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8991A - 连续铸造设备的铸造装置及其运行 - Google Patents

连续铸造设备的铸造装置及其运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8991A
CN108348991A CN201680067616.8A CN201680067616A CN108348991A CN 108348991 A CN108348991 A CN 108348991A CN 201680067616 A CN201680067616 A CN 201680067616A CN 108348991 A CN108348991 A CN 108348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mmy
head
strand
connecting element
dummy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76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8991B (zh
Inventor
M.萨姆霍弗
J.瓦辛格
J.古特坦布伦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Original Assignee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filed Critical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348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8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8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8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8Accessories for starting the casting procedure
    • B22D11/081Starter bars
    • B22D11/083Starter bar head; Means for connecting or detaching starter bars and ing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161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automatic starting the casting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铸造设备(1)的铸造装置(7)。所述铸造装置(7)包括:带有引锭杆头(19)的引锭杆(17),所述引锭杆头构造用于在连续铸造开始时封闭结晶器(3)的结晶器输出端(13)并且形成引锭杆(17)的第一引锭杆端部;与引锭杆(17)的第二引锭杆端部(27)能松开地连接的提升装置(21),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在第二引锭杆端部(27)处提升所述引锭杆(17);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用于通过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与引锭杆头(19)的能松开的连接以及连接元件(25)的第二部段(33)与铸坯头(10)的固定连接而将铸坯(9)的铸坯头(10)与引锭杆头(19)连接起来,所述固定连接通过第二部段(33)的浇入来实现。

Description

连续铸造设备的铸造装置及其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铸造设备的铸造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在连续铸造设备中进行连续铸造时,由金属熔液形成铸坯(Gießstrang)。为此,将金属熔液输送到连续铸造设备的结晶器(Kokille)内。对结晶器进行冷却,使得在结晶器内开始熔液的凝固。在此,在结晶器的内部,熔液的表面区域凝固成所谓的坯壳(Strangschale),所述坯壳包围仍为液态的金属芯。在结晶器内形成的铸坯通过结晶器输出端输出给所谓的坯料引导机构(Strangführung),通过该坯料引导机构来运输铸坯并且在此进一步将其冷却。
为了形成铸坯头、即铸坯的前端部,在连续铸造开始时利用所谓的引锭杆—该引锭杆也被称为引锭器(Kaltstrang)—的引锭杆头封闭结晶器输出端。在引锭杆头处形成铸坯头。然后,引锭杆首先与铸坯一起通过坯料引导机构来引导,并且随后与铸坯分开。在再一次的连续铸造开始之前,再次将引锭杆输送给结晶器,以供其他有待形成的铸坯的铸坯头的形成所用。从形成铸坯头开始连续铸造也被称为铸坯的铸造。
为了使引锭杆与铸坯头分开并且将其输送回结晶器,公开了不同的方法。引锭杆例如在一个循环中通过连续铸造设备运动回结晶器,并且在下一次铸造之前被引导通过结晶器(所谓的“顶部进料(top feeding)”)。但是,这种循环要求充足的结构空间。
