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3504A - 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3504A
CN108963504A CN201810476423.9A CN201810476423A CN108963504A CN 108963504 A CN108963504 A CN 108963504A CN 201810476423 A CN201810476423 A CN 201810476423A CN 108963504 A CN108963504 A CN 108963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male connector
connection terminal
contact element
connector
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64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63504B (zh
Inventor
町田健吾
田中泰弘
小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63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3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63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3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1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触点部件的浮起。包括:端子主体(10),其具有设置有插入有阳型连接体(Tm1)的内部空间(31)的阴型连接体(30);以及触点部件(20),其被收纳在阴型连接体(30)的内部空间(31),触点部件(20)具有:第1触点部(21),其在沿着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形成的弧状的外周面(21a)侧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电连接;第2触点部(21),其在与第1触点部连结,并且,利用了内空间(31)的阳型连接体(Tm1)朝向径方向的外侧按动,并且,与阳型连接体(Tm1)电连接;以及抑制浮起部(23),其在阴型连接体(30)的外壁面侧朝向径方向的内侧的移动被卡止,同时抑制第1触点部(21)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

Description

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其具有设置有插入有对方侧的阳端子的阳型连接体的柱状的内部空间的阳型连接体;以及触点部件,其收纳在该内部空间,分别相对于阴型连接体和阳型连接体电连接。关于这种连接端子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以及2中被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61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792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该连接端子中,触点部件具有弹性并且成形为沿着阴型连接体的内周面的筒状,在该筒状的内部插入有阳型连接体时,利用该弹力实现与阴型连接体和阳型连接体的电连接。因此,在该连接端子中,触点部件有可能相对于阴型连接体的内周面浮起。另外,在以往的连接端子中,例如在缩小了直径的状态下将圆筒状的触点部件插入内部空间时,使该触点部件形变至塑性区,使相对于阴型连接体的内周面的弹力降低,随着该弹力的降低,有使相对于阴型连接体的内周面的触点部件的浮起产生的可能性。以往的连接端子由于像那样的触点部件的浮起在阳型连接体插入时与触点部件碰撞,担心引起耐久性的降低、阳型连接体的插入作业性的降低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触点部件相对于阴型连接体的内周面浮起的连接端子。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主体,其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具有:阴型连接体,设置有供对方侧阳端子的阳型连接体插入的圆柱状的内部空间;和电线连接体,其电连接有电线的导体部;以及触点部件,其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沿着所述阴型连接体的内周面的周方向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内部空间,且与所述阴型连接体电连接,并且与从作为所述阴型连接体的阳端子插入口的开口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阳型连接体电连接。而且,所述触点部件具有:第1触点部,沿着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内周面的周方向形成为弧状,并且,在该弧状的外周面侧与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内周面电连接;第2触点部,其在与所述第1触点部连结的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并且利用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阳型连接体朝向所述内部空间的径方向的外侧按动,且与所述阳型连接体电连接;以及抑制浮起部,其在所述阴型连接体的外壁面侧朝向所述径方向的内侧的移动被卡止,随此抑制所述第1触点部相对于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内周面浮起。
此处,优选的是,所述抑制浮起部配置在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径方向的外侧,具有:被卡止部,其在所述阴型连接体的外壁面侧朝向所述径方向的内侧的移动被卡止;以及连结部,其连接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第1触点部侧。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触点部件具有至少两个沿着所述阴型连接体的轴线方向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的所述第1触点部,并且具有作为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1触点部连结的连结部的多个所述第2触点部,所述第2触点部以在利用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阳型连接体向所述径方向的外侧按动时向所述径方向的外侧弯曲的方式,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1触点部之间朝向所述径方向的内侧形成为凸的弧状。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抑制浮起部与配置在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开口侧的所述第1触点部连接。