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7440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27440B CN108227440B CN201711323413.3A CN201711323413A CN108227440B CN 108227440 B CN108227440 B CN 108227440B CN 201711323413 A CN201711323413 A CN 201711323413A CN 108227440 B CN108227440 B CN 1082274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er
- voltage
- power supply
- transfer medium
- form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4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3—Humid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定影单元的加热构件位于定影部分中,并且,商用电源向加热构件施加交流电压,使得加热构件加热保持在定影部分中的转印介质。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基于从由检测单元输入的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与包括交流电压的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之间比较的结果来控制转印电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比如复印机和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电压被施加到位于面对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印构件(例如鼓形感光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以将承载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转印介质(如,片材或高射投影仪(OHP)片材)上。此后,在由图像承载构件和转印构件形成的转印压合部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被传送到定影单元,然后被定影单元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转印介质。定影单元包括诸如加热器之类的加热构件以及压靠加热构件以形成定影压合部的加压构件。交流(AC)电源将AC电压施加到加热构件,使得加热构件被加热到可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温度。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长期置于高温高湿环境等中并因此吸收了水分且具有降低的电阻的转印介质可能会导致以下图像缺陷。如果在转印调色剂图像的同时转印介质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处,则AC电压在转印压合部处经由转印介质叠加在转印电压上,并且因此改变转印压合部处的转印电压。这导致从转印构件流向图像承载构件的电流被交流电压的波形成分偏转,从而导致不均匀的可转印性。因此,在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形成具有不均匀阴影的缺陷图像(在下文中,该缺陷被称为“AC条带”)。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215538号讨论了这样的布置,其中,检测构件被设置为检测在转印构件中流动的电流,并且,如果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同时检测构件检测到的电流的偏转值图像大于预定值,则确定发生了AC条带,并且转印电压被控制。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215538号中讨论的布置中,当由于除AC电压的波形成分(以下称为“AC波形成分”)以外的原因而导致转印构件中流动的电流超过预定值时,也可能发生转印电压的不期望的变化。当不需要改变转印电压时,转印电压的这种变化可能会最终导致图像缺陷。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检测交流(AC)电压经由转印介质叠加在转印电压上以防止图像缺陷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承载调色剂图像;转印构件,被配置为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以形成转印部分,并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转印电源,被配置为向转印构件施加电压;定影单元,在转印介质被传送的方向上位于转印部分的下游,定影单元包括加热构件和被配置为与加热构件接触以形成定影部分的加压构件,其中,加热构件包括被定位成与保持在定影部分中的转印介质面对的加热单元,并且从交流电源向加热单元施加电压,使得加热单元加热保持在定影部分中的转印介质;第一检测单元,位于转印构件和转印电源之间,并被配置为检测在转印构件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从第一检测单元输入的第一检测结果来控制转印电源,其中,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基于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与包括交流电源的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之间比较的结果来控制转印电源。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另外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交流(AC)电压叠加在转印电压上的机制的示意图。
图6A和6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AC波形成分的曲线图。
图7A和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AC条带的发生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中出现AC条带的图像的示意图。
图9A、图9B和图9C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由检测单元进行的AC波形成分检测期间进行的控制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AC波形成分检测的流程图。
图11A、图11B和图11C是用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和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之间的比较的示意曲线图。
图1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未成功地设置适当的转印电压而可能出现的可能的问题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适当的转印电压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定时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定时图。
图1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该注意,下面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位置等将根据应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装置的结构和各种条件而按需改变。因此,除非另外指明,否则下面的描述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横截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连接到作为主机设备的个人计算机21。来自个人计算机21的操作开始指令和图像信号被发送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置控制单元的控制器电路23。控制器电路23控制各种单元,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执行图像形成。控制器电路23能够基于从各种控制单元输入的检测结果和由用户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信息来控制各种单元。
如图1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作为鼓形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图像承载构件)。感光鼓1接收来自驱动源M的驱动力,被以预定圆周速度沿图1中指定的箭头R1的方向驱动和旋转。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感光鼓1具有24mm的外径并以118毫米/秒的圆周速度被驱动和旋转。
充电辊2、充电电源3、曝光单元4、显影单元5和清洁单元6位于感光鼓1的周围。显影单元5包括作为显影构件的显影辊5a。清洁单元6包括清洁刀片6a。充电电源3向充电辊2施加电压。调色剂被存储在显影单元5中,并且显影电源(未示出)施加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使得显影辊5a可以承载存储在显影单元5中的调色剂。
此外,转印辊8被定位成面对感光鼓1。转印辊8是与感光鼓1抵接以形成转印压合部Nt(转印部分)的转印构件。转印辊8包括金属芯和在金属芯的表面上形成的导电的诸如橡胶之类的弹性构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金属芯具有5mm的外径,弹性构件具有3.75mm的厚度,并且转印辊8的电阻值被调整为107Ω至109Ω。另外,转印辊8与转印电源18连接,并且,在转印辊8与转印电源18之间设有检测流向转印辊8的电流的检测单元19(第一检测单元)。
包括加压构件30和加热构件31的定影单元14在沿着转印介质P被传送的方向设置在转印压合部Nt的下游。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片材馈送盒9和片材排出盘17。片材馈送盒9是用于存储诸如片材和高架投影仪(OHP)片材之类的传送介质P的存储单元。片材排出盘17是用于堆叠形成有图像并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排出的转印介质P的堆叠单元。