此外,下述引锭杆头是已知的,所述引锭杆头分别与铸坯头形成形状锁合的挂钩状的连接,该连接由于引锭杆头相对于铸坯的倾斜运动而松开。然而,引锭杆头与铸坯头的这种连接仅能够在铸坯相对厚(例如坯料厚度大于180mm)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因为在铸坯过薄的情况下不能传递所需的拉出力。
在铸坯较薄的情况下,例如借助于所谓的摆剪将铸坯从与其固定连接的引锭杆头处切下。然后,从铸坯侧向挪走所述引锭杆并且将其放置在引锭杆存放处。随后,将保留在引锭杆上的铸坯件与引锭杆分开。在下一次铸造之前,将引锭杆再次经由坯料引导机构直至结晶器地输送到铸造位置中(所谓的“底部进料(bottom feeding)”)。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给出连续铸造设备的一种改进的铸造装置以及用于其运行的一种方法,其中所述铸造装置尤其适合于形成薄的铸坯。
根据本发明,关于铸造装置,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并且关于所述方法,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0的特征来解决。
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连续铸造设备具有:结晶器,该结晶器用于由填充到结晶器内的金属熔液形成铸坯;以及布置在所述结晶器后面的坯料引导机构,该坯料引导机构用于运输所述铸坯。连续铸造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铸造装置包括:带有引锭杆头的引锭杆,所述引锭杆头构造用于在连续铸造开始时封闭结晶器的结晶器输出端并且形成引锭杆的第一引锭杆端部;与引锭杆的第二引锭杆端部能松开地连接的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用于在第二引锭杆端部处提升所述引锭杆;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元件,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用于将铸坯的铸坯头与引锭杆头连接起来。在此,连接元件的第一部段能够与引锭杆头可松开地连接,并且在连续铸造开始期间在结晶器内将连接元件的第二部段浇入到铸坯头内。连接元件与引锭杆头的可松开的连接是转动铰链连接,该转动铰链连接由于引锭杆头围绕转动铰链连接的转动轴线的摆转运动而能够松开,所述摆转运动在引锭杆提升时产生。
引锭杆头与铸坯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元件而实现的可松开的连接有利地能够实现:即使是薄的铸坯也与引锭杆头连接,该连接在不将铸坯从引锭杆切下的情况下能够分开,并且因此也不需要随后将保留在引锭杆上的铸坯件从引锭杆处去除。此外,提升引锭杆能够实现:例如利用引锭杆滑座简单地将引锭杆引回给结晶器,就此而言在引锭杆存放处不需要引锭杆的临时存储,并且这能够实现在下一次铸造时利用引锭杆对结晶器进行“顶部进料”。
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在连接元件与引锭杆头之间的能松开的转动铰链连接由联节轴支承部(Gelenkwellenlager)和支承在联节轴支承部内的且沿着转动轴线延伸的联节轴(Gelenkwelle)构成,其中所述联节轴支承部由连接元件的第一部段构成,并且所述联节轴是所述引锭杆头的组成部分。由此以结构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引锭杆头与铸坯头的能松开的连接,该连接由于在提升引锭杆时引锭杆头的摆转运动而能松开。
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规定:引锭杆头针对每个连接元件都具有一用于容纳连接元件的第一部段的凹部。由此,相对于引锭杆头与铸坯头的固定连接,没有通过连接元件消耗附加的结构空间。
本发明的上面提到的设计方案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具有一挂钩状的联节轴支承部,该联节轴支承部带有凹形的用于联节轴的支撑面,并且所述引锭杆头具有至少一个联节轴,所述至少一个联节轴带有与所述支撑面相对应的凸形的接触面。在此,当所述连接元件与所述引锭杆头连接时,所述接触面贴靠在所述支撑面上,并且由于引锭杆头的摆转运动而与所述支撑面分开。
另一改进方案规定: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具有U形的联节轴支承部,通过提升所述引锭杆头能够从所述U形的联节轴支承部中拉出被分配给联节轴支承部的联节轴。例如,在此用于联节轴(该联节轴被分配给所述联节轴支承部)的、由U形的联节轴支承部构成的开口朝向U的开放端部变窄,并且所述联节轴在垂直于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大小(Ausdehnung),使得仅在引锭杆头摆转运动之后才能够将所述联节轴从所述联节轴支承部处拉出。
上面所提到的设计方案分别有利地以结构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引锭杆头与铸坯头的能松开的转动铰链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规定: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第二部段构造成T形,其中所述T的杆部(Balken)形成连接元件的端部。通过将T的杆部浇入到铸坯头内,在此有利地实现了连接元件与铸坯头的稳定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规定: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一绳索绞车(Seilwinde)。由此有利地能够实现提升装置的简单且节省空间的构造。
