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56445B - 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56445B
CN108856445B CN201810457530.7A CN201810457530A CN108856445B CN 108856445 B CN108856445 B CN 108856445B CN 201810457530 A CN201810457530 A CN 201810457530A CN 108856445 B CN108856445 B CN 1088564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die
press
upper die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75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56445A (zh
Inventor
河东和彦
羽生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a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a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a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a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56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6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56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6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24Perforating, i.e. punching holes
    • B21D28/34Perforating tools; Die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24Perforating, i.e. punching holes
    • B21D28/26Perforating, i.e. punching holes in sheets or fl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1/00Other methods for work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metal profiles
    • B21D31/02Stabbing or piercing, e.g. for making si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3Position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1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6D7/02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with clamping means
    • B26D7/025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with clamping means acting upon planar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02Perforating by punching, e.g. with relatively-reciprocating punch and b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38Cutting-out; Stamping-out
    • B26F1/40Cutting-out; Stamping-out using a press, e.g. of the ram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冲压装置,能够在不损伤产品表面的情况下,连续地形成无变形的期望形状的产品。本发明的冲压装置1,从单片工件W上依次进行产品冲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12、12A,具有下模48、以及可相对于下模48升降的上模50;冲压单元11,在安装有模组12、12A的同时,具有使上模50升降的上模升降装置21,并且可相对于上模50的下降朝反方向上升;作为工件保持装置的第一夹持器13、第二夹持器14,将工件W保持在基准高度位置并输送至规定平面位置;以及顶推装置24,在对工件W进行冲压时,在上模50与工件W的上基准面K抵接的时间点上与上模50的下降相同步地使冲压单元11上升。

Description

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上模具备凸模(Punch),下模具备模具(Die)的冲压装置作为通过对工件(被加工件)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产品的装置已被普遍认知。在这种冲压装置中,经过冲压后的产品在向下方一侧落下后可能导致产品受损。因此,有一种反向配置结构的冲压装置,其下模具备凸模,上模具备模具,通过从下方一侧向上方一侧对工件进行冲压来形成产品。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一种通过模具与凸模同时进行相对运作来对工件实施拉模加工的冲压成型装置。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218061号公报
