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45C - 制版板和制版板群及其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版板和制版板群及其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45C
CN1085145C CN96123979A CN96123979A CN1085145C CN 1085145 C CN1085145 C CN 1085145C CN 96123979 A CN96123979 A CN 96123979A CN 96123979 A CN96123979 A CN 96123979A CN 1085145 C CN1085145 C CN 108514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aking
printing
making pla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23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835A (zh
Inventor
柳泽佳幸
栗山弘
塚原荣志
中岛贤一
及川英毅
渡边健二
龟田登信
新村朋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m Monarch Co Ltd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im Monarch Co Ltd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m Monarch Co Ltd,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Jim Mon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4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8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 G09F3/10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by an adhesiv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DAPPARATUS FOR THE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FOR STEREOTYPE PRINTING; SHAPING ELASTIC OR DEFORMABLE MATERIAL TO FORM PRINTING SURFACES
    • B41D7/00Shaping elastic or deformable material, e.g. rubber, plastics material, to form print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0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one or more flat stamping surfaces having fixed ima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9Sectional layer remov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9Sectional layer removable
    • Y10T428/1495Adhesive is on removabl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322Composite web or she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322Composite web or sheet
    • Y10T428/24331Composite web or sheet including nonapertured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Abstract

具有两短边和两长边的长方形制版板是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粘接片具有中央形成图象的标签部,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上的切割线画成。由标签部相互不同的多种制版板构成的制版板群中基片与粘接片内至少一方的色彩在制版板之间是不同的。在制版板标签部上印图象的印刷装置是由把图象印在标签部上的印刷机构、把制版板送入印刷机构的送进机构、对制版板朝印刷机构的送入加以检测的检测传感器构成。

Description

制版板和制版板群及其印刷装置
本发明用于一种印章制作装置,这种印章制作装置是在例如印面由紫外线硬化树脂形成的印章本体上、把印上印章文字的墨带作为掩膜进行紫外线曝光,以做成所希望印章的印章制作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粘贴到已做成的印章背面上的制版板及制版板群及其印刷装置。
以往作为这种印章制作装置已在日本特开平6-278350号公报中加以公开了,这种印章制作装置中是把成为曝光用掩膜的墨带与相当于制版板的印刷纸带相重合地卷到开卷筒上。在这种情况下,印章制作装置的印字部上设有打印头及压带辊,墨带及印刷纸带由压带辊从开卷筒上开卷导至打印头上,在此同时朝墨带及印刷纸带上进行印字。之后,述将墨带送至曝光部,而印刷纸带被送到装置外部。于是,从此印刷纸带剥下的印章文字标签贴到曝光后的印章本体的背面。
在这种以往的印章制作装置中,有必要将送到装置外部的印刷纸带设置成与印章本体背面的大小相同并加以切断,必须有切力以及必须进行麻烦复杂的裁切作业。此外,由于此印刷纸带与墨带相重合地卷到开卷筒上,使开卷筒的直径变的很大,使装载该开卷筒的带存储器具有大型化的问题。反之,如开卷筒的直径相当大的话,印刷纸带的墨带的长度不足,会有带存储器的更换频率增多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是提供不必要在印字后将其切断的制版板。
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是提供容易对标签部不同的各制版板加以识别的制版板群。
本发明的第3个目的是提供能够对制版板进行位置精度良好的印刷的制版板印刷装置。
为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了一种制版板,它是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且为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所述粘接片有中央印图象的标签部,所述标签部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上的切割线画成。
采用本发明第1方案的制版板,能提供在把图象印到标签部上后。通过从基片上沿切割线只剥下标签部、使可贴到粘贴对象物上的标签不用切断的简单的结构。
最好是所述基片与所述粘接片的色彩不同。
在此较佳方案中,能够简单地识别基片与粘接片,能够防止表里搞错的印刷。
最好是在所述制版板上形成检测传感器用的至少一个通孔,该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虽对应于所述两短边但与之有给定距离同时在所述标签部外的位置上。
采用此较佳方案,通过用检测传感器等检测与所述制版板两短边相对应的通孔相对的端部和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在边送进制版板边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等中,能由所述端部的检测检测制版板自身的存在,接着用通孔的检测能够容易确定此印刷开始位置。即,即使相对标签部长度不同的制版板,也能在其各标签部上正确地印上图象。
更好地是,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偏离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相平行中心线的位置上。
采用此较佳方案,根据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出的通孔有无,也能同时检测制版板的表里。
更好的是,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在位于与所述制版板中心点对称位置上形成一对。
采用此较佳方案,在送进印刷用制版时,与送进方向无关,即不用设置送进用制版板的前后,也能够检测制版板的表里。
为实现上述第2目的,所提供的本发明第2方案的制版板群是含有标签部不同的多种制版板;所述多种各制版板是由基片、层积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为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其中所述粘接片具有中央印上图象的标签部,所述标签部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上的切割画成;所述多种制版板中所述基片及所述粘接片内至少一方的色彩是不同的。
采用本发明第2方案的制版板群,不用改变各制版板的平面形状就能简单地判别标签部不同的制版板种类。即,即使将多种制版板做成全为相同的形状,通过色彩也能简单地识别各标签部的不同。
最好是将所述基片与所述粘接片的色彩做成不同。
为实现上述第3目的,所提供的本发明第3方案是一种把图象印在制版板标签部上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的制版板是由基片和层积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为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
本发明第3方案的印刷装置特征是,所述标签部由形成在该粘接片的中央上的切割线画成,所述印刷装置由把图象印在所述标签部上的印刷机构、把所述制版板送入印刷机构的送进机构以及对所述制版板朝印刷机构送入加入检测的检测传感器构成。
采用本发明第3方案的印刷装置,通过根据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对送进机构的控制,能够把图象正确地印到制版板所希望的位置即标签部上。
