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24938B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24938B
CN108724938B CN201810350335.4A CN201810350335A CN108724938B CN 108724938 B CN108724938 B CN 108724938B CN 201810350335 A CN201810350335 A CN 201810350335A CN 108724938 B CN108724938 B CN 108724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nozzle group
printing
nozzle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03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24938A (zh
Inventor
萱原直树
中野龙也
吉川英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24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4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24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4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3Block driv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针对各种各样的印刷介质进行更加适当的印刷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13),其具有向卷筒纸(5)赋予油墨的彩色喷嘴列(201)以及作用液喷嘴列(202);主扫描部(40),其使印刷头(13)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相对于卷筒纸5进行相对移动;副扫描部(50),其使卷筒纸(5)在与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相对于印刷头(13)进行相对移动;控制装置(110),其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实施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与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供给液体的串行头的印刷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油墨打印方法(印刷方法)或油墨打印装置(印刷装置)那样,在对各种各样的印刷介质的印刷中,已知一种以OD(Optical Density,光学密度、光学浓度)等的印刷品位的提高或高速定影为目的而使用处理液来实施印刷的方法。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示例为,使用了油墨和用于促进该油墨中的颜色材料的固化的处理液的示例,且为准备了包括向打印介质赋予促进固化的处理液的打印模式和在不使用该处理液的条件下向打印介质赋予油墨的模式在内的多个打印模式,并根据打印介质的种类而从该多个打印模式中选择与模式设定信息相对应的一个模式的示例。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方法只不过是根据打印介质(印刷介质)的种类而对使用处理液还是不使用处理液进行了选择,而对于根据印刷介质的种类来改变使用处理液的方式(使用量即使用的时刻等)等从而实现了多样化的印刷介质而言,为了应用最佳的印刷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90480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其能够作为以下的应用例或方式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头,其具有向印刷介质赋予液体的第一喷嘴群以及第二喷嘴群;主扫描部,其使所述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进行相对移动;副扫描部,其使所述印刷介质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头进行相对移动;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而实施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与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根据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而实施通过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相对于通过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的控制。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印刷介质的介质名称。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根据印刷介质的介质名称,而实施通过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相对于通过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的控制。其结果为,能够抑制每个液体和印刷介质的组合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印刷头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进行相对移动的同时赋予所述液体的循环动作中,根据所述介质名称而通过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方来实施控制,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在不同的所述循环动作中被使用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在相同的所述循环动作中被使用的模式。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通过选择印刷介质的介质名称来实施适当的喷嘴的使用区域的相对位置的控制。其结果为,能够抑制液体和印刷介质的每种组合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含与所述液体浸透于所述印刷介质中的浸透速度相关的信息。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根据液体浸透于印刷介质的浸透速度,而实施通过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相对于通过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的控制。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因液体的浸透速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实施所述相对位置的控制,即,使对于所述浸透速度高于第一所述印刷介质的第二所述印刷介质通过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所述液体的时刻、与通过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所述液体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小于对于所述第一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时间差。
根据本应用例,实施相对位置(副扫描方向上的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以使对于浸透速度较高的印刷介质通过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与通过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变得较小。因此,能够抑制由液体的浸透速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印刷头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进行相对移动的同时赋予所述液体的循环动作中,以如下方式而实施所述相对位置的控制,即:对于所述浸透速度低于预定的值的所述印刷介质,使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成为在不同的所述循环动作中被使用的区域,对于所述浸透速度与所述预定的值相同或高于所述预定的值的所述印刷介质,使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成为在相同的所述循环动作中被使用的区域。
根据本应用例,对于浸透速度低于预定的值的印刷介质,由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实施的液体赋予和由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实施的液体赋予在不同的循环动作中被实施,而对于浸透速度与预定的值相同或高于该预定的值的印刷介质,由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实施的液体赋予和由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实施的液体赋予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被实施。因此,能够抑制因液体的浸透速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使对于所述浸透速度高于第一所述印刷介质的第二所述印刷介质而从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赋予的所述液体与从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赋予的所述液体中的、先赋予的所述液体的赋予量,多于对于所述第一印刷介质的所述赋予量。
