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6495U - 收纳构造及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收纳构造及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6495U
CN216886495U CN202220413003.8U CN202220413003U CN216886495U CN 216886495 U CN216886495 U CN 216886495U CN 202220413003 U CN202220413003 U CN 202220413003U CN 216886495 U CN216886495 U CN 216886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rmrest
storage
vehicle
storag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130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下秀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130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6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6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6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纳构造、以及具有此收纳构造的车辆。所述收纳构造设置在车辆的内部,在所述车辆的内部设置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椅,在所述座椅的侧方的所述车辆的内壁上设置有扶手。所述收纳构造包括:收纳部,设置在所述扶手的下方且朝向上方开口;扶手开口部,设置在所述扶手上,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进行俯视时,所述扶手开口部与所述收纳部的开口重叠;以及电池保持部,构成为;将贯通所述收纳部与所述扶手开口部的电池进行保持。通过所述收纳构造,能够将电池设置在乘客(使用者)的侧面,而方便取用电池,并且通过将收纳构造与扶手一体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Description

收纳构造及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纳构造,以及具有所述收纳构造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设置在车辆的车门的扶手上的能够开启与关闭的口袋盒(pocket box),但是,此口袋盒是通用的结构,并不能容纳如电池之类的较大物体。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06-022089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用于驱动车辆、摩托车等的移动电池(mobile battery) 有望实现小型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易于取出到车辆,且易于收纳多个电池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提供一种收纳结构,能够在车辆中收纳多个电池,并且,所述收纳结构具有:可进行充电的位置和可以简单进行补充的位置。此外,电池是标准化的,且具有相同的形状。作为这样的车辆,可以通过短距离通信,获取车辆中安装的电池的数量和充电状态,并将相关的信息通过车辆而上传到服务器(server),以便使用者能够确认电池的安装状态和充电状态。所述电池在下端配置有充电端子,当将电池插入所述收纳结构时,所述电池的下端的充电端子能够结合到收纳结构中而开始进行充电、供电等;另外,也可将端子设置在电池的顶部,而使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来进行供电。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结构,在扶手上设置了扶手开口部,适于在车门上放置电池。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纳构造。所述收纳构造设置在车辆的内部,在所述车辆的内部设置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椅,在所述座椅的侧方的所述车辆的内壁上设置有扶手。所述收纳构造包括:收纳部,设置在所述扶手的下方且朝向上方开口;扶手开口部,设置在所述扶手上,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进行俯视时,所述扶手开口部与所述收纳部的开口重叠;以及电池保持部,构成为;将贯通所述收纳部与所述扶手开口部的电池进行保持。
如此,通过所述收纳构造,能够将电池设置在乘客(使用者)的侧面,而方便取用电池,并且通过将收纳构造与扶手一体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电池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电池的上端与所述扶手的上表面为彼此齐平。
如此,通过使所述电池的上端与所述扶手的上表面成为彼此齐平,当乘客将手臂放置在扶手的上表面时,电池不会产生妨碍,而可以确保手臂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扶手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门上,在所述电池的上部设置有握持部,所述电池的端子重叠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下方。
如此,通过在电池上设置端子,可以提高使用者使用电池的便利性,并且,当打开和关闭车门而导致雨滴进入车辆的内部时,能够通过握持部而防止雨滴接触所述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从所述电池的中心偏离配置,在所述电池的收纳状态下,所述握持部向所述车门之侧偏离。
如此,由于电池的握持部偏向车门之侧,所以,当收纳电池且乘客抓住握持部时,电池的下端会朝向车门之侧摆动,从而,可将电池沿车门的内壁进行收纳,相当方便进行收纳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收纳构造还包括:摆动结构(swingstructure),其中,所述端子的一侧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在所述摆动结构而进行收纳,所述端子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构成所述端子,所述第一端部位在所述握持部的偏离方向上。
