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1361U -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61361U
CN204361361U CN201520065603.XU CN201520065603U CN204361361U CN 204361361 U CN204361361 U CN 204361361U CN 201520065603 U CN201520065603 U CN 201520065603U CN 204361361 U CN204361361 U CN 204361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enclosure body
hole
connector shell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56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健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656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61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61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61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互连接的壳体本体和端帽;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壳体本体,用于容纳固定连接端子及相连的导线;所述端帽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端帽包括一阻挡结构;当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端帽相互连接,形成所述的连接器壳体时,所述阻挡结构在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延伸进入所述第一通孔,以阻止连接端子的轴向运动。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组装及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采用金属公端子和金属母端子组合而成,金属公端子和金属母端子均连接有导线。通过使公端子与母端子插接,形成电导通。通常连接端子安装在绝缘的连接器壳体上。现有的连接器壳体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组装麻烦,使用不方便。尤其对于汽车中使用的穿缸连接器,复杂的结构更加影响其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连接器壳体。
为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互连接的壳体本体和端帽;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壳体本体,用于容纳固定连接端子及相连的导线;所述端帽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端帽包括一阻挡结构;当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端帽相互连接,形成所述的连接器壳体时,所述阻挡结构在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延伸进入所述第一通孔,以阻止连接端子的轴向运动。
优选地是,所述壳体本体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置有沿轴向凹陷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通孔的下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底部;当所述端帽套装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时,所述阻挡结构抵靠在所述第一容腔底部上。
优选地是,所述端帽包括端帽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自所述端帽底板起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端帽底板,所述端帽底板与所述侧壁围成第二容腔;所述阻挡结构包括凸柱;所述凸柱自所述端帽底板起延伸并突入所述第二容腔内形成预设的延伸长度L。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凸柱端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下端内;所述第一台阶用于限制所述凸柱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深度。
优选地是,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端帽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卡扣,另一个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相配合将所述壳体本体与所述端帽卡接。
优选地是,所述壳体本体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外表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突出于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所述端帽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自所述端帽上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并沿所述端帽径向凹陷;所述端帽套装在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上时,所述卡扣突入所述卡槽内,将所述端帽与所述壳体本体卡接。
优选地是,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弧形面及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壳体本体轴向相平行;所述端帽上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包括第二弧形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端帽轴向相平行;所述端帽套装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时,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配合。
优选地是,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上,并突出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上,所述卡槽自所述第二平面起沿所述端帽径向凹陷。
优选地是,与所述卡槽相对的所述端帽上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是,所述端帽包括凸缘,所述凸缘沿径向向外突出于所述端帽侧壁的外表面。
优选地是,所述壳体本体与所述端帽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凸块,另一个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端帽与所述壳体本体套装过程中,所述凸块与所述滑槽确定所述端帽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周向相对位置。
