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2328A - 水陆两栖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栖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2328A
CN103112328A CN2013100645613A CN201310064561A CN103112328A CN 103112328 A CN103112328 A CN 103112328A CN 2013100645613 A CN2013100645613 A CN 2013100645613A CN 201310064561 A CN201310064561 A CN 201310064561A CN 103112328 A CN103112328 A CN 103112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electric car
storage device
amphibious electric
amphibi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45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楠
姚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645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23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2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供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电动车,包括车身、底盘和驱动装置,所述水陆两栖电动车还包括发电装置和蓄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蓄电装置连接,所述蓄电装置又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发电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势能发电装置和燃料发电装置中的全部或几种。本发明采用多种发电装置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蓄电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螺旋桨旋转为电动车提供驱动力,其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长时间在野外作业或探险,用途广泛。

Description

水陆两栖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栖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水陆两栖汽车都是以燃料发动机做为动力源,在汽车上加装船用螺旋桨实现在水中行驶的效果。这种水陆两栖汽车存在许多缺点:
1、由于依靠燃料发动机带动车轮进行轮式驱动,汽车难以在松软、泥泞及沙漠地带正常行驶;
2、采用燃料发动机的汽车结构复杂,在条件恶劣的地域行驶时,故障率高,而且一旦发生故障很难进行自行维修;
3、采用燃料发动机驱动的汽车携带的燃料有限,不适宜深入到远离燃料补给的荒漠深山等地域进行长时间的作业或探险。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陆两栖电动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水陆两栖车难以在松软、泥泞及沙漠地带正常行驶,在条件恶劣的地域故障率高且难以自行维修,无法独立进行长时间作业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电动车,包括车身、底盘和驱动装置,所述水陆两栖电动车还包括发电装置和蓄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蓄电装置连接,所述蓄电装置又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发电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势能发电装置和燃料发电装置中的全部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车轮、驱动螺旋桨和驱动电机,所述车轮位于底盘上,所述驱动螺旋桨固定在车身上,其朝向车身的前方或后方,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蓄电装置和驱动螺旋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为驱动螺旋桨提供旋转的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为太阳能发电电池板,所述太阳能发电电池板位于车身的顶部,且与蓄电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锋利发电装置为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位于车身的顶部,且与蓄电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势能发电装置为势能发电离合器和发电机,所述势能发电离合器与发电机连接,所述发电机与蓄能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燃料发电装置为燃料箱和燃料发电机,所述燃料箱与燃料发电机连接,所述燃料发电机与蓄电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盘为格箱结构。
优选地,所述底盘的格箱结构中填充发泡材料。