此外,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顶部传感器10,环境传感器24(第二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25(第三检测单元)和介质传感器26(第四检测单元)。顶部传感器10能够检测从片材馈送盒9沿传送介质P的传送方向馈送的转印介质P的前缘。介质传感器26能够判断从片材馈送盒9馈送的转印介质P的类型。另外,环境传感器24能够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周围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电压检测单元25能够检测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商用电源的电压。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各种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被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
响应于控制器电路23(图2所示)接收到图像信号,开始图像形成操作,并且感光鼓1被驱动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感光鼓1被充电辊2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电位,充电电源3向充电辊2施加预定极性(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负)的电压。此后,感光鼓1由曝光单元4基于图像信号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目标图像的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由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5a在显影位置中进行显影,并在感光鼓1上被显现为调色剂图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储在显影单元5中的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是负的,并且,静电潜像通过利用由充电辊2充电至与感光鼓1的充电极性相同极性的调色剂的反向显影被显影。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应用,并且,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也适用于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静电潜像通过利用充电至与感光鼓1的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的正向显影被显影。
从转印电源18向转印辊8施加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正)的电压,使得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1在转印压合部Nt中被转印到从片材馈送盒9馈送的转印介质P上。在转印介质P的被传送到转印压合部Nt的前缘被设置在转印介质P被传送的方向上的转印压合部Nt的上游的顶部传感器10检测到之后,转印介质P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中,并且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转印辊8被偏压单元(未示出)偏向感光鼓1,并且当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时,转印辊8通过感光鼓1的旋转而旋转。
转印辊8的电阻值基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转印辊8的耐久性等而变化。因此,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时需要基于转印辊8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时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以下称为“转印电压Vt”)由有源转印电压控制(ATVC)确定。以下描述ATVC。
首先,执行恒流控制,使得预定值的电流在转印介质P到达转印压合部Nt之前在转印辊8中流动,并且,根据此时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V0的值,计算转印辊8的电阻值。在转印辊8中流动的电流由检测单元19检测,并且,控制电路23基于从检测单元19输入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转印电源18。这样,执行恒流控制。然后,控制器电路23参考预先记录在内置存储器中的查找表(LUT),以基于所计算的转印辊8的电阻值和电压V0的值来确定转印电压Vt(第一电压)。之后,控制器电路23将所确定的转印电压Vt反馈到转印电源18,并且转印电源18将转印电压Vt施加到转印辊8,从而在转印压合部Nt中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电路23控制转印电源18,使得当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时,恒定电流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在该过程中,控制器电路23基于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值来控制转印电源18以执行恒流控制。然而,当在转印压合部Nt中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具有低电阻的转印介质P上时,执行这样的恒流控制会引起下述问题。
当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具有由于吸收水分等而导致的降低的电阻的转印介质P上时,如果执行恒流控制,则控制器电路23执行控制以降低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因为转印介质P的电阻低。然而,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通过具有降低的电阻的转印介质P泄漏到与转印介质P接触的构件,因此,在该过程中,用于在转印压合部Nt中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的电流可能变得不足。这可能会导致转印失败。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转印电压Vt设置下限电压Vtl。下限电压Vtl被设置为防止在转印压合部Nt中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不足。具体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转印电压Vt的绝对值大于下限电压Vt1,则控制器电路23执行恒流控制,并且,如果转印电压Vt变成等于下限电压Vt1,则控制器电路23执行恒压控制以控制转印电源18。当执行恒压控制时,从转印电源18向转印辊8施加下限电压Vtl。虽然下限电压Vtl是使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执行ATVC时获得的电压V0通过计算公式设置的,但是设置不限于上述设置,并且,如转印电压Vt的情况一样,可以基于电压V0的值通过参考LUT来设置下限电压Vt1。
在转印介质P的表面上累积的电荷被中和构件20中和之后,在转印压合部Nt中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P被传送到定影单元14。然后,在定影单元14中转印介质P被加热构件31加热并被加压构件30加压,从而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转印介质P。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残留的未转印的调色剂)被清洁刀片6a清洁和去除,并被收集到清洁单元6中。在定影单元14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的转印介质P通过一对片材排出辊16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17。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上述操作以在转印介质P上形成图像。
[定影单元]
本示例性实施例采用膜定影方法的定影单元。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定影单元14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如图3所示,定影单元14包括加压构件30和加热构件31。加压构件30按压加热构件31以形成定影压合部Nf。定影压合部Nf是能够保持具有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P的定影部分。
加压构件30是具有14mm的外径并且包括金属芯30a、弹性层30b和剥离层30c的辊。弹性层30b被形成在金属芯30a的外周上。剥离层30c被形成在弹性层30b的外周上。作为弹性层30b,可以使用硅橡胶、氟橡胶等,作为剥离层30c,可以使用诸如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之类的氟树脂等等。加压构件30在长度方向上在金属芯30a的两端被可旋转地支撑。
加热构件31包括:膜31a,加热器31b,支撑部分31c和加压撑条31d。加热器31b呈板状,并被定位成经由膜31a面对加压构件30,并与膜31a的内周接触。支撑部分31c支撑加热器31b。加压撑条31d加强了支撑部分31c。作为加热单元的加热器31b位于定影压合部Nf中,并且交流电压从商用电源52(交流电源)通过双向晶闸管51(用于交流电的三极管(TRIAC))施加到加热器31b。控制器电路23控制流向双向晶闸管51的栅极的电流以接通/断开双向晶闸管51,并且控制施加到交流电压加热器31b的交流电压以调节加热器31b的温度。
膜31a是包括衬底层(未示出)、弹性层(未示出)和剥离层(未示出)的辊状柔性构件。弹性层被形成在衬底层的外周上。剥离层被形成在弹性层的外周上。膜31a的衬底层需要耐热以接收来自加热器31b的热量,并且需要具有与加热器31b摩擦的耐久性,因此,诸如不锈钢或镍之类的金属,或者,诸如聚酰亚胺之类的耐热树脂,期望被用作膜31a的衬底层。另外,作为膜31a的剥离层,期望使用诸如全氟烷氧基树脂(PFA)或者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之类的氟树脂。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膜31a具有18mm的外径。使用厚度约为60μm的聚酰亚胺作为膜31a的衬底层。使用厚度约为150μm的硅橡胶作为膜31a的弹性层。此外,作为剥离层,使用氟系树脂中的剥离性和耐热性优异的PFA,并且,剥离层的厚度被设置为10μm。
图4A是示出从图3中指定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的加热器31b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B是示出从图4A中指定的箭头B的方向观察的加热器31b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加热器31b包括氧化铝的基板b1和银-钯合金发热电阻器b2。基板b1在厚度方向上具有1mm的厚度,并且在转印介质P被传送的方向上具有6mm的宽度。发热电阻器b2通过丝网印刷被形成在基板b1上以具有约10μm的厚度。发热电阻器b2的一端设置有电极部分b3,并且,电极部分b3电连接到商用电源52。从商用电源52施加到电极部分b3的交流电压使电流经由电极部分b3流入发热电阻器b2,并且发热电阻器b2发热。此外,如图4B所示,加热器31b包括保护发热电阻器b2的保护层b4。保护层b4具有60μm的厚度并且由玻璃涂层形成。
