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1379B -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1379B
TWI631379B TW106101717A TW106101717A TWI631379B TW I631379 B TWI631379 B TW I631379B TW 106101717 A TW106101717 A TW 106101717A TW 106101717 A TW106101717 A TW 106101717A TW I631379 B TWI631379 B TW I6313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member
cable
bottom wall
optical
opt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1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8600A (zh
Inventor
山口敬
藤原邦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8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8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1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13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1Permanent connections, i.e. wherein fibres are kept aligned by mechanical means
    • G02B6/3803Adjustment or alignment devices for alignment prior to spl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5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87Anchoring optical cables to connector housings, e.g. strain relief features
    • G02B6/3888Protection from over-extension or over-compre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2Optical cables with one single optical wave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02B6/4477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with means for strain-relieving to interior strengths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之光連接器,係具備:保持部件,其可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保持在形成有底壁部與一對側壁部之本體部中之由底壁部及一對側壁部所包圍的空間,以及光連接器本體,其具有固定保持部件之固定部。保持部件,具有:用以將纖維狀抗張力體夾入於與本體部之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間之夾持部件。固定部,具有:從夾持部件及底壁部包夾纖維狀抗張力體之方向,夾入本體部及夾持部件之一對內表面。

Description

光連接器及光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光連接器及光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將光纖的端面彼此對接以連接光纖之裝置,為人所知者例如有現場組裝型光連接器。現場組裝型光連接器,係於光纖鋪設現場可容易組裝於光纜的終端之構造的光連接器。於組裝前之光連接器的套圈中,於工廠中預先安裝有內藏光纖,並且將內藏光纖的端部配置在夾鉗部(機械接合部)。於組裝作業現場,將光纜的外被覆握持於外被覆握持部件,並且從光纜突出之插入光纖的端部被插入於夾鉗部,於夾鉗部中,光纖彼此對接而連接。
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一種現場組裝型光連接器所使用之外被覆握持部件的構造。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外被覆握持部件中,於一對側壁部之相互對向的面上形成有握持用突起,使握持用突起侵入於光纜的外被覆,以將光纜握持固定在一對側壁部之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際公開第2013/129485號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外被覆握持部件,係假定用來握持自持式下垂光纜或是室內光纜般之光纜。自持式下垂光纜或是室內光纜般之光纜,由於是藉由外被覆整體地被覆光纖與一對線狀抗張力體之剖面呈方型的光纜,外被覆相對較硬,所以使外被覆握持部件的握持用突起侵入於外被覆來握持光纜者,乃相對容易。
相對於此,於光纖與外被覆之間配置有纖維狀抗張力體(例如Kevlar(註冊商標)等)之光纜中,由於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使外被覆容易變形,且由於外被覆較柔軟,即使從光纜的兩側來握持,亦難以得到充分的握持力。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可容易地進行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保持在保持部件之作業,並且以充分的保持力來保持光纜。
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主要發明,為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保持部件,其可將具有纖維狀抗張 力體的層之光纜,保持在形成有底壁部與一對側壁部之本體部中之由前述底壁部及一對側壁部所包圍的空間,以及光連接器本體,其具有固定前述保持部件之固定部;前述保持部件,具有:用以將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夾入於與前述本體部之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間之夾持部件;前述固定部,具有:從前述夾持部件及前述底壁部包夾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之方向,夾入前述本體部及前述夾持部件之一對內表面。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可從後述說明書及圖面的記載而明瞭。
根據本發明,可容易地進行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保持在保持部件之作業,並且以充分的保持力來保持光纜。
3‧‧‧圓型光纜
4‧‧‧光纖
4A‧‧‧裸光纖部
4B‧‧‧被覆部
5‧‧‧纖維狀抗張力體
6‧‧‧方型光纜
7‧‧‧光纖
7A‧‧‧裸光纖部
7B‧‧‧被覆部
10‧‧‧光連接器本體
11‧‧‧前側外殼
12‧‧‧附夾鉗套圈
13‧‧‧套圈
14‧‧‧夾鉗部
15‧‧‧彈簧
16‧‧‧後側外殼
17‧‧‧止動環部
18‧‧‧固定部
18A‧‧‧上板部
18B‧‧‧側板部
18C‧‧‧底板部
19‧‧‧中介插入部件
20‧‧‧外被覆握持部件
30‧‧‧本體部
31‧‧‧底壁部
31A‧‧‧第1底壁部
31B‧‧‧第2底壁部
31C‧‧‧中央底壁部
32‧‧‧側壁部
32A‧‧‧第1側壁部
32B‧‧‧第2側壁部
32C‧‧‧中央側壁部
33‧‧‧第1容納部
34‧‧‧第2容納部
35‧‧‧中央部
40‧‧‧舌部
41‧‧‧嵌合凸部
42‧‧‧舌部側夾持部
43‧‧‧舌部側狹縫
50‧‧‧樞紐部
100‧‧‧光連接器
181‧‧‧突起
182‧‧‧卡止爪部
