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7243B -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以及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以及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7243B
CN108137243B CN201680057683.1A CN201680057683A CN108137243B CN 108137243 B CN108137243 B CN 108137243B CN 201680057683 A CN201680057683 A CN 201680057683A CN 108137243 B CN108137243 B CN 108137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granular material
granule
scattering
h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76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7243A (zh
Inventor
真锅良辅
小林英男
中泽知大
大塚和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303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9429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892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887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7914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61339A1/ja
Publication of CN108137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7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7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7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粉粒体散布装置(1)包括:贮料器(2),其具备能够在内部暂时储存粉粒体(P)的储存部(20)、排出粉粒体(P)的排出口(23)、及将储存部(20)与排出口(23)之间连结的粉粒体用移动通道(22);及搬送机构(3),其相对于排出口(23)隔开间隙(G)而配置,且将从排出口(23)排出的粉粒体(P)沿规定的一个方向(X)搬送而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100)上。在俯视图中,排出口(23)呈在与搬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该搬送方向(X)上的长度的形状。移动通道(22)的搬送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D)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的2倍以上且小于5倍,并且移动通道(22)的粉粒体(P)被排出的方向上的长度(H)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的1倍以上。间隙(G)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的1倍以上。

Description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以及含粉粒体物品的 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粒体散布装置及使用其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物品等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种制品的制造中,迫切希望对连续搬送的基材均匀地散布粉粒体。作为意在满足该要求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粉粒体散布装置,其包含能够在内部暂时储存粉粒体的贮料器,能够将从该贮料器排出的粉粒体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其中,在该贮料器的下方,配置用以将从该贮料器排出的粉粒体沿水平方向搬送的螺旋输送带,并且在该螺旋输送带的大致下方,配置用以将该粉粒体沿垂直方向搬送的回转器,并且在该回转器的下方,配置用以将该粉粒体以逐粒沿垂直方向整齐排列的状态排出的间隙调节机构。
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粉粒体定量供给输出装置,其包括:供给装置,其收容粉粒体;输出装置,其接收且输送粉粒体;接续机构,其将粉粒体无停滞地导引至输出装置;计量装置,其连续计量包括所收容的粉粒体在内的供给装置的总重量;及控制装置,其根据计量装置的计量值,以使供给装置中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量ΔB与每单位时间的希望输出量ΔB1一致的方式控制输出装置的输出能力。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粉体散布装置,其具备:贮料器;旋转给料器,其被配置于贮料器内,且通过旋转驱动而使贮料器内的粉体材料向下方下落;带式给料器,其接收并搬送从贮料器下落的粉体材料;搬送量调节器,其隔开间隙而配置于带式给料器的上方,调节通过该间隙的粉体材料的搬送量;及刮落转子,其一边与搬送至带式给料器的下游侧端部的粉体材料接触一边进行旋转驱动,由此将该粉体材料刮落而散布至下方。
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在连续搬送的基材上散布粉粒体的方法,其中,从暂时储存粉粒体的供给部通过螺杆给料器而连续运出粉粒体,使运出的粉粒体下落而以振动搬送部接收,一边通过该振动搬送部所具备的振动体的振动而使粉粒体分散一边进行搬送,从振动搬送部的散布口使粉粒体连续散布于基材上。在该方法中,连续计量供给部及螺杆给料器及存在于它们内部的粉粒体的总质量,基于该计量所得的多个计量值,螺杆控制部计算出粉粒体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量,并且,螺杆控制部以使该计算出的减少量与每单位时间的目标排出量一致的方式控制螺杆给料器的螺杆转数。另外,当连续计量的值低于将供给部、螺杆给料器及存在于它们内部的粉粒体合计的合计质量的目标下限量时,粉粒体供给量控制部通过控制对供给部供给粉粒体直至成为目标上限量。
如上所述,在将粉粒体定量地散布于被散布物(连续搬送的基材)的情况下,存在使用贮料器的情况。通常,贮料器在上端具有能够从上方朝向内部投入粉粒体的上部开口,并且在下端具有能够将所投入的粉粒体向下方排出的排出口,并且具有其内径从上方朝向下方变窄的内表面。作为有关贮料器的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对被散布物定量地散布粉粒体的定量给料器装置中使用贮料器供给粉粒体的情况下,会因其重量压力而导致粉粒体的流动性发生变化,出现粉粒体的散布精度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贮料器与定量给料器装置之间,放置内管,该内管具有其直径比贮料器的排出口直径更细的部分,将该内管的下端的排出口插入到定量给料器装置内的粉粒体的堆积物中。
另外,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暂时储存于贮料器内的粒状造粒体的量较少的状态下,从贮料器的上部开口追加投入粒状造粒体的情况下,由于粒状造粒体的下落高度较高,因此粒状造粒体会因下落冲击而产生溃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贮料器内配置分散板,该分散板接收所投入的粒状造粒体并使其朝向贮料器的倾斜内表面分散并下落。另外,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即便将经粒度调整的粉粒体投入到贮料器中,也会在贮料器内经时性地产生粒度构成上的偏差,其结果,瓷砖等制品的品质会产生偏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贮料器的上部开口设置阻流机构,该阻流机构能够阻止从上方投入的粉粒体在贮料器内的中央成为凸起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924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1-1534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982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3-139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4-14478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6358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065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装置的第1发明)是一种粉粒体散布装置,其包括:贮料器,其具备能够在内部暂时储存粉粒体的储存部、将该储存部内的该粉粒体排出的排出口、及将该储存部与该排出口之间连结的粉粒体用移动通道;及搬送机构,其相对于该排出口隔开间隙而配置,且将从该排出口排出的上述粉粒体沿规定的一个方向搬送并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在俯视图中,上述排出口呈在与通过上述搬送机构进行搬送的上述粉粒体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该搬送方向上的长度的形状。上述移动通道在上述搬送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上述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2倍以上且小于5倍,并且上述移动通道在该粉粒体被排出的方向上的长度为该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1倍以上。上述粉粒体散布装置中,上述间隙为上述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1倍以上。
上述本发明(装置的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是,包括:计量装置,其连续计量上述贮料器及该贮料器内所储存的上述粉粒体的总重量;及控制机构,其测定上述总重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且以使通过上述搬送机构而散布的上述粉粒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散布量与每单位时间的目标散布量一致的方式,根据该变化量而进行对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的控制,并且与该控制独立地,当该总重量低于临界值时,以对上述贮料器内补充上述粉粒体直至该总重量成为初始设定重量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装置的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对上述贮料器补充上述粉粒体期间,暂停对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的控制,并且将暂停控制中的该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保持为即将暂停控制之前的搬送能力。
另外,本发明(方法的第1发明)是一种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使用上述本发明(装置的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将上述粉粒体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
上述本发明(方法的第1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包括如下工序,即,通过上述搬送机构将从上述贮料器排出的上述粉粒体沿规定的一个方向搬送并散布的工序。连续计量上述贮料器及该贮料器内所储存的上述粉粒体的总重量,当该总重量低于临界值时,进行对该贮料器内补充该粉粒体直至该总重量成为初始设定重量的粉粒体补充操作。与上述粉粒体补充操作独立地,进行如下的搬送能力控制操作:测定上述总重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而控制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由此使通过该搬送机构而散布的上述粉粒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散布量与每单位时间的目标散布量一致。在进行上述粉粒体补充操作期间,暂停上述搬送能力控制操作,并将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保持为即将暂停该搬送能力控制操作之前的搬送能力。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通过上述本发明(方法的第1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将上述粉粒体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的工序。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搬送机构将从贮料器排出的粉粒体沿规定的一个方向搬送并散布于散布对象物,由此制造包含该粉粒体的物品。连续计量上述贮料器及该贮料器内所储存的上述粉粒体的总重量,当该总重量低于临界值时,进行对该贮料器内补充该粉粒体直至该总重量成为初始设定重量的粉粒体补充操作。与上述粉粒体补充操作独立地进行如下的搬送能力控制操作:测定上述总重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而控制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由此使通过该搬送机构而散布的上述粉粒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散布量与每单位时间的目标散布量一致。在进行上述粉粒体补充操作期间,暂停上述搬送能力控制操作,并将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保持为即将暂停该搬送能力控制操作之前的搬送能力。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功能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通过上述本发明(方法的第1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将作为上述粉粒体的吸水性聚合物或电解质散布于基材上的工序。
另外,本发明者们注意到,在具有从上部开口朝向下端的排出口而内径变窄的内表面的贮料器内形成有粉粒体堆积物的状态下,一边对该粉粒体堆积物上供给粉粒体,一边从该排出口排出粉粒体的情况下,对该粉粒体堆积物的粉粒体的供给会对从该排出口排出的粉粒体的排出量产生影响,由此,主要从排除该影响的观点考虑,想要提供一种能够在被散布物上以较高的散布精度定量地散布粉粒体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并为了能够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而进行了各种研究,其结果获得了如下见解:通过以使因对粉粒体堆积物上供给粉粒体而形成的“粉粒体的山”存在于就与该排出口及贮料器的倾斜的内表面的关系而言适当的位置的方式,控制粉粒体的供给位置是有效的。
