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3967A -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3967A
CN108493967A CN201810437359.3A CN201810437359A CN108493967A CN 108493967 A CN108493967 A CN 108493967A CN 201810437359 A CN201810437359 A CN 201810437359A CN 108493967 A CN108493967 A CN 108493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voltage
output
output voltage
re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73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3967B (zh
Inventor
谢震
陈世燚
张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4373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3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3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3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3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50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低压微电网中,由于不平衡负载的普遍存在会导致微网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不平衡,为了保证供电质量,需要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对微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需对逆变器输出电压进行正负序分离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将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作为高通滤波器的输入,高通滤波器输出的100Hz脉动量即为负序电压反馈值,令负序电压参考值为零伏,负序电压参考值和负序电压反馈值作差后,将误差信号通过谐振控制器,将谐振控制器的输出叠加在电感电流内环的输出上,经过调制后即可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平衡控制。

Description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发电的分布式发电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能源发电的分布式发电方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许多国家开始加大对新能源发电的扶持力度,将某一区域内的多个分布式电源组合成微电网的形式进行并网发电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微电网有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两种工作模式。
微电网孤岛运行时要求向用户提供符合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要求的三相交流电,电压不平衡度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在低压微电网中,通常三相负载是不对称的,且存在大量单相负载。接入不平衡负载将导致负序电流的出现,负序电流在系统中的流动将导致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不平衡,将对微电网的供电质量造成恶劣的影响。
为了应对不平衡负载导致的微网系统输出电压不平衡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文献《A.Luo,S.Peng,C.Wu,J.Wu,and Z.Shuai,“Power electronichybrid system for load balancing compensation and frequency-selectiveharmonic suppression,”IEEE Trans.Ind.Electron.,vol.59,no.2,pp.723–732,Feb.2012.》(中文名:负荷平衡补偿和特定频率谐波抑制的电力电子混合系统;作者:A.Luo,S.Peng,C.Wu,J.Wu,和Z.Shuai;来源:IEEE Trans.Ind.Electron)和文献《王恒利,付立军,肖飞,揭贵生,朱威.三相逆变器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双环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3,37(02):398-404.》。
文献《A.Luo,S.Peng,C.Wu,J.Wu,and Z.Shuai,“Power electronic hybridsystem for load balancing compensation and frequency-selective harmonicsuppression,”IEEE Trans.Ind.Electron.,vol.59,no.2,pp.723–732,Feb.2012.》通过有源滤波器(APF)向微电网系统注入补偿电流的方法来达到平衡输出电压的目的,该控制方法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在负载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APF需要注入很高的补偿电流,补偿电流的幅值可能会超过APF的电流额定值,对APF的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2)APF作为专门的电能质量调节装置成本高不易推广应用。
文献《王恒利,付立军,肖飞,揭贵生,朱威.三相逆变器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双环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3,37(02):398-404.》首先对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进行正负序分离的操作,对提取出的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分别进行控制,通过消除负序分量使输出电压满足不平衡度的要求,该控制方法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需要对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进行正负序分离,正负序分离操作较为复杂;
2)由于需要对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分别进行控制,所以其控制系统更为复杂,参数调节也更加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由于低压微电网中三相不平衡负载的普遍存在,所导致的微网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不平衡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本控制方法所涉及的微网逆变器电路拓扑包括如下结构:直流电源电压为udc;直流侧电源与三相全桥电路相连接,三相全桥电路由6个开关管s1、s2、s3、s4、s5、s6串并联组成;ua、ub、uc为逆变器三个桥臂中点电压;三个桥臂中点处接入LC低通滤波器,L是滤波电感,R是滤波电感内阻,C为滤波电容;iLa、iLb、iLc为逆变器三相电感电流,uCa、uCb、uCc为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iOa、iOb、iOc为逆变器三相输出电流;
本发明所述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样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uCa、uCb、uCc和逆变器三相输出电流iOa、iOb、iOc,并进行abc坐标系到αβ坐标系的变换,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和逆变器输出电流αβ轴分量i、i
