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3897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3897B
CN108883897B CN201680084373.9A CN201680084373A CN108883897B CN 108883897 B CN108883897 B CN 108883897B CN 201680084373 A CN201680084373 A CN 201680084373A CN 108883897 B CN108883897 B CN 108883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guide rail
counterweight
hoisting machine
view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43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3897A (zh
Inventor
岛林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883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3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3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3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1Guideways; Guides with a particular position in th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中,轿厢的侧面在井道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井道壁面对置。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及曳引机配置于该空间。当从轿厢侧观察对重侧时,曳引机及第1对重导轨配置在第1轿厢导轨与第2对重导轨之间。当从上方观察时,驱动绳轮与第1对重导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第1轿厢导轨在比支承曳引机的曳引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由最上部导轨支架保持。当从上方观察时,最上部导轨支架配置在设置于曳引机主体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制动器的区域外。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中使轿厢升降的曳引机设置在井道内的上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通过在井道内配置曳引机而取消了机房的无机房类型的电梯装置。在以往的无机房类型的电梯装置中,公知如下结构:为了节省井道的空间,在引导轿厢升降的第1及第2轿厢导轨中的第2轿厢导轨的背面与井道壁之间配置曳引机的马达的一部分,从层站侧观察,以与第2轿厢导轨重合的方式配置曳引机的绳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以往还公知以下无机房类型的电梯装置:为了节省井道的空间,在向轿厢的升降方向投影得到的轿厢的区域内配置曳引机的一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3/084310号
专利文献2:WO2001/06265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在曳引机的马达的一部分与轿厢之间配置有第2轿厢导轨,因此当第2轿厢导轨的尺寸增大时,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扩大,井道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增大。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的一部分与轿厢的区域重合,因此必须在比轿厢的升降范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曳引机,井道的顶部的高度尺寸、即架空尺寸扩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节省井道的空间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其设置有轿厢吊轮,能够在井道内升降;第1轿厢导轨及第2轿厢导轨,它们设置在井道内,引导轿厢;对重,其设置有对重吊轮,能够在井道内升降;第1对重导轨及第2对重导轨,它们设置在井道内,引导对重;曳引机,其具有曳引机主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曳引机主体的驱动绳轮、以及对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器,曳引机设置在井道内的上部,使轿厢及对重升降;曳引机座,其支承曳引机;以及悬吊体,其依次卷绕于轿厢吊轮、驱动绳轮、对重吊轮,悬吊轿厢及对重,轿厢的侧面在井道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井道壁面对置,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及曳引机配置于所述空间,当从轿厢侧观察对重侧时,曳引机及第1对重导轨配置在第1轿厢导轨与第2对重导轨之间,当从上方观察时,驱动绳轮与第1对重导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制动器设置于曳引机主体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第1轿厢导轨在比曳引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由最上部导轨支架保持,当从上方观察时,最上部导轨支架配置在制动器的区域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能够在井道的宽度方向上缩小配置第1对重导轨及驱动绳轮的范围,并且能够不与第1轿厢导轨干涉地使曳引机接近轿厢。由此,能够节省井道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上部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上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上部侧视图。此外,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有轿厢2及对重3。在井道1内,形成有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井道壁面1a、1b。轿厢2具有底面、顶面、正面、背面及一对侧面。轿厢2的一个侧面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一个井道壁面1a对置,轿厢2的另一侧面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另一个井道壁面1a对置。在轿厢2的正面设置有轿厢出入口。轿厢2被配置成当从上方观察时使轿厢出入口朝向各层的层站4。
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外。此外,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配置在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之间的空间内。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装置为对重侧置型的电梯装置。
在井道1内设置有第1轿厢导轨5、第2轿厢导轨6、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
第1轿厢导轨5、第2轿厢导轨6、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分别具有:凸缘部,其沿着上下方向配置;以及引导部,其从凸缘部水平地突出,沿着凸缘部的长度方向配置。第1轿厢导轨5、第2轿厢导轨6、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各自的剖面形状由凸缘部及引导部形成为T字状。
