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8057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8057A
CN109038057A CN201810600594.8A CN201810600594A CN109038057A CN 109038057 A CN109038057 A CN 109038057A CN 201810600594 A CN201810600594 A CN 201810600594A CN 109038057 A CN109038057 A CN 109038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housing
terminal
longitudinal
plane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005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38057B (zh
Inventor
下津昭浩
龟崎幸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9038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8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38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80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35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opposite contact points, e.g. C bea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模块壳体,沿横向延伸,在与横向正交的纵向排列有多个;以及安装于各模块壳体的端子。端子包括:一对接触部,向上方突出到模块壳体的上表面的上方和向下方突出到模块壳体的下表面的下方;以及一第一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由所述一对接触部所受到的与横向和纵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纵向上的位移和力。模块壳体包括:第二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从各端子接受到的纵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成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

Description

连接器
相关申请
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6月12日提交的日本申请JP2017-114976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其整体上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将一半导体装置连接于一电路基板,或者使基板彼此连接,使用具有多个端子的引脚网格阵列(pin grid array)连接器的多极连接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图14是一现有连接器的一端子安装部分的一剖视图。
在图中,附图标记811表示连接器的一壳体。壳体为由诸如树脂等的一绝缘材料形成的一板状元件。壳体形成有多个通孔813。在各通孔813内各收容有一个金属的接触元件861。所述接触元件861的从壳体811的上下表面突出的顶端部与在分别布置于壳体811的上方和下方的基板(未示出)的表面形成的接触垫接触,由此使分别布置于壳体811的上方和下方的基板上的接点之间彼此导通。
在所述接触元件861的周围以与接触元件861一体的方式形成有一保持元件841,保持元件841通过诸如包覆成型(over molding)等的成型方法由诸如树脂等的一绝缘材料形成。保持元件841形成有一凹部842。凹部842与形成在各通孔813的一内壁上的一突起部814卡合。结果,所述多个接触元件861分别在所述多个通孔813内在一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JP2016-503946
在该现有的多极连接器中,多个接触元件861分别被限制住而不能相对于壳体811移动。当接触元件861与布置在壳体811的上方和下方的基板上的接触垫接触并相应地变形时,接触元件861按压壳体811。结果,壳体811可能变形。当壳体811变形时,布置在壳体811的上方和下方的基板上的接触垫与由壳体811保持的接触元件861的端部之间可能产生位置错位。所述位置错位导致接触元件861的端部脱离接触垫。
发明内容
鉴于该现有的连接器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连接器,其不会使端子所接受的位移和力累积而增大,能够可靠地维持端子与对接端子的连接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连接器包括:模块壳体,沿横向延伸,在与所述横向正交的纵向排列有多个;以及安装于各模块壳体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一对接触部,分别向上方突出到所述模块壳体的上表面的上方和向下方突出到所述模块壳体的下表面的下方;以及第一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所述一对接触部所受到的与所述横向和所述纵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所述纵向上的位移和力。所述模块壳体包括:第二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从所述端子所接受到的所述纵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成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
在另一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包括:本体部,由所述模块壳体保持;以及一对接触臂部,从所述本体部分别向上方和向下方延伸。所述一对接触部分别形成在各接触臂部的顶端部附近且在所述纵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前侧。所述第一方向变换机构包括所述本体部、所述一对接触臂部以及所述一对接触部。
在又一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模块壳体包括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具有所述纵向的前侧的前表面以及所述纵向的后侧的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倾斜的前倾斜面和后倾斜面。所述后倾斜面与在所述纵向的后侧相邻的模块壳体的抵接块的前倾斜面抵接。所述第二方向变换机构包括所述抵接块。
在又一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竖直面和后竖直面。在所述第二方向变换机构将所述纵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成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之前,所述后竖直面与在纵向的后侧相邻的模块壳体的抵接块的前竖直面分开。
