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5883A -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5883A
CN108375883A CN201810083694.8A CN201810083694A CN108375883A CN 108375883 A CN108375883 A CN 108375883A CN 201810083694 A CN201810083694 A CN 201810083694A CN 108375883 A CN108375883 A CN 108375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eveloper
accumulating part
developing apparatus
carry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36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田达也
斋藤裕行
石川哲也
川崎智广
五十里亮英
洼田爱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375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58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4Reconditioning of the developer unit,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unit, e.g. resealing of the unit before refilling with ton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 G03G9/13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stabiliser or charge-controlling ag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量增加,也稳定地防止重影的产生。显影装置(50)具备:第一存积部(541),收容显影剂;第一搬运部(521、522),设置于第一存积部(541)内且搬运显影剂;显影剂担载体(53),与像担载体对置地配置,且担载从第一搬运部(521、522)搬运的显影剂,并将所担载的显影剂搬运到对形成于像担载体(32)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位置;第二存积部(542),收容经过显影位置搬运的显影剂,通过合流开口部(93)与第一存积部(541)连通;第二搬运部(523),设置于第二存积部(542)内,将经过显影位置搬运的显影剂朝向合流开口部(93)搬运;以及第三存积部(543),在第二存积部(542)内的显影剂成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收容溢出的显影剂。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方式,已知使用混合了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的双组份显影方式。
在双组份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中,一般构成为设置将所补充的调色剂与双组份显影剂混合并搅拌的存积部,从该存积部向显影辊供给显影剂,并且使在显影辊的显影位置处消耗了调色剂后的显影剂再次返回到存积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两根搬运方向彼此反向的搬运螺杆在内部被配置成相互处于上下,将作为通过在两个螺杆的两端部侧设置的连通口循环搬运显影剂的存积部的循环搬运路径与显影辊相邻地设置。
在专利文献1这样的通过搬运螺杆向显影辊供给显影剂的构成中,存在由于供给不匀匀而产生图像浓度不匀的情况。
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显影装置中,为了防止由于向显影辊供给显影剂的搬运螺杆的螺杆间距所导致的显影剂供给不匀而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匀,与供给用的搬运螺杆对置地设置缓冲室和刮平部,实现轴向上的搬运螺杆对显影辊的显影剂供给量的均匀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281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42839号公报
另外,作为由于显影辊的显影剂的供给而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匀,除上述以外有所谓的重影(也称为显影虚像)。重影是指由于显影辊所担载的显影剂的每1次旋转的更换不充分而产生的浓度不匀。该现象是由于如下的原因而产生的,即,在显影位置处消耗显影辊所担载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来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时,在显影辊表面上,由于在前次的旋转消耗调色剂所产生的影响在下次的旋转中仍然残留。
尤其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显影装置中,若搬运从显影辊剥取并回收的显影剂的搬运螺杆侧的显影剂量变多,则变多的显影剂妨碍从显影辊剥取的显影剂的流动,导致剥取性降低。因此,显影辊所担载的显影剂的更换变得不充分,容易产生重影。
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显影装置控制供给至显影辊侧的搬运螺杆上的显影剂量,并不控制回收侧的搬运螺杆处的显影剂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量增加,也能够稳定地防止重影的产生的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由下述的手段实现。
(1)一种显影装置,具备:
第一存积部,收容显影剂;
第一搬运部,设置于上述第一存积部内,且搬运显影剂;
显影剂担载体,与像担载体对置地配置,担载从上述第一搬运部搬运的显影剂,并将所担载的显影剂搬运到对形成于上述像担载体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位置;
第二存积部,收容经过上述显影位置搬运的显影剂,通过合流开口部与上述第一存积部连通;
第二搬运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存积部内,将经过上述显影位置搬运的显影剂朝向上述合流开口部搬运;以及
