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8078B - 用于由连续长丝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由连续长丝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8078B
CN108708078B CN201810274671.5A CN201810274671A CN108708078B CN 108708078 B CN108708078 B CN 108708078B CN 201810274671 A CN201810274671 A CN 201810274671A CN 108708078 B CN108708078 B CN 108708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gap
diffuser
width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46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8078A (zh
Inventor
D·弗赖
M·诺伊恩霍费尔
S·佐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hine Factory Of Leffinhaus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chine Factory Of Leffinhaus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848917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870807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chine Factory Of Leffinhaus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chine Factory Of Leffinhaus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08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8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8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8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filaments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filament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7/00Felt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01D5/092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in shafts or chimney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98Melt spinning methods with simultaneous stretching
    • D01D5/0985Melt spinning methods with simultaneous stretching by means of a flowing gas (e.g. melt-blow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7/00Collecting the newly-spun product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5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tch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3/00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3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at random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yarns or filaments made mechanicall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01D13/02Elements of machines in comb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由连续长丝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喷丝器、至少一个单体提取装置、至少一个冷却装置、至少一个拉伸装置,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沉积装置。用于密封在喷丝器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个第一可变形的密封件设置在喷丝器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替代地或另外地,用于密封在单体提取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个可变形的密封件设置在单体提取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和/或,用于密封在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个可变形的密封件设置在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所述密封件的安装特性相对于相应间隙的边界表面是可变的或可调整的。

Description

用于由连续长丝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由连续长丝、特别是热塑性材料的连续长丝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纺制(spinning)连续长丝的至少一个喷丝器、至少一个单体提取装置、用于冷却长丝的至少一个冷却装置、用于拉伸长丝的至少一个拉伸装置,并且包括用于沉积长丝以形成非织造幅材的至少一个沉积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沉积装置特别是呈沉积多孔(foraminous)带的形式。连续长丝在本发明范围内意味着具有几乎无限长度的长丝。在这方面,这种连续长丝与具有例如10至60mm的短得多的长度的短纤维不同。使用单体提取装置从喷丝器下方的长丝形成空间中提取气体。结果,可以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去除与连续长丝一起出现的诸如单体、低聚物、分解产物等的气体。
背景技术
最初提到的类型的装置在各种实施例中从实践中基本已知。这些装置也被称为纺粘(spunbond)装置。实践中已知的这种类型的许多装置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在高出丝速度和高制造量或制造速率下,长丝沉积的质量失去了一些需要的东西。这特别地涉及沉积的均匀性和所制造的非织造幅材的强度。通常只有在所制造的非织造幅材的质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制造连续长丝的高出丝速度和低效价 (titres)。因此,已知的装置需要得到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提供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的技术问题,其中,可以实现高出丝速度和低效价以及高制造速率,并且无论如何,长丝沉积或所制造的非织造幅材的质量满足所有要求。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教导了用于由连续长丝、特别是由热塑性材料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纺制连续长丝的至少一个喷丝器、至少一个单体提取装置、用于冷却长丝的至少一个冷却装置、用于拉伸长丝的至少一个拉伸装置,并且包括用于沉积长丝以形成非织造幅材的至少一个沉积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沉积装置特别是呈沉积多孔带的形式,
其中,用于密封在喷丝器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的至少第一可变形密封件布置在喷丝器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
和/或,其中,用于密封在单体提取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的至少第二可变形密封件布置在单体提取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
和/或,其中,用于密封在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或中间通道之间形成的第三间隙的至少第三可变形密封件布置在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或中间通道之间,