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设置了引锭杆滑座(Anfahrstrangwagen),在所述引锭杆滑座上能够将引锭杆从提升装置运输给所述结晶器。这一点能够实现将引锭杆引回给结晶器,以用于另外的铸坯的铸造。
在用于运行根据本发明的铸造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在连续铸造开始之前通过转动铰链连接将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与引锭杆连接起来,并且以下述方式对所述引锭杆进行定位:引锭杆头封闭结晶器的结晶器输出端并且在坯料引导机构内引导所述引锭杆。在连续铸造开始期间在形成铸坯的铸坯头时,将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第二部段浇入到铸坯的铸坯头内。在形成铸坯头之后,通过坯料引导机构来运输铸坯和与铸坯头连接的引锭杆,并且在通过坯料引导机构运输铸坯期间利用提升装置在引锭杆的第二引锭杆端部处提升所述引锭杆,使得引锭杆头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连接松开,并且使得引锭杆头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分开。该方法能够实现:引锭杆与即使是薄的铸坯也以上面已经提到的优点进行连接和自动分开。
所述方法的另一设计方案规定:在所述引锭杆的第二引锭杆端部已经过所述坯料引导机构之后,由所述提升装置来提升所述引锭杆。由此能够使引锭杆直接在坯料引导机构之后与铸坯分开,并且引锭杆还能够在铸造过程期间再次被运回给结晶器,从而在铸坯已离开坯料引导机构之后,能够马上开始对另一铸坯的铸造。
所述方法的另一设计方案规定:提升所述引锭杆所采用的提升速度与通过坯料引导机构来运输铸坯所采用的运输速度同步。由此有利地避免了过快或过慢地提升引锭杆。
所述方法的另一设计方案规定:在提升之后将所述引锭杆施加(aufbringen)到引锭杆滑座上,并且利用所述引锭杆滑座沿着运输方向将其运输给所述结晶器。优选地,在此在施加所述引锭杆之前提高所述引锭杆滑座的面向提升装置的滑座端部,并且在施加之后或者在施加所述引锭杆期间将其降低。尤其可以将引锭杆滑座的面向提升装置的滑座端部提高到与第二引锭杆端部的位置相对应的高度上,以便在将悬挂在提升装置上的引锭杆施加到引锭杆滑座上时不必将其降低。
此外,优选地沿着运输方向将所述引锭杆施加到所述引锭杆滑座上,其中所述第二引锭杆端部面向所述结晶器。由此,引锭杆在引锭杆滑座上已经处于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所述引锭杆随后能够再次被引入到结晶器内,而不必事先将其掉头,由此简化并加速了将引锭杆引入到结晶器内。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特性、特征和优点的方式和方法结合对实施例的以下说明而变得更加清楚和更易于理解,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所述实施例。在此:
图1在截面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带有铸造装置的连续铸造设备的一部分;
图2在透视的截面图中示出了铸坯头、与该铸坯头相连接的引锭杆头以及连接元件的第一实施例;
图3在透视的截面图中示出了铸坯头、与该铸坯头松开的引锭杆头以及连接元件的第一实施例;
图4在透视的截面图中示出了铸坯头、与该铸坯头相连接的引锭杆头以及连接元件的第二实施例;
图5在透视的截面图中示出了铸坯头、与该铸坯头松开的引锭杆头以及连接元件的第二实施例;
图6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在引锭杆与铸坯头分开之后悬挂在提升装置的连接元件上的引锭杆;并且
图7示出了用于运行铸造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所有附图中彼此相应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截面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连续铸造设备1的一部分。连续铸造设备1包括结晶器3、坯料引导机构5以及铸造装置7。没有示出连续铸造设备1的其他构件,如用于装填结晶器3的配料器(Verteiler)和铸钢包。
为了形成铸坯9,将金属熔液11输送到结晶器3内。结晶器3被冷却,从而在结晶器3内开始熔液11的凝固。凝固的熔液11从结晶器3经由结晶器输出端13被输出给坯料引导机构5并且形成铸坯9,通过坯料引导机构5来运输所述铸坯,并且在此利用未示出的冷却装置将其进一步冷却。坯料引导机构5具有用于引导和支撑铸坯9的坯料引导辊子15。
铸造装置7包括:带有引锭杆头19的引锭杆17,提升装置20以及引锭杆滑座23。
引锭杆头19形成引锭杆17的第一引锭杆端部,并且构造用于在连续铸造开始时封闭结晶器输出端13,以便构造铸坯9的铸坯头10。引锭杆头19在连续铸造开始时通过连接元件25能松开地与铸坯头10连接,为此参见图2至5及其说明。