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端子能够抑制触点部件相对于阴型连接体的内周面的浮起,因此,在将阳型连接体向阴型连接体的内部空间插入时,能够避免触点部件与该阳型连接体的碰撞,并能够进行该阳型连接体向第2触点部的径方向的外侧的按压动作。因此,该连接端子不仅能够分别电连接阴型连接体与触点部件之间以及阳型连接体与触点部件之间,也能够提高触点部件的耐久性。而且,该连接端子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耐久性也能够提高阳型连接体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点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从其它角度观察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变形例1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1的连接端子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变形例1的连接端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其它角度观察事变形例1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变形例2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变形例2的连接端子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变形例2的连接端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从其它角度观察事变形例2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变形例3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3的连接端子的主视图。
图17是示出变形例3的连接端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图15的Y-Y线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4:连接端子
10:端子主体
20:触点部件
21a:外周面
21b:触点
21:第1触点部
22:第2触点部
23:抑制浮起部
23a:被卡止部
23b:连结部
30:阴型连接体
31:内部空间
31a:开口
32:内周面
33:卡止部
40:电线连接体
C:电线
Cw:导电部
Tm:阳端子
Tm1:阳型连接体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端子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6,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端子的实施方式之一。
图1~图4的附图标记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1是所谓的阴端子,被构筑为在与对方侧的阳端子Tm(图2)之间物理并且电连接。该连接端子1包括端子主体10和触点部件20,通过将这些相互组装而形成。
端子主体1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该示例的端子主体10将导电性的金属板作为母材,进行切断、弯曲等冲压加工而成形。该端子主体10具有阴型连接体30、电线连接体40以及连结体50。
阴型连接体30是为了使阳端子Tm的阳型连接体Tm1插入而形成为阴型的部位,随着该插入使相互电连接。此处,阴型连接体30与形成为柱状的阳型连接体Tm1相对应地形成为具有相当于该柱状的形状的内部空间31的筒状。阴型连接体30使该筒体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开口。该一端的开口31a作为阳型连接体Tm1向内部空间31的插入口(阳端子插入口)利用,并且,还作为触点部件20向内部空间31的插入口(触点部件插入口)利用。另外,该开口31a也作为将阳型连接体Tm1从内部空间31拔出时的拔出口利用。在该示例中,使阴型连接体30的内部空间31与阳型连接体Tm1成形为能够在相互间插拔的圆柱状。虽然该示例的阴型连接体30不限于其外形,但成形为至少具有圆柱状的内部空间31的部件,并沿着该轴线进行阳型连接体Tm1相对于内部空間31的插入和拔出。此处,通过将板状的母材弯曲加工从而将阴型连接体30成形为圆筒状,从而在该内部形成圆柱状的内部空间31。
电线连接体40是电连接有电线C的导电部Cw(图2)的部位。该连接例如可以是通过铆接等压接加工、熔接、焊接等任何一种方式的连接。在该示例中,将母材弯曲加工从而形成U形的电线连接体40。该电线连接体40具有相互对置的两个筒片部41,通过将各个筒片部41卷绕在作为导电部Cw的电线C的芯线,并与该导电部Cw压接,从而与该导电部Cw物理且电连接。
连结体50是存在于阴型连接体30与电线连接体40之间的部位,并将这些连结。
触点部件20被形成为沿着该端子主体10的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图4),从开口31a被收纳在阴型连接体30的内部空间31。该触点部件20在该收纳状态下与阴型连接体30电连接,并且,与从开口31a收纳在内部空间31的阳型连接体Tm1电连接。该触点部件2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该示例的触点部件20将导电性的金属板作为母材,进行切断、弯曲等冲压加工而成形。
此处,该触点部件20一边收缩一边使轴线方向(沿着向内部空间31的插入方向的方向)的各位置的曲率适当变化,在使该各位置变小的状态下插入到内部空间31。然而,该触点部件20像以往的触点部件那样在阴型连接体的内部空间成为圆筒状的情况下,该插入时的曲率的变化量可能变大,并且使耐久性降低。进而,在成为像那样的圆筒状的触点部件的情况下,轴线方向的各位置的曲率的变化量变大,因此,有触点部件向阴型连接体的内部空间的插入作业很难进行的可能性。另外,即使在代替该插入作业将随着向阴型连接体的圆筒状的弯曲成形的触点部件包在内部的情况下,该触点部件也必须在收缩成圆筒状的状态下配置在阴型连接体的母材上。因此,以往的连接端子在耐久性和生产性方面存在提高的余地。
因此,该触点部件20以沿着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的周方向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该外观形状。该示例的触点部件20的内部空间31成为圆柱状,因此,以轴线方向的各位置变成弧状的方式形成外观形状。对于弧的大小而言,在不成为圆环的范围内设定中心角。因此,在该连接端子1中,在与圆筒状的以往的触点部件比较,很小地抑制了曲率的变化量的状态下,能够将触点部件20插入到内部空间31。因此,该触点部件20能够将该插入时的曲率的变化阻止在弹性区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提高该耐久性。进而,该连接端子1也能够通过该触点部件20提高该生产性。
具体而言,该触点部件20具有:第1触点部21,其与阴型连接体30电连接;以及第2触点部22,其与收纳在内部空间31的阳型连接体Tm1电连接。
第1触点部21是沿着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的周方向形成为弧状的部件,在该弧状的外周面21a(图5)侧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电连接。在该示例的外周面21a形成朝向径方向的外侧膨出的球面状的多个触点21b。各个触点21b沿着外周面21a的周方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被配置。第1触点部21经由各个触点21b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接触。