并且其中,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和/或第三密封件的安装特性、特别是挤压力和/或挤压压力和/或接触表面相对于相应间隙的边界表面是可变的或可调整的。
在这方面,本发明基于如下发现: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间隙和/ 或第二间隙和/或第三间隙的密封-优选地由于所有间隙的密封-对于装置内部的空气动力学条件产生有利影响。结果,当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措施时,可以制造具有最佳量的非织造幅材或纺粘制品,并且具体地特别是可以实现非常均匀的非织造幅材/纺粘制品,并且这主要是在高制造速率或出丝速度下。就此而言,本发明还基于如下发现:在装置的操作期间,界定间隙的表面暴露于热变形。为此,本发明已经确定一个或多个密封件是有利的,即使在具有不同的间隙宽度或间隙高度-特别是横向于机器方向(MD)或沿CD方向-甚至在例如高于2500Pa的高内部压力下,所述密封件也可靠地进行密封。例如高于2500Pa的高内部压力或舱室压力主要在高出丝速度或制造速率下是典型的。不同的间隙宽度或间隙高度-特别是横向于机器方向 (MD)或CD方向-也由于装置部件因为其重量而下垂或由于装置部件因为高内部压力或舱室压力而变形或弯曲所导致。本发明基于如下发现:由于这些原因,一个或多个密封件是有利的,所述密封件的安装特性相对于相应间隙的边界区域或边界表面是可变的或可重新调整的。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密封件,可以补偿在所述装置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隙的长度或宽度上的不同间隙宽度或间隙高度,并且因此可以有效密封间隙。
机器方向(MD)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意味着特别是沉积装置上或沉积多孔带上的长丝沉积或非织造幅材的传送方向。CD方向意味着特别是横向于机器方向(MD)的方向。
本发明非常特别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喷丝器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的第一间隙、单体提取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的第二间隙以及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或中间通道之间的第三间隙由至少一个可变形密封件密封,在各种情况下,所述密封件的安装特性相对于相应间隙的至少一个边界表面是可变的或可重新调整的。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喷丝器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的第一间隙的宽度和/或单体提取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的第二间隙的宽度和/或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或中间通道之间第三间隙的宽度在装置的操作状态下为 3至35mm,并且优选为5至30mm。然后,相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在相应间隙的相关宽度上进行密封。关于第一间隙的宽度和/或关于第二间隙的宽度和/或关于第三间隙的宽度的不均匀性可以通过相应的密封件的安装特性-特别是挤压力和/或挤压压力和/或接触表面–在宽度方向上补偿。间隙的宽度在根据优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意味着相应间隙的高度或竖向高度。然而,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这也可以-特别是对于装置部件的对应构造-是相应间隙的水平宽度或几何上不同地布置的相应间隙的宽度。
建议至少一个密封件-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经由变形路径在相关联的宽度方向上是可重新调整的或可变形的,所述变形路径为3至20mm、优选为4至18mm、非常优选为5至15mm。这意味着特别是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可以经由所述变形路径从第一状态沿着相关联的间隙的宽度方向变形到第二状态,或者可以相对于变形路径扩大,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变形或重新调整优选地可以被动地或自动地实现-特别是由于在密封件内部主导(prevailing)的流体介质的压力-或者变形或重新调整可以主动地实现,特别是由于增加或减少在密封件内部主导的流体介质的压力。
本发明非常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在于喷丝器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延伸的长丝流动通道F的整个圆周上或基本整个圆周上延伸,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在于单体提取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延伸的长丝流动通道F的整个圆周上或基本整个圆周上延伸,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在于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或中间通道之间延伸的长丝流动通道F的整个圆周上或基本整个圆周上延伸。在这些优选情况下,相应的至少一个密封件因此在CD方向上和MD方向上围绕相应的长丝流动通道F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第一间隙中和/或在第二间隙中和 /或在第三间隙中,在各种情况下设置多个密封件,所述多个密封件彼此相邻地布置,并且该多个密封件相对于相应的间隙界定长丝流动通道F。因此也可能的是,在至少一个间隙中,沿着CD方向和/或MD 方向,多个密封件彼此相邻或毗邻地布置,并且因此在喷丝器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的间隙中形成第一密封和/或在单体提取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的间隙中形成第二密封和/或在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的间隙中形成第三密封。
本发明特别推荐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在主变形方向上基本上或主要地可变形。根据一个实施例,主变形方向被对准成平行于长丝流动方向或基本平行于长丝流动方向和/或优选地竖向或基本竖向。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或多个密封件的主变形方向被对准成垂直于长丝流动方向或基本垂直于长丝流动方向和/或优选地水平或基本水平。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的变形通过相邻或毗邻于相应密封件布置的密封件引导件在横向于相应的主变形方向的方向上被界定或限制。
根据优选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在喷丝器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固定在单体提取装置上,并且主变形方向设置成从单体提取装置沿着喷丝器的方向,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的至少边界表面设置在喷丝器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抵靠(come to rest)在所述边界表面上。原则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也可以固定在喷丝器上,然后主变形方向设置成从喷丝器沿着单体提取装置的方向,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的边界表面然后设置在单体提取装置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在单体提取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固定在单体提取装置上,并且主变形方向设置成从单体提取装置沿着冷却装置的方向,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的至少一个边界表面设置在冷却装置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抵靠在所述边界表面上。原则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也可以固定在冷却装置上,然后主变形方向设置成从冷却装置沿着单体提取装置的方向,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的至少一个边界表面然后设置在单体提取装置上。推荐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在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或中间通道之间固定在拉伸装置上或中间通道上,然后主变形方向设置成从拉伸装置或中间通道沿着冷却装置的方向,其中优选地,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的至少一个边界表面设置在冷却装置上。原则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也可以固定在冷却装置上,然后主变形方向被对准成从冷却装置朝向拉伸装置或中间通道,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边界表面然后设置在拉伸装置上或中间通道上。由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密封件的布置,可以借助于密封件的变形来对装置部件的变形或下垂进行有效的补偿。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密封件的重新调整,尽管存在不规则性,仍可以进行密封件抵靠所指定的接触表面的有效抵靠。
