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8706A - 机床 - Google Patents

机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8706A
CN108568706A CN201810135096.0A CN201810135096A CN108568706A CN 108568706 A CN108568706 A CN 108568706A CN 201810135096 A CN201810135096 A CN 201810135096A CN 108568706 A CN108568706 A CN 108568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onnecting member
axis
discharge
readi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50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8706B (zh
Inventor
増田光司
川村基広
石川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 Mic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 Mic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 Mic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 Mic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68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8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68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8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equipment for turning-machines
    • B23B25/06Measuring, gauging, or adjusting equipment on turning-machines for setting-on, feeding,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the cutting tools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7/00Metal-working machines, or 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thereof, built-up from units designed so that at least some of the units can form parts of different machines or combinations; Units therefor in so far as the feature of interchangeability is import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 B23Q7/006Ej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13/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 B23B13/12Accessories, e.g. stops, grippers
    • B23B13/128Stock rest handling devices, e.g. ej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 B23Q7/14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co-ordinated in production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2707/00Automatic supply or removal of metal workpieces
    • B23Q2707/003Automatic supply or removal of metal workpieces in a lath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urning (AREA)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切换排出装置的作业的机床。机床(1)具备:主轴(52),以主轴中心线(AX1)为中心而使工件(W1)旋转;致动器(110),使与主轴中心线(AX1)并行的杆(112)进退;以及连结部件(200),被切换并保持在连结位置(P1)与待机位置(P2),所述连结位置(P1)是将插入至主轴(52)内的排出轴(72)与杆(112)连结,所述待机位置(P2)是至少不与排出轴(72)连接。当连结部件(200)在连结位置(P1)将排出轴(72)与杆(112)连结时,根据杆(112)的进退而排出轴(72)与连结部件(200)一起向主轴中心线方向(Z轴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机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排出装置的机床。
背景技术
已知有对利用正面主轴台与刀架进行了正面加工的工件利用背面主轴台与刀架进行背面加工的车床。在背面主轴台,设置着用来将背面加工后的工件也就是产品排出的产品排出装置。产品排出装置有气缸式排出装置、管式排出装置等,气缸式排出装置是利用气缸使插入至背面主轴内的产品排出轴前进而使产品向前进方向排出,管式排出装置是使产品通过插入至背面主轴内的产品通过管而向后退方向排出。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床是利用线性致动器使插入至背面主轴内的排出部件进退。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014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切换气缸式排出装置与管式排出装置的情况下,优选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切换作业。在专利文献1中,只示出了使用线性致动器的产品排出装置,而未示出切换产品排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的问题并不限于具有背面主轴台的车床,也存在于各种机床。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换排出装置的作业的机床。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机床具有如下形态,即,具备:
主轴,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使工件旋转;
致动器,使与所述主轴中心线并行的杆进退;以及
连结部件,被切换并保持在连结位置与待机位置,连结位置是将插入至所述主轴内的排出轴与所述杆连结,待机位置是至少不与所述排出轴连接;
当该连结部件在所述连结位置将所述排出轴与所述杆连结时,根据所述杆的进退而所述排出轴与所述连结部件一起向所述主轴中心线方向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换排出装置的作业的机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机床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插入有排出轴的背面主轴台的示例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连结部件处于连结位置的状态的背面主轴台的后部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连结部件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从与图3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背面主轴台的后部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5是例示排出轴与致动器的杆被连结的状态的背面主轴台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6是例示连结部件的前进侧一面的图。
图7是表示安装有通过管的背面主轴台的示例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从连结部件释放排出轴的状态的背面主轴台的后部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背面主轴台卸除排出轴的状态的背面主轴台的后部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连结部件保持在待机位置的状态的背面主轴台的后部的示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当然,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例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特征并非全部为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需。
(1)本发明所含技术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10所示的示例对本发明所含技术的概要进行说明。此外,本申请的图是示意性地例示的图,这些图所示的各方向的放大率有时不同,各图有时不匹配。当然,本技术的各要素并不限定于符号所示的具体例。
[形态1]
本技术的一形态的机床1具备:主轴(例如背面主轴52),以主轴中心线AX1为中心使工件W1旋转;致动器110,使与所述主轴中心线AX1并行的杆112进退;以及连结部件200,被切换并保持在连结位置P1与待机位置P2。所述连结位置P1是将插入至所述主轴(52)内的排出轴72与所述杆112连结的位置。所述待机位置P2是至少不与所述排出轴72连接的位置。当所述连结部件200在所述连结位置P1将所述排出轴72与所述杆112连结时,根据所述杆112的进退而所述排出轴72与所述连结部件200一起向所述主轴中心线方向(Z轴方向)移动。
在所述形态1中,在排出装置使用致动器110的情况下,通过将连结部件200保持在连结位置P1而将排出轴72与杆112连结,致动器110能够使排出轴72向主轴中心线方向(Z轴方向)移动。另外,在排出装置不使用致动器110的情况下,通过将连结部件200保持在至少不与排出轴72连接的待机位置P2,能够使用管式排出装置等其它排出装置。另外,在不使用排出轴72的情况下,无须将连结部件200卸除并保管。因此,本形态可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换排出装置的作业的机床。
此处,主轴并不限定于背面主轴,也可为正面主轴。
工件的概念也包含产品。
此外,所述形态1的附带说明在以下的形态中也相同。
[形态2]
也可以为,本机床1具备与所述主轴中心线AX1及所述杆112并行的引导轴G0。也可以如图5所例示,该引导轴G0的中心线AX2与所述主轴中心线AX1的距离L1、及所述引导轴G0的中心线AX2与所述杆112的中心线AX3的距离L2比所述主轴中心线AX1与所述杆112的中心线AX3的距离L3短。也可以为,所述连结部件200具有供所述引导轴G0通过的孔222。也可以为,所述连结部件200能够沿着所述引导轴G0向所述主轴中心线方向(Z轴方向)移动。也可以为,所述连结部件200通过以所述引导轴G0为中心旋转而切换到所述连结位置P1与所述待机位置P2。本形态能够降低施加至杆112或排出轴72的扭转方向的力,所以能够更顺利地使杆进退而使排出轴向主轴中心线方向移动。
此外,虽然所述形态2中未包含,但本技术中还包含机床中无引导轴的情况。
[形态3]
也可以为,所述连结部件200具有卡合部(例如卡合部件260),所述卡合部形成有在所述连结部件200从所述待机位置P2移动至所述连结位置P1时供所述杆112进入的槽262。也可以为,所述杆112具有卡合形状113,该卡合形状113是形成有进入至所述槽262的插入部114且该插入部114进入至所述槽262时以不会向所述杆112的进退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卡合部(260)卡合的形状。本形态可提供如下优选机床:即便不使用螺钉也会在使连结部件200从待机位置P2移动至连结位置P1时将连结部件200与杆112卡合,所以容易进行切换排出装置的作业。
此外,虽然所述形态3中未包含,但本技术中还包含杆中无卡合形状而利用螺钉将杆与连结部件连接的情况等。
