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1433B - 检测器及具备该检测器的喷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器及具备该检测器的喷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1433B
CN108351433B CN201680062601.2A CN201680062601A CN108351433B CN 108351433 B CN108351433 B CN 108351433B CN 201680062601 A CN201680062601 A CN 201680062601A CN 108351433 B CN108351433 B CN 108351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restricting
unit
spray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26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1433A (zh
Inventor
折田刚
奥家孝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1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1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0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for controlling time, or sequence, of delive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01J5/0025Living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0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0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 B05B12/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s of ambient medium or target, e.g. humidity, temperature position or movement of the target relative to the spray apparatus
    • B05B12/12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s of ambient medium or target, e.g. humidity, temperature position or movement of the target relative to the spray apparatu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r shape of targ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HARMOUR; ARMOURED TURRETS; 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e.g. CAMOUFLAGE, IN GENERAL
    • F41H11/00Defence installations; Defence devices
    • F41H11/08Barbed-wire obstacles; Barricades; Stanchions; Tank traps; Vehicle-impeding devices; Caltr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HARMOUR; ARMOURED TURRETS; 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e.g. CAMOUFLAGE, IN GENERAL
    • F41H9/00Equipment for attack or defence by spreading flame, gas or smoke or leurres; Chemical warfare equipment
    • F41H9/04Gas-blowing apparatus, e.g. for tear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12/00Projectiles, missiles or m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the intended effect, or the material
    • F42B12/02Projectiles, missiles or m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the intended effect, or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or the intended effect
    • F42B12/36Projectiles, missiles or m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the intended effect, or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or the intended effect for dispensing materials; for producing chemical or physical reaction; for signalling ;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 F42B12/46Projectiles, missiles or m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the intended effect, or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or the intended effect for dispensing materials; for producing chemical or physical reaction; for signalling ;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for dispensing gases, vapours, powders or chemically-reactive substan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23/00Land mines ; Land torpedoes
    • F42B23/10Land mines ; Land torpedoes anti-personne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4Optical or mechanical part supplementary adjustable parts
    • G01J1/06Restricting the angle of incident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4Ca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solid angle of collected radiation, e.g. adjusting or orienting field of view, tracking position or encoding angular pos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31Masks; Aperture plates;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1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 G01V8/12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using one transmitter and on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5/00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a physic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5Proximity switches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Fire Alarms (AREA)
