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21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214A
CN108886214A CN201780022701.7A CN201780022701A CN108886214A CN 108886214 A CN108886214 A CN 108886214A CN 201780022701 A CN201780022701 A CN 201780022701A CN 108886214 A CN108886214 A CN 108886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corporating section
flange part
accommodate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27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6214B (zh
Inventor
高桥健也
伊藤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86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6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7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re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1),具备:第1端子,其具有第1端子部和第1凸缘部;第2端子,其具有第2端子部和第2凸缘部;壳体(10),其具有收纳第1端子的第1收纳部(14)和收纳第2端子的第2收纳部(16);以及保持器。第1端子通过收纳于第1收纳部(14)且第1凸缘部与设置于第1收纳部(14)的内壁上的第1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壳体(10)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第2端子通过收纳于第2收纳部(16)且第2凸缘部与设置于第2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2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壳体(10)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另一方面,第2端子当收纳于第1收纳部(14)且第2凸缘部与第1卡止部卡止时,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车辆侧连接器,其为了对搭载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而配备于车辆并与供电侧连接器嵌合连接。在这种车辆侧连接器中,在设置于壳体的各端子收纳部分别收纳有阳型的接地端子(也称为接地端子)和阳型的电源端子(也称为充电用端子),这种车辆侧连接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23521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35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辆侧连接器中,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形成为同样的结构。因此,即使在将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收纳于错误的端子收纳部的情况下,即,即使在将各端子误组装到壳体的情况下,也难以从连接器的外部判别误组装,从而难以抑制端子的误组装。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创作的,目的在于抑制端子的误组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具备:第1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1端子部和从该第1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1凸缘部;第2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2端子部和从该第2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2凸缘部;壳体,其具有第1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并在前方开口,该第1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1端子并防止所述第1端子向前方脱离,该第2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2端子并防止所述第2端子向前方脱离;以及保持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该壳体的后方侧组装,所述第1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1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1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1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所述第2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2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2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第2端子当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所述第1卡止部卡止时,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所述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在上述的连接器中,通过第1凸缘部卡止于第1收纳部的第1卡止部,从而能将第1端子正规地收纳于第1收纳部,通过第2凸缘部卡止于第2收纳部的第2卡止部,从而能将第2端子正规地收纳于第2收纳部。其另一方面,当第2端子错误地收纳于第1收纳部时,第2端子定位在比正规位置靠后方侧,所以当之后保持器相对于壳体从该壳体的后方侧组装时,则保持器与第2端子的第2凸缘部干扰,保持器向比正规位置靠后方侧错位。因此,能从连接器的外部判别第2端子错误地收纳于第1收纳部,从而能抑制端子的误组装。