如图3所示,检测加热器31b的温度的热敏电阻31e附接到加热器31b的同与膜31a接触的表面相对的表面。控制器电路23基于热敏电阻31e的检测结果执行控制以接通/断开双向晶闸管51,并且通过控制来调节在发热电阻器b2中流动的电流的量,以调节加热器31b的温度31B。
支撑部分31c由液晶聚合物制成并具有刚性、耐热性和绝热性能。支撑部分31c具有支撑该膜31a的与支撑部分31c接触的内周的作用和支撑加热器31b的作用。加压撑条31d从纵向观察时具有U形横截面,以便增加加热构件31的弯曲刚度。加压撑条31d通过弯曲厚度为1.6mm的不锈钢板而形成。
当定影单元14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介质P时,来自驱动源M的旋转力被传递到加压构件30,并且,加压构件30被驱动并如图3所示以预定的速度沿着图3中指定的箭头R2的方向旋转。这样,膜31a由加压构件30的旋转驱动,同时摩擦加热器31b。
在膜31a和加压构件30旋转,电流被施加到加热器31b,并且加热器31b的热敏电阻31e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的同时,转印介质P被带入定影压合部Nf。在转印介质P通过定影压合部Nf传送的同时,在转印压合部Nt中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和加压,从而调色剂图像被熔化并定影到转印介质P。传送通过定影压合部Nf的转印介质P由于膜31a的弯曲而与膜31a分离,并且通过一对片材排出辊16排出到片材排出盘17。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转印压合部Nt到定影压合部Nf的距离是40mm。因此,当在正常的A4尺寸或者信纸尺寸的转印介质P上形成图像时,与在转印压合部Nt中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同时地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14处被定影到转印介质P上。
[AC条带发生机制]
接下来,下面参照图5至图8描述当在转印介质P上形成图像时,由于在转印压合部Nt中商用电源52的交流电压经由具有低电阻的转印介质P(例如,已吸收水分的转印介质P)叠加在转印电压Vt上而引起的图像缺陷。图5是示出在转印压合部Nt中商用电源52的交流电压叠加在转印电压Vt上引起图像缺陷的机制的示意图。下面描述的转印介质P是这样的传送介质P,其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以吸收水分,并且,是在转印介质P被传送的方向上具有大于作为从转印压合部Nt到定影压合部Nf的距离的40mm的长度的A4尺寸片材。
当在转印压合部Nt中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上P的同时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等下以吸收水分的转印介质P被保持在定影压合部Nf中的情况下,交流电压从商用电源52施加到加热器31b。在图5中,保持在定影压合部Nf中的转印介质P与加热构件31的膜31a接触,并且膜31a在定影压合部Nf中与加热器31b接触。如图4A所示,加热器31b包括作为具有低电阻的导电氧化铝的基板b1和形成在基板b1上的电极部分b3,并且,商用电源52将交流电压施加到电极部分b3。
如图5所示,在转印介质P的电阻低的情况下,施加到加热器31b的交流电压经由膜31a和转印介质P改变转印压合部Nt中的转印电压Vt。由此,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被商用电源52的交流电压的波形成分(以下称为“AC波形成分”)偏转。
图6A是示出当商用电源52的交流电压在转印压合部Nt中叠加在转印电压Vt上时由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的示意图。图6B是示出由图6A中的AC波形成分偏转的电流的放大波形的示意图。
在图6A中,时刻T1是转印介质P进入转印压合部Nt的时刻,并且,时刻T2是转印介质P进入定影压合部Nf的时刻。在时刻T2之前,转印介质P不处于转印介质P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和定影压合部Nf二者中的状态,因此商用电源52的交流电压不经由转印介质P叠加在转印电源18上。另一方面,在转印介质P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和定影压合部Nf两者中的时刻T2以后,商用电源52的交流电压经由转印介质P叠加在转印电源18上,并且,电流被AC波形成分偏转。因此,如图6B所示,在转印辊8中流动的电流以商用电源52的频率周期偏转。时刻T3是转印介质P通过定影压合部Nf的时刻,此时,转印介质P不处于转印介质P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和定影压合部Nf两者中的状态下。
图7A是示出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以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的电流值的适当范围根据转印介质P的电阻值而变化的示意图。此外,图7B是示出当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被AC波形成分偏转了的情况下发生的图像缺陷(以下称为“AC条带”)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AC条带图像的示意图。
如图7A所示,在感光鼓1中流动的电流的值的适当范围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已吸收水分并因此具有降低了的电阻的转印介质P上的情况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未吸收水分并因此具有未降低的电阻的转印介质P上的情况之间不同。以下,将已吸收水分并因此具有降低了的电阻的转印介质P称为“吸湿片材”,并且,将刚解开并因此未吸收水分而具有未降低的电阻的转印介质P称为“刚解开片材”。
吸湿片材吸收的水分多于刚解开片材吸收的水分,因此吸湿片材的电阻低,并且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容易通过吸湿片材泄漏。因此,需要将大量的电流从转印辊8传递到感光鼓1,并且需要从转印电源18向转印辊8施加高转印电压Vt。同时,如果高转印电压Vt被施加到刚解开片材上时,过量的电流从转印辊8经由刚解开片材流到感光鼓1,由此转印压合部Nt中的调色剂的极性反转。因此,调色剂图像可以从刚解开片材反转地转印到感光鼓1上。这是因为刚解开片材的电阻不低于吸湿片材的电阻,所以经由刚解开片材泄漏的电流的量小。
因此,如图7A所示,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的值期望地在转印调色剂图像到吸湿片材上的情况下的电流的适当范围和转印调色剂图像到刚解开片材上的情况下的电流的适当范围之间的重叠的范围中。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导致图7A中的适当范围之间的重叠范围内的电流流动的转印电压Vt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
当如上所述设置的转印电压Vt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时,如果商用电源52的交流电压叠加在转印电压Vt上,则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被AC波形成分偏转以具有如图7B所示的波形。此时,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以商用电源52的频率周期偏转,并且图7B中波形的波谷部分变成低于转印调色剂图像到吸湿片材上的情况下的电流的适当范围。这导致商用电源52的频率周期中的电流不足,并且在转印介质P进入定影压合部Nf之后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的图像变成AC条带图像,其在商用电源52的频率周期内的浓度不均匀,如图8所示。
[AC波形成分检测]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控制器电路23基于从检测单元19输入的检测结果检测到AC波形成分,则控制器电路23控制转印电源18以改变转印电压Vt。下面描述了在如下情况下执行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细节:在室温为32.5度、湿度为80%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在OCE Red Label A4尺寸片材(克重为80g/m2)的转印介质P上形成全黑实心图像,该转印介质P在相同的高温高湿环境下放置了48小时以上。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是118毫米/秒。商用电源52的电压是220V。电源频率是50Hz。此外,当ATVC控制被执行以通过3μA的电流时电压V0的值为500V。基于该结果,在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的过程中,控制器电路23将从转印电源18施加转印辊8上的转印电压Vt设置为750V,并且开始图像形成。
图9A是示出当来自商用电源52的交流电压叠加在转印电压Vt上时由检测单元19测量的电流的检测结果的曲线图。图9B是通过计算图9A所示的检测结果的简单移动平均值而获得的曲线图。图9C是示出通过两次计算图9B中的检测结果的简单移动平均值而获得的放大波形的曲线图。此外,图10是示出在AC波形成分检测时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通过检测单元19检测在转印辊8中流动的电流,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如图10所示,当图像形成过程开始并且转印介质P的前缘到达定影压合部Nf(S101)时,以1ms的间隔更新从检测单元19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的信号(S102)。此时,检测单元19检测包含噪声的信号,如图9A所示。为了去除噪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图9A中获取的检测结果(第一检测结果)的简单移动平均值,并且,获得图9B中的波形C(第一波形)和波形D(第二波形)。
简单移动平均值也可以被认为是低通滤波器,并且,适合用于计算简单移动平均值以获得高于信号频率f的频率的振幅被衰减的波形的增益G由下式1表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商用电源52的电源频率是50Hz,并且使用式1从图9A中的检测结果中去除作为噪声的高于60Hz的频率的振幅以获得波形C和D。从式1计算以1ms间隔获得的图9A中的检测结果的波形中的高于60Hz的频率的振幅被衰减(增益变为)的得分,并且,得到的简单移动平均值的得分(移动平均得分)是7。
(G:增益,τ=M(移动平均得分)×Δt(采样间隔=1ms),f:信号频率=60Hz)。
图9B中的波形C是当移动平均得分为7时通过计算图9A中的检测结果的波形的简单移动平均值而获得的波形。在波形C的情况下简单移动平均值被一次计算之后,在波形中仍然存在噪声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增加移动平均得分和使用增加的移动平均得分来计算简单移动平均值,而是通过再次计算波形C的简单移动平均值,来减少波形相移和振幅下降。因此,为了使商用电源52的电源频率更易被检测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7的移动平均得分来计算波形C的简单移动平均值,以获得波形D。