(2)机床构成的具体例:
图1中作为机床1的示例而示意性地例示NC(Numerical Control,数字控制)车床的构成。图1所示的机床1具备NC装置80、设置在已被固定的基座40的正面主轴台41、设置在已被固定的基座50的背面主轴台51、以及设置在已被固定的基座45的刀架46等。NC装置80控制所述各部41、51、46等的动作。
正面主轴台41能够向沿着主轴中心线AX0的Z轴方向移动。NC装置80是经由正面主轴台41的驱动部(未图示)而控制正面主轴台41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设置在正面主轴台41的正面主轴42是利用吸嘴(未图示)将向Z轴方向插入的圆柱状(棒状)的工件W0以能够释放的方式固持,且使工件W0以沿着工件W0的长度方向的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而旋转。此外,本具体例的Z轴方向为水平方向,但Z轴方向并不限定于水平方向。
背面主轴台51能够向沿着主轴中心线AX1的Z轴方向、及与该Z轴方向正交(交叉)的Y轴方向移动。NC装置80是经由背面主轴台51的驱动部(未图示)而控制背面主轴台51在Z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位置。设置在背面主轴台51的背面主轴52将向Z轴方向插入的正面加工后的工件W1以能够释放的方式固持,且使工件W1以主轴中心线AX1为中心而旋转。背面主轴52有时以与正面主轴对向的含义被称为对向主轴。本具体例的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但Y轴方向并不限定于水平方向。
刀架46供用来对工件W0、W1进行加工的多个工具T1安装,且能够向与Z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交叉)的X轴方向移动。NC装置80是经由刀架46的驱动部(未图示)而控制刀架46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本具体例的X轴方向为铅垂方向,但X轴方向并不限定于铅垂方向。刀架能够使用转塔刀架、梳状刀架等。也可在机床设置多种刀架。另外,各部41、51、46等的移动方向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方向。
图2中例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通过包含成为主轴的背面主轴的背面主轴台的主轴中心线的纵截面。图3是例示连结部件处于连结位置的状态的背面主轴台的后部的立体图。在图3中,表示使杆112的大部分从致动器110的缸体111进入,也就是使杆112大幅后退的状态的背面主轴台51的后部。图4是例示在连结部件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从与图3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背面主轴台的后部的立体图。在图4中,表示使杆112的大部分退避至缸体111,也就是使杆112大幅前进的状态的背面主轴台51的后部。
在图2~4等所示的背面主轴台51设置着:旋转部U1,包含具有固持部60的背面主轴52;支撑部U2,支撑背面主轴52使之能够旋转;以及产品排出装置100,具有产品排出部件70、致动器110及连结部件200。产品排出装置100大概配置在支撑板U2p之上,所述支撑板U2p安装在支撑部U2且以不移动的方式被固定。图2~4所示的产品排出装置100是所谓缸体式排出装置。排出部件70是更换零件,有时可变更为产品通过管400等。
背面主轴52具有沿着主轴中心线AX1而贯通的孔,且以能够经由轴承B1而相对于支撑部U2的主体部21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背面主轴52,夹盘套筒63及按压套筒65向Z轴方向(主轴中心线方向的一例)插入。这些夹盘套筒63及按压套筒65具有沿着主轴中心线AX1而贯通的孔,排出部件70向Z轴方向插入。背面主轴52绕排出部件70与夹盘套筒63及按压套筒65一起以主轴中心线AX1为中心旋转。在背面主轴52的外周安装有具有支撑部主体部21侧的定子56与背面主轴52侧的转子57的内建马达55。背面主轴52由马达55以按照NC装置80的控制的时序而旋转驱动。
固持部60具备吸嘴(固持件)61、盖部件62及吸嘴开闭机构(63~69),且将插入至背面主轴52的工件W1固持并在背面加工后释放。
吸嘴61安装在背面主轴52的前端部,将从正面主轴台41供给的工件W1以能够释放的方式固持,且与背面主轴52一起旋转。在吸嘴61形成有越往后侧越细的锥部61a。在该锥部61a的多个部位(例如3个部位)形成有切槽。盖部件62安装在背面主轴52的前端部且保持吸嘴61。
吸嘴开闭机构具有夹盘套筒63、吸嘴打开用盘簧64、按压套筒65、爪部件66、移位器67、移位器杆68及吸嘴开闭用致动器69。夹盘套筒63接触于吸嘴的锥部61a,向Z轴方向滑动。弹簧64是前进方向D2侧的端部悬挂在吸嘴61,后退方向D3侧的端部悬挂在夹盘套筒63的内周面,从而对夹盘套筒63向后退方向D3施力。此处,前进方向D2是将工件W1沿着Z轴方向朝向背面主轴52的前方外部挤出的方向,后退方向D3是前进方向D2的相反方向。按压套筒65接触于夹盘套筒63的后端部,向Z轴方向滑动。爪部件66具有接触于移位器67的锥部67a的前端部66a、及接触于按压套筒65的后端部的基部66b,且能够以轴部66c为中心而倾动。爪部件66本身与背面主轴52一起旋转。移位器67具有越往后侧越细的锥部67a,且向Z轴方向滑动。移位器杆68是利用致动器69的驱动而使移位器67向Z轴方向滑动。致动器69是根据NC装置80的控制而驱动移位器杆68。
通过以上的构成,如果致动器69经由移位器杆68而使移位器67向后退方向D3滑动,那么移位器67使爪部件66向爪部件前端部66a远离主轴中心线AX1的方向旋转动作。于是,爪部件66的基部66b经由按压套筒65而使夹盘套筒63向前进方向D2滑动,吸嘴61被紧固,利用吸嘴61而固持工件W1。另一方面,如果致动器69经由移位器杆68而使移位器67向前进方向D2滑动,那么利用吸嘴打开用弹簧64的作用力而夹盘套筒63及按压套筒65后退。由此,爪部件66向爪部件前端部66a接近主轴中心线AX1的方向旋转动作,并且松开吸嘴61,将背面加工后的产品(工件W1)从吸嘴61释放。
排出部件70插入至夹盘套筒63及按压套筒65的内侧。排出部件70包含具有向Z轴方向贯通的孔76c的筒状外管76以及前端部安装着排出销74的产品排出轴72。在外管76的外周,安装着接触于安装在支撑部U2的凸缘部件F2的后端面的止动环76s。产品排出轴72具有向Z轴方向贯通的孔72c,经由也被称为金属衬套的滑动轴承75而支撑在外管76的内周面,且贯通外管76的贯通孔76c而向Z轴方向移动。排出轴72的贯通孔72c供作为流体的吹送用油及吹送用空气通过。在排出轴72的后端部的外周,外嵌着用来不使下述连结部件200的轴座240向前进方向D2移动的止动环73。
