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8289B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8289B
CN108808289B CN201810335259.XA CN201810335259A CN108808289B CN 108808289 B CN108808289 B CN 108808289B CN 201810335259 A CN201810335259 A CN 201810335259A CN 108808289 B CN108808289 B CN 1088082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act member
contact
plug
insulat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52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8289A (zh
Inventor
山内贵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08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8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8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8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tongue snapping behind shoulder in base or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1/00One 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接触部件在嵌合方向上缩短而实现小型化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具有如下结构:通过在对象连接器(20)的电极部(22a)在接触部件(12)上滑动的区域(Q)内配置接触部件(12)的固定片(12c),从而使对象连接器(20)的电极部(20a)在接触部件(12)上滑动的区域(Q)和配置有接触部件(12)的固定片(12c)的区域成为在与对象连接器(20)的嵌合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能够使接触部件(12)在与对象连接器(20)的嵌合方向上缩短。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各种电气设备中,广泛地使用通过使一对电连接器彼此嵌合来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器装置。在这样的电连接器装置中,当进行一对电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时,固定于一方的电连接器的外壳的接触部件的电极部(接点部)通过与另一方的电连接器的接触部件接触,从而进行电连接。
然而,在以往的电连接器中,成为如下构造:安装于外壳的接触部件的固定部和作为电接触部的电极部(接点部)配置成沿着嵌合的方向排列的状态。因此,接触部件整体在嵌合方向上倾向于变大,相应地,电连接器装置会大型化,可以认为无法应对近年来的小型化的要求。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655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接触部件整体在嵌合方向上缩短而实现小型化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在连结有信号传输介质的终端部分的状态下与安装于配线基板的对象连接器嵌合,并构成为在设置于接触部件的固定片与绝缘外壳卡合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件安装于所述绝缘外壳,在进行向所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时,设置于该对象连接器的电极部一边与所述接触部件接触一边在所述嵌合的方向上滑动,所述接触部件的固定片配置在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电极部在所述接触部件上滑动的区域内。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1的电连接器,由于对象连接器的电极部在接触部件上滑动的区域和配置在该对象连接器的接触部件的滑动区域内的固定片的配置区域成为在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重叠的状态,所以接触部件在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被缩短,可实现电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一种电连接器装置,在所述电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有信号传输介质的终端部分的第一连接器与安装于配线基板的第二连接器嵌合,并构成为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触部件的固定片与绝缘外壳卡合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件安装于所述绝缘外壳,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电极部一边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触部件接触一边在所述嵌合的方向上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接触部件的固定片配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电极部在所述接触部件上滑动的区域内。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2的电连接器装置,由于第二连接器的电极部在第一连接器的接触部件上滑动的区域和配置在该第二连接器的接触部件的滑动区域内的第一连接器的接触部件的固定片的配置区域成为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重叠的状态,所以第一连接器的接触部件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被缩短,可实现电连接器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此时,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接触部件以沿所述嵌合的方向插入到所述绝缘外壳的状态被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设置有定位片(日文:突当片),所述定位片在该接触部件安装于所述绝缘外壳的状态下与所述绝缘外壳抵接。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3的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装置,在将接触部件安装于绝缘外壳时,可稳定地进行接触部件的插入操作。
而且,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接触部件以在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且与所述配线基板平行的方向上夹持所述绝缘外壳的一部分的状态被安装。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4的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装置,接触部件相对于绝缘外壳成为牢固的固定状态。