优选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和/或第三密封件被适配成使得在长丝流动通道F中的压力大于2000Pa、特别是大于2500Pa下实现密封。这种高压特别是在高出丝速度下产生。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密封件,可以实现,在如此高压力下或者在所制造的连续长丝的高出丝速度以及相应地低效价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的长丝沉积,特别是在所有方向上相当均匀的长丝沉积。
本发明非常特别推荐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可被填充或填充有流体介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由于在密封件内部主导的流体介质的压力,所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和/ 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在相关联的间隙发生变化或变形的情况下被自动地重新调整或变形。有利地,相应密封件中的流体介质的压力被调整成使得在间隙宽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由于装置部件的下垂–自动地发生密封件变形或密封件重新调整,并且优选地在上面具体地指定的优选变形路径内。替代地或另外地,根据一个实施例,通过将流体介质引入密封件中或通过从密封件移除流体介质来实现相应密封件的重新调整或调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通过将流体介质引入密封件中,密封件中的流体介质的压力增加,而通过从密封件移除流体介质,密封件中的流体介质的压力降低。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密封件中的一个中的流体介质的压力在所有密封区域中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并且优选地,密封件的挤压力在相应间隙的不同边界区域或边界表面处是不同的。
根据本发明非常优选的实施例,可以引入到密封件中或容纳在密封件中的流体介质是气体介质,特别是空气。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可以充有呈气体介质形式或呈空气形式的流体介质。为了减小相应密封件中的压力或空气压力,流体介质或气体介质、特别是空气可以再次从密封件释放。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的壁或至少壁部分由至少一种弹性体或弹性体构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和/或第三密封件可以是围绕长丝形成空间延伸的环形密封件。
根据本发明适配的密封件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维护期间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具体地特别是在装置将从其操作状态转换到维护状态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为了将装置转换到维护状态,至少一个密封件、特别是多个密封件的安装特性是可变的,使得在该维护状态下,界定待密封的间隙的装置部件在各种情况下相对于彼此可移位或可移动,特别是在水平方向上或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可移位或可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为了将装置转换到维护状态,至少一个密封件、特别是多个密封件或所有密封件的体积或密封体积是可变的或可减少的,使得保留至少一个间隙、特别是多个间隙或所有间隙的无密封最小宽度或最小高度。在该维护状态下,安装部件优选地可以相对于彼此移位或移动,并且具体地特别是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移位或移动。例如,可以减少冷却装置处的一个或多个密封件的体积,使得获得冷却装置与单体提取装置之间的间隙和/或冷却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的间隙的无密封最小宽度或最小高度。冷却装置然后可以为了冷却目的而被水平移位或从装置中取出。
本发明替代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一个或至少一个可变形密封件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借助于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压靠在待密封的间隙的边界表面上。有利地,弹簧元件的尺寸和/ 或弹簧挠度和/或弹簧刚度被设定成使得确保密封元件与待密封的间隙的相关联的边界表面的密封的接触或密封性接触。密封元件例如可以是优选地连接到弹簧元件的密封唇。建议至少一个密封件或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密封元件的安装特性借助于影响或作用于弹簧元件的至少一个操纵元件可调整。优选地,通过对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密封元件的安装特性的这种调整,可以将装置转换到维护状态。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单体提取装置布置在冷却装置的下游,所述冷却装置用于沿着长丝流动方向冷却长丝。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冷却装置仅具有一个冷却室区段,在所述冷却室区段中,流动通过的连续长丝经受冷却空气的作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推荐实施例,冷却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冷却室区段,其在长丝流动方向上相继地或在彼此之下布置,在所述冷却室区段中,流动通过的连续长丝可以各自经受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冷却空气的作用。装置也可以被适配成使得来自用于冷却长丝的上部冷却室的处理空气的出口速度和来自下部冷却室的出口速度是不同的。
建议由冷却装置和在长丝流动方向上邻接的拉伸装置形成作为封闭单元的单元,并且除了在冷却装置中供应冷却空气之外,不再发生到这个单元中或到这个封闭单元中的流体介质供应或空气供应。为了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已经证明实施这种封闭单元是特别成功的。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至少一个扩散器布置在拉伸装置与沉积装置或沉积多孔带之间,使得长丝和一级空气从拉伸装置进入扩散器。根据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具有相当特别重要性的非常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至少一个扩散器的区域中,设置布置在扩散器的相对两侧上的至少两个二级空气入口间隙,二级空气通过所述二级空气入口间隙进入扩散器。本发明特别推荐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二级空气入口间隙、优选地至少两个二级空气入口间隙被形成为使得二级空气相对于长丝流动方向FS或相对于装置或扩散器的纵向中心平面M以流入角α流入。根据一个实施例,流入角α可以在75°和115°之间,有利地在80°和110°之间。根据一个实施例,流入角α等于90°或小于90°,优选地小于80°,优选地小于70°,并且特别优选地小于 65°。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证明特别成功的是,流入角α小于60°,优选地小于55°,并且优选地小于50°。根据非常推荐的实施例,流入角α在0和60°之间,有利地在1和55°之间,优选地在2和50°之间,非常优选地在2和45°之间,并且特别优选地在2和40°之间。特别推荐发生二级空气的流入,使得在其进入之后,二级空气与长丝流动方向FS平行地或准平行地流动。有利地,二级空气入口间隙被相应地适配以实现流入角α,特别是借助于流入斜坡和/或流入通道等来适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已经证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二级空气的流入角α的实施是特别成功的,并且对根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作出有效的贡献。
