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5663B - 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5663B
CN108655663B CN201810262710.XA CN201810262710A CN108655663B CN 108655663 B CN108655663 B CN 108655663B CN 201810262710 A CN201810262710 A CN 201810262710A CN 108655663 B CN108655663 B CN 108655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ing
sealing body
holding
seal
sea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27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55663A (zh
Inventor
野田充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r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ata Corp filed Critical Hir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55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5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55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5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23P19/047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for flexible profiles, e.g. sealing or decorating strips in grooves or on other profiles by devices moving along the flexible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1/00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by metal-working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11/02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by metal-working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first expanding and then shrinking or vice versa, e.g. by using pressure fluids; by making force f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68Mounting of sealing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2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23P19/08Machines for placing washers, circlips, or the like on bolts or other members
    • B23P19/084Machines for placing washers, circlips, or the like on bolts or other members for placing resilient or flexible rings, e.g. O-rings, circl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使密封体等的被装接零件的安装成品率提高、使安装精度提高。一种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是在形成于环状的零件主体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装接槽中装接着环状的密封体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保持工序,一边限制与装接槽内的内周壁平行的方向上的密封体的移动,一边通过可沿径向移动的变形卡合部件使密封体的被卡合部向径向内侧移动,并且使密封体的除了上述被卡合部以外的部分的密封体的外径变形为比装接槽的内周径小径;装接工序,将上述密封体的保持解除,使密封体回到扩开的状态,使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零件主体的装接槽中;上述装接工序包括将上述变形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而将密封体的保持状态解除的解除工序、和一边使密封体从该密封体的内侧向外侧扩开一边移动到述装接槽内的移动工序。

Description

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零件主体上装接着被装接零件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具有弹性的环状的被装接零件(例如O形环等)向在形成于零件主体上的孔的内周壁上的环状的槽装接的装置,例如有在使具备方向性的环的大小变形而使其移动到零件主体的孔内后、利用向原来的形状的复原向环状的槽中装接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及2)。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首先,将准备在规定的准备位置处的变形机构卡合到变形前的弹性密封上,使弹性密封变形。然后,用未图示的移送装置的保持机构将变形状态的弹性密封从上下方向夹持而将弹性密封的变形状态固定,另一方面将变形机构与弹性密封的卡合解除。接着,在将被保持机构保持而维持为变形状态的弹性密封用移送装置从准备位置输送到盘式制动钳的孔内后,将保持机构的夹持解除,利用由弹性密封的弹力带来的向原来的形状的复原,向形成在孔的内周壁上的环状的槽进行装接。并且,为了完全使弹性密封装接到环状的槽中,将多个推入辊推抵在弹性密封的内周上,使其沿着内周在周向上移动。
专利文献2的装置是以下的装置:将O形环的一部分用一对O形环把持部件从上下方向夹着保持,通过向内侧拉入而使其变形,在该状态下将O形环输送后,将拉入状态及把持状态解除,利用由弹性密封的弹力带来的向原来的形状的复原,将O形环向形成在工件内周面上的O形环用槽装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11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0285号公报
可是,环等的被装接零件由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构成,容易不特定地变形。因而,如果对装接前的被装接零件施加外力而使其变形,则在被装接零件的一部分容易发生伸展状态、压缩状态或扭转状态,或发生环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翻转,所以难以控制为目的的变形状态。此外,环随着变形而直径变大、或随着厚度变薄,弹力变小。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由于将变形后的弹性密封以从上下夹持固定的状态输送,所以在夹持解除后,有可能残留着变形状态的原状的弹性密封被装接到槽中。在向槽的装接后,在进一步用推入辊从环内周向槽侧推压的同时,一边沿周向移动一边使环装接到槽中,但在变形状态残留、没有复原到可推入的形状的情况下,环在变形状态的原状下,被沿周向移动的推入辊向装接槽侧推压,有可能被卷入到装接槽的周面与辊的推压面之间。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由于将O形环的一部分用一对把持部件如从上下方向捏住那样夹着牵拉而使其变形,所以成为仅对O形环的一部分赋予较大的伸展力,有可能一部分伸展的原状的O形环被装接到槽中。