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8405A - 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8405A
CN108138405A CN201680060576.4A CN201680060576A CN108138405A CN 108138405 A CN108138405 A CN 108138405A CN 201680060576 A CN201680060576 A CN 201680060576A CN 108138405 A CN108138405 A CN 108138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relief pattern
suction drum
semi
woven fabr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05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8405B (zh
Inventor
木村明宽
出谷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38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8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 D04H1/495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for formation of patterns, e.g. drilling or rearrang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for arranging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8/00Needling machines
    • D04H18/04Needling machines with water j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是一边输送网状物一边对其进行加工。制造该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准备纤维密度为4×10-2g/cm3~8×10-2g/cm3的网状物;将所述网状物以沿着在表面具有凹凸图案的第1支承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式配置,通过向所述网状物喷射第1水流,从而使所述网状物所含有的纤维彼此间交织,并形成具有转印有所述凹凸图案的凹凸图案存在区域的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以及通过向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除所述凹凸图案存在区域之外的区域喷射第2水流,从而使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所含有的纤维彼此间交织而形成无纺布。

Description

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在生理用品、一次性尿布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刮水器这样的清洁用品、口罩这样的医疗用品等中使用的无纺布。为了对无纺布赋予美观性、功能性,有时对无纺布附加由凹凸图案形成的花纹。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凹凸图案附加了条纹花纹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文献1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条纹花纹的工序,在该形成条纹花纹的工序中,在使纤维网的构成纤维交织(第1交织)之后,通过使所述纤维网的所述构成纤维的一部分在具有规则的花纹的预定的支承体上水流交织(第2交织)来使所述构成纤维的一部分再排列,从而显现具有规则的花纹的多个条纹,由此形成条纹花纹,各条纹的宽度为4mm~50mm。
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首先进行第1交织,形成使纤维彼此间交织而成的片材,接着在具有凹凸图案的支承体上载置片材,利用第2交织将凹凸图案转印到片材。然而,在利用第1交织形成的片材中,由于纤维彼此间强有力地缠绕,因此认为难以发生纤维的再排列。因而,若以较低压力的水流进行第2交织,则强有力地缠绕的纤维彼此间的再排列进行得不充分,有无法形成凹凸图案,或者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降低的可能。因此,为了在通过第1交织形成的片材上转印凹凸图案,需要能使强有力地缠绕的纤维彼此间进行再排列的量的能量,因而需要以较高的压力进行第2交织的水流。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制造方法中,制造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所需要的能量升高,生产效率有可能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42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网状物制造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时,能够维持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并且提高生产效率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通过一边输送网状物一边对其进行加工来制造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其中,该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准备纤维密度为4×10-2g/cm3~8×10-2g/cm3的网状物;将所述网状物以沿着在表面具有凹凸图案的第1支承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式配置,通过向所述网状物喷射第1水流,从而使所述网状物所含有的纤维彼此间交织,并形成具有转印有所述凹凸图案的凹凸图案存在区域的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以及通过向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除所述凹凸图案存在区域之外的区域喷射第2水流,从而使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所含有的纤维彼此间交织而形成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
与使网状物交织之后相比,在使网状物交织之前,网状物所含有的纤维的移动自由度较高。因此,与在使网状物交织之后转印凹凸图案(花纹)的方式相比,于在使网状物交织的同时转印凹凸图案的方式的情况下,网状物的纤维易于与凹凸图案相应地移动,凹凸图案的转印容易,由此能够提高转印的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并且能够减小第1水流的能量,因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此时,通过将网状物的纤维密度提高到预定范围(4×10-2g/cm3~8×10-2g/cm3),从而使纤维彼此间适度地密合,在将凹凸图案转印到网状物时,即便不预先使网状物交织,也能够防止由第1水流的冲击引起网状物的纤维飞散而质地散乱、即视觉辨认度的下降。此外,由于避开凹凸图案存在区域地对除此之外的区域利用第2水流使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交织,因此能够不降低转印的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地制造具有适当的强度的无纺布。
在上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准备所述网状物的工序包括利用水流使层叠纤维而成的网状物湿润并将其脱水的工序。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在使网状物含有水之后进行脱水,从而能够容易地减薄网状物的厚度,能够容易地获得预定范围的纤维密度的网状物。此外,通过利用脱水减少网状物中的水,从而能够有效率地向网状物传递第1水流的能量。
在上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使所述网状物湿润并将其脱水的工序中,将所述网状物以沿着所述第1支承体的表面的方式配置,一边利用水使该网状物湿润一边通过隔着所述第1支承体吸引而将该网状物脱水。在该制造方法中,在第1支承体上使网状物含有水之后,通过隔着第1支承体吸引而将其脱水,从而能够成为网状物固定在凹凸图案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向网状物喷射第1水流。由此,能够减小将凹凸图案转印到网状物时的水流的能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形成所述无纺布的工序中,在相对于所述第1支承体独立的、在表面不具有所述凹凸图案的第2支承体上配置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向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喷射所述第2水流。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将兼顾进行附加凹凸图案和交织的第1支承体与交织专用的第2支承体分开,从而能够同时实现无纺布的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和强度。
在上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形成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工序中,从沿着输送所述网状物的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第1水流喷嘴喷射所述第1水流,在所述多个第1水流喷嘴中,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越靠下游侧的第1水流喷嘴其喷射压力越高。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阶段性地提高第1水流的力,从而在初始的第1水流喷嘴的喷射过程中能够在抑制交织的程度的同时进行凹凸图案的形成,在之后的第1水流喷嘴的喷射过程中能够在提高交织的程度的同时进行凹凸图案的形成。由此,能够同时实现凹凸图案的形成和网状物的纤维彼此间的交织。
在上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形成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工序中,向所述网状物的一个面喷射所述第1水流,在形成所述无纺布的工序中,向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与所述网状物的另一个面相对应的面喷射所述第2水流。在该制造方法中,能够向网状物和半成品这两者的面喷射水流,由此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网状物的纤维彼此间的交织和半成品的纤维彼此间的交织。
