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0309A - 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0309A
CN108780309A CN201680083168.0A CN201680083168A CN108780309A CN 108780309 A CN108780309 A CN 108780309A CN 201680083168 A CN201680083168 A CN 201680083168A CN 108780309 A CN108780309 A CN 108780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formation
char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31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0309B (zh
Inventor
西村威彦
松下洋之
佐藤由规
高桥树
高桥一树
前田智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80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0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0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0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472Graphical display of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容易地绘制实绩数据。记录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的记录介质使计算机(100)执行以下的处理。计算机获取包含制造产品的识别信息、该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以及表示在经过制造工序时所采取的时刻的时刻信息的制造数据。计算机基于获取的制造数据,来确定特定的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计算机基于与确定出的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各制造工序的顺序。计算机按照确定出的顺序排列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计算机生成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特定的制造产品经过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排列的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图表。

Description

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制造工 序的可视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进行储存伴随着企业的活动的数据并利用的处理。例如,进行储存产品的生产线上的制造装置的动作日志等数据,并用于生产工序的改善。另外,提出了为了生产工序的改善,对于在生产线上发生的异常,基于因果关系从多种多样的重要因素中推断根本的重要因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6842号公报
然而,例如,若想要绘制生产线的实绩数据,需要定义生产工序的顺序、特性。另外,在制造多品种的产品的生产线上,有按照产品的每个种类经由不同的生产工序的情况。因此,生产现场的工人根据不同的生产工序来定义生产工序的顺序、特性的负担增加。
发明内容
在一个侧面,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描绘实绩数据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
在一个方式中,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基于在通过生产线制造制造产品的过程中获取到的制造数据,来将上述生产线上的制造工序可视化的处理。即,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使计算机执行获取制造数据的处理,该制造数据包含制造产品的识别信息、该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制造产品经过上述制造工序时所采取的时刻的时刻信息。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基于获取到的上述制造数据,来确定特定的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的处理。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基于与确定出的上述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上述各制造工序的顺序的处理。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按照确定出的上述顺序排列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的处理。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生成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上述特定的制造产品经过上述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排列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图表的处理。
能够容易地绘制实绩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制造数据存储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生产线的路线变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根据事件形式的制造数据生成图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图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的可视化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执行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的计算机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申请所公开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公开技术并不会被本实施例限定。另外,以下的实施例也可以在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
