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2352B - 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光纖連接單元、光纖連接單元套組、及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 - Google Patents

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光纖連接單元、光纖連接單元套組、及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2352B
TWI612352B TW105111642A TW105111642A TWI612352B TW I612352 B TWI612352 B TW I612352B TW 105111642 A TW105111642 A TW 105111642A TW 105111642 A TW105111642 A TW 105111642A TW I612352 B TWI612352 B TW I6123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able
holding member
outer cas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6653A (zh
Inventor
楊曉健
山口敬
太田達哉
Original Assignee
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823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721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823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863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6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6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2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23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其具有底壁部、與在前述底壁部上相互地隔著間隔而豎立設置之一對側壁部,且前述一對側壁部之間的溝部具有形成於前述溝部之一端部以將第1光纖電纜嵌入的第1電纜溝、與形成於前述溝部之另一端部以將截面尺寸小於前述第1光纖電纜之第2光纖電纜嵌入的第2電纜溝,且前述第2電纜溝之寬度比前述第1電纜溝更小。

Description

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光纖連接單元、光纖連接單元套組、及外套把持 構件拆卸工具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可利用於光纖電纜之拉引固定的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及包含其之光纖連接單元。
本申請案是基於2015年4月14日所提出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案2015-082347號及2015-082348號而主張優先權,且在此引用其內容。
發明背景
作為光纖電纜,有將光纖與一對抗張力體埋入於合成樹脂製之截面矩形的外套中之構造的光纖埋入形電纜(例如光引入電纜(drop cable)等)。
在光纖埋入形電纜中,所使用的是具有拉引固定已固定於此電纜之末端的外套把持構件(拉引固定用固定構件)之構造的光纖連接單元(光接頭)(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此外,在光纖埋入形電纜中,存有截面尺寸相異之複數個種類。在複數種類之光纖埋入形電纜中使用外套把持構件的情況下,在確保適當之電纜拉引固定力的觀點下,大多會按每一電纜截面尺寸準備專用的外套把持構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129485號公報
發明概要
然而,按每一電纜截面尺寸準備專用的外套把持構件,會成為增加管理工夫及成本高的原因。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事實而作成者,並提供一種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及光纖連接單元,其對於彼此截面尺寸相異之複數種光纖電纜的每一個均可以輕易地確保高拉引固定力,並且可抑制成本。
本發明之第1態樣是一種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其具有底壁部、及在前述底壁部上相互地隔著間隔而豎立設置之一對側壁部,且前述一對側壁部之間的溝部具有形成在其一端部以將第1光纖電纜嵌入之第1電纜溝、與形成在前述溝部之另一端部以將截面尺寸小於前述第1光纖電纜之第2光纖電纜嵌入的第2電纜溝,且前述第2電纜溝之寬度 比前述第1電纜溝更小。
在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亦可為:於上述第1態樣之電纜外套把持構件中,在前述底壁部上形成有從前述第1電纜溝之底面凹陷的第1凹部、及從前述第2電纜溝之底面凹陷的第2凹部。
在本發明之第3態樣中,亦可為:於上述第2態樣之電纜外套把持構件中,前述第1凹部及前述第2凹部之內表面具有:隨著從前述第1電纜溝及第2電纜溝之底面朝向前述第1凹部及前述第2凹部之深度方向,而朝前述第1凹部及前述第2凹部的寬度方向內側傾斜的傾斜內表面。
本發明之第4態樣是一種光纖連接單元,其具備具有光纖連接器之連接單元本體、及拉引固定光纖電纜之末端的拉引固定部,且前述光纖連接器使從一側插入前述光纖連接器之光纖、及從前述光纖電纜之末端拉出且從前述光纖連接器之另一側插入之插入光纖對合連接,前述拉引固定部具有上述第1至第3態樣中任一態樣的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及收納前述電纜外套把持構件之拉引固定用外殼。
在本發明之第5態樣中,亦可為:於上述第4態樣之光纖連接單元中,前述連接單元本體具有套接管(ferrule),且前述光纖為內插固定於前述套接管之內藏式光纖。
在本發明之第6態樣中,亦可為:於上述第4或第5態樣之光纖連接單元中,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具有一對側板部,該一對側板部是配置於收納在該拉引固定用外殼之前述電 纜外套把持構件的前述一對側壁部的排列方向外側,以限制前述一對側壁部之向外位移。
本發明之第7態樣是一種光纖連接單元套組,具備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及上述之光纖連接單元,該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可從收納有已固定於光纖電纜之末端的外套把持構件之拉引固定用外殼中將前述外套把持構件拆卸,且前述拉引固定部具有前述外套把持構件、及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
本發明之第8態樣是一種從收納有已固定於光纖電纜之末端的外套把持構件之拉引固定用外殼中將前述外套把持構件拆卸的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且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具有位於前述外套把持構件之外側面側的側板部,在前述側板部上,形成具有可卡止於前述外套把持構件之外側面的卡止接受部之卡止部的閂鎖(latch),該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並具有基體部、及從前述基體部延伸之解除操作部,前述解除操作部是藉由插入至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內而擠入前述外套把持構件與前述閂鎖之間並使前述閂鎖朝外側方位移,藉此解除前述卡止部對前述卡止接受部之卡止。
在本發明之第9態樣中,亦可為:於上述第8態樣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中,在前述解除操作部之前端部上形成推壓部,該推壓部是藉由隨著前述解除操作部之往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內之插入而將前述閂鎖朝外側方推壓,以使前述閂鎖朝外側方位移。
在本發明之第10態樣中,亦可為:於上述第8或第9態樣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中,進一步具有從前述基體部突出之卡合凸部,且前述卡合凸部是藉由卡合於前述外套把持構件上,而變得可將前述外套把持構件從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朝拆卸之方向推壓。
在本發明之第11態樣中,亦可為:於上述第10態樣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中,使前述卡合凸部之突出尺寸比前述解除操作部之突出尺寸小。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態樣,由於具有形成於溝部之一端部以將第1光纖電纜嵌入之第1電纜溝、及形成於溝部之另一端部以將第2光纖電纜嵌入之第2電纜溝,因此可為在各個電纜溝上配合第1及第2之光纖電纜的寬度尺寸等之設計。如此一來,可針對第1及第2光纖電纜的每一個,輕易地確保高電纜拉引固定力。