此外,由于是有赖于由环的弹力带来的复原的装接,所以关于弹力较小的(可弹性范围较窄的)环不能进行装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将环状的被装接零件向环状的零件主体的槽装接时、以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姿势使被装接零件装接到槽中的零件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有关本申请的发明,是一种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是在形成于环状的零件主体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装接槽中装接着环状的密封体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保持工序,在比上述密封体的外缘靠外侧的待机位置与比上述待机位置靠上述径向的内侧的保持位置之间,一边限制与上述装接槽内的内周壁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密封体的移动,一边通过可沿上述径向移动的变形卡合部件使上述密封体的被卡合部向上述径向内侧移动,并使上述密封体的外径变形为比上述装接槽的内周径小的小径,在上述保持位置在上述变形卡合部件卡合的状态下保持上述密封体;装接工序,一边限制上述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密封体的移动,一边将在上述保持工序中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的上述密封体的保持解除,使密封体回到扩开的状态,使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零件主体的装接槽中;上述装接工序包括:解除工序,将上述变形卡合部件对于在变形的状态下被保持的上述密封体的卡合解除,将密封体的保持状态解除;移动工序,一边将上述密封体从该密封体的上述内侧朝向外侧推扩,一边使其向上述装接槽内移动。
在上述保持工序中,对于所述密封体的除了上述被卡合部以外的部分,在限制在与上述装接槽内的内周壁平行的方向上的移动的同时,使上述密封体的外径变形为相比上述装接槽的内周径小的小径。并且,在装接工序中,解除了保持的密封体能够回到扩开了的原状态。
上述移动工序包括:装接第1工序,在与在上述保持工序中变形的状态的上述密封体的内侧抵接的移动待机位置、和作为比上述移动待机位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装接位置之间,使可沿径向移动的多个扩径移动部件从上述移动待机位置向上述装接位置移动,使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零件主体的装接槽中;装接第2工序,通过使上述变形卡合部件从上述密封体的上述被卡合部的内侧抵接而向径向的外侧移动,使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零件主体的装接槽中。
上述环状的密封体具备在被装接到上述装接槽中的状态下与上述装接槽的一对内壁的一方的内壁对置的一方的对置面、和与另一方的内壁对置的另一方的对置面;上述保持工序及上述装接工序一边限制上述一方的对置面及上述另一方的对置面一边使其向径向移动。
并且,上述密封体具备:内周部,朝向上述密封体的内周缘侧变得尖细;外周部,形成为与上述内周壁平行的面;上述装接工序以上述密封体的外周部被维持在外侧的状态,将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装接槽中。
此外,上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密封准备工序,将保持前的上述密封体配置到规定的位置;零件主体准备工序,将上述密封体被装接前的上述零件主体配置到装接位置。
有关本申请的另一发明,是一种装接单元,是在制造具有装接制品的零件主体和被装接在该零件主体的环状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密封体的装接制品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的密封体的装接单元,该装接单元具备:环保持部,支承被装接到形成在上述零件主体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槽中的上述环状的密封体;变形机构,通过使上述密封体的被卡合部向径向内侧移动而使上述密封体变形,与该环保持部一起保持;环装接机构,使被上述环保持部支承的密封体移动到上述装接槽中,与上述变形机构一起装接,上述变形机构具备与上述密封体的被卡合部卡合而使该被卡合部向径向内侧移动的变形卡合部件。
并且,上述环保持部具备:一对导引部,比上述密封体的内周径小的小径,将上述密封体向与上述径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变形遍及周向限制,并且在容许向上述径向的移动的同时支承上述环状的密封体;支承部,包括上述一对导引部的对置的一方的面及另一方的面、和上述密封体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部,形成为能够收容缩径后的上述密封体;多个切入部,从上述一对导引部的中心轴侧在放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卡合用切入部,容许上述变形卡合部件的移动。
此外,上述变形机构具备:上述变形卡合部件,能够在设定在上述环保持部的外周侧的外侧待机位置与设定在上述环保持部的内周侧的保持位置之间移动;变形第1移动机构,使上述变形卡合部件在上述外侧待机位置与上述保持位置之间沿着上述一方的面往复移动;变形第2移动机构,使上述变形卡合部件在上述保持位置与交叉方向待机位置之间在与上述一方的面交叉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此外,上述环装接机构具备:多个环装接部件,分别能够在装接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装接位置在上述环保持部的外周侧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定有多个,所述待机位置在上述环保持部的中心轴侧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定有多个;装接移动机构,使上述多个环装接部件在各自的上述待机位置与上述装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此外,上述一对导引部具备:一方导引部件,包括上述一方的面;另一方导引部件,包括上述另一方的面;上述一方导引部件及上述另一方导引部件具备上述多个切入部;上述另一方的导引部件还具备上述卡合用切入部。
此外,上述一对导引部具备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被配置在上述一方导引部件及上述另一方导引部件之间,具备上述密封部件的内周部抵接的抵接面、容许上述变形卡合部件的移动的移动容许部和上述卡合部。
有关本申请的再另一发明,是一种装接制品的制造装置,是使环状的密封体装接到形成在环状的零件主体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槽中来制造装接制品的装接制品的制造装置,具备:主体保持单元,将上述零件主体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移动单元,使上述密封体及上述零件主体的至少一方相对地移动,使上述密封体位于上述零件主体的中空部内;技术方案6~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接单元,将上述密封体向上述槽装接。
还具备载置被上述环保持部保持之前的上述密封体的载置部件;该载置部件具备:规定部,形成为比上述密封体的外径大径,规定上述密封体的外周面;载置面,设在该规定部的另一方上,载置上述密封体。
并且,上述规定部具备容许上述变形卡合部件的移动的通路槽。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将环状的被装接零件向环状的零件主体的槽装接时,能够以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姿势可靠地使被装接零件装接到槽中。因而,能够使装接制品的制造成品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制造的装接制品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制造的装接制品的立体图,图1(C)是表示图1(B)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载置部件、被载置部件运入的密封体、和保持密封体的装接单元的主要部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密封体被运入到载置部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C)是表示图6(B)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A)所示的导引部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8(A)~图8(C)是说明制造装置的动作及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9(D)~图9(F)是说明制造装置的动作及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0(G)~图10(H)是说明制造装置的动作及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1(I)~图11(J)是说明制造装置的动作及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