如图9C所示,将如上所述获得的波形D中的梯度变化的点(拐点)确定为峰值(S103和S104),并将从相邻峰值之间的间隔ΔT获得的频率与包含商用电源52的电源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进行比较。在图9C中,波形D的梯度从正变为负的峰值E将被称为第一峰值,并且波形D的梯度从负变正的峰值F将被称为第二峰值。如图9C和图10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峰值E和F之间的间隔ΔT(半周期)计算频率1/(2ΔT)(S105)。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作为相邻峰值的峰值E和F处的电流值之间的差(差ΔI)(S106),并且,存储差ΔI的值不小于预定值的频率1/(2ΔT)和差ΔI(S107)。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差ΔI的值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来设置,并且差ΔI的预定值被设置为1μA。之后,如图10所示,控制器电路23确定频率1/(2ΔT)的值是否在包括商用电源52的电源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内以及差ΔI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值(S108)。
所使用的商用电源52的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如果频率1/(2ΔT)的值在预定频率范围内即40Hz<1/(2ΔT)<60Hz,则确定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然后,在频率1/(2ΔT)的值处于40Hz<1/(2ΔT)<60Hz的范围内并且差ΔI等于或大于1μA的情况下,控制器电路23确定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将先前的检测次数加1,并存储所得到的检测次数(S109)。另一方面,在频率1/(2ΔT)的值在40Hz<1/(2ΔT)<60Hz的范围内且差ΔI等于或大于1μA的条件不被满足的情况下,控制器电路23存储零作为AC波形成分的检测次数(S110)。
如图10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控制器电路23确定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改变转印电压Vt(S111和S112)。更具体地,控制器电路23控制转印电源18,以将转印电压Vt从750V改变到780V。以这种方式,如图7B所示的由于电流不足引起的图像转印不均匀性降低。
在转印辊8中流动的电流可以在转印介质P进入定影压合部Nf的时刻被偏转,或者可以通过感光鼓1上承载的调色剂量的改变而偏转。为了通过去除这种噪声而高精度地确定AC条带的存在/不存在,如果AC波形成分检测的次数等于或大于预定次数,则期望改变转印电压Vt。
例如,在预定次数被设置为2的情况下,如果频率1/(2ΔT)的值各自在40Hz<1/(2ΔT)<60Hz的范围内,并且,相对于三个连续峰值,差ΔI均等于或大于1μA,则转印电压Vt被改变。预定次数期望地为至少两次以上,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预定次数被设置为四次,并且,将差ΔI和关于五个连续峰值的频率1/(2ΔT)的值(2.5个周期)进行比较。如果比较更多的峰值,则AC波形成分检测的精度被进一步提高。然而,如果预定次数增加,则检测时间变长。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预定次数被设置为四次,使得控制器电路23在降低图像缺陷的同时高精度地确定AC条带的存在/不存在。
替代地,如果频率1/(2ΔT)的值在预定频率范围40Hz<1/(2ΔT)<70Hz内,则控制器电路23可以确定检测到AC波形成分。这样,50Hz和60Hz的电源频率都被包括在预定频率范围内,使得无论商用电源的电源频率是50Hz还是60Hz,都可以执行AC波形成分检测。
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发生AC条带的情况下,控制器电路23执行控制以增加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转印电压,但是控制不限于上述的控制。例如,在将从转印电源18向转印辊8施加的转印电压预先设置得较高,并且,将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的值设置为接近针对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已吸收水分的转印介质P上的情形中的电流的适当范围的上限值的值的情况下,如果发生AC条带以使得以商用电源52的频率周期使转印辊8中流动的电流偏转,则转印电流的波形的峰值部分变成高于针对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吸湿片材上的情形中的电流的适当范围。
因此,在商用电源52的频率周期内电流变得过大,并且,当转印介质P进入定影压合部Nf时或之后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的图像可以在商用电源52的频率周期内包括非均匀的阴影。因此,在从转印电源18向转印辊8要施加的转印电压被预先设置得高的情况下,控制器电路23执行控制,以基于从检测单元19输入的检测结果降低转印电压,从而减少图像缺陷。
此外,转印介质P和感光鼓1之间的电阻可以通过在转印压合部Nt中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的调色剂的量而改变,并且这可以使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偏转。为了防止由于电流偏转导致的AC条带的错误检测,可以预先获取关于转印介质P被传送的方向上的打印比率的信息,以基于获取的信息预测电流偏转并执行校正。替代地,可以在从打印比率的变化的时刻起的预定时间内暂时停止AC条带检测,以防止错误的检测。
类似地,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信号的偏转也可能由于在感光鼓1的圆周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转印辊8的电阻的变化等而发生。因此,例如,在转印介质P到达转印压合部Nt之前,在转印介质P之间的片材间隔期间等等,可以在检测单元19处检测从转印电源18流向转印辊8的电流以反映AC条带检测中的检测结果。具体地,在转印介质P未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中的同时,根据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值来预测感光鼓1或转印辊8的电阻的变化,并且用于AC条带检测的条件或检测结果被校正。
此外,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9被配置为检测在转印辊8中流动的电流的周期性偏转,但是该配置不限于上述配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也通过如下来产生: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的过程中,执行恒流控制以控制转印电源18的输出电压以使来自转印辊8的恒定电流通过感光鼓1的情况下,检测转印电压中的周期性偏转。为了检测转印电压,用作检测单元的电压检测电路设置在转印辊8和转印电源18之间,例如,具有已知电阻值的用于检测的电阻器位于转印辊8和转印电源18之间。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在确定发生AC条带的情况下为了均匀地改变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而执行的控制。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确定发生AC条带的情况下,根据商用电源52的电源频率的相位,改变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除了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根据商用电源52的电源频率的相位改变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因此类似的组件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类似组件的描述。
图11A是示出在出现AC条带时的转印压合部Nt的电压的示意图。图11B是示出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检测到AC条带的情况下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的示意图。图11C是示出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发生AC条带并且控制器电路23控制转印电源18,则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的示意图。在图11B和图11C中,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虚线指定,并且,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实线指定。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如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到AC条带,则控制器电路23根据商用电源52的电源频率的相位来改变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具体地,在与图11A中的电压的波形的波谷部分对应的时间段期间,把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设置为大于在检测到AC条带之前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另一方面,在与波形的波峰部分对应的时间段期间,把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设置为小于在检测到AC条带之前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这样,要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根据商用电源52的电源频率的相位被周期性地控制,这与均匀地施加相同值的电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并且获得如图11B所示的波形。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C所示,在对转印电源18的控制改变之后由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是平滑的。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不仅产生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而且还防止在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期间在转印压合部Nt中流动的电流的波动,从而使得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性稳定。
