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9320A -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9320A
CN108369320A CN201780004727.9A CN201780004727A CN108369320A CN 108369320 A CN108369320 A CN 108369320A CN 201780004727 A CN201780004727 A CN 201780004727A CN 108369320 A CN108369320 A CN 108369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wall
cable
optical
optical connector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47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9320B (zh
Inventor
山口敬
藤原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9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9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9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9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1Permanent connections, i.e. wherein fibres are kept aligned by mechanical means
    • G02B6/3803Adjustment or alignment devices for alignment prior to spl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5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87Anchoring optical cables to connector housings, e.g. strain relief features
    • G02B6/3888Protection from over-extension or over-compre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2Optical cables with one single optical wave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02B6/4477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with means for strain-relieving to interior strengths element

Abstract

本公开的光连接器具备:保持部件,其在形成有底壁部和一对侧壁部的主体部的由底壁部以及一对侧壁部包围的空间能够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和光连接器主体,其具有固定保持部件的固定部。保持部件具有夹持部件,用于在与主体部的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固定部具有:从夹持部件以及底壁部夹住纤维状抗张力体的方向将主体部以及夹持部件夹入的一对内表面。

Description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使光纤的端面彼此对接来连接光纤的装置,例如公知有现场组装型光连接器。现场组装型光连接器是在光纤敷设现场能够容易地组装于光缆的末端的构造的光连接器。组装前的光连接器的金属箍在工厂预先安装有内置光纤,并且内置光纤的端部配置于夹紧部(机械接头部)。在组装作业现场,使被覆把持部件把持光缆的被覆,并且从光缆引出的插入光纤的端部被插入夹紧部,在夹紧部光纤彼此对接而连接。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现场组装型光连接器所使用的被覆把持部件的构造。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被覆把持部件中,在一对侧壁部的相互对置的面形成有把持用突起,使把持用突起嵌入光缆的被覆,从而在一对侧壁部之间把持固定光缆。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29485号
专利文献1记载的被覆把持部件假定把持引入电缆、室内电缆那样的光缆。引入电缆、室内电缆那样的光缆是通过被覆而一并覆盖了光纤和一对线状的抗张力体的剖面方形的光缆,因而被覆比较硬,因此使被覆把持部件的把持用突起嵌入被覆来把持光缆比较容易。
与此相对,在为在光纤与被覆之间配置有纤维状抗张力体(例如凯夫拉(注册商标)等)的光缆的情况下,被覆因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而容易变形,由于被覆柔软,因此即使从光缆的两侧进行把持,也难以获得充分的把持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保持部件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的作业容易,并且以充分的保持力保持光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件,其在形成有底壁部和一对侧壁部的主体部的由所述底壁部以及所述一对侧壁部包围的空间能够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和光连接器主体,其具有固定所述保持部件的固定部,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夹持部件,用于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所述固定部具有从所述夹持部件以及所述底壁部夹住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方向将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夹持部件夹入的一对内表面。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能够明确。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保持部件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的作业容易,并且能够以充分的保持力保持光缆。
附图说明
图1A是光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1B是光连接器100的分解图。
图2A是从斜上方观察被覆把持部件20的立体图,图2B是从斜下方观察被覆把持部件20的立体图。
图3A~图3D是表示在圆形电缆3的末端组装光连接器100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4A是从后侧观察将外部把持部件20插入到固定部18的状态的图,图4B是将外部把持部件20插入到固定部18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5是在方形电缆6的末端组装光连接器100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6是被覆把持部件20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事项。
可明确一种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件,其在形成有底壁部和一对侧壁部的主体部的由所述底壁部以及所述一对侧壁部包围的空间能够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和光连接器主体,其具有固定所述保持部件的固定部,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夹持部件,用于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所述固定部具有从所述夹持部件以及所述底壁部夹住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方向将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夹持部件夹入的一对内表面。根据这样的光连接器,能够使保持部件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的作业容易,并且能够以足够的保持力保持光缆。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具有嵌合孔,所述夹持部件具有与所述嵌合孔嵌合的嵌合凸部。由此能够成为可临时固定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夹持部件经由铰接部而一体地成型。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