在上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水流的喷射压力低于所述第2水流的喷射压力。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第1水流的喷射为低压,因此网状物的纤维的移动变小。因此,网状物的纤维彼此间的交织较少,能够使网状物的纤维与凹凸图案相对应地精细地移动来进行再配置。即,能够在抑制交织的程度的同时进行凹凸图案的形成。此外,由于之后的第2水流的喷射为高压,因此半成品的纤维的移动变大。因此,半成品的纤维彼此间的交织变多,即能够进一步进行交织。由此,能够不降低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地获得具有适当的强度的无纺布。
在上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支承体配置在绕水平的轴线旋转的圆筒状的第1抽吸鼓的外周面,在形成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工序中,从比所述轴线靠上方的位置喷射所述第1水流。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对于第1支承体向下方或者向斜下方喷射第1水流即可,可以不用向上方或者向斜上方喷射,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向网状物传递第1水流的能量,能够降低第1水流的喷射压力。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支承体配置在绕轴线旋转的圆筒状的第1抽吸鼓的外周面,所述第2支承体配置在绕轴线旋转的圆筒状的第2抽吸鼓的外周面,该第2抽吸鼓配设于比所述第1抽吸鼓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所述第1抽吸鼓和所述第2抽吸鼓以互相不接触、且两者的轴线互相平行的方式配设,在形成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工序中,以所述网状物的第1面朝向外方的方式使所述网状物被所述第1抽吸鼓吸引并保持于所述第1支承体的表面,并向所述网状物的所述第1面喷射所述第1水流,在形成所述无纺布的工序中,以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与所述网状物的位于同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相对应的面朝向外方的方式,使离开了所述第1抽吸鼓的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被所述第2抽吸鼓吸引并保持于所述第2支承体的表面,并向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与所述网状物的所述第2面相对应的面喷射所述第2水流,在铅垂方向上,所述第1抽吸鼓的轴线位于所述第2抽吸鼓的轴线的上方。在该制造方法中,在将由第1抽吸鼓形成的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输送到第2抽吸鼓时,能够减少由输送引起的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片材的缩幅。由此,能够防止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无纺布)上的花纹的散乱。
在使所述网状物湿润并将其脱水的工序中,也可以是,一边通过隔着网眼向所述网状物喷射第3水流而使所述网状物湿润,一边通过隔着所述第1支承体吸引而将其脱水。在该制造方法中,在隔着网眼向网状物喷射水流时,通过水流遇到网眼,从而水流的水压下降,并且水流分散得较广地到达网状物上。由于水压降低,因此不会由水流引起网状物的构成纤维的交织,由于水流分散得较广,因此能够有效率地使网状物湿润,成为网状物固定在凹凸图案上的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自网状物制造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时,能够维持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例的一部分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的第1抽吸鼓的结构例的截面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第1抽吸鼓的支承体的结构例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的供水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的第1喷射喷嘴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第1喷射喷嘴的喷嘴孔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的第2抽吸鼓的结构例的截面的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的第2喷射喷嘴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第2喷射喷嘴的喷嘴孔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整体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网状物被供水装置湿润并被第1抽吸鼓脱水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进行图12的湿润和脱水时的凹凸图案上的网状物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支承体上的半成品的结构例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例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
图1示意地表示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例的一部分。制造装置1是这样的制造装置,即,通过一边输送网状物7一边对其进行加工,从而自网状物7形成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8,自该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8最终制造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9。作为凹凸图案,能够列举这样的花纹,即,具有自网状物7、半成品8及无纺布9的至少一个面突出的凸部、凹陷的凹部、向另一个面贯通的开孔、或者这些凸部、凹部及开孔的组合,并能赋予美观性、功能性。制造装置1包括上游侧输送装置13、第1抽吸鼓5、供水装置2、第1喷射喷嘴3、第2抽吸鼓6、第2喷射喷嘴4、下游侧输送装置14以及脱水机25。
上游侧输送装置13包括上游侧输送带13a和方向转换用辊12,利用方向转换用辊12将载置在上游侧输送带13a上的网状物7的输送方向转换为上方向,向第1抽吸鼓5输送该网状物7。此时,以网状物7的第1面7a朝向上游侧输送装置13的外侧,与第1面7a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7b与上游侧输送带13a接触的方式输送该网状物7。
第1抽吸鼓5在外周面5a具备第1支承体,该第1支承体在表面具有凹凸图案,一边使该第1支承体绕轴线A1旋转,一边借助第1支承体吸引从上游侧输送装置13输送来的网状物7,将其保持于外周面5a并向第2抽吸鼓6输送。此时,以第1面7a朝向第1抽吸鼓5的外侧,第2面7b朝向第1抽吸鼓5的内侧并与外周面5a接触的方式沿着第1支承体的表面输送网状物7。
供水装置2从第1面7a侧向保持于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网状物7供给水,使网状物7湿润。第1抽吸鼓5从第2面7b侧对于湿润的网状物7吸引水,使网状物7脱水。
第1喷射喷嘴3从第1面7a侧向保持于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网状物7喷射水(第1水流),使网状物7的纤维彼此间交织并将网状物7按压于第1支承体的凹凸图案,从而将凹凸图案转印到网状物7来形成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8。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喷射喷嘴3,沿着网状物7的输送方向从上游侧依次设有第1喷射喷嘴3-1和3-2这两台。第1抽吸鼓5从第2面7b侧对于交织和转印过程中的网状物7吸引水。在半成品8形成有存在凹凸图案的区域即凹凸图案存在区域和不存在凹凸图案的区域即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
第2抽吸鼓6在外周面6a具备第2支承体,该第2支承体在表面不具有凹凸图案,一边使该第2支承体绕轴线A2旋转,一边借助第2支承体吸引从第1抽吸鼓5输送来的半成品8,将其保持于外周面6a并向下游侧输送装置14输送。此时,以第1面8a朝向第2抽吸鼓6的内侧并与外周面6a接触,与第1面8a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8b朝向第2抽吸鼓6的外侧的方式沿着第2支承体的表面输送半成品8。其中,半成品8的第1面8a与网状物7的第1面7a相对应,半成品8的第2面8b与网状物7的第2面7b相对应。
第2喷射喷嘴4不向保持于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的半成品8的凹凸图案存在区域喷射水(第2水流),而是从第2面8b侧向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喷射水(第2水流),维持转印的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并使半成品8的纤维彼此间进一步交织,形成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9。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喷射喷嘴4,设有1台第2喷射喷嘴4。
下游侧输送装置14具备下游侧输送带14a,在第2抽吸鼓6的大致上方侧的靠近第1抽吸鼓5的位置接收由第2抽吸鼓6输送来的无纺布9,利用下游侧输送带14a将该无纺布9输送到脱水机25。
脱水机25包括输送带25a和多个抽吸箱25b,利用输送带25a将从下游侧输送装置14输送来的无纺布9向下一个工序的设备输送,并利用多个抽吸箱25b从输送带25a上的无纺布9吸引水分。
以下,具体地说明制造装置1。
图2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1的第1抽吸鼓5的结构例的截面的图。第1抽吸鼓5包括中空轴部50和形成在中空轴部50的外侧的壳部52。中空轴部50和壳部52将轴线A1作为中心轴线地形成为同轴圆筒状。中空轴部50固定于制造装置1的基座(未图示),壳部52以能够绕轴线A1旋转的方式结合于中空轴部50。由此,构成为壳部52能够在固定的中空轴部50的周围旋转。
在壳部52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供液体、气体通过的多个贯通孔53,在壳部52的外周面还设有支承体54(第1支承体)。支承体54是将轴线设为A1的圆筒状的构件,其固定于壳部52,并与壳部52一体地绕轴线A1旋转。能够视为第1抽吸鼓5绕轴线A1旋转。
图3是示意地表示支承体54的结构例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如图3所示,支承体54包括基材56和形成在基材56的表面的凹凸图案55。基材56与壳部52的外周面接触,具有能够供液体、气体通过的网状的多个开孔。凹凸图案55是具有花纹形状的凹部、凸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具有预定的花纹的形状的凸部。在此,凸部的高度h能够根据制造的无纺布的用途、花纹的形状等任意地选择,例如能够列举0.1mm~10mm。