提升装置20能够与引锭杆17的第二引锭杆端部27可松开地连接,并且构造用于在第二引锭杆端部27处提升引锭杆17。为此,提升装置20具有绳索绞车21和连接单元22,为此参见图6及其说明。
在形成铸坯头10之后,通过坯料引导机构5运输铸坯9以及与铸坯头10连接的引锭杆17。在第二引锭杆端部27已经经过坯料引导机构5之后,在坯料引导机构5后面利用提升至装置20在第二引锭杆端部27处提升所述引锭杆17。在此,提升所述引锭杆17所采用的提升速度与通过坯料引导机构5来运输铸坯9所采用的运输速度同步。通过所述提升使得引锭杆头19自动从铸坯头10处松开,为此参见图2至5及其说明。在提升之后,引锭杆17悬挂在铸坯9之上的提升装置20处,其中所述引锭杆与铸坯9具有一例如大于100mm的间距,从而使得连续铸造过程能够无间断地进行。图1一次直接在提升之前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第二引锭杆端部27已经经过了坯料引导机构5—示出了所述引锭杆17,并且另一次在提升之后悬挂在提升装置20处示出了所述引锭杆。
在提升之后,引锭杆17被带到引锭杆滑座23上,并且随后随着引锭杆滑座23沿着运输方向29被运回给结晶器3,以便准备好铸造另一个铸坯9。
为了将引锭杆17带到引锭杆滑座23上,将引锭杆滑座23的面向提升装置20的滑座端部24提高到与第二引锭杆端部27的位置相对应的高度上,以便不必降低悬挂在提升装置20处的引锭杆17。引锭杆17然后沿着运输方向29被施加到引锭杆滑座23上,其中第二引锭杆端部27面向结晶器3。为此,将引锭杆17例如利用布置在引锭杆滑座23上的、设有挂钩的环链在第二引锭杆端部27处拖到引锭杆滑座23上。由此,引锭杆17在引锭杆滑座23上已经处于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所述引锭杆随后能够再次被引入到结晶器3内,而不必事先将其掉头。
在将引锭杆17施加到引锭杆滑座23上之后或者在其施加期间,降低引锭杆滑座23的滑座端部24,以便利用引锭杆滑座23将引锭杆17运输给结晶器3。图1一次在滑座端部24提高的位置中示出了引锭杆滑座23,并且另一次在滑座端部24降低之后的位置中示出了所述引锭杆滑座。
在铸造另一铸坯9之前,将连接元件25安置到引锭杆头19上,并且随后将引锭杆17利用引锭杆端部27向前引导通过结晶器3,直到引锭杆头19为了进行铸造而封闭结晶器输出端13(所谓的“顶部进料”)。
图2和3分别在透视的截面图中示出了引锭杆头19、铸坯头10以及连接元件25的第一实施例。在此,图2示出了在引锭杆头和铸坯头彼此连接时的引锭杆头19和铸坯头10,并且图3示出了在引锭杆头和铸坯头的连接松开时的引锭杆头19和铸坯头10。
每个连接元件25都具有:一第一部段31, 该第一部段能松开地与引锭杆头19连接;和一第二部段33,该第二部段在连续铸造开始期间被浇入到铸坯头10内,并且由此与铸坯头10固定地连接。引锭杆头19针对每个连接元件25都具有一凹部34,该凹部用于容纳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
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与引锭杆头19的可松开的连接是转动铰链连接,该转动铰链连接由于引锭杆头19围绕转动铰链连接的转动轴线35的摆转运动而能够松开,所述摆转运动在引锭杆17提升时产生。所述转动轴线35在引锭杆17的横向方向上沿着引锭杆头19的铸坯侧的边缘延伸。所述转动铰链连接由联节轴支承部和支承在联节轴支承部内的且沿着转动轴线35延伸的联节轴37构成,所述联节轴支承部由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构成,所述联节轴是引锭杆头19的组成部分。
联节轴支承部分别构造为挂钩状,并且分别具有一凹形的用于联节轴37的支撑面39。联节轴37分别具有一与支撑面39相对应的凸形的接触面41,当连接元件25与引锭杆头19连接时,所述接触面贴靠在支撑面39上,并且由于引锭杆头19的摆转运动而与所述支撑面39分开。在此,支撑面39和接触面41在垂直于转动轴线35的平面内分别具有四分之一圆的轮廓。每个联节轴37在垂直于转动轴线35的平面内都具有扇形状的横截面,在铸坯头10与引锭杆头19连接时,所述扇形状的横截面具有:面向铸坯头10的第一直边区域,基本上与该第一直边区域成直角的第二直边区域以及面向联节轴支承部的圆弧形的边缘区域。
每个连接元件25的第二部段33都构造为T形,其中T的杆部形成连接元件25的端部。
图4和5分别在透视的截面图中示出了引锭杆头19、铸坯头10以及连接元件25的第二实施例。在此,图4示出了在引锭杆头和铸坯头彼此连接时的引锭杆头19和铸坯头10,并且图5示出了在引锭杆头和铸坯头的连接松开时的引锭杆头19和铸坯头10。
类似于在图2和3中示出的实施例,每个连接元件25都具有:一第一部段31, 该第一部段能松开地与引锭杆头19连接;和一第二部段33,该第二部段在连续铸造开始期间被浇入到铸坯头10内,并且由此与铸坯头10固定地连接。引锭杆头19针对每个连接元件25都具有一凹部34,该凹部用于容纳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
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与引锭杆头19的可松开的连接也是转动铰链连接,该转动铰链连接由于引锭杆头19围绕转动铰链连接的转动轴线35的摆转运动而能够松开,所述摆转运动在引锭杆17提升时产生。所述转动铰链连接由联节轴支承部和支承在联节轴支承部内的且沿着转动轴线35延伸的联节轴37构成,所述联节轴支承部由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构成,所述联节轴是引锭杆头19的组成部分。