根据本应用例,实施了如下的控制,即:对于浸透速度较高的印刷介质,使从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中赋予的液体与从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中赋予的液体中的、先赋予的液体的赋予量更多。因此,能够抑制因液体的浸透速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应用例8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而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同时赋予所述液体的循环动作中,所述第二喷嘴群包含能够与所述第一喷嘴群在相同的所述循环动作中向相同区域赋予所述液体的A喷嘴群、和能够与所述第一喷嘴群在相同的所述循环动作中向不同的区域赋予所述液体的B喷嘴群,所述控制部在生成用于执行基于图像数据而进行的印刷的数据、即实施所述相对位置的控制的印刷数据时,生成针对所述图像数据的相同区域而在所述A喷嘴群和所述B喷嘴群的各自之中确定赋予所述液体而形成的点的形成状态的半色调数据,并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来选择所生成的任意一方的所述半色调数据,以生成所述印刷数据。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基于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而从第二喷嘴群中选择能够与第一喷嘴群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向相同区域赋予液体的第二喷嘴群的区域(A喷嘴群)、和与第一喷嘴群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向不同的区域赋予液体的第二喷嘴群的区域(B喷嘴群)中的某一个。其结果为,能够与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相对应地,在通过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和通过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中,选择具有更加适当的时间差的印刷方法。
应用例9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如下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其具有向印刷介质赋予液体的第一喷嘴群以及第二喷嘴群;主扫描部,其使所述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进行相对移动;副扫描部,其使所述印刷介质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头进行相对移动,在所述印刷方法中,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而实施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与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基于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而实施通过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相对于通过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表示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为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基本功能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现有技术的印刷头中的喷嘴的排列的示例的模式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头中的喷嘴的排列的示例的模式图。
图6为表示印刷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7为表示印刷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8为对实施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印刷的情况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9为对实施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印刷的情况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10为对实施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印刷的情况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11为表示改变例2所涉及的印刷头的结构的示例的模式图。
图12为表示改变例3所涉及的印刷头的结构的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且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实施方式。并且,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说明,有时以与实际不同的尺寸进行记载。另外,在附图中标记的座标中,将Z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Z方向设为上方向,将X轴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X方向设为前方向,将Y轴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Y方向设为左方向,将X-Y平面设为水平面。
实施方式1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系统1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其框图。
印刷系统1由打印机100以及与打印机100连接的控制装置110而构成。
印刷系统1为本申请发明中的“印刷装置”,控制装置110为本申请发明中的“控制部”。
打印机100为,根据从控制装置110接收的印刷数据,而对以被卷成卷筒状的状态而被供给的长条状的作为“印刷介质”的卷筒纸5印刷所期望的图像的喷墨打印机。
控制装置的基本结构
控制装置110具备打印机控制部111、输入部112、显示部113、存储部114等,并实施使打印机100进行印刷的印刷工作的控制。作为优选示例,控制装置110利用个人计算机而构成。
在控制装置110进行运行的软件中,包括对印刷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一般的图像处理应用软件(以下,称为应用软件)、以及生成用于打印机100的控制或使打印机100执行印刷的印刷数据的打印机驱动软件(以下,称为打印机驱动程序)。
即,控制装置110通过用于使打印机100印刷基于图像数据而获得的印刷图像的印刷数据,而对打印机100进行控制。
并且,打印机驱动程序并未限定于作为由软件所实施的功能部而被构成的示例,例如,也可以通过固件而被构成。例如,固件在控制装置110中被安装于SOC(System onChip,系统级芯片)上。
打印机控制部111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15、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用途集成电路)116、DSP(digital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117、存储器118、打印机接口部(I/F)119等,并实施印刷系统1整体的集中管理。
输入部112作为人机界面而为信息输入单元。具体而言,例如为键盘或连接有信息输入设备的端口等。
显示部113为作为人机界面的信息显示单元(显示器),在打印机控制部111的控制下,显示从输入部112输入的信息、以及在打印机100上印刷的图像、与印刷工作相关的信息等。
存储部114为硬盘驱动器(HDD)或存储卡等的可改写的存储介质,其存储有控制装置110进行运行的软件(由打印机控制部111进行运行的程序)、或印刷的图像、与印刷工作相关的信息等。
存储器118为,确保存储CPU115所运行的程序的区域、或进行运行的工作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并由RAM、EEPROM等的存储元件而构成。
打印机100的基本结构
打印机100由印刷部10、移动部20、控制部30等构成。从控制装置110接收到印刷数据的打印机100通过控制部30而对印刷部10、移动部20进行控制,并在卷筒纸5上印刷图像(图像形成)。
印刷数据为,以能够通过控制装置110所具备的应用程序以及打印机驱动程序而在打印机100中对图像数据进行印刷的方式被进行转换处理而获得的图像形成用的数据,并包含对打印机100进行控制的命令。
在图像数据中,例如包含通过数码照相机等而获得的一般的全彩色的图像信息或文本信息等。
印刷部10由头单元11、油墨供给部12等构成。
移动部20由主扫描部40、副扫描部50等构成。主扫描部40由滑架41、引导轴42、滑架电机(省略图示)等构成。副扫描部50由供给部51、收纳部52、输送辊53、压印板55等构成。
头单元11具备印刷头13以及头控制部14,该印刷头13具有作为油墨滴而喷出作为“液体”的印刷用油墨(以下,称为油墨)的多个喷嘴(喷嘴群)。头单元11被搭载于滑架41上,并伴随着在主扫描方向(图1所示的X轴方向)上移动的滑架41而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头单元11(印刷头13)在于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在控制部30的控制下,通过向被支承于压印板55上的卷筒纸5喷出油墨滴,从而使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点的列(栅格线)被形成于卷筒纸5上。
油墨供给部12具备油墨罐以及从油墨罐向印刷头13供给油墨的油墨供给通道(省略图示)等。油墨罐、油墨供给通道、以及到喷出相同油墨的喷嘴为止的油墨供给路径,按照每种油墨而被独立地设置。