在上述的连接器中,也可以为,所述第1凸缘部通过由其外径朝向后方侧阶段性地变大的多个圆板状部位构成,从而在所述前后方向呈台阶状,所述第1卡止部通过所述第1收纳部的内壁的一部分确保在所述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并且向内侧突出,且该突出的部位在所述前后方向呈台阶状,从而形成所述贯穿孔的开口直径朝向后方侧阶段性地变大的形状,并且具有在所述第1端子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凸缘部在所述前后方向抵接的多个抵接面,所述第2凸缘部呈一片圆板状,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多个圆板状部位中位于最后方侧的圆板状部位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大,在所述第2端子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状态下仅与所述第1卡止部的所述多个抵接面中位于最后方侧的抵接面在所述前后方向抵接。
在该结构中,第2凸缘部的厚度比第1凸缘部的位于最后方侧的圆板状部位的厚度大。因此,当第2端子卡止于第2卡止部、第2端子的第2凸缘部仅与第1卡止部的位于最后方侧的抵接面抵接时,第2凸缘部的后端部的位置比正规位置、即第1凸缘部与第1卡止部卡止的状态下的位置向后方侧偏移,第2端子比正规位置向后方侧偏移。这样,能提供用于在第2端子错误地收纳于第1收纳部的情况下将第2端子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正规位置靠后方侧的具体结构。
在上述的连接器中,也可以为,所述第1端子当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且所述第1凸缘部与所述第2卡止部卡止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所述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在该结构中,当第1端子错误地收纳于第2收纳部时,第1端子定位在比正规位置靠后方侧,所以当之后保持器相对于壳体从该壳体的后方侧组装时,则保持器与第1端子的第1凸缘部干扰,保持器向比正规位置靠后方侧错位。因此,能从连接器的外部判别第1端子错误地收纳于第2收纳部,从而能抑制端子的误组装。
在上述的连接器中,也可以为,所述第2凸缘部呈一片圆板状,所述第2卡止部通过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壁的一部分确保在所述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并且向内侧突出,从而具有在所述第2端子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2凸缘部在所述前后方向抵接的一个抵接面,所述第1凸缘部通过由其外径朝向后方侧逐渐地变大的多个圆板状部位构成,从而在所述前后方向呈台阶状,并且所述多个圆板状部位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大,在所述第1端子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状态下仅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多个圆板状部位中位于最前方侧的圆板状部位与所述第2卡止部的所述抵接面抵接。
在该结构中,第1凸缘部全体的厚度比第2凸缘部的厚度大。因此,当第1端子与第1卡止部卡止、该第1端子的第1凸缘部中位于最前方侧的圆板状部位与第2卡止部的抵接面抵接时,则第1凸缘部的后端部的位置比正规位置、即第2凸缘部与第2卡止部卡止的状态下的位置向后方侧偏移,第1端子向比正规位置靠后方侧偏移。这样,能提供用于在第1端子错误地收纳于第2收纳部的情况下将第1端子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正规位置靠后方侧的具体结构。
在上述的连接器中,也可以为,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1端子及所述第2端子定位于所述正规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壳体的后方侧前进到所述保持器的前端部与所述第1端子的后端部及所述第2端子的后端部各自抵接的位置,从而能与所述壳体嵌合。
根据该结构,在由于第1端子及第2端子的至少一方误组装,从而误组装的端子向比正规位置靠后方侧偏移的情况下,不能使保持器前进到正规位置(第1端子及第2端子定位于正规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抵接的位置)。其结果是,保持器不能与壳体嵌合。因此,能从连接器的外部容易地判别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中的至少一方错误地组装。
在上述的连接器中,也可以为,所述第1端子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后方侧的轴状的第1连接部,所述第2端子具有配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后方侧的轴状的第2连接部,所述保持器具有包围壁部,该包围壁部在所述保持器与所述壳体嵌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第1连接部的轴周围及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第2连接部的轴周围中的至少一方包围,在所述包围壁部的内壁设置有向内侧突出并且该突出的顶端与所述第1连接部及所述第2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近的突出部。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突出部的突出的顶端“接近”也包括突出部的突出的顶端与第1连接部及第2连接部抵接。
根据该结构,当收纳于第1收纳部及第2收纳部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中的一方端子的前端将要向下方移位时,则一方端子的上述连接部与上述突出部干扰。因此,能抑制在将第1端子及第2端子分别收纳于第1收纳部及第2收纳部时各端子倾斜,从而能提高收纳于第1收纳部及第2收纳部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的组装状态下的尺寸精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能抑制端子的误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截面的截面结构,是示出在第1收纳部收纳有第1端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2中的第1端子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IV-IV截面的截面结构,是示出在第2收纳部收纳有第2端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与图2的剖视图对应的截面的截面结构,是示出在第1收纳部误组装有第2端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与图4的剖视图对应的截面的截面结构,是示出在第2收纳部误组装有第1端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如下连接器1:其为了对搭载于电动汽车的车辆上的由二次电池构成的电池进行充电,而配备于车辆并与供电侧的连接器嵌合连接。如图1所示,该连接器1具有构成其外观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通过与在供电设备侧配置的供电侧的连接器嵌合连接,从而车辆的电池被充电。
