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4950A - 透镜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透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4950A
CN103874950A CN201380003456.7A CN201380003456A CN103874950A CN 103874950 A CN103874950 A CN 103874950A CN 201380003456 A CN201380003456 A CN 201380003456A CN 103874950 A CN103874950 A CN 103874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icture frame
bonding agent
optical axis
j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4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木弘之
袖山俊哉
市川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74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4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单元(LU),将至少两个透镜(4、5)在光轴方向上相邻地保持于镜框(1)而形成,透镜单元(LU)具有:定位用突起部(2c、2d),与两个透镜(4、5)中的各个透镜对应,在镜框(1)的周向上隔开的至少3个部位处,分别从镜框(1)的内表面突出而形成定位用突起部(2c、2d),并且定位用突起部(2c、2d)与该透镜的周面接触而将该透镜相对于镜框(1)进行定位;粘接剂填充空间(GSP1),其跨越两个透镜(4、5)而形成于两个透镜(4、5)各自的周面与镜框(1)的内表面之间;以及粘接剂注入孔(1c),其与粘接剂填充空间(GSP1)连通地形成于镜框(1)。

Description

透镜单元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2012年2月23日在日本进行了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038008的优先权,在此为了参考而并入了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框的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用于确认车辆的后方和左右等的车载照相机、监视照相机、数字照相机、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等中,作为照相机的部件,使用了保持有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的小型透镜单元。
作为这种透镜单元,例如已知有如下的透镜单元:将多个透镜按照从外径小的透镜到外径大的透镜的顺序与所需的垫片一起以层叠的方式插入到镜框内,将各透镜在镜框内定位,然后从形成于镜框周面的多个贯通孔注入粘接剂,在镜框周面的多个部位将各透镜粘接固定到镜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4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43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透镜单元中,在将多个透镜和所需的垫片插入到镜框内后,以透镜的光轴处于上下方向的姿势使镜框振动,将各透镜的光轴对齐。因此,在各透镜的周面与镜框的内表面之间,需要在整周范围内形成用于使透镜移位的间隙,该透镜的移位是通过振动而发生的。即,需要将保持各透镜的部分的镜框内径设为比对应的透镜的直径大。因此,在透镜定位后从贯通孔注入了粘接剂时、或者在所注入的粘接剂的硬化过程中,担心由于间隙而产生透镜的位置偏移或偏心等,导致光学特性降低。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透镜单元中,通过在各透镜的周面的整周范围内使各透镜嵌合到镜框内表面,来使各透镜的光轴对齐。因此,透镜周面和镜框内表面要求高加工精度,从而导致成本上升。
因此,鉴于上述观点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多个透镜在不产生位置偏移和偏心等的情况下可靠地粘接固定到镜框、而且能实现成本降低的透镜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将至少两个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相邻地保持于镜框而形成的,所述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定位用突起部,与所述两个透镜中的各个透镜对应地在所述镜框的周向上隔开的至少3个部位处,分别从所述镜框的内表面突出而形成所述定位用突起部,并且所述定位用突起部与相应透镜的周面接触而将该透镜相对于所述镜框进行定位;
粘接剂填充空间,其跨越所述两个透镜而形成于该两个透镜各自的周面与所述镜框的内表面之间;以及
粘接剂注入孔,其与所述粘接剂填充空间连通地形成于所述镜框。
所述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相邻地保持至少3个透镜,
所述定位用突起部与所述3个透镜中的各个透镜对应地形成,
所述粘接剂填充空间分别与所述3个透镜中的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以及另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对应地形成,其中所述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包含位于光轴方向的一侧的透镜,所述另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包含位于光轴方向的另一侧的透镜,