在油墨中,例如,作为由浓油墨组合物构成的彩色油墨组,具有在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的三色的油墨组中添加黑色(K)的四色的油墨组等。另外,例如,具有增加了由使各个颜色材料的浓度变淡的淡油墨组合物构成的浅蓝绿色(Lc)、浅品红色(Lm)、浅黄色(Ly)、浅黑色(Lk)等的油墨组而得到的八色彩色油墨组等。
另外,在打印机100所使用的油墨中,除了包括这些彩色印刷用的油墨组之外,还包括用于提高印刷品质或图像品位的作用液(OP)。作为作用液(OP),例如,具有用于使上述的油墨组所含的颜色材料凝集从而提高油墨的定影性的反应液、用于针对透明的印刷介质而形成基底的白色层(或者着色层)的基底油墨、形成用于对彩色油墨的渗色进行抑制的基底的触变性液体、用于提高印刷图像的发色性或光泽度的透明油墨等。
在喷出油墨滴的方式(喷墨方式)中使用了压电方式。压电方式为,通过压电元件(压电元件)而向贮留于压力室中的油墨施加与印刷信息信号相对应的压力,并从与压力室連通的喷嘴喷射(喷出)油墨滴而进行印刷的方式。
并且,喷出油墨滴的方式并未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以液滴状喷射油墨,并在印刷介质上形成点群的其他的印刷方式。例如,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即:通过喷嘴与置于喷嘴的前方处的加速电极之间的强电场,而使油墨以液滴状从喷嘴连续喷射,并在油墨滴飞翔期间从偏转电极施加印刷信息信号而进行印刷的方式;或在不使油墨滴偏转的条件下与印刷信息信号对应地喷射油墨滴的方式(静电抽吸方式);通过利用小型泵而向油墨施加压力并利用水晶振子等而使喷嘴机械地进行振动从而强制性地喷射油墨滴的方式;根据印刷信息信号并利用微小电极而使油墨加热发泡并且喷射油墨滴而进行印刷的方式(热敏喷墨方式)等。
移动部20(主扫描部40、副扫描部50)在控制部30的控制下使卷筒纸5相对于头单元11(印刷头13)进行相对移动。
引导轴42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并以可使滑动接触的状态对滑架41进行支承,另外,滑架电机成为使滑架41沿着引导轴42进行往复移动时的驱动源。也就是说,主扫描部40(滑架41、引导轴42、滑架电机)在控制部30的控制下使滑架41(即,使印刷头13)沿着引导轴42而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
供给部51对以卷筒状而卷绕有卷筒纸5的卷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并将卷筒纸5向输送路径送出。收纳部52对收卷卷筒纸5的卷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并从输送路径上对印刷完毕的卷筒纸5进行收卷。
输送辊53由使卷筒纸5在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图1所示的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驱动辊、以及伴随着卷筒纸5的移动而进行旋转的从动辊等构成,并构成如下的输送路径,即,使卷筒纸5从供给部51经由印刷部10的印刷区域(在压印板55的上表面上,印刷头13进行主扫描移动的区域)而向收纳部52输送的输送路径。
控制部30具备接口部(I/F)31、CPU32、存储器33、驱动控制部34等,并进行打印机100的控制。
接口部31与控制装置110的打印机接口部119连接,并在控制装置110与打印机100之间实施数据的发送接收。在控制装置110与打印机100之间,既可以直接通过电缆等连接,也可以经由网络等而间接连接。另外,也可以经由无线通信而在控制装置110与打印机100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CPU32为,用于进行打印机100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
存储器33为,确保对CPU32所运行的程序进行存储的区域、以及进行运行的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并由RAM、EEPROM等的存储元件而构成。
CPU32依据存储于存储器33中的程序、以及从控制装置110接收到的印刷数据,并经由驱动控制部34而对印刷部10、移动部20进行控制。
驱动控制部34根据CPU32的控制而对印刷部10(头单元11、油墨供给部12)、移动部20(主扫描部40、副扫描部50)的驱动进行控制。驱动控制部34具备移动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5、喷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6、驱动信号生成电路37。
移动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5为,依据来自CPU32的指示而生成对移动部20(主扫描部40、副扫描部50)进行控制的信号的电路。
喷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6为,基于印刷数据并依据来自CPU32的指示,而生成用于实施喷出油墨的喷嘴的选择、喷出的量的选择、喷出的时刻的控制等的头控制信号的电路。
驱动信号生成电路37为,生成包含对印刷头13的压电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在内的基本驱动信号的电路。
驱动控制部34基于头控制信号和基本驱动信号,从而选择性地对与各个喷嘴分别对应的压电元件进行驱动。
根据以上的结构,控制部30通过针对由副扫描部50(供给部51、输送辊53)向印刷区域供给的卷筒纸5而反复进行循环动作和输送动作(传送动作),从而在卷筒纸5上形成(印刷)所期望的图像,其中,循环动作为,使沿着引导轴42而对印刷头13进行支承的滑架41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从印刷头13喷出(赋予)油墨滴的动作;输送动作(传送动作)为,通过副扫描部50(输送辊53)而使卷筒纸5在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副扫描)的动作。
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基本功能
图3为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基本功能的说明图。
对于卷筒纸5的印刷通过从控制装置110向打印机100发送印刷数据而被开始实施。印刷数据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而被生成。
以下,参照图3,对现有技术中的印刷数据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
打印机驱动程序从应用软件中接收到图像数据,并转换为打印机100可解释的形式的印刷数据,并将印刷数据输出至打印机100。在将来自应用软件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印刷数据时,打印机驱动程序实施分辨率转换处理、颜色转换处理、半色调处理、栅格化处理、命令附加处理等。
分辨率转换处理为,将从应用软件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在卷筒纸5上印刷时的分辨率(印刷分辨率)的处理。例如,在印刷分辨率被指定为720×720dpi的情况下,将从应用软件中接收到的矢量形式的图像数据转换为720×720dpi的分辨率的、位图形式的图像数据。分辨率转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各个像素数据由以矩阵状配置的像素构成。各个像素具有RGB颜色空间的例如256级灰度的灰度值。也就是说,分辨率转换后的像素数据为表示所对应的像素的灰度值的数据。
将以矩阵状配置的像素中的、与在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1列量的像素对应的图像数据称为栅格数据。并且,与栅格数据对应的像素所排列的预定的方向与对图像进行印刷时的印刷头13的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相对应。
颜色转换处理为,将RGB数据转换为CMYK色系空间的数据的处理。CMYK色为,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CMYK色系空间的图像数据为与打印机100所具有的油墨的颜色相对应的数据。因此,例如,在打印机100使用CMYK色系的10种油墨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程序根据RGB数据而生成CMYK色系的10维空间的图像数据。
该颜色转换处理根据使RGB数据的灰度值和CMYK色系数据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图表(颜色转换查阅表LUT)而被实施。并且,颜色转换处理后的像素数据为通过CMYK色系空间而表示的例如256级灰度的CMYK色系数据。
半色调处理为,将高灰度数(256级灰度)的数据转换为打印机100可形成的灰度数的数据的处理。通过该半色调处理,表示256级灰度的数据例如被转换为表示2级灰度(有点、无点)的1位数据、或表示4级灰度(无点、小点、中点、大点)的2位数据等的确定点的形成状态的半色调数据。具体而言,根据灰度值(0~255)和点生成率相对应的点生成率图表,从而求出与灰度值相对应的点的生成率(例如,在4级灰度的情况下,为无点、小点、中点、大点各自的生成率),在所获得的生成率中,利用抖动法或误差扩散法等,以分散形成点的方式而制作像素数据。这样,在半色调处理中,生成了如下的半色调数据,该半色调数据确定喷出同色(或者相同种类)的油墨的喷嘴群所形成的点的形成状态。
栅格化处理为,将以矩阵状排列的像素数据(例如如上所述为1位或2位的半色调数据)按照印刷时的点形成顺序而重新排列的处理。在栅格化处理中,包括将由半色调处理后的像素数据(半色调数据)构成的图像数据向印刷头13(喷嘴列)在进行主扫描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滴的各个循环动作进行分配的分配处理。当分配处理完毕时,以矩阵状排列的像素数据在各个循环动作中被分配到形成构成印刷图像的各个栅格线的实际的喷嘴处。
命令附加处理为,对被栅格化处理后的数据附加与印刷方式相对应的命令数据的处理。作为命令数据,具有与例如印刷介质(卷筒纸5)的输送方式(朝向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移动量或速度等)相关的输送数据等。
由打印机驱动程序所实施的这些处理在CPU115的控制下通过ASIC116以及DSP117(参照图2)而被实施,所生成的印刷数据通过印刷数据的发送处理并经由打印机接口部119而向打印机100发送。
印刷头(现有技术)