此外,以下将各附图的上侧作为连接器1的上方、将各附图的上下方向作为连接器1的上下方向、将各剖视图的左侧作为连接器1的前方、将各剖视图的左右方向作为连接器1的前后方向、将图1的左侧作为连接器1的左方、将图1的左右方向作为连接器的左右方向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前后方向与向供电侧的连接器1连接的连接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在壳体10的前方侧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第1罩部12A,其在前方开口;以及大致筒状的第2罩部12B,其配置于第1罩部12A的内侧,以比第1罩部12A小一圈的形式在前方开口。在第2罩部12B内,以分为上下三层且相互独立的形式设置有在前方开口的大致筒状的七个端子收纳部。
关于设置于第2罩部12B内的七个端子收纳部中、设置于中层的三个端子收纳部,正中的端子收纳部成为收纳有阳型的接地端子(第1端子的一个例子)20的第1收纳部14,位于其两侧的两个端子收纳部成为分别收纳有一对阳型的电源端子(第2端子的一个例子)30的第2收纳部16。此外,在七个端子收纳部中、设置于上层的两个端子收纳部18收纳有信号用端子40。
如图2所示,第1收纳部14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第1收纳空间14A,后述的接地端子20的第1端子部20A在第1收纳空间14A内露出。在该第1收纳部14从其后方侧收纳后述的接地端子20。另外,第1收纳部14的内壁的一部分在第1收纳空间14A的底部侧(后端侧)确保在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14B1并且向内侧突出,该突出的部位形成为第1卡止部14B。如图3所示,该第1卡止部14B通过在前后方向呈台阶状,从而形成为上述贯穿孔14B1的开口直径朝向后方侧阶段性地变大的形状。
如图4所示,第2收纳部16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第2收纳空间16A,后述的电源端子30的第2端子部30A在第2收纳空间16A内露出。该第2收纳部16从其后方侧收纳后述的各电源端子30。另外,第2收纳部16的内壁的一部分在第2收纳空间16A的底部侧(后端侧)确保在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16B1并且向内侧突出,该突出的部位形成为第2卡止部16B。
接地端子20为金属制,如图2所示,呈轴状延伸,沿着其轴方向收纳于第1收纳部14。关于接地端子20,其前方侧呈轴状并且成为与供电侧的连接器连接的第1端子部20A,其后方侧成为与电线连接的第1连接部20B。另外,在第1端子部20A的后端部设置有从第1端子部20A呈凸缘状伸出的第1凸缘部20C。接地端子20通过其第1凸缘部20C相对于第1收纳部14的第1卡止部14B从后方侧卡止,从而以防止向前方脱离的状态收纳组装于第1收纳部14。关于第1凸缘部20C的结构及卡止方式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各电源端子30为金属制,如图4所示,呈轴状延伸,沿着其轴方向收纳于各第2收纳部16。关于各电源端子30,其前方侧呈轴状并且成为与供电侧的连接器连接的第2端子部30A,其后方侧成为与电线连接的第2连接部30B。另外,在第2端子部30A的后端部设置有从第2端子部30A呈凸缘状伸出的第2凸缘部30C。电源端子30通过其第2凸缘部30C相对于第2收纳部16的第2卡止部16B从后方侧卡止,从而以防止向前方脱离的状态收纳组装于第2收纳部16。关于第2凸缘部30C的结构及卡止方式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另外,在电源端子30中第2端子部30A的顶端部装配有合成树脂制的安全帽30D,安全帽30D具有绝缘性,通过该安全帽30D,可避免用户(使用者)错误地与金属制的电源端子30直接接触的情况。此外,接地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除了第1凸缘部20C和第2凸缘部30C的形状不同的方面之外,成为大致同样的结构,其前后方向尺寸、端子部的直径尺寸等彼此相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如图2等所示,在壳体10的后方侧组装有保持器50,保持器50覆盖该壳体10的后方侧。保持器50相对于壳体10从该壳体10的后方侧组装,具有基板部50A和包围壁部50B,包围壁部50B从该基板部50A向前方突出地设置,通过形成在前后开口的大致筒状,从而将收纳于第1收纳部14的接地端子20的第1连接部20B及收纳于第2收纳部16的各电源端子30的第2连接部30B的轴周围分别包围。
保持器50的包围壁部50B如图2等所示,其顶端部与收纳于第1收纳部14的接地端子20的第1凸缘部20C的后端部及收纳于第2收纳部16的各电源端子30的第2凸缘部30C的后端部分别抵接,由此,防止接地端子20及各电源端子30向后方脱离。另外,在该包围壁部50B的内壁设置有向内侧突出并且该突出的顶端与接地端子20的第1连接部20B及各电源端子30的第2连接部30B分别接近的突出部50B1(参照图3等)。此外,在此所说的“接近”也包括突出部50B1的突出的顶端与第1连接部20B及第2连接部30B抵接。
另外,如图4等所示,在保持器50的下部设置有向前方侧延伸的能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50C,在该弹性变形部50C的前端部设置有锁定部50D。另一方面,在壳体10的下端部设置有锁定接受部10A,锁定接受部10A具有从后方朝向前方并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卡止于上述锁定部50D。保持器50通过一边从壳体10的后方侧前进一边组装到壳体10,从而其弹性变形部50C弹性变形并且爬上锁定接受部10A,通过弹性变形部50C跨越锁定接受部10A并弹性复原,从而锁定部50D相对于锁定接受部10A从前方卡止。其结果是,保持器50与壳体10嵌合。
接下来,对第1凸缘部20C的结构及卡止方式、第2凸缘部30C的结构及卡止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3所示,第1凸缘部20C通过由其外径朝向后方侧阶段性地变大的多个圆板状部位构成,从而在前后方向呈台阶状。另一方面,第1收纳部14的第1卡止部14B通过如上所述在前后方向呈台阶状,从而具有在接地端子20收纳于第1收纳部14的状态下与第1凸缘部20C在前后方向抵接的多个抵接面14B2(参照图3)。
如图3所示,第1卡止部14B形成沿着第1凸缘部20C的台阶形状的台阶形状。因此,在接地端子20收纳于第1收纳部14的状态下,如图2及图3所示,构成第1凸缘部20C的多个圆板状部位分别与第1卡止部14B的各抵接面14B2在前后方向抵接。此外,图3所示的附图标记20C1示出与第1卡止部14B的各抵接面14B2抵接的第1凸缘部20C的各抵接面。以下,将接地端子20收纳于第1收纳部14的状态下的第1凸缘部20C的后端部的位置称为收纳于第1收纳部14的接地端子20的正规位置TP1(参照图2)。