优选地是,所述壳体本体包括配合部;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上并突出于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端帽侧壁的内表面上并自所述端帽侧壁的内表面起沿所述端帽径向凹陷。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通孔数目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通孔数目与所述第一通孔数目相同;所述端帽套装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时,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仅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内的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上端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连接端子上端受第二台阶阻挡,下端受所述端帽阻挡;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端帽相配合将所述连接端子限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优选地是,所述连接端子上下两端可分别与对接端子插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壳体结构简单的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卡扣与卡槽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和端帽上,在端帽套装在壳体本体的配合部时,利用卡扣与卡槽相配合将两者卡接,无需再借助其它零部件即可牢固连接。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组装及使用方便。在端帽套装在壳体本体端部过程中,凸块与滑槽相配合既可以导向,也可以方便周向的定位。在端帽上设置凸柱,并在凸柱上设置第二通孔,可以实现导线的导向。端帽设置加强筋,可增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卡扣与卡槽多次拆装而使端帽折断。凸柱可延伸至第一通孔端部,还有助于将连接端子限制在第一通孔内,使连接端子稳固安装,确保电连接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壳体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壳体本体的右视图,图中仅示出了配合部,其余部分未示出。
图5为壳体本体的剖视图,剖视方向为图4中A-A。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帽结构示意图。
图7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端帽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端帽的左视图。
图9为图8中端帽的B-B剖视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器壳体1,用于连接固定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和与连接端子相连接的导线,形成一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壳体1包括壳体本体10和端帽30。连接端子设置在壳体本体10内后,端帽30将连接端子2限制在壳体本体10内。
壳体本体10可以采用任何可行的形式,对连接端子2进行固定定位。在如图3至图5所示的优选示例中,壳体本体10设置有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沿壳体本体10长度方向,即图5中的上下方向贯穿壳体本体10。第一通孔13用于安装连接端子2,其数目根据使用场合确定。在如图所示的优选示例中,第一通孔13数目为四个,均匀分布。第一通孔13的形状与连接端子2对应,以对连接端子2径向固定。
壳体本体10的第一通孔13内还可设置有定位结构,例如,一个或多个台阶,用于连接端子的轴向定位。在如图3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在壳体本体10靠近与端帽30连接的一端(即图5中下端),每个第一通孔13设置有第一台阶14,该第一台阶14相对第一通孔13具有较小的内径。在壳体本体10远离端帽30的一端(即图5中上端),每个第一通孔13设置有第二台阶15。第二台阶15在径向突出于第一通孔13的内表面,用于配合连接端子2的一凸缘结构。通过第一台阶14和/或第二台阶15与连接端子2上相应结构的配合,可连接端子2在壳体本体10的轴向位置。
壳体本体10上设置有与端帽30连接配合的多种结构。在如图3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壳体本体10上与端帽30对配的一端(图5中的下端)设置有配合部11。壳体本体10上配合部11的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容腔16。第一容腔16与第一通孔13连通。如图5中所示,第一通孔13的下开口位于第一容腔16底部,即第一容腔16的上端。配合部11的外表 面可设置呈非圆形,以阻止壳体本体10和端帽30之间的相对转动。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配合部11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弧形面12和第一平面18。第一平面18与壳体本体10轴向相平行。第一平面18数目为三个,沿壳体本体10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如此设置,使得配合部11的外表面形成非规则的圆形。
壳体本体10上还可设置有阻止端帽30从壳体本体10上脱离的结构。在如图3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壳体本体10上配合部11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17,所述卡扣17突出于所述配合部11的外表面,用于配合端帽30上的卡槽38,从而将端帽30保持在壳体本体10上。在如图所示的优选示例中,卡扣17数目为三个,沿壳体本体10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卡扣17分别设置在三个第一平面18上,并突出于第一平面18。
壳体本体10上还可设置有防呆结构,以保证壳体本体10和端帽30在对配时周向对准。在如图3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壳体本体10上配合部11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块19。当凸块19为多个时,凸块19壳体本体10圆周方向非均匀分布。凸块19突出于配合部11外表面,可与端帽30上对应设置的滑槽41配合,以使壳体本体10和端帽30在对配时周向对准。在如图所示的优选示例中,凸块19数目为两个,沿壳体本体10圆周方向非均匀分布。凸块19既可以设置在第一弧形面1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平面18上。
壳体本体10可以采用任何可行的形状,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除配合部11外,壳体本体10其余部分为圆柱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示例中,壳体本体10为穿缸件壳体,其上设置有用于密封件50(如O型密封圈)的安装表面,及将壳体本体10安装至缸体(未示出)上的连接结构,如凸缘。
现参照图6至图9说明连接器壳体1中与壳体本体10配合的端帽30。在如图6至图9所示的示例中,端帽30包括端帽底板31和侧壁32。侧壁32自端帽底板31起延伸并突出于端帽底板31。端帽底板31与侧壁32围成第二容腔33,用于容纳并支撑壳体本体10上的配合部11。端帽30外形为圆柱形结构。
端帽30的第二容腔33内设置有凸柱34。凸柱34突出于端帽底板31,并向第二容腔内33延伸一特定或预设的延伸长度L,长度L的具体数值可视使用场合确定。如以下实施例中详细描述的,当端帽30安装至插入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壳体1上,并形成一连接器组件后(参见图10),凸柱34可抵住连接端子的下端,阻止连接端子2从第一通孔13的下端退出。凸柱34的数目与壳体本体10内的第一通孔13数目相同,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凸柱34数目 为四个。凸柱3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5。第二通孔35自凸柱34上端起沿端帽30长度方向延伸,贯穿凸柱34和端帽底板31,以供导线穿过,并可对导线进行支撑并定向。