此时,能够视为支承体54的外周面构成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即,可以说第1抽吸鼓5在外周面5a具备具有凹凸图案55的支承体54。
在中空轴部50连接有能够吸引液体、气体的泵(未图示),如图2所示,在中空轴部50的外周面50a还设有吸引管51-1~51-3。吸引管51-1~51-3的一端与中空轴部50的内部空间50b连通,另一端在壳部52侧开口,由此能够隔着壳部52和支承体54从另一端侧的开口部向一端侧的中空轴部50吸引液体、气体。吸引管51-1配设为其另一端侧的开口部朝向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比铅垂方向上侧的顶部71稍靠上游侧的位置。吸引管51-2配设为其另一端侧的开口部朝向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比铅垂方向上侧的顶部71稍靠下游侧的位置。吸引管51-3配设为其另一端侧的开口部朝向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比吸引管51-1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换言之,吸引管51-1、51-2和51-3的另一端的开口部分别设于外周面5a的与第1喷射喷嘴3-1、3-2和供水装置2相对的相对位置。吸引管51-1、51-2及51-3的另一端的开口部是矩形的形状。该矩形中的、与中空轴部50的圆周方向平行的一条边的长度例如是被供给到网状物7的水能够沿圆周方向移动的距离的量的长度,与中空轴部5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一条边的长度是比第1抽吸鼓5的长度稍小的程度。
因而,吸引管51-1~51-3从第2面7b侧朝向中空轴部50吸引输送过程中的网状物7,将其可靠地保持在支承体54上,并从网状物7的第2面7b侧向中空轴部50吸引从第1喷射喷嘴3-1、3-2及供水装置2供给到网状物7的第1面7a的水。
图4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1的供水装置2的结构例的图。其中,在制造装置1中,将网状物7的输送方向设为MD,将与网状物7的输送方向MD垂直的方向、即网状物7的宽度方向设为CD(在本说明书中相同。)。供水装置2对保持于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网状物7的第1面7a侧施加水30,使网状物7湿润,用水填充存在于网状物7的纤维之间的空间。供水装置2具有例如沿与宽度方向CD平行的方向直线地设置的开口2a,将自未图示的流体源输送来的低压的水不加压地直接作为水30从开口2a放出。该水30直接在自由下落的作用下施加于网状物7。供水装置2配设为向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吸引管51-3的开口部的位置或者比该吸引管51-3的开口部的位置稍靠上游侧的位置供给水30。
在此,供水装置2并不以利用水使网状物7的纤维彼此间交织为目的,而是以使网状物7含有水为目的,因此供水装置2不是以高压喷射水,而是对网状物7施加水。因而,既可以如图4所示使水从网状物7附近的位置自由下落到网状物7,也可以用喷雾器对网状物7施加喷雾的水。
第1喷射喷嘴3-1配设为向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比铅垂方向上侧的顶部71稍靠上游侧的位置、即吸引管51-1的开口部的位置喷射水。第1喷射喷嘴3-2配设为向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比铅垂方向上侧的顶部71稍靠下游侧的位置、即吸引管51-2的开口部的位置喷射水。
反过来讲,第1抽吸鼓5在从分别自第1喷射喷嘴3-1~3-2和供水装置2喷射、供给来的水落到网状物7的位置的上游侧的位置到下游侧的位置的预定范围内,能够在吸引来自第1喷射喷嘴3-1~3-2和供水装置2的水的同时将网状物7可靠地吸引并稳定地保持。
图5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1的第1喷射喷嘴3的结构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喷射喷嘴3,沿着输送方向MD从上游侧依次设有第1喷射喷嘴3-1和3-2这两台,但在图5中仅表示最上游侧的第1喷射喷嘴3-1,省略了其他的图示。第1喷射喷嘴3-1和3-2从网状物7的第1面7a侧向保持于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网状物7以高压喷射水,在网状物7上形成转印凹凸图案55而成的凹凸图案40,并且使网状物7的纤维彼此间交织。由此,网状物7成为具有凹凸图案存在区域和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的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8。
图6是示意地表示第1喷射喷嘴3的喷嘴孔的结构例的图。与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相对的第1喷射喷嘴3的构件42具有一列的多个喷嘴孔43,这些喷嘴孔43在与宽度方向CD平行的方向CD1上直线地且以恒定的节距地配设。构件42的在方向CD1上的存在喷嘴孔43的宽度d1大于网状物7的宽度d2。第1喷射喷嘴3构成为从多个喷嘴孔43向网状物7的在宽度方向CD上的整个范围喷射从未图示的流体源输送来的高压的水。
作为喷嘴孔43的孔径,可以使用水刺用的喷射喷嘴的通常的规格,例如能够列举50μm~200μm,优选能够列举70μm~150μm。若喷嘴孔43的孔径过小,则存在喷嘴孔堵塞的情况。若喷嘴孔43的孔径过大,则水流的压力难以上升,能量效率下降。
作为喷嘴孔43的节距(在方向CD1上相邻的喷嘴孔43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水刺用的喷射喷嘴的通常的规格,例如能够列举0.2mm~2.0mm,优选能够列举0.4mm~1.0mm。若喷嘴孔43的节距过小,则存在喷嘴的耐压下降而喷嘴破损的情况。若喷嘴孔43的节距过大,则纤维彼此间的交织变得不充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喷射喷嘴3-1~3-2在铅垂方向上从第1抽吸鼓5的轴线A1的上方的位置向网状物7喷射水流。由此,第1喷射喷嘴3-1~3-2对网状物7向下方或者向斜下方喷射水流即可,可以不用向上方或者向斜上方喷射,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向网状物7传递水流的能量,能够降低第1喷射喷嘴3-1~3-2的水流的喷射压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装置2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在比相邻的第1喷射喷嘴3-1靠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供水装置2的水在施加于网状物7之后顺着网状物7的表面到达第1喷射喷嘴3-1下的网状物7的状况。其结果,能够抑制由第1喷射喷嘴3-1喷射的水与顺着网状物7的表面流来的水相冲突而导致不能有效地将喷射来的水的能量传递到网状物7的状况。
图7是示意地表示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8的结构例的图。半成品8具有:凹凸图案存在区域8g,其具有沿着与输送方向MD平行的方向MD2延伸的凹凸图案40;以及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8h,其不具有沿着方向MD2延伸的凹凸图案40。在该图7的例子中,在与宽度方向CD平行的方向CD2的两端和中央形成有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8h,在两端的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8h和中央的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8h之间形成有凹凸图案存在区域8g。另外,本发明的由凹凸图案40和支承体54的凹凸图案55形成的花纹并不特别限定于图7的花纹。
图8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1的第2抽吸鼓6的结构例的截面的图。第2抽吸鼓6包括中空轴部60和形成在中空轴部60的外侧的壳部62。中空轴部60和壳部62将轴线A2作为中心轴线地形成为同轴圆筒状。中空轴部60固定于制造装置1的基座(未图示),壳部62以能够绕轴线A2旋转的方式结合于中空轴部60。由此,构成为壳部62能够在固定的中空轴部60的周围旋转。
在壳部62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供液体、气体通过的多个贯通孔63,在壳部62的外周面还设有支承体64(第2支承体)。支承体64是将轴线设为A2的圆筒状的构件,其固定于壳部62,并与壳部62一体地绕轴线A2旋转。能够视为第2抽吸鼓6整体绕轴线A2旋转。
此时,能够视为支承体64的外周面构成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即,可以说第2抽吸鼓6在外周面6a具备不具有凹凸图案的支承体64。
在中空轴部60连接有能够吸引液体、气体的泵(未图示),如图8所示,在中空轴部60的外周面60a还设有吸引管61-1~61-2。吸引管61-1~61-2的一端与中空轴部60的内部空间60b连通,另一端在壳部62侧开口,由此能够隔着壳部62和支承体64从另一端侧的开口部向一端侧的中空轴部60吸引液体、气体。吸引管61-1配设为其另一端侧的开口部朝向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的比水平方向下游侧的顶部74稍靠下游侧的位置。吸引管61-2配设为其另一端侧的开口部朝向从第1抽吸鼓5输送来的半成品8与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接触的位置。换言之,吸引管61-1和61-2的另一端的开口部分别设在外周面6a的与第2喷射喷嘴4相对的相对位置和与半成品8的最初同第2抽吸鼓6接触的位置相对的相对位置。吸引管61-1和61-2的另一端的开口部是矩形的形状。该矩形中的、与中空轴部60的圆周方向平行的一条边的长度例如是被供给到网状物7的水能够沿圆周方向移动的距离的量的长度,与中空轴部6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一条边的长度是比第2抽吸鼓6的长度稍小的程度。
因而,吸引部61-1从第1面8a侧朝向中空轴部60吸引输送过程中的半成品8,将其可靠地保持在支承体64上,并从半成品8的第1面8a侧向中空轴部60吸引从第2喷射喷嘴4喷射到半成品8的第2面8b的水。
第2喷射喷嘴4配设为向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的比水平方向下游侧的顶部74稍靠下游侧的位置、即吸引管61-1的开口部的位置喷射水。
反过来讲,第2抽吸鼓6在从自第2喷射喷嘴4喷射来的水落到半成品8的位置的上游侧的位置到下游侧的位置的预定范围内,能够在吸引来自第2喷射喷嘴4的水的同时将半成品8可靠地吸引并稳定地保持。
图9是示意地表示制造装置1的第2喷射喷嘴4的结构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喷射喷嘴4,设有1台第2喷射喷嘴4。第2喷射喷嘴4从半成品8的第2面8b侧向保持于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的半成品8的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以高压喷射水,使半成品8的纤维彼此间进一步交织。由此,使半成品8提高了强度,成为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9。