如图4所示,第2凸缘部30C呈一片圆板状,其前后方向的厚度W2比第1凸缘部20C的多个圆板状部位中位于最后方侧的圆板状部位的前后方向的厚度W1(参照图3)大。另一方面,第2收纳部16的第2卡止部16B具有在电源端子30收纳于第2收纳部16的状态下与第2凸缘部30C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抵接的一个抵接面16B2(参照图4)。以下,将电源端子30收纳于第2收纳部16的状态下的第2凸缘部30C的后端部的位置称为收纳于第2收纳部16的电源端子30的正规位置TP2(参照图4)。
那么,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当接地端子20收纳于第1收纳部14而组装到壳体10时,接地端子20在其正规位置TP1被定位,当电源端子30分别收纳于各第2收纳部16而组装到壳体10时,各电源端子30在其正规位置TP2被定位。然后,通过从壳体10的后方侧使保持器50前进并使包围壁部50B的前端部与第1凸缘部20C的后端部及第2凸缘部30C的后端部抵接,从而保持器50与壳体10嵌合。
在此,假定电源端子30相对于壳体10错误地组装。即,假定如图5所示电源端子30从第1收纳部14的后方侧收纳,且如图6所示接地端子20从第2收纳部16的后方侧收纳。于是,如图5所示,电源端子30的第2凸缘部30C仅与第1卡止部14B的位于最后方侧的抵接面14B2抵接。并且,在该状态下,因为第2凸缘部30C的厚度W2比第1凸缘部20C的位于最后方侧的圆板状部位的厚度W1大,所以第2凸缘部30C的后端部的位置比收纳于第1收纳部14的端子的正规位置TP1、即接地端子20的第1凸缘部20C卡止于第1卡止部14B的状态下的位置向后方侧偏移。此外,在图5中,将比上述正规位置TP1向后方侧偏移的非正规位置用附图标记FP1示出。
这样,当在接地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均比正规位置向后方侧偏移的状态下使保持器50从壳体10的后方侧前进而组装到壳体10时,如图6所示,在保持器50的弹性变形部50C爬上壳体10的锁定接受部10A的状态下,保持器50的各包围壁部50B的前端部抵接于接地端子20的第1凸缘部20C的后端部和各电源端子30的第2凸缘部30C的后端部。因此,不能使保持器50在此以上进一步前进,不能使保持器50的锁定部50D卡止于壳体10的锁定接受部10A,从而保持器50相对于壳体10不能在正规位置嵌合。
另外,如图6所示,构成接地端子20的第1凸缘部20C的多个圆板状部位中位于最前方侧的圆板状部位的抵接面20C1与第2卡止部16B的抵接面16B2抵接。并且,在该状态下,构成第1凸缘部20C的多个圆板状部位整体的厚度W3比第2凸缘部30C的厚度W2大,所以第1凸缘部20C的后端部的位置比收纳于第2收纳部16的电源端子30的正规位置TP2、即电源端子30的第2凸缘部30C卡止于第2卡止部16B的状态下的位置向后方侧偏移。此外,在图6中,将比上述正规位置TP2向后方侧偏移的非正规位置用附图标记FP2示出。
这样,当在接地端子20比正规位置TP1向后方侧偏移的状态下使保持器50从壳体10的后方侧前进而组装到壳体10时,如图6所示,在保持器50的弹性变形部50C爬上壳体10的锁定接受部10A的状态下,保持器50的包围壁部50B的前端部与接地端子20的第1凸缘部20C的后端部抵接。因此,不能使保持器50在此以上进一步前进,不能使保持器50的锁定部50D卡止于壳体10的锁定接受部10A,从而保持器50相对于壳体10不能在正规位置嵌合。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通过第1凸缘部20C卡止于第1收纳部14的第1卡止部14B,从而能将接地端子20收纳于第1收纳部14,通过第2凸缘部30C卡止于第2收纳部16的第2卡止部16B,从而能将电源端子30收纳于第2收纳部16。在此,接地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除了它们的凸缘部20C、30C之外是大致同样的结构,所以即使在两端子20、30错误地组装的情况下,也难以从连接器1的外部判别出误组装。
在这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当电源端子30错误地收纳于第1收纳部14时,电源端子30在比收纳于该第1收纳部14的接地端子20的正规位置TP1向后方侧偏移的非正规位置FP1被定位,所以即使之后相对于壳体10从该壳体10的后方侧组装保持器50,也不能使保持器50与壳体10嵌合。因此,能从连接器1的外部容易地判别电源端子30错误地收纳于第1收纳部14,能抑制端子的误组装。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当接地端子20错误地收纳于第2收纳部16时,接地端子20在比收纳于该第2收纳部16的电源端子30的正规位置TP2向后方侧偏移的非正规位置FP2被定位,所以即使之后相对于壳体10从该壳体10的后方侧组装保持器50,也不能使保持器50与壳体10嵌合。因此,能从连接器1的外部容易地判别接地端子20错误地收纳于第2收纳部16,能抑制端子的误组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保持器50的包围壁部50B设置有突出部50B1,突出部50B1与收纳于第1收纳部14的接地端子20的第1连接部20B及分别收纳于各第2收纳部16的电源端子30的第2连接部30B分别接近。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即使收纳于第1收纳部14及第2收纳部16的接地端子20及电源端子30中的一方端子的前端将要向下方移位,一方端子的连接部也会与突出部50B1干扰。因此,能抑制在将接地端子20及电源端子30分别收纳于第1收纳部14及第2收纳部16时各端子20、30倾斜,能提高收纳于各收纳部14、16的各端子20、30的组装状态下的尺寸精度。
<其他的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端子的一个例子例示了接地端子20,作为第2端子的一个例子例示了电源端子30,但是也可以将电源端子作为第1端子的一个例子,将接地端子设为第2端子的一个例子。另外,第1端子及第2端子也可以是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以外的端子。
(2)除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关于第1凸缘部的形状、第2凸缘部的形状也能适当地变更。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器的一个例子,例示了配备于车辆并与供电侧的连接器嵌合连接的连接器,但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连接器也可以是使用于其他用途的连接器。
以上,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包括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
10:壳体
14:第1收纳部
14B:第1卡止部
16:第2收纳部
16B:第2卡止部
20:接地端子(第1端子)