183‧‧‧槽
311‧‧‧舌部容納槽
312‧‧‧下側滑動面
313‧‧‧側邊滑動面
321‧‧‧上側滑動面
331‧‧‧本體側夾持部
332‧‧‧第1狹縫
333‧‧‧導引槽
334‧‧‧第1卡止部
336‧‧‧圓型光纜用握持爪
341‧‧‧第2狹縫
342‧‧‧握持爪
343‧‧‧第2卡止部
351‧‧‧定位部
352‧‧‧排出槽
352A‧‧‧錐狀導引部
352B‧‧‧彎曲側面
353‧‧‧嵌合孔
第1圖A係光連接器100之立體圖。第1圖B係光連接器100之分解圖。
第2圖A係從斜向上方觀看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立體圖,第2圖B係從斜向下方觀看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立體圖。
第3圖A~第3圖D係顯示將光連接器100組裝於圓 型光纜3的終端之模樣之說明圖。
第4圖A係從後側觀看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之狀態之圖,第4圖B係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之狀態之側向剖面圖。
第5圖係將光連接器100組裝於方型光纜6的終端之情形之說明圖。
第6圖係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變形例之立體圖。
從後述說明書及圖面的記載中,可明瞭至少以下的事項。
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可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保持在形成有底壁部與一對側壁部之本體部中之由前述底壁部及一對側壁部所包圍的空間之保持部件,以及具有固定前述保持部件之固定部之光連接器本體;前述保持部件,具有:用以將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夾入於與前述本體部之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間之夾持部件;前述固定部,具有:從前述夾持部件及前述底壁部包夾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之方向,夾入前述本體部及前述夾持部件之一對內表面。根據此光連接器,可容易地進行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保持在保持部件之作業,並且以充分的保持力來保持光纜。
前述本體部較佳係具有嵌合孔,前述夾持部件具有嵌合於前述嵌合孔之嵌合凸部。藉此可形成為能夠 暫固定之構成。
前述本體部與前述夾持部件,較佳係夾介樞紐部一體地成型。藉此可減少零件數。
前述樞紐部,從被折疊之狀態下之前述夾持部件的自由端觀看時,較佳係位於前述光纜的光纖端部側。藉此,在將保持部件插入於固定部件時,可逐漸地按壓本體部與夾持部件。
前述本體部的前緣,與前述樞紐部的折線相比,較佳係位於更靠近前述光纖端部側。藉此,於折疊時樞紐部不會突出。
前述本體部,較佳係具有:與前述光纜之外被覆的端部接觸之定位部、以及將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從前述側壁部的內側往外側排出之排出槽;前述排出槽,與前述定位部相比,較佳係配置在更靠近光纖端部側。藉此,可從排出槽排出纖維狀抗張力體,並且容易進行光纜(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的定位。
於前述定位部與前述排出槽之間,較佳係形成有愈往前述光纖端部側愈逐漸擴展之錐形導引部。藉此可將纖維狀抗張力體容易導引至排出槽。
於前述排出槽與前述底壁部的下表面之間,較佳係形成有彎曲的側面。藉此,可將從排出槽排出至側壁部的外側之纖維狀抗張力體,容易導引至底壁部的下表面。
於前述本體部之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較佳 係形成有沿著前述光纜的光軸方向之容納槽,於前述容納槽配置有前述夾持部件。藉此,本體部的容納槽之外側的部位成為滑動面(導引面)。
於前述固定部的前述一對內表面中,於與前述夾持部件相對向之側的內表面,較佳係形成有較前述夾持部件的寬度更寬之槽。藉此可使夾持部件退避。
較佳係於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於前述夾持部件,以與形成於前述底壁部的前述外表面之凹凸相嚙合之方式形成有凹凸。藉此可提升光纜的保持力。
在前述固定部的前述一對內表面接觸於前述本體部及前述夾持部件之狀態下,前述底壁部之外表面的凹凸與前述夾持部件的凹凸,較佳係成為相嚙合之狀態。藉此可提升光纜的保持力。
前述保持部件,較佳係具有:從前述一對側壁部往內側突出以握持前述光纜之握持部。藉此,在將光纜的纖維狀抗張力體導引至底壁部的外表面時,可穩定地保持光纜。
前述保持部件,除了容納前述光纜的外被覆之第1容納部之外,較佳係另具有容納與前述光纜為不同外形之其他光纜的外被覆之第2容納部;在將用以使前述光纜的外被覆容納於前述第1容納部之前述保持部件固定在前述固定部時,與將用以使前述光纜的外被覆容納於前述第2容納部之前述保持部件固定在前述固定部時,前述 保持部件的前後方向為反向。藉此可因應光纜之種類的不同,不需準備專用的保持部件。
一種光連接器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準備保持部件之製程,該保持部件具有:形成有底壁部與一對側壁部之本體部、以及用以將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夾入於與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間之夾持部件;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容納於由前述本體部中之前述底壁部及一對側壁部所包圍的空間,並且將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夾入於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與前述夾持部件之間之製程;將前述保持部件插入於固定部的一對內表面之間,並從前述夾持部件及前述底壁部包夾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之方向,將前述本體部及前述夾持部件夾入於一對內表面之製程;以及將前述保持部件固定在前述固定部之製程。根據此光連接器的製造方法,可容易地進行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保持在保持部件之作業,並且以充分的保持力來保持光纜。
===第1實施形態=== 〈全體構成〉
第1圖A係光連接器100之立體圖。第1圖B係光連接器100之分解圖。
以下的說明中,如第1圖A所示般地定義各方向。亦即,以光纜或光纖的光軸方向為「前後方向」,以光纜的延伸側為「後」,以相反側(光連接器100之套 圈13的端面側)為「前」。此外,以中介插入部件19的插拔方向為上下方向,從光連接器本體10觀看時,以中介插入部件19之側為「上」,以相反側為「下」。此外,以垂直於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之方向為「左右方向」,以從後側觀看前側時之右側為「右」,以左側為「左」。
光連接器100,係藉由機械接合法來連接光纖之現場組裝型光連接器,且為組裝於光纜的終端之光連接器。光連接器100,例如為SC型光連接器(JIS C5973所制定之F04型光連接器)。
可將圓型光纜3的光纖4連接於光連接器100。圓型光纜3為剖面呈圓形狀的光纜,且係於光纖4與外被覆之間配置有纖維狀抗張力體5(參考第3圖)之光纜。纖維狀抗張力體5,例如為Kevlar(註冊商標)。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0,不僅圓型光纜3的光纖4,亦可連接方型光纜6的光纖7(參考第5圖)。方型光纜6,為剖面呈矩形狀的光纜,例如為自持式下垂光纜或是室內光纜。方型光纜6,為藉由外被覆整體地被覆光纖7及一對線狀抗張力體(圖中未顯示)之光纜。一對抗張力體,係以包夾光纖7之方式來配置。一對抗張力體包夾光纖7之方向,係成為方型光纜6之剖面的長邊方向。
為方型光纜6時,整體地被覆光纖7及一對線狀抗張力體之外被覆,由於相對較硬,所以方型光纜6 可相對地容易握持。