优选地,所述水陆两栖电动车还包括前置螺旋桨和前置电机,所述前置螺旋桨固定在车身前端,所述前置螺旋桨朝向水陆两栖电动车前方的斜上方,所述前置电机与蓄电装置连接,其为前置螺旋桨提供旋转的驱动力。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电动车还包括气囊和电动风泵,所述电动风泵为气囊充气,所述气囊设置在底盘的两侧,所述电动风泵与蓄电装置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水陆两栖电动车采用多种发电装置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蓄电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螺旋桨旋转为电动车提供驱动力,其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长时间在野外作业或探险,用途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陆两栖电动车的外部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陆两栖电动车的内部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陆两栖电动车的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陆两栖电动车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陆两栖电动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为工作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陆两栖电动车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陆两栖电动车的底盘示意图。
图中,1:前置螺旋桨;2:前置电机;3:风力发电机;4:风力发电机风标;5:下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支架,6:上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7:下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8:风力发电机立杆;9:风力发电机立杆支座;10:风力发电机立杆扇形蜗轮;11:风力发电机立杆蜗杆;12:驱动电机;13:驱动螺旋桨;14:势能联接器;15:气囊护板;16:电动风泵;17:燃料发电机;18:势能踏板;19:势能离合器;20:势能传动立轴;21:蜗轮杆转动手柄;22:气囊;23:底盘;24:发泡聚乙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包括车身、底盘23、车轮、驱动螺旋桨13、前置螺旋桨1、蓄电装置、驱动电机12、前置电机2、发电装置、气囊22和电动风泵16;所述蓄电装置选用高能电池,位于车身内,所述发电装置与高能电池连接,用于为高能电池补充电能,所述高能电池分别于驱动电机12、前置电机2和电动风泵连接,用于为驱动电机12、前置电机2和电动风泵16连接提供电能。
驱动螺旋桨13和驱动电机12均为两个,一个驱动电机12与一个驱动螺旋桨13连接,驱动电机12为驱动螺旋桨13的转动提供驱动力;两个驱动螺旋桨13横向排列固定在车身的后上方,且驱动螺旋桨13朝向水陆两栖电动车的后方,两个驱动电机12位于车身内;通过驱动螺旋桨13的旋转推动水陆两栖电动车前进,这种驱动方式不依赖轮胎的对地面的摩擦力,在水中、松软、泥泞、沙漠、坡路等地理环境仍有很强的通过性,而且,这种驱动方式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水陆两栖车采用燃料发动机进行驱动,汽车结构复杂,在条件恶劣的地域行驶故障率高,一旦发生故障很难自行维修等缺点,这对在很难得到救援的野外作业或探险尤其重要。本发明中驱动螺旋桨1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如位于车身的两侧等,且驱动螺旋桨1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车身重量及速度要求而进行改变。
前置螺旋桨1与前置电机2连接,前置电机2为前置螺旋桨的转动提供驱动力,前置螺旋桨1固定在车身前端,前置螺旋桨1朝向水陆两栖电动车前方的斜上方,前置电机2位于车身内;水陆两栖电动车在遇到坡路、松软、泥泞、沙漠地带及水中行驶困难时,可以启动前置螺旋桨1,将汽车前轮向上抬起,降低前轮阻力,增加驱动力,提高汽车的通过性。本发明中前置螺旋桨1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如位于车身的两侧等,且前置螺旋桨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车身重量而进行改变,前置螺旋桨1的朝向也可以根据实际路况进行适当调整。
水陆两栖电动车的底盘23为格箱结构,所述格箱结构中设有发泡材料,所述发泡材料优选为发泡聚乙烯24,当然,发泡材料也可以选用其他类似的材料;采用格箱结构填充发泡材料的底盘浮力大、强度高,抵抗碰撞的能力强,格箱结构及发泡材料产生的浮力足以保证水陆两栖电动车浮在水面上行驶。
车身两侧的下部设有内藏式气囊22,气囊22外部设有气囊护板15,气囊护板15通过弹簧的作用力压住未充气的气囊,气囊22与电动风泵连接,由电动风泵16为气囊22充气,电动风泵16位于车身内;在水陆两栖电动车有一定的超载或水面风浪较大时,启动位于车身内的电动风泵16,气囊22克服气囊护板15的弹簧阻力向车身两侧展开,从而提高水陆两栖电动车的浮力和承载力,增加底盘23的浮水面积,提高了水陆两栖电动车的抗风浪能力,使其更安全可靠。
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风能发电装置、势能发电装置和燃料发电装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同时设置上述的四个发电装置,也可以设置其中的几种,当然,其他的类似发电装置也适用于本发明的水陆两栖电动车。
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上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6、下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7和两个电池板支架5,上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6和下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7上下平铺在车身的顶部,上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6的一侧与一个电池板支架5连接,其可以通过调整电池板支架5调整电池板板面的倾斜角度,下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7位于车身顶部的滑道中,且其与上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6相反的一侧与另一个电池板支架5连接,其可以从一侧被拉出,通过下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支架5与地面接触,使其电池板板面倾斜一定角度;水陆两栖电动车在行驶状态时,上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6在阳光条件适宜时,可以随时工作发电,水陆两栖电动车在停止状态时,将下层的太阳能电池板7从滑道中拉出,下折到最利于受光的角度后用下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支架5固定,再将上层太阳能发电电池板6向上折到最利于受光的角度后用电池板支架5固定,两块电池板即可同时工作发电。