第2触点部22以与第1触点部21连结的状态配置在内部空间31。该第2触点部22利用插入到该内部空间31的阳型连接体Tm1朝向内部空间31的径方向的外侧(内周面32侧)按动。该第2触点部22在该按动部分(被按动部)与阳型连接体Tm1接触,因此,该被按动部成为触点,与阳型连接体Tm1电连接。
该触点部件至少包括各一个该第1触点部21和第2触点部22。例如,触点部件20具有沿着阴型连接体30的轴线方向(插拔方向)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的至少两个第1触点部21,并且具有作为将相邻的两个第1触点部21连结的连结部的多个第2触点部22。各个第1触点部21以与内部空间31同心上并且使相互在轴线方向偏移那样的状态进行配置。而且,各个第2触点部22在利用插入到内部空间31的阳型连接体Tm1朝向内部空间31的径方向的外侧按动时,以向径方向的外侧弯曲的方式形成。此处,在相邻的两个第1触点部21之间朝向径方向的内侧并形成为凸的弧状,该凸状的径方向的内侧的顶点部分成为作为触点的被按动部。
该触点部件20以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的周方向的大概一半的区域面对面的方式配置。在该示例中,在与连接各个筒片部41的连结部连接的部分(例如图3的纸面的内部空间31的底部侧)配置触点部件20。但是,在该触点部件20的内部空间31的周方向的配置场所未必限于本示例的方式,也可以是该周方向的任何位置。
然而,优选的是,该触点部件20在阳型连接体Tm1插入到内部空间31前的状态下使第1触点部21的触点21b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接触。换言之,优选的是,触点部件20在该插入前的状态下通过抑制内周面32的第1触点部21从阴型连接体30浮起,从而预先抑制相对于该内周面32的整体的浮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设置有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的抑制浮起构造。该抑制浮起构造包括在触点部件20设置的抑制浮起部23和在阴型连接体30设置的卡止部33(图1~图4以及图6)。
抑制浮起部23在阴型连接体30的外壁面侧朝向径方向的内侧的移动被卡止,随此抑制第1触点部21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因此,该抑制浮起部23以与第1触点部21连接的状态设置。在该示例中,与配置在阴型连接体30的开口31a(阳端子插入口)的第1触点部21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抑制浮起部23具有:被卡止部23a,其配置在阴型连接体30的径方向的外侧,在该阴型连接体30的外壁面侧朝向径方向的内侧的移动被卡止;以及连结部23b,其连接该被卡止部23a与连接对象的第1触点部21侧(图1以及图3~图5)。卡止部33相对于该被卡止部23a配置在在径方向对置的位置。在该示例中,阴型连接体30形成为圆筒状,因此,将该阴型连接体3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作为卡止部33利用。
在抑制浮起部23中,使连结部23b从连接对象的第1触点部21朝向径方向的外侧突出,使被卡止部23a从该连结部23b的突出侧的端部朝向周方向的被卡止部23a突出。该示例的被卡止部23a与连结部23b分别被形成为片体形状。例如,连结部23b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片体形状,以一个平面与阴型连接体30的开口31a侧的端部面对面的方式配置。另外,被卡止部23a形成为L形的片体形状,以径方向的内侧的L形的壁面与阴型连接体30的外周面面对面的方式配置。此处,位于与该被卡止部23a的对置位置的阴型连接体30的外周面成为卡止部33。该示例的被卡止部23a以沿着该阴型连接体30的外周面的方式弯曲,径方向的内侧的L形的曲面与该外周面面对面的方式配置。在该示例中,使L形的一个片部从连结部23b的突出侧的端部朝向周方向突出,使该L形的另一个片部从一个片部的突出侧的端部朝向阴型连接体30的轴线方向突出。此处,使被卡止部23a的另一片部朝向相对于触点部件20的阴型连接体30的插入方向(阳型连接体Tm1的插入方向)突出。在触点部件20安装在阴型连接体30时,该被卡止部23a可以与卡止部33接触,也可以隔着间隔。但是,在隔开间隔的情况下,被卡止部23a卡止在卡止部33时,设定该间隔从而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
该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可以在周方向至少设置1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2组该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在一个组合中,使被卡止部23a朝向另一个组合的被卡止部23a向周方向突出。另外,在另一个组合中,使被卡止部23a朝向一个组合的被卡止部23a向周方向突出。
在阴型连接体30的开口31a侧的端部形成切口部34(图1~图4)。该切口部34在阴型连接体30的径方向连通内侧(内部空间31)与外侧。连结部23b以连接该内侧与外侧的方式配置在切口部34中。该切口部34形成在每个连结部23b。在该阴型连接体30中,通过各个切口部34在周方向夹入的一个弧状部分35的外周面作为卡止部33利用。此处,设定弧长短的作为该一个弧状部分35。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包括触点部件20的抑制浮起构造。因此,在该连接端子1中,在触点部件20欲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时,触点部件20的抑制浮起部23的被卡止部23a被卡止在阴型连接体30的外周面的卡止部33,抑制浮起部23朝向径方向的内侧的移动被阻止。此时,在该连接端子1中,抑制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的连接对象的第1触点部21的浮起,因此,随此也能够抑制第2触点部22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
因此,该连接端子1在将阳型连接体Tm1插入到阴型连接体30的内部空间31时,避免该阳型连接体Tm1相对于触点部件20的碰撞,从而使基于该阳型连接体Tm1的第2触点部22向径方向的外侧的按压动作成为可能。因此,该连接端子1不仅能够分别电连接阴型连接体30与触点部件20之间、以及阳型连接体Tm1与触点部件20之间,也能够提高触点部件20的耐久性。而且,该连接端子1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耐久性,也能够提高阳型连接体Tm1的耐久性。
进而,该连接端子1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的浮起,因此,即使在阴型连接体30不覆盖盖部件等,也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从阴型连接体30脱落。因此,该连接端子1能够提高阳型连接体Tm1的插入作业性。