然而,上述使用反向配置结构模具的冲压装置以及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冲压成型装置在依次对单片工件实施连续冲压、或拉模加工时,一般需要利用夹持器(Clamper)等工件保持装置在对工件进行保持的同时,将工件移动至规定的冲压位置后对其实施冲压加工或拉模加工。此情况下,在经过冲压、拉模加工后的产品周围,由于模具会降低至比被保持在与攻坚保持部同一高度的工件基准面更低的位置上,因此就存在有工件弯曲导致无法获得所期望的产品形状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装置,能够在不损伤产品表面的情况下,连续地形成无变形的期望形状的产品。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冲压装置,从单片工件上依次进行产品冲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Dieset),具有下模、以及可相对于所述下模升降的上模;冲压单元(Press Unit),在安装有所述模组的同时,具有使所述上模升降的上模升降装置,并且可相对于所述上模的下降朝反方向上升;工件保持装置,将所述工件保持在基准高度位置并输送至规定平面位置;以及顶推装置,在对所述工件进行冲压时,在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件的上基准面抵接的时间点上与所述上模的下降相同步地使所述冲压单元上升。
根据上述冲压装置,在进行产品冲压时,由于是与上模的下降相同步地使冲压单元上升,因此冲压时的工件基准位置与冲压后的工件基准位置,即工件的上基准面的位置就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进行产品冲压后的工件也就不会发生变形。基于这一点,就能够实现:在之后的冲压加工中,连续形成无变形的期望形状的产品。
【2】在本发明的冲压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冲压单元通过所述顶推装置来控制上升以及下降运作。
通过这样,就能够对冲压单元的下降位置、上升位置以及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进行正确地控制。另外,还能够抑制因冲压单元的升降运作所导致的冲击和振动。
【3】在本发明的冲压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在将所述冲压单元夹持后被配置在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两侧,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具有:保持所述工件的一侧的第一工件保持装置、以及保持从所述第一工件保持装置传递来的所述工件的另一侧的第二工件保持装置。
像这样,只要通过装备第一工件保持装置与第二工件保持装置,并在与第一工件保持装置的工件保持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由第二工件保持装置来接替对工件进行保持的状态下实施穿孔加工,就能够在以往所无法实现的在第一工件保持装置对工件进行保持的范围上实现穿孔加工。这样一下,就能够在不浪费工件材料的情况下,对单片工件实施更多次的连续穿孔加工,从而提高生产性。
【4】在本发明的冲压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下模具有凸模,所述上模具有配置有模孔的模具。
通过这样,工件就被从下模一侧向上模一侧冲压。也就是说,产品就被冲压至工件的上方,从而与以往使产品下落至位于下模的下方一侧的结构相比,不易使产品表面遭受损伤。
【5】在本发明的冲压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下模的凸模具有穿孔用模孔,所述上模具有所述模孔以及被配置在所述模孔内侧的穿孔用凸模。
通过这样的模组结构,就能够利用相同的工序来实施产品的轮廓冲裁加工以及产品内侧的穿孔加工。穿孔加工后的工件的一部分(废料)会下落至位于下模的下方侧,而产品则会被冲压至工件的上方侧(上模一侧),这样,由于废料与产品被分离因此产品表面就不易受损。
【6】本发明的冲压装置,从单片工件上依次进行产品冲压,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上模,可相对于所述下模升降;上模升降装置,使所述上模升降;以及工件保持装置,保持所述工件并输送至规定平面位置,其中,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具有:在对所述工件进行冲压时,在所述上模下降并与所述工件的上基准面抵接的时间点上与所述上模的下降相同步地使所述工件下降的工件升降机构部。
根据上述冲压装置,在进行产品冲压时,由于是与上模的下降相同步地使工件下降,因此冲压时以及冲压后的工件的相对基准位置关系就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进行产品冲压后的工件也就不会发生变形。基于这一点,就能够实现:在之后的冲压加工中,连续形成无变形的期望形状的产品。
简单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冲压装置1的正面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冲压装置1的正面结构图。
图3是从图1中X(-)方向观看后的冲压装置1的侧面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一涉及的模组1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涉及的模组12A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冲压装置1的工件W冲压方法说明图。
图7是展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工件W的可加工区域的说明图。
