚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或含有从该组选择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合金等。作为纤维,可以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纤维强化塑料、无机填料等。
另外,在纤维强化塑料等上述的树脂材料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玻璃纤维、碳纤维、无机填料等。通过采用含有玻璃纤维等的纤维强化塑料制的镜筒,能够获得机械强度更高的镜筒。
需要说明的是,镜筒18要求较高的遮光性及光吸收性。使用的树脂优选黑色,上述的树脂材料优选含有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通过由含有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的树脂材料构成镜筒18,能够使镜筒18的内壁面为黑色,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镜筒18的内壁面处的可见光的反射。
镜筒18构成为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第一段部20及第二段部22。第一段部20以恒定的厚度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该第一段部20的内周面为嵌合有第一圆形部14的第一内周面20A。另一方面,第二段部22以恒定的厚度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该第二段部22的内周面为在从第一圆形部14与第一内周面20A的嵌合部沿着光轴方向离开的位置嵌合有第二圆形部16的第二内周面22A。
在第一段部20与第二段部22的分界部分处的镜筒18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24。该台阶24随着从物体侧朝向像侧而向径向内侧倾斜。因此,第一内周面20A位于比第二内周面22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第一内周面20A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另外,第一内周面20A构成为包括形成正方形的各边的四个平面20AS和将相邻的平面20AS连结的大致圆弧状的连结部20AR。并且,第一圆形部14与四个平面20AS分别抵接,第一圆形部14与平面20AS抵接的部位为抵接部P1。即,第一圆形部14与第一内周面20A沿着周向在四处(三处以上)抵接。
如图2所示,第二内周面22A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正八边形。另外,第二内周面22A构成为包括形成八边形的各边的八个平面22AS和将相邻的平面22AS连结的大致圆弧状的连结部22AR。并且,第二圆形部16与八个平面22AS分别抵接,第二圆形部16与平面22AS抵接的部位为抵接部P2。即,第二圆形部16与第二内周面22A沿着周向在八处(三处以上)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以相同方向图示。因此,图2中的上下左右的四个平面22AS与图3中的四个平面20AS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在周向上形成在相同位置。在此所说的“在周向上相同位置”是指圆形部与内周面的抵接部在周向上一致的位置。
如图1所示,透镜12的第一圆形部14与第一内周面20A的抵接部P1的光轴方向的长度(嵌合长度)比第二圆形部16与第二内周面22A的抵接部P2的光轴方向的长度短。
在透镜12的像侧配置有间隔环26。间隔环26形成为大致环状,与镜筒18的第二内周面22A嵌合。另外,间隔环26的上端部与透镜12的第二圆形部16中的第二周缘部16B的下表面抵接,从像侧支承透镜12。
(作用及效果)
接着,对本例示的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透镜12的第一圆形部14嵌合于镜筒18的第一内周面20A,透镜12的第二圆形部16嵌合于镜筒18的第二内周面22A。由此,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从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镜筒18的径向)观察时,透镜12在多处与镜筒18的内周面抵接。因而,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与在从镜筒18的径向观察时透镜仅在一处与镜筒18的内周面抵接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透镜12的偏斜。例如,考虑透镜12仅与第二内周面22A抵接的比较例的构造。此时,在透镜12的第一圆形部14与镜筒18的第一内周面20A之间存在间隙,透镜12的物体侧未被镜筒18支承,所以容易偏斜。
另外,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从镜筒18的径向观察时,使透镜12在多处与镜筒18的内周面(第一内周面20A、第二内周面22A)抵接。由此,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无需加长第一圆形部14及第二圆形部16各自的嵌合长度。即,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即使第一圆形部14与第一内周面20A的抵接部P1及第二圆形部16与第二内周面22A的抵接部P2比较短,也能够抑制透镜12的偏斜。其结果,本例示的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将透镜12向镜筒18组装时透镜12难以进入镜筒18的情况,能够确保组装性。
再有,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形部14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与第一内周面20A抵接,第二圆形部16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与第二内周面22A嵌合。由此,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容易确保透镜12的位置精度,用第一内周面20A及第二内周面22A的至少一方进行透镜12的定位,无需加长第一圆形部14及第二圆形部16各自的嵌合长度。其结果,本例示的实施方式能够抑制透镜12的组装时透镜12难以进入镜筒18的情况,能够确保组装性。
另外,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缩短了直径大于第二圆形部16的第一圆形部14的光轴方向的长度。由此,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与大径的第一圆形部14在光轴方向上较长的情况相比,容易使透镜12进入镜筒。再有,抵接部P1的嵌合长度比抵接部P2的嵌合长度短。通过这样缩短第一圆形部14与第一内周面20A的抵接部P1的光轴方向的长度,本例示的实施方式能够更加容易地使透镜12进入镜筒18。即,本例示的实施方式能够提高透镜12的组装性。
再有,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内周面22A设为多边形,第二圆形部16与第二内周面22A的抵接部P2成为点接触。由此,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与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将第二内周面22A形成为圆形的构造那样第二圆形部16由曲面承接的面接触的构造相比,组装时的阻力减小,能够在维持组装性的同时加长嵌合长度。特别是,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包括形成多边形的各边的平面22AS和将相邻的平面22AS连结的圆弧状的连结部22AR而构成第二内周面22A。由此,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立铣刀等切削工具进行模具的面加工时,能够将与圆弧状的连结部22AR对应的部分作为立铣刀的退让部。