[附图说明]
1制造装置;10零件主体;10a内周面;11环状的槽(装接槽);11a一方的内壁(第1内壁);11b另一方的内壁(第2内壁);11c内周壁(第3内壁);20密封体(被装接零件);20a密封体内周面;20b密封体外周面;20c密封体上表面(一方的对置面);20d密封体下表面(另一方的对置面);20e倾斜面;21密封体的一部分的抵接部(被卡合部);30主体保持单元;40装接单元;40a支承部件;41装接单元主体;41a摆动轴;42摆动支承部;50环保持部;51导引部;52上侧导引板(上侧导引部件);52a下表面(对置面);53下侧导引板(下侧导引部件);53a上表面(对置面);54中间部件;54a卡合槽(移动容许部);54b卡合部;54c切入部;54d内壁(抵接面);54e中间外周部;54w卡合槽的宽度;55支承部(支承槽、保持槽);56第1切入部(卡合用切入部);57第2切入部(装接用切入部);60变形机构;61变形卡合部件(推压部件);62变形移动机构;62a水平移动机构(推压第1机构);62b垂直移动机构(推压第2机构);70环装接机构;72环装接部件(扩径移动部件);72a下端部(另一端);72b上端部(一端);73装接移动机构;73a升降部;73b升降致动器;80移动单元;81水平移动机构;81a水平移动体;82升降移动机构;82a升降移动体;90载置部件;91开口部;93倾斜部(大径凹部);94小径部(小径凹部);95载置部;95a环状的载置面;95b定位用的外周壁(规定部);96通路槽;C圆周轴(环状的密封体的周向正交截面中的外接圆的中心);D1导引板的外径;D2中间部件的外径;Fa施力;Fb装接力;H1中间部件的高度;P装接制品;P1装接位置(外侧位置);P2移动待机位置(内侧位置);Q1外侧待机位置;Q2保持位置;Q3上侧待机位置(交叉方向待机位置);Q4推压准备位置;R密封体的内外替换那样的旋转;Wa密封体的高度;Wb密封体的对角尺寸;Wc密封体的对角尺寸;X上下方向(与装接槽内的内周壁平行的方向(交叉方向));Xa密封体的中心轴方向(与密封体的径向及周向交叉的限制方向(交叉方向);Xb开口部的中心轴;Y水平方向(径向);Ya径向;Yr放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的装接制品的制造装置(以下,单称作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由有关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制造的装接制品如图1(A)~图1(C)所示,由环状的零件主体10和环状的密封体(被装接零件)20构成。在这里说明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中,通过将环状的密封体20装接到形成在环状的零件主体10的内周面10a上的环状的槽(装接槽)11中,来制造装接制品P。
制造装置1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保持零件主体10的主体保持单元30、将环状的密封体20向零件主体10的槽11装接的装接单元40、和使装接单元40移动的移动单元80。并且,制造装置1还具备载置向零件主体10装接前的环状的密封体20的载置部件90。
主体保持单元30将装接密封体20之前的零件主体10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在制造装置1中,能够向零件主体10装接各种各样的形状的密封体20,但这里说明装接以下形状的密封体20的例子。
如图1(A)及图1(C)所示,环状的密封体20是具备密封体内周面20a、密封体外周面20b、密封体上表面(一方的对置面)20c及密封体下表面(另一方的对置面)20d的有柔性的弹性体(橡胶部件)。
密封体内周面20a及密封体外周面20b是与环状的密封体20的中心轴Xa(后述的限制方向)平行的面,密封体上表面20c及密封体下表面20d是与该中心轴Xa交叉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正交的面)。
此外,密封体20在内周面20a与上表面20c之间具备(角部被削掉的)倾斜面20e,同样,在内周面20a与下表面20d之间具备(角部被削掉的)倾斜面20e。即,密封体20是截面形状为非对称的六角形的环状的零件,具备平滑的外周部、和内周缘侧的上端及下端被倒角加工的内周部。
此外,密封体20在其外周部上具备与零件主体10的装接槽11的内周壁(第3内壁)11c(参照图1(C))平行的密封体外周面20b。该外周面20b是相对于密封体上表面20c及密封体下表面20d垂直的面,与密封体上表面20c及密封体下表面20d连续而形成。
如图2及图3所示,移动单元80是使由装接单元40保持的密封体20移动到规定的位置,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使其在主体保持单元30与载置部件90之间移动。移动单元80具备使装接单元40在水平方向Y上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81、和使装接单元40向升降方向(上下方向)X移动的升降移动机构82。水平移动机构81使装接升降移动机构82的水平移动体81a向水平方向移动。升降移动机构82使装接装接单元40的升降移动体82a升降移动。水平移动机构81及升降移动机构82是周知的移动机构(例如,具备滚珠螺母和滚珠丝杠的丝杠驱动机构、或使带往复驱动而移动的带驱动机构等),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移动单元80也可以是使装接密封体20的零件主体10(或保持零件主体10的主体保持单元30)移动的。即,移动单元只要是使密封体20及零件主体10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移动的就可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移动机构而采用了相互正交的2个移动机构81、82,但也可以采用具备多关节臂的多关节移动机构。
装接单元40如图3所示,具备连结在升降移动体82a上的支承部件40a、装接单元主体41、环保持部50、使密封体10变形的变形机构60和环装接机构70。
装接单元主体41被设置在支承部件40a的中间部,是大致的外径为圆筒形状的部件,具备多个将后述的多个环装接部件(扩径移动部件)72分别可摆动地支承的摆动支承部42。此外,在装接单元主体41上,构成有对于各环装接部件72赋予放射方向Yr(参照图7)的朝内的施力Fa(参照图4)的后述的施力部件(未图示),设置有抵抗施力Fa而使环装接部件72向外侧移动的后述的装接移动机构73。
环保持部50如图3所示,被设置在支承部件40a的下端部,具备能够插入到环状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中空部)内的导引部51。即,具备比环状的密封体20的中空部的直径小的外径的导引部51。
导引部51如图7所示,具备隔开间隔上下配置的上侧导引板52(导引部件)及下侧导引板53(导引部件)、和配置在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之间的中间部件54。
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大致上外形是圆板形状,是比缩径变形前的圆环状的密封体20(参照图6(A))的内周径小径的外周径。因而,导引部51能够插入到变形前的圆环状的密封体20的内侧。
中间部件54如图7所示,是比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的外径D1小径的外径D2的圆板形状,被配置在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的径向内侧的中心部(同中心轴)。即,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隔开规定的间隔(中间部件的厚度)H1,邻接于中间部件54的上下而配置。间隔H1设定为比密封体20的厚度(高度)尺寸Wa(参照图1(C))稍大,能够将密封体20保持在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之间。
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限制被导引部51保持的密封体20的向上下方向X的移动(变形)(参照图8(C))。
如果具体地说明,则上侧导引板(上侧导引部件)52规定了密封体20的向限制方向Xa的一方向(朝上)的移动的范围,下侧导引板(下侧导引部件)53规定了密封体20的向限制方向Xa的另一方向(朝下)的移动的范围。因而,被导引部51保持的密封体20遍及整周被限制了向上下方向X(与密封体的径向及周向交叉的限制方向Xa)的移动(变形)。
此外,上侧导引板52如图7所示,具备从其外周缘到中心部向水平的放射方向Yr延伸的一个第1切入部56(卡合用切入部)。在该第1切入部56中插入变形机构60的后述的变形卡合部件61(参照图3),能够沿着放射方向Yr移动。