图8是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冲压装置2的正面结构图。
图9是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冲压装置2的侧面结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冲压装置2的工件W冲压方法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附图中,图1中图示的横方向表示X轴、右方向表示X(+)、左方向表示X(-)、图1中图示的纵方向表示Z轴、上方表示Z(+)、左方向表示Z(-)、与纸面相垂直的方向表示Y轴、纸面背面侧表示Y(+)、纸面正面侧表示Y(-)。
【实施方式一】
图1~图3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冲压装置1的结构说明图。其中图1为正面图,图2为正面图,图3为从X(-)方向观看图1所示的冲压装置1时的侧面图。如图1~图3所示,冲压装置1包括:被配置在基座(Base)10上的冲压单元11;被固定在冲压单元11的框体内的模组12;以及保持作为被加工物的工件W并输送至产品冲压位置的作为工件保持装置的第一夹持器(Clamper)13(第一工件保持装置)和第二夹持器(Clamper)134(第二工件保持装置)。另外,作为可加工的工件W,可以为具备可进行冲压加工的厚度的,并且材质为金属板、刚性基板(Rigid board)、以及非金属板等,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冲压单元11的框体是由右侧框架15、左侧框架16、以及将右侧框架15与左侧框架16连接的上框架17和下框架18(参照图4)一体化构成的。基座10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基座台(Base plate)19。在基座台19的左右分别竖立有两根引导柱(Guide post)20,冲压单元11能够以引导柱20作为导向轴,与模组12一体化地相对于基座10(基座台19)沿Z轴进行升降。在冲压单元11的上方,配置有上模升降装置21。上模升降装置21具有伺服电机以及将伺服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作为转换机构,例如可以是滚珠丝杆(Ball screw)机构。上模升降装置21的前端侧被固定在模板(Die plate)22上,并通过模板22使上模50(参照图4)沿Z轴上升或下降。
如图3所示,在冲压单元11的下方具备使冲压单元11升降的顶推装置24。顶推装置24具有伺服电机以及将伺服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例如滚珠丝杆机构)。顶推装置24的上方(Z(+))前端部被固定在下框架18上,冲压单元11由顶推装置24来控制上升以及下降运作。顶推装置24的下方(Z(-)侧则被固定在基座10上,
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器13相对于冲压单元11被配置在Y(-)方向一侧,第二夹持器14将冲压单元11夹持后相对于第一夹持器13被配置在相反一侧的Y(+)方向一侧。第一夹持器13以及第二夹持器14虽然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几乎相同,并且被相向配置。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器13代表工件W送料的位置,第二夹持器14则代表从第一夹持器13接受工件W后的任意位置。第一夹持器13通过夹钳台(Clamp table)25、以及被配置夹钳台25的X方向两端部的一对夹钳26,在工件W的厚度方向上将工件W夹持,并保持工件W使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夹钳26具备:在将工件W送料至第一夹持器13时,转动或移动从而使其不会妨碍送料的机构,并且在送料至规定位置后移动至工件W的上端面并按压住工件W进行保持。
如图1~图3所示,第一夹持器13具有X轴驱动部27以及被配置在X轴驱动部27上部的Y轴驱动器28。X轴驱动部27以及Y轴驱动器28均具有伺服电机以及将伺服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例如滚珠丝杆机构)。X轴驱动部27使工件W在X轴导轨(Guiderail)29上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Y轴驱动部28使工件W在Y轴导轨30上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第一夹持器13被支撑在竖立在基座10上的X轴支撑块31上,并可在沿平行于X轴方向延伸的两条框架32上移动(参照图3)。Y轴驱动部28的上部配置有旋转机构部35。
旋转机构部35对被送料至第一夹持器13上的工件W的相对于基准X轴或基准Y轴的姿势(角度偏移)进行补正。如图2、图3所示,在工件W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位置检测的摄像头36,其对配置在工件W上的记号(未图示)进行摄像,然后检测出其所记忆的基准X轴以及基准Y轴与记号之间的偏差量,并通过旋转机构部35、X轴驱动部27以及Y轴驱动器28对角度偏移、X轴以及Y轴的偏移量进行补正。另外,只要能够对记号进行检测,摄像头36的设置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其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夹持器13一侧的工件W的上方,也可以被同时设置在第一夹持器13一侧以及第二夹持器14一侧,还可以被设置在工件W的下方一侧。