所述粘接剂注入孔分别与所述一组的两个透镜和所述另一组的两个透镜对应地在光轴方向上排列形成。
所述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用突起部与各透镜对应地形成于6个部位,
所述粘接剂填充空间和所述粘接剂注入孔形成于周向上隔开的3个部位。
所述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用突起部由与光轴垂直的截面形状是圆弧状、且与对应的所述透镜的周面线接触的形状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多个透镜在不产生位置偏移和偏心等的情况下可靠地粘接固定到镜框,而且能实现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透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弹性部件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4是从物体侧开口观察图1的镜框内部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镜框的剖视图。
图6是从相差180度的方向观察图1的透镜单元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透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LU例如构成摄像光学系统,在镜框1上,沿着光轴O按顺序地保持由第4透镜3、第3透镜4、第2透镜5和第1透镜6这4个透镜构成的透镜组M。各透镜的最大外径按照第4透镜3、第3透镜4、第2透镜5和第1透镜6的顺序减小。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将第4透镜3侧称作物体侧(纸面左侧),将第1透镜6侧称作像侧(纸面右侧)。此外,对于各透镜,也将物体侧的面称作前表面、像侧的面称作后表面。
镜框1由塑料或金属材料构成的环状周壁构成,具有分别朝物体侧和像侧敞开的物体侧开口1a和像侧开口1b。来自物体的光从物体侧开口1a入射到镜框1内,并经过透镜组M而从像侧开口1b射出。
在镜框1的像侧端部,设置有光圈壁2a,该光圈壁2a构成透镜组M的透镜端面支撑部,并且形成像侧开口1b。像侧开口1b以使位于像侧的第1透镜6的包含光轴的中央部露出的方式形成于光圈壁2a。
第4透镜3由玻璃制的凹月牙透镜构成,将物体侧作为凸面,被镜框1的物体侧端部的通过熔融加工(かしめ)而形成的透镜缘整周支撑部2b支撑到镜框1。该第4透镜3被配置成同径外周面3a嵌入到形成于镜框1的同径内周面L1中,且第4透镜3的光轴被定位到光轴O。此外,在凸面的周缘部上,在整周的范围内形成有倒角部3b。倒角部3b在整周范围内被通过熔融加工而形成的透镜缘整周支撑部2b支撑。物体侧开口1a由透镜缘整周支撑部2b形成。这里,透镜缘整周支撑部2b以如下方式支撑第4透镜3:作为物体侧表面,倒角部3b以与凸面大致相等的曲率连续。此外,对倒角部3b的外周面侧角部3d进行了圆角加工。
此外,第4透镜3在后表面缘部的整周范围内形成有凹部3c,在该凹部3c与形成于镜框1的同径内周面L2之间,夹着例如由O形环构成的密封部件10。另外,同径内周面L2的直径比同径内周面L1的直径小。
第3透镜4由玻璃制的凹月牙透镜构成,在其外周面,在凹面侧的端部形成有同径外周面4a,并且形成有随着从同径外周面4a趋向凸面侧,外径连续地增大的倾斜外周面4b。第3透镜4将凸面作为物体侧,配置成同径外周部4a与从镜框1的同径内周面L3突出而形成的定位用突起部2c接触并嵌入该定位用突起部2c,并且第3透镜4的光轴被定位到光轴O。在该状态下,倾斜外周面4b位于形成于镜框1的同径内周面L4。
定位用突起部2c形成于在同径内周面L3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隔开的6个部位。之后将叙述该定位用突起部2c的详细情况。另外,同径内周面L3的直径比同径内周面L4的直径小。此外,在第3透镜4的前表面,形成有进行了倒角的抵接部4c,该抵接部4c隔着眩光光圈7与第4透镜3的后表面进行面接触。
第2透镜5由塑料制的凸透镜构成,具有凸缘部。在凸缘部的外周面,在曲率大的凸面侧的端部形成有同径外周面5a,并且形成有随着从该同径外周面5a趋向曲率小的凸面侧外径连续减小的倾斜外周面5b,而且还从倾斜外周面5b起连续地形成有同径外周面5c。第2透镜5将曲率大的凸面作为物体侧,被配置成同径外周面5a与从镜框1的同径内周面L5突出而形成的定位用突起部2d接触并嵌入该定位用突起部2d,并且第2透镜5的光轴被定位到光轴O。在该状态下,倾斜外周面5b隔着间隙与形成于镜框1的倾斜内周面L6相对,同径外周面5c隔着间隙与形成于镜框1的同径内周面L7相对。
定位用突起部2d形成于在同径内周面L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隔开的6个部位。之后将叙述该定位用突起部2d的详细情况。另外,倾斜内周面L6以随着从同径内周面L5趋向同径内周面L7,直径减小的方式形成。此外,在第2透镜5的凸缘部的前表面,形成有进行了倒角的抵接部5d,该抵接部5d隔着眩光光圈8与第3透镜4的后表面进行面接触。在镜框1内的避开第3透镜4的定位用突起部2c和第2透镜5的定位用突起部2d的区域,跨越第3透镜4和第2透镜5,在各个透镜周面与镜框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SP1。
第1透镜6由塑料制的凸透镜构成,具有凸缘部。第1透镜6将曲率大的凸面侧作为像侧,配置成凸缘部的同径外周面6a与从镜框1的同径内周面L8突出而形成的定位用突起部2e接触并嵌入该定位用突起部2e,并且第1透镜6的光轴被定位到光轴O。定位用突起部2e形成于在同径内周面L8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隔开的6个部位。之后将叙述该定位用突起部2e的详细情况。