端帽30上设置有与壳体本体10连接对配的多种结构。例如,端帽30上侧壁32的内表面与壳体本体10上配合部11的外表面形成互补的配合表面。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侧壁32的内表面呈非规则的圆形,以阻止端帽30和壳体本体10之间的相对转动。在如图6至图9所示的示例中,端帽侧壁32的内表面包括第二弧形面36和第二平面37。第二平面37与端帽30轴向相平行。第二平面37向内突出于端帽内表面36。
端帽30上还可设置有阻止端帽30从壳体本体10上脱离的结构。在如图9所示的示例中,端帽内表面设置有卡槽38,卡槽38自端帽内表面起延伸,沿端帽30径向向端帽外表面方向凹陷。卡槽38可与壳体本体10上的卡扣17配合,用于将端帽30保持在壳体本体10上。在如图所示的优选示例中,卡槽38设置在第二平面37上。卡槽38自第二平面37起延伸,向端帽外表面方向凹陷。端帽外表面39设置有加强筋40。加强筋40设置在与卡槽38相对的位置。
端帽30上还设置有滑槽41。滑槽41设置于端帽内表面上并自所述端帽内表面起沿所述端帽30径向凹陷。在如图所示的优选示例中,滑槽41为通槽,贯穿端帽30。滑槽41可与壳体本体10上的凸块19相应。当端帽30和壳体本体10对配时,滑槽41可与壳体本体10上的凸块19配合,以使端帽30和壳体本体10周向对准。
端帽30上还设置有凸缘42,凸缘42沿径向向外突出于侧壁32。当壳体本体10和端帽30组装完毕,形成连接器壳体1,凸缘42可配合壳体本体10,将密封件50(如图1中所示的O型密封圈)保持在连接器壳体1上。在如图6至图9所示的示例中,端帽30上的凸缘42在周向连续,呈一环形凸缘42。
以下参照图10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以及插置并固定于连接器壳体1内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两端分别用于连接导线(未示出)。例如,连接端子的上下两端可分别与对接端子(未示出)插接。
如图中所示,连接端子插置于第一通孔13内。连接端子上端受第二台阶15阻挡。端帽30套装在壳体本体10,与其连接成一体。当壳体本体10下端的配合部11插置于端帽30的第二容腔33内,凸柱34突入第一容腔16内。凸柱34上端抵靠在第一台阶14上,第一台阶 14用于限制凸柱34插入第一通孔13内的深度。凸柱34挡住连接端子2下端,与第二台阶15相配合,将连接端子限制在第一通孔13内。每个凸柱34上的第二通孔35与对应的第一通孔13位置相对,在轴向上对齐,以供导线从中穿过。
在组装好的壳体本体10和端帽30中,每个第一平面18与一个相应的第二平面37位置相对,用于阻止壳体本体10和端帽30之间的相对转动。卡扣17嵌入卡槽38内,两者相配合将端帽30与壳体本体10卡接,阻止端帽30从壳体本体10上脱落。凸块19插置于滑槽41内。
在装配端帽30和壳体本体10时,将壳体本体10上的凸块19与端帽30中的滑槽41对准,实现壳体本体10和端帽30的周向定位。在端帽30套装于壳体本体10过程中,每个第一平面18与一个相应第二平面37位置相对,第二平面37沿第一平面18向左移动。凸块19插置于滑槽41内,并沿滑槽41滑动。直至端帽30向左移动到位,卡扣17突入卡槽38内,将端帽30与壳体本体10卡接。
连接端子插置并固定于连接器壳体1后,即形成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前端、后端、左端、右端、上部、下部等均为清楚说明而使用的相对概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卡扣与卡槽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和端帽上,在端帽套装在壳体本体的配合部时,利用卡扣与卡槽相配合将两者卡接,无需再借助其它零部件即可牢固连接。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组装及使用方便。在端帽套装在壳体本体端部过程中,凸块与滑槽相配合既可以导向,也可以方便周向的定位。在端帽上设置凸柱,并在凸柱上设置第二通孔,可以实现导线的导向。端帽设置加强筋,可增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卡扣与卡槽多次拆装而使端帽折断。凸柱可延伸至第一通孔端部,还有助于将连接端子限制在第一通孔内,使连接端子稳固安装,确保电连接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互连接的壳体本体和端帽;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壳体本体,用于容纳固定连接端子及相连的导线;所述端帽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端帽包括一阻挡结构;当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端帽相互连接,形成所述的连接器壳体时,所述阻挡结构在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延伸进入所述第一通孔,以阻止连接端子的轴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置有沿轴向凹陷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通孔的下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底部;当所述端帽套装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时,所述阻挡结构抵靠在所述第一容腔底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包括端帽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自所述端帽底板起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端帽底板,所述端帽底板与所述侧壁围成第二容腔;所述阻挡结构包括凸柱;所述凸柱自所述端帽底板起延伸并突入所述第二容腔内预设的延伸长度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凸柱端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下端内;所述第一台阶用于限制所述凸柱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端帽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卡扣,另一个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相配合将所述壳体本体与所述端帽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外表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突出于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所述端帽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自所述端帽上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并沿所述端帽径向凹陷;所述端帽套装在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上时,所述卡扣突入所述卡槽内,将所述端帽与所述壳体本体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弧形面及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壳体本体轴向相平行;所述端帽上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包括 