本发明(方法的第2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其是一种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从供给部对其下方的贮料器供给粉粒体,并从该贮料器的下端的排出口将粉粒体排出而散布于被散布物上。上述贮料器包含能够暂时储存从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粉粒体的储存部,该储存部具有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作为划分形成粉粒体的储存空间的内表面。上述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包括粉粒体排出工序:即,在上述储存部内暂时储存有粉粒体而形成有粉粒体堆积物的状态下,一边从上述供给部对该粉粒体堆积物上供给粉粒体而形成并维持粉粒体的山,一边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粉粒体。在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以使上述粉粒体堆积物上的上述粉粒体的山与上述排出口的延长区域不重叠且与上述倾斜面不接触的方式,控制从上述供给部的粉粒体的供给。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功能性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用上述本发明(方法的第2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在作为上述被散布物的基材上散布上述粉粒体的工序。
另外,本发明(装置的第2发明)是一种粉粒体散布装置,其具备:粉粒体的供给部;及贮料器,其配置于该供给部的下方,且将从该供给部供给的粉粒体从下端的排出口排出。上述贮料器包括能够暂时储存从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粉粒体的储存部,该储存部具有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作为划分形成粉粒体的储存空间的内表面。在上述储存部内暂时储存有粉粒体而形成有粉粒体堆积物的状态下,一边从上述供给部对该粉粒体堆积物上供给粉粒体而形成并维持粉粒体的山,一边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粉粒体的情况下,以使该粉粒体堆积物上的该粉粒体的山与该排出口的延长区域不重叠且与上述倾斜面不接触的方式,从该供给部供给粉粒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从通过搬送机构进行搬送的粉粒体的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观察图1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情况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中的贮料器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中的排出口及其附近的侧视图。
图5(a)及图5(b)是分别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搬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6(a)及图6(b)是分别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排出口的俯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1发明)所使用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从通过搬送机构进行搬送的粉粒体的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观察图7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情况的正视图。
图9(a)及图9(b)是分别对基于贮料器及该贮料器内所储存的粉粒体的总重量的测量值,计算出该总重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表示贮料器及该贮料器内所储存的粉粒体的总重量的测量值的经时变化、该总重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及基于该变化量的振动产生机构的振幅的变化的程度的图表。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2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中能够使用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中的贮料器的立体图。
图13是作为本发明(第2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使用图11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中的排出口及其附近的侧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2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中能够使用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供给部及贮料器)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来散布粉粒体时的散布定量性的图表。
图1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2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来散布粉粒体时的散布定量性的图表。
图18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3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来散布粉粒体时的散布定量性的图表。
图19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4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来散布粉粒体时的散布定量性的图表。
图2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5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来散布粉粒体时的散布定量性的图表。
图2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发明)的范围外的比较例1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来散布粉粒体时的散布定量性的图表。
图2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发明)的范围外的比较例2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来散布粉粒体时的散布定量性的图表。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1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A1中进行的粉粒体的散布中的实测散布量的经时变化的图表。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第1发明)的范围外的比较例A1中进行的粉粒体的散布中的实测散布量的经时变化的图表。
图25是就本发明(第2发明)表示实施例及参考例的散布定量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是,在即将对连续搬送的基材散布粉粒体前,使多个粉粒体沿垂直方向整齐排列,从该粉粒体的列对基材逐粒散布,因此,能够应用这种散布机构的情况仅限定于粉粒体为真球状且粒度分布较小的情形。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来散布非真球状的粉粒体或粒度分布较大的粉粒体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难以使粉粒体沿垂直方向整齐排列,在装置内产生粉粒体的堵塞等,无法定量性良好地散布粉粒体。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第1发明的一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连续搬送的基材沿该基材的宽度方向均匀且定量性良好地散布粉粒体的粉粒体散布装置。
另一方面,根据经验已知在使贮料器等供给装置内所贮存的粉粒体从该贮料器的下部自然下落的情况下,存在根据贮料器内所贮存的粉粒体的量而在下落量上产生差异的情形。因此,为了使粉粒体的下落量始终固定,而始终监视贮料器内的粉粒体的质量,以使贮料器内的粉粒体的质量成为固定的方式连续进行向贮料器内的粉粒体的供给即可。然而,就一边对贮料器内连续供给粉粒体并且一边连续测定贮料器内的粉粒体的质量的方法而言,因为质量计量机器上的制约,并不是容易实现的。尤其是下落量为少量的情况下,为了以高精度控制该下落量,必须严密地管理贮料器内所贮存的粉粒体的质量,并且需要严密地管理下落量。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第1发明的另一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贮料器等供给装置内所贮存的粉粒体的散布量固定的方法及装置。
另一方面,在将粉粒体从贮料器的上部开口供给并从下端的排出口定量地排出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在贮料器内暂时储存粉粒体而形成有粉粒体堆积物的状态下,如果对该粉粒体堆积物上供给粉粒体,则会因该新供给的粉粒体的下落的冲击而产生贮料器内的粉压变动,从而导致从排出口排出的粉粒体的排出量上的变动。专利文献6及7所记载的技术是,通过在贮料器内设置使从上部开口供给的粉粒体分散于贮料器的内表面侧的“伞”,而缓和因粉粒体直接下落至粉粒体堆积物上所产生的冲击,但是该技术由于无法使贮料器内的粉粒体堆积物的上表面保持均匀,因此存在贮料器内的粉粒体的流动变得不均匀的危险,无法有效地防止粉粒体的排出量的变动。另外,考虑对贮料器赋予振动来使贮料器内的粉粒体堆积物的上表面保持均匀的方法,但该方法有引起贮料器内的分级或压密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第2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被散布物上以较高的散布精度定量散布粉粒体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
以下,对于本发明(第1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图1~图4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粉粒体散布装置1包括:贮料器2,其能够在内部暂时储存粉粒体P;及搬送机构3,其将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沿图中符号X所示的规定的一个方向搬送,并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100上。基材100例如可如图1所示那样通过搬送辊、或带式输送机等公知的搬送装置而进行连续搬送。另外,基材100及其搬送装置并非构成粉粒体散布装置1的构件。
如图1所示,贮料器2是通过立设于底板4上的支持构件5而固定于同样固定于底板4上的搬送机构3(接收机构30)的上方位置。
如图1所示,在侧视图中,即从与通过搬送机构3进行搬送的粉粒体P的搬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贮料器2包含呈上底比下底更长的梯形形状的储存部20、和连接于该储存部20的下端且在该侧视图中呈长方形形状的长方体形状的排出部21而构成。储存部20在内部具有能够储存粉粒体P的空间,能够在该内部空间暂时储存粉粒体P。粉粒体P通过粉体供给装置90而从储存部20的上部开口被供给至储存部20的内部空间。排出部21在内部具有粉粒体P的移动通道22,并且在排出部21的下端(与储存部20相反的一侧上的端部),形成有粉粒体P的排出口23,储存部20的内部空间与排出口23经由移动通道22而连通。贮料器2通过该构成能够经由移动通道22从排出口23排出暂时储存于内部的粉粒体P。
对贮料器2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划分形成储存部20的内部空间的内侧壁20i是其一部分为沿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这两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倾斜内侧壁20is,内侧壁20i的其余部分均为沿与水平方向正交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壁。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储存粉粒体P的储存部20的内部空间以4块内侧壁20i、20is划分形成,各内侧壁20i、20is分别与划分形成粉粒体P的移动通道22的内侧壁21i相连,因此该4块内侧壁20i、20is中,除位于搬送方向X的最下游侧或最上游侧的1块内侧壁20is以外,剩余3块内侧壁20i均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壁。通过使贮料器2具有这种构造,当粉粒体P的集合体从储存部20流入排出部21时,能够抑制该集合体的与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分的流动速度比周围部分更快,因此有利于粉粒体P的均匀散布。
另外,在排出部21中,如图1及图3所示,划分形成粉粒体P的移动通道22的内侧壁21i均为沿与水平方向正交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壁。换言之,排出部21的内部空间即移动通道22为长方体形状,其从该排出部21的与储存部20的连接部侧端部朝向排出口23,相对于搬送方向X及与搬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任一者均具有相同长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贮料器2中,如图3所示,就搬送方向X而言,储存部20的上底的长度比排出口23的长度更长;就与搬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而言,储存部20的上底的长度与排出口23的长度相同。贮料器2通过该构造而容易地从排出口23稳定地定量排出粉粒体P。
如图1所示,搬送机构3包含接收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的接收机构30、及使接收机构30振动的振动产生机构31而构成。搬送机构3相对于位于贮料器2的下端的排出口23隔开间隙G而配置,更具体而言,以在接收机构30的上表面30a、即接收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并进行搬送的面30a与排出口23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G的方式配置。振动产生机构31固定于接收机构30的下表面30b。在接收机构30中,用于粉粒体P的接收及搬送(与粉粒体P接触)的是位于贮料器2(排出口23)的下方的部分及其附近,除此以外的部分基本上是不与粉粒体P接触的粉粒体非接触部,因此振动产生机构31固定于接收机构30的该粉粒体非接触部的下表面30b。