在第1透镜6的凸缘部的前表面,形成有进行了倒角的抵接部6b,该抵接部6b隔着开口光圈9与第2透镜5的后表面进行面接触。此外,第1透镜6配置成像侧的凸面中央部从由光圈壁2形成的像侧开口1b突出。另外,根据需要对第3透镜4、第2透镜5和第1透镜6各自的外周面边缘部进行倒角。在镜框1内的避开第2透镜5的定位用突起部2d和第1透镜6的定位用突起部2e的区域,跨越第2透镜5和第1透镜6,在各个透镜周面与镜框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SP2。
眩光光圈7配置成在第4透镜3与第3透镜4之间嵌入到同径内周面L2,且眩光光圈7的中心(光轴)被定位到光轴O。眩光光圈8配置成在第3透镜4与第2透镜5之间嵌入到定位用突起部2d,且眩光光圈8的中心(光轴)被定位到光轴O。开口光圈9配置成在第2透镜5与第1透镜6之间嵌入到同径内周面L7,且开口光圈9的中心(光轴)被定位到光轴O。
眩光光圈7和8是防止不利于拍摄等的有害光透射的光圈,由聚酯片等片状部件构成,其表面被实施了涂覆黑色涂料等消光处理以防止反射。开口光圈9是限制透射过透镜组M的轴上光束的直径来控制亮度的光圈,与眩光光圈7、8同样,由聚酯片等片状部件构成,其表面被实施了涂覆黑色涂料等消光处理以防止反射。另外,眩光光圈7、8以及开口光圈9还能够通过对透镜的端面直接涂覆黑色涂料或实施消光处理来构成。
此外,在第1透镜6与光圈壁2之间配置有由板簧构成的弹性部件11。该弹性部件11利用将第4透镜3设置到同径内周面L1时的按入而产生的反斥力,使各透镜3、4、5、6的端面彼此之间隔着光圈7、8、9相互地进行弹性接触(弹性支撑),从而在镜框1的内部在光轴方向上对各透镜3、4、5、6进行定位。
图3的(a)和(b)是弹性部件11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弹性部件11由厚度薄的环状基座11a和板状的多个臂11b构成,环状基座11a具有比形成于光圈壁2的像侧开口1b大、且能够使第1透镜6的中央部通过的开口,多个臂11b在单侧支撑状态下与该环状基座11a的外缘连结成一体。在臂11b中形成有弯曲部11b1,该弯曲部11b1使该臂11b在根部朝厚度方向弯曲而作为弹性片发挥作用,并且在该臂11b中产生了反斥力时,抑制前端朝向径向外侧扩展。
在图1和图2中,在光圈壁2a的内侧面,在像侧开口1b的附近设置有止挡件12。在向透镜单元LU作用了冲击等外部应力时,相比对像侧开口1b进行划定的开口缘部12a,该止挡件12先与和第1透镜6的有效区域相比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抵接,上述有效区域是第1透镜6的与像侧开口1b对应的区域。由此,防止了第1透镜6的有效区域的损伤。另外,该止挡件12还可以由环状的凸部或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突起构成。
此外,在镜框1中,以与形成于跨越第3透镜4和第2透镜5的区域的空间SP1连通的方式,在沿周向等间隔地隔开的3个部位形成有从镜框1的外表面贯穿到内表面的粘接剂注入孔1c。同样,在镜框1中,以与形成于跨越第2透镜5和第1透镜6的区域的空间SP2连通的方式,在沿周向等间隔地隔开的3个部位形成有从镜框1的外表面贯穿到内表面的粘接剂注入孔1d。之后将叙述这些粘接剂注入孔1c、1d的详细情况。并且,将分别与粘接剂注入孔1c、1d连通的空间SP1、SP2分别作为粘接剂填充空间GSP1、GSP2,从粘接剂注入孔1c、1d向这些粘接剂填充空间GSP1、GSP2中填充粘接剂13。由此,第3透镜4、第2透镜5以及第1透镜6与眩光光圈8以及开口光圈9一起被粘接固定到镜框1。
接着,参照图4~图6说明第3透镜4的定位用突起部2c、第2透镜5的定位用突起部2d、第1透镜6的定位用突起部2e、以及粘接剂注入孔1c、1d。图4是从物体侧开口1a观察镜框1的内部的立体图。图5的(a)和(b)是镜框1的剖视图,图5的(a)是沿着光轴的剖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B-B剖视图。图6的(a)和(b)是从相差180度的方向观察透镜单元LU的外观图。
定位用突起部2c、2d、2e沿光轴方向延伸,与光轴垂直的截面由圆弧状构成。即,由在轴向将圆柱切断而得到的形状构成。这些定位用突起部2c、2d、2e以沿光轴方向排列的方式,分别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隔开而各形成6个。因此,第1透镜6配置成其同径外周面6a与6个定位用突起部2e线接触并嵌入这6个定位用突起部2e,并且光轴被定位。同样,第2透镜5配置成其同径外周面5a与6个定位用突起部2d线接触并嵌入这6个定位用突起部2d,并且光轴被定位。第3透镜4配置成其同径外周部4a与6个定位用突起部2c线接触并嵌入这6个定位用突起部2c,并且光轴被定位。
此外,从光轴方向观察,粘接剂注入孔1c位于相邻的定位用突起部2c之间、以及相邻的定位用突起部2d之间,并且从与光轴垂直的方向观察,以跨越第3透镜4和第2透镜5的方式,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3个该粘接剂注入孔1c。同样,从光轴方向观察,粘接剂注入孔1d位于相邻的定位用突起部2d之间、以及相邻的定位用突起部2e之间,并且从与光轴垂直的方向观察,以跨越第2透镜5和第1透镜6的方式,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3个该粘接剂注入孔1d。即,从光轴方向观察,粘接剂注入孔1c相对于6个定位用突起部2c、2d,而形成于与每隔1个定位用突起部2c、2d的区域对应的位置处,粘接剂注入孔1d相对于6个定位用突起部2d、2e而形成于与每隔1个定位用突起部2d、2e的区域对应的位置处。
如图1所示,从粘接剂注入孔1c注入的粘接剂13被填充到该粘接剂注入孔1c所位于的部分的粘接剂填充空间GSP1。同样,从粘接剂注入孔1d注入的粘接剂13被填充到该粘接剂注入孔1d所位于的部分的粘接剂填充空间GSP2。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LU的组装过程的一例。
首先,使光圈壁2上形成有像侧开口1b和止挡件12的镜框1以物体侧的开口位于上方的状态,从物体侧的开口将弹性部件11、第1透镜6、开口光圈9、第2透镜5、眩光光圈8、第3透镜4和眩光光圈7依次以层叠的方式插入(放入)到规定的部位。由此,能够在镜框1内将各光学部件的光轴定位到光轴O。