图4为,表示现有技术的印刷头(以下,为了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头13进行区分,称为印刷头13c)中的喷嘴排列的示例的模式图。图4表示从印刷头13c的下表面观察时的情况。
如图4所示,印刷头13c具备用于喷出各油墨的多个喷嘴以预定的喷嘴间距而排列形成的七个喷嘴列130(作用液喷嘴列OP、黑色油墨喷嘴列K、蓝绿色油墨喷嘴列C、品红色油墨喷嘴列M、黄色油墨喷嘴列Y、浅品红色油墨喷嘴列LM、浅蓝绿色油墨喷嘴列LC)。喷嘴列130沿着与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X轴方向),以固定的间隔(喷嘴列间距)并以各个喷嘴列130成为平行的方式而直线对准地排列。
喷嘴列130由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连接排列的两个喷嘴芯片131构成,喷嘴芯片131具有如下的喷嘴,即,分别沿着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并以固定的间隔(喷嘴间距)直线对准地排列的≠1~#200的200个喷嘴。
喷嘴芯片131例如以硅晶片为基本材料,并通过应用了半导体工艺的MEMS(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制造工艺而被制造,喷嘴芯片131所具有的200个喷嘴构成油墨喷出特性相同或近似的“喷嘴组”。
即,构成“喷嘴群”的印刷头13c通过作为多个“喷嘴组”的喷嘴芯片131而被构成。
另外,在各个喷嘴中,设置有用于对各个喷嘴进行驱动从而喷出油墨滴的驱动元件(前文所述的压电元件等的压电元件)。
现有技术中的课题
在这样的现有技术中的喷嘴列的结构中,在需要在作用液(OP)的喷出时刻与除此以外的油墨的喷出时刻上设置充分的时间差的情况下,需要在不实施使卷筒纸5移动的输送动作(传送动作)的条件下,区分成不同的循环动作而实施作用液(OP)的喷出和除此以外的油墨的喷出。
例如采用如下的方法,即,在形成基底层且基底层在某种程度上硬化且定影之后需要实施彩色油墨的喷出的情况下,通过在先的循环动作而形成基底层,且在不实施卷筒纸5的传送动作的条件下,通过下一个循环动作而实施彩色油墨的喷出等。
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由于印刷所需的循环动作数倍增,因此,存在印刷速度(印刷的生产率)降低(减半)的课题。
另一方面,根据卷筒纸5(印刷介质)的种类(材质的不同、或表面处理的有无等),还具有在基底层的形成中不需要花费时间的情况、以及如果从赋予作用液(OP)起经过时间则会降低作用液(OP)的效果的情况等,而对于根据印刷介质的种类或作用液(OP)的种类而能够容易地改变使用作用液(OP)的方式(使用的时刻或使用量等)从而实现了多样化的印刷介质而言,为了应用最佳的印刷还存在进一步进行改善的余地。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头13,其具有对卷筒纸5赋予油墨的第一喷嘴群以及第二喷嘴群;主扫描部40,其使印刷头13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卷筒纸5进行相对移动;副扫描部50,其使印刷头13在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相对于卷筒纸5进行相对移动;控制装置110,其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实施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采用了如下的印刷系统1中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系统1具备:印刷头13,其具有向卷筒纸5赋予油墨的彩色喷嘴列201以及作用液喷嘴列202;主扫描部40,其使印刷头13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相对于卷筒纸5进行相对移动;副扫描部50,其使卷筒纸5在与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相对于印刷头13进行相对移动,所述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实施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头13中的喷嘴的排列的示例的模式图。其与图4同样地表示从印刷头13的下表面观察时的情况。
印刷头13具备作为“第一喷嘴群”的、由黑色油墨喷嘴列K、蓝绿色油墨喷嘴列C、品红色油墨喷嘴列M、黄色油墨喷嘴列Y、浅品红色油墨喷嘴列LM、浅蓝绿色油墨喷嘴列LC这六个喷嘴列130组成的彩色喷嘴列201、以及作为“第二喷嘴群”的、由一个作用液喷嘴列OP组成的作用液喷嘴列202(也就是说,作用液喷嘴列202=作用液喷嘴列OP)。
作用液喷嘴列202相对于彩色喷嘴列201而被设置于以一个喷嘴芯片131量的长度而向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上游侧(-Y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除了该点,印刷头13与现有技术中的印刷头13c相同。
针对具备这种结构的印刷头13的打印机100,控制装置110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实施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通过将作用液喷嘴列202设置在相对于彩色喷嘴列201而以一个喷嘴芯片131量的长度而向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上游侧(-Y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从而扩大了该相对位置的控制幅度。
关于控制内容,在下文中进行具体说明。
在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中,包含与油墨浸透于卷筒纸5中的浸透速度相关的信息。例如,实施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以使对于浸透速度较高的卷筒纸5(本申请发明中的“第二印刷介质”)通过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和通过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变得较小。
另外,相反地,实施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以使对于浸透速度较低的卷筒纸5(本申请发明中的“第一印刷介质”)通过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和通过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变得较大。
对于第二印刷介质的控制
液体(作用液(OP)或彩色油墨)的浸透速度较高的(或者具有浸透性的)卷筒纸5(例如,普通纸等)在很多情况下优选为,在卷筒纸5的表面上残留有某种程度的量的作用液(OP)的状态下赋予彩色油墨。因此,控制装置11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在赋予作用液(OP)之后,不间隔时间(在未经过较长时间的期间内)地实施彩色油墨的赋予。
更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在与赋予作用液(OP)的循环动作相同的循环动作中,或者至少在下一个循环动作中,使彩色油墨的赋予完成。例如,在作用液(OP)的赋予中,在通过于Y轴方向上延伸并连接排列的两个喷嘴芯片131(喷嘴芯片131A以及喷嘴芯片131B)组成的作用液喷嘴列202中,使用能够通过与彩色油墨的赋予相同的循环动作而向相同的卷筒纸5的区域进行喷出的喷嘴芯片131A(参照图5)。
图6为表示由该方法所实施的印刷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并表示卷筒纸5向输送方向(+Y方向)的移动和在循环动作中使用的喷嘴区域的关系。
在图6中,为了易于理解,在印刷头13中,关于作用液喷嘴列202,仅图示了作用液喷嘴列202中所包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即喷嘴芯片131A,关于彩色喷嘴列201,将六个喷嘴列130统一表示为一个彩色喷嘴列201。另外,图6的纵轴为副扫描方向(Y轴),横轴为时间(t轴)。图6所示的F为,循环动作间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传送量。也就是说,虽然在图6中,以印刷头13正在向-Y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了描绘,但实际上卷筒纸5向+Y方向移动。
图6所示的示例为,作用液(OP)通过一个循环动作而完成对于该区域的赋予,彩色油墨通过两个循环动作而完成对于相同区域的图像的形成的示例。另外,为了易于说明,在往复移动的扫描移动中,作用液(OP)以及彩色油墨的赋予仅在去程中实施,在一个循环动作中,对先被赋予作用液(OP)而后被赋予彩色油墨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最初的循环动作中,首先,通过喷嘴芯片131A而赋予作用液(OP),而后,从在X轴方向上与喷嘴芯片131A邻接的彩色喷嘴列201的喷嘴芯片131C(参照图5)中,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赋予(时间T1后)彩色油墨。
接下来,传送卷筒纸5,且配合于此使印刷头13进行返程移动,并在下一个循环动作中,通过喷嘴芯片131而向卷筒纸5的新的区域赋予作用液(OP),而后,从在X轴方向上与喷嘴芯片131A邻接的彩色喷嘴列201的喷嘴芯片131C,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时间T1后)赋予彩色油墨。另外,同时,从X轴方向上不与喷嘴芯片131A邻接的彩色喷嘴列201的喷嘴芯片131D,向通过之前的循环动作而形成有图像的区域赋予彩色油墨(也就是说,从通过之前的循环动作而赋予作用液(OP)的时刻起在时间T1+T2后被赋予),从而完成该区域的图像。
接下来,传送卷筒纸5,且配合于此而使印刷头13进行返程移动,以下,重复实施同样的动作。
如此,通过使用能够与彩色喷嘴列201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赋予作用液(OP)的喷嘴芯片131A,从而从赋予作用液(OP)起在时间T1后、以及在时间T1+T2之前,完成彩色油墨的赋予(即图像的形成)。
对于第一印刷介质的控制