优选地,从折叠的状态的所述夹持部件的自由端观察,所述铰接部位于所述光缆的光纤端部侧。由此,在将保持部件插入固定部件时,能够逐渐按压主体部和夹持部件。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的前缘位于比所述铰接部的折线靠所述光纤端部侧。由此在折叠时铰接部不伸出。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光缆的被覆的端部接触的定位部、和将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从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向外侧排出的排出槽,所述排出槽配置在比所述定位部靠光纤端部侧。由此将纤维状抗张力体从排出槽排出,并且光缆(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的定位变容易。
优选地,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排出槽之间形成有越靠所述光纤端部侧越逐渐变宽的锥形引导部。由此容易将纤维状抗张力体向排出槽引导。
优选地,在所述排出槽与所述底壁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弯曲的侧面。由此能够容易将从排出槽排出到侧壁部的外侧的纤维状抗张力体向底壁部的下表面引导。
优选地,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光缆的光轴方向的收容槽,在所述收容槽配置所述夹持部件。由此主体部的收容槽的外侧的部位成为滑动面(引导面)。
优选地,在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一对内表面中与所述夹持部件对置的一侧的内表面,形成有比所述夹持部件的宽度宽的槽。由此能够使夹持部件退避。
优选地,在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在所述夹持部件以与形成于所述底壁部的所述外表面的凹凸啮合的方式形成有凹凸。由此能够提高光缆的保持力。
优选地,在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一对内表面与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夹持部件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的凹凸与所述夹持部件的凹凸成为啮合的状态。由此能够提高光缆的保持力。
优选地,所述保持部件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从所述一对侧壁部向内侧突出来把持所述光缆。由此在将光缆的纤维状抗张力体向底壁部的外表面引导时,能够稳定地保持光缆。
优选地,所述保持部件除了具有收容所述光缆的被覆的第一收容部之外,还具有收容与所述光缆不同外形的其他光缆的被覆的第二收容部,在将使所述光缆的被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所述保持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时、以及将使所述光缆的被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所述保持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时,所述保持部件的前后方向成为反向。由此不需要按每个光缆的种类准备专用的保持部件。
可明确一种光连接器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保持部件的工序,该保持部件具有:形成有底壁部和一对侧壁部的主体部、和用于在与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夹持部件;在所述主体部的由所述底壁部以及一对侧壁部包围的空间收容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并且在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夹持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工序;在固定部的一对内表面之间插入所述保持部件,并从所述夹持部件以及所述底壁部夹住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方向将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夹持部件夹入一对内表面的工序;以及在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保持部件的工序。根据这样的光连接器制造方法,能够使保持部件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的作业容易,并且能够以充分的保持力保持光缆。
第一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A是光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1B是光连接器100的分解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A所示定义各方向。即,将光缆、光纤的光轴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光缆的延出侧作为“后”,将相反侧(光连接器100的金属箍13的端面侧)作为“前”。另外,将插装部件19的插拔方向作为上下方向,从光连接器主体10观察,将插装部件19侧作为“上”,将相反侧作为“下”。另外,将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从后侧观察前侧时的右侧作为“右”,将左侧作为“左”。
光连接器100是通过机械铰接法来连接光纤的现场组装型光连接器,并且是组装于光缆末端的光连接器。光连接器100例如是SC形光连接器(JIS C5973所制定的F04形光连接器)。
能够在光连接器100连接圆形电缆3的光纤4。圆形电缆3是剖面圆形状的光缆,并且是在光纤4与被覆之间配置有纤维状抗张力体5(参照图3)的光缆。纤维状抗张力体5例如是凯夫拉(注册商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0不仅能够连接圆形电缆3的光纤4,还能够连接方形电缆6的光纤7(参照图5)。方形电缆6是剖面矩形状的光缆,例如是引入电缆、室内电缆。方形电缆6是光纤7以及一对线状的抗张力体(未图示)被被覆一并覆盖的光缆。一对抗张力体以夹住光纤7的方式配置。一对抗张力体夹住光纤7的方向成为方形电缆6的剖面的长边方向。
另外,在方形电缆6的情况下,一并覆盖了光纤7和一对线状的抗张力体的被覆比较硬,因此把持方形电缆6比较容易。
与此相对,在圆形电缆3的情况下,在光纤4与被覆之间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层,由于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而使被覆容易变形,被覆较柔软,因此即使从光缆的两侧进行把持,也难以获得充分的把持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即使在为圆形电缆3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充分的保持力进行保持。
光连接器100具备:光连接器主体10、插装部件19以及被覆把持部件20(相当于保持部件)。
光连接器主体10具备:前侧壳体11、带夹紧件的金属箍12、弹簧15以及后侧壳体16。
前侧壳体11以及后侧壳体16是收容带夹紧件的金属箍12的壳体。前侧壳体11安装于后侧壳体16。
带夹紧件的金属箍12一边被弹簧15向前侧施力、一边以能够后退的方式相对于后侧壳体16被收容。另外,带夹紧件的金属箍12具备:金属箍13和夹紧部(机械接头部)14。金属箍13在此是单心光连接器所使用的圆筒形状的金属箍。内置光纤(未图示)的前侧的端部内插固定于金属箍,并且端面与金属箍一起被抛光。内置光纤的后侧的端部配置于夹紧部14的调心槽。夹紧部14是通过机械铰接法使内置光纤与插入光纤(在此为光纤4)对轴(调心),并且将内置光纤以及插入光纤固定的部件(光纤连接装置)。