第三存积部,在上述第二存积部内的显影剂成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收容溢出的显影剂。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上述第三存积部设置于上述合流开口部的附近。
(3)根据上述(1)或者上述(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上述第三存积部与包围上述第二存积部的沿着上述显影剂担载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个侧壁中离该显影剂担载体较远的侧壁相邻地设置。
(4)根据上述(1)~上述(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具备与上述第三存积部和上述第一存积部连通的连通路,收容于上述第三存积部的显影剂经过上述连通路被搬运到上述第一存积部。
(5)根据上述(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上述第三存积部和上述第一存积部被配置成相互处于上下,并且上述连通路沿上下方向延伸,
上述第三存积部的设置于上述连通路侧的侧壁的上表面高度比包围上述第二存积部的沿着上述显影剂担载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个侧壁中离该显影剂担载体较近的侧壁的上表面高度低,
从上述第三存积部跨越设置于上述连通路侧的上述侧壁的显影剂经过上述连通路下落到下方的上述第一存积部。
(6)根据上述(4)或者上述(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上述第一存积部设置有供给补充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供给口,经过上述连通路的显影剂进一步经由上述显影剂供给口被搬运到上述第一存积部。
(7)根据上述(1)~上述(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上述第三存积部被构成为在俯视时越接近上述合流开口部,收容区域越大。
(8)上述(1)~上述(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上述第三存积部具有与包围上述第二存积部的多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相连且朝向上方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通过使所收容的显影剂沿着上述倾斜面下落,使所收容的显影剂返回到显影剂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上述第二存积部。
(9)根据上述(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上述第二存积部和上述第一存积部隔着设置于上述第二存积部的底部的上述合流开口部被配置成相互处于上下,并且,
在上述第二搬运部的旋转轴方向上,上述第三存积部设置于接近上述合流开口部的上述第二搬运部的端部侧,收容通过上述第二搬运部越过上述合流开口部搬运的显影剂。
(10)根据上述(1)~上述(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还具备剥离部件,该剥离部件在上述显影剂担载体的上述显影位置的下游侧,使被上述显影剂担载体担载的显影剂剥离。
(11)根据上述(1)~上述(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为多个,
多个上述显影剂担载体包括:
第一显影剂担载体,将在上述显影位置担载的显影剂搬运到上述显影位置;以及
第二显影剂担载体,在上述第一显影剂担载体的上述显影位置的下游侧,将在上述第一显影剂担载体担载的显影剂剥离并搬运到下游侧。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像担载体;
写入部,在上述像担载体形成潜像;以及
对上述像担载体的潜像进行显影的上述(1)~上述(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像担载体;
写入部,在上述像担载体形成潜像;
对上述像担载体的潜像进行显影的上述(4)~上述(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检测传感器,检测上述第三存积部是否收容有规定量以上的显影剂;
开闭部件,对上述连通路进行开闭;以及
控制部,根据上述检测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上述开闭部件的开闭动作,在上述显影剂收容于上述第三存积部的情况下开放上述连通路,在上述显影剂未收容于上述第三存积部的情况下关闭上述连通路。
根据本发明,为如下的显影装置,即,具备:第一存积部,收容显影剂;第二存积部,收容经过显影位置搬运的显影剂,并通过合流开口部与第一存积部连通;以及第三存积部,在第二存积部内的显影剂成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收容溢出的显影剂。这样一来,即使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量增加,也能够抑制第二存积部内的显影剂量的增加,因此能够防止产生重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A是图2的A-A线位置处的俯视图。
图3B是图2的B-B线位置处的俯视图。
图4是比较例中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C-C线位置处的俯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显影剂量与图像浓度降低的关系的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图像形成装置;10...控制部;20...操作显示部;30...图像形成部;31...曝光部;32...感光体鼓;33...初次转印辊;34...中间转印带;35...二次转印辊;36...定影装置;40...供纸搬运部;41...供纸托盘;42...纸张搬运路径;50、50a~50i、50x...显影装置;51...框体;51a、51b、51c...侧壁;51d...分隔壁;e1、e3...上表面;e2...弯曲线;f1...倾斜面;521~523、523b...搅拌螺杆;b1、b2...叶片;53、531、532...显影辊(显影剂担载体);533...剥取辊(显影剂担载体、剥离部件);541...第一存积部;542...第二存积部;543...第三存积部;561...连通路;57...检测传感器;58...开闭闸门;60...调色剂补充部;93...合流开口部;94...调色剂补充口;95...