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982C - 冬虫夏草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冬虫夏草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982C
CN1088982C CN96100668A CN96100668A CN1088982C CN 1088982 C CN1088982 C CN 1088982C CN 96100668 A CN96100668 A CN 96100668A CN 96100668 A CN96100668 A CN 96100668A CN 1088982 C CN1088982 C CN 108898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cordyceps
raw material
fungus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0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384A (zh
Inventor
林新坚
陈济琛
郑时利
荒井昌彦
川崎年夫
田浦良昭
金建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to 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to 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to En Ltd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96100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982C/zh
Publication of CN1155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9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可提供利用茶叶制成的新型嗜好性饮料。本发明的冬虫夏草茶,其形状、色泽、茶水颜色、香味、味道等具有从来没有的新鲜性,是一种嗜好性饮料,本发明得到的冬虫夏草茶不仅具有茶本来具有的各种有效成分,而且还兼有冬虫夏草的各种有效成分。

Description

冬虫夏草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健康保健食品、嗜好品或美容食品的一种新型茶。更详细地是指,在茶原料里接种冬草夏草菌,使之发酵而形成新型冬虫夏草茶。
在广义上来说,茶是指其叶、花、果实、树皮、根等干燥后,将其煎熬,而煎液可以饮用的植物的总称(“茶科学”裳华房山西贞著)。例如,利用叶的茶树、杜仲、蕺菜,利用果实的麦类等都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茶树,将其叶子揉捻后,进行干燥处理而得的所谓茶是与咖啡并列的在世界上广泛饮用的嗜好品之一。从植物学上来讲,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木本性常绿树、大致分为阿萨姆帮种、中国种。茶的种类可以如图1所示进行分类;从生产量上来说,以绿茶和红茶最多。
红茶是通过茶叶含有的多酚氧化酶等氧化酶的作用氧化发酵而制成;绿茶是开始时进行加热处理,没有使之发酵。
通常,在茶的制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发酵和酿造工业不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但作为后发酵茶的基石茶等咸菜茶、黑茶(普洱茶:丝状菌<例如:曲霉属或青霉属>)都是与细菌有关的发酵茶。
茶当初是作为医药品而应用的,其后被作为嗜好饮料长期饮用。现今已清楚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叶绿素、大量黄酮醇,尤其是具有抗氧化、抗菌、去臭、抑制血中胆固醇、降低血压、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已被确认。尚期待将其作为食品、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冬虫夏草是以子囊菌类、麦角菌科的菌类为主,寄生于昆虫形成子实体的菌类的总称。被认为是不老长寿、强精强状的秘药。在汉方中也被确认为具有强壮、镇静、镇咳、抗结核、鸦片中毒的解救作用,作为抗癌药也有作用。
冬虫夏草在中国的宫延膳食中,和珍贵水禽类配合制成冬虫夏草汤,作为世界上最珍贵的美味而闻名。
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蛾类等昆虫,利用植物性蛋白质进行繁殖生长。由于其培养时有特殊要求,因此迄今为止还没有使用以含有植物的叶、果实、特别是高蛋白、高氨基酸的茶作为培养基、在上述普洱茶等后发酵茶中使用冬虫夏草菌的试验。
本发明利用茶原料,用冬虫夏草菌发酵,提供具有特殊香味的新型嗜好性饮料。
本发明者们在茶原料里接种各种微生物,使之发酵,对各种发酵茶重新进行了认真探讨。结果发现,在茶原料里接种冬虫夏草菌使其发酵,可获得从来没有的在色泽、形状、茶水颜色、味道等方面有特点的新型嗜好饮料冬虫夏草茶。本发明中获得的冬虫夏草茶不仅具有茶本来的各种有效成分,也兼有冬虫夏草菌所含有的各种有效成分。