此外,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内周面20A与第二内周面22A同样地形成为多边形。由此,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形部14与第一内周面20A的抵接部成为点接触,与第一圆形部14由曲面承接的面接触的构造相比,组装时的阻力减小,能够在维持组装性的同时加长嵌合长度。特别是,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包括形成多边形的各边的平面20AS和将相邻的平面20AS连结的圆弧状的连结部20AR而构成第二内周面22A。由此,本例示的实施方式在使用立铣刀等切削工具进行模具的面加工时,能够将与圆弧状的连结部20AR对应的部分作为立铣刀的退让部。
另外,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内周面20A位于比第二内周面22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与第一内周面20A和第二内周面22A在径向上形成在相同位置的构造相比,即,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与第一内周面20A和第二内周面22A形成为相同直径的构造相比,能够容易进行镜筒18的加工。即,若第一内周面20A位于比第二内周面22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则能够分别独立地对模具中的与第一内周面20A对应的部位和与第二内周面22A对应的部位进行面加工。
以上,对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其他变形例,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采用使构成第一内周面34A的平面34AS和构成第二内周面36A的平面36AS在周向上形成在相同位置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第二变形例、图6所示的第三变形例、图7所示的第三变形例及图8所示的第四变形例那样,使镜筒的内周面的形状为不同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与例示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适当省略说明。
(第一变形例)
如图4所示,构成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单元30的镜筒32构成为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第一段部34及第二段部36。第一段部34以恒定的厚度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该第一段部34的内周面为嵌合有第一圆形部14的第一内周面34A。另一方面,第二段部36以恒定的厚度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该第二段部36的内周面为嵌合有第二圆形部16的第二内周面36A。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透镜12用假想线图示,且图示了第一内周面34A和比第一内周面34A靠像侧(纸面里侧)的第二内周面36A的两方的内周面。
在此,第一内周面34A位于比第二内周面36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另外,第一内周面34A及第二内周面36A均形成为多边形,本变形例中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正八边形。详细而言,第一内周面34A构成为包括形成八边形的各边的八个平面34AS和将相邻的平面34AS连结的连结部34AR。并且,透镜12的第一圆形部14与第一内周面34A沿着周向在八处(三处以上)抵接。
另一方面,第二内周面36A构成为包括形成八边形的各边的八个平面36AS和将相邻的平面36AS连结的连结部36AR。并且,透镜12的第二圆形部16与第二内周面36A沿着周向在八处(三处以上)抵接。另外,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第一内周面34A的平面36AS和第二内周面36A的平面36AS在周向上形成在相同位置。
根据本变形例,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第一内周面34A的各边的平面34AS和形成第二内周面36A的各边的平面36AS在周向上形成在相同位置。因此,第一圆形部14与第一内周面34A的抵接部和第二圆形部16与第二内周面36A的抵接部在周向上一致。由此,本变形例能够有效地抑制透镜的偏斜。其他效果与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同样。
(第二变形例)
如图5所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单元40构成为包括树脂制或玻璃制的透镜42和收容透镜42的树脂制的镜筒48。另外,透镜42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形,具备沿着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圆形部44和第二圆形部46。第一圆形部44位于透镜42的物体侧,具备具有光学面的第一透镜部44A和构成第一透镜部44A的外周部的第一周缘部44B。另外,第一圆形部44的物体侧的面以向物体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另一方面,第二圆形部46位于透镜42的像侧且与第一圆形部44形成为一体,具备具有光学面的第二透镜部46A和构成第二透镜部46A的外周部的第二周缘部46B。另外,第二圆形部46的像侧的面以向像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再有,第一圆形部44和第二圆形部46为相同外径。
镜筒48以恒定的厚度沿着光轴方向延伸,在镜筒48的内周面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两处突起部47及突起部49。突起部47位于物体侧,通过该突起部47构成嵌合第一圆形部44的第一内周面47A。另一方面,突起部49位于物体侧,通过该突起部49构成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嵌合第二圆形部46的第二内周面49A。另外,使第一圆形部44与第一内周面47A的抵接部P3的嵌合长度形成为比第二圆形部46与第二内周面49A的抵接部P4的嵌合长度短。需要说明的是,本变形例中的第一圆形部44及第二圆形部46是根据与镜筒48的关系而确定的部位,将透镜42中的与第一内周面47A抵接的部位设为第一圆形部44,将透镜42中的与第二内周面49A抵接的部位设为第二圆形部46。
在本变形例中,透镜42的第一圆形部44嵌合于镜筒48的第一内周面47A,透镜42的第二圆形部46嵌合于镜筒48的第二内周面49A。由此,在本变形例中,在从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镜筒48的径向)观察时,透镜42在多处与镜筒48的内周面抵接。因而,本变形例与在从镜筒48的径向观察时透镜仅在一处与镜筒48的内周面抵接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透镜42的偏斜。
另外,通过在从镜筒48的径向观察时使透镜42在多处与镜筒48的内周面(第一内周面47A、第二内周面49A)嵌合,无需加长第一圆形部44及第二圆形部46各自的抵接部的沿着光轴方向的长度。即,本变形例中即使抵接部P1及抵接部P2比较短也能够抑制透镜42的偏斜。其结果,本变形例能够抑制在将透镜42向镜筒48组装时透镜42难以进入的情况,能够确保组装性。
再有,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第二圆形部46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与第二内周面49A抵接,所以容易确保透镜42的位置精度,通过用第二内周面49A进行透镜12的定位,无需加长第一圆形部44及第一圆形部14各自的嵌合长度。其结果,本变形例能够抑制在透镜42的组装时透镜42难以进入镜筒48的情况,能够确保组装性。
(第三变形例)
如图6所示,构成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单元50的镜筒18构成为包括第一段部52和第二段部22。第二段部22是与例示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在第二段部22的第二内周面22A嵌合有透镜12的第二圆形部16。