另外,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电极部构成为在所述接触部件夹持所述绝缘外壳的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件接触。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5的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装置,由于被嵌合的对象连接器的电极部成为在接触部件夹持绝缘外壳的方向上按压接触部件的状态,所以可良好地进行电连接。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对象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电极部在接触部件上滑动的区域内配置接触部件的固定片,从而使对象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电极部在接触部件上滑动的区域和配置有接触部件的固定片的区域成为在与对象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能够使接触部件在与对象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缩短,从而能够实现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上方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的第一连接器的插塞式连接器的一例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俯视说明图。
图3是图1以及图2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主视说明图。
图4是示出图1~图3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该插塞式连接器连结的同轴电缆(信号传输介质)及安装于该同轴电缆的终端部分的插塞式接触部件的分解立体说明图。
图5是用水平面剖开用于图1~图4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绝缘外壳而示出的图,(A)是单个绝缘外壳的剖视外观立体说明图,(B)是将插塞式接触部件安装于绝缘外壳的状态下的剖视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6是用水平面剖开而示出将插塞式接触部件安装于用于图1~图4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绝缘外壳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7是用长度方向上的垂直面剖开而示出将插塞式接触部件安装于图6所示的绝缘外壳的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8是用宽度方向上的垂直面剖开而示出将插塞式接触部件安装于图6所示的绝缘外壳的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9是从正面上方示出用于图1~图5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插塞式接触部件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插塞式接触部件的侧视说明图。
图11是图9以及图10所示的插塞式接触部件的主视说明图。
图12是图9~图11所示的插塞式接触部件的仰视说明图。
图13是从正面上方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对象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插座式连接器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4是从正面下方示出作为图13所示的对象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插座式连接器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5是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侧视说明图。
图16是图13~图15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后视说明图。
图17是将图13~图16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分解而示出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8是从正面上方示出用于图13~图17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插座式接触部件(日文:レセコンタクト部材)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9是从背面上方示出图18所示的插座式接触部件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0是从插座式连接器的正面上方示出将作为图1~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作为图13~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对象连接器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1是从插座式连接器的正面下方示出图20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与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2是示出图20以及图21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与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23是示出图20~图22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与插塞式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24是沿着图23中的XXIV-XXIV线的水平剖视说明图。
图25是沿着图22中的XXV-XXV线的水平剖视说明图。
图26是沿着图22中的XXVI-XXVI线的水平剖视说明图。
图27是示出插塞式接触部件与插座式接触部件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28是放大地示出将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嵌合的各阶段下的卡定片的弹性位移状态的图,(A)是开始插入插塞式连接器的阶段下的局部放大水平剖视说明图,(B)是插塞式连接器与卡定片抵接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水平剖视说明图,(C)是完成插塞式连接器的嵌合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水平剖视说明图,(D)是插塞式连接器承受拔去方向上的外力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水平剖视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
11 绝缘外壳
11a 终端配置空间
11a1 连接器嵌合通路
11a2 电缆配置通路
11b 接触安装部
12 插塞式接触部件
12a 电极部
12b 导体保持部
12c 固定片
12d 定位片
13 导电性壳部件
13a 壳主体部
13b 屏蔽保持部
13c 外皮保持部
20 插座式连接器(对象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1 绝缘外壳
21a 接触安装槽
22 插座式接触部件
22a 电极部
22b 接触基部
22c 接触部
22d 固定片
22e 基板连接部
23 导电性壳部件
23a 壳开口部
23b 接地片
23c 侧壁面部
23d 弹性臂状部件