弹簧15是用于对以能够后退的方式被收容的金属箍13(带夹紧件的金属箍12)向前侧施力的部件。
后侧壳体16具备止动环部17和固定部18。
止动环部17作为止动环发挥功能,与弹簧15的后端接触。
固定部18是用于固定被覆把持部件20的部位。固定部18具有:上板部18A、一对侧板部18B以及底板部18C。由用上板部18A、一对侧板部18B以及底板部18C的内表面包围的空间来形成用于收容被覆把持部件20的收容空间。
上板部18A是沿着前后方向构成固定部18的上表面的部位。上板部18A成为使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上侧滑动面321(后述)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面。上板部18A具有突起181。突起181是将被被覆把持部件20把持的圆形电缆3的被覆的端部向底板部18C侧(下侧)按压的部位,并且设置为在上板部18A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从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侧板部18B是沿着前后方向构成固定部18的侧面的部位,并且在固定部18的左右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一对。一对侧板部18B的内表面成为使被覆把持部件20的侧滑动面313(后述)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面。一对侧板部18B分别具有卡止爪部182。卡止爪部182具有:从侧板部18B的内表面朝向内侧突出的爪(未图示),在固定部18收容有被覆把持部件20时,与被覆把持部件20的卡止部(第一卡止部334或者第二卡止部343)卡合。通过该卡合,能够限制收容于固定部18的被覆把持部件20向后方的移动。
底板部18C是沿着前后方向而构成固定部18的底面的部位。在底板部18C的内表面设置有槽183。槽183是用于供被覆把持部件20的舌部40(与夹持部件相当)退避的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主体部30与舌部40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5时,舌部40不完全紧贴于主体部30(参照图3C、图3D)。因此通过在底板部18C设置槽183,从而能够供舌部40退避。另外,由于供舌部40退避,因此槽183的宽度(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舌部40的宽度更宽。底板部18C的槽183的左右外侧的部位成为使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下侧滑动面312(后述)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时,在上板部18A的下表面与底板部18C的槽183的上表面之间按压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主体部30和舌部40,使纤维状抗张力体5夹持固定于舌部40与主体部30(后述的底壁部31)之间。即,上板部18A的下表面以及底板部18C(槽183)的上表面,相当于从上下方向(舌部40以及主体部30(底壁部31)夹住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方向)夹入主体部30以及舌部40的一对内表面。
插装部件19是使光连接器主体10的夹紧部14的间隙开闭的部件。在光连接器主体10的上表面形成有插通孔,从插装部件19的下侧延出的插装片(楔形件:未图示)插通于该插通孔。
<被覆把持部件20>
图2A是从斜上方观察被覆把持部件20的立体图,图2B是从斜下方观察被覆把持部件20的立体图。
被覆把持部件20是能够保持圆形电缆3以及方形电缆6的部件。被覆把持部件20是树脂的一体成形品,具备主体部30、舌部40以及铰接部50。树脂的材质是POM(例如DURACON(注册商标))。
(主体部30的结构)
主体部30具有底壁部31和一对侧壁部32,并且由底壁部31和一对侧壁部32构成为剖面近似U字状。而且,在由该底壁部31以及一对侧壁部32包围的空间能够保持圆形电缆3以及方形电缆6。
底壁部31是沿着前后方向形成主体部30的底的部位。底壁部31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的板状的部位,具有:构成第一收容部33(后述)的第一底壁部31A、构成第二收容部34(后述)的第二底壁部31B、以及构成中央部35(后述)的中央底壁部31C。
另外,底壁部31具有:舌部收容槽311、下侧滑动面312以及侧滑动面313。舌部收容槽311是用于收容舌部40的槽,并且在底壁部31的下表面沿着前后方向设置。下侧滑动面312是舌部收容槽311的左右外侧的部位,在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时,被底板部18C的内表面(槽183的左右外侧的部位的下表面)引导。侧滑动面313是底壁部31的左右端部(侧部),在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时,被固定部18的侧板部18B的内表面引导。
侧壁部32是沿着前后方向形成主体部30的侧面的部位。侧壁部32是以从底壁部31的左右两边缘立起的方式形成的部位。一对侧壁部32以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方式隔开间隔配置。侧壁部32具有:构成第一收容部33(后述)的第一侧壁部32A、构成第二收容部34(后述)的第二侧壁部32B、以及构成中央部35(后述)的中央侧壁部32C。另外,侧壁部32具有上侧滑动面321。上侧滑动面321是侧壁部32的上侧端面。上侧滑动面321在将被覆把持部件20收容于固定部18时,被固定部18的上板部18A的内表面(下表面)引导。
另外,主体部30具有:第一收容部33、第二收容部34以及中央部35。
第一收容部33是用于收容圆形电缆5的被覆部分的部位,并且是形成于主体部30的后侧端部的部位。另外,第一收容部33也成为供方形电缆6的光纤7插通的部位(参照图5)。第一收容部33由第一底壁部31A以及一对第一侧壁部32A构成。
在构成第一收容部33的第一底壁部31A设置有主体侧夹持部331和第一狭缝332。
主体侧夹持部331设置于第一底壁部31A的舌部收容槽311,并且是在与舌部40(具体而言是舌部侧夹持部42)之间夹持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部位。如图2B所示,在主体侧夹持部331(第一底壁部31A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
第一狭缝332设置为在第一底壁部31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沿着前后方向开口。通过形成第一狭缝332,由此在使方形电缆6的光纤7插通于第一收容部33的情况下对接时,能够使挠曲的光纤7从第一狭缝332退避,从而能够使光纤7的弯曲平缓。
在构成第一收容部33的一对第一侧壁部32A设置有引导槽333以及第一卡止部334。
引导槽333是用于将圆形电缆5沿前后方向引导的槽,并且在一对第一侧壁部32A的内侧沿着前后方向设置。
第一卡止部334是与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的部位。更具体而言,第一卡止部334在使用方形电缆6的情况下(参照图5)与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
第二收容部34是用于收容方形电缆6的被覆部分的部位,并且是形成于主体部30的前侧端部的部位。第二收容部34也成为供圆形电缆3的光纤4插通的部位。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被覆把持部件20也能够将前后方向颠倒而与方形电缆6对应(参照图5)。第二收容部34由第二底壁部31B以及一对第二侧壁部32B构成。
在构成第二收容部34的第二底壁部31B,沿着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狭缝341。通过形成有第二狭缝341,从而能够在使圆形电缆3的光纤4插通于第二收容部34的情况下对接时,使挠曲的光纤4从第二狭缝341(以及后述的舌部侧狭缝43)退避,能够使光纤4的弯曲平缓。另外,光纤4不局限于如图4B那样向下方挠曲,也存在向上方挠曲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挠曲的光纤4在第二收容部34的内部退避。
在构成第二收容部34的一对第二侧壁部32B设置有把持爪342和第二卡止部343。
把持爪342是从一对第二侧壁部32B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并沿着上下方向的凸条。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把持爪342以突出侧(内侧)变尖锐的方式形成为剖面近似三角形。把持爪342的棱线与上下方向平行。由此,容易将方形电缆6从上侧(开放侧)朝向下侧(底侧)压入第二收容部34,并且收容于第二收容部34的方形电缆6难以在前后方向上偏离。