在又一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前竖直面和所述后竖直面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各布置有多个。所述前倾斜面和所述后倾斜面分别布置于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前竖直面之间和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后竖直面之间。
在又一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模块壳体具有端子保持壁,该端子保持壁设置成保持所述本体部。所述端子保持壁具有允许在所述纵向的后侧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壳体的端子的一对接触臂部通过的槽状的凹部。
在又一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保持壁在所述横向上布置有多个。所述抵接块布置于在所述横向上彼此相邻的端子保持壁之间。
在又一连接器,还包括结合元件。所述结合元件包括:本体部,沿所述纵向延伸;以及多个突片,从所述本体部以梳齿状突出。所述模块壳体包括结合块,所述结合块形成有收容所述突片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所述纵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突片的所述纵向上的尺寸。
在又一连接器,还包括:一对壳体部,结合于所述结合元件。所述模块壳体在所述壳体部之间排列布置有多个。
采用本发明,确保维持端子与对接端子的连接状态,这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第一实施例的一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图2A、2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两视图,其中图2A是一俯视图,而图2B是一侧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
图4A、4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模块的立体图,其中图4A是当从后方观察时的一立体图,图4B是当从前方观察时的一立体图。
图5A、5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的两视图,其中图5A是一俯视图,图5B是沿图5A的B-B线作出的一剖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沿图2A的A-A线作出的一剖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局部放大的剖视图,是图6的部分C的一放大图。
图8是说明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基板的动作的一立体图。
图9A、9B是说明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基板的动作的侧视图,其中图9A是连接完成之前的一视图,图9B是连接完成之后的一视图。
图10是根据一第二实施例的一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与图2A的A-A线作出的剖视图对应的一剖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局部放大的剖视图,是图10的部分D的一放大图。
图12是根据一第三实施例的一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与图2A的A-A线作出的剖视图对应的一剖视图。
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局部放大的剖视图,是图12的部分E的一放大图。
图14是一现有连接器的一端子安装部分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1是根据一第一实施例的一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图2A、2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两视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图4A、4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模块的立体图。图5A、5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的两视图。在图2A、2B中,图2A是一俯视图而图2B是一侧视图。在图4A、4B中,图4A是当从后方观察时的一立体图而图4B是当从前方观察时的一立体图。在图5A、5B中,图5A是一俯视图而图5B是沿图5A的B-B线作出的一剖视图。
在图中,附图标记1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作为多极连接器的一连接器。连接器1是整体为一厚板状的矩形平板的元件。连接器1将一第一基板101和一第二基板201电连接。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作为一对电路基板将在后面说明。例如,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可以但不限于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印刷电路基板、柔性扁平线缆以及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等。
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说明连接器1和其它元件所包含的各部分的操作和结构的指示方向的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而且当连接器1和其它元件所包含的各部分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表述是合适的,当连接器1和其它元件所包含的各部分的这些位置变化时,应对应所述变化来调整这些表述的解释。
连接器1包括:多个模块11,沿纵向(X轴方向)彼此相邻排列;一前方壳体部21a及一后方壳体部21b,分别用作连接器壳体;一对结合元件71,将所述多个模块11、前方壳体部21a以及后方壳体部21b结合。模块11的数量可依据需要确定。模块11的数量在将说明的示例中以20个示出。前方壳体部21a和后方壳体部21b分别为由诸如合成树脂等的一绝缘材料形成一体形成的厚板状的矩形平板的元件。所述一对结合元件71均为由具有较高强度的诸如金属等的一材料一体形成的细长元件。所述一对结合元件71各包括:一本体部72,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细长的薄板状;以及多个突片73,从本体部72的一上端边向上(Z轴正方向)突出以形成梳齿状。
所述多个模块11各包括一模块壳体12以及多个端子61。模块壳体12为细长的且由诸如合成树脂等的一绝缘材料一体形成,沿横向(Y轴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端子61均由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金属一体形成,并安装于模块壳体12。端子61的数量可依据需要确定。端子61的数量在将说明的示例中以5个示出。优选地,模块壳体12和多个端子61通过诸如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或包覆成型的一方法成为一体。