步骤2,利用步骤1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和逆变器输出电流αβ轴分量i、i,根据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计算得到瞬时输出有功功率p和瞬时输出无功功率q;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瞬时输出有功功率p和瞬时输出无功功率q,根据下垂特性计算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U和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并将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通过积分环节后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所述积分环节传递函数的表达式为: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的表达式为:θ=∫ωdt,其中,s为拉普拉斯算子,t为积分时间;
步骤4,利用步骤3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对步骤1所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进行αβ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变换,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采样逆变器三相电感电流iLa、iLb、iLc并利用步骤3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对其进行abc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变换,得到逆变器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
步骤5,令逆变器输出电压d轴参考值uCd_ref为步骤3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U,逆变器输出电压q轴参考值uCq_ref为零伏,利用步骤4所得的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和逆变器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经过输出电压外环和电感电流内环双环控制后,得到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
步骤6,将步骤4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通过高通滤波器后得到100Hz脉动量uCdn、uCqn,并令该100Hz脉动量uCdn、uCqn为负序电压反馈值;令负序电压参考值uCdn_ref、uCqn_ref均为零伏,将负序电压参考值与负序电压反馈值作差后通过谐振控制器,将谐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ud2、uq2与步骤5中的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进行叠加,得到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利用该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进行调制后,即可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平衡控制。
优选地,步骤1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uCa、uCb、uCc和逆变器三相输出电流iOa、iOb、iOc进行abc坐标系到αβ坐标系的变换公式如下:
经过abc坐标系到αβ坐标系的变换后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和逆变器输出电流αβ轴分量i、i
优选地,步骤2所述瞬时输出有功功率p和瞬时输出无功功率q的计算公式如下:
优选地,步骤3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U和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ω0为逆变器空载输出电压角频率,U0为逆变器空载输出电压幅值,m为有功—频率下垂系数,n为无功—电压下垂系数。
优选地,步骤4所述αβ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变换公式分别如下:
通过坐标变换得到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的变换公式为:
通过坐标变换得到得到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的变换公式为:
优选地,步骤5所述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的求解步骤如下:
步骤5.1,将输出电压dq轴参考值uCd_ref、uCq_ref与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作差后得到dq轴电压误差信号eud、euq,即:
步骤5.2,将步骤5.1得到的dq轴电压误差信号eud、euq作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入,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为电感电流dq轴参考值iLd_ref、iLq_ref
所述比例积分控制器的传递函数PI(s)的表达式为:
其中,kp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i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积分系数;
步骤5.3,将步骤5.2得到的电感电流dq轴参考值iLd_ref、iLq_ref与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作差后得到dq轴电流误差信号eid、eiq,即:
步骤5.4,将步骤5.3得到的dq轴电流误差信号eid、eiq作为比例控制器的输入,比例控制器的输出即为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
所述比例控制器的传递函数P(s)的表达式为:
P(s)=kp1 (10)
其中,kp1为比例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优选地,步骤6所述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的求解步骤如下:
步骤6.1,将步骤4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通过高通滤波器后得到100Hz脉动量uCdn、uCqn,该100Hz脉动量uCdn、uCqn即为负序电压反馈值,高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PF(s)的表达式为:
其中,ω2为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
步骤6.2,令负序电压参考值uCdn_ref、uCqn_ref均为零伏,将负序电压参考值uCdn_ref、uCqn_ref与负序电压反馈值uCdn、uCqn作差后得到负序电压dq轴误差信号eund、eunq,即:
步骤6.3,将步骤6.2得到的负序电压dq轴误差信号eund、eunq作为谐振控制器的输入,谐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ud2、uq2
所述谐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R(s)的表达式为:
其中,kr为增益系数,ω1为谐振频率,ωc为截止频率;
步骤6.4,将谐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ud2、uq2与步骤5中的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进行叠加,得到:
其中ud、uq为叠加后得到的信号,即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分布式发电的接口逆变器自身的部分容量来进行电能质量的调节,具有成本低,易推广的优势。
2.本发明提出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无需对输出电压进行正负序分离和对正负序分量的分别调节,控制系统和参数调节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微网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