23e 卡定片
23e1 连接器抵接面
23e2 壳抵接面
23e3 引导倾斜边
23f 贯通孔
23f1 卡定抵接缘
23g 解除操作部
SC 细线同轴电缆(电缆状信号传输介质)
SCa 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
SCb 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
SCc 电缆电介质
SCd 外周包覆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细线同轴电缆作为信号传输介质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关于同轴型电连接器装置的整体构造]
首先,作为图1~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插塞式连接器10构成为连结有作为电缆状信号传输介质的细线同轴电缆SC的终端部分,作为图13~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对象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插座式连接器20构成为安装在省略了图示的配线基板上。并且,构成为沿着配线基板的安装表面(主面)的延伸方向将插塞式连接器10向插座式连接器20插入而进行嵌合,并且在其相反方向进行拔去。插塞式连接器10相对于该插座式连接器20的嵌合、拔去作业在与配线基板的安装表面(主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上进行。
在此,如上所述,将配线基板的安装表面(主面)的延伸方向设为“水平方向”,并且将沿与该配线基板的安装表面(主面)正交的方向离开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的“上方”,与之相反地,将向配线基板的安装表面(主面)接近的方向设为“下方”。另外,将向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嵌合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的方向设为“嵌合方向”,对于插塞式连接器10以及插座式连接器20中的每一个而言,将朝向对象侧进行嵌合的方向设为“前方”,与之相反地,将进行拔去的方向设为“后方”。另外,将与进行这样的嵌合、拔去的“前后方向”正交且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
[关于细线同轴电缆]
在说明上述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以及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的详细构造之前,先说明作为电缆状信号传输介质的细线同轴电缆SC的具体构造。特别地,如图4所示,细线同轴电缆SC沿着其中心轴线具备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并且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隔着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电缆电介质SCc与该电缆中心导体SCa配置成同轴状。其中的电缆外部导体SCb通过剥去外周包覆件SCd而成为露出状态,并且电缆中心导体SCa通过进一步剥去电缆外部导体SCb以及电缆电介质SCc而成为露出状态。
并且,成为该露出状态的细线同轴电缆SC的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与如后述那样安装于绝缘外壳11的插塞式接触部件12连结而进行信号连接,并且配置成包围该电缆中心导体SCa的外周侧的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凿密固定于后述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一部分而接地。
[关于插塞式连接器]
特别地,如图4~图8所示,构成上述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的连接器主体部分的绝缘外壳11由概略形状呈四棱柱状的树脂等绝缘性部件形成,在该呈大致四棱柱形状的绝缘外壳11的内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该绝缘外壳11的终端配置空间11a。
该终端配置空间11a的内部的“前方”部分(嵌合方向的里侧部分)成为配置有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具有较大的宽度尺寸的连接器嵌合通路11a1,并且终端配置空间11a的“后方”部分(嵌合方向的跟前部分)成为配置有与插塞式接触部件12连结的细线同轴电缆SC的终端部分的具有较小的宽度尺寸的电缆配置通路11a2。此时的细线同轴电缆SC的终端部分成为从终端配置空间11a的电缆配置通路11a2向“后方”延伸的状态。
此外,在将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向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的内侧插入而进行嵌合时,在上述终端配置空间11a的连接器嵌合通路11a1内配置有安装于插座式连接器20的绝缘外壳21的插座式接触部件22(参照图24~图27),插座式接触部件22相对于插塞式接触部件12成为接触状态。这点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特别地,如图5(B)所示,在上述终端配置空间11a的连接器插入通路11a1,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以呈立壁状的方式设置有接触安装部11b。该接触安装部11b以从绝缘外壳11的“高度方向”的上下相向壁部的一方立起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与后述的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大致相同的长度。并且,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12a以从“上方”跨越的状态安装于该接触安装部11b。
[关于插塞式接触部件]
另一方面,特别地,如图8~图12所示,对于如上述那样安装于绝缘外壳11的接触安装部11b的插塞式接触部件12而言,该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前方”部分成为电极部(接点部)12a。该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12a由以沿着“前后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U字状的方式弯折的薄壁的金属板形成。该呈大致U字状的电极部12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预先设定的长度。
另外,该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的大致U字状的内侧空间在“宽度方向”上具备预先设定的距离。此时的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12a具有的内侧空间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定为与上述绝缘外壳11的接触安装部11b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相同或比其稍小,该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12a从外侧覆盖并以压入状态安装于绝缘外壳11的接触安装部11b。其结果是,如图5(B)所示,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12a以在与嵌合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夹持作为绝缘外壳11的一部分的接触安装部11b的状态被安装。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塞式接触部件12以在“宽度方向”上夹持作为绝缘外壳11的一部分的接触安装部11b的状态被安装,并且设置于作为如后述那样成为嵌合状态的对象连接器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的插座式接触部件22的电极部(接点部)成为在与嵌合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按压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状态。其结果是,插塞式接触部件12相对于绝缘外壳11成为牢固的固定状态。