如上所述,关于触点部件20的浮起的抑制效果以及与其附带的效果,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能够由端子主体10和触点部件20这样的必要最小限的元件构成。因此,该连接端子1能够实现自身的生产性的提高和成本的减少,并且,在与被插入的阳端子Tm的关系中也能够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和成本的减少。
然而,本实施方式的阴型连接体30在内周面32的没有配置触点部件20的位置设置多个触点部36(图3)。该触点部36是作为在内部空间31向径方向的内侧膨出的膨出部形成的部件。收纳于内部空间31的阳型连接体Tm1被触点部件20与各个触点部36夹持,利用该触点部件20与触点部36确保内部空间31的保持力。因此,该阳型连接体Tm1的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电连接经由触点部件20间接形成,并且利用触点部36直接形成。
该示例的阴型连接体30包括的4个触点部36。具体而言,在开口31a侧的端部在周方向隔着间隔地包括两个触点部36,并且在连结体50侧的端部在周方向隔着间隔地包括两个触点部36(图1~图4)。开口31a侧的触点部36是比内周面32更向径方向的内侧膨出的球面状的膨出部。连结体50侧的触点部36是比内周面32更向径方向的内侧膨出的弧状的膨出部,并向轴线方向延伸。
另外,在该连接端子1中,设置有抑制随着阳型连接体Tm1的插入以及拔出,触点部件20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轴线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
例如,抑制浮起部23的连结部23b在阳型连接体Tm1的插入方向,被卡止在切口部34的底部34a(图3以及图4)。因此,该连结部23b与切口部34的底部34a能够作为阳端子插入时的触点部件20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利用。在阳型连接体Tm1向内部空间31插入时,即使触点部件20由于与阳型连接体Tm1的摩擦力等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移动,也能够利用连结部23b与切口部34的底部34a之间的卡止作用,将触点部件20预先卡止在内部空间31的指定位置。像这样,该抑制位置偏移构造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内部空间31的轴线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持续保持阴型连接体30与阳型连接体Tm1之间的电连接状态。进而,该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在将触点部件20从开口31a向内部空间31插入时也能够将连结部23b卡止在切口部34的底部34a。
另外,连结部23b在周方向被卡止在阴型连接体30的弧状部分35的侧壁部(切口部34的侧壁部34b)(图3以及图4)。因此,该连结部23b与切口部34的侧壁部34b能够作为触点部件20的周方向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利用。该周方向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能够在阳端子插入时、触点部件20向内部空间31插入时抑制触点部件20向周方向的位置偏移。
像这样,这些连结部23b与切口部34的各个抑制位置偏移构造能够在阳端子插入时或者触点部件20向内部空间31的插入时将触点部件20收纳在内部空间31的规定位置,并卡止在该位置。因此,这些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在将触点部件20安装在端子主体10时能够为了其相互间的定位而利用。
另一方面,抑制阳端子拔出时的触点部件20的位置偏移构造包括:设置在触点部件20的阳端子拔出时的被卡止部24以及设置在阴型连接体30的插入孔37(图1、图2以及图4)。被卡止部24从第1触点部21(在该示例中开口31a侧的第1触点部21)在径方向的外侧并且朝向阳型连接体Tm1的拔出方向侧突出。该被卡止部24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片体形状,并配置在阴型连接体30的插入孔37中。该插入孔37是连通阴型连接体30的径方向的内侧(内部空间31)与外侧的贯通孔,形成在每个被卡止部24。该示例的插入孔37被形成为从之前的切口部34的阳端子插入方向侧的端部沿着周方向切口,并在阳端子拔出方向侧具有作为卡止部的壁部37a。被卡止部24通过该壁部37a卡止向阳端子拔出方向侧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2组该被卡止部24与插入孔37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方向夹入2组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的方式,配置各个被卡止部24与插入孔37的组合(阳端子拔出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
抑制该阳端子拔出时的触点部件20的位置偏移构造在阳型连接体Tm1从内部空间31向开口31a侧拔出时,即使触点部件20由于与阳型连接体Tm1的摩擦力等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移动,被卡止部24被卡止在插入孔37的壁部37a,因此,也能够将触点部件20预先卡止在内部空间31的指定位置。因此,该抑制位置偏移构造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内部空间31的轴线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在再次插入有阳型连接体Tm1时将阴型连接体30与阳型连接体Tm1之间电连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中,即使这些抑制位置偏移构造与之前的触点部件20的抑制浮起构造互相配合,并在阴型连接体30不覆盖盖部件等,也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从阴型连接体30脱落。
[变形例1]
图7~图10的附图标记2表示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2中,具有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同等的功能,为了方便说明,标记与该连接端子1相同的附图标记地图示,并且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2相对于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的不同在于,抑制浮起部23以及卡止部33的组合与被卡止部24以及插入孔37的组合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取得与该连接端子1相同的各种各样的效果。
在该连接端子2中,设置与连接端子1相同构成的2组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