正面加工后的工件W1插入至松开状态的吸嘴61并被吸嘴61固持。如果在背面加工后松开吸嘴61,具有排出销74的排出轴72前进,那么产品(工件W1)被向前进方向D2排出。
安装在排出轴72的后端部的配管零件300以能够相对于设置在旋转接头354的连接口360装卸的方式安装。旋转接头354能够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水平面而旋转动作。安装在连接口360的配管零件300经由旋转接头354及配管351~353而连接在油供给部36及气压供给部37,而选择性地供给吹送用油及吹送用空气。如图2、4所示,对连接在旋转接头354的共通配管353,经由也被称为单向阀(check valve)的止回阀而连接着来自油供给部36的油配管351及来自气压供给部37的空气配管352。在连接口360能够装卸地安装着配管零件300。来自油供给部36的吹送用油通过配管351、353、旋转接头354、配管零件300及排出轴72的贯通孔72c被供给至吸嘴61。由此去除切削屑。另外,来自气压供给部37的吹送用空气通过配管352、353、旋转接头354、配管零件300及排出轴72的贯通孔72c被供给至吸嘴61。由此去除切削屑。
如图3、4所示,用来使产品(工件W1)向前进方向D2排出的产品排出装置100除了所述排出部件70以外,还具有致动器110、引导轴G0、待机位置保持件150、连结部件200及配管部件300。
图5中例示在排出轴72与杆112通过连结部件200而连结的状态下,排出轴72、杆112、及引导轴G0的位置关系。在图5中,将配管零件300简化表示。图6中与连结部件200的前进侧的面一起还例示了主轴中心线AX1、引导轴G0的中心线AX2及杆112的中心线AX3的位置。图5所示的杆112及引导轴G0与主轴中心线AX1并行。由此,能够相对于不移动的引导轴G0,而使杆112、连结部件200及排出轴72顺利地向前进方向D2及后退方向D3往返移动。
图3~5等所示的致动器110是使从缸体111向后退方向D3突出的横截面大致圆形的杆112向Z轴方向进退的线性致动器。本具体例的缸体111是气缸,但致动器也可为伺服马达等。如图4、5所示,在杆112的后端部形成有卡合形状113,该卡合形状113具有相对较细的插入部114、以及在Z轴方向上夹着插入部114的相对较粗的卡止部115、116。如果连结部件200从待机位置P2旋转移动至连结位置P1,那么插入部114进入至连结部件200的卡合部件260(卡合部的一例)的槽262。在连结部件200处于连结位置P1的情况下,前进侧的卡止部115接触于卡合部件260的前进端面261而抑制连结部件200相对于杆112向前进方向D2移动。在连结部件200处于连结位置P1的情况下,后退侧的卡止部116进入至卡合部件260的深槽部263而抑制连结部件200相对于杆112向后退方向D3移动。
图3~5等所示的引导轴G0的横截面为大致圆形,且以在Y轴方向上在排出轴72与杆112之间与排出轴72及杆112并行的方式安装在凸缘部件F2并被固定而不会移动。引导轴G0具有穿过连结部件200的滚动轴承220的贯通孔222而使连结部件200更顺利地向前进方向D2及后退方向D3往返移动的功能。在本具体例中,主轴中心线AX1、引导轴G0的中心线AX2及杆112的中心线AX3设计为相互平行。如图6所示,中心线AX1、AX2、AX3排列在沿着Y轴方向的一直线上。由此,施加至杆112或排出轴72的扭转方向的力降低,Z轴方向上的杆112的进退或排出轴72的移动更顺利。
此处,如图5所示,将引导轴中心线AX2与主轴中心线AX1的距离设为L1,将引导轴中心线AX2与杆中心线AX3的距离设为L2,将主轴中心线AX1与杆中心线AX3的距离设为L3。通过使引导轴G0处于排出轴72与杆112之间,而成为L1<L3且L2<L3。当从Z轴方向上为长条的杆112经由Y轴方向上为长条的连结部件200向Z轴方向上为长条的排出轴72传递向Z轴方向的驱动力时,容易对杆112或排出轴72施加向扭转方向(尤其Y轴方向)的力。通过设为L1<L3且L2<L3,施加至杆112或排出轴72的扭转方向的力降低,Z轴方向上的杆112的进退或排出轴72的移动更顺利。
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中,成为L1<L2,引导轴G0靠排出轴72而配置。排出轴72在向Z轴方向移动时,受到来自处于外管76的内周面的滑动轴承75的阻力。通过设为L1<L2,施加至排出轴72的扭转方向的力进而降低,Z轴方向上的排出轴72的移动更加顺利。
待机位置保持件150是利用螺钉S2而固定在支撑板U2p的上表面的金属件。在待机位置保持件150形成有凹部152,所述凹部152是在连结部件200从图3、9等所示的连结位置P1旋转移动至图4、10所示的待机位置P2时供安装在连结部件200的从动侧端部212附近的螺钉S1进入。
所述连结部件200具有板状的主体部件210,通过以引导轴G0为中心旋转,而被切换并保持在图3、9等所示的连结位置P1与图4、10所示的待机位置P2。保持在连结位置P1的连结部件200将插入至背面主轴52内的排出轴72的后端部与杆112连结,将来自杆112的向前进方向D2及后退方向D3的驱动力传递至排出轴72。保持在待机位置P2的连结部件200从杆112与排出轴72这两个部件离开,在不使用排出部件70时也保留在支撑板U2p上。因此,在不使用具有排出轴72的排出部件70的情况下,无须将连结部件200卸除并保管。另外,也无须将缸体111卸除并保管。
如图3等所示,连结部件200在连结位置P1使长度方向朝向Y轴方向而配置。此处,将连结部件200的两端部中杆112侧的端部称为驱动侧端部211,将排出轴72侧的端部称为从动侧端部212。在连结部件200的主体部件210中,在与引导轴G0交叉的位置的贯通孔214嵌入滚动轴承220,在处于连结位置P1时的从动侧端部212的上侧形成有凹部213。在该凹部213配置连接在排出轴72的后端部的配管零件300。如图5、6等所示,在主体部件210的前进侧的一面210a,在从动侧端部212一侧安装着轴座240,在驱动侧端部211一侧安装着卡合部件260(卡合部的一例)。如图3、8~10所示,在主体部件210的后退侧的一面,在从动侧端部212的一侧安装着螺钉S1。
固定在主体部件210的滚动轴承220也被称为滚珠衬套,且具有供引导轴G0通过的横截面大致圆形的孔222。滚动轴承220能够由利用滚珠的滚动轴承而进行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固定着滚动轴承220的主体部件210能够沿着引导轴G0向Z轴方向往返移动,且能够以引导轴G0为中心旋转。因此,连结部件200是通过以引导轴G0为中心旋转而被切换到连结位置P1与待机位置P2。
