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6268A -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6268A
CN108576268A CN201810399249.2A CN201810399249A CN108576268A CN 108576268 A CN108576268 A CN 108576268A CN 201810399249 A CN201810399249 A CN 201810399249A CN 108576268 A CN108576268 A CN 108576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leaves
tea
time
roasting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92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耀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umber One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umber One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umber One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Number One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992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762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76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6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干、焙茶和封装;所述采摘具体为:采摘茶叶,并将采摘后茶叶放置在透气的竹筐内,竹筐内茶叶的厚度为竹筐深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同时竹筐进行抖动30分钟;所述焙茶具体为:将烘干所得的茶叶进行焙火三次,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本发明通过将采摘后的茶叶放置在竹筐内抖动,能够促进茎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一起经输导组织往叶肉细胞组织输送;通过焙茶,能够去水保质,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促进茶香熟化。

Description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
岩茶的个性特征分析:
(1)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某些消费者常把渥味、烟味、酸馊味等当作“韵味”。
(3)岩韵: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丹霞地貌内、经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由于岩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岩茶制备技术相继出现,但是岩茶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工艺特征的不同,会严重影响岩茶的香气及口感,导致茶叶出现烟味、青味、焦味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茶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摘:采摘茶叶,并将采摘后茶叶放置在透气的竹筐内,竹筐内茶叶的厚度为竹筐深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同时竹筐进行抖动30分钟;
萎凋:将竹筐内的茶叶置于阳光下晾晒,保持茶叶的环境温度为28℃-34℃,晾晒时间40-50分钟,期间至少翻动茶叶两次;
摇青:将萎凋所得的茶叶置于封闭的室内,进行多次摇青,每次摇青后茶叶,每次摇青的时间逐渐增加,每次静置的时间也逐渐增加,每次的摇青的力度也逐渐增加,摇青的总时间为12-14小时;
炒青: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
揉捻:将炒青所得的茶叶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烘干:将揉捻所得的茶叶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三次,第一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3小时;第二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5℃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2-3小时;第三次,在烘干温度120℃-14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茶叶密封,密封时间至少28天;
焙茶:将烘干所得的茶叶进行焙火三次,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
封装:将焙茶所得的茶叶再进行焙火一次,焙火时间3-4小时,静置13-15天后,进行封装。
进一步的,上述的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摇青之前还包括步骤:将萎凋所得的茶叶铺开在室内的白棉布上,所述铺开的厚度为10厘米,时间2-3小时,在茶叶开始散发茶香时终止。
进一步的,上述的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炒青”步骤具体为: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炒茶时间6-7分钟,炒茶温度130℃-140℃,所述炒茶机使用的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
进一步的,上述的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焙茶”步骤具体为:在密封室内,将烘干所得的茶叶放置在焙笼内进行焙火三次,焙火使用硬木炭;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
进一步的,上述的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摘:采摘茶叶,并将采摘后茶叶放置在透气的竹筐内,竹筐内茶叶的厚度为竹筐深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同时竹筐进行抖动30分钟;
萎凋:将竹筐内的茶叶置于阳光下晾晒,保持茶叶的环境温度为28℃-34℃,晾晒时间40-50分钟,期间至少翻动茶叶两次;
摇青:将萎凋所得的茶叶铺开在室内的白棉布上,所述铺开的厚度为10厘米,时间2-3小时,在茶叶开始散发茶香时终止后将茶叶置于封闭的室内,进行多次摇青,每次摇青后茶叶,每次摇青的时间逐渐增加,每次静置的时间也逐渐增加,每次的摇青的力度也逐渐增加,摇青的总时间为12-14小时;
炒青: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炒茶时间6-7分钟,炒茶温度130℃-140℃,所述炒茶机使用的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
揉捻:将炒青所得的茶叶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烘干:将揉捻所得的茶叶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三次,第一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3小时;第二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5℃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2-3小时;第三次,在烘干温度120℃-14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茶叶密封,密封时间至少28天;