搬送机构3通过使振动产生机构31工作以使接收机构30振动,从而能够沿规定的方向搬送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粉粒体散布装置1具备对于振动产生机构31施加的电压及频率进行控制的振动控制部(未图示),通过该振动控制部而控制接收机构30的振动数及振幅,进一步控制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的搬送状态。即,在通过上述振动控制部的控制下,在振动产生机构31非工作时,接收机构30不振动,因此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的搬送被停止或被抑制,当从该状态使振动产生机构31工作时,接收机构30开始振动,由此解除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的停止或抑制,粉粒体P沿图中符号X所示的方向被搬送,最终如图1及图2所示,从接收机构30的搬送方向X的前端部下落,散布于在接收机构30的下方连续搬送的基材100上。
作为接收机构30,从将通过振动产生机构31而产生的振动适当地传递至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平板状,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如图1所示那样的扁平的平板构件。对于由该平板构件构成的接收机构30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列举铁、不锈钢、铝、塑胶等。
另外,也可以在接收机构30的沿搬送方向X的侧边部,设置从上表面30a朝向上方(贮料器2侧)立设的导引构件。通过在接收机构30设置这种导引构件,而能够更确实地通过接收机构30接收从贮料器2的排出口23排出的粉粒体P,并且在将所接收的粉粒体P散布于基材100之前,能够更确实地在上表面30a上保持粉粒体P使其不会从接收机构30的上表面30a撒落,由此避免发生从搬送方向X以外的意外的方向散布粉粒体P的不良情况,确实地从接收机构30的搬送方向X的前端部对基材100均匀地散布粉粒体P。
作为振动产生机构31,只要是能够产生能够沿所期望的一个方向搬送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的振动成分的机构即可,例如可列举压电陶瓷等压电元件、振动给料器等公知的振动产生机构。其中,优选使用振动给料器作为振动产生机构31。另外,对于振动产生机构31的振动数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从粉粒体的搬送性以及散布的均匀性及定量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50Hz以上,更优选为100Hz以上,而且,优选为500Hz以下,更优选为300Hz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50~500Hz,更优选为100~300Hz。
本实施方式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的主要课题在于:对于连续搬送的基材100,沿该基材100的宽度方向(与基材100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图中符号Y所示的方向)均匀性优异且定量性良好地散布粉粒体P,为了解决该课题而采用下述(1)~(4)手段。
(1)在俯视图(与粉粒体P的排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图)中,排出口23呈与通过搬送机构3进行搬送的粉粒体P的搬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W(参照图3)比搬送方向X上的长度D更长(参照图1、图3及图4)的形状。
(2)移动通道22在搬送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D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参照图4)的2倍以上且小于5倍(2≦D/r<5)。
(3)移动通道22在粉粒体P的排出方向上的长度H(参照图2及图3)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1倍以上(r≦H)。
(4)间隙G(参照图1、图2及图4)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1倍以上(r≦G)。
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测定,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列举干式筛法(JIS Z8815-1994)、动态光散射法、激光衍射法、离心沉淀法、重力沉淀法、图像成像法、FFF(场流分离)法、静电检测法、库尔特法等。这些中,从再现性与精度方面考虑,优选采用以激光衍射法或库尔特法测定的最大粒径r。尤其是,在对象粉粒体的形状为不定形的情况下、或粉粒体的粒径为5mm程度以下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粉粒体的最大粒径r。
关于上述(1),位于排出部21的下端的排出口23的俯视图形状会对排出部21内的移动通道22中的粉粒体P的流动产生不少影响。根据本发明者们的见解,如果排出口23的俯视图形状为长方形形状或与其相仿的形状、即“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则与正圆形状或正方形形状的情形相比,移动通道22中的粉粒体P的流动容易实现稳定流动,从而有助于解决上述课题。上述(1)是基于该见解而采用的,在排出口23中,成立“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W>搬送方向X上的长度D”的大小关系。长度W与长度D的比例,以W/D计,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而且,优选为100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1000,更优选为5~100。另外,长度W表示排出口23在宽度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
关于上述(2),如果移动通道22的最大宽度D小于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2倍,则有在移动通道22中产生粉粒体P的堵塞的危险,另外,如果移动通道22的最大宽度D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5倍以上,则难以实现移动通道22中的粉粒体P的流动的稳定流动,无法对基材100沿宽度方向Y均匀且定量性良好地散布粉粒体P。移动通道22的最大宽度D以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为基准优选为3倍以上且小于4倍。
关于上述(3),如果移动通道22的长度H小于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1倍,则有在移动通道22内无法实现粉粒体P的流动的稳定流动的危险,无法对基材100沿宽度方向Y均匀且定量性良好地散布粉粒体P。移动通道22的长度H以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为基准,优选为5倍以上,更优选为10倍以上。作为移动通道22的长度H的上限值,从粉粒体P的流动的稳定流动的观点考虑并没有限制,可以基于装置的适当的大小的观点来决定,例如,优选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100倍以下。
关于上述(4),如果贮料器2(排出部21)的排出口23与搬送机构3(接收机构3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G小于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1倍,则有在间隙G中产生粉粒体P的堵塞的危险,无法对基材100沿宽度方向Y均匀且定量性良好地散布粉粒体P。关于这一点,即便设置粉粒体P的平均粒径以上的间隙G,在使粉粒体散布装置1长时间运转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产生在排出口23与搬送机构3之间产生堵塞等的不良情况,因此不适合应用于进行大量生产的制品的制造。间隙G以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为基准,优选为1.5倍以上,更优选为2倍以上,而且,优选为10倍以下,更优选为5倍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5倍以上且10倍以下,更优选为2倍以上且5倍以下。如果间隙G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10倍以下,则容易将粉粒体P的排出速度保持在固定速度。尤其是,在搬送机构3具备振动产生机构31的情况下,虽然可以通过对振动产生机构31的振幅或振动数的调节来控制粉粒体P的排出量,但是如果间隙G为最大粒径r的10倍以下,则容易控制从贮料器2的排出口23排出的粉粒体P的排出量,因此优选。
另外,基于进一步提升贮料器2内的粉粒体P的流动的稳定流动及流动性的观点考虑,除了具备上述(1)~(4)条件以外,更优选贮料器2中的与粉粒体P接触的内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大于或等于粉粒体P的静止角θ(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就贮料器2的侧壁而言,除了储存部20的倾斜侧壁20s(参照图1及图2)以外,均为沿与水平方向正交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壁,这些垂直壁的内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90°,大于粉粒体P的静止角θ。另外,将储存部20的倾斜侧壁20s的内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设为大于或等于粉粒体P的静止角θ。在将“贮料器中的与粉粒体接触的内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设为θ1的情况下,θ1与粉粒体的静止角θ的比例,以θ1/θ计,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另外,θ1优选为1.2θ以上且为90°以下,更优选为1.5θ以上且为90°以下。
另外,从稳定地提升粉粒体P对基材100的散布精度的观点考虑,除了具备上述(1)~(4)条件以外,参照图4,更优选为:通过排出口23的中心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线VL与搬送机构3(接收机构30的上表面30a)的交点23A位于,在与间隙G、及粉粒体P的静止角θ的关系中,距离搬送机构3中的搬送方向X的下游侧端3DE为G/tanθ以上且15G以下的范围内。换言之,搬送机构3(接收机构30)的下游侧端3DE与交点23A之间的距离L优选为G/tanθ以上且15G以下。从粉粒体P的散布精度的方面考虑,该距离L越短越好,但如果距离L过短,则有从排出口23排出的粉粒体P不与搬送机构3接触或粉粒体P的静止角被破坏而直接散布于位于其下方的基材100上的危险,从而有反而阻碍散布精度的稳定提升的危险。距离L更优选为G/tanθ以上且10G以下。
作为粉粒体P,可以列举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砂糖、活性碳、小麦粉、PE(Polyethylene,聚乙烯)颗粒、PP(Polypropylene,聚丙烯)颗粒、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碎片、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碎片、PE小颗粒、PBA(Polybutyl Acrylate,聚丙烯酸丁酯)珠粒等有机物的粉粒体,或金属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玻璃、石灰等无机物的粉粒体。对于粉粒体P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球状、棋子状、椭圆形、椭圆柱、针状、立方体状等。根据粉粒体散布装置1,无论是粉粒体P为真球状的情况下,还是为真球状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均能够沿基材100的宽度方向Y均匀且定量性良好地进行散布。
作为与粉粒体P接触的贮料器2的内侧壁20i、20is、21i的材料,优选为不易使粉粒体P附着的材料。例如,在作为粉粒体而使用氯化钠等具有潮解性的材料、或如吸水性聚合物那样的因吸水而发生改性的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为使用热传导性较低的材料作为贮料器2的内侧壁。以热传导率计,优选使用在进行粉粒体的散布作业的温度条件下热传导率为25W/m·K以下的材料。其理由是因为:通过将热传导率较低的材料用作贮料器2的内侧壁,而容易防止贮料器2内的结露的缘故。另外,作为贮料器2的内侧壁的材料,也可以选择热传导率比外侧壁更低的材料等,其中,该外侧壁位于与该内侧壁相反的一侧且构成贮料器2的外表面。在贮料器2中采用这种热传导率较低的内侧壁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使用吸水性聚合物作为粉粒体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产生吸水性聚合物因吸水而膨胀、或表现出粘着性而互相粘连的不良情况,因此,从更确实地起到下述本发明(第1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另外,作为贮料器2的内侧壁20的材料,优选为不易因粉粒体产生腐蚀的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不锈钢、玻璃、氧化锆、氮化硅等陶瓷材料等。进一步,例如,在将如树脂粉体这样的非导电性材料、且因粉粒体P彼此间或粉粒体P与内侧壁20i、20is、21i的接触而能够产生静电的材料用作粉粒体P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作为贮料器2的内侧壁20i、20is、21i。其原因在于:通过将具有导电性的材料用作贮料器的内侧壁,而能够防止产生静电的缘故。作为这种材料,例如可列举如不锈钢、铝、铜这样的金属材料,及如导电性陶瓷、导电性树脂这样的赋予了导电性的材料等。
另外,作为贮料器2的内侧壁20i、20is、21i,优选为具有使粉粒体P顺利地向排出口23流出的表面特性。因此,贮料器2的内侧壁优选为表面平滑、且动摩擦系数低。尤其优选为内侧壁中沿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这两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倾斜内侧壁20is为这种特性。具体而言,贮料器2的内侧壁20i、20is、21i的表面粗糙度(Ra)以按照JIS B 0601-2001测定的值计,优选为1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μm以下。
基材100优选为片状的基材,但并不限定于片状的基材。作为片状的基材,可以列举通过各种制法制造的无纺布、树脂膜、织物、编织物、纸等、以及将这些中的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产品层叠多片而成的层叠体等。