第二弧形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端帽轴向相平行;所述端帽套装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时,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上,并突出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上,所述卡槽自所述第二平面起沿所述端帽径向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卡槽相对的所述端帽上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包括凸缘,所述凸缘沿径向向外突出于所述端帽侧壁的外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与所述端帽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凸块,另一个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端帽与所述壳体本体套装过程中,所述凸块与所述滑槽确定所述端帽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周向相对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包括配合部;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上并突出于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端帽侧壁的内表面上并自所述端帽侧壁的内表面起沿所述端帽径向凹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数目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通孔数目与所述第一通孔数目相同;所述端帽套装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时,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仅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对齐。
14.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内的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上端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连接端子上端受第二台阶阻挡,下端受所述端帽阻挡;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端帽相配合将所述连接端子限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上下两端可分别与对接端子插接。
CN201520065603.XU 2015-01-29 2015-01-29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04361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5603.XU CN204361361U (zh) 2015-01-29 2015-01-29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5603.XU CN204361361U (zh) 2015-01-29 2015-01-29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61361U true CN204361361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62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5603.XU Active CN204361361U (zh) 2015-01-29 2015-01-29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6136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9156A (zh) * 2017-05-12 2018-11-2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气防护盖及插座
CN108886214A (zh) * 2016-04-11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983633A (zh) * 2016-11-16 2019-07-05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特别是用于传输用来为电动车辆充电的充电电流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6214A (zh) * 2016-04-11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886214B (zh) * 2016-04-11 2020-03-2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983633A (zh) * 2016-11-16 2019-07-05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特别是用于传输用来为电动车辆充电的充电电流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09983633B (zh) * 2016-11-16 2021-07-09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传输用来为电动车辆充电的充电电流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08879156A (zh) * 2017-05-12 2018-11-2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气防护盖及插座
CN108879156B (zh) * 2017-05-12 2024-02-0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气防护盖及插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1361U (zh)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组件
CN104821524B (zh) 一种线缆保护套及线缆组件
CN102222844B (zh) 电缆连接器,特别是多极电缆连接器
CN102005663A (zh) 冠簧笼式插针插孔组件及其插孔
CN205136259U (zh) 弹性卡接式连接件
CN205090085U (zh) 胀锚式卡扣
CN202196898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104993299A (zh)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03961444U (zh) 一种把手固定结构
CN202719312U (zh) 一种滤芯快接结构
CN213151144U (zh) 一种防爆线缆连接器
CN203085825U (zh) 绝缘插接件和使用绝缘插接件的扣压式电缆接头
CN208923473U (zh) 一种集成连接器
CN209282467U (zh) 端子保持架、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4271321U (zh) 一种美式十字型二插
CN104466874B (zh) 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组件及设置有线对线连接器的电缆组件
CN107115713A (zh) 滤芯通用安装构件及过滤装置
CN111029833B (zh) 一种数据接头连接器
CN203103631U (zh) 一种多芯接插件
CN206322864U (zh) 分体电缆快速接头
CN204118338U (zh) 铜管插头及花篮螺栓插座以及组合插头
CN104319537B (zh) 隔爆连接器组件
CN104332745A (zh) 铜管插头及花篮螺栓插座以及组合插头
CN211580036U (zh) 一体式摄像头后盖
CN208579262U (zh) 由基本构件构建的室外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