焙茶:在密封室内,将烘干所得的茶叶放置在焙笼内进行焙火三次,焙火使用硬木炭;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
封装:将焙茶所得的茶叶再进行焙火一次,焙火时间3-4小时,静置13-15天后,进行封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采摘后的茶叶放置在竹筐内抖动,能够促进茎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一起经输导组织往叶肉细胞组织输送,从而增加了叶片内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耐冲泡提供物质基础;通过高温萎凋能够使叶片快速失水,扩大叶片与茎梗之间的含水量差异,提高叶片的吸水能力,同时失水能够使自身的大分子不溶性物质分解,使水浸出物含量、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含量增多,从而使滋味更加浓厚;通过多次反复的摇青,能够缓慢地将茶叶的物质进行转化和积累,同时摇青力度上的变化,能够避免摇青前期死青的发生,在摇青后期能够抑制水分的流失;通过烘干,能够提高滋味甘醇度,发展香气和加深汤色;通过焙茶,能够去水保质,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促进茶香熟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将采摘后的茶叶放置在竹筐内抖动,能够促进茎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一起经输导组织往叶肉细胞组织输送;通过焙茶,能够去水保质,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促进茶香熟化。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摘:采摘茶叶,并将采摘后茶叶放置在透气的竹筐内,竹筐内茶叶的厚度为竹筐深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同时竹筐进行抖动30分钟;
萎凋:将竹筐内的茶叶置于阳光下晾晒,保持茶叶的环境温度为28℃-34℃,晾晒时间40-50分钟,期间至少翻动茶叶两次;
摇青:将萎凋所得的茶叶置于封闭的室内,进行多次摇青,每次摇青后茶叶,每次摇青的时间逐渐增加,每次静置的时间也逐渐增加,每次的摇青的力度也逐渐增加,摇青的总时间为12-14小时;
炒青: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
揉捻:将炒青所得的茶叶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烘干:将揉捻所得的茶叶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三次,第一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3小时;第二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5℃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2-3小时;第三次,在烘干温度120℃-14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茶叶密封,密封时间至少28天;
焙茶:将烘干所得的茶叶进行焙火三次,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
封装:将焙茶所得的茶叶再进行焙火一次,焙火时间3-4小时,静置13-15天后,进行封装。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采摘后的茶叶放置在竹筐内抖动,能够促进茎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一起经输导组织往叶肉细胞组织输送,从而增加了叶片内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耐冲泡提供物质基础;通过高温萎凋能够使叶片快速失水,扩大叶片与茎梗之间的含水量差异,提高叶片的吸水能力,同时失水能够使自身的大分子不溶性物质分解,使水浸出物含量、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含量增多,从而使滋味更加浓厚;通过多次反复的摇青,能够缓慢地将茶叶的物质进行转化和积累,同时摇青力度上的变化,能够避免摇青前期死青的发生,在摇青后期能够抑制水分的流失;通过烘干,能够提高滋味甘醇度,发展香气和加深汤色;通过焙茶,能够去水保质,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促进茶香熟化。
进一步的,所述摇青之前还包括步骤:将萎凋所得的茶叶铺开在室内的白棉布上,所述铺开的厚度为10厘米,时间2-3小时,在茶叶开始散发茶香时终止。
进一步的,所述“炒青”步骤具体为: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炒茶时间6-7分钟,炒茶温度130℃-140℃,所述炒茶机使用的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能够保证火焰的均匀,提升炒茶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焙茶”步骤具体为:在密封室内,将烘干所得的茶叶放置在焙笼内进行焙火三次,焙火使用硬木炭;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使用硬木炭,由于硬木炭结实,产生的热量均匀且持续,有利于焙火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的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摘:采摘茶叶,并将采摘后茶叶放置在透气的竹筐内,竹筐内茶叶的厚度为竹筐深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同时竹筐进行抖动30分钟;
萎凋:将竹筐内的茶叶置于阳光下晾晒,保持茶叶的环境温度为28℃-34℃,晾晒时间40-50分钟,期间至少翻动茶叶两次;
摇青:将萎凋所得的茶叶铺开在室内的白棉布上,所述铺开的厚度为10厘米,时间2-3小时,在茶叶开始散发茶香时终止后将茶叶置于封闭的室内,进行多次摇青,每次摇青后茶叶,每次摇青的时间逐渐增加,每次静置的时间也逐渐增加,每次的摇青的力度也逐渐增加,摇青的总时间为12-14小时;
炒青: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炒茶时间6-7分钟,炒茶温度130℃-140℃,所述炒茶机使用的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
揉捻:将炒青所得的茶叶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烘干:将揉捻所得的茶叶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三次,第一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3小时;第二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5℃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2-3小时;第三次,在烘干温度120℃-14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茶叶密封,密封时间至少28天;
焙茶:在密封室内,将烘干所得的茶叶放置在焙笼内进行焙火三次,焙火使用硬木炭;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
封装:将焙茶所得的茶叶再进行焙火一次,焙火时间3-4小时,静置13-15天后,进行封装。