另外,作为基材100,可列举在片状的材料之上层叠具有功能性的材料或组合物而成的材料。例如,可以将在膜或无纺布等片状材料之上通过涂布等方法配置包含易氧化性金属及水的发热组合物而成的产物作为基材100。作为这种形态的例子,作为“使用本发明(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将粉粒体散布于连续搬送的片状基材上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的一例,可列举如下:在制造包含易氧化性金属的颗粒及水的发热片材时,在连续搬送的包含纤维片材的片状基材上,散布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金属颗粒、固体电解质等的1种或2种以上而形成发热组合物,由此方法制造得到的基材。通过使用本发明(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将氯化钠等电解质或吸水性聚合物等粉粒体散布于该基材100的发热组合物的层上,从而可以获得以均匀的状态配置有这些粉粒体的发热体。如果是这种发热体,则可以期待获得发热不均较少的优异的发热特性。另外,本发明(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及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优选用于发热体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功能性片材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在连续搬送的包含纤维片材的片状基材上散布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来制造吸水性片材。
另外,在由于基材100包含含有水分的组合物等的原因,而出现散布于该基材100上的粉粒体从刚散布后起便难以在该基材100上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从排出口23进行均匀的粉粒体散布是较为重要的。从这一观点考虑,本发明(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是非常有用的。
在图5中,表示本发明(第1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对于下述另一实施方式,主要对与上述粉粒体散布装置1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于没有特别地说明的构成部分而言,可以适用对上述粉粒体散布装置1进行的说明。
图5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A、1B与上述粉粒体散布装置1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搬送机构。
图5(a)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A中的搬送机构3A是包含配置于贮料器2的排出口23的下方且绕旋转轴旋转的圆筒状的搬送辊32而构成,以搬送辊32的外周面接收从排出口23排出的粉粒体P,并通过搬送辊32的旋转而使其从该接收位置朝向位于搬送辊32的下方的基材(未图示)下落而散布于该基材上。
图5(b)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B中的搬送机构3B是包含架设于驱动辊33及从动辊34的环状的搬送带35而构成,以搬送带35接收从排出口23排出的粉粒体P,并通过搬送带35的移动而使其从该接收位置朝向位于搬送带35的下方的基材(未图示)下落而散布于该基材上。
本发明(第1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贮料器2的排出部22中的排出口23的俯视图形状并不限定于如图3所示的长方形形状,可以任意地设定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形状等,例如,可以设为如图6(a)所示的长椭圆形状、或如图6(b)所示的一个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形状。特别是,如上所述,排出口23的俯视图形状优选为与通过搬送机构3进行搬送的粉粒体P的搬送方向X正交的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大于搬送方向X上的长度的“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图3及图6所示的排出口23是其具体例。
另外,也可以为:排出口23沿宽度方向Y被分割为多个区块,且排出部21具有与该多个区块1对1地对应的多个移动通道22,在该情况下,对多个移动通道22(排出口23)分别采用上述(2)~(4)。
以下,对于本发明(第1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首先,对于本发明(第1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所使用的优选的散布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参照图7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图7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C,主要对其与上述粉粒体散布装置1(参照图1)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于粉粒体散布装置1C中的没有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而言,可以适用对粉粒体散布装置1所作的说明。
图7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C是能够良好地应用于制造含粉粒体物品的装置,其将从贮料器排出的粉粒体通过搬送机构而沿规定的一个方向搬送并散布于散布对象物,由此制造包含该粉粒体的物品。粉粒体散布装置1C包括:贮料器2,其能够在内部暂时储存粉粒体P;及搬送机构3,其将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沿图中符号X所示的规定的一个方向(搬送方向)搬送,并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100上。贮料器2位于搬送机构3(接收机构30)的上方位置。基材100例如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搬送辊、或带式输送机等公知的搬送装置来进行连续搬送。另外,基材100及其搬送装置并非构成粉粒体散布装置1C的构件。
搬送机构3通过使振动产生机构31工作以使接收机构30振动,从而能够沿规定的方向搬送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粉粒体散布装置1C包括对振动产生机构31施加的电压及频率进行控制的控制部40,通过该控制部40而控制接收机构30的振动数及/或振幅,并进一步控制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的搬送状态。即,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在振动产生机构31非工作时,接收机构30不进行振动,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的搬送停止或被抑制。当从该状态使振动产生机构31工作时,接收机构30开始振动,由此解除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的停止或抑制,粉粒体P沿图中符号X所示的方向(搬送方向)搬送,最终如图7及图8所示,从接收机构30的端部下落,从而散布于在接收机构30的下方连续搬送的基材100上。
从将通过振动产生机构31而产生的振动适当地传递至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的观点考虑,接收机构30优选为平板状,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如图7所示的扁平的平板构件。进一步,从相对于接收机构30的搬送方向X从前端部均匀地散布从排出口23排出的粉粒体P的观点考虑,为了防止来自搬送方向X以外的方向的散布,也可以在接收机构30的侧面设置导件。对于该包含平板构件的接收机构30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各种塑胶或各种金属等。
在贮料器2上安装有计量装置50。作为计量装置50,使用能够连续计量贮料器2及贮料器2内所储存的粉粒体P的总重量的装置。所谓“能够连续计量”是指计量数据的取样时间为1秒以下。对于通过计量装置50而计量的贮料器2及贮料器2内所储存的粉粒体P的总重量的计量数据而已,每当获取数据时,将其发送至上述控制部40。作为计量装置50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电能计量器,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测压元件(road cell)式计量器或电磁式计量器、音叉式计量器等。
如上所述,控制部40具有控制接收机构30的振动数及/或振幅的功能。另外,控制部40能够接收从计量装置50发送的计量数据。进一步,控制部40连接于设置在贮料器2的储存部20上的粉体供给装置90,还具有对储存部20内的粉粒体P的供给进行控制的功能。作为控制部40,例如可以使用安装有控制处理用软件的电脑。
作为成为使用粉粒体散布装置1C的散布对象的粉粒体P,例如可列举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砂糖、活性碳、小麦粉、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碎片、聚碳酸酯碎片、聚乙烯小颗粒、聚丙烯酸丁酯珠粒等有机物的粉粒体,或金属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玻璃、石灰等无机物的粉粒体。对于粉粒体P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球状、棋子状、椭圆形、椭圆柱、针状、立方体状等。根据粉粒体散布装置1C,无论是粉粒体P为真球状的情况下,还是为真球状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均能够沿基材100的长度方向(即搬送方向X)及/或宽度方向Y均匀且定量性良好地进行散布。
作为使用粉粒体散布装置1C在连续搬送的片状的基材上散布粉粒体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的一例,可以列举如下方法:在制造包含易氧化性金属的颗粒及水的发热片材时,在连续搬送的包含纤维片材的片状基材上,散布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金属颗粒、固体电解质等而形成发热组合物。在该发热组合物的层,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来散布氯化钠等电解质或吸水性聚合物等粉粒体,从而能够获得以均匀的状态配置有这些粉粒体的发热体。如果是这种发热体,则可以期待获得发热不均较少的优异的发热特性。另外,本发明(第1发明)的装置及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优选用于发热体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功能性片材的制造方法。
在使用粉粒体散布装置1C在连续搬送的片状基材100上散布粉粒体P的情况下,使该贮料器2内所贮存的粉粒体P通过贮料器2中的排出口23下落而散布于搬送机构3的接收机构30上。伴随着粉粒体P的下落,贮料器2内的粉粒体P的贮存量逐渐减少。贮料器2内的粉粒体P的量以贮料器2及贮料器2内所储存的粉粒体P的总重量的形式通过计量装置50而对其进行连续计量。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贮料器2及贮料器2内所储存的粉粒体P的总重量亦称为“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优选在连续计量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之前,预先测定粉粒体P的满填充状态下的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1。通过预先测定粉粒体P的满填充状态下的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1,能够根据A1-A的计算而容易地计算出从贮料器2下落的粉粒体P的重量AP
为了在片状基材100上定量且稳定地散布粉粒体P,优选以下落至搬送机构3中的接收机构30上的粉粒体P以定量散布于基材100上的方式,控制接收机构30的振幅或振动数。接收机构30的振幅或振动数是通过振动产生机构31而控制的。具体而言,通过振动产生机构31来进行的对振动的控制依照以下基准进行。即,连续测定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计算出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ΔA。ΔA以(Aa-Ab)/t进行定义。Aa为某时刻的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b为经过时间t后的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在控制部40中对ΔA进行运算。由于贮料器2的重量不变,因此ΔA等于贮料器2内的粉粒体P的重量的减少速度。根据该重量减少速度ΔA,控制搬送机构3的搬送能力,并以使通过该搬送机构3而散布于基材100上的粉粒体P的每单位时间的散布量ΔS与每单位时间的目标散布量ΔSt一致的方式,进行搬送能力控制操作。在搬送能力控制操作中,例如,在ΔA少于ΔSt的情况下,进行提高搬送机构3的搬送能力以使散布量ΔS增加的操作。相反地,在ΔA多于ΔSt的情况下,进行降低搬送机构3的搬送能力以使散布量ΔS减少的操作。
搬送机构3的搬送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控制振动产生机构31的振动的振幅或频率或这两者来进行变化。对振动产生机构31的控制可以采用例如P控制(比例控制)、PI控制(Proportional-Integral Control,比例积分控制)或PID控制(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等公知的反馈控制方法。这些各种控制方法中的系数可以通过试错法(trial and error)决定。
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的重量减少速度ΔA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计算。例如:可以每隔规定时间t(秒)计量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计算出所计量的该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与t(秒)前计量的该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的差值,将该值除以t(秒)所得的值定义为重量减少速度ΔA。t的值优选为1秒以上且300秒以下。作为一例,如图9(a)所示,每隔5秒测定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取最新测定值与5秒前的测定值的差值,该差值除以5秒,由此计算出重量减少速度ΔA。
作为另一方法,也可以是:每隔规定时间s(秒)计量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计算出所计量的该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与t(秒)(其中,s<t)前计量的该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的差值,将该值除以t(秒)所得的值定义为重量减少速度ΔA。s与t的关系优选为,t/s的值为1以上且3000以下。另外,s的值优选为0.1秒以上且10秒以下。以t的值大于s的值为前提条件,t优选为1秒以上且300秒以下。作为一例,如图9(b)所示,每1秒测定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取最新的测定值与5秒前的测定值的差值,该差值除以5秒,由此计算出重量减少速度ΔA。