第一段部52的内周面为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详细而言,第一段部52的内周面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构成该多边形的各内周面为随着从物体侧朝向像侧而向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并且,该倾斜面作为嵌合透镜12的第一圆形部14的第一内周面52A。另外,第一圆形部14的第一周缘部14B中的与第一内周面52A嵌合的周面与第一内周面52A的倾斜对应地倾斜。
在本变形例中,在将透镜12从物体侧压入镜筒18而嵌合时,作为倾斜面的第一内周面52A成为透镜12的引导件。由此,本变形例与第一内周面52A及第二内周面22A的两方沿着光轴方向形成的情况相比,容易对透镜12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仅将第一内周面52A设为倾斜面,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将第二内周面22A设为倾斜面。此时,与第二内周面22A嵌合的第二圆形部16的第二周缘部16B中的与第二内周面22A嵌合的周面,与第二内周面22A的倾斜对应地倾斜。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内周面52A及第二内周面22A的两方设为倾斜面。
(第四变形例)
如图7所示,构成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单元60的镜筒62的第二内周面62A,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但多边形的各边代替平面而设为八个弯曲面62AS。弯曲面62AS分别以向径向内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相邻的弯曲面62AS用角部连结。并且,各个弯曲面62AS与透镜12的第二圆形部16嵌合,弯曲面62AS与第二圆形部16抵接的部位成为抵接部P6。另外,镜筒62的第一内周面是与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参照图3)。
如以上那样,本变形例即使在代替平面而用弯曲面62AS构成第二内周面62A的情况下,也与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确保组装性的同时抑制透镜12的偏斜。
(第五变形例)
接着,如图8所示,在第五变形例中,构成透镜单元70的镜筒72的第二内周面72A构成为包括八个弯曲面72AS和将相邻的弯曲面72AS连结的凹部72AN。另外,弯曲面72AS分别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向镜筒72的径向外侧凹陷而与第二圆形部16面接触。并且,各个弯曲面72AS与透镜12的第二圆形部16嵌合,弯曲面72AS与第二圆形部16抵接的部位(面)成为抵接部P7。
凹部72AN是使相邻的平面之间的部位向径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另外,镜筒62的第一内周面是与例示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参照图3)。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确保组装性的同时抑制透镜12的偏斜。另外,在本变形例中,通过用弯曲面承接第二圆形部16,与第二圆形部16由点来承接的结构相比,能够加大与第二内周面72A的接触面积。其结果,在本变形例中,能够抑制透镜12整体的光轴方向的偏斜。
(其他例)
以上,对本申请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不限定于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将镜筒18的第一内周面20A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为多边形(大致正方形),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为大致圆形。
另外,在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将镜筒18的第二内周面22A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为大致正八边形,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第二圆形部16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嵌合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将第二内周面22A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为大致四边形,而采用在四处嵌合第二圆形部16的构造。
再有,在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圆形部14及第一内周面20A位于比第二圆形部16及第二内周面22A靠物体侧的位置,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第一圆形部14及第一内周面20A配置在比第二圆形部16及第二内周面22A靠像侧的位置。
日本申请2016-065656这一申请其整体通过参照而引入本说明书。
对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所有文献、日本特许申请及技术规格而言,以各个文献、日本特许申请及技术规格通过参照而引入与具体地且逐个地记载的情况相同程度的方式,通过参照而引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2)

1.一种透镜单元,具有:
透镜,其具备沿着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圆形部和第二圆形部;以及
树脂制的镜筒,其形成为筒状,且具备第一内周面和第二内周面,所述第一内周面嵌合有所述第一圆形部,所述第二内周面在从所述第一圆形部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的嵌合部沿着光轴方向离开的位置嵌合有所述第二圆形部,且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抵接所述第二圆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内周面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
所述第二内周面中的与第二圆形部的抵接部是形成多边形的各边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内周面形成有将相邻的所述平面连接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在所述第二内周面中的与所述第二圆形部的抵接部分,形成有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向所述镜筒的径向外侧凹陷而与所述第二圆形部面接触的弯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圆形部与所述第一内周面沿着周向在三处以上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内周面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内周面构成为包括形成多边形的各边的平面和将相邻的平面连结的圆弧状的连结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内周面位于比所述第二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圆形部的光轴方向的长度比第二圆形部的光轴方向的长度短。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内周面位于比所述第二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所述第一内周面的各边的平面和形成所述第二内周面的各边的平面在周向上形成在相同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内周面及所述第二内周面的至少一方具备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第一圆形部及所述第二圆形部中的与所述倾斜面嵌合的圆形部与所述倾斜面对应地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透镜单元为车载用或监视用的透镜单元。