由於可以對應於2種光纖電纜,因此相較於按每個電纜截面尺寸準備專用之外套把持構件之情況,可以將成本抑制得較低。
1‧‧‧拆卸工具
10‧‧‧接頭本體(連接單元本體)
11‧‧‧本體外殼
100、200‧‧‧光接頭(光纖連接單元)
110、210‧‧‧光纖連接單元
20、120‧‧‧外套把持構件(電纜外套把持構件)
2‧‧‧基體部
2a、43c1‧‧‧下表面
2b、43c1‧‧‧上表面
20A‧‧‧中央區域
21‧‧‧底壁部
21A‧‧‧第1底壁部
21B‧‧‧第2底壁部
21a、43b1‧‧‧內表面
21b‧‧‧第1溝底面(底面)
21c‧‧‧第2溝底面(底面)
21d‧‧‧第1狹縫(第1凹部)
21e‧‧‧第2狹縫(第2凹部)
21f‧‧‧第1傾斜內表面
21g‧‧‧第2傾斜內表面
21h‧‧‧底壁部之一端
21i‧‧‧底壁部之另一端
22、23‧‧‧側壁部
22a、23a‧‧‧內表面(第1內側面)
22b、23b‧‧‧內表面(第2內側面)
24‧‧‧溝部
240、40‧‧‧拉引固定部
241、41‧‧‧拉引固定用外殼
24A‧‧‧第1電纜溝
24B‧‧‧第2電纜溝
25‧‧‧第1把持爪
25a、26a‧‧‧主部
25b、26b‧‧‧稜線
25c、26c‧‧‧錐狀上端部
26‧‧‧第2把持爪
27A、27B‧‧‧最裏側表面
28‧‧‧卡止凹部
28a‧‧‧一端緣
28b‧‧‧另一端緣
28c、31b、32b‧‧‧側底面
29‧‧‧位置表示標記
3‧‧‧解除操作部
3a‧‧‧前端面
3b‧‧‧外側面
3c、50a‧‧‧前表面
30‧‧‧光纖收容溝
30a‧‧‧導入部
30b‧‧‧主溝部
31‧‧‧第1卡合凹部
31a、32a‧‧‧端緣
32‧‧‧第2卡合凹部
33‧‧‧空間
4‧‧‧卡合凸部
4a‧‧‧後緣
42‧‧‧止動環部
42a‧‧‧光纖導入孔
43‧‧‧把持構件接受部
43a‧‧‧底板部
43b‧‧‧側板部
43c‧‧‧頂板部
43d‧‧‧錐狀凹處
44‧‧‧內部空間
45‧‧‧插入口
46‧‧‧推壓部
47‧‧‧開口部
47a‧‧‧前緣
48‧‧‧閂鎖
49‧‧‧閂鎖本體
5‧‧‧止滑凹凸部
5a‧‧‧溝
5b‧‧‧突條
50‧‧‧卡合爪部
50b‧‧‧後表面
50b1‧‧‧上緣
51‧‧‧插入狹縫
52‧‧‧確認用狹縫
6‧‧‧推壓面
6a‧‧‧外側傾斜面
6b‧‧‧前側傾斜面
6c‧‧‧推壓緣部
60‧‧‧附夾部套接管
61‧‧‧套接管
62‧‧‧內藏式光纖
63‧‧‧夾部(光纖連接器)
7‧‧‧確認用窗
70‧‧‧光纖電纜
71‧‧‧第1光纖電纜
72‧‧‧第2光纖電纜
73‧‧‧光纖(插入光纖)
73a‧‧‧裸光纖
73b‧‧‧樹脂被覆材
74‧‧‧抗張力體
75‧‧‧外套
76‧‧‧附把持構件電纜末端
77A、77B‧‧‧撓曲部
80‧‧‧連接單元本體
82‧‧‧光纖
83‧‧‧機械接合器(光纖連接器)
W1、W2‧‧‧溝寬
P‧‧‧連接部
S1‧‧‧假想垂直面
X、Y、Z‧‧‧方向
圖1A為使用了本發明之外套把持構件的第1實施形態之光接頭的側面圖。
圖1B為圖1A之光接頭的分解立體圖。
圖2A為圖1A之光接頭的外套把持構件之立體圖。
圖2B為從一端側(第1電纜溝之側)來看圖2A之外套把 持構件的圖。
圖2C為從另一端側(第2電纜溝之側)來看圖2A之外套把持構件的圖。
圖3A為顯示已將第1光纖電纜導入至外套把持構件之第1電纜溝的光接頭之平面圖。
圖3B為圖3A之光接頭的側截面圖。
圖4A為圖1A之光接頭的水平截面圖,且為圖3B之A1-A1箭頭截面視圖。
圖4B為圖1之光接頭的後視圖。
圖5A為顯示將第2光纖電纜導入至外套把持構件之第2電纜溝之光接頭的平面圖。
圖5B為圖5A之光接頭的側截面圖。
圖6為顯示外套把持構件之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圖7A為可適用於圖1A之光接頭的第1光纖電纜之一例的截面圖。
圖7B為可適用於圖1A之光接頭的第2光纖電纜之一例的截面圖。
圖8為使用了本發明之外套把持構件之其他的光纖連接單元的側面圖。
圖9A為本發明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之一實施形態、及可適用此拆卸工具之光接頭的側面圖。
圖9B為圖9A之拆卸工具及光接頭之分解立體圖。
圖10為圖9A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的立體圖。
圖11為圖9A之光接頭的外套把持構件之立體圖。
圖12為圖9A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與外套把持構件之側面圖。
圖13A為圖9A之光接頭的水平截面圖。
圖13B為圖13A之光接頭的側截面圖。
圖14A為圖9之光接頭的水平截面圖。
圖14B為圖14A之光接頭的側截面圖。
圖15A為圖9A之光接頭的水平截面圖。
圖15B為圖15A之光接頭的側截面圖。
圖16為顯示可適用圖9A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的外套把持構件之其他例子的平面圖。
圖17為顯示可適用圖9A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的光纖連接單元之例子的平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纜外套把持構件(以下,也簡稱為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及光接頭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圖1A為具有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外套把持構件20的光接頭100(光纖連接單元)之側面圖。圖1B為光接頭100之分解立體圖。
如圖1A及圖1B所示,光接頭100具備有接頭本體10(連接單元本體)、及在接頭本體10之後部中拉引固定光纖電纜70之末端的拉引固定部40。光接頭100是例如現場組裝形之 光接頭。
接頭本體10具備有本體外殼11、及收容於本體外殼11之附夾部套接管60。
附夾部套接管60具有已內插固定光纖62(內藏式光纖62)的套接管61、及夾部63(光纖連接器)。內藏式光纖62會從套接管61朝後方突出。
在接頭本體10內,是將從光纖電纜70之末端拉出之光纖73(插入光纖)插入,而在夾部63內與內藏式光纖62對合連接。符號P為光纖73與內藏式光纖62的連接部。
以下,將附夾部套接管60的套接管61之前端方向(圖1A中的左方)稱為前方,且將其相反方向稱為後方。
拉引固定部40具有把持並固定光纖電纜70之末端的外套把持構件20、及收納外套把持構件20之拉引固定用外殼41。
拉引固定用外殼41具有插入至接頭本體10之止動環部42、及從止動環部42朝後方延伸之方筒形的把持構件接受部43。
把持構件接受部43為截面矩形之筒狀,並具備有於前後方向上延伸之細長板狀的底板部43a、豎立設置於底板部43a之兩側緣之一對側板部43b、43b、與設置於側板部43b、43b之上端之間的頂板部43c。
把持構件接受部43可將外套把持構件20收納於以底板部43a、一對側板部43b、43b及頂板部43c所包圍的內部空間44中。把持構件接受部43可通過為後端開口之插入口45 來收納及取出外套把持構件20。
如圖1B及圖4A所示,在一對側板部43b、43b上,分別形成有矩形的開口部47、47。在開口部47、47的前緣47a、47a,形成有朝後方延伸之閂鎖48、48。閂鎖48、48具有從開口部47、47之前緣47a、47a朝後方延伸之細長板狀的閂鎖本體49、49、及設置於閂鎖本體49、49之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之卡止爪部50、50。
側板部43b、43b是配置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側壁部22、23的外側面側(側壁部22、23之排列方向外側)。
閂鎖本體49、49可在把持構件接受部43之寬度方向(一對側板部43b、43b的排列方向)上彈性地彎曲變形。卡止爪部50、50是相較於側板部43b、43b之內表面43b1、43b1更朝內側突出而形成。卡止爪部50可卡止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卡止凹部28的一端緣28a。藉由卡止爪部50卡止於卡止凹部28之一端緣28a,可以限制收納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之外套把持構件20的向後移動。
卡止爪部50之前表面50a是面向前方之面,且是與卡止凹部28之一端緣28a卡止的卡止面。卡止爪部50之前表面50a亦可為例如,越朝向前方越增加突出高度的傾斜面,亦可為垂直於閂鎖本體49之內表面的面。卡止爪部50之後表面50b可為例如,越朝向後方越減少突出高度的傾斜面。
在把持構件接受部43的前部,形成有面向內部空間44,且從後方朝向前方凹陷成錐狀的錐狀凹處43d。在錐狀凹處43d的前端部上,用於將光纖73導入接頭本體10內之 光纖導入孔42a的後端形成有開口。錐狀凹處43d會引導光纖73的前端以順暢地進行往光纖導入孔42a之插入。
如圖1B及圖4B所示,在頂板部43c之後部的下表面43c1(內表面)上是使推壓已收納於內部空間44之外套把持構件20所把持之光纖電纜70的末端的推壓部46朝下方突出來形成。
推壓部46之突出高度亦可設定為例如,在把持光纖電纜70之末端的外套把持構件20插入於內部空間44的狀態下,對光纖電纜70之上表面施加充分的推壓力,而可以在與底板部43a之間挾持並牢固地固定光纖電纜70。