连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随附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存在附图的尺寸比率被夸张表示而与实际的比率不同的情况。另外,在附图中,将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将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背面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这些X、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另外,该Y方向也是装载于以下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显影辊、搅拌螺杆的旋转轴方向。并且,以下也存在将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或者跟前、里面)这样的情况。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50a)的剖视图。图3A、图3B分别是图2的A-A线位置处、B-B线位置处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形成部30、供纸搬运部40、调色剂补充部60。
控制部10具备CPU、RAM、ROM、HDD(硬盘驱动器)等,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整体。
操作显示部20具备触摸面板、数字小键盘、开始按钮、停止按钮等,受理来自用户的各种设定,或者进行对用户的显示。
图像形成部30具备曝光部31、感光体鼓32、显影装置50、初次转印辊33、中间转印带34、二次转印辊35、以及定影装置36。
其中,曝光部31、感光体鼓32、显影装置50、初次转印辊33设置有多个,从上方开始依次与Y(黄)、M(品红),C(青)、K(黑)各个颜色对应。在图1中,对于显影装置50以外的结构,省略一部分附图标记的标注。
对于显影装置50的结构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描述,显影装置50分别收容混合了载体和与各种颜色对应的调色剂的显影剂。感光体鼓32在表面通过带电极(未图示)均匀地带电后,被曝光部31曝光而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辊53和感光体鼓32对置,该对置的区域成为进行显影的显影位置(参照图2)。在该显影位置处,感光体鼓32的静电潜像被显影装置50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各感光体鼓32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各自的初次转印辊33在中间转印带34上重叠后,被转印到被二次转印辊35搬运的纸张S。转印有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被搬运到下游侧的定影装置36,经过加热、加压处理,由此在纸张S上形成全彩色的图像。
供纸搬运部40具备多个供纸托盘41和纸张搬运路径42。在供纸托盘41积载有多张纸张S,一张一张地供给最上位的纸张S。纸张搬运路径42具备沿着纸张搬运路径42配置的多个搬运辊对和驱动这些搬运辊对的驱动马达(未图示),将从供纸托盘41供给的纸张S搬运到二次转印辊35的转印位置或其下游侧的定影装置36。
调色剂补充部60可更换地装载有调色剂瓶,该调色剂瓶收纳有包括与各颜色对应的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将内部所收纳的显影剂搬运到与各颜色对应的显影装置50并进行补充。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涓流显影方式(trickle development system,也被称为AR(Auto-Refining Developing System:自动精制显影系统)方式)。在涓流显影方式中,将一部分的显影剂一点点地向感光体上排出(废弃)并且补充新的显影剂,由此来抑制显影剂的劣化。填充到调色剂瓶内被调色剂补充部60补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重量比例如是80到95%。在显影装置50中,以若通过显影消耗调色剂,则维持规定的调色剂浓度(调色剂重量比),例如5到10%的方式包括与该消耗量匹配的调色剂的显影剂通过调色剂补充部60经由调色剂补充口(显影剂供给口)94(参照图3A)补充到显影装置50的内部。被补充的调色剂通过后述的搅拌部件与显影装置50内的载体混合、搅拌,从而所补充的调色剂被赋予规定的带电量。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a的结构)
如图2的剖视图所示,显影装置50a包括:由例如树脂形成的框体51(也称为显影外壳)、在框体51的内部经由轴承等支承部件可旋转地配置的多个搅拌螺杆521、522、523、以及显影辊53。另外,框体51包括多个壁(51a~51d),通过这些壁在框体51内部形成有存积显影剂的第一存积部541、第二存积部542、以及第三存积部543。
图3A是表示显影装置50a的下部的结构的图。如图3A所示,在显影装置50a的下部的第一存积部541的内部,一对搅拌螺杆521、522隔着中央的分隔壁51d沿左右并排配置。被左右分隔的第一存积部541通过前后设置的连通口91、92连通。另外,搅拌螺杆521、522绕Y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设置有螺旋形状的翼,并将搬运的方向彼此相反地设定,从而使显影剂在第一存积部541内向在图3A中由箭头所示的顺时针循环搬运。这些搅拌螺杆521、522通过配合而作为“第一搬运部”发挥作用。另外,在第一存积部541的里面侧上部设置有合流开口部93以及调色剂补充口94。
图3B是表示显影装置50a的上部的结构的图。如图3B所示,在显影装置50a的上部的第二存积部542的内部配置有作为“第二搬运部”发挥作用的搅拌螺杆523。
被下部的搅拌螺杆522搬运的显影剂的一部分被搬运到斜上方的显影辊53。显影辊53由在内部固定配置的多个磁极和绕该多个磁极的外周面旋转的套筒构成,在该套筒的表面担载显影剂。显影辊53作为“显影剂担载体”发挥作用。在面向显影辊53的第二存积部542的位置设置有使同极的磁极相邻地配置的剥离部(也称为剥离位置)。
从下方的搅拌螺杆522供给的显影剂被担载于旋转的显影辊53的表面并经过显影位置,在剥离位置处被剥离,并被搬运到第二存积部542。然后,通过搅拌螺杆523搬运到图3B的里面侧(箭头方向)。在搬运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存积部542的底部设置有合流开口部93,被配置成相互处于上下的第一存积部541和第二存积部542经由该合流开口部93连通。在第二存积部542中,被搬运到搅拌螺杆523的下游侧的显影剂从该合流开口部93搬运到第一存积部541。