与图9(b)所示的重量减少速度ΔA的计算方法相比,图9(a)所示的重量减少速度ΔA的计算方法具有控制部40中的运算的负荷较小的优点。另一方面,与图9(a)所示的重量减少速度ΔA的计算方法相比,图9(b)所示的重量减少速度ΔA的计算方法具有能够精密地计算出重量减少速度ΔA的优点。
另一方面,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随着对粉粒体P进行散布的时间的经过而逐渐减少。如上所述,根据经验已知:在使贮料器2等供给装置内所贮存的粉粒体P从该贮料器2的下部下落的情况下,存在根据贮料器2内所贮存的粉粒体P的量而会使下落量产生差异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本发明者们进行了潜心研究,其结果发现:在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3为粉粒体P的满填充状态下的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4的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且以上100质量%以下的情况下,粉粒体P的下落量不易产生差异,能够实现散布量的稳定。因此,优选:在将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3维持为粉粒体P的满填充状态下的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4的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状态下,进行粉粒体P的散布。换言之,进行如下方式的粉粒体补充操作:将粉粒体P的满填充状态下的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4的40质量%的值设定为临界值,当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3低于临界值即0.4A4时,对贮料器2内补充粉粒体P直至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3成为初始设定重量、即粉粒体P的满填充状态下的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4。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时测量的重量为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即,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3+贮料器重量A2),贮料器重量A2为粉粒体P为空的状态下的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故不变,因此,上述补充操作等同于进行如下的粉粒体补充操作:将粉粒体P的满填充状态下的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4的40质量%的值设定为临界值,连续计量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当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低于相对于测量值的临界值即(0.4A4+A2)时,对该贮料器2内补充该粉粒体直至该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成为初始设定重量。另外,“低于0.4A4+A2”不仅包含变为低于0.4A4+A2的时点,还包含低于0.4A4+A2后的时点。该粉粒体补充操作是通过从控制部40朝向粉体供给装置90发出动作指令,利用粉体供给装置90对贮料器2内供给粉粒体P。另外,该粉粒体补充操作与之先前所述的搬送能力控制操作是独立地进行。“独立地进行”并非意为使用分开的控制系统进行粉粒体补充操作与搬送能力控制操作,而是还包括仅使用一个控制系统通过并列处理而进行粉粒体补充操作与搬送能力控制操作的方式。
在通过上述粉粒体补充操作而对贮料器2内供给粉粒体P的期间,仍然使用计量装置50连续进行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的计量。然而,因粉粒体P的供给所产生的贮料器2的振动或由于其他原因,在对贮料器2内供给粉粒体P的期间不容易准确地进行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的计量。在该状况下,即便进行上述搬送能力控制操作,也无法容易地使粉粒体P的每单位时间的散布量ΔS与每单位时间的目标散布量ΔSt一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进行粉粒体补充操作期间,暂停上述搬送能力控制操作。而且,在暂停搬送能力控制操作的期间,将搬送机构3的搬送能力保持为即将暂停该搬送能力控制操作之前的搬送能力。通过进行这种控制,即便是在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的计量值变得不稳定的对贮料器2内供给粉粒体P的期间,也能够实现对基材100上的粉粒体P的散布量的稳定。
在粉粒体补充操作结束后,即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达到初始设定重量即粉粒体P的满填充状态下的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1后,当该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在规定时间期间连续减少时,解除搬送能力控制操作的暂停,之后重新启动搬送能力控制操作。“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在规定时间期间连续减少时”是指:例如在以每1秒连续进行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的测量的情况下,当粉粒体补充操作结束后,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少于1秒前的状态持续5次的情形。该处理是在处理部40中进行的,在该处理部40中进行判断的结果,从处理部40向振动产生机构31发出振动产生机构31的动作指令。
根据上述的使用粉粒体散布装置1C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能够在沿规定的方向连续搬送的基材100上定量地散布粉粒体P。尤其是能够实现沿搬送方向X观察时的粉粒体P的散布量的固定。不仅如此,还能够实现沿与搬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Y观察时的粉粒体P的散布量的固定。尤其是,通过具备上述(1)至(4),能够在基材100的宽度方向上也能够均匀且定量性良好地散布粉粒体P。
以下,对于本发明(第2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图11中,表示本发明(第2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中能够使用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简要构成。另外,在图11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0中,对与上述粉粒体散布装置1(参照图1)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对该构成部分可以适用对粉粒体散布装置1进行的说明。
图11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0包括:粉粒体P的供给部90;贮料器2,其配置于供给部90的下方,从下端的排出口2b排出从供给部90供给的粉粒体P;及粉粒体搬送机构3,其沿图中符号X1所示的方向搬送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并将其散布于在该搬送中的粉粒体P的下方沿与方向X1相反的方向X2连续搬送的作为被散布物的基材100上。
供给部90与未图示的粉粒体P的供给罐连接,将从该供给罐供给的粉粒体P从下端的排出口排出并供给至贮料器2内。供给部90具备调整粉粒体P的排出量的阀,可通过该阀的开闭操作而调整对贮料器2的粉粒体P的供给量。供给部90呈圆筒状,具有粉粒体P的排出口的下端部从贮料器2的上部开口2a插入至其内部(储存部20)。
贮料器2包含能够暂时储存从供给部90供给的粉粒体P的储存部20、及位于储存部20的下方且在下端具有粉粒体P的排出口2b的排出部21而构成。
贮料器2的储存部20具有相对于铅垂方向Z倾斜的倾斜面20A作为划分形成粉粒体P的储存空间的内表面。如图12所示,倾斜面20A沿垂直方向Y延伸,垂直方向Y是相对于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的搬送方向X1(基材100的搬送方向X2)及铅垂方向Z这两方向正交的方向。
更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沿粉粒体P的搬送方向X1的剖面图或侧视图中,储存部20呈上底比下底更长的梯形形状,并且,作为划分形成粉粒体P的储存空间的内表面,如图12所示,具有相对于铅垂方向Z及水平方向这两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0A、与该倾斜面20A相对的倾斜面相对面20B、及沿搬送方向X1延伸且在垂直方向Y上分开的一对内侧面20C、20C。另外,在第1发明中,以符号20is表示倾斜内侧壁,以符号20i表示其他内侧壁(参照图1及图3),但是在第2发明中,以符号20A表示相当于第1发明的倾斜内侧壁20is的部位,以符号20B及20C表示相当于第1发明的其他内侧壁20i的部位(参照图11~图13)。倾斜面20A位于搬送方向X1的上游侧,倾斜面相对面20B位于搬送方向X1的下游侧。储存部20的除了倾斜面20A以外的3个内表面20B、20C均为沿铅垂方向Z延伸的铅垂面。这些储存部20的4个内表面20A、20B、20C均连接于划分形成粉粒体P的移动通道22的内表面210。如此,储存部20具有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内径变窄的内表面,因此在该构成中,通过以使从上部开口2a供给的粉粒体P的供给量多于从排出口2b排出的粉粒体P的排出量的方式进行控制,能够在储存部20内暂时储存粉粒体P,此时,在储存部20内形成粉粒体堆积物P1。
如图12所示,贮料器2的排出部21在内部具有粉粒体P的移动通道22,并且在该移动通道22的下端具有粉粒体P的排出口2b,储存部20的内部空间与排出口2b经由移动通道22而连通。排出部21呈长方体形状,排出口2b在俯视图中呈垂直方向Y上的长度W比搬送方向X1上的长度D更长的长方形形状。划分形成移动通道22的4个内表面210均为沿铅垂方向Z延伸的铅垂面。另外,贮料器2的垂直方向Y上的长度W在贮料器2的高度方向上的全长范围内是固定的。
如图11所示,粉粒体搬送机构3包含接收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的接收机构30、及使接收机构30振动的振动产生机构31而构成。粉粒体搬送机构3以相对于位于贮料器2的下端的排出口2b隔开间隙G的方式配置,更具体而言,以在接收机构30的上表面30a(即,接收并搬送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的面30a)与排出口2b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G的方式配置。振动产生机构31被固定于接收机构30的下表面30b。在接收机构30中,用于粉粒体P的接收及搬送(与粉粒体P接触)的部分是位于贮料器2的排出口2b的正下方的部分及其附近,除此以外的部分为基本上不与粉粒体P接触的粉粒体非接触部,因此,振动产生机构31被固定于接收机构30的该粉粒体非接触部的下表面30b。
粉粒体散布装置10作为相当于上述粉粒体散布装置1(参照图1)中的上述振动控制部的构件,如图11所示,具备控制部32。控制部32能够适当地测定包含贮料器2内所储存的粉粒体P在内的贮料器2的总重量,获取贮料器2内的粉粒体P的经时性的重量变化等信息,并基于该获取信息来控制振动产生机构31。另外,控制部32不仅电连接于振动产生机构31,还电连接于供给部90,能够基于上述获取信息来调整供给部90所具备的阀的开闭度,由此调整对贮料器2的粉粒体P的供给量。
作为粉粒体P的被散布物的基材100为带状片材,并且在未使用状态下是卷绕为卷状的卷状物。在图11所示的方式中,从该卷状物连续地卷出基材100,并且通过粘合剂涂布机构4在基材100的单面涂布粘合剂101,从接收机构30对该基材100的粘合剂涂布面散布粉粒体P。散布于基材100上的粉粒体P通过粘合剂而被固定。对于基材100的搬送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通过搬送辊或带式输送机等公知的搬送装置进行连续搬送。另外,基材100及其搬送装置并不是构成粉粒体散布装置10的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是如下的方法:其使用上述构成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0,从供给部90对其下方的贮料器2供给粉粒体P,从贮料器2的下端的排出口2b排出粉粒体P而散布于作为被散布物的基材100上,并且,该方法具有如下的粉粒体排出工序:如图13所示,在贮料器2的储存部20内暂时储存有粉粒体P而形成有粉粒体堆积物P1的状态下,一边在该粉粒体堆积物P1上从供给部90供给粉粒体P而形成并维持粉粒体的山P0,一边从排出口2b排出粉粒体P。
本实施方式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在从贮料器2的上部开口2a供给粉粒体P并将其从下端的排出口2b定量地排出的情况下,在贮料器2内暂时储存粉粒体P而形成有粉粒体堆积物P1的状态下,当对该粉粒体堆积物P1上供给粉粒体P时,会因该所供给的粉粒体P的下落的冲击而产生粒体堆积物P1中的粉压变动,从而使从排出口2b排出的粉粒体P的排出量发生变动。为了解决该课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以使粉粒体堆积物P1上的粉粒体的山P0与排出口2b的延长区域S(即,将排出口2b朝向铅垂方向Z的上方假想地延长的情况下的该延长区域)不重叠且与倾斜面20A不接触的方式,控制从供给部90的粉粒体P的供给。如此,着眼于形成在供给部90与粉粒体堆积物P1之间的粉粒体的山P0,为了就其与排出口2b及倾斜面20A的关系中适当地控制该粉粒体的山P0的位置,通过控制粉粒体P的供给,将对贮料器2的粉粒体P的供给对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的排出造成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一边将贮料器2内的粉粒体堆积物P1的上表面P1a保持为均匀即实质上无凹凸的水平,一边进行对贮料器2的粉粒体P的供给及从贮料器2排出的粉粒体P的排出这两项操作,因此,贮料器2内的粉粒体的流动不易变得不均匀,从而能够从排出口2b以高精度且定量地排出粉粒体P。另外,上述“粉粒体的山P0与排出口2b的延长区域S不重叠”是指:着眼于粉粒体的山P0的倾斜面的切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成为构成该粉粒体的山P0的粉粒体P的静止角的切线,使该切线与排出口2b不重叠。即,粉粒体的山P0通常呈大致圆锥形状,具有粉粒体堆积物P1侧的下摆部、及位于离粉粒体堆积物P1最远的位置的顶部,且具有从该下摆部朝向该顶部而直径逐渐缩小的倾斜面,因此根据粉粒体P的种类等,存在该倾斜面的倾斜程度在该下摆部与靠近该顶部侧相比略平缓的情形,但上述“粉粒体的山P0与排出口2b的延长区域S不重叠”并没有排除这种在下摆部即粉粒体的山P0的下摆的边缘与排出口2b重叠的情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为了“使粉粒体的山P0与排出口2b的延长区域S不重叠且与倾斜面20A不接触”,而使用粉粒体P的静止角来控制粉粒体P的供给。粉粒体P的静止角为粉粒体的山P0的倾斜面与粉粒体堆积物P1的上表面P1a所成的角度,为粉粒体P固有的值。更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沿如倾斜面20A成为截面的贮料器2的铅垂方向Z进行剖面观察(沿搬送方向X1进行剖面观察)时,将供给部90的中央与倾斜面20A的上端之间的分开距离X设为粉粒体P在水平方向上的供给位置(粉粒体供给位置)的指标,对于该粉粒体供给位置X,以下述式A所规定的大小关系成立的方式控制粉粒体P的供给。下述式A中的符号的含义如下所述。