图10是示意地表示第2喷射喷嘴4的喷嘴孔的结构例的图。与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相对的第2喷射喷嘴4的构件45具备一列的多个喷嘴孔46,这些喷嘴孔46在与宽度方向CD平行的方向CD2上直线地且以恒定的节距地配设。构件45的在方向CD3上的存在喷嘴孔46的宽度d3大于半成品8的宽度d4。其中,构件45在与半成品8的凹凸图案存在区域8g相对的区域45a不具有喷嘴孔46。第2喷射喷嘴4构成为,从多个喷嘴孔46朝向半成品8的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8h(图9)喷射从未图示的流体源输送来的高压的水,但由于不存在朝向半成品8的凹凸图案存在区域8g(图9)的对应的多个喷嘴孔46,因此不能朝向半成品8的凹凸图案存在区域8g(图9)喷射水。
喷嘴孔46的孔径、节距(在方向CD3上相邻的喷嘴孔46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及列之间的距离(在方向MD3上相邻的列的喷嘴孔46中心之间的距离)与喷嘴孔43的情况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喷射喷嘴4从比第2抽吸鼓6的轴线A2靠铅垂上方的位置向半成品8喷射水流。由此,第2喷射喷嘴4对半成品8向下方或者向斜下方喷射水流即可,可以不用向上方或者向斜上方喷射,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向半成品8传递水流的能量,能够降低第2喷射喷嘴4的水流的喷射压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第1抽吸鼓5和第2抽吸鼓6以互相不接触的状态、即空开半成品8不会被夹在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和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之间而被压缩的、输送自如的程度的间隔的状态,且以各自的轴线A1、A2互相平行的方式配设。因而,通过使这些第1抽吸鼓5和第2抽吸鼓6绕各自的轴线A1、A2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将第1抽吸鼓5所保持的半成品8以在长度方向(输送方向)上适度张紧的状态交接到第2抽吸鼓6,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抽吸鼓5和第2抽吸鼓6形成为相同形状且相同大小,因而第1抽吸鼓5的外周直径和第2抽吸鼓6的外周直径彼此相同。其中,第1抽吸鼓5和第2抽吸鼓6的各外周直径可以设为与制造的无纺布的用途、需要的大小相应的任意的大小,例如可以使用200mm~1700mm左右的外周直径。并且,就第1抽吸鼓5和第2抽吸鼓6各自的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而言,根据网状物7的输送速度、构成纤维的种类、第1抽吸鼓5和第2抽吸鼓6的位置关系等任意地设定,例如可以将第2抽吸鼓6的旋转速度设为第1抽吸鼓5的旋转速度的1倍~1.1倍左右的旋转速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抽吸鼓6配置为第2抽吸鼓6的轴线A2位于比第1抽吸鼓5的轴线A1靠铅垂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其原因如下。即,其目的在于,利用在从第1喷射喷嘴3喷射的水的作用下含有水分而变重的半成品8离开第1抽吸鼓5,在自重的作用下向铅垂下方移动的现象,不对半成品8作用所需程度以上的拉伸力地将半成品8以适度张紧的状态交接到第2抽吸鼓6。换言之,其目的在于防止以下这种现象,即,若为了稳定地输送半成品8而在这些第1抽吸鼓5和第2抽吸鼓6之间将半成品8在输送方向上拉伸至所需程度以上,则在该拉伸力的作用下易于发生半成品8在长度方向上伸长而在宽度方向上收缩的、所谓的缩幅现象。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整体的结构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制造装置1在上游侧输送装置13的上游侧还包括用于制造网状物7的网状物制造装置20。网状物制造装置20包括第1梳理机21、气纺机22以及第2梳理机23。第1梳理机21通过从送料器投入构成第1纤维层叠体7-1的纤维而形成第1纤维层叠体7-1。气纺机22通过从送料器投入构成第2纤维层叠体7-2的纤维而形成第2纤维层叠体7-2。第2梳理机23通过从送料器投入构成第3纤维层叠体7-3的纤维而形成第3纤维层叠体7-3。然后,能够通过层叠这些第1纤维层叠体7-1~第3纤维层叠体7-3而形成网状物7。将层叠第1纤维层叠体7-1~第3纤维层叠体7-3而成的网状物7从网状物输送装置11的网状物输送带11a向上游侧输送装置13的上游侧输送带13a交接。
此外,制造装置1在脱水机25的下游侧还包括:干燥机26,其用于使被脱水机25吸引了水分的无纺布9干燥而使无纺布9中的纤维热熔接;以及卷取机28,其用于卷取从干燥机26输送出来的无纺布9。另外,由卷取机28卷起来的无纺布9例如在被卷出并切断之后进行预定的处理,被使用在吸收性物品、清洁用品及医疗用品等中。
接着,说明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网状物制造工序,在该网状物制造工序中,利用网状物制造装置20制造网状物7;湿润、脱水工序,在该湿润、脱水工序中,使网状物7湿润并将其脱水;前交织、转印工序,在该前交织、转印工序中,使网状物7交织并转印凹凸图案,形成半成品8;以及后交织工序,在该后交织工序中,将半成品8进一步交织,形成无纺布。
首先,在网状物制造工序中,利用网状物制造装置20制造网状物7。在此,由网状物制造装置20制造的网状物7是层叠多个纤维层叠体而成的,并未进行用于使纤维彼此间交织的交织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将利用梳理法形成的纤维层叠体、利用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层叠体、以及利用梳理法形成的纤维层叠体依次层叠而成的材料。其中,构成网状物7的各纤维层叠体能够根据制造的无纺布的用途等任意地选择。例如,可以使用利用梳理法形成的纤维层叠体、利用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层叠体、利用湿式法形成的纤维层叠体、利用纺粘法形成的纤维层叠体、利用熔喷法形成的纤维层叠体、或者利用其他的方法形成的纤维层叠体。
作为网状物7的纤维,能够根据制造的无纺布的用途等任意地选择。网状物7的纤维密度例如为2.8×10-3g/cm3~3.5×10-3g/cm3左右。该网状物7的单位面积重量例如为20g/m2~70g/m2左右。该网状物7的厚度例如为7mm~20mm左右。此外,网状物7的纤维的纤维长度例如为1mm~100mm,优选为2mm~70mm。网状物7的纤维的纤度例如为0.1dtex~6dtex,优选为0.5dtex~4dtex。
作为网状物7的纤维,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纤维。作为构成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聚烯烃、聚酯、聚酰胺、丙烯酸等。作为聚烯烃,例如能够列举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丁烯(PB)、以及将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丁烯(PB)作为主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聚酯,例如能够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以及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作为主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聚酰胺,例如能够列举尼龙6、尼龙66等。作为丙烯酸,能够列举聚丙烯腈(PAN)等。在使用热塑性树脂纤维时,也可以进行亲水化处理,作为该亲水化处理,例如能够列举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水剂等进行的处理等。
作为网状物7的纤维,除了热塑性树脂纤维之外,还可以替代该热塑性树脂纤维而使用其他的纤维。作为其他的构成纤维,例如能够列举天然纤维(例如浆料、羊毛、棉等)、再生纤维(例如人造丝、醋酸纤维等)、无机纤维(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等。此外,也可以在无纺布中混合芯鞘型纤维、并列(side-by-side)型纤维、海岛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中空型的纤维、扁平、Y型、C型等异型纤维、潜在卷曲或者表面卷曲的立体卷曲纤维、利用水流、热、压花加工等物理负荷分割的分割纤维等。
接着,在湿润、脱水工序中,利用网状物制造装置20制造的网状物7被上游侧输送装置13的上游侧输送带13a输送到第1抽吸鼓5,被第1抽吸鼓5吸引、保持并向第2抽吸鼓6输送。
此时,第1抽吸鼓5上的网状物7被供水装置2施加水而变得湿润。然后,湿润的网状物7被第1抽吸鼓5吸引水而脱水。即,填充网状物7的纤维之间的空间的水被第1抽吸鼓5的吸引管51-3吸引而大体上被除去。
在此,由供水装置2施加的水的压力(从供给装置4的开口2a放出时的水压)根据网状物7的厚度、构造纤维的种类来决定,但由于使网状物7湿润即可,实质上不使网状物7交织,因此能够列举该水的压力大于0.1MPa(大气压)且小于0.8MPa,优选的是大于0.1MPa(大气压),为0.6MPa,更优选的是大于0.1MPa(大气压),为0.5MPa。向网状物7供给的水的量根据网状物7的厚度、构造纤维的种类来决定,但使网状物7湿润即可,能够列举100L/min~150L/min。
通过这样将从供水装置2施加的水的压力抑制得较低,从而能够防止由供水装置2的水导致纤维自未进行使纤维彼此间交织的处理的网状物7飞散或者质地散乱。
图12是示意地表示网状物7被供水装置2湿润并被第1抽吸鼓5脱水的情形的剖视图。首先,在图12的(a)中,网状物7配置在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上。此时,网状物7在纤维之间包含较多的空间,处于蓬松的状态、即较厚的状态。接着,在图12的(b)中,利用供水装置2对网状物7施加水。此时,网状物7的纤维之间的空间被水填满,但蓬松的状态(较厚的状态)不变。然后,在图12的(c)中,通过利用第1抽吸鼓5吸引网状物7所含有的水,从而将网状物7脱水。此时,由于网状物7所含有的水和网状物7的纤维化学结合(氢键),因此向第1抽吸鼓5内吸引的水朝向第1抽吸鼓5侧拉伸网状物7的纤维。或者向第1抽吸鼓5内吸引的水朝向第1抽吸鼓5侧物理地推压网状物7的纤维。通过这样网状物7的纤维随着水的移动而被向第1抽吸鼓5侧拉动,网状物7的纤维之间的空间急剧减少,网状物7整体的体积减小(厚度减小),从而网状物7的纤维密度升高。
刚刚被供水装置2湿润并被第1抽吸鼓5脱水之后的网状物7的纤维密度为4×10 2g/cm3~8×10-2g/cm3左右。其中,其上限优选为7.5×10-2g/cm3,更优选为7×10-2g/cm3。另一方面,其下限优选为4.5×10-2g/cm3,更优选为5.0×10-2g/cm3。若纤维密度过高,则难以由后工序的第1喷射喷嘴3的水流引起网状物7的纤维移动,必须提高第1喷射喷嘴3的水流的能量,从而生产效率下降。若纤维密度过低,则存在由第1喷射喷嘴3的水流的冲击引起网状物7的纤维飞散而质地散乱等不良影响。该纤维密度高于被供水装置2处理之前的纤维密度。此外,例如,该网状物7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0g/m2~70g/m2左右,该网状物7的厚度为0.5mm~0.9mm左右。
通过这样从供水装置2向网状物7供给水,利用第1抽吸鼓5将网状物7脱水,从而能够使网状物7变薄而容易地将网状物7的纤维密度提高到上述的预定范围。此外,通过网状物7被脱水,网状物7所含有的水变得非常少,从而能够在后工序中有效率地将从第1喷射喷嘴3喷出的水的能量传递到网状物7。