液体(作用液(OP)或彩色油墨)的浸透速度较低的(或者不浸透的)卷筒纸5(例如,树脂薄片或在表面上涂布有树脂的印刷纸张等)在很多情况下优选为,在某种程度上使作用液(OP)在卷筒纸5上定影之后,赋予彩色油墨。因此,控制装置11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在赋予作用液(OP)之后间隔时间而实施彩色油墨的赋予。
更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在与赋予了作用液(OP)的循环动作不同的下一个循环动作以后赋予彩色油墨。例如,作用液(OP)的赋予在通过于Y轴方向上延伸并连接排列的两个喷嘴芯片131(喷嘴芯片131A以及喷嘴芯片131B)组成的作用液喷嘴列202中,使用能够通过与彩色油墨的赋予相同的循环动作而向不同的卷筒纸5的区域进行喷出的喷嘴芯片131B(参照图5)。
图7为,与图6同样地表示由该方法所实施的印刷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其表示卷筒纸5向输送方向(+Y方向)的移动和在循环动作中所使用的喷嘴区域的关系。
在最初的循环动作中,首先,通过喷嘴芯片131B而赋予作用液(OP)。此时,不实施彩色油墨的赋予。
接下来,传送卷筒纸5,且配合于此使印刷头13进行返程移动,并在下一个循环动作中,通过喷嘴芯片131B而向卷筒纸5的新的区域赋予作用液(OP),而后,从在X轴方向上与未使用的喷嘴芯片131A邻接的彩色喷嘴列201的喷嘴芯片131C(参照图5),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时间T1后)赋予彩色油墨。此时,并未实施从在X轴方向上不与喷嘴芯片131A邻接的彩色喷嘴列201的喷嘴芯片131D(图5参照)进行的彩色油墨的赋予。
接下来,传送卷筒纸5,且配合于此而使印刷头13进行返程移动,并在下一个循环动作中,通过喷嘴芯片131B而向卷筒纸5的新的区域赋予作用液(OP),而后,从在X轴方向上与未使用的喷嘴芯片131A邻接的彩色喷嘴列201的喷嘴芯片131C,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时间T1后)赋予彩色油墨。另外于此同时,从在X轴方向上不与喷嘴芯片131A邻接的彩色喷嘴列201的喷嘴芯片131D,向通过之前的循环动作而形成有图像的区域赋予彩色油墨,从而完成该区域中的图像。
接下来,传送卷筒纸5,配合于此而使印刷头13进行返程移动,以下,重复实施同样的动作。
这样,通过使用能够与彩色喷嘴列201在相同的循环动作而向不同的卷筒纸5的区域赋予作用液(OP)的喷嘴芯片131B,从而能够从赋予作用液(OP)起至少经过时间T1+T2后,实施彩色油墨的赋予。也就是说,与在作用液(OP)的赋予中使用喷嘴芯片131A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从赋予作用液(OP)起经过延长了时间T2的较长时间后,实施彩色油墨的赋予。另外,由于能够对于卷筒纸5的不同区域而同时实施作用液(OP)的赋予和彩色油墨的赋予,因此,印刷速度也不会降低。
并且,在上述的说明中,将“第一印刷介质”定义为浸透速度较低的(或者未浸透的)卷筒纸5,并将“第二印刷介质”定义为浸透速度较高的(或者具有浸透性的)卷筒纸5而进行说明,但优选为,该分类预先实施充分的评价,并根据明确的定量值(例如,液体的浸透速度等)而进行。这是因为,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在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即赋予作用液(OP)的时刻和赋予彩色油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的控制中,相对位置或时间差并非为由线性连续的函数值等而实施的控制。
即,在充分的评价下以如下方式而实施相对位置的控制,即,对于浸透速度低于预定的值的卷筒纸5,使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成为在不同的循环动作中被使用的区域,而对于浸透速度与预定的值相同或高于该预定的值的卷筒纸5,使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成为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被使用的区域。
印刷数据的生成
接下来,对能够简便地实施如上所述的控制(即,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实施的、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即赋予作用液(OP)的时刻与赋予彩色油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的控制)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印刷数据的生成进行说明。
并且,在上文以及下文的说明中,能够与彩色喷嘴列201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向相同的区域赋予液体的喷嘴芯片131A的喷嘴群为,本申请发明中的“A喷嘴群”。另外,能够与彩色喷嘴列201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向不同的区域赋予液体的喷嘴芯片131B的喷嘴群为本申请发明中的“B喷嘴群”。
控制装置110在生成印刷数据时,针对图像数据的同一区域,而在喷嘴芯片131A的喷嘴群(A喷嘴群)和喷嘴芯片131B的喷嘴群(B喷嘴群)的各自之中生成对应的半色调数据,并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来选择所生成的任意一方的半色调数据,从而生成印刷数据。
虽然在上述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基本功能中的半色调处理中,对如下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即,按照喷出的液体(作用液(OP)或彩色油墨)的每个种类而实施半色调处理,并在喷出相同液体的喷嘴列整体上使实施半色调处理的结果栅格化的方法的示例,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半色调处理中,即使是相同的液体,也按照每个喷嘴群而分别实施半色调处理,并按照每个喷嘴群而使实施半色调处理的结果栅格化。具体而言,针对所构成的每个喷嘴芯片131而实施半色调处理,针对每个喷嘴芯片131,而对实施半色调处理的结果实施栅格化处理,并生成印刷数据。即,生成针对所构成的各个喷嘴芯片131并跨及图像数据的整体而形成图像的印刷数据。
图8为,对通过针对所构成的各个喷嘴芯片131而重叠形成图像从而实施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印刷的情况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8所示的OP1为,通过喷嘴芯片131B的喷嘴群(B喷嘴群)而被形成的作用液(OP)的层(以下,称为层OP1)。OP2为,通过喷嘴芯片131A的喷嘴群(A喷嘴群)而被形成的作用液(OP)的层(以下,称为层OP2)。CG1为,由在与形成层OP2的循环动作相同的循环动作中向相同区域赋予彩色油墨的彩色喷嘴列201的喷嘴芯片131C的喷嘴群而形成的彩色油墨的层(以下,称为层CG1)。CG2为,由在与形成层OP2的循环动作相同的循环动作中向不同的区域赋予彩色油墨的彩色喷嘴列201的喷嘴芯片131D的喷嘴群而被形成的彩色油墨的层(以下,称为层CG2)。这些层通过多个循环动作而依次被形成于卷筒纸5上,但为了形成这些层而赋予各自的液体的顺序如图8所示(即,层OP1、层OP2、层CG1、层CG2的顺序)。
控制装置110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选择与喷嘴芯片131A的喷嘴群(A喷嘴群)对应的半色调数据、和与喷嘴芯片131B的喷嘴群(B喷嘴群)对应的半色调数据中的任意一方的半色调数据,从而生成印刷数据。
例如,对于作用液(OP)的浸透速度较高的(或者具有浸透性的)卷筒纸5(第二印刷介质),如图9所示,实施采用层OP2而不使用层OP1的印刷。即,根据选择与喷嘴芯片131A的喷嘴群(A喷嘴群)对应的半色调数据但不使用与喷嘴芯片131B的喷嘴群(B喷嘴群)对应的半色调数据而生成的印刷数据,从而实施印刷。
其结果为,通过与参照图6进行说明的情况同样地使用能够与彩色喷嘴列201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赋予作用液(OP)的喷嘴芯片131A,从而从赋予作用液(OP)起在时间T1后、以及在时间T1+T2之前,完成彩色油墨的赋予(即图像的形成)。
另外,例如,对于作用液(OP)的浸透速度较低的(或者未浸透的)卷筒纸5(第一印刷介质),如图10所示,实施采用层OP1而不使用层OP2的印刷。即,根据选择与喷嘴芯片131B的喷嘴群(B喷嘴群)对应的半色调数据但不使用与喷嘴芯片131A的喷嘴群(A喷嘴群)对应的半色调数据而生成的印刷数据,从而实施印刷。
其结果为,与参照图7进行说明的情况同样地,通过使用能够与彩色喷嘴列201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向卷筒纸5的区域赋予作用液(OP)的喷嘴芯片131B,从而能够在从赋予作用液(OP)起至少经过时间T1+T2后,实施彩色油墨的赋予。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实施如下的控制,即,通过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相对于通过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的控制。