接著,請參照圖2~圖5以詳細地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外套把持構件20。圖2A為外套把持構件20的立體圖。圖2B為從後述之溝部24的一端(第1電纜溝24A)來看外套把持構件20的圖。圖2C為從後述之溝部24的另一端(第2電纜溝24B)來看外套把持構件20的圖。圖3A為顯示已在第1電纜溝24A嵌入後述之第1光纖電纜71的末端之光接頭100的平面圖。圖3B為已安裝第1光纖電纜71之光接頭100的側截面圖。圖4A為已安裝第1光纖電纜71之光接頭100的水平截面圖。圖4B為已安裝第1光纖電纜71之光接頭100的後面視圖。圖5A為顯示已在第2電纜溝24B嵌入後述之第2光纖電纜72的末端之光接頭100的平面圖。圖5B為已安裝第2光纖電纜72之光接頭100的側截面圖。
在以下之說明中,是參照圖2A~圖2C所示之XYZ座標系統。詳細地說,是將外套把持構件20之溝部24的長 邊方向設為X方向。將溝部24之寬度方向(垂直於X方向之方向)設為Y方向。將平行於溝部24之深度方向的方向(與X方向及Y方向垂直之方向)設為Z方向。也可將Z方向稱為上下方向。側壁部22、23是相對於底壁部21朝向上方向突出。但是,此處所稱之上下,並非用以限定外套把持構件20使用時的方向。
如圖2A所示,外套把持構件20具有底壁部21、及在底壁部21上相互地隔著間隔而豎立設置的一對側壁部22、23。外套把持構件20是例如塑膠製之一體成形品。
底壁部21是形成為例如,以平面視之為長方形的板狀。
各側壁部22、23是於底壁部21之上表面,相對於底壁部21垂直地朝上方(Z方向)突出而形成。一對側壁部22、23是分別沿著底壁部21之一邊及另一邊之側緣,涵蓋底壁部21之全長而形成。
在一對側壁部22、23之間,區劃有溝部24。溝部24的長邊方向(X方向)的兩端是形成開放(開口)的。
溝部24具有第1電纜溝24A及第2電纜溝24B,該第1電纜溝24A是形成於溝部24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以將第1光纖電纜71嵌入,該第2電纜溝24B是形成於溝部24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以將第2光纖電纜72嵌入。
第2電纜溝24B之溝寬W2會小於第1電纜溝24A之溝寬W1。第1電纜溝24A及第2電纜溝241B之溝寬中央是相互一致。
第1電纜溝24A及第2電纜溝24B可以分別形成不到底壁部21之長度的一半之長度。圖2A等所示之第1電纜溝24A及第2電纜溝24B的長度是例如外套把持構件20之全長的約3分之1左右。因此,第1電纜溝24A與第2電纜溝24B並沒有彼此連接,而是隔著中央區域20A在底壁部21之長邊方向上隔開而形成。
如圖7A及圖7B所示,光纖電纜70是將光纖73與一對抗張力體74、74埋入至合成樹脂製之截面矩形的外套75中。光纖電纜70,可列舉光引入電纜等。
光纖73可為例如為光纖素線、光纖芯線等。光纖73可以採用在裸光纖73a的外周上附著有樹脂被覆材73b之構成(參照圖1B)之被覆光纖。
光纖電纜70有圖7A所示之第1光纖電纜71、及圖7B所示之第2光纖電纜72。
相較於第1光纖電纜71,第2光纖電纜72之截面尺寸較小。此圖所示之第2光纖電纜72的寬度小於第1光纖電纜71的寬度,且高度比第1光纖電纜71的高度小。在圖7A及圖7B中,寬度為截面之短邊方向(亦即為左右方向)的尺寸。高度為截面的長邊方向(亦即為上下方向)的尺寸。
在以下的說明中,是將光纖電纜70(71、72)之末端、與固定在此末端之外套把持構件20合併而稱為附把持構件電纜末端76。
如圖1B及圖3A所示,第1電纜溝24A可以將含有外套75之第1光纖電纜71的末端嵌入。在第1電纜溝24A中, 第1光纖電纜71可在將第1光纖電纜71之寬度方向(圖7A的左右方向)朝向溝寬方向之姿勢下嵌入。
如圖5A所示,第2電纜溝24B,可以將含有外套75之第2光纖電纜72的末端嵌入。在第2電纜溝24B中,第2光纖電纜72可在將寬度方向(圖7B之左右方向)朝向溝寬方向之姿勢下嵌入。
如圖2A所示,在成為第1電纜溝24A之一對內側面的側壁部22、23的內表面22a、23a上,分別突設有朝第1電纜溝24A之深度方向延伸的把持爪25、25(以下,也稱為第1把持爪25)。第1把持爪25為例如寬度朝突出方向逐漸地變窄之截面大致呈三角形的突條。
第1把持爪25、25是在第1電纜溝24A(溝部24)的長邊方向上彼此隔著間隔而排列有複數個。第1把持爪25、25是隔著第1電纜溝24A而配置於相向之位置上。
在成為第2電纜溝24B之一對內側面的側壁部22、23之內表面22b、23b上,分別突設有朝第2電纜溝24B之深度方向延伸的把持爪26、26(以下,也稱為第2把持爪26)。第2把持爪26為例如寬度朝突出方向逐漸地變窄之截面大致呈三角形的突條。
第2把持爪26、26是在第2電纜溝24B(溝部24)之長邊方向上彼此隔著間隔而排列有複數個。第2把持爪26、26是隔著第2電纜溝24B而配置於相向之位置上。
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將隔著第1電纜溝24A而彼此相向之內表面22a、23a也稱為第1內側面22a、23a,並 將隔著第2電纜溝24B而彼此相向之內表面22b、23b也稱為第2內側面22b、23b。
第1內側面22a、23a會相互地平行。第2內側面22b、23b會相互地平行,且平行於第1內側面22a、23a。
第1電纜溝24A及第2電纜溝24B之溝寬中央為相互一致。詳細地說,是使相互相向之第1電纜溝24A之第1內側面22a、23a間的中央、與相互相向之第2電纜溝24B之第2內側面22b、23b間的中央為相互一致。
第1把持爪25具有距離第1內側面22a、23a之突出尺寸為固定的主部25a、及在主部25a中形成於第1電纜溝24A之上端部的錐狀上端部25c。
複數個第1把持爪25之主部25a的突出尺寸是相互相同。在第1電纜溝24A之溝寬方向(Y方向)上相互相向之第1把持爪25的主部25a之稜線25b會相互平行。
錐狀上端部25c是朝向上方(第1電纜溝24A之開口側)逐漸地減少突出高度之錐狀。錐狀上端部25c可使第1光纖電纜71之從上方往第1電纜溝24A的推擠順暢且容易地進行。
在以下的說明中,將通過相互相向之第1把持爪25的主部25a之稜線25b間的中央且垂直於第1電纜溝24A之溝寬方向的面稱為假想垂直面S1(參照圖3A)。
如圖2A所示,第2把持爪26具有距離第2內側面22b、23b之突出尺寸為固定之主部26a、及在主部26a中形成於第2電纜溝24B之上端部的錐狀上端部26c。
複數個第2把持爪26之主部26a的突出尺寸是相互相同。 在第2電纜溝24B之溝寬方向上相互相向之第2把持爪26的主部26a之稜線26b會相互平行。
錐狀上端部26c是朝向上方(第2電纜溝24B之開口側)逐漸地減少突出高度之錐狀。錐狀上端部26c可使第2光纖電纜72之從上方往第2電纜溝24B的推擠順暢且容易地進行。
在第2電纜溝24B之溝寬方向上相互相向之第2把持爪26的主部26a之稜線26b間的中央會位於假想垂直面S1(參照圖3A)內。
第1電纜溝24A之第1內側面22a、23a間的分隔距離(第1電纜溝24A之溝寬W1)會相對於第1光纖電纜71之寬度尺寸設定得相等或稍大。在第1電纜溝24A之溝寬方向上相互相向之第1把持爪25的稜線25b間的分隔距離會相對於第1光纖電纜71之寬度尺寸設定得稍小。
在已推擠入第1電纜溝24A之第1光纖電纜71的外套75上是使第1把持爪25(詳細地說為主部25a)從兩側陷入。第1光纖電纜71是藉由第1把持爪25從兩側把持而固定於外套把持構件20上。第1把持爪25會有助於第1光纖電纜71之相對於外套把持構件20的電纜拉引固定力之確保(即第1光纖電纜71之相對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往後側(溝部24之一端側)的移動阻力之確保)有效。
第2電纜溝24B之第2內側面22b、23b間的分隔距離(第2電纜溝24B之溝寬W2)會相對於第2光纖電纜72的寬度尺寸設定得相等或稍大。在第2電纜溝24B的溝寬方向上相互相向之第2把持爪26之稜線26b間的分隔距離會相對於 第2光纖電纜72的寬度尺寸設定得稍小。
在已推擠入第2電纜溝24B之第2光纖電纜72的外套75上是使第2把持爪26(詳細地說為主部26a)從該兩側陷入。第2光纖電纜72是藉由第2把持爪26從兩側把持而固定於外套把持構件20上。第2把持爪26會有助於第2光纖電纜72之相對於外套把持構件20的電纜拉引固定力之確保(即第2光纖電纜72之相對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往後部(溝部24之另一端部)的移動阻力之確保)有效。
在側壁部22、23上,為了容易識別第1電纜溝24A與第2電纜溝24B,可以在側壁部22、23之任一者的位置上形成位置表示標記29。在圖2A等所示之外套把持構件20上,是在側壁部22之上端面之中相當於第2電纜溝24B的區域上形成位置表示標記29。
位置表示標記29可為例如形成於側壁部22之上端面的凹部,也可由印刷等方式來形成。
如圖3A所示,在將外套把持構件20安裝於第1光纖電纜71的末端之情況下,由於外套把持構件20會於第1電纜溝24A成為朝向後方之姿勢,因此位置表示標記29是位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前部。
相對於此,如圖5A所示,在將外套把持構件20安裝於第2光纖電纜72之末端的情況下,由於外套把持構件20會於第2電纜溝24B成為朝向後方的姿勢,因此位置表示標記29是位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後部。
如此,藉由位置表示標記29,由於可以輕易地由目視 把握外套把持構件20之姿勢,因此可以防止因電纜溝24A、24B之取用有錯而造成的外套把持構件20之對光纖電纜70(71、72)之末端的安裝操作之錯誤。
如圖2A所示,成為溝部24之底壁部21的內表面21a,具有成為第1電纜溝24A之溝底的第1溝底面21b(底面)、及成為第2電纜溝24B之溝底的第2溝底面21c(底面)。
如圖2B及2C所示,第2電纜溝24B之第2溝底面21c位置高於第1電纜溝24A之第1溝底面21b。也就是說,相較於第1電纜溝24A,第2電纜溝24B形成得較淺。第2溝底面21c會形成為與第1溝底面21b平行。
第1溝底面21b也可垂直於第1內側面22a、23a。第2溝底面21c也可垂直於第2內側面22b、23b。
如圖2A所示,底壁部21具有構成第1電纜溝24A之第1底壁部21A、及構成第2電纜溝24B之第2底壁部21B。