即,本发明是关于在茶原料里培养冬虫夏草菌制成的冬虫夏草茶以及以此为特征的冬虫夏草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冬虫夏草茶在茶的分类(图1)中被归为微生物发酵茶。
本发明中,茶原料如果是使用饮用茶的原料的话,则对草木没有特殊限制。例如,作为常用的绿茶、红茶或乌龙茶的原料而使用的木本性常绿树山茶料植物的叶、茎,中国原产的落叶植物杜仲科杜仲的树皮、叶,都可以使用。作为柿树叶茶、枸杞茶、苏紫茶、艾蒿茶、明日叶茶、批杷叶茶、芦荟茶、蕺菜茶、甘草茶等原料的各种植物及用作麦茶、薏苡茶、荞麦茶等的各种谷类也可作为原料,最理想的是用平常的红茶或绿茶的原料即山茶科植物的叶(以下称作茶叶)。
本发明中,用作接种冬虫夏草菌对象的茶原料是生茶也可以,是各种茶的中间制品也可以。以茶叶为原料时,最好是使用在加热工序(锅炒,包含蒸热工序)中已灭活了生茶中的氧化酶的茶叶或各种制品化的茶叶。必要时可以利用加热杀菌后的茶原料。
以下是关于各种茶制造方法的概略工序。这些工序中任何一种都可以进行冬虫夏草菌接种,最好是如前所述,将通过蒸热、锅炒等加热工序后的茶叶或制品作为对象进行接种。
(1)煎茶(不发酵茶、绿茶)
生叶—蒸热(95℃以上,15-40秒)—干燥成形工序(粗揉、揉捻、中揉、精揉、使用揉制机。用热风加热150分钟左右)—干燥(使用干燥机,30-40分钟)—荒茶—重制加工(筛分整形,入火,60分钟左右)—成品
(2)乌龙茶(半发酵茶)
生叶—日光萎凋(叶温37-40℃,30-70分钟)—室内萎调(叶温26-30℃,5-10小时)—炒叶杀青(锅温160-200℃,8-15分钟)—干燥成形工序(静置、揉捻、玉解、锅炒和揉捻反复进行)—干燥(焙炉干燥,60-80分钟)—毛茶—重制加工(筛分)—成品
(3)红茶(发酵茶)
生叶—凋萎(自然凋萎:室内22-27℃,12-18小时。人工凋萎:透气式凋萎机,30-40℃,5-6小时)—成形(揉捻、玉解、分拣。)—发酵(发酵室:湿度95%以上,20-25℃,1-3小时)—干燥(热风,80-120℃,30-40分钟)—荒茶—重制加工(筛分)—成品
(4)ミエン(微生物发酵茶,咸菜茶)
生叶—蒸热(15-90分钟)—腌渍(竹笼、香蕉叶)—弱发酵、约7天—ミエンフアット〔—强发酵,3-12个月-ミエンサウン〕
(5)基石茶(微生物发酵茶,咸菜茶)
生叶—蒸热(约1小时,蒸出的汁用于之后的腌渍—堆积(发霉,6天)—腌渍(6天)—截断、成形—日光干燥(1-2天)—成品
(6)普洱茶(微生物发酵茶,后发酵茶)
生叶—炒叶杀青(130—150℃,5-10分钟)—成形(揉捻,20-30分钟一干燥(日光干燥,1天)—普洱茶原料—堆积(散水20-30%,水温30-40℃,6-7天)—第1次整理(品温60-70℃,6-7天)—第2次整理(品温40-50℃,6-7天)—第3次整理(品温40-50℃)—再干燥(日光干燥,约1天)—重制加工(蒸压成形)(筛分)—老熟(1-3年以上)—成品
(7)麦茶
原料(大麦等)—第1次焙煎(溶胀,180℃,3分钟)—第2次焙煎(有色、香味,200℃,3分钟)—冷却—成品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冬虫夏草菌是子囊菌麦角菌科的菌类,主要是寄生于昆虫类形成子实体的菌类。目前为止,中国已确认有58种,日本有280余种。例如有,中国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中华拟青霉(paecilomyces sinensis)、霍克斯虫草(cordyceps hawkesii)、大蝉虫草(cordyceps cicade)、蛾蛹虫草(cordycepspolyarthra)小蝉虫草(cordyceps soblifera)、泰山虫草(cordyceps faishanensis)、蛹虫草菌(武式虫草,cordycepsmilitaris:IFO 9787)、蝉花虫草(cordyaps sobolifera)、下垂虫草菌(cordyceps nutans)、毛虫草菌(cordyceps nawai)、タンポタケモドキ(cordyceps japonica:IFO 9647)、蜂头虫草菌(cordycepssphecocephala)、蚁虫草菌(cordyceps japonensis)、粉被虫草菌(cordyceps pruinosa)、油蛹虫草菌(cordyceps nipponica)、青蝉虫草菌(cordyceps heteropoda)、大团囊虫草菌(cordycepsophioglossoides:I FO8992)、蝦夷蒲公英虫草菌(cordycepsintermedia)、粒蝉虫草菌(cordyceps prolifica)、蟠虫草菌(cordyceps nutans)、斑紫蝉虫草(cordyceps paradoxa)、亚蛹虫草菌(cordyceps submilitaris)、柱座虫草菌(cordyceps stylophora)、淀蛹虫草菌(cordyceps longissima)、クチキツトノミタケ(cordycepstakanomontana)、アワフキムシタケ(cordyceps crinalis)、ヤハギカイガラムシ(cordyceps sp)、オグラクモタケ(cordyceps sp)、ミヤマムシタケ(cordyceps sp)、粉蛹虫草菌(Isaria forinosa)、寒蝉虫草菌(Isaria sinclairii:ATCC24400)、蜘蛛虫草菌(Isariaatypicola)、花蛹虫草菌(Isaria japonica:IFO 31181)、鸡冠花蛹虫草菌(Isaria sp)、イリオモテハナセミタケ(Isaria sp)、クワガタムシコナタケ(Isaria sp)、コガネクモタケ(Torrubiella sp)、ウスキョコバエタケ(podoncctria citrina)、コエタクモタケ(Torrubiellaa leiopus)、クモノオオトガリツブタケ(Gibellula globosa)、cordyceps pruinosa petch、cordyceps kniphofioidea等。根据接种的茶原料的不同,可从这些菌株中适当选择使用。