在这样将网状物7的纤维密度设为上述的预定范围时,通过纤维彼此间紧密接触,从而与刚刚形成网状物7之后相比纤维彼此间的结合变强(但是与使网状物7交织了的情况相比结合较弱)。因此,在后工序中使网状物7的纤维彼此间交织并将凹凸图案转印到网状物7时,能够抑制由从第1喷射喷嘴3喷射的水流的冲击引起网状物7的纤维飞散而网状物7的纤维密度变得不均匀、网状物7的质地散乱这样的状况。
特别是在利用供水装置2的水使网状物7湿润并利用第1抽吸鼓5将网状物7脱水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进行任何干燥处理,因此在网状物7的纤维之间残留少量的水。因此,与网状物7干燥的情况相比,利用借助网状物7的纤维之间的水形成的氢键而使纤维彼此间的结合力变强(但是与使网状物7交织了的情况相比结合较弱)。此外,网状物7的表面的纤维成为几乎不起毛的、沿着表面躺倒的状态。因此,在利用第1喷射喷嘴3的水流使网状物7交织时,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由水流的冲击引起网状物7的纤维飞散。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图12的湿润和脱水的工序中的凹凸图案55上的网状物7的情形的剖视图。在网状物7配置在支承体54的凹凸图案55上时,通过被供水装置2湿润并被第1抽吸鼓5吸引、脱水,从而网状物7进行与凹凸图案55的形状大体对应的变形,由此在网状物7形成临时图案41。在临时图案41中,在凹凸图案55和网状物7之间存在间隙S等,并不能说凹凸图案55转印到网状物7。但是,由于临时图案41和凹凸图案55具有互相大致嵌合的形状,因此能够成为网状物7固定在凹凸图案55上的状态。
通过这样在网状物7形成临时图案41,从而在后工序中利用第1喷射喷嘴3向网状物7喷射水流时,能够利用能量更小的喷射将凹凸图案55转印到网状物7,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通过利用临时图案41将网状物7固定在凹凸图案55上,从而在后工序中利用第1喷射喷嘴3向网状物7喷射水流时,能够防止由喷流引起网状物7移动的状况。
另外,只要能够另外准备具有上述预定范围的纤维密度(4×10-2g/cm3~8×10 2g/cm3)的网状物7,就也可以不使用上述的供水装置2。在该情况下,例如利用上游侧输送装置13向第1抽吸鼓5供给具有该预定范围的纤维密度的网状物7后,立即利用第1喷射喷嘴3向供给来的网状物7喷射水。由此,能够省略供水装置2,能够削减生产成本。此外,在该情况下,由于网状物制造工序和湿润、脱水工序是准备具有预定范围的纤维密度的网状物7的工序,因此能够称为网状物准备工序。
接着,在前交织、转印工序中,利用第1喷射喷嘴3-1~3-2向第1抽吸鼓5上的网状物7喷射水,使网状物7的纤维彼此间交织并将凹凸图案转印到网状物7上。由此,形成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8。
在第1喷射喷嘴3-1~3-2中,在网状物7的输送方向MD上,靠下游侧的第1喷射喷嘴的水流的喷射压力较高。具体地讲,关于第1喷射喷嘴3-1的水流的喷射压力(从第1喷射喷嘴3-1的喷嘴孔43放出时的水压)P11,为了在具有凹凸图案55的支承体54上开始使网状物7交织并开始向网状物7转印凹凸图案55,优选为1.0MPa≤P11≤6.0MPa。此外,关于第1喷射喷嘴3-2的水流的喷射压力(从第1喷射喷嘴3-2的喷嘴孔43放出时的水压)P12,为了在具有凹凸图案55的支承体54上进行网状物7的交织并进行凹凸图案55的向网状物7的转印,优选为3.0MPa≤P12≤7.0MPa。其中,P11<P12。
通过这样沿着输送方向MD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阶段性地提高第1喷射喷嘴3-1~3-2的水流的喷射压力,从而对于未进行纤维彼此间的交织的处理的、强度较弱的初始的网状物7而言,能够将交织的程度抑制得较低且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对于进行交织且强度增加的网状物7而言,能够提高交织的程度并进一步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由此,能够同时实现凹凸图案的转印(形成)和纤维彼此间的交织。换言之,通过使水流的喷射压力从低压慢慢增加到高压,从而不会发生由于急剧地向网状物7喷射高压的水流而导致网状物7的纤维飞散等网状物7损伤的状况,能够合理地一点点地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从而形成视觉辨认度较高的凹凸图案。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支承体54上的半成品8的结构例的一部分截面的图。在半成品8中,在转印支承体54的凹凸图案55而形成的凹凸图案40中,在半成品8和凹凸图案55之间没有图13那样的间隙S,而是形成沿着凹凸图案55的形状,即形成视觉辨认度较高的凹凸图案40。
与使网状物交织之后相比,在使网状物交织之前,网状物所含有的纤维的移动自由度较高。因此,与在使网状物交织之后将支承体的凹凸图案(花纹)转印到网状物的方式相比,在使网状物交织的同时将支承体的凹凸图案转印到网状物的方式的情况下,网状物的纤维易于与凹凸图案相应地移动,凹凸图案的转印容易。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使网状物7交织的同时将支承体的凹凸图案转印到网状物7,因此能够提高转印的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并且能够减小第1喷射喷嘴3的水流的能量,因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此时通过将网状物7的纤维密度设为预定范围(4×10-2g/cm3~8×10-2g/cm3),从而在将凹凸图案转印到网状物7时能够防止由第1喷射喷嘴3的水流的冲击引起网状物7的纤维飞散、质地散乱。此外,由于在半成品8中避开凹凸图案存在区域,利用第2喷射喷嘴4的水流使除此之外的区域即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交织,因此能够不会降低转印的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地制造具有适当的强度的无纺布。
特别是在以图14所示的支承体54的凹凸图案55的上部不露出到外侧、即不在半成品8(及无纺布9)开设贯通孔的方式形成凹凸图案40的花纹的情况下,需要使网状物7的纤维特别精细地移动。在本发明中,使用未进行交织处理但具有一定程度较高的纤维密度的网状物7,降低初始的水的喷射压力,进行网状物7的纤维彼此间的交织和凹凸图案的转印。具体地讲,使第1喷射喷嘴3-1的喷射压力低于后续的第1喷射喷嘴3-2和第2喷射喷嘴4的喷射压力。因此,在凹凸图案55的上部厚度变得过薄或者开设贯通孔之前,能够使网状物7的纤维精细地移动来进行纤维的再配置。由此,能够视觉辨认度较佳地形成不具有贯通孔的凹凸图案40的花纹。
接着,在后交织工序中,利用第2抽吸鼓6吸引、保持从第1抽吸鼓5输送来的半成品8并向下游侧输送装置14输送。
此时,对于第2抽吸鼓6上的半成品8,利用第2喷射喷嘴4不向凹凸图案存在区域喷射水,而向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喷射水,从而不使凹凸图案散乱地使纤维彼此间进一步交织。由此,形成强度上升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9。
关于第2喷射喷嘴4的水流的喷射压力(从第2喷射喷嘴4-1的喷嘴孔46放出时的水压)P21,为了进行半成品8的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8h的交织,优选为5.0MPa≤P21≤10.0MPa。其中,P12≤P21。
此外,在使第1喷射喷嘴3的水流的喷射压力低于第2喷射喷嘴4的水流的喷射压力的情况下,与第2喷射喷嘴4的水流相比,由第1喷射喷嘴3的水流引起的网状物7的纤维彼此间的交织移动变小。因此,纤维彼此间的交织较少,但能够与凹凸图案相对应地使纤维精细地移动来进行再配置。即,能够一边抑制交织的程度一边进行花纹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之后的第2喷射喷嘴4的水流的喷射压力较高,因此纤维彼此间的交织移动变大。因此,纤维彼此间的交织变多,即能够进一步进行交织。由此,能够不降低花纹的视觉辨认度地使纤维交织,使其具有适当的片材强度。
通过这样不向保持于第2抽吸鼓6的半成品8的凹凸图案存在区域喷射水,而向凹凸图案非存在区域喷射水,从而能够不使凹凸图案存在区域的凹凸图案散乱地使半成品8所含有的纤维彼此间交织,来提高其强度。即,能够不降低转印凹凸图案的视觉辨认度地制造具有适当的片材强度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9。
像以上那样,制造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9。
另外,供水装置2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位置,只要是能够在从第1喷射喷嘴3向网状物7喷射水之前供给水的位置,就能够设在任意的位置。例如,供水装置2也可以配置在上游侧输送装置13的外侧的网状物7的第1面7a附近的位置,从而能够在上游侧输送带13a上向输送过程中的网状物7供给水。在该情况下,在上游侧输送装置13的内侧的与供水装置2相对的位置配置用于吸引被施加到网状物7的水的抽吸箱。由此,能够将供水装置2和第1喷射喷嘴3分开,能够抑制供水装置2的水在被施加于网状物7之后顺着网状物7的表面到达第1喷射喷嘴3下的网状物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装置2在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上方配设了1台,但也可以从网状物7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排列配设多个供水装置。由此,能够可靠地使网状物7吸收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喷射喷嘴3-1~3-2分别配设在图1所示的位置,但关于这些第1喷射喷嘴3-1~3-2的各位置,只要是在网状物7被第1抽吸鼓5吸引、保持的范围内能够可靠地向网状物7喷射水的位置,就能够设在任意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1抽吸鼓5的吸引管51-1~51-2的位置适当地变更为与第1喷射喷嘴3-1~3-2相对的位置。
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喷射喷嘴4配设在图1所示的位置,但关于该第2喷射喷嘴4的各位置,只要是在网状物7被第2抽吸鼓6吸引、保持的范围内能够可靠地向半成品8喷射水的位置,就能够设在任意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2抽吸鼓6的吸引管61的位置适当地变更为与第2喷射喷嘴4相对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喷射喷嘴3是两台,第2喷射喷嘴4是1台,但各喷射喷嘴的台数分别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能够设为任意的台数。例如,第1喷射喷嘴3既可以是1台,也可以是3台以上,第2喷射喷嘴4也可以是两台以上。