在第1底壁部21A上形成有從第1溝底面21b凹陷之第1凹部21d。第1凹部21d是形成於第1電纜溝24A之包含溝寬方向之中央的位置上,且朝溝部24之長邊方向延伸。第1凹部21d是涵蓋第1電纜溝24A之幾乎全長而形成。本實施形態之第1凹部21d是於底壁部21之厚度方向(Z方向)貫穿,並且於對應於溝部24之長邊方向的一端之底壁部21的一端21h形成開口之第1狹縫21d。
如圖5B所示,第1狹縫21d是形成為在從嵌入於第2電纜溝24B之第2光纖電纜72的末端拉出之光纖73(插入光纖)撓曲變形的時候,可收容撓曲部77B之至少一部分。
如圖2A所示,第1狹縫21d(第1凹部21d)的內表面,具有隨著從第1電纜溝24A之第1溝底面21b朝向第1狹縫21d的深度方向,而朝第1狹縫21d之寬度方向內側傾斜的第1傾斜內表面21f。第1傾斜內表面21f會將光纖73的撓曲部77B(參照圖5B)平順地引導至第1狹縫21d內。第1傾斜內表面21f雖然是形成在第1狹縫21d之內表面中至少第1溝底面21b側的部位上,但也可以形成在例如第1狹縫21d之內表面整體上。
在第2底壁部21B上,形成有從第2溝底面21c凹陷之第2凹部21e。第2凹部21e是形成於第2電纜溝24B之包含溝寬方向的中央之位置上,且朝溝部24之長邊方向延伸。第2凹部21e是涵蓋第2電纜溝24B之幾乎全長而形成。本實施形態之第2凹部21e是於底壁部21之厚度方向(Z方向)貫穿,並且於對應於溝部24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之底壁部21的另一端21i形成開口之第2狹縫21e。
如圖3B所示,第2狹縫21e是形成為在從嵌入於第1電纜溝24A之第1光纖電纜71的末端拉出之光纖73(插入光纖)撓曲變形的時候,可收容撓曲部77A之至少一部分。
如圖2A所示,第2狹縫21e(第1凹部21d)的內表面,具有隨著從第2電纜溝24B之第2溝底面21c朝向第2狹縫21e之深度方向,而朝第2狹縫21e之寬度方向內側傾斜的第2傾斜內表面21g。第2傾斜內表面21g會將光纖73之撓曲部77A(參照圖3B)平順地引導至第2狹縫21e內。第2傾斜內表面21g雖然是形成於第2狹縫21e之內表面中至少第2溝底面 21c側的部位上,但也可以形成在例如第2狹縫21e之內表面整體上。
在外套把持構件20中,由於底壁部21形成有第1狹縫21d、第2狹縫21e,因此在電纜溝24A,24B中,使側壁部22、23的長邊方向(X方向)之端部形成相互遠離的形式之彈性變形會變得容易。因此,往電纜溝24A,24B之光纖電纜71,72的嵌入會變得容易。
例如,將第1光纖電纜71之末端嵌入於第1電纜溝24A時,是藉由使側壁部22、23彈性地變形以使側壁部22、23之前方側(溝部24之一端側)之端部相互地遠離,而使往第1電纜溝24A之第1光纖電纜71的嵌入變得容易。
在外套把持構件20中,由於在第1底壁部21A及第2底壁部21B中分別形成有第1狹縫21d、第2狹縫21e,因此可使側壁部22、23之整體以中央區域20A作為支點來動搖之形式變形。例如,側壁部22、23可進行使前方側的端部相互地遠離並且使裏側之端部相互地接近之形式的側壁部22、23的動搖。因此,使前述側壁部22、23的端部相互地遠離之形式的變形會變得容易。
第1電纜溝24A之最裏側表面27A是藉由第1電纜溝24A、與寬度小於第1電纜溝24A之光纖收容溝30(後述)之間的段差而形成之面。最裏側表面27A是使其抵接嵌入至第1電纜溝24A之第1光纖電纜71的端面(特別是外套75之端面)之面。最裏側表面27A可以在外套把持構件20之長邊方向中的第1光纖電纜71相對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定位上利 用。
第2電纜溝24B之最裏側表面27B是藉由第2電纜溝24B、與寬度小於第2電纜溝24B之光纖收容溝30(後述)之間的段差而形成之面。最裏側表面27B可以藉由使其抵接於嵌入至第2電纜溝24B之第2光纖電纜72的端面(特別是外套75的端面),而在外套把持構件20之長邊方向中的第2光纖電纜72相對於外套把持構件20的定位上利用。
外套把持構件20之溝部24在第1電纜溝24A與第2電纜溝24B之間,具有收容有第1光纖電纜71或第2光纖電纜72之光纖73之光纖收容溝30。
光纖收容溝30是於底壁部21之長邊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且使第1電纜溝24A與第2電纜溝24B連通。光纖收容溝30是形成為比第1電纜溝24A及第2電纜溝24B更寬度狹窄。
光纖收容溝30具有朝上方開放之導入部30a、及寬度比導入部30a狹窄之主溝部30b。主溝部30b是從導入部30a的底部朝向下方而形成。
光纖收容溝30之深度只要可設定成如下即可:至少在已將光纖電纜70(71、72)嵌入至電纜溝24A,24B之狀態下可收容從光纖電纜70拉出之光纖73或裸光纖73a。光纖收容溝30之深度雖然可為例如,如圖2B所示,設成與第1電纜溝24A之深度幾乎相同,但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2A所示,在外套把持構件20之朝向寬度方向外側的側壁部22、23之外表面中於側壁部22、23之長邊方向的大致中央處,形成有卡止凹部28、28。卡止凹部28、 28是於側壁部22、23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形成開口。也就是說,卡止凹部28、28是涵蓋側壁部22、23之整個高度方向而形成。
如圖4A所示,卡止凹部28是從側壁部22、23之外表面朝外套把持構件20之寬度方向內側凹陷之固定深度的凹部,且卡止於拉引固定用外殼41之閂鎖48的卡止爪部50。
卡止凹部28中位於第2電纜溝24B側之一端緣28a,可在將已安裝於第1光纖電纜71上之外套把持構件20收納於拉引固定用外殼41之狀態下,卡止於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的前表面50a。一端緣28a可為例如,隨著朝向卡止凹部28之深度方向而朝前方傾斜之傾斜面,也可為平行於卡止凹部28之深度方向的面(垂直於側底面28c的面)。
卡止凹部28中位於第1電纜溝24A側之另一端緣28b,可在將已安裝於第2光纖電纜72上之外套把持構件20(參照圖5A)收納於拉引固定用外殼41的狀態下,可卡止於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的前表面50a。
另一端緣28b可為例如與一端緣28a同樣之傾斜面或平行於卡止凹部28之深度方向的面。
在圖示例中,形成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之為凸部的卡止爪部50(卡止部),雖然採用了卡止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卡止凹部28的構造,但亦可相反地採用使形成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凸部卡止於形成在把持構件接受部43之凹部的構造。
外套把持構件20可以採用2種使用形態。第1使用 形態是如圖3A及圖3B所示,藉由外套把持構件20來把持並固定第1光纖電纜71之形態,第2使用形態是如圖5A及圖5B所示,藉由外套把持構件20來把持並固定第2光纖電纜72之形態。
以下,說明各種使用形態。
[第1使用形態]
在第1使形態中,是在第1光纖電纜71(參照圖7A)之末端安裝光接頭100。
如圖1A及1B所示,準備在光接頭100之附夾部套接管60的夾部63之一對元件之間已插入有插入片(圖示省略)的附工具光接頭。
如圖3A及圖3B所示,將第1光纖電纜71之末端嵌入於第1電纜溝24A,藉此將外套把持構件20安裝於第1光纖電纜71之末端。光纖73會於光纖收容溝30內通過,且經過第2電纜溝24B而進一步朝前方延伸。藉此,得到附把持構件電纜末端76。
如圖1B所示,將附把持構件電纜末端76從插入口45插入到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此時,外套把持構件20會抵接於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的後表面50b(參照圖4A)而將閂鎖48朝外側方擴大。
如圖4A所示,當使外套把持構件20進一步朝前方移動時,就使外套把持構件20之整體收納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並且使卡止爪部50到達卡止凹部28,且藉由閂鎖48之彈性的推斥力,而將卡止爪部50插入卡止凹部28並卡止於 一端緣28a。
藉此,將外套把持構件20固定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將此外套把持構件20之位置稱為收納位置。
如圖4B所示,在收納位置中,一對側板部43b、43b是在一對側壁部22、23之外表面側,且限制一對側壁部22、23的向外位移。
因此,即使想要藉由在光纖電纜70(第1光纖電纜71)上施加拔出方向之力來使側壁部22、23朝擴寬方向位移,還是會使側壁部22、23抵接於側板部43b、43b。藉此,可阻止如圖2B中2點鏈線所示的側壁部22、23之擴寬方向的位移。如此一來,可抑制或防止光纖電纜70從外套把持構件20拔出之情形。
如圖1A及圖4A所示,從光纖電纜70之末端突出的光纖73,是從光纖導入孔42a插入至附夾部套接管60的夾部63內,且使光纖73之裸光纖73a對合連接於內藏式光纖62。
如圖3B所示,當外套把持構件20到達收納位置時,光纖73會在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撓曲變形。符號77A為撓曲部。藉此,可在光纖73上賦與充分的抵靠力。
由於在第2底壁部21B上形成有第2狹縫21e,因此在撓曲部77A較大的情況下,撓曲部77A會被導入於第2狹縫21e中。因此,撓曲部77A不會抵接於第2底壁部21B,而不會有限制光纖73的撓曲變形之情形。據此,可以避免對光纖73的光學特性之不良影響。
如圖1A所示,在光纖73對合連接於內藏式光纖62後,從夾部63將插入片(圖示省略)抽除。藉此,使夾部63之一對元件閉合,且將內藏式光纖62與光纖73把持固定在已對合連接的狀態。因此,可以將夾部63之光纖73(裸光纖73a)相對於內藏式光纖62的對合連接狀態保持安定。