此外,上侧导引板52具备从其中心侧朝向外周缘向放射方向Yr(参照图7)延伸的第2切入部57。在上侧导引板52上,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7处)第2切入部57。调整其切入长度,以使各个第2切入部57的中心侧端不连通到第1切入部56、并且不与后述的卡合槽54a干涉。
中间部件54如图7所示,具备从导引部51的外周部到中心部向水平的放射方向Yr延伸的一个卡合槽(移动容许部)54a、形成在卡合槽54a的开口部的两侧的一对卡合部54b、54b、切入部54c和中间外周部54e。
卡合槽54a是被内壁54d包围的U字形状的凹部,被配置在上侧导引板52的第1切入部56的下侧。因而,如后述那样,能够使变形卡合部件61移动到卡合槽54a内(参照图4的位置)。
此外,卡合槽54a如后述那样,是密封体20的一部分被推入到导引部51中的部分(被收容的部分)(参照图8(B))。因而,卡合槽54a的宽度54w(参照图7)被形成为至少比变形卡合部件61的直径尺寸与密封体20的宽度尺寸的2倍的长度的合计尺寸宽度宽。
一对卡合部54b、54b是形成在卡合槽54a的开口部上的圆弧形状的部分,与中间部件54的后述的中间外周部54e相连。
此外,一对卡合部54b、54b被配置在作为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之间、从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的外缘向径向内侧的位置,是被移动到变形卡合部件61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卡合的部位。由该一对卡合部54b、54b规定了密封体20的对应的内周部,通过在由在该一对卡合部54b、54b之间移动的变形卡合部件61规定密封体20的对应的外周部的同时移动到导引部51的中心侧,密封体20被可靠地变形为规定的形状(参照图8(B))。
切入部54c从中间部件54的中心侧朝向外周缘向放射方向Yr延伸。在中间部件54上,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7处)切入部54c,各切入部54c的外周缘开口。各切入部54c与上侧导引板52的多个第2切入部57对应,在与第2切入部57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被配置在下侧的位置。即,多个(7处)的切入部54c除了卡合槽54a的位置以外以等间隔以放射状形成,如后述那样,能够使环装接部件72位于切入部54c内。
中间外周部54e是形成在中间部件54的外周部上的圆弧形状的多个外周面,由与一对卡合部54b、54b分别连续的面和位于多个切入部54c之间的多个面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是8个面)。并且,构成中间外周部54e的多个外周面位于同心圆周上。如后述那样,与在保持工序中被卡合变形部件61变形而保持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一部分不同的其他部分(与中间外周部54e对应的部分)与对应于中间外周部54e的部分卡合。即,中间外周部54e将缩径变形后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位置规定为同心圆周上(参照图8(C))。
另外,上述的导引部51是将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与中间部件54组合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整体一体地形成的一个部件。
下侧导引板53如图7所示,与上侧导引板52同样,具备多处从导引部51的中心侧朝向外周部向放射方向Yr延伸的第2切入部57(在本实施例中是7处)。下侧导引板53的多个第2切入部57都是外周缘开口,与上侧导引板52的多个第2切入部57一致而被配置在对应的下侧的位置。
因而,上下一对第2切入部57、57都是将导引部51在上下方向X上贯通的构造。即,导引部51具备多个由这样的贯通构造构成的装接用的切入构造(一对第2切入部)。
另外,下侧导引板53也可以在与上侧导引板52的第1切入部56对置的位置具备相当于第1切入部的切入部。
变形机构60如图3所示,是与环保持部50协同作用而保持密封体20的,具有变形卡合部件61。
变形卡合部件61是具备在与密封体20的中心轴方向Xa(参照图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的棒状的部件,能够在水平方向(径向)Y及上下方向(限制方向)X上移动。另外,本实施例的变形卡合部件61是截面圆形的棒状的部件。
并且,变形卡合部件61能够移动到上侧导引板52的第1切入部56(及中间部件54的卡合槽54a)内。
因而,如图8(A)所示,使环保持部50移动到被载置部件90载置的环状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位置,使变形卡合部件61从封体20的外侧移动到径向内侧,使变形卡合部件61抵接在密封体20的外周部的对应的一部分上。并且,通过使变形卡合部件61进一步向径向Ya的内侧移动,使变形卡合部件61抵接的密封体(密封体的一部分的抵接部)20移动到中间部件54的卡合槽54a(参照图7)内,由一对卡合部54b、54b限制与一对卡合部54b、54b对应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一部分,使变形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其余部抵接在中间外周部54e上而限制,密封体20成为被环保持部50保持的状态(参照图8(B))。
这样,由导引部51中的一对导引板52、53的对置的一方的面52a、另一方的面53a及密封体20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54b包围的结构部分可以称作密封体20的支承部55(参照图8(A))。
变形移动机构62是使变形卡合部件(推压部件)61移动的,如图3所示,被安装在装接单元40的主体41上。
并且,变形移动机构62具备使其在水平方向Y上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变形第1移动机构)62a、和使其在上下方向X上移动的垂直移动机构(变形第2移动机构)62b。
水平移动机构62a使变形卡合部件61在设定在环保持部50的外周侧的外侧待机位置Q1(参照图3及图8(A)的位置)与设定在环保持部50的内周侧(比外侧待机位置Q1靠径向内侧)的保持位置Q2(参照图4及图8(B)的位置)之间在径向(第1移动方向)Y上往复移动。
垂直移动机构62b使变形卡合部件61在设定在环保持部50的上方的上侧待机位置Q3(参照图5及图9(F)的用实线表示的位置)与推压准备位置Q4(参照图5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及图10(G)的位置)之间在上下方向X(与水平的径向交叉的作为垂直方向的第2移动方向)上往复移动。
另外,关于水平移动机构62a及垂直移动机构62b,可以使用周知的各种各样的机构,所以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环装接机构70(参照图3)是与被环保持部50支承的密封体20的内周缘20a卡合、使密封体20移动到零件主体10的装接槽11中的,具备与密封体20的内周缘20a卡合的多个环装接部件72(参照图8(A))、对环装接部件(扩径移动部件)72赋予径向的朝内的施力Fa(参照图4)的施力部件(未图示)和装接移动机构73。
各环装接部件72是被弯曲为L字状的板状的杆部件,如图4所示,被插通配置到导引部51的切入部57、57及切入部54c中。环装接部件72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下端部(另一端、移动端部)72a、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上端部(一端)72b。并且,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下端部72a与上端部72b之间的弯曲部被装接单元主体41的摆动支承部42可摆动地分别支承。并且,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下端部72a被插通到导引部51的切入部57、57及切入部54c中,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上端部72b对哪里都不连接,为自由的。
此外,施力部件(未图示)被配置在装接单元主体41的内部,对各环装接部件72赋予径向朝内的施力Fa。另外,施力部件是周知的弹簧(弹性体),所以这里省略了图示及详细的说明。
装接移动机构73如图4所示,具备相对于圆柱状的支承部件40a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环状的升降部73a。在升降部73a的中央部的孔中贯通设置有支承部件40a,在升降部73a上连接着被支承部件40a支承的升降致动器73b。如果由升降致动器73b将升降部73a沿着支承部件40a向下方移动,则升降部73a的下表面被抵接在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上端部72b上,通过杠杆原理,在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下端部72a上作用与施力Fa的方向相反朝向的方向的装接力Fb。结果,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下端部72a被向径向外方分别扩开,成为装接位置P1(参照外侧位置、图5的位置)的状态。
