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9520A -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9520A
CN108099520A CN201711446879.2A CN201711446879A CN108099520A CN 108099520 A CN108099520 A CN 108099520A CN 201711446879 A CN201711446879 A CN 201711446879A CN 108099520 A CN108099520 A CN 108099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door
electric pushrod
solenoid valve
gas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68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玉柱
王滕
沈宏亮
陈允柯
胡德敏
郭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andler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andler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andler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andler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468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9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9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9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3Parts or detail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F3/0038Flotation, updrift or stability devices

Abstract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主要由气囊仓、充气气囊和控制系统组成,在车厢两侧设有气囊仓,气囊仓上设有仓门,气囊仓内安装有充气气囊,车内设有储气筒,控制系统与仓门、储气筒、充气气囊控制连接。本发明有利于提升水陆两栖车在水上行驶时车辆的承载性和稳定性,特别适用于台风和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后的电力抢险抢修和应急救援。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属于电力行业作业施工和抢险救援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国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国家电力设施带来了极大破坏,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灾后电力设施建设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大幅度减少停电时间,确保连续、稳定、安全供电的社会需求,要求电力施工部门要快速完成灾后电力设施重建工作,加快应急抢修和检修作业的进程。
在灾后电力设施恢复建设中,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路面都会不同程度遭到破坏,许多路面会出现严重积水,致使电力现有抢修车辆无法通行,作业人员、抢修工具及电力设备无法到达抢修现场,抢修作业无法开展,只有等路面积水排除后,电力公司才能出动抢修车辆进行作业,从而导致发生诸多电力安全事故,延缓了灾后其它的抢修救援工作进程。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水陆两栖车辆,车辆为了达到水中浮力要求,提高其吃水容积,车辆外形做的很大,大大降低了其在陆地行走时的通过性,且由于国家法规对道路车辆宽度限制,致使现有水陆两栖车辆在水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而电力抢修车辆要求机动灵活,有较好的通过性,因此外形尺寸不宜过大,由于装载电力工器具较多,这就要求车辆在水中有足够的浮力,且由于其作业环境较为复杂,风速和水流速度较大,则要求车辆在水中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免发生侧翻和碰撞,现有水陆两栖车辆均无法满足目前电力作业人员和电力抢修设备的水陆运载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该智能装置能够增大车辆水中浮力,完成电力作业人员和抢修工具的运载,且能增加其水上行驶稳定性,避免在风浪来临时发生倾翻,当和其他物体碰撞时能够对车辆进行保护,而在陆地上行驶时能收起,和正常车辆一样,从而保证了车辆的通过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气囊仓、充气气囊和控制系统组成,在车厢两侧设有气囊仓,气囊仓上设有仓门,气囊仓内安装有充气气囊,车内设有储气筒,控制系统与仓门、储气筒、充气气囊控制连接。
其中,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总电源开关、气泵电源开关、充气气囊电磁阀开关、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储气筒电磁阀、气泵、充气气囊电磁阀、仓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和压力显示器,仓门上安装仓门电动推杆,仓门电动推杆由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带动,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储气筒电磁阀、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气囊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储气筒和充气气囊上,压力显示器分别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的总电源开关设置在正极电源的主电路上,气泵、充气气囊电磁阀、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和压力显示器并联于正负极电源之间,在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仓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在气泵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气泵电源开关,储气筒电磁阀在负极电源一端与气泵并联,在充气气囊电磁阀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充气气囊电磁阀开关,压力显示器分别通过储气筒信号接口、充气气囊信号接口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充气气囊是一个连体结构或者多个独立结构。
再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在所述充气气囊的周围设置弹性装置。