这些冬虫夏草菌的获得,可以通过国内外的微生物保藏机构(例如,财团法人发酵研究所(IFO)、住所:日本国大阪府大阪市淀川区十三本町二丁目十七番八五号或American Type CultureCollection(ATCC),住所:12301 ParklawnDrive,Rockville,Maryland 20852,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获取,也可自已到生长各种冬虫夏草的地方去采取,根据常法(《微生物分离方法》R&D布朗宁,《原色冬虫夏草图镒》清水大典著,诚文堂新光社)对完全世代的菌类,从其基质、柄、菌核,或对不完全世代的菌类从分生孢子进行分离,可得到各种成为接种菌的菌丝体。
在以如图1所示的在各种茶的加工工序中的茶叶为原料时,按以下方法可制得冬虫夏草茶。
在以绿茶中的荒茶为原料时,将荒茶用高压釜灭菌,散水后接种冬虫夏草菌,在10-35℃下3-60天,优选在22-28℃下发酵5-20天,然后将此茶叶干燥,就制成了本发明的冬虫夏草茶。
在以绿茶蒸热后的茶叶为原料时,冷却后接种冬虫夏草菌,用同样方法发酵,干燥后可制成本发明的冬虫夏草茶。
使用乌龙茶时,在炒叶杀青后散水,接种冬虫夏草菌。以最终制品为原料时,用同样方法在灭菌后接种冬虫夏草菌,发酵后干燥,可获得冬虫夏草茶。
使用红茶时,以荒茶为原料,方法和用绿茶的情况相同,可获得冬虫夏草茶。
得到的冬虫夏草茶可和一般的茶一样供于饮用。用罐或小瓶填装,可作为保存性的饮料在任何时候饮用。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实验例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些。
〔实施例〕
实施例1
冬虫夏草菌使用的是Cordyceps sinensis(ACCC:50560,
CCTCC(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M96001)
培养基组成
玉米粉    3.0%
葡萄糖    1.0%
(PH=6.5)
用以上培养基在25℃下培养5天。
另外,取茶叶(乌龙茶)50g放入三角烧瓶,加入15ml玉米粉培养液,加压灭菌40分钟。然后接种1g用上述培养基培养的、减压干燥后得到的冬虫夏草菌,使之在25℃下发酵60天。培养结束后,立即在60℃干燥2小时,然后加压灭菌制成冬虫夏草茶。
实施例2
用作冬虫夏草菌的是Paecilomyces sinensis(Cn80-2,CCTCC(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M96003),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操作制得冬虫夏草茶。
实施例3
冬虫夏草菌用的是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IFO-9767)。
培养基组成    马铃薯  20.0%
                庶糖  2.0%(PH6.0)
用以上培养基在25℃下培养5天。
另外,取茶叶(绿茶制造工序中的荒茶)10g,放入三角烧瓶中,在110℃下加压灭菌20分钟。取10ml蒸馏水加入。按种上述冬虫夏草菌培养液5ml,在25℃下发酵15天。培养结束后,立即在60℃下热风干燥2小时,在105℃下杀菌20分钟,就制得了冬虫夏草茶。
实施例4
冬虫夏草菌使用的是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IFO-9787)。以乌龙茶为原料,按实施例3同样操作进行,制得冬虫夏草茶。
实施例5
冬虫夏草菌使用的是大团囊虫草菌(Cordycepsophioglossoides:IFO-8992)。按实施例4同样方法进行操作,制得冬虫夏草茶。
实施例6
冬虫夏草菌使用的是蛹虫草菌(Codyceps militaris:IFO-9787)。培养基组成如实施例3记载,在25℃下培养5天。
另外,取已培煎、粉碎的薏苡10g放入三角烧瓶中,在110℃下加压杀菌20分钟。加入15ml蒸馏水到三角烧瓶中,并接种5ml上述冬虫夏草菌培养液,在25℃下发酵7天。培养结束后,立即用60℃热风干燥2小时。再在105℃下灭菌20分钟,制得冬虫夏草茶。
实施例7
冬虫夏草菌使用的是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IFO-9787)。培养基组成与实施例3记载相同。在25℃下培养5天。
另外,取干燥的艾蒿叶10g放入三角烧瓶中,在110℃下加压灭菌20分钟。加入蒸馏水25ml。加入上述冬虫夏草菌的培养液5ml进行接种,在25℃下发酵10天。培养结束后,立即在80℃下用热风干燥2小时,再在105℃下杀菌20分钟,制得冬虫夏草茶。
实施例8
冬虫夏草使用的是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IFO-9787)。原料茶用的是干燥甘草。操作与实施例3相同,可制得冬虫夏草茶。