  • Spray Control Apparatu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检测器,具备:检测部,其具有固有检测区域并对检测对象向该固有检测区域的侵入进行检测;限制部,其用于将固有检测区域进行区域限制至规定的设定检测区域;主体部,其形成有检测开口部;检测固定部,其用于固定上述检测部;以及限制固定部,其相对于该检测固定部的位置被固定、并且将上述限制部固定,其以下述方式构成:介由该限制固定部将上述限制部相对于上述检测固定部的位置固定,由此固定上述检测部与上述限制部的相对位置;所述检测器以下述方式构成:通过将介由上述限制固定部使位置相互固定的上述检测部及上述限制部组装到上述主体部,从而处于维持上述限制部对上述固有检测区域的区域限制的状态,并且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检测开口部的周缘位于上述设定检测区域的外侧。

Description

检测器及具备该检测器的喷雾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要求2015年11月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216606号的优先权,以引用的方式并入该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检测对象向检测区域的侵入进行检测的检测器及具备该检测器的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带热线式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其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从而控制负载(例如照明负载)的开和关(例如,专利文献1)。
这种带热线式传感器的自动开关例如如图14所示,其具备: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01、形成有面对人体检测传感器101的受光面的传感器窗102的覆盖部103、和配置于人体检测传感器101与覆盖部103之间并对热线的检测区域进行区域限制的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
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热线式传感器的自动开关100中,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以可相对于覆盖部103的内周面自由滑动的方式构成,通过使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相对于覆盖部103滑动,从而能够对人体检测传感器101的检测区域进行区域限制。
具体而言,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为从一端104a到另一端104b弯曲的板状部件,它们以一端104a与另一端104b向相背离的方向弯曲的状态被夹在覆盖部103的内周面与被该覆盖部103罩住的罩支撑架106的外周面之间(参照图14的箭头)。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具有与形成于覆盖部103内周面的槽(未图示)卡定的突起107、和与形成于罩支撑架106外周面的槽108卡定的突起109。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通过相对于覆盖部103及罩支撑架106滑动,从而在规定的位置停止,对检测区域进行区域限制。如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带热线式传感器的自动开关100可以为了遮挡不必要的热线而使检测区域变窄、为了检测广范围的热线而使检测区域变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57443号公报
然而,由于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以弯曲的状态配置于覆盖部103与罩支撑架106之间,所以弯曲量会随着覆盖部103与罩支撑架106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而变化。当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的弯曲量发生变化时,从一端104a到另一端104b的长度会产生偏差。
具体而言,覆盖部103与罩支撑架106之间的间隙越窄,则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的弯曲量越大,因此各区域限制罩104的一端104a与另一端104b成为背离的状态。即,若各区域限制罩104的弯曲量变大,则从一端104a到另一端104b的直线距离变长,因此当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相对于覆盖部103及罩支撑架106停止时,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彼此的间隔变小。
与此相对,覆盖部103与罩支撑架106之间的间隙越宽,则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的弯曲量越小,因此各区域限制罩104的一端104a与另一端104b成为靠近的状态。即,若各区域限制罩104的弯曲量小,则从一端104a到另一端104b的直线距离变短,因此当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相对于覆盖部103及罩支撑架106停止时,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彼此的间隔变大。
如此,即便使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相对于覆盖部103及罩支撑架106停止在相同的位置,一对区域限制罩104、104彼此的间隔也会随着覆盖部103与罩支撑架106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而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在间隙宽的情况与间隙窄的情况下,检测区域扩大的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带热线式传感器的自动开关100而言,在覆盖部103与罩支撑架106的组装产生误差时,检测区域会根据产品的不同而产生偏差,精度变差。
如上所述,上述现有的带热线式传感器的自动开关100无法精确地设定检测区域,检测区域会根据产品的不同而变宽或变窄(检测区域产生偏差),因此存在检测精度不高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以良好的精度设定检测区域从而进行高精度(无偏差)的检测的检测器及具备该检测器的喷雾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检测器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具有固有检测区域并对检测对象向该固有检测区域的侵入进行检测;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于将固有检测区域进行区域限制至规定的设定检测区域;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检测开口部;检测固定部,所述检测固定部用于固定上述检测部;以及限制固定部,所述限制固定部相对于该检测固定部的位置被固定、并且将上述限制部固定,所述限制固定部以下述方式构成:介由该限制固定部而将上述限制部相对于上述检测固定部的位置固定,由此固定上述检测部与上述限制部的相对位置;所述检测器以下述方式构成:通过将介由上述限制固定部使位置相互固定的上述检测部及上述限制部组装到上述主体部,从而处于维持上述限制部对上述固有检测区域的区域限制的状态,并且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检测开口部的周缘位于上述设定检测区域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限制固定部可以设置于检测部及检测固定部中的至少一方中。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限制部可以具有区域限制部和区域遮挡部,所述区域限制部将固有检测区域中的设定检测区域导向主体部的检测开口部,所述区域遮挡部将固有检测区域中的除设定检测区域以外的区域相对于主体部进行遮挡。
这种情况下,区域限制部可以具有在固有检测区域上以比该固有检测区域窄的方式开口的限制开口部。
另外,这种情况下,区域限制部可以是配置在固有检测区域上、并且以对该固有检测区域进行区域限制的方式构成的透镜。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检测部可以为热释电传感器。
本发明涉及的喷雾装置可以是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将喷雾用材料进行喷雾的喷雾装置,其具备用于控制喷雾动作的控制部、用于储存喷雾用材料的储存部、用于将喷雾用材料进行喷雾的喷雾部、以及上文中记载的检测器,控制部以当检测器检测到检测对象时中止喷雾的方式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立体图。
[图2]图2为用于说明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喷雾区域和设定检测区域的扩展方式的简图。
[图3]图3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俯视图。
[图4]图4为图3的沿IV-IV线位置的喷雾装置的剖面图。