如图6所示,轴座240在从动侧端部212一侧由螺钉S4固定在主体部件210的前进侧面210a。轴座240具有固定部242及开闭部244,所述固定部242由螺钉S4安装在主体部件210,所述开闭部244安装为能够以处于从动侧端部212一侧的铰链部246为中心而相对于固定部242旋转。使固定部242的凹部242a的形状及开闭部244的凹部244a的形状与排出轴72的后端部的外周形状一致,以便能够在隔着排出轴72的后端部的状态下由图5所示的螺钉S5将开闭部244固定在固定部242。
如图6所示,卡合部件260在驱动侧端部211一侧由螺钉S6固定在主体部件210的前进侧面210a。在卡合部件260形成有大致U字状的槽262,所述槽262是在连结部件200从待机位置P2旋转移动至连结位置P1时即便不使用螺钉及安装工具也能使杆112的插入部114从开口部262a进入。槽262的开口部262a在连结部件200处于图4等所示的待机位置P2时位于朝向水平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在连结部件200处于图3等所示的连结位置P1时位于朝下(X轴方向)的位置。如图4、5所示,在卡合部件260的槽262的后退侧,形成有供杆112的后退侧的卡止部116进入的深槽部263。在连结部件200处于连结位置P1时,杆112的前进侧的卡止部115接触于卡合部件260的前进端面261。因此,杆112中具有插入部114及卡止部115、116的卡合形状113是即便不使用螺钉及安装工具也能在连结部件200从待机位置P2移动至连结位置P1时与卡合部件260卡合。
此外,背面主轴52、排出部件70、杆112、引导轴G0、连结部件200等各部的主要部分能够由金属等形成。
如图3等所示,供吹送用油与吹送用空气选择性通过的配管零件300具有配管310、320、330及接头315、321、322。在连接口360能够装卸地连接着作为直管的配管310的一端。在配管310的另一端,连接着接头315的弯头(曲率半径相对较小的管接头)。在接头315的另一端,连接着旋转接头321。在旋转接头321的另一端,连接着作为直管的配管320的一端。在配管320的另一端,连接着旋转接头322的一端。在旋转接头322的另一端,连接着具有弯头的配管330的一端。在配管330的弯头,连接着排出轴72的后端部。旋转接头321、322能够与旋转接头354一起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水平面而旋转动作。由于在从共通配管353至排出轴72为止之间配置着3个旋转接头360、321、322,所以伴随排出轴72的往返移动的配管零件300的移动所需要的空间可较少。因此,本具体例能够使机床小型化。
如果从所述背面主轴台51卸除排出部件70,那么能够将构成其它产品排出装置的通过管400安装在背面主轴台51。
图7是例示安装着通过管的背面主轴台的纵截面。图7所示的通过管400是经由对开管410而固定在凸缘部件F2。通过管400具有供背面加工后的产品(工件W1)向Z轴方向通过的贯通孔402,且将该产品从未图示的后端部排出。以主轴中心线AX1为中心处于通过管400外侧的对开管410具有多个切槽,当被凸缘部件F2的螺钉S3(参照图3)紧固时将通过管400固定。图7所示的产品排出装置是所谓管式排出装置。
(3)具体例的机床的动作、作用及效果:
接下来,对使排出轴72向Z轴方向移动时的机床1的动作进行说明。连结部件200如图3等所示处于连结位置P1,轴座240如图5等所示在接触于止动环73的后退侧一面的位置与排出轴72的后端部卡合,卡合部件260在接触于卡止部115的后退侧一面的位置与杆112的后端部卡合。
如果通过NC装置80的控制而致动器110使杆112后退,那么连结部件200沿着引导轴G0后退,排出轴72与该连结部件200一起向后退方向D3移动。如图5所示,由于L1<L2<L3,所以施加至杆112或排出轴72的扭转方向的力变少,Z轴方向上的杆112或排出轴72向后退方向D3的移动顺利地进行。
另外,如果通过NC装置80的控制而致动器110使杆112前进,那么连结部件200沿着引导轴G0前进,排出轴72与该连结部件200一起向前进方向D2移动。如图5所示,由于L1<L2<L3,所以施加至杆112或排出轴72的扭转方向的力变少,Z轴方向上的杆112或排出轴72向前进方向D2的移动顺利地进行。
在将产品(工件W1)的排出从图3所示的利用排出部件70的方式切换为图7所示的利用通过管400的方式时,只要进行以下作业即可。
首先,利用致动器110使杆112前进而使排出轴72与连结部件200一起前进。接着,从轴座240的固定部242卸除图5所示的螺钉S5,如图8所示将轴座240的开闭部244打开。由此,轴座240与排出轴72被解除卡合。接着,用手将排出轴72的后端部进而压入至背面主轴52内,从排出轴72的前端部卸除排出销74。接着,松开连接口360的螺母而从连接口360卸除配管零件300,将连接在该配管零件300的排出轴72从外管76内向后退方向D3拉出。在图9中表示从背面主轴台51将排出轴72及配管零件300卸除的情况。
然后,将轴座240的开闭部244闭合并拧紧螺钉S5。此处,由于杆112与卡合部件260的卡合不使用螺钉,所以能够以引导轴G0为中心而使连结部件200从连结位置P1向待机位置P2旋转90°。于是,如图4、10所示,杆112的插入部114及卡止部116从卡合部件260的槽262及深槽部263脱离,连结部件200的螺钉S1进入至待机位置保持件150的凹部152。如果拧紧该螺钉S1,那么在待机位置P2连结部件200以不移动的方式被固定。接着,松开处于凸缘部件F2的2个螺钉S3,从背面主轴52内将外管76向后退方向D3拉出。
然后,如果将图7所示的对开管410插入至凸缘部件F2内,将通过管400插入至背面主轴52内,并拧紧2个螺钉S3,那么形成图7所示的产品排出装置。
在将产品的排出从图7所示的利用通过管400的方式切换为图3所示的利用排出部件70的方式时,只要进行以下作业即可。
首先,松开处于凸缘部件F2的2个螺钉S3,从背面主轴52内将通过管400向后退方向D3拉出。另外,从凸缘部件F2内将对开管410向后退方向D3拉出。
然后,将外管76插入至背面主轴52内,拧紧2个螺钉S3。该状态如图10所示。接着,松开连结部件200的螺钉S1,解除对连结部件200的固定。此处,由于卡合部件260与杆112的卡合不使用螺钉,所以能够以引导轴G0为中心而使连结部件200从待机位置P2至连结位置P1为止旋转90°。也就是说,在连结部件200的螺钉S1从待机位置保持件150的凹部152脱离之后,杆112的插入部114及卡止部116进入至卡合部件260的槽262及深槽部263。由此,Z轴方向上处于插入部114的两侧的卡止部115、116夹住卡合部件260,即便不使用螺钉及安装工具也能以不会向杆112的进退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将卡合部件260与杆112卡合。接着,从轴座240的固定部242卸除图5所示的螺钉S5,如图9所示将轴座240的开闭部244打开。