最好是,所述标签部是要贴到印章背面的印章文字标签,所述印刷机构同时对所述标签部和印刷制作用的掩膜进行印刷。
采用此较佳方案,能够以同一大小的字体印刷上印章上的印章文字及贴到印章背面上的印章文字标签的印章文字。
最好是,所述制版板上形成检测传感器用的至少一个通孔,该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虽与所述两短边相对应但与之有给定距离的、在所述标签部外的位置上,所述检测传感器是光传感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及与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短边相对应的通孔所对着的端部中至少一个受光状态的变化进行检测,由此,检测制版板的送入。
更好地是,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偏离所述制版板上所述两长边相平行中心线的位置上,用所述光传感器检测通过该至少一个通孔时,含有判断所述制版板正确插入的手段。
最佳的是,所述印刷装置含有,当检测出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短边相对应的通孔所对应的端部后以所定的送进量不能检出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的存在时,由所述送进机构停止制版板送进的手段。
采用此较佳方案,能够防止在错插入的制版板上印刷。
更好地是,在检出所述制版板的送入后,由所述送进机构送进所述制版板直到根据要印刷图象的长度所设定的印刷开始位置时,含有控制所述印刷机构开始印刷的手段。
采用此较佳方案,能根据要印刷的图象把制版板正确地设置到应放置的位置上以开始印刷。
为实现上述的第3个目的,本发明第4方案提供了一种制版板的印刷装置,其中制版板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且是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印刷机构/曝光机构及送进机构,所述印刷机构是,在制版板与墨带相重合状态下所述标签部用形成在该粘接片上的切割线画在所述粘接片的中央并通过在该标签部上进行印刷动作把该墨带上油墨转印到该制版板上以在把图象形成在该制版板的所述标签部上的同时反图象形成在该墨带上,所述曝光装置是,通过把形成反图象的所述墨带作为掩膜、对印章制对象物的印面进行曝光以把印章图象形成在该印面上,所述送进机构是,同时面对所述印刷机构地送进所述制版板及所述墨带、并在印刷结束后,把所述墨带面对所述曝光机构送进同时把所述制版板送到装置外部,从脱开所述墨带行走路径中所述印刷机构的位置至所述印章制成对象物的印面中心位置的路径长度设定成大致为与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的各一半的长度几乎相同。
采用本发明第4方案,在印刷结束后,用送进机构使墨带送至面对曝光部同时把制版板送到装置外部时,制版板脱离印刷机构被完全送到装置外部的瞬间,墨带的反图象中心到达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面中心位置。即,把制版板送到装置外部的同时曝光装置结束曝光准备。这就意味着在使用者认识到印刷动作结束的时刻即是曝光准备结束了。于是,能够在曝光准备结束前防止曝光机构动作,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墨带以印刷机构朝曝光机构送进的时间。此外,由于把这样的印面中心位置作为基准地设定墨带的路径长度,即使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章图象长度各不相同,也能把印章图象形成在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面的适当位置。
最好是,从脱离所述墨带的行走路径的所述印刷机构的位置至所述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面中心位置的路径长度设定为略比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各一半的长度长。
采用此较佳方案,即使制版板在送进方向的长度上有制造误差,墨带的反图象中心到达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面的中心位置时,制版板也能脱离印刷机构成为完全送到装置外部的状态。即,因曝光墨带停止行走时,能够回避制版板送出不结束的状态。
为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第5方案的制版板是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且是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所述粘接片具有中央印刷图象的标签部。
本发明第5方案的特版板特征是,制版板上形成检测传感器用的至少一个通孔,该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虽对应与所述两短边但与之有给定距离同时处于所述标签部外的位置并且形成在偏离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相平行的中心线的位置上。
采用本发明第5方案的制版板,通过用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制版板的两短边相对应的通孔所对应的端部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在边送进制版板边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等中,能够通过所述端部的检测而检测制版板自身的存在,接着用通孔的检测能够容易地特定其印刷开始位置。即,即使对于标签部长度不同的制版板,也能把图象正确地印在各标签部上。此外,通过检测传感器输出的通孔有无,也能同时检出制版板的表里。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3目的,本发明第6方案的印刷装置是把图象印在制版板标签部上的印刷装置,所述制版板是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且是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
本发明第6方案的印刷装置是,所述制版板上形成检测传感器用的至少一个通孔,该至少一个通孔位于虽对应于所述两短边但与之有给定距离且处于所述标签部外并形成在偏离所述制版板两长边相平行的中心线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有把图象印在所述标签部上的印刷机构,把所述制版板送入印刷装置的送进机构以及通过检测至少所述至少一个通孔,把所述制版板朝印刷机构的送入加以检测的检测传感器。
本发明第6方案的印刷装置是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出通孔的有无能够检测制版板的正确插入,而且能够检测制版板的表里,此外,通过根据检测传感器的输出控制送进机构能够把图象正确地印在制版板所希望的位置即标签部上。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根据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制版板的印刷装置的印章制作装置外观的平面图;
图1B是前述印章制作装置外观正面图;
图2是印章制作装置机械装置部的内部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色带送进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功能连杆机构处于“OFF”位置时的平面图;
图5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功能连杆机构处于“OPEN”位置时的平面图,
图6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功能连杆机构处于“输入/制版”位置时的平面图,
图7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功能连杆机构处于“曝光”位置时的平面图,
图8是功能连杆机构的开盖连杆周围部件的侧面图,
图9A及图9B是示出功能连杆机构构造及动作的内部结构图,
图10是拆下功能开关的刻度盘后、锁定机构周围部件的平面图,
图11是功能开关及锁定机构周围部件的断面图,
图12是机械装置部的印字装置周围部件的放大的平面图,
图13是机械装置部的曝光装置周围部件的平面图,
图14是机械装置部的曝光装置周围部件的放大的平面图,
图15A是曝光装置的紫外线光源周围部件的正面图,
图15B是曝光装置的紫外线光源周围部件的侧面图,
图16是曝光装置的紫外线光源周围部件的平面图,
图17是曝光装置的压板周围部件的平面图,
图18是曝光装置的压板及压板支撑件周围部件的放大的侧面图,
图19是表示墨带路径模式的路径图,
图20A是色带存储器的平面图,
图20B是取出图20A的色带存储器状态下装置主体的平面图,
图21是装在装置主体上的色带存储器的放大的侧面图,
图22是在装上色带存储器后除去功能开关的机械装置部的平面图,
图23A是第2路径销的局部斜视图,
图23B是张力销的局部斜视图,
图24是取下开关盖后凹槽周围的平面图,
图25A及25B是说明方型印的印章本体的构造图,
图25A是示出装到凹槽上的方型印的印章本体视图,
图25B示出方型印的印章本体的底部视图,
图25C及图25D是说明业务印的印章本体的构造图,
图25C示出装到凹槽内的业务印的印章本体视图,
图25D示出业务印的印章本体的底部视图,
图26是凹槽及检测装置周围部件的断面图,
图27是凹槽及检测装置周围部件的正面图,
图28是凹槽及检测装置周围部件的平面图,
图29是表示检测装置二种检测动作之一的断面图,
图30是表示检测装置前述二种检测动作另一的断面图,
图31A是小方形印本体判别图形的说明图,
图31B是大方形印本体判别图形的说明图,
图31C是姓名印本体判别图形的说明图,
图31D是小业务印本体的判别图形的说明图,
图31E是大业务印本体的判别图形的说明图,
图31F是住所印本体的判别图形说明图,
图31G是最大印章本体的差别图形说明图,
图32是印章本体的构造图,图33是制版板的构造图,