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以使各引导部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状态配置。由此,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如图2所示,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与井道1的宽度方向平行。第1轿厢导轨5配置在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之间的空间内,第2轿厢导轨6配置在另一个井道壁面1b与轿厢的另一个侧面之间的空间内。轿厢2配置在第1轿厢导轨5与第2轿厢导轨6之间。此外,轿厢2由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
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以使各引导部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即与井道1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状态配置。由此,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如图2所示,连接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B与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垂直。
对重3配置在第1对重导轨7与第2对重导轨8之间。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配置在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之间的空间内。此外,当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相对于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配置在从层站4观察时的里侧。并且,当从层站4侧观察时,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与第1轿厢导轨5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对重3由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各自的引导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
在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使轿厢2及对重3升降的驱动装置即曳引机9。在该例中,将径向尺寸比轴线方向尺寸大的薄型曳引机作为曳引机9使用。曳引机9配置在比对重3的升降范围靠上方的位置。此外,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9配置在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侧面之间的空间内。并且,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9相对于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配置在与对重3相同的一侧。由此,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9与对重3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且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外。
如图1所示,曳引机9具有:曳引机主体91,其包括马达;驱动绳轮92,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曳引机主体91,借助曳引机主体91的驱动力而旋转;以及多个制动器93,其设置于曳引机主体91,对驱动绳轮92的旋转进行制动。曳引机9以使驱动绳轮92的旋转轴水平的状态配置。在该例中,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如图2所示,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与驱动绳轮92的轴线平行。此外,在该例中,以使驱动绳轮92朝向轿厢2侧、且曳引机主体91朝向与轿厢2相反的一侧、即井道壁面1a侧的状态配置曳引机9。
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如图2所示,驱动绳轮92与第1对重导轨7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曳引机主体91与第1对重导轨7的区域的剩余部分重合。此外,当从层站4侧观察时,驱动绳轮92与第1轿厢导轨5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各制动器93设置在曳引机主体91的上部。此外,各制动器93从曳引机主体91的外周部突出。在该例中,两个制动器93设置于共同的曳引机主体91。制动器93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此外,在该例中,从上方观察时,各制动器93配置在曳引机主体91的区域内。
当从轿厢2侧沿着井道1的宽度方向向对重3侧观察时,如图1所示,曳引机9及第1对重导轨7与第1轿厢导轨5及第2对重导轨8均不重合,配置在第1轿厢导轨5与第2对重导轨8之间。
第1对重导轨7的高度比第1轿厢导轨5及第2对重导轨8各自的高度低。曳引机座10载置于第1对重导轨7的上端面。此外,曳引机座10支承于第1轿厢导轨5、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曳引机9在载置于曳引机座10的上表面的状态下支承于曳引机座10。
保持第1轿厢导轨5的多个导轨支架11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固定在井道1内。此外,保持第2轿厢导轨6的未图示的多个导轨支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固定在井道1内。并且,保持第1对重导轨7的多个导轨支架12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固定在井道1内。并且,保持第2对重导轨8的多个导轨支架13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固定在井道1内。
如图1所示,保持第1轿厢导轨5的多个导轨支架11中的、位于最高位置的导轨支架11即最上部导轨支架11a配置在比曳引机座10高的位置。此外,保持第2对重导轨8的多个导轨支架13中的、位于最高位置的导轨支架13即最上部导轨支架13a也配置在比曳引机座10高的位置。
当从上方观察时,最上部导轨支架11a、13a配置在各制动器93的区域外。在该例中,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最上部导轨支架11a、13a配置在曳引机9整体的区域外。
在轿厢2的下部设置有一对轿厢吊轮16。一个轿厢吊轮16配置在轿厢主体的一个侧面的下方,另一个轿厢吊轮16配置在轿厢主体的另一个侧面的下方。在对重3的上部设置有对重吊轮17。在该例中,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对重吊轮17的轴线相对于连接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B倾斜。当从上方观察时,一对轿厢吊轮16及对重吊轮17相对于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各自的引导部的直线A,配置在与对重3相同的一侧。
在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对重侧主绳索端装置及轿厢侧主绳索端装置。轿厢2及对重3被悬吊体即多根主绳索18悬吊。作为悬吊轿厢2及对重3的悬吊体,也可以使用例如多根带。如图2所示,各主绳索18具有第1端部18a及第2端部18b。各主绳索18的第1端部18a与轿厢侧主绳索端装置连接,各主绳索18的第2端部18b与对重侧主绳索端装置连接。各主绳索18从第1端部18a依次卷绕于一对轿厢吊轮16、驱动绳轮92、对重吊轮17,到达第2端部18b。由此,各主绳索18在卷绕于一对轿厢吊轮16、驱动绳轮92、对重吊轮17的状态下,悬吊轿厢2及对重3。即,轿厢2及对重3以2:1绕绳方式被悬吊。