然后,将连接在配管零件300的排出轴72插入至外管76内,将配管零件300连接在连接口360。另外,在排出轴72的前端部安装排出销74。该状态如图8所示。接着,在排出轴72的止动环73的后退侧将轴座240的开闭部244闭合,拧紧图5所示的螺钉S5。由此,排出轴72与轴座240卡合,杆112与排出轴72通过连结部件200而连结。
然后,如果通过NC装置80的控制而致动器110使杆112向Z轴方向进退,那么连结部件200沿着引导轴G0向Z轴方向移动,排出轴72与该连结部件200一起向Z轴方向移动。
如以上所说明,在产品排出装置使用致动器110的情况下,通过将连结部件200保持在连结位置P1而将排出轴72与杆112连结,而致动器110能够使排出轴72向Z轴方向往返移动。另外,在产品排出装置不使用致动器110的情况下,通过将连结部件200保持在不与排出轴72及杆112连接的待机位置P2,而能够使用通过管400等。此时,无须将连结部件200或缸体111卸除并保管。另外,即便不使用螺钉及安装工具,也能通过使连结部件200从待机位置P2移动至连结位置P1而将连结部件200与杆112卡合。因此,本具体例中容易进行切换产品排出装置的作业。
(4)变化例:
本发明考虑各种变化例。
例如,在将排出装置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正面主轴台的情况下,也可应用本技术。
中心线AX1、AX2、AX3的位置关系虽然优选为如图6所示之一条直线上,但是并不限定于一条直线上。例如,本技术中也包含引导轴G0的中心轴AX2从图6所示的位置关系向X轴方向偏移等中心线AX1、AX2、AX3不处于直线上的位置关系的情况。
另外,本技术中也包含机床1无引导轴G0而通过使连结部件200以杆112为中心旋转来切换连结位置与待机位置的情况。该情况下的待机位置是保持连结部件200在与杆112连接的情况下与排出轴72分离的位置。
进而,连结部件中的连结位置与待机位置的移动并不限定于旋转移动,也可为平行移动等。
(5)结尾: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通过各种形态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换排出装置的作业的机床等技术。当然,在仅由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件所构成的技术中,也可获得所述基本作用、效果。
另外,将所述例之中所揭示的各构成相互置换或变更组合而成的构成、将公知技术及所述例之中所揭示的各构成相互置换或变更组合而成的构成等也能够实施。本发明也包含这些构成等。
[符号的说明]
1 机床
51 背面主轴台
52 背面主轴
60 固持部
70 排出部件
72 排出轴
74 排出销
76 外管
100 产品排出装置
110 致动器
111 缸体
112 杆
113 卡合形状
114 插入部
115、116 卡止部
150 待机位置保持件
152 凹部
200 连结部件
210 主体部件
211 驱动侧端部
212 从动侧端部
220 滚动轴承
222 孔
240 轴座
242 固定部
244 开闭部
246 铰链部
260 卡合部件(卡合部的例)
261 前进端面
262 槽
263 深槽部
300 配管零件
360 连接口
400 通过管
AX0、AX1 主轴中心线
AX2 引导轴的中心线
AX3 杆的中心线
D2 前进方向
D3 后退方向
G0 引导轴
L1 引导轴的中心线与主轴中心线的距离
L2 引导轴的中心线与杆的中心线的距离
L3 主轴中心线与杆的中心线的距离
P1 连结位置
P2 待机位置
W0、W1 工件

Claims (3)

1.一种机床,具备:
主轴,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使工件旋转;
致动器,使与所述主轴中心线并行的杆进退;以及
连结部件,被切换并保持在连结位置与待机位置,所述连结位置是将插入至所述主轴内的排出轴与所述杆连结,所述待机位置是至少不与所述排出轴连接;
当该连结部件在所述连结位置将所述排出轴与所述杆连结时,根据所述杆的进退而所述排出轴与所述连结部件一起向所述主轴中心线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具备与所述主轴中心线及所述杆并行的引导轴,
该引导轴的中心线与所述主轴中心线的距离、及所述引导轴的中心线与所述杆的中心线的距离比所述主轴中心线与所述杆的中心线的距离短,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供所述引导轴通过的孔,能够沿着所述引导轴向所述主轴中心线方向移动,且通过以所述引导轴为中心旋转而被切换到所述连结位置与所述待机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中所述连结部件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形成有在所述连结部件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至所述连结位置时供所述杆进入的槽,
所述杆具有卡合形状,所述卡合形状是形成有进入至所述槽的插入部且于该插入部进入至所述槽时以不会向所述杆的进退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形状。
CN201810135096.0A 2017-03-14 2018-02-09 机床 Active CN108568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7989A JP6892593B2 (ja) 2017-03-14 2017-03-14 工作機械
JP2017-047989 2017-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8706A true CN108568706A (zh) 2018-09-25
CN108568706B CN108568706B (zh) 2021-12-21

Family

ID=61074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5096.0A Active CN108568706B (zh) 2017-03-14 2018-02-09 机床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7260B2 (zh)
EP (1) EP3375563B1 (zh)
JP (1) JP6892593B2 (zh)
KR (1) KR102409614B1 (zh)
CN (1) CN108568706B (zh)