不同于在图2和3中示出的实施例,联节轴支承部分别构造为U形,从而通过提升引锭杆头19能够从联节轴支承部中拉出联节轴37。在此,用于被分配给该联节轴支承部的联节轴37的、由联节轴支承部形成的开口朝向U的开放端部变窄,并且所述联节轴37在垂直于转动轴线35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大小,使得仅仅在引锭杆头19摆转运动之后才能够将所述联节轴从所述联节轴支承部处拉出。
每个连接元件25的第二部段33又构造成T形,其中所述T的杆部形成连接元件25的端部。
在图2至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将例如金属屑浇入到铸坯头10的面向引锭杆头19的区域内,以避免铸坯头10粘在引锭杆头19上并且避免在铸造时引锭杆头19过热。
图6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在引锭杆与铸坯头10分开后不久悬挂在提升装置20的连接单元22上的引锭杆17。引锭杆17构造为彼此能运动的链轨节(Kettenglieder)43的链,所述链轨节带有引锭杆头19作为起始节(Anfangsglied)。连接单元22包括挂钩元件45,该挂钩元件被钩入到形成第二引锭杆端部27的链轨节43内。
图7示出了用于运行铸造装置7的方法的流程图,其具有方法步骤S1至S5。
在第一方法步骤S1中,在连续铸造开始之前,首先将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通过各一个转动铰链连接与引锭杆头19连接起来,并且随后以下述方式对所述引锭杆17进行定位:引锭杆头19封闭结晶器3的结晶器输出端13并且在坯料引导机构5内引导引锭杆17。
在第二方法步骤S2中,在连续铸造开始期间,在形成铸坯头10时将与引锭杆头19连接的连接元件25的第二部段33浇入到铸坯头10内。
在第三方法步骤S3中,在形成铸坯头10之后,通过坯料引导机构5来运输铸坯9和与铸坯头10连接的引锭杆17。
在第四方法步骤S4中,在通过坯料引导机构5运输铸坯9期间,利用提升装置20在引锭杆的第二引锭杆端部27处提升所述引锭杆17,使得引锭杆头19与连接元件25的连接松开,并且使得引锭杆头19与连接元件25分开。
在第五方法步骤S5中,在提升之后将所述引锭杆17施加到引锭杆滑座23上,并且随后利用所述引锭杆滑座23将其运输给结晶器3。为了铸造另一坯料9,在第五方法步骤S5之后再次实施第一方法步骤S1。
虽然详细地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了阐述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因此受限于所公开的实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中推导出其他变型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 连续铸造设备
3 结晶器
5 坯料引导机构
7 铸造装置
9 铸坯
10 铸坯头
11 熔液
13 结晶器输出端
15 坯料引导辊子
17 引锭杆
19 引锭杆头
20 提升装置
21 绳索绞车
22 连接单元
23 引锭杆滑座
24 滑座端部
25 连接元件
27 第二引锭杆端部
29 运输方向
31 第一部段
33 第二部段
34 凹部
35 转动轴线
37 联节轴
39 支撑面
41 接触面
43 链轨节
45 挂钩元件
S1至S5 方法步骤。

Claims (15)

1.连续铸造设备(1)的铸造装置(7),所述连续铸造设备具有:结晶器(3),该结晶器用于由填充到结晶器(3)内的金属熔液(11)形成铸坯(9);以及布置在所述结晶器(3)后面的坯料引导机构(5),该坯料引导机构用于运输所述铸坯(9),所述铸造装置(7)包括:
- 带有引锭杆头(19)的引锭杆(17),所述引锭杆头构造用于在连续铸造开始时封闭结晶器(3)的结晶器输出端(13)并且形成引锭杆(17)的第一引锭杆端部,
- 与引锭杆(17)的第二引锭杆端部(27)能松开地连接的提升装置(21),该提升装置用于在第二引锭杆端部(27)处提升所述引锭杆(17),
- 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用于通过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与引锭杆头(19)的能松开的连接并且通过连接元件(25)的第二部段(33)与铸坯头(10)的固定连接而将铸坯(9)的铸坯头(10)与引锭杆头(19)连接起来,所述固定连接通过在连续铸造开始期间在结晶器(3)内将第二部段(33)浇入到铸坯头(10)内来实现,