如此,通过将端子设置在与偏离方向为相反的方向,使得坐在电池的侧方的乘客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端子,并且,所述收纳构造能够避免在抓握时乘客的手指接触到所述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收纳构造还包括:托盘,设置在所述扶手中,构成为:与所述扶手开口部连续。
如此,通过将托盘设置在电池的附近,而可以通过将物体放在托盘上并将所述物体连接到电池,来进行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收纳构造还包括:指示器,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构成为:指示所述电池的容量。
如此,通过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的指示器,即使在所述电池为收纳状态时,也可以轻松地检查电池的容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包括:遮蔽部;以及凸部,从所述遮蔽部的两侧的端部往下方突出。
如此,通过凸部可加强握持性,并且,所述凸部能够防止雨滴在握持部的下表面行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收纳构造还包括:第一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电池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电池在所述扶手开口部中与所述第一引导部抵接;以及第二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电池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电池在所述收纳部中与所述第二引导部抵接。
如此,通过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引导部,即使在车辆行驶时,电池也可以良好地维持在收纳状态而不会嘎嘎作响,并且,可以提高设置有开口部的扶手的强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具有上述的收纳构造。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构造,能够将电池设置在乘客(使用者)的侧面,而方便取用电池,并且通过将收纳构造与扶手一体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通过使所述电池的上端与所述扶手的上表面成为彼此齐平,当乘客将手臂放置在扶手的上表面时,电池不会产生妨碍,而可以确保手臂的舒适度。通过在电池上设置端子,可以提高使用者使用电池的便利性,并且,当打开和关闭车门而导致雨滴进入车辆的内部时,能够通过握持部而防止雨滴接触所述端子。由于电池的握持部偏向车门之侧,所以,当收纳电池且乘客抓住握持部时,电池的下端会朝向车门之侧摆动,从而,可将电池沿车门的内壁进行收纳,相当方便进行收纳动作。通过将端子设置在与偏离方向为相反的方向,使得坐在电池的侧方的乘客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端子,并且,所述收纳构造能够避免在抓握时乘客的手指接触到所述端子。通过将托盘设置在电池的附近,而可以通过将物体放在托盘上并将所述物体连接到电池,来进行充电。通过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的指示器,即使在所述电池为收纳状态时,也可以轻松地检查电池的容量。通过凸部可加强握持性,并且,所述凸部能够防止雨滴在握持部的下表面行进。通过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引导部,即使在车辆行驶时,电池也可以良好地维持在收纳状态而不会嘎嘎作响,并且,可以提高设置有开口部的扶手的强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2的(a)是图1的收纳构造的俯视图。
图2的(b)是图1的收纳构造的前视图。
图3的(a)是电池的前视图。
图3的(b)是电池的侧视图。
图3的(c)是电池的俯视图。
图3的(d)是透视了握持部,而观察到电池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图3的(e)是电池的握持部的附近的前视图。
图3的(f)是电池的握持部的附近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f)所示的握持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收纳构造
110:收纳部
110a:开口
120:扶手开口部
130:电池保持部
140:电池
140a:电池的上端
142:握持部
142a:遮蔽部
142b:凸部
144:端子
144a:第一端部
144b:第二端部
150:摆动结构
160:托盘
170:指示器
182:第一引导部
184:第二引导部
200:车辆
210:座椅
220:内壁
230:扶手
230a:扶手的上表面
240:车门
F:前方
B:后方
L:左方
R:右方
U:上方
D:下方
M:箭头(朝向车门之侧)
N:箭头(朝向乘客之侧)
O:偏离方向
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共同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的内部的示意图。在图1中标示了车辆200的前方F、后方B、左方L、右方R、上方U、下方D的坐标系。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收纳构造100,设置在车辆200的内部。在车辆200的内部设置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椅210。在座椅210的侧方的车辆200的内壁220上设置有扶手230。
图2的(a)是图1的收纳构造的俯视图。图2的(b)是图1的收纳构造的前视图。请同时参照图2的(a)~图2的(b),收纳构造100包括:收纳部110,设置在扶手230的下方且朝向上方开口;扶手开口部120,设置在扶手230 上,从车辆200的上方进行俯视时,扶手开口部120与收纳部110的开口110a 重叠;以及电池保持部130,构成为;将贯通收纳部110与扶手开口部120 的电池140进行保持。