20A:第1端子部
20B:第1连接部
20C:第1凸缘部
30:电源端子(第2端子)
30A:第2端子部
30B:第2连接部
30C:第2凸缘部
50:保持器
TP1:(收纳于第1收纳部的端子的)正规位置
TP2:(收纳于第2收纳部的端子的)正规位置
FP1:(收纳于第1收纳部的端子的)非正规位置
FP2:(收纳于第2收纳部的端子的)非正规位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连接器,具备:
第1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1端子部和从该第1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1凸缘部;
第2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2端子部和从该第2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2凸缘部;
壳体,其具有第1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并在前方开口,该第1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1端子并防止所述第1端子向前方脱离,该第2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2端子并防止所述第2端子向前方脱离;以及
保持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该壳体的后方侧组装,
所述第1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1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1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1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
所述第2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2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2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所述第2端子当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所述第1卡止部卡止时,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所述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所述第1凸缘部通过由其外径朝向后方侧阶段性地变大的多个圆板状部位构成,从而在所述前后方向呈台阶状,
所述第1卡止部通过所述第1收纳部的内壁的一部分确保在所述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并且向内侧突出,且该突出的部位在所述前后方向呈台阶状,从而形成所述贯穿孔的开口直径朝向后方侧阶段性地变大的形状,并且具有在所述第1端子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凸缘部在所述前后方向抵接的多个抵接面,
所述第2凸缘部呈一片圆板状,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多个圆板状部位中位于最后方侧的圆板状部位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大,在所述第2端子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状态下仅与所述第1卡止部的所述多个抵接面中位于最后方侧的抵接面在所述前后方向抵接。
2.一种连接器,具备:
第1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1端子部和从该第1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1凸缘部;
第2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2端子部和从该第2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2凸缘部;
壳体,其具有第1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并在前方开口,该第1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1端子并防止所述第1端子向前方脱离,该第2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2端子并防止所述第2端子向前方脱离;以及
保持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该壳体的后方侧组装,
所述第1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1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1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1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
所述第2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2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2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第2端子当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所述第1卡止部卡止时,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所述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所述第1端子当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且所述第1凸缘部与所述第2卡止部卡止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所述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3.一种连接器,具备:
第1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1端子部和从该第1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1凸缘部;
第2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2端子部和从该第2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2凸缘部;