[图5]图5为图4的V部放大图,是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检测器周边的放大图。
[图6]图6为用于说明设定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设定检测区域的第一种模式(pattern)的图。
[图7]图7为用于说明设定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设定检测区域的第二种模式的图。
[图8]图8为用于说明设定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设定检测区域的第三种模式的图。
[图9]图9为用于说明设定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设定检测区域的第四种模式的图。
[图10]图10为用于说明设定其他的具有固有检测区域的检测部的设定检测区域的模式的图。
[图11]图11为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限制部被固定于检测部的状态的图。
[图12]图12为用于说明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限制部被固定于延出部的状态的图。
[图13]图13为用于说明设置菲涅耳透镜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的区域限制部的情况的图。
[图14]图14为现有的带热线式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进行说明。
喷雾装置以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将喷雾用材料进行喷雾的方式进行控制。如图1~图5所示,喷雾装置1具备:用于控制喷雾动作的控制部(未图示)、用于储存喷雾用材料的储存部2、用于将喷雾用材料进行喷雾的喷雾部3、对检测对象M进行检测的检测器4、作为喷雾部3及检测器4的电源的电源部6、以及收容控制部、储存部2、喷雾部3、检测器4及电源部6的喷雾主体5。喷雾装置1以当检测器4检测到检测对象M时中止喷雾的方式进行控制。
喷雾用材料为从喷雾部3喷雾的材料,是指气体、液体等具有流动性的材料、粒子状物质等。在本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使用具有杀虫效果的液态药剂作为喷雾用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雾装置1以每隔30秒喷雾0.1秒~2秒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以喷雾用材料在喷雾区域Q内扩散的方式进行控制,该喷雾区域Q是以10cm~40cm的喷雾高度、10度~20度左右的喷雾角度形成的。另外,喷雾装置1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使设定检测区域P以90cm左右的检测距离(检测高度)、70度左右的检测角度进行扩展。设定检测区域P被设定成比喷雾区域Q广。
如图4所示,储存部2以可向喷雾部3供给喷雾用材料的方式与喷雾部3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储存部2为有底筒状的容器。
喷雾部3具有用于将喷雾用材料进行喷雾的喷雾开口部33。喷雾开口部33以将喷雾用材料朝向上方喷雾的方式开口。喷雾开口部33的开口为圆形。喷雾开口部33形成于后述的盖部51的罩体512。喷雾开口部33在罩体512的端缘与中心之间的中途部开口。
检测器4具备:检测部41,该检测部41具有固有地具备的检测区域即固有检测区域R;限制部43,该限制部43用于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规定的设定检测区域P;形成有检测开口部421的主体部42,该检测开口部421以其周缘位于设定检测区域P的外侧的方式开口(以不对设定检测区域P造成干扰的方式将该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检测器4的外部);以及可将检测开口部421封闭的封闭部45。固有检测区域R的固有是指检测部41本来就具备的检测区域。即,是以只要不用规定的遮挡机构遮挡则在检测部41的周围具有一定幅度的方式形成的检测区域。
检测部41对检测对象M向固有检测区域R的侵入进行检测。检测部41具有朝向规定的方向呈放射状扩展的固有检测区域R(参照图6~图9)。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41以固有检测区域R朝向上方扩展的方式配置于喷雾主体5。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41为热释电传感器。即,检测部41以下述方式构成:通过接收从检测对象M放射的红外线而使热释电元件C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基于该输出电压的变动,对检测对象M进行检测。
如图5所示,检测部41被固定于用于固定检测部41的检测固定部44。将检测部41以固定于检测固定部44的状态组装到主体部42。检测部41具有在内部配置热释电元件C的检测主体411及从检测主体411的内部向检测主体411的外侧延伸的端子部412。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41以端子部412贯穿检测固定部44、并且检测主体411被载置于检测固定部44的状态被固定于检测固定部44。
检测主体411具有载置热释电元件C的载置部411A及形成有窗部411C的检测罩411B,该窗部411C面对着热释电元件C的受光面。检测主体411形成固有检测区域R,所述固有检测区域R由窗部411C所面对的热释电元件C的受光面的大小决定。检测罩411B形成为一端开放且另一端封闭的筒状。对于检测罩411B而言,通过使一端位于形成为圆形板状的载置部411A而被配置在载置部411A上。窗部411C形成在检测罩411B的另一端。本实施方式的窗部411C的开口为矩形。检测主体411以窗部411C位于上方的方式固定于检测固定部44。
端子部412从检测主体411的一端向检测主体411的外侧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端子部412由3根引线端子构成,向与检测主体411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下方)延伸。端子部412与规定的电路(未图示)连接。
检测固定部44固定有检测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固定部44为基板44A,固定有检测部41及限制部43。基板44A具有供检测部41的端子部412插通的端子插通部441和供限制部43的后述的限制脚部432插通的脚插通部442。基板44A以使检测部41的检测主体411和限制部43的后述的侧壁部431及端壁部433位于(载置于)上方的状态且以相对于接地面呈水平的方式固定于喷雾主体5的内部。
脚插通部442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基板44A,可插通限制部43的限制脚部432。本实施方式的脚插通部442以相邻的脚插通部442彼此成为等间隔的方式在与检测开口部421的开口区域T1在上下方向上重合的位置设置3个。
限制部43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规定的设定检测区域P。将限制部43以为了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而配置在检测部41与主体部42之间的状态固定于限制固定部46,该限制固定部46相对于检测固定部44(本实施方式中为基板44A)的位置被固定。即,将限制部43组装到主体部42,在将设定检测区域P设定为规定的范围的状态下,该限制部43相对于检测部41的位置被固定。
限制固定部46设置于检测部41及检测固定部44中的至少一方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固定部46设置于基板44A。通过将限制固定部46与基板44A一体地形成,从而限制固定部46相对于基板44A的位置被固定。具体而言,限制固定部46为基板44A的脚插通部442。
限制部43具有筒状的侧壁部431、位于侧壁部431的一端侧且与基板44A卡合的限制脚部432、和位于侧壁部431的另一端侧且从该另一端侧向侧壁部431的径向内侧延展的板状的端壁部433。对于限制部43而言,通过使限制脚部432插通于基板44A的脚插通部442中,并使限制脚部432与脚插通部442卡合,从而限制部43被固定于基板44A。限制部43以设定检测区域P位于比检测开口部421的开口的周缘更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固定于基板44A。
限制脚部432为从侧壁部431的一端侧延伸的板状片。限制脚部432具有从前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432A。爪432A通过与脚插通部442的端缘卡合而防止限制部43从基板44A脱落。另外,限制脚部432以在插通于脚插通部442中的状态下、限制脚部432的外周面与脚插通部442的内周面大体相接触的方式构成,由此使得限制脚部432在脚插通部442内不发生位置偏移。具体而言,限制脚部432以相对于侧壁部431在厚度方向上弯曲的方式形成,限制脚部432以向径向内侧略微弯曲的状态插通于脚插通部442中。限制脚部432在向脚插通部442的插通结束的位置,恢复弯曲状态,从而外周面与脚插通部442的内周面抵接。由此,防止了限制部43相对于基板44A不稳。本实施方式的限制脚部432以相邻的限制脚部432彼此的间隔成为等间隔的方式设置了3个。