实施例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图1所示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1具有信息处理装置100。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1除了信息处理装置100以外,例如,也可以包含各制造工序的控制装置、工作机械的控制装置、温度试验等各种试验装置等,信息处理装置100能够从各种装置获取生产线的实绩数据,即制造数据。另外,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1也可以包含管理者用的终端装置。信息处理装置100以及各种装置之间经由未图示的网络相互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对获取制造产品(以下,也称为产品。)的生产线上的包含时刻信息的各种信息作为制造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1的信息处理装置100基于在利用生产线制造制造产品的过程中获取的制造数据,使生产线上的制造工序可视化。即,信息处理装置100获取制造数据,该制造数据包括制造产品的识别信息、该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以及表示在制造产品经过制造工序时所采取的时刻的时刻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00基于所获取的制造数据,确定特定的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并且基于与确定出的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各制造工序的顺序。信息处理装置100按照确定出的顺序来排列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00生成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特定的制造产品经过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所排列的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图表。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00能够容易地绘制实绩数据。
如图1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0具有通信部110、显示部111、操作部112、存储部120以及控制部130。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0除了图1所示的功能部以外也可以具有已知的计算机所具有的各种功能部,例如各种输入设备、声音输出设备等功能部。作为信息处理装置100的一个例子,能够采用固定型的个人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100不仅能够采用上述的固定型的个人计算机,也能够采用便携式的个人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装置100。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作为便携式的终端,除了上述的便携式的个人计算机以外,例如,也能够采用平板终端。
通信部110例如由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等来实现。通信部110是经由未图示的网络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与各种装置连接,在各种装置之间管理信息的通信的通信接口。通信部110从各种装置接收制造数据。通信部110将所接收的制造数据输出至控制部130。
显示部111是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设备。显示部111例如作为显示设备由液晶显示器等来实现。显示部111显示从控制部130输入的显示画面等各种画面。
操作部112是从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1的管理者接受各种操作的输入设备。操作部112例如作为输入设备,由键盘、鼠标等来实现。操作部112将由管理者输入的操作作为操作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30。此外,操作部112作为输入设备,可以由触摸面板等来实现,也可以将显示部111的显示设备和操作部112的输入设备一体化。
存储部120例如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闪存(FlashMemory)等半导体存储器元件、硬盘、光盘等存储装置来实现。存储部120具有制造数据存储部121和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另外,存储部120存储控制部130中的处理所使用的信息。
制造数据存储部121存储将与制造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与时刻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事件形式的制造数据。图2是表示制造数据存储部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制造数据存储部121具有“数据时间(DateTime)”、“事件类型(EventType)”、“作业者(Worker)”、“场所(Place)”、“设备(Machine)”、“工序(Process)”、“产品(Product)”的项目。制造数据存储部121例如将每个事件作为1个记录来存储。
“DateTime”是表示事件发生的日期与时刻的信息。“EventType”是表示事件的种类的信息。“Worker”是识别负责制造工序的作业者的识别信息。“Place”是识别设置有事件发生的生产线的设备的场所的识别信息。“Machine”是识别事件发生的生产线的设备的识别信息。“Process”是识别事件发生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Product”是识别事件发生的制造产品,换句话说产品的识别信息。即,制造数据存储部121存储包含制造产品的识别信息、该制造产品经过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表示制造产品经过制造工序时所采取的时刻的时刻信息的制造数据。
返回到图1的说明,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存储定义制造工序的工序名称、顺序等的工序主要内容。图3是表示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具有“场所(Place)”、“设备(Machine)”、“工序(Process)”这样的项目。另外,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存储与各个项目对应的场所的识别信息、设备的识别信息、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
“Place”是识别设置有事件发生的生产线的设备的场所的识别信息。“Machine”是识别事件发生的生产线的设备的识别信息。“Process”是识别事件发生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在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中,例如,一并存储基于制造工序、场所以及设备的关系的分析结果决定的分层中的层次的优先级。另外,在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中,例如,对应于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从新到旧的顺序并列存储场所的识别信息、设备的识别信息、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此外,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也可以代替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存储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
返回到图1的说明,控制部130例如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等,将RAM作为作业区域来执行内部的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另外,控制部130例如也可以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集成电路来实现。控制部130具有获取部131、确定部132、检测部133以及生成部134,实现或者执行以下说明的信息处理的功能、作用。此外,控制部130的内部结构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若是进行后述的信息处理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各制造产品对应的线段也表示为迹线图,将包含各制造工序的时间轴和与各制造产品对应的迹线图的图表整体表示为时间线图。