图2为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微网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直流电源电压为udc;直流侧电源与三相全桥电路相连接,三相全桥电路由6个开关管s1、s2、s3、s4、s5、s6串并联组成;ua、ub、uc为逆变器三个桥臂中点电压;三个桥臂中点处接入LC低通滤波器,L是滤波电感,R是滤波电感内阻,C为滤波电容;iLa、iLb、iLc为逆变器三相电感电流,uCa、uCb、uCc为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iOa、iOb、iOc为逆变器三相输出电流。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由该图可见,本发明所述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样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uCa、uCb、uCc和逆变器三相输出电流iOa、iOb、iOc,并进行abc坐标系到αβ坐标系的变换,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和逆变器输出电流αβ轴分量i、i。具体的,坐标变换公式分别为:
步骤2,利用步骤1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和逆变器输出电流αβ轴分量i、i,根据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计算得到瞬时输出有功功率p和瞬时输出无功功率q。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瞬时输出有功功率p和瞬时输出无功功率q,根据下垂特性计算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U和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并将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通过积分环节后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所述积分环节传递函数的表达式为: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的表达式为:θ=∫ωdt,其中,s为拉普拉斯算子,t为积分时间。
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U和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ω0为逆变器空载输出电压角频率,U0为逆变器空载输出电压幅值,m为有功—频率下垂系数,n为无功—电压下垂系数。
步骤4,利用步骤3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对步骤1所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进行αβ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变换,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采样逆变器三相电感电流iLa、iLb、iLc并利用步骤3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对其进行abc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变换,得到逆变器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
通过坐标变换得到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的变换公式为:
通过坐标变换得到得到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的变换公式为:
步骤5,令逆变器输出电压d轴参考值uCd_ref为步骤3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U,逆变器输出电压q轴参考值uCq_ref为零伏,利用步骤4所得的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和逆变器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经过输出电压外环和电感电流内环双环控制后,得到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具体的,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求解的步骤如下:
步骤5.1,将输出电压dq轴参考值uCd_ref、uCq_ref与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作差后得到dq轴电压误差信号eud、euq,即:
步骤5.2,将步骤5.1得到的dq轴电压误差信号eud、euq作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入,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为电感电流dq轴参考值iLd_ref、iLq_ref
所述比例积分控制器的传递函数PI(s)的表达式为:
其中,kp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i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积分系数。在本实施例中,kp=0.064,ki=160。
步骤5.3,将步骤5.2得到的电感电流dq轴参考值iLd_ref、iLq_ref与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作差后得到dq轴电流误差信号eid、eiq,即:
步骤5.4,将步骤5.3得到的dq轴电流误差信号eid、eiq作为比例控制器的输入,比例控制器的输出即为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
所述比例控制器的传递函数P(s)的表达式为:
P(s)=kp1 (10)
其中,kp1为比例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在本实施例中,kp1=25。
步骤6,将步骤4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通过高通滤波器后得到100Hz脉动量uCdn、uCqn,该100Hz脉动量uCdn、uCqn即为负序电压反馈值;令负序电压参考值uCdn_ref、uCqn_ref均为零伏,将负序电压参考值与负序电压反馈值作差后通过谐振控制器,将谐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ud2、uq2与步骤5中的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进行叠加,得到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利用该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进行调制后,即可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平衡控制。
具体的,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求解的步骤如下:
步骤6.1,将步骤4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通过高通滤波器后得到100Hz脉动量uCdn、uCqn,该100Hz脉动量uCdn、uCqn即为负序电压反馈值,高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PF(s)的表达式为:
其中,ω2为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在本实施例中,ω2=500rad/s。
步骤6.2,令负序电压参考值uCdn_ref、uCqn_ref均为零伏,将负序电压参考值uCdn_ref、uCqn_ref与负序电压反馈值uCdn、uCqn作差后得到负序电压dq轴误差信号eund、eunq,即:
步骤6.3,将步骤6.2得到的负序电压dq轴误差信号eund、eunq作为谐振控制器的输入,谐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ud2、uq2
所述谐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R(s)的表达式为:
其中,kr为增益系数,ω1为谐振频率,ωc为截止频率。在本实施例中,kr=50,ω1=628rad/s,ωc=3.14rad/s。
步骤6.4,将谐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ud2、uq2与步骤5中的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进行叠加,即:
该ud、uq为叠加后得到的信号,即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

Claims (7)