第二夹持器14与上述第一夹持器13几乎为同样结构,并与第一夹持器13相向配置。第二夹持器14如图2、图3所示,具有X轴驱动部37以及被配置在X轴驱动部37上方的Y轴驱动器38。X轴驱动部37以及Y轴驱动器38均具有伺服电机以及将伺服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例如滚珠丝杆机构)。X轴驱动部37使工件W在X轴导轨39上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Y轴驱动部38使工件W在Y轴导轨40上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第二夹持器14被支撑在竖立在基座10上的X轴支撑块41上,并可在沿平行于X轴方向延伸的两条框架42上移动。第二夹持器14通过对从第一夹持器13传递来的工件W的背面进行承接的夹钳台55、以及被配置夹钳台55左右的夹钳56,在工件W的厚度方向上将工件W夹持,并保持工件W使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夹钳56具备:在从第一夹持器13接受工件W时,转动或移动从而使其不会妨碍送料的机构,并且在送料至规定位置后移动至工件W的上端面对工件W进行保持。
在Y轴驱动部38的上方,配置有用于使工件W水平旋转的旋转机构部35。旋转机构部35对从第一夹持器13传递来的工件W的相对于基准X轴或基准Y轴的姿势(角度偏移)进行补正。第二夹持器14使工件W移动至摄像头36的下方并对配置在工件W上的记号(未图示)进行摄像,然后检测出其所记忆的基准X轴以及基准Y轴与记号之间的偏差量,并通过旋转机构部35、X轴驱动部37以及Y轴驱动器38对角度偏移、X轴以及Y轴的偏移量进行补正。另外,当从第一夹持器13传递来的工件W不存在角度偏移、X轴以及Y轴的偏移量时,也可以省略掉第二夹持器14的姿势以及位置偏差补正。也可以将摄像头36追加配置在第二夹持器14一侧。
在通过第一夹持器13进行补正后,再通过第一夹持器13使工件W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移动并在到达规定的冲压位置后进行产品冲压。第二夹持器14也同样使工件W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移动并在到达规定的冲压位置后进行产品冲压。在第二夹持器14处结束规定数量的产品冲压后,使工件W移动至第一夹持器13一侧,并传递给第一夹持器13。将工件W第一夹持器13移动至落料位置。
如图2所示,在第一夹持器13的左方(X(-)侧)配置有供料堆(Stocker)33,加工前的工件W在此处堆放,而在右方(X(+)侧)则配置有落料堆34,加工后的工件W在此处堆放。在加工后的工件W的上端面留有冲压后的产品,能够连同产品对工件W进行落料,也能够在完成产品的落料后再对工件W进行落料。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工件W的送料侧准备雪欧尼供料装置,并在落料侧装备落料装置。接下来,将参照图4对模组1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展示作为实施例一涉及的冲压装置1中使用的模组的实施例一涉及的模组12的结构示意图。模组12具备下模48以及上模50,其中,下模48具有支撑凸模44的凸模固定块(Punch holder)45、凸模固定座(Punch plate)46、以及可动脱料板(Stripper)47,上模50具有模具23以及模具板(Die plate)22,并可相对于凸模44升降。可动脱料板47通过竖立在凸模固定块45上的两根螺栓51支撑并可沿Z轴方向升降,而且,还可通过介于可动脱料板47与凸模固定块45之间的螺旋弹簧52被顶向模具23一侧。
上模50通过竖立在凸模固定座46上的四根引导柱53(参照图2)支撑并可沿Z轴升降。模具23上配置有模孔54,凸模44的外形与模孔54相同,即具有产品的外形。模孔54与凸模44之间设置有合适的间隙(clearance)。通过驱动上模升降装置21使上模50(模具23)下降来进行产品冲压。图4为产品外形进行冲压的模具结构。可动脱料板47与上模50的下降相联动地下降,并在上模50上升时依靠螺旋弹簧52的弹力上升。被冲压后的产品会留在工件W上。
接着,将参照图5对实施例二涉及的模组12A进行说明。与上述实施例一为产品外形进行冲压的模具结构相比,实施例二则为同时对产品外形以及产品中的孔进行冲压以及冲孔的模具机构。相对于实施例一中的模组12,实施例二中则为模组12A,下面将就对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构成部件在图4中使用了同一符号来进行标示。
图5是实施例二涉及的模组12A的结构示意图。模组12A由具有凸模44的下模48、以及具有模具23的上模50所构成。在下模48一侧的凸模44上配置有穿孔用模孔57。凸模44的外形为产品外形。由于可动脱料板47的结构以及作用与实施例一相同,因此此处省略其说明。在模具23上,配置有用于形成产品外形的模孔54,在模孔54的内侧,配置有穿孔用凸模58以及可动脱料板59。穿孔用凸模58被固定在模具板22上。可动脱料板59通过竖立在模具板22上的两根螺栓51支撑并可沿Z轴方向升降,而且,还可通过介于可动脱料板59与模具板22之间的螺旋弹簧52被顶向凸模44一侧。可动脱料板59还具备:在穿孔时按压住工件W,在穿孔后从穿孔用凸模58上将产品取下的功能。
虽然下模48与上模50的运作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但实施例二能够同时实施工件W穿孔以及产品外形冲压(冲裁)。穿孔废料会下落至穿孔用模孔57的下方一侧,而产品则被冲压制工件W的上方一侧。另外,通过对穿孔用凸模58于穿孔用模孔57的形状进组合,就能够进行除冲压加工以外的半冲切加工和拉模加工。
图6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冲压装置1的工件W冲压方法说明图。其中,图6(A)展示的是将工件W输送至冲压位置后的状态,图6(B)展示的是模具23与工件W的上端面(上基准面K)抵接的瞬间,图6(C)展示的是产品W0在刚完成冲压后的状态。这里,将以实施例一的模组12为例进行说明。模具23是构成与工件W相抵接并进行冲压的上模50的构件。图6(D)展示的是以往技术涉及的刚完成产品冲压后的状态,虽然一般来说其不具有冲压单元11,单位了方便其与实施方式一进行比较,因此图中同样标示有冲压单元11。工件W通过第一夹持器13或第二夹持器14被常时保持在固定的高度上。即,上基准面K的位置在图6(A)~图6(D)中是固定的。另外,在图6中,是以第一夹持器13为示例,并省略了螺旋弹簧52的图示。