图34A及34B是表示制版板的长度与印章本体的位置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电子仪器适用于形成印章的印章制作装置的情况加以说明。此印章制作装置是,在由紫外线硬化树脂形成印面的印章本体上,把印在(打印在)墨带上的印章文字(包含构图的印章图像)作为掩膜进行紫外线曝光,从而做成所希望的印章(印模)。图1A是印章制作装置的平面图,图1B是印章制作装置的正面图。
如这两图所示,此印章制作装置1的结构是其外壳由分成上下2部分的装置机体2形成,在其前部设置电子装置部3,而在后部设置机械装置部4。在机械装置部4的中央形成有凹槽6,它用于将作为存取对象物的印章本体A装到装置主体5上,并且凹槽6上设有带窗口的开关盖7。在机械装置部4的左侧设有功能开关8,它在把印章制作装置1切换成制版(印字)动作或曝光、动作的同时使开关盖7开启。此外,在机械装置部4的右侧形成插口9a及取出口9b,它们用于把后述的印章文字标签做到印章制作装置1上的制版板B插入和取出,在机械装置部4上位于凹槽6外侧处设置着可自由装卸的维修盖10,而在维修盖10内部装有装载墨带C的色带存储器11。
电子装置部3的上部形成操作部21,而在其内部内藏着情报处理装置。在操作部21上形成构成情报处理装置输入部的按钮群22和刻度操作盘23,以及构成输出部的表示器24。刻度操作盘23为三层结构,在它的中心为圆形的执行键31,在此键外侧为环状的分成4部分的游标/转换键32,而在该键32外侧为环状的文字输入键33,文字输入键33的表面印有50音的平假名(图中省略)。印章文字的输入是,首先把文字输入键33与三角标记对齐后旋转,按执行键31进行平假名输入,用游标/转换键32把所输入的平假名转换为适宜的汉字。于是,在将所希望的印章文字做到表示器24上时,按动按钮群22上规定键22a以对其加以确定。另外刻度操作盘23为只能使文字输入键33正反转的结构。
在此,对制作印章的一连串操作参照图1A、图1B及图2做简单的说明。首先,操作功能开关8开启开关盖7,把印章本体A设置到凹槽6内。随着此印章本体A的设置,用后述的检测装置66检出印章本体A的种类,情报处理装置根据此检测结果控制输入部及输出部。接着,操作功能开关8转换到制版动作,操作按钮群22及刻度操作盘23输入印章文字。印章文字输入结束后,把作成印章文字标签的制版板B插入并设置到插口9a内。
接着,操作按钮群22上给定的键22a,进行制版动作即印字。此印字同时做到墨带C与制版板B上,当印字结束时,墨带C的印字部分为曝光送至前方,同时制版板B从取出口9b送到外部。在此,根据送出的制版板B,要是确认了印章文字无错误,则操作功能开关转换为曝光动作,进行曝光。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功能开关8后,操作按钮群22上给定键22a来进行曝光也是可行的。
曝光结束后,操作功能开关8开启开关盖7,从凹槽6内取出印章本体A,并清洗该印章本体A。通过此清洗完成印章,在印章完成时,从上述制版板B上剥下印章文字标签,并将其贴到印章背面。
下面,依次说明印章制作装置1的构成装置。
设置在机械装置部4上的功能开关8可从待机位“OFF”位置顺时针转至“OPEN”位置,同时,可从“OFF”位置反时针转至“输入/制版”位置,进而可转到“曝光位置”为止(见图1)。在“OPEN”位置,设置在凹槽6上的开关盖7跳起,开关盖7可开启,而在“输入/制版”位置及“曝光”位置,分别进行后述的印字部及曝光部的机械操作。同时,功能开关8具有作为电马达转换开关的功能。于是,通过此转换操作,设置在功能开关8侧的灯(非“OFF”位置)12点亮,表示转换位置。
色带存储器11为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到装置本体5上的结构,在墨带C消耗时能与盒体一起更换。如图2所示,色带存储器11的一端设有卷取筒13,另一端设有开卷筒14,墨带C从开卷筒14卷出沿大致逆“L”字回转形状弯曲卷到卷取筒13上。在此逆“L”字回转形状弯曲的墨带C的行走路径上,印字部面对其短边部分,而曝光部面对其长边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此墨带C与上述的制版板B同时面对印字部,而印字后的墨带面对着曝光部。
墨带C由透明的窄带材和涂布在其上的油墨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用墨带厚度为6μm。当在印字部将字印在墨带C上时,油墨部分转印到制版板B上。由此,在墨带C的窄带材上形成剥落油墨文字部分的负图像,而在制版板B上形成附着油墨文字部分的正图像。于是,墨带C作为掩膜加以利用并送到前方的曝光部,而制版板B由于确认印章文字,故应粘贴在做成的印章上而送到装置外部。
制版板B如图33所示,是将基片Ba与粘着片Bb层叠而成,整体形成长方形。在粘着片Bb上形成方形的切断线Bc,沿此切断线Bc从基片Ba上剥下的粘着片Bb的方形部分成为粘贴到上述印章背面的印章文字标签Bd。印章本体A与作为印章的用途一致,准备形状不同的多种印章本体,与此对应的制版板B也准备多种与此印章文字标签Bd部分的形状(切断线形状)不同的制版板B。而且,制版板B的每种颜色不同,易于判别其类别。
此外,如图32所示,印章本体A是,将较薄的海绵(发泡氨基甲酸乙脂)Ab贴到托柄(实施例中为树脂制成)Aa的前端,海绵Ab上贴有不受紫外线影响的树脂基Ac,而在树脂基Ac上贴有构成印面Ad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在此印章本体A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印面Ad)的部分上,通过把墨带C作为掩膜进行曝光,使相当于印面Ad印章文字的部分硬化。在此状态下,通过把印章本体A从凹槽6内取出洗净,洗出水溶性的未硬化部分,完成印章。图中的符号Ae是树脂制的罩。此外,用紫外线软化树脂代替上述的紫外线硬化树脂也是可行的,在如此情况下,将墨带C与制版板B的正、反做的相反,也能做成与实施例相同的印章。
如图2所示,在此印章制作装置1中,从开卷筒14卷下的墨带C经第1路径销51导至印字部,亦径第2路径销52及第1导销53导至曝光部,从曝光部经第2导销54及张力销55卷到卷取筒13上。在印字部,通过夹住墨带C方式的配置了打印头56的压板辊57,边推出墨带C边在该带C上印字。此外,在曝光部,用压板58将墨带C夹在压板58与印章本体A之间以对印章本体A进行紫外线曝光。
如图3所示,机械装置部4内藏使卷取筒13及压板辊57回转、并使墨带C行走的送带装置61。此外,如图4所示,机械装置部4还内藏功能连杆机构62,它由锁定/非锁定开关盖7的开盖连杆62a,把印字部的打印头56离开压板辊57的头部移动连杆62b,使曝光部的压板58进退的压带连杆62c以及使上述开盖连杆62a、头部移动连杆62b及压带连杆62c动作的主连杆62d构成。
首先参照图3详细说明送带装置61。送带装置61是把内藏在功能开关8下侧的驱动电机101作为动力源,使与卷取筒13相配合的卷轴102和与压板辊57相配合的滚轴103回转。输出齿轮105固定到驱动电机101的输出轴上,而动力传递齿轮106与输出齿轮105相啮合,主齿轮107与动力传递齿轮106相啮合。于是,动力通过主齿轮107,一方面经卷轴减速齿轮系108传递到卷轴102上,另一方面经滚轴减速齿轮系109传递到滚轴103上。
离合臂110可自由回转地枢轴支承到驱动电机101的输出轴104上,而动力传递齿轮106则可自由回转地枢轴支承到此离合臂110上。离合臂110随着输出轴104的转动而转动,以使动力传递齿轮106与主齿轮107可自由接合、离开的方式相啮合。即,当驱动马达101转动时,离合臂110转动,动力传递齿轮106与主齿轮107啮合,从而驱动马达101的动力传至卷取筒13及压板辊57。反之,当驱动马达101停转时,卷取筒13和压板辊57给予回转动力,使动力传递齿轮106从主齿轮107上弹开、解除了它们的啮合。由此,例如,在拨出误插入的制版板B时,压板辊57不承受驱动马达101的负载进行简单地回转(逆转),从而不会影响到墨带C,能够简单地仅拔出制版板B。不过,将离合臂110与功能开关8的转换相连动地进行回转也是可行的。此外,卷轴102成为滑动轴,而因墨带C卷到卷取筒13上所增速的圆周速度的变化由所产生的滑动加以吸收。
下面,参照图4-图8,详细说明上述的功能连杆机构62。功能连杆机构具有支架121,直立状态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支架121上的开盖连杆62a,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支架121上的板状头部移动连杆62b,可自由进退地支承到支架121上的板状压带连杆62c,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支架121上的板状主连杆62d,以及位于主连杆62d与压带连杆62c之间的压带齿轮122。此外,上述送带装置61的各种齿轮设置在支架121与压带连杆62c之间,而主连杆62d沿着支架121于支架121的下侧。
主连杆62d的输入端与功能开关8的偏心销123相接合,通过以支承轴124为中心的功能开关8的正反转而带动主连杆62d转动。另外在主连杆62d的输出端的前端形成舌片125,而在输出端的前部设置第1销126,并在舌片125的基部设置第2销127。于是,舌片125与开盖连杆62a的下部相接合,第1销126与头部移动连杆62b相接合,而第2销127经压带凸轮122以与压带连杆62c相接合。
开盖连杆62a是将开启连杆主体128、分别突设在开启连杆主体128两端的一对支承轴129,129、从开启连杆主体128两端朝开关盖7延伸的一对钩部130、130,与上述主连杆62d的舌片相对应的、并从开启连杆主体128处向下延伸的杆柄部131,以及从开启连杆主体128处向前方弯曲延伸的开关动作部132做成一体(见图8)。在杆柄部131与支架121之间挂着螺旋弹簧133,使开盖连杆62a的钩部130的前端在钩到开关盖7的接钩部7a的方向加有回动力。
在将功能开关8以“OFF”位置转至“OPEN”位置时,主连杆62d的舌片125在前方转动,开盖连杆62a的杆柄部13克服螺旋弹簧133的弹力,使钩部130脱离接钩部7a。另外,在开关盖7的内表面安装着板簧7b,它用于稳定地压住安放在凹槽6内的印章本体A,当钩部130向外时,开关盖7接触到安放在凹槽6内的印章本体A并朝上跳开(见图5及图8)。但是,即使印章本体A并没有安放到凹槽6内时,通过功能开关8的“OPEN”,用后述的锁定机构63的锁定部件171,也使开关盖7跳开(见图10)。
另外,通过此开盖连杆62a钩挂的解除,开-关动作部132使后述的检测装置66的检测端突伸到凹槽6内。于是,当将手从转至“OPEN”位置上的功能开关8处离开时,由螺旋弹簧133,经开盖连杆62a及主连杆62d,使功能开关8从“OPEN”位置自动地回归到“OFF”位置。另外,在合上开关盖7时,通过克服上述的板簧7b的弹力,把开关盖7推压到凹槽6侧,使开盖连杆62a的钩部131越过开关盖7的接钩部7a并钩挂在那儿。