实施例一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摘:采摘生长在丹霞地貌崖顶的茶树上的茶叶,并将采摘后茶叶放置在透气的竹筐内,竹筐内茶叶的厚度为竹筐深度的二分之一之间,同时竹筐进行抖动30分钟;
萎凋:将竹筐内的茶叶置于阳光下晾晒,保持茶叶的环境温度为30℃,晾晒时间45分钟,期间至少翻动茶叶两次;
摇青:将萎凋所得的茶叶铺开在室内的白棉布上,所述铺开的厚度为10厘米,时间2小时,在茶叶开始散发茶香时终止后将茶叶置于封闭的室内,进行多次摇青,每次摇青后茶叶,每次摇青的时间逐渐增加,每次静置的时间也逐渐增加,每次的摇青的力度也逐渐增加,摇青的总时间为12小时;
炒青: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炒茶时间6分钟,炒茶温度130℃,所述炒茶机使用的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
揉捻:将炒青所得的茶叶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烘干:将揉捻所得的茶叶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三次,第一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3小时;第二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5℃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2小时;第三次,在烘干温度13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茶叶密封,密封时间至少28天;
焙茶:在密封室内,将烘干所得的茶叶放置在焙笼内进行焙火三次,焙火使用硬木炭;每次焙火温度85℃,每次焙火时间8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30天;
封装:将焙茶所得的茶叶再进行焙火一次,焙火时间3小时,静置14天后,进行封装。
实施例二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摘:采摘生长在丹霞地貌崖顶的茶树上的茶叶,并将采摘后茶叶放置在透气的竹筐内,竹筐内茶叶的厚度为竹筐深度的三分之二之间,同时竹筐进行抖动30分钟;
萎凋:将竹筐内的茶叶置于阳光下晾晒,保持茶叶的环境温度为30℃,晾晒时间45分钟,期间至少翻动茶叶两次;
摇青:将萎凋所得的茶叶铺开在室内的白棉布上,所述铺开的厚度为10厘米,时间2小时,在茶叶开始散发茶香时终止后将茶叶置于封闭的室内,进行多次摇青,每次摇青后茶叶,每次摇青的时间逐渐增加,每次静置的时间也逐渐增加,每次的摇青的力度也逐渐增加,摇青的总时间为12小时;
炒青: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炒茶时间7分钟,炒茶温度130℃,所述炒茶机使用的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
揉捻:将炒青所得的茶叶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烘干:将揉捻所得的茶叶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三次,第一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3小时;第二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5℃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3小时;第三次,在烘干温度13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茶叶密封,密封时间至少28天;
焙茶:在密封室内,将烘干所得的茶叶放置在焙笼内进行焙火三次,焙火使用硬木炭;每次焙火温度85℃,每次焙火时间8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31天;
封装:将焙茶所得的茶叶再进行焙火一次,焙火时间3小时,静置14天后,进行封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通过将采摘后的茶叶放置在竹筐内抖动,能够促进茎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一起经输导组织往叶肉细胞组织输送,从而增加了叶片内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耐冲泡提供物质基础;通过高温萎凋能够使叶片快速失水,扩大叶片与茎梗之间的含水量差异,提高叶片的吸水能力,同时失水能够使自身的大分子不溶性物质分解,使水浸出物含量、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含量增多,从而使滋味更加浓厚;通过多次反复的摇青,能够缓慢地将茶叶的物质进行转化和积累,同时摇青力度上的变化,能够避免摇青前期死青的发生,在摇青后期能够抑制水分的流失;通过烘干,能够提高滋味甘醇度,发展香气和加深汤色;通过焙茶,能够去水保质,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促进茶香熟化。
通过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能够保证火焰的均匀,提升炒茶的效果。
通过使用硬木炭,由于硬木炭结实,产生的热量均匀且持续,有利于焙火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摘:采摘茶叶,并将采摘后茶叶放置在透气的竹筐内,竹筐内茶叶的厚度为竹筐深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同时竹筐进行抖动30分钟;
萎凋:将竹筐内的茶叶置于阳光下晾晒,保持茶叶的环境温度为28℃-34℃,晾晒时间40-50分钟,期间至少翻动茶叶两次;
摇青:将萎凋所得的茶叶置于封闭的室内,进行多次摇青,每次摇青后茶叶,每次摇青的时间逐渐增加,每次静置的时间也逐渐增加,每次的摇青的力度也逐渐增加,摇青的总时间为12-14小时;
炒青: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
揉捻:将炒青所得的茶叶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烘干:将揉捻所得的茶叶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三次,第一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3小时;第二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5℃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2-3小时;第三次,在烘干温度120℃-14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茶叶密封,密封时间至少28天;
焙茶:将烘干所得的茶叶进行焙火三次,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
封装:将焙茶所得的茶叶再进行焙火一次,焙火时间3-4小时,静置13-15天后,进行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青之前还包括步骤:将萎凋所得的茶叶铺开在室内的白棉布上,所述铺开的厚度为10厘米,时间2-3小时,在茶叶开始散发茶香时终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青”步骤具体为: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炒茶时间6-7分钟,炒茶温度130℃-140℃,所述炒茶机使用的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焙茶”步骤具体为:在密封室内,将烘干所得的茶叶放置在焙笼内进行焙火三次,焙火使用硬木炭;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摘:采摘茶叶,并将采摘后茶叶放置在透气的竹筐内,竹筐内茶叶的厚度为竹筐深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同时竹筐进行抖动30分钟;
