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4178A - 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4178A
CN108864178A CN201810796099.9A CN201810796099A CN108864178A CN 108864178 A CN108864178 A CN 108864178A CN 201810796099 A CN201810796099 A CN 201810796099A CN 108864178 A CN108864178 A CN 108864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reaction
intermediate product
mixer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60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64178B (zh
Inventor
王凯
骆广生
单海山
王德强
李立强
张福祥
李京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ORIS TECHNOLOGY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ORIS TECHNOLOGY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ORIS TECHNOLOGY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OR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960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4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4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4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64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4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06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out P—C bonds
    • C07F9/08Esters of oxyacids of phosphorus
    • C07F9/09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 C07F9/09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with hydroxyalkyl compounds with further substituents on alky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该微反应方法以酯化中间产物作为三氯氧磷和催化剂的溶剂,通过微混合器高效混合环氧丙烷与含有三氯氧磷和催化剂的溶液,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完成酯化中间产物的制备和循环,进一步通过多级串联反应釜完成酯化中间产物与环氧丙烷的反应形成TCPP。该方法为连续化反应过程,温度易于控制,可以有效抑制醚类副产物的形成,产品TCPP纯度达到98%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化学工程技术领域,针对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磷酸三(2-氯丙基)酯(英文缩写TCPP)是一种重要的阻燃材料,广泛应用于软硬聚氨酯泡沫、环氯树酯、丙烯树脂、聚苯乙烯、醋酸纤维素等材料。磷酸三(2-氯丙基)酯主要通过环氧丙烷和三氯氧磷在路易斯酸催化下的酯化反应形成,其反应方程式如式1所示。由于反应物三氯氧磷和环氧丙烷都是高活性物质,因此该反应过程对于反应装备和工艺的要求十分苛刻。当反应体系中环氧丙烷过量时,非常容易发生环氧丙烷的自聚反应,形成如式2所示的醚类物质,该物质在后续分离过程中难以去除。另外,该反应需要在近似于无水条件下进行,过量的水能够导致环氧丙烷和三氯氧磷水解,从而在TCPP中引入杂质。更重要的是,该反应一方面是快速强放热过程,另一方面对于温度控制的要求又十分苛刻,当反应温度超过120℃时,产物TCPP将会发生自聚(TCPP阻燃的机理就是发生聚合,阻断氧的传递),因此反应体系内的局部热点控制对于反应产物的质量提高十分重要。
由于TCPP合成反应的以上特点,传统的生产过程主要通过在强搅拌和强换热条件下,逐渐向反应釜内滴加环氧丙烷方法控制反应的放热和体系内环氧丙烷的浓度。由于反应原料的高腐蚀性和反应体系的强换热需求,当前的反应装置主要为搪瓷反应釜或者钛合金反应釜,通过间歇反应过程实现操作,生产效率低下且产能严重不足。此外,体系内低沸点的环氧丙烷挥发和在气相中的富集也对反应过程的控制带来挑战,间歇反应得到的产品其稳定性和重复性有待提高。以上反应过程的技术难点严重制约了TCPP的生产过程,产业界迫切需要一种连续、高效的生产装置和工艺。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混合装置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反应方法,该方法利用TCPP合成反应的强放热区间主要集中于反应初始阶段的特点,通过将反应中间产物循环作为原料三氯氧磷和催化剂溶剂的方法控制反应放热的上限,利用微混合器高效混合环氧丙烷与反应原料液,实现环氧丙烷的加料和稀释,进一步在微小的密闭空间内完成初始反应段的反应过程,避免了环氧丙烷的挥发带来的过程控制难题,最后通过连续多级釜完成后续慢速反应过程,实现TCPP的连续化合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发展新型TCPP生产方法和装置为目的,实现TCPP连续化生产。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循环酯化中间产物与三氯氧磷和催化剂在配料装置中混合,形成反应原料液;
(2)将步骤(1)所得反应原料液和环氧丙烷在微混合器内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反应液;
(3)将步骤(2)所得混合反应液在反应管道内反应形成酯化中间产物;
(4)将步骤(3)所得酯化中间产物收集,一部分中间产物经降温后循环回配料装置,另一部分中间产物采出进入下游多级搅拌釜进行反应,循环/采出比在3-12之间;