藉由上述,完成光接頭100對第1光纖電纜71之末端的安裝。
[第2使用形態]
在第2使用形態中,是在第2光纖電纜72(參照圖7B)之末端上安裝光接頭100。
如圖5A及圖5B所示,將第2光纖電纜72之末端嵌入於第2電纜溝24B,藉此將外套把持構件20安裝於第2光纖電纜72的末端,並得到附把持構件電纜末端76。
當將附把持構件電纜末端76從插入口45插入把持構件接受部43時,則與第1使用狀態之情況相同,可將外套把持構件20收納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並且使卡止爪部50卡止於卡止凹部28之另一端緣28b。藉此,將外套把持構件20固定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
此時,可在夾部63中使光纖73之裸光纖73a對合連接於內藏式光纖62。
如圖5B所示,當外套把持構件20到達收納位置時,光纖73會在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撓曲變形。符號77B為撓曲部。
由於在第1底壁部21A上形成有第1狹縫21d,因此在撓 曲部77B較大的情況下,撓曲部77B會被導入至第1狹縫21d。因此,撓曲部77B不會抵接於第1底壁部21A,而不會有限制光纖73的撓曲變形之情形。據此,可以避免對光纖73之光學特性的不良影響。
其後,藉由從夾部63將插入片(圖示省略)抽除,以使夾部63之一對元件閉合,並使內藏式光纖62與光纖73把持固定於對合連接之狀態(參照圖1A)。
藉由上述,完成光接頭100對第2光纖電纜72之末端的安裝。
如以上所述,外套把持構件20具有形成於溝部24之一端部以將第1光纖電纜71嵌入之第1電纜溝24A、及形成於溝部24之另一端部以將第2光纖電纜72嵌入之第2電纜溝24B。
因此,於電纜溝24A,24B的每一個上分別配合第1及第2光纖電纜71,72之寬度尺寸等的設計是可能的。如此一來,可對第1及第2光纖電纜71、72的每一個,分別輕易地確保高電纜拉引固定力。
由於外套把持構件20可以對應於2種光纖電纜71、72,因此相較於按每一電纜截面尺寸準備專用之外套把持構件之情況,可以將成本抑制得較低。
由於第1電纜溝24A與第2電纜溝24B是形成於溝部24之相異端部上,因此可輕易地掌握將各種光纖電纜71、72相對於電纜溝24A,24B進行嵌入之位置。如此一來,可抑制將光纖電纜71、72固定在錯誤之電纜溝之事態。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A所示,雖然是將外套把持構件20適用於光接頭100上,但本發明之外套把持構件的適用目標,不以光接頭為限。也可以例如使用機械接合器(mechanical splice)等之光纖連接器,來取代圖1A所示之夾部63。
圖8所示之光纖連接單元110具備有連接單元本體80、與拉引固定部40,該連接單元本體80具有機械接合器83(光纖連接器)。機械接合器83可將從一端插入之光纖82、與從另一端插入之光纖73對合連接。
本發明之技術的範圍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並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加上各種變更。
圖2A等所示之外套把持構件20,雖然在底壁部21上形成有狹縫21d、21e,但本發明之外套把持構件也可不形成狹縫21d、21e。
圖6是顯示沒有形成狹縫21d,21e之例的外套把持構件120之圖。外套把持構件120在底壁部21上沒有形成狹縫21d、21e之點上,與圖2A等所示之外套把持構件20不同。
在圖2A等所示之外套把持構件20中,雖然將第1電纜溝24A及第2電纜溝24B分別在溝部24之長邊方向上連續而形成固定之寬度,但在本發明中,亦可將第1電纜溝與第2電纜溝中之一者或兩者做成下列構造:將第1溝區域與寬度小於第1溝區域之第2溝區域,從溝部24之一端或另一端依序地排列在溝部24之長邊方向上之2階段構造。
第1溝區域可嵌合寬度較大之光纖電纜,而第2溝區域 可嵌合寬度較小之光纖電纜。
藉由使第1電纜溝與第2電纜溝中之一者或兩者具有前述2種溝區域,可進一步增加相同之拉引固定用固定構件可以把持之電纜的種類。再者,形成於1個電纜溝之溝區域的數目也可為3個以上。
(第2實施形態)
圖9A是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拆卸工具1、及可適用拆卸工具1之光接頭200的側面圖。圖9B是拆卸工具1及光接頭20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9A及圖9B所示,光接頭200(光纖連接單元)具備有接頭本體10(連接單元本體)、及在接頭本體10之後部拉引固定光纖電纜70之末端的拉引固定部240。光接頭200是例如現場組裝形之光接頭。
接頭本體10具備有本體外殼11、及收容於本體外殼11之附夾部套接管60。
附夾部套接管60具有已內插固定光纖62(內藏式光纖62)之套接管61、及夾部63(光纖連接器)。內藏式光纖62會從套接管61朝後方突出。
夾部63可藉由一對元件,將內藏式光纖62與光纖73把持固定在已對合連接的狀態下。
在接頭本體10內,是將從光纖電纜70之末端拉出之光纖73(插入光纖)插入,而在夾部63內與內藏式光纖62對合連接。符號P為光纖73與內藏式光纖62之連接部。
以下,將附夾部套接管60之套接管61的前端方向(圖9A 中的左方)稱為前方,且將其相反方向稱為後方。
拉引固定部240具有把持並固定光纖電纜70之末端的外套把持構件20、及收納外套把持構件20之拉引固定用外殼241。
拉引固定用外殼241具有插入至接頭本體10之止動環部42、及從止動環部42朝後方延伸之方筒形的把持構件接受部43。
把持構件接受部43為截面矩形的筒狀,並具備有於前後方向上延伸之細長板狀的底板部43a、豎立設置於底板部43a之兩側緣的一對側板部43b、43b、與設置於側板部43b、43b的上端之間的頂板部43c。
把持構件接受部43可將外套把持構件20收納於以底板部43a、一對側板部43b、43b及頂板部43c所包圍的內部空間44中。把持構件接受部43可通過為後端之開口之插入口45來收納及取出外套把持構件20。
如圖9B及圖13A所示,在一對側板部43b、43b上,分別形成有矩形之開口部47、47。在開口部47、47之前緣47a、47a,形成有朝後方延伸之閂鎖48、48。閂鎖48、48具有從開口部47、47之前緣47a、47a朝後方延伸之細長板狀的閂鎖本體49、49、及設置在閂鎖本體49、49之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之卡止爪部50、50。
側板部43b、43b是配置於後述之外套把持構件20的側壁部22、23之外側面側(側壁部22、23之排列方向外側)。
閂鎖本體49、49可在把持構件接受部43之寬度方 向(一對側板部43b、43b的排列方向)上彈性地彎曲變形。卡止爪部50、50(卡止部)是相較於側板部43b、43b之內表面更朝內側突出而形成。卡止爪部50可卡合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卡止凹部28(卡止接受部)之一端緣28a(或是另一端緣28b)。可以藉由卡止爪部50卡合於卡止凹部28之一端緣28a(或另一端緣28b),以限制收納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之外套把持構件20的向後移動。
卡止爪部50之前表面50a是面向前方之面,且是與卡止凹部28之一端緣28a卡合之卡合面。卡止爪部50之前表面50a亦可為例如,越朝向前方越增加突出高度之傾斜面,亦可為垂直於閂鎖本體49之內表面的面。卡止爪部50之後表面50b可為例如,越朝向後方越減少突出高度之傾斜面。
如圖9B及圖13B所示,頂板部43c之上表面43c1(外表面)是平坦面。
在頂板部43c上,在寬度方向(Y方向)上隔著間隔而形成有一對插入狹縫51、51。插入狹縫51、51是用於將後述之拆卸工具1之解除操作部3、3及卡合凸部4、4插入之開口部,且於頂板部43c之長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而形成。
插入狹縫51、51分別形成於較寬度方向(Y方向)之中央更朝一側邊及另一側邊的位置上,且至少一部分與卡止爪部50,50於上下方向(Z方向)上重疊。
在頂板部43c上形成有可在寬度方向(Y方向)之中央位置上目視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之光纖73的確認用狹縫52。確認用狹縫52是在頂板部43c之長度方向上(X方向)上延伸 而形成。通過確認用狹縫52,可以確認光纖73所產生之撓曲。
在把持構件接受部43之前部,形成有面向內部空間44,且從該後端朝向前側凹陷成錐狀的錐狀凹處43d。在錐狀凹處43d的前端部上,用於將光纖73導入接頭本體10內之光纖導入孔42a的後端形成有開口。錐狀凹處43d會引導光纖73之前端以順暢地進行往光纖導入孔42a之插入。
如圖9B所示,在頂板部43c之後部的下表面(內表面)上,是使推壓已收納於內部空間44之外套把持構件20所把持之光纖電纜70的末端的推壓部46朝下方突出來形成。
如圖11所示,外套把持構件20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進一步說明外套把持構件20,其中第1電纜溝24A是到達底壁部21之長邊方向的一端21h(圖11的前方側之端)而形成,且在一端21h形成開放(開口)。第1電纜溝24A是在底壁部21之長邊方向(X方向)上延伸而形成。
第2電纜溝24B是到達底壁部21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21i(圖11的裏側之端)而形成,且在另一端21i形成開放(開口)。第2電纜溝24B是於底壁部21之長邊方向上延伸而形成。
垂直於溝部24之長邊方向的第2電纜溝24B的截面尺寸會小於第1電纜溝24A的截面尺寸。因此,在第1電纜溝24A中,可將第1光纖電纜71之末端嵌入。在第2電纜溝24B中,可將第2光纖電纜72之末端嵌入。