CN201780025325.7A 2016-03-29 2017-01-16 透镜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3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5656 2016-03-29
JP2016065656 2016-03-29
PCT/JP2017/001282 WO2017168960A1 (ja) 2016-03-29 2017-01-16 レンズ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3850A true CN109073850A (zh) 2018-12-21
CN109073850B CN109073850B (zh) 2021-06-11

Family

ID=5996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532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3850B (zh) 2016-03-29 2017-01-16 透镜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1166B2 (zh)
EP (1) EP3438718A4 (zh)
JP (1) JP6936216B2 (zh)
CN (1) CN109073850B (zh)
WO (1) WO20171689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3419B (zh) * 2017-02-24 2022-03-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1999845B (zh) * 2020-06-30 2022-12-20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1312U (ja) * 1982-09-06 1984-03-16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保持枠
US4473154A (en) * 1982-01-29 1984-09-25 Licinvest Ag Container for photographic prints
JPH10197772A (ja) * 1997-01-09 1998-07-31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87142A (ja) * 1998-12-24 2000-07-04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
JP2001091810A (ja) * 1999-09-27 2001-04-06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
JP2002350706A (ja) * 2001-05-22 2002-12-04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550809A (zh) * 2003-05-15 2004-12-01 ����ŵ˹��ʽ���� 投射透镜组合件
CN100334476C (zh) * 2004-01-14 2007-08-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00462763C (zh) * 2004-11-08 2009-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01461702A (zh) * 2007-12-19 2009-06-24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电子内窥镜以及透镜单元
CN100561271C (zh) * 2005-01-19 2009-11-18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
CN102116919A (zh) * 2009-12-30 2011-07-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片组及使用该镜片组的镜头模组
JP2012078610A (ja) * 2010-10-01 2012-04-19 Maxell Finetech Ltd バレル、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組み立て方法
US20120300314A1 (en) * 2011-05-23 2012-11-29 Ooya Takahiro Lens barrel,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N103513389A (zh) * 2012-06-29 2014-01-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3874950A (zh) * 2012-02-23 2014-06-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04067156A (zh) * 2012-01-30 2014-09-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
CN104516081A (zh) * 2013-09-30 2015-04-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16011544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Institut National D'optique Optical assemblies with tilt-controlled mounting of an optical element in a barr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1312A (ja) * 1982-08-30 1984-03-07 Sanyo Chem Ind Ltd 感光性組成物
JPS6286315A (ja) * 1985-10-11 1987-04-20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レンズ構体
JPH06300949A (ja) * 1993-04-15 1994-10-28 Asahi Optical Co Ltd 複合レンズの支持装置
JP2002250853A (ja) * 2001-02-22 2002-09-06 Ricoh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4231705B2 (ja) * 2003-01-30 2009-03-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枠装置
JP4521210B2 (ja) * 2004-03-18 2010-08-11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6154764A (ja) * 2004-11-08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9216774A (ja) 2008-03-07 2009-09-2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部品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JP2011002576A (ja) 2009-06-17 2011-01-06 Fujifilm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5406165B2 (ja) 2010-10-25 2014-02-05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CA2927821C (en) * 2013-11-08 2018-08-14 Institut National D'optique Auto-centering of an optical element within a barrel