建议在二级空气入口间隙的区域中,一级空气和二级空气的体积流量之比VP/VS小于5,并且优选地小于4.5。有利地,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扩散器的会聚区域跟随在二级空气入口间隙的下游或下方。优选地,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扩散器的这个会聚区域之后是扩散器的收缩部,并且优选地,该收缩部之后是扩散器的至少一个扩张区域。推荐该扩张扩散器区段相对于扩散器的纵向中心轴线M的出口角度β为最大30°,优选为最大25°。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的最后一个扩散器区段具有朝向沉积装置或朝向沉积多孔带扩张的扩散器壁,并且这些扩散器壁形成在机器方向(MD)上具有宽度B的扩散器出口。优选地,设置用于抽吸空气或处理空气通过沉积装置或通过沉积多孔带的至少一个抽吸装置。根据本发明非常优选的实施例,设置布置在扩散器出口下方的抽吸区域,所述抽吸区域在机器方向上具有宽度b,其中,抽吸区域的这个宽度b大于扩散器出口的宽度B。建议抽吸区域的宽度b为扩散器出口的宽度B的至少1.2倍,优选为至少1.3倍,特别优选为至少1.4倍。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相对于机器方向(MD)在长丝沉积区域下游,抽吸区域通过(第一)抽吸区段突伸超出扩散器出口,和/或相对于机器方向(MD)在长丝沉积区域上游,抽吸区域通过(第二)抽吸区段突伸超出扩散器出口。优选地,抽吸区域或主抽吸区域相对于其宽度b在两侧上突伸超出扩散器出口的宽度B并且具体地在一侧上通过第一抽吸区段突伸并且在另一侧上通过第二抽吸区段突伸。
本发明非常推荐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通过抽吸装置进行抽吸,使得至少在扩散器出口的区域中,三级空气沿着扩散器壁的外表面在沉积装置或沉积多孔带的方向上流动。三级空气的流动优选地被对准成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在扩散器内部沿着扩散器出口的方向流动的一级空气和二级空气的混合流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三级空气也抽吸通过沉积装置或通过沉积多孔带。有利地,利用抽吸装置抽吸的三级空气VT的体积流量为所抽吸的一级空气流动和二级空气流动的体积流量的至少25%,优选为至少40%,特别优选为至少50%。本发明推荐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扩散器之间或扩散器的下边缘/最下边缘与沉积多孔带之间的距离为20至300mm,特别为30至150nm,并且优选为30至120mm。在用于解决根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框架内,已经证明这个实施例是特别成功的。
本发明基于如下发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以以简单并且有效的方式制造具有优异质量并且特别是具有非常均匀特性的非织造幅材或纺粘制品。这特别地适用于高制造速率或连续长丝的高出丝速度以及相应地低效价。根据本发明的发现,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高内部压力下,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密封件可以确保装置中的最佳比率或空气动力学比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可以在装置内部实现非常均匀的空气流动或均匀的长丝空气流动,并且获得在所有方向上具有相当均匀特性的非织造幅材。应该强调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相对简单并且实施起来并不太昂贵并且特别地可以被操作。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仅示出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在以示意图示出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竖向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上部区域的放大剖视图A,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下部区域的放大剖视图B,
图4示出了图2的放大剖视图C,
图5示出了图2的放大剖视图D,并且
图6示出了图2的具有替代密封件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连续长丝1、特别是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连续长丝1的纺粘制品的装置。装置包括用于纺制连续长丝1的喷丝器2以及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布置在喷丝器2下方的单体提取装置4。利用单体提取装置4,在纺制工艺期间产生的扰动气体–诸如特别是单体或低聚物-可以从装置中去除。用于冷却长丝1的冷却装置3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布置在单体提取装置4的下游。有利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冷却装置3被分成两个冷却室9、10,其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相继地或在彼此之下布置,其中优选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冷却室9、10可以被供给处于不同温度的冷却空气。然而,冷却装置3也可以仅具有单个冷却室。用于拉伸长丝1 的拉伸装置11布置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冷却装置3的下游。拉伸装置11具有邻接冷却装置3或下部冷却室10的中间通道11.1以及邻接中间通道11.1的拉伸轴11.2。优选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拉伸装置11的中间通道11.1构造成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会聚。
第一间隙2.1位于喷丝器2与单体提取装置4之间,通常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间隙围绕整个长丝流动空间F延伸。另外,在单体提取装置4与冷却装置3之间设置第二间隙5,通常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间隙也围绕整个长丝流动空间F延伸。此外,在冷却装置3或下部冷却室10与拉伸装置11或拉伸装置11的中间通道11.1之间形成第三间隙6,通常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间隙也围绕整个长丝流动空间F延伸。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间隙2.1中设置第一密封件2.2,其密封第一间隙2.1,并且在第二间隙5中设置第二密封件7,其密封第二间隙5。此外,推荐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三间隙6中设置第三密封件8,其密封第三间隙6。这里,密封意味着特别是长丝形成空间或长丝流动空间F通过密封件2.2、7、8朝向外部被密封,并且尽可能避免泄漏。优选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2、第二密封件7和第三密封件8各自包括围绕长丝流动空间F延伸的密封件2.2、 7、8或环形密封件。这三个密封件2.2、7、8特别地构造为可变形的密封件2.2、7、8,并且特别地关于它们的安装特性-特别是关于它们的挤压力-相对于界定相应间隙2.1、5、6的边界表面是可调整的或可重新调整的。这里,可重新调整意味着特别是密封件2.2、7、8 在间隙2.1、5、6的边界表面的方向上是可变形的,使得密封件2.2、 7、8密封地牢固地或紧密地抵靠间隙2.1、5、6的边界表面。第一间隙2.1、第二间隙5和第三间隙6可以具有高度h1、高度h2和高度 h3,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高度介于5和30mm之间。相应的密封件 2.2、7、8在各种情况下在该高度h1或h2或h3上密封间隙2.1、5、 6。间隙2.1、5、6的相应高度h1、h2或h3的不均匀性可以各自通过对根据本发明的密封件2.2、7、8的安装特性、特别是挤压力的改变/ 重新调整来补偿。
根据本发明特别推荐的实施例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有三个密封件2.2、7、8均在主变形方向上基本上或主要地可变形。优选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变形方向平行于长丝流动方向FS并且竖向地对准。有利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密封件2.2、7、8的主变形方向在各种情况下在相应间隙2.1、5、6的相对边界表面的方向上对准。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5),仅示出了两个间隙 5和6的边界表面5.1和6.1。根据推荐实施例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密封件2.2、7、8的变形由布置在相应的密封件2.2、7、8旁边的密封件引导表面界定或限制。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5),仅示出了在密封件7和8旁边的密封件引导表面7.1和8.1。