-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25)与引锭杆头(19)的能松开的连接是转动铰链连接,该转动铰链连接由于引锭杆头(19)围绕转动铰链连接的转动轴线(35)的摆转运动而能够松开,所述摆转运动在提升所述引锭杆(17)时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装置(7),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元件(25)与引锭杆头(19)之间的能松开的转动铰链连接由联节轴支承部和支承在联节轴支承部内的且沿着转动轴线(35)延伸的联节轴(37)构成,其中所述联节轴支承部由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构成,并且所述联节轴(37)是所述引锭杆头(19)的组成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铸造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锭杆头(19)针对每个连接元件(25)都具有一用于容纳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铸造装置(7),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具有一挂钩状的联节轴支承部,该联节轴支承部带有用于联节轴(37)的凹形的支撑面(39),并且所述引锭杆头(19)具有至少一个联节轴(37),所述至少一个联节轴带有与所述支撑面(39)相对应的凸形的接触面(41),其中,当所述连接元件(25)与所述引锭杆头(19)连接时,所述接触面(41)贴靠在所述支撑面(39)上,并且由于引锭杆头(19)的摆转运动而与所述支撑面(39)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7),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具有U形的联节轴支承部,通过提升所述引锭杆头(19)能够从所述U形的联节轴支承部中拉出分配给联节轴支承部的联节轴(3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造装置(7),其特征在于,用于被分配给联节轴支承部的联节轴(37)的、由U形的联节轴支承部构成的开口朝向U的开放端部变窄,并且所述联节轴(37)在垂直于转动轴线(35)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大小,使得仅仅在引锭杆头(19)摆转运动之后才能够将所述联节轴(37)从所述联节轴支承部处拉出。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7),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的第二部段(33)构造成T形,其中所述T的杆部形成连接元件(25)的端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21)包括一绳索绞车(21)。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7),其特征在于引锭杆滑座(23),在所述引锭杆滑座上能够将引锭杆(17)从提升装置(21)运输给所述结晶器(3)。
10.用于运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7)的方法,其中,
- 在连续铸造开始之前通过转动铰链连接将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与引锭杆(17)连接起来,并且以下述方式对所述引锭杆(17)进行定位:引锭杆头(19)封闭结晶器(3)的结晶器输出端(13)并且在坯料引导机构(5)内引导所述引锭杆(17),
- 在连续铸造开始期间在形成铸坯(9)的铸坯头(10)时,将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的第二部段(33)浇入到铸坯(9)的铸坯头(10)内,
- 在形成铸坯头(10)之后,通过坯料引导机构(5)来运输铸坯(9)和与铸坯头(10)连接的引锭杆(17),
- 并且在通过坯料引导机构(5)运输铸坯(9)期间,利用提升装置(21)在引锭杆的第二引锭杆端部(27)处提升所述引锭杆(17),使得引锭杆头(19)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的连接松开,并且引锭杆头(19)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锭杆(17)的第二引锭杆端部(27)已经过所述坯料引导机构(5)之后,由所述提升装置(21)来提升所述引锭杆(17)。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升所述引锭杆(17)所采用的提升速度与通过坯料引导机构(5)来运输铸坯(9)所采用的运输速度同步。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升之后将所述引锭杆(17)施加到引锭杆滑座(23)上,并且利用所述引锭杆滑座(23)沿着运输方向(29)将其运输给所述结晶器(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加所述引锭杆(17)之前提起所述引锭杆滑座(23)的面向提升装置(21)的滑座端部(24),并且在所述施加之后或者在施加引锭杆(17)期间将所述滑座端部降低。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运输方向(29)将所述引锭杆(17)施加到所述引锭杆滑座(23)上,其中所述第二引锭杆端部(27)面向所述结晶器(3)。