相對於此,為圓型光纜3時,於光纖4與外被覆之間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5的層,由於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外形容易變形,且由於外被覆較柔軟,即使從光纜的兩側來握持,亦難以得到充分的握持力。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如後述般,即使是圓型光纜3,亦能夠以充分的保持力來保持。
光連接器100,係具備:光連接器本體10、中介插入部件19、與外被覆握持部件20(相當於保持部件)。
光連接器本體10,係具備:前側外殼11、附夾鉗套圈12、彈簧15、與後側外殼16。
前側外殼11及後側外殼16,為容納附夾鉗套圈12之外殼。前側外殼11被安裝於後側外殼16。
附夾鉗套圈12,可藉由彈簧15,相對於後側外殼16一面往前側彈推一面後退而容納。此外,附夾鉗套圈12,係具備套圈13與夾鉗部(機械接合部)14。套圈13,在此為使用在單芯光連接器之圓筒形狀的套圈。內藏光纖(圖中未顯示)之前側的端部,被內插而固定在套圈,並且與套圈一同研磨端面。內藏光纖之後側的端部,配置在夾鉗部14的調芯槽。夾鉗部14,係藉由機械接合法將內藏光纖與插入光纖(在此為光纖4)進行軸對準(調芯),並且固定內藏光纖與插入光纖之部件(光纖連接裝置)。
彈簧15,係用以將可後退而容納之套圈13(附夾鉗套圈12)往前側彈推之部件。
後側外殼16,係具備止動環部17與固定部18。
止動環部17,具有止動環的功能,並與彈簧15的後端接觸。
固定部18,係用以固定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部位。固定部18,係具有:上板部18A、一對側板部18B、與底板部18C。以藉由上板部18A、一對側板部18B、及底板部18C的內表面所包圍之空間,來形成用以容納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容納空間。
上板部18A,為沿著前後方向構成固定部18的上表面之部位。上板部18A,係使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上側滑動面321(後述)往前後方向滑動之滑動面。上板部18A,具有突起181。突起181,係將由外被覆握持部件20所握持之圓型光纜3之外被覆的端部往底板部18C側(下側)按壓之部位,於上板部18A之寬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以從下表面往下方突出之方式來設置。
側板部18B,為沿著前後方向構成固定部18的側面之部位,並於固定部18之左右方向的端部設置一對。一對側板部18B的內表面,係使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側邊滑動面313(後述)往前後方向滑動之滑動面。一對側板部18B,分別具有卡止爪部182。卡止爪部 182,具有從側板部18B的內表面朝向內側突出之爪(圖中未顯示),在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容納於固定部18時,與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卡止部(第1卡止部334或第2卡止部343)卡合。藉由該卡合,可限制容納於固定部18之外被覆握持部件20往後方之移動。
底板部18C,為沿著前後方向構成固定部18的底面之部位。於底板部18C的內表面設置有槽183。槽183,為用以讓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舌部40(相當於夾持部件)退避之槽。亦即,本實施形態中,在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夾入於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本體部30與舌部40之間時,舌部40並未完全密著於本體部30(參考第3圖C、第3圖D)。因此,藉由將槽183設置在底板部18C,以使舌部40退避。為了使舌部40退避,槽183的寬度(左右方向的長度),形成較舌部40的寬度更寬。底板部18C中之槽183之左右外側的部位,係成為使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下側滑動面312(後述)往前後方向滑動之滑動面。
本實施形態中,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時,於上板部18A的下表面與底板部18C之槽183的上表面之間,按壓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本體部30與舌部40,以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夾持固定在舌部40與本體部30(後述底壁部31)之間。亦即,上板部18A的下表面、及底板部18C(槽183)的上表面,相當於從上下方向(舌部40及本體部30(底壁部31)包夾纖維狀抗 張力體5之方向)夾入本體部30與舌部40之一對內表面。
中介插入部件19,係用以開閉光連接器本體10之夾鉗部14的間隙之部件。於光連接器本體10的上表面形成有插通孔,於此插通孔中,插通有從中介插入部件19的下側延伸出之中介插入片(楔形片:圖中未顯示)。
〈外被覆握持部件20〉
第2圖A係從斜向上方觀看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立體圖,第2圖B係從斜向下方觀看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立體圖。
外被覆握持部件20,係可保持圓型光纜3及方型光纜6之部件。外被覆握持部件20是由樹脂所形成之一體成形品,且具備:本體部30、舌部40、與樞紐部50。樹脂的材質為POM(例如Duracon(註冊商標))。
(本體部30的構成)
本體部30,係具有底壁部31與一對側壁部32,並藉由底壁部31與一對側壁部32而構成為剖面大致呈U字狀。此外,可將圓型光纜3及方型光纜6保持在由底壁部31與一對側壁部32所包圍之空間。
底壁部31,係沿著前後方向形成本體部30的底之部位。底壁部31,為前後方向較長之長方形狀的板 狀部位,並且具有:構成第1容納部33(後述)之第1底壁部31A、構成第2容納部34(後述)之第2底壁部31B、與構成中央部35(後述)之中央底壁部31C。
此外,底壁部31,具有:舌部容納槽311、下側滑動面312、及側邊滑動面313。舌部容納槽311,係用以容納舌部40之槽,並且於底壁部31的下表面沿著前後方向而設置。下側滑動面312,係舌部容納槽311之左右外側的部位,在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時,藉由底板部18C的內表面(槽183的左右外側之部位的下表面)所導引。側邊滑動面313,為底壁部31的左右端部(側部),在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時,藉由固定部18之側板部18B的內表面所導引。
側壁部32,係沿著前後方向形成本體部30的側面之部位。側壁部32,係以從底壁部31的左右兩緣立起之方式所形成之部位。一對側壁部32,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對向之方式隔著間隔而配置。側壁部32,具有:構成第1容納部33(後述)之第1側壁部32A、構成第2容納部34(後述)之第2側壁部32B、與構成中央部35(後述)之中央側壁部32C。此外,側壁部32具有上側滑動面321。上側滑動面321為側壁部32的上側端面。上側滑動面321,在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容納於固定部18時,藉由固定部18之上板部18A的內表面(下表面)所導引。
此外,本體部30,具有:第1容納部33、第2容納部34、與中央部35。
第1容納部33,係用以容納圓型光纜3的外被覆部分之部位,且係形成於本體部30的後側端部之部位。此外,第1容納部33,亦成為讓方型光纜6的光纖7插通之部位(參考第5圖)。第1容納部33,係由第1底壁部31A及一對第1側壁部32A所構成。
於構成第1容納部33之第1底壁部31A上,設置有本體側夾持部331與第1狹縫332。
本體側夾持部331,係設置在第1底壁部31A的舌部容納槽311,且係在與舌部40(具體為舌部側夾持部42)之間夾持纖維狀抗張力體5之部位。如第2圖B所示,於本體側夾持部331(第1底壁部31A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