关于以下解释,特别地参照根据图4和5的示例性实施例。推荐并且在根据图4和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7在单体提取装置4与冷却装置3之间下方被固定在单体提取装置4上,并且该第二密封件7的主变形方向设置成从单体提取装置4沿着冷却装置3的方向。然后,第二密封件7抵靠在第二间隙5的布置在冷却装置3的上侧上的边界表面5.1上。根据优选实施例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在冷却装置3与拉伸装置11或中间通道11.1之间被固定在拉伸装置11上或在中间通道11.1的上侧上,并且该第三密封件8的主变形方向向上被对准成从中间通道11.1朝向冷却装置3。然后,该第三密封件8抵靠在第三间隙6的设置在冷却装置3的下侧上的边界表面6.1上。由于所述的密封件7、8的优选布置和它们优选地设置的主变形方向,特别地冷却装置3-特别是在CD方向上-发生的变形或下垂被补偿,并且这里延伸的间隙5、6可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密封件7、8有效地密封。
根据优选实施例并且在根据图1至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有密封件2.2、7、8可以被填充或填充有气体介质。气体介质有利地是空气。密封件2.2、7、8的安装特性的重新调整或调整特别是通过将气体介质或空气引入密封件2.2、7、8中或通过从密封件2.2、7、8中移除气体介质或空气来实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密封件2.2、7、8是可充胀的密封件2.2、7、8或可充胀的环形密封件2.2、7、8。通过充胀,密封件2.2、7、8在间隙2.1、5、6的边界表面上的挤压力可以改变,并且密封件2.2、7、8可以以这种方式补偿关于间隙高度h的不规则性。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密封件2.2、7、8的壁可以由弹性体构成。优选地,密封件2.2、7、8是环形密封件或管状密封件2.2、7、 8。有利地,密封件2.2、7、8被适配成使得在长丝流动空间F中的压力超过2000Pa、特别是超过2500Pa的情况下发生密封。
推荐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冷却装置3和拉伸装置11形成作为封闭单元的单元,其中,除了在冷却装置3中供应冷却空气之外,不再发生到该封闭单元中的流体介质供应或空气供应。
经拉伸的长丝1沉积在呈沉积多孔带12形式的沉积装置上以形成非织造幅材13。有利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扩散器14布置在拉伸装置11与沉积装置12之间,使得长丝1和一级空气P从拉伸装置11进入扩散器14。优选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引入二级空气S的两个相对的二级空气入口间隙16、17布置在拉伸装置11 之间或在拉伸装置11的拉伸轴11.2与扩散器14之间。有利地,二级空气入口间隙16、17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整个宽度或CD宽度上延伸。根据非常优选的实施例,二级空气通过二级空气入口间隙16、17以流入角α供应,流入角优选地小于60°,非常优选地介于2至50°之间。为了实现流入角α,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适当地适配的流入引导件18,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流入引导件构造为与二级空气入口间隙16、17倾斜地连接的流入通道19。在这种情况下,流入通道19与长丝流动方向FS或与纵向中心轴线M形成一定角度,使得二级空气S可以以给定的流入角α流入。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例,相对于长丝流动方向FS发生二级空气S的准平行流入。有利地,可以调整通过二级空气入口间隙16、17供应的二级空气S的体积流量。由于二级空气S通过二级空气入口间隙16、17流入,一级空气P与二级空气S在扩散器14中混合。根据优选实施例,在二级空气入口间隙 16、17的区域中,一级空气和二级空气的体积流量之比VP/VS小于5,并且优选地小于4.5。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扩散器14具有在二级空气入口间隙16、 17下游或下方的会聚扩散器区段20。优选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该会聚扩散器区段20之后是扩散器14的收缩部21。优选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在收缩部21下游或下方,扩散器14设置有扩张扩散器区段22。有利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扩张扩散器区段22的扩散器壁23与扩散器14的纵向中心轴线M之间的扩散器出口角度β为最大25°。
从扩散器14或扩张扩散器区段22出现的连续长丝1沉积在沉积装置上,沉积装置构造为用于长丝沉积或形成非织造幅材13的沉积多孔带12。非织造幅材13通过沉积多孔带12在机器方向MD上输送或运输离开。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设置用于抽吸空气或处理空气通过沉积装置或通过沉积多孔带12的抽吸装置。为此,在扩散器出口24的下方布置抽吸区域25,抽吸区域优选地在机器方向MD上具有宽度b。优选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抽吸区域25的宽度b大于扩散器出口24的宽度B。根据优选实施例,抽吸区域25的宽度b为扩散器出口24的宽度B的至少1.2倍,优选地至少1.3倍。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扩散器出口24的宽度B被测量为扩散器壁23的下端的水平距离。如果扩张扩散器区段22的扩散器壁23不结束在相同的水平面上或不结束在相同的竖向高度上,则测量较长的扩散器壁23的端部与较短的扩散器壁23在被假想为延长到相同的竖向高度时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位于沉积多孔带12下方的抽吸区域25由在机器方向MD上相继地布置的两个分隔件26、27界定。抽吸区域25的宽度b被测量为这两个分隔件26、27之间的距离,并且具体地为这两个分隔件26、27的上端的距离。特别地,在图3中,可以确定的是,关于机器方向MD在长丝1的沉积区域的下游,抽吸区域25通过第一抽吸区段28突伸超出扩散器出口24或超出扩散器出口24的宽度B。此外优选地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机器方向MD在长丝1的沉积区域的上游,抽吸区域25通过第二抽吸区段29突伸超出扩散器出口24或超出扩散器出口24的宽度B。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抽吸区段28具有宽度 b1并且第二抽吸区段29具有宽度b2。原则上,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抽吸区域25本身被至少一个分隔件或多个分隔件分开。然而,然后优选的是,在该抽吸区域25中或在由分隔件分开的该抽吸区域25中,所抽吸的空气的速度或平均速度在抽吸区域25的整个宽度上相同或基本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通过沉积多孔带12进行抽吸,使得在扩散器出口24的区域中,三级空气T沿着扩散器壁14或扩张扩散器区段22的外表面30在沉积多孔带12的方向上流动。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三级空气T的流动被对准成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一级空气P 和二级空气S的在扩散器14的扩散器出口24的方向上的混合流动。优选地,一级空气P、二级空气S和三级空气T的流动通过沉积多孔带12平行或准平行地流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密封件2.2的替代实施例,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其密封喷丝器2与单体提取装置4之间的第一间隙2.1。该替代密封件2.2包括借助于弹簧元件31压靠在待密封的间隙2.1的边界表面上的密封元件32,所述密封元件32例如被设计为密封唇。

Claims (55)

1.一种用于由连续长丝(1)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纺制连续长丝(1)的至少一个喷丝器(2)、至少一个单体提取装置(4)、用于冷却长丝(1)的至少一个冷却装置(3)、用于拉伸长丝(1)的至少一个拉伸装置(11),并且包括用于沉积长丝(1)以形成非织造幅材(13)的至少一个沉积装置,
其中,用于密封在喷丝器(2)与单体提取装置(4)之间形成的至少一个间隙的至少一个可变形的密封件布置在喷丝器(2)与单体提取装置(4)之间,
和/或,其中,用于密封在单体提取装置(4)与冷却装置(3)之间形成的至少一个间隙的至少一个可变形的密封件布置在单体提取装置(4)与冷却装置(3)之间,
和/或,其中,用于密封在冷却装置(3)与拉伸装置(11)或拉伸装置(11)的中间通道(11.1)之间形成的至少一个间隙的至少一个可变形的密封件布置在冷却装置(3)与拉伸装置(11)或中间通道(11.1)之间,
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密封件的安装特性相对于相应间隙的边界表面是可变的,