风能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3、风力发电机风标4、风力发电机立杆8、风力发电机立杆支座9、风力发电机立杆扇形蜗轮10、风力发电机立杆蜗杆11和蜗杆转动手柄21,风力发电机3与风力发电机风标4通过弹簧连接且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立杆8的端部,风力发电机立杆8通过风力发电机立杆支座9与风力发电机立杆扇形蜗轮10连接,风力发电机立杆蜗杆11与风力发电机立杆扇形蜗轮10连接,蜗杆转动手柄21与风力发电机立杆蜗杆11的下端连接;水陆两栖电动车停稳后,在车身内摇动蜗轮杆转动手柄21使风力发电机立杆蜗杆11转动,带动风力发电机立杆8上的风力发电机立杆扇形蜗轮10转动,使风力发电机立杆8立起,风力发电机风标4在弹簧作用下恢复到工作状态,风力发电机3即可发电。
势能发电装置包括势能联接器14、势能踏板18、势能离合器19和势能传动立轴20,且势能发电装置与风力发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相连接,风力发电机3伸出一段方轴,势能传动立轴20的上端通过势能联接器14与风力发电机3的所述方轴连接,势能传动立轴20的下端与势能离合器19连接,势能踏板18与势能离合器19连接,势能离合器19随汽车下坡时车轮的转动而转动;水陆两栖电动车行驶前,将风力发电机立杆8放倒,风力发电机风标4克服弹簧的作用力与风力发电机立杆8处于平行位置,水陆两栖电动车下坡行驶并达到势能发电条件时,驾驶员踩下势能踏板18,使势能动力通过势能离合器19传递到势能传动立轴20再通过势能联接器14带动风力发电机3转动,实现势能发电,并将电能输送到高能电池中。
燃料发电装置包括燃料箱和燃料发电机17,燃料发电机17位于车身后部;水陆两栖电动车携带一定的液体燃料,在依靠上述三种发电形式为高能电池补充电能仍不能满足电力需求时,可以启动燃料发电机17发电,为高能电池补充电能。
本实施例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可以长时间在野外作业或探险,和现有技术相比,在携带相同燃料量的条件下,大幅度的延长了在野外进行作业和探险的时间。同时,其造价低,没有燃料汽车的发动机系统和变速箱等高附加值的复杂零部件,降低了制造成本;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势能,节省燃料有利环保,降低了运行成本;电动无极变速,操作简单;适用地域广阔,电动两栖汽车所具有的多功能性,扩大了活动范围,适用于草原森林,沙漠戈壁、沼泽湿地、河流湖泊、丘陵山区、冰凌雪地等广阔地域;用途广泛,可用于边防巡逻、地质勘探、林业管理、野外探险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水陆两栖电动车,包括车身、底盘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电动车还包括发电装置和蓄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蓄电装置连接,所述蓄电装置又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发电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势能发电装置和燃料发电装置中的全部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车轮、驱动螺旋桨和驱动电机,所述车轮位于底盘上,所述驱动螺旋桨固定在车身上,其朝向车身的前方或后方,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蓄电装置和驱动螺旋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为驱动螺旋桨提供旋转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为太阳能发电电池板,所述太阳能发电电池板位于车身的顶部,且与蓄电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锋利发电装置为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位于车身的顶部,且与蓄电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势能发电装置为势能发电离合器和发电机,所述势能发电离合器与发电机连接,所述发电机与蓄能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发电装置为燃料箱和燃料发电机,所述燃料箱与燃料发电机连接,所述燃料发电机与蓄电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为格箱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格箱结构中填充发泡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电动车还包括前置螺旋桨和前置电机,所述前置螺旋桨固定在车身前端,所述前置螺旋桨朝向水陆两栖电动车前方的斜上方,所述前置电机与蓄电装置连接,其为前置螺旋桨提供旋转的驱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水陆两栖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电动车还包括气囊和电动风泵,所述电动风泵为气囊充气,所述气囊设置在底盘的两侧,所述电动风泵与蓄电装置连接。
CN2013100645613A 2013-02-28 2013-02-28 水陆两栖电动车 Pending CN103112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45613A CN103112328A (zh) 2013-02-28 2013-02-28 水陆两栖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45613A CN103112328A (zh) 2013-02-28 2013-02-28 水陆两栖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328A true CN103112328A (zh) 2013-05-22

Family