限制部43介由侧壁部431和端壁部433而划分出收容检测主体411的区域。限制部43通过使端壁部433位于上方、并且盖住检测主体411从而收容检测主体411。
侧壁部431形成为圆筒状,沿检测主体411的侧面配置。侧壁部431形成为其内径比检测罩411B的外径略大,以其内周面与检测罩411B的侧面接近的方式配置。另外,侧壁部431形成为其高度比检测罩411B的高度高。侧壁部431与检测罩411B配置成同心圆状。
端壁部433具有限制开口部433A,该限制开口部433A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端壁部433,用于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端壁部433以限制开口部433A与检测主体411的窗部411C对置的方式配置。限制开口部433A在固有检测区域R上以比固有检测区域R窄的方式开口(参照图6~图9)。
限制部43以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中心与窗部411C的开口中心一致的方式固定于基板44A。另外,限制部43以在径向上与检测主体411大体紧贴的方式收容检测主体411。
限制部43具有区域限制部43A和区域遮挡部43B,该区域限制部43A将固有检测区域R中的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主体部42的检测开口部421,该区域遮挡部43B将固有检测区域R中的除设定检测区域P以外的区域相对于主体部42进行遮挡。
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限制部43A为端壁部433的一部分,为包含限制开口部433A的部分。限制开口部433A以其开口面积为与窗部411C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的大小或者比窗部411C的开口面积小的方式开口。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为圆形。区域限制部43A以设定检测区域P经由限制开口部433A向上方扩展的方式对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
区域遮挡部43B为限制部43的侧壁部431及端壁部433中的除区域限制部43A以外的部分。区域遮挡部43B由遮挡固有检测区域R的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区域遮挡部43B由不透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区域遮挡部43B例如由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树脂、缩醛树脂、聚丙烯树脂等形成。
在主体部42形成有以周缘位于设定检测区域P的外侧的方式开口的(用于以不对设定检测区域P造成干扰的方式将该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检测器4的外部的)检测开口部421。检测开口部421以设定检测区域P向喷雾装置1的上方扩展的方式将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外部。本实施方式的检测开口部421的开口为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开口部421由后述的盖部主体511及罩体512构成。检测开口部421在罩体512的端缘附近开口。在下文中对检测开口部421进行详细叙述。
封闭部45以可将检测开口部421封闭的方式构成。封闭部45具有将检测开口部421封闭的封闭主体451和从封闭主体451的端缘向下方延伸的脚部452。封闭部45具有防水性,防止了喷雾用材料、雨向喷雾主体5的内部侵入。
封闭主体451形成为具有与检测开口部421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的面积的圆形板状。封闭主体451由透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封闭主体451例如由聚乙烯树脂形成。脚部452具有从封闭主体451的端缘向下方延伸的第一脚部452A和从该第一脚部452A的端部向封闭主体451侧以与该第一脚部452A隔开间隔的方式延伸的第二脚部452B。脚部452嵌入后述的检测外壁部512B与内壁部511D之间。
如图4及图5所示,喷雾主体5收容储存部2、喷雾部3及检测器4等喷雾装置1所需的要素。喷雾主体5具有收容喷雾部3及检测器4的盖部51和收容储存部2的收容部52。喷雾主体5被盖部51和收容部52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盖部51位于上方、收容部52位于下方的方式进行分割。盖部51与收容部52通过嵌合而进行连接。
盖部51具有收容喷雾部3及检测器4的盖部主体511、重合于盖部主体511上方的罩体512、以及固定于盖部主体511内的台座部513。
盖部主体511具有一端侧与收容部52连接的筒状的周壁部511A、和从周壁部511A的另一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与罩体512重合的上壁部511B。
周壁部511A形成为从一端向另一端(向上方)逐渐缩径的锥形。本实施方式的周壁部511A形成为圆筒状。
上壁部511B为以大体覆盖周壁部511A的另一端的方式形成的圆形板状部件。上壁部511B具有形成有用于将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外部的开口的基座511C和从该开口的端缘向上方突出的筒状的内壁部511D。本实施方式的内壁部511D形成为圆筒状。
罩体512为圆形板状部件。罩体512被嵌入盖部主体511的另一端。罩体512配置在比上壁部511B更靠外侧的位置。由此,罩体512与上壁部511B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重合的状态。
罩体512具有:形成有第一开口T1(其用于将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外部)及第二开口T2(其用于将喷雾用材料排出至外部)的基座512A、从第一开口T1的端缘向下方突出的筒状的检测外壁部512B、和从第二开口T2的端缘向下方突出的筒状的喷雾外壁部512C(参照图4)。检测外壁部512B配置在比上壁部511B的内壁部511D更靠外侧的位置,并沿内壁部511D的外周配置。检测外壁部512B相对于内壁部511D配置成同心圆状,与内壁部511D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器4被组装至喷雾装置1中,因此盖部51作为检测器4的主体部42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基座512A、检测外壁部512B、内壁部511D及基座511C构成检测开口部421,将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外部。
利用罩体512和盖部主体511形成了封闭部45与检测开口部421的密封结构。具体而言,封闭部45被压入由内壁部511D、基座511C及周壁部511A形成的区域。而且,检测外壁部512B被游隙嵌入在封闭部45的第一脚部452A与第二脚部452B之间形成的间隙。由此,封闭部45对检测开口部421进行密封,防止喷雾用材料、雨等侵入喷雾主体5的内部,并且封闭部45不会从喷雾主体5脱离。
喷雾开口部33(参照图4)及检测开口部421在罩体512的上表面侧开口。检测开口部421在罩体512的端缘附近开口,喷雾开口部33在罩体512的端缘与中心之间的中途部开口。上壁部511B在上表面侧以朝向中心呈下坡的方式倾斜。
台座部513被固定于周壁部511A的内部,成为配置基板44A、电源部6等的区域。基板44A被固定于台座部513。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44A通过用螺丝拧在台座部513上而被固定。
电源部6对喷雾部3及检测器4供电。电源部6配置在比基板44A更靠下侧的位置。电源部6以跨越盖部51与收容部52的方式被收容。
本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说明如上。接下来,对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1的检测器4中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规定的设定检测区域P的方法进行说明。
设定检测区域P的范围由检测部41与限制部43的位置关系决定。具体而言,设定检测区域P的范围由检测部41的窗部411C与限制部43的限制开口部433A的位置关系来决定。因此,首先,对限制部43的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限制部43配置在检测部41与主体部4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43以限制部43与检测部41的距离D1比限制部43与主体部42的距离D2短的方式配置。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43配置在检测主体411与罩体512之间,以端壁部433与检测罩411B的距离D1比端壁部433与基座512A的距离D2短的方式配置。限制部43形成为侧壁部431的外径小于上壁部511B的内壁部511D的内径,且配置在比上壁部511B的基座511C更靠下方的位置。