但是,在该连接端子2中,在触点部件20的周方向的两端配置各一个抑制浮起部23。然而,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与配置于该抑制浮起部23的连结部23b相对应,在阴型连接体30的开口31a侧的端部设置有插入该连结部23b的切口部34。而且,在该连接端子2设置由该连结部23b与切口部34的底部34a构成的阳端子插入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因此,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2中,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在插入阳端子时、触点部件20向内部空间31的插入时,能够抑制相对于沿着该插入方向的触点部件20的内部空间31的位置偏移。进而,在该连接端子2中,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设置由连结部23b与切口部34的侧壁部34b构成的周方向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因此,在插入阳端子时、触点部件20向内部空间31的插入时,能够抑制内部空间31相对于触点部件20的周方向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该连接端子2中,关于抑制阳端子拔出时的触点部件20的位置偏移构造(被卡止部24与插入孔37)可以作为与连接端子1相同的构成的2组被卡止部24与插入孔37的组合设置。但是,在该示例中,与上述2组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的配置相对应,如下地构成。
在该连接端子2中,在周方向的2组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之间配置阳端子拔出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本变形例的阳端子的拔出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由设置在触点部件20的至少1个被卡止部24以及插入该被卡止部24的阴型连接体30的插入孔37构成。本变形例的被卡止部24被形成为与实施方式同等的片体形状,在周方向配置在2个抑制浮起部23之间。在该示例中,设置两个该被卡止部24。另一方面,本变形例的插入孔37是与实施方式同样的贯通孔,以插入设置在触点部件20的全部被卡止部24的方式形成。因此,在该示例中,在阴型连接体30的周方向的两个切口部34之间形成1个沿着周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的插入孔37。在该插入孔37中,将阳端子拔出方向侧的壁部37a作为2个被卡止部24的卡止部利用。因此,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2中,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在拔出阳端子时,能够抑制沿着该拔出方向的触点部件20相对于内部空间31的位置偏移。
像这样,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2中,在周方向比抑制阳端子拔出时的触点部件20的位置偏移构造(2个被卡止部24与1个插入孔37的组合)更靠近外侧,各配置1组触点部件20的抑制浮起构造(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而且,在该连接端子2中,在触点部件20的周方向的两端各配置1个该2个抑制浮起部23。因此,在假设触点部件20的周方向的体积(即弧长)与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与该连接端子1比较,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2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连接对象的第1触点部21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因此,该连接端子2能够取得比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高的触点部件20的抑制浮起效果。
[变形例2]
图11~图14的附图标记3表示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3中,具有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同等的功能,为了方便说明,标记与该连接端子1相同的附图标记地图示,并且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3相对于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的不同在于,抑制阳端子拔出时的触点部件20的位置偏移构造的配置,由此,能够取得与该连接端子1相同的各种各样的效果。
在该连接端子3中,设置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构成并且配置的2组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因此,该连接端子3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内周面32浮起。进而,在该连接端子3中,在阴型连接体30的开口31a侧的端部设置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形成且配置的切口部34。因此,在该连接端子3设置由抑制浮起部23的连结部23b与切口部34的底部34a构成的插入阳端子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以及由该连结部23b与切口部34的侧壁部34b构成的周方向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因此,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3中,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在插入阳端子时、触点部件20向内部空间31的插入时,能够抑制沿着该插入方向的触点部件20相对于内部空间31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内部空间31的周方向的位置偏移。
另一方面,关于抑制阳端子拔出时的触点部件20的位置偏移构造,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由设置在触点部件20的被卡止部24与设置在阴型连接体30的插入孔37的壁部37a构成,将这些组合在周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2组。但是,在本变形例中,使被卡止部24与抑制浮起部23一体化。该示例的被卡止部24从抑制浮起部23的连结部23b在周方向(另一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的配置场所的相反侧)并且朝向阳型连接体Tm1的拔出方向侧突出。该被卡止部24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片体形状,并配置在阴型连接体30的插入孔37中。该插入孔37是与连接端子1同样的贯通孔,以在阳端子拔出方向侧具有作为卡止部的壁部37a的方式,从切口部34的阳端子插入方向侧的端部沿着周方向切口。因此,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3中,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在拔出阳端子时,能够抑制沿着该拔出方向的触点部件20相对于内部空间31的位置偏移。
[变形例3]
