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3082A -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93082A
CN108393082A CN201810181446.7A CN201810181446A CN108393082A CN 108393082 A CN108393082 A CN 108393082A CN 201810181446 A CN201810181446 A CN 201810181446A CN 108393082 A CN108393082 A CN 108393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oxide
carbon
nanometer sized
reaction kettle
carbon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14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93082B (zh
Inventor
王连邦
左权
杨博
靳斌
苏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NAN TONGBA STORAGE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NAN TONGBA STORAG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NAN TONGBA STORAG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NAN TONGBA STORAG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814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93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93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3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93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3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ctive metal ingredient
    • B01J35/393Metal or metal oxide crystallite siz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14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germanium, tin or l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8Heat treatment
    • B01J37/082Decomposition and pyrolysis
    • B01J37/084Decomposition of carbon-containing compounds into 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8Heat treatment
    • B01J37/082Decomposition and pyrolysis
    • B01J37/086Decomposition of an organometallic compound, a metal complex or a metal salt of a carboxylic ac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氧化铅纳米颗粒均匀负载在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表面和内部,氧化铅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10nm。本发明所述的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改善了碳材料的亲水性能,极大提高了碳材料的析氢过电位。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热法制备了均匀负载在碳材料上的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制作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可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推动技术发展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能,很多材料在纳米化之后展现了优异的性能,有力地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纳米材料的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制备合成了各种纳米材料,但是10nm以下的纳米氧化铅或者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还没有被报道过。此外常规的纳米氧化铅制备一般是在水体系中,有机体系中制备纳米氧化铅或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没有被报道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在保持碳材料高比表面积以及高电导率的优点的情况下,负载纳米氧化铅颗粒,一方面可以改善碳材料的亲水性能;另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碳材料的析氢过电位,这些方面的性能提升可以大大拓展该碳材料的应用领域,比如应用在超级电容器、铅炭电池、光催化、电催化等领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氧化铅纳米颗粒均匀负载在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表面和内部,所述氧化铅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10nm。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碳材料的含量为1~50wt%。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中,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0.1~5wt%、铅化合物0.1~5wt%、尿素0.45~5wt%和有机溶剂85~98.8wt%。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碳材料为活性炭、碳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中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中,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或乙酸铅。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1~5h,然后继续超声震荡1~5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150~220℃反应0.5~5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离心,弃去上层清液,重复离心2~5遍,至上层清液澄清并且无分层现象;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40~10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4~20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100~500℃,焙烧时间为0.5~5h,即得到本发明所述产品。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在180~200℃反应0.5~5h。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4)中在60~10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5~12h;步骤(5)中温度100-350℃,焙烧时间为1~5h。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1h,然后继续超声震荡1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200℃反应45min,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离心,弃去上层清液,重复离心3遍,至上层清液澄清并且无分层现象;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6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为1h,即得到产品。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改善了碳材料的亲水性能,极大提高了碳材料的析氢过电位,在电容器、催化、铅炭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述氧化铅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10nm,纳米颗粒越小,活性越高,催化性能越好,而且更节省材料。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碳材料作为纳米颗粒的基底,起到负载纳米颗粒的作用,通过调配碳材料负载纳米颗粒的量,碳材料的含量因此会有变化,所述碳材料的含量为1~50wt%,说明该反应的灵活性强,能够制备的材料范围宽。
本发明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热法制备了均匀负载在碳材料上的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制备的纳米材料纯度高、粒径分布范围窄,而且能够制备对空气敏感的物质,方法比较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可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溶剂热法反应制得的纳米碳酸铅-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TEM)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经过管式炉焙烧制得的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TEM)图;
图3为实施例3中经过管式炉焙烧制得的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TEM)的图;
图4为实施例3中溶剂热法反应制得的纳米碳酸铅-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图
图5为实施例3中经过管式炉焙烧制得的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图;
图6为实施例3中经过管式炉焙烧制得的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图。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0.1%、铅化合物0.1%、尿素1%和有机溶剂98.8%,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搅拌混合均匀,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180℃反应5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8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5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100℃,焙烧时间为5h,即得到产品。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本实施例产品进行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可知,碳材料表面负载的颗粒尺寸为5~10nm。
实施例2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0.3%、铅化合物2.25%、尿素0.45%和有机溶剂97%,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丙三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搅拌混合均匀,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180℃反应5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8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5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为2h,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3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0.3%、铅化合物2.25%、尿素0.45%和有机溶剂97%,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丙三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搅拌1h,然后继续超声震荡1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200℃反应0.75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6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为1h,即得到产品。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本实施例产品进行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可知,碳材料表面负载的颗粒尺寸为3~10nm。对本实施例产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确定碳材料表面负载的纳米颗粒为氧化铅。对本实施例产品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可知,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析氢过电位比没有负载纳米氧化铅的碳材料要高大约200mV。
实施例4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0.3%、铅化合物2.25%、尿素0.45%和有机溶剂97%,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丙三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搅拌混合均匀,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220℃反应0.5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8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5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为2h,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5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5%、铅化合物5%、尿素5%和有机溶剂85%,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2h,超声震荡2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180℃反应2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10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100℃,焙烧时间为2h,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6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5%、铅化合物5%、尿素5%和有机溶剂85%,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2h,超声震荡2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200℃反应2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10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为2h,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7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5%、铅化合物5%、尿素5%和有机溶剂85%,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2h,超声震荡2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220℃