在头部移动连杆62b的前端装载打印头56状态下,头部移动连杆62b以位于打印头56保持部上的支承轴135为中心转动。在头部移动连杆62b的尾端形成有与主连杆62d的第1销126相接触的配合面136,此外在该尾端与支架121之间挂有螺旋弹簧137。螺旋弹簧137将以支承轴135为中心的头部移动连杆62b的前端回转推压到压板辊57侧的同时,也给配合面136推压到第1销126上的回转推压力。配合面136具有把倾斜面138夹在中间的、位于倾斜面138前端的第1静止面139和位于倾斜面138后端的第2静止面,第1静止面139成为与主连杆62d的支承轴124同心的圆弧,在主连杆62d转动使其第1销126与第2静止面140相接触时,打印头56离开压板辊57,而当与第1静止面139相接触时,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相接触。此外,在装卸色带存储器11时,使用图外的工具,使打印头56在离开压板辊57的方向有更大的转动。
如图6所示,当功能开关8从“OFF”位置转至“输入/制版”位置时,主连杆62d的第1销126由第2静止面下降到倾斜面138并移到第1静止面139上,通过螺旋弹簧137,头部移动连杆62b回转,打印头56推压到压板辊57上,反之,当功能开关8从“输入/制版”位置转至“OFF”位置时,第1销126从第1静止面139上到倾斜面138并移到第2静止面140上,头部移动连杆62b克服螺旋弹簧137的弹力回转,从而打印头56离开压板辊57。
此外,在将功能开关8从“输入/制版”位置进一步转至“曝光”位置时,由于第1销126移至第1静止面139的前方,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仍维持着原来的接触状态(见图7)。同样的,当功能开关8从“OFF”位置转至“OPEN”位置时,由于第1销126移到第2静止面140前,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仍维持着原来的离开状态(见图5)。另外,通过螺旋弹簧137,在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相接触状态下,实际上,第1销126仅从第1静止面139上浮动,确实维持着打印头5 6与压板辊57的接触状态。
压带连杆62c整体形状略为T字形,其左右两端及前端上分别形成的导向槽142分别与立设在支架121上的3个突起143相配合,从而压带连杆62c几乎以浮动状态可自由进退地安装到支架121上。各导向槽142为键孔状,此外突起143的上端形成圆板状的止拔部(图中未示),压带连杆62c通过导向槽142的圆形部分与上述止拔部位置相一致并推入装到支架121上,从而在导向槽142的长孔部分可沿突起143自由进退。此外,在避开导向槽142的压带连杆62c的两端部上各立设着2个支承销144,144,在此支承销144、144上安装着上述的压板58和第1及第2导销53、54(见图13)。
在压带连杆62c的中间位置,有朝后方延伸设置的前端折弯的弹簧安装片145,螺旋弹簧146挂在弹簧安装片145与支架121之间。螺旋弹簧146给压带连杆62c一向前方即前进方向的弹簧力。此外,在压带连杆62c的前部延伸设置着分支的配合部147,上述的压带凸轮122与此配合部147相接触。
压带凸轮122是将两片相重合的板状凸轮即上凸轮部149与下凸轮部150形成为一体、通过支承轴151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到支架121上的。下凸轮部150具有一部分有扇状切口的圆形形状,而上凸轮部149为半月形状。于是,压带连杆62c的接合部147与上凸轮部149的周端部分相接触,而主连杆62d的第2销127与下凸轮部150的切口部分相接合(见图6)。
图6状态是功能开关8处于“输入/制版”位置的状态,当将此状态的功能开关8转至“曝光”位置时,主连杆62d的第2销127推压下凸轮部150切口的一端,使压带凸轮122反时针回转。通过这一回转,压带连杆62c的接合部147从上凸轮部149的周端部分落入弦部分,压带连杆62c对螺旋弹簧146施压并前进。这时,由于压带凸轮122是可自由回转的结构,螺旋弹簧146被施压,直到上凸轮部149的弦部分与压带连杆62c接合部147的相接面全部相接的位置,压带凸轮122才瞬间回转。此外,通过这一回转,下凸轮部150切口的另一端直到与第2销127大致接触的位置才回转(见图7)。
此外,上述的导向槽142兼作限制压带连杆62c前进端位置的限制器,通过将各导向槽142的长孔部分端侧与各突起143相碰,使压带连杆62c停在前进端位置上。因而,在压带连杆62c接合部147与上述的上凸轮部149的弦部分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实际上,此弦部分上并没有作用着螺旋弹簧146的压缩力,接合部147的相接面仅略微离开上凸轮部149的弦部分。
当功能开关8从“曝光”位置经“输入/制版”位置转至“OFF”位置时,第2销127推压到下凸轮部150的切口另一端,使压带凸轮122顺时针旋转。通过这一转动,压带连杆62c的接合部147从上凸轮部149的弦部分相对周端部分回归,从而压带连杆62c克服螺旋弹簧146弹力后退。在这种状态,可自由回转的压带凸轮122顶住对螺旋弹簧146施压的压带连杆62c,使压带连杆62c维持在后退位置(见图4)。此外,当功能开关8从该“OFF”位置转至“OPEN”位置时,与第2销127相接触的下凸轮部150切口另一端大致与第2销127的移动方向平行,从而压带凸轮122不仅稍略顺时针方向回转一下,而且压带连杆62c还维持在原来的后退位置上(见图5)。
这样,当功能开关8从“OFF”位置转至“OPEN”位置时,钩部130朝外,开关盖7成为可开放状态,当从“OFF”位置转至“输入/制版”位置时,打印头56将墨带C推压到压板辊57上、成为可印字状态,当进一步从“输入/制版”位置转至“曝光”位置时,压板58将墨带C推压到印章本体A上、成为可曝光状态。此外,曝光之际误打开开关盖7并在开启开关盖7状态下进行原曝光动作时存在着紫外线外泄的缺点。另外印字之际开启开关盖7也是墨带C卡住的原因。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组装了锁定机构63,以在印字动作及曝光动作时,使开关盖7锁定在闭锁状态,同时,在开关盖7开启时,不进行印字动作及曝光动作。
锁定机构63设置在功能开关8上,为了易于理解说明功能开关8的结构。如图9A及图9B所示,功能开关8具有其上形成有指示设定位置的标记162的刻度盘161,安装在刻度盘161内侧空间的插锁部件163,以及与上述主连杆62d相配合的偏心销123。在刻度盘161的轴部164上,功能开关8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到装置机体2的机座部2a上。插锁163具有一对沿刻度盘161径向弯曲伸展并相对称的插锁臂165,165,通过各插锁臂165所具有的弹性,使各插锁臂165前端的圆形部165a分别推压到机座部2a上形成的各插锁接合部166。
各插锁接合部166具有将朝向插锁臂的4个凸部166a与3个凹部166b相排列的形状,各插锁臂165的圆形部165a落下(配入)3个凹部166b的状态对应于上述的“OFF”位置、“输入/制版”位置及“曝光”位置(见图9A)。另外,最外端凸部的中间位置与“OPEN”位置相对应,在“OPEN”位置不能进行“卡嗒”配合声(见图9B)。由此,能从上述的“OPEN”位置自动平稳地回归到“OFF”位置。此外,“OFF”位置与“OPEN”位置之间有15度转角,而在“OFF”位置与“印字位置”及“曝光”位置之间分别有30度回转角。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锁定机构63具有设置在功能开关8与凹槽6的边界部分上的锁定部件171,锁定部件171在由锁定弹簧172施加向上弹力状态下可上下自由移动地安装到装置机体2的机座部2a上。锁定部件171是由在机座部2a上可上下自由移动导向的部件主体173,从部件主体173延伸弯曲到凹槽6侧并朝上伸展的推臂部174以及从部件主体173延伸弯曲到功能开关8侧并朝上伸展的锁定臂部175构成。
推臂部174面临着凹槽6的盖支承部6a的下侧,当开启开关盖7时,推臂部174从盖支承部6a伸出,当关闭时推着落入盖支承部6a内。即,当开启开关盖7时,通过锁定弹簧172,锁定部件171上移,当关闭时,锁定部件171克服锁定弹簧172弹力下移。另外,当锁定部件171上移时,锁定臂部175进入功能开关8侧壁上形成的配合固定槽176内,以阻止功能开关8回转。反之,当锁定部件171下移时,锁定臂部175离开功能开关8的配合固定槽176,功能开关8的止转加以解除。
在这种情况下,配合固定槽176成为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槽,以使功能开关8在“OFF”位置与“OPEN”位置间回转时(通常这种操作是不能进行的),能允许这种回转。反之,在使功能开关8从“OFF”位置转至“输入/制版”位置或“曝光”位置时,阻止这种回转。由于这种结构,在开关盖7开启时,阻止了功能开关8的回转,朝印字动作及曝光动作的转换成为不可能。
另外,在印字动作及曝光动作之际,使开关盖7锁定在关闭状态的机构是由上述主连杆62d及开盖连杆62a实现的。即,功能开关8处于“输入/制版”位置或“曝光”位置状态下,通过开盖连杆62a使开关盖7关闭锁定。由此,在开关盖7打开状态下不能进行曝光,并且进行曝光时不能打开开关盖7。
下面参照图12对装在印字部的印字装置64加以说明。印字装置64具有把印章文字打印到墨带C上的打印头56,以及按照打印头56的印字动作输送墨带C的压板辊57。另外,在接近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的接触部分的装置机体2上、形成送入上述制版板B的送进通路181与送出制版板B的送出通路182。在送进通路181上流端形成朝外开放的上述插口9a,而在送出通路182下流端形成朝外开放的上述取出口9b。
压板辊57是上述方式的驱动辊,将墨带C从开卷筒14卷出的同时,把制版板B加入到辊57与打印头56之间,在墨带C与制版板B重合状态下,压板辊57面对打印头56。打印头56是热敏式打印头,通过热转印,涂布在墨带C的窄带材上的油墨转印到制版板B上。通过这种转印,墨带C上揭下了相当印章文字的部分,在此部分出现透明的窄带区,而揭下的油墨作为印章文字附着到制版板B上。
在送进通路181上具有传感器183,它用于检测制版板B的插入及输送基准位置,插入送进通路181的制版板B通过传感器183的检测结果,由压板辊57输送,并从印章文字标签Bd前端部开始印字。在构成送出通路182的左侧壁的前端(上流端)形成分离爪部184,通过此分离爪部184,能使重合状态送进的墨带C与制版板B分离。于是,墨带C送至前方的曝光部,而制版板B通过送出通路182送到装置外部。
在此,在说明制版板B结构的同时,详细说明制版板B与上述印字装置64之间的关系。
如图33所示,制版板B是由基片Ba与粘接片Bb层叠而成,整体形成有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的长方形。在粘接片Bb的中央形成矩形的切割线Bc,由此切断线Bc构成印章文字检签(检签部)Bd。即,沿此切断线Bc从基片Ba剥下的粘接片Bb矩形部分成为粘贴到上述印章背面上的印章文字标签Bd。此外,在印章文字标签Bd的两侧形成一对通孔Be,它们处于以印章文字标签Bd部分作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上。一对通孔Be、Be设置在从各制版板B的与长边相平行的中心线靠近长边侧的位置上,而且,各孔大致为矩形。此外,基片Ba是相对所谓粘接片Bb的剥离片。