第1狹縫332,在第1底壁部31A之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以沿著前後方向呈開口之方式所設置。藉由形成有第1狹縫332,在將方型光纜6的光纖7插通於第1容納部33時之對接時,可使撓曲的光纖7從第1狹縫332退避,而緩和光纖7的彎曲。
於構成第1容納部33之一對第1側壁部32A,設置有導引槽333及第1卡止部334。
導引槽333,係用以將圓型光纜3往前後方向導引之槽,且在一對第1側壁部32A的內側沿著前後方向所設置。
第1卡止部334,係與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之部位。具體而言,第1卡止部334,在使用方型光纜6時(參考第5圖),與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
第2容納部34,係用以容納方型光纜6的外被覆部分之部位,且係形成於本體部30的前側端部之部位。第2容納部34,亦成為讓圓型光纜3的光纖4插通之部位。藉此,本實施形態之外被覆握持部件20,亦可使前後方向為反向而對應於方型光纜6(參考第5圖)。第2容納部34,係由第2底壁部31B及一對第2側壁部32B所構成。
於構成第2容納部34之第2底壁部31B上,沿著前後方向設置有第2狹縫341。藉由形成有第2狹縫341,在將圓型光纜3的光纖4插通於第2容納部34時之對接時,可使撓曲的光纖4從第2狹縫341(以及後述的舌部側狹縫43)退避,而緩和光纖4的彎曲。光纖4,並不限於如第4圖B所示般之往下方向撓曲,亦有往上方向撓曲之情形,此時可使撓曲的光纖4於第2容納部34的內部退避。
於構成第2容納部34之一對第2側壁部32B,設置有握持爪342及第2卡止部343。
握持爪342,係從一對第2側壁部32B的內表面朝內側突出,且沿著上下方向之凸條。握持爪342,從上下方向觀看時,以使突出側(內側)變尖銳之方式形 成為剖面大致呈三角形。握持爪342的稜線與上下方向平行。藉此,從上側(開放側)朝向下側(底側)容易將方型光纜6往第2容納部34壓入,並且被容納於第2容納部34之方型光纜6不易往前後方向偏離。
於各第2側壁部32B上,複數個握持爪342沿著前後方向隔著間隔而配置。複數個握持爪342的各稜線相互平行。一方之第2側壁部32B的複數個握持爪342,以與另一方之第2側壁部32B的複數個握持爪342相對向之方式而配置。如此,藉由使握持爪342相對向而配置,可容易從寬度方向的兩側使握持爪342侵入於方型光纜6的外被覆。
第2卡止部343,係與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之部位。具體而言,第2卡止部343,當使用圓型光纜3時,與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卡合。
中央部35,為第1容納部33與第2容納部34之間的部位。中央部35,係由中央底壁部31C與一對中央側壁部32C所構成。於中央部35上,形成有定位部351、排出槽352、與嵌合孔353。
定位部351,係與圓型光纜3之外被覆的突出部(外被覆的端部)接觸之部位。藉由使圓型光纜3之外被覆的突出部接觸於定位部351,可將圓型光纜3相對於本體部30(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前後方向的位置對準。
排出槽352,係將圓型光纜3的纖維狀抗張力 體5往側壁部32(中央側壁部32C)的外側排出之部位(參考第3圖A)。排出槽352,為從側壁部32之上側(開放側)的緣部所形成之切口狀的部位。本實施形態中,排出槽352,於前後方向上,配置在較定位部351更前側(光纖端部側)。藉此,可將圓型光纜3的纖維狀抗張力體5從排出槽352往外側排出,並且使圓型光纜3之外被覆的突出部容易接觸於定位部351。若排出槽352配置在較定位部351更後側,則在將從圓型光纜3的突出部所延伸之纖維狀抗張力體5,從排出槽352排出時,纖維狀抗張力體5往排出槽352側被拉伸,使圓型光纜3的突出部朝向排出槽352移動。藉此使圓型光纜3之外被覆的突出部遠離定位部351(其結果使圓型光纜3之前後方向的位置容易偏離)。
此外,於排出槽352上,形成有錐狀導引部352A與彎曲側面352B。
錐狀導引部352A,係於定位部351與排出槽352之間,形成為愈往前側(光纖端部側)愈逐漸擴展之錐形狀之部位,並分別設置在一對側壁部32(中央側壁部32C)。藉由此錐狀導引部352A,可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容易導引至排出槽352。
彎曲側面352B,於排出槽352,與底壁部31(中央底壁部31C)的下表面之間,以使側面往內側凹入之方式所彎曲而形成之部位。藉由設置彎曲側面352B,可將從排出槽352往側壁部32的外側排出之纖維狀抗張 力體5容易導引至底壁部31的下表面。
嵌合孔353,為舌部40的嵌合凸部41(後述)所嵌合之孔,並設置在中央底壁部31C。藉由此嵌合孔353與嵌合凸部41之嵌合,可將舌部40暫固定在本體部30。
(舌部40的構成)
舌部40(相當於夾持部件),係用以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夾入於與本體部30之底壁部31的外表面(舌部容納槽311)之間之部件。舌部40,係夾介樞紐部50與本體部30一體地設置,並以樞紐部50的折線為軸,可往本體部30的下表面側折疊(參考第3圖B)。舌部40,為長方形之板形狀的部件,於折疊後被容納於本體部30的舌部容納槽311。舌部40,具有:嵌合凸部41、舌部側夾持部42、與舌部側狹縫43。
嵌合凸部41,係以藉由折疊舌部40而嵌合於本體部30之中央部35的嵌合孔353之方式而設置。
舌部側夾持部42,係在與本體側夾持部331之間夾持纖維狀抗張力體5而固定之部位,並且設置在折疊舌部40後與本體側夾持部331相對向之位置。此外,於舌部側夾持部42上,以與本體側夾持部331的凹凸(第1底壁部31A之外表面的凹凸)相嚙合之方式形成有凹凸。
舌部側狹縫43,係用以使圓型光纜3之光纖 4的彎曲退避之狹縫,並與本體部30的第2狹縫341連通而沿著前後方向設置。此外,在折疊舌部40後,將用以使圓型光纜3的光纖4與第2狹縫341一同退避之狹縫,於前緣形成開口。藉由使該狹縫(由舌部側狹縫43與第2狹縫341所形成之狹縫)呈開口,與僅有第2狹縫341時相比,可進一步使彎曲的光纖4退避,而更緩和光纖4的彎曲。
另一方面,於舌部40上,未設置用以使方型光纜6的光纖7退避之狹縫。此係由於當形成方型光纜6用的狹縫時,於夾持纖維狀抗張力體5之部位(舌部側夾持部42)上形成沿著前後方向之狹縫,在夾持圓型光纜3的纖維狀抗張力體5時,會有纖維狀抗張力體5從狹縫往外側突出之疑慮之故。本實施形態中,於舌部40未設置方型光纜6用的狹縫,所以可確實地抑制(握持)纖維狀抗張力體5。
樞紐部50,係使本體部30與舌部40一體化之部位,且以於本體部30的前端與舌部40的後端之間,舌部40可折疊之方式來設置。如前述般,本實施形態中,外被覆握持部件20(本體部30、舌部40、樞紐部50)係藉由樹脂一體地成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將本體部30與舌部40構成為其他部件之樞紐構造。此外,本體部30與舌部40亦可為完全不同構件(亦可非樞紐構造)。惟如本實施形態般將本體部30與舌部40一體地成形時,可減少零件數。
此外,樞紐部50,從折疊狀態之舌部40的自由端(第3圖C、第3圖D中的後端)觀看時,係位於前側(圓型光纜3之光纖4的端部側)。因此,當折疊舌部40並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包夾於與本體部30之間時,舌部40,係成為隨著從前側(樞紐部50側)朝向後側(自由端側),以從本體部30開離之方式而傾斜之狀態。藉此,在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時,可使本體部30與舌部40逐漸被按壓。
沿著樞紐部50的左右方向之折線,係位於較本體部30的前緣更後側。藉此,在折疊舌部40後,樞紐部50不會往前側突出。
〈圓型光纜時之組裝步驟〉
第3圖A~第3圖D係顯示將光連接器100組裝於圓型光纜3的終端之模樣之說明圖。此外,第4圖A係從後側觀看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之狀態之圖,第4圖B係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之狀態之側向剖面圖。
首先,作業人員,以使纖維狀抗張力體5及光纖4分別從圓型光纜3的外被覆暴露既定尺寸之方式,裁剪圓型光纜3端部的外被覆及纖維狀抗張力體5。然後去除光纖4端部的被覆,使既定尺寸的光纖4(裸光纖部4A及被覆部4B)從圓型光纜3往前側延伸出。光纖4端部的被覆之去除,可在將圓型光纜3容納於第1容納部 33後進行。