1.一种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控制方法所涉及的微网逆变器电路拓扑包括如下结构:直流侧电源电压为udc;直流侧电源与三相全桥电路相连接,三相全桥电路由6个开关管s1、s2、s3、s4、s5、s6串并联组成;ua、ub、uc为逆变器三个桥臂中点电压;三个桥臂中点处接入LC低通滤波器,L是滤波电感,R是滤波电感内阻,C为滤波电容;iLa、iLb、iLc为逆变器三相电感电流,uCa、uCb、uCc为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iOa、iOb、iOc为逆变器三相输出电流;
所述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样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uCa、uCb、uCc和逆变器三相输出电流iOa、iOb、iOc,并进行abc坐标系到αβ坐标系的变换,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和逆变器输出电流αβ轴分量i、i
步骤2,利用步骤1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和逆变器输出电流αβ轴分量i、i,根据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计算得到瞬时输出有功功率p和瞬时输出无功功率q;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瞬时输出有功功率p和瞬时输出无功功率q,根据下垂特性计算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U和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并将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通过积分环节后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所述积分环节传递函数的表达式为: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的表达式为:θ=∫ωdt,其中,s为拉普拉斯算子,t为积分时间;
步骤4,利用步骤3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对步骤1所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进行αβ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变换,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采样逆变器三相电感电流iLa、iLb、iLc并利用步骤3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参考值θ对其进行abc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变换,得到逆变器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
步骤5,令逆变器输出电压d轴参考值uCd_ref为步骤3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U,逆变器输出电压q轴参考值uCq_ref为零伏,利用步骤4所得的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和逆变器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经过输出电压外环和电感电流内环双环控制后,得到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
步骤6,将步骤4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通过高通滤波器后得到100Hz脉动量uCdn、uCqn,并令该100Hz脉动量uCdn、uCqn为负序电压反馈值;令负序电压参考值uCdn_ref、uCqn_ref均为零伏,将负序电压参考值与负序电压反馈值作差后通过谐振控制器,将谐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ud2、uq2与步骤5中的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进行叠加,得到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利用该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进行调制后,即可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平衡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uCa、uCb、uCc和逆变器三相输出电流iOa、iOb、iOc进行abc坐标系到αβ坐标系的变换公式如下:
经过abc坐标系到αβ坐标系的变换后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αβ轴分量u、u和逆变器输出电流αβ轴分量i、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瞬时输出有功功率p和瞬时输出无功功率q的计算公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U和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ω0为逆变器空载输出电压角频率,U0为逆变器空载输出电压幅值,m为有功—频率下垂系数,n为无功—电压下垂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步骤4所述αβ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变换公式分别如下:
通过坐标变换得到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的变换公式为:
通过坐标变换得到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的变换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步骤5所述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的求解步骤如下:
步骤5.1,将输出电压dq轴参考值uCd_ref、uCq_ref与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作差后得到dq轴电压误差信号eud、euq,即:
步骤5.2,将步骤5.1得到的dq轴电压误差信号eud、euq作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入,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为电感电流dq轴参考值iLd_ref、iLq_ref
所述比例积分控制器的传递函数PI(s)的表达式为:
其中,kp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i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积分系数;
步骤5.3,将步骤5.2得到的电感电流dq轴参考值iLd_ref、iLq_ref与电感电流dq轴分量iLd、iLq作差后得到dq轴电流误差信号eid、eiq,即:
步骤5.4,将步骤5.3得到的dq轴电流误差信号eid、eiq作为比例控制器的输入,比例控制器的输出即为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
所述比例控制器的传递函数P(s)的表达式为:
P(s)=kp1 (10)
其中,kp1为比例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步骤6所述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的求解步骤如下:
步骤6.1,将步骤4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dq轴分量uCd、uCq通过高通滤波器后得到100Hz脉动量uCdn、uCqn,该100Hz脉动量uCdn、uCqn即为负序电压反馈值,高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PF(s)的表达式为:
其中,ω2为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
步骤6.2,令负序电压参考值uCdn_ref、uCqn_ref均为零伏,将负序电压参考值uCdn_ref、uCqn_ref与负序电压反馈值uCdn、uCqn作差后得到负序电压dq轴误差信号eund、eunq,即:
步骤6.3,将步骤6.2得到的负序电压dq轴误差信号eund、eunq作为谐振控制器的输入,谐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ud2、uq2
所述谐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R(s)的表达式为:
其中,kr为增益系数,ω1为谐振频率,ωc为截止频率;