在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2和13所示,把控制器电路23用于确定是否改变转印电压Vt所基于的条件被设置为当确定发生AC条带时设置更适当的转印电压。在下面的描述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件类似的组件被给予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类似组件的描述。图12是示出在确定发生AC条带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设置适当的转印电压则可能会发生的可能的问题的示意图。图13是用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适当的转印电压的流程图。
在图12中,波形G是示出如下情况的波形:在该情况中,虽然从转印电源18向转印辊8施加转印电压Vt,并且检测到AC波形成分预定次数以上,但是没有发生图像缺陷。波形H是在确定出现AC条带并且控制器电路23基于波形G的检测结果增加转印电压Vt的情况下由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的波形。如图12所示,虽然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预定次数以上,但是根据转印电压Vt的预设值,合适的电流可以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如波形G的情况一样。在该状态下,如果控制器电路23将转印电压Vt改变为较大值,则波形H的峰值部分变成高于由波形H所指定的适当的电流范围,以引起过量电流在感光鼓1中流动。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仅当确定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预定次数以上,并且由于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不足而可能发生图像缺陷时,才执行将转印电压Vt改变为更大值的控制。具体地,在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预定次数以上,并且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的波形的波谷部分可能低于适当的电流范围的情况下,改变转印电压Vt,而在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预定次数以上,并且波谷部分较不可能变成低于适当的电流范围的情况下,不改变转印电压Vt。控制器电路23基于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的信息来确定是否满足用于增加转印电压Vt的条件(S212),并且将转印电压Vt改变为更大的值(S213)。由于在图13所示的流程图中从S201到S211执行的控制与在图10所示的流程图中执行的控制相同,所以将省略详细描述。下面将描述用于由控制器电路23改变转印电压Vt的条件。
<转印介质P的电阻低的情况>
在转印介质P的电阻低的情况下,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可以通过转印介质P泄漏。具体地,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所需的电流,很可能是图7A中的在转印调色剂图像到吸湿片材上的情况下的适当电流范围和在转印调色剂图像到刚解开片材上的情况下的适当电流范围之间的重叠的范围的下限值附近的值。因此,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具有低电阻的转印介质P上时检测到AC波形成分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如上述的图7B所示,可能会由于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的部分不足而发生AC条带。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首先,基于从环境传感器24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的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确定调色剂图像是否在转印压合部Nt中被转印到具有低电阻的转印介质P上。在图像形成装置100被高温高湿环境包围的情况下,存储在片材馈送盒9中的转印介质P的电阻很可能低。因此,如果环境传感器24检测到的温度或湿度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不低于预定值,则控制器电路23将转印电压Vt改变为更大的值,使得AC条带图像较不太可能被产生。
环境传感器24可以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其中环境传感器24较不太可能受环境传感器24的温度的增加影响的位置。此外,虽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从环境传感器24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的检测结果确定周围环境,但是周围环境确定不限于上述确定。例如,可以基于从个人计算机21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的周围环境数据或者由用户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环境数据来确定周围环境,而无需给图像形成装置100设置环境传感器24。
此外,转印介质P的电阻不仅可以由周围环境改变,而且可以由转印介质P的克重或转印介质P中包含的成分来改变。通常,具有大克重的转印介质P很可能具有高电阻。因此,例如,在基于用户输入的打印模式预先知道转印介质P的类型的情况下,控制器电路23可以将转印介质P确定为具有大克重,并且将转印电压Vt改变为更大的值以减少AC条带。替代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介质传感器26可以确定传送到转印压合部Nt的转印介质P的类型。在使用用户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关于打印模式的信息或者关于转印介质P的信息来确定转印介质P的类型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但不必一定包括介质传感器26。
此外,通过比较在转印介质P未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中时由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值和在转印介质P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中时由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值,可以估计转印介质P的电阻。可以根据在转印介质P的前缘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中时和之后且在转印介质P的前边缘到达定影压合部Nf之前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检测结果和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来估计转印介质P的电阻。如果所估计的转印介质P的电阻低于预定值,则控制器电路23确定转印介质P具有低电阻,并且转印电压Vt被改变为更大的值以减小AC条带。
此外,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时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转印电压Vt是下限电压Vtl的情况下,认为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中的转印介质P的电阻低。因此,当检测到AC波形成分时从转印电源18向转印辊8施加下限电压Vtl的情况下,施加大于下限电压Vtl的电压以减少AC条带。
<商用电源52的输出电压高的情况>
当商用电源52的交流电压叠加在转印电压Vt上时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的偏转范围根据商用电源52的电压而变化。在从商用电源52输出的电压的值大的情况下,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的偏转范围变大,从而由于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的部分不足而可能发生AC条带。因此,如果控制器电路23检测到AC波形成分预定次数以上,并且电压检测单元25检测到的商用电源52的电压大于预定值,则转印电压Vt可以被改变成更大的值。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控制器电路23检测到AC波形成分预定次数以上,并且确定用于增加转印电压Vt的条件被满足,则转印电压Vt从750V改变成780V。以这种方式,如图7B所示的由于电流不足引起的图像转印不均匀性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控制器电路23检测到AC波形成分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基于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的信息,可以设置适当的转印电压。替代地,可以仅使用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条件或两个或更多个条件的组合来确定是否满足用于增加转印电压Vt的条件。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在一个转印介质P上发生AC条带的情况下由控制器电路23执行的控制。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下面将参照图14来描述在多个传送介质P上连续形成图像(以下称为“连续打印”)的情况下由控制器电路23执行的控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执行连续打印作业时,控制器电路23将设置给第一转印介质P1的转印电压反映在设置给在第一转印介质P1之后的第二转印介质P2的转印电压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的组件和控制被给予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描述。