设定检测区域P通过使限制部43与检测部41的距离D1及限制部43与主体部42的距离D2的大小关系发生变化而被设定。即,通过改变侧壁部431的高度,可以在检测罩411B与基座512A之间变更端壁部433的高度,使距离D1与距离D2相同,或者也可以使距离D1大于距离D2。
另外,设定检测区域P的范围还由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41具有从窗部411C呈放射状扩展的固有检测区域R作为预先设定的固有检测区域R。固有检测区域R根据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而被设定(被缩小)至规定的范围内。
首先,对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为与窗部411C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的大小且限制开口部433A与窗部411C在上下方向上重合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以距离D1小于距离D2的方式设定侧壁部431的高度,将以基板44A为基准的限制部43的高度设为L1。如此,在使限制开口部433A与窗部411C接近时,检测宽度α被缩小至β1,能够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
与此相对,如图7所示,以距离D1大于距离D2的方式设定侧壁部431的高度,将以基板44A为基准的限制部43的高度设为L2(L1<L2)。如此,在使限制开口部433A远离窗部411C时,检测宽度α被缩小至β2(β1>β2),能够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一步进行区域限制。
接下来,对以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小于窗部411C的开口面积且限制开口部433A位于窗部411C的内侧的方式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以距离D1小于距离D2的方式设定侧壁部431的高度,将以基板44A为基准的限制部43的高度设为L1。如此,在使限制开口部433A与窗部411C接近时,检测宽度α被缩小至β3,能够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这种情况下,即便限制部43的高度为相同的L1,但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越窄,则可以使设定检测区域P更窄(β1>β3)。
与此相对,如图9所示,以距离D1大于距离D2的方式设定侧壁部431的高度,将以基板44A为基准的限制部43的高度设为L2(L1<L2)。如此,在使限制开口部433A远离窗部411C时,检测宽度α被缩小至β4(β3>β4),能够对固有检测区域R进一步进行区域限制。另外,这种情况下,即便限制部43的高度为相同的L2,但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越窄,则可以使设定检测区域P更窄(β2>β4)。
如上所述,限制部43以端壁部433位于检测罩411B与基座512A之间的方式配置。另外,限制部43以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与窗部411C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或者比窗部411C的开口面积窄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所期望的设定检测区域P。
在固有检测区域R被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的状态下,以设定检测区域P位于比检测开口部421的周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将固定有检测部41及限制部43的基板44A相对于台座部513进行固定。具体而言,以设定检测区域P位于比内壁部511D的内周部更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将基板44A相对于台座部513进行固定。由此,防止设定检测区域P因检测开口部421的周缘部而变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限制部43的中心线与内壁部511D的中心线大致一致的方式将基板44A与内壁部511D进行对位。此时,考虑到在将基板44A相对于台座部513进行固定时的设置上的误差,可以预先将基板44A与内壁部511D进行对位。另外,可以预先以设定检测区域P位于比检测开口部421的周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对设定检测区域P进行设定。如此,可以是能够预先消除将基板44A相对于台座部513进行设置时的误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装置1是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将喷雾用材料进行喷雾的喷雾装置1,其具备用于控制喷雾动作的控制部、用于储存喷雾用材料的储存部2、用于将喷雾用材料进行喷雾的喷雾部3、以及上文中记载的检测器4,控制部以当检测器4检测到检测对象M时中止喷雾的方式进行控制。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设定检测区域P被设定在规定的范围,所以能够检测应检测的检测对象M,能够防止检测到不需要检测的检测对象M。因此,能够在应该中止喷雾动作时将喷雾动作中止从而防止检测对象M暴露于喷雾用材料,并且能够在应该进行喷雾动作时继续进行喷雾动作从而持续保持喷雾的效果。如此,根据上述构成的喷雾装置1,能够防止错误动作,并且能够根据周围的状况适当地进行喷雾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器4具备:检测部41,该检测部41具有固有检测区域R并对检测对象M向该固有检测区域R的侵入进行检测;限制部43,该限制部43用于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规定的设定检测区域P;主体部42,该主体部42形成有检测开口部421;检测固定部44,该检测固定部44用于固定检测部41;限制固定部46,该限制固定部46相对于该检测固定部44的位置被固定、并且将限制部43固定,该限制固定部46以下述方式构成:介由该限制固定部46而将限制部43相对于检测固定部44的位置固定,由此固定检测部41与限制部43的相对位置,所述检测器4以下述方式构成:通过将介由限制固定部46使位置相互固定的检测部41及限制部43组装到主体部42,从而处于维持限制部43对固有检测区域R的区域限制的状态,并且主体部42的检测开口部421的周缘位于设定检测区域P的外侧。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限制部43被限制固定部46固定,并且该限制固定部46相对于固定有检测部41的检测固定部44的位置已被固定,所以介由限制固定部46而将限制部43相对于检测部41的位置固定。因此,限制部43在配置于用于对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的规定的限制位置的状态下,成为相对于检测部41被定位固定的状态。如此,根据上述构成,能够相对于检测部41的固有检测区域R而将限制部43精确地定位,能够精确地(无偏差地)对设定检测区域P进行设定。
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固定部46设置于检测部41及检测固定部44中的至少一方中。根据上述构成,由于限制固定部46设置于检测部41自身及固定有检测部41的检测固定部44中的至少一方中,所以限制部43可以与检测部41及检测固定部44一体地进行操作。因此,在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相对于主体部42来设置检测部41、检测固定部44及限制部43。
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具有区域限制部43A和区域遮挡部43B,该区域限制部43A将固有检测区域R中的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主体部42的检测开口部421,该区域遮挡部43B将固有检测区域R中的除设定检测区域P以外的区域相对于主体部42进行遮挡。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将固有检测区域R中的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主体部42的检测开口部421,并介由该检测开口部421导向检测器4的外部,并且,能够将固有检测区域R中的除设定检测区域P以外的区域相对于主体部42进行遮挡。因此,能够防止除被区域限制的设定检测区域P以外的区域介由检测开口部421被导向外部,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将设定检测区域P导向检测器4的外部。