模块壳体12具有:一对结合块13,布置在横向(Y轴方向)两端;多个(在图中的示例中为4个)抵接块14,设置成抵接另外的相邻模块壳体12;以及多个端子保持壁15,分别布置在彼此相邻的抵接块14之间或抵接块14与结合块13之间。所述多个端子保持壁15均为薄的元件。各端子保持壁15的厚度比各结合块13的厚度薄(沿X轴方向的尺寸小)且比各抵接块14的厚度薄。一端子收容凹部15c形成在各端子保持壁15的后方(X轴负方向)。
所述多个端子61各具有:一平板状的本体部62,沿X轴方向延伸;以及一对接触臂部63,从本体部62向前(X轴正方向)延伸。如图5A所示,所述多个端子61各为具有当在平面图(X-Y平面)中观察时的一大体叉子状的一元件。所述一对接触臂部63中的一个(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在Y轴负侧的一个)为斜向上(X轴正方向和Z轴正方向)延伸的一上侧臂部63a。而另一个(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在Y轴正侧的一个)为斜向下(X轴正方向和Z轴负方向)延伸的一下侧臂部63b。如图5B所示,当在侧面(X-Z平面)上观察时,所述多个端子61各为一大体“く”状或“山形”的元件。
本体部62的后端(X轴负方向端)埋入并保持于各端子保持壁15。上侧臂部63a的一顶端部附近为以向上突出的方式弯曲的一上侧接触部64a。上侧接触部64a向上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上表面的上方,是与布置在连接器1上方的第二基板201的表面上的一个平坦对接端子接触的部分。下侧臂部63b的顶端部附近为以向下突出的方式弯曲的一下侧接触部64b。下侧接触部64b向下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下表面的下方,是与布置在连接器1下方的第一基板101的表面上的一个平坦对接端子接触的部分。上侧接触部64a和下侧接触部64b将统称为接触部64。本体部62的从端子保持壁15露出的部分收容于在前侧(X轴正方向侧)与该模块11相邻的模块11的模块壳体12上所形成的端子收容凹部15c内。
如图5B所示,在所述多个端子61上,作为由模块壳体12保持的部分的本体部62的顶端部位于将所述一对接触部64连结的一直线的后方(X轴负方向),因此当通过端子61与其中对接端子接触而所述一对接触部64接受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上下方向)的力时,向后的力经由所述一对接触臂部63作用在模块壳体12上。同样地,当端子61与一个对接端子接触而使所述一对接触部64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时,模块壳体12向后位移。
在所述多个端子保持壁15各形成有一上侧臂部通过凹部15a以及一下侧臂部通过凹部15b。上侧臂部通过凹部15a是从端子保持壁15的一上端(Z轴正方向端)向下凹入并在X轴方向上贯通端子保持壁15的一槽状的凹部。上侧臂部通过凹部15a在Y轴方向上形成于与上侧臂部63a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下侧臂部通过凹部15b是从端子保持壁15的一下端(Z轴负方向端)向上凹入并在X轴方向上贯通端子保持壁15的一槽状的凹部。下侧臂部通过凹部15b在Y轴方向上形成于与下侧臂部63b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一个模块11的上侧臂部通过凹部15a和下侧臂部通过凹部15b允许在后侧(X轴负方向侧)与该模块11相邻的一列或两列以上的模块11所具有的端子61的上侧臂部63a和下侧臂部63b通过。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一个模块11的上侧臂部通过凹部15a和下侧臂部通过凹部15b允许在后侧与该模块11相邻的两列模块11的上侧臂部63a和下侧臂部63b通过。
一个模块11的抵接块14与在前侧和后侧(X轴正方向侧和X轴负方向侧)与该一个模块11相邻的模块11所具有的抵接块14相互抵接。各抵接块14的一前表面14a(X轴正方向侧面)具有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前竖直面17a以及相对Z轴方向倾斜的前倾斜面18a。各抵接块14的一后表面14b(X轴负方向侧面)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后竖直面17b以及相对Z轴方向倾斜的后倾斜面18b。如图5B所示,前竖直面17a和后竖直面17b彼此平行,前倾斜面18a和后倾斜面18b彼此平行。前竖直面17a和前倾斜面18a在前表面14a上的布局与后竖直面17b和后倾斜面18b在后表面14b上的布局相同。前表面14a和后表面14b在全部部分上彼此平行。
一个模块11的前竖直面17a与在前侧与该一个模块11相邻的各模块11所具有的抵接块14的后竖直面17b面对或抵接,所述一个模块11的前倾斜面18a与在前侧与该一个模块11相邻的各模块11所具有的抵接块14的后倾斜面18b抵接。所述一个模块11的后竖直面17b与在后侧与该一个模块11相邻的各模块11所具有的抵接块14的前竖直面17a面对或抵接,所述一个模块11的后倾斜面18b与在后侧于该一个模块11相邻的各模块11所具有的抵接块14的前倾斜面18a抵接。前竖直面17a和后竖直面17b将统称为竖直面17。前倾斜面18a和后倾斜面18b将统称为倾斜面18。
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前表面14a和后表面14b中的每一个所包含的倾斜面18的数量分别为二。换句话说,从上往下以竖直面17、倾斜面18、竖直面17、倾斜面18以及竖直面17的顺序排列。位于两个倾斜面18之间的一个竖直面17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位于上下两端的两个竖直面17的每一个的尺寸。位于上下两端的两个竖直面17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彼此相同。两个倾斜面18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也彼此相同。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倾斜面18以越向Z轴负方向越向X轴负方向的方式倾斜。然而,倾斜面18也可以以越向Z轴负方向越向X轴正方向的方式倾斜。
在所述结合块13上形成有一结合元件收容凹部25a和一定位孔25b。结合元件收容凹部25a是从结合块13的一下端(Z轴负方向端)向上凹入并在X轴方向上贯通结合块13的一缝隙状的凹部。结合元件收容凹部25a收容结合元件71的本体部72。定位孔25b为从结合块13的一上端(Z轴正方向端)延伸到结合元件收容凹部25a的一上端(未示出)的一缝隙状的通孔。当结合元件71的本体部72收容于结合元件收容凹部25a内时,结合元件71的其中一个突片73插入并收容于定位孔25b。定位孔25b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各突片73在X轴方向的尺寸。即使当所述结合元件71安装于结合块13且突片73收容于定位孔25b时,多个模块11也能相对所述结合元件71沿X轴方向在一预定范围内位移。
前方壳体部21a也形成有结合元件收容凹部25a和定位孔25b。形成在前方壳体部21a上的定位孔25b为多个(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为三个)。
前方壳体部21a在与在后侧与该前方壳体部21a相邻的模块11的上侧臂部通过凹部15a和下侧臂部通过凹部15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端子臂部收容凹部23。各端子臂部收容凹部23是从前方壳体部21a的上端(Z轴正方向端)和下端(Z轴负方向端)向下和向上凹入并从前方壳体部21a的后端(X轴负方向端)向前延伸的一槽状的凹部。各端子臂部收容凹部23接收并收容在后侧与该前方壳体部21a相邻的2~3列模块11所具有的端子61的上侧臂部63a和下侧臂部63b。