將光纖電纜70(71、72)之末端與已固定於該末端之外套 把持構件20合併而稱為附把持構件電纜末端76。
較佳的是,將卡止凹部28之X方向的尺寸設成大於後述之拆卸工具1之解除操作部3(參照圖12及圖13B)之相同方向的尺寸。藉此,可藉由使已插入於卡止凹部28之後部的解除操作部3相對於外套把持構件20進行向前移動,以藉由解除操作部3之前緣將卡止爪部50之後表面50b朝前方推壓而使其朝外側方位移。
在圖示例中,形成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之為凸部的卡止爪部50(卡止部),雖然採用了卡止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卡止凹部28(卡止接受部)的構造,但亦可相反地採用使形成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凸部(卡止接受部)卡止於形成在把持構件接受部43之凹部(卡止部)的構造。
在側壁部22、23之外表面,於相對於卡止凹部28、28位於長邊方向(X方向)的一邊側之位置上,形成有第1卡合凹部31、31。
第1卡合凹部31、31是形成在包含側壁部22、23之上緣的位置上之固定深度的凹部,且在圖12所示之姿勢(使第1電纜溝24A朝向後方之姿勢)中,第1卡合凹部31、31是形成於側壁部22、23之前部。因此,第1卡合凹部31、31是在比卡止凹部28、28更前方處,相對於卡止凹部28、28隔著間隔而設置。
對於將第1卡合凹部31、31形成於側壁部22、23之上部之情形,由於閂鎖48之下部位於比第1卡合凹部31更低的位置,因此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無法進入卡合凹部31 內。
位於第1卡合凹部31之後端的端緣31a,可卡止於後述之拆卸工具1的卡合凸部4之後緣4a。端緣31a可做成例如垂直於第1卡合凹部31之側底面31b的面。
在側壁部22、23之外表面,相對於卡止凹部28、28而位於長邊方向的另一邊側之位置上,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32、32。
第2卡合凹部32、32是形成在包含側壁部22、23之上緣的位置上之固定深度的凹部,且在圖12所示之姿勢(使第1電纜溝24A朝向後方之姿勢)中,第2卡合凹部32、32是形成於側壁部22、23之後部。因此,第2卡合凹部32,32是在比卡止凹部28、28更後方處,相對於卡止凹部28、28隔著間隔而設置。
第2卡合凹部32、32是與前述之第1卡合凹部31、31同樣地形成在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無法進入之高度位置上。
當將外套保持構件20設成使第2電纜溝24B朝向後方之姿勢時,位於第2卡合凹部32之前端的端緣32a,可卡止於拆卸工具1之卡合凸部4的後緣4a。端緣32a可做成例如垂直於第2卡合凹部32之側底面32b的面。
接著,說明光接頭200對光纖電纜70(第1光纖電纜71)之末端的的安裝方法。
如圖9A及圖9B所示,準備在光接頭200之附夾部套接管60的夾部63之一對元件之間已插入有插入片(圖示省略)的附插入工具光接頭。
藉由將第1光纖電纜71之末端嵌入於第1電纜溝24A中,以將外套把持構件20安裝於第1光纖電纜71之末端。光纖73會於光纖收容溝30內通過,且經過第2電纜溝24B而進一步朝前方延伸。藉此,得到附把持構件電纜末端76。
如圖9B所示,將附把持構件電纜末端76從插入口45插入到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此時,外套把持構件20會抵接於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的後表面50b(參照圖13A)而將閂鎖48朝外側方擴大。
如圖13A所示,當使外套把持構件20進一步朝前方移動時,即可使外套把持構件20之整體收納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並且使卡止爪部50到達卡止凹部28,且藉由閂鎖48之彈性的推斥力,而將卡止爪部50插入卡止凹部28並卡止於一端緣28a。
藉此,將外套把持構件20固定於把持構件接受部43。將此外套把持構件20之位置稱為收納位置。
如圖9A及圖13A所示,從光纖電纜70之末端突出的光纖73,是從光纖導入孔42a插入至附夾部套接管60之夾部63內,且使光纖73之裸光纖73a對合連接於內藏式光纖62。
當外套把持構件20到達收納位置時,光纖73會在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撓曲變形。藉此,可在光纖73上賦與充分的抵靠力。
如圖9A所示,在光纖73對合連接於內藏式光纖62後,從夾部63將插入片(圖示省略)抽除。藉此,使夾部63 之一對元件閉合,且將內藏式光纖62與光纖73把持固定在已對合連接之狀態下。因此,可以將夾部63之光纖73(裸光纖73a)相對於內藏式光纖62的對合連接狀態保持安定。
藉由上述,完成光接頭200對第1光纖電纜71之末端的安裝。
在將光接頭200安裝於第2光纖電纜72之末端的情況下,是取代第1光纖電纜71,將第2光纖電纜72之末端嵌入於第2電纜溝24B中,以藉此將外套把持構件20安裝於第2光纖電纜72之末端。
該其他之工序,與將光接頭200安裝於第1電纜光纖71之末端的情況相同。
接著說明使用拆卸工具1來將外套把持構件20從拉引固定用外殼241拆卸之方法。
首先,關於拆卸工具1,參照圖10及圖12以進行說明。圖10為拆卸工具1之立體圖。圖12為拆卸工具1與外套把持構件20之側面圖。
在以下之說明中,有時會參照圖10所示之XYZ座標系統。詳細地說,是在垂直於板狀之基體部2之厚度方向的表面內將一對解除操作部3、3排列之方向設為Y方向。垂直於基體部2之厚度方向及Y方向的方向設為X方向。與X方向及Y方向垂直之方向設為Z方向。Z方向也稱為上下方向。相對於基體部2,解除操作部3、3是朝向下方向突出。此處所說之上下,並非用以限定拆卸工具1之使用時的方向。
如圖9及圖10所示,拆卸工具1具有基體部2、從基體部2之下表面2a延伸之一對解除操作部3、3、及從基體部2之下表面2a突出之一對卡合凸部4、4。
基體部2是形成例如以平面視之大致為矩形的板狀。圖10所示之基體部2是形成以平面視之為長方形。
在基體部2之上表面2b(外表面)上,形成有止滑凹凸部5。止滑凹凸部5具有在基體部2之包含長度方向(X方向)之中央的一部分區域上,於寬度方向(Y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溝5a與複數個突條5b。
如後所述,止滑凹凸部5可在使拆卸工具1及外套把持構件20在X方向上滑行移動時之相對於作業者之手指等的基體部2之上表面2b的磨擦阻力提高。
在基體部2之大致中央處,形成有可目視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之光纖73之確認用窗7。藉由確認用窗7,可以確認光纖73所產生之撓曲。
解除操作部3、3是相對於基體部2之下表面2a垂直地朝下方(Z方向)延伸而形成。解除操作部3、3是形成為截面大致為矩形的柱狀。2個解除操作部3、3在Y方向上隔著間隔而配置。
在解除操作部3、3的前端部上,形成有相對於解除操作部3、3之延伸方向傾斜之推壓面6、6。
推壓面6具有從解除操作部3之前端面3a到朝向基體部2之寬度方向外側的解除操作部3之外側面3b所形成之外側傾斜面6a、及從解除操作部3之前端面3a到前表面3c所形成 之前側傾斜面6b。前側傾斜面6b是鄰接於外側傾斜面6a之鄰接傾斜面。
外側傾斜面6a是以越朝向解除操作部3之延伸方向的前端部越靠向內側方(靠近基體部2之寬度方向中央之方向)的形式傾斜。前側傾斜面6b是以越朝向解除操作部3之延伸方向的前端側越靠向後方的形式傾斜。
因此,作為外側傾斜面6a與前側傾斜面6b之分界的推壓緣部6c(推壓部),是以越朝向解除操作部3之延伸方向的前端部越靠向後方,且越靠向內側方的形式傾斜。
如後所述,推壓緣部6c會將卡止爪部50推壓成隨著將解除操作部3插入拉引固定用外殼241內而使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朝外側方向(拉引固定用外殼241之寬度方向向外的方向)位移(參照圖13及圖14)。
卡合凸部4、4是相對於基體部2之下表面2a垂直地朝下方(Z方向)突出而形成。卡合凸部4、4是形成為截面大致為矩形。2個卡合凸部4、4是在Y方向上隔著間隔而配置。
卡合凸部4、4是位於比解除操作部3、3更前方。卡合凸部4可卡合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第1卡合凹部31,且藉由卡合於第1卡合凹部31而變得可將外套把持構件20朝後方推壓(參照圖14及圖15)。
較理想的是,卡合凸部4之(從基體部2之下表面2a的)突出尺寸小於解除操作部3之(從下表面2a之)延伸尺寸。藉此,可藉由目視輕易地識別卡合凸部4與解除操作部 3,因此作業者可輕易地把握拆卸工具1相對於外套把持構件20及拉引固定用外殼241之姿勢。因此,可以將因弄錯拆卸工具1之前後所造成的錯誤操作防範於未然。
接著,說明關於使用拆卸工具1來將外套把持構件20從拉引固定用外殼241拆卸之操作。
如圖9B所示,將拆卸工具1朝向拉引固定用外殼241並使其下降。藉此,如圖13A及圖13B所示,可將解除操作部3通過插入狹縫51而插入到把持構件接受部43內,並抵接於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
詳細地說,如圖13A右上的放大圖所示,解除操作部3之推壓面6的推壓緣部6c會抵接於卡止爪部50之後表面50b的上緣50b1。在圖13A右上的放大圖中,是顯示關於解除操作部3在抵接於卡止爪部50之高度位置上的截面。
如圖10所示,由於推壓緣部6c是以越朝向解除操作部3之延伸方向的前端側越靠近後方且越靠近內側方的形式傾斜,因此如圖13A之放大圖所示,會在比較靠近後方且靠近內側方之位置上抵接於卡止爪部50之後表面50b。