步骤6.4,将谐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ud2、uq2与步骤5中的电感电流内环输出信号ud1、uq1进行叠加,得到:
其中ud、uq为叠加后得到的信号,即逆变器调制波信号ud、uq
CN201810437359.3A 2018-05-09 2018-05-09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493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7359.3A CN108493967B (zh) 2018-05-09 2018-05-09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7359.3A CN108493967B (zh) 2018-05-09 2018-05-09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3967A true CN108493967A (zh) 2018-09-04
CN108493967B CN108493967B (zh) 2020-01-31

Family

ID=63354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7359.3A Active CN108493967B (zh) 2018-05-09 2018-05-09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3967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0317A (zh) * 2018-09-12 2018-11-23 珠海泰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器的三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9193794A (zh) * 2018-09-22 2019-01-11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低压直流微电网的并网控制策略
CN109256812A (zh) * 2018-11-27 2019-01-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逆变器接口型微源的微电网负序电压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9802385A (zh) * 2019-02-01 2019-05-24 湖南大学 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
CN110034699A (zh) * 2019-05-21 2019-07-19 江苏和网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逆变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11525581A (zh) * 2020-06-02 2020-08-11 上海电力大学 含不平衡负载微电网系统的电压控制方法
CN112653346A (zh) * 2020-09-14 2021-04-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三相负载不平衡条件下的逆变器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89357A (zh) * 2021-05-26 2021-10-08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网逆变器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13489358A (zh) * 2021-06-29 2021-10-08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逆变器的参数在线辨识方法
CN113517704A (zh) * 2021-04-27 2021-10-1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柔性多状态开关直流侧的电压波动抑制方法
CN113725895A (zh) * 2021-08-10 2021-11-30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独立带不平衡负载的主动支撑型光伏逆变器
CN114172172A (zh) * 2021-11-30 2022-03-11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非隔离型动态电压恢复器三相负载不平衡控制方法
CN117040299A (zh) * 2023-08-14 2023-11-10 燕山大学 一种变流器混合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3763A1 (fr) * 2012-10-01 2014-04-10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Detection d'ilotage d'un onduleur
CN105162134A (zh) * 2015-08-26 2015-12-16 电子科技大学 新型微电网系统及其功率均衡控制策略和小信号建模方法
CN106410849A (zh) * 2016-11-10 2017-02-15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逆变器均衡控制方法
CN106849135A (zh) * 2017-03-10 2017-06-13 湖南大学 微网逆变器与有源滤波器的功率/电流质量协同方法
CN107134792A (zh) * 2017-06-12 2017-09-05 合肥工业大学 虚拟同步发电机电网不平衡跌落时的无功功率补偿方法
CN107508298A (zh) * 2017-09-28 2017-12-2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微电网不平衡电压分层优化控制方法
WO2018033073A1 (zh) * 2016-08-16 2018-02-22 魏强 一种电压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968418A (zh) * 2017-12-15 2018-04-2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基于小容量负序模块的三相并网变流器电流对成控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3763A1 (fr) * 2012-10-01 2014-04-10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Detection d'ilotage d'un onduleur
CN105162134A (zh) * 2015-08-26 2015-12-16 电子科技大学 新型微电网系统及其功率均衡控制策略和小信号建模方法
WO2018033073A1 (zh) * 2016-08-16 2018-02-22 魏强 一种电压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6410849A (zh) * 2016-11-10 2017-02-15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逆变器均衡控制方法
CN106849135A (zh) * 2017-03-10 2017-06-13 湖南大学 微网逆变器与有源滤波器的功率/电流质量协同方法
CN107134792A (zh) * 2017-06-12 2017-09-05 合肥工业大学 虚拟同步发电机电网不平衡跌落时的无功功率补偿方法
CN107508298A (zh) * 2017-09-28 2017-12-2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微电网不平衡电压分层优化控制方法
CN107968418A (zh) * 2017-12-15 2018-04-2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基于小容量负序模块的三相并网变流器电流对成控制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HANASHREE VYAWAHARE等: "Compensator-less stand-alone microgrid with 4-leg inverters for unbalanced and nonlinear loads", 《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DRIVES AND ENERGY SYSTEMS》 *