壳体,其具有第1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并在前方开口,该第1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1端子并防止所述第1端子向前方脱离,该第2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2端子并防止所述第2端子向前方脱离;以及
保持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该壳体的后方侧组装,
所述第1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1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1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1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
所述第2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2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2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第2端子当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所述第1卡止部卡止时,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所述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所述第2凸缘部呈一片圆板状,
所述第2卡止部通过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壁的一部分确保在所述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并且向内侧突出,从而具有在所述第2端子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2凸缘部在所述前后方向抵接的一个抵接面,
所述第1凸缘部通过由其外径朝向后方侧逐渐地变大的多个圆板状部位构成,从而在所述前后方向呈台阶状,并且所述多个圆板状部位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大,在所述第1端子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状态下仅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多个圆板状部位中位于最前方侧的圆板状部位与所述第2卡止部的所述抵接面抵接。
4.一种连接器,具备:
第1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1端子部和从该第1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1凸缘部;
第2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2端子部和从该第2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2凸缘部;
壳体,其具有第1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并在前方开口,该第1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1端子并防止所述第1端子向前方脱离,该第2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2端子并防止所述第2端子向前方脱离;以及
保持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该壳体的后方侧组装,
所述第1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1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1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1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
所述第2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2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2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第2端子当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所述第1卡止部卡止时,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所述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1端子及所述第2端子定位于所述正规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壳体的后方侧前进到所述保持器的前端部与所述第1端子的后端部及所述第2端子的后端部各自抵接的位置为止,从而能与所述壳体嵌合,
所述第1端子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后方侧的轴状的第1连接部,
所述第2端子具有配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后方侧的轴状的第2连接部,
所述保持器具有包围壁部,该包围壁部在所述保持器与所述壳体嵌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第1连接部的轴周围及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第2连接部的轴周围中的至少一方包围,
在所述包围壁部的内壁设置有向内侧突出并且该突出的顶端与所述第1连接部及所述第2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近的突出部。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具备:
第1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1端子部和从该第1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1凸缘部;
第2端子,其具有呈轴状的第2端子部和从该第2端子部呈凸缘状伸出的第2凸缘部;
壳体,其具有第1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并在前方开口,该第1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1端子并防止所述第1端子向前方脱离,该第2收纳部从其后方侧收纳所述第2端子并防止所述第2端子向前方脱离;以及