另外,如图2所示,第二存积部542被沿着显影辊53的旋转轴方向(Y方向)的2个侧壁划分,即被与显影辊53对置的侧壁51a和与侧壁51a为相反侧的侧壁51b划分。第二存积部542的离显影辊53较远的侧壁51b相邻地设置有第三存积部543。如图2、图3B所示,弯曲线e2在Y方向上延伸。侧壁51c具有在该弯曲线e2与侧壁51b相连且朝向上方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f1。第三存积部543的从Y方向观察到的剖面弯曲,且被在Y方向上延伸的侧壁51c划分。
第三存积部543在第二存积部542所收容的显影剂的容积(显影剂的液面)上升而溢出显影剂的情况下,收容该溢出的显影剂。并且,在第二存积部542的显影剂的溢出消除,显影剂的容积降低的情况下,显影剂沿着侧壁51c的倾斜面f1滑落而返回到第二存积部542。
图4是比较例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x的剖视图。以下,与显影装置50x进行对比而对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50a的效果进行说明。
比较例的显影装置50x与图2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a相比,除了未设置有第三存积部543的点以外,具备相同的结构。在比较例的显影装置50x中,在由于收容于内部的显影剂的量增加等而导致显影剂的容积增加的情况下,第一存积部541内的显影剂的容积上升,因此合流开口部93被显影剂堵塞。因此,阻碍了显影剂的流动,合流开口部93的上游侧的第二存积部542内的显影剂的量增加,容积变高。在显影剂的容积高于侧壁51a的上表面e1这样的情况下,阻碍来自与第二存积部542相比更靠上游侧的显影辊53的显影剂的流动。从第一存积部541搬运且被显影辊53担载的显影剂在显影位置处消耗调色剂之后,理想的是其全部的显影剂在上表面e1附近的剥离位置处被剥离。然而,在显影剂滞留在上表面e1附近的情况下,阻碍了剥离位置处的剥离,经过了显影位置的显影剂还被显影辊53的表面担载,之后再次被搬运到显影位置。换句话说,由于剥取性降低,显影剂的更换不充分,产生由紧前的调色剂的消耗的影响所造成的图像浓度的降低,即重影。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a中,由于设置有第三存积部543,在显影剂从第二存积部542溢出的情况下,将溢出的显影剂收容到该第三存积部543。由此,即使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量增加,也能够抑制第二存积部内的显影剂量的增加,因此能够不阻碍剥取性地防止重影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b进行说明。图5是显影装置50b的剖视图,图6是图5的C-C线位置处的俯视图。显影装置50b的下部的结构与图3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a相同,故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b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a不同,设置有连通路95。连通路95与第三存积部543相邻,且设置于与第二存积部542相反侧,沿上下方向延伸。连通路95连接上方的第二存积部542和下方的第一存积部541。
第三存积部543的设置于连通路95侧的侧壁51c的上表面e3的高度低于第二存积部542的接近显影辊53侧的侧壁51a的上表面e1的高度。因此,在第二存积部542和第三存积部543所收容的显影剂的容积超过上表面e3的情况下,显影剂跨越侧壁51c并经过连通路95下落到第一存积部541。由此,第二存积部542的显影剂的容积不会比上表面e1高。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b中,通过设置连通路95,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使第二存积部542所收容的显影剂的容积成为上表面e3以下,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重影产生。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c的俯视图,与图2的B-B位置对应。另外,显影装置50c的下部的结构与图3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a相同,故省略说明(在以下的图8等中也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a中,第三存积部543与第二存积部542的Y方向的整个区域相邻地设置。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50c中,如图7所示,仅设置在合流开口部93的附近而非整个区域。
在第一存积部541的显影剂的容积增加的情况下,来自合流开口部93的显影剂的搬运被阻碍。该情况下,在第三存积部543中,显影剂滞留在合流开口部93的附近。因此,优选在合流开口部93的附近设置第三存积部543。该情况下,像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50c那样,仅在合流开口部93的附近设置第三存积部543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a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d的俯视图。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50a中,第三存积部543的收容区域在从图3B所示的上方观察的俯视图中,以均匀的宽度在Y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d中,被构成为在俯视时,第三存积部543的收容区域为三角形状,且越接近合流开口部93,收容区域越大。
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d中,通过使第三存积部543为这样的形状,能够得到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c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将连通路95与离显影辊53较远的侧壁51c相邻地设置。