接着,将第4透镜3以与密封部件10一起层叠到眩光光圈7上的方式,抵抗弹性部件11的弹力而将第4透镜3按入到镜框1内。由此,能够在镜框1内将第4透镜3的光轴定位到其他光学部件的光轴O。在该状态下,通过熔融加工使镜框1的物体侧端部热变形或机械变形,形成于第4透镜3的前表面的倒角部3b在整周范围内,并且以与前表面的凸面大致相等的曲率连续的方式被透镜缘整周支撑部2b支撑,并且由透镜缘整周支撑部2b形成物体侧开口1a。
由此,在镜框1的透镜缘整周支撑部2b与光圈壁2之间、即物体侧开口1a与像侧开口1b之间,通过弹性部件11的弹力,各透镜3、4、5、6的端面彼此之间隔着光圈7、8、9相互弹性地按压,从而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对各透镜3、4、5、6和各光圈7、8、9进行定位并保持。
然后,从粘接剂注入孔1c、1d经由喷嘴等注入粘接剂13,从而将粘接剂13填充到粘接剂填充空间GSP1、GSP2中。由此,能够将第1透镜6、第2透镜5、第3透镜4与开口光圈9、眩光光圈8一起粘接固定到镜框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LU在将第1透镜6、第2透镜5和第3透镜4插入填充到镜框1内后,使透镜周面分别与从镜框1的内表面突出且在周向上隔开形成的6个定位用突起部2e、2d和2c抵接,从而对各个透镜的光轴进行定位。因此,在从粘接剂注入孔1c、1d注入粘接剂13时、或在所注入的粘接剂13的硬化过程中,第1透镜6、第2透镜5和第3透镜4的径向移位被限制,从而能够在不产生位置偏移和偏心等的情况下可靠地粘接固定到镜框1。由此,能够使用自然硬化型的粘接剂等作为粘接剂13,从而可使用的粘接剂的自由度也增大。此外,与分别在透镜周面的整周范围内使第1透镜6、第2透镜5及第3透镜4与镜框嵌合来对光轴进行定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制造镜框1,并且能够降低透镜周面的面精度,实现整体的成本降低。
此外,粘接剂填充空间GSP1、GSP2分别跨越相邻的两个透镜而形成。因此,和与各透镜对应地形成粘接剂注入孔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与粘接剂填充空间GSP1、GSP2连通的粘接剂注入孔1c、1d的数量。而且,粘接剂注入孔1c、1d在光轴方向上排列形成,因此容易利用自动设备等注入粘接剂13。由此,能够提高透镜单元LU的组装性。
并且,在第2透镜5上形成了倾斜外周面5b,在第3透镜4上形成了倾斜外周面4b。因此,与不形成这些倾斜外周面,而使第2透镜5的外周面整体成为与同径外周面5a相同外径的同径外周面,并且使第3透镜4的外周面整体成为与倾斜外周面4b的最大外径相同外径的同径外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确保镜框1的厚度的同时减少镜框1中的外径大的部分。由此,可实现透镜单元LU整体的小型化。
此外,在第4透镜3的凹部3c与镜框1的同径内周面L2之间夹着密封部件10,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从物体侧向镜框1内侵入尘埃,并且还能够得到防水效果。因此,例如在将透镜单元LU作为摄像光学系统搭载到监视照相机等上的情况下,能够长时间地稳定使用。此外,在第1透镜6与构成透镜端面支撑部的光圈壁2之间,配置有将第1透镜6弹性地按压至第4透镜3侧的弹性部件11。由此,利用弹性部件11的弹力,各透镜3、4、5、6的端面彼此之间隔着光圈7、8、9相互弹性地按压,从而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进行定位并保持。并且,在第4透镜3与第3透镜4之间以及第3透镜4与第2透镜5之间分别配置了眩光光圈7和8,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眩光的产生。
此外,将面向物体侧的第4透镜3设为玻璃透镜,将其他透镜4、5,6设为塑料透镜,将面向像侧的第1透镜6支撑于构成透镜端面支撑部的光圈壁2a的内侧面。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透镜单元LU中保持的透镜的损伤,并且实现透镜单元LU的轻量化,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少第4透镜3的失真的产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光学性能的降低。而且,在第2透镜5与第1透镜6之间配置了开口光圈9,因此能够减小各透镜的直径,并且从第4透镜3到第1透镜6依次减小。由此,能够按照从第1透镜6起、第2透镜5、第3透镜4和第4透镜3的顺序使它们依次放入的方式容易地形成镜框1的内部形状,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实现透镜单元LU的小型轻量化。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许多变形或变更。例如,在透镜单元LU中保持的透镜组M不限于4个透镜,在将至少两个以上的透镜进行相邻保持的情况下,便能够有效地应用本发明。此外,形成于镜框1的与各透镜对应的定位用突起部的与光轴垂直的截面不限于圆弧状,只要是与对应的透镜继续线接触的形状,则能够采用三角形或四边形等任意形状。此外,定位用突起部不限于周向的6个部位,只要至少形成在3个部位即可。同样,相对于相邻的两个透镜的粘接剂填充空间不限于周向的3个部位,也可以形成在与定位用突起部的部位数量相同的数量以下的任意部位。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还能够将粘接剂填充空间形成于1、2、4、5或6个部位。此外,弹性部件11能够采用任意的形状,并且可以替代板状的弹簧而使用橡胶部件,或者还可以省略。
标号说明
1镜框;1a物体侧开口;1b像侧开口;1c、1d粘接剂注入孔;2a光圈壁;2b透镜缘整周支撑部;2c、2d、2e定位用突起部;3第4透镜;3a同径外周面;3b倒角部;3c凹部;3d外周面侧角部;4第3透镜;4a同径外周面;4b倾斜外周面;4c抵接部;5第2透镜;5a、5c同径外周面;5b倾斜外周面;5d抵接部;6第1透镜;6a同径外周面;6b抵接部;7、8眩光光圈;9开口光圈;10密封部件;11弹性部件;11a环状基座;11b臂;12止挡件;12a开口缘部;13粘接剂;LU透镜单元;M透镜组;L1~L5、L7、L8同径内周面;L6倾斜内周面;GSP1、GSP2粘接剂填充空间。