如图6(A)所示,工件W由第一夹持器13保持,并被输送至可动脱料板47上。模具23则位于上死点,其与工件W之间留有间隙S1。凸模44的上端面可以与可动脱料板47的上端面保持一致,也可以微微处于其下方。图6(B)展示的是模具23下降后与工件W的上基准面K相抵接的瞬间。此时,可动脱料板47是不移动的。一旦继续使模具23下降,在以往技术下则会如图6(D)所示,会通过模具23与凸模44对工件W进行冲压。此时,可动脱料板47会以相同于模具23下降的量(冲压冲程S2)一同向下方移动。由于工件W被第一夹持器13保持着使上基准面K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就会按照模具23(可动脱料板47)移动量而发生弯曲。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一中,如图6(C)所示,冲压单元11会通过顶推装置24,按照模具23在与工件W的上基准面K抵接后对工件W进行冲压的冲程量(S2)被顶推,从而使被第一夹持器13所保持的位置(上基准面K)与冲压后的工件W的上端面位置之间不会发生变化。即,通过在模具23对工件W开始冲压的时间点上与模具23的下降相同步地使冲压单元11上升,就能够使上基准面K的位置在冲压前与冲压后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工件W就不会发生弯曲。其所带的结果就是,在之后的冲压过程中能够使产品W0成为无变形的期望形状。
另外,在实施例二的模组12A中,同样由于模具23与穿孔用凸模58是一体化下降的,因此,如图6中说明般,只要在模具23对工件W开始冲压时相同步地使冲压单元11上升,就能够使上基准面K的位置在冲压前与冲压后保持一致,从而使工件W不会发生弯曲。其所带的结果就是,在之后的冲压过程中能够使产品W0成为无变形的期望形状。
工件W在通过第一夹持器13保持并完成规定数量的冲压加工后,被传递给第二夹持器14。这样一来,通过转由第二夹持器14来进行保持工件W,就能够在因被第一夹持器13保持而无法进行加工的区域上进行冲压加工。下面,将参照图7对此进行说明。
图7是展示工件W的可加工区域的说明图。图中比实心三角与两点划线所表示的位置更靠近端部一侧的区域代表因被第一夹持器13保持而无法进行加工的区域,而被实线包围的区域M则为良好的可加工区域。另外,图中比空心三角与两点划线所表示的位置更靠近端部一侧的区域代表因被第二夹持器14保持而无法进行加工的区域,而被虚线包围的区域N则为良好的可加工区域。在图7中,呈格子交差状的区域代表无论被第一夹持器13还是被第二夹持器14保持都能够对工件W进行冲压加工的区域。像这样,通过在第一夹持器13与第二夹持器14间交替保持来进行冲压加工,就能够使工件W上的大部分面积变为可加工区域。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冲压装置1,包括:模组12、12A,具有下模48、以及可相对于下模48升降的上模50;冲压单元11,在安装有模组12、12A的同时,具有使上模50升降的上模升降装置21,并且可相对于上模50的下降朝反方向上升;作为工件保持装置的第一夹持器13以及第二夹持器14,将工件W保持在基准高度位置并输送至规定平面位置;以及顶推装置24,在对工件W进行冲压时,在上模50(模具23)与工件W的上基准面K抵接的时间点上与上模50的下降相同步地使冲压单元11上升。
通过上这种结构,在进行产品冲压时,由于是与上模50(模具23)的下降相同步地使冲压单元11上升,因此冲压时的工件基准位置与冲压后的工件基准位置,即工件的上基准面K的位置就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弯曲),所以进行产品冲压后的工件也就不会发生变形。基于这一点,就能够实现:在之后的冲压加工中,连续形成无变形的期望形状的产品W0。
另外,在上述冲压装置1中,冲压单元11通过顶推装置24来控制上升以及下降。通过这样,就能够对冲压单元11的下降位置、上升位置以及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进行正确地控制。另外,还能够抑制因冲压单元11的升降运作所导致的冲击和振动。
另外,在上述冲压装置1中,工件保持装置在将冲压单元11夹持后被配置在工件W的输送方向(Y轴方向)两侧,工件保持装置具有:保持工件W的一侧的第一夹持器13(第一工件保持装置)、以及保持从第一夹持器13传递来的工件W的另一侧的第二夹持器14(第二工件保持装置)。像这样,只要通过装备第一夹持器13与第二夹持器14,并在与第一夹持器13的工件保持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由第二夹持器14来接替对工件进行保持的状态下实施穿孔加工,就能够在以往所无法实现的在第一夹持器13对工件进行保持的范围上实现穿孔加工。这样一下,就能够对单片工件实施更多次的连续穿孔加工,从而提高生产性。另外,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第一夹持器13与第二夹持器14之间进行工件W的传递,从而抑制工件W的传递损耗。
另外,在模组12中,下模48具有凸模44,上模50配置有模孔54。通过这样的模组结构,工件W就被从下模48一侧向上模50一侧冲压。也就是说,产品就被冲压至工件W的上方(上模50一侧),从而与以往使产品W0下落至位于下模48的下方一侧的结构相比,不易使产品表面遭受损伤。
另外,在模组12中,下模48的凸模44具有穿孔用模孔57,上模50具有模孔54以及被配置在模孔54内侧的穿孔用凸模58。通过这样的模组结构,就能够利用相同的工序来实施产品W0的轮廓冲裁加工以及产品内侧的穿孔加工。穿孔加工后的工件的一部分(废料)会下落至位于下模的下方侧,而产品W0则会被冲压至工件W的上方侧(上模50一侧),这样,由于废料与产品W0被分离因此产品W0表面就不易受损。
另外,够对于使上模50升降的上模升降装置21以及是冲压单元11升降的顶推装置24来说,通过使用作为动力源的伺服电机以及滚珠丝杆机构,就能对上模升降装置21和顶推装置24的下降、上升的时间点、速度、以及移动量进行正确地控制。这一点对于X轴驱动部27、37,以及Y轴驱动部28、38来说也是如此,通过使用作为动力源的伺服电机以及滚珠丝杆机构,就能对驱动时间点、驱动速度、以及移动量进行正确地控制。