更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水上行走的浮力和平衡性,以及更全面地保护车体,在所述车厢的前部和后部也安装气囊仓和充气气囊。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通过车身两侧设置充气气囊,能够增大车辆水中浮力,完成电力作业人员和抢修工具的运载,且能通过两侧的气囊增加其水上行驶稳定性,避免在风浪来临时发生倾翻,当和其他物体碰撞时能够对车辆进行保护,而在陆地上行驶时,气囊回到气囊仓内,关闭仓门,和正常车辆一样,从而保证了车辆的通过性和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水陆两栖车辆在电力作业中的应用问题,实现了电力作业人员和抢修工具水中运输功能的需求,为灾后电力设施的快速恢复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为减少电力安全事故发生、抢修作业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中:1、车厢,2、左仓门,3、左气囊仓,4、左充气气囊,5、弹性装置,6、右仓门,7、右气囊仓,8、右充气气囊,9、储气筒,10、控制系统,11、总电源开关,12、气泵电源开关,13、左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4、右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5、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1、储气筒传感器常闭点,15-2、储气筒信号接口,16、左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6-1、左侧气囊传感器常闭点,16-2、左侧气囊信号接口,17、右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7-1、右侧气囊传感器常闭点,17-2、右侧气囊信号接口,18、储气筒电磁阀,19、气泵,20、左侧气囊电磁阀,21、右侧气囊电磁阀,22、左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3、右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4、左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5、右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6、压力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主要包括车厢1、左仓门2、左气囊仓3、左充气气囊4、弹性装置5、右仓门6、右气囊仓7、右充气气囊8、储气筒9和控制系统10构成,在车厢1上设有左气囊仓3、右气囊仓7、储气筒9和控制系统10,左气囊仓3和右气囊仓7均为封闭气囊仓,左气囊仓3上设有左仓门2,内部安装有左充气气囊4,右气囊仓7设有右仓门6,内部安装有右充气气囊8,左充气气囊4和右充气气囊8周圈设有弹性装置5。
如图3所示,所述的控制系统10包括总电源开关11、气泵电源开关12、左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3、右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4、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左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6、右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7、储气筒电磁阀18、气泵19、左侧气囊电磁阀20、右侧气囊电磁阀21、左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2、右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3、左侧门电动推杆24、右侧门电动推杆25和压力显示器26;压力显示器26分别通过储气筒信号接口15-2、左侧气囊信号接口16-2、右侧气囊信号接口17-2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左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6和右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7连接,气泵19、左侧气囊电磁阀20、右侧气囊电磁阀21、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左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6和右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7、左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4、右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5、以及压力显示器26并联于正负极电源之间,在右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5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右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3,在左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4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左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2,在气泵19与正极电源之间依次串联储气筒传感器常闭点15-1和气泵电源开关12,在负极电源与储气筒传感器常闭点15-1之间、与气泵19还并联一个储气筒电磁阀18,在左侧气囊电磁阀20与正极电源之间依次串联左侧气囊传感器常闭点16-1和左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3,在右侧气囊电磁阀21与正极电源之间依次串联右侧气囊传感器常闭点17-1和右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4,总电源开关11设置在正极电源的主电路上。
车辆在水上行走时,打开总电源开关11,启动左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2和右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3,左仓门2和右仓门6打开,启动气泵电源开关12,气泵19补气给储气筒9,达到一定压力时,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作用,储气筒电磁阀18动作,气泵19停止工作,启动左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3和右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4,左充气气囊4和右充气气囊8充气打开,达到压力时,左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6和右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7作用,左侧气囊电磁阀20和右侧气囊电磁阀21动作,左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3和右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4关闭,储气筒9停止对充气气囊充气,此时,关闭总电源开关,车辆可安全在水中行走。
车辆离开水面后,打开总电源开关11,启动左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3和右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4,左充气气囊4和右充气气囊8放气,在弹性装置5作用下回缩,收回到气囊仓3内,启动左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2和右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3,左仓门2和右仓门6关闭,此时,关闭总电源开关,车辆可正常在陆地行走。