在前方壳体部21a上还形成有连接定位凹部22。连接定位凹部22为槽状的凹部。连接定位凹部22从前方壳体部21a的前端(X轴正方向端)向后延伸并从前方壳体部21a的上端贯通至下端。当连接器1将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连接时,后述的连接定位杆191进入并卡合连接定位凹部22,由此连接器1相对第一基板101和/或第二基板201被定位。
与模块11的后表面14b一样,优选在前方壳体部21a上,在与在后侧与该前方壳体部21a相邻的模块11的前表面14a对应的位置也可形成有后竖直面17b和后倾斜面18b。
在后方壳体部21b上也形成有结合元件收容凹部25a和定位孔25b。形成在后方壳体部21b上的定位孔25b为多个(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为三个)。
后方壳体部21b也形成有连接定位凹部22。连接定位凹部22为槽状的凹部。连接定位凹部22从后方壳体部21b的后端(X轴负方向端)向前延伸并从后方壳体部21b的上端贯通至下端。当连接器1将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连接时,后述的连接定位杆191进入并卡合连接定位凹部22,由此连接器1由此相对第一基板101和/或第二基板201被定位。
后方壳体部21b未形成有端子臂部收容凹部23。与模块11的前表面14a一样,优选在后方壳体部21b上,在前侧与该后方壳体部21b相邻的模块11的后表面14b对应的位置也可形成前竖直面17a和前倾斜面18a。前方壳体部21a和后方壳体部21b将统称为壳体部21。
接下来将说明连接器1所包括的方向变换机构。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沿图2A的A-A线作出的一剖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局部放大图且是图6的部分C的一放大图。
在图6和图7中,注意的是,为了便于绘图,省略剖面上的阴影线,并且为了便于理解端子61,端子61以一透视方式示出。
如上所述,在所述端子61中,由模块壳体12保持的本体部62位于将所述一对接触部64连结的一直线的后方,因此在所述一对接触部64彼此接近的方向上的位移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本体部62向后方的位移。同样地,在所述一对接触部64所受到的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的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作用于本体部62的向后方的力。换句话说,所述端子61包括一第一方向变换机构,第一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由所述一对接触部64所受到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本体部62和模块壳体12的纵向(X轴方向)上的位移和力。
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包括一第二方向变换机构,第二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纵向(X轴方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成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和力。现在将详细说明第二方向变换机构。
如图所示,在连接器1的初始状态下,即当连接器1既没有用于将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连接又没有外力施加在端子61上时,在纵向(即前后方向(X轴方向))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彼此抵接。然而,当详细观察时,尽管倾斜面18彼此抵接,但竖直面17未彼此抵接而是稍彼此分开。
换句话说,如图7所示,一个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前倾斜面18a与在前侧(X轴正方向侧)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后倾斜面18b抵接,但是所述一个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前竖直面17a与在前侧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后竖直面17b不抵接而仅是面对,间隙17δ存在于这两个抵接块14的前竖直面17a和后竖直面17b之间。同样地,所述一个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后倾斜面18b与在后侧(X轴负方向侧)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前倾斜面18a抵接,但是所述一个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后竖直面17b与在后侧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前竖直面17a不抵接而仅是面对,间隙17δ存在于这两个抵接块14的后竖直面17b和前竖直面17a之间。
当处于初始状态的连接器1用于将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连接时,向上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上表面的上方的上侧接触部64a被第二基板201的对接端子向下按压,向下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下表面的下方的下侧接触部64b被第一基板101的对接端子向上按压,上侧接触部64a和下侧接触部64b受到力向使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因此本体部62和保持本体部62的模块壳体12受到力而向后(X轴负方向)位移。
当所述一个模块壳体12接受到力而向后位移时,所述一个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后倾斜面18b与在后侧与该一个模块壳体12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前倾斜面18a抵接,因此能沿前倾斜面18a滑动。结果,纵向上的向后方的位移和向后方的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上下方向上的向下方的位移和向下方的力。如图6和图7所示,当倾斜面18不是以越向Z轴负方向越向X轴负方向的方式倾斜而是以越向Z轴负方向越向X轴正方向的方式倾斜时,纵向上的向后方的位移和向后方的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上下方向上的向上方的位移和向上方的力。纵向上的位移和力变换到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的比例(ratio)依据各倾斜面18的倾斜角度变化。当所述一个模块壳体12向后方的位移等于或大于间隙17δ时,纵向的位移和力不再变换为上下方向的位移和力。
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各模块11的端子61的数量为五个,而沿纵向排列的模块11的数量为20。即使通过各端子61变换成的纵向上的向后方的位移和向后方的力的量微小,但是如果这种纵向上的位移和力按原样累积的话,对处于最后列的位置的模块11施加的纵向的位移和力会变成非常大。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所述各模块11中,能够将纵向上的向后方的位移和向后方的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由此,即使沿着纵向排列的模块11的数量多,也能够防止所累积的纵向位移和力增大。