此外,如果由升降致动器73b将升降部73a向上方移动,则由升降部73a带来的向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上端部72b的推压被解除。结果,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下端部72a被施力部件的施力Fa向径向内方收拢,成为移动待机位置P2(参照内侧位置、图4的位置)的状态。
即,如果使装接移动机构73的升降部73a升降,则各环装接部件72沿着第2切入部57在移动待机位置P2与装接位置P1之间在放射方向Yr(径向)上往复移动。移动待机位置P2例如是环保持部50保持着密封体20的状态(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下端部72a分别接近的状态)下的位置(参照图3)。此外,装接位置P1是将被环保持部50支承的密封体20装接到零件主体10上的状态(各环装接部件72的下端部72a分别离开的状态)下的位置(参照图5)。
另外,关于装接移动机构,可以使用周知的各种各样的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在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的两者上设有第2切入部57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2切入部57也可以仅形成在上侧导引板52上。
例如,在如上述那样使可摆动地轴装的环装接部件72的下端部72a沿着切入部57移动的情况下,由于下端部72a以环装接部件72的支承部41的摆动支承部42的水平延伸的摆动轴41a(参照图5)为中心在圆弧轨道上移动。所以,更优选的是在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的两者上形成第2切入部57的结构。此外,在使用使环装接部件72在第2切入部57及其前端沿着下侧导引板53的上表面53a以直线状滑动移动的机构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仅在上侧导引板52上具备第2切入部57的结构,在构造简单这一点上更为优选。
这样,装接单元40是通过由装接移动机构73使环装接部件72沿着切入部57、57、54c移动而将密封体20装接到零件主体10的槽11中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中,当装接密封体时,由于通过以放射状配置的多个环装接部件72从移动待机位置P2的状态(参照图4)向装接位置P1的状态(参照图5)动作而将密封体20装接到零件主体上,所以能够一边对与各个环装接部件72对应的环状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分别赋予力,一边将密封体20装接到零件主体10的装接槽11内。
这样,如果使用多个环装接部件72,则在密封体装接时,能够不对环状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一部分赋予突出的力,而使力分散来赋予,能够可靠而顺畅地将密封体20装接到零件主体10上。
载置部件90(参照图6(A)及图6(C))是将被环保持部50保持之前的密封体20准备载置的部件,具备一方朝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91、将密封体20的外周面向后述的载置部95导引的环状的倾斜部(大径凹部)93、和设在倾斜部93的另一侧而载置密封体20的载置部95。
载置部95如图6(C)所示,具备载置装接前的密封体20的载置面95a、和限制密封体20的外周面向与载置面95a平行的面方向的移动的外周壁95b。此外,外周壁95b和倾斜部93连续地设置。此外,载置面95a形成有比密封体20的内径大、比密封体20的外径小的开口的小径部94。此外,小径部94具备当装接单元40的环保持部50保持密封体20时收容其一部分的深度。
外周壁95b及小径部94以同心圆状配置。此外,小径部94被配置在从开口部91向另一方离开的位置,以小径部94的中心轴和开口部91的中心轴为同轴Xb(参照图6(B))的方式配置。
并且,载置部件90还具备在与变形卡合部件61的移动路径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通路槽96。
接着,参照图8~图11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这里,一边说明上述制造装置1的动作,一边对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另外,图8(A)至图11(J)的各图是将表示说明对象的区域的平面图及正视图上下配置的说明图。此外,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的环装接部件72在摆动支承部42上被可摆动地支承,下端部描绘圆弧状的轨道而移动,但在图8至图11的动作说明图中,为了方便,将环装接部件72表示为在哪个位置都垂直地延伸的状态(水平移动状态)。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装接制品P(参照图1(A))的制造方法是将环状的密封体20向形成在环状的零件主体10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装接槽11装接的方法。该制造方法如图12所示,作为装接制品P的准备阶段,包括准备密封体20的密封体准备工序和准备零件主体10的零件主体准备工序。并且,作为接着的工序,包括保持准备的密封体20的保持工序、输送工序、和将所保持的密封体20向零件主体10装接的装接工序。进而,在其后包括返回工序。另外,密封体准备工序及零件主体准备工序优选的是根据需要而适当实施。
在密封体准备工序中,将装接对象的密封体20通过未图示的运入机构向被设置在规定的位置的载置部件90的载置部95运入(参照图6(B))。被运入到载置部件90的载置部95上的密封体20没有发生部分性的伸长或压缩,被载置部95以矫正为正圆形状的状态载置。该状态作为被环保持部50保持之前的状态是优选的。
在零件主体准备工序中,将装接密封体20之前的零件主体10配置到主体保持单元30的装接位置(参照图8(C))。
另外,密封体准备工序及零件主体准备工序哪个先进行都可以,也可以同时进行,只要在装接工序之前完成就可以。
接着密封体准备工序而实施保持工序(参照图8(A)~图8(C))。
在保持工序中,首先,使环保持部50移动到在载置部件90上准备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参照图8(A))。详细地讲,使环保持部50移动,以使载置部件90的载置部95的载置面95a和环保持部50的下侧导引部件53的上表面53a的高度位置(上下方向X的位置)成为相同的位置。
此时,变形卡合部件61位于比密封体20的外缘靠外侧的外侧待机位置Q1。此外,多个环装接部件72位于比密封体20的内缘靠内侧的移动待机位置P2。
接着,使变形卡合部件61从外侧待机位置Q1朝向径向Ya的内侧移动。于是,变形卡合部件61穿过通路槽96而抵接在密封体2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被卡合部)21上。如果将变形卡合部件61进一步朝向径向Ya的内方移动,则变形卡合部件61抵接的密封体20对应的抵接部(被卡合部)21被推入到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之间(参照图8(B))。进而,密封体20中的变形卡合部件61抵接的被卡合部21通过变形卡合部件61向内侧的移动而被推入到导引部51的中间部件54的卡合槽54a内。
在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之间,密封体20其下表面20d成为与下侧导引板53的上表面(对置面)53a邻接的状态(接触的状态),密封体20的上表面20c成为与上侧导引板52的下表面52a邻接的状态。
此外,如果成为密封体20的整体位于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之间及卡合槽54a内的状态,则成为密封体20的外径(外接圆)变形为比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的外周径小径的状态。如果成为该状态,则密封体20的整体被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限制上下方向的变形(移动)。即,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能够限制移动到它们之间的密封体20的上下方向X(与中间部件54的外周面平行的限制方向)的变形(移动)。