另外,能够根据油墨浸透于卷筒纸5中的浸透速度而实施如下的控制,即,通过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相对于通过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的控制。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因油墨的浸透速度的不同而引起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另外,实施相对位置(在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与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以使对于浸透速度较高的卷筒纸5通过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与通过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变得较小。因此,能够抑制因油墨的浸透速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另外,能够以如下方式而实施控制,即,对于浸透速度低于预定的值的卷筒纸5,在不同的循环动作中实施由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而进行的油墨的赋予、和由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而进行的油墨的赋予,另外,对于浸透速度与预定的值相同或高于该预定的值的卷筒纸5,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实施由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而进行油墨的赋予、和由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而进行的油墨的赋予。因此,能够抑制由油墨的浸透速度的不同所引起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另外,控制装置110在生成印刷数据时,针对图像数据的相同区域而在A喷嘴群和B喷嘴群的各自之中,生成确定赋予油墨而形成的点的形成状态的半色调数据,并通过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选择所生成的任意一方的半色调数据以生成印刷数据,从而简便地实施上述的控制(即,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进行的、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与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即赋予作用液(OP)的时刻和赋予彩色油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的控制)。其结果为,对应于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在通过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与通过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中,能够选择具有更加适当的时间差的印刷方法。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能够基于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更加适当地实施如下的控制,即,通过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相对于通过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油墨的时刻的控制。
并且,虽然说明了在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中包含与油墨浸透于卷筒纸5中的浸透速度相关的信息,但作为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只要是能够确定卷筒纸5的材质或结构等的信息,则也可以不一定包含与浸透速度直接相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卷筒纸5的产品型号、或构成的材料名称、材料的构成方式等的信息。但是,优选为,事先按照每种产品型号或构成方式而进行充分的评价,以便能够导出所需的控制方式。
并且,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或改良等。以下,将对改变例进行叙述。在此,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改变例1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控制装置110所实施的控制的一个示例,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说明了如下内容,即,在生成印刷数据时,针对图像数据的相同区域,在喷嘴芯片131A的喷嘴群(A喷嘴群)和喷嘴芯片131B的喷嘴群(B喷嘴群)的各自之中生成对应的半色调数据,并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来选择所生成的任意一方的半色调数据,从而生成印刷数据。也就是说,说明了如下内容,即,在作用液(OP)的赋予中,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来选择层OP1或层OP2中的某一层以作为作用液(OP)的层。但是,也可以为,存在对该双方的层进行选择的情况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生成印刷数据时,也可以为具有如下情况的方法,即,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在喷嘴芯片131A的喷嘴群(A喷嘴群)和喷嘴芯片131B的喷嘴群(B喷嘴群)的各自之中使印刷数据反映在对应的半色调数据的双方之上的情况。
例如,通过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实施如下的控制,即,对于浸透速度较高的卷筒纸5(第二印刷介质),选择层OP1和层OP2的双方以作为作用液(OP)的层,并使先于彩色油墨而赋予的作用液(OP)的赋予量较多,从而能够使所需足够量的作用液(OP)残留于卷筒纸5的表面上。其结果为,能够更加简便地抑制由油墨的浸透速度的不同所引起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改变例2
图11为表示改变例2所涉及的印刷头13a的结构的示例的模式图。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如下内容,即,如图5所示,印刷头13被设置于,作用液喷嘴列202相对于彩色喷嘴列201而以一个喷嘴芯片131量的长度向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上游侧(-Y方向)上偏移了的位置上,但并未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为作用液喷嘴列202相对于彩色喷嘴列201而以一个喷嘴芯片131量的长度向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上游侧(-Y方向)上伸长的结构。也就是说,作用液喷嘴列202成为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印刷头13而如图11所示在+Y侧附加了一个喷嘴芯片131E的结构。另外,虽然在实施方式1的印刷头13中作用液喷嘴列202是一列,但在本改变例中,由两列的作用液喷嘴列202而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实施与使用了现有技术中的印刷头13c(参照图4)的印刷同样的印刷,而且能够获得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所产生的效果。
另外,通过设置两列作用液喷嘴列202,例如,在分别喷出相同的作用液(OP)的情况下,能够以更宽的宽度来控制向卷筒纸5赋予的作用液(OP)的量。例如,控制装置110能够使先于彩色油墨而赋予的作用液(OP)的量倍增。其结果为,即使是浸透速度较高的卷筒纸5(第二印刷介质),也能够通过预先赋予充分的量的作用液(OP),从而在彩色油墨被赋予的时刻使所需足够的量的作用液(OP)残留于卷筒纸5的表面上。即,使用了本改变例所涉及的印刷头13a的印刷系统1能够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以如下方式实施控制,即,对于浸透速度较高的卷筒纸5(第二印刷介质),使先于彩色油墨而赋予的作用液(OP)的赋予量较多。其结果为,能够更加简便地抑制因油墨的浸透速度的不同所导致的印刷品质的差异(降低)。
并且,用于使作用液(OP)的赋予量较多的结构并未限定于如上所述使作用液喷嘴列202的列数增加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为通过改变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结构从而使每一次喷射的液滴的量增加的方法。
另外,在本改变例中,例如,在两个作用液喷嘴列202分别喷出不同的作用液(OP)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要而独立地赋予具有不同作用的作用液(OP)。另外,根据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能够针对每种使用的作用液(OP)而实施更加适当的控制(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与各自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即,赋予各自的作用液(OP)的时刻与赋予彩色油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的控制)。
改变例3
图12为表示改变例3所涉及的印刷头13b的结构的示例的模式图。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如下内容,即,如图5所示,印刷头13被设置于作用液喷嘴列202相对于彩色喷嘴列201而以一个喷嘴芯片131量的长度向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上游侧(-Y方向)偏移了的位置,但并未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如图12所示的印刷头13b那样,也可以为在作用液喷嘴列202的点对称相反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彩色喷嘴列201的-X侧,以一个喷嘴芯片131量的长度向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下游侧(+Y方向)偏移了的位置)上进一步设置另一个作用液喷嘴列202(由喷嘴芯片131F以及喷嘴芯片131G构成的喷嘴列)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在作为作用液(OP)而于向卷筒纸5赋予彩色油墨之后赋予后处理液(例如,以覆盖彩色油墨的方式而赋予的透明油墨、或用于提高彩色油墨的耐摩擦性的保护油墨)的情况下等,能够更加适当地实施赋予彩色油墨的时刻与赋予作用液(OP)(后处理液)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的控制。