保持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该壳体的后方侧组装,
所述第1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1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1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1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
所述第2端子通过沿着所述第2端子部的轴方向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设置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壁上的第2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前后方向定位在正规位置,所述第2端子当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且所述第2凸缘部与所述第1卡止部卡止时,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所述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凸缘部通过由其外径朝向后方侧阶段性地变大的多个圆板状部位构成,从而在所述前后方向呈台阶状,
所述第1卡止部通过所述第1收纳部的内壁的一部分确保在所述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并且向内侧突出,且该突出的部位在所述前后方向呈台阶状,从而形成所述贯穿孔的开口直径朝向后方侧阶段性地变大的形状,并且具有在所述第1端子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凸缘部在所述前后方向抵接的多个抵接面,
所述第2凸缘部呈一片圆板状,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多个圆板状部位中位于最后方侧的圆板状部位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大,在所述第2端子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的状态下仅与所述第1卡止部的所述多个抵接面中位于最后方侧的抵接面在所述前后方向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端子当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且所述第1凸缘部与所述第2卡止部卡止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比所述正规位置靠后方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2凸缘部呈一片圆板状,
所述第2卡止部通过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壁的一部分确保在所述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并且向内侧突出,从而具有在所述第2端子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2凸缘部在所述前后方向抵接的一个抵接面,
所述第1凸缘部通过由其外径朝向后方侧逐渐地变大的多个圆板状部位构成,从而在所述前后方向呈台阶状,并且所述多个圆板状部位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厚度大,在所述第1端子收纳于所述第2收纳部的状态下仅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多个圆板状部位中位于最前方侧的圆板状部位与所述第2卡止部的所述抵接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1端子及所述第2端子定位于所述正规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壳体的后方侧前进到所述保持器的前端部与所述第1端子的后端部及所述第2端子的后端部各自抵接的位置为止,从而能与所述壳体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端子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后方侧的轴状的第1连接部,
所述第2端子具有配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后方侧的轴状的第2连接部,
所述保持器具有包围壁部,该包围壁部在所述保持器与所述壳体嵌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第1连接部的轴周围及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第2连接部的轴周围中的至少一方包围,
在所述包围壁部的内壁设置有向内侧突出并且该突出的顶端与所述第1连接部及所述第2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近的突出部。
CN201780022701.7A 2016-04-11 2017-03-22 连接器 Active CN108886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8837 2016-04-11
JP2016078837A JP6607133B2 (ja) 2016-04-11 2016-04-11 コネクタ
PCT/JP2017/011360 WO2017179374A1 (ja) 2016-04-11 2017-03-22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214A true CN108886214A (zh) 2018-11-23
CN108886214B CN108886214B (zh) 2020-03-20

Family

ID=60041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2701.7A Active CN108886214B (zh) 2016-04-11 2017-03-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4794B2 (zh)
JP (1) JP6607133B2 (zh)
CN (1) CN108886214B (zh)