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水陆两栖车辆在电力作业中的应用问题,实现了电力作业人员和抢修工具水中运输功能的需求,为灾后电力设施的快速恢复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为减少电力安全事故发生、抢修作业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出任何简单修改和同等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气囊仓、充气气囊和控制系统组成,在车厢(1)两侧设有气囊仓,气囊仓上设有仓门,气囊仓内安装有充气气囊,车内设有储气筒(9),控制系统与仓门、储气筒(9)、充气气囊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总电源开关(11)、气泵电源开关、充气气囊电磁阀开关、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储气筒电磁阀、气泵、充气气囊电磁阀、仓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和压力显示器(26),仓门上安装仓门电动推杆,仓门电动推杆由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带动,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储气筒电磁阀、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气囊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储气筒(9)和充气气囊上,压力显示器(26)分别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和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总电源开关(11)设置在正极电源的主电路上,气泵(19)、充气气囊电磁阀、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和压力显示器(26)并联于正负极电源之间,在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仓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在气泵(19)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气泵电源开关(12),储气筒电磁阀(18)在负极电源一端与气泵(19)并联,在充气气囊电磁阀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充气气囊电磁阀开关,压力显示器(26)分别通过储气筒信号接口(15-2)、充气气囊信号接口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气气囊是一个连体结构或者多个独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充气气囊的周围设置弹性装置(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车厢(1)的前部和后部也安装气囊仓和充气气囊。
CN201711446879.2A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Pending CN108099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6879.2A CN108099520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6879.2A CN108099520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9520A true CN108099520A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13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6879.2A Pending CN108099520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952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9719Y (zh) * 2003-11-26 2004-12-01 陈星� 水陆空三栖飞行汽车
CN101700728A (zh) * 2009-09-23 2010-05-05 任树华 水陆两栖小汽车
CN202138177U (zh) * 2011-06-30 2012-02-08 刘信华 水陆两用车
CN103112328A (zh) * 2013-02-28 2013-05-22 李楠 水陆两栖电动车
DE102013112944A1 (de) * 2013-11-22 2015-05-28 Krauss-Maffei Wegmann Gmbh & Co. Kg Amphibisches Fahrzeug mit Auftriebsvorrichtung
CN204936726U (zh) * 2015-09-10 2016-01-06 毛永斌 一种水陆两栖汽车
CN106740629A (zh) * 2017-03-16 2017-05-31 周小平 落水防沉保护装置及汽车
CN106891843A (zh) * 2015-12-18 2017-06-27 慈溪市力胜模具钢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汽车落水后下沉的装置
CN207859871U (zh) * 2017-12-27 2018-09-14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9719Y (zh) * 2003-11-26 2004-12-01 陈星� 水陆空三栖飞行汽车
CN101700728A (zh) * 2009-09-23 2010-05-05 任树华 水陆两栖小汽车
CN202138177U (zh) * 2011-06-30 2012-02-08 刘信华 水陆两用车
CN103112328A (zh) * 2013-02-28 2013-05-22 李楠 水陆两栖电动车
DE102013112944A1 (de) * 2013-11-22 2015-05-28 Krauss-Maffei Wegmann Gmbh & Co. Kg Amphibisches Fahrzeug mit Auftriebsvorrichtung
CN204936726U (zh) * 2015-09-10 2016-01-06 毛永斌 一种水陆两栖汽车
CN106891843A (zh) * 2015-12-18 2017-06-27 慈溪市力胜模具钢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汽车落水后下沉的装置
CN106740629A (zh) * 2017-03-16 2017-05-31 周小平 落水防沉保护装置及汽车
CN207859871U (zh) * 2017-12-27 2018-09-14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12424A1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汽车涉水救助系统
CN102259626A (zh) 一种汽车落水防沉方法及装置
CN207859871U (zh) 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CN20522038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漏电紧急断电装置
CN206155385U (zh) 一种新型轿车车用安全装置
CN204020843U (zh) 汽车涉水救助垫
CN108099520A (zh)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CN202641597U (zh) 汽车落水浮起装置
CN205524105U (zh) 一种汽车遇水防沉保护装置
CN105346493A (zh) 一种汽车进水逃生系统及方法
CN107380168A (zh) 带有涉水安全保护功能的电动汽车
CN104859453B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安全保护方法、电路及相应电动汽车
CN107434024A (zh) 装有上浮气囊的水下游玩观光器
CN106891843A (zh) 一种防止汽车落水后下沉的装置
CN202294115U (zh) 一种水上用救生装置
CN208730935U (zh) 一种汽车防落水及高空坠落的安全避障装置
CN209557670U (zh) 一种充气式密封装置的控制系统
CN103434496B (zh) 一种针对雨天的汽车安全停车装置及确保停车安全的方法
CN204139094U (zh) 一种可自动控制警示灯的防撞桶
CN207078144U (zh) 带有涉水安全保护功能的电动汽车
CN203111105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暴雨防沉安全装置
CN103738287A (zh) 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装置
CN207216852U (zh) 一种破玻逃生装置
CN203739824U (zh) 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装置
CN110207003A (zh) 一种充气设施多单元集中供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