模块11的纵向上的向后方的位移以一定程度(位于最前列的位置的模块11为间隙17δ的20倍)停止。由此,当通过对接端子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的上侧接触部64a和下侧接触部64b,相对对接端子向前方位移,与对接端子的表面能彼此摩擦(rub),实现一擦拭(wiping)效果。
接下来,将说明采用如上所述的连接器1来电连接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的动作。
图8是示出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基板的动作的一立体图。图9A、9B是示出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基板的动作的侧视图。在图9A是连接完成之前的一视图而图9B是连接完成之后的一视图。
在图9A、9B中,注意的是,为了容易理解端子61,端子61以一透视方式示出。
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可以但不限于用于任何用途的任何类型的基板。尽管图中未示出,第一基板101的上表面,即Z轴正方向侧的面布置有多个平坦的对接端子,而第二基板201的下表面,即Z轴负方向侧的面也布置有多个平坦的对接端子。第一基板101上的对接端子的数量和布局与端子61的下侧接触部64b的数量和布局相同。下侧接触部64b向下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下表面的下方。第二基板201上的对接端子的数量和布局与端子61的上侧接触部64a的数量和布局相同。上侧接触部64a向上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上表面的上方。在第一基板101上安装有向上(Z轴正方向)延伸的一对圆柱状的连接定位杆191。在第二基板201上形成有连接定位杆收容孔(未示出)。连接定位杆收容孔收容连接定位杆191的上端。
如图8和图9A所示,连接器1首先置于第一基板101的上表面上。此时,所述一对连接定位杆191进入并卡合于前方壳体部21a和后方壳体部21b上形成的连接定位凹部22中。连接器1被定位在第一基板101上。向下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下表面的下方的下侧接触部64b与第一基板101上的对应的对接端子接触。
接着,第二基板201置于连接器1的上表面上。此时,连接定位杆191的上端进入并卡合于第二基板201上的连接定位杆收容孔。第二基板201被定位在第一基板101和连接器1上。向上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上表面的上方的上侧接触部64a分别与第二基板201上的对应的对接端子接触。
接着,朝向第一基板101(即向下)相对按压第二基板201。如图9B所示,完成连接器1对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的连接,使得第一基板101上的对接端子和第二基板201上的对应的对接端子分别经由对应的端子61彼此导通。此时,向下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下表面下方的下侧接触部64b被第一基板101的对接端子向上按压,而向上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上表面的上方的上侧接触部64a被第二基板201上的对接端子向下按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包括:模块壳体12,沿横向延伸并沿与横向正交的纵向排列有多个;以及安装于各模块壳体12的端子61。各端子61包括:一对接触部64,分别向上突出到模块壳体12的上表面的上方和向下突出到各模块壳体12的下表面的下方;以及第一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由所述一对接触部64所受到的在与纵向和横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成在纵向上的位移和力。各模块壳体12包括第二方向变换机构,第二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从各端子61受到的纵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成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
由此,即使当采用许多个模块壳体12时,也能够防止由端子61受到的纵向上的位移和力累积而增大。接触部64和对接端子之间的位置不会发生错位,且能实现擦拭效果。由此,采用使结构简单,成本降低,提高可靠性,能可靠地维持端子61和对接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
各端子61包括:本体部62,由各模块壳体12保持;以及一对接触臂部63,从本体部62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所述接触部64分别形成在所述各接触臂部63的顶端部附近。所述接触部64分别位于本体部62的纵向前侧。所述第一方向变换机构包括本体部62、所述一对接触臂部63以及所述一对接触部64。当连接器1用于将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连接,一对接触部64受到力而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时,一对接触部64所受到的在各上下方向上彼此接近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针对模块壳体12的向后方的位移和向后方的力。
各模块壳体12包括抵接块14。各抵接块14具有纵向前侧的前表面14a以及纵向后侧的后表面14b。前表面14a和后表面14b分别包括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前倾斜面18a和后倾斜面18b。后倾斜面18b与在纵向后侧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前倾斜面18a抵接。所述第二方向变换机构包括抵接块14。当一个模块壳体12受到力而向后方位移时,抵接块14的后倾斜面18b与在后侧与该模块壳体12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前倾斜面18a抵接,因此能沿前倾斜面18a滑动。结果,纵向上的向后方的位移和向后方的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
前表面14a和后表面14b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竖直面17a和后竖直面17b。在所述第二方向变换机构将纵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成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之前,后竖直面17b与在纵向后侧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前竖直面17a分开。因此,抵接块14的后倾斜面18b能沿在纵向后侧相邻的模块壳体12的抵接块14的前倾斜面18a滑动。
前竖直面17a和后竖直面17b均在上下方向上布置有多个。各前倾斜面18a和各后倾斜面18b分别布置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前竖直面17a和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后竖直面17b之间。由此,抵接块14和模块壳体12的姿势稳定。