图15~图18的附图标记4表示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4中,具有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同等的功能,为了方便说明,标记与该连接端子1相同的附图标记地图示,并且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4相对于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如下地变更。
首先,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4中,在阴型连接体30的内部空间31中,在周方向在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的相反侧(大致180度偏移的位置)配置触点部件20。因此,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4中,4个触点部36在内部空间31中配置在周方向在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的相反侧(大致180度偏移的位置)。但是,该触点部件20与触点部36的内部空间31的周方向的配置未必限于本变形例的方式,也可以是例如与该实施方式相同的配置。
接下来,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4中,相对于连接端子1变化触点部件20的抑制浮起部23的形状。本变形例的抑制浮起部23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具有被卡止部23a与连结部23b,但除此之外还具有突出部23c(图17)。该抑制浮起部23从连接对象的第1触点部21使突出部23c朝向阳端子拔出方向侧突出,从该突出部23c的突出侧的端部使连结部23b朝向径方向的外侧突出,从该连结部23b的突出侧的端部使被卡止部23a朝向阳端子插入方向侧突出。该示例的被卡止部23a、连结部23b以及突出部23c分别被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片体形状。该示例的被卡止部23a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以径方向的内侧的壁面与阴型连接体30的卡止部33面对面的方式配置。
本变形例的卡止部33被设置为与该抑制浮起部23的形状以及配置相对应的部件。该卡止部33与连接端子1同样地可以利用阴型连接体3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但是,在该示例的阴型连接体30,在该外周面的开口31a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形成凹陷至径方向的内侧的凹部33A(图15~图17)。在本变形例中,将该凹部33A的径方向的底面作为卡止部33利用。
该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可以在周方向至少设置1组。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4设置1组该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在该示例中,在连接对象的第1触点部21的周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抑制浮起部23,与该抑制浮起部23的配置场所相对应地设置卡止部33。因此,本变形例的触点部件20的抑制浮起构造通过1组抑制浮起部23与卡止部33的组合,从而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的内周面32浮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4中,为了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向阳端子拔出方向侧突出,可以将阴型连接体30的开口31a侧的端部切开,并在该切口部收纳连结部23b。
此处,本变形例的连接端子4包括如下那样的抑制阳端子插入时的触点部件20的位置偏移构造和抑制阳端子拔出时的触点部件20的位置偏移构造。
插入阳端子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包括在设置有抑制浮起部23的第1触点部21设置的第1被卡止部25(图15~图17)。该第1被卡止部25从该第1触点部21向径方向的外侧突出。该示例的第1被卡止部25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片体形状。阴型连接体30在开口31a侧的端部具有插入该第1被卡止部25的切口部38(图15~图17)。第1被卡止部25的阳端子插入方向侧的壁面与该切口部38的轴线方向的底部38a对置。因此,在该示例中,将该底部38a作为第1被卡止部25的卡止部利用,通过该底部38a卡止第1被卡止部25。即,此处,由该第1被卡止部25与底部38a构成插入阳端子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在插入阳端子时、触点部件20向内部空间31插入时,抑制朝向该插入方向的内部空间31相对于触点部件20的位置偏移。在该示例中,在周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2组该第1被卡止部25与底部38a的组合。此处,该2组第1被卡止部25与底部38a的组合之间配置的抑制浮起构造。
另外,在该连接端子4中,能够将该第1被卡止部25卡止在切口部38的周方向的侧壁部38b(图17)。因此,在该连接端子4中,设置由该第1被卡止部25与切口部38的侧壁部38b构成的周方向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在插入阳端子时、触点部件20向内部空间31的插入时,能够抑制触点部件20相对于内部空间31的周方向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该连接端子4中,抑制浮起部23的连结部23b的阳端子插入方向侧的壁面与阴型连接体30的开口31a侧的端面在轴线方向相互面对面。因此,在该连接端子4中,可以将这些作为插入阳端子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利用。
拔出阳端子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包括在触点部件20设置的第2被卡止部26(图15~图17以及图18)。该示例的第2被卡止部26设置在触点部件20的连结体50侧的端部。在该示例中,将相对于连结体50侧的第1触点部21在轴线方向隔着间隔地配置的弧状部作为第2被卡止部26进行利用(图17)。在该连接端子4中,通过将该第2被卡止部26在拔出阳端子时卡止在阴型连接体30,从而抑制相对于触点部件20的内部空间31的阳端子拔出时的位置偏移。因此,在本变形例的阴型连接体30,在连结体50侧的端部设置向径方向的内侧倾倒的倾倒部39。在该示例中,将该倾倒部39的连结体50侧的端面39a作为第2被卡止部26的卡止部利用,在拔出阳端子时将卡止在该端面39a(图18)。即,此处,该第2被卡止部26与倾倒部39的端面39a构成阳端子拔出时的抑制位置偏移构造。具体而言,本变形例的触点部件20在连结体50侧的第1触点部21与第2被卡止部26之间包括在向触点部件20的内部空间31的收纳后插入倾倒部39的贯通孔27(图17)。倾倒部39的端面39a在向该贯通孔27的插入状态中在轴线方向于第2被卡止部26面对面。因此,在该抑制位置偏移构造中,在拔出阳端子时,能够抑制相对于朝向该拔出方向的触点部件20的内部空间31的位置偏移。进而,该抑制位置偏移构造通过分别将该贯通口27的周方向的各个侧壁与倾倒部39之间的间隔缩小,从而能够抑制相对于阴型连接体30的触点部件20的周方向的位置偏移。

Claims (4)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包括:
端子主体,其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具有:阴型连接体,其设置有插入对方侧阳端子的阳型连接体的圆柱状的内部空间;以及电线连接体,其电连接有电线的导体部;以及
触点部件,其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沿着所述阴型连接体的内周面的周方向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内部空间,且与所述阴型连接体电连接,并且与从作为所述阴型连接体的阳端子插入口的开口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阳型连接体电连接,
所述触点部件具有:
第1触点部,其沿着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内周面的周方向形成为弧状,并且在该弧状的外周面侧与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内周面电连接;
第2触点部,其在与所述第1触点部连结的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并且利用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阳型连接体朝向所述内部空间的径方向的外侧按动,且与所述阳型连接体电连接;以及
抑制浮起部,其在所述阴型连接体的外壁面侧朝向所述径方向的内侧的移动被卡止,随此抑制所述第1触点部相对于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内周面浮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抑制浮起部配置在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径方向的外侧,具有:被卡止部,其在所述阴型连接体的外壁面侧朝向所述径方向的内侧的移动被卡止;以及连结部,其连接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第1触点部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触点部件具有至少两个沿着所述阴型连接体的轴线方向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的所述第1触点部,并且具有作为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1触点部连结的连结部的多个所述第2触点部,
所述第2触点部以在利用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阳型连接体向所述径方向的外侧按动时向所述径方向的外侧弯曲的方式,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1触点部之间朝向所述径方向的内侧形成为凸的弧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抑制浮起部与配置在所述阴型连接体的所述开口侧的所述第1触点部连接。
CN201810476423.9A 2017-05-18 2018-05-17 连接端子 Active CN1089635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9155A JP6564810B2 (ja) 2017-05-18 2017-05-18 接続端子
JP2017-099155 2017-05-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3504A true CN108963504A (zh) 2018-12-07
CN108963504B CN108963504B (zh) 2020-02-28

Family

ID=64272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6423.9A Active CN108963504B (zh) 2017-05-18 2018-05-17 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5261B2 (zh)
JP (1) JP6564810B2 (zh)
CN (1) CN108963504B (zh)
DE (1) DE102018207483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8805A (zh) * 2020-10-13 2020-12-04 陈丽霞 一种弯直头连接器插孔
CN114256665A (zh) * 2020-09-23 2022-03-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插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22303B3 (de) * 2015-12-15 2017-04-20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buchse
JP6564810B2 (ja) * 2017-05-18 2019-08-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CN108365371B (zh) * 2017-11-07 2020-10-02 得意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6730343B2 (ja) * 2018-03-01 2020-07-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
JP6802227B2 (ja) * 2018-09-14 2020-12-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GB2585669B (en) * 2019-07-10 2023-07-05 Hypertac Sa Female contact with stamped beam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7483214B2 (ja) * 2021-01-06 2024-05-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ユニット
US11862882B2 (en) * 2021-05-26 2024-01-02 J.S.T. Corporation Tubular high current female termina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8717A1 (en) * 2007-04-26 2008-10-3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ower connectors
WO2013110303A1 (de) * 2012-01-27 2013-08-01 Schaltbau Gmbh Steckkontaktbuchse
US20160134044A1 (en) * 2013-07-05 2016-05-12 Yazaki Corporation Female terminal assembly
CN106410470A (zh) * 2016-10-24 2017-02-15 常州德而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低阻抗传输大电流用的电插头连接装置