反应1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10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为2h,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8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5%、铅化合物5%、尿素5%和有机溶剂85%,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2h,超声震荡2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220℃反应1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10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为2h,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9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0.4%、铅化合物0.2%、尿素2%和有机溶剂97.4%,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2h,超声震荡2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180℃反应45min,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6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100℃,焙烧时间为1h,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10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0.4%、铅化合物0.2%、尿素2%和有机溶剂97.4%,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2h,超声震荡2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200℃反应1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6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为1h,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11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0.4%、铅化合物0.2%、尿素2%和有机溶剂97.4%,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
本实施例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2h,超声震荡2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220℃反应0.5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对再次离心;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6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为1h,即得到产品。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氧化铅纳米颗粒均匀负载在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表面和内部,所述氧化铅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1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的含量为1~5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碳材料0.1~5%、铅化合物0.1~5%、尿素0.45~5%和有机溶剂85~98.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为活性炭、碳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中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化合物为硝酸铅或乙酸铅。
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1~5h,然后继续超声震荡1~5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150~220℃反应0.5~5h,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离心,弃去上层清液,重复离心2~5遍,至上层清液澄清并且无分层现象;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40~100℃条件下真空干燥4~20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100~500℃,焙烧时间为0.5~5h,即得到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180~200℃反应2~5h。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在60~10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干燥时间为5~12h;步骤(5)中温度100-200℃,焙烧时间为1~5h。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原料,将所述碳材料、铅化合物、尿素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1h,然后继续超声震荡1h,将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
(2)将步骤(1)中所述反应釜放入加热炉中在200℃反应45min,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室温下冷却;
(3)待所述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所述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倒出,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固体用乙醇洗涤,离心,弃去上层清液,重复离心3遍,至上层清液澄清并且无分层现象;
(4)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6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干燥时间为12h,得到碳酸铅-碳材料复合物固体;
(5)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所述固体在管式炉中焙烧,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为1h,即得到产品。
CN201810181446.7A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393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1446.7A CN108393082B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1446.7A CN108393082B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3082A true CN108393082A (zh) 2018-08-14
CN108393082B CN108393082B (zh) 2020-12-01

Family

ID=6309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1446.7A Active CN108393082B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9308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4186A1 (zh) * 2019-06-06 2020-12-10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03915A (zh) * 2021-09-14 2022-01-07 浙江大学 一种石墨烯包覆多孔氧化铅-硫化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0008A (zh) * 2007-11-23 2009-05-27 深圳大学 一种氧化铅/碳纳米管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6832A (zh) * 2012-04-09 2012-08-01 济南大学 α-PbO的合成方法
CN102895966A (zh) * 2012-10-19 2013-01-30 深圳大学 一种PbO/氧化石墨烯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43859A (zh) * 2014-03-13 2014-07-23 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93250A (zh) * 2014-10-22 2015-03-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铅酸电池用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复合负极板
CN105200450A (zh) * 2015-09-10 2015-12-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二硫化钼/炭黑复合析氢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45929A (zh) * 2016-05-30 2016-08-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氧化铅-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6178219A1 (en) * 2015-05-03 2016-11-10 Vulcan Automotive Industries Ltd. Lead acid battery with prolonged service lif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0008A (zh) * 2007-11-23 2009-05-27 深圳大学 一种氧化铅/碳纳米管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6832A (zh) * 2012-04-09 2012-08-01 济南大学 α-PbO的合成方法
CN102895966A (zh) * 2012-10-19 2013-01-30 深圳大学 一种PbO/氧化石墨烯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43859A (zh) * 2014-03-13 2014-07-23 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93250A (zh) * 2014-10-22 2015-03-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铅酸电池用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复合负极板
WO2016178219A1 (en) * 2015-05-03 2016-11-10 Vulcan Automotive Industries Ltd. Lead acid battery with prolonged service life
CN105200450A (zh) * 2015-09-10 2015-12-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二硫化钼/炭黑复合析氢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45929A (zh) * 2016-05-30 2016-08-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氧化铅-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IQI WANG ET AL.: ""A facile route for PbO@C nanocomposite:An electrode candidate for lead-acid batteries with enhanced capacitanc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
王慧奇等: ""氧化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4186A1 (zh) * 2019-06-06 2020-12-10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03915A (zh) * 2021-09-14 2022-01-07 浙江大学 一种石墨烯包覆多孔氧化铅-硫化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903915B (zh) * 2021-09-14 2023-05-09 浙江大学 一种石墨烯包覆多孔氧化铅-硫化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3082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7249B (zh) 一种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一种烃脱氢反应方法
JP2022522804A (ja) 窒化ケイ素、セラミックスラリー及び調製方法
CN110841721B (zh) MXene二维材料、Cu/MXene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671229B (zh) 一种基于生物质基的水热碳化制备炭微球的方法
CN103145199B (zh) 一种四氧化三钴/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891479B (zh) 植物基类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1170B (zh) 一种纳米碳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743596A (zh) 钌纳米颗粒/三维多孔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6916334B (zh) 一种环氧化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2145883A (zh) 一种直接制备的超高纯度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6759A (zh) 一种利用植物纤维合成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
CN102808141A (zh) 一种制备碳纳米管增强Al-Mg合金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1704552A (zh) 一种二硫化钼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3082A (zh) 一种纳米氧化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6557B (zh) 一种空心球结构氧化镍/氧化铜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2005B (zh) 碳包裹Ni纳米晶颗粒负载在石墨烯上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2103A (zh) 一种用于木质素液化的磁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706641A (zh) 一种超薄硫化物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9046329B (zh) 一种原子层级二维氧化铂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CN102637920B (zh) 废触体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CN106699550A (zh) 纳米Cu‑CuBTC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palygorskite-SO42−/ZnAl2O4 composites as a novel solid acid catalyst for the esterification of acetic acid with n-butanol
CN109851596B (zh) 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取代石墨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50640A (zh)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掺杂镁基氢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9133936B (zh) 一种a/b/c型微结构陶瓷基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