各模块壳体12具有端子保持壁15,各端子保持壁15设置成保持本体部62。各端子保持壁15具有上侧臂部通过凹部15a和下侧臂部通过凹部15b。上侧臂部通过凹部15a和下侧臂部通过凹部15b为允许在纵向后侧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壳体12的端子61的一对接触臂部63通过的槽状。即使当接触臂部63延伸得更长或各接触臂部63的倾斜角度变化成接近纵向时,接触臂部63也能在上下方向上自由地且更大程度地位移。而且接触臂部63能各收容在模块壳体12的各上表面和各下表面之间。
端子保持壁15在横向上布置有多个。抵接块14布置在横向上彼此相邻的端子保持壁15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方向变换机构变换的纵向上的位移和力被传递至所述第二方向变换机构。
此外,连接器1包括结合元件71,结合元件71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本体部72以及从本体部72突出以形成梳齿的多个突片73。各模块壳体12包括结合块13,各结合块13形成有设置成收容突片73的定位孔25b。定位孔25b的纵向上的尺寸大于各突片73的纵向上的尺寸。所述多个模块壳体12能在纵向上以一定程度被定位并且能稍微进行位移。
连接器1还包括一对前方壳体部21a和后方壳体部21b。所述一对前方壳体部21a和后方壳体部21b设置成结合于结合元件71。所述多个模块壳体12布置在前方壳体部21a和后方壳体部21b之间。能多个模块壳体12沿纵向排列并可靠地结合。
接下来说明一第二实施例。注意的是,省略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构造的说明。此外,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动作和效果的说明。
图10是根据一第二实施例的一连接器与图2A的A-A线作出的剖视图对应的一剖视图。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局部放大剖视图且是图10的部分D的一放大图。
在图10和图11中,为了便于绘图,省略了在剖面上的阴影线,并且为了便于理解端子61,端子61以一透视方式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各前表面14a和各后表面14b各包括一个倾斜面18。换句话说,从上到下以竖直面17、倾斜面18以及竖直面17的顺序布置。位于上下两端的竖直面17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彼此相同。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倾斜面18以越向Z轴负方向月向X轴负方向的方式倾斜。然而,倾斜面18可以是以越向Z轴负方向越向X轴正方向的方式倾斜。
应注意的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其它方面的构成、动作和效果的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说明相同,且由此省略。应注意的是,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电连接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的动作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由此省略说明。
接下来将说明一第三实施例。注意的是,省略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构造的说明。此外,省略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动作和效果的说明。
图12是根据一第三实施例的一连接器的与图2A的A-A线作出的剖视图对应的一剖视图。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局部放大的剖视图且是图12的部分E的一放大图。
在图12和13中,为了便于绘图,省略了剖面的阴影线,并且为了便于理解端子61,端子61以一透视方式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61的本体部62沿Z轴方向延伸。端子61的中间部埋入并保持于模块壳体12。端子61的上侧臂部63a从本体部62的上端(Z轴正方向端)斜向上(向X轴正方向和Z轴正方向)延伸。端子61的下侧臂部63b从本体部62的下端(Z轴负方向端)斜向下(向X轴正方向和Z轴负方向)延伸。
应注意的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其它方面的构成、动作和效果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由此省略说明。应注意的是,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电连接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的动作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由此省略说明。
注意的是,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描述了与优选和示范性实施例相关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总结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自然能获得在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其技术思想的各种其他实施例、修改和变形。
本发明能适用于连接器。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包括:
模块壳体,沿横向延伸,在与所述横向正交的纵向上排列有多个;以及安装于各模块壳体的端子,
所述端子包括:一对接触部,分别向上方突出到所述模块壳体的上表面的上方和向下方突出到所述模块壳体的下表面的下方;以及第一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所述一对接触部所受到的与所述横向和所述纵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为所述纵向上的位移和力,
所述模块壳体包括:第二方向变换机构,设置成将从所述端子所接受到的所述纵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成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包括:本体部,由所述模块壳体保持;以及一对接触臂部,从所述本体部分别向上方和向下方延伸,
所述一对接触部分别形成在各接触臂部的顶端部附近且在所述纵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前侧,
而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变换机构包括所述本体部、所述一对接触臂部以及所述一对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模块壳体包括抵接块,
所述抵接块具有所述纵向的前侧的前表面以及所述纵向的后侧的后表面,
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分别具有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倾斜的前倾斜面和后倾斜面,
所述后倾斜面与在所述纵向的后侧相邻的模块壳体的抵接块的前倾斜面抵接,