CN201680067616.8A 2015-11-18 2016-11-03 连续铸造设备的铸造装置及其运行 Active CN108348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509812015A AT517976B1 (de) 2015-11-18 2015-11-18 Angießvorrichtung einer Stranggießanlage und deren Betrieb
ATA50981/2015 2015-11-18
PCT/EP2016/076514 WO2017084880A1 (de) 2015-11-18 2016-11-03 Angiessvorrichtung einer stranggiessanlage und deren betrieb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8991A true CN108348991A (zh) 2018-07-31
CN108348991B CN108348991B (zh) 2020-10-16

Family

ID=5722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7616.8A Active CN108348991B (zh) 2015-11-18 2016-11-03 连续铸造设备的铸造装置及其运行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377245B1 (zh)
JP (1) JP6633205B2 (zh)
KR (1) KR20180084938A (zh)
CN (1) CN108348991B (zh)
AT (1) AT517976B1 (zh)
WO (1) WO20170848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4260B (zh) * 2021-09-30 2023-04-11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大断面矩形坯连铸机快速脱引锭结构及操作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08896B1 (de) * 1966-04-30 1969-11-20 Willi Manthey Anfahrkopf für Stranggußanlagen
US3627017A (en) * 1968-04-29 1971-12-14 Concast Ag Dummy bar head for continuous casting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S56136259A (en) * 1980-03-05 1981-10-24 Voest Ag Device for separating dummy bar from casting strand in continuous casting plant
JPH0433110A (ja) * 1990-05-30 1992-02-04 Toshiba Corp 連続鋳造設備のダミーバー姿勢制御装置
CN2417951Y (zh) * 2000-01-31 2001-02-07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圆坯及方坯连铸快封引锭装置
EP1249287A1 (de) * 2001-04-11 2002-10-16 SMS De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fahren einer Stranggiessanlage
JP2003053495A (ja) * 2001-08-08 2003-02-26 Hitachi Zosen Corp 連続鋳造設備のダミーバー挿入装置
CN203265562U (zh) * 2011-11-11 2013-11-06 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连续铸造设备的引锭杆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75049A (de) * 1968-04-29 1969-07-15 Concas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ranggiessen von Stahl
AT340624B (de) * 1976-02-26 1977-12-27 Voest Ag Einrichtung zum trennen des anfahrstranges vom warmstrang in einer stranggiessanlage
DE2637824C3 (de) * 1976-08-21 1980-02-21 Mannesmann Demag Ag, 4100 Duisburg Transportwagen für den Anfahrstrang einer Metallstranggießanlage
JP2004017074A (ja) * 2002-06-14 2004-01-22 Jfe Steel Kk リンク式ダミーバー及びダミーバーヘッドの切り離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08896B1 (de) * 1966-04-30 1969-11-20 Willi Manthey Anfahrkopf für Stranggußanlagen