TW (1) TWI7422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2934B (zh) * 2018-12-17 2024-02-21 日商星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車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02752B1 (ko) * 2018-10-26 2023-11-15 시티즌 도케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작기계
JP7104328B2 (ja) 2018-12-17 2022-07-21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旋盤
JP7197781B2 (ja) 2018-12-17 2022-12-28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旋盤
JP2022160131A (ja) * 2021-04-06 2022-10-19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CN113714806B (zh) * 2021-09-02 2022-07-26 江西晟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底盘冲压件加工用滚压成型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92384A (en) * 1964-04-27 1967-11-22 Veeder Industries Inc Work transfer mechanism in a machine tool
US3924494A (en) * 1974-06-25 1975-12-09 Azuma Eng Co Ltd Automatic bar feeding apparatus
JPH02100801A (ja) * 1988-10-04 1990-04-12 Citizen Watch Co Ltd 旋盤の主軸
WO1995017276A1 (de) * 1993-12-20 1995-06-29 Gustav Wagn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m ausschieben von zertrennten teilen in einer trennvorrichtung
CN1751846A (zh) * 2004-09-21 2006-03-29 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用于机床的工件排出装置
JP2009010149A (ja) * 2007-06-28 2009-01-15 Kyocera Corp 接続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ッケージ並びに電子装置
JP2009101496A (ja) * 2007-10-25 2009-05-14 Star Micronics Co Ltd 工作機械
JP2009166165A (ja) * 2008-01-15 2009-07-30 Star Micronics Co Ltd 工作機械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889794A (zh) * 2014-03-03 2015-09-09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105364602A (zh) * 2014-08-07 2016-03-02 Dmg森精机株式会社 工具交换装置
JP2017024107A (ja) * 2015-07-21 2017-02-02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ワーク排出装置及び工作機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06003A (en) * 1957-11-25 1959-09-29 Lipe Rollway Corp Stock bar feed apparatus
US3066806A (en) * 1959-07-17 1962-12-04 Lipe Rollway Corp Stock bar feed apparatus
CH448679A (de) * 1967-01-16 1967-12-15 Hagenuk Neufeldt Kuhnke Gmbh Zuführvorrichtung für Stangen verarbeitende Werkzeugmaschinen, insbesondere Drehautomaten
CH446005A (fr) * 1965-08-23 1967-10-31 Esco Sa Dispositif d'avance pour tour automatique
CH538063A (de) * 1971-05-26 1973-06-15 Eunipp Ag Feststellvorrichtung für längsverschiebliche Maschinenelemente, insbesondere für längsverschiebliche Werkzeugmaschinenelemente
CH572779A5 (en) * 1971-12-24 1976-02-27 Saida Seisakusho Yk Bar automatic lathe - has spring holder with ejector rod for unmachinable remnant and sliding tailstock
US4958543A (en) * 1988-12-29 1990-09-25 The Dunham Tool Co., Inc. Overhead loader and related mechanisms for high speed automatic lathes and the like
DE4124986A1 (de) * 1991-07-27 1993-02-11 Kurt Breuning Irco Maschinenba Werkstoffschieber fuer eine vorrichtung zum zufuehren von werkstoffstangen
US5531398A (en) * 1995-02-10 1996-07-02 Pro-Eco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moving a coil of material from a mandrel