获取部131从未图示的各种装置经由通信部110接收并获取制造数据。获取到的制造数据包括制造产品的识别信息、该制造产品经过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以及表示制造产品经过制造工序时所采取的时刻的时刻信息。获取部131将获取的制造数据存储至制造数据存储部121。即,获取部131对于从未图示的各种装置接收到的制造数据,将每个事件作为1个记录储存并存储至制造数据存储部121。
确定部132例如若从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1的管理者受理显示图表的意思的指示,则从制造数据存储部121读入制造数据。确定部132基于读入的制造数据,确定特定的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另外,确定部132基于与确定出的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各制造工序的顺序。即,确定部132在多种制造产品混合的生产线、具有拥有相同的功能的多个设备的生产线上,按照制造数据所包含的每一个制造产品,确定所经过的生产线的路线。确定部132将确定出的各制造工序的顺序输出至生成部134。另外,确定部132将特性检测指示输出至检测部133。
在这里,使用图4,对生产线的路线变更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生产线的路线变更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在生产线上,在根据品种而路线不同的情况的事例11、设备负责多个工序(制造工序)的情况的事例12中,工序定义的数量增多。另外,在事例11中,有通过生产线上的改善,而如事例13的虚线所示路线被变更的情况。换句话说,若持续地进行改善,则工序定义的变更多发。在该情况下,与制造工序的顺序相比,路线在哪里分开、在哪里相交变得重要。换句话说,在使多个品种的产品混合到生产线的大规模生产中,在特定品种中通过设想之外的流程来生产会导致品质恶化。因此,在制造工序的可视化中,不光是制造产品的流程,也着眼于设备、场所,从而需要将成为瓶颈的设备、有空余的设备可视化。
返回到图1的说明,检测部133若从确定部132输入特性检测指示,则从制造数据存储部121读入制造数据。检测部133基于读入的制造数据,来检测各制造工序的特性。制造工序的特性例如包括一个个地独立地制造处理制造产品的独立工序、并列地制造处理多个制造产品的并列工序、在每个特定的时机一并地制造处理制造产品的批处理工序等。检测部133将包含检测出的各制造工序的特性的工序评价信息输出至生成部134。
从确定部132向生成部134输入各制造工序的顺序。生成部134参照制造数据存储部121,对排列的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以及与各制造工序对应的场所以及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信息,分析各信息间的关系。生成部134基于分析结果,对图表中排列的各信息,决定分层的优先级。
生成部134作为各信息间的关系的分析,例如,循环地判定亲子关系,从最多地被判定为父的信息开始依次作为父来抽出,从而能够将出现次数多的信息分析为父。生成部134例如按照出现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将优先级决定为高。换言之,生成部134进行将优先级高的信息作为大项目、将下一个优先级高的信息作为中项目的分类。
生成部134基于决定出的优先级,将各信息分层。此外,与分层后的各信息对应的各层也能够通过管理者的操作重新排列。生成部134将分层后的各信息,按照从确定部132输入的各制造工序的顺序排列于图表。即,生成部134决定图表的项目栏的排列。此外,项目栏的排列也可以更换由管理者的操作排列的顺序。
另外,生成部134若从检测部133输入工序评价信息,则将输入的工序评价信息与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地配置于图表中。即,生成部134将检测出的制造工序的特性与图表的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
接下来,生成部134生成与制造产品对应的迹线图。生成部134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各制造产品经过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排列的项目栏建立对应地生成迹线图。换言之,生成部134生成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特定的制造产品经过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排列的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图表。即,生成部134基于制造工序的顺序以及优先级来生成图表。
生成部134使生成的图表显示于显示部111。此外,例如若管理者将鼠标光标重叠于与制造产品对应的迹线图(鼠标悬停),则生成部134也可以突出显示与该制造产品对应的迹线图。另外,生成部134将显示出的图表所使用的项目栏的排列作为工序主要内容存储于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
在这里,使用图5对根据制造数据的图表的生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根据事件形式的制造数据生成图表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5的例子中,根据制造数据的读入,按照图表24a、24b、24c以及24d的顺序,描绘与读入的制造数据对应的迹线图。图24a~24d分别具有图表区域25a、25b、25c或者25d和项目栏26a、26b、26c或者26d。此外,制造数据例如使用按照制造产品的编号汇总后,按照日期与时刻排序的数据。
图表24a是读入制造数据之前的图表,在图表区域25a以及项目栏26a什么也不显示。图表24b是读入到制造产品结束2个制造工序,并开始了第3个制造工序的制造数据为止的状态。在图表24b中,在图表区域25b显示与3个制造工序对应的时间轴和与制造产品对应的迹线图。另外,在图表24b中,在项目栏26b显示与各制造工序对应的项目。
图表24c是从图表24b进一步读入制造数据的状态的图表。在图表24c中,制造工序增加到8个,与多个制造产品对应的迹线图被显示于图表区域25c。另外,在图表24c中,与所增加的制造工序对应的项目被进一步显示于项目栏26c。换句话说,在图表24c中,追加与所增加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间轴。进一步,在图表24c中,通过如项目27那样管理者拖放项目栏26c的各项目,能够变更制造工序的顺序。此外,对于迹线图而言,例如如线段28那样沿着时间轴的部分表示该制造工序中的处理,如线段29那样制造工序间的部分表示制造产品的移动。
图表24d是在图表24c中重新排列项目27的顺序后的状态的图表。在图中24d中,在图24c中处于最右侧的制造工序移动到从左数第5个。如图5的例子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0即使在没有工序主要内容的状态下,也能够基于制造数据显示时间线图。
接下来,使用图6至图11,对与对应于分层后的各信息的各层的排列相应的图表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图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所示的图表30具有项目栏31和图表区域32。图表30的项目栏31的各信息的层次为从上层起工序(Process)33、场所(Place)34、设备(Machine)35的顺序。即,图表30为按照制造工序、场所、设备的顺序优先级高的状态。图表30中由于制造工序的优先级较高,所以成为能够看出制造产品的流程的图表。此外,在图表30中,可以看出制造产品在制造工序r04和r05之间、制造工序r11和r12之间以及制造工序r18和r19之间延迟,但很难确定出延迟的原因。
图7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7所示的图表40的项目栏31的各信息的层次为从上层起场所(Place)34、设备(Machine)35、工序(Process)33的顺序。即,图表40为按照场所、设备、制造工序的顺序优先级高的状态。图表40中由于场所的优先级较高,所以成为能够看出按场所区分的设备的运转状况的图表。在图表40中,如区域36所示,可以看出场所“ws_bt1”的设备“eq_bt11”的运转状况有空余。另外,图表40为对于在生产线上的流程中相互接近的制造工序,能够看出场所是否接近的图表。