EP3438719A4 (en) * 2016-03-29 2019-04-03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 LTD. LENS UNIT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3154A (en) * 1982-01-29 1984-09-25 Licinvest Ag Container for photographic prints
JPS5941312U (ja) * 1982-09-06 1984-03-16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保持枠
JPH10197772A (ja) * 1997-01-09 1998-07-31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87142A (ja) * 1998-12-24 2000-07-04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
JP2001091810A (ja) * 1999-09-27 2001-04-06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
JP2002350706A (ja) * 2001-05-22 2002-12-04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550809A (zh) * 2003-05-15 2004-12-01 ����ŵ˹��ʽ���� 投射透镜组合件
CN100334476C (zh) * 2004-01-14 2007-08-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00462763C (zh) * 2004-11-08 2009-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00561271C (zh) * 2005-01-19 2009-11-18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
CN101461702A (zh) * 2007-12-19 2009-06-24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电子内窥镜以及透镜单元
CN102116919A (zh) * 2009-12-30 2011-07-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片组及使用该镜片组的镜头模组
JP2012078610A (ja) * 2010-10-01 2012-04-19 Maxell Finetech Ltd バレル、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組み立て方法
US20120300314A1 (en) * 2011-05-23 2012-11-29 Ooya Takahiro Lens barrel,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N104067156A (zh) * 2012-01-30 2014-09-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
CN103874950A (zh) * 2012-02-23 2014-06-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03513389A (zh) * 2012-06-29 2014-01-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4516081A (zh) * 2013-09-30 2015-04-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16011544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Institut National D'optique Optical assemblies with tilt-controlled mounting of an optical element in a barr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3850B (zh) 2021-06-11
WO2017168960A1 (ja) 2017-10-05
EP3438718A4 (en) 2019-04-03
US10901166B2 (en) 2021-01-26
US20190121049A1 (en) 2019-04-25
JP6936216B2 (ja) 2021-09-15
EP3438718A1 (en) 2019-02-06
JPWO2017168960A1 (ja)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79282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US7088530B1 (en) Passively aligned optical elements
JP5802401B2 (ja) レンズ鏡枠およびレンズ組立体
CN109975941B (zh) 镜头单元及模具的制造方法
US10928606B2 (en) Lens unit
US20110205642A1 (en) Plastic lens, lens module, and lens injection mold
US20160085046A1 (en) Lens module
CN105842812A (zh) 镜头模块
JP7047221B2 (ja)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プラグ接続構造
CN109073850A (zh) 透镜单元
JP2006284789A (ja) レンズ鏡胴
US20190302393A1 (en) Lens assembly
US10996423B2 (en) Lens assembly
CN101587211A (zh) 用于光波导套管的外壳
JP4498343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5266227A (ja) レンズ鏡筒
JP2013222156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KR20160000179A (ko) 렌즈 모듈
KR20220076086A (ko) 렌즈 조립체
CN110858021B (zh) 透镜单元
EP3667386A1 (en) Optical lens, camera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JP6785120B2 (ja) レンズ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WO2018051634A1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KR20230006862A (ko)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2005070471A (ja) レン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1

Address after: East of Liuxue Road and North of Longtan Canal in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FILM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4

Address after: 300385 No.2, Hongyuan Road, Xiq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Oufei photo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east of lilac road in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north of Longtan water canal

Applicant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