这种情况下,区域限制部43A具有在固有检测区域R上以比该固有检测区域R窄的方式开口的限制开口部433A。根据上述构成,由于限制开口部433A在固有检测区域R上以比固有检测区域R窄的方式开口,所以能够介由该开口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具体而言,限制开口部433A可以在主体部42侧根据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而将在检测部41侧比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大的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缩小。因此,仅通过调整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就能够容易地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
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41为热释电传感器。根据上述构成,检测部41可优先检测人等发出红外线的物体。因此,在出于检测人等的侵入的目的使用时,检测部41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对检测对象M进行检测。
上述实施方式中,区域遮挡部43B由遮挡固有检测区域R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防止除被区域限制部43A进行了区域限制的设定检测区域P以外的区域被导向外部。由此,能够防止不经意地检测到检测对象M而不经意地中止喷雾。
上述实施方式中,侧壁部431以内周面与检测主体411的侧面接近的方式沿检测主体411的侧面配置。因此,检测部41在限制部43的内部不易发生位置偏移,设定检测区域P不易发生变动。
上述实施方式中,喷雾开口部33及检测开口部421在罩体512上开口。因此,喷雾用材料朝向喷雾装置1的上方喷雾,并且设定检测区域P朝向喷雾装置1的上方扩展。由此,在将喷雾装置1设置于地面而使用时,能够抑制从喷雾装置1的侧面靠近的人等暴露于喷雾用材料,并且能够有效地朝向喷雾装置1的上方进行喷雾。
上述实施方式中,罩体512在上表面侧以朝向中心呈下坡的方式倾斜。另外,检测开口部421在罩体512的端缘附件开口。因此,即便喷雾用材料、雨等降落到喷雾装置1,也能够将该喷雾用材料、雨等集中在罩体512的中心,喷雾用材料、雨等不易经由检测开口部421而侵入内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开口部421在罩体512的端缘附近开口,喷雾开口部33在罩体512的端缘与中心之间的中途部开口。因此,即便将喷雾装置1放在人等仅从规定方向靠近喷雾装置1的场所(墙边等)中使用时,也能够有效地发挥喷雾效果。具体而言,由于检测开口部421在罩体512的端缘附近开口,因此,如果以检测开口部421位于朝向人等靠近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喷雾装置1,则可使设定检测区域P向喷雾装置1的侧面扩展,容易检测到人等。另外,由于喷雾开口部33在罩体512的端缘与中心之间的中途部开口,所以喷雾装置1能够在比罩体512的端缘更靠内侧的位置处进行喷雾,能够防止喷雾用材料被墙壁等遮挡而使喷雾量减少。
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器4能够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规定的设定检测区域P。因此,通过使用该检测器4,能够防止设定检测区域P根据产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防止每个产品的检测性能(精度)产生偏差。
上述实施方式中,盖部51被盖部主体511的上壁部511B和罩体512这两层结构封上。因此,喷雾用材料、雨、其他周围的异物等不易侵入盖部51的内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以良好的精度设定检测区域从而进行高精度(无偏差)的检测的检测器4及具备该检测器4的喷雾装置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喷雾装置1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施加各种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备检测器4的喷雾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检测器4当然也可以以单体形式使用。即,除喷雾装置1以外,检测器4还可设置于以检测物体等方式工作的任何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检测主体411中以从窗部411C朝向规定方向呈放射状的方式形成固有检测区域R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检测主体411中,也可以不限于规定的方向,而在以检测主体411为中心的放射方向上呈放射状地形成固有检测区域R。另外,在检测主体411中,也可以不呈放射状形成固有检测区域R,如图10所示,可以以维持规定的宽度的方式形成固有检测区域R。
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具有杀虫效果的液态药剂作为喷雾用材料,但并不限定于此。喷雾装置1可用于杀菌、除菌等与抑菌相关的领域,芳香、除臭等与香味相关的领域,其他的将喷雾用材料雾化使用的任何领域。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检测部41以设定检测区域P朝向上方扩展的方式配置于喷雾主体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设定检测区域P的扩展方向没有限定。检测部41也可以以设定检测区域P向喷雾装置1的侧面扩展的方式配置于喷雾主体5。另外,还可以以设定检测区域P向喷雾装置1的下方扩展的方式配置于喷雾主体5。如此,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喷雾用材料(根据喷雾目的)来设置喷雾装置1,从而能够发挥喷雾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限制部43被固定于基板44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1所示,限制部43可以通过例如粘接在检测部41的载置部411A的周缘部或检测罩411B等而被直接固定于检测部41。由于载置部411A的周缘部或检测罩411B等检测部41的一部分相对于基板44A的位置被固定,所以这种情况下,载置部411A的周缘部或检测罩411B成为限制固定部46。由此,检测部41与基板44A成为一体,还能够防止设定检测区域P发生变动。
另外,如图12所示,限制部43可以固定于从盖部51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出部511E,该延出部511E相对于基板44A的位置被固定。即,这种情况下,由于延出部511E相对于基板44A的位置被固定,所以延出部511E成为限制固定部46。总之,只要限制部43以为了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而配置在检测部41与主体部42之间的状态被固定于相对于基板44A的位置固定的部件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中,喷雾装置1中止喷雾的时间点没有特别说明,但检测器4可以以通过对检测对象M进行检测而中止喷雾本身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以通过在喷雾中对检测对象M进行检测而停止喷雾的方式进行控制。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检测器4被设置于以当检测到检测对象M时中止喷雾的方式控制的喷雾装置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检测器4也可以被设置于以当检测到检测对象M时开始喷雾的方式控制的喷雾装置1。例如,使用优选在检测对象M靠近时喷雾的芳香剂等作为喷雾用材料的情况下,检测器4可以被设置于当检测到检测对象M时开始喷雾的芳香器。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利用限制开口部433A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区域限制部43A也可以为配置在固有检测区域R上、并且以对该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的方式构成的透镜G。由此,通过对透镜加以设计,能够自由地对设定检测区域的大小进行设定。例如,如图13所示,区域限制部43A可以通过将以实现所期望的设定检测区域P的方式设计的透镜G配置于限制开口部433A而对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另外,透镜G可以不配置于限制开口部433A而直接设置于侧壁部431的另一端。例如,作为透镜G,可以采用菲涅耳透镜。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缩小固有检测区域R的宽度而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使检测角度变化而将固有检测区域R进行区域限制至设定检测区域P。例如,对使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为直径1cm的圆形、并且使限制部43与检测部41的距离D1变化(即,改变侧壁部431的高度)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检测部41,使用形成检测角度为70度的固有检测区域R的检测部41。