此外,在与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对应的显影装置50b、50c、50d中,将连通路95的位置构成为在内部滑落的显影剂下落到第一存积部541中分隔壁51d的右侧的搅拌螺杆521周边。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分隔壁51d向相对右侧位移等,使经过连通路95的显影剂下落到搅拌螺杆522侧。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e的俯视图。在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三存积部543与离显影辊53较远的侧壁51b相邻地设置。在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e中,第三存积部543设置于第二存积部542的内部的搅拌螺杆523b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部中离合流开口部93较近的端部。此外,搅拌螺杆523b在第三存积部543内也延伸,第二存积部542内的叶片b1和第三存积部543内的叶片b2的螺旋方向相反。其中,叶片b2的间距比叶片b1的间距短,搬运力弱。在叶片b1中朝向合流开口部93向里面侧搬运显影剂,越过该合流开口部93搬运的显影剂通过叶片b2朝向跟前侧返回。
这样,在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e中,通过将未从合流开口部93向下方搬运的显影剂收容到在搅拌螺杆523b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部侧设置的第三存积部543,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f的俯视图。在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f中,设置有连结第三存积部543与调色剂补充口94之间的连通路561。
在显影装置50f中,被搬运到第三存积部543的显影剂被挤出而经过连通路561从调色剂补充口94返回到第一存积部541。
这样,在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f中,在设置在搅拌螺杆523b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部侧的第三存积部543所收容的显影剂的量变多的情况下,能够将显影剂从连通路561直接返回到第一存积部541,所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使第二存积部542所收容的显影剂的容积进一步下降,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重影产生。
(第七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g的俯视图。在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g中,在第三存积部54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凸部c1。各凸部c1是在第三存积部543的内部从倾斜面f1朝向上方突出的沿X方向延伸的突起,将各凸部c1遍及第三存积部543的整个区域而在Y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并排配置。该凸部c1作为妨碍第三存积部543内部的显影剂在Y方向上移动的壁而发挥作用。由此,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通过凸部c1,显影剂不偏向Y方向的里面侧收容而能够在Y方向上均匀地收容。
(第八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h的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h具备配置在第三存积部543内的检测传感器57以及开闭闸门(开闭部件)58。检测传感器57由压电元件或者光学传感器等构成,输出在规定的高度的检测区域中是否有显影剂的检测信号。开闭闸门58配置于合流开口部93的附近,在图12所示的关闭状态中,关闭与第一存积部541连通的连通路95。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使开闭闸门58向Y方向滑动来开放连通路95,从而第三存积部543所收容的显影剂经过连通路95搬运到第一存积部541。
在通过检测传感器57的检测信号判断为第三存积部543收容有规定量以上的显影剂的情况下,控制部10将开闭闸门58设定为开放状态。由此,收容于第三存积部543的显影剂经过连通路95下落到第一存积部541。然后,在通过检测传感器57的检测信号判断为第三存积部543不再收容规定量以上的显影剂的情况下,将开闭闸门58切换为关闭状态。此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优选仅在未配置有开闭闸门58的区域设置侧壁51c(参照图5)且在配置有开闭闸门58的区域不设置该侧壁51c而成为平坦的板面。另外,优选检测传感器57的检测区域在Z方向上设定在比侧壁51a的上表面e1的高度低的位置。
这样,在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h中,通过设置检测传感器57以及开闭闸门58,并根据检测传感器57的检测信号由控制部10控制开闭闸门58,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通过开放开闭闸门58,能够立刻将第三存积部543的显影剂排出到第一存积部541,而更有效地防止重影产生。
(第九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i的俯视图。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i具备由第一显影辊531、第二显影辊532、以及剥取辊533构成的多个显影剂担载体。这里,第一显影辊531、第二显影辊532配合而作为“第一显影剂担载体”发挥作用,剥取辊533作为“第二显影剂担载体”发挥作用。
第一显影辊531、第二显影辊532以及剥取辊533与上述的显影辊53同样地由在内部固定配置的多个磁极和绕该多个磁极的外周面旋转的套筒构成,在该套筒的表面担载显影剂。例如,第一显影辊531、第二显影辊532的外径是25mm,剥取辊533的外径是20mm。如图13所示,从第二搅拌螺杆522搬运的显影剂按第一显影辊531、第二显影辊532、剥取辊533的顺序输送到下游侧,并搬运到第二存积部542。
剥取辊533也作为剥取第二显影辊532所担载的显影剂并搬运到下游侧的“剥离部件”发挥作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备一个显影剂担载体(显影辊53)的例子,但也可以像该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i那样构成为具备多个显影剂担载体。另外,虽然构成为具备多个显影辊,但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一个显影辊和一个剥取辊的显影装置。另外,对于第二至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也可以同样采用这样具备多个显影剂担载体的结构。另外,作为剥离部件,也可以代替剥取辊533,而采用在显影辊53的剥离位置附近配置板状的剥离板的结构。