多个把持爪342沿着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各个第二侧壁部32B。多个把持爪342的各个棱线相互平行。一方的第二侧壁部32B的多个把持爪342以与另一方的第二侧壁部32B的多个把持爪342对置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使把持爪342对置配置,从而容易使把持爪342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嵌入方形电缆6的被覆。
第二卡止部343是与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的部位。更具体而言,第二卡止部343在使用圆形电缆3的情况下与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
中央部35是第一收容部33与第二收容部34之间的部位。中央部35由中央底壁部31C和一对中央侧壁部32C构成。在中央部35形成有定位部351、排出槽352以及嵌合孔353。
定位部351是与圆形电缆3的被覆的引出部(被覆的端部)接触的部位。通过使圆形电缆3的被覆的引出部与定位部351接触,从而能够使圆形电缆3相对于主体部30(被覆把持部件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匹配。
排出槽352是使圆形电缆3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向侧壁部32(中央侧壁部32C)的外侧排出的部位(参照图3A)。排出槽352是从侧壁部32的上侧(开放侧)的边缘形成的切口状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槽352配置于前后方向上比定位部351靠前侧(光纤端部侧)。由此,使圆形电缆3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从排出槽352向外侧排出,并且使圆形电缆3的被覆的引出部容易与定位部351接触。若假设在排出槽352配置于比定位部351靠后侧的情况下,在使从圆形电缆3的引出部延出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从排出槽352出来时,纤维状抗张力体5被拉向排出槽352侧,从而导致圆形电缆3的引出部朝向排出槽352移动。由此导致圆形电缆3的被覆的引出部从定位部351分离(其结果导致圆形电缆3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容易偏离)。
另外,在排出槽352形成有锥形引导部352A和弯曲侧面352B。
锥形引导部352A是形成为在定位部351与排出槽352之间越靠前侧(光纤端部侧)越逐渐变宽的锥形形状的部位,并且分别设置于一对侧壁部32(中央侧壁部32C)。通过该锥形引导部352A,容易将纤维状抗张力体5沿排出槽352引导。
弯曲侧面352B是以在排出槽352与底壁部31(中央底壁部31C)的下表面之间侧面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弯曲形成的部位。通过设置弯曲侧面352B,由此容易将从排出槽352向侧壁部32的外侧排出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向底壁部31的下表面引导。
嵌合孔353是供舌部40的嵌合凸部41(后述)嵌合的孔,且设置于中央底壁部31C。通过该嵌合孔353与嵌合凸部41的嵌合,能够将舌部40临时固定于主体部30。
(舌部40的结构)
舌部40(相当于夹持部件)是用于在与主体部30的底壁部31的外表面(舌部收容槽311)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部件。舌部40经由铰接部50而与主体部30一体地设置,并以铰接部50的折线为轴,能够向主体部30的下表面侧折叠(参照图3B)。舌部40是长方形的板形状的部件,折叠时收容于主体部30的舌部收容槽311。舌部40具有:嵌合凸部41、舌部侧夹持部42以及舌部侧狭缝43。
嵌合凸部41设置为通过折叠舌部40,从而嵌合于主体部30的中央部35的嵌合孔353。
舌部侧夹持部42是在与主体侧夹持部331之间夹持固定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部位,在折叠舌部40时,设置于与主体侧夹持部331对置的位置。另外,在舌部侧夹持部42以与主体侧夹持部331的凹凸(第一底壁部31A的外表面的凹凸)啮合的方式形成有凹凸。
舌部侧狭缝43是用于使圆形电缆3的光纤4的弯曲退避的狭缝,且与主体部30的第二狭缝341连通地沿着前后方向设置。而且,在折叠舌部40后,使用于使圆形电缆3的光纤4与第二狭缝341一起退避的狭缝在前缘开口。通过使该狭缝(基于舌部侧狭缝43和第二狭缝341的狭缝)开口,从而与仅有第二狭缝34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挠曲的光纤4进一步退避,从而能够使光纤4的弯曲更平缓。
另一方面,在舌部40不设置用于使方形电缆6的光纤7退避的狭缝。这是因为若假设形成方形电缆6用的狭缝,则在夹持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部位(舌部侧夹持部42)形成沿着前后方向的狭缝,从而在夹持圆形电缆3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时,导致纤维状抗张力体5从狭缝向外部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舌部40不设置方形电缆6用的狭缝,因此能够可靠地按压(把持)纤维状抗张力体5。
铰接部50是使主体部30与舌部40一体化的部位,且设置为在主体部30的前端与舌部40的后端之间,舌部40能够折叠。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被覆把持部件20(主体部30、舌部40、铰接部50)由树脂而一体成形,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使主体部30与舌部40成为分体部件的铰接构造。另外。主体部30和舌部40也可以完全是分体部件(可以没有铰接构造)。但是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主体部30与舌部40一体成形,则能够减少部件数。
另外,从折叠后的状态的舌部40的自由端(图3C、图3D的后端)观察,铰接部50位于前侧(圆形电缆3的光纤4的端部侧)。因此若折叠舌部40而在与主体部30之间夹持纤维状抗张力体5,则舌部40成为以随着从前侧(铰接部50侧)朝向后侧(自由端侧)而从主体部30分离的方式倾斜的状态。由此在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时,能够逐渐按压主体部30与舌部40。
另外,沿着铰接部50的左右方向的折线位于比主体部30的前缘靠后侧。由此在折叠舌部40时铰接部50不向前侧伸出。
<圆形电缆的情况下的组装顺序>
图3A~图3D是表示在圆形电缆3的末端组装光连接器100的状况的说明图。另外,图4A是从后侧观察将外部把持部件20插入到固定部18的状态的图,图4B是将外部把持部件20插入到固定部18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首先,作业者切割圆电缆3端部的被覆以及纤维状抗张力体5,以使纤维状抗张力体5以及光纤4分别从圆形电缆3的被覆露出规定尺寸。进而,去除光纤4端部的覆盖,以使规定尺寸的光纤4(裸光纤部4A以及覆盖部4B)从圆形电缆3向前侧延伸。另外,去除光纤4端部的覆盖,也可以在将圆形电缆3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3后进行。
另外,如图3A所示,作业者使被覆把持部件20的第一收容部33收容圆形电缆3的被覆,并且使圆形电缆3的光纤4插通于第二收容部34。圆形电缆3被引导槽33引导而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3。此时,通过使圆形电缆3的被覆的引出部(被覆的端部)与被覆把持部件20的定位部351接触,由此能够使圆形电缆3相对于主体部30(被覆把持部件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匹配。进而,作业者在该状态下使圆形电缆3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从排出槽352向侧壁部32的外侧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位部351与排出槽352之间设置锥形引导部352A,因此容易将纤维状抗张力体5向排出槽352引导。