在开口为直径1cm的圆形的限制开口部433A之下,使限制部43与检测部41的距离D1为0.5cm时,限制开口部433A可允许设定检测区域P的检测角度最大为90度。因此,使用上述的检测部41时,设定检测区域P的检测角度成为70度(固有检测区域R的检测角度),但通过增大限制部43与检测部41的距离D1,能够减小该检测角度。例如,使限制部43与检测部41的距离D1为1cm时,设定检测区域P的检测角度变为54度,可比固有检测区域R小16度。使限制部43与检测部41的距离D1为2cm时,设定检测区域P的检测角度变为28度,可比固有检测区域R小42度。使限制部43与检测部41的距离D1为3cm时,设定检测区域P的检测角度变为18度,可比固有检测区域R小52度。如此,通过使限制部43与检测部41的距离D1发生变化,能够随意地决定设定检测区域P的检测角度。另外,也可以利用透镜G来缩小固有检测区域R的宽度,从而使检测角度发生变化。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一个检测器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检测器4在包含喷雾装置1在内的可采用检测器4的各种装置等中可以设置多个。而且,可以利用多个检测器4构成设定检测区域P。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与窗部411C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或者比窗部411C的开口面积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限制开口部433A只要以比固有检测区域R窄的方式开口即可,限制开口部433A的开口面积可以比窗部411C的开口面积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未特别说明,但在限制部43可以设置与限制开口部433A不同的间隙孔。由此,即便检测部41的温度上升,限制部43内的气体也能够经由该间隙孔逸出至外部,能够防止检测部41的温度异常变动。为了精确地对设定检测区域P进行设定,间隙孔优选设置于侧壁部43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未特别说明,但喷雾装置1可以具备用于显示与喷雾动作相关的信息的显示部。显示部例如可以显示直至下一次喷雾动作为止的时间等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喷雾装置1以每隔30秒喷雾0.1秒~2秒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喷雾的间隔及喷雾动作的持续时间没有限定,可以根据使用状况进行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喷雾装置、2…储存部、3…喷雾部、33…喷雾开口部、4…检测器、41…检测部、42…主体部、43…限制部、43A…区域限制部、43B…区域遮挡部、44…检测固定部、45…封闭部、46…限制固定部、411…检测主体、411A…载置部、411B…检测罩、411C…窗部、412…端子部、421…检测开口部、431…侧壁部、432…限制脚部、432A…爪、433…端壁部、433A…限制开口部、441…端子插通部、442…脚插通部、451…封闭主体、452…脚部、452A…第一脚部、452B…第二脚部、5…喷雾主体、51…盖部、52…收容部、511…盖部主体、511A…周壁部、511B…上壁部、511C…基座、511D…内壁部、511E…延出部、512…罩体、512A…基座、512B…检测外壁部、512C…喷雾外壁部、513…台座部、6…电源部、C…热释电元件、D1、D2…距离、G…透镜、M…检测对象、P…设定检测区域、Q…喷雾区域、R…固有检测区域、T1…第一开口(开口区域)、T2…第二开口、α、β1、β2、β3、β4…检测宽度。

Claims (6)

1.检测器,其具备:
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具有固有检测区域并对检测对象向该固有检测区域的侵入进行检测;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于将固有检测区域进行区域限制至规定的设定检测区域;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检测开口部;
检测固定部,所述检测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检测部;以及
限制固定部,所述限制固定部相对于该检测固定部的位置被固定、并且将所述限制部固定,所述限制固定部以下述方式构成:介由该限制固定部而将所述限制部相对于所述检测固定部的位置固定,由此固定所述检测部与所述限制部的相对位置,
所述检测部具有受光元件、和在内部配置所述受光元件的检测主体,
所述检测主体包含检测罩,所述检测罩形成有面对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面的窗部,
所述限制部具有端壁部,所述端壁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检测罩之间,且相对于所述检测罩隔开间隔地相对,所述端壁部形成有以比所述固有检测区域窄的方式开口的限制开口部,
所述限制开口部的开口面积被设定为小于所述窗部的开口面积,
所述检测器以下述方式构成:通过将介由所述限制固定部使位置相互固定的所述检测部及所述限制部组装到所述主体部,从而处于维持所述限制部对所述固有检测区域的区域限制的状态,并且在径向上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检测开口部的周缘位于所述固有检测区域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器,其中,限制固定部设置于检测部及检测固定部中的至少一方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器,其中,限制部具有区域遮挡部,所述区域遮挡部将固有检测区域中的除设定检测区域以外的区域相对于主体部进行遮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器,其中,检测部为热释电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器,其中,检测部为热释电传感器。
6.喷雾装置,其是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将喷雾用材料进行喷雾的喷雾装置,其具备用于控制喷雾动作的控制部、用于储存喷雾用材料的储存部、用于将喷雾用材料进行喷雾的喷雾部、以及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器,控制部以当检测器检测到检测对象时中止喷雾的方式进行控制。
CN201680062601.2A 2015-11-04 2016-11-02 检测器及具备该检测器的喷雾装置 Active CN1083514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6606 2015-11-04
JP2015216606 2015-11-04
PCT/JP2016/082679 WO2017078101A1 (ja) 2015-11-04 2016-11-02 検知器及び該検知器を備えた噴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1433A CN108351433A (zh) 2018-07-31
CN108351433B true CN108351433B (zh) 2021-03-12

Family

ID=5866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2601.2A Active CN108351433B (zh) 2015-11-04 2016-11-02 检测器及具备该检测器的喷雾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5912B2 (zh)
EP (1) EP3373046A4 (zh)
JP (1) JPWO2017078101A1 (zh)
CN (1) CN108351433B (zh)
AU (1) AU2016350485B2 (zh)
PH (1) PH12018500915A1 (zh)
WO (1) WO20170781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66563U (zh) * 2017-09-29 2018-04-24 好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红外感应洒水器
FR3087007B1 (fr) * 2018-10-05 2021-03-12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pyroelectrique a membrane rigide
JP7241618B2 (ja) * 2019-06-18 2023-03-1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散布装置及びドア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5994A (en) * 1966-10-28 1968-12-10 Navy Usa Dual element infrared detector
JPH062155Y2 (ja) 1988-07-01 1994-01-19 竹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工業株式会社 在室者検知装置