US3627017A (en) * 1968-04-29 1971-12-14 Concast Ag Dummy bar head for continuous casting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S56136259A (en) * 1980-03-05 1981-10-24 Voest Ag Device for separating dummy bar from casting strand in continuous casting plant
JPH0433110A (ja) * 1990-05-30 1992-02-04 Toshiba Corp 連続鋳造設備のダミーバー姿勢制御装置
CN2417951Y (zh) * 2000-01-31 2001-02-07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圆坯及方坯连铸快封引锭装置
EP1249287A1 (de) * 2001-04-11 2002-10-16 SMS De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fahren einer Stranggiessanlage
JP2003053495A (ja) * 2001-08-08 2003-02-26 Hitachi Zosen Corp 連続鋳造設備のダミーバー挿入装置
CN203265562U (zh) * 2011-11-11 2013-11-06 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连续铸造设备的引锭杆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517976B1 (de) 2019-11-15
JP6633205B2 (ja) 2020-01-22
JP2018534146A (ja) 2018-11-22
EP3377245A1 (de) 2018-09-26
CN108348991B (zh) 2020-10-16
KR20180084938A (ko) 2018-07-25
AT517976A1 (de) 2017-06-15
EP3377245B1 (de) 2019-10-09
WO2017084880A1 (de) 2017-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91926B2 (ja) 連続鋳造用鋳型及び水平連続鋳造方法
CN108348991A (zh) 连续铸造设备的铸造装置及其运行
US386005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metal casting
US10913109B2 (en) Vertical semi-continuous casting equipment and vertical semi-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
KR20190016613A (ko) 강의 연속 주조 방법
CN105436444A (zh) 连铸坯断面开浇冷料的放置结构及其放置方法
JP5457763B2 (ja) ソーセージ等の食品の吊り下げ方法及び装置
JP5512300B2 (ja) 高炉における銑鉄切断装置及び銑鉄切断方法
US7431234B2 (en) Automatic reel unwinding apparatus in a machine for packaging products
US2234634A (en) Mold plug
JPH0224620B2 (zh)
US20160184885A1 (en) Pulling-up-type continuous casting apparatus and pulling-up-type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
CN109226719A (zh) 一种锥形钢丝绳套的高质量巴氏合金浇铸方法
CA1043531A (en) Process of extracting a hot slab from a continuous casting mould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JPS58202956A (ja) 鋼等の金属の連続鋳造においてダミーバをストランドから切り離すための装置
CN106180601A (zh) 有色轻金属板锭连续铸造装置及其铸造工艺
CN204997032U (zh) 一种多条连续铸造机
JPH0357541A (ja) 連続鋳造用ダミーバー装置
CN106715316B (zh) 起重机
KR102015512B1 (ko) 연속주조설비의 단촌주편 인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촌주편 인출방법
JP2009297767A (ja) 鋳物の搬送方法
EP0066551B1 (en) Device for parking a dummy bar upstream from an extraction and straightener group
JPS61150754A (ja) 垂直型連続鋳造設備におけるダミ−バ−の回収装置
JPS63268539A (ja) 水平連続鋳造装置における搬送コンベア
JPH04258349A (ja) 水平回転連続鋳造開始方法およびトップ処理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