而且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变换机构包括所述抵接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具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竖直面和后竖直面,
在所述第二方向变换机构将所述纵向上的位移和力的至少一部分变换成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和力之前,所述后竖直面与在所述纵向的后侧相邻的模块壳体的抵接块的前竖直面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前竖直面和所述后竖直面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各布置有多个,
所述前倾斜面和所述后倾斜面分别布置于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前竖直面之间和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后竖直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模块壳体具有端子保持壁,该端子保持壁设置成保持所述本体部,
所述端子保持壁具有允许在所述纵向的后侧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壳体的端子的一对接触臂部通过的槽状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保持壁在所述横向上布置有多个,
所述抵接块布置于在所述横向上彼此相邻的端子保持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还包括结合元件,
所述结合元件包括:本体部,沿所述纵向延伸;以及多个突片,从所述本体部以梳齿状突出,
所述模块壳体包括结合块,所述结合块形成有收容所述突片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孔的所述纵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突片的所述纵向上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
还包括:一对壳体部,结合于所述结合元件,
所述模块壳体在所述壳体部之间排列布置有多个。
CN201810600594.8A 2017-06-12 2018-06-12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38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4976A JP6837390B2 (ja) 2017-06-12 2017-06-12 コネクタ
JP2017-114976 2017-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8057A true CN109038057A (zh) 2018-12-18
CN109038057B CN109038057B (zh) 2020-02-04

Family

ID=64563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05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38057B (zh) 2017-06-12 2018-06-1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461461B2 (zh)
JP (1) JP6837390B2 (zh)
KR (3) KR102139188B1 (zh)
CN (1) CN1090380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2832B (zh) * 2020-03-27 2022-01-1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板對板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7390B2 (ja) 2017-06-12 2021-03-0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US10985480B2 (en) 2018-04-30 2021-04-20 GITech Inc. Transformation connector
JP2019200872A (ja) * 2018-05-15 2019-11-2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7148418B2 (ja) * 2019-01-11 2022-10-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連結構造及びコネクタ連結体
DE102019109471A1 (de) * 2019-04-10 2020-10-15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Anordnung von modularen Leiterplattensteckverbinder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6104A (en) * 1988-02-09 1989-02-21 Itt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connector
CN2264997Y (zh) * 1996-07-10 1997-10-15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465120A (zh) * 2001-05-23 2003-12-31 莫莱克斯公司 连接板的接插件及其制造方法
EP0903811B1 (fr) * 1997-09-23 2008-01-16 Eads Astrium Sas Intercalaire pour boitier micro-électroniqu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intercalaire
CN202282472U (zh) * 2011-09-08 2012-06-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20140162471A1 (en) * 2012-12-10 2014-06-1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hielding members
TW201436375A (zh) * 2012-12-12 2014-09-16 Amphenol Intercon Systems Inc 由阻抗控制的lga連接板總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2938B2 (ja) 1997-02-03 2000-07-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375526B2 (ja) * 1997-09-26 2003-02-10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JP4213559B2 (ja) * 2002-12-27 2009-01-21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ソケット
JP4602649B2 (ja) * 2003-07-23 2010-12-22 ティーエヌ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JPWO2005015692A1 (ja) 2003-08-07 2007-10-04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コンタクト、及びコネクタ