CN106654661A (zh) * 2016-08-17 2017-05-10 深圳市铭仕新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9571B1 (en) * 2000-05-11 2005-05-31 Konnektech Ltd. Radially resili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welded grid
CA2463153C (en) * 2001-10-18 2008-01-29 Konnektech,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grid anch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102004018492B3 (de) * 2004-04-14 2006-02-09 Yazaki Europe Ltd., Hemel Hempstead Steckbuchse zum elektrisch leitenden Verbinden mit einem Steckstift, insbesondere Flachsteckstift
US7828609B2 (en) * 2008-05-30 2010-11-09 BYD Company Ltd. Line spring jack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JP5579213B2 (ja) 2012-03-12 2014-08-2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及び接続構造
US9236682B2 (en) * 2013-02-15 2016-01-12 Lear Corporation Cylindrical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biased contact
JP6084898B2 (ja) * 2013-06-06 2017-02-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DE102013217256B3 (de) * 2013-08-29 2015-03-05 Robert Bosch Gmbh Buchse sowie Hochstromsteckverbindung, die eine solche Buchse aufweist
DE112014004616T5 (de) 2013-10-07 2016-07-07 Yazaki Corporation Anschlussbuchse
JP2015076199A (ja) 2013-10-07 2015-04-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JP6564810B2 (ja) * 2017-05-18 2019-08-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8717A1 (en) * 2007-04-26 2008-10-3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ower connectors
WO2013110303A1 (de) * 2012-01-27 2013-08-01 Schaltbau Gmbh Steckkontaktbuchse
US20160134044A1 (en) * 2013-07-05 2016-05-12 Yazaki Corporation Female terminal assembly
CN106654661A (zh) * 2016-08-17 2017-05-10 深圳市铭仕新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0470A (zh) * 2016-10-24 2017-02-15 常州德而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低阻抗传输大电流用的电插头连接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6665A (zh) * 2020-09-23 2022-03-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插座
CN114256665B (zh) * 2020-09-23 2023-12-1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插座
CN112038805A (zh) * 2020-10-13 2020-12-04 陈丽霞 一种弯直头连接器插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07483A1 (de) 2018-11-22
US20180337479A1 (en) 2018-11-22
JP2018195488A (ja) 2018-12-06
CN108963504B (zh) 2020-02-28
JP6564810B2 (ja) 2019-08-21
DE102018207483B4 (de) 2023-03-30
US10205261B2 (en)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3504A (zh) 连接端子
US10777931B2 (e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9379472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accommodating shorting terminal
US9748685B2 (en) Multi-contact terminal
CN106233547B (zh) 连接器
CN100479264C (zh) 多极连接器
EP2485334B1 (en) Multi-contact terminal fitting
US6077131A (en) Male terminal
CN102282732A (zh) 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US7794257B2 (e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tact
US5620345A (en) High density pin and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10009826A1 (en) Receptacle terminal
US8939802B2 (en) Connection terminal with spring portions
US20030216085A1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it
CN103155295A (zh) 阴型金属端子配件
CN110224254A (zh) 连接端子
CN110224253A (zh) 连接端子
CN107534257A (zh) 接头连接器
CN109216988A (zh) 连接端子
US5611716A (en)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improved secondary locking surfaces
CN109286095A (zh) 端子连接构造
CN110224252A (zh) 连接端子
JPH0883636A (ja) 雌端子金具
US2738484A (en) Solderless terminal
US6416366B2 (en) Terminal metal fit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