此外,如果成为该状态,则环状的密封体20的内周侧和外周侧替换(反转)那样的旋转R(参照图1(A))也被限制。即,防止环状的密封体20的以沿周向延伸的圆周轴C(参照图1(C))为中心转动那样的旋转(反转)。
为了更可靠地进行这样的限制,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的间隔H1(参照图8(C))更优选的是比密封体20的厚度尺寸Wa(参照图6(C))长,并且比密封体20的截面的对角尺寸Wb、Wc短。如果是这样的尺寸,则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之间的密封体20的扭转或替换。
变形卡合部件61移动到保持位置Q2(参照图8(B))。
此时,变形卡合部件61抵接在密封体20的抵接部(被卡合部)21的外周部(外周侧)上,环装接部件72位于密封体20的内周部(内周侧:比中间外周部54e更靠中心侧)。此外,通过移动到保持位置Q2的变形卡合部件61,密封体20的与变形卡合部件61的抵接部(被卡合部)21成为被移动到比环装接部件72的外侧端部(与密封体20的抵接部)更靠径向内侧的状态(参照图8(B))。此时,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一部分被卡合在中间部件54的一对卡合部54b上。如果进一步使变形卡合部件61向中心侧移动,则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一部分一边被一对卡合部54b导引一边被移动(拉入)到卡合槽54a内,密封体20变形(缩径),密封体20的被卡合部21及移动到卡合槽54a内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的除了一部分以外的部分(与中间部件的外周面54e对应的部分)的内周面抵接在中间部件54的外周面(中间外周部)54e上(被中间部件54的外周面限制向内侧的移动)。如果密封体20的内周部抵接在中间部件54的配置于同一圆周上的圆弧形状的多个中间外周部54e上,则密封体20被变形为比变形前小径的形状,缩径变形完成。
由此,密封体20被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变形卡合部件61和中间部件54以变形状态保持。即,密封体20被环保持部50以变形状态保持。该状态的密封体20是变形或移动被限制的状态,是被可靠地保持的状态。
在密封体20被保持后,进行输送工序(参照图8(C)、图9(D))。
输送工序是使保持密封体20的环保持部50(装接单元40)移动到零件主体10的内周部(中空部)的位置的工序。
如果输送工序完成,则接着进行装接工序。
装接工序是将保持的密封体20向零件主体10的装接槽11装接的工序,包括解除工序和移动工序。
在解除工序中,变形卡合部件61首先被从保持位置Q2向径向外侧移动(图9(D)),然后被向上方移动(参照图9(E)),最终被移动到保持位置Q2的上方的上侧待机位置Q3(参照图9(F))。
另外,在迅速地进行解除工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变形卡合部件61从保持位置Q2原样移动到上方的上侧待机位置Q3。
由此,变形卡合部件61对于在保持工序中以变形状态被保持的密封体20的推压力(卡合力)被解除,密封体20的保持状态被解除。
密封体20在变形卡合部件61的推压力被解除而保持状态被解除后,也位于环保持部50的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之间。即,保持状态解除后的密封体20是被环保持部50支承的状态。
接着解除工序,实施移动工序(参照图10(G)~图10(H))。
移动工序包括将以变形状态被保持的密封体20向零件主体10装接的装接第1工序及装接第2工序。通过其移动工序,将密封体20矫正为圆环状,装接到零件主体10的装接槽11中(参照图1(A))。
装接第1工序是使配置在以变形状态被支承的密封体20的内侧(内周缘)20a的多个移动待机位置P2的环装接部件72从移动待机位置(参照图8(C))P2最终移动到径向外侧的装接位置(参照图10(G))P1的工序。通过该动作,密封体20的整体被向外侧推压而移动,被装接到零件主体10的装接槽11中。
在装接第2工序中,首先,将上侧待机位置Q3的变形卡合部件61(参照图9(F))移动到密封体20的被卡合部21的内侧的推压准备位置Q4(参照图10(G))。然后,将变形卡合部件61从推压准备位置Q4移动到径向的外侧(参照图10(H))。通过该动作,变形卡合部件61使变形后的密封体20的一部分移动到零件主体10的装接槽11中,密封体20的一部分被装接到装接槽11中。
在装接第1工序中,如果使以放射状配置的多个环装接部件72从移动待机位置P2移动到装接位置P1而使密封体20装接到零件主体10上,则通过多个环装接部件72向对应的环状的密封体20的内周部分别赋予力,将密封体20大体装接到零件主体10上。然后,通过进行装接第2工序,由变形卡合部件61将变形后的密封体20的一部分装接到零件主体10上。这些结果是,通过环装接部件72和变形卡合部件61,能够对密封体20的周向内缘以规定的间隔赋予均等的力,能够制造出密封体20相对于零件主体10的内周面上的装接槽11被均等地没有间隙地装接的装接制品P。
在装接工序结束后,在反复进行密封体20的装接的情况下,实施返回工序。在返回工序中,将环装接部件72从装接位置P1向移动待机位置P2移动,将装接单元40的整体向上方移动(参照图11(I))。并且,将变形卡合部件61移动到外侧待机位置Q1(参照图11(J))。此外,将制造出的装接制品P通过未图示的移送装置从主体保持单元30取出(装接制品取出工序)。
在接着进行密封体20的装接的情况下,实施密封体准备工序,将密封体20向载置部件90运入,并使初始状态(图11(J)所示的状态)的装接单元40移动到载置部件90的上方的初始位置(参照图8(A))。此外,对主体保持单元30实施零件主体准备工序,将新的零件主体10载置到主体保持单元30上。然后,再次使装接单元40移动到载置部件90的保持密封体20的保持位置,重复上述动作。
顺便说一下,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在向形成在零件主体10的内周部上的环状的装接槽11装接具备与装接槽11的一对内壁11a、11b中的一方的内壁(上侧的内壁)11a对置的一方的对置面(上表面20c)和与另一方的内壁(下侧的内壁)11b对置的另一方的对置面(下表面20d)的密封体20时特别有效。
这样,所谓密封体20的两对置面20c、20d与装接槽的内壁11a、11b对置的状态,例如是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的间隔H1(参照图7)比密封体20的厚度尺寸Wa(参照图1(C))长、比密封体20的截面的对角尺寸Wb、Wc短的结构的情况。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在保持工序及装接工序时,能够一边限制密封体的一方的对置面(上表面20c)及另一方的对置面(下表面20d)一边使其向径向移动,可靠地防止上侧导引板52及下侧导引板53之间的密封体20的扭转及翻转。
此外,具备朝向内周缘侧为尖细的内周部的密封体20在向装接槽11的装接时,被环装接部件72及变形卡合部件61推压的内周侧的面比外周侧的面小,容易发生密封体20的内周侧与外周侧的翻转。对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密封体20的翻转被更可靠地防止,能够在将密封体20的朝向维持为希望的状态(即,密封体20的外周部朝向外侧的状态)的同时,将密封体20可靠地装接到零件主体10的装接槽11上。另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对截面是圆形的密封体(例如O形环)的装接实施。

Claims (10)

1.一种装接单元,是在制造具有装接制品的零件主体和被装接在该零件主体的环状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密封体的装接制品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的密封体的装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装接单元具备:
支承部件;
装接单元主体,其设置在上述支承部件的中间部,是外径为圆筒形状的部件;
环保持部,支承被装接到形成在上述零件主体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槽中的上述环状的密封体;
变形机构,通过使上述密封体的被卡合部向径向内侧移动而使上述密封体变形,与该环保持部一起保持;以及环装接机构,使被上述环保持部支承的密封体移动到装接槽中,与上述变形机构一起装接,
上述变形机构具备与上述密封体的被卡合部卡合使该被卡合部向径向内侧移动的变形卡合部件,
上述环保持部具备:
一对导引部,是相比上述密封体的内周径小的小径,将上述密封体向与上述径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变形遍及周向限制,并且在容许向上述径向的移动的同时支承上述环状的密封体;
支承部,包括上述一对导引部的对置的一方的面及另一方的面、和上述密封体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部,形成为能够收容缩径后的上述密封体;
多个切入部,从上述一对导引部的中心轴侧在放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以及