萎凋:将竹筐内的茶叶置于阳光下晾晒,保持茶叶的环境温度为28℃-34℃,晾晒时间40-50分钟,期间至少翻动茶叶两次;
摇青:将萎凋所得的茶叶铺开在室内的白棉布上,所述铺开的厚度为10厘米,时间2-3小时,在茶叶开始散发茶香时终止后将茶叶置于封闭的室内,进行多次摇青,每次摇青后茶叶,每次摇青的时间逐渐增加,每次静置的时间也逐渐增加,每次的摇青的力度也逐渐增加,摇青的总时间为12-14小时;
炒青:将摇青所得的茶叶使用炒茶机进行炒茶,炒茶时间6-7分钟,炒茶温度130℃-140℃,所述炒茶机使用的硬木的木材作为燃料;
揉捻:将炒青所得的茶叶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烘干:将揉捻所得的茶叶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三次,第一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3小时;第二次,在烘干温度不超过115℃的情况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静置2-3小时;第三次,在烘干温度120℃-140℃的情况下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茶叶密封,密封时间至少28天;
焙茶:在密封室内,将烘干所得的茶叶放置在焙笼内进行焙火三次,焙火使用硬木炭;每次焙火温度80℃-90℃,每次焙火时间7-9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茶叶,每次焙火后将茶叶密封静置28-31天;
封装:将焙茶所得的茶叶再进行焙火一次,焙火时间3-4小时,静置13-15天后,进行封装。
CN201810399249.2A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85762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9249.2A CN108576268A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9249.2A CN108576268A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6268A true CN108576268A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1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9249.2A Pending CN108576268A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7626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6803A (zh) * 2019-03-27 2019-11-29 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岩茶的制作方法
CN111466456A (zh) * 2020-04-10 2020-07-31 成都市懿水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意式岩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06445A (zh) * 2021-01-12 2021-05-18 三明市光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1066A (zh) * 2014-08-08 2014-12-03 武夷山市凯铭萱茶厂 一种岩茶
CN106720493A (zh) * 2016-11-29 2017-05-31 陕西启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白石岩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1066A (zh) * 2014-08-08 2014-12-03 武夷山市凯铭萱茶厂 一种岩茶
CN106720493A (zh) * 2016-11-29 2017-05-31 陕西启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白石岩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军等: "《茶树生态栽培实用技术》", 30 September 2016, 第60-62页 *
安徽农学院: "《制茶学》", 31 May 1989 *
李远华等: "《第一次品岩茶就上手 图解版》", 30 June 2017 *
萧天喜等: "《武夷茶经》", 30 June 2014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6803A (zh) * 2019-03-27 2019-11-29 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岩茶的制作方法
CN111466456A (zh) * 2020-04-10 2020-07-31 成都市懿水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意式岩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06445A (zh) * 2021-01-12 2021-05-18 三明市光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0614B (zh)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CN101658226B (zh) 一种明日叶茶的生产工艺
CN105104613B (zh)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798420A (zh) 一种安吉白茶的茶叶加工工艺
CN108576268A (zh) 一种崖顶岩茶的制作方法
CN104304524B (zh) 一种乌龙茶的生产工艺
CN105166099A (zh) 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7751442A (zh) 一种红茶茶饼的加工工艺
CN106962533A (zh) 一种发酵茶及发酵茶的制作工艺
CN109170037A (zh) 一种花香型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9430435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99A (zh)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8812943A (zh) 一种岩茶的制作方法
CN109275733A (zh) 一种混合花香型六安瓜片雨前茶的制备工艺
CN101791022A (zh) 茶叶树老叶的加工工艺
CN107125354A (zh)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CN104719520B (zh)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8378157A (zh) 一种提高紫红芽茶树品种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5410221A (zh) 一种毫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712123A (zh)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发酵方法
CN104855558A (zh) 一种利用川农黄芽早茶树品种加工黄茶的方法
CN107361162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518098A (zh) 一种绿茶的生产方法
CN107581279A (zh) 手工高端佛手团型茶或茶饼高效率制作工艺方法及产品
KR101879238B1 (ko) 새싹 차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새싹 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