·贮料器上部宽度T:贮料器2的上部开口2a中的与排出口2b不重复的部分(图13中具有符号D所示的宽度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在搬送方向X1上的长度
·粉粒体供给宽度d:供给部90在搬送方向X1上的长度
·粉粒体供给高度h:供给部90与粉粒体堆积物P1的上表面P1a之间的距离
·静止角θ:粉粒体P的静止角
贮料器上部宽度T(参照图13)优选为等于或大于粉粒体供给宽度d,更优选为粉粒体供给宽度d的2倍以上。
粉粒体供给宽度d(参照图13)优选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3倍以上,更优选为该最大粒径r的2倍以上。对于最大粒径r,在下文叙述。
粉粒体供给高度h(参照图13)也可以是0mm,即,可以以不形成粉粒体的山P0的方式对贮料器2内供给粉粒体P。另外,关于粉粒体供给高度h的上限,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关于此,从使由供给部90的下端部排出的粉粒体P的全量确实地进入到贮料器2内的观点考虑,如图13所示,优选具有粉粒体P的排出口的下端部存在于比贮料器2的上部开口2a更低的位置。
在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作为“使粉粒体的山P0与排出口2b的延长区域S不重叠且与倾斜面20A不接触”的前提,必须在贮料器2内形成粉粒体堆积物P1。从该观点考虑,在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优选为使从供给部90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粉粒体P的供给量S1多于从排出口2b排出的每单位时间的粉粒体P的排出量S2。
另外,在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除了“使粉粒体的山P0与排出口2b的延长区域S不重叠且与倾斜面20A不接触”以外,优选为进一步“使粉粒体的山P0与内侧面20C不接触”,优选为以这种方式控制从供给部90的粉粒体P的供给。由此,能够在作为被散布物的基材100上以更高的散布精度定量散布粉粒体P。
上述本发明(第2发明)的特征性的构成主要是设法对于对贮料器的粉粒体的供给方法进行设计,除此以外,从能够在被散布物上以高散布精度定量散布粉粒体的观点考虑,进一步设法对于从贮料器的粉粒体的排出方法进行设计也是有效的。具体而言,从能够在被散布物上以高散布精度定量散布粉粒体的方面考虑,优选对第2发明采用上述第1发明中的上述(1)~(4)。
本发明(第2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能够应用于在基材上配置有功能性粉体的功能性片材的制造方法。该功能性片材的制造方法例如具有如下工序: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在作为被散布物的基材100上散布作为粉粒体P的功能性粉体的工序。
在图15中,表示有本发明(第2发明)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中能够使用的粉粒体散布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对于该另一实施方式,主要对于与上述粉粒体散布装置10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适用对于粉粒体散布装置10进行的说明。
在图15所示的方式中,供给部90A呈垂直方向Y上的长度比搬送方向X1上的长度更长的形状(平板状)。在供给部90A的下端形成有未图示的粉粒体的排出口,因此具有该粉粒体排出口的供给部90A的下端部在贮料器2的储存部20的一对内侧面20C、20C之间沿垂直方向Y延伸,虽与内侧面20C不接触,但该下端部的垂直方向Y上的两端分别接近于内侧面20C。如此,通过将供给部90A的粉粒体排出口与储存部20的内侧面20C接近地配置,从该粉粒体排出口中的内侧面20C的附近排出的粉粒体在供给至贮料器2内的上述粉粒体堆积物上之前会与内侧面20C直接接触,这意味着:在从供给部90A对贮料器2供给粉粒体时,形成在贮料器2内的粉粒体堆积物上的上述“粉粒体的山”与内侧面20C进行接触。并且,这与上述通过圆筒状的供给部90进行的对贮料器2的粉粒体的供给方法中使上述“粉粒体的山”与贮料器2的内表面的任意部分均不接触的情况形成对照。在使用供给部90A对贮料器2内供给粉粒体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垂直方向Y上的粉粒体堆积物的上表面的偏倚,能够使粉粒体堆积物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Y上的均匀性得到提升。从更确实地产生该效果的观点考虑,供给部90A的具有粉粒体排出口的下端部在垂直方向Y上的长度W1、与划分形成储存部20的内部空间的一对内侧面20C、20C的分开距离W2之差、即W1-W2优选为等于或大于2h/tanθ,另外,W1-W2优选为粉粒体P的最大粒径r的2倍以下。在此,“h”表示粉粒体供给高度(参照图13),“θ”为粉粒体的静止角,详细情况如上所述。
本发明(第2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例如,贮料器2的排出部21中的排出口2b的俯视图形状并不限定于如图13所示的长方形形状,可以任意设定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形状等。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内容。
<1>一种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包括:贮料器,其具备能够在内部暂时储存粉粒体的储存部、将该储存部内的粉粒体排出的排出口、及将该储存部与该排出口之间连结的粉粒体用移动通道;及搬送机构,其相对于该排出口隔开间隙而配置,且将从该排出口排出的该粉粒体沿规定的一个方向搬送而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并且
上述排出口在俯视图中呈与通过上述搬送机构进行搬送的上述粉粒体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该搬送方向上的长度的形状,
上述移动通道在上述搬送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上述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2倍以上且小于5倍,并且上述移动通道在该粉粒体被排出的方向上的长度为该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1倍以上,并且
上述间隙为上述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1倍以上。
<2>如上述<1>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间隙为上述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10倍以下。
<3>如上述<1>或<2>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具备连接于上述储存部且在下端具有上述排出口的排出部,并且划分形成上述储存部的内部空间的内侧壁包含朝向该排出部向斜下方延伸的倾斜内侧壁、及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壁。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划分形成上述移动通道的上述排出部的内侧壁全部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壁。
<5>如上述<4>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从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上述储存部呈上底比下底更长的梯形形状,并且
在上述搬送方向上,上述储存部的上底的长度比上述排出口的长度更长,在与该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该储存部的上底的长度与该排出口的长度相同。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在上述排出口中,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W)与该搬送方向上的长度(D)的比以W/D计,优选为2以上且100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100以下。
<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中的与上述粉粒体接触的内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大于或等于该粉粒体的静止角。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搬送机构包含接收从上述贮料器排出的上述粉粒体的平板状的接收机构、及使该接收机构振动的振动产生机构而构成,通过使该振动产生机构工作而使该接收机构振动,从而能够将该接收机构上的该粉粒体沿上述一个方向搬送,并且
在将上述间隙的大小设为G,并将上述粉粒体的静止角设为θ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排出口的中心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线与上述搬送机构的交点位于距该搬送机构中的上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端G/tanθ以上且15G以下的范围内。
<9>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粉粒体为吸收水分或具有潮解性的材料。
<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的内侧壁的材料是,在进行上述粉粒体的散布作业的温度条件下热传导率为25W/m·K以下的材料。
<11>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的内侧壁的材料为选自不锈钢、玻璃、氧化锆及氮化硅及其他陶瓷材料中的1种以上。
<12>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粉粒体为非导电性材料。
<13>如上述<12>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的内侧壁的材料为具有导电性的材料。
<14>如上述<13>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的内侧壁的材料为选自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导电性陶瓷及导电性树脂中的1种以上。
<15>如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的内侧壁的材料为不锈钢。
<16>如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粉粒体的静止角(θ)、与上述贮料器中的与上述粉粒体接触的内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θ1)的比例即θ1/θ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
<17>如<16>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中的与上述粉粒体接触的内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θ1)优选为1.2θ以上且90°以下,更优选为1.5θ以上且90°以下。
<18>如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的内侧壁的表面、即上述贮料器中的与上述粉粒体接触的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以依照JIS B 0601-2001测定的值计,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下。
<19>如上述<1>~<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的内侧壁的表面、即上述贮料器中的与上述粉粒体接触的内表面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凸起部与凹陷在与该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配置而成的凹凸形状。
<20>如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贮料器的内侧壁的表面、即上述贮料器中的与上述粉粒体接触的内表面被氟树脂覆盖。
<21>如<1>~<2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搬送机构包括接收从上述贮料器排出的上述粉粒体的平板状的接收机构、使该接收机构振动的振动产生机构、及控制对该振动产生机构施加的电压及频率的振动控制部,并且通过该振动控制部控制该接收机构的振动数及振幅,进而控制该接收机构上的粉粒体的搬送状态。
<22>如上述<21>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振动产生机构的振动数优选为50Hz以上且500Hz以下,更优选为100Hz以上且300Hz以下。
<23>如上述<1>~<2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粉粒体为不定形形状,且该不定形形状的粉粒体的上述最大粒径是通过激光衍射法进行测定的。
<24>如上述<1>~<2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具备:计量装置,其连续计量上述贮料器及该贮料器内所储存的上述粉粒体的总重量;及
控制机构,其测定上述总重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且以使通过上述搬送机构而散布的上述粉粒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散布量与每单位时间的目标散布量一致的方式,根据该变化量而进行对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的控制,并且与该控制独立地,当该总重量低于临界值时,以对上述贮料器内补充上述粉粒体直至该总重量成为初始设定重量的方式进行控制。
<25>如上述<24>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对上述贮料器补充上述粉粒体期间,暂停对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的控制,并且将暂停控制中的该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保持为即将暂停控制之前的搬送能力。
<26>如上述<24>或<25>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上述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结束对上述贮料器的上述粉粒体的补充后,当上述总重量在规定时间期间连续减少时,重新启动对上述搬送机构的控制。
<27>如上述<25>或<26>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每隔规定时间t(秒)计量上述总重量,计算出所计量的该总重量与t(秒)前计量的该总重量的差值,将该值除以t(秒)所得的值定义为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上述控制机构根据该变化量而进行对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的控制。