在这样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50i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
为了验证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将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量从1100g每次增加100g而增加到1400g,通过下述的评价指标对重影的产生状况进行了评价。此外,该1100g是经设计的初始显影剂量。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量在从调色剂补充口94补充混合了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时,从显影装置的排出量和显影剂的补充量(即,与打印率相应的调色剂消耗量)的平衡崩溃的情况下,对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量可以逐渐增加。
(评价指标)
打印A3纵向带(搬运方向)的实心图像,将输出的打印物的前后端处的反射图像浓度(ID)的变化(ΔID)评价为重影。
ΔID=图像前端的ID-图像后端的ID
(评价条件)
用于评价的显影装置如下。
比较例:显影装置50x(图4)
实施例1:显影装置50b(图5、图6)
实施例2:显影装置50a(图2、图3A、图3B)
实施例3:显影装置50e(图9)
实施例4:显影装置50h(图12)
(结果)
在图14的图表中示出结果。在该图中,在ΔID为0.1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图像质量不足。可知在比较例中,从显影剂量为1300g左右开始ΔID增加,产生重影。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4中,即使在显影剂量增加的情况下,ΔID也不增加。这是因为第二存积部542的显影剂量的增加不易产生,根据显影剂量的增加的显影辊53所担载的显影剂的更换性不降低,对剥取性几乎没有影响。
以上说明的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在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说明时对主要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能够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另外,并不排除一般的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结构。
例如,示出了在第一存积部的内部配置了两根搅拌螺杆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配置一根搅拌螺杆,也可以配置三根以上的搅拌螺杆。另外,示出了使用螺旋状的叶片作为搅拌螺杆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浆形状的叶片、或者将浆形状的叶片和螺旋状的叶片安装到一个旋转轴。

Claims (13)

1.一种显影装置,具备:
第一存积部,收容显影剂;
第一搬运部,设置于上述第一存积部内,搬运显影剂;
显影剂担载体,与像担载体对置地配置,担载从上述第一搬运部搬运的显影剂,并将所担载的显影剂搬运到对形成于上述像担载体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位置;
第二存积部,收容经过上述显影位置搬运的显影剂,通过合流开口部与上述第一存积部连通;
第二搬运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存积部内,将经过上述显影位置搬运的显影剂朝向上述合流开口部搬运;以及
第三存积部,在上述第二存积部内的显影剂成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收容溢出的显影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存积部设置于上述合流开口部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存积部与包围上述第二存积部的沿着上述显影剂担载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个侧壁中离该显影剂担载体远的侧壁相邻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具备与上述第三存积部和上述第一存积部连通的连通路,收容于上述第三存积部的显影剂经过上述连通路被搬运到上述第一存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存积部和上述第一存积部被配置成相互处于上下,并且上述连通路沿上下方向延伸,
上述第三存积部的设置于上述连通路侧的侧壁的上表面高度比包围上述第二存积部的沿着上述显影剂担载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个侧壁中离该显影剂担载体近的侧壁的上表面高度低,
从上述第三存积部跨越设置于上述连通路侧的上述侧壁的显影剂经过上述连通路下落到下方的上述第一存积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一存积部设置有供给补充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供给口,经过上述连通路的显影剂进一步经由上述显影剂供给口被搬运到上述第一存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存积部被构成为在俯视时越接近上述合流开口部,收容区域越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存积部具有与包围上述第二存积部的多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相连且朝向上方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通过使所收容的显影剂沿着上述倾斜面下落,使所收容的显影剂返回到显影剂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上述第二存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存积部和上述第一存积部隔着设置于上述第二存积部的底部的上述合流开口部被配置成相互处于上下,并且,