沿长边的方向成为制版板B的输送方向,将制版板B插入上述的送进通路181时,传感器183首先检出制版板B长边方向的前端(与短边相对应的端部),接着,检测此通孔Be。传感器183由光中断器等的光传感器构成,当制版板B的长边方向的前端(与短边相对应的端部)面对着传感器183的光路并遮断光(电压下降)时,检测制版板B的存在,接着,制版板B的通孔Be面对传感器183的光路使光透过(电压上升)时,检测通孔Be的存在。此外,通孔Be的存在可以用通过通孔Be时电压的下降进行检测,也可以用此电压上升及下降这两者加以检测。
然后,一旦检测出制版板B的存在,压板辊57就开始回转,插入的制版板B开始送进。接着,当送进给定范围的行程数(时间)后检测出通孔Be的存在时,判定制版板B的表里是正的,而且通过此检测,在行程数送进处用打印头56开始印字。在上述的制版板B中,在粘接片Bb的的印章文字标签Bd上进行印字。但是在插入制版板B时因制版板B有表里,有必要防止其错误地插入。此外,如后述,制版板B上印章文字标签Bd的大小具有不同的种类。
为此,先检测制版板B的前端,并开始自动地送进所插入的制版板B,接着由其通孔Be判别表里。由于此自动送进的开始,在送进给定范围的行程数(时间)后不能检测通孔Be存在时,判断出表里有错,停止压板辊57的回转,发生警报。另外,根据印章文字标签Bd的大小,由于印字开始位置不同,在用文字输入时的数据计算印字开始位置中,从通孔Be的检测位置以送进计算结果的行程数的方式开始印字。
这样,通过在制版板B上形成通孔Be,在能判别制版板B表里的同时,能够在印章文字标签Bd部分正确地印字。此外,通过做成一对通孔Be,就不必规定制版板B送进时的前后。即,由于印章文字标签Bd形成在制版板B的中央,且一对通孔Be、Be是位于点对称位置,也可以把长边方向的那一端(对应短边的端部)为前地先插入。此外,在图中没有表示出,但在实施形态的制版板B中,基片Ba是无色彩的,而粘接带Bb是彩色的,根据其色彩的不同也可以判别其表里。
另外,印章本体A被准备了与作为印章的用途相一致的、形状(印面Ad形状)不同的多种(见图31A-31G及图32),与之相对应的制版板B也准备了其印章文字标签Bd的形状(切线Bc的形状)不同的多种。图33实线所表示的制版板B是一种印章文字标签Bd比较大、图31F是表示住所印用制版板B,用虚线所示的印章文字标签Bd的其它2例分别是:大的矩形是大业务印用的,而小矩形是姓名印用的。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印章制作装置1中,准备了多种制版板B,这些制版板群的粘接片Bb的色彩是相互不同的。如上所述,粘接片Bb是有色彩的,而选定在制版板B相互之间的粘接片Bb的色彩是不同的。因而,虽然制版板B自身的外观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但根据其色彩的不同,能够判别制版板B的种类,而且在各制版板B中,根据无色彩与有色彩的不同,能够识别其表里。此外,将基片Ba作成有色彩,而将粘接片做成无色彩也是可行的。
印字后的制版板B与由压板辊57而形成负图像的墨带C一同送至前方,制版板B从取出口96送到装置外部,而墨带C一直送到印章本体A的前方(曝光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通过制版板B完全送出到装置外部时判断打字已结束,接着进行曝光操作。但是,制版板B完全送出到装置外部时,当墨带C到达曝光部没有停止时,会在墨带C行走中进行曝光。反之,不管墨带C到达曝光部并停止在那儿,当制版板B并没有完全送出装置外部时,使用者通过拔出制版板B,随之会使墨带C松弛。
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墨带C的行走路径中,从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的接触位置至设置在凹槽6内的印章本体A印面Ad中心位置的路径长度I设定为大致是制版板B的一半长度。具体地,制版板B的长度L=128mm,L/2=64mn,预定空转2mm使上述路径长度I=66mm的方式相对打印头56设定印章本体A的设置位置。
由此,墨带C由于在制版板B完全送到装置外部时即制版板B脱离字打印头56及压板辊57时,停止2mm的空转。于是,在此停止状态下,墨带C上形成的负图像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与印章本体A印面Ad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相一致。此外,根据上述传感器183对制版板B尾端的检测,控制2mm的空转。
采用上述结构的话,由于制版板B送到装置外部时间与墨带C到达曝光部的时间是大致一致的,墨带C行走中不会进行曝光,也不会产生制版板B送出不完全等故障。另外,缩短墨带C送进时间的同时能够抑制墨带C无效使用。并且,由于把印章本体A印面Ad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作为基准设定上述的路径长度I,无论制版板(印章本体A)B的种类,墨带C的送进距离(路径长度I)都能一定。再者,通过设定2mm的空转量,即使制版板B的长度L有制造误差,也确实能把制版板B送到装置外部。
下面,参照图13及图14,说明曝光部的曝光装置65。曝光装置65具有与设置在凹槽6上的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相对放置的紫外线光源191,以及设置在紫外线光源191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之间的压板58。印章本体A的印面Ad、压板58及紫外线光源191是相互平行的设置的,并且在它们之间均有间隙,墨带C设置在印面Ad与压板58之间。压板58由透明树脂等构成,它将前进着的墨带C推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即,曝光之际,通过压板58将墨带C推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后,点亮紫外线光源191,进行越过压板58、对作为掩膜的墨带C加以曝光(见图13)。
紫外线光源191是称作半热管的自加热型热阴极管,如图15A(正面图),15B(侧面图)以及图16(平面图)所示,紫外线光源191支承在设置到基板192上的萤光管夹193上。在紫外线光源191的左右端设置着一对温度熔断器194,194,它们用于检测紫外线光源191的寿命及故障。各温度熔断器194是筒形,与紫外线光源19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并与紫外线光源的下侧相接触。各温度熔断器194通过从萤光管夹193延伸的保持臂195保持着其下侧,同时通过弹性的保持臂195将各温度熔断器194推到紫外线光源191上。
此外,在紫外线光源191的后方设置图中未示的反射板,最好将紫外线集中到前方进行照射。再有使温度熔断器194离开紫外线光源设置,以使紫外线光源191的热量不传导到温度熔断器194上也是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紫外线光源191的光量增加很多。
如图17及图18所示,压板58是由形成方形的透明树脂等构成,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安装到左右压板支撑件201,201上。此外,各压板支撑件201以插入方式安装到立设在上述压带连杆62c各端上的2根支承销144,144上(见图14)。压板58由要推到印章本体A印面Ad上的压板本体202,从压板本体202各端向后方延伸的上下一对导向爪203,203以及从位于上下一对导向爪203、203间的压板本体202处延伸的板部204构成,在板部204上形成位于压板58上下之间引导压板58前后方向摆动的、向外的轴突起205。
图中未示出的压板本体202在其长度方向的与印章本体A相反侧即仅在紫外线光源侧是弯曲的,通过压板58,墨带C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相接触时,相对印面Ad的墨带C被推开。此外,在压板本体202的两端分别形成向上伸展的导片206,206,各导片206朝斜后方弯曲。由此,在色带存储器11安装之际,将墨带C适当地导入压板58与印章本体A之间。进一步地,压板本体202的两端有圆弧状倒角,在曝光之际,在此倒角部分207使墨带C不生皱地弯曲(见图13)。另外,图17及图18中的序号208,208是设计为要提高压板本体202刚性的上下一对肋条。
另外,在各压板支撑件201上形成上下一对V型槽210,210,用于沿前后方向引导压板58的上下一对导向爪203,203,各压板支撑件201上还形成凹槽211,用于使轴突起205可前后方向回转。即,压板58的两端处导向爪203与V型槽210相配合而轴突起205与凹槽211相配合,从而使压板58在前后方向可自由进退微小距离且在前后方向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到左右压板支撑件201,201上。在这种状态下,各压板支撑件201处延伸的上下一对簧片212,212从后方接触压板58的各外端,通过簧片212,压板58被推压向导向爪203的爪部与V型槽210的槽底部分相接触的前进侧位置上。
从图14(图2)的状态开始,当压带连杆62c前进时,随之两压板支撑件201、201前移,压板58平行地移向印章本体A的印面Ad。压带连杆62c的移动行程比压板58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间的距离稍长,在压带连杆62c到达前进位置时,即压板58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固定定位,同时压板58承受印面Ad的反力,且相对各压板支撑件201稍后退。压板58的后退因有来自印面Ad的反力,从而反力与压板58的各部推压力相对抗,压板58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相靠接触(见图13)。即,压板58着墨带C将墨带C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无间隙地密贴着。
如图18所示,插通一侧支撑销144的导销保持部214还与各压板支撑件201形成为一体,带滑接部件215安装在此导销保持部214上。带滑接部件215的横断面为半月形,其弧面对着压板58侧。在带滑接部件215上下方向的中间形成分别有圆孔的左右一对支承片216,通过将支承片216左右方向的圆孔分别从外侧嵌入到导销保持部214上形成的一对轴突起217上,使带滑接部件215相对导销保持部214的轴能在回转方向可自由摆动地安装着。