(5)在多级搅拌釜中逐级加入环氧丙烷使酯化中间产物最终生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反应原料液中酯化中间产物为磷酸(2-氯丙基)酯、磷酸二(2-氯丙基)酯和磷酸三(3-氯丙基)酯的混合物;步骤(2)中环氧丙烷和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0.8-2.0;反应原料液中三氯氧磷含量由酯化中间产物循环/采出比和上述环氧丙烷和三氯氧磷的摩尔比决定。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路易斯酸,包括四氯化钛、三氯化铝、三氟化硼或三氯化铁,所述催化剂在反应原料液中质量分数为0.5wt%~3wt%。
进一步,步骤(1)和步骤(2)中的操作条件小于30℃。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反应管道温度为30-60℃或者采用绝热的管道。
进一步,步骤(5)中所述多级搅拌釜为3-6级,釜内反应温度为50-90℃,多级搅拌反应釜内加入的环氧丙烷和微混合器内加入的环氧丙烷总量与原料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3.0-3.3。
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换热器4、反应原料配制罐5、微混合器1、反应管道2、中间产物分流罐3和串联反应釜6,所述中间产物分流罐3与换热器4串联。
进一步,所述微混合器选自微筛孔分散混合器、膜分散混合器、微通道混合器和微结构静态混合器。
进一步,所述反应管道与所述微混合器连接,其结构为带有换热夹套的单管,或数目>1的列管或带有保温层的绝热管道。
进一步,所述多级反应釜为带有换热夹套和冷凝回流系统的等温搅拌反应釜。
与传统反应工艺和装置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合成TCPP的微反应方法其先进性在于:该系统由微混合器,列管反应管道等高效反应设备构成,采用循环工艺同时结合传统多级釜的方法,实现了TCPP合成过程的连续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中间产物循环避免温度出现热点,借助微混合器快速混合环氧丙烷和反应原料液,使得反应体系内环氧丙烷浓度快速下降至可控水平,从而抑制副反应的发生。通过该装备和工艺可以稳定的生产纯度大于98%的TCPP产品。
本发明的具有以下优点:
(1)反应系统连续化操作,生产效率高;
(2)反应器和混合器无需使用昂贵材质制造;
(3)反应产物纯度高。
附图说明
图1: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按照图1所示工艺流程进行微反应。
微反应装置包括微混合器(1)、反应管道(2)、中间产物分流罐(3)、换热器(4)、反应原料配制罐(5)和串联反应釜(6),连接顺序如附图1所示:在原料配制罐(5)中将循环酯化中间产物与三氯氧磷B和催化剂C在小于30℃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形成反应原料液F,再于微混合器(1)内将环氧丙烷(A)与反应原料液(F)混合并通过反应管道(2)在等温(30-60℃)或者绝热的条件下完成反应,反应产物通过中间产物分流罐(3)收集后,一部分中间产物E经换热器(4)降温后循环回配料罐(5),另一部分中间产物G采出进入下游多级搅拌釜(6)进行下一步反应,在中间产物分流罐(3)中循环/采出比(E/G)在3-12之间,在多级搅拌釜(n=3-6级)内逐级加入环氧丙烷(A1-An)使酯化中间产物(G1-Gn)最终生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在最终出口P收集TCPP产品,将产品直接注入气相色谱根据峰面积比获得TCPP纯度。
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显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发明等同或相类似的变化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循环酯化中间产物与三氯氧磷和催化剂在配料装置中混合,形成反应原料液;
(2)将步骤(1)所得反应原料液和环氧丙烷在微混合器内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反应液;
(3)将步骤(2)所得混合反应液在反应管道内反应形成酯化中间产物;
(4)将步骤(3)所得酯化中间产物收集,一部分中间产物经降温后循环回配料装置,另一部分中间产物采出进入下游多级搅拌釜进行反应,循环/采出比在3-12之间;
(5)在多级搅拌釜中逐级加入环氧丙烷使酯化中间产物最终生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原料液中酯化中间产物为磷酸(2-氯丙基)酯、磷酸二(2-氯丙基)酯和磷酸三(3-氯丙基)酯的混合物;步骤(2)中环氧丙烷和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0.8-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路易斯酸,包括四氯化钛、三氯化铝、三氟化硼或三氯化铁,所述催化剂在反应原料液中质量分数为0.5wt%~3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中的操作条件小于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管道温度控制为30-60℃或者采用绝热的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多级搅拌釜为3-6级,釜内反应温度为50-90℃,多级搅拌反应釜内加入的环氧丙烷和微混合器内加入的环氧丙烷总量与原料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3.0-3.3。
7.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换热器(4)、反应原料配制罐(5)、微混合器(1)、反应管道(2)、中间产物分流罐(3)和串联反应釜(6),所述中间产物分流罐(3)与换热器(4)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合器选自微筛孔分散混合器、膜分散混合器、微通道混合器和微结构静态混合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道与所述微混合器连接,其结构为带有换热夹套的单管,或数量>1的列管或带有保温层的绝热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反应釜为带有换热夹套和冷凝回流系统的等温搅拌反应釜。
CN201810796099.9A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864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6099.9A CN108864178B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6099.9A CN108864178B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4178A true CN108864178A (zh) 2018-11-23
CN108864178B CN108864178B (zh) 2020-10-09