接下来,如图3B所示,作业者使排出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沿着弯曲侧面352B向底壁部31的主体侧夹持部331的下表面引导。然后,使铰接部50折弯而使舌部40朝向主体部30的底壁部31的下表面折叠,使舌部40的嵌合凸部41嵌合于主体部30的中央部35的嵌合孔353。由此,如图3C所示,舌部40临时固定于主体部30,纤维状抗张力体5被夹持在主体部30的主体侧夹持部331与舌部40的舌部侧夹持部42之间。但是,通过在主体侧夹持部331与舌部侧夹持部42之间夹住纤维状抗张力体5,由此舌部40未与舌部收容槽311完全紧贴,而是如图那样成为舌部40的自由端(后端)侧从主体部30的下表面伸出的状态。
之后,如图3D所示,作业者将被覆把持部件20从铰接部50侧插入光连接器主体10的固定部18的后侧的插入口。对于被覆把持部件20而言,主体部30的下侧滑动面312被固定部18的底板部18C的内表面引导,侧滑动面313被固定部18的一对侧板部18B的内表面引导,上侧滑动面321被固定部18的上板部18A的内表面引导,从而插入固定部18。此时,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主体部30与舌部40从上下方向被固定部18的上板部18A的内表面(下表面)、与底板部18C的内表面(槽183的上表面)夹入,并与插入对应地,逐渐按压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主体部30和舌部40。即,舌部40(主体部30的底壁部31的舌部收容槽311的外侧的部位)成为滑动面。
另外,固定部18的上板部18A的内表面和底板部18C的内表面在与主体部30以及舌部40接触的状态下,成为主体侧夹持部331的凹凸与舌部侧夹持部42的凹凸啮合的状态。另外,啮合的状态是指一方的凸部进入另一方的凸部与凸部之间的状态。由此,纤维状抗张力体5被切实地把持(固定),并以充分的保持力保持圆形电缆3。
另外,若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则圆形电缆3的光纤4插入光连接器主体10的夹紧部14的调心槽。若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直至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主体部30的第二卡止部343与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则内置光纤的端面与圆形电缆3的光纤4的端面成为在调心槽上对接的状态,圆形电缆3的光纤4成为稍微挠曲的状态(例如,参照图4B的虚线)。在该状态下,作业者从光连接器主体10拆下插装部件19,通过夹紧部14将内置光纤以及圆形电缆3的光纤4固定。
<方形电缆的情况下的组装顺序>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0不仅能够连接圆形电缆3的光纤4,还能够连接方形电缆6的光纤7。即,通过使被覆把持部件20的前后方向的朝向颠倒,由此能够将方形电缆6安装于被覆把持部件20。
图5是在方形电缆6的末端组装光连接器100的情况下的说明图。与圆形电缆3的情况(图3)相比,被覆把持部件20的前后方向的朝向颠倒。另外,在使用方形电缆6的情况下,作业者预先在主体部30与舌部40之间什么都未配置的状态下折叠舌部40,将舌部40预先收容于主体部30的舌部收容槽311。
另外,作业者以使方形电缆6的剖面的长边方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使方形电缆6的被覆收容于被覆把持部件20的第二收容部34。另外,使方形电缆6的光纤7插通于第一收容部33。此时,第二收容部34的把持爪342嵌入方形电缆6的被覆,方形电缆6由把持爪342固定(把持)。另外,作业者将从方形电缆6引出的光纤7的端部的覆盖去除,并切割光纤7的端部。由此规定尺寸的光纤7(裸光纤部7A以及覆盖部7B)从被覆把持部件20向前侧延出,并且规定尺寸的裸光纤部7A设置于光纤7的端部。
接下来,作业者使把持了方形电缆6的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于固定部18。若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则方形电缆6的光纤7插入光连接器主体10的夹紧部14的调心槽。若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直至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主体部30的第一卡止部334与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为止,则成为内置光纤的端面与方形电缆6的光纤7的端面在调心槽上对接的状态,方形电缆6的光纤7成为稍微挠曲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作业者从光连接器主体10卸下插装部件19,通过夹紧部14将内置光纤以及方形电缆6的光纤7固定。
<变形例>
图6是表示被覆把持部件20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从与图2A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图。在图6中对与图2A相同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6表示的被覆把持部件20在构成第一收容部33的一对第一侧壁部32A具有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相当于把持部)。
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是从一对第一侧壁部32A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而把持圆形电缆3的部位。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与把持爪342同样,是沿着上下方向的凸条,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突出侧(内侧)变尖锐。另外,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的棱线与上下方向平行。由此,容易将圆形电缆3从上侧(开放侧)朝向下侧(底侧)压入第一收容部33。
多个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沿着前后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于一对第一侧壁部32A。多个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的各个棱线彼此平行。另外,一方的第一侧壁部32A的多个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配置为与另一方的第一侧壁部32A的多个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对置。
若将圆形电缆3压入第一收容部33,则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把持圆形电缆3。由此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3的圆形电缆3难以在前后方向上偏离,在将圆形电缆3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向底壁部31的主体侧夹持部331的下表面引导时,能够稳定地保持圆形电缆3。
<小结>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光连接器100具备:被覆把持部件20,其在形成有底壁部31和一对侧壁部32的主体部30的由底壁部31以及一对侧壁部32包围的空间,能够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层的圆形电缆3;和光连接器主体10,其具有固定被覆把持部件20的固定部18。另外,被覆把持部件20具有舌部40,用于在与主体部30的底壁部31的下表面(舌部收容槽311)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5,固定部18具有:从舌部40以及底壁部31夹住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上下方向,将主体部30以及舌部40夹入的一对内表面(固定部18的上板部18A的下表面、以及底板部18C的槽183的上表面)。