Claims (4)

1.一种透镜单元,其是将至少两个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相邻地保持于镜框而形成的,所述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定位用突起部,与所述两个透镜中的各个透镜对应地在所述镜框的周向上隔开的至少3个部位处,分别从所述镜框的内表面突出而形成所述定位用突起部,并且所述定位用突起部与相应透镜的周面接触而将该透镜相对于所述镜框进行定位;
粘接剂填充空间,其跨越所述两个透镜而形成于该两个透镜各自的周面与所述镜框的内表面之间;以及
粘接剂注入孔,其与所述粘接剂填充空间连通地形成于所述镜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相邻地保持至少3个透镜,
所述定位用突起部与所述3个透镜中的各个透镜对应地形成,
所述粘接剂填充空间分别与所述3个透镜中的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以及另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对应地形成,其中所述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包含位于光轴方向的一侧的透镜,所述另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包含位于光轴方向的另一侧的透镜,
所述粘接剂注入孔分别与所述一组的两个透镜和所述另一组的两个透镜对应地在光轴方向上排列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用突起部与各透镜对应地形成于6个部位,
所述粘接剂填充空间和所述粘接剂注入孔形成于周向上隔开的3个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用突起部由与光轴垂直的截面形状是圆弧状、且与对应的所述透镜的周面线接触的形状构成。
CN201380003456.7A 2012-02-23 2013-02-22 透镜单元 Pending CN1038749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8008 2012-02-23
JP2012038008A JP2013174670A (ja) 2012-02-23 2012-02-23 レンズユニット
PCT/JP2013/001034 WO2013125247A1 (ja) 2012-02-23 2013-02-22 レンズ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4950A true CN103874950A (zh) 2014-06-18

Family

ID=4900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456.7A Pending CN103874950A (zh) 2012-02-23 2013-02-22 透镜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18813A1 (zh)
JP (1) JP2013174670A (zh)
CN (1) CN103874950A (zh)
WO (1) WO2013125247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7191A (zh) * 2015-12-29 2016-04-1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5816142A (zh) * 2015-01-26 2016-08-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电子内窥镜、以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254849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WO2018171656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9073850A (zh) * 2016-03-29 2018-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09073848A (zh) * 2016-03-29 2018-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3534388A (zh) * 2020-03-30 2021-10-2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5104290A (zh) * 2020-03-16 2022-09-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交换机装置、车载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WO2022221972A1 (zh) * 2021-04-19 2022-10-27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与组装设备、电子设备
US11835784B2 (en) 2015-12-21 2023-12-05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Adjustable optical lens and camera module and aligning method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94726A (ja) * 2014-03-27 2015-1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15178134A1 (ja) * 2014-05-21 2015-11-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内視鏡