导销保持部214及带滑接部件215设置在压板58及印章本体A的外侧(见图14及图17),位于右侧的导销保持部214及带滑接部件215构成上述的第1导销53,而位于左侧的导销保持部214及带滑接部件215构成上述的第二导销54。即,通过第1导销53与第2导销54,在压板58与印章本体A印面Ad间行走的墨带C不会干涉这些部件,而且在这两销上墨带C被平行引导着。
将在下面详细说明的,由于导销保持部214构成压板支撑件201的一部分,随着压板(压带连杆62c)58的前进,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也同方向移动。这种移动会使跨在第1及第2导销53、54间的墨带C的张紧加以缓解,从而在减少张力的状态下,即,不生成纵皱状态下的墨带C被推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参见图2及图13,上述状态的墨带C在图2中行走时,由于卷取筒13的墨带C上作用着强张力,从而上述的墨带C会生成极薄的带形纵皱。但是,当将这种状态的墨带C推靠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时,生成纵皱的墨带C推靠到印面Ad上,印章文字歪斜地进行曝光。另外,当松驰墨带C时,印章文字位置错移地进行曝光。在此,如图13所示,随着压板58前进,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也前进,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也前进,使墨带C张紧缓解的同时,通过此时的张力销55,在墨带C上施加不产生纵皱的相当弱的张力。
处于图13曝光状态的墨带C通过张力销55及第2路径销52在压板58两端朝后方弯曲,由于压板58两端上倒角部分207的作用,墨带C上不会生成无用的皱纹。
下面参照图19说明墨带C的路径,从开卷筒14卷出的墨带C由第1路径销51适当地导至印字装置64,再经过印字装置64处的第2路径销52转一大弯,接着由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适当地导至曝光装置65,最后经张力销55卷到卷取筒13上。此路径是墨带C行走时及行走待机时的路径,但前述的曝光时的路径与之是不同的,并且作为色带存储器11移动场合也是不同的。在此,在说明色带存储器11移动时的路径之前,以包含各卷筒及各销的色带存储器11自身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20A及图21所示,色带存储器11的结构是,各卷轴及各销以悬置方式安置到存储器机体221上,机体221是由逆“L”字形状的基板222与从基板222处伸出的多个机架223构成,色带存储器11的基板222在下部,通过其各机架223与装置本体5的接受部5a相配合,使色带存储器11装到装置本体5上。此外,机架223如图20A所示地装到存储器机体221的各角部。
开卷筒14可回转地垂设在基板222短边侧端上的同时,卷取筒13可回转地垂设在长边侧端上。此外,在开卷筒14的前方设置着从基板222垂下的付有加强肋的第1路径销51,特别是在销51的前方设置着可在前后方向自由进退的路径变更部件224。在卷取筒13的前方,在螺旋弹簧225施压状态下张力销55可自由进退地设置到基板222上。此外,如图20B所示,在装置本体5的接受部5a上设置着开卷及卷取筒13、14的卷轴102、226,打印头56,压板辊57,送入及送出通路181,182,第2路径销52,第1及第2导销53、54,压板58,紫外线光源191等。
如图21所示,开卷筒(卷取筒13与之完全相同)14具有卷绕墨带C的圆筒状轴部228、在轴部228上端延伸设置的上接合部229以及在轴部228下端延伸设置的下接合部230,用上接合部229可回转地支承到基板222上,而用下接合部230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装置本体5侧。上接合部229由圆筒231及与圆筒231上侧相连的突缘状顶部232构成,与之相对应地,在基板222上形成有圆筒231可自由回转滑接的轴承233以及支承顶部232下表面的台阶234。顶部232的下面及台阶234是锯齿状的,在顶部232与台阶234接触(接合)时,开卷筒14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回转。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色带存储器11装到装置本体5上时,容易推上开卷筒,顶部232与台阶234的接合被解除,使开卷筒14可自由回转。此外,在色带存储器11未装到装置本体5上时,开卷筒14在其自重作用下下压,使顶部232与台阶234接合,住位开卷筒14逆转。这种止逆转防止了墨带C松驰,阻止了卷取筒13中与墨带C行走方向相反方向上的回转以及阻止了开卷筒14中墨带C行走方向的回转。不用说,卷取筒13,开卷筒14均能使墨带C在张紧方向回转。此外,在为更换所提供的色带存储器11上设置有将基板222上面的顶部232推靠到台阶234上的板(图中未示出),以这种状态进行包装。
如图20A及图21所示,路径变更部件224是由可自由滑动地安装到基板222角部的滑板236以及与滑板236做成一体的路径变更销237构成。滑板236的上表面露到外部并与基板222上表面齐平。路径变更销237随着滑板236的滑动而在前后方向移动,在移到最后方状态下,使跨在开卷筒14与卷取筒13之间的墨带C大致张紧呈直角。在这种情况下,直到把色带存储器11装到装置本体5上为止,墨带C仍呈直角张紧状态,在装到装置本体5上后,使路径变更销237移到最前方(见图22)。
由此,在把色带存储器11装上之际,路径变更销237与张力销55协同动作,规定墨带C的路径与压板58及印章本体A,第2路径销52等不发生干涉,而路径变更销237与第1路径销51协同动作时,规定墨带C的路径与打印头56及压板辊57并不发生干涉。于是,在装上色带存储器11后,通过移动路径变更销237,墨带C的路径成为上述的行走时及行走待机时的状态。
张力销55由断面为半圆形的滑接部239及支承滑接部239的支承板部240构成,通过装在张力销55与基板222之间的螺旋弹簧225,对墨带C在张紧方向施压。螺旋弹簧225的弹力是为使张紧的墨带C上不产生纵皱的较弱力,而张力销55具有使墨带C不松驰的功能。即,在用于更换的色带存储器11中,上述的卷取筒13及开卷筒14成为止逆转状态,墨带C跨在两卷筒13、14间,固定定位此墨带C的张力销55防止墨带C因振动而产生松驰。
在上述的曝光动作中,压板58与第1及第2导销53、54同时移动到印章本体A侧前方时,张力销55以使墨带C不产生纵皱且松驰的状态张紧墨带C。此外,在对张力销55不要求有前述防松驰功能情况下,也可以将张力销55设置在装置本体5侧上。这样的话,张力销55的张紧功能更稳定。
如图23A及23B所示,第2路径销52的滑接部242及张力销55的滑接部239具有与一般的皮带轮等同样的中高形状,使在带幅上下方向延长状态下行走的墨带C不脱离各滑接部239、242的下侧。此外,即使各滑接部239、242与墨带C不能正确地相互垂直,也能防止墨带C走偏等现象。即,与这些滑接部239、242相接触的墨带C在其幅度方向中间部容易隆起的方式下行走。由此,通过第2路径销52及张力销55的各滑接部242、239以及可自由摆动的上述第1及第2导销53、54的各带滑接部件215,使墨带C在通常保持一定高度位置的状态下面对曝光装置65。
下面,说明与开关盖7的开关连动的检测装置66。此检测装置66检出印章本体A装到凹槽6上的同时判别印章本体A的种类。在印章本体A上准备了方型印用、姓名印用、业务印用、住所印用等各种形状不同的印章本体,这些各种类的印章本体A的长度相同,但宽度及厚度是不同的。此外,“长度”是印面Ad与相反侧表面之间的印章本体A的尺寸,“宽度”是印章本体A装到凹槽6内后两侧表面之间的尺寸,而“厚度”是印章本体A装到凹槽6内后其上表面与底面之间的尺寸。由于在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把这种宽度及厚度不同的各种印章本体A设置到凹槽6内的一定位置,所以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24及图25A-25D所示,在凹槽6的底面6b上立设着长短不同的4根凸台251,251、251、251,与此相对应的,在印章本体A上形成与凸台251相嵌合的嵌合孔Af。
使4根凸台251呈“T”字形设置,与之相对应的,例如对于方型印形成2个嵌合孔Af、Af(图25A及图25B),对于业务印形成4个嵌合孔Af、Af、Af、Af(图25C及25)。这样,印章本体A的嵌合孔Af的数目及其深度因印章本体A的种类而各不相同,通过将这些嵌合孔Af与凸台251相组合,装到凹槽6内的各种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的中心通常定位到同一位置上。
此外,在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与相反的背面Ag上形成位于中心位置即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左右对称地横向排列的多个小孔(种类检测孔)Ah,以通过与后述的检测装置66的开关列262的协同动作,判别印章本体A的种类(见图31A-31G)。此外,印字后与墨带C分离并送到装置外部的制版板B的印章文字标签Bd贴到印章本体A的背面Ag上,由此盖住种类检测孔Ah。
如图26、图27及图28所示,检测装置66具有与印章本体A的背面Ad相对置方式设置的开关托架(兼做凹槽6的壁面)261,以及支承着开关托架261的、由6个检测开关263组成的开关列262。各检测开关263是由按钮开关等构成的开关本体264以及其前端面临凹槽6内部的开关顶265构成。开关顶265由平板266以及以平板部266处直角延伸的检测突起部267组成,而且平板部266的下部被引导到开关托架261上形成的导向突起268处以及检测突起部267被引导到开关托架261上形成的导向孔269内,使开关顶265前后移动。
开关本体264固定到基板270的里表面上,并使其柱塞271固定定位到开关顶265的平板部266上的方式设置着。在这种情况下,柱塞271在其弹力作用下将开关顶265推压到凹槽6侧,通过这种推压,检测突起部267的前端从开关托架261的导向孔269中伸到凹槽6内状态以及克服这种推压沉入导向孔269的状态是与检测开关263的ON-OFF相对应的。
此外,开关连杆62a的开关动作部132以克服柱塞271弹力的方式固定定位到开关托架261的平板部266上,随着开盖连杆62a的回转,整个开关顶265在前后方向移动。另外,可以将开关动作部132与开关顶265做成一体,还可以把开关顶265与检测开关263做成一体,并且通过开关动作部132可以移动基板270。