因此,在主体部30与舌部40之间夹住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状态下,仅通过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便能够在主体部30与舌部40之间固定纤维状抗张力体5,从而能够保持圆形电缆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被覆把持部件20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5的层的圆形电缆3的作业容易,并且能够以充分的保持力保持圆形电缆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图4B所示,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主体部30具有嵌合孔353,舌部40具有与嵌合孔353嵌合的嵌合凸部41。由此能够将舌部40临时固定于主体部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主体部30与舌部40经由铰接部50而一体地成型。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从折叠的状态的舌部40的自由端(后侧端)观察,铰接部50位于前侧(圆形电缆3的光纤4的端部侧)。由此在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时,能够逐渐按压主体部30和舌部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主体部30的前缘位于比铰接部50的折线靠前侧(光纤4的端部侧)。由此在折叠舌部40时,铰接部50不伸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主体部30具有:与圆形电缆3的被覆的端部接触的定位部351、和将纤维状抗张力体5从侧壁部32的内侧向外侧排出的排出槽352,排出槽352配置于比定位部351靠前侧(光纤4的端部侧)。由此能够使圆形电缆3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从排出槽352向外侧排出,并且使圆形电缆3的被覆的引出部容易与定位部351接触,从而定位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在定位部351与排出槽352之间形成有越靠前侧(光纤4的端部侧)越逐渐变宽的锥形引导部352A。由此,容易将纤维状抗张力体5向排出槽352引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在排出槽352与底壁部31(中央底壁部31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弯曲的弯曲侧面352B。由此,能够容易将从排出槽352排出至侧壁部32的外侧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向底壁部31的下表面引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以及图3C所示,在主体部30的底壁部31的下表面(外表面)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光缆4的光轴方向)的舌部收容槽311,在舌部收容槽311配置有舌部40。由此在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时,主体部30的舌部收容槽311的外侧的部位(舌部40)成为滑动面(引导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以及图4A所示,在固定部18的一对内表面(上板部18A的下表面、和底板部18C的上表面)中与舌部40对置的底板部18C的上表面,形成有比舌部40的宽度宽的槽183。由此,能够使与舌部收容槽311未完全紧贴的舌部40退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在第一底壁部31A的下表面(外表面)形成有凹凸,在舌部40的舌部侧夹持部42以与形成于第一底壁部31A的下表面的凹凸啮合的方式形成有凹凸。由此,能够固定(把持)纤维状抗张力体5,从而能够提高圆形电缆3的保持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18的一对内表面(上板部18A的下表面、和底板部18C的上表面)与被覆把持部件20的主体部30以及舌部40接触的状态下,第一底壁部31A的下表面(外表面)的凹凸与舌部40的舌部侧夹持部42的凹凸成为啮合的状态。由此通过将被覆把持部件20插入固定部18,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固定(把持)纤维状抗张力体5,能够提高圆形电缆3的保持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如图6所示,被覆把持部件20具有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该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36从构成第一收容部33的一对第一侧壁部32A向内侧突出而把持圆形电缆3。由此,在将圆形电缆3的纤维状抗张力体5向底壁部31的主体侧夹持部331的下表面引导时,能够稳定地保持圆形电缆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以及图5所示,被覆把持部件20除了具有收容圆形电缆3的被覆的第一收容部33之外,还具有收容与圆形电缆3不同的方形电缆6的被覆的第二收容部34,在将使圆形电缆3的被覆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3的被覆把持部件20固定于固定部18时、以及将使方形电缆6的被覆收容于第二收容部34的被覆把持部件20固定于固定部18时,被覆把持部件20的前后方向成为反向。由此,不需要按每个光缆的种类准备专用的被覆把持部件20。
其他
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进行本发明的理解,并非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脱离其主旨则可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是不言而喻的。
<被覆把持部件2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被覆把持部件20构成为能够收容圆形电缆3以及方形电缆6双方。但也可以构成为被覆把持部件20仅把持圆形电缆3。在该情况下,被覆把持部件20也可以不具备第二收容部34,还可以不具备第一收容部33的第一卡止部334。
附图标记说明:3...圆形电缆;4...光纤;4A...裸光纤部;4B...覆盖部;5...纤维状抗张力体;6...方形电缆;7...光纤;7A...裸光纤部;7B...覆盖部;10...光连接器主体;11...前侧壳体;12...带夹紧件的金属箍;13...金属箍;14...夹紧部;15...弹簧;16...后侧壳体;17...止动环部;18...固定部;18A...上板部;18B...侧板部;18C...底板部;19...插装部件;20...被覆把持部件;30...主体部;31...底壁部;31A...第一底壁部;31B...第二底壁部;31C...中央底壁部;32...侧壁部;32A...第一侧壁部;32B...第二侧壁部;32C...中央侧壁部;33...第一收容部;34...第二收容部;35...中央部;40...舌部;41...嵌合凸部;42...舌部侧夹持部;43...舌部侧狭缝;50...铰接部;100...光连接器;181...突起;182...卡止爪部;183...槽;311...舌部收容槽;312...下侧滑动面;313...侧滑动面;321...上侧滑动面;331...主体侧夹持部;332...第一狭缝;333...引导槽;334...第一卡止部;336...圆形电缆用把持爪;341...第二狭缝;342...把持爪;343...第二卡止部;351...定位部;352...排出槽;352A...锥形引导部;352B...弯曲侧面;353...嵌合孔。

Claims (15)

1.一种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部件,其在形成有底壁部和一对侧壁部的主体部的由所述底壁部以及所述一对侧壁部包围的空间能够保持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和
光连接器主体,其具有固定所述保持部件的固定部,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夹持部件,用于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
所述固定部具有从所述夹持部件以及所述底壁部夹住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方向将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夹持部件夹入的一对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嵌合孔,