之後,如圖14A及圖14B所示,當藉由將基體部2向下方推壓等,而使拆卸工具1進一步下降時,就會如圖14A右上的放大圖所示,推壓緣部6c會形成隨著該傾斜而在比較靠近前方且靠近外側方之位置上抵接於卡止爪部50,因此將卡止爪部50朝斜前方推壓而使其朝外側方位移。
藉此,可將解除操作部3之前端部擠入外套把持構件20與閂鎖48之間。
由於推壓緣部6c所抵接之卡止爪部50的後表面50b是越朝向後方越靠近外側方之傾斜面,因此從推壓緣部6c所接受之斜前方的力會有效率地作用於後表面50b。
藉由卡止爪部50之往外側方的位移,可將卡止爪部50相對於卡止凹部28之一端緣28a的卡止解除。
如圖14B所示,隨著拆卸工具1之下降,而將卡合凸部4插入到第1卡合凹部31中,變得可卡合於端緣31a。
如圖14A及圖14B中以箭頭所示,將手指等放置於基體部2之上表面2b並將基體部2朝後方推壓。此時,只要將放置手指等之地方做成止滑凹凸部5,即可以將相對於基體部2之往後方的推壓力提高,且提高外套把持構件20之拆卸操作的確實性。
當將基體部2朝後方推壓時,卡合凸部4會卡合於第1卡合凹部31的端緣31a,以藉由卡合凸部4對第1卡合凹部31(外套把持構件20)之端緣31a施加往後方的力。
如圖15A及圖15B所示,藉由以卡合凸部4對第1卡合凹部31之端緣31a施加往後方之力,拆卸工具1會朝後方移動。此時,拆卸工具1也可以在基體部2之下表面2a抵接於拉引固定用外殼241之頂板部43c的上表面43c1的狀態下,於上表面43c1上滑行移動。
外套把持構件20會和拆卸工具1之移動一起地朝後方(拆卸方向)移動。藉此,可以讓外套把持構件20通過插入口45而從把持構件接受部43取出。
如上所述,根據上述拆卸工具1,就可以僅藉由 將解除操作部3插入拉引固定用外殼241內,並擠入至外套把持構件20與閂鎖48之間,來將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對外套把持構件20之卡止凹部28的卡止解除,因而可將外套把持構件20從拉引固定用外殼241拆卸。因此,在拆卸外套把持構件20之時,僅在拉引固定用外殼241之外側(上側)上確保1個作業空間即可。亦即,可將用於拆卸外套把持構件20之作業空間抑制得較緊緻。如此一來,可以減輕外套把持構件20之拆卸作業的困難性。
根據上述拆卸工具1,只要將解除操作部3插入到拉引固定用外殼241內,就可以使形成於解除操作部3之前端部的推壓緣部6c將閂鎖朝外側方推壓,而使閂鎖朝外側方位移。如此一來,可以輕易地解除閂鎖48之卡止爪部50對外套把持構件20之卡止凹部28的卡止。
根據上述拆卸工具1,由於將推壓緣部6c形成為相對於解除操作部3之延伸方向傾斜,且推壓緣部6c是順應該傾斜來推壓閂鎖48而使其朝外側方位移,因此可以平順地執行閂鎖48之位移。
由於上述拆卸工具1具有卡合凸部4,因此可一邊保持在已藉由解除操作部3解除閂鎖48之卡止的狀態,一邊以卡合凸部4使外套把持構件20朝拆卸方向(後方)移動。
因此,可以藉由將拆卸工具1插入到拉引固定用外殼241並使其朝後方移動之一連串的操作而輕易地實現外套把持構件20從拉引固定用外殼241之拆卸。
外套把持構件20與光接頭200是構成光接頭套組 (光纖連接單元套組)。
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且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中加上種種的變更。
解除操作部3及卡合凸部4之數量,只要至少對應於外套把持構件20之卡止凹部28、及拉引固定用外殼241之卡止爪部50之數量即可,例如可為1個,也可為3個以上。
圖9等所示之外套把持構件20,雖然具有形成於溝部24之一端部的第1電纜溝24A、及形成於另一端部的第2電纜溝24B,但外套把持構件也可為在電纜溝之一邊的端部上沒有電纜溝之構成。
在圖16所示之外套把持構件120中,溝部24之另一端部(在圖16中左側的部位),沒有設置第2電纜溝。溝部24之另一端部的側壁部22、23間的空間33,是從把持於第1電纜溝24A之光纖電纜的末端拉出之插入光纖通過之光纖配線空間。
如圖9A所示,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將拆卸工具1適用於光接頭200,但本發明之拆卸工具之適用目標,不以光接頭為限。也可以例如使用機械接合器等之光纖連接器,來取代圖9A所示之夾部63。
圖17所示之光纖連接單元210具備有具有機械接合器83(光纖連接器)之連接單元本體80、及拉引固定部240。機械接合器83可將從一端插入之光纖82、與從另一端插入之光纖73對合連接。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解除操作部3對拉引固定用外 殼241之插入方向為下方(相對於閂鎖48之延伸方向為垂直之方向),但插入方向不以此為限,也可以做成例如交差於閂鎖48之延伸方向的方向。
20‧‧‧外套把持構件(電纜外套把持構件)
20A‧‧‧中央區域
21‧‧‧底壁部
21A‧‧‧第1底壁部
21B‧‧‧第2底壁部
21a‧‧‧內表面
21b‧‧‧第1溝底面(底面)
21c‧‧‧第2溝底面
21d‧‧‧第1狹縫(第1凹部)
21e‧‧‧第2狹縫(第2凹部)
21f‧‧‧第1傾斜內表面
21g‧‧‧第2傾斜內表面
21h‧‧‧底壁部之一端
21i‧‧‧底壁部之另一端
22、23‧‧‧側壁部
22a、23a‧‧‧內表面(第1內側面)
22b、23b‧‧‧內表面(第2內側面)
24‧‧‧溝部
24A‧‧‧第1電纜溝
24B‧‧‧第2電纜溝
25‧‧‧第1把持爪
25a、26a‧‧‧主部
25b、26b‧‧‧稜線
25c、26c‧‧‧錐狀上端部
26‧‧‧第2把持爪
27A、27B‧‧‧最裏側表面
28‧‧‧卡止凹部
28a‧‧‧一端緣
28b‧‧‧另一端緣
28c‧‧‧側底面
29‧‧‧位置表示標記
30‧‧‧光纖收容溝
30a‧‧‧導入部
30b‧‧‧主溝部
W1、W2‧‧‧溝寬
X、Y、Z‧‧‧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其具有底壁部、與在前述底壁部上相互地隔著間隔而豎立設置之一對側壁部,前述一對的側壁部之間的溝部具有第1電纜溝、第2電纜溝、及光纖收容溝;前述第1電纜溝形成於前述溝部之一端部,且是用以使第1光纖電纜的光纖朝向另一端部而將前述第1光纖電纜的外套嵌入;前述第2電纜溝形成於前述溝部之另一端部,且是用以使第2光纖電纜的光纖朝向一端部而將前述第2光纖電纜的外套嵌入;前述第2光纖電纜是與前述第1光纖電纜相比截面尺寸較小的光纖電纜;前述光纖收容溝在前述第1電纜溝與前述第2電纜溝之間收容前述第1光纖電纜或前述第2光纖電纜的光纖;且前述第2電纜溝之寬度比前述第1電纜溝更小。
  2. 如請求項1之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其中,在前述底壁部上,形成有從前述第1電纜溝之底面凹陷之第1凹部、及從前述第2電纜溝之底面凹陷之第2凹部。
  3. 如請求項2之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其中,前述第1凹部及前述第2凹部的內表面具有:隨著從前述第1電纜溝及第2電纜溝之底面朝向前述第1凹部及前述第2凹部的深度方向,而朝前述第1凹部及前述第2凹部的寬度方向內側傾斜之傾斜內表面。
  4. 一種光纖連接單元,其具備具有光纖連接器之連接單元 本體、及拉引固定光纖電纜之末端的拉引固定部,前述光纖連接器會使從第1端插入前述光纖連接器之光纖、及從前述光纖電纜之末端拉出且從前述光纖連接器之第2端插入的插入光纖對合連接,前述拉引固定部具有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之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及收納前述電纜外套把持構件之拉引固定用外殼。
  5. 如請求項4之光纖連接單元,其中前述連接單元本體具有套接管,且前述光纖是內插固定於前述套接管之內藏式光纖。
  6. 如請求項4或請求項5之光纖連接單元,其中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具有一對側板部,該一對側板部是配置於收納在該拉引固定用外殼之前述電纜外套把持構件的前述一對側壁部之排列方向外側,以限制前述一對側壁部之向外位移。
  7. 一種光纖連接單元套組,具備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及請求項4至6中任1項之光纖連接單元,該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可從收納有已固定於光纖電纜之末端的外套把持構件之拉引固定用外殼中將前述外套把持構件拆卸,且前述拉引固定部具有前述外套把持構件、及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
  8. 一種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是從收納有已固定於光纖 電纜之末端的外套把持構件之拉引固定用外殼中將前述外套把持構件拆卸的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且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具有位於前述外套把持構件之外側面側的側板部,並在前述側板部上形成具有可卡止於前述外套把持構件之外側面的卡止接受部之卡止部的閂鎖,該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並具有基體部、及從前述基體部延伸之解除操作部,前述解除操作部是藉由插入至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內而擠入前述外套把持構件與前述閂鎖之間並使前述閂鎖朝外側方向位移,藉此解除前述卡止部對前述卡止接受部之卡止。
  9. 如請求項8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其中,在前述解除操作部之前端部上形成推壓部,該推壓部是藉由隨著前述解除操作部之往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內之插入而將前述閂鎖朝外側方推壓,以使前述閂鎖朝外側方位移。