这样,当开盖连杆62a在图示时针方向回转打开开关盖7时,开关顶265移到前方(基板270侧),其检测突起部267从印章本体6内退出(见图26)。这样,解除了检测装置66的检测方式,还能不干涉检测突起部267地安装、装卸印章本体A。此外,当开盖连杆62a沿图中反时针方向回转关闭开关盖7时,开关顶265移到后方(凹槽6侧),其检测突起部267伸到凹槽6内。由此,检测装置66处于检测状态,当此时印章本体A装到凹槽6内时,开关顶265处于碰到印章本体A中的状态,从而检测出检测开关263处于OFF而印章本体A装着的状态(见图29)。反之,当未装上印章本体A时,开关顶265处于最大限度伸出的状态,从而检测出检测开关263处于ON而印章本体A处于未装上的状态。
实际上,当开关列262内任一个检测开关263处于OFF状态时,检测出印章本体A装着状态,而当所有检测开关263处于ON状态时,检测出印章本体A处于未装着状态。另外,代替检测状态方式可以采用如图26所示的,将开关顶265的检测突起部267退出凹槽6内,从而检测出开关盖7开启的状态,或是可把它作为阻止曝光的优先检测信号。
而且,开关列262的各检测开关263如图29或30所示,通过所对应的印章本体A上种类检测孔An的有无,而成为ON或OFF的任一状态,从而根据6个检测开关263的ON、OFF的模式判别印章本体A的种类。
图31表示了印章本体A的种类检测孔Ah与6个检测开关(检测突起部)263之间的关系,由6个检测开关263与种类检测孔Ah有无之间的关系,能产生2n-1种类即63种判别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方型印等宽度较窄的印章本体A,无相对两外端的2个检测开关263、263的种类检测孔Ah,这两个检测开关263、263朝印章本体A两侧的空间伸出。即,在方型印等窄幅印章本体A中,是把在印章本体A的最外端上架空的种类检测孔Ah作为判别模式加以认识的。
换言之,63种判别模式中,将最外端有种类检测孔Ah的判别模式作为方型印等窄幅印章本体A加以检测模式,不会减少判别模式的数量,从而对应于整个检测开关263能够判别出不限定幅度的印章本体A。此外,预备有6个检测开关263,但实际上4个检测开关就足以。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下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变更。

Claims (20)

1、一种制版板,由基片以及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它是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的制板板,其中,所述粘接片具有中央印有图象的标签,其改进在于,所述标签部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上的切割画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与所述粘接片的色彩不同。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版板,其特征在于,形成检测传感器用的至少一个通孔,该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对应于所述两短边但与之有给定距离、同时位于所述标签部外的位置上。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版板,其特征在于,形成检测传感器用的至少一个通孔,该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对应于所述两短边但与之有给定距离、同时位于所述标签部外的位置上。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偏离与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相平行的中心线的位置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形成一对位于以所述制版板中心为点对称位置的通孔。
7、一种含有标签部相互不同的多种制版板的制版板群,所述多种各制版板是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且是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制版板,所述粘接片具有中央印上图像的标签部,所述标签部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上的切割线画成,所述多种制版板中所述基片及所述粘接片内至少一方的色彩是相互不同的。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版板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制版板的所述基片与所述粘接片的色彩是相互不同的。
9、一种印刷装置,是一种在制版板的标签部上打印上图象的印刷装置,所述制版板是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且是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的制版板。
所述标签部是在所述粘接片的中央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上的切割线画成,
所述印刷装置是由把图象印在所述标签部上的印刷机构、把所述制版板送入印刷机构的送进机构、以及对所述制版板朝印刷机构送入加以检测的检测传感器构成。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部是贴到印章背面的印章文字标签,所述印刷机构同时对所述标签部分以及印章制作用的掩膜进行印刷。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版板形成检测传感器用的至少一个通孔,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虽对应于所述两短边但与之有给定距离同时位于所述标签部外的位置上,所述检测传感器是光传感器,通过所述的至少一个通孔以及与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短边对应的通孔所相对的端部中的一个来检测受光状态的变化,由此检测制版板的送入。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偏离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相平行中心线的位置上,具有根据所述光传感器检测出通过该至少一个通孔的光时判断前述制版板正确插入的手段。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检出与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短边相对应的端部后用给定的送进量检测至少一个通孔时,由所述送进机构停止制版板送进的手段。
14、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检测所述制版板的送入后,由所述送进机构送进所述制版板直到根据要印刷的图象长度而设定的印刷开始位置上时,控制所述印刷机构使之开始印刷的手段。
1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检测所述制版板送入后,由所述送进机构把所述制版板送进到根据要印刷的图象长度所设定的印刷开始位置上时,控制所述印刷机构使之开始印刷的手段。
16、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检测所述制版板的送入后,由所述送进机构把所述制版板送进到根据要印刷的图象长度所设定的印刷开始位置上时,控制所述印刷机构使之开始印刷的手段。
17、一种制版板的印刷装置,具有印刷机构,曝光机构和送进机构,
所述印刷机构是,其中的制版板是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且是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制版板,在制版板与墨带相重合的状态下所述标签部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上的切割线画在所述粘接片的中央并通过在所述标签部上进行印刷动作,把该墨带上油墨转印到该制版板上,以在该制版板的所述标签部上形成图象,同时,该墨带上形成负图象;
所述曝光装置是,把形成负图象的所述墨带作为掩膜,通过在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面上进行曝光,以在该印面上形成印章图象;
所述送进机构是,同时面对所述印刷机构地送进所述制版板和所述墨带,并在印刷结束后,面对所述曝光机构地送进所述墨带,同时把所述制版板送到装置外部;
从脱离所述墨带行走路径中所述印刷机构的位置至所述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面中心位置的路径长度设定成大致等同于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的各一半的长度。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脱离所述墨带行走路径的所述印刷机构的位置至所述印章做成对象物的印面的中心位置的路径长度设定成稍比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的各一半长度要长。
19、一种制版板,是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且为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所述粘接片具有中央印上图象的标签部,其中,
形成有检测传感器用的至少一个通孔,该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虽然对应于所述两短边但与之有给定距离同时位于所述标签部外的位置上,并形成在偏离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相平行的中心线的位置上。
20、一种印刷装置,是把图象印在制版板标签部上的印刷装置,所述制版板是由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上的粘接片构成并且为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的长方形制版板;
所述制版板上形成检测传感器用的至少一个通孔,该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对应于所述两短边但与之有给定距离同时位于所述标签部外的位置上,并形成在偏离所述制版板的所述两长边相平行的中心线的位置上;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把图象印在所述标签部上的印刷机构,把所述制版板送入印刷机构的遥进机构以及通过至少检测所述至少一个通孔检测所述制版板朝印刷机构送入的检测传感器。