然後,作業人員,如第3圖A所示,將圓型光纜3的外被覆容納於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第1容納部33,並且將圓型光纜3的光纖4插通於第2容納部34。圓型光纜3,由導引槽333所導引並容納於第1容納部33。此時,藉由使圓型光纜3之外被覆的突出部(外被覆的端部)接觸於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定位部351,可將圓型光纜3相對於本體部30(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前後方向的位置對準。再者,作業人員,於該狀態下,將圓型光纜3的纖維狀抗張力體5從排出槽352往側壁部32的外側排出。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定位部351與排出槽352之間設置錐狀導引部352A,所以可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容易往排出槽352導引。
接著,作業人員,如第3圖B所示,將排出後之纖維狀抗張力體5,沿著彎曲側面352B往底壁部31之本體側夾持部331的下表面導引。然後彎折樞紐部50,並將舌部40朝向本體部30之底壁部31的下表面折疊,將舌部40的嵌合凸部41嵌合於本體部30之中央部35的嵌合孔353。藉此,如第3圖C所示,舌部40被暫固定在本體部30,纖維狀抗張力體5被夾持於本體部30的本體側夾持部331與舌部40的舌部側夾持部42之間。惟藉由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夾持於本體側夾持部331與舌部側夾持部42之間,使舌部40未完全密著於舌部容納槽311,如圖所示般,舌部40的自由端(後端)側成為從本 體部30的下表面突出之狀態。
然後,作業人員,如第3圖D所示,從樞紐部50側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光連接器本體10的固定部18之後側的插入口。外被覆握持部件20,本體部30的下側滑動面312被導引至固定部18之底板部18C的內表面,側邊滑動面313被導引至固定部18之一對側板部18B的內表面,上側滑動面321被導引至固定部18之上板部18A的內表面,而插入於固定部18。此時,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本體部30與舌部40,係從上下方向被夾入於固定部18之上板部18A的內表面(下表面)與底板部18C的內表面(槽183的上表面),並因應插入,而逐漸地按壓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本體部30與舌部40。亦即,舌部40(本體部30之底壁部31的舌部容納槽311的外側部位)成為滑動面。
然後,在固定部18之上板部18A的內表面與底板部18C的內表面接觸於本體部30及舌部40之狀態下,本體側夾持部331的凹凸與舌部側夾持部42的凹凸成為相嚙合之狀態。所謂相嚙合狀態,為一方的凸部進入於另一方的凸部與凸部之間之狀態。藉此,可確實地握持(固定)纖維狀抗張力體5,並以充分的保持力來保持圓型光纜3。
此外,當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時,圓型光纜3的光纖4被插入於光連接器本體10之夾鉗部14的調芯槽。當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 18直至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本體部30的第2卡止部343卡合於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為止時,成為內藏光纖的端面與圓型光纜3之光纖4的端面於調芯槽上對接之狀態,圓型光纜3的光纖4成為若干撓曲之狀態(例如參考第4圖B的虛線)。於此狀態下,作業人員將中介插入部件19從光連接器本體10中卸下,並藉由夾鉗部14來固定內藏光纖及圓型光纜3的光纖4。
〈方型光纜時之組裝步驟〉
如前述般,本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0,不僅圓型光纜3的光纖4,亦可連接方型光纜6的光纖7。亦即,藉由使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前後方向的朝向為反向,可將方型光纜6安裝於外被覆握持部件20。
第5圖係顯示將光連接器100組裝於方型光纜6的終端之模樣之說明圖。與圓型光纜3時(第3圖)相比,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前後方向的朝向為反向。此外,藉由使用方型光纜6,作業人員,於本體部30與舌部40之間未配置任何部件之狀態下預先折疊舌部40,並將舌部40容納於本體部30的舌部容納槽311。
然後,作業人員,使方型光纜6之剖面的長邊方向成為與上下方向平行,並將方型光纜6的外被覆容納於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第2容納部34。此外,將方型光纜6的光纖7插通於第1容納部33。此時,第2容納部34的握持爪342侵入於方型光纜6的外被覆方型光纜 6,藉由握持爪342來固定(握持)。此外,作業人員係去除從方型光纜6所突出之光纖7之端部的被覆,並裁剪光纖7的端部。藉此使既定尺寸的光纖7(裸光纖部7A及被覆部7B)從外被覆握持部件20往前側延伸出,並且既定尺寸的裸光纖部7A被設置在光纖7的端部。
接著,作業人員將握持方型光纜6之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當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時,方型光纜6的光纖7被插入於光連接器本體10之夾鉗部14的調芯槽。當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直至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本體部30的第1卡止部334卡合於固定部18的卡止爪部182為止時,成為內藏光纖的端面與方型光纜6之光纖7的端面於調芯槽上對接之狀態,方型光纜6的光纖7成為若干撓曲之狀態。於此狀態下,作業人員將中介插入部件19從光連接器本體10中卸下,並藉由夾鉗部14來固定內藏光纖及方型光纜6的光纖7。
〈變形例〉
第6圖係顯示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變形例之立體圖。第6圖係從與第2圖A相同之方向所觀看之圖。第6圖中,對於與第2圖A為同一構成之部分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該說明。
第6圖所示之外被覆握持部件20,係於構成第1容納部33之一對第1側壁部32A上具有圓型光纜用握持爪 336(相當於握持部)。
圓型光纜用握持爪336,係從一對第1側壁部32A的內表面往內側突出並握持圓型光纜3之部位。圓型光纜用握持爪336,與握持爪342相同,為沿著上下方向之凸條,從上下方向觀看時,以使突出側(內側)變得尖銳之方式來形成。此外,圓型光纜用握持爪336的稜線與上下方向平行。藉此,從上側(開放側)朝向下側(底側)容易將圓型光纜3往第1容納部33壓入。
於一對第1側壁部32A上,複數個圓型光纜用握持爪336沿著前後方向隔著間隔而配置。複數個圓型光纜用握持爪336的各稜線相互平行。此外,一方之第1側壁部32A的複數個圓型光纜用握持爪336,以與另一方之第1側壁部32A的複數個圓型光纜用握持爪336相對向之方式而配置。
將圓型光纜3壓入於第1容納部33時,圓型光纜用握持爪336握持圓型光纜3。藉此,容納於第1容納部33之圓型光纜3不易往前後方向偏離,在將圓型光纜3的纖維狀抗張力體5導引至底壁部31之本體側夾持部331的下表面時,可穩定地保持圓型光纜3。
〈小結〉