卡合用切入部,容许上述变形卡合部件的移动,
上述变形机构具备:
上述变形卡合部件,能够在设定在上述环保持部的外周侧的外侧待机位置与设定在上述环保持部的内周侧的保持位置之间移动;
变形第1移动机构,使上述变形卡合部件在上述外侧待机位置与上述保持位置之间沿着上述一方的面往复移动;以及
变形第2移动机构,使上述变形卡合部件在上述保持位置与交叉方向待机位置之间在与上述一方的面交叉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上述环装接机构具备:
多个环装接部件,分别能够在装接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装接位置在上述环保持部的外周侧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定有多个,所述待机位置在上述环保持部的中心轴侧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定有多个;以及
装接移动机构,使上述多个环装接部件在各自的上述待机位置与上述装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导引部具备:
一方导引部件,包括上述一方的面;以及
另一方导引部件,包括上述另一方的面;
上述一方导引部件及上述另一方导引部件具备上述多个切入部;
上述另一方的导引部件还具备上述卡合用切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导引部具备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被配置在上述一方导引部件及上述另一方导引部件之间,具备上述密封部件的内周部抵接的抵接面、容许上述变形卡合部件的移动的移动容许部和上述卡合部。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装接单元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是在形成于环状的零件主体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装接槽中装接着环状的密封体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保持工序,在比上述密封体的外缘靠外侧的待机位置与比上述待机位置靠径向的内侧的保持位置之间,一边限制在与上述装接槽内的内周壁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密封体的移动,一边通过能够沿上述径向移动的变形卡合部件使上述密封体的被卡合部向上述径向内侧移动,并使上述密封体的外径变形为相比上述装接槽的内周径小的小径,在上述保持位置在上述变形卡合部件卡合的状态下被环保持部保持上述密封体;
输送工序,使保持上述密封体的上述环保持部向上述零件主体的内周部的位置移动;以及
装接工序,是将保持的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零件主体的上述装接槽中的工序,一边限制上述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密封体的移动,一边解除在上述保持工序中在变形的状态下被保持的上述密封体的保持,使密封体回到扩开了的状态,使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零件主体的装接槽中;
上述装接工序包括:
解除工序,解除上述变形卡合部件对于在变形的状态下被保持的上述密封体的卡合,并解除密封体的保持状态;以及
移动工序,一边将上述密封体从该密封体的上述内侧朝向外侧推扩,一边使其向上述装接槽内移动,
上述移动工序包括:
装接第1工序,在与在上述保持工序中变形的状态的上述密封体的内侧抵接的移动待机位置、和作为比上述移动待机位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装接位置之间,使能够沿径向移动的多个扩径移动部件从上述移动待机位置向上述装接位置移动,使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零件主体的装接槽中;以及
装接第2工序,通过使上述变形卡合部件从上述密封体的上述被卡合部的内侧抵接而向径向的外侧移动,使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零件主体的装接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的密封体具备在被装接到上述装接槽中的状态下与上述装接槽的一对内壁的一方的内壁对置的一方的对置面、和与另一方的内壁对置的另一方的对置面;
上述保持工序及上述装接工序一边限制上述一方的对置面及上述另一方的对置面一边使其向径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体具备:
内周部,朝向上述密封体的内周缘侧变尖细;以及
外周部,形成为与上述内周壁平行的面;
上述装接工序以上述密封体的外周部被维持在外侧的状态,将上述密封体装接到上述装接槽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密封准备工序,将保持前的上述密封体配置到规定的位置;以及
零件主体准备工序,将上述密封体被装接前的上述零件主体配置到装接位置。
8.一种装接制品的制造装置,是使环状的密封体装接到形成在环状的零件主体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槽中来制造装接制品的装接制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保持单元,将上述零件主体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移动单元,使上述密封体及上述零件主体的至少一方相对地移动,使上述密封体位于上述零件主体的中空部内;以及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接单元,将上述密封体向上述槽装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接制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载置被上述环保持部保持之前的上述密封体的载置部件;
该载置部件具备:
规定部,形成为相比上述密封体的外径大的大径,规定上述密封体的外周面;以及
载置面,设在该规定部的另一方上,载置上述密封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接制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部具备容许上述变形卡合部件的移动的通路槽。
CN201810262710.XA 2017-03-28 2018-03-28 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Active CN108655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4029 2017-03-28
JP2017064029A JP7012447B2 (ja) 2017-03-28 2017-03-28 装着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5663A CN108655663A (zh) 2018-10-16
CN108655663B true CN108655663B (zh) 2021-07-16

Family

ID=63671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2710.XA Active CN108655663B (zh) 2017-03-28 2018-03-28 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7528B2 (zh)
JP (1) JP7012447B2 (zh)
CN (1) CN1086556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4851B (zh) * 2019-10-21 2020-08-28 嵊州市法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再生墨盒碳粉密封件
CN111702465B (zh) * 2020-05-25 2021-10-22 昆山奥托玛迅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圈内装机构及泵用机械密封组装设备
CN114248232B (zh) * 2021-08-18 2024-05-10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零件孔内o型圈装配用工装
CN115157158B (zh) * 2022-07-01 2023-09-2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压力密封装置的拆装工具