图14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控制器电路23对转印电源18执行的控制的定时图。如图14所示,如果顶部传感器10在转印介质被传送的方向上检测到第一转印介质P1的前缘,则控制器电路23在第一转印介质P1的前缘到达转印压合部Nt的定时将来自转印电源18的转印电压Vt施加到转印辊8。之后,如果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预定次数以上,则控制电路23将转印电压Vt改变为绝对值大于转印电压Vt的绝对值的转印电压Vt2。此外,通过从被施加了转印电压Vt2的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在转印压合部Nt中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第一转印介质P1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第一转印介质P1上时存在在第一转印介质P1之后的第二转印介质P2上形成图像的剩余作业的情况下,对第二传送介质P2不执行AC波形成分检测。存储在片材馈送盒9中的转印介质P被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下,并且在类型和状态上被认为是相似的。因此,在第二转印介质P2被保持在定影压合部Nf中的定时,控制电路23将对于第二转印介质P2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改变为转印电压Vt2。以这种方式,对于第二转印介质P2也设置适当的转印电压以减少AC条带。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执行连续打印作业的情况下,控制器电路23不确定在第一传送介质P1之后的第二传送介质P2上是否发生AC条纹。这在减少了执行连续打印作业时AC波形检测的次数的同时减少了AC条带。
虽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中,如果控制器电路23确定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预定次数以上,则改变转印电压Vt,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如果控制器电路23确定AC波形成分被检测到预定次数以上并且满足用于增加转印电压Vt的条件,则通过改变转印电压Vt也产生类似的优点,如上面已经在第三示例实施例所述的那样。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电路23执行控制,以在第一转印介质P1之后的第二转印介质P2到达定影压合部Nf的定时将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改变为转印电压Vt2。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在执行连续打印作业时第二转印介质P2到达转印压合部Nt的定时,转印电压Vt2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除了在第二转印介质P2到达转印压合部Nt的定时把转印电压Vt2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类似。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的点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描述。
图15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控制器电路23对转印电源18执行的控制的定时图。如图15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二转印介质P2的前缘在转印介质被传送的方向上到达转印压合部Nt的定时,转印电压Vt2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转印电压Vt2是当控制器电路23确定在第一转印介质P1上发生AC条带并且转印电压Vt改变时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
如上面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AC条带很可能发生的可能条件是在具有低电阻的转印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情况。在具有低电阻的转印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从转印辊8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很可能通过转印介质P泄漏。因此,在转印介质P的电阻很可能低的情况下,即使在转印介质P到达定影压合部Nf之前,向转印辊8施加大于转印电压Vt的值的电压,也不大可能发生从转印辊8到感光鼓1的过度的电流流动。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如在第一转印介质P1的情况下那样很可能在上面发生AC条带的第二转印介质P2的前缘到达转印压合部Nt的定时,转印电压Vt2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如上所述,在第二次转印介质P2的前缘到达定影压合部Nf之前,控制器电路23从转印电源18向转印辊8施加转印电压Vt2,使得更可能减少AC条带。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如果确定当执行一个作业时发生AC条带则由控制器电路23执行的用于改变转印电压Vt的控制。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执行多个作业时在第一作业之后的第二作业中反映由控制器电路23在因为确定发生AC条带而改变转印电压Vt的第一作业中所执行的控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的组件和控制被给予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描述。
如上面在第四和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在片材馈送盒9中的转印介质P被置于相同的环境下,并且类型和状态很可能相似。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执行多个作业时,如果确定转印介质P的类型和状态相似,则第一作业中的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被反映在第一作业结束后的第二作业中。
例如,在用户未对片材馈送盒9进行存取的情况下,存储在片材馈送盒9中的传送介质P很可能类型和状态相似。具体地,检测用户是否存取片材馈送盒9的方法之一是提供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片材馈送盒9的打开/关闭。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电路23确定在从同一片材馈送盒9馈送的转印介质P上分别形成图像的第一和第二作业之间是否打开/关闭片材馈送盒9。如果控制器电路23确定未打开/关闭片材馈送盒9并且在第一作业中发生AC条带,则在第一作业中由控制器电路23相对于转印电压Vt改变的比转印电压Vt大的值的电压被反映在第二作业中的图像的形成中。
替代地,如果在第一作业中形成图像的同时或者在第一作业中的图像形成后处理期间第二作业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则可以确定用户未存取片材馈送盒9。
此外,例如,当在第一作业和第二作业中转印介质P未被保持在定影压合部Nf中并且被保持在转印压合部Nt中的同时从检测单元19输入到控制器电路23的电流值可以被存储以执行如上所述的确定。具体地,当在第一作业中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和第二作业中检测单元19检测到的电流是基本上相同的值的情况下,在第一和第二作业中使用的转印介质P很可能在类型和状态上基本相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定转印介质P的类型和状态基本相似,并且在第一作业结束之后,第一作业中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可以被反映在第二作业中。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执行多个作业时,如果确定在第一作业中发生AC条带,则第一作业中从转印电源18施加到转印辊8的电压被反映在第二作业中。这使得不必确定在第二作业中是否出现AC条带,此外,还减少了第二作业中的第一转印介质至最后一个转印介质P上的AC条带。确定转印介质P的类型和状态是否基本相似的方法可以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单独或组合使用。
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对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应用,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也适用于包括定影单元和转印构件的任何装置,该转印构件被配置为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具体地,如图16所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也适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以产生类似的优点。
图1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的横截面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分别配置成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以规定的间隔布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形成的图像颜色不同,但是,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在结构和操作上基本相似。因此,下面将参考图像形成单元SK来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的结构。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0中,从诸如个人计算机(未示出)之类的信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号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被接收和分析,然后被发送到控制单元323。然后,控制单元323基于通过分析图像信号而获得的信息来控制各种单元,使得图像形成装置300开始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SK包括:作为鼓形感光构件的感光鼓301K,作为充电单元的充电辊302K,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辊305K和清洁单元306K。当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感光鼓301K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沿图16中的箭头R1的方向被驱动和旋转,并且,在旋转过程期间,感光鼓301K由充电辊302K以预定极性(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负)均匀地充电至预定电位。