实施例9
对实施例4制得的冬虫夏草茶进行官能评价。
(1)对是否具有良好香味进行民意调查
通过20名熟练的茶感官评价员对是否具有良好香味进行评价。
结果:回答“香味良好”的参加者13名,回答“香味不好”的参加者7名,因此得到了“冬虫夏草茶香味比较好”的结论。
(2)对香味的新颖性进行民意调查
通过20名熟练的评价员对香味的新颖性进行评价。
结果回答“有新颖性”的评价者17名,回答“没有新颖性”的有3名。结论是冬虫夏草茶具有茶制品目前所没有的独特的香味。
(3)嗜好香味试验
以市售的后发酵茶—普洱茶(中国云南省产)为对照,通过2点嗜好法对香味及味道进行感官评价。评价者是20名熟练的官能评价员。结果如表1所示。在表中,尺度分为“-5~5”11个阶段,点数为正时表示喜欢冬虫夏草茶,为负时表示喜欢普洱茶。“**”表示“P<0.05”。
〔表1〕
结果,如表1所示的冬虫草茶的香味、味道比现有的后发酵茶—普洱茶具有更高的嗜好性。
关于2点嗜好法,是根据“统计性官能调查法”(出版社:日科技连出版社)的53页至55页中记载的“2点嗜好法的嗜好差采点法”。另外,茶的官能试验是根据“新茶叶全书”(出版社:社团法人静冈县茶叶会议所)的383页至420页中记载的“茶的审查法”。
本发明可提供利用茶叶制成的新型嗜好性饮料。本发明的冬虫夏草茶,其形状、色泽、茶水颜色、香味、味道等具有从来没有的新鲜性,是一种嗜好性饮料,本发明得到的冬虫夏草茶不仅具有茶本来具有的各种有效成分,而且还兼有冬虫夏草的各种有效成分。
图1为茶的分类表
               表    1
  根据2点嗜好法评价冬虫夏草茶的嗜好性
评价者NO.     香味     滋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40553333-1234453-2334     3-30130333-133453-32334
    平均     2.4**     2.0**
对照:普洱茶**:P<0.05

Claims (2)

1.一种冬虫夏草茶,是在茶原料中培养冬虫夏草菌而形成的,所说的茶原料是,作为常用的绿茶、红茶或乌龙茶的原料而使用的木本性长绿树山茶科植物的叶、茎,中国原产的落叶植物杜仲的树皮、叶,作为柿树叶茶、枸杞茶、苏紫茶、艾蒿茶、明日叶茶、枇杷叶茶、芦荟茶、蕺菜茶、甘草茶原料的植物。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冬虫夏草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茶原料中接种冬虫夏草菌,然后进行培养。
CN96100668A 1996-01-23 1996-01-23 冬虫夏草茶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98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00668A CN1088982C (zh) 1996-01-23 1996-01-23 冬虫夏草茶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00668A CN1088982C (zh) 1996-01-23 1996-01-23 冬虫夏草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84A CN1155384A (zh) 1997-07-30
CN1088982C true CN1088982C (zh) 2002-08-14

Family

ID=511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06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982C (zh) 1996-01-23 1996-01-23 冬虫夏草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98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27819B2 (ja) * 1999-01-14 2011-02-09 津和野町 冬虫夏草茶
CN1255036C (zh) * 2002-07-18 2006-05-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药用菌发酵茶的生产工艺
JP2008054687A (ja) * 2007-10-05 2008-03-13 Tsuwano Machi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茶及び飲食物
CN101332259B (zh) * 2008-04-29 2011-09-21 黑龙江新医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虫草多糖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8226B (zh) * 2009-09-18 2012-11-21 黄山市多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明日叶茶的生产工艺
CN102224861B (zh) * 2011-06-02 2013-03-06 王宏 一种养生菌茶