WO (1) WO20171793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57706A (ko) 2017-09-29 2020-05-26 소니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JP2023019470A (ja) * 2021-07-29 2023-02-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充電コネク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0947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CN101800375A (zh) * 2009-02-07 2010-08-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与其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JP2011249039A (ja) * 2010-05-24 2011-12-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両側コネクタ
WO2014147760A1 (ja) * 2013-03-19 2014-09-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側コネクタ
CN204361361U (zh) * 2015-01-29 2015-05-2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CN104685727A (zh) * 2012-10-05 2015-06-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充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3503A (ja) 2001-05-17 2002-11-29 Yazaki Corp 多極コネクタ
JP5123144B2 (ja) 2008-11-21 2013-0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充電用コネクタ
WO2012146766A1 (en) * 2011-04-28 2012-11-01 Fci Automotive Holding Multicontact body, electrical 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CN105075031B (zh) * 2013-03-19 2017-07-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车辆侧连接器
DE102014015148B4 (de) * 2014-10-13 2018-11-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adeverbinder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desselben
CN108879192A (zh) * 2017-05-12 2018-11-2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插座壳体及插座
CN207052838U (zh) * 2017-05-12 2018-02-2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密封件、密封组件及插座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0947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CN101800375A (zh) * 2009-02-07 2010-08-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与其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JP2011249039A (ja) * 2010-05-24 2011-12-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両側コネクタ
CN104685727A (zh) * 2012-10-05 2015-06-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充电连接器
WO2014147760A1 (ja) * 2013-03-19 2014-09-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側コネクタ
CN204361361U (zh) * 2015-01-29 2015-05-2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91653A (ja) 2017-10-19
JP6607133B2 (ja) 2019-11-20
US11114794B2 (en) 2021-09-07
CN108886214B (zh) 2020-03-20
WO2017179374A1 (ja) 2017-10-19
US20210218177A1 (en)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2151B2 (ja) 充電用コネクタ
CN105599579B (zh) 车辆用蓄电池单元及线束支架
CN106233538B (zh) 防水连接器
CN107623225B (zh) 连接器
US527760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782899B (zh) 电池连接组件
KR100894793B1 (ko) 본체측 기기에 대한 장착 부품의 오장착 방지 방법, 이에이용되는 장착 부품 및 배터리 팩
CN108886214A (zh) 连接器
US20070210744A1 (en) Adapter for a power tool battery
CN105103385A (zh) 充电连接器
CN102195210A (zh) 充电连接器
CN102790317A (zh) 连接器保持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充电装置
CN105075031B (zh) 车辆侧连接器
CN108933350A (zh) 连接器
CN106663417A (zh) 无线袖珍发射器、用于无线袖珍发射器的蓄电池单元、无线麦克风、用于无线麦克风的蓄电池和用于袖珍发射器和/或麦克风的充电单元
JP2009037835A (ja) コネクタ
CN109075282B (zh) 电池组
EP2362499A1 (en) Charging connector
US10903604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that restricts excessive deflection of the lock arm
JP2016115570A (ja) コネクタ
CN102822923B (zh) 开关单元
CN107078248B (zh)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的电池
JP2013211146A (ja) 外部給電コネクタ、給電ポートおよび、給電ポートを設けた車両
CN216886495U (zh) 收纳构造及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
JP6927901B2 (ja) 電動車用充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