并且其中,装置部件包括所述喷丝器(2)、单体提取装置(4)、冷却装置(3)、拉伸装置(11)和/或中间通道(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纺粘制品由热塑性材料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沉积装置呈沉积多孔带(12)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安装特性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的挤压力和/或挤压压力和/或接触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装置的操作状态下,喷丝器(2)与单体提取装置(4)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和/或单体提取装置(4)与冷却装置(3)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和/或冷却装置(3)与拉伸装置(11)或中间通道(11.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3mm至35mm,并且其中,相应的至少一个密封件在相应间隙的该宽度上进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宽度为5mm至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关于间隙的宽度的不均匀性能够各自通过密封件的安装特性在相应的宽度方向上的变化来补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密封件经由变形路径在相关联的间隙的宽度方向上能够变形,所述变形路径为3mm至2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有密封件经由变形路径在相关联的间隙的宽度方向上能够变形,所述变形路径为3mm至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变形路径为5mm至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密封件在长丝流动通道(F)的整个圆周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有密封件在长丝流动通道(F)的整个圆周上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装置部件之间形成的至少一个间隙中,多个密封件彼此相邻地布置并且界定长丝流动通道(F)。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密封件被适配成使得在长丝流动空间中的压力大于2000Pa的情况下实现密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有密封件被适配成使得在长丝流动空间中的压力大于2000Pa的情况下实现密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中,在长丝流动空间中的压力大于2500Pa的情况下实现密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密封件能够被填充流体介质,并且其中,通过将流体介质引入密封件中或通过从密封件中移除流体介质来实现相应密封件的调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有密封件能够被填充流体介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密封件填充有流体介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密封件是可充胀的密封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有密封件是可充胀的密封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为了将装置转换到维护状态,至少一个密封件的安装特性是可变的,使得在该维护状态下,界定待密封的间隙的所述装置部件在各种情况下相对于彼此能够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为了将装置转换到维护状态,所有密封件的安装特性是可变的,使得在该维护状态下,界定待密封的间隙的所述装置部件在各种情况下相对于彼此能够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中,界定待密封的间隙的所述装置部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为了将装置转换到维护状态,至少一个密封件的体积是可变的,使得保留至少一个间隙的无密封最小宽度或最小高度,并且在该维护状态下,所述装置部件相对于彼此能够移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为了将装置转换到维护状态,所有密封件的体积是可变的,使得保留所有间隙的无密封最小宽度或最小高度,并且在该维护状态下,所述装置部件相对于彼此能够移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体积是可减小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中,在该维护状态下,所述装置部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可变形的密封件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元件(32),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借助于至少一个弹簧元件(31)压靠在待密封的间隙的边界表面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弹簧元件(31)的尺寸和/或弹簧挠度和/或弹簧刚度被设定成使得确保密封元件(32)与待密封的间隙的相关联的边界表面的密封性接触。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密封件的安装特性借助于至少一个操纵元件是可调整的,所述至少一个操纵元件影响弹簧元件(31)。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密封元件(32)的安装特性借助于至少一个操纵元件是可调整的,所述至少一个操纵元件影响弹簧元件(31)。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密封元件(32)的安装特性的这种调整而转换到维护状态。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由冷却装置(3)和拉伸装置(11)形成作为封闭单元的单元,其中,除了在冷却装置(3)中供应冷却空气之外,不再另外向该封闭单元中供应流体介质。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扩散器(14)布置在拉伸装置(11)与沉积装置之间,使得长丝(1)和一级空气(P)从拉伸装置(11)进入扩散器(14)。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扩散器(14)的区域中,相对于机器方向(MD)设置至少两个相对的二级空气入口间隙,二级空气(S)通过所述二级空气入口间隙进入扩散器(14)。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设置用于抽吸空气通过沉积装置的至少一个抽吸装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抽吸装置用于抽吸处理空气通过沉积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中,进行抽吸,使得至少在布置于沉积装置上方的扩散器(14)的扩散器出口(24)的区域中,三级空气(T)沿着扩散器壁(23)的外表面(30)在沉积装置的方向上流动。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三级空气的流动被对准成平行于在扩散器(14)内部沿着扩散器出口(24)的方向流动的一级空气(P)和二级空气(S)的混合流动。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二级空气入口间隙形成为使得二级空气(S)以与长丝流动方向(FS)或者装置或扩散器(14)的纵向中心轴线(M)成角度α地流入。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两个二级空气入口间隙形成为使得二级空气(S)以与长丝流动方向(FS)或者装置或扩散器(14)的纵向中心轴线(M)成角度α地流入。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装置,其中,角度α小于100°。
44.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装置,其中,角度α小于或等于90°。
45.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装置,其中,角度α小于80°。
46.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装置,其中,角度α小于70°。
47.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装置,其中,角度α小于65°。
48.根据权利要求36或41或42所述的装置,其中,在二级空气入口间隙的区域中,一级空气和二级空气的体积流量之比VP/VS小于5。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中,在二级空气入口间隙的区域中,一级空气和二级空气的体积流量之比VP/VS小于4.5。