在上述第二搬运部的旋转轴方向上,上述第三存积部设置于接近上述合流开口部的上述第二搬运部的端部侧,收容通过上述第二搬运部越过上述合流开口部搬运的显影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还具备剥离部件,该剥离部件在上述显影剂担载体的上述显影位置的下游侧使被上述显影剂担载体担载的显影剂剥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为多个,
多个上述显影剂担载体包括:
第一显影剂担载体,将在上述显影位置担载的显影剂搬运到上述显影位置;以及
第二显影剂担载体,在上述第一显影剂担载体的上述显影位置的下游侧,将在上述第一显影剂担载体担载的显影剂剥离并搬运到下游侧。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上述像担载体;
写入部,在上述像担载体形成潜像;以及
对上述像担载体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上述像担载体;
写入部,在上述像担载体形成潜像;
对上述像担载体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检测传感器,检测上述第三存积部是否收容有规定量以上的显影剂;
开闭部件,对上述连通路进行开闭;以及
控制部,根据上述检测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上述开闭部件的开闭动作,在上述显影剂收容于上述第三存积部的情况下开放上述连通路,在上述显影剂未收容于上述第三存积部的情况下关闭上述连通路。
CN201810083694.8A 2017-01-30 2018-01-29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83758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4443A JP6919209B2 (ja) 2017-01-30 2017-01-30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14443 2017-0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5883A true CN108375883A (zh) 2018-08-07

Family

ID=62980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3694.8A Pending CN108375883A (zh) 2017-01-30 2018-01-29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3632B2 (zh)
JP (1) JP6919209B2 (zh)
CN (1) CN1083758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1162A (zh) * 2018-09-25 2020-03-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7021B2 (ja) * 2019-03-15 2023-06-0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4843A1 (en) * 2003-01-28 2004-09-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used i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070041750A1 (en) * 2005-08-18 2007-02-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er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collecting method
CN1996163A (zh) * 2006-01-05 2007-07-11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41338A (zh) * 2007-02-06 2008-08-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2009300633A (ja) * 2008-06-12 2009-12-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供給制御方法
CN201796230U (zh) * 2009-09-01 2011-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能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器件
JP2012133119A (ja) * 2010-12-21 2012-07-1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330107A1 (en) * 2012-06-07 2013-12-12 Konica Minolta, Inc. Development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460267A (zh) * 2013-09-20 2015-03-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浓度检测方法
US20150168874A1 (en) * 2013-12-12 2015-06-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8175A (ja) 1997-02-13 1998-08-25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4118889B2 (ja) * 2005-01-26 2008-07-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42839A (ja) 2010-08-22 2012-03-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67967B2 (en) * 2011-01-26 2014-10-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ment apparatus