改变例4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控制装置110所实施的控制的一个示例而说明了如下内容,即,根据液体浸透于印刷介质中的浸透速度,而实施通过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相对于通过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而赋予液体的时刻的控制。但是,也可以根据印刷介质的介质名称而实施时刻的控制。也就是说,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作为卷筒纸5的属性信息而包含印刷介质的介质名称,根据该介质名称,通过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在不同的循环动作中被使用的第一模式、以及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在相同的循环动作中被使用的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方来实施控制。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选择印刷介质的介质名称来实施适当的喷嘴的使用区域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或改变例中,以将喷嘴芯片131作为区域的单位而进行控制为例,对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彩色喷嘴列201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与作用液喷嘴列202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进行了说明,但并未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为如下的控制,即,将喷嘴芯片131所具有的喷嘴群分割为连续排列的多个小喷嘴群,并按照每个该小喷嘴群而对使用或不使用进行选择。
符号说明
1…印刷系统、5…卷筒纸、10…印刷部、11…头单元、12…油墨供给部、13…印刷头、14…头控制部、20…移动部、30…控制部、31…接口部、32…CPU、33…存储器、34…驱动控制部、35…移动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6…喷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7…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0…主扫描部、41…滑架、42…引导轴、50…副扫描部、51…供给部、52…收纳部、53…输送辊、55…压印板、100…打印机、110…控制装置、111…打印机控制部、112…输入部、113…显示部、114…存储部、115…CPU、116…ASIC、117…DSP、118…存储器、119…打印机接口部、130…喷嘴列、131…喷嘴芯片、201…彩色喷嘴列、202…作用液喷嘴列。

Claims (7)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印刷头,其具有向印刷介质赋予液体的第一喷嘴群以及向所述印刷介质赋予作用液的第二喷嘴群;
主扫描部,其使所述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进行相对移动;
副扫描部,其使所述印刷介质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头进行相对移动;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而实施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与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印刷介质的介质名称、与所述液体浸透于所述印刷介质中的浸透速度相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印刷介质的材质或结构相关的信息中的任意一方,
所述控制部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方中实施控制,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被包含于所述第一喷嘴群中且赋予所述液体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被包含于所述第二喷嘴群中且赋予所述作用液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局部重复,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被包含于所述第一喷嘴群中且赋予所述液体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被包含于所述第二喷嘴群中且赋予所述作用液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完全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印刷头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进行相对移动的同时赋予所述液体的循环动作中,根据所述介质名称而通过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方来实施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对于第一所述印刷介质以赋予所述液体以及所述作用液的方式控制所述印刷头,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对于所述浸透速度高于第一所述印刷介质的第二所述印刷介质以赋予所述液体以及所述作用液的方式控制所述印刷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印刷头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进行相对移动的同时赋予所述液体以及所述作用液的循环动作中,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对于所述浸透速度低于预定的值的所述印刷介质,以赋予所述液体以及所述作用液的方式控制所述印刷头,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对于所述浸透速度与所述预定的值相同或高于所述预定的值的所述印刷介质,以赋予所述液体以及所述作用液的方式控制所述印刷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对于所述浸透速度高于第一所述印刷介质的第二所述印刷介质而从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赋予的所述液体与从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赋予的所述作用液中的、先赋予的一方的赋予量,多于对于所述第一印刷介质的所述赋予量。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而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同时赋予所述作用液的循环动作中,所述第二喷嘴群包含能够与所述第一喷嘴群在相同的所述循环动作中向相同区域赋予所述作用液的A喷嘴群、和能够与所述第一喷嘴群在相同的所述循环动作中向不同的区域赋予所述作用液的B喷嘴群,
所述控制部在生成用于执行基于图像数据而进行的印刷的数据、即实施所述相对位置的控制的印刷数据时,生成针对所述图像数据的相同区域而在所述A喷嘴群和所述B喷嘴群的各自之中确定赋予所述作用液而形成的点的形成状态的半色调数据,并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来选择所生成的任意一方的所述半色调数据以生成所述印刷数据。
7.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为如下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方法,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印刷头,其具有向印刷介质赋予液体的第一喷嘴群以及向所述印刷介质赋予作用液的第二喷嘴群;
主扫描部,其使所述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进行相对移动;
副扫描部,其使所述印刷介质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头进行相对移动,
在所述印刷方法中,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属性信息,而实施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与所述第二喷嘴群所含的喷嘴的使用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印刷介质的介质名称、与所述液体浸透于所述印刷介质中的浸透速度相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印刷介质的材质或结构相关的信息中的任意一方,
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方中实施控制,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被包含于所述第一喷嘴群中且赋予所述液体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被包含于所述第二喷嘴群中且赋予所述作用液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局部重复,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被包含于所述第一喷嘴群中且赋予所述液体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和被包含于所述第二喷嘴群中且赋予所述作用液的喷嘴的使用区域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完全偏移。