所述夹持部件具有与所述嵌合孔嵌合的嵌合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夹持部件经由铰接部而一体地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从折叠的状态的所述夹持部件的自由端观察,所述铰接部位于所述光缆的光纤端部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前缘位于比所述铰接部的折线靠所述光纤端部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光缆的被覆的端部接触的定位部、和将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从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向外侧排出的排出槽,
所述排出槽配置在比所述定位部靠光纤端部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排出槽之间形成有越靠所述光纤端部侧越逐渐变宽的锥形引导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槽与所述底壁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弯曲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光缆的光轴方向的收容槽,
在所述收容槽配置所述夹持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一对内表面中与所述夹持部件对置的一侧的内表面,形成有比所述夹持部件的宽度宽的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
在所述夹持部件以与形成于所述底壁部的所述外表面的凹凸啮合的方式形成有凹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一对内表面与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夹持部件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的凹凸与所述夹持部件的凹凸成为啮合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从所述一对侧壁部向内侧突出来把持所述光缆。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除了具有收容所述光缆的被覆的第一收容部之外,还具有收容与所述光缆不同外形的其他光缆的被覆的第二收容部,
在将使所述光缆的被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所述保持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时、以及将使所述光缆的被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所述保持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时,所述保持部件的前后方向成为反向。
15.一种光连接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准备保持部件的工序,该保持部件具有:形成有底壁部和一对侧壁部的主体部、和用于在与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夹持部件;
在所述主体部的由所述底壁部以及一对侧壁部包围的空间收容具有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层的光缆,并且在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夹持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工序;
在固定部的一对内表面之间插入所述保持部件,并从所述夹持部件以及所述底壁部夹住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方向将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夹持部件夹入一对内表面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保持部件的工序。
CN201780004727.9A 2016-01-18 2017-01-12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3693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7200A JP6159429B1 (ja) 2016-01-18 2016-01-18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6-007200 2016-01-18
PCT/JP2017/000718 WO2017126395A1 (ja) 2016-01-18 2017-01-12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9320A true CN108369320A (zh) 2018-08-03
CN108369320B CN108369320B (zh) 2019-11-26

Family

ID=5927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4727.9A Active CN108369320B (zh) 2016-01-18 2017-01-12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247885B2 (zh)
EP (1) EP3379310A4 (zh)
JP (1) JP6159429B1 (zh)
CN (1) CN108369320B (zh)
AU (1) AU2017209705B2 (zh)
BR (1) BR112018014611A2 (zh)
HK (1) HK1257890A1 (zh)
PH (1) PH12018550111A1 (zh)
TW (1) TWI631379B (zh)
WO (1) WO20171263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3786B1 (ja) * 2017-11-02 2019-03-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把持部材
JP6823577B2 (ja) * 2017-11-02 2021-02-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KR102525950B1 (ko) * 2022-12-19 2023-04-26 주식회사 케이눅 이종커넥터가 구비된 광케이블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5323A1 (en) * 2005-10-28 2010-08-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optical connector and an optical connector
CN102301265A (zh) * 2009-02-13 2011-12-28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JP2014146027A (ja) * 2013-01-25 2014-08-14 Kofukin Seimitsu Kogyo (Shenzhen) Yugenkoshi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CN104199151A (zh) * 2010-01-14 2014-12-10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7120A (en) * 1981-10-05 1984-05-08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 Telegraph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cable clamp
JPH03132707A (ja) * 1989-10-19 1991-06-06 Nec Corp 光コネクタ端末構造
US5166997A (en) * 1991-10-04 1992-11-24 Norland Products Incorporated Cable retention system
US5224187A (en) * 1992-04-29 1993-06-29 Scientific-Atlanta, Inc. Fiber optic cable connectors providing strain relief