图8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8所示的图表50的项目栏31的各信息的层次为从上层起设备(Machine)35、工序(Process)33、场所(Place)34的顺序。即,图表50为按照设备、制造工序、场所的顺序优先级高的状态。图表50中由于设备的优先级较高,所以成为能够看出设备的运转状况的图表。在图表50中,能够看出区域37的设备“eq_ps1”在运转状况上没有空余成为瓶颈,区域38的设备“eq_bt11”在运转状况上有空余。
图9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9所示的图表60的项目栏31的各信息的层次为从上层起场所(Place)34、设备(Machine)35的顺序。即,图表60为按照场所、设备的顺序优先级高的状态。另外,在图表60中,是从项目栏31中删除制造工序的状态,在想要关注场所和设备的情况下,图表更容易观察。图表60中由于场所的优先级较高,所以成为能够看出按场所区分的设备的运转状况的图表。在图表60中,能够看出区域39的场所“ws_ps1”的设备“eq_ps1”在运转状况上没有空余而成为瓶颈,区域40的场所“ws_bt1”的设备“eq_bt11”在运转状况上有空余。
图10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10所示的图表70的项目栏31的各信息的层次为从上层起设备(Machine)35、场所(Place)34的顺序。即,图表70为按照设备、场所的顺序优先级高的状态。另外,在图表70中,为从项目栏31中删除制造工序的状态,在想要关注设备和场所的情况下,图表更容易观察。图表70中由于设备的优先级较高,所以成为能够看出设备的运转状况的图表。在图表70中,能够看出处于区域41的场所“ws_ps1”的设备“eq_ps1”在运转状况上没有空余而成为瓶颈,区域42的场所“ws_bt1”的设备“eq_bt11”在运转状况上有空余。
另外,图表70例如是处理相同的制造工序的设备,但也能够掌握处于不同的场所的情况的状况。一般而言,在增强设备时,多数情况设置于较近的场所,但在反复进行了设备增强的工厂中,有作为繁忙期应对在临时设置的场所继续运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有设置于其它的建筑的情况,也有花费移动制造产品的时间的情况。则,该设备会有使用频率减少的情况,但与其他设备相同地实施定期维护。因此,并不是评价设备单体的运转状况,而是与制造产品的流程一起进行评价,根据情况也可能重新考虑设备的设置场所的变更。即,图表70例如是处理相同的制造工序的设备,但在由于工厂的建筑狭小等而将增设的设备设置于其他的建筑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掌握所增设的设备的运转状况。由此,管理者例如也能够做出空开增设的设备的维护间隔的判断。
图11是表示图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11所示的图表80的项目栏31的各信息的层次仅为设备(Machine)35。即,图表80是着眼于设备的状态。换句话说,在图表80中,为从项目栏31中删除制造工序以及场所后的状态,在想要关注设备的情况下,图表更容易观察。在图表80中,能够看出区域43的设备“eq_ps1”在运转状况上没有空余而成为瓶颈,区域44的设备“eq_bt11”在运转状况上有空余时间45。即,在图表80中,通过着眼于空余时间45,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备的运转率评价。
接下来,对实施例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实施例的可视化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获取部131从未图示的各种装置接收并获取制造数据(步骤S1)。获取部131将获取到的制造数据存储至制造数据存储部121。
确定部132例如若从管理者受理显示图表的意思的指示,则从制造数据存储部121读入制造数据。确定部132基于读入的制造数据,确定出特定的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此外,特定的制造产品也可以是多个。另外,确定部132基于与确定出的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各制造工序的顺序(步骤S2)。确定部132将确定出的各制造工序的顺序输出至生成部134。另外,确定部132将特性检测指示输出至检测部133。
检测部133若从确定部132输入特性检测指示,则从制造数据存储部121读入制造数据。检测部133基于读入的制造数据,来检测各制造工序的特性(步骤S3)。检测部133将检测出的各制造工序的工序评价信息输出至生成部134。
生成部134若从确定部132输入各制造工序的顺序,则参照制造数据存储部121,对排列的制造工序、场所以及设备的各信息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步骤S4)。生成部134基于分析结果,对图表中排列的各信息,决定分层的优先级(步骤S5)。生成部134基于决定出的优先级,对各信息分层。生成部134决定与分层后的各信息对应的图表的项目栏的排列并进行排列。
另外,生成部134若从检测部133输入工序评价信息,则将输入的工序评价信息与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地配置于图表。
生成部134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各制造产品经过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排列的项目栏建立对应关系来生成迹线图。即,生成部134基于制造工序的顺序以及优先级来生成图表(步骤S6)。
生成部134将所生成的图表显示于显示部111(步骤S7)。另外,生成部134将显示的图表所使用的项目栏的排列作为工序主要内容存储于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00能够容易地绘制制造数据,即实绩数据。
这样,信息处理装置100获取包含制造产品的识别信息、该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以及表示制造产品经过制造工序时所采取的时刻的时刻信息的制造数据。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基于获取到的制造数据,来确定特定的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并且基于与确定出的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各制造工序的顺序。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按照确定出的顺序来排列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生成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特定的制造产品经过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排列的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图表。其结果,能够容易地绘制实绩数据。
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对多个制造产品获取制造数据。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基于获取到的制造数据,来确定多个制造产品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对任意一个制造产品,基于与确定出的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各制造工序的顺序。其结果,即使在包含多个制造产品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绘制实绩数据。
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生成能够对按照确定出的顺序排列的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更换排列的顺序的图表。其结果,能够由管理者进行图表的微调。