50.根据权利要求36或41或42所述的装置,其中,会聚扩散器区段(20)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跟随在二级空气入口间隙的下游或下方。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中,在长丝流动方向(FS)上,会聚扩散器区段(20)之后是扩散器(14)的收缩部(21),并且其中,该收缩部(21)之后是扩散器(14)的至少一个扩张区域(22)。
52.根据权利要求37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沉积装置下方对空气流动的抽吸发生在抽吸区域中,所述抽吸区域沿着机器方向(MD)的长度为扩散器出口(24)的宽度(B)的至少1.2倍。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抽吸区域沿着机器方向(MD)的长度为扩散器出口(24)的宽度(B)的至少1.5倍。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抽吸区域沿着机器方向(MD)的长度为扩散器出口(24)的宽度(B)的至少两倍。
5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流体介质为空气。
CN201810274671.5A 2017-03-31 2018-03-30 用于由连续长丝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 Active CN108708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64368.7A EP3382082B1 (de) 2017-03-31 2017-03-31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pinnvliesen aus endlosfilamenten
EP17164368.7 2017-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8078A CN108708078A (zh) 2018-10-26
CN108708078B true CN108708078B (zh) 2022-03-18

Family

ID=58489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4671.5A Active CN108708078B (zh) 2017-03-31 2018-03-30 用于由连续长丝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5739B2 (zh)
EP (1) EP3382082B1 (zh)
JP (1) JP6863924B2 (zh)
KR (1) KR102213091B1 (zh)
CN (1) CN108708078B (zh)
AR (1) AR111333A1 (zh)
BR (1) BR102018006568B1 (zh)
CA (1) CA2996577C (zh)
CO (1) CO2018002716A1 (zh)
DK (1) DK3382082T3 (zh)
ES (1) ES2754605T3 (zh)
JO (1) JO3482B1 (zh)
MX (1) MX2018003228A (zh)
MY (1) MY191528A (zh)
PL (1) PL3382082T3 (zh)
RU (1) RU2699875C9 (zh)
SA (1) SA118390478B1 (zh)
SI (1) SI3382082T1 (zh)
ZA (1) ZA2018018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900004767A1 (it) * 2019-03-29 2020-09-29 Ramina S R L Impia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tessuto non tessuto
CN111155240A (zh) * 2020-01-22 2020-05-15 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9980A (en) 1970-05-11 1972-05-02 Phillips Fibers Corp Apparatus for melt spinning of synthetic filaments
JPS536614B2 (zh) 1971-10-01 1978-03-09
JPS5124318U (zh) 1974-08-12 1976-02-23
US4790736A (en) * 1984-07-20 1988-12-13 John E. Benoit Apparatus for centrifugal fiber spinning with pressure extrusion
DE3430847A1 (de) 1984-08-22 1986-03-27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g, 5630 Remscheid Spinnanlage fuer chemiefasern mit teleskopartigem spinnschachtoberteil
US4737087A (en) * 1984-12-10 1988-04-12 Barmag Ag Drive shaft seal for gear pump and method
JPH0136914Y2 (zh) * 1985-03-07 1989-11-08
CN85101110A (zh) * 1985-04-01 1987-01-24 赫彻斯特股份公司 制造纺粘型布的装置
JP2698723B2 (ja) 1991-12-12 1998-01-1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半導体リレー回路
JPH06158416A (ja) 1992-11-19 1994-06-07 Toray Ind Inc 紡糸装置
DE4312419C2 (de) * 1993-04-16 1996-02-22 Reifenhaeuser Masch Anlage für die Herstellung einer Spinnvliesbahn aus aerodynamischen verstreckten Filamenten aus Kunststoff
JP3269716B2 (ja) * 1993-09-09 2002-04-02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糸条引取りノズル装置
DE19518895C2 (de) * 1995-05-26 1999-07-08 Reifenhaeuser Masch Anlage für die Herstellung einer Vliesbahn aus Filamenten aus thermoplastischem Kunststoff
DE19604654C2 (de) * 1996-02-09 1998-03-26 Reifenhaeuser Masch Anlage für die kontinuierliche Herstellung von biaxial-verstreckten Kunststoff-Blasfolien und Verfahren zum Anfahren der Anlage
DE19620379C2 (de) * 1996-05-21 1998-08-13 Reifenhaeuser Masch Anlage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einer Spinnvliesbahn
DE10053731A1 (de) * 1999-11-05 2001-05-10 Barmag Barmer Maschf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EP1274887B1 (de) 2000-04-18 2008-08-13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Spinnvorrichtung
JP2001348730A (ja) * 2000-06-06 2001-12-21 Toray Ind Inc ポリプロピ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繊維の製造方法
JP3964788B2 (ja) * 2000-11-20 2007-08-2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繊維形成プロセス
US6607624B2 (en) * 2000-11-20 2003-08-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iber-forming process
JP2003193323A (ja) * 2001-12-25 2003-07-09 Toray Ind Inc 矩形スピンパック
DE10203719A1 (de) * 2002-01-30 2003-07-31 Fleissner Maschf Gmbh Co Registriereinheit an einem Düsenbalken einer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von feinsten Flüssigkeitsstrahlen zur Strahlbeaufschlagung einer Faserbahn
EP1340843B1 (de) * 2002-02-28 2007-12-19 Reifenhä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Anlage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einer Spinnvliesbahn