如图1所示,从驱动绳轮92去往一个轿厢吊轮16的各主绳索18穿过第1轿厢导轨5与第1对重导轨7之间的空间,从驱动绳轮92去往对重吊轮17的各主绳索18穿过第1对重导轨7与第2对重导轨8之间的空间。当驱动绳轮92借助曳引机主体91的驱动力而旋转时,轿厢2及对重3与驱动绳轮92的旋转相应地在井道1内升降。
接下来,说明对曳引机9进行维护时的作业方法。首先,维护人员从最上层的层站4登到轿厢2上。之后,轿厢2上的维护人员对设置在轿厢2上的维护用操作部进行操作,使轿厢2以低速向上方移动到比最上层位于上方的作业位置。
之后,轿厢2上的维护人员对曳引机9进行维护。例如,当对各制动器93进行维护时,各制动器93的上方敞开,因此轿厢2上的维护人员能够容易地从曳引机9的上方触及各制动器93。之后,轿厢2上的维护人员操作维护用操作部而使轿厢2以低速向下方移动后,从轿厢2上向最上层的层站4移动。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当从轿厢2侧观察对重3侧时,曳引机9及第1对重导轨7配置在第1轿厢导轨5与第2对重导轨8之间,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驱动绳轮92与第1对重导轨7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因此能够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缩小配置第1对重导轨7及驱动绳轮92的范围,并且能够不与第1轿厢导轨5干涉地使曳引机9接近轿厢2,从而能够节省井道1的空间。此外,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在比曳引机座10的位置高的位置处保持第1轿厢导轨5的最上部导轨支架11a配置在各制动器93的区域外,因此在例如因地震或强风导致建筑物摇晃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1轿厢导轨5的上端部大幅度振动,并且最上部导轨支架11a不碍事,能够容易地从轿厢2上进行对各制动器93的维护。
此外,当从层站4侧观察时,驱动绳轮92与第1轿厢导轨5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因此能够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缩小配置第1对重导轨7、驱动绳轮92及第1轿厢导轨5的范围,能够进一步节省井道1的空间。
此外,当从上方观察时,驱动绳轮92的轴线与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的直线A平行,因此能够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进一步缩小配置第1对重导轨7、驱动绳轮92及第1轿厢导轨5的空间。
此外,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9被配置为使曳引机主体91朝向轿厢2侧、使驱动绳轮92朝向与轿厢2相反的一侧的状态,因此能够减小从驱动绳轮92到达轿厢吊轮16的主绳索18的倾斜。此外,能够容易地从轿厢2上进行对驱动绳轮92的维护。
此外,曳引机座10由第1轿厢导轨5、第1对重导轨7及第2对重导轨8支承,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曳引机座10。
实施方式2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另外,图4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2对应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曳引机9的方向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当从上方观察时,曳引机9被配置为使驱动绳轮92朝向与轿厢2相反的一侧、使曳引机主体91朝向轿厢2侧的状态。此外,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驱动绳轮92与第1对重导轨7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曳引机主体91与第1对重导轨7的区域的剩余部分重合。此外,当从层站4侧观察时,曳引机主体91与第1轿厢导轨5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在将曳引机9配置为使驱动绳轮92朝向与轿厢2相反的一侧、使曳引机主体91朝向轿厢2侧的状态的情况下,从上方观察时的驱动绳轮92与第1对重导轨7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由此也能够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缩小配置曳引机9及第1对重导轨7的范围。由此,能够节省井道1的空间。
实施方式3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上部侧视图。曳引机主体91的宽度尺寸从曳引机主体91的上部向下部连续地扩大。由此,当从上方观察曳引机9时,曳引机主体91的下部与各制动器93的区域相比向曳引机9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当从上方观察时,保持第1轿厢导轨5的最上部导轨支架11a配置在各制动器93的区域外,且与曳引机主体91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当从上方观察时,最上部导轨支架11a与曳引机主体91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因此能够有效活用井道1内的空间,能够进一步节省井道1的空间。
另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驱动绳轮92仅与第1对重导轨7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但也可以是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驱动绳轮92与第1对重导轨7的全部区域重合。
此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对重3、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曳引机9分别相对于连接第1及第2轿厢导轨5、6的直线配置在从层站4侧观察时的里侧,但也可以是当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对重3、第1及第2对重导轨7、8、曳引机9分别相对于直线A配置在从层站4侧观察时的近前侧。
此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制动器93仅设置于曳引机主体91的上部,但也可以仅在曳引机主体91的下部设置多个制动器93,还可以分别在曳引机主体91的上部及下部设置制动器93。即使在曳引机主体91的下部设置有制动器93,最上部导轨支架11a也不碍事,能够容易地从轿厢2上进行对制动器93的维护。即,只要在曳引机主体91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设置有制动器93,就能够容易地从轿厢2上进行对制动器93的维护。

Claims (7)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
轿厢,其设置有轿厢吊轮,能够在井道内升降;
第1轿厢导轨及第2轿厢导轨,它们设置在所述井道内,引导所述轿厢;
对重,其设置有对重吊轮,能够在所述井道内升降;
第1对重导轨及第2对重导轨,它们设置在所述井道内,引导所述对重;
曳引机,其具有曳引机主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曳引机主体的驱动绳轮、以及对所述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器,所述曳引机设置在所述井道内的上部,使所述轿厢及所述对重升降;
曳引机座,其支承所述曳引机;以及
悬吊体,其依次卷绕于所述轿厢吊轮、所述驱动绳轮、所述对重吊轮,悬吊所述轿厢及所述对重,
所述轿厢的侧面在所述井道的宽度方向上隔着空间与井道壁面对置,
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对重及所述曳引机配置于所述空间,
当从所述轿厢侧观察所述对重侧时,所述曳引机及所述第1对重导轨与所述第1轿厢导轨及所述第2对重导轨均不重合,而配置在所述第1轿厢导轨与所述第2对重导轨之间,