US10295839B2 (en) * 2014-06-09 2019-05-21 Kowa Company, Ltd. Lens barrel
JP2016105148A (ja) * 2014-08-06 2016-06-09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保持機構
JP6548385B2 (ja) * 2014-12-08 2019-07-2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保持機構
JP2016109959A (ja) * 2014-12-09 2016-06-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DE102015004967B4 (de) 2015-04-20 2018-03-01 Jenoptik Polymer Systems Gmbh Optische Vorrichtung
US9683892B2 (en) * 2015-10-14 2017-06-20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Fiber grating demodulation system for enhancing spectral resolution by finely rotating imaging focus mirror
CN106896463B (zh) * 2015-12-17 2020-07-31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载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镜头
JP6862146B2 (ja) * 2016-11-04 2021-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2020086251A (ja) * 2018-11-28 2020-06-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209525508U (zh) * 2018-12-27 2019-10-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及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
DE102019205945A1 (de) * 2019-04-25 2020-10-29 Robert Bosch Gmbh Objektiv für eine Halbleiterkamera und Werkzeug zur Herstellung des Objektivs
JP7105451B2 (ja) * 2020-01-21 2022-07-25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7194249B1 (ja) 2021-11-15 2022-12-21 星和電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3529A (ja) * 1991-10-22 1993-05-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2000028888A (ja) * 1999-06-07 2000-01-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
CN1387066A (zh) * 2001-05-15 2002-12-25 科宁精密透镜公司 具有柔性光学器件安装结构的透镜系统
CN1577544A (zh) * 2003-07-18 2005-02-09 夏普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197877A (ja) * 2009-02-26 2010-09-09 Olympus Imaging Corp レンズ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4764A (ja) * 2004-11-08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9244394A (ja) * 2008-03-28 2009-10-22 Fujinon Corp レンズ組立体およ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3529A (ja) * 1991-10-22 1993-05-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2000028888A (ja) * 1999-06-07 2000-01-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
CN1387066A (zh) * 2001-05-15 2002-12-25 科宁精密透镜公司 具有柔性光学器件安装结构的透镜系统
CN1577544A (zh) * 2003-07-18 2005-02-09 夏普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197877A (ja) * 2009-02-26 2010-09-09 Olympus Imaging Corp レンズ組立体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6142A (zh) * 2015-01-26 2016-08-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电子内窥镜、以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1835784B2 (en) 2015-12-21 2023-12-05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Adjustable optical lens and camera module and aligning method thereof