JP2852582B2 (ja) 1992-06-23 1999-02-0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赤外線式人体検知器
JPH0679204A (ja) 1992-09-02 1994-03-22 Sanden Corp 液体噴霧装置
JPH06170286A (ja) 1992-12-03 1994-06-21 Sanden Corp 薬剤散布機
JPH08261835A (ja) * 1995-03-27 1996-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焦電型赤外線センサ
JPH09138284A (ja) 1995-11-15 1997-05-27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車両検知方法および車両検知装置
JP3620347B2 (ja) 1999-06-15 2005-02-1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KR100451237B1 (ko) * 2002-08-17 2004-10-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써모파일 적외선 센서의 수광각 조절장치
DE602005012152D1 (de) 2004-10-12 2009-02-12 Johnson & Son Inc S C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bgabevorrichtung
GB2452969B (en) 2007-09-21 2012-03-14 Reckitt & Colman Overseas Spray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9168329A (ja) 2008-01-16 2009-07-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噴霧装置
US7893829B2 (en) 2008-06-12 2011-02-22 S.C. Johnson & Son, Inc. Device that includes a motion sensing circuit
CN201238548Y (zh) 2008-08-18 2009-05-20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农药喷洒目标自动探测系统
KR101493368B1 (ko) * 2008-10-24 2015-02-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원고사이즈 감지장치 및 감지방법
JP2010167187A (ja) * 2009-01-26 2010-08-05 Kyoraku Sangyo Kk 噴霧装置を備えた遊技機
JP5513797B2 (ja) * 2009-07-28 2014-06-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焦電型赤外線検出器
US8255089B2 (en) 2010-05-28 2012-08-28 S.C. Johnson & Son, Inc. Multiple volatile material dispensing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ologies therefore
CN102587476B (zh) 2011-01-11 2015-06-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卫生清洗装置
JP5651024B2 (ja) 2011-01-14 2015-01-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物体検知センサ及び噴霧装置
US20130068788A1 (en) * 2011-09-19 2013-03-21 Thomas P. Gasper Spray Dispenser
JP6128735B2 (ja) * 2012-02-10 2017-05-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式センサ
JP5990800B2 (ja) 2012-09-28 2016-09-14 株式会社Lixil 人体検知センサ及び自動水栓
US9108782B2 (en) * 2012-10-15 2015-08-18 S.C. Johnson & Son, Inc. Dispensing systems with improved sensing capabilities
JP6169935B2 (ja) 2013-09-30 2017-07-26 株式会社Lixil 自動水栓
CN103676959B (zh) 2013-11-11 2016-08-24 河池学院 一种基于WiFi无线控制的智能喷药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73046A4 (en) 2019-08-07
PH12018500915A1 (en) 2018-11-05
JPWO2017078101A1 (ja) 2018-08-30
AU2016350485A1 (en) 2018-05-17
WO2017078101A1 (ja) 2017-05-11
CN108351433A (zh) 2018-07-31
EP3373046A1 (en) 2018-09-12
US20180333731A1 (en) 2018-11-22
US10835912B2 (en) 2020-11-17
AU2016350485B2 (en)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1433B (zh) 检测器及具备该检测器的喷雾装置
CN106460857B (zh) 具有远程温度传感器的风扇和安装装置
AU2016345310B2 (en) Detector lens
US6215398B1 (en) Occupancy sensors for long-range sensing within a narrow field of view
US20060162254A1 (en) Sensor device for automatic door assembly
GB2365524A (en) Security Sensor having a Disturbance Detecting Capability
US20080204230A1 (en) Sensor Light
CA2796975C (en) Alarm
RU2533100C2 (ru) Детектор опасности для работы в ядерной сфере, имеющий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ую систему для нагрева типично не-радиационно-устойчивых полупроводниковых компонентов для увеличен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срока службы
EP2907117B1 (de) Integrierter schaltkreis zum betrieb in einem bereich mit ionisierender strahlung und mit einer ausgabemöglichkeit für eine strahlendosisabhängige schädigungsinformation sowie gefahrenmelder und korrespondierendes verfahren
KR20200039191A (ko) 내진수단이 구비된 분전반
US20210082264A1 (en) Passive infra-red intrusion detector
US6009712A (en) Temperature controller of optical module package
KR101178586B1 (ko) 자동문 센서 모듈
JP2009110815A (ja)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KR20140016228A (ko) 밸브 시스템
AU2002351064A1 (en) Chronograph-type watch
JP7461787B2 (ja) レーザ光電センサ
KR101915554B1 (ko) 적어도 하나의 객체의 온도 조절 장치, 그리고 적어도 2개의 센서로 구성되는 센서 유닛의 기능성 점검 방법
WO2005003731A3 (en) Laser stimulated atom probe characterization of semiconductor and dielectric structures
KR200397730Y1 (ko) 미세 연기 감지기
US20230351880A1 (en) Liquid level sensor and protective cover
EP0068019B1 (en) Control device respons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KR200386137Y1 (ko) 인체 감지 센서장치
US10923299B2 (en) Switch including waterproof and light leak preven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