CN96123979A 1995-12-18 1996-12-18 制版板和制版板群及其印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1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934595 1995-12-18
JP329345/95 1995-12-18
JP253949/96 1996-09-04
JP25394996A JP3416004B2 (ja) 1995-12-18 1996-09-04 製版シートおよび製版シート群並びにその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35A CN1168835A (zh) 1997-12-31
CN1085145C true CN1085145C (zh) 2002-05-22

Family

ID=26541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239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145C (zh) 1995-12-18 1996-12-18 制版板和制版板群及其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025051A (zh)
JP (1) JP3416004B2 (zh)
CN (1) CN1085145C (zh)
HK (1) HK1005503A1 (zh)
TW (1) TW3768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175A (zh) * 2014-11-27 2016-06-08 沙奇哈塔株式会社 标签印字用印刷片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2957B2 (ja) * 1998-05-11 2004-09-08 株式会社キングジム 印章作成装置
CN101829885B (zh) * 2010-05-19 2011-12-07 芦宁 全自动一体围字机
JP5835294B2 (ja) * 2013-09-24 2015-12-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版ホルダ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4180A (en) * 1975-10-01 1984-06-12 Mers Herbert Labelling system
JPS6278350A (ja) * 1985-09-28 1987-04-10 トステム株式会社 窯業系サイデイングの同質役物
US4945252A (en) * 1980-07-07 1990-07-31 Automated Packaging Systems, Inc. Continuous web registration
US5337668A (en) * 1992-11-19 1994-08-16 Dainippon Screen Mtg. Co.,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register mark patter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37769A (en) * 1967-09-20 1971-06-30 Ricoh Kk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printing plate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US3841215A (en) * 1972-10-20 1974-10-15 Ricoh K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the supply of ink for offset duplicating machines
US4235459A (en) * 1978-06-15 1980-11-25 Dennis Callahan Marking system
US4390577A (en) * 1981-02-26 1983-06-28 Monarch Marking Systems, Inc. Composite label web
JPS6027992B2 (ja) * 1982-09-06 1985-07-02 株式会社 サト− 複合ラベル連続体
US4584219A (en) * 1984-11-09 1986-04-22 Baartmans Hans R Web of labels
CA1319012C (en) * 1988-03-22 1993-06-15 Moore U.S.A., Inc. Multi-piece shipping label
EP0575046B1 (en) * 1992-05-18 1997-08-0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Card printing method, original positioning holder, and card printing paper
JP3312947B2 (ja) * 1993-03-29 2002-08-12 株式会社キングジム 印章作成装置
EP0829373B1 (en) * 1993-03-15 2001-11-07 King Jim Co., Ltd. Seal making device
GB2287224B (en) * 1994-03-02 1997-08-13 Tohoku Ricoh Co Limited Control device for a thermosensitive stencil printer
JPH0999620A (ja) * 1995-07-31 1997-04-15 Tohoku Ricoh Co Ltd 製版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製版用マス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4180A (en) * 1975-10-01 1984-06-12 Mers Herbert Labelling system
US4945252A (en) * 1980-07-07 1990-07-31 Automated Packaging Systems, Inc. Continuous web registration
JPS6278350A (ja) * 1985-09-28 1987-04-10 トステム株式会社 窯業系サイデイングの同質役物
US5337668A (en) * 1992-11-19 1994-08-16 Dainippon Screen Mtg. Co.,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register mark patter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175A (zh) * 2014-11-27 2016-06-08 沙奇哈塔株式会社 标签印字用印刷片结构
CN105644175B (zh) * 2014-11-27 2019-05-31 沙奇哈塔株式会社 标签印字用印刷片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025051A (en) 2000-02-15
JPH09226218A (ja) 1997-09-02
HK1005503A1 (en) 1999-01-15
CN1168835A (zh) 1997-12-31
TW376846U (en) 1999-12-11
JP3416004B2 (ja) 200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0818C (zh) 带式打印设备及方法、切断设备及方法以及配置有切断设备的带式打印设备
CN1840351A (zh) 打印/加工系统及控制方法、打印/加工装置、程序
CN1775539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876388A (zh) 打印设备、打印机控制方法、打印机控制程序及打印系统
CN1727190A (zh) 打印机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868695A (zh) 切削装置及片处理装置
CN1159981A (zh) 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CN114434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5145C (zh) 制版板和制版板群及其印刷装置
CN1669813A (zh) 墨带盒
CN1775538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0349749C (zh) 带式打印设备以及带式打印系统
CN1084680C (zh) 印章制作装置
CN1804735A (zh) 真品识别物
JP3335152B2 (ja)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CN1775536A (zh) 热转印印刷机
CN1792637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处理片、程序及存储介质
CN1843765A (zh) 带处理装置、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827505A (zh) 卡片状介质的输送机构
JP20090533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510905A (zh) 读取记录设备、读取设备、控制方法及实行该方法的程序
JP20082132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1694C (zh) 电子器械的色带存储器装置
CN2765777Y (zh) 墨带盒
CN1219654C (zh) 一种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522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