在此,在第2喷射喷嘴4是多台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多个第2喷射喷嘴4中,在半成品8的输送方向MD上,越靠下游侧的第2喷射喷嘴4其水流的喷射压力越高。在这样沿着输送方向MD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阶段性地提高多个第2喷射喷嘴4的水流的喷射压力的情况下,合理且慢慢地进行交织,能够使强度合理地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喷射喷嘴3的构件42的喷嘴孔43、第2喷射喷嘴4的构件45的喷嘴孔46是一列,但各喷嘴孔的列分别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可以在与输送方向MD平行的方向MD1、MD2上具备多列。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这些多列的多个喷嘴孔43、46呈交错状配置。作为列之间的距离(在方向MD1、MD2上相邻的列的喷嘴孔43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水刺用的喷射喷嘴的通常的规格,例如能够列举0.1mm~1.5mm,优选能够列举0.3mm~1.0mm。若列之间的距离过小,则存在喷嘴的耐压下降而喷嘴破损的情况。若列之间的距离过大,则纤维彼此间的交织变得不充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状物7由3层纤维层叠体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网状物7既可以由1层~两层纤维层叠体构成,也可以由4层以上纤维层叠体构成。
(第2实施方式)
图15是示意地表示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例的一部分的图。制造装置1与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相比较,上游侧输送装置13、第1抽吸鼓5、供水装置2、第1喷射喷嘴3、第2抽吸鼓6、第2喷射喷嘴4、下游侧输送装置14以及脱水机25的功能大致相同,但如图15所示,主要是这些各设备的配置有所不同。以下主要说明其不同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装置2配置在上游侧输送装置13内,第1抽吸鼓5配置在供水装置2(及上游侧输送装置13)的铅垂上方,第2抽吸鼓6配置在第1抽吸鼓5的铅垂上方。
以网状物7的第1面7a与上游侧输送装置13的网状的上游侧输送带13a接触,网状物7的第2面7b朝向上游侧输送装置13的外侧的方式利用上游侧输送装置13输送网状物7。对于网状物7,经由上游侧输送带13a的网眼从供水装置2向第1面7a供给水。
在该情况下,供水装置2需要隔着网眼从网状物7的铅垂下方的位置朝向处于铅垂上方的位置的网状物7供给水。因此,需要以预定的水压喷射水。其中,在隔着网眼向网状物7喷射水流时,通过水流遇到网眼,从而水流的水压下降,并且水流分散得较广地到达网状物7上。由于水压下降,因此不会发生由水流引起网状物7的纤维交织的情况,而且由于水流分散得较广,因此能够有效率地使网状物7的较大面积湿润。
接着,网状物7在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顶部附近被交接(卷起)到第1抽吸鼓5。而且,以网状物7的第2面7b与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接触,网状物7的第1面7a朝向第1抽吸鼓5的外侧的方式利用第1抽吸鼓5吸引、保持该网状物7。此时,利用供水装置2向网状物7喷射水的位置与利用第1抽吸鼓5卷起网状物7的位置是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利用第1抽吸鼓5从网状物7吸引水的吸引管51-1的中心的位置既可以是与利用供水装置2向网状物7喷射水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也可以处于输送方向的稍靠下游侧的位置。在相同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将网状物7载置于第1抽吸鼓5上的支承体的凹凸图案上并利用供水装置2向网状物7供给水,因此能够成为将网状物7固定于凹凸图案的状态。
第1喷射喷嘴3设有两台、即第1喷射喷嘴3-1~3-2。第1喷射喷嘴3-1配设为能够向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水平方向下游侧的顶部喷射水。第1喷射喷嘴3-2配设为能够向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水平方向下游侧的顶部和铅垂方向上侧的顶部之间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喷射水。因而,网状物7在被第1抽吸鼓5吸引、输送的同时被第1喷射喷嘴3-1~3-2喷射水。由此,网状物7所含有的纤维彼此间交织,并形成转印有凹凸图案的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8。
接着,半成品8在第1抽吸鼓5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顶部附近离开第1抽吸鼓5,并在第2抽吸鼓6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顶部附近被第2抽吸鼓6卷起。而且,以半成品8的第1面8a与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接触,半成品8的第2面8b朝向第2抽吸鼓6的外侧的方式利用第2抽吸鼓6吸引、保持该半成品8。
第2喷射喷嘴4设有两台、即第2喷射喷嘴4-1~4-2。第2喷射喷嘴4-1配设为能够向第2抽吸鼓6的外周面6a的水平方向上游侧的顶部和铅垂方向上侧的顶部之间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喷射水。第1喷射喷嘴3-2配设为能够向第1抽吸鼓5的外周面5a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顶部喷射水。因而,半成品8在被第2抽吸鼓6吸引、输送的同时被第2喷射喷嘴4-1~4-2喷射水。由此,半成品8所含有的纤维彼此间进一步交织,从而形成强度上升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9。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下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利用以下的方法来测量或计算网状物等纤维片材的单位面积重量、厚度及纤维密度。
(纤维片材的单位面积重量)
将上游侧输送装置13上的网状物和被供水装置2施加水并被第1抽吸鼓5脱水的网状物分别剪切成30cm×30cm的大小做成试样,测量其质量。然后,用测量的质量除以试样的面积来计算试样的单位面积重量。在此,把将10个试样的单位面积重量平均而得到的值作为实施例或者比较例的单位面积重量。另外,在测量之前没有特别进行100℃以上的环境下的干燥处理。
(纤维片材的厚度)
使用具备15cm2的测量触头的厚度计((株)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型号FS-60DS),在3g/cm2的测量载荷的测量条件下,测量上游侧输送装置13上的网状物和被供水装置2施加水并被第1抽吸鼓5脱水的网状物的厚度。在此,对于1个测量用试样测量3处的厚度,将这3处的厚度的平均值作为实施例或者比较例的厚度。
(纤维片材的密度)
通过用利用上述方法求出的纤维片材的单位面积重量除以利用上述方法求出的纤维片材的厚度来计算上游侧输送装置13上的网状物和被供水装置2施加水并被第1抽吸鼓5脱水的网状物的纤维密度。
(纤维片材的拉伸强度和拉伸伸长率)
自刚刚被供水装置2施加水并被第1抽吸鼓5脱水之后的网状物切下长边方向是网状物的输送方向MD的长度150mm×宽度25mm的矩形条状的试验片和长边方向是网状物的宽度方向CD的长度150mm×宽度25mm的矩形条状的试验片,做成测量用试样。然后,使用具备最大载荷容量为50N的负荷传感器的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株)制、自动绘图、型号AGS-1kNG),对于输送方向MD和宽度方向CD的测量用试样各自的3个测量用试样,在100mm的卡盘间距离、1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的条件下测量拉伸强度和拉伸伸长率。将输送方向MD和宽度方向CD的测量用试样各自的3个测量用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拉伸伸长率的平均值作为输送方向MD和宽度方向CD的拉伸强度和拉伸伸长率。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的效果,对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和不依照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进行了比较生产效率(能量效率)的比较实验。
(1)试样的制作
(1-1)实施例1的试样
作为网状物7,准备由纤维密度3.0×10-3g/cm3左右(单位面积重量30g/m2左右、厚度10mm左右)的PET/PP/PET形成的纤维层叠体。接着,在制造装置1中,在第1抽吸鼓5上从供水装置2以水压0.5MPa向网状物7供给水,接着从第1喷射喷嘴3-1以喷射压力3.0MPa向网状物7供给水,从第1喷射喷嘴3-2以喷射压力6.0MPa向网状物7供给水。由此,使网状物7的纤维彼此间交织并将凹凸图案55转印到网状物7,形成在凹凸图案存在区域带有凹凸图案40的半成品8。之后,在第2抽吸鼓6上,省略不对凹凸图案存在区域中的凹凸图案40的形成产生影响的来自第2喷射喷嘴4的水的喷射,将形成的半成品8原封不动地作为实施例1的无纺布9。其中,刚刚从供水装置2以水压0.5MPa向网状物7供给水之后的最大拉伸强度和最大拉伸伸长率在输送方向MD上分别为0.091N/25mm和11.9%,在宽度方向CD上分别为0.020N/25mm和0.0501%。
(1-2)比较例1的试样
准备与实施例1相同的网状物7,在制造装置1中,不在第1抽吸鼓5的支承体54配置凹凸图案55,而在第2抽吸鼓6的支承体64配置凹凸图案55。在该状态的制造装置1中,在第1抽吸鼓5上从供水装置2以水压0.5MPa向网状物7供给水,从第1喷射喷嘴3-1以喷射压力3.0MPa向网状物7供给水,从第1喷射喷嘴3-2以喷射压力6.0MPa向网状物7供给水。由此,形成网状物7的纤维彼此间交织但不带有凹凸图案的半成品。之后,在第2抽吸鼓6上从第2喷射喷嘴4以喷射压力9.0MPa向半成品喷射水。由此,使半成品的纤维彼此间交织并将凹凸图案55转印到半成品,形成在凹凸图案存在区域带有凹凸图案的比较例1的无纺布。因而,在比较例1中,在第2抽吸鼓6上利用第2喷射喷嘴4对已经进行了纤维彼此间的交织的半成品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即,比较例1可以称作不依照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其中,刚刚从供水装置2以水压0.5MPa向网状物7供给水之后的最大拉伸强度和最大拉伸伸长率与实施例1相同。
(2)凹凸图案的形成效果的评价
(2-1)评价方法
利用以下的方法对使用制造装置1形成的带凹凸图案(花纹)的无纺布的试样进行该无纺布的凹凸图案的形成效果的评价。在此,作为凹凸图案,使用由贯通无纺布的开孔构成的图案。
首先,用扫描仪(扫描仪:Canon image Runner ADVANCE iR-ADVC5255F,二值化软件:Scalar Corporation USB Digital Scale 1,1J)读入试样并将其图像化。在该情况下,开孔形成得越恰当,图像越黑。接着,对于得到的图像中的、包含凹凸图案的预定区域(凹凸图案存在区域)的预定面积(100mm×25mm=2500mm2)的区域,对其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将二值化的图像中的、黑色部分定义为开孔部、即形成有凹凸图案的部位,求出黑色部分的面积相对于预定面积(2500mm2)的比例、即面积率。将该无纺布的黑色部分的面积率与支承体的凹凸图案的面积率相比较,作为该无纺布的形成效果。即,(无纺布的凹凸图案的形成效果)=(无纺布的黑色部分的面积率)/(支承体的凹凸图案的面积率)×100(%)。例如在(无纺布的凹凸图案的形成效果)较高的情况下,形成效果较佳,无纺布的凹凸图案更接近支承体的凹凸图案,即视觉辨认度更高。
(2-2)评价结果