为了在车门240设置电池140,而在扶手230设置扶手开口部120。如此,通过收纳构造100,能够将电池140设置在驾驶员乘客(使用者)的侧面,而方便取用电池140,并且通过将收纳构造100与扶手230一体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另外,扶手开口部120可以是由扶手230与车门240的内壁220所构成。在车门240的内壁220上设置有缓冲构件,例如,软木(cork)等。
请参照图2的(b),在电池140的收纳状态下,电池140的上端140a与扶手230的上表面230a为彼此齐平。
由于在安装电池140时,电池140的上端140a与扶手230的上表面230a 为几乎彼此齐平的结构,如此,当乘客将手臂放置在扶手230的上表面230a 时,电池140不会产生妨碍,而可以确保手臂的舒适度。
图3的(a)是电池的前视图。图3的(b)是电池的侧视图。图3的(c)是电池的俯视图。图3的(d)是透视了握持部,而观察到电池的上表面的俯视图。图 3的(e)是电池的握持部的附近的前视图。图3的(f)是电池的握持部的附近的侧视图。
请参照图1、图2的(a)~图2的(b)以及图3的(a)~图3的(f),扶手230 设置在车辆200的车门240上,在电池140的上部设置有握持部142,电池 140的端子144重叠设置在握持部142的下方。
由于电池140具有握持部142,并且,在握持部142的下方设置了端子 144(可为USB端子),而构成防雨滴措施,如此,通过在电池140上设置端子144,可以提高使用者使用电池140的便利性,并且,当打开和关闭车门 240而导致雨滴进入车辆200的内部时,能够通过握持部142而防止雨滴接触所述端子144。
请参照图1、图2的(a)以及图3的(b),握持部142从电池140的中心偏离配置,在电池140的收纳状态下,握持部142向车门240之侧偏离。如图 2的(a)所示,箭头M的方向为朝向车门240之侧,箭头N的方向为朝向乘客之侧。可从图2的(a)观察到,将握持部142设置在较靠近车门240之侧,如此,使得握持部142与靠近车门240之侧的电池140的边缘之间的宽度W1,小于握持部142与靠近乘客之侧的电池140的另一边缘之间的宽度W2,亦即, W1<W2。另外,靠近车门240之侧的宽度W1,设定为手指能够进入的宽度。
由于电池140的握持部142从重心偏离,电池140的下端会摆动到偏离的一侧,使得电池140在收纳时可以沿车辆200的内壁220而进行收纳;也就是说,由于电池140的握持部142偏向车门240之侧,所以当乘客抓住握持部142而收纳电池140时,电池140的下端会朝向车门240之侧摆动,从而,可将电池140沿车门240的内壁220进行收纳,相当方便进行收纳动作。
请参照图3的(e)~图3的(f),收纳构造100还可包括:摆动结构150,其中,端子144的一侧的第一端部144a被固定在摆动结构150而进行收纳,端子144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144b构成所述端子144,所述第一端部144a 位在所述握持部142的偏离方向O上。如图3的(e)所示,所述端子144可采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结构,并且,可设置两个端子144。摆动结构150构成为:可以使端子144成为露出状态(如图3的(e)所示)或收纳状态(未示出)。
如此,通过摆动结构150使得端子144成为可伸缩的结构;通过将端子 144(即第二端部144b)设置在与偏离方向D为相反的方向,使得坐在电池140 的侧方的乘客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端子144(即第二端部144b);并且,所述收纳构造100能够避免在抓握时乘客的手指接触到所述端子144。
请参照图2的(b),收纳构造100还可包括:托盘160,设置在扶手230 中,构成为:与扶手开口部120连续。
通过将托盘160安排在电池140的收纳部的前方,而可以通过将物体(手机等)放在托盘160上,并将所述物体连接到电池140,来进行充电;也就是说,通过将托盘160设置在电池140的附近,而可以通过将物体放在托盘160 上并将所述物体连接到电池140,而能够轻松地进行充电。
请参照图2的(b)、图3的(c),收纳构造100还可包括:指示器170,设置在握持部142的上表面,构成为:指示所述电池140的容量。
通过在握持部142的上表面设置指示器170,例如,使用4个点状发光二极管的指示灯等,来指示电池140的剩余容量;如此,即使在所述电池140 为收纳状态时,也可以轻松地检查电池140的容量。
图4是图3的(f)所示的握持部的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4,握持部142 可包括:遮蔽部142a;以及凸部142b,从所述遮蔽部142a的两侧的端部往下方突出。如此,通过凸部142b可加强握持性,并且,所述凸部142b能够防止雨滴在握持部142的下表面行进,可防止雨滴直接落下到位于下方的端子144(参照图3的(e)~图3的(f))。
请参照图2的(b),收纳构造100还可包括:第一引导部182,构成为:在电池140的收纳状态下,电池140在扶手开口部120中与第一引导部182 抵接;以及第二引导部184,构成为:在电池140的收纳状态下,电池140 在收纳部110中与第二引导部184抵接。
通过在扶手开口部120的内侧设置第一引导部182,且在收纳部110的内侧设置第二引导部184;如此,即使在车辆200行驶时,电池140也可以良好地维持在收纳状态而不会嘎嘎作响,并且,可以提高设置有扶手开口部 120的扶手230的强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200,具有上述的收纳构造100。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构造以及具有所述收纳构造的车辆,至少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构造,能够将电池设置在乘客(使用者)的侧面,而方便取用电池,并且通过将收纳构造与扶手一体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通过使所述电池的上端与所述扶手的上表面成为彼此齐平,当乘客将手臂放置在扶手的上表面时,电池不会产生妨碍,而可以确保手臂的舒适度。通过在电池上设置端子,可以提高使用者使用电池的便利性,并且,当打开和关闭车门而导致雨滴进入车辆的内部时,能够通过握持部而防止雨滴接触所述端子。由于电池的握持部偏向车门之侧,所以,当收纳电池且乘客抓住握持部时,电池的下端会朝向车门之侧摆动,从而,可将电池沿车门的内壁进行收纳,相当方便进行收纳动作。通过将端子设置在与偏离方向为相反的方向,使得坐在电池的侧方的乘客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端子,并且,所述收纳构造能够避免在抓握时乘客的手指接触到所述端子。通过将托盘设置在电池的附近,而可以通过将物体放在托盘上并将所述物体连接到电池,来进行充电。通过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的指示器,即使在所述电池为收纳状态时,也可以轻松地检查电池的容量。通过凸部可加强握持性,并且,所述凸部能够防止雨滴在握持部的下表面行进。通过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引导部,即使在车辆行驶时,电池也可以良好地维持在收纳状态而不会嘎嘎作响,并且,可以提高设置有开口部的扶手的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构造设置在车辆的内部,在所述车辆的内部设置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椅,在所述座椅的侧方的所述车辆的内壁上设置有扶手,所述收纳构造包括:
收纳部,设置在所述扶手的下方且朝向上方开口;
扶手开口部,设置在所述扶手上,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进行俯视时,所述扶手开口部与所述收纳部的开口重叠;以及
电池保持部,构成为:将贯通所述收纳部与所述扶手开口部的电池进行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电池的上端与所述扶手的上表面为彼此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门上,
在所述电池的上部设置有握持部,
所述电池的端子重叠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从所述电池的中心偏离配置,
在所述电池的收纳状态下,所述握持部朝向所述车门之侧偏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摆动结构,其中,
所述端子的一侧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在所述摆动结构而进行收纳,
所述端子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构成所述端子,
所述第一端部位在所述握持部的偏离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托盘,设置在所述扶手中,构成为:与所述扶手开口部连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器,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构成为:指示所述电池的容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包括:
遮蔽部;以及
凸部,从所述遮蔽部的两侧的端部往下方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电池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电池在所述扶手开口部中与所述第一引导部抵接;以及
第二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电池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电池在所述收纳部中与所述第二引导部抵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收纳构造。
CN202220413003.8U 2022-02-28 2022-02-28 收纳构造及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 Active CN216886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13003.8U CN216886495U (zh) 2022-02-28 2022-02-28 收纳构造及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13003.8U CN216886495U (zh) 2022-02-28 2022-02-28 收纳构造及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6495U true CN216886495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13003.8U Active CN216886495U (zh) 2022-02-28 2022-02-28 收纳构造及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6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0314B1 (ko) 전동차량
US9090310B2 (en)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JP4277968B2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のバッテリ取付構造
US5162719A (en) Battery pack charger
WO2017022394A1 (ja) 電動車両
CN1164946C (zh) 测定系统
CN104159814B (zh) 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
CN110770933B (zh) 电池单元
CN101989667A (zh) 相对电动交通工具装卸的电池组和具备该电池组的电动交通工具
CN112277613B (zh) 一种电池包与车身集成结构及汽车
JP2003532085A (ja) 片手保持診断ディスプレイユニット
US6631774B2 (en) Electric motor vehicle
CN107848388B (zh) 电动车辆
CN216886495U (zh) 收纳构造及具有收纳构造的车辆
JP2003525160A (ja) サンバイザーに設けられた入力装置
CN216565540U (zh) 耳机盒和耳机
CN114655123B (zh) 车辆的中央控制台结构
CN211252314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CN215552887U (zh) 车辆用移动装置收纳结构
JP2013129342A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216301324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多功能车箱
JP2009084813A (ja) 車両キー、車両充電システム及び充電キー
CN216184533U (zh) 电动摩托车的充电装置
CN214450719U (zh) 车辆门饰板拉手杯以及车辆
CN21588391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