CN102687780B (zh) * 2011-12-20 2013-07-1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蛹虫草菌质保健绿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88037B (zh) * 2011-12-23 2013-10-02 王乐观 一种发酵物及用该发酵物发酵普洱茶的方法
CN102613332B (zh) * 2012-04-27 2013-04-17 西藏月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5296A (zh) * 2012-06-13 2012-10-10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虫草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478318A (zh) * 2012-06-13 2014-01-01 陈大宫 一种虫草红茶及制备方法
CN102715294A (zh) * 2012-06-13 2012-10-10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虫草红茶
CN105028847B (zh) * 2015-09-18 2018-08-07 神农架林区欣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虫草苦荞茶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1A (zh) * 1993-04-01 1994-10-05 兰州科林应用技术研究所 虫草晶保健冲剂及其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1A (zh) * 1993-04-01 1994-10-05 兰州科林应用技术研究所 虫草晶保健冲剂及其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84A (zh) 1997-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82C (zh) 冬虫夏草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73702B (zh) 酿酒酵母菌株及用其制备青梅果酒
CN101606560A (zh) 极大提高茶风味、功能、品质的新工艺
KR101729916B1 (ko) 황칠나무 유산균 발효액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황칠나무 유산균 발효액
CN110772597A (zh) 一种滇黄精九蒸九晒特色加工工艺
KR101701827B1 (ko) 불릴 필요없는 발효 곡물의 제조방법
CN103719965A (zh) 一种雪莲纳豆酵素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0545A (zh) 一种陈皮六堡茶的加工方法
KR101297610B1 (ko) 석이버섯 발효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석이버섯 발효주
KR102169933B1 (ko) 초산 생성 능력이 우수한 아세토박터 파스테리아너스 bgk2018 균주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효식초의 제조방법
KR101157545B1 (ko) 도라지, 오디, 산초, 천마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한약재 발효 와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7760552B (zh) 一种无花果发酵液及其制备的无花果果醋
CN114617242B (zh) 一种黑腌菜的加工工艺及其产品
KR100899220B1 (ko) 알로에 발효물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능성식품
CN107712118B (zh) 一种黄金茶饼的制作方法
KR20130012447A (ko) 동충하초 버섯 식혜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598255B (zh) 一种发酵陈皮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09497499A (zh) 一种桑葚酱油
JPH0833450A (ja) 冬虫夏草茶及びその製造法
KR102284919B1 (ko) 쑥 발효숙성 차 제조방법
CN107897407B (zh) 一种提高青砖茶品质的方法
CN105394583A (zh) 一种风味农家酱及加工方法
KR101754812B1 (ko) 뜰보리수 발효차, 뜰보리수 발효음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393074A (zh) 一种灵芝六堡茶的加工方法
CN116420804B (zh) 一种利用诺丽果内源菌制备诺丽叶片发酵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