之后,感光鼓301K由曝光单元304K基于图像信号曝光,以在感光鼓301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301K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利用从显影辊305K供应的调色剂而显影,以在感光鼓301K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作为围绕作为拉伸构件的拉伸辊327a至327c拉伸的图像承载构件的环形中间转印带307被定位成面对感光鼓301K,并且,中间转印带307沿着图16中的箭头R32的方向驱动和旋转。一次转印辊308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307的内周上,以将中间转印带307压靠在感光鼓301K上。此外,一次转印部分被形成在由一次转印辊308K加压的中间转印带307与感光鼓301K形成接触的位置。形成在感光鼓301K上的调色剂图像在通过一次转印部分的同时,从感光鼓301K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7上。以这种方式,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7上,以在中间转印带307上形成与目标彩色图像对应的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作为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328被定位成经由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中间转印带307面对拉伸辊327a,并且,作为转印部分的二次转印部分Nt3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07与二次转印辊328接触的位置中。二次转印辊328连接到转印电源318,并且控制单元323控制转印电源318以将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328,使得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07二次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此外,在转印电源318和二次转印辊328之间设置有检测单元319,该检测单元319能够检测在二次转印辊328中流动的电流。
与在中间转印带307上形成的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部分Nt3的定时同步地,堆叠在片材馈送盒9中的转印介质P由片材馈送辊311从片材馈送盒9馈送到二次转印部分Nt3。在二次转印部分Nt3中在上面被二次转印有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P被传送到定影单元314,并且被加热单元331和加压单元330加热和加压,以熔化混合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并将其定影到转印介质P。然后,转印介质P通过片材排出辊316被排出到作为片材堆叠单元的片材排出盘317。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承载调色剂图像;
转印构件,被配置为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以形成转印部分,并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转印电源,被配置为向转印构件施加电压;
定影单元,在转印介质被传送的方向上位于转印部分的下游,定影单元包括加热构件和被配置为与加热构件接触以形成定影部分的加压构件,其中加热构件包括被定位成与保持在定影部分中的转印介质面对的加热单元,并且从交流电源向加热单元施加电压以使得加热单元加热保持在定影部分中的转印介质;
第一检测单元,位于转印构件和转印电源之间,并被配置为检测在转印构件中流动的电流;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从第一检测单元输入的第一检测结果来控制转印电源,
其中,基于当在转印介质没有保持在转印部分中的同时控制单元控制转印电源以使得预定值的电流流向转印构件时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的值,控制单元确定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情况下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第一电压,并且
其中,在转印部分中连续地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第一转印介质和在第一转印介质之后朝转印部分传送的第二转印介质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基于在从第一转印介质经过转印部分期间的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与包括交流电源的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之间比较的结果来控制当在转印部分中将图像转印到第二转移介质时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情况下,基于在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与所述预定频率范围之间比较的结果,控制单元把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相对于第一电压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把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改变为具有与第一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和比第一电压的绝对值大的绝对值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情况下,基于在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与所述预定频率范围之间比较的结果,控制单元根据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的相位来改变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承载调色剂图像;
转印构件,被配置为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以形成转印部分,并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转印电源,被配置为向转印构件施加电压;
定影单元,在转印介质被传送的方向上位于转印部分的下游,定影单元包括加热构件和被配置为与加热构件接触以形成定影部分的加压构件,其中加热构件包括被定位成与保持在定影部分中的转印介质面对的加热单元,并且从交流电源向加热单元施加电压以使得加热单元加热保持在定影部分中的转印介质;
第一检测单元,位于转印构件和转印电源之间,并被配置为检测在转印构件中流动的电流;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从第一检测单元输入的第一检测结果来控制转印电源,
其中,基于当在转印介质没有保持在转印部分中的同时控制单元控制转印电源以使得预定值的电流流向转印构件时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的值,控制单元确定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情况下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第一电压,
其中,在转印部分中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基于在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与包括交流电源的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之间比较的结果来控制转印电源,并且
其中,使通过计算借助计算第一检测结果的简单移动平均值一次而获得的第一波形的简单移动平均值所获得的第二波形的梯度改变的点被确定为峰值,并且将从相邻峰值之间的间隔获得的频率与所述预定频率范围进行比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相邻峰值是使第二波形的梯度从正变负的第一峰值和使第二波形的梯度从负变正的第二峰值,并且将从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之间的间隔获得的频率与所述预定频率范围进行比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波形的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之间的电流值差等于或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将从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之间的间隔获得的频率与所述预定频率范围进行比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波形的至少三个连续峰值中的相邻峰值之间的电流值差均等于或大于预定电流值的情况下,将从所述相邻峰值之间的间隔获得的频率均与所述预定频率范围进行比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图像形成装置周围的环境的温度或湿度,
其中,在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并且由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或湿度等于或高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把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相对于第一电压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由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或湿度低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不会把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相对于第一电压改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从交流电源输出的电压,
其中,在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并且由第三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压等于或高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把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相对于第一电压改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单元基于输入到控制单元的打印模式来确定要传送到转印部分的转印介质的类型,并且,在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从打印模式获得的转印介质的类型,控制单元把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相对于第一电压改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四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传送到转印部分的转印介质的类型,