Family

ID=64303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6099.9A Active CN108864178B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41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0074A (zh) * 2019-02-19 2019-05-28 蔚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的反应装置
CN112429763A (zh) * 2020-11-20 2021-03-02 江苏南创化学与生命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连续釜式装置大批量合成氧化亚铜纳米立方块的方法
CN114177668A (zh) * 2021-12-15 2022-03-15 清华大学 一种四溴双酚a醚类衍生物的连续沉淀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7537A (en) * 1966-10-25 1972-01-25 Naphtachimie Sa Phosphorus-containing non-inflammable polyurethane foams
US3668154A (en) * 1969-06-04 1972-06-06 Naphtachimie Sa 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ols and polyurethanes embodying same
JP2000327690A (ja) * 1999-05-20 2000-11-28 Daihac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リ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1007952A (zh) * 2006-01-26 2007-08-01 江苏雅克化工有限公司 Tcpp阻燃剂制备方法
CN101235050A (zh) * 2007-02-02 2008-08-06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三氯化铝制备含磷丙氧基化产物
CN103224513A (zh) * 2013-04-09 2013-07-31 天津市联瑞阻燃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三(1-氯-2-丙基)酯的生产方法
CN103408584A (zh) * 2013-07-30 2013-11-27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水解三-(2-氯异丙基)磷酸酯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05085568A (zh) * 2015-08-21 2015-11-25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2-氯异丙基)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6008592A (zh) * 2016-06-01 2016-10-12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6565773A (zh) * 2016-11-11 2017-04-19 泰州新安阻燃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磷酸酯阻燃剂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制备方法
CN106699804A (zh) * 2016-11-28 2017-05-24 宣城市聚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剂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7537A (en) * 1966-10-25 1972-01-25 Naphtachimie Sa Phosphorus-containing non-inflammable polyurethane foams
US3668154A (en) * 1969-06-04 1972-06-06 Naphtachimie Sa 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ols and polyurethanes embodying same
JP2000327690A (ja) * 1999-05-20 2000-11-28 Daihac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リ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1007952A (zh) * 2006-01-26 2007-08-01 江苏雅克化工有限公司 Tcpp阻燃剂制备方法
CN101235050A (zh) * 2007-02-02 2008-08-06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三氯化铝制备含磷丙氧基化产物
CN103224513A (zh) * 2013-04-09 2013-07-31 天津市联瑞阻燃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三(1-氯-2-丙基)酯的生产方法
CN103408584A (zh) * 2013-07-30 2013-11-27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水解三-(2-氯异丙基)磷酸酯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05085568A (zh) * 2015-08-21 2015-11-25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2-氯异丙基)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6008592A (zh) * 2016-06-01 2016-10-12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6565773A (zh) * 2016-11-11 2017-04-19 泰州新安阻燃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磷酸酯阻燃剂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制备方法
CN106699804A (zh) * 2016-11-28 2017-05-24 宣城市聚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剂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0074A (zh) * 2019-02-19 2019-05-28 蔚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的反应装置
CN109810074B (zh) * 2019-02-19 2023-02-10 蔚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的反应装置
CN112429763A (zh) * 2020-11-20 2021-03-02 江苏南创化学与生命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连续釜式装置大批量合成氧化亚铜纳米立方块的方法
CN114177668A (zh) * 2021-12-15 2022-03-15 清华大学 一种四溴双酚a醚类衍生物的连续沉淀装置及方法
CN114177668B (zh) * 2021-12-15 2022-10-11 清华大学 一种四溴双酚a醚类衍生物的连续沉淀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4178B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4178A (zh) 一种合成磷酸三(2-氯丙基)酯的微反应方法和装置
CN106414422B (zh) 环状碳酸酯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9467508B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合成二硝基甲苯的方法
JP2022554215A (ja) 気液バブリング床反応器、反応系、及びカーボネートエステルを合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2875493A (zh) 在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中制备环氧脂肪酸甲酯的方法
CN106496264A (zh) 一种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的连续化制备方法
CN107486115A (zh) 连续光化学反应装置、系统及螺桨烷羰基化反应的连续化制备方法
CN111013522B (zh) 一种烷基聚醚共改性的聚硅氧烷以及其连续化合成的装置和方法
CN104497026A (zh) 一种邻氯甲苯格氏试剂的生产设备和制备工艺
CN108558941A (zh) 经重排反应制备2-氯乙基磷酸二(2-氯乙基)酯的方法
CN109701470A (zh) 一种连续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的塔式微反应装置
CN102827202A (zh) 采用亚磷酸三乙酯副产物制取亚磷酸二乙酯的工艺
CN111039829B (zh) 基于连续流反应的双温区两段法生产对乙酰胺基苯磺酰氯的方法
CN109369498B (zh) 一种微反应器连续合成4-溴-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的方法
CN111072627A (zh) 一种全氟烷基磺内酯的合成方法
CN109575072A (zh) 一种二苯基氯化膦的新合成方法
KR101978107B1 (ko) 버블 컬럼에서 실란의 제조 방법
CN113402377B (zh) 一种对苯二甲酸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系统
CN111718366A (zh) 一种四乙烯基硅烷的制备方法
Elgue et al. Intensification of ester production in a continuous reactor
JPH0440282B2 (zh)
WO2012025548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kenones
CN101445220B (zh) 一种过氧磷酸制备方法
JPH03188089A (ja) 燐酸モノエステルの連続的製造法
CN106046039A (zh) 一种五甲基二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Kai

Inventor after: Luo Guangsheng

Inventor after: Shan Haishan

Inventor after: Wang Deqiang

Inventor after: Li Liqi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Fuxiang

Inventor after: Li Jingj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Kai

Inventor before: Luo Guangsheng

Inventor before: Shan Haishan

Inventor before: Wang Deqiang

Inventor before: Li Liqi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Fuxiang

Inventor before: Li Jing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