  10. 如請求項8或9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其更具有從前述基體部突出之卡合凸部,且前述卡合凸部是藉由卡合於前述外套把持構件,而變得可將前述外套把持構件從前述拉引固定用外殼朝拆卸之方向推壓。
  11. 如請求項10之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其中,前述卡合凸部之突出尺寸比前述解除操作部之突出尺寸小。
TW105111642A 2015-04-14 2016-04-14 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光纖連接單元、光纖連接單元套組、及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 TWI612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2348 2015-04-14
JP2015082348A JP6072125B2 (ja) 2015-04-14 2015-04-14 外被把持部材取り外し工具および光ファイバ接続ユニットキット
JP2015-082347 2015-04-14
JP2015082347A JP6186389B2 (ja) 2015-04-14 2015-04-14 ケーブル外被把持部材及び光ファイバ接続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6653A TW201706653A (zh) 2017-02-16
TWI612352B true TWI612352B (zh) 2018-01-21

Family

ID=57127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642A TWI612352B (zh) 2015-04-14 2016-04-14 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光纖連接單元、光纖連接單元套組、及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30248B (zh)
TW (1) TWI612352B (zh)
WO (1) WO20161673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9429B1 (ja) * 2016-01-18 2017-07-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WO2020180550A1 (en) * 2019-03-01 2020-09-1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evices,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anchoring components of telecommunications cables
WO2022137628A1 (ja) * 2020-12-25 2022-06-30 東京製綱株式会社 索体引留金具
CN113885139B (zh) * 2021-12-01 2022-03-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光纤插头连接器集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4491A (ja) * 2004-12-27 2006-07-13 Sanwa Denki Kogyo Co Ltd 現場組立光コネクタ
JP2013235069A (ja) * 2012-05-07 2013-11-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把持部材、メカニカルスプライス、および光コネクタ
CN103676012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深圳市兆威机电有限公司 机械压紧装置和光纤连接装置
CN203688849U (zh) * 2013-09-27 2014-07-02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4091B2 (ja) * 2006-10-26 2011-07-13 株式会社サンコーシヤ 通信ケーブル用クロージャ
CN103364884B (zh) * 2012-04-09 2016-03-0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唐县供电公司 光纤连接器
JP5820411B2 (ja) * 2013-02-28 2015-11-2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ケーブル外被把持部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4491A (ja) * 2004-12-27 2006-07-13 Sanwa Denki Kogyo Co Ltd 現場組立光コネクタ
JP2013235069A (ja) * 2012-05-07 2013-11-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把持部材、メカニカルスプライス、および光コネクタ
CN103676012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深圳市兆威机电有限公司 机械压紧装置和光纤连接装置
CN203688849U (zh) * 2013-09-27 2014-07-02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0248A (zh) 2017-12-01
CN107430248B (zh) 2019-06-11
TW201706653A (zh) 2017-02-16
WO2016167325A1 (ja) 2016-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2352B (zh) 電纜外套把持構件、光纖連接單元、光纖連接單元套組、及外套把持構件拆卸工具
JP5538328B2 (ja) 光コネクタ保護キャップ、コネクタキャップ付き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キャップ抜き具
US9720193B2 (en) Optical-connector fixing member,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device
US9608373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product
JP5735248B2 (ja) 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コネクタアダプタ、光線路、光通信システム
JP5574469B2 (ja)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20120033922A1 (en) Optical connector, removal tool, and optical connector-removing structure
JP5956826B2 (ja) コネクタ
US20110123156A1 (en) Optical adapter
US11520108B2 (en) Optic fiber connecting device and optic fiber adaptor thereof
US20230152528A1 (en) Tool for plug, slider, plug, and cable with plug
EP3065231B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JP6569131B2 (ja) 嵌合検知機能を有する電気接続装置
CN114730049A (zh) 卡套推
US20190278029A1 (en) Optical connector, detaching jig, and cap
JP6186389B2 (ja) ケーブル外被把持部材及び光ファイバ接続ユニット
JP6072125B2 (ja) 外被把持部材取り外し工具および光ファイバ接続ユニットキット
JP7224988B2 (ja) 光ケーブル用トレイ、把持具、及び光ケーブル用クロージャ
JP3157159U (ja) 光コネクタの誤抜防止治具
US9726832B2 (en) Secure SC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removal tools
JP2005062513A (ja) 光コネクタ
JP6691929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保持具及び光配線ユニット
JP5871839B2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工具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JP2020191396A (ja) 端子カバーの着脱構造
JP2020160378A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クサビ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