在此,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向上述绝缘外壳11的接触安装部11b的安装是通过上述终端配置空间11a的电缆配置通路11a2而从该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的“后方”向“前方”插入来进行的。并且,该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安装状态通过使设置于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固定片12c成为与上述绝缘外壳11的接触安装部11b卡合的状态而被维持,由此,插塞式接触部件12整体构成为安装于绝缘外壳11。
即,在上述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的“高度方向”上的“下方”区域设置有将该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一部分立起为爪状而得到的固定片12c。如图6所示,该固定片12c在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部以彼此相向的状态设置有一对,并向插塞式接触部件12具有的大致U字状的内侧空间立起。并且,通过使上述两固定片12c、12c向绝缘外壳11的接触安装部11b的两侧壁陷入而卡合,从而插塞式接触部件12整体成为固定状态。
设置于这样的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各固定片12c相对于上述电极部12a在嵌合的方向(前后方向)上具有如下位置关系。即,在将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与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嵌合时,上述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以与后述的插座式连接器20的插座式接触部件22的电极部(接点部)接触的状态在嵌合方向(前后方向)上滑动。像这样,特别在图10以及图27中,用附图标记“Q”示出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12a沿嵌合方向“前后方向”在插座式接触部件22的电极部上滑动的区域。
并且,如上所述,相对于插座式接触部件22的电极部(接点部)在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上滑动的嵌合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区域Q,设置于前述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固定片12c配置在嵌合方向(前后方向)的内侧区域即上述区域Q的范围内。
根据这样的结构,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在作为对象连接器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的插座式接触部件22上滑动的区域Q与配置有设置于插塞式连接器10的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固定片12c的区域配置成在嵌合方向(前后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其结果是,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嵌合方向(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在该嵌合方向上比电极部12a和固定片12c沿着嵌合方向(前后方向)排列的插塞式接触部件的长度短,由此,实现电连接器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以在“宽度方向”上相向的方式配置有一对,在上述一对电极部12a各自的“后方”的端缘部分别设置有朝向相向的对象侧的电极部12a并沿“宽度方向”突出的定位片12d。上述各定位片12d成为从“后方”与上述绝缘外壳11的接触安装部11b面对的配置关系,在插塞式接触部件12完成安装的状态下,成为定位片12d与绝缘外壳11的接触安装部11b的“后方”的端面抵接的配置关系。
利用设置有这样的定位片12d的结构,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在将插塞式接触部件12安装于绝缘外壳11时能够稳定地进行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插入操作。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插塞式接触部件12,在从上述电极部(接点部)12a靠“后方”的部分一体地设置有向斜“上方”延伸的一对导体保持部12b、12b。上述各导体保持部12b由从外侧向在细线同轴电缆(电缆状信号传输介质)SC的终端部分露出的电缆中心导体SCa卷绕而被弯折成弯曲状的薄板状的金属材料构成,通过凿密固定于电缆中心导体SCa,从而维持为插塞式接触部件12与细线同轴电缆SC连结的状态。
另外,如上述那样弯折成弯曲状的一对导体保持部12b、12b与细线同轴电缆(电缆状信号传输介质)SC的电缆中心导体SCa一起收容在设置于前述绝缘外壳11的终端配置空间11a的“后方”部分的电缆配置通路11a2的内部。(参照图5(B))
[关于导电性壳部件]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绝缘外壳11的外周表面被由薄壁的板状金属部件构成的导电性壳部件13覆盖,该导电性壳部件13在“前方”部分具备覆盖绝缘外壳11的外周表面的壳主体部13a。该壳主体部13a具有针对配置有上述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的终端配置空间11a的屏蔽功能。
另外,屏蔽保持部13b从上述壳主体部13a向“后方”一体地延伸,并且外皮保持部13c进一步从该屏蔽保持部13b向“后方”一体地延伸。如图4所示,上述屏蔽保持部13b以及外皮保持部13c由向斜上方延伸的一对薄板状部件形成。上述屏蔽保持部13b以及外皮保持部13c从外侧向在细线同轴电缆(电缆状信号传输介质)SC的终端部分露出的电缆外部导体SCb以及外周包覆件SCd卷绕并弯折成弯曲状而被凿密固定,由此,导电性壳部件13以及插塞式连接器10整体相对于细线同轴电缆SC成为连结状态。
[关于插座式连接器的概要]
另一方面,在作为前述对象连接器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中,特别如图14所示,在构成连接器主体部分的绝缘外壳21安装有插座式接触部件22,并且安装有该插座式接触部件22的绝缘外壳21以压入状态安装于呈中空状的导电性壳部件23的“后方”端部分、即位于嵌合方向上的里侧端的部分的内部。
另外,在导电性壳部件23的“前方”端部分、即位于嵌合方向上的跟前的部分设置有壳开口部23a,构成为前述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从该壳开口部23a向该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中空状内部插入。并且,通过使该插塞式连接器10成为嵌合状态,从而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接点部)12a(参照图1)与插座式接触部件22的电极部(接点部)22a(参照图17)接触而成为电连接的状态。
[关于绝缘外壳]