下述的表1表示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凹凸图案的形成效果评价的评价结果。其中,“黑色个数”表示预定面积的区域内的因凹凸图案而产生的黑色部分的个数。“黑色总面积”表示这些黑色部分的总面积。“1个的面积”表示这些黑色部分的每1个部分的平均面积。“面积率”表示黑色总面积相对于预定面积的比例。“形成效果”表示利用上述算式计算的(无纺布的凹凸图案的形成效果)。
【表1】
如表1所示,可知实施例1的试样与比较例1的试样相比,黑色部分的“总面积”较多、每1个黑色部分的平均的“面积”较多,“形成效果”较佳。换言之,可知实施例1的试样与比较例1的试样相比,凹凸图案形成得视觉辨认度较佳。
(3)生产效率(能量效率)
在实施例1中,从第1喷射喷嘴3-1以喷射压力3.0MPa向网状物7喷射水,从第1喷射喷嘴3-2以喷射压力6.0MPa向网状物7喷射水。因而,在实施例1中,能够视为第1喷射喷嘴3以与9.0MPa的喷射压力相对应的能量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及交织)。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从第2喷射喷嘴4以喷射压力9.0MPa向半成品喷射水。因而,在比较例1中,能够视为第2喷射喷嘴4以与9.0MPa的喷射压力相对应的能量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因而,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能够视为为了形成凹凸图案而从喷射喷嘴供给的水流的能量大致相同。此时,如表1所示,可知实施例1的试样与比较例1的试样相比,形成效果较佳地转印了凹凸图案。即,可知在利用大致相同的能量的水流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的情况下,不进行使纤维彼此间交织的处理地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的方式(实施例1)与在进行使纤维彼此间交织的处理之后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的方式(比较例1)相比,凹凸图案的形成效果较佳。换言之,若欲形成相同的形成效果的凹凸图案,则不进行使纤维彼此间交织的处理地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的方式与在进行使纤维彼此间交织的处理之后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水流的能量。因而,不进行使纤维彼此间交织的处理地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的本发明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与在进行使纤维彼此间交织的处理之后进行凹凸图案的转印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能量效率)。
附图标记说明
1、制造装置;2、供水装置;3、第1喷射喷嘴;4、第2喷射喷嘴;5、第1抽吸鼓;6、第2抽吸鼓;7、网状物;8、半成品;9、无纺布。

Claims (10)

1.一种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通过一边输送网状物一边对其进行加工来制造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其中,
该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
准备纤维密度为4×10-2g/cm3~8×10-2g/cm3的网状物;
将所述网状物以沿着在表面具有凹凸图案的第1支承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式配置,通过向所述网状物喷射第1水流,从而使所述网状物所含有的纤维彼此间交织,并形成具有转印有所述凹凸图案的凹凸图案存在区域的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以及
通过向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除所述凹凸图案存在区域之外的区域喷射第2水流,从而使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所含有的纤维彼此间交织而形成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准备所述网状物的工序包括利用水流使层叠纤维而成的网状物湿润并将其脱水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使所述网状物湿润并将其脱水的工序中,将所述网状物以沿着所述第1支承体的表面的方式配置,一边利用水使该网状物湿润,一边通过隔着所述第1支承体吸引而将其脱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无纺布的工序中,在相对于所述第1支承体独立的、在表面不具有所述凹凸图案的第2支承体上配置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向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喷射所述第2水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工序中,从沿着输送所述网状物的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第1水流喷嘴喷射所述第1水流,
在所述多个第1水流喷嘴中,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越靠下游侧的第1水流喷嘴其喷射压力越高。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工序中,向所述网状物的一个面喷射所述第1水流,
在形成所述无纺布的工序中,向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与所述网状物的另一个面相对应的面喷射所述第2水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水流的喷射压力低于所述第2水流的喷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支承体配置在绕水平的轴线旋转的圆筒状的第1抽吸鼓的外周面,
在形成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工序中,从比所述轴线靠上方的位置喷射所述第1水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支承体配置在绕轴线旋转的圆筒状的第1抽吸鼓的外周面,
所述第2支承体配置在绕轴线旋转的圆筒状的第2抽吸鼓的外周面,该第2抽吸鼓配设于比所述第1抽吸鼓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所述第1抽吸鼓和所述第2抽吸鼓以互相不接触、且两者的轴线互相平行的方式配设,
在形成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工序中,以所述网状物的第1面朝向外方的方式使所述网状物被所述第1抽吸鼓吸引并保持于所述第1支承体的表面,并向所述网状物的所述第1面喷射所述第1水流,
在形成所述无纺布的工序中,以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与所述网状物的位于同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相对应的面朝向外方的方式,使离开了所述第1抽吸鼓的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被所述第2抽吸鼓吸引并保持于所述第2支承体的表面,并向所述带凹凸图案的半成品的与所述网状物的所述第2面相对应的面喷射所述第2水流,
在铅垂方向上,所述第1抽吸鼓的轴线位于所述第2抽吸鼓的轴线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使所述网状物湿润并将其脱水的工序中,一边通过隔着网眼向所述网状物喷射第3水流而使所述网状物湿润,一边通过隔着所述第1支承体吸引而将所述网状物脱水。
CN201680060576.4A 2015-10-16 2016-07-20 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138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4354 2015-10-16
JP2015204354A JP6189394B2 (ja) 2015-10-16 2015-10-16 凹凸パターン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PCT/JP2016/071316 WO2017064896A1 (ja) 2015-10-16 2016-07-20 凹凸パターン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8405A true CN108138405A (zh) 2018-06-08
CN108138405B CN108138405B (zh) 2021-02-23

Family

ID=58517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0576.4A Active CN108138405B (zh) 2015-10-16 2016-07-20 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363940B1 (zh)
JP (1) JP6189394B2 (zh)
CN (1) CN108138405B (zh)
WO (1) WO20170648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8072A (zh) * 2018-06-12 2018-10-26 高长水 水刺提花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60816A (zh) * 2019-11-01 2021-05-07 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的起皱木浆复合水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60817A (zh) * 2020-12-28 2021-05-07 绍兴莱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层吸附且高保湿型面膜及其生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2758B2 (ja) * 2017-04-19 2019-0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スパンレース不織布
KR101945832B1 (ko) * 2017-05-29 2019-02-11 엠에스페이퍼 주식회사 부직포원단의 격자상 입체무늬 성형방법, 이에 사용되는 제조장치
JP7065603B2 (ja) * 2017-12-28 2022-05-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7065607B2 (ja) * 2017-12-28 2022-05-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7065605B2 (ja) * 2017-12-28 2022-05-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7065606B2 (ja) * 2017-12-28 2022-05-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7065604B2 (ja) * 2017-12-28 2022-05-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CN108374239B (zh) * 2018-02-06 2020-06-30 杭州萧山凤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提花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973A (en) * 1977-06-13 1979-01-19 Johnson & Johnson Novel nonwoven fabric and production thereof