CN117182536B (zh) * 2023-09-08 2024-09-27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橡胶圈装配设备
CN118204734B (zh) * 2024-04-09 2024-09-27 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多工位密封圈安装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5239A (en) * 1969-01-18 1971-09-20 Dick Gordon Rockwell Apparatus for external installation of resilient seals
JPS555247A (en) * 1978-06-26 1980-01-16 Sanwa Seiki Mfg Co Ltd Inserting device for ooring
ATE9032T1 (de) * 1981-02-25 1984-09-15 Baumgartner, Merzia Verbindungsteil mit dichtungsring.
JPS5942879U (ja) * 1982-09-13 1984-03-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弾性リング装着装置
US4719684A (en) * 1986-09-30 1988-01-19 The Boeing Company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seals into internal grooves of valve bores
JPS63260731A (ja) * 1987-04-15 1988-10-27 Honda Motor Co Ltd ピストンリングの組付方法
JPH04210333A (ja) * 1990-11-30 1992-07-3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シール供給装置
JP2557336Y2 (ja) * 1992-07-20 1997-12-10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ロ−タリ−バルブ用油圧パッキン
JP3287958B2 (ja) 1994-03-24 2002-06-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弾性リング部材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826962B2 (ja) 1996-05-24 2006-09-27 サントリー株式会社 樽首用シールリングの組込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1062646A (ja) * 1999-08-20 2001-03-13 Konan Sekkei Kogyo Kk シール部材の組付装置
JP2003011024A (ja) 2001-06-29 2003-01-15 Nitto Seiko Co Ltd 弾性シール組付装置
US6494516B1 (en) * 2001-08-21 2002-12-17 Millo Bertini Gripper device
US6722011B1 (en) * 2003-05-09 2004-04-20 Bradley Bac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c-clip
KR100680840B1 (ko) * 2005-12-01 2007-02-0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냅링 장착 시스템
JP4483804B2 (ja) 2006-03-02 2010-06-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の組付け方法及び組付け装置
JP5118767B1 (ja) 2011-09-22 2013-01-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シールリング組付け方法及び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JP5872368B2 (ja) * 2012-04-19 2016-03-01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組付具及びシール部材の組付方法
JP6321406B2 (ja) 2014-02-27 2018-05-0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Oリング取付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5537923B (zh) 2016-02-22 2017-06-20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O形密封圈的装配方法
CN106239423A (zh) 2016-08-25 2016-12-21 安徽六方重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缸孔密封圈装配工具
CN106271585A (zh) 2016-10-18 2017-01-04 万向钱潮(上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密封圈装配机
JP7033856B2 (ja) * 2017-05-23 2022-03-11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装着部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12447B2 (ja) 2022-01-28
US11077528B2 (en) 2021-08-03
US20180281131A1 (en) 2018-10-04
CN108655663A (zh) 2018-10-16
JP2018164973A (ja) 2018-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55663B (zh) 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108927818B (zh) 装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EP0924148B1 (de)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dünner, scheibenförmiger Gegenstände
EP3187313B1 (en) End effector, industrial robot,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13544189A (ja) 留め具搬送装置
KR20170062514A (ko) O링 부착 장치 및 방법
EP3744437A1 (en) Bending device
JP5915816B2 (ja) ローラヘミング加工装置およびローラヘミング加工方法
US20170050246A1 (en) Expanding locating and clamping pin
JP2001079634A (ja) 閉塞鍛造装置
US2021029988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ipping cylindrical objects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JP6462285B2 (ja) バタフライ弁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装置
CN218905247U (zh) 卡簧组装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卡簧机
KR102470950B1 (ko) 로보트용 그리퍼
JPH06170674A (ja) ワーク位置決めピン
KR101819339B1 (ko) 창호 프레임 가공 장치
US10081063B2 (en) Expanding locating pin with controlled holding force
CN113618350A (zh) 抓料安装设备及安装方法
KR102628493B1 (ko) 디버링 장치
KR102628492B1 (ko) 디버링 장치
CN114483738B (zh) 保压装置
JPH08257931A (ja) 止め輪工具
JPH02179722A (ja) 蛇腹管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17245362A (zh) 铆压装置及铆压方法
JPH0796173B2 (ja) Oリング挿入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