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生成将与各制造工序对应的场所以及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信息与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地排列的图表。其结果,能够根据想要关注的制造工序、设备以及场所来绘制实绩数据。
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基于规定的优先级,对排列的识别信息或者符号信息以及与各制造工序对应的场所以及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信息进行分层,并生成能够重新排列该分层后的各层的图表。其结果,能够根据想要关注的制造工序、设备以及场所来绘制实绩数据。
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对建立有对应关系的各信息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决定规定的优先级并生成图表。其结果,能够生成以更高适当的顺序来分层的图表。
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基于制造数据来检测制造工序的特性。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0生成将检测出的特性与图表的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图表。其结果,能够生成制造工序的特性一目了然的图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制造数据存储部121所存储的制造数据来生成图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从未图示的各种装置中随时接收的制造数据来生成图表,每当接收新的制造数据,就更新图表。由此,能够实时地绘制制造数据。
另外,图示出的各部的各构成要素无需在物理上必须如图示那样构成。即,各部的分散/合并的具体的形式并不限于图示的结构,能够将其全部或者一部分根据各种负荷、使用状况等,以任意的单位在功能上或者物理上分散/合并地构成。例如,也可以将确定部132和检测部133合并。另外,图示出的各处理并不限定于上述的顺序,在不使处理内容矛盾的范围内,可以同时实施,也可以更换顺序来实施。
进一步,由各装置进行的各种处理功能也可以在CPU(或者MPU、MCU(MicroController Unit)等微型计算机)上执行其全部或者任意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说各种处理功能在由CPU(或者MPU、MCU等微型计算机)解析执行的程序上、或者基于布线逻辑的硬件上执行其全部或者任意的一部分。
然而,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各种处理能够通过计算机执行预先准备的程序来实现。因此,以下,对执行具有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的功能的程序的计算机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执行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的计算机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3所示,计算机200具有执行各种运算处理的CPU201、受理数据输入的输入装置202以及显示器203。另外,计算机200具有从存储介质读取程序等的介质读取装置204、用于与各种装置连接的接口装置205、以及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等连接的通信装置206。另外,计算机200具有临时存储各种信息的RAM207和硬盘装置208。另外,各装置201~208与总线209连接。
硬盘装置208中存储具有与图1所示的获取部131、确定部132、检测部133以及生成部134的各处理部相同的功能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另外,硬盘装置208中存储用于实现制造数据存储部121、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22以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的各种数据。输入装置202例如从计算机200的管理者受理操作信息、管理信息等各种信息的输入。显示器203例如对计算机200的管理者显示显示画面等各种画面。接口装置205例如与打印装置等连接。通信装置206例如与具有与图1所示的通信部110相同的功能的未图示的网络连接,与未图示的各种装置交换各种信息。
CPU201通过读出硬盘装置208中存储的各程序,在RAM207中展开并执行,来进行各种处理。另外,这些程序能够使计算机200作为图1所示的获取部131、确定部132、检测部133以及生成部134发挥功能。
此外,上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无需必须存储于硬盘装置208。例如,计算机200也可以读出存储于计算机200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程序并执行。计算机200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例如为CD-ROM、DVD光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便携式记录介质、闪存等半导体存储器、硬盘驱动器等。另外,也可以使与公用线路、因特网、LAN等连接的装置存储该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计算机200从它们中读出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并执行。
附图标记说明
1…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100…信息处理装置;110…通信部;111…显示部;112…操作部;120…存储部;121…制造数据存储部;122…工序主要内容存储部;130…控制部;131…获取部;132…确定部;133…检测部;134…生成部。

Claims (21)

1.一种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是基于在通过生产线制造制造产品的过程中获取到的制造数据,来将上述生产线上的制造工序可视化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其特征在于,
该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
获取制造数据,该制造数据包含制造产品的识别信息、该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制造产品经过上述制造工序时所采取的时刻的时刻信息;
基于获取到的上述制造数据,来确定特定的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并且基于与确定出的上述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上述各制造工序的顺序;
按照确定出的上述顺序排列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并且生成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上述特定的制造产品经过上述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所排列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图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其特征在于,
上述获取的处理对多个上述制造产品获取上述制造数据,