根據上述本實施形態,光連接器100,係具備:可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5的層之圓型光纜3,保持在形成有底壁部31與一對側壁部32之本體部30中之由底壁部31 及一對側壁部32所包圍的空間之外被覆握持部件20,以及具有固定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固定部18之光連接器本體10。此外,外被覆握持部件20,具有:用以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夾入於與本體部30之底壁部31的下表面(舌部容納槽311)之間之舌部40;固定部18,具有:從舌部40及底壁部31包夾纖維狀抗張力體5之上下方向,夾入本體部30及舌部40之一對內表面(固定部18之上板部18A的下表面、及底板部18C之槽183的上表面)。因此,在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夾入本體部30及舌部40之間之狀態下,僅需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即可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固定在本體部30及舌部40之間,可保持圓型光纜3。如此,本實施形態中,可容易地進行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5的層之圓型光纜3保持在外被覆握持部件20之作業,並且以充分的保持力來保持圓型光纜3。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B、第4圖B所示,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本體部30具有嵌合孔353,舌部40具有嵌合於嵌合孔353之嵌合凸部41。藉此可將舌部40暫固定於本體部30。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B所示,本體部30與舌部40,夾介樞紐部50一體地成型。藉此可減少零件數。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B所示,樞紐部50,從被折疊之狀態下之舌部40的自由端(後側 端)觀看時,係位於前側(圓型光纜3的光纖4端部側)。藉此,在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時,可逐漸地按壓本體部30與舌部40。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B所示,本體部30的前緣,與樞紐部50的折線相比,係位於更靠近前側(光纖4端部側)。藉此,於折疊舌部40時樞紐部50不會突出。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A所示,本體部30,具有:與圓型光纜3之外被覆的端部接觸之定位部351、以及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從側壁部32的內側往外側排出之排出槽352;排出槽352,與定位部351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前側(光纖4端部側)。藉此,可從排出槽352排出圓型光纜3的纖維狀抗張力體5,並且可容易使圓型光纜3之外被覆的突出部接觸於定位部351,而容易進行定位。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A所示,於定位部351與排出槽352之間,形成有愈往前側(光纖4端部側)愈逐漸擴展之錐形導引部352A。藉此可將纖維狀抗張力體5容易導引至排出槽352。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A所示,於排出槽352與底壁部31(中央底壁部31C)的下表面之間,形成有彎曲的彎曲側面352B。藉此,可將從排出槽352排出至側壁部32的外側之纖維狀抗張力體5,容易導引至底壁部31的下表面。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B及第3圖C所示,於本體部30之底壁部31的下表面(外表面),形成有沿著前後方向(光纖4的光軸方向)之舌部容納槽311,於舌部容納槽311配置有舌部40。藉此,在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時,本體部30的舌部容納槽311之外側的部位(舌部40)成為滑動面(導引面)。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圖B及第4圖A所示,於固定部18的一對內表面(上板部18A的下表面與底板部18C的上表面)中,於與舌部40相對向之底板部18C的上表面,形成有較舌部40的寬度更寬之槽183。藉此可使未完全密著於舌部容納槽311之舌部40退避。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B所示,於第1底壁部31A的下表面(外表面)形成有凹凸,於舌部40的舌部側夾持部42,以與形成於第1底壁部31A的下表面之凹凸相嚙合之方式形成有凹凸。藉此可固定(握持)纖維狀抗張力體5,提升圓型光纜3的保持力。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在固定部18的一對內表面(上板部18A的下表面與底板部18C的上表面)接觸於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本體部30及舌部40之狀態下,第1底壁部31A之下表面(外表面)的凹凸與舌部40之舌部側夾持部42的凹凸,成為相嚙合之狀態。藉此,藉由將外被覆握持部件20插入於固定部18,可確實 地固定(握持)纖維狀抗張力體5,提升圓型光纜3的保持力。
此外,本實施形態(變形例)中,如第6圖所示,外被覆握持部件20,具有:從構成第1容納部33之一對第1側壁部32A往內側突出以握持圓型光纜3之圓型光纜用握持爪336。藉此,在將圓型光纜3的纖維狀抗張力體5導引至底壁部31之本體側夾持部331的下表面時,可穩定地保持圓型光纜3。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3圖A及第5圖所示,外被覆握持部件20,除了容納圓型光纜3的外被覆之第1容納部33之外,另具有容納與圓型光纜3為不同之方型光纜6的外被覆之第2容納部34;在將用以使圓型光纜3的外被覆容納於第1容納部33之外被覆握持部件20固定在固定部18時,與將用以使方型光纜6的外被覆容納於第2容納部34之外被覆握持部件20固定在固定部18時,外被覆握持部件20的前後方向為反向。藉此可因應光纜之種類的不同,不需準備專用的外被覆握持部件20。
===其他===
上述實施形態,係用以容易理解本發明之內容者,並非用以限定解釋本發明。本發明在不脫離該主旨下,可進行變更及改良,並且本發明當然包含該等效內容者。
〈關於外被覆握持部件20〉
前述實施形態中,外被覆握持部件20係構成為可容納圓型光纜3及方型光纜6兩者。惟外被覆握持部件20亦可構成為僅握持圓型光纜3。此時,外被覆握持部件20可不具備第2容納部34,或是可不具備第1容納部33的第1卡止部334。

Claims (15)

  1. 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保持部件,其可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保持在形成有底壁部與一對側壁部之本體部中之由前述底壁部及前述一對側壁部所包圍的空間,以及光連接器本體,其具有固定前述保持部件之固定部;前述保持部件,具有:用以將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夾入於與前述本體部之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間之夾持部件;前述固定部,具有:從前述夾持部件及前述底壁部包夾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之方向,夾入前述本體部及前述夾持部件之一對內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本體部具有嵌合孔,前述夾持部件具有嵌合於前述嵌合孔之嵌合凸部。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本體部與前述夾持部件,夾介樞紐部一體地成型。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樞紐部,從被折疊之狀態下之前述夾持部件的自由端觀看時,是位於前述光纜的光纖端部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本體部的前緣,與前述樞紐部的折線相比,位於更靠近前述光纖端部側。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前 述本體部,具有:與前述光纜之外被覆的端部接觸之定位部、以及將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從前述側壁部的內側往外側排出之排出槽;前述排出槽,與前述定位部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光纖端部側。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於前述定位部與前述排出槽之間,形成有愈往前述光纖端部側愈逐漸擴展之錐形導引部。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於前述排出槽與前述底壁部的下表面之間,形成有彎曲的側面。