CN105487191A (zh) * 2015-12-29 2016-04-1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9073850A (zh) * 2016-03-29 2018-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09073848A (zh) * 2016-03-29 2018-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09073850B (zh) * 2016-03-29 2021-06-11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透镜单元
CN108254849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CN108254849B (zh) * 2016-12-29 2020-10-2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WO2018171656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11659263B2 (en) 2017-03-24 2023-05-23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Split lens an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5104290A (zh) * 2020-03-16 2022-09-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交换机装置、车载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3534388A (zh) * 2020-03-30 2021-10-2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3534388B (zh) * 2020-03-30 2023-12-1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WO2022221972A1 (zh) * 2021-04-19 2022-10-27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与组装设备、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25247A1 (ja) 2013-08-29
JP2013174670A (ja) 2013-09-05
US20140218813A1 (en)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4950A (zh) 透镜单元
JP7107786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接合レンズ
US20060171046A1 (en) Passively aligned optical elements
JP6735397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20160085046A1 (en) Lens module
CN105338230A (zh) 成像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JP6894477B2 (ja) 押さえ環およ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5467205B2 (ja) 光学系レンズ
JP7103818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7103819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KR102141690B1 (ko) 카메라 모듈
JP2018072499A (ja) 結合レンズおよびレーザ光学系
JP2012088585A (ja) 光学系レンズユニット
KR101068124B1 (ko) 카메라 모듈용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9752813B (zh) 光学成像系统及具有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显示装置
JP2011221244A (ja) レンズ組立体及びそのレンズの組立方法
KR20230006430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2012002945A (ja)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レンズ鏡胴組立方法
JP2009282375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並びに携帯端末
KR102250168B1 (ko) 접합 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 장치
JP2015031930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KR102486423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02207588B (zh) 单件式光纤适配器
CN103176254B (zh) 镜头模组
JP6994542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