上述确定的处理基于获取到的上述制造数据,来确定多个上述制造产品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述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并且对任意一个上述制造产品,基于与确定出的上述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上述各制造工序的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的处理生成能够对按照上述顺序排列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更换排列的顺序的上述图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的处理生成将与上述各制造工序对应的场所和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信息与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来排列的上述图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的处理生成基于规定的优先级来将排列的上述识别信息或者上述符号信息、以及与上述各制造工序对应的场所以及设备中一个以上的信息分层,且能够重新排列该分层后的各层的上述图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的处理对建立对应关系的上述各信息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决定上述规定的优先级并生成上述图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其特征在于,
还使上述计算机执行基于上述制造数据,来检测上述制造工序的特性的处理,
上述生成的处理生成将检测出的上述特性与上述图表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上述图表。
8.一种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是基于在通过生产线制造制造产品的过程中获取到的制造数据,来将上述生产线上的制造工序可视化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
获取制造数据,该制造数据包含制造产品的识别信息、该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制造产品经过上述制造工序时所采取的时刻的时刻信息;
基于获取到的上述制造数据,来确定特定的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并且基于与确定出的上述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上述各制造工序的顺序;以及
按照确定出的上述顺序排列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并且生成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上述特定的制造产品经过上述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所排列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图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获取的处理对多个上述制造产品获取上述制造数据,
上述确定的处理基于获取到的上述制造数据,来确定多个上述制造产品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述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并且对任意一个上述制造产品,基于与确定出的上述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上述各制造工序的顺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的处理生成能够对按照上述顺序排列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更换排列的顺序的上述图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的处理生成将与上述各制造工序对应的场所以及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信息与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来排列的上述图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的处理生成基于规定的优先级将排列的上述识别信息或者上述符号信息以及与上述各制造工序对应的场所以及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信息分层,且能够重新排列该分层后的各层的上述图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的处理对建立对应关系的上述各信息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决定上述规定的优先级并生成上述图表。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计算机还执行基于上述制造数据,来检测上述制造工序的特性的处理,
上述生成的处理生成将检测出的上述特性与上述图表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上述图表。
15.一种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是基于在通过生产线制造制造产品的过程中获取到的制造数据,来将上述生产线上的制造工序可视化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获取部,其获取制造数据,该制造数据包含制造产品的识别信息、该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制造产品经过上述制造工序时所采取的时刻的时刻信息;
确定部,其基于获取到的上述制造数据,来确定特定的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并且基于与确定出的上述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上述各制造工序的顺序;以及
生成部,其按照确定出的上述顺序排列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并且生成沿着规定的时间轴方向,将上述特定的制造产品经过上述各制造工序的时刻与所排列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图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获取部对多个上述制造产品获取上述制造数据,
上述确定部基于获取的上述制造数据,确定多个上述制造产品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述制造产品所经过的全部的制造工序,并且对任意一个上述制造产品,基于与确定出的上述全部的制造工序所包含的各制造工序对应的时刻信息,来确定上述各制造工序的顺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部生成能够对按照上述顺序排列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更换排列的顺序的上述图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部生成将与上述各制造工序对应的场所以及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信息与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来排列的上述图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部生成基于规定的优先级将排列的上述识别信息或者上述符号信息以及与上述各制造工序对应的场所以及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信息分层,且能够重新排列该分层后的各层的上述图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部对建立对应关系的上述各信息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决定上述规定的优先级并生成上述图表。