如图17所示,这样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的绝缘外壳21由概略形状呈正面大致矩形的板状的绝缘部件形成,并配置成从安装有插座式连接器20的配线基板(省略图示)的主面沿“高度方向”立起的状态。从该绝缘外壳21的底面部朝向上方开缺口而使得一对接触安装槽21a、21a以大致平行且呈细长状地延伸的状态设置于在该安装状态下的绝缘外壳21的“下方”部分。以下说明的插座式接触部件22从“下方”以压入状态安装于上述一对接触安装槽21a、21a。
[关于插座式接触部件]
即,特别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上述插座式接触部件22由以在俯视时呈大致U字状的方式弯折的薄壁的金属板形成,构成该U字状的闭塞部分的接触基部22b在绝缘外壳21的内部成为固定状态。该接触基部12b由从上述绝缘外壳21的底面位置向“上方”延伸的板状部件构成,一对电极部(接点部)22a、22a从该接触基部12b的上方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缘向嵌合方向的跟前即“前方”延伸。
上述一对电极部(接点部)22a、22a从上述绝缘外壳21的接触安装槽21a、21a向嵌合方向的跟前即“前方”突出,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宽度方向)伸出的接触部22c、22c以呈山形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一对电极部22a、22a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分。上述接触部22c、22c彼此的间隔设定为比前述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12a、12a彼此的间隔稍小。并且,在将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向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插入而进行嵌合时,成为如下配置关系:插塞式接触部件12的电极部12a、12a插入到设置于插座式接触部件22的电极部22a、22a的两接触部22c、22c彼此之间而成为电接触状态。
另外,在插座式接触部件22中,如图19所示,在上述电极部22a、22a的“高度方向”的“下方”部分设置有同样地从接触基部22b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一对固定片22d、22d。在将插座式接触部件22安装于绝缘外壳21时,上述一对固定片22d、22d相对于绝缘外壳21的侧壁部成为卡合状态,由此,维持为插座式接触部件22整体固定于绝缘外壳21的状态。
而且,在上述固定片22d、22d的“高度方向”的“下方”部分,接触基部22b的下端部分向“后方”呈大致直角地弯折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而成为基板连接部22e。该基板连接部22e钎焊在省略了图示的配线基板的主面上,由此,进行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的安装。
[关于导电性壳部件]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由覆盖前述绝缘外壳21的外周表面的薄壁的板状金属部件构成的导电性壳部件23由呈大致四棱柱形状的中空构造体构成,在该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中空内部的“后方”端部分(嵌合方向的里侧端部分)安装有前述绝缘外壳21。另外,设置于该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中空内部的“前方”端部分(嵌合方向的跟前部分)的壳开口部23a具有正面大致矩形的开口形状,从该壳开口部23a到上述绝缘外壳21为止的部位成为供前述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插入的“中空插入通路”。
该导电性壳部件23具备在安装时与配线基板(省略图示)的主面面对的底面部,呈舌片状的接地片23b在向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中空内部呈悬臂状地立起的状态下设置于在“高度方向”上与该导电性壳部件23的底面部相向的上表面部。成为如下配置关系:设置于该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的接地片23b与嵌合于该插座式连接器20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上表面部弹性地抵接而进行接地。
另外,在形成上述导电性壳部件23的壳开口部23a的正面大致矩形的开口缘部中的、形成“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端缘的侧壁面部23c、23c的前端缘部分别一体地设置有由带板状部件构成的弹性臂状部件23d、23d。上述各弹性臂状部件23d刚从壳开口部23a的开口缘部向“前方”(嵌合方向的跟前)突出之后,就向与之相反的“后方”(嵌合方向的里侧)以俯视大致呈U字状的方式折返。并且,各弹性臂状部件23d从该折返部沿着上述侧壁面部23c、23c的外表面向“后方”(嵌合方向的里侧)呈悬臂状地延伸。
上述各弹性臂状部件23d通过以上述折返部的附近为根部部分大致水平地延伸,从而构成为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水平面内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弹性位移。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弹性臂状部件23d在从导电性壳部件23的壳开口部23a延伸后,向与该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并延伸,所以与被折返的量相应地具有弹性的跨距被增长,从而可充分地确保设置于该弹性臂状部件23的卡定片23e的弹性位移。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弹性臂状部件23d从导电性壳部件23向嵌合方向延伸,进而以向与该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的状态进行延伸。
并且,在上述各弹性臂状部件23d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途部分分别设置有向上述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中空插入通路”突出的卡定片23e。上述各卡定片23e设置于与导电性壳部件23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对应的位置,从上述各弹性臂状部件23d的“下方”的端缘部呈大致直角地弯折并向朝向连接器内侧、即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中空插入通路”的方向延伸。并且,如上所述,伴随着各弹性臂状部件23d进行弹性位移,各卡定片23e构成为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进行弹性位移。(参照图24)
另一方面,在上述导电性壳部件23的各侧壁面部23c的与卡定片23e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侧视时呈大致矩形的贯通孔23f。该贯通孔23f设置成在板厚方向上贯通上述侧壁面部23c,卡定片23e成为从“宽度方向”的外侧向该贯通孔23f插入的状态(插通状态)。
成为如下配置关系:插入到该贯通孔23f的卡定片23e伴随着上述弹性臂状部件23d的弹性位移,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中空插入通路出没。即,在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插入到“中空插入通路”的内部前的“初始状态”下,如图28(A)所示,成为卡定片23e向“中空插入通路”内突出的状态,从该“初始状态”起弹性臂状部件23d(卡定片23e)与壳主体部13a抵接,如图28(B)所示,通过以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扩张的方式进行弹性位移,从而构成为卡定片23e从上述“中空插入通路”内脱离而转移为隐没状态。