JP6207258B2 (ja) * 2013-06-28 2017-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300637B2 (ja) * 2014-05-23 2018-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415208B2 (ja) * 2014-09-24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4843A1 (en) * 2003-01-28 2004-09-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used i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070041750A1 (en) * 2005-08-18 2007-02-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er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collecting method
CN1996163A (zh) * 2006-01-05 2007-07-11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41338A (zh) * 2007-02-06 2008-08-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2009300633A (ja) * 2008-06-12 2009-12-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供給制御方法
CN201796230U (zh) * 2009-09-01 2011-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能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器件
JP2012133119A (ja) * 2010-12-21 2012-07-1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330107A1 (en) * 2012-06-07 2013-12-12 Konica Minolta, Inc. Development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460267A (zh) * 2013-09-20 2015-03-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浓度检测方法
US20150168874A1 (en) * 2013-12-12 2015-06-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1162A (zh) * 2018-09-25 2020-03-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10941162B (zh) * 2018-09-25 2024-04-09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显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17521A1 (en) 2018-08-02
JP2018124338A (ja) 2018-08-09
US10203632B2 (en) 2019-02-12
JP6919209B2 (ja) 202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1371B2 (en) Stir-transport member, development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676558B (zh) 显影剂补充装置和成像装置
JP2010113094A (ja) 粉体搬送用の搬送部材、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75883A (zh)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33171A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90369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85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71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9379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トナーの補給方法
JP2007133057A (ja) プレミックストナー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5095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719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883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821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466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速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2067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25610B2 (ja) 搬送スクリュー、トナー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3105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877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10142A (ja) 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27725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77339A (ja) 現像装置
JP2018091973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2046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11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トナー濃度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