  9.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於前述本體部之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沿著前述光纜的光軸方向之容納槽,於前述容納槽配置有前述夾持部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於前述固定部的前述一對內表面中,於與前述夾持部件相對向之側的內表面,形成有較前述夾持部件的寬度更寬之槽。
  11.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於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於前述夾持部件,以與形成於前述底壁部的前述外表面之凹凸相嚙合之方式形成有凹凸。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在前述固定部的前述一對內表面接觸於前述本體部及前述夾持部件之狀態下,前述底壁部之外表面的凹凸與前述夾持部件的凹 凸成為相嚙合之狀態。
  1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保持部件,具有:從前述一對側壁部往內側突出以握持前述光纜之握持部。
  1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保持部件,除了容納前述光纜的外被覆之第1容納部之外,另具有容納與前述光纜為不同外形之其他光纜的外被覆之第2容納部;在將用以使前述光纜的外被覆容納於前述第1容納部之前述保持部件固定在前述固定部時,與將用以使前述光纜的外被覆容納於前述第2容納部之前述保持部件固定在前述固定部時,前述保持部件的前後方向為反向。
  15. 一種光連接器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準備保持部件之製程,該保持部件具有:形成有底壁部與一對側壁部之本體部、以及用以將纖維狀抗張力體夾入於與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之間之夾持部件;將具有纖維狀抗張力體的層之光纜,容納於由前述本體部中之前述底壁部及一對側壁部所包圍的空間,並且將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夾入於前述底壁部的外表面與前述夾持部件之間之製程;將前述保持部件插入於固定部的一對內表面之間,並從前述夾持部件及前述底壁部包夾前述纖維狀抗張力體之方向,將前述本體部及前述夾持部件夾入於一對內表面之製程;以及 將前述保持部件固定在前述固定部之製程。
TW106101717A 2016-01-18 2017-01-18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31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7200A JP6159429B1 (ja) 2016-01-18 2016-01-18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6-007200 2016-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8600A TW201738600A (zh) 2017-11-01
TWI631379B true TWI631379B (zh) 2018-08-01

Family

ID=5927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1717A TWI631379B (zh) 2016-01-18 2017-01-18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247885B2 (zh)
EP (1) EP3379310A4 (zh)
JP (1) JP6159429B1 (zh)
CN (1) CN108369320B (zh)
AU (1) AU2017209705B2 (zh)
BR (1) BR112018014611A2 (zh)
HK (1) HK1257890A1 (zh)
PH (1) PH12018550111A1 (zh)
TW (1) TWI631379B (zh)
WO (1) WO20171263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3577B2 (ja) * 2017-11-02 2021-02-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6483786B1 (ja) * 2017-11-02 2019-03-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把持部材
KR102525950B1 (ko) * 2022-12-19 2023-04-26 주식회사 케이눅 이종커넥터가 구비된 광케이블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7620B2 (en) * 2003-07-03 2006-02-14 J.S.T. Mfg. Co., Ltd. Optical plug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of
US8317406B2 (en) * 2008-02-29 2012-11-2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connector
CN103502861A (zh) * 2012-02-29 2014-01-08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连接器
TWI491943B (zh) * 2013-01-25 2015-07-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纖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7120A (en) * 1981-10-05 1984-05-08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 Telegraph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cable clamp
JPH03132707A (ja) * 1989-10-19 1991-06-06 Nec Corp 光コネクタ端末構造
US5166997A (en) * 1991-10-04 1992-11-24 Norland Products Incorporated Cable retention system
US5224187A (en) * 1992-04-29 1993-06-29 Scientific-Atlanta, Inc. Fiber optic cable connectors providing strain relief
US5644673A (en) * 1996-01-16 1997-07-01 Lockheed Martin Corp. Optical-fiber-cable to bulkhead connector
JP4942327B2 (ja) * 2005-10-28 2012-05-3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光コネクタ
US20100092147A1 (en) * 2006-10-16 2010-04-15 Christophe Desard Optical fiber cable retention device