像这样,如图24以及图28所示,设置成通过导电性壳部件23的贯通孔23f而向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中空插入通路”出没的卡定片23e的外周缘部在俯视时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并且,该卡定片23e的外周缘部的嵌合方向的里侧的端缘(后方端缘)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连接器抵接面23e1,并且设置成与连接器抵接面23e1相向且位于嵌合方向的跟前的端缘(前方端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较短的壳抵接面23e2。上述连接器抵接面23e1和壳抵接面23e2成为在嵌合方向(前后方向)上隔开一定的间隔且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配置关系。
如上所述,卡定片23e的连接器抵接面23e1配置成向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中空插入通路”内呈较大的突出长度的状态,在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插入到该“中空插入通路”内的情况下,如图28(C)所示,作为构成插塞式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壳主体部13a的“后方”端面(嵌合方向的跟前的端面)的后端抵接面13d成为从嵌合方向的里侧与上述卡定片23e的连接器抵接面23e1面对的配置关系。在该状态下,当向插塞式连接器10施加拔去方向上的外力时,作为该插塞式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一部分的壳主体部13a从嵌合方向的里侧朝向跟前与卡定片23e的连接器抵接面23e1抵接,从而插塞式连接器10被保持在“中空插入通路”内。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从构成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壳主体部13a的后端抵接面13d从嵌合方向的里侧与卡定片23e的连接器抵接面23e1面对的状态变为弹性臂状部件23d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进行弹性位移而使得卡定片23e从“中空插入通路”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脱离的状态时,包括连接器抵接面23e1在内的卡定片23e整体被引出至不与插入到“中空插入通路”内的插塞式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抵接的外侧的位置,从而能够进行插塞式连接器10的拔去。
另外,构成上述卡定片23e的嵌合方向的跟前的端缘(前方端缘)的壳抵接面23e2配置成朝向“中空插入通路”呈较小的突出长度的状态。如图24以及图28所示,形成上述贯通孔23f的开口缘部中的位于嵌合方向的跟前的端缘(前方端缘)即卡定抵接缘23f1配置成从嵌合方向的跟前向设置于该卡定片23e的壳抵接面23e2接近或与之抵接的状态。
并且,如前所述,插入到“中空插入通路”内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一部分即壳主体部13a的后端抵接面13d从嵌合方向的里侧在拔去方向上与卡定片23e的连接器抵接面23e1抵接,由此,当卡定片23e整体向嵌合方向的跟前(拔去方向)被按压移动时,如图28(D)所示,上述卡定片23e的壳抵接面23e2成为与位于贯通孔23f的嵌合方向的跟前的卡定抵接缘23f1抵接的配置关系。
像这样,与贯通孔23f的卡定抵接缘23f1抵接的卡定片23e成为夹持在上述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一部分(壳主体部13a的后端抵接面13d)与上述贯通孔23f的卡定抵接缘23f1之间的状态,可避免卡定片23e从插塞式连接器10脱离的情形。
而且,如图24以及图28所示,引导倾斜边23e3从上述卡定片23e的外周缘部中的壳抵接面23e2向中空插入通路内突出的前端朝向嵌合方向以向中空插入通路内伸出的量变大的方式延伸。如前所述,插入到“中空插入通路”内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配置成从嵌合方向的跟前与该引导倾斜边23e3抵接的位置关系。
即,如前所述,当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插入到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的“中空插入通路”内时,首先,如图28(A)所示,构成插塞式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壳主体部13a的前端部分(嵌合方向的里侧端部分)与上述卡定片23e的引导倾斜边23e3抵接,之后随着进行插塞式连接器10的插入,如图28(B)所示,卡定片23e以对抗弹性臂状部件23d的弹性力而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推压的方式进行位移。
然后,如图28(C)所示,在插塞式连接器10的嵌合结束的时间点,该插塞式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在嵌合方向上从卡定片23e脱离,从而卡定片23e借助弹性臂状部件23d的弹性恢复到原先的位置。其结果是,构成插塞式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后端抵接面13d配置成从嵌合方向的里侧与卡定片23e的连接器抵接面23e1相向的状态。
并且,当从这样的插塞式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与卡定片23e的相向状态起插塞式连接器10在从插座式连接器20拔出的方向上承受外力时,构成插塞式连接器10的导电性壳部件13的壳主体部13a的后端抵接面13d从嵌合方向的里侧与卡定片23e抵接。由此,对插塞式连接器10的移动进行限制,基本上可防止插塞式连接器10的拔出。
当进一步向这样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持续施加从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拔出的方向上的外力时,如图28(D)所示,伴随着弹性臂状部件23d的弹性位移,卡定片23e在贯通孔23f的内侧区域向嵌合方向的跟前即“后方”移动,该卡定片23e的壳抵接面23e2与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一部分即在嵌合方向的跟前与之相向配置的贯通孔23f的卡定抵接缘23f1抵接。此后,可牢固地防止插塞式连接器10的拔出。
此外,如图13所示,各弹性臂状部件23的延伸端部分、即从上述卡定片23e向嵌合方向呈悬臂状地延伸的部分成为用于使卡定片23e从中空插入通路脱离的解除操作部23g。当向上述各解除操作部23g施加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解除操作力时,卡定片23e与弹性臂状部件23一起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弹性位移,并位移至卡定片23e不与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抵接的位置,由此能够进行插塞式连接器10的拔去。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沿与嵌合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拔去方向向与作为对象连接器的插座式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成为嵌合状态的插塞式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施加外力时,作为插塞式连接器10的一部分的导电性壳部件13从嵌合方向的里侧与插座式连接器20的卡定片23e的连接器抵接面23e1抵接。