【实施方式二】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冲压装置2进行说明。在已述的实施方式一中,是使冲压单元11与上模50(模具23)的下降相同步地上升从而使被保持的工件W的上基准面K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与此相比,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在于,是使工件保持装置(第一夹持器13、第二夹持器14)与上模50(模具23)的下降相同步地下降。因此,接下来将就其与实施方式一之间的不同部位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另外,与实施方式一(参照图4)相同的构件则使用与图4中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图8是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冲压装置2的正面结构图,图中展示的是在实施例一说明的模组12的截面图。另外,在冲压装置2中也能够适用实施例二中说明的模组12A。图中将工件保持装置(第一夹持器13、第二夹持器14)的图示进行了省略。在基座10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拱形的冲压框架结构体60。冲压框架结构体60由被配置在X轴方向两侧的侧框架61、61、以及将两者连接固定的上框架62构成。上框架62上装备有上模升降装置21。上模升降装置21的前端侧被固定在模板22上,并通过模板22使上模50沿Z轴上升或下降。由于上模升降装置2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参照图4)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凸模固定座46则被固定在基座10上。
图9是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冲压装置2的侧面结构图。这里,将主要对第一夹持器63以及第二夹持器64的结构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二涉及的第一夹持器63以及第二夹持器64的平面结构与实施方式一(参照图2)所记载的第一夹持器13以及第二夹持器14相同。如图9所示,第一夹持器63具有X轴驱动部27以及被配置在X轴驱动部27上部的Y轴驱动器28。X轴驱动部27以及Y轴驱动器28均具有伺服电机以及将伺服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例如滚珠丝杆机构)。X轴驱动部27使工件W在X轴导轨29上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Y轴驱动部28使工件W在Y轴导轨30上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X轴驱动部27以及Y轴驱动器28与实施方式一(参照图2)为相同结构。
在Y轴驱动器28的上部,配置有用于使工件W下降或上升的工件升降机构部65、以及使工件W水平旋转的旋转机构部35。旋转机构部35与实施方式一为相同结构。工件升降机构部65具备伺服电机以及将伺服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例如滚珠丝杆机构)。工件升降机构部65使工件W与上模50(模具23)的下降相同步地下降,并使工件W伴随上模50(模具23)的上升而上升。本实施方式二中的第一夹持器63除了附加有工件升降机构部65之外,与实施方式一中的第一夹持器13为相同的结构。
第二夹持器64具有X轴驱动部37以及被配置在X轴驱动部37上部的Y轴驱动器38。X轴驱动部37以及Y轴驱动器38均具有伺服电机以及将伺服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例如滚珠丝杆机构)。X轴驱动部37使工件W在X轴导轨39上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Y轴驱动部38使工件W在Y轴导轨40上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X轴驱动部37以及Y轴驱动器38与实施方式一(参照图2)为相同结构。
在Y轴驱动器38的上部,配置有用于使工件W下降或上升的工件升降机构部65、以及使工件W水平旋转的旋转机构部35。旋转机构部35以及工件升降机构部65与第一夹持器63为相同结构。工件升降机构部65使工件W与上模50(模具23)的下降相同步地下降,并使工件W伴随模具的上升而上升。本实施方式二中的第二夹持器64除了附加有工件升降机构部65之外,与实施方式一中的第二夹持器14为相同的结构。
图10是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冲压装置2的工件W冲压方法说明图。其中,图10(A)展示的是将工件W输送至冲压位置后的状态,图10(B)展示的是模具23与工件W的上端面(上基准面K)抵接的瞬间,图10(C)展示的是产品W0在刚完成冲压后的状态。图6(D)展示的是以往技术涉及的刚完成产品冲压后的状态。工件W在被进行冲压前通过第一夹持器63或第二夹持器64被常时保持在固定的高度上。即,上基准面K的位置在图10(A)、图10(B)中是固定的。另外,在图10中,是以第一夹持器63为示例,并省略了螺旋弹簧52的图示,并对实施例一中的模具12进行图示说明。
如图10(A)所示,工件W由第一夹持器63保持,并被载置在可动脱料板47上。模具23则位于上死点,其与工件W之间留有间隙S1。凸模44的上端面可以与可动脱料板47的上端面保持一致,也可以微微处于其下方。图10(B)展示的是模具23下降后与工件W的上基准面K相抵接的瞬间。此时,可动脱料板47是不移动的。如图10(C)所示,在模具23与工件W的上基准面K抵接后,会按照对工件W的冲压冲程S2量下降。然后通过工件升降机构部65使第一夹持器63与模具23的下降相同步地下降。即,通过使第一夹持器63保持的上基准面K移动至与冲压后的工件W的上基准面K相同的高度位置上,由于相对的基准位置K不变,因此工件W就不会发生弯曲,从而能够在之后的冲压中无变形地来形成产品W0。另外,第二夹持器64通过与第一夹持器63相同的作用,因此同样能够无变形地来形成产品。