CN201810350335.4A 2017-04-21 2018-04-18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Active CN108724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4208A JP6972636B2 (ja) 2017-04-21 2017-04-21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7-084208 2017-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24938A CN108724938A (zh) 2018-11-02
CN108724938B true CN108724938B (zh) 2021-11-12

Family

ID=62027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0335.4A Active CN108724938B (zh) 2017-04-21 2018-04-18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69784B2 (zh)
EP (1) EP3392046B1 (zh)
JP (1) JP6972636B2 (zh)
CN (1) CN1087249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7570B2 (ja) * 2018-12-17 2023-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16323228A (zh) * 2020-10-30 2023-06-23 京瓷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JP2022120954A (ja) * 2021-02-08 2022-08-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7166495B1 (ja) * 2021-02-24 2022-11-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4155088A1 (en) * 2021-09-22 2023-03-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and print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1518A (zh) * 2007-09-19 2009-03-25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数据生成设备
CN101985255A (zh) * 2009-07-28 2011-03-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N102205709A (zh) * 2010-03-18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0480A (ja) 1998-12-25 2000-07-11 Canon Inc インク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プリント装置
JP4244532B2 (ja) 2001-05-15 2009-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選択により特徴を変更できる印刷
US6655797B2 (en) * 2002-04-30 2003-12-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position of fixer and overcoat by a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US7665083B2 (en) * 2004-07-16 2010-02-16 Sap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ntext links for application program text
JP4942075B2 (ja) 2005-01-14 2012-05-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7530684B2 (en) * 2005-01-14 2009-05-12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356718B2 (ja) 2006-08-25 2009-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US20090102873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JP5328423B2 (ja) 2009-03-02 2013-10-3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処理装置及びインク処理方法
JP5326924B2 (ja) * 2009-08-18 2013-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5539117B2 (ja) * 2010-08-31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742154B2 (ja) 2010-09-30 2015-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KR20120098241A (ko) * 2011-02-28 2012-09-05 주식회사 디젠 잉크젯 프린터 장치
JP2013151080A (ja) 2012-01-24 2013-08-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988679B2 (ja) * 2012-05-08 2016-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136377B2 (ja) * 2013-03-05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6454955B2 (ja) * 2013-09-11 2019-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JP2015189110A (ja) 2014-03-28 2015-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631109B2 (ja) 2015-09-15 2020-0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1518A (zh) * 2007-09-19 2009-03-25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数据生成设备
CN101985255A (zh) * 2009-07-28 2011-03-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N102205709A (zh) * 2010-03-18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72636B2 (ja) 2021-11-24
US20180304625A1 (en) 2018-10-25
EP3392046B1 (en) 2022-04-06
EP3392046A1 (en) 2018-10-24
JP2018176680A (ja) 2018-11-15
US10369784B2 (en) 2019-08-06
CN108724938A (zh) 2018-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4938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8340675B (zh) 图像处理方法、打印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打印装置
CN110039905B (zh)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10774772B (zh) 记录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JP2019161568A (ja) 画像処理方法、色変換テーブル作成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印刷システム
JP2018036984A (ja)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248660B2 (en) Image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ducing method
JP2018001639A (ja) 記録装置
US10491759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19010849A (ja)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9012759A1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US10807381B2 (e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US10723124B2 (e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11183582A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CN107284028B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JP2018065302A (ja)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8120579A (ja) 画像処理方法、印刷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印刷装置
JP2022038103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22080497A (ja) 液滴吐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液滴吐出方法
JP2020116866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7078933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