另外,该卡定片23e的壳抵接面23e2与插座式连接器20的导电性壳部件23的一部分、即在嵌合方向的跟前与上述壳抵接面23e2相向配置的贯通孔23f的卡定抵接缘23f1抵接。其结果是,成为卡定片23e夹持在插塞式连接器10与导电性壳部件之间的状态,可避免卡定片23e从插塞式连接器10脱落而导致锁定解除的情形。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具体说明了由本发明者做出的发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毫无疑问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水平嵌合型的电连接器,但也同样能够应用于垂直嵌合型的电连接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单芯的细线同轴电缆用连接器,也同样能够应用于配置成多极状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同轴电缆和绝缘电缆混合多个的类型的电连接器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在各种电气设备中使用的多种多样的电连接器。

Claims (5)

1.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以连结有信号传输介质的终端部分的状态与安装于配线基板的对象连接器嵌合,
所述电连接器构成为:
在设置于接触部件的固定片与绝缘外壳卡合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件安装于所述绝缘外壳,
在进行向所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时,设置于该对象连接器的电极部一边与所述接触部件接触一边在所述嵌合的方向上滑动,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件在从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方夹持所述绝缘外壳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被安装,并且,
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电极部在从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方相对于被安装于该绝缘外壳的一部分的所述接触部件接触的状态下,在所述嵌合的方向上滑动,
所述接触部件的固定片配置在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电极部在所述接触部件上滑动的区域内。
2.一种电连接器装置,连结有信号传输介质的终端部分的第一连接器与安装于配线基板的第二连接器嵌合,
所述电连接器装置构成为:
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触部件的固定片与绝缘外壳卡合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件安装于所述绝缘外壳,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电极部一边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触部件接触一边在所述嵌合的方向上滑动,所述电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接触部件在从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方夹持所述绝缘外壳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被安装,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电极部在从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方相对于被安装于该绝缘外壳的一部分的所述接触部件接触的状态下,在所述嵌合的方向上滑动,
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接触部件的固定片配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电极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接触部件上滑动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或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件以沿所述嵌合的方向插入到所述绝缘外壳的状态被安装,
在所述接触部件设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在该接触部件安装于所述绝缘外壳的状态下与所述绝缘外壳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件以在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且与所述配线基板平行的方向上夹持所述绝缘外壳的一部分的状态被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电极部构成为在所述接触部件夹持所述绝缘外壳的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件接触。
CN201810335259.XA 2017-04-27 2018-04-16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088082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8958 2017-04-27
JP2017088958A JP6583643B2 (ja) 2017-04-27 2017-04-27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8289A CN108808289A (zh) 2018-11-13
CN108808289B true CN108808289B (zh) 2020-01-07

Family

ID=6206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5259.XA Active CN108808289B (zh) 2017-04-27 2018-04-16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9069B2 (zh)
EP (1) EP3396782A1 (zh)
JP (1) JP6583643B2 (zh)
KR (1) KR20180120567A (zh)
CN (1) CN108808289B (zh)
TW (1) TW20190203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6664B2 (en) 2017-01-23 2021-01-05 Molex, Llc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D855574S1 (en) * 2018-01-30 2019-08-06 Molex, Llc Connector terminal
USD882525S1 (en) * 2018-01-30 2020-04-28 Molex, Llc Connector terminal
TWI673918B (zh) * 2018-12-03 2019-10-01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JP6844760B1 (ja) * 2019-05-10 2021-03-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セットにおけるグランド接続構造