<28>如上述<27>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规定时间t(秒)为1秒以上且300秒以下。
<29>如上述<24>~<2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每隔规定时间s(秒)计量上述总重量,计算出所计量的该总重量与t(秒)前计量的该总重量的差值,将该值除以t(秒)所得的值定义为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而控制对上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其中,s<t。
<30>如上述<29>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规定时间s(秒)为0.1秒以上且10秒以下。
<31>如上述<24>~<3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向振动产生机构施加的电压及频率,该振动产生机构使接收机构发生振动,上述接收机构接收从上述贮料器排出的上述粉粒体,并且通过该控制部来控制上述接收机构的振动数及/或振幅,从而控制上述接收机构上的上述粉粒体的搬送状态。
<32>如上述<24>~<3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中,在上述贮料器上安装有上述计量装置。
<33>一种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使用上述<1>~<2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将粉粒体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
<34>一种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使用上述<33>记载的散布方法将上述粉粒体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的工序。
<35>一种功能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使用上述<33>记载的散布方法将作为上述粉粒体的吸水性聚合物或电解质散布于基材上的工序。
<36>如上述<35>所记载的功能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基材是在片状材料的一表面上配置包含易氧化性金属及水的发热组合物而成的产物,并且通过从上述搬送机构在该发热组合物上散布吸水性聚合物或电解质而供给。
<37>一种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从供给部对其下方的贮料器供给粉粒体,并从该贮料器的下端的排出口将粉粒体排出并散布于被散布物上,并且
上述贮料器具有能够暂时储存从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粉粒体的储存部,该储存部具有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作为划分形成粉粒体的储存空间的内表面,
上述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具有如下的粉粒体排出工序:在上述储存部内暂时储存有粉粒体而形成有粉粒体堆积物的状态下,一边从上述供给部对该粉粒体堆积物上供给粉粒体而形成并维持粉粒体的山,一边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粉粒体,并且
在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以使上述粉粒体堆积物上的上述粉粒体的山与上述排出口的延长区域不重叠且与上述倾斜面不接触的方式,控制从上述供给部的粉粒体的供给。
<38>如上述<37>所记载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使用粉粒体的静止角来进行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的粉粒体的供给的控制。
<39>如上述<37>或<38>所记载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在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将从上述供给部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粉粒体的供给量设为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每单位时间的粉粒体的排出量以上。
<40>如上述<37>~<3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沿规定方向搬送上述被散布物,并且上述倾斜面沿垂直方向延伸,该垂直方向是相对于该被散布物的搬送方向及上述铅垂方向这两方向正交的方向。
<41>如上述<40>所记载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上述储存部具有沿上述搬送方向延伸且在上述垂直方向上分开的一对内侧面作为划分形成粉粒体的储存空间的内表面,并且
在上述粉粒体排出工序中,以使上述粉粒体的山与该内侧面不接触的方式,控制从上述供给部的粉粒体的供给。
<42>如上述<40>或<41>所记载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上述储存部具有与上述倾斜面相对的铅垂面作为划分形成粉粒体的储存空间的内表面,且该倾斜面位于上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该铅垂面位于该搬送方向的下游侧。
<43>如上述<40>~<4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在俯视图中,上述排出口在上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搬送方向上的长度更长。
<44>如上述<40>~<4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中,上述贮料器具有将上述储存部与上述排出口之间连结的粉粒体用移动通道,并且
上述移动通道在上述搬送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2倍以上且小于5倍,上述移动通道在该粉粒体被排出的方向上的长度为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1倍以上。
<45>一种功能性片材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基材上配置有功能性粉体的功能性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如下工序:
使用上述<37>~<4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在作为上述被散布物的基材上散布作为上述粉粒体的功能性粉体。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表示“质量%”。
[实施例1~5及比较例1~3:第1发明]
在图1~图4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中,将一部分构成构件的尺寸等变更为如下述表1所示,除此以外,使用与粉粒体散布装置1具有相同的构成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在沿一个方向连续搬送的基材(无纺布,搬送速度40.95m/秒)上散布粉粒体(实施例1~5及比较例1~2)。
另外,在实施例1中将间隙G设为大致为0,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下,在基材上散布粉粒体(比较例3)。
作为粉粒体,使用最大粒径及静止角处于下述表1所示的范围内的吸水性聚合物颗粒或氯化钠。另外,粉粒体的最大粒径是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使用HORIBA公司制造的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LA950V2作为测定装置。另外,就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粉粒体散布装置中的贮料器而言,包含内侧壁在内的其内外表面整体以不锈钢形成。
[评价试验A]
对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使用市售的测压元件(A&D制造)按照常规办法以0.1秒间隔测定对基材的粉粒体的散布重量。将其结果表示于图16~图22中。与比较例1(图21)及比较例2(图22)相比,显然实施例1~5(图16~图20)中的粉粒体的散布量的经时性变化较小,散布定量性优异。尤其是,根据比较例1与各实施例的对比可知:为了提高粉粒体的散布定量性,使粉粒体散布装置中的连结粉粒体的储存部20与排出口23之间的移动通道22在粉粒体搬送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D为粉粒体的最大粒径r的2倍以上且小于5倍,换言之,使“2≦D/r<5”的大小关系成立是有效的。另外,根据比较例2与各实施例的对比可知:为了提高粉粒体的散布定量性,使移动通道22在粉粒体排出方向上的长度H为粉粒体的最大粒径r的1倍以上,换言之,使“r≦H”的大小关系成立也是有效的。另外,在比较例3的粉粒体散布装置中,粉粒体没有从排出口排出至搬送机构3。因此,对于比较例3,未能制作如图16~图22所示的表示散布定量性的图表。
[实施例A1:第1发明]
使用图7及图8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C,将构成构件的尺寸等设定为以下的表2所示的值。然后,在沿一个方向连续搬送的基材(无纺布,搬送速度40.95m/秒)上散布粉粒体。粉粒体的目标散布量设定为0.45g/秒。作为粉粒体,使用最大粒径及静止角处于以下的表2所示的范围内的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粉粒体的最大粒径是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作为测定装置使用HORIBA公司制造的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LA950V2。另外,对于贮料器而言,其包含内侧壁在内的整体以不锈钢形成。使用测压元件作为计量装置50,以1秒间隔计量含贮料器在内的粉粒体重量A。控制部40对振动产生机构31的控制采用基于PI控制的振幅控制。通过粉体供给装置90进行的粉粒体的供给是在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成为0.4A4+A2(A4表示粉粒体的满填充状态下的贮料器内粉粒体重量,A2表示贮料器重量)的时点进行。从暂停搬送能力控制操作至重新启动为止的时间是以如下方式设置:以1秒间隔计量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当含贮料器的粉粒体重量A少于1秒前的状态持续5次为止。在这些条件下,对于持续10分钟进行粉粒体的散布时的该粉粒体的散布重量,使用市售的测压元件(A&D制造),按照常规办法以1秒间隔实测对基材的粉粒体的散布重量。将其结果表示于图23中。
[表2]
[比较例A1]
在实施例A1中,在通过粉体供给装置90进行的粉粒体的供给中,也通过控制部40进行对振动产生机构31的控制。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A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粉粒体的散布。与实施例A1同样地实测此时的粉粒体的散布量。将其结果表示于图24中。
根据图23与图24的对比明显可知:在根据本发明(第1发明)的实施例A1中,在散布的初期至末期的整个期间,粉粒体的散布量始终是基本固定的。与此相对,在比较例A1中,粉粒体的散布量是不固定的,有所变动。
[实施例B1及参考例B1~B2:第2发明]
使用与图11所示的粉粒体散布装置10具有相同的基本构成的粉粒体散布装置,适当变更粉粒体供给位置X(参照图13),在贮料器的下方沿一个方向连续搬送的基材(无纺布,搬送速度40.95m/秒)上散布粉粒体。
作为粉粒体,使用最大粒径及静止角处于下述表3所示的范围内的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粉粒体的最大粒径是通过动态光散射法而测定的,作为测定装置使用HORIBA公司制造的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LA950V2。另外,各实施例及参考例的粉粒体散布装置中的贮料器的内外表面整体以不锈钢形成。
[表3]
[评价试验B]
对于各实施例及参考例,使用市售的测压元件(A&D制造),按照常规方法,以0.1秒间隔测定对基材的粉粒体的散布重量。将其结果表示于图25中。图25的纵轴Cp表示对于平均散布量计算上下限±10%的制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该Cp的数值越大,粉粒体的散布量的经时性变化越小,散布定量性的评价越高。
如图25所示,对于粉粒体供给位置X而言,实施例B1中上述式A所规定的大小关系是成立的,所以,与该大小关系不成立的参考例B1及参考例B2相比,实施例B1的Cp更大且散布定量性优异。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第1发明),对于连续搬送的基材,能够将粉粒体沿该基材的宽度方向均匀且定量性良好地进行散布。尤其是,本发明的粉粒体散布装置(装置的第1发明)能够使设置于该装置内的粉粒体用移动通道中的粉粒体的流动稳定地流动并且提高粉粒体的流动性,因此,即便在粉粒体不是真球状的情况下或粒度分布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连续搬送的基材上沿该基材的宽度方向均匀地散布粉粒体而不易产生粉粒体的堵塞,并且能够沿该基材的搬送方向高精度地进行定量散布。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1发明),能够使贮料器等供给装置内所贮存的粉粒体的散布量固定。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2发明),将向贮料器的粉粒体的供给对从贮料器的粉粒体的排出所造成的影响抑制为最低限度,将贮料器内的粉粒体堆积物的上表面保持为均匀,并且进行向贮料器的粉粒体的供给及从贮料器的粉粒体的排出这两项操作,因此,贮料器内的粉粒体的流动不易变得不均匀,能够在被散布物上以高散布精度定量散布粉粒体。另外,这种定量性优异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在实施它时基本上不需要特殊的设备,能够使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实施,因此从制造成本等的方面考虑也是有利的。

Claims (17)

1.一种粉粒体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贮料器,其具备能够在内部暂时储存粉粒体的储存部、将该储存部内的粉粒体排出的排出口、及将该储存部与该排出口之间连结的粉粒体用移动通道;及搬送机构,其相对于该排出口隔开间隙而配置,且将从该排出口排出的该粉粒体沿规定的一个方向搬送而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
在俯视图中,所述排出口呈在与通过所述搬送机构进行搬送的所述粉粒体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该搬送方向上的长度的形状,
所述移动通道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所述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2倍以上且小于5倍,并且所述移动通道在该粉粒体被排出的方向上的长度为该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1倍以上,