JP5313513B2 (ja) * 2008-02-04 2013-10-0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保持装置及び保持方法並びに光ファイバ接続装置
JP5145416B2 (ja) * 2009-02-13 2013-02-2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WO2010102081A2 (en) * 2009-03-06 2010-09-10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optic cable pass-thru fitting
JP5163631B2 (ja) * 2009-12-21 2013-03-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及び光ファイバ心線の保持方法
GB2476655B (en) * 2009-12-30 2014-03-19 Jdr Cable Systems Ltd Cable termination system
CN104199151B (zh) * 2010-01-14 2016-03-16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
US8221006B2 (en) * 2010-08-23 2012-07-17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ies with mechanically interlocking crimp band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assemblies
JP5254499B2 (ja) * 2010-09-06 2013-08-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係合部材付き光ファイバーケーブル
EP2647095B1 (en) * 2010-11-29 2014-08-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ain relief device
WO2013000102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Corning Cabl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Fiber optic connectors,cable assembli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2819065B (zh) * 2012-07-20 2014-10-01 大豪信息技术(威海)有限公司 多功能光纤固定夹具
CN107430248B (zh) 2015-04-14 2019-06-11 株式会社藤仓 缆线外皮把持部件、光纤连接单元、光纤连接单元套件以及外皮把持部件拆卸工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7620B2 (en) * 2003-07-03 2006-02-14 J.S.T. Mfg. Co., Ltd. Optical plug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of
US8317406B2 (en) * 2008-02-29 2012-11-2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connector
CN103502861A (zh) * 2012-02-29 2014-01-08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连接器
TWI491943B (zh) * 2013-01-25 2015-07-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纖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57890A1 (zh) 2019-11-01
WO2017126395A1 (ja) 2017-07-27
US10247885B2 (en) 2019-04-02
BR112018014611A2 (pt) 2019-01-02
AU2017209705B2 (en) 2019-07-04
TW201738600A (zh) 2017-11-01
EP3379310A1 (en) 2018-09-26
CN108369320A (zh) 2018-08-03
JP6159429B1 (ja) 2017-07-05
JP2017129628A (ja) 2017-07-27
US20190025522A1 (en) 2019-01-24
AU2017209705A1 (en) 2018-07-05
CN108369320B (zh) 2019-11-26
EP3379310A4 (en) 2019-07-10
PH12018550111A1 (en) 2019-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7850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optical connector
US9459412B2 (en) Opt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 receptacle housing, optical connector adapter, and adapter housing
US5909528A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KR101422991B1 (ko) 광 커넥터
TWI631379B (zh)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KR20080064954A (ko) 광커넥터의 조립 방법 및 광커넥터
JP4091011B2 (ja) 光コネクタ
WO2010137480A1 (ja)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20160011378A1 (en) Optical fiber splicing tool and optical fiber splicing method
CN111263909A (zh) 把持部件以及光连接器
US20230296852A1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connector
KR101065079B1 (ko) 현장조립형 광커넥터
JP2006267130A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US10359581B2 (en) Clamp member, opt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connector
JP2005128139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
JP4255803B2 (ja) 光コネクタ
WO2020013059A1 (ja) 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接続用工具
KR101900325B1 (ko) 현장 조립형 광 점퍼 코드
KR20100048952A (ko) 현장 조립형 광커넥터
JP2020012916A (ja) 光コネクタ
JP2020012915A (ja) 光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111247468A (zh) 光连接器、把持部件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TW202215089A (zh) 光連接器
JP2020012914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用工具
CN111263907A (zh) 光连接器、把持部件、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