US20220231434A1 (en) * 2019-06-12 2022-07-21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Terminal and terminal wire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00786A (en) * 1965-09-10 1968-01-24 Amp Inc Coaxial socket
JPS6020305Y2 (ja) * 1980-10-30 1985-06-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浮動防止構造
JPS58187982U (ja) * 1982-06-10 1983-12-14 日本モレツクス株式会社 圧着型コネクタ
US5169343A (en) * 1990-11-29 1992-12-0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ax connector module
US5711676A (en) * 1996-01-26 1998-01-27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Vertically mounted cable plug
JP3069636B2 (ja) * 1996-10-23 2000-07-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1174016A (ja) * 1997-08-28 1999-03-16 Union Mach Kk コネクタ
JP3365549B2 (ja) 1998-11-19 2003-01-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端子
JP3254188B2 (ja) * 1998-11-30 2002-02-0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高電圧用コネクタ
JP2002042989A (ja) 2000-07-21 2002-02-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端子
JP3878902B2 (ja) * 2002-10-21 2007-02-0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6840822B1 (en) * 2003-08-25 2005-01-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ble connector
US7207829B2 (en) * 2004-11-30 2007-04-24 Yokowo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DE202005008384U1 (de) * 2005-05-30 2005-07-21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Kg Koaxialsteckverbinder für die Montage an einem Koaxialkabel
TWM307242U (en) 2006-07-14 2007-03-01 Insert Entpr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microwave connector for RF communication
KR101540809B1 (ko) * 2008-10-09 2015-07-30 타이코에이엠피(유) 동축케이블용 커넥터
US7892028B2 (en) * 2009-01-20 2011-02-2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DE102009016227B4 (de) * 2009-04-03 2017-12-28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einem angebundenen Koaxialkabel
JP4908598B2 (ja) 2010-01-25 2012-04-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202076507U (zh) * 2011-01-14 2011-12-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202205949U (zh) * 2011-08-25 2012-04-25 朝贵钢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939794B2 (en) * 2012-07-30 2015-01-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axial cable assembly
JP2015220201A (ja) * 2014-05-21 2015-12-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16144A1 (en) 2018-11-01
EP3396782A1 (en) 2018-10-31
JP6583643B2 (ja) 2019-10-02
CN108808289A (zh) 2018-11-13
JP2018186058A (ja) 2018-11-22
TW201902037A (zh) 2019-01-01
US10389069B2 (en) 2019-08-20
KR20180120567A (ko)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8289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US10644416B2 (en) Connector
CN109149297B (zh) 同轴连接器组装体
US9531132B2 (en) Connector having shielding structure with shield shell and shield cover
JP5771094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0021854B (zh)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KR102210531B1 (ko) 적어도 하나의 플러그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플러그 연결장치
CN108352661B (zh) 连接器
JP6708025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10644414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TW564577B (en)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110034076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4851355B2 (ja) 外導体端子及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10714868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for a board
JP4232037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TWI398993B (zh) 電連接器組件
JP2021096960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09048941A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08808395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KR102550876B1 (ko) 동축 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6371161B2 (ja) コネクタ
JP2022178896A (ja) 端子、電線コネクタ及び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