陆中凯等: "基于多阶滞环调节器的并网逆变器不平衡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 *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0317B (zh) * 2018-09-12 2024-01-09 珠海泰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器的三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880317A (zh) * 2018-09-12 2018-11-23 珠海泰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器的三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9193794A (zh) * 2018-09-22 2019-01-11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低压直流微电网的并网控制策略
CN109256812A (zh) * 2018-11-27 2019-01-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逆变器接口型微源的微电网负序电压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9256812B (zh) * 2018-11-27 2021-06-29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逆变器接口型微源的微电网负序电压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9802385A (zh) * 2019-02-01 2019-05-24 湖南大学 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
CN110034699A (zh) * 2019-05-21 2019-07-19 江苏和网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逆变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10034699B (zh) * 2019-05-21 2023-10-10 江苏和网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11525581B (zh) * 2020-06-02 2023-07-04 上海电力大学 含不平衡负载微电网系统的电压控制方法
CN111525581A (zh) * 2020-06-02 2020-08-11 上海电力大学 含不平衡负载微电网系统的电压控制方法
CN112653346A (zh) * 2020-09-14 2021-04-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三相负载不平衡条件下的逆变器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517704A (zh) * 2021-04-27 2021-10-1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柔性多状态开关直流侧的电压波动抑制方法
CN113517704B (zh) * 2021-04-27 2022-12-1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柔性多状态开关直流侧的电压波动抑制方法
CN113489357A (zh) * 2021-05-26 2021-10-08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网逆变器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13489358A (zh) * 2021-06-29 2021-10-08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逆变器的参数在线辨识方法
CN113725895A (zh) * 2021-08-10 2021-11-30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独立带不平衡负载的主动支撑型光伏逆变器
CN113725895B (zh) * 2021-08-10 2023-08-25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独立带不平衡负载的主动支撑型光伏逆变器
CN114172172A (zh) * 2021-11-30 2022-03-11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非隔离型动态电压恢复器三相负载不平衡控制方法
CN114172172B (zh) * 2021-11-30 2024-02-20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非隔离型动态电压恢复器三相负载不平衡控制方法
CN117040299A (zh) * 2023-08-14 2023-11-10 燕山大学 一种变流器混合控制方法
CN117040299B (zh) * 2023-08-14 2024-03-12 燕山大学 一种变流器混合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3967B (zh) 2020-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3967A (zh)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微网逆变器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CN106451466B (zh) 基于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电网电能质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849135B (zh) 微网逆变器与有源滤波器的功率/电流质量协同方法
CN103475029B (zh) 基于极点配置的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140921B (zh) 一种基于电流源型逆变器实现的电力弹簧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32749B (zh) 一种微电网不平衡功率和谐波电压补偿系统及其应用
CN110739678B (zh) 一种并网换流器串联虚拟阻抗的控制方法
CN107394779B (zh) 一种微电网有源电力滤波器动态性能优化控制方法
CN107346946B (zh) 一种逆变器离散重复滑模控制方法
CN106026140B (zh) 一种用于三相不平衡和无功补偿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494007A (zh)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WO2020019550A1 (zh) 基于多同步旋转坐标系的多功能并网逆变器谐波治理方法
CN106685252A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机的三相四臂逆变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732921B (zh) 基于九开关管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复合控制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8306332A (zh) 一种lcl型并网逆变系统及电流跟踪控制方法
CN111478565B (zh) Vienna整流器的高次谐波抑制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CN107947171A (zh) 一种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双环复合控制方法
CN110048447B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站间h∞解耦控制器
CN106602560B (zh) 电容中点式三相四线制sapf混合无源非线性控制方法
Cleary-Balderas et al.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based on the IRP theory for harmonic current mitigation
CN205901318U (zh) 一种用于三相不平衡和无功补偿的控制装置
CN106169882B (zh) 一种基于pr内环控制的组合式三相逆变电源
CN108400596A (zh) 一种单相有源滤波器系统中的分次谐波检测方法以及基于该检测方法的有源滤波器控制方法
Wu et al. A d-axis current error compensation method based on coupling mechanism for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under weak grid
CN105958533B (zh) 一种抑制高阻抗谐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