ID=4841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45613A Pending CN103112328A (zh) 2013-02-28 2013-02-28 水陆两栖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232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433A (zh) * 2016-10-29 2017-02-22 宁伯达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水陆两栖移动房
CN108099520A (zh) * 2017-12-27 2018-06-01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CN108621720A (zh) * 2018-02-02 2018-10-09 蒋国庆 免充电的水陆两用智能电动车
CN112848824A (zh) * 2021-01-13 2021-05-28 梁涛 超轻水陆两栖载人车船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6993Y (zh) * 1997-09-18 1999-09-08 吕志林 两轮轻骑风力水陆两用车
CN1279745A (zh) * 1998-09-28 2001-01-10 夏兆光 下雨、风力、海浪和太阳能4合1的发电装置
US20020125367A1 (en) * 2001-03-12 2002-09-12 Killingsworth Norman Don Combination fixed and rotating wing aircraft, land vehicle and water craft
CN2659719Y (zh) * 2003-11-26 2004-12-01 陈星� 水陆空三栖飞行汽车
CN1844661A (zh) * 2005-04-09 2006-10-11 李化南 新风能器及其工作装置
CN102745031A (zh) * 2012-07-23 2012-10-24 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浮箱的制造方法与一种浮箱和一种水陆两栖挖掘装置
CN203142311U (zh) * 2013-02-28 2013-08-21 李楠 水陆两栖电动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6993Y (zh) * 1997-09-18 1999-09-08 吕志林 两轮轻骑风力水陆两用车
CN1279745A (zh) * 1998-09-28 2001-01-10 夏兆光 下雨、风力、海浪和太阳能4合1的发电装置
US20020125367A1 (en) * 2001-03-12 2002-09-12 Killingsworth Norman Don Combination fixed and rotating wing aircraft, land vehicle and water craft
CN2659719Y (zh) * 2003-11-26 2004-12-01 陈星� 水陆空三栖飞行汽车
CN1844661A (zh) * 2005-04-09 2006-10-11 李化南 新风能器及其工作装置
CN102745031A (zh) * 2012-07-23 2012-10-24 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浮箱的制造方法与一种浮箱和一种水陆两栖挖掘装置
CN203142311U (zh) * 2013-02-28 2013-08-21 李楠 水陆两栖电动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433A (zh) * 2016-10-29 2017-02-22 宁伯达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水陆两栖移动房
CN106427433B (zh) * 2016-10-29 2018-11-23 宁伯达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水陆两栖移动房
CN108099520A (zh) * 2017-12-27 2018-06-01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CN108621720A (zh) * 2018-02-02 2018-10-09 蒋国庆 免充电的水陆两用智能电动车
CN112848824A (zh) * 2021-01-13 2021-05-28 梁涛 超轻水陆两栖载人车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92659U (zh) 利用自然风能和太阳能的汽车
CN103112328A (zh) 水陆两栖电动车
CN103660821A (zh) 一种收油车
CN203142311U (zh) 水陆两栖电动车
CN10737999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移动充电单轨自巡航刷电系统
CN101786422A (zh) 一种风能与太阳能互补电动汽车
CN20719082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移动充电单轨自巡航刷电系统
CN201366958Y (zh) 结合风力的双能源电动车电能系统
CN105984297A (zh) 智能汽车
KR20130091380A (ko) 수륙양용자동차(1)
CN208664996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太阳能充电桩
JP2015009800A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を利用した化石燃料消費量低減機
CN111137083A (zh) 一种飞行汽车
CN105774504A (zh) 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及汽车
WO2019015446A1 (zh)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US8217525B2 (en) Wind assisted electric vehicle
CN112193002B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
CN205168214U (zh) 一种自发电电动汽车
CN10732327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CN204368101U (zh) 设置有防结冰结构的电动汽车
CN103192691B (zh) 混合动力四驱汽车驱动系统及方法
CN210640724U (zh) 一种风光互补、压电技术一体化道路减速装置
CN204184206U (zh) 一种光伏、风能发电综合动力车
CN102092299A (zh) 一种太阳能电动汽车
CN201951195U (zh) 一种多功能水陆两用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