21.根据权利要求15~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基于上述制造数据,来检测上述制造工序的特性,
上述生成部生成将检测出的上述特性与上述图表的上述各制造工序的识别信息或者上述各制造工序的符号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上述图表。
CN201680083168.0A 2016-03-09 2016-03-09 记录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的记录介质、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 Active CN1087803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7477 WO2017154158A1 (ja) 2016-03-09 2016-03-09 製造プロセスの可視化プログラム、製造プロセスの可視化方法および製造プロセスの可視化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0309A true CN108780309A (zh) 2018-11-09
CN108780309B CN108780309B (zh) 2021-06-29

Family

ID=5979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168.0A Active CN108780309B (zh) 2016-03-09 2016-03-09 记录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的记录介质、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12622A1 (zh)
JP (1) JP6658863B2 (zh)
CN (1) CN108780309B (zh)
TW (1) TWI632478B (zh)
WO (1) WO20171541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7968A (zh) * 2018-12-06 2019-03-22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流水线的可视化监控和回溯仿真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8007103T5 (de) * 2018-02-15 2020-10-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sanalysevorrichtung, Informationsanalyseverfahren und Informationsanalyseprogramm
JP7289749B2 (ja) * 2019-07-25 2023-06-12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データシステム
US20210060773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X Development Llc Robot planning from process definition graph
US11714926B1 (en) 2020-05-29 2023-08-01 The Hershey Company Product display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using a product display design model
KR102434579B1 (ko) * 2020-09-04 2022-08-22 오스템임플란트 주식회사 복합단위 시간축을 적용한 프로세스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7415A (en) * 1935-01-24 1938-08-16 Int De Telegraphie Sans Fils S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moving object
GB991281A (en) * 1962-10-11 1965-05-05 Compugraphic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ypesetting process
JP2012185779A (ja) * 2011-03-08 2012-09-27 Tokyo Univ Of Science 生産または物流管理装置及び生産または物流管理方法
CN104204980A (zh) * 2013-03-19 2014-12-10 株式会社smart-FOA 信息收集系统、信息收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4517176A (zh) * 2013-10-04 2015-04-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可视化方法
CN105009164A (zh) * 2013-03-04 2015-10-2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运用计划制作装置、运用计划制作方法以及运用计划制作程序
CN105074590A (zh) * 2013-02-20 2015-11-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工程设计工具以及工程设计系统
EP3327697A1 (en) * 2010-09-24 2018-05-30 iRobo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slam optimization
AU2018236887A1 (en) * 2017-09-29 2019-04-18 Isaacson, David MR CLASS Cognitive Load Adaptive Software System. A complex softwar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uman learning based on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arising from Cognitive Load Theo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5424B2 (en) * 2005-07-14 2007-06-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CMP planarization using surrounded dummy design
EP1967996A1 (en) * 2007-03-09 2008-09-10 Omron Corporation Factor estimating support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factor estimating support program
EP2224384A1 (en) * 2009-02-25 2010-09-0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20120253869A1 (en) * 2009-12-14 2012-10-04 Rebecca Ansle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Associat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US8639729B2 (en) * 2010-12-20 2014-01-28 Sap Ag Executing a business process in a framework
KR101373369B1 (ko) * 2011-04-21 2014-03-13 주식회사 썬스타 네트워크 기반 생산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395959B2 (en) * 2011-12-09 2016-07-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tegrated workflow visualization and editing