US7014441B2 (en) 2002-11-01 2006-03-2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iber draw unit nozzles for use in polymer fiber production
JP3868404B2 (ja) * 2003-07-24 2007-01-1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溶融紡糸装置
DE102004040645A1 (de) * 2004-08-20 2006-03-02 REIFENHäUSER GMBH & CO. MASCHINENFABRIK Vorrichtung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einer Spinnvliesbahn
US20060040008A1 (en) * 2004-08-20 2006-02-23 Reifenhae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Device for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a nonwoven web
US8017066B2 (en) * 2005-09-14 2011-09-13 Perry Hartg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melt spun nonwoven webs
CN101535537B (zh) * 2006-11-10 2011-01-26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融纺制和冷却合成单丝的方法及装置
EP1939334B1 (en) * 2006-12-15 2010-02-24 FARE' S.p.A.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spunbond web
DK1936017T3 (da) * 2006-12-22 2013-11-04 Reifenhaeuser Gmbh & Co Kg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til fremstilling af spunbonded stof af cellulosefilamenter
PL1959034T3 (pl) * 2007-02-16 2014-11-28 Hills Inc Sposób oraz urządzenie do wytwarzania włókien oraz tkanin polimerowych zawierających wiele składników polimerowych w układzie zamkniętym
DE502007003585D1 (de) 2007-03-08 2010-06-10 Fleissner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Spinnvlieses
PL2009163T3 (pl) * 2007-06-29 2014-03-31 Reifenhaeuser Masch Urządzenie do wytwarzania włókniny typu spunbond
JP5145165B2 (ja) * 2008-03-03 2013-02-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流延装置、溶液製膜設備及び流延方法
ES2440256T3 (es) * 2008-05-29 2014-01-28 Reifenhä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tela no tejida a partir de filamentos
US8366118B2 (en) * 2008-06-12 2013-02-05 Clear View Enclosures, Inc. Retention system for an inflatable seal
JP5626301B2 (ja) * 2012-09-21 2014-11-19 日本ノズル株式会社 不織布製造装置
WO2016173828A1 (de) * 2015-04-25 2016-11-03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und abkühlen von multifilen fäden
SI3088585T1 (sl) * 2015-04-27 2017-10-30 Reifenhae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Postopek in naprava za izdelavo netkane tekstilije iz filamentov in netkana tekstilij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82925A1 (en) 2018-10-04
KR102213091B1 (ko) 2021-02-04
JOP20180031A1 (ar) 2019-01-30
BR102018006568A2 (pt) 2018-12-18
DK3382082T3 (da) 2019-10-21
US11225739B2 (en) 2022-01-18
BR102018006568B1 (pt) 2023-05-16
EP3382082B1 (de) 2019-08-07
ZA201801817B (en) 2019-07-31
CN108708078A (zh) 2018-10-26
ES2754605T3 (es) 2020-04-20
CA2996577A1 (en) 2018-09-30
CO2018002716A1 (es) 2019-03-18
JO3482B1 (ar) 2020-07-05
RU2699875C1 (ru) 2019-09-11
PL3382082T3 (pl) 2020-03-31
SI3382082T1 (sl) 2019-11-29
JP2018172840A (ja) 2018-11-08
MY191528A (en) 2022-06-29
JP6863924B2 (ja) 2021-04-21
SA118390478B1 (ar) 2021-11-15
MX2018003228A (es) 2018-11-29
CA2996577C (en) 2021-08-24
EP3382082A1 (de) 2018-10-03
KR20180111575A (ko) 2018-10-11
RU2699875C9 (ru) 2019-11-06
AR111333A1 (es) 2019-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97488C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spunbonds from endless filaments
US823137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positing synthetic fibers to form a non-woven web
US899281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uiding and depositing synthetic fibers to form a nonwoven web
KR100920436B1 (ko) 필라멘트 부직 섬유 웹의 연속 생산 장치
US8591213B2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non-woven fabric
FI68392C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framstaellning av mineralullsfibrer speciellt stenullsfibrer
CA2351104C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nonwoven fabric
CN108708078B (zh) 用于由连续长丝制造纺粘制品的装置
KR102264181B1 (ko) 연속 필라멘트로부터 스펀본드 부직포를 제조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6703122B2 (ja) 無端フィラメントからスパンボンデッド不織布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P212616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and depositing a plurality of fibers to form a non-woven
US11603614B2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spunbo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roisdorf,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Machine factory of leffinhaus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Troisdorf,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REIFENHAE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