CN2917029Y (zh) * 2006-03-14 2007-06-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568917B1 (en) * 2008-01-10 2009-08-0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aminated electrical contact strip
TWM349617U (en) * 2008-06-16 2009-0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772892B2 (ja) * 2009-07-10 2011-09-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接続型コネクタ
JP2012174617A (ja) 2011-02-24 2012-09-10 Alps Electric Co Ltd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CN102651518A (zh) * 2011-02-24 2012-08-2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用插座
TW201244276A (en) * 2011-03-02 2012-11-01 Molex Inc Socket with insert-molded terminal
TWI514694B (zh) * 2013-05-02 2015-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JP6325389B2 (ja) * 2014-08-01 2018-05-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4216286U (zh) 2014-11-11 2015-03-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6532926U (zh) 2017-01-18 2017-09-2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837390B2 (ja) 2017-06-12 2021-03-0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6104A (en) * 1988-02-09 1989-02-21 Itt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connector
CN2264997Y (zh) * 1996-07-10 1997-10-15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EP0903811B1 (fr) * 1997-09-23 2008-01-16 Eads Astrium Sas Intercalaire pour boitier micro-électroniqu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intercalaire
CN1465120A (zh) * 2001-05-23 2003-12-31 莫莱克斯公司 连接板的接插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82472U (zh) * 2011-09-08 2012-06-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20140162471A1 (en) * 2012-12-10 2014-06-1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hielding members
TW201436375A (zh) * 2012-12-12 2014-09-16 Amphenol Intercon Systems Inc 由阻抗控制的lga連接板總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2832B (zh) * 2020-03-27 2022-01-1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板對板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88441A1 (en) 2019-09-19
KR20180135420A (ko) 2018-12-20
CN109038057B (zh) 2020-02-04
US20180358733A1 (en) 2018-12-13
JP6837390B2 (ja) 2021-03-03
KR102237830B1 (ko) 2021-04-09
JP2019003731A (ja) 2019-01-10
US10734749B2 (en) 2020-08-04
KR20200091840A (ko) 2020-07-31
KR20210038532A (ko) 2021-04-07
US10461461B2 (en) 2019-10-29
KR102139188B1 (ko) 2020-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8057A (zh) 连接器
US9147969B2 (en) Connector with adjustable locking force
CN102170068B (zh) 具有凹部且凹部一侧设有弹性构件的插座连接器
JP7077177B2 (ja) コネクタ
JP6821522B2 (ja) ソケット
US20110136387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9356407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terminal with a coupling portion coupling a first portion having a contact point with a second portion
CN102904086B (zh) 连接器及包括该连接器的性能板、母板、半导体测试装置
CN1211889C (zh) 电连接器
US7736155B2 (en) Connector
TWM283352U (en) Board attachment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492273A (zh) 连接器
US20120329335A1 (en) Connector
CN110165488A (zh) 连接器保持件
CN106169668B (zh) 连接器
JP4427501B2 (ja) Icソケット
JP2015204139A (ja) Usbレセプタクル
JP2009104915A (ja) コネクタ
JP2018147733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セット
US11888247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connector and mating connector lockably mateable with each other
JP5833486B2 (ja)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JP2007141784A (ja) 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フラット配線材用コネクタ
JP2024101824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構造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