CN1222596A (zh) * 1997-12-26 1999-07-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开孔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222597A (zh) * 1997-12-26 1999-07-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及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2155A (ja) * 1982-01-31 1983-08-06 ユニ・チヤ−ム株式会社 模様を有する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EP0215684B1 (en) * 1985-09-20 1992-05-13 Uni-Charm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pertured non-woven fabric
US4959894A (en) * 1988-07-20 1990-10-02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Disposable semi-durable nonwoven fabric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5144729A (en) * 1989-10-13 1992-09-08 Fiberweb North America, Inc. Wiping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914811B2 (ja) * 1992-02-10 1999-07-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04903B2 (ja) * 1995-12-26 2000-10-30 株式会社クラレ 繊維ウエブの水流絡合方法
DE19627256A1 (de) * 1996-07-08 1998-01-15 Fleissner Maschf Gmbh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ydromechanischen Verschlingen der Fasern einer Faserbahn
US6314627B1 (en) * 1998-06-30 2001-11-13 Polymer Group, Inc. Hydroentangled fabric having structured surfaces
EP1190134B1 (en) * 2000-03-24 2013-07-31 Kao Corporation Bulky she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3533359B2 (ja) * 2000-03-31 2004-05-3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可撓性複合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15378B1 (en) * 2000-09-08 2004-11-09 Polymer Group, Inc. Abrasion resistant and drapeable nonwoven fabric
JP4548814B2 (ja) * 2001-02-23 2010-09-22 株式会社クラレ 不織布
FR2849869B1 (fr) * 2003-01-14 2005-09-09 Ahlstrom Brignoud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non tisse composite et installation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dit procede
JP3998683B2 (ja) * 2004-12-28 2007-10-31 花王株式会社 清掃用シート
JP5070275B2 (ja) * 2009-12-25 2012-11-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EP2644761B1 (en) * 2010-11-22 2018-04-04 Kao Corporation Bulky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9169586B2 (en) * 2012-08-03 2015-10-27 Fa-Ma Jersey S.P.A. Channelled nonwoven with reduced surface expansion of liqui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anitary towels and relative process of manufa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973A (en) * 1977-06-13 1979-01-19 Johnson & Johnson Novel nonwoven fabric and production thereof
CN1222596A (zh) * 1997-12-26 1999-07-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开孔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222597A (zh) * 1997-12-26 1999-07-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及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8072A (zh) * 2018-06-12 2018-10-26 高长水 水刺提花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60816A (zh) * 2019-11-01 2021-05-07 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的起皱木浆复合水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60817A (zh) * 2020-12-28 2021-05-07 绍兴莱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层吸附且高保湿型面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12760817B (zh) * 2020-12-28 2022-01-04 绍兴莱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层吸附且高保湿型面膜及其生产系统、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8405B (zh) 2021-02-23
EP3363940A1 (en) 2018-08-22
JP6189394B2 (ja) 2017-08-30
WO2017064896A1 (ja) 2017-04-20
EP3363940B1 (en) 2021-01-20
JP2017075431A (ja) 2017-04-20
EP3363940A4 (en) 2018-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8405A (zh) 带凹凸图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JP6632579B2 (ja) 凹凸パターン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I585251B (zh) Composite long fiber textile and its 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synthetic long fiber artificial leather
RU2520935C2 (ru) Проницаемая лент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неткан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CN103180501B (zh) 用于制造复合无纺布的方法和设备
CN106661787A (zh) 吸水性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
JP5901129B2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02277692A (zh) 一种纱布产品、水刺转鼓设备及纱布制造方法
CN107532352A (zh) 对纤维进行加固和结构化以成为非织造物的方法和设备
CN1981080A (zh) 成型头和制造纤维网的方法
CN110573667B (zh) 水刺无纺布
CN102369317A (zh) 用于制造棉絮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KR20140097309A (ko) 긴 천연 섬유들을 포함하는 섬유들의 연속적인 웹을 생산하는 방법, 및 연관된 장치 및 웹
CN107227559A (zh) 热风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设备及制得的热风无纺布
CN1894455B (zh) 非织造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KR100496829B1 (ko) 중간층이 울 섬유로 된 의류용 다층부직포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제조장치
CN101563492A (zh) 用于制造单层或多层无纺布的方法和装置
KR101035110B1 (ko) 혼방 부직포의 제조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871393A (zh) 由至少两个纤维网罩盖和中间纸浆层构成的大体积夹心面包双面绒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TW201348546A (zh) 不織布及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CN1107914A (zh) 一种化纤、绒毛复合絮棉的生产方法及设备
KR100923418B1 (ko) 부직포 결합장치
JPH08109564A (ja) 長繊維水流絡合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61739B2 (ja) 複合型不織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7177532A (ja) 中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