ATE354452T1 (de) * 2001-09-10 2007-03-15 Lns Sa Zuführ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von stangen und entfernen von abfallstücken
DE102007013980B3 (de) 2007-03-23 2008-11-20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hemnitz Führungs- und Schub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Führen und Vorschieben eines Stangenhalbzeugs
JP5539012B2 (ja) * 2010-05-17 2014-07-02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精密ロール旋盤の自動工具交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92384A (en) * 1964-04-27 1967-11-22 Veeder Industries Inc Work transfer mechanism in a machine tool
US3924494A (en) * 1974-06-25 1975-12-09 Azuma Eng Co Ltd Automatic bar feeding apparatus
JPH02100801A (ja) * 1988-10-04 1990-04-12 Citizen Watch Co Ltd 旋盤の主軸
WO1995017276A1 (de) * 1993-12-20 1995-06-29 Gustav Wagn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m ausschieben von zertrennten teilen in einer trennvorrichtung
CN1751846A (zh) * 2004-09-21 2006-03-29 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用于机床的工件排出装置
JP2009010149A (ja) * 2007-06-28 2009-01-15 Kyocera Corp 接続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ッケージ並びに電子装置
JP4874177B2 (ja) * 2007-06-28 2012-02-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ッケージ並びに電子装置
JP2009101496A (ja) * 2007-10-25 2009-05-14 Star Micronics Co Ltd 工作機械
JP2009166165A (ja) * 2008-01-15 2009-07-30 Star Micronics Co Ltd 工作機械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889794A (zh) * 2014-03-03 2015-09-09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105364602A (zh) * 2014-08-07 2016-03-02 Dmg森精机株式会社 工具交换装置
JP2017024107A (ja) * 2015-07-21 2017-02-02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ワーク排出装置及び工作機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2934B (zh) * 2018-12-17 2024-02-21 日商星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車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75563A1 (en) 2018-09-19
KR102409614B1 (ko) 2022-06-15
US10427260B2 (en) 2019-10-01
US20180264609A1 (en) 2018-09-20
JP2018149643A (ja) 2018-09-27
EP3375563B1 (en) 2019-11-06
CN108568706B (zh) 2021-12-21
JP6892593B2 (ja) 2021-06-23
KR20180105058A (ko) 2018-09-27
TW201832848A (zh) 2018-09-16
TWI742243B (zh) 2021-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8706A (zh) 机床
JP4890593B2 (ja) 工具、チャック、クランプ機構等の把捉機構
US8596938B2 (en) Backbore tool with coolant actuation
EP2554301B1 (en) Spindle device of a machine tool
US6264590B1 (en) Tool holder unit for chuck mounting heads
JP2010284768A5 (zh)
CN108568535A (zh) 机床
JPS61121805A (ja) 心棒組立体
CN101351286B (zh) 主轴装置
KR20100091882A (ko) 천공된 중공 블록으로 관형 공작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150097468A (ko) 선반에서 크로스핀의 가공 공정
JP2008080416A (ja) タレット旋盤
JP6781753B2 (ja) ガイド・ブッシュを含む旋盤
TW201706069A (zh) 工作機械
TW202128317A (zh) 車床及其引導構件安裝方法
JP2010099746A (ja) 長尺ワーク加工用旋盤
TW202023715A (zh) 車床
JP2004202531A (ja) スピニング加工装置
WO2012174507A1 (en) Chuck
JP2010089202A (ja) スピンドルに対するチャック、クランプ機構及び工具の把捉機構
JP4721894B2 (ja) 切削加工装置
JP2009066672A (ja) 中空ワークの内面加工装置
JPH11235601A (ja) 工作機械及び機械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