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第1对重导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保持所述第1对重导轨的导轨支架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所述曳引机座由所述第1轿厢导轨、所述第1对重导轨及所述第2对重导轨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制动器设置于所述曳引机主体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所述第1轿厢导轨在比所述曳引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由最上部导轨支架保持,
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最上部导轨支架配置在所述制动器的区域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最上部导轨支架与所述曳引机主体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当从层站侧观察时,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第1轿厢导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驱动绳轮的轴线与连接所述第1轿厢导轨及第2轿厢导轨的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曳引机被配置为使所述驱动绳轮朝向所述轿厢侧、使所述曳引机主体朝向与所述轿厢相反的一侧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曳引机被配置为使所述曳引机主体朝向所述轿厢侧、使所述驱动绳轮朝向与所述轿厢相反的一侧的状态。
CN201680084373.9A 2016-04-12 2016-04-12 电梯装置 Active CN108883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1781 WO2017179119A1 (ja) 2016-04-12 2016-04-12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3897A CN108883897A (zh) 2018-11-23
CN108883897B true CN108883897B (zh) 2020-10-16

Family

ID=60041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4373.9A Active CN108883897B (zh) 2016-04-12 2016-04-12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95975B2 (zh)
KR (1) KR102088908B1 (zh)
CN (1) CN108883897B (zh)
DE (1) DE112016006730T5 (zh)
WO (1) WO201717911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57631B2 (ja) * 1998-11-19 2008-10-01 日本エレベーター製造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装置
CN1178843C (zh) 2000-02-22 2004-12-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4549616B2 (ja) * 2002-08-28 2010-09-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0345742C (zh) * 2003-12-11 2007-10-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KR100735338B1 (ko) * 2005-10-10 2007-07-04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2851210Y (zh) * 2005-11-16 2006-12-27 北京航天金羊电梯有限公司 上置式无机房电梯
JP4577333B2 (ja) * 2007-07-09 2010-1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トラクションエレベーター
WO2013084310A1 (ja) 2011-12-07 2013-06-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840778B2 (ja) * 2012-07-04 2016-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573756B (zh) * 2014-08-13 2019-02-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95975B2 (ja) 2018-09-26
KR20180118760A (ko) 2018-10-31
CN108883897A (zh) 2018-11-23
JPWO2017179119A1 (ja) 2018-06-28
DE112016006730T5 (de) 2018-12-20
KR102088908B1 (ko) 2020-03-13
WO2017179119A1 (ja) 2017-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3539B (zh) 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JPWO2007069311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91935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CN107555289B (zh) 无机房电梯的改装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JP200408323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709344B (zh) 电梯
JP2015151230A (ja) エレベータ用主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JP6818909B2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EP1801061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JP633622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56714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29113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8883897B (zh) 电梯装置
JP2016008131A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既設エレベーターの改造方法
JP609502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57060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1465569A (zh) 无机房电梯
JP2006151625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717184A1 (en) Elevator
JP547396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WO2005075335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200288350Y1 (ko) 엘리베이터
KR100766654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200522562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162309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