所述间隙为所述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1倍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为所述粉粒体的最大粒径的10倍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料器中的与所述粉粒体接触的内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大于或等于该粉粒体的静止角。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机构包含接收从所述贮料器排出的所述粉粒体的平板状的接收机构、及使该接收机构振动的振动产生机构而构成,通过使该振动产生机构工作而使该接收机构振动,从而能够将该接收机构上的该粉粒体沿所述一个方向搬送,
在将所述间隙的大小设为G,并将所述粉粒体的静止角设为θ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排出口的中心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线与所述搬送机构的交点位于距该搬送机构中的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端G/tanθ以上且15G以下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计量装置,其连续计量所述贮料器及该贮料器内所储存的所述粉粒体的总重量;及
控制机构,其测定所述总重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且以使通过所述搬送机构而散布的所述粉粒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散布量与每单位时间的目标散布量一致的方式,根据该变化量而进行对所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的控制,并且与该控制独立地,当该总重量低于临界值时,以对所述贮料器内补充所述粉粒体直至该总重量成为初始设定重量的方式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对所述贮料器补充所述粉粒体的期间,暂停对所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的控制,并且将暂停控制中的该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保持为即将暂停控制之前的搬送能力。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结束对所述贮料器的所述粉粒体的补充后,当所述总重量在规定时间期间连续减少时,重新启动对所述搬送机构的控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隔规定时间t秒计量所述总重量,计算出所计量的该总重量与t秒前计量的该总重量的差值,将该值除以t秒所得的值定义为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所述控制机构根据该变化量而进行对所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的控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隔规定时间s秒计量所述总重量,计算出所计量的该总重量与t秒前计量的该总重量的差值,将该值除以t秒所得的值定义为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所述控制机构根据该变化量而进行对所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的控制,其中,s<t。
10.一种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散布装置,将粉粒体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所述搬送机构而将从所述贮料器排出的所述粉粒体沿规定的一个方向搬送并散布的工序,
连续计量所述贮料器及该贮料器内所储存的所述粉粒体的总重量,当该总重量低于临界值时,进行对该贮料器内补充该粉粒体直至该总重量成为初始设定重量的粉粒体补充操作,
与所述粉粒体补充操作独立地进行如下的搬送能力控制操作:测定所述总重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而控制所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由此使通过该搬送机构而散布的所述粉粒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散布量与每单位时间的目标散布量一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粉粒体补充操作期间,暂停所述搬送能力控制操作,并将所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保持为即将暂停该搬送能力控制操作之前的搬送能力。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粉粒体补充操作结束后,当所述总重量在规定时间期间连续减少时,重新启动所述搬送能力控制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隔规定时间t秒计量所述总重量,计算出所计量的该总重量与t秒前计量的该总重量的差值,将该值除以t秒所得的值定义为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而控制所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隔规定时间s秒计量所述总重量,计算出所计量的该总重量与t秒前计量的该总重量的差值,将该值除以t秒所得的值定义为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来控制所述搬送机构的搬送能力,其中,s<t。
16.一种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将所述粉粒体散布于连续搬送的基材上的工序。
17.一种功能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的散布方法,将作为所述粉粒体的吸水性聚合物或电解质散布于基材上的工序。
CN201680057683.1A 2015-10-06 2016-09-30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以及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1372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8134 2015-10-06
JP2015198134 2015-10-06
JP2015-230330 2015-11-26
JP2015230330A JP2017094294A (ja) 2015-11-26 2015-11-26 粉粒体の散布方法及び粉粒体散布装置、並びに粉粒体含有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6-189207 2016-09-28
JP2016189207A JP6688710B2 (ja) 2015-10-06 2016-09-28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び粉粒体の散布方法
PCT/JP2016/079143 WO2017061339A1 (ja) 2015-10-06 2016-09-30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び粉粒体の散布方法、並びに粉粒体含有物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7243A CN108137243A (zh) 2018-06-08
CN108137243B true CN108137243B (zh) 2019-12-06

Family

ID=60186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7683.1A Active CN108137243B (zh) 2015-10-06 2016-09-30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以及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37243B (zh)
TW (1) TWI6828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5207B2 (ja) * 2018-05-14 2021-11-10 花王株式会社 粉粒体散布量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並びに粉粒体含有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7240113B2 (ja) * 2018-08-29 2023-03-15 株式会社ツインバード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JP2020182940A (ja) * 2019-04-30 2020-11-1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摺動装置
JP6893276B1 (ja) * 2020-02-21 2021-06-23 花王株式会社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び粉粒体の散布方法
CN113425505B (zh) * 2021-07-02 2022-07-29 上海智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芯体成型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2938A (en) * 1977-03-11 1978-10-02 Nat Jutaku Kenzai Powder painting apparatus
JPS5774329U (zh) * 1980-10-23 1982-05-08
JPH10185663A (ja) * 1996-12-27 1998-07-14 Sekisui Chem Co Ltd スクリューフィーダ
JP2003341849A (ja) * 2002-05-21 2003-12-03 Yorigami Maritime Construction Co Ltd 土砂等の定量供給装置
JP2007106103A (ja) * 2005-09-16 2007-04-26 Nippon Paint Co Ltd 印刷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1362202A (zh) * 2008-09-12 2009-02-11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一种用于快速成形设备的送铺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83059B (en) * 1980-09-02 1985-05-15 Texaco Development Corp High viscosity fluid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2938A (en) * 1977-03-11 1978-10-02 Nat Jutaku Kenzai Powder painting apparatus
JPS5774329U (zh) * 1980-10-23 1982-05-08
JPH10185663A (ja) * 1996-12-27 1998-07-14 Sekisui Chem Co Ltd スクリューフィーダ
JP2003341849A (ja) * 2002-05-21 2003-12-03 Yorigami Maritime Construction Co Ltd 土砂等の定量供給装置
JP2007106103A (ja) * 2005-09-16 2007-04-26 Nippon Paint Co Ltd 印刷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1362202A (zh) * 2008-09-12 2009-02-11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一种用于快速成形设备的送铺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7243A (zh) 2018-06-08
TW201726515A (zh) 2017-08-01
TWI682884B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7243B (zh)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粉粒体的散布方法、以及含粉粒体物品的制造方法
JP2017094294A (ja) 粉粒体の散布方法及び粉粒体散布装置、並びに粉粒体含有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17061339A1 (ja)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び粉粒体の散布方法、並びに粉粒体含有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3139337A (ja) 粉粒体の散布方法及び散布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の製造方法
KR101282607B1 (ko) 분말 연속공급장치
KR101267848B1 (ko) 분말 연속공급장치
JP2019052013A (ja)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び粉粒体含有物品の製造方法
KR20010110297A (ko) 조절가능한 폭을 갖는 분말공급장치 및 이 장치의공급폭을 조절하기 위한 방법
AU740643B2 (en) Cross-feed auger and method
JP6719336B2 (ja) 粉粒体の散布方法
CN113795444B (zh) 粉粒体散布装置和粉粒体散布方法
KR102618725B1 (ko) 가스 반송식 미분체 정량 공급 방법 및 시스템
JP6688710B2 (ja)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び粉粒体の散布方法
JP6882125B2 (ja) 粉粒体散布装置
AU738351B2 (en) Powder atomizer
WO2021166731A1 (ja) 粉粒体の散布方法及び粉粒体含有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228475B2 (ja) 粉粒体散布装置
JP7356851B2 (ja) 粉粒体の散布方法
JP7043662B1 (ja) ガス搬送式超音波湧出微粉体定量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ガス搬送式超音波湧出微粉体定量供給方法
JP6396791B2 (ja)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び粉粒体の散布方法
JP2019073373A (ja) 粉粒体散布装置
KR101590002B1 (ko) 응집방지유닛이 구비된 균일 미세분말 연속 공급장치
JP7102244B2 (ja) 粉粒体散布装置
KR101561458B1 (ko) 균일 미세분말 연속 공급장치
MXPA99001869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ferir polvo desde una tolva de suministro a un alimentador de polv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