US5644673A (en) * 1996-01-16 1997-07-01 Lockheed Martin Corp. Optical-fiber-cable to bulkhead connector
JP3938912B2 (ja) 2003-07-03 2007-06-2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光プラグ付き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EP2074461A2 (en) * 2006-10-16 2009-07-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ber cable retention device
JP5313513B2 (ja) * 2008-02-04 2013-10-0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保持装置及び保持方法並びに光ファイバ接続装置
JP4719755B2 (ja) 2008-02-29 2011-07-0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US9116310B2 (en) * 2009-03-06 2015-08-2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optic cable pass-thru fitting with a cable retention member for routing strength members
JP5163631B2 (ja) * 2009-12-21 2013-03-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及び光ファイバ心線の保持方法
GB2476655B (en) * 2009-12-30 2014-03-19 Jdr Cable Systems Ltd Cable termination system
US8221006B2 (en) * 2010-08-23 2012-07-17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ies with mechanically interlocking crimp band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assemblies
EP2615482B1 (en) * 2010-09-06 2017-10-2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Engagement member-equipped optical fiber cable
WO2012074684A2 (en) * 2010-11-29 2012-06-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ain relief device
EP2726923A4 (en) * 2011-06-30 2015-04-15 Corning Cabl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CABLE ASSEMBLIES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WO2013129485A1 (ja) 2012-02-29 2013-09-0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CN102819065B (zh) * 2012-07-20 2014-10-01 大豪信息技术(威海)有限公司 多功能光纤固定夹具
TWI612352B (zh) 2015-04-14 2018-01-21 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光纖連接單元、光纖連接單元套組、及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5323A1 (en) * 2005-10-28 2010-08-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optical connector and an optical connector
CN102301265A (zh) * 2009-02-13 2011-12-28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04199151A (zh) * 2010-01-14 2014-12-10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
JP2014146027A (ja) * 2013-01-25 2014-08-14 Kofukin Seimitsu Kogyo (Shenzhen) Yugenkoshi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8550111A1 (en) 2019-03-18
US10247885B2 (en) 2019-04-02
CN108369320B (zh) 2019-11-26
TWI631379B (zh) 2018-08-01
AU2017209705A1 (en) 2018-07-05
BR112018014611A2 (pt) 2019-01-02
EP3379310A4 (en) 2019-07-10
TW201738600A (zh) 2017-11-01
JP2017129628A (ja) 2017-07-27
US20190025522A1 (en) 2019-01-24
EP3379310A1 (en) 2018-09-26
JP6159429B1 (ja) 2017-07-05
HK1257890A1 (zh) 2019-11-01
WO2017126395A1 (ja) 2017-07-27
AU2017209705B2 (en)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974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optical connector and an optical connector
US9829658B2 (en) Tool for releasing engaged state of optical connector
US9720193B2 (en) Optical-connector fixing member,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device
JP4416591B2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ファイバ接続システム
US10139568B2 (en) Optical fiber splicing tool and optical fiber splicing method
JP4091011B2 (ja) 光コネクタ
JP5313513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保持装置及び保持方法並びに光ファイバ接続装置
CN108369320B (zh)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KR20110040880A (ko) 광 커넥터용 지그
JP5479797B2 (ja) 圧接カバーを備えた光ファイバ用コネクタ
TW201531756A (zh) 光纖連接器
JP4308188B2 (ja) 光コネクタ用工具、工具付き光コネクタ
JP4786435B2 (ja)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光ファイバ接続工具、光ファイバの保持方法
KR101900325B1 (ko) 현장 조립형 광 점퍼 코드
JP6103378B2 (ja) 光コネクタ
US8297851B2 (en) Optical connector
JP2010128456A (ja) 光コネクタ
JP2011242709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
JP2018169493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および光ファイバ接続方法
JP2011242708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
JP2012068584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78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