其中,在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频率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由第四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转印介质的类型,控制单元把要从转印电源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相对于第一电压改变。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显影单元,被配置为将调色剂图像供应到图像承载构件,
其中,图像承载构件是感光构件,在该感光构件上通过显影单元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感光构件,
其中,图像承载构件是环形中间转印带,所述环形中间转印带被配置为承载从感光构件转印的调色剂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加热构件包括覆盖加热单元的辊状柔性构件,并且,加热单元被定位成经由该辊状柔性构件面对加压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辊状柔性构件是导电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加热单元包括:基板;电极部分,来自交流电源的电压被施加到电极部分;以及发热电阻器,形成在基板的表面上,从交流电源向电极部分施加电压使电流经由电极部分在发热电阻器中通过以使发热电阻器发热,并且发热电阻器发热使得加热单元加热保持在定影部分中的转印介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双向晶闸管位于电极部分和交流电源之间,并且,控制单元控制在双向晶闸管中流动的电流以控制要从交流电源施加到电极部分的电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43807 | 2016-12-15 | ||
JP2016243807A JP6877987B2 (ja) | 2016-12-15 | 2016-12-15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251836A JP6887800B2 (ja) | 2016-12-26 | 2016-12-26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251836 | 2016-1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27440A CN108227440A (zh) | 2018-06-29 |
CN108227440B true CN108227440B (zh) | 2021-09-07 |
Family
ID=62561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23413.3A Active CN108227440B (zh) | 2016-12-15 | 2017-12-12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03107B2 (zh) |
CN (1) | CN1082274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79967B2 (ja) * | 2019-09-10 | 2023-11-15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1709448B2 (en) * | 2020-06-30 | 2023-07-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95003A (ja) * | 2005-01-11 | 2006-07-2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定着バイアス出力回路 |
JP2011215538A (ja) * | 2010-04-02 | 2011-10-2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443716A (zh) * | 2011-03-18 | 2013-12-1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95784B2 (ja) * | 1994-10-19 | 2007-03-2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65324A (ja) * | 1997-08-13 | 1999-03-05 | Oki Data:Kk | 電子写真式プリンタ |
KR100317997B1 (ko) * | 1999-01-11 | 2001-12-22 | 윤종용 | 레이저 빔 프린터의 용지 고유저항에 따른 전사전압 제어 방법 |
JP4113635B2 (ja) * | 1999-05-21 | 2008-07-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
US6157804A (en) * | 2000-03-22 | 2000-12-05 | Xerox Corporation | Acoustic transfer assist driver system |
JP5433939B2 (ja) * | 2007-09-03 | 2014-03-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729403B2 (ja) * | 2012-07-25 | 2015-06-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077998A (ja) * | 2012-09-18 | 2014-05-01 | Ricoh Co Ltd |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
JP6410512B2 (ja) * | 2013-09-20 | 2018-10-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44208B2 (ja) * | 2015-02-17 | 2018-12-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14544B2 (ja) * | 2015-12-07 | 2018-10-3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2017
- 2017-12-01 US US15/829,455 patent/US105031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12 CN CN201711323413.3A patent/CN1082274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95003A (ja) * | 2005-01-11 | 2006-07-2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定着バイアス出力回路 |
JP2011215538A (ja) * | 2010-04-02 | 2011-10-2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443716A (zh) * | 2011-03-18 | 2013-12-1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173142A1 (en) | 2018-06-21 |
US10503107B2 (en) | 2019-12-10 |
CN108227440A (zh) | 2018-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10629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5943559B2 (ja) | 定着装置 | |
US6519426B2 (en) |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 |
JP655891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27721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029627B2 (en) |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509653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208345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47282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822744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1064219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1012032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88780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87798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46663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3784712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071344A (ja) | 定着装置 | |
JP551614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42235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156966A (ja)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079224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定着方法 | |
JP714648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1399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085131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4365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力接続切替装置の異常検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