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冲压装置2包括:下模48;上模50,可相对于下模48升降;上模升降装置21,使上模50(模具23)升降;以及工件保持装置(第一夹持器63以及第二夹持器64),保持工件W并输送至规定平面位置,其中,第一夹持器63以及第二夹持器64具有:在对工件W进行冲压时,在上模50(模具23)下降并与工件W的上基准面K抵接的时间点上与上模50(模具23)的下降相同步地使工件W下降的工件升降机构部65。
具有这种结构的冲压装置2由于在对产品W0进行冲压时,与上模50(模具23)的下降相同步地使工件W下降,因此冲压时以及冲压后的工件W的相上基准面K的位置关系就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进行产品W0冲压后的工件W也就不会发生变形。基于这一点,就能够实现:在之后的冲压加工中,连续形成无变形的期望形状的产品W0。另外,实施方式二的冲压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实施例一的模组12(参照图4)以及实施例二的模组12A(参照图5)。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还包含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目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的形态。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虽然作为冲压单元11的升降手段,使用的是与上模升降装置21几乎相同结构的顶推装置24,但并不仅限于此,也能够在冲压单元11与基座10之间使用顶推构件,通过按压该顶推构件来使冲压单元11上升、并通过抽出该顶推构件来使冲压单元11下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二中,虽然采用了通过第一夹持器13来保持工件W的一个端部,并且通过第二夹持器14来保持工件W的另一个端部,即单侧保持结构,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两侧同时保持工件W的结构。例如,可以在第一夹持器13、第二夹持器14上分别设置位于工件W的输送方向两端的四个角落部的夹钳台并进行两侧同时保持,也可以使用第一夹持器13与第二夹持器14同时对工件W进行保持。另外,还可以仅配置第一夹持器13,通过第一夹持器13将工件W输送至第二夹持器14的保持区域并实施加工。
符号说明
1、2…冲压装置;11…冲压单元;12、12A…模组;13、63…第一夹持器;14、64…第二夹持器;21…上模升降装置;23…模具;24…顶推装置;44…凸模;48…下模;50…上模;54…模孔;57…穿孔用模孔;58…穿孔用凸模;59…可动脱料板;K…上基准面;W…工件;W0…产品

Claims (5)

1.一种冲压装置,从单片工件上依次进行产品冲压,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组,具有下模、以及可相对于所述下模升降的上模;
冲压单元,在安装有所述模组的同时,具有使所述上模升降的上模升降装置,并且所述冲压单元可相对于所述上模的下降朝反方向上升;
工件保持装置,将所述工件保持在基准高度位置并输送至规定平面位置;以及
顶推装置,在对所述工件进行冲压时,在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件的上基准面抵接的时间点上与所述上模的下降相同步地使所述冲压单元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冲压单元通过所述顶推装置来控制上升以及下降运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在将所述冲压单元夹持后被配置在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两侧,
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具有:保持所述工件的一侧的第一工件保持装置、以及保持从所述第一工件保持装置传递来的所述工件的另一侧的第二工件保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下模具有凸模,所述上模具有配置有模孔的模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下模的凸模具有穿孔用模孔,所述上模具有模孔以及被配置在该模孔内侧的穿孔用凸模。
CN201810457530.7A 2017-05-15 2018-05-14 冲压装置 Active CN108856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6397 2017-05-15
JP2017096397A JP6246968B1 (ja) 2017-05-15 2017-05-15 打ち抜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6445A CN108856445A (zh) 2018-11-23
CN108856445B true CN108856445B (zh) 2019-12-24

Family

ID=60659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7530.7A Active CN108856445B (zh) 2017-05-15 2018-05-14 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46968B1 (zh)
KR (1) KR102035422B1 (zh)
CN (1) CN1088564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7439A (zh) * 2018-08-29 2018-12-21 马鞍山瑞恒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薄壁工件侧壁的打点工装