EP2998912A1 (en) * 2014-09-19 2016-03-2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system and web application for monitoring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10248923B2 (en) * 2015-06-01 2019-04-02 Cisco Technology, Inc.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based on network traffic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7415A (en) * 1935-01-24 1938-08-16 Int De Telegraphie Sans Fils S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moving object
GB991281A (en) * 1962-10-11 1965-05-05 Compugraphic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ypesetting process
EP3327697A1 (en) * 2010-09-24 2018-05-30 iRobo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slam optimization
JP2012185779A (ja) * 2011-03-08 2012-09-27 Tokyo Univ Of Science 生産または物流管理装置及び生産または物流管理方法
JP5689714B2 (ja) * 2011-03-08 2015-03-25 学校法人成蹊学園 生産または物流管理装置及び生産または物流管理方法
CN105074590A (zh) * 2013-02-20 2015-11-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工程设计工具以及工程设计系统
CN105009164A (zh) * 2013-03-04 2015-10-2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运用计划制作装置、运用计划制作方法以及运用计划制作程序
CN104204980A (zh) * 2013-03-19 2014-12-10 株式会社smart-FOA 信息收集系统、信息收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4517176A (zh) * 2013-10-04 2015-04-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可视化方法
AU2018236887A1 (en) * 2017-09-29 2019-04-18 Isaacson, David MR CLASS Cognitive Load Adaptive Software System. A complex softwar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uman learning based on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arising from Cognitive Load Theory.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庄存波等: "《复杂产品离散装配过程中的物料动态跟踪与管理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7968A (zh) * 2018-12-06 2019-03-22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流水线的可视化监控和回溯仿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664A (zh) 2017-09-16
WO2017154158A1 (ja) 2017-09-14
TWI632478B (zh) 2018-08-11
JPWO2017154158A1 (ja) 2018-12-13
US20190012622A1 (en) 2019-01-10
JP6658863B2 (ja) 2020-03-04
CN108780309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0309A (zh) 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程序、制造工序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制造工序的可视化系统
WO2010064281A1 (ja) 生産計画作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産計画作成方法
JP6631638B2 (ja) 表示方法、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装置
CN108629476A (zh)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工序规划方法和装置
Dantan et al. Human factors integration in manufacturing systems design using 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 framework and behaviour simulations
CN112650899A (zh) 数据可视化渲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3084628A1 (ja) 製造ライ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データ入力支援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入力支援方法
JP6476574B2 (ja) 生産計画作成支援プログラム、生産計画作成支援方法および生産計画作成支援装置
CN105930116B (zh) 显示控制系统及图形显示方法
CN109784686A (zh)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528774A (zh) 一种配网项目管理趋势预测方法和装置
JP6029119B2 (ja) 重要業績評価指標のカテゴリ分割の条件を求める方法、並びに、その為のコンピュータ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3388908A1 (en) Display method, display program, and display control device
WO2013150618A1 (ja) Plc設計装置
WO2017103996A1 (ja) 生産計画立案装置、及び生産計画立案方法
JP2015088141A (ja) 工程計画支援装置及び工程計画支援方法
JP6885211B2 (ja) 情報分析装置、情報分析方法および情報分析プログラム
JP6536264B2 (ja) グループ分け処理方法、グループ分け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H1078890A (ja) レビューチェック項目管理装置及びレビューチェック項目管理方法
CN116931889B (zh) 一种基于对象树的软件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394196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140542A1 (ja) 機械学習装置、デザインレビュー検証装置、機械学習方法
CN115437869B (zh) 降频点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282217B2 (ja) 制御装置、機械学習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037307B2 (ja) テストデータ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