CN109500250A (zh) * 2018-12-27 2019-03-22 浙江炜驰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顶侧冲孔翻边复合模
CN109676035B (zh) * 2019-02-21 2024-02-09 浙江鑫淼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废料在线冲压模具
CN113002038B (zh) * 2019-12-19 2023-04-07 倍科有限公司 冲压装置以及冲压方法
CN111745740B (zh) * 2020-06-29 2022-02-22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承载带条收纳孔的制造方法、带条的制备方法及获得的带条
CN112509499A (zh) * 2021-01-06 2021-03-16 上海迈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视觉孔板及其制造设备
CN113600664B (zh) * 2021-10-09 2021-11-30 南通铭朗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建筑机械金属冲压加工用无切削成型夹紧装置
KR102604874B1 (ko) * 2022-03-10 2023-11-22 주식회사 에이치와이티씨 전극 시트용 컷팅 장치
CN116237409B (zh) * 2023-05-11 2023-07-04 山东中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铝单板加工冲压设备
CN116351953B (zh) * 2023-06-01 2023-08-08 山东清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件自动冲孔机
CN117380832B (zh) * 2023-12-11 2024-02-20 常州惠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喷丝板加工用冲孔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8138U (zh) * 1979-07-12 1981-02-17
JPS584244U (ja) * 1981-06-29 1983-01-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揺動形保持機構
EP0110655A2 (en) * 1982-11-25 1984-06-13 Shin Meiwa Industry Co., Ltd. Automatic ben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8061A (ja) 2011-04-13 2012-11-12 Honda Motor Co Ltd プレス成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8138U (zh) * 1979-07-12 1981-02-17
JPS584244U (ja) * 1981-06-29 1983-01-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揺動形保持機構
EP0110655A2 (en) * 1982-11-25 1984-06-13 Shin Meiwa Industry Co., Ltd. Automatic bend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35422B1 (ko) 2019-10-22
JP2018192489A (ja) 2018-12-06
CN108856445A (zh) 2018-11-23
KR20180125391A (ko) 2018-11-23
JP6246968B1 (ja) 201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56445B (zh) 冲压装置
EP1844871A2 (en) Press working method and press working apparatus
KR100715422B1 (ko) 다공정 프레스 시스템
CN111250599B (zh) 一种窗帘杆金属件冲压步进模
US7562551B2 (en) Press die set for a multi-step press system
CN213350409U (zh) 一种具有防偏移结构的冲孔模具
JP2001079622A (ja) プレス加工機
WO2020162849A1 (en) A press system
CN111745047A (zh) 冰箱门饰条自动生产线
CN216397693U (zh) 一种电机硅钢片冲槽生产线
CN213317097U (zh) 一种自动冲切出料机构
CN210498042U (zh) 一种产品自动传递的自动机械手
CN111699056A (zh) 基于视觉的冲压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方法及冲压设备
JPH07112579B2 (ja) パンチプレス
CN114951440A (zh) 一种模内机械手送料的顺送模
CN218873445U (zh) 一种垂直叠料的模具
CN111801177A (zh) 基于视觉的冲压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方法及冲压设备
CN220073066U (zh) 一种折弯生产线
JPS60191620A (ja) プレス型
CN214290439U (zh) 弯曲件冲压模
CN214977287U (zh) 一种钥匙生产设备
CN219667679U (zh) 一种基板玻璃压合设备
CN219520226U (zh) 一种连续自动冲模
CN213079736U